说课稿 爱的人间

2025-01-31

说课稿 爱的人间(共2篇)

1.说课稿 爱的人间 篇一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2)教学要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2.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3.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5分钟)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②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2)复习导入(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分钟)

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②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③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

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④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2,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⑤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的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4)课堂总结(1分钟)

①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②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5)实践练习(12分钟)

①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②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6)展示点评(3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7)作品欣赏(3分钟)

①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②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③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2.给沟通危机搭建爱的桥梁说课稿 篇二

赣州四中

钟娟英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评委: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美丽、温馨的四中校园!很荣幸参加这次安全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给沟通危机搭建爱的桥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 说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我的安全我知道》第八章《卫生保健》第三节 《如何正确应对青春期心理危机》中人际交往之孩子和父母沟通不当引发的危机。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惯了,进入青春逆反期后不愿和父母沟通,直接影响成绩和健康。设计此课,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沟通,预防并解决和父母沟通不当引发的心理危机。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沟通危机的现象及危害,掌握基本的心理防范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克服和疏导与父母沟通不正确产生的心理危机,提高防范及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家长和孩子互答及教师搭桥这两步骤,掌握切实可行的疏导和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

2难点:以视频和实例为切入点,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危害。二 说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由于学生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易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或疏远,甚至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对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三 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达到化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这目的,我会邀请和孩子有沟通困惑的家长参加。及采用师生家长互动探究式教学和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四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阁——自然导入】 播放两段精彩的视频案例,(讲述了两位父亲因抢劫的儿子向众人跪地求饶、被人误推台阶的故事。)提问学生“他们父子之间究竟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话课:《给沟通危机搭建爱的桥梁》。

(二)【情景屋——明确现象】

1、播放这两对父子平常生活的细节的视频,2、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这两孩子和父亲沟通存在什么现象?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和父母沟通是否有类似现象?)

孩子们都能大胆准确的表达出来(前面的孩子敷衍和父亲交流,后面的孩子对父亲所做的不领情),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为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营造积极的氛围。

配上舒缓的音乐,并率先示范回忆“中学时代那次在餐桌上没有自己喜欢吃的鱼就直接冲进厨房对着还未来得及卸下围裙的妈妈大声嚷嚷的事’.。

小结过渡:中学时代,和父母相处过程中都会有类似现象发生,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

(三)【明镜台——揭露危害】

这是本课的难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1、案例出示揭危害

继续播放视频,了解两孩子长期和父母以这样的方式沟通,会引发什么危害呢?

设计意图:采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视频中两少年一起加入黑社会,一起抢劫的危害。

2、你说我说谈危害

列举以下四个反面实例 :

1、安徽17岁的少年因为不满父亲对其管教太严,在父亲的饭中投放了“毒鼠强”,导致父亲中毒身亡。

2、2011年8月16岁的女孩因为过生日一事与父母沟通不当而发生争吵跳楼。

3、2012年2月13岁的女孩子因怀疑父母偏爱自己的弟弟,用鼠药掺在“营养快线”中,将自己8岁深爱自己的弟弟杀死。

4、2012年4月,某15岁男孩平时与父母很少沟通,一次考试中因为考试成绩太差,害怕回家被父母责怪而投湖自杀。

再让孩子和家长分别联系生活实际谈危害

设计意图:列举这些反面的实例更能给孩子警戒和启迪,并且进一步的明确危害性。

3、明确危害 教师总结危害:

(容易暴躁,容易流泪、无缘无故生气与人敌对、不愿与人交往、酗酒、出现自伤或自毁行为、流露自杀倾向。)

设计意图: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先让孩子们了解危害,再联系自己说危害,最后让家长和我明确危害。这符合孩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逻辑。特别是在父母谈危害这环节,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寻求和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小结过渡:是啊,孩子们和父母长期沟通不当,会给孩子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们创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呢?

(四)【智慧树——探寻方法】 本课的重点,设计两步骤:

第一步骤:孩子和家长针对交流不当的现状互问互答,时间8分钟。并举例引导,(如果我是孩子,我会这样问家长: 您为什么要翻看我的书包?如果我是家长,我会这样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听我话了?)

第二步骤:教师支招

对家长会这样建议:

1、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2、不用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听话。

3、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4、如果发生矛盾,注意观察孩子是都有异常举动。对学生会这样建议:孩子应该做到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主动和父母沟通。如果和父母发生沟通冲突,可以这样做:

1、心理自救:想象父母对你的好,学会自我反思,多加自我安慰。

2、宣泄 :把心中的委屈和怨恨向亲人、好朋友说出来。

3、积极面对:往好的方面想,或尽可能的忘掉。

4、向心理咨询师或老师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 第一步骤的目的能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交流机会,这会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和父母交流只要敞开心扉,心与心就会紧挨在一起。第二步骤目的能给孩子和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发生冲突,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五)【回音壁——升华真情】 播放音乐《儿行千里》,并配上这样一段话:“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关爱我们的心,偶尔的打骂,也是对我们浓厚的爱,孩子们,此时此刻,请你站到爸妈的对面,把藏在心灵深处那份爱大胆的说出来。”

设计意图:将上一环节理论转化为实践,给孩子和父母一次现场交流的机会,让彼此感受到对方浓浓的爱。

(六)【结束语】

与父母沟通,只是人际交往一方面,又是促成孩子心理安全的另一方面。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依靠、是指航标;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这辈子最主要的东西。孩子们的心理安全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这,我真诚的希望天下每一个家庭都是和谐的,所有孩子都是健康快乐的。

上一篇:玫瑰情感美文下一篇:申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