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的思想

2024-10-03

修炼太极拳的思想(精选7篇)

1.修炼太极拳的思想 篇一

修炼必备:“心静”,“万事皆空”,无所欲,无所求。什么儿女私情,恩怨情仇都统统放下,只有GRE阅读文章的逻辑思想在你脑中流淌,笔者每逢心乱如麻时,都会塞一张KARUNESH的〈ZEN BREAKFAST>或SECRET GARDEN的专集来听,这时什么烦恼都没了。好,告别了你的爱人,朋友,兄弟,现在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面对GRE阅读,开始解剖它。为了达到高速度,高效率原则,我在下面切实让每个字都让大家感到有用!

1.文章套路:

(1)新老观点:首段先提出老观点,多以traditionally, some什么学者,most什么学家,或者时间上的过去时态(与recent, contemporary相对立)来引出,然后来一个However, nevertheless, yet, unfortunately, regretful, pity等引出新观点。注意这里我们立刻在3秒内判断出是该类型后,迅速反映TOPIC在However之处,主题题的答案就是新老对比,辞旧迎新,定位关键词:对比的对象(文章的主体事物),新旧的交锋(comparison, contrast等)。但是注意若是问作者态度题,那么我们现在应持保守态度,千万注意,在后半部分作者可能会给出削弱证据,甚至否定!!所以,我们不要make a hasty generalization!另外,我们立刻反应两种观点“强对比,互取非”!有时作者会列出几个老观点,几个新观点,但最终记住:永远只同意一个新观点,比如经典NO题范文phytoplankton与zooplankton,所以要抓住最后作者同意的那个,要作到“不见真佛不磕头”!注意:不要去刻意去背诵所有出现过的判断类型标志,或是转折词,看的多了也就熟了,我们是去识别而已,就象我们都可以在路上很容易识别出一个dazzling girl,尽管我们中很少有人能够合理说出“美女”的standard是什么,但我们一看到,就大呼:“美女!”说是迟,那是快,立刻反应她与周围的恐龙是“强对比,互取非”的关系,然后毫不犹豫朝她奔去!

(2)现象解释型:这种题型考逻辑organization最简单,永远是a phenomenon is presented, following several opinions/explanations,所以这类题往往难在细节题上。那么,解决方法就是分层!这种文章条理很清楚的,即使在复杂冗长的LSAT阅读中也不例外,如第二套的Passage3关于adaptive responses的经典解释型文章,一旦分了层,定位方便很多。首先现象提出句单独一大层,以下各理由各是一小层,如果这些理由是并列的,那么它们之间是无交集的,于是就某个理由考细节时,选项中出现其他理由中事物的必错无疑。作者的态度,如果没有明确的“情态形容词或副词”,那么考态度永远是“objective”!

(3)结论解释型:首先提出一个assertion,后面没有However等转折词,即为该类型。这类题注重作者对各观点的态度评价,而自己的意见观点永远在最后!这里由于是解释性的观点,各门各派都会玩尽花样,拿出举例,正反之辩,分类等段来引你相信,那么太好了,举例处——考EXCEPT,罗马题;正反之辩——考取非,分类——细节推断,此时拿出自己在集中突破中的经验公式与直觉作好准备,ETS的傻瓜们要上钩了!

(4)问题解决型:出现problem, puzzle, difficulty等,或是一个设问形式,那么问题解决型来了。比如国内题中的环保文章,开始列出许多方案,最终能有的推翻了,少有的保留了下来,记住: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赞同采用的方法最终一定是玩完了的那种,而似乎不可思议的方案最终获胜。注意为什么获胜的细节,其他方案玩完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至少对是哪个方向上的失败有印象,这样这点印象足以让你免去定位就将答案选出,这种题一般为细节题和取非题。克服了该失败,就是成功的,实现取非答案功能。

2.固定思想(cynicism):这是ETS的弱点,但是我一向觉得在现场去想这些无多大价值,如果你实力达到突破后的境界,那么这点无用。但是许多人视之为救命稻草,我认为太不值得。我说一下为什么:

(1)文学评论:作者一贯坚持从纯文学角度去判断,不要用宗教及政治来掺入。

(2)社会现象:反对激进革命思想及马列主义及从人性(mentality, ideology)的角度去判断

(3)生命科学:反对进化论(Darwin),主要是自然选择,反映在取非题上。

(4)新材料,新技术:褒扬态度,偶有缺陷不影响总体正评价

(5)环保问题:焦虑,关心,现在还在努力,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

(6)女权主义:一定值得研究,不会完全解决,给予尊重关注。作者喜新厌旧,传统意见不会持正评价。这些东西是ETS的思维定势,但是对我们解题帮助不大,ETS出题的公平性原则让我们永远从文章本身出发,而不从任何文化背景入手,那么难道我们知道了这些,在看到女权文章立刻就能大胆的跳过主题首段去读下面的细节吗?不可能!因为我们不会相信我们的这些单薄模糊的概念去放弃最关键的部位,而一旦读了,我们就有了崭新清晰的概念体系,原来的这些也就被覆盖了,所以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一种placebo而已!所以大家不要对这些抱什么多大的希望,想不看文章搞定阅读!我们切实要求掌握的东西少的可怜,但是工夫一定要下透,火候要足,除了上面的文章套路,要掌握的就是下面的题型解题技巧。

2.修炼太极拳的思想 篇二

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是盘架子和推手, 想努力通过盘架子、推手来达到成为太极拳高手的目的。有的人倾其一生, 悉心专注于此道, 结果练到老也是空耗精力。殊不知传统太极拳的训练内容和手段有很多, 是一个科学的训练系统, 一般包括:基本功训练 (各种身体素质和桩功的练习) , 套路训练 (单练、双练、器械练习) , 推手、散手以及内功心法的训练。内功的训练秉承于道家内丹功的系统, 功法科学系统、循序渐进, 必须有师父的言传心授方可修炼。每一个环节在太极拳练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缺一不可。

2、科学训练, 循序渐渐

常言道:“太极十年不出门”, 太极拳技术高深精细, 然绝非十年不出门, 如果能有明师教诲, 能保证科学、系统的训练, 保证练功时间, 而自己又有悟性, 应该是“三年小成, 五年大成”, 并非“太极十年不出门”。若跟着某“名师”苦练十年后, 身上仍没有真功夫的话, 那么“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成了最好的借口了, 所以说此言着实害人非浅, 不知耽误了多少人的大好年华。所以说修炼太极拳首先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学习拳理不是简单地背诵太极拳的经典著作, 而是要在实践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实的涵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夯实基本功, 循序渐进, 切忌急功近利, 贪多嚼不烂。

3、正确理解“松”的含义

松是入静的基础, 修习者要认真去体悟。松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为主观意识的放松, 这是主要的放松环节。意识的放松是指思想放松、精神放松、情绪放松。要求心不外想, 眼不外视, 耳不外听。

其二为形体放松。形体的放松有利于意识的放松, 意识和形体的放松有利于人体本体全息系统和隐态生理组织系统的调动。形体放松是指身体的毛发、皮肤、肌肉、筋腱、血管、神经、骨骼以及五脏六腑的放松。后天松, 先天动, 后天松, 易行功。应做到全身内外, 形体和精神无处不松。

4、对呼吸方式的正确理解

有的人认为练习太极拳只要始终保持自然呼吸就可以了, 其实是大错特错。太极拳功夫是分层次的, 初练者采取自然呼吸是合理的, 但是当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 再坚持自然呼吸就是错的, 练习太极拳就象学生读书一样, 怎么可能总是使用同一级教材呢?初练是采取自然呼吸的, 练习日久后, 功夫长进了, 肺活量大大增加, 就要和动作的蓄发、开合协调起来, 蓄时吸气, 发时呼气, 小腹的起伏是逆式的, 即吸气时收缩, 呼气时鼓起, 因此称为“逆腹式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两字, 是前辈对“引进落空、借力打人”技艺所作的一种特定比喻, 与人的自然呼吸在概念性质、作用和内容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两种呼吸同时在练习者的身上运行。

人的自然呼吸是为了维持生命而进行的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运动, 是一种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所组成的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能够昼夜不停地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进行的, 是有节律、无需意识控制的自行运动。

太极拳的呼吸则是根据其拳艺的需要进行的、受人意识控制的被动运动, 这种呼吸的运行仅出现在太极拳的运动时。没有意识活动的参与, 就没有太极拳的呼吸。“吸”即为周身气势的收小, 为周身之劲的储存、聚蓄的“蓄劲过程”;“呼”即为周身气势的放大, 为周身之劲的撒放、聚发的“发劲过程”。之所以用“呼吸”来比喻这一运动过程, 是因为其拳艺与自然呼吸的规律一样:自外界———向对手去借力时, 恰如吸进空气一般, 吸进彼之劲力;然后将吸进的彼力转化为打人的妙劲, 同呼气一般呼放出来还给对方。将吸进之力转换为呼出之劲, 遵循着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 这便是太极拳的呼吸之道。

5、呼吸和太极

人的自然呼吸会自然吻合人体各种运动的代谢需要,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呼吸系统的调节机能都会作出相应的、并且是本能的选择和反应。在做太极拳的蓄劲运动时, 人的呼吸自然地处在吸气的状态, 发劲时, 则会自然地处于呼气状态。这只是一般开合蓄发情况下的不同呼吸状态, 因为人体的自然呼吸频率是不能满足太极拳运动作深长而持久的开合运动时所需要的氧气量。所以, 二者的呼吸频率并不是一直同步的。自然呼吸的呼吸频率和程度是随着人的机体活动对氧气的需要量而变化的, 并受肺活量的限制, 在吸气时不能呼气, 呼气时不能吸气;而太极拳呼吸的呼吸频率和程度则是根据太极拳运动的需要而变化的, 不仅可以吸了再吸, 呼了再呼, 而且还可以同时做到吸中有呼 (即合中有开) 、呼中有吸 (即开中有合) , 所谓“如长江大海, 滔滔不绝;取之不尽, 而用之不竭。”

摘要: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 技击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 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人体的潜能, 发挥最好的运动水平。竞技体育所必备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必备基础, 太极拳的修炼, 除了对这些形体素质的要求之外, 对人体的筋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对人体的气血和神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形体、气血、神意三方面的要求都修炼完成, 方可步入纯太极的大门。形体、气血、神意有机的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方面密切相连、密不可分, 同时又各具其特性和作用。

3.浅析太极拳的韵味及修炼 篇三

笔者不揣冒昧,认为老师所说的“拳味”就是太极拳的一种内在的“韵味”。何为“韵味”?一是要有看头,值得观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符合拳理拳法。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实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山西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此论可以说是谈到了根本之处。前人传下来的诸多拳理拳法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与理论结合的产物,凝结着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我们打出的拳若合乎这些规矩和原则,就自然具有了科学性和合理性,当然经得起推敲和琢磨。二是要有内在的功力支撑。功力深厚者必然气韵饱满、轻灵稳健,腾挪闪展,应物自然,自非初学者伸伸胳膊、踢踢腿或者所谓“太极操”演练者能做得到的。吾常观太极拳大师李经梧先生在1958年拍摄的《简化太极拳》电影资料,一式“白鹤亮翅”的定势,大气磅礴、八面支撑、中规中矩、气贯长虹、顶天立地,自然给人一种健、力、美的享受。三是要有文化内涵。陈鑫又曰:“打拳之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其间天机活泼,极有情致。拳无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死蛇踏地,有何景致。又安能见其生龙活虎,令观者眼欲快睹,口中乐道,心中愿学?此拳之不可无情致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同上)按笔者的理解,陈鑫在这里所说的“情致”,应该即是我们苦苦追求的“韵味”之核心。这种“韵味”应该是最高层次,它最有深度、最富内涵也是最难量化的,是太极拳的精髓和灵魂,是练拳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仅仅好看、舒服还不够,更要有味道、耐看、耐琢磨,有了味道,会更舒服、更好看。

怎样去追求、修炼这种“韵味”呢?笔者认为,首要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拳理拳法,认真领会和践行经典拳论中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学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尤其是初学者,更要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尊重和遵循这些基本的理法原则。其次是要注重内在功力的修炼,决不能停留在“画道道”、“太极操”的水平和境界,既然同样是学拳、练拳,就要往好了打,用心去打,这样才能增长功力,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三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太极拳是文化拳、哲学拳,其博大精深的拳学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具有良好文化素养者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体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拳有文化味自然更加饱满深沉。四是要用心打拳,入情入景,情景交融,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意境”时所说的“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又如陈鑫所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duo(音朵)下垂意]花娇,着着则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怡神畅,真好景致。拳景至此,可以观矣。”(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同上)太极拳演练者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融合、创造一种意境的美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把自己融进去,也把所有的人融进去,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把太极拳真正打成“功夫拳”、“文化拳”、“哲理拳”、“美学拳”和“健康拳”,让人越打越爱打、越看越“有味”的拳。

4.太极拳“气感”修炼 篇四

下面就把自己练太极拳时的炼“气”方法集以文字,共拳友们参考。

一、对“气感”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武术、气功、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名词概念,是先人认知世界的一个途径,是一种特有的东方文化。“气”尽管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但细究起来又是似而非说不清楚,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内涵。

我们这里所说的“气”,可以理解为维系生命活动的能量、动力,它有两种含义,一是运行于体内的特殊物質,二是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所以,“气”既是物质的又是功能的,既有先天存在的部分也有后天产生的。通过食物、水、阳光等能量的摄取以及身心修炼(锻炼),就能产生“气”,修炼太极拳所产生的是后天之气。当一个人的“气”充足旺盛时,他就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而且能力往往超常。

“气感”是指通过锻练,使体内的气充足后,带来的精神上和肢体上的变化。气感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得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全身轻松,有的感觉身躯巍峨高大或身体虚化消失,有的感觉体内有热流蹿动,有的肢体特别是手臂感觉到胀、麻、沉、痛,动作有阻力像在划水,打拳时有抽拉的感觉,尤其是双手时而相吸时而相斥,劳宫、百会、印堂、命门、关元、大椎等穴位有热胀跳动的感觉等等。

二、练拳时要做到“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松”就是放松,它包括形体放松、内脏放松和精神放松三个方面。形体放松好理解,是指身体百骸、骨骼肌肉的放松,做到不绷不僵。内脏放松是指胸腔腹腔中的各种脏器(五脏六腑)的放松,要求重心下移气沉丹田,就好像把五脏六腑下沉到小腹中一样,如果“提心吊胆”就容易心浮气躁。精神放松是指心意平和、心情平静,要求展眉落腮似笑非笑,不能皱眉,俗称“眉是心头锁”,如皱眉就会有心发紧的感觉。

“静”是指心绪安宁静谧,思绪专注没有杂念,是一种高级的意识运动。要求心静似水神志专一,排除杂念,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的忘我状态。静还可以延伸为“敬”、“静”、“净”。“敬”就是尊敬、恭敬、敬畏的意思,就是对太极拳与太极拳健身运动要有敬畏之心,要重视尊重太极拳;“静”就是前面所说的心绪的安宁静谧;“净”是干净、清净,主要是指心无挂碍、无妄想杂念,杜绝心浮气躁和功利私念。

“自然”是指的人的肢体姿态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不勉强,按照肢体的生理结构运动规律运作,人的心绪精神状态不受外界干预,平和自然返璞归真。

松、静、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只有全面放松下来才能入静,只有放松入静才能平和自然。

三、呼吸要深、细、匀、长

“深”、“细”、“匀”、“长”是习练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最大限度,使胸腔及腹腔舒张和收缩到位;细,就是呼吸轻稳,不能粗猛;匀,就是呼吸要均匀,不能时而急促时而平缓,呼出和吸入的气流量要平均,不能时而多时而少;长,就是呼吸的时间要放慢拉长,吸气和呼气之间的暂短停止称之“屏”,呼气和吸气之间的暂短停止称之“息”,要有意识地延长“屏”和“息”的时间。

四、主动运用“意识”,做到“形、意结合”

“意识”也就是意念,更直白地说就是“想”,所谓“形意结合”就是太极拳的形体动作要和意念想象相配合。意念配合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整体意念想象、动作意念想象。

1?郾整体意念想象

就是想象自己整个身体置于特定的环境(幻境)当中,去感受体悟。这种想象首先要建立在身心上的“松”、“静”、“自然”上,弱化对外界信息的反映,使大脑进入虚灵忘我状态。想象的意境没有统一模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心智取向来决定,但通常想象的是高大、虚无、通透、轻柔、漂浮。所谓高大,就是想象在清纯的宇宙中自己的身躯顶天立地巍峨高大。所谓虚无,就是周围环境乃至宇宙都是无形无相的虚无空间,也可以想象自己也是虚无的。通透,就是想象自己的身躯肢体是透明的。所谓轻柔、漂浮,就是想象自己的身躯似云又似雾虚无缥缈。整体想象可以把几种意境组合在一起,这样效果会更好。

2?郾动作意念想象

动作意念想象可分为动作想象和动作体悟。动作想象就是在打拳过程中,把动作加以一定的内在含义。如云手时,想象巨大的双臂在搅动着宇宙太空或者是在翻江倒海。在做揽雀尾,双手下捋时,想象把一道彩虹从天边牵引下来。搂膝拗步时,往前推掌就想象把巨大的气流推向遥远的天际。动作体悟就是注意力(意念)跟随动作的力点走,同时体会动作时肢体的内在变化。如在做左搂膝拗步时,意念要在左手上,当左手搂膝要结束时,意念马上转到前推的右手上。在做掤手或倒卷肱等动作时,意念跟随手臂运行变化,就会感到两手有抽拉或相吸相斥的感觉。

“形”、“意”结合非常重要,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认真揣摩体会。

五、气感强的动作可以重复多次

5.太极拳修炼“势”与“式” 篇五

太极拳修炼达到高深境界者。气势恢弘。气势磅礴,以势压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万千变化寓于势中,奥妙玄机隐于势内,外以“造势”,内以求真。故太极拳修炼,应舍“式”而用“势”。何为“式”?《现代汉语词典》对“式”的解释是:“格式、程式、仪式、式样、式子。”由此可见,“式”之一字,形式而已,并无内蕴。“式”与“势”有着质的区别。“势”,大而无限,小而无垠,随机应变,变化万千;“式”,静止呆板,僵滞凝固,缺乏灵动,鲜有变化。拳以“势”名,意蕴无穷;拳以“式”称,徒有形式。

太极拳走架行功,始之为“起势”,终之为“收势”,拥、捋、挤、按、采、捌、肘、靠为八“势”,单鞭、穿梭、分鬃、射虎势势为“势”。太极拳势势环环相联,势势丝丝紧扣,其势含玄寓妙,玄妙无穷:外则形神混沌一体,内则神意混元一气,如能呼吸与体势合拍、内蕴与外势共振,则可效应卓然、功能超群。是故,太极拳应舍“式”而炼“势”。

6.陈式太极拳修炼四要素 篇六

一、重视武德潜心学习

武德是每个习拳者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德水准直接影响功夫的层次。礼、智、信、勇是习拳者处世之本。习拳者应以德为本、以和为贵;加强自身文化的学习,探求陈式太极拳之神韵。

陈氏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哲理性强,从拳理到拳架,从拳架到用法,处处都离不开阴阳学说,离不开传统兵法,离不开传统医学和人体力学。每个习拳者不仅在实战中磨练,而且更需要在其理论上下功夫。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里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并告诫那些不重视拳理学习的人“不流于狂妄,即涉与偏倚”。一个习拳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习拳观,克服狭隘浅陋、心浮气躁、争强好胜之恶习,摒弃封建糟粕,摆脱低级趣味,涵养心性,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学好和掌握陈式太极拳之真谛。

人品是陈式太极拳传艺收徒的首要准则。艺于佳徒而利国利民,造福社会,艺于恶徒师之过也。师重徒之武德而求于人品,图其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观其行,察其言,择人儿授之,进而,习拳者要尊武德,立人品,重学习,明拳理,从师德,求真谛,强身健体,造福于社会。

二、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陈式太极拳是一种顺应人体自然状态、自然规律而引发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来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使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平衡和自由。其目的是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脏器官顺从意念之需要,实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轻柔又有弹力的屈伸开合,任其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

想达到上述境界,不但需要有一个长期而艰苦复杂的锻炼过程,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要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决不能三心二意。习练陈式太极拳须在名师的正确引导下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吃大苦,耐大劳,孜孜以求,夯实基本功,在熟练掌握拳架的基础上,悟悉拳理与境界。在苦练中多思,在苦思的过程中把拳架和意念领悟透彻,将人之躯体动作与意念精神融会贯通后,方知陈式太极拳精妙之法。“一曝十寒”是无法得到任何收获的。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寓科学性、功能性、全身性和自然性于一体的整体运动,动蕴阴阳之理,静藏顾打之机。虽然一路拳半年可学会,但不能急于求成。在初学时期的动作处于泛化阶段,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使拳架姿势符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巩固和提高。在巩固上升到自然阶段,要循规蹈矩,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纯熟流畅,意、气、形协调,拳术招招试试皆得要领,既不受其羁绊,又要符合规矩法度,不失尺寸标准。即:在合乎理法规范范畴内,不违背拳理,研练方法得当,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求得自身拳架工整、纯熟、自然,俨然脱弃了一招一势的束缚,浑然成为一体,无始无终。

四、性命双修,养练结合

性命双修是讲人体生命必须得到全面的、科学的锻炼。陈式太极拳是树立在人体生命运动整体观的前提下提倡重视肌体锻炼的同时,重视“精、气、神”的锻炼。在养练陈式太极拳中,要求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内外兼修,既练身,又练气,身心并重。在大脑特别安静的状态下,目不旁视,心不他用,精神与肌体全部放松,专心致志的提神、运身、行气,促使身体血脉流通,新陈代谢加快,达到健身防病、壮体、壮气和提神的目的。

7.修炼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窍要 篇七

一、基本功

初学者须从基本功的锻炼开始。同其他诸多拳派一样,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基本功从压腿、踢腿开始。拳谚道:“打拳不踢腿,定是冒失鬼。”压腿、踢腿是需要先做的功课。因为此拳的腿法较少,而且无高腿法,所以对压腿、踢腿的要求不甚高。一般把压腿分为正压腿、侧压腿两种压腿法,把踢腿分为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和外摆腿四种踢腿法,依此进行习练即可。

然后进行桩功锻炼。此拳桩功分为八式,即登山式骑马式吞式托式御临式塌式猴式和跨虎式。因之站桩被称为“站八式”或“站式子”。这是基本功中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因为站桩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劳累枯燥,所以也最容易为习练者所忽视,以至于草草应付走过场。殊不知站桩的功用不可小觑,它不仅能较快地增强下盘功夫,使足底有根,而且对增长内力和内气,提高练拳水平,乃至对强健习练者的身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功效。练桩功时,可将八式分阶段轮流循环去做,每阶段可练其中二式。站桩是慢功夫,应坚持不懈地锻炼较长的一段时间。同压腿、踢腿一样,站桩应天天锻炼,但不要影响后续内容的习练。

桩功之后,是“一步三捶”的习练。这是重复提步落足,以骑马式和登山式的步法变换,加上采手出直捶的手法,锻炼扭腰发力出拳的功夫。“一步三捶”一般练得娴熟正确了,基本上能打出寸力来即可。

接着是“跷腿侧踹”的习练。这是以足尖翘起内扣向前勾挂敌脚腕的跷腿法和用脚跟部侧蹬敌身的脚法的合并锻炼。在套路中,此类技法较多,一般练得熟练、正确了,就可以了。以上是自练基本功的大体内容。

二人对练的基本功主要有对磕胳膊、左右采手、托压采手、勾圈跷腿等技法。对磕胳膊:二人面对,均取高位骑马式。在略侧身的同时,二人用前臂近腕桡侧在下相碰,然后胳膊返上,用前臂近腕尺侧相碰,如此左右胳膊交替相碰,以有微疼感为度,不可过猛,以免伤臂。这种练法的目的,是增强前臂近腕尺侧和桡侧部位的耐击能力。因为此拳的攻防招式中,有很多是用前臂的这两个部位来做出的。 左右采手:二人面对,均取高位骑马式。同出右手,一人采抓住另一人的手腕,向右外下拉拽后松手,另一人则反采对方的手腕向自身右外下拉拽后松手,如此反复采拉,左右手轮换做。这是此拳最常用的一种防御手法。 托压采手:二人面对,均取高位登山式。一人出手抓住另一人的手腕压下后松手,另一人则向上抓住对方的手腕上托后松手,如此一上一下反复做,左右手左右步轮换做。 勾圈跷腿:二人面对,取高位登山式。先对磕胳膊,在上磕前臂近腕尺侧部位时,一人用一手向外侧勾出对方手腕的同时,上进罔捶击对方头部,下进跷腿勾挂对方脚腕;另一人则抬手用前臂尺侧部架住对方的圈捶,将被跷之前脚后退一大步,再换手做。如此反复,左右手随步的变换交替做。然后,二人再互换上下手的位置做。这是重在习练此拳的勾、圈、跷的攻防技法,以练熟为好。以上二人对练的基本功并不难做,而且习练一段时间,前臂有了一定的耐击力,能熟练的对练就可以了。

二、套路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核心内容是最具武学价值的系列套路。诸多套路既有其共性,又个性鲜明。内中储有十分丰富的技击招式,蕴涵着繁多而巧妙的实战技法。套路的习练,不仅仅是演练其多姿的拳术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在的动作演练,深入理解体会其中每招每式的技击含义和拳理要求。也就是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此拳独具的技击特点所决定的。正如郝宾大师所说:“一举一动,按理出手,按用发劲。”就是说,每个招式动作必须符合拳理要求和技击实用,这是贯穿于整个套路系统中的总原则。套路演练所表现出的美感,必须是基于上述原则而自然流溢出的质朴的美。任何矫饰、做作,都是背离此拳本质画蛇添足类的败笔。这是习练者应格外注意的,以免误入歧途耽搁功夫的提高。

实际上学会一套拳路并非难事,难的是吃透每个招式的技击意义,相应地做出合乎拳理的动作。包括刚柔的合理合度的体现,寸力的恰当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合乎要求等等。同时还要弄明白套路中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衔接意义。也就是说,套路是由诸多的在技击意义上相对独立的单一招式和紧密相连的组合招式所构成。理清其间的机构关系,对掌握和练好套路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还要从细节处搞清招式中所含有的防御手法或辅助手法的配合运用,也就是此拳的“打中带招,招中带打”的特点。

下面笔者以太极梅花螳螂拳爱好者熟知的摘要拳第一段(以下简称“一段”)中的几个招式为例,略作分析,大体说说如何去掌握并练好此拳套路,以供习练参考。 一段开头五式是技击意义上连接紧密的组合招式。 第一式、叶里藏桃:其动作是右手握拳前伸向左迅速划弧,随即上右步,同时左拳内旋从上路打出,拇指向下,胳膊微弯,划弧的右手为叶,打出的左拳为桃。其积极意义为:用右前臂近腕尺侧部向左隔出敌手,紧接着用左拳击敌面部。此式练时应注意:右手划弧时的动作要速而小,若弧形划大会影响出手的直截性,容易露隙为敌所乘,而且要柔中寓刚。左拳的击打,要打出寸力来,而且通过落右步侧身的刹那,将身体的力发出,沿肩臂送达左拳。左胳膊微弯是起到击敌的同时以臂护头的作用。 第二式、框手打:其动作是将打出的左拳回收竖臂向左后方挂出;右拳从中路由阳拳内旋打出后成阴拳,拇指向下;身体同时向后弹,步成猴式。此式左臂外挂、右拳前击和身体后弹为整体的同时动作。其技击意义为:在前式左拳击敌面部时,逼敌忙于应付上路。而此式则乘机以右拳拧力击打敌胸口,同时身体借助右拳的击出和步法的变换向后弹出,左前臂随之向左后方挂出敌之来手,护住头面部。此式练时应注意的是:手法、身法和步法必须协调一致,右拳是在将接触敌身的时候内旋拧力击打的,所以动作时应凝气打出寸力。

第三式、左封右崩捶:其动作是左手向右下按压,右拳呈阳拳型向前上方打出,同时进右步小登山式。其技击意义为:此式是从上路出手封出敌手,既以右崩捶击敌面部。此式练时应注意:右崩捶的打出,应尽量将右肩臂放长探出,而且随着足趋寸力而将身体之力沿肩臂发到右拳背以击出。如此动作既可增强崩捶的击打力,叉能短中求长击远,增强技击效果。

第四式、侧身鸳鸯脚:其动作是上身左侧后移,右脚绷脚面,足大趾向下,向左前方踢出后速收回下落于左脚左侧。其技击意义为:前式右崩捶攻敌面部,敌无暇顾及下部,我乘机以右脚踢敌阴部。此式练时应注意:右脚踢出必须即可收回,避免被敌所制;身体左侧右脚侧踢,是为了防止踢击过重,误伤人命。

第五式、闭手挺身:其动作是接上式踢出的右脚收回落于左脚左侧的同时,双手向前下向后勾出,紧接着在左脚离地后撤、右脚脚掌蹬地使身体后移的同时双手向前上竖掌推出。其技击意义为:在拳打脚踢敌之后,我欲后撤一段距离,双手下勾是防御敌之来脚踢裆,再返前上方是截住敌之来手,此时身体已后撤一步。此式练时应注意:双手下勾必须快速贴近裆部勾向后方,后撤步时必须右脚蹬地、双掌前上推和身体后移同时动作,而形成右抱门的姿势。

以上五式从技击的角度讲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是先从上路攻击敌的面部,继之由中路攻击敌胸腹部,继之再返上路攻击敌头面部,继之转下路攻击敌下阴部,继之防御自身下部和中上部后撤抱门。组合招式的意义是突现了太极梅花螳螂拳所具有的“一击不中再击,再击不中继续再击,必须击倒敌人而后已”的技击特点。所以,在演练套路时,这五式就应视为一个整体而一气呵成,“恰像梅花有五瓣,瓣瓣相连”,以达到这种演练上的梅花效应。而此组合招式中,左手是以隔、挂、封等手法来配合右拳的击打动作的,攻防结合紧密,所以在演练时,就必须力争做到手法清晰、招式明白,不可含混不清、拖泥带水。另外,寸力和刚柔的恰当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在习练时,应着意去体会和领悟。

至于套路中的单一招式,由于它与前后招式之间在技击上的连接并不紧密,所以在习练时,可单独体验和理解其技击意义。而在演练时,根据其在套路中相邻招式的结构情况,既可单独做出动作略作停顿,又可与相邻招式相串,连续不断做出动作,但须心中有数,明确其中的技击意义和结构技巧。如一段中的“右采左错右顿肘”,前与开头五式组合招式相连,后与“进步成”一式相接,此式在演练套路时,可单独略作停顿状。而其后的“进步成”一式,则可与后面的“拗步入”招式动作连贯做出。

总之,套路的习练,在明确动作要领的同时,应切实理解掌握每一招式的技击意义,弄明白单一招式和组合招式的不同的技击结构形式,将手眼身法步这五要以及寸力和刚柔等方面的拳理要求,全部融入套路的每一招式动作中。这样习练套路,既能较快地增强自身的技击防身的能力,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武学水平,还能尽快地打出一手好拳。而且,其中的意趣会越来越浓,其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会随之日见突出。

三、练单手和演手 练单手是习练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练单手,就是有针对性地集中反复练习某一招式或某一组合招式。单手的选取,一般是撷自此拳中最具技击实用价值的和个人喜好擅用的招式或组合招式。其目的是,通过反复锤炼选定的单手,形成自己固有的在技击实战上用以制敌取胜的绝招。同时,对套路中自感较生疏较别扭的招式动作,也往往以练单手的方法使之顺劲而娴熟。练单手贯穿于习练此拳的全过程,是极好的提高拳术水平的方法。

演手是习练此拳提高技击水平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演手,是指两人放对,运用所学技法招式进行技击实战的过程。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固定招式的实用,是一人喂招当靶子,另一人运用选定的招式反复进行攻防实作;第二步是二人自由对打,招式随意,以点到为止。

上一篇:中秋节客户礼品推荐下一篇:iso9001启动会发言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