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13篇)
1.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一
教师的语言魅力
浅谈教师语言的魅力
----学习心得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礼仪之邦,大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小到父母兄弟亲戚朋友之间一种交往,可以说礼仪无处不在,渗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别小看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几句亲切的话语,它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背后更渗透出了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人们正常和平等交流的一个最基本的平台和最重要的纽带。我们从小就受到过这样的教育:要尊敬父母,要尊重师长,可看出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师恰恰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传播自己的思想,今天应老师主要从孩子语言的年龄特征和教师的语言魅力两方面来说的。她还从教师用语涉及语言、态度、内容和方式;如何规范教师用语、教师用语应该怎样表达、语言美包括声音美、谈吐美、境界美,那么这三个方面又该注意什么、教师用语中还有哪些比较忌讳的言语等,全面讲述、分析了教师用语中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讲的与我们的工作、生活非常贴切。我听了后觉得应老师讲的这些内容对我们规范自己的语言帮助很大,受益多多!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教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应老师在谈到教师用语应该怎样表达时谈到教师用语要注意平等交流,这一点给我的感触特别深。现代教育强调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为本,强调平等交流。我把知识传递给你,同时,我还要考虑你对我的反馈: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理解不理解。平等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更是重要的,没有平等就不大容易交流。作为教师,作为现代教育的从业人员,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也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讲也好,要平等,要交流。平等有助于交流,交流以平等为前提。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和幼儿进行谈话、交流时,始终要有“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样的教育思想。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和她是平等的,这样她才愿意与老师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老师,把老师作为自己的大姐姐、身边的好朋友。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平等,同时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中体验到了无尽的爱和自由,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叶圣陶《论集》第490页)。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他至死都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堪称当代师表中的佼佼者,他为学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那份执著与奉献,无时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学生,他长期强忍受着癌症的巨痛毅然站在三尺讲台。在孙老师病逝那天,八宝山上4000多名学生自愿前来送行,白花点缀的悲壮使他的人格在天国里升华。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二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鲁迅先生为什么总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师德感人,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应该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加强政治引导,改善社会政治环境,缓解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加强美育引导,用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来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加强道德引导,造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上述的举措,为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良好的外部条件,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并以之影响陶冶学生。
2.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二
一、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评价语的激励可以是多方面的。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闪亮点中给予鼓励诱导:“你真勇敢, 今天能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发言。”“你的看法有道理。”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时, 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评价:“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 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 语言精当, 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 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你懂的比老师还要多!”“你的发言真精彩, 请你把这句话大声地向同学们再说一遍。”相信, 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 总能从各个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之处, 这样, 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渐渐变得有信心, 愿意发表看法, 课堂也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当然, 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提出批评, 批评性的评价语一般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多半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是很理想或达不到教师预想的目的时而做出的否定性评价。如:“要能回答这一问题, 还需要你认真思考。”“你这样漠视学习, 会给你带来遗憾。”等等。我们不能为了激励而听凭学生随心所欲, 否则, 由于教师的不提醒, 课堂展现的只能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 缺失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但是要注意绝不可使用指责甚至是侮辱性的评价语“你真笨”“你没救了”。这种评价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二、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翠鸟》时, 让学生读一读老渔翁介绍翠鸟的家的话。他评价说:“我觉得他不是老渔翁, 那是个小渔娃呢!” (生笑) “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 (生再读) “啊呀, 一眨眼工夫, 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 (生又笑) “谁还能读得更老一些?”“嗬, 又长了十岁, 谁还能读?”生纷纷举手说:“我能读一百, 我能读一百!”师:“别再读了, 再读, 我们就不用上学了, 全都上老年大学去了。”老师在指出学生不足时, 充分利用教学机智, 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
又比如, 有时因天气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 学生上课不专心, 课堂纪律不好,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唤起学生注意力, 达到婉转批评, 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 有学生讲话, 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 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 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虾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学生又不会反感, 可谓两全其美。
三、商榷与探讨, 让学生享受平等民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训诫和说教, 他们期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不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 让他们哑口无言, 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 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 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 若声音再响亮一点, 就更好了, 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 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你说呢?”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 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 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 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 不信, 你试一试!”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 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四、宽容与理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 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老师的理解有偏差时, 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稚嫩纯真的心, 评价语言就会宽容、亲切、真诚,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 从而增强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 有一位老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主见、有思想, 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然, 评价语言不仅仅局限于有声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进行, 老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9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9.
3.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三
——主持人:小博士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课堂上教师如何评价学生,使用语言的技巧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汉字王国的字词那么多,词语丰富多彩,那么,课堂上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评价学生呢?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你能比她还好”等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有积极的表现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具有魅力。
一、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就能更好地表达情感了。”“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一些,效果会比现在好得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的道理。
二、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了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词语小博士”的活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向家长请教、查阅资料、查字典……多方面获取大量词语信息。看着学生们组词本上的词语日渐丰富,我发自内心地鼓励他们:“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词语,真让人佩服!”“这个词语组得多好呀!再说一遍,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你是怎样积累了这么多好词语的?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这些中肯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对收集词语信息的兴趣更浓厚了。
三、评价语言要多样、亲切
评价语言不应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美观的生字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盖上“你真棒”的印章,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同学们,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从老师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你感受到的是老师无尽的关爱和无声的动力。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真心地去赞美别人,客观而委婉地评价别人,发挥祖国语言特有的魅力。
作者简介
张立明,小学语文教师,1988年7月参加工作。
4.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四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内容摘要:语文是语言的宝库,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以美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从语言讲求精练、语言讲求变化、语言讲求博识三方面论述了教师运用语言魅力粘住学生,焕发课堂精彩。
关键词:语言魅力 课堂教学 精练、变化 博闻多识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比音乐、美术更多的美育任务。这是因为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必修课,贯穿在各个年级,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可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不同于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魅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的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如在教学鲁迅《雪》时,抓住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和朔方雪的蓬勃奋飞、升腾闪烁,突出重点讲解,使同学深刻领会主题,既见全篇,又明景物描写的功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 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语文》选文大多出自经典名著或文学巨匠、语言大师之手,语言文字十分精美。组织学生学习欣赏这些语言文字,不仅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途径。如朱自清的《春》生动地描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火,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春花的颜色,而且把春花怒放的动人情景写得栩栩如生;雪,给人一种晶莹明亮、洁白无瑕的美感;霞,也给人一种绚烂多彩的感觉。精讲品读这生动的比喻佳句,欣赏这样的美景,仿佛进入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的境界,陶醉在花的世界。学生自然受到了美的熏陶,也培养了他们珍惜美好春光,热爱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操。如讲郭沫若的诗文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茅盾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巴金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而同样是小说,有的可以突出讲述“心理描写”,有的可以重点讲述“景物描写”.总之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而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不仅表现在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深含哲理,还体现在它的简洁、规范、文明等方面。因此,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和赏析,并向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艺术,养成文明用语和规范用语的好习惯。
5.数学课堂魅力源于教师语言之美 篇五
【摘要】: 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简约 科学 激励 评价 批评 逻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它的进行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一、教师语言的简约之美。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语言的科学之美。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有教师这样引入,先了解学生的生肖,当有学生说到属虎时,教师很高兴地说自己也属虎,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年龄,学生基于其生活经验与学习基础快速地猜出了教师的年龄比自己大12岁,这从教师的外貌很快地就能猜出。而这时教师问学生“继续猜,老师还可能是几岁?”,这里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说出属虎的年龄都有可能是几,从而引出规律。但却忽略了现实情节存在的合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比如质数、合数、互质数等这些概念是小学五年级最难了解的一个方面,如不去帮学生理清楚,学生就会模糊不清,甚至还会和偶数、奇数等混淆起来。而到了六年级,随着知 1
识的增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搞不清,这就要求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进行区别。又比如:“2个3是多少?”与“2个3相乘是多少?”是不相同的两道题目;“增加到原来的3倍”与“增加了原来的3倍”意思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表述语言的精确与否,往往左右学生的思考思路,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问题的表述,克服随意性,使数学命题更科学、正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真谛。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之美。
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厉害!”“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分享分享”、“说得精彩极了!今天我要把最高荣誉奖送给你们,因为你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等。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某某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
四、教师语言的评价之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是沟通师生智慧、情感、兴趣、态度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效的评价性语言,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有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因此,要让积极的评价语言适时适度地出现在数学课上。比如有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说出心形与圆形的区别时,他马上进行肯定“多有洞察力!它看起来是那么光滑、那么饱满。”当学生说出隋圆与圆的区别时,又是这样评价“多朴素的想象啊!”当学生把圆规拟人化时,评道“多形象的说法啊!”当学生在交流画圆经验时出现说“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时。评价说 “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不是吗?”课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源于学生内心的一种欣赏与激励,一种接纳与认可,是一种真情流淌。
五、教师语言的批评之美。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如刚过完“十一”长假,学生回来后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改正缺点的目的。若发现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你是不是掉金子了!”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包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教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耐心而有启发性,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与学生幽默一下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真谛”。
六、教师语言的逻辑之美。
数学语言的逻辑力量,既是教师讲课取得成功的潜在魅力,也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有人描述列宁的演讲说,“演说中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数学教学从揭示主题开始“步步生花”,“丝丝入扣”,要让学生目不转睛,跟着你思考、寻求,最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靠的也是逻辑性。违背逻辑的语言,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困惑。推理要讲究根据,这是数学语言逻辑性的直接体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活动,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是通过实物教学具或实例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感性上分析和综合,并进行简单的判断;二是以旧引新,引导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去类比推理,掌握新知。例如:学习梯形面积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全等梯形,通过学生动手拼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小组讨论。或用多媒体演示。比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9加几”时,通过操作掌握“凑十法”,由“9加几”类推出“8加几、7加几”等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数学语言的逻辑力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
再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书中只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圆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不是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有许多学生成功地把圆转化为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可喜的是,在学习求圆环面积的时候,有几个爱动脑的学生把圆环转化为近似的梯形来求面积。在讲解应用题时,逻辑推理要深入浅出简明清晰,而不作深奥、多绕弯子。应从分步列式开始,有的是从条件入手,根据条件进行联想;有的是从问题入手,去找出解决该问题所必须要的条件。重点是理清数量之间关系。
总之,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规范、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语言的艺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2]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9,13(3).[3]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1996
6.谈谈教师的评价语言 篇六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教学语言,特别是教师在课堂的评价语言。
语文教师,特别是低年段教师,如果切实有效地运用有效的评价语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小扎实有效的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言语能力,更能让他们从小在语文课堂里激起兴趣,收获积极,获取愉悦,增强学生一份发自内心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执著。
一、教学评价语言要富有童趣,有吸引力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情感丰富,富于形象思维。评价的形式越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就越足,离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越近。
但是评价语言也要巧妙。当学生有点倦怠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一个游戏。”“动脑筋的时候到了。”“真奇怪,怎么就难不倒你们呢?我一定要提个最难的问题难住你们。” “因为你们很会认字,生字宝宝就和老朋友手牵手,排好队,组成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奖给你们读一读。”
二、教学评价语言不能盲目、单一 我们的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对”“否”的评价方式,但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聪明!”“棒!棒!棒!”“掌声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这类评价语不是说不能要,关键是用多了,时间长了单调泛味了,其激励功能可想而知了,有位名人说:“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要虚情假义,表扬学生要真心实意。”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课堂评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教师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求全责备,说学生这里没读好,那里没感情,又不要漠视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味地称赞学生,这样极易使学生“迷失自我”,而是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又明白尚须继续努力的地方,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评价手段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当作游戏和玩具来进行。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灵活,彰显学生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悟的角度不同,处理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孩子读的时候语速很慢,很无奈,听起来是很绝望的语气。教师评价:“恩,连父亲都无能为力了,父亲很无奈,很悲痛,很痛恨二郎神,是吗?”另一个学生语言速略快。语气有点惊讶。老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老师觉得父亲是觉得不可思议的,沉香才是个八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决心很勇气。”
低年级的孩子有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们站在个人感悟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六七岁的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有必要把“表扬某某某,他(她)怎么怎么样”之类的句子挂在嘴边,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堂评价空间:读写姿势可以评价,读写方法可以评价,听讲习惯可以评价,说话语言可以评价,思想品质可以评价,环保意识可以评价„„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琢磨,时时处处都能找到评价的契机。我们要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平凡的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课堂上争分夺秒赶进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评价。评价具有无限的激励潜能,这一点早已毋庸置疑,它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7.让数学教师的语言充满魅力 篇七
一、语言要准确
教师的数学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如在运算中20÷5必须读作20除以5,而不能读成20除5,如果读成“除”,那就颠倒了除数和被除数的位置了;“零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必须强调除数是非0数;在“因数和倍数”教学中12÷4=3, 12是4的倍数,4是12的因数,而不能说“12是倍数,4是因数”。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二、语言要精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用一句话说清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当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教师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一个好教师,不应该表现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和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探究时间。
三、语言要生动
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很高的声调讲课,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非常疲倦,觉得枯燥乏味,以致影响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语速、一种语气讲课,就会像催眠曲那样催得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如果能用适时适度的语调、语速,在课堂上倾注自己的感情,运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课,就能使课堂变得跌宕起伏、充满生机。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喜欢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幽默的语言能增添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扣住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因此,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惯用语、俏皮话,还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也都十分风趣、幽默,教师也可引用,如有的学生老是犯一样的错误,教师就可以说“外甥打灯笼———照旧”。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能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四、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触动学生的情感,与其融汇,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教师切忌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生硬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切实感到教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朝教师希望的目标前进。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走近倾听;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夸夸他或抚摸他;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鼓励他“不要急”“不要怕”“慢慢想”“谁能帮帮他”;学生犯错时,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对方,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其中,主动和他们交流;学生做错了,教师轻言细语“可以这样吗”“好好想想”。
五、语言要有趣
如果教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很多同学反映,学数学太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需要教师更多地努力。如果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能多一点幽默感和趣味性,无疑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上完了“千克的认识”后,让学生做填空题,如一个苹果重200( ),有同学填上了千克,我顺势再问: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然后再让他比较一下:一个苹果的重量会比你重吗?如一根跳绳长2( ),有同学填了分米,我就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出2分米长的绳子。然后说:如果这就是跳绳,那该是谁跳呢?学生在一片笑声中领悟到了应该怎样做。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语言如果饱含智慧与感情,能与学生进行生动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灵相通的交流和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也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的认知、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技能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8.感受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篇八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艺术,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此刻谈教师的语言艺术有些落伍,但是正如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而这条流淌不息的“知识之流”,不但不会过时,反而更有魅力,值得再三回味。
“激励之言”意在催人奋进
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纵观一些名师的课堂,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确如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语言,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例如有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说到:“真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意的思考啊。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不要紧,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因为你们是最自信的人。”……一句句激励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再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常常这样激励学生——对回答得不对的学生说:“感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对回答时不够流畅,声音小,而经过反复启发仍不理想的学生说:“理解他吧,他把自信藏在心里了。”对答错的学生说:“也表扬你,表扬你的勇气!”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其实面对学生,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也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
“机智之言”妙在令人叫绝
马卡连柯说:“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这也就是我们常要求的教师应具有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我们知道,在平常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会与老师的意图背道而驰,这时有的老师则以“不太好,请坐!”“不准确,谁再来!”等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发言的勇气,从而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特级教师贾志敏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一次,他让学生认读“姆”字,结果一位同学站起来脱口而出:“养母”的“母”。学生一片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这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立刻纠正道:“‘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了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学生还会担心什么呢?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之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幽默之言”趣在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幽默能给学生带来欢笑、带来理解、带来信心;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如此,幽默还可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给我印象较深的则是他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的“幽默之举”——文中写到杂草被农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商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就朝那位学生做了个喷洒农药的动作,同学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幽默的语言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更让课堂增加了浓浓的人文气息。这里的幽默显示的是教师的智慧,传递的是教师的关爱,承载的是生动的启示,激活的是愉悦的情感,真是令人折服,耐人寻味。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练达、智慧;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仁爱。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语言是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之间,在不断地锤炼之下,在不断地创造之中,才能活力常现、魅力常在。
9.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策略 篇九
小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学习和发展英语的启蒙任务,是一门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指导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应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生活有关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体验语言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尤为重要。
激励性评价策略
教师的评价,首先表现在热切的激励性上。这种激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正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种是对有偏差的反馈信息的激励。不论哪种反馈信息,教师都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运用入情入境的语言真实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如:情景:T: Many people think winter is cold.And what do you think? S: I think winter is warm.T: Why do you think it is warm? S: In winter, I can sit with my parents, and we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I feel warm.T: Yeah, I think it will be warm when you are with your family 在以上的对话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肯定回答,而不是简单的一句:Cool.或者是Very good.打发学生富有创意同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肯定回答,看似简单,却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评价的激励性策略。
激励性评价策略,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还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情感表达。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又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他们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适时性的评价策略
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可以采用“适时性评价”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情景;(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完一组关于春天的图片后)T: What do you think of spring? S: Spring is busy.T: Why spring is busy? S: I can see many birds.They fly in the forest with friends.Many bees and butterflies fly in the flowers.Ducks swim with friends.T: Wow, you can find so many busy things.Spring is so busy.Are you busy in spring, too? S: Yes, I am very busy in spring.I usually go hiking and fly kites with my parents.Sometimes 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grandpa.T: Wow, you are busy too.(学习完冬天后,师生讨论冬天)在这段课堂教学实录里,教师的评价不是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而是将评价与学生的展示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内部动机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被激励。小学英语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感知”过程中形成的困惑、“表述”过程中的亮点、“交流”中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运用适时性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行为、知识结构进行语言评价,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操作、积极展示,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启发性评价策略、启发性评价策略就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之后追问一个问题,再评价,再追问„„这种“不断追问”的启发性策略,注重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更广泛地获取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英语兴趣和创新意识。情景:S: I like summer best.Because I can eat ice cream.T: Wow,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ce cream? S: They are sweet.T: Are they cool? S: Yes, they are cool.T: In summer, you can eat sweet and cool ice cream, summer is very...S: Summer is very sweet and cool.在如上的教学情景中教师每次追问,都是在积极评价上一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先充分肯定,再抛出下一问题,反复强化知识积累。最后一个评价和追问,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获取丰富知识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启发性评价策略适用于知识的巩固阶段,特别适用于知识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在“不断追问时,教师的身份要与学生平等,态度要诚恳,在问下一问题前务必对上一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运用的成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做到真心实意地鼓励、赞扬学生,使学生获得参与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树立参与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四、运用评价语言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要准确得体
小学英语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英语启蒙教育的任务,虽然涉及的英语知识不深,但也严谨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知识上的评价,教师必须严肃认真,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2.要因人而异
英语课课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优势向着更高更深的目标迈进。对于其他学生,教师也要以赏识的态度进行评价,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评价促使这样的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3.要实事求是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首先要体现激励性,但并不表示教师一味地给学生唱高调,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必要的指点,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和判断,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10.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十
——八卦洲中心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同时,通过教师的评价也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教师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融洽师生情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也同时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育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要求都表明优化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将目光投向我们的学校,我校的学生渴求得到教师们及时、准确的评价吗?我校的语文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理解与运用达到了怎样的一个层次?老师们需要这样的专题研究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随堂听课。
(一)学生问卷:
“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教研之学生问卷
1、在语文课上,你的发言、朗读、表演„„老师给予了正确、及时的评价吗?
A.经常B.有时C.几乎没有
2、你希望语文课上自己的发言、朗读、表演„„得到老师的正确、及时评价吗?
A.希望B.无所谓C.不希望
3、语文课上,你的发言、朗读、表演„„得到老师的正确、及时的评价时,你的心情怎样?
A.很开心B.没变化C.不高兴
4、你认为语文老师对你课堂上的表现给予正确、及时的评价,对你有帮助吗?
A.有帮助B.帮助不大C.没有帮助
问卷之后,我们及时做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孩子们多么渴望得到教师适时的正确的激励形评价,在课堂语言评
价中,有的评价语言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激
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3.及时的肯定,巧妙地启发,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
4.及时跟进的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情感体验,学生的自
主探究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5.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能营造
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问卷
“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教研之教师问卷
1.你认为自己会课堂评价吗?
A.会B.会一点C.不会
2、在你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朗读、表演„„你给予了及时的评价吗?
A.经常B.有时C.几乎没有
3、你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意义吗?
A.有意义B.意义不大C.没有意义
4、你认为学习“优化教师课堂语言评价”对于自己有意义吗?
A.有意义B.意义不大C.没有意义
“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教研之教师问卷分析
1、你认为自己会课堂评价吗?
A.会(8人)B.会一点(9人)C.不会(1人)
2、在你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朗读、表演„„你给予了及时的评价吗?
A.经常(14人)B.有时(4人)C.几乎没有
3、你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意义吗?
A.有意义(18人)B.意义不大C.没有意义
4、你认为学习”优化教师课堂语言评价”对于自己有意义吗?
A.有意义(18人)B.意义不大C.没有意义
通过对十八位教师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很注意自己的课堂评价,都能认识到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由于评价的语言匮乏、形式单一,往往造成评价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优化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是必要的,是意义重大的。
(三)跟踪听课
在前后两周的时间内我校的听课小组共听了竺林、张世霞、王晓荣、胡玉荣等教师的课,跨越了低、中、高三个年段,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记录教学过程,有的关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和学生的表现,结束后主动与上课教师交流、讨论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实效性。
透过这些课,听课组成员发现了我校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现状”并做了一份简单的小结:
1.我校教师已经有了课堂语言评价的意识,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课堂语
言评价对于学生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因此在大部分学生发
言、朗读之后都给予了及时的评价。
2.教师们的课堂语言评价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课堂上判断性、鼓励性、肯定性评价居多,但指导性评价、引导性评价较少,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往往不能深入下去,抓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评价,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真实的的问卷以及走进课堂的听课经历,让我们意识到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是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的确确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这是个来源于现实的“真问题”!
在确立了这样的研究课题之后,我校教导处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精心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了理论学习、名师课堂观摩、公开课研讨三项活动。
二、具体活动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经过精心筛选,最终组织教师学习了《特级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孙双金的《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这样两篇“含金量”较高的文章。(文章见校本教研资料包)
2、名师课堂观摩:在部分教师的提议下,我们挤出周三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时间,前后观看了王崧舟执教的《火烧圆明园》,靳家颜执教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贺诚的执教《万里长城》,孙双金的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录。
理论的学习、名师课堂的观摩,极大地提升了老师们对优化课堂语言的认识,引起了极大地共鸣,很多老师发表了自己的体会: 王刚:今天,欣赏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堂评价,让我明白了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 是准确性,二是启发性,三是适时性,四是鼓励性。张少杰: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学生交流,在信息的相互反馈中指导、点拨。要启发学生去思 考、去寻觅、去发现,最终引导其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才凸现出评价的目的与价值。郭晓荣: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调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凌翠霞:语文课堂评价应该丰富而灵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努力使老师的语文课堂评价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
3、公开课研讨,围绕主题交流。
5月7日,我校参加了区校本教研竞赛,吴良才、吕萍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全体语文老师分组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1、课堂评价的作用何在?
2、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3、课堂评价的形式有哪些?
4、怎样把握课堂评价的“度”?
5、课堂评价仅仅是表扬、鼓励吗?
如果说前期的活动,让老师们对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话,那么当天的活动更是让教师们的思想经历了一次“飞跃”。发言之前各位老师就已经是成竹在胸,因为他们
个个有备而来;研讨交流时气氛热烈,胡玉荣、殷丽等教师理论与实践机密结合,说得有理有据。研讨之后,进修学校的教育专家应美华主任用一连五个“感动”,高度评价了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整个活动过程。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包含着她对我校教师的期望,她期望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会继续向前。
三、活动的延伸
此专题的研究当然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初步考虑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将对此专题的研究进一步延续、深化:
1.教师撰写心得体会。
2.在学校网站建立此主题的讨论版,鼓励教师互相交流。
3.搜集整理八卦洲中心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评价语、优秀案
例集。
4.在小班化年级开展课题研究。
屈原有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校的教师一定会乘“校本教研之风”不断向前“求索”的!
11.浅谈政治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十一
一、语言流畅
政治课本来就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稍不注意,便会沦为呆板的说教,因此,它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能技巧,把理论性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课堂上两眼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这样做,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听起来难懂,根本谈不上知识的体系是否完整,教学结构是否恰当,知识内容是否详尽等等。当然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所以,组织语言备好教材是最基本的。
二、语言精准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恰当的用语,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原理时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讲究逻辑,否则会造成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原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只有做到教师语言准确,合符逻辑,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三、语言规范
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同时作为政治教师还包括政治术语的规范化。政治教师要有政治敏感性,注意筛选、使用语言,不要运用已被淘汰的语言。
四、语言生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和吸收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合为一体的双向信息传递、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学双方作用的发挥都要以教学语言为中介,教学双方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教师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比如教师要努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即恰当地运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优美诗词、典型事例,以及体态语言等多种手段,帮助表情达意、突出教学重点,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掌握知识,转变思想的目的。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善于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以简明易懂贴近大众的语言浅显的事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通俗的阐明了深奥的哲理。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一句哲学上抽象难懂的物质概念是通过“牛角尖旅行记”这样诗意的文字让我们豁然开朗;日常生活中的“抬杠”竟然可以和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相联系;由一句“无风不起浪”的习语谈起,作者揭示出事物间有机联系的规律。
五、语言幽默
谈吐能直接反映出一个老师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无知。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学生注意。如果说一两句富有幽默感的话,不仅能缓和气氛,而且能起到安慰剂、定心丸的作用,最终能帮助他们逃脱困境。因而在恰当场合、恰当时机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达到催化感情、深化理智的良好效果,如学习“善待生命”一框,借用了一句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使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遇事不可鲁莽,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终生的遗憾。学习人口政策,可借助“超生游击队”片段理解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性。
有了良好的语言技能,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为了政治课的教与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12.历史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魅力 篇十二
一位教育家曾说:“教育语言应是导火索、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之功效。”作为教师, 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 抑扬顿挫, 富有激情, 具有演说家的风范, 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口才, 语言幽默、生动、风趣。历史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讲授法为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无论传统教法还是现代教法, 莫非如此。这也是历史课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记载下来的, 历史教材的章节都是由一篇篇的记叙文组成, 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经过与结果。因而在讲授技巧上, 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 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 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涵的智慧和哲理,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消除了紧张和疲劳,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要广采博闻, 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成语、典故等均可引入课堂, 随心所欲, 调动自如, 游刃有余, 以塑造形象, 创造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学语言应充满真情。只有注入真情实感, 才会触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心灵的共鸣, 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
我在讲《中日甲午战争》时, 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 毅然按犬首入水, 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 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 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 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被熊熊点燃, 同时也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 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要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呈现课堂教学生命力, 改善师生关系, 发展学生思维,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3.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十三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构建新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师评价重新审视,要让它重获新生、再放异彩。我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语言,从功能上分为知识传授语言、组织教学语言、评价语言。学生接受教师的评价包括:书面评价,如学期评语、作业评语;课上课下的语言评价。然而从重过程的角度来讲,课上的语言评价才最具实效性、最具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如果一个数学教师能科学的艺术的运用好课上的评价语言,必然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评价语言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上的要求,如观察应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思考时应注意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等。第二、针对性原则。所评价的内容要有明确、清楚的针对性。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评价为“很好”或“不对”,这样的评价过于笼统、含混,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应明确的指出“你的分析思路很清晰”“你的切入点很恰当”“这个小组在讨论中成员配合的很好”“××同学在实验时操作很规范”等。
第三、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如“我注意到××同学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同学回答的虽然不对,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你并没有仔细地思考,再好好想想。”通过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地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否定评价往往能引起学生一定的焦虑感,能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目的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不同的,要注意评价的目的。第五、及时性原则。评价要及时,随时评、随机评。面对课上出现的情况及时点评。第六、情感性原则。在对学生评价时,无论是针对个体还是全体,只有带着喜爱、欣赏、信任、期待的情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情之所露,心之所系。学生定能感受并接纳,我们传递的信息才能真正的引起共鸣。
二、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时机和评价内容
第一、课前订正作业时要评价。订正共性的知识上的错误后,评价必不可少。要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上交的及时性、前次作业自改的主动性、优秀的作业人员等。第二、学生回答问题后要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心情忐忑的想了解自己回答的怎么样,期待评价。其它同学听完回答后,与自己的想法发生碰撞,也想知道教师的态度,此时必需要评价。要评价学生问题回答的严谨性、问题答案产生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参与的积极性与态度、其它同学听的情况等。第三、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后要评价。评价优秀小组的具体活动情况;评价讨论中好的现象,如积极
发言、小组分工协作、对一个问题的争辩等;评价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不参与、讨论敷衍了事、跑题等。第四、学生实验进行中完成后都要评价。评价操作规范性、实验态度、整个实验过程好的表现、需纠正的行为等。第五、下课前要评价。评价课上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哪些同学在哪方面进步了。总之,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做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之后,特别要审视、寻找、评价其思维方法的使用、探究程序步骤的设计、关注点的独特体验、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探究、学生实验后,特别审视、寻找、评价其与同学的合作、参与的热情、积极的状态、与其它同学的沟通、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最终有效的、切实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误区
第一、不评价。这是在年轻教师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没有任何评价。有的教师不评价是没有评价的习惯,有的教师觉得没有评价的必要,心里有数就行。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地失去了热情,失去了积极性。第二、含混评价,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很好”“不对”“嗯,坐下吧”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好不知好在哪里,差不知差在哪里。这种评价会使学生迷失方向,评价的效果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第三、只挑错评价。所有不完美的表现得到的评价都是指出错误,哪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点,也视而不见,而
且还号召其他同学一起专心挑错。采取这种评价的老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只有指出错误,学生才能提高,老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指出不足,学生才有改进方向。应该说错误该指,但只挑错的结果只能让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探究、参与实验,课上一潭死水,因为他们不想常常体验挫败的感觉。毕竟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一颗百折不挠的坚强心灵。
【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推荐阅读:
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透视07-10
教师对小学生科学评价语言10-23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09-30
学校教师的自我评价08-31
有关对教师的评价10-16
对实习教师的评价10-20
教师应聘的自我评价10-30
应聘教师职位的自我评价10-12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自我评价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