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2024-08-12

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精选9篇)

1.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一

一、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

辽宁省现有116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65所, 高职专科51所。近年来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在20万人以上, 2013年已达27.2万人, 位居全国第12位。2014年达到27.6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教育大省,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压力较大。但是由于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 务实、开拓、创新, 经过多年努力, 已经形成了“政府统筹、项目带动、分类指导”的辽宁模式, 在全国就业系统率先探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联动机制, 建设了全国教育系统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健全了就业预警机制,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作为指导高校学科专业调整、评价考核高校办学的主要依据, 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 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1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 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一)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 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成立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25个省直部门领导组成的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全省14个市、44个县也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 形成省、市、县三级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 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涵盖基层就业、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市场建设等19个方面共计170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其中2009年以省长令颁布全国首部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的《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 在全国就业系统中产生重大影响。

3. 建立毕业生督导考核制度。

成立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察室牵头, 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 对全省各市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专项督导。2010年起, 省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每年对市政府的绩效考评体系。2009年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就业工作问题较多、工作不得力的高校, 实行省长约谈。

(二) 发挥项目引领和牵动作用, 创造性启动三大民生工程

1. 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

从2007年起, 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 创造性地提出政府兜底安置政策, 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一是省政府每年设立就业援助资金3000万元, 专项用于为纳入台账的贫困生发放求职补助、见习补贴、开展免费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在高校设置公益性岗位。二是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重点指导、帮扶。三是各市政府设立300万就业援助资金, 针对离校后未就业的贫困生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 并实行兜底安置。目前, 全省已累计发放援助资金1.53亿元, 为辽宁省16.3万名贫困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就业援助。该项工程和政策已被国务院认可, 并在全国推广。

2. 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

从2007年起, 辽宁省开始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一是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 各市配套设立500万元, 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目前, 全省共统筹大学生创业资金2.28亿元, 累计扶持创业项目2030余个。二是在全国率先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课程体系, 组织全省高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实训活动1100多场次, 累计培训学生近50万人。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80余个, 参与社团学生1.6万人。三是构建省、市、区 (县) 、高校多级创业孵化体系。2009年, 省政府投入4600多万元, 建成1.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以法律援助、财务服务、项目融资、信息服务、导师指导、宣传教育、培训实训等七大平台建设为依托, 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提升指导服务能力。截至目前, 已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04个, 累计实现产值过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同时, 以该基地为龙头, 与各市地基地和高校基地共同构建覆盖全省的创业孵化体系, 全省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60多个。目前, 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2030个, 累计申领《自主创业证》8956人, 带动就业10万人。辽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3. 实施辽宁省“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改善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2007年全省开始实施“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创造性地制定了“待编安置”政策和工作两年政府代偿助学贷款、工作四年返还学费的优惠政策。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统一评卷, 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计划实施七年来, 已有11778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辽宁省44个县的1011所农村中学和3883所农村小学任教, 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特岗计划”的实施, 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渠道,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得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也得到教育部的多次表扬和宣传推广。

(三)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服务

1.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校园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要渠道, 辽宁省通过建立招聘会统一发布制度, 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化建设。同时, 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和就业联盟建设,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平均每年组织开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大中型校园招聘会300多场, 小型及专场招聘会6000多场, 8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市场解决就业。

2. 发挥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带动示范作用。

2005年, 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本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几年来, 省教育厅主动与省经信委、省妇联、省总工会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与省人社厅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行动计划, 并主动辐射市地, 与市地联合开展招聘活动, 建设覆盖省、市、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五位一体的市场体系和网络交互式综合服务平台。每年举办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的大型公益性招聘会40多场, 充分发挥了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并以此为龙头, 建设了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加快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

一是建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对全体学生实施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多年来, 教育厅组织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务手册》等教材和手册36本, 建立了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辅导体系, 实行全程化指导、个性化辅导。二是在全国率先要求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几年来, 共组织举办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等教师专题培训班11期, 举办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4期, 共有近90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 全省44所高校近300余名教师参加。此外, 省大学生就业局与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就业创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为打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培养专业人才、推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实践活动, 举办“辽宁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辽宁省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 每年全省都有近百所高校、100多家企业、近10万名大学生参加, 受到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热烈欢迎。

(四) 创建“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的新理念和新机制, 打造高校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1. 引导和帮助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探索建立高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办学机制。组织高校与企业、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对接, 共同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定制培养, 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专业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联合, 共同签订“订单、定制式”培养合作协议, 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至今, 省教育厅与盘锦、营口、本溪等市政府共同开展“校地、校产、校企”合作, 就业局组织省内高校走访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组织校企双方深度对接, 就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同时, 发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媒介作用, 宣传解读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 引导高校围绕辽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超前部署重点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 打通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接的立交桥。辽宁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认可, 连续三年写入教育部文件并在全国推广。

2. 建立就业反馈机制, 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动态监测机制。每年11月份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就业专业分布及生源信息白皮书, 12月起每月通报毕业生就业状况, 5月起每周通报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编撰《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等统计分析资料, 为省委、省政府全面了解、及时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 科学部署、宏观决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2006年起, 每年编撰《从就业角度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调整的建议》, 开发就业状况查询系统软件, 为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制定及专业评比提供依据。

(五) 全力做好毕业大学生入伍征集工作

辽宁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征集入伍工作, 省教育厅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征集入伍工作。2012年, 成立辽宁省征兵工作服务中心, 负责全省大学生入伍征集指导服务工作。几年来, 通过建立完善征兵工作组织体系、设立“辽宁省大学生征集入伍”专题网站、确立“征集宣传周”与“征集宣传月”等宣传动员形式, 建立定期报告、督导检查、考核评优等制度, 形成较为完善的征兵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2010年至2013年, 全省征集大学生入伍人数达到14000多人, 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质兵员。2010年, 省大学生就业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六) 强化宣传工作,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 引导舆论, 主动宣传。

辽宁省就业部门与各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专题采访和报道、发表专题文章等多种形式引导舆论正面宣传,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宣传党和国家促进就业创业政策, 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从2004年起编印《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 通过《简报》全面宣传国家和辽宁省及各市的就业政策, 及时反映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工作动态, 交流学校和市地就业工作先进经验, 挖掘和宣传基层就业典型、自主创业案例, 在促进全省就业工作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深入校园开展政策宣传。

多年来, 省大学生就业局每年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指导、送典型”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组织省人社厅、团省委、征兵办等部门组成宣讲团走进高校, 巡回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与咨询活动。已走访了省内50多所高校, 辅导学生几万人, 受到学校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取得明显成效。

二、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供需总量性矛盾

我国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就业, 其中高校毕业生700多万, 而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辽宁省高校毕业生总量依然较大。2014年全省城镇新增劳动力近百万人, 高校毕业生27万人, 从供求关系来看,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供求缺口近35500人左右。

(二) 供需结构性矛盾

1. 需求与培养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艺术类、师范类、经济类比重过大, 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专业等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缺乏。如盘锦市每年需要大量的精细化工专业毕业生, 辽宁省高校的培养数量却只有几百人。而与此同时, 全省艺术类毕业生人数众多, 社会上提供的艺术类岗位根本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需求。

2. 需求与培养的质量结构性矛盾。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 如IT类、机械类学生, 需要在企业接受3-6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 而且由于对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要求、岗位胜任素质了解不够, 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企业内训才能适应岗位, 导致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 从而影响就业。

3. 需求与择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发达城市人才拥挤, 岗位有限, 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基层地区有大量岗位, 但因基层工作艰苦、待遇偏低, 每年回去就业的学生比例很低。2012年和2013年, 平均每年27万多毕业生, 到沈阳、大连就业的人数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分别为64.94%和63.72%, 其他12个城市不足40%;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和8%。毕业生还抱有精英心态, 宁愿在大城市待业, 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还需要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

4. 经济转型与培养结构转型的矛盾。

当前辽宁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速放缓, 传统的以生产为主要模式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处在转型期, 招聘岗位减少, 尤其是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水泥、煤炭类企业推进转型升级, 招聘计划缩减明显, 但是相应的高校专业结构没有及时跟进转型, 造成新的结构性问题。

(三) 供需信息不对称

信息传递主渠道不通畅。目前, 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县域经济、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传递给高校、传递给学生, 还缺乏有效的主渠道, 导致需求、培养和就业三要素之间失衡, 不能实现良性循环。高校不能及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办学, 企业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合适人才, 学生不知道哪里有合适的岗位, 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统筹, 并建立一个现代、立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各类需求于一体, 实现信息共享。

(四) 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

1. 职业化程度很低, 队伍不稳定。

目前全省高校专兼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3500多人, 其中院校就业部门人员500余人;专兼职授课教师近2500人, 占队伍总数的70%以上, 其中专职授课教师不足100人, 兼职教师占95%以上。主要原因是目前就业指导队伍发展通道不畅通, 特别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政策不能真正落实, 导致队伍十分不稳定, 流动性大。

2. 专业化程度很低。

目前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教师不足40%, 且各高校在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在20万以上的高校不足10%, 使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缺乏必要保障。

3. 职业发展教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课程效果与政策要求和学生需要有一定差距。在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只是针对毕业年级开展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然欠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大班授课, 班型一般在100-500人之间, 部分高校把38学时分成8个学期讲授, 每学期4-5课时, 相当于每学期上1-2次课, 且多数安排在晚课,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满意度很低。因毕业生总量大、专业水平高的指导教师紧缺, 个性化辅导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五) 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力度不够, 落实不到位

1.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力度小。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但力度不大。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 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是从国家制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移植过来, 没有考虑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 扶持力度小。

2. 税收政策只涵盖了少数创业大学生。

目前的税收政策只针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 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多数会选择成立有限公司, 这就使多数大学生创业企业没有纳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范围, 政策实施效果大大减弱。

3. 政策落实不到位, 大学生申请优惠政策难。

大学生在申请优惠政策时, 往往遇到种种理由推诿、扯皮, 或是为某些优惠政策设置较高的条件。涉及多个部门合作时, 由于手续要求条件不同, 给申请优惠条件带来巨大障碍。

(六) 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 资金扶持力度不强

1. 虽然制定了小额贷款扶持政策, 但申请门槛高、金额小。

针对大学生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门槛相对较高, 这种贷款虽然属于无抵押贷款, 但需要学生提供1-2名担保人, 而金融机构对于担保人的身份要求相对较高, 一般要求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职工, 多数有贷款意愿的学生无法跨过这个门槛。此外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较低, 一般为2-5万, 且办理的手续比较复杂、周期长、要求高, 因此学生在贷款时计算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成功几率等综合因素, 会放弃申请, 因为成本太高、额度太小, 不如选择亲戚朋友临时借款。

2. 政府缺少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资金。

地方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 (基金) 较少, 对创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有限。大学生创业初期急需启动项目资金, 在经营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也很大, 辽宁省虽然是全国除上海 (5亿元) 之外设立5000万元创业基金的少数地区, 但是实际需求仍然很大, 准天使基金仍然没有设立。

3. 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初创期很难得到社会风险投资的关注。

因为社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资本运作, 追求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一般风险投资都会关注具有一定规模、高成长性、低风险、即将盈利的企业或者项目, 也就是“投后期”, 而很少投资给大学生初创企业。

(七) 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平台较少。目前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园、产业园区、创业基地等孵化器组织很多, 但是专门面向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器较少, 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也很少。急需各级政府、高校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场地,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建设一批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 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推动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强化体制

1.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辽宁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也事关科教兴辽成效, 事关全省千家万户家庭生活幸福和民生改善, 事关辽宁省经济社会未来长期发展, 事关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和全面振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 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作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振兴的重要战略工程,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探索建立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

为推进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统筹规划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职能, 与教育部门和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有效对接, 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与教育部门及高校共同组成的指导委员会, 一方面引导高校从实际出发, 合理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 更好地适应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将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信息, 及时传递给高校和毕业生, 引导和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创业, 形成行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3. 强化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职能作用。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 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的出色工作密不可分。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急需进一步提升地位, 进一步强化职能, 增加力量, 使其在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1. 注重规划引导。

各级政府要把人才规划, 特别是吸纳和使用高校毕业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在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中, 充分考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更好地发挥投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 而且要建立制度, 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联动机制。

2. 注重规划与高校专业相衔接。

各行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 要充分结合辽宁高等教育的实际, 努力使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与发挥高校毕业生专业优势相结合, 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辽宁省产业发展相衔接。这种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必将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 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

1. 加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

一是建立全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实名制数据库, 通过培训、培养、学习交流、科研等多种方式推进专业化建设。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职务评审政策, 在职称评审目录中增加“就业创业指导”, 允许就业创业指导专任教师评审职称, 同时研究制定具体评审办法。三是增加经费投入。建议省里每年设立专项经费200万, 各高校每年设立配套经费不少于20万, 用5年时间分层次、分类别对全省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开展培训和轮训。

2. 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 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二是引导教育、科技、中小企业、人保、服务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立的创业园区、孵化器、产业基地等组织, 面向大学生全面开放, 同等条件优先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

(四)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

引导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进一步开展“校地、校产、校企”合作, 从企业需求、产业集群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着手, 联合开展“订单、定制式”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科研机构、共享科研成果等合作, 不断推动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 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五) 营造更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投融资环境

1. 发挥政府创业资金的引领作用, 强化省、市、县以及高校创业资金的设立和使用。

在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 利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种子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创业资金和专项资金, 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作为大学生创业启动和运行资金, 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初期的困境。

2. 扩大银行融资。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鼓励银行降低门槛, 简化程序,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创业失败所造成的银行坏账补偿。

(六)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 落实既有扶持政策。

重点是落实好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地落户、毕业学年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2. 加大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

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 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使创办公司制企业的大学生得到政策扶持, 同时研究制定针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5年免税的相关政策, 努力把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和新阶段。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也是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 保持辽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辽宁实际出发, 总结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成果, 逐一说明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在其就业创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分析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供需、职业发展教育、鼓励扶持力度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二

据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介绍,工商部门在全省实施货币出资“零缴付”、经营场地“零成本”、服务创业“零收费”“三大政策”,支持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据了解,货币出资“零缴付”,是指放宽出资方式限制,对于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货币资产出资 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100%,创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个体工商户,无最低出资数额限制,出资方式由高校毕业生自主决定。经营场地“零成本”,是指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动漫设计、电子商务、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等网络技术开发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经营项目以及机动车运输(含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个体演出、个体演出经纪等采用灵活经营方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可登记为经营者的联系地址。服务创业“零收费”,即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各类企业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3.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三

1月6日,记者从承德市就业部门获悉,承德市已经走访千余户,实名登记508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对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帮扶。

近年来,承德市不断举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援助月活动,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据了解,我市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开展实名制登记,准确记录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愿及其它就业服务需求。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青年创业引领计划,为离校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所有高校毕业生开放,设立专门窗口,开通就业创业绿色通道,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来。

4.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四

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的说明

一、注意事项:

1.《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及《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表内所列项目要全部填写,不留空白,如无该项情况,亦应填“无”,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2.由于《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及《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是严格按照毕业生人数征订和发放的,每位毕业生只有一份,原则上不予以补办,请毕业生务必认真填写,避免填错(建议拟稿后填写),小心保管好。

位,请用复印件,待完全确定了所去单位,再将原件交就业单位。

4.贴一寸免冠半身彩照。

二、如何填写《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1.封面的“学校名称”应填“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2.封面的“专业名称”必须详细具体,填写,如室内设计的毕业生应填:建筑设计技术(室内设计);

2.封面的“学校隶属”应填“茂名市政府”;

3.封面的“学历”应填“大专”;

4.“姓名”、“出生年月”的填写必须与户口薄、身份证的一致,不得有异,否则会给录用、编制和审批就业方案、办理报到手续带来不必

要的麻烦;

5.“生源地区”应填写报考我校时户口所在地;

6.“修业年限”:3年

7.“通讯地址”可以写班级地址,家庭住址;“邮政编码”须是通讯地址的邮政编码;

8.“健康状况”如无异常者请统一写“健康”;

9.“联系电话”应填可以联系到毕业生本人的有效电话;

10.“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一项可以填写大学期间担任班级以上(含班级)职位的情况(应包括何时何地担任何职务),或兼职经验(应包括何时何单位担任何职务或做了哪些工作);

11.“在校期间奖惩情况”一项应如实填写,如果没有,则填“无”;

12.“外语水平” 不应笼统地填写“一般”、“较好”等,应填写已获得证书的等级;

13.“个人简历”可以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顺序填写,倒过来亦可;

14.“自我鉴定” 可分别从思想、学习、有关活动(如社会实践、学生会工作、班集体工作、入党情况等)、技能特长各方面介绍,再对自己适应工作的范围做简要概括,不要写成求职信形式;建议毕业生先起草稿并用铅笔打好暗格后再填写。

15.“本人求职意愿”主要填写希望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工作单位的性质等情况,填写就业范围要宽阔一点,期望值降低一些;

16.“院系推荐意见”由各系自行安排辅导员或班主任填写并盖上系

章,推荐意见不能笼统填写同意推荐,应从毕业生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参加过的学生工作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评价等方面写;

17.“学校意见”一栏中,“联系地址”: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招生就业处;“联系人”:谭晶晶;“联系电话”:0668—2920126;“邮政编码”:525000;其它空白地方不用填;

18.“成绩表”:教务处打印成绩单盖章后,贴在“成绩表”页。

注:请毕业生抓紧时间填写就业推荐表,各系统一收齐签署意见盖章后,送招生就业处盖章。

三、如何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5.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五

1、请用碳素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字体工整,信息准确,不可漏填。

1、请填写完整学号,例如:200702031;学历填本科或专科;学制填四年或三年。

2、就业方式:请在列举的四项情况中更具实际情况选择一项。

3、“用人单位盖章”处由用人单位加盖行政章或单位人事工作相关部门章,其它公章等一律无效。

4、学校内各商店等开具的证明无效。

5、就业时间填写2013年6月20日前的某一时间,例如2013年5月9日;离校后的时间无效。

6、在同一单位开具的证明不宜集中,中小单位一般不超过5人。

6.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六

毕业学校: 烟台南山学院学号:

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制

注:此表各项由毕业生据实填写,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审核盖章。

就业--穆江波(165216538)2011/1/12 10:58:4

41.临时性工作

即劳务派遣期不得超过6个月,凡企业用工超过6个月的岗位须用本企业正式员工。例如:在富士康工作3个月

2.非全日制工作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例如: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打工

3.弹性工作

弹性用工旨在固定合同制用工之外的其他用工形式,包括非合同制用工、劳务派遣、商业职能外包等形式,是相对于标准工时而言,标准工时制度即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弹性工作制,是指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不能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采取不确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通俗地讲,有加班等。

4.自由职业

7.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七

为及时了解我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开展为待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特制定待就业毕业生登记表填写和使用办法,

一、待就业毕业生范围

凡当年毕业离校以后,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并且本人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毕业生,均属于待就业毕业生的范围。

二、登记受理点

1、各系设立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受理点,受理点设在各系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

2、各系要指定专人负责受理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工作,并公布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登记办法

待就业毕业生填写“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待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填写好“登记表”后,报送给本人所在系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办公室。(“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待就业毕业生信息登记表”格式见附件I,该表格也可以从学院就业信息网资料下载栏下载)。

待就业毕业生在登记以后每两周须与本人所在系进行联系,以便学院协助其推荐就业单位,凡连续四周不与所在系联系的,视为该毕业生已经解决就业问题,不需要提供就业服务,

四、待就业毕业生数据上报

各系将登记后的数据进行汇总,按照规定格式报送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报送时间为每月(自毕业当月开始)15日前。

五、待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后续服务

凡在学院登记后的待就业应届毕业生将享受学院提供的以下服务:

1、院就业办和各系为登记的待就业毕业生提供推荐服务,同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

2、学院将酌情给待就业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3、必要时,学院将为待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一项学院实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六、附则

1、登记表填写和使用办法由院就业办负责解释。

8.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八

1、明确就业协议的重要性。就业协议不同于就业证明,实习证明。实习证明仅作为学生参加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凭证,而就业协议则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系列相关问题。

2、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由学校规定时间到省里统一为学生办理报到证,凭报到证,毕业生方可办理户口迁移,档案移交等。因此,就业协议的签订是是办理毕业生档案移交、户口迁移的前提。各位同学务必重视。省教育厅毕业生第一批派遣一般在5、6月份。获得第一批派遣的同学应在4、5月份之前将就业协议上交。缓交或不交的同学将延期取得毕业证和报到证。也将不能按时办理户口,保险,公积金等相关手续。

3、就业协议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每位同学只有一份。请同学慎重选择就业单位,认真履行协议约定。

4、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直接将就业协议第三联(学校留存)学生如在外地上岗,不能亲自将就业协议送至办公室,请用EMS快递。

5、在上交就业协议前,请同学们事先落实毕业档案接收地,并在就业协议封面左上角用铅笔注明“档案回原籍”或者“档案寄往就业单位”。

档案寄到就业单位的同学需提供就业单位的接收函(单位有接收档案资质或者在当地人才市场已开户,可以接纳毕业生档案)。就业协议不做标记接收地或未能提供单位接收函的,视为档案回原籍。

6、就业协议具有复印功能。请认真填写。确保四联均清晰可见。

7、就业协议的签订关系报到证的发放,关系户口迁移,保险办理,关系毕业证的领取。请同学们思想重视,合理选择,在第一时间将就业协议上交。

毕业生登记表填写说明 1登记表是装在学生档案里的材料,要认真填写

2黑色水笔填写,不要涂改

9.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 篇九

医疗保险,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通过带强制执行的政策法规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

最新资讯,从今年7月1日起,沈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数调整为3715元/月。 5月9日,沈阳市社会医疗保险(和讯放心保)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调整沈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由之前的3212元/月,调整为3715元/月。上调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者每月至少多缴34.2元,最多多缴50.3元。

灵活就业人员每月需缴医疗保险费计算公式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金额。那么,本次上调后,按照新标准进行缴费,如果灵活就业人员按照10%的比例缴费,调整后,每月缴费将为371.5元,每月需要多缴:(3715-3212)×10%=50.3元;如果按照6.8%的比例缴费,每月缴费将为252.62元,每月需要多缴: (3715-3212)×6.8%=34.2元。

据市医保局介绍,沈阳市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为上年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选择按6.8%或10%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比例为6.8%的参保人员,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期间不建立个人账户,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后,从当月起建立个人账户。按10%比例缴费的,可建立个人账户,并可用医保卡到药店消费。

不管怎样,医疗保险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也是以合同的方式预先向受疾病威胁的人收取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患病并去医疗机构就诊而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 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协议书

★ 如何使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卡?

★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怎么缴费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 合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指南

★ 养老保险要交多少年呢

★ 职工养老保险交几年

★ 养老保险一个月交多少钱

★ 试用期间要不要交社保

上一篇: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下一篇:29-珠海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税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