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

2024-10-07

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共12篇)

1.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 篇一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发言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竞选最美孝心少年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三班的罗心悦,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这次竞选最美孝心少年,我坚信,我一定能当选。即使没有拥有这个荣誉称号,但这片孝心也会永远存在于我的心间。

我在家里经常帮助长辈端茶、捶背、倒水,天天跑来跑去没有一丝怠慢,也没有一句怨言。因为我知道对长辈应该是恭敬的,“孝于亲,所当执”;对长辈应该是尊重的,“对尊长,勿见能”。这都是我从小从《三字经》、《弟子规》中学到的.做人道理。

记得前年,爷爷得了重病,只能天天躺在床上,随时需要人照顾。那段时间爸爸非常辛苦,天天在医院和单位之间奔波。每次等爸爸深夜回到家,就瘫在床上一动不动,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为此,我非常心疼爸爸。我主动成为爸爸的小助手,一起去为爷爷送饭、喂药、看护。有很多次,我边照顾爷爷输液,边趴在椅子上写作业。虽然自己也会觉得很辛苦,但是看到爷爷见到我高兴的表情,想到能为爸爸排忧解难,我就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很忙,特别是妈妈经常下班很晚。我会主动为他们倒水,削水果,捶背,让他们放松一下,缓一缓疲惫的身体。有时,我会讲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逗他们开心。让他们在笑声中暂时忘掉烦心的事。

如果我能当选最美孝心少年,我将会带着全旌阳区的同学做一些表达自己孝顺的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倡议大家为自己而辛劳多年的母亲送上一朵鲜花,并送上祝福语;在重阳节时,倡议大家去社区、养老院,为孤独的老人带去欢声和笑语。

老师们,同学们,投我一票吧!投上这庄严的一票吧!我想把孝顺之心带向世界,散播到全世界!为我投上一票吧!谢谢!

【竞选最美孝心少年发言稿】相关文章:

1.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2.最美孝心少年作文「最新」

3.最美孝心少年作文精选

4.最美孝心少年作文

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余虽的故事

6.《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晚会》日记

7.争做最美孝心好少年散文

8.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9.最美孝心少年作文8篇

2.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 篇二

关键词:最美孝心少年,新闻联播,回归

《新闻联播》自1978年开播以来,一直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新闻联播》一直也是全国时政新闻节目的标杆和模范。

从2011年9月开始,《新闻联播》从新闻编排、视觉风格、主持播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版。人们惊奇地发现《新闻联播》上多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从“文氏兄弟寻母启示”到“豆饼大叔”“曹家巷拆迁”,《新闻联播》体现出“亲民化,接地气”的态度。而且,一改往常僵硬固定的表达模式,在新闻报道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电视元素,让《新闻联播》变得好看了。从新闻专业精神来分析,这些新改变,实际上不是“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尊重市场、尊重受众,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回归;精简时政新闻,增加社会新闻,提高报道水平,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的回归;新闻舆论上,讲究引导艺术性和实效性的结合,从“舆论宣传”到“舆论引导”的回归。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一档大型公益活动。主办方面向全国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新时期“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讴歌具有时代感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的故事中央《新闻联播》上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篇报道在人物,新闻价值,社会性等诸多特质上具有创新性和典型性,可作为分析《新闻联播》“回归”的一个范例。

1 走下贵族的神台,回归人文主义

电视以其信息大,受众多的特点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新闻联播》以往的报道中,国家领导人的会议和外事活动占据了报道大部分篇幅,这些报道硬性的灌输着国家政策,却脱离了人民的实际生活。

“孝心少年”的报道将视角回归到平凡人身上,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要。这种回归彰显了对个体生命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回归,反映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主流时政电视新闻节目开始走下贵族的神台,开始与受众亲密接触。

1.1 以人为本

报道中真实地记录了高雨欣的学习、生活状况。新闻报道的主角高雨欣,是一个普通的十一岁少年。而她坎坷的命运令人感慨,在本该安心上学的年纪,却用小小的身躯承当起了家庭的重担。

报道重点表现了小雨欣身上传达出来的赤忱孝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一味渲染小雨欣穷苦的家庭环境,以博取广大观众的同情甚至怜悯。这种平等的视角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重视,是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的表达。

报道的“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还表现在了对“受众本位”的尊重。记录普通人身边事,《新闻联播》也借助孝心少年的报道达到了政府民意之间的平衡。

1.2 展示人物真情实感

“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要反映真实的人性,既要表现人性的美好,也不能回避人性中脆弱。”《新闻联播》在对高雨欣的报道中,多方面展现了主人公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

在报道中,通过人物活动的画面表达我们可看到人物艰难的生活状态,通过人物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特别害怕看见同学,看见老师,我都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怕他们笑话我。”这些话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心理的一块小小的阴影。

通过对人物真情实感的展示,一方面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一方面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人性的尊重。

2 提高业务水平,回归新闻本位

电视艺术本身拥有声画双主体的先天优势。作为“联播体”的范式,《新闻联播》过去慎重的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舆论环境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模板式的报道已经让观众对《新闻联播》产生了刻板沉闷,叙事符号单一的印象。《新闻联播》在“孝心少年高雨欣”报道上所显示出的专业的新闻业务素质是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

2.1 用画面细节说话,多个场景的转换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感

报道通过特写镜头的细节捕捉真实展现了人物活动和细腻情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镜头特写中,手指头被炭火烫得通红;穿着拖鞋的双脚被飞舞的蚊虫叮得满是红疱。通过这些细节,观众最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镜头前的高雨欣终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当高妈妈说到自己对孩子的心疼时,小雨欣搂过妈妈,用自己的脸贴着妈妈的脸。这些微小的细节表现将一个家境贫寒却异常坚韧懂事的高雨欣真实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动又心酸。

声画对立的技巧丰富了画面内涵,强化了内容表现力。在高妈妈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可能这时候都沉浸在父母的怀里,不能像咱孩子似的家里家外的忙妈妈做着坐那,特别心疼”,镜头对准了夜市上,那些跟妈妈撒娇,无忧无虑吃着零食的孩子们。跟这些孩子相比,声音和画面的反差产生了一种“互衬”效果,画面使人物语言更加丰满,声音又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2 播报语态客观沉着,无矫揉造作和刻意拔高之感

电视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态对新闻报道非常重要。《新闻联播》在改版中一改往常“新华社播报”的语调,播报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具亲切感。

片中解说词使用第三人称,以一种渐进式的讲述方式慢慢展开叙述。“在学校高雨欣的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可在路边的烧烤摊前,她却没有了在学校的自信。”短短一句解说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将视角从现象转到了人物的内心。

“今天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懂事的小姑娘。”“认识”一词代表着受众的主动权和媒体的让位意识;“懂事的”是整篇报道中运用的最多也是唯一的修饰词,这个词是一个常见的口语化词汇,其中代表着一种长者般的疼爱,一种诚恳的赞许。

2.3 同期声和采访真实还原现场,反映了人物情感和群众舆论

《新闻联播》对高雨欣的报道中,真实地记录了人物对话和环境声,让人物自己发声,体现了新闻事实本身的魅力。

此篇报道用于同期声的真实记录还原了事件现场,车鸣声、人群声、烤肉床滋滋滋的碳烤声都被记录下来。这些现场同期声配合解说使用,没有造成时态的割裂,真实地营造了现场气氛。

现场采访的纪录真实还原了群众的舆论,使报道更加立体。“上学她第一,还得帮她妈干活。”“我家姑娘都十三四了,上学一天跟孩子似得还得伺候她。”这些声音透露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很多跟高雨欣同龄的孩子仍旧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2.4 近距离的现场报道相对弥补了时效性的缺憾

最美孝心少年这样的系列人物报道相对来说事件发生的时空跨度是比较大的,孝心少年的事迹的确具有新闻价值,但是在新闻时效性上比较模糊。为了弥补在时效性上的缺憾,《新闻联播》的报道首先使用了小切口的导语作为由头,将目光积聚在高雨欣身上:“对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的高雨欣来说,每天课余并没有和同学一样玩耍的时间,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她每天需要跟妈妈一起为生计而忙碌。”“刚刚过去”强调了事件的发生时态,具有一定的时新性。并且在其中设下一定悬念,引起观众兴趣。

“手怎么了?”记者仔细地观察到了主人公的身体情况,并代替镜头后的观众发出关心的询问。报道中细节的展现都是记者近距离接触受访对象的体现。

3 弘扬正能量,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传播媒介担任“瞭望者”的角色,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能。通过大众传播报道和强化的事件会得到人们的重视。“舆论导向”是中国新闻观的核心要素之一,《新闻联播》作为党政喉舌,高高在上的教育和宣传面孔被公众视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舆论导向需要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实现引导目的。

《新闻联播》报道的一系列“最美人物”,不是单纯的赞扬某个“个人”,而是力图在全社会宣扬一种普适的真善美精神。

3.1“孝文化”的时代价值

社会学家塔克曼认为,新闻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建构。弘扬孝心的故事,发掘当下社会的“新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电视里总是充满了家庭纷争的闹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父母的权威性大大减弱。因此,呼吁“孝文化”的回归,在当下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3.2 榜样人物的力量

如今新一代的“青年偶像”出现严重的图谱化现象,娱乐化、经济型的成功人士备受追崇,孝心少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孝”的精神正是当下所稀缺的正能量。

高雨欣是很多孝心少年的缩影,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号召大家挖掘身边的孝心少年,通过报道他们感人的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给予人们思考和启迪,从而实现价值导向的目的。

3.3“孝心少年”不是道德的模板

面对一些过度的报道和刻意的拔高,要理性地看待道德典型的树立。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例,或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迹,都由于媒体的介入产生了扩大化的效果。正能量宣传的潮流本意是好的,但坚持新闻价值导向的前提是遵循人道主义精神,将个人看成有生命的个体,尊重人性,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不要刻意煽情博取同情和眼泪。

并且,这些典型事例也不是流水线上做出的模具,不应该以具体人物的具体行为去形而上学地评判身边的人是好是坏,是孝或不孝。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用自己的方式恪守孝道。“孝心少年”的其理想化的传播效果应像是教鞭,当人们看到这些故事,会联想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萌发善念,改善自己的德行。

参考文献

[1]陈龙.新闻作品评析概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时统宁.电视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祈望最美孝心“不再”出少年 篇三

2014年评上的10位最美孝心少年,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也不过16岁(16岁的这个孩子,也是从5岁起就开始“尽孝”了)。如果孩子们的“最美”,是用父母的“失职”换来的,不评也罢!评选缺乏最起码的儿童权利的视角,缺少尊重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

主持人白岩松在晚会开场时这样说:你看,“孝”这个字,就是一个孩子背着一个老人。

可是我想问问:岩松老师,爸爸去哪儿了?

10个孝孩,他们至少有一个爸爸,或者有一个妈妈。但是,除了1位入狱、2位瘫痪确实没法照顾家庭,有2位爸爸、2位妈妈是因为贫困撇下孩子离家出走的;3位爸爸放下病重的妻子、孩子外出打工了;还有1对夫妻离婚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不管了。

本应该为老人尽孝的儿子去哪儿了?为什么让孙子、孙女扛下了?本应该扶养病重妻子的丈夫去哪儿了?为什么让儿子、女儿扛下了?“孝”字底下那个“子”,可以是成年的女儿、儿子,但绝不应该是未成年的孩子!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扛成年人扛的责任,替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奶奶,或者替爸爸照顾妈妈,是残忍的,更是违法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读到这,肯定有人要骂我臭矫情:您在这咬文嚼字较什么真儿啊!法律和现实能一样?人家多穷啊,离家出走找个活路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不外出打工谋条生路又能怎么办?

可是,对不起,他们把孩子放哪儿了?孩子的权利谁来保障?!

且听我说。明知一旦离家或外出打工,年迈且有病的老人或妻子只能由幼小的孩子来照顾,为什么还能舍下?但愿,这里有因为电视制作被剪辑掉的能令我心服口服的原因,否则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少年们上台挥舞着奖杯,我一身身地冒着冷汗。电视不断切换现场观众的各种抹眼泪镜头,但在为数不多的小观众的脸上,并没有泪水,他们一脸蒙圈,仿佛没搞明白苦大仇深与孝心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似乎跑偏了主办方的初衷:给更多的孩子树立孝心学习的榜样。话说回来,难道健全家庭的孝心孩子就不值得挖掘?就像现在的歌手选秀节目,父母双全没有坎坷人生的都不好意思上台而且注定被淘汰?

每迎接一个上来领奖的孩子,女主持人都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祝贺你!

这……真心没有什么好祝贺的。

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虽然在这还是要大声疾呼国家除了给这样的家庭低保之外,能不能酌情再给一些额度较大的补助(也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有爱人士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帮助),但我还是在这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双手合十,真切祈盼这世上再也没有如此这般的“孝心少年”。

愿每个孩子,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健康与疾病,至少至少,都有父母的相伴与呵护。

4.最美孝心少年家长发言稿 篇四

大家好!

星期六的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非常认真的观看,看完后,我们一家三口都哭得泪流满面。这里面的人都是农村的,这些人都贫病交加的,非常的可怜。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西小虹的王帅康,今年11岁的王帅康,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不幸和磨难。,王帅康的爸爸去世。奶奶患上了严重的心肺综合征,妈妈改嫁他乡。为了挣钱养家,年过七旬的爷爷到几十里外的工厂打工。王帅康留在家里,照顾奶奶。

王帅康上小学一年级时,被医生确诊为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身高会明显超出常人,眼睛主要有晶体状脱位或半脱位、高度近视等症状,并且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在视觉模糊的世界和病痛折磨中,王帅康选择坚强。在家里,他帮助爷爷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学校,他刻苦学习,在班里名列前茅。

5.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篇五

黄凤:照顾爸爸 哪怕我只有一辆板车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

为了给父亲治病,2008年5月黄凤用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在上海边乞讨边求诊,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问诊。2010年4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武警总医院收治其父黄志仁住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

如今,黄凤已经回到老家安徽五河县申集镇读初一。为了更好地照顾爸爸和奶奶,黄凤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在学校对面租住了两间民房,开始了带着爸爸和奶奶上学的生活。每天早晨6点,黄凤就起床为爸爸和奶奶准备早饭,课间她还要回来给躺在板车上的爸爸翻身。面对生活的重担,年幼的黄凤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黄凤的爸爸说“黄凤平时喜欢唱歌,特别是在做饭和喂饭的时候喜欢哼唱流行歌曲”。前几天黄凤凭借歌曲《隐形的翅膀》获得学校十佳歌手的称号。

谈起未来,黄凤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爸爸能够慢慢好起来。“不管多难,我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黄凤说她以后想读护理专业,希望能更好地护理病床上的爸爸,也为了报答每一个帮助她的人。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吴林香生于1999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岁,却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

她的外公右手残废,外婆半身瘫痪,父母离异后妈妈又身患癌症,为养家,继父留下4岁的弟弟外出打工。

13岁的她,肩负起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弟弟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多才能睡觉。就这样,她坚持了300多天,成为这个破碎家庭的顶梁柱„„

目前,她的事迹已被《重庆日报》、《重庆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之声》等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惊呼:中国女孩不简单!

昨日上午,吴林香接到两个电话。

一个是爸爸打回来的,让她放暑假了,去城里耍,那里可以逛公园,可以吃肯德基,还可以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可吴林香拒绝了。另一个电话是继父打回来的,说要回来一趟,放心不下家里。吴林香还是拒绝了,她让继父放心,家里都很好。

“做梦都想出去耍。”搁下电话,吴林香看着外公外婆,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叹了口气,“走了他们怎么办?”

13岁的吴林香已然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吴林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5年前,外公因在干活时摔倒以致右手残疾;2008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与妈妈离了婚,随后父母离异。为了照顾外公,她小林香跟妈妈一起生活。后来,妈妈再婚,又给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弟弟。

去年1月,外婆突发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后来全身瘫患。外婆不能动弹,需要人全天护理并常年服药。在住院的日子里,吴林香的妈妈时常感觉身体不适,先后到马灌镇中心卫

生院和县人民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肺癌。

“幸福的家庭一下子被病魔击倒。”吴林香脸上再没有天真无邪的笑容,曾经,她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小林香是一个非常乖巧、开朗、懂事的孩子,现在她沉默了。

外婆瘫痪、外公残疾、妈妈身患癌症,曾经的欢歌笑语被病痛的呻吟声代替。每每想到这些,年幼无助的吴林香只能躲在墙角里哭泣。

外婆在住院、妈妈需要手术,四个月过后,家里仅有积蓄很快被花光,家里还借债数万元。如今,这个家已欠债20多万元。

吴林香的继父岳良新左右为难,家里两个病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离不开人;可是留在家里,这医药费哪里来,这欠债什么时候才还得清?

“您就安心出去挣钱,家里一切有我。”继父的心思全让吴林香看在了眼里。去年6月,小林香主动提出照顾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让继父放心外出打工挣钱给母亲和外婆治病。

就这样,岳良新离家外出在万州找了一份沙发加工的活,每月只能回家两三次,吴林香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

每天早上五点,吴林香就要起床生火做饭,然后帮助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逐一穿好衣服,再给他们端饭喂饭。忙完这一切,吴林香才草草吃完早饭,带着弟弟急忙往学校赶。

下午放学回家已是6点过,吴林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一下外婆和母亲的病情,然后开始熬药、做晚饭、替她们擦洗身子和洗衣服。直到晚上10点后,她才有时间做作业。每天深夜,小林香还要起床好几次做去看外公、外婆、妈妈和弟弟是否睡好,悄悄地为他们盖上被子。

继父离开家时,家里还喂有一头生猪,继父打算卖掉。小林香将生猪留了下来,她知道这是来年家“打牙祭”就靠它了。

每逢周末,吴林香都要准备好一周的猪草。一次,吴林香在割猪草时,一条蛇爬了出来,年幼的小林香吓得面无血色,丢下镰刀边哭边跑。小林香一直怕蛇,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山野哭了20多分钟,她想回家,害怕再次碰到蛇,可是猪草还没着落,最后她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割猪草。

回到家,吴林香不敢把这一切告诉妈妈。她说,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影响病情。救下妈妈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今年5月的一天,吴林香在换洗床单时,意外发现妈妈准备轻生的农药时,她夺过了农药,无助地抱着妈妈在床上痛哭。

“妈妈,千万别丢下我们。”吴林香紧紧地抱住妈妈,一刻不曾松手。

“我就是个拖累。”丈夫虽然在外打工挣钱,一家3个病人,陈晓华是在熬不下去了,眼睁睁地看着自乖巧懂事的女儿被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日渐憔悴,她心里倍感煎熬,很想用死解脱自己的病痛和对家人的折磨。

“妈,我已经12岁了,再苦再累我也能承受。如果你走了,叫我一个人怎么办?”听到女儿这些话后,陈晓华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去找你亲生父亲吧,妈妈没想再抚养你了。”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吴林香反过来安慰陈晓华,“你生我、养我,照顾我吃穿,拉扯我长大也不容易,我现在能做饭、洗衣服,还可以照顾弟弟,不能丢下你们不管。”

看着懂事的女儿,陈晓华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陈晓华病情越来越重,行走不方便,每晚上厕所都需要小林香扶着。夜晚,伤口只要感觉到疼痛,吴林香都要起床为母亲擦碘酒,不管春夏秋冬,近一年多来,这个乖巧的小女孩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从去年暑假开始,吴林香就学着做饭菜。她记不清在切菜时多少次被刀划伤,曾经一次炒菜被锅滚烫的油烫伤手臂,整整一个星期都感觉非常疼痛。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小林香扶妈妈上厕所,母女俩不慎摔倒。小林香感觉到眼角有液体

流下,用手一摸满是血。吴林香来不及多想,立即起身扶起母亲上了床。这下,吴林香才感觉到额头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可她硬忍着不敢叫一声,就怕让母亲担心。

后来,吴林香只是用盐水简单地做一下消毒处理,至今她额头上的伤痕还依稀可见。“我们会坚强地活下去。”被爱心包围,小林香坚称,要陪妈妈一起与病魔抗争到底。邵帅:少年捐髓救母

邵帅今年16岁,2010年正在北京打工的妈妈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12岁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12岁,还是依偎在妈妈身旁撒娇的年龄,但徐州男孩邵帅却在12岁的年纪勇敢挑起了保护身患白血病的妈妈的重任,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邵帅说,“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我救妈妈天经地义!”

邵帅一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妈妈邵丹生活,2004年,邵帅的妈妈到北京打工,7岁的邵帅就在徐州跟着外公外婆生活。2009年7月,邵帅和其他103名学生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憧憬准备踏进中学的大门,努力学习。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去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09年6月,北京一家权威医院诊断出他的妈妈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随后病情恶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12岁的邵帅主动提出要给妈妈配型,并配型成功。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毅然决定捐献出自己的骨髓,为妈妈做骨髓移植!为此,邵帅放弃了读书,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休学去北京照顾妈妈。

从2009年6月到北京看望妈妈,邵帅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悉心照顾着。邵帅的妈妈邵丹回忆说:“严重时,我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都是帅帅照顾我,端屎端尿。别人看了都感动得掉泪,直夸他懂事。”

“孩子最怕我死了,有一次我疼得在病床上打滚,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后,医生都离开了,帅帅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给我说:妈妈,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儿了。”说到这里,邵丹大声地哭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那眼神里透着恐惧,还有急切以及无助。”

邵丹在无菌仓内,每天医院安排两次探视时间。每天探视前,邵帅会早早地在门外等候。护士看了也觉得不忍心,有时就提前让他和妈妈通过视频通话。“通过视频给我说说这,说说那,探视时间结束了,他也舍不得放下话筒。孩子现在特别依恋我,就像相依为命的感觉。”

《京华时报》的记者彭科峰曾跟踪报道过邵帅母子,说起邵帅,他满是心疼:“这个才12岁的孩子,每天做好饭送到医院来,从医院回到住处,要乘1个多小时的公交,十几站路。每次他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照顾妈妈让他显得很疲惫,看着他幼小的身影走上公交车,我看着觉得特别心疼。”

与孩子接触了不到7天,但邵帅已给彭科峰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特别执着,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有一种信念,那就是救妈妈,他不能失去妈妈。而他这种信念,特别感染人。我每一次见到他,都觉得特别疼惜。”说起懂事的小邵帅,66岁的外婆泣不成声:“孩子在这不愿多花一毛钱,别的孩子总能吃零食,我外孙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有时他还瞒着我不吃饭,为妈妈看病省下钱。”2010年2月24日,北京道培医院,骨髓移植手术顺利进行了:上午9点半到11点,12岁的邵帅进入手术室,抽取骨髓;中午12点半到下午3点,邵帅的妈妈邵丹被送进手术室,输入儿子的骨髓。2月26日上午8点40分,考虑到邵丹今后治疗的需要,邵帅再次来到道培医院血细胞分离室,开始第二次为母亲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月28日,邵帅经观察情况稳定被批准出院。经媒体报道,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感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北京,知道邵帅母子故事的市民甚至企业纷纷解囊相助。而在家乡徐州,人们更是对小邵帅时时牵挂,市慈善总工会受市委书记曹新平委托到北京看望邵帅母子、邵帅的母校矿大附小为邵帅进行了全校募捐、家乡的媒体为小邵帅颁发了“彭城好人”的证书、一些关注邵帅母子的人自发为他们捐款„„

邵帅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在继续着,小小年纪的邵帅不仅获得了“彭城好人”的称号,还被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联合授予“品德优良好少年”称号,并作为徐州市代表参加了第六次全国少代会。此外,徐州市自今年五月底开始对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争当‘四好少年’———学习邵帅捐髓救母事迹”主题教育。目前邵帅的妈妈病情已经稳定,邵帅也于8月10日入读中央美院附中。但对于邵帅和妈妈来说,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邵帅说,每次自己感到害怕难过时,就会不停地念这首诗,这样“我就觉得心中充满了力量”。

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

湖南省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落潮井乡牛堰村17岁苗族女孩龙花本该和其他山里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等将来走出大山,却因为要肩负起一个家,不得不选择辍学。

17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

为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支持和帮扶那些生活困难却满怀孝心的少年,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启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行动。

崎岖的山路,龙花挑着40多斤的水往家里赶。从水井到家有100多米的坡度,为了把家中的水缸盛满,龙花来回要跑六七次。

龙花,17岁,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父亲因为受刺激,患上精神病,2011年,爸爸去世,不久妈妈又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和肝硬化晚期。家里失去了劳动力,给妈妈熬药、做饭、挑水、砍柴、锄地,这些本该成年人干的活儿一下子都压在了小花的肩上。龙花不得不辍学,一人撑起一片天。

别人家的水都是男人们去挑,但龙花却要自己挑水。因为桶太沉,龙花只挑得动大半桶水,就这样每桶水也有40多斤,100多米的上坡路,龙花要走6、7次才能把家里的缸填满。每次挑水到家,龙花身上所有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上气不接下气。但休息不了一会儿,她还得急急忙忙做其他的家务活。

砍柴这种力气活,龙花也要自己来,无论春夏秋冬,龙花都要背着一个背篓,拿着一把镰刀一人上山砍柴,每担柴火少说也有七八十斤,背太少,家里的柴火不够烧,怕妈妈冻着;挑太多,自己够挑不动,龙花就想出了一个法子,第一次挑50斤,第二次挑五十几斤,慢慢往上加,现在龙花已经能挑上100来斤的柴火了。每天回到家,龙花还要帮母亲煎熬草药,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熬药成了她必修课。经过长时间熬药锻炼和摸索,龙花掌握了其中技巧。

龙花带着母亲上医院,刚住了3天就花光了借来的4000多元,妈妈说什么也不肯再住回医院。每个月靠100多元的低保维持生计,龙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一有时间,她会带着弟妹一起上山采草药贴补家用。

龙花总想着像爸爸妈妈一样悉心照顾弟弟和妹妹,但总力不从心。弟弟经常跟她闹脾气。不过只要一根一块钱的冰棍儿,弟弟就会破涕而笑,两个人也会和好如初。每天晚上,小花总是伴着昏黄的灯光辅导弟弟妹妹功课,希望弟弟妹妹能考上大学,将来有出息。妈妈生病时,小花正值高中,面对需要照顾的妈妈和弟妹,一直是学习委员的小花不得不辍学。看着弟妹们努力学习,也算是圆自己一个上学梦。

“有时候看着别人上学回来,我特别羡慕,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上学,但是我不行,我做什么事情都要想着妈妈,想着我的家庭,”小花说着说着开始哽咽。

小花有一个秘密,一个内心深处的梦想——做一名播音主持人。小花说,当主持人可以让自己更加有自信,不用去害怕别人。其实,小花在学校当过播音乐,还主持过晚会。小花

梦想着有一天可以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做一名真正的主持人,那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生活的力量。

2013年5月31日,不幸还是降临在小花的身上,她最爱的妈妈永远离开了她。但龙花并没有消沉,她决定出外打工,供弟弟和妹妹上学。龙花说:只要她在,这个家永远都在!”

龙花的孝心和她对弟弟、妹妹的无私付出,感动了无数的人,而她的孝心故事只是本次“寻找最美孝心少年”100个好少年中的1个。由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中央电视台携手举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独家特约合作伙伴,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与消费者一起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关注那些虽然生活困窘,却百折不挠,孝顺父母的好少年,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实际困难,托举起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更好的飞翔。

徐沁烨:妈妈的好女儿

2011年徐沁烨的母亲被诊断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疗,然后进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母亲得知自己的病况后想要放弃。小沁烨每天都开导母亲。

徐沁烨是林城镇太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年12月她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病重期间,母亲强忍病痛坚持绣完一幅长约2米,宽约1米,名为“旭日东升”的十字绣,作为女儿的嫁妆。为治好母亲的病,年仅13岁的徐沁烨决定拍卖母亲在病痛中给自己一针一线绣出的嫁妆。“卖嫁妆救母”,长兴女孩的举动曾让无数人感动。

?再次去采访徐沁烨,是我们第二次接触了,她还是很开朗活泼,见到我时马上认出了我,一边给我开门一边说:“我认得你,你是上次来我家的姐姐。”

对于“长兴榜样” 的评选,她很惊讶,说自己一点都不知情,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怎么能和“长兴榜样”挂上钩。

徐沁烨和别的同龄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她身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她的懂事和坚强。徐沁烨说,她最喜欢的课文就是《梅花魂》,她觉得自己也要像梅花那样,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不向生活低头,昂首挺立。徐沁烨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她的妈妈去年确诊得了白血病之后就更差了,但是在徐沁烨眼里,自己的家是最幸福温暖的。“妈妈很喜欢开玩笑,有时候会在我看电视的时候故意蒙我的眼睛,偷偷拿走遥控器换台,有时候还会挠我脚底心。有时候看到电视里那些浪漫的情节,妈妈还会埋怨爸爸从来没有对她这么浪漫过,爸爸就很无奈。”看着小沁烨的笑脸,我想,那真的是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与金钱和女主人是否身体不适都没有关系。

从小,父母对徐沁烨的教育就很严格,这也使得她比同龄人更加懂事一些,在刚知道妈妈生病的时候,沁烨哭得很厉害,之后,沁烨变得更加乖巧。“那天,爸爸也哭了,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爸爸哭。后来,爸爸说,我们要是哭的话,妈妈就更伤心了,所以我们要乐观一点,要鼓励妈妈。”每次爸爸妈妈去杭州看病的时候,整个家就都落在沁烨肩上了。早上,沁烨自己做早饭,然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先把早上的碗洗了,然后扫地,给家里的鸡、鸭和猪喂食,整理房间,有时候还要洗被子,做完这些,去大伯家吃饭,然后做作业。这些家事,徐沁烨做得很开心。“说不定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净一点,他们回来看到就会很开心。”

在老师同学眼里,徐沁烨学习好,爱劳动,活泼开朗,是个好学生、好伙伴。也许是家庭的关系,徐沁烨很会关心人,处理事情有股小大人的味道,老师都很喜欢徐沁烨帮忙管理班级,同学们有了烦心事也喜欢找徐沁烨诉说,大家俨然都把她当成了知心姐姐,徐沁烨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角色。“如果可以帮到老师和同学,我也会很开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想,我以后也许会遇到相同的事情,这样既帮别人解决了事情,还可以锻炼我自己。”

下半年,徐沁烨就要读六年级,很快就要上初中了,对于未来,徐沁烨有自己的打算。

徐沁烨给我看她平时的作业,几乎全部都是“优”,老师的评语也都是夸奖的。“爸爸说到城里读书好,我觉得在哪里读书都一样的,不一定要去城里,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在乡镇中学读书也是一样的。我现在就希望妈妈的病能好起来,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然后我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让爸爸妈妈都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

赵文龙:十三岁的“男子汉”

赵文龙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700元左右,每个月8000多元。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6.最美孝心少年简报 篇六

主办:剑河县敏洞中学

2016年10月31日

2016年10月30日晚,敏洞中学德育办公室组织全校各班学生收看了《2016最美孝心少年》视频。

《2016最美孝心少年》生动讲述了“最美孝心少年”历经磨难、孝敬长辈、艰难求学、阳光向上、自立自强的感人事迹。第四位最美孝心少年田应志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就已经有不少同学不能自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观看视频的一个多小时里,同学们一次次被一个“最美孝心少年”感天动地的孝心震撼着、感染着、感动着。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弘扬孝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不仅仅反映了一种孝心,同时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那种对苦难的坚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难能可贵。最美孝心少年,为少年儿童树立了好榜样,有利于对其进行思想品德育。

7.最美孝心少年 篇七

“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张银行先进事迹

张银行,1999年8月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村家庭,现在是河南省永城市新桥初中七年级学生。他虽然只有14岁,但‚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的孝举却为我们留下一段闪闪发光的人生轨迹。

用一生去等待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

因家境贫寒,张银行的父亲56岁才结婚,婚后育子,生活温馨而平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患,致使母亲痴呆,不能自理。张银行从记事起就没得到过真正的母爱,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报答母亲的生身之恩,用大爱诠释‚子不嫌母丑‛的中华孝道。他经常给妈妈梳头、洗脸、剪指甲,带他出去晒太阳。村里的孩子笑话他妈妈痴呆,但张银行从不因此而自卑。没事的时候他就拉着妈妈的手,坐在门前的小菜园旁,说话、聊天,说自己的欢乐和苦衷。虽然妈妈什么反应也没有,但他相信,妈妈有一天会笑,心里会懂。为了这一天,银行愿意用一生去等。妈妈连饭也不知道吃,给她洗洗手、擦擦嘴,把饭端到跟前,还得说:‚妈,吃!‛她才张嘴,每吃一口都得提醒。当然,也有想不开的时候,银行就躺在被窝里大哭:‚别人都有一个会说会笑的妈妈,而我没有。妈妈,哪一天你能认识我,会吵我,会骂我,会摸着我的头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看,俺家的孩子多聪明!‛不过,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照顾妈妈:冬天暖被窝,夏天驱蚊子,就连解手都得帮她脱衣服、擦干净!村里的几个老人只要提到张银行无不称赞:‚这孩子,懂事、孝顺、仁义、有爱心,不仅对他爹娘好,还时常给俺扫地、提水、干零活,比俺亲孙子都惹人喜欢!‛

绝不让爸倒下

母亲经常需要人照顾,父亲不能外出打工。银行还有个10岁的妹妹,一家四口全靠3亩瘠田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困。张银行小时候就显得比同龄儿童懂事。每当小银行看着年迈(现在已70多岁)而又体弱多病的父亲力不从心地支撑着这个家时,他就劝父亲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并帮助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拾柴、提水、做饭、洗衣、扫地。收获季节,他总是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父亲晒粮食,可是他力气小,扛不动整袋的粮食,就半袋、半袋地扛。小肩膀压得又红又肿,可他从来不说疼。他从八岁就开始帮父亲打农药,整桶农药有几十斤重,他怎么也背不动,没办法他就让父亲把配好的农药分批倒进农药桶背去打。父亲看到银行这么小的年纪执意要干这么重的活,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

船破却遭风雨袭,家贫又添不幸事。最近,张银行的父亲又患上了败血症。安排妹妹在家照顾好妈妈,银行带着家里仅有的一千元钱,把父亲送进了医院。问诊、领路检查、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拿药、办各种手续,还得与医生及时沟通。银行一个人来回奔忙,有空还不忘打电话宽慰妹妹。晚上,他忍不住想给老师通通话:‚……父亲是我的天,是家里的支撑,我绝不能让他倒下!‛老师赶忙安慰他:‚一切都会好的,孩子,坚强些!守得云开见日出!‛银行强忍着泪水说:‚老师,我……懂!‛

少年之担当

苦难的家境,贫穷的生活,锻炼了张银行吃苦耐劳、刚强坚毅的性格。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他不管别人如何嘲笑,每天坚持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拾垃圾袋、塑料瓶。邻居说,只要能卖钱,没他不拾的;每到夏天的晚上,他不顾蚊虫叮咬,到玉米地、树木里去摸蝉猴。蝉猴油煎后是一道美食,可他从来不舍得吃,都是拿到集市去卖钱;农忙季节,他还到田间地头拾遗落的麦穗,手指扎了很多刺,从不叫疼。看到父亲把一大袋麦穗送回家,那时,他最高兴。银行告诉同龄人:‚我是家里的长子,在妹妹面前是小大人,我得有担当,多为家里做些事情。‛

立根破岩 壮志凌云

张银行七岁上学第一天,父亲拉着他的手说:‚你是个孝顺、仁义的好孩子,可惜生错了地方,爹老了,没有本事让你过上好日子,以后,你就是咱家唯一的希望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有个好前程。‛银行听了父亲的话,百感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交集,仿佛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暗下决心:发奋学习,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改变家庭的现状和自己的命运。

他酷爱学习,勤于思考,不懂就问,下课了,别的孩子都尽情玩耍,可他却在教室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熬夜也得完成,不会的,有时还拿出去问村里的大人,总之,一定要弄懂,然后再去辅导妹妹;上初中住校,晚上,宿舍里灯灭了,别的同学入睡了,他却蒙着头思考并默记当天所学内容;前不久,父亲住院期间,他还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自学新课程,弄不清的问题通过电话向老师请教。由于勤奋刻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张银行综合成绩全年级第一名;在学校举办的‚党是太阳,我们是向日葵‛诵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小学五年级时还获得过‚永城市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小学组二等奖。

班主任找他谈心:‚家庭环境那么苦,你怎么看待的?‛他说:‚我就像岩缝里的竹子,环境越恶劣,长得越结实,只有长在岩缝里,长在山石上,才能成为比山峰还高的‘峰’。‛

张银行是上帝赠与这个家庭的最佳礼物。

8.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篇八

------二一班 张玉婷

一、基本情况

我叫张玉婷,女,8岁,家住洛宁县罗岭乡 元子村元子组,现为二一班学生。家有奶奶、爷爷、妈妈、弟弟和我。奶奶患有高血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爷爷年龄以高,体弱多病。弟弟还小,不懂事。母亲因长年劳作患有严重胃病和重度贫血。为了一家生计,母亲长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除种地、操持家务外,还要经常到别人家帮工。

二、主要孝心事迹:

(一)在家里勤快懂事,为家分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知道:长辈体弱多病,家境困难,便很懂事。上幼儿园时,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助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打猪草、喂猪等。上了小学后,回家的机会少了,她只能在星期天在家里帮家人分担家务。放学后,她放下书包,听到猪在嗷嗷叫,便提着篮子到地里打猪草,给猪喂上猪食后再做晚饭。尽管做的饭菜的味道不十分可口,但一想到能让劳作一天的爷爷奶奶回来便能吃上热饭菜,心里非常欣慰。在家期间,她劈柴,做饭,打猪草忙个不停,尽力帮助母亲分担家务。

(二)在学校勤奋刻苦,品学兼优

她深知家境困难,读书不易。于是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一年级 期末考试她以全乡第三名的成绩进入罗岭乡小。进入乡小后,她一时还不适应在校住宿的习惯,成绩一度有起落,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勤学苦练,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尊敬长辈,孝心感人

她非常疼爱奶奶,每次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奶奶。晚上帮奶奶洗脚,吃饭时先给奶奶盛饭。在学校时经常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节约一点,放假回家时买点水果带给奶奶吃。

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篇九

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一个个让我铭记在心的名字。吴林香,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邵帅.......很难体会那么弱小的肩膀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稚嫩的心灵如何经受起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生活的贫苦、家庭的灾难并没有压垮他们,、他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面对逆境,他们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打败了厄运的痛苦。用爱心支撑起家庭,不公,他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用孝行诠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是践行《弟子规》最合格的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但回想自己,不禁脸红,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地成长,生活在无比的幸福生活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珍惜,虽然有一些孝心,却由于懒惰,没有孝行,家务活做得很少,对父母关心不够。这些故事洗涤了我的灵魂,让我思索,如何是真孝。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他们变

成了老眼昏花,动作迟缓,手脚不灵便,思维迟钝。愿我们能以当年父母对待小时

候的我们那样,耐心、温柔地对待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谅他们,以反

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哪怕只为父母换洗衣服,为

父母喂饭送汤,为父母搽搽风湿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着父母的手,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

......让我们的父母幸福快乐地度过余

生,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们的幸福!

10.最美孝心少年材料 篇十

在陕西的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生活着张钊一家,在这个只有爷爷奶奶和张钊的三口之家里,他们相互照顾相互依靠过着简单质朴却幸福甜蜜的生活。

张钊,今年13岁,他出生前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也离家出走,而奶奶因为失去儿子悲痛过度精神恍惚。

张钊在爷爷的悉心抚养下慢慢长大。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小磨砺了张钊的坚强个性,朴素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张钊阳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上进的心态。由于张钊家所在的村子地处深山,随着近年来爷爷年岁渐渐老了,家里没有劳力,收入自然每况愈下。除了能领到政府的低保资助外,生活上的开销总显得捉襟见肘。

农忙的闲暇,张钊帮爷爷干完地里的活,他开始学村里的人去采草药补贴家用。刚开始他就在家门口采一些便宜的药材,后来渐渐走的越来越远,周围的山上他几乎都跑遍了。什么地方适合哪种药材生长、哪个季节采什么药他心里都非常清楚,金银花、苍术、半夏、何首乌、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采到的药材,在他看来这漫山遍野都是宝。为了能采到更多值钱的药材,有时张钊要到远一点的山上去。天刚放亮,他就带着镰刀、镢头、口袋之类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爷爷查出患有冠心病, 因为家里缺钱,他就想自己常常采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草药能治疗爷爷的病。这样想着,他就去找村里一位从镇医院退休的爷爷请教。那位医生爷爷告诉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参就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药时,张钊高兴极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参,给爷爷煮水喝。后来张钊还陆续跟着医生爷爷学会了很多治疗和保健的方法。什么艾灸、酒火治疗关节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简单操作。

这个暑假张钊还跟医生爷爷学会了拔火罐,他说山里湿气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湿气,让经络通畅,这样爷爷奶奶哪里疼,一拔就好了。这些方法既省钱又能治病特别好!他要再跟着医生爷爷多学习一些。

11.最美孝心少年作文 篇十一

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是这次颁奖的主人公。命运的坎坷,使他们体会到了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艰辛。那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他们为了给母亲治病和时间赛跑,利用放学时间去送票,邵帅怕黑,这么胆小的一个男孩竟然作出了为母亲捐骨髓的决定。……我的心一次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很难体会那么弱小的肩膀是如何挑起家庭的重担,稚嫩的心灵如何经受起失去亲人的痛苦。然而生活的贫苦、家庭的灾难并没有压垮他们,他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用爱心支撑起家庭,用孝行诠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被这一个个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的美德少年深深感动了!我含着眼泪,倾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受着他的生活。他们的名字,如阳光洒向大地一般,走进了神州大地,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洗涤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他们用人间最美的、最带有孝的心灵来感恩家里的亲人、来照顾家里的亲人。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赞扬,总而言之,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让众人明白:孝心不能等,爱心不能迟!

这十个故事让我领悟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孝顺是在于真真实实的去做、去爱,而不是在于表面做得有多好就是孝顺。当同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宠爱时,而他们却早早地担起了家庭重担。孝心少年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落泪。十位获奖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丽。他们面对苦难时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12.最美孝心少年 篇十二

近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评选《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动,我很光荣的参与了这次评选活动,并被同学们推选为班级《最美孝心少年》,我感到这是对我品行的一个肯定和鼓励。

我是宝坻区ⅹⅹ镇第一小学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ⅹⅹⅹ,我的《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如下:

在同学中,我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我,一直让我担任班长和体委的工作,四年来,我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做得有条不紊。我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四年种,我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我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一年级上学期,我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心里就多增加了一份责任感。

在学习上,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名。2009----2013年连续四年荣获区“三好学生”、三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我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活动。在课余时间我还参加特长方面的学习,我跑步比较快,2012年在镇中小学运动会上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少年丙组的比赛,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在生活中,我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虽然是个男孩,但心特细,总想把事事全做的完美。从不让家长担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因爸爸和妈妈工作很辛苦,尽量不让他们操心。晚上我会和他们分享学校里的快乐事情,让他们可以笑一笑,放下疲惫的身心,好好放松一下。我会用我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父母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尊师也是孝顺的一种,尊敬老师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一样,老师讲课,我能认认真真地听;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细致地完成。还积极参加各种班活动,为班级争光,为老师添彩,做老师的小助手。

上一篇:县委代表下一篇:全国实施两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名单及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