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2024-07-05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篇一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古诗词是我国丰硕的传统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通过了相关的讲座和课例学习,结合我的古诗教学,简单谈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激趣导入。我在设计《小儿垂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你是怎样钓鱼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钓鱼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胡令能看见一个天真的孩子在钓鱼,你想知道这个孩子是怎样钓鱼的吗?”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次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就和开始的感兴趣分不开。所以,我认为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查解词句,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见解,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然后,我再适时就重点、难点问题集中讲解或单独指导、点拨。在教学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在学生通过自学和集体讨论基本掌握诗歌的作者和诗中内容后,重点讲解“耘田”、“绩麻”、“未解”等难以理解的词句,使学生充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分享受到学习诗歌所带来的愉悦。

三、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让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诵读古诗,或模仿诗歌当中的人物的动作,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我让学生配上小儿垂钓的动作、表情等来诵读,使学生融入诗境,诗歌所表现出的孩子的天真可爱跃然其中。

四、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在古诗教学时,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抓好说话训练。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如在教学完《四时田园杂兴》进行小结后,我又这样引导学生:“诗人看到夏天农村大人小孩共同劳动的繁忙场景,便写下了这么一首描绘农村劳动的佳句,同学们也根据这繁忙热闹的劳动场景说上几句话吧。”边说边给学生出示一幅幅农村劳动的场景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学生们的争相发挥,达到了训练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2.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设计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创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

1.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实现因材施教。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只需要掌握生字词,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在这一基础上理解诗词的含义,并掌握相关的古诗词常识、古诗词韵味以及诗词中的通假字等等。虽然这一标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比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古诗词基础知识,并在不断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语文水平与认知能力。相对来讲,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其具备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体现出教学的综合性。教师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为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情景模式,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学习方式。

2.注重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小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古诗词教学应该运用古诗词节奏与韵律的特点来加强阅读训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古诗词。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创设古诗词中的情景。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视角,通过对诗句内容的讲解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在阅读中体会这一情景美。此外,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节奏与古诗词的韵味,进而帮助学生真正走入意境。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想象古诗词中包含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对古诗词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路径

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很多教师都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画面、音乐等方面的烘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讲,通过直观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将古诗词中的意境转化为画面,采用视觉上的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或者相应的小视频,来为学生展示直观的信息,让其在这一环节中感悟古诗中蕴含的内容,并配以应景的音乐,便于学生的理解。

2.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新课标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加强对古诗词的运用,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赠汪伦》一课时,诗人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两人之间的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心情,并让学生通过理解来对诗句进行运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来对知识进行延伸,让学生想起类似的知识,通过对比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7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奠基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更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自信心积累、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这些都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执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一定要加强思想认识,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放在整个的教育教学发展中来看,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看,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化历史底蕴,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同时,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还是只停留在背诵上,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很好的运用,甚至时间长了就会忘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古诗词的魅力,发挥出语文学习的影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也是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尊重学习规律,从朗读、背诵、理解、运用等各个环节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在加强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中央电视台曾经开办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档节目,节目收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关注。但好多经典的题目也暴露出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有些较难的比较运用的题目,反映出的是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但是也有好多是简单的记忆类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台上选手中不乏精英人士,也有部分学生,但会出现共同的错误,比如有些小学阶段的诗词错误率就很高。从原因来分析,既有一部分人是完全不会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诗词之间混淆,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知道说法但写不出或者写不对字的等等,状况百出。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课本内容选人的大多为经典之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多是浅显易懂又能朗朗上口的佳作。比较正规的练习、比较好的课外读物也都是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会过难或过于超越,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会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合适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就要更加的严格,确保学生学习的准确性。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对生字、生词、知识点的教学是比较注重的,但在效率和效果上还需要提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单一的讲解,过分的注重、强调,片面的重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经典诵读,让学生更自主、更完整的去学习古诗词,既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旋律、韵律之美,也让学生在熟练中掌握基础知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古诗词教学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把工具性和人文实践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又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在这一方面,古诗词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既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又有生动的意向和高远的意境,充满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是语文学科的典型示范,杰出代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积极联想,注重古诗词的理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味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比如宋代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首诗,但因为是带着感情、带着情趣去描写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故事场景,这些数字就有了意义,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延伸,让学生去想象、联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比如,对古诗词的呈现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师声情并茂的演绎、多媒体的运用、诗画结合等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并加以运用。同样,教师可以多一些设问,让学生去描述古诗词字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场景、意境,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背景了解,深层的情感体悟等,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三、在古诗词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灵活的去运用古诗词知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可以回馈生活,古诗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正如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学习巩固方法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对新的知识和资源进行重组、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既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所以,加强古诗词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注重古诗词的生活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同样还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在宗旨中就将古诗词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诗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样,它力求引发全民关注,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古诗词,是一种很积极的尝试,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借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诗词与绘画的联系,通过“诗画同源”的体现,让学生更全面的去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和运用所学到的古诗词,增强古诗词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古诗词学习的实用性。

4.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篇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讨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幼儿严重缺乏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宝藏,近年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一些幼儿园老师继续通过经典阅读,图画书阅读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来指导儿童。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学前老师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营养作用,深入研究古代诗歌。本文从大学老师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主题,也希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更加深远。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诗歌融入幼儿教育中。一方面,孩子们可以真正感受到古代诗歌独特的节奏美和艺术美,语言的美,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希望在中国儿童的幼小心灵中也植根于传统的中国礼节美德。作为未来的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古代诗歌,将来他们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幼儿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所在1、陶冶幼儿人文情操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灿烂历史的精彩篇章,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让幼儿从小就可以理解和背诵古诗,不仅可以品尝到优美的诗歌意境,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整体语言欣赏能力,进而达到培养人文情感的作用。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儿童学习古代诗歌是因为它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学。

2、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儿童从小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培养情感,而且可以使爱国主义产生效果。特别是随着儿童古代诗歌学习内容的逐渐初级化和中学化,孩子们在学习中往往对“爱国情怀”有了更特殊的理解。例如,《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了解世界。在政治上,他严格遵守法律,发展疆界,关注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成功,并且下定决心要赢得数千英里。他的才华和智慧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的思想和感受。至于曹操的名诗《观沧海》,景象的壮丽,主要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和崇高的政治野心。

3、提高幼儿综合学习能力

幼儿的整体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但深入研究古代文化诗歌后,其综合学习能力肯定会得到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是增强记忆力。一些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很快,在13岁时达到顶峰,这主要是对理解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儿童古诗词的教学,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记忆力。第二是扩大幼儿的知识。幼儿学到的古代诗歌内容很大。从先秦到清末,有曲、词和诗歌,以及大量需要烹调的经典诗。借助学习,学生的语言知识必将得到扩展。第三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朗诵古代诗歌经典是一种娱乐和教育活动,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关注古代诗歌教学方法的乐趣,则将增强儿童学习古代诗歌和语言知识的兴趣。

二、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幼儿几乎不了解古诗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开展古诗教学时,必须仔细选择每堂课的内容,这将更有利于教育案例的实施。例如,如果是秋天,幼儿园的.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教学的古代诗歌。同样,也有《秋思》《山行》等古诗词,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我所生活的环境对理解秋天的意境很有效。同时,我会感受到诗人创作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非常好。

2、运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

加强儿童古代诗歌的教学,不仅是让他们学会背诵和读书,而且是希望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感,这也是有效实施教育案例生成策略的目的之一。例如,母亲节快到了,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古诗,他们也可以深刻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深爱,于是就可以选择古诗《游子吟》来学习。通常,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组织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然后在他们大声朗读为要去的孩子们缝衣服的过程中,让他们了解诗歌中母亲的深爱,站在他人角度上终于明白,孩子应该爱妈妈,偿还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第二个是组织孩子讨论母亲在生活中给予的爱,这使他们最感动,以及我们将来应该如何偿还妈妈和其他类似的情感话题。简而言之,通过这种教学,幼儿会发现每个母亲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爱意,但同时也包含了充分的爱意。

3、让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新颖且丰富

古诗无聊而古老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年幼的孩子对古诗知识失去兴趣,他们希望在古代诗歌的教学和学习中取得良好的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模式的丰富性。例如,当讲授《江南》古诗时,可以选择大家都熟悉并喜欢的歌曲《荷塘月色》作为乐谱,这样当老师引导学生们朗诵诗歌时,情感就会变得更加丰富。

4、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

儿童学习知识始于感官。如果他们快乐且专注,那么学习古诗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为了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古代诗歌学习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优秀的语言老师,情景教学法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春晓》是古代诗歌的杰作。当老师教这首诗时,他们可以先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然后在教学时间足够时播放相关的配乐朗读。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演奏音乐时阅读,分组或共同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年幼的儿童势必会受到强烈感染。

5、创新幼儿古诗词学习方式

背诵是古代诗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记忆方式会使孩子感到无聊,并且对学习失去兴趣。此外,不基于理解的纯机械记忆对儿童的成长影响很小。因此,根据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一些幼儿园老师还发现了一种更有趣的古诗教学方法,即“唱古诗”。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在唱古代诗歌时更容易自然地进入诗歌的艺术观念。

三、结语

5.关于古诗文教学 篇五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571)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2-4B

“古诗文特色教学与学生人文 素养的养成”课题研究之初,课题 组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 示,对文言文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少 之又少,会主动进行课外古诗文阅 读的更是凤毛麟角。平心而论,选 入初中课本的古诗文本身有着极 高的阅读价值,堪称国学之精华。那么,真正让学生倒胃口的,无疑 是承载学习过程的平台——呆板 僵化、空间逼狭的课堂和形式单

一、程序老套的教学模式。

改变现状,是我们无法推却的 责任。作为古文化传承的执导者,我们有义务引领下~代亲近传统 文化,感受中华文明,让先辈卓越 的思想和才华熏陶学生的气质。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我们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摸索出了一种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维教 学法。具体而言,即借助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依托多种媒介来拓 宽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环境,构建一 个立体多维的教学空间,使他们时 时处在国学浓郁的氛围当中,濡染 文化气息,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空间的多维主要包括下 面几个内容:

一是内涵的多维。即学习内容 的多元化。它要求以常规课堂为主 阵地,在内容上又能突破常规,以 顺从教学主体的特征为原则,确定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在实现目标 过程中贯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深 挖文本,丰润内涵,有针对性地达 成下列目标

1.积累词句知识,夯实文言功底:

2品评艺术手法,提升文学修养:

3-领略艺术形象,享受情感熏陶;

4.了解风土人情,感受传统文化:

5.体会人物性格,传承民族气质:

6.探索文化内涵,汲取国学精华:

7.挖掘人文思想,养成人文素养。

二是形式的多维。它既指空间 上的课型多元化,又指课堂表现形 态的多样化,二者交叉相容。

空间上的课型多元表现为常 规课堂和生活课堂的双向并举,有 效复合。首先是打磨好常规课 堂——以常规课堂为载体,以创新 教学和有效教学为宗旨,向45分 钟要质量,务求“一课一得”。同时 又不拘泥于常规课堂,进行拓展延

伸,开拓新型生活性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放飞求知的心 灵,尽享文化的饕餮大餐。

就常规课堂而言,其表现形式 上可尝试的新课型极多,创新空间 极大。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之所以费 力不讨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型 的单一。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基本 上走不出三步曲:读一译一背。学 生长期存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怎么可能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好感 呢7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陈腐的教学 理念,在教法上做文章,突破传统 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建设多 种教学课型。为此,我们结合所学 课文本身的特点,预设教学目标,开设了特色课型:

1.诵读课。适用于韵律感强、节奏清晰的诗词作品,如《观沧 海》、《天净沙·秋思》等,或内容比 较单纯简洁、故事性强、理解难度 不大的古文,如《塞翁失马》、《愚公移山》等。此课之重点在于教师对 诵读方法的反复指导,加强诵读技 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 标。

2.赏析课。适用于内涵丰富、艺术个性卓显的作品,如《过故人 庄》、《游山西村》、《与朱元思书》 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 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营造出与古诗文内 容相吻合的情景与氛围,活灵活现 地再现作品的风采:在教学方法 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 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领悟诗文,可

以唱助赏,以看代赏、以画厚赏、以舞活赏,如此等等,不拘一形。

3.整合课。以积累文言文知识 为抓手,以夯实文言功底为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分 割整理,同类合并,以增强记忆的 有效性。整合标准如下:

(1)文学知识综合性整合。下 可分作家作品、艺术手法、文体类 别三个板块。

(2)文本知识分类整合。可分 字词知识(又可分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四大分 支)和句式知识(重点整合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三类)。

4.仿拟课。古诗文的价值绝非 仅限于对人精神的熏陶濡染,其实 用性、工具性同样不可小觑。正所 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恰当的 迁移教学可帮助学生增长才干,提 高社会生活能力。为此,我们把“仿

拟课”也纳入了教学计划之中。其具体形态是:

f 1)活动仿拟。如仿拟“邹忌之 讽谏”、“庄子之譬喻”,训练思维,提高社交能力。

(2)写作仿拟。如借鉴《伤仲 永》、《捕蛇者说》之构思,学习“一 事一议”、“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模拟《小石 潭记》“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 手法,学会写游记类文章。如此等 等。

所谓生活性课堂,是指利用常 规课堂之外的时空来进行古诗文 教学,把文言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去,追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1.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来强化 对古文化的学习,如举行“中华古 诗文学习要义”、“如何提高文言文 的阅读能力”、“古代哲理诗词名句 赏析”、“‘诗眼’欣赏之方法”等知 识讲座,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 热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古诗文学习的意义,掌握古诗文赏析方法。

2.把生活中接触到的文言现 象作为学习和讨论的对象,进一步 涵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比如有针对 性地要求学生收看与古文化有关 的电视节目,积累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观察广告、招牌等,收集其中的文言用法,并作必要的 分析讨论;要求学生日常交流时有 意使用成语,比比谁用得最多,最 准确„„文言文是现代文的根,传 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源:生活处处 有语文,教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 会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探寻并传 承民族文化与精神。

三是渠道的多维。古诗文丰厚 的人文精神营养,除了课堂教学中 的理解汲取,也要通过更宽广更丰 富的渠道来帮助消化吸收,使之在 具体实践中内化升华,融化为学生 精神素养的天然成分。为此我们广 泛开展了以“古诗文”为主题的课 外综合实践活动,以进一步拓展古 诗文课堂教学的空间,搭建古诗文

学习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桥梁。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达成目标

1.文化上台,营造氛围。全方 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书 香长廊、橱窗、黑板报等空间,以多 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 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快 乐成长。校园内的楹联、教学楼墙 上的先哲画像,以及孔子孟子等圣 贤的经典名句指路牌等等,使学生 随时能接触到经典。总之,只要走 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 化氛围,学生随时都能有条件与传 统文化亲近。

2.诵读经典,相伴国学。在校 园里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 高潮,与经典相伴。为此,课题组教 师汇编《初中古诗文精读》读本,让 学生有本可依。为检验学生积累古 诗文的状况,课题组多次举行了大 型的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诵读 经典、濡染文明变成一种生活态 度。

3.言化为行,以行促能。丰富 多彩的古诗文课外活动是学生“人 文素养养成”的肥沃土壤。毫无疑 问,古诗文课外活动既是课堂古诗 文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以致

用、言化为行的阵地。我们对活动的规划主要是三种模式:(1)各种 竞赛: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古 诗文书法比赛、诵读比赛、名句接 龙等;(2)采风活动:本土古文化采 风、民俗与文化采风等;(3)文学创 作:“我会写诗词”、“我会写春联” 等。

4.立足本土,亲近传统。郴州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土传统文 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系中汲取 了丰富的营养,可谓是源远流长。它既秉赋了汉文化的根基,又极具 湖湘文化的特色。我们对本土文化 的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深入了解以“苏仙传说”为核心 的本土神话传说,感受郴州文化的 神秘悠远;(2)收集本地各风景名 胜处的楹联,体会郴州楹联文化的

深厚底蕴;(3)踏访历代名人留在郴州的足迹,收集、诵读他们留下 的诗文作品,铭感他们对郴州文化 的卓著贡献;(4)以文学采风的形 式组织学生奔赴本地的几处古居,增进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 解。

5.学以致用,服务生活。作为 一名教师,不仅要授学业,更妻教 学生安身立命的能力。所以,在具 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责任指导 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可开 展“尊重国学、整肃市井文化”活 动,带领学生对公共场合使用文言 现象作一次彻底的清理,修正错 误,还其本来面目。可以春节为契 机,指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对仗知 识,检查居民区春联张贴情况,看 看是否出现上下联误贴、对仗欠工 整的现象。这样既有益身心健康发 展,侧面消减不良消遣方式的诱 惑,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是对中华古文化的一种有 效传承。

总之,古诗文教学是语文学 科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担负

羞传承中华文明、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能只做一 管传输文化知识的水渠,更重要 的是必须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 培育,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世界观。所以,每一位语文 教师都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教 学,既要根植传统文化土壤,又要 走进现代,融会古今;既要懂得延 续传导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又 要搭架创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意识 桥梁;要突破传统,学会借鉴各学 科教学艺术,尤其要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多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多 渠道构建学习的平台,让古诗文教 学根深叶茂,生机永存,让我们的 后辈在古文化的濡染下健康成 长,全面发展。

6.关于冬天的古诗词 篇六

逢雪宿芙蓉山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钱起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作卢纶诗)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幽居冬暮 唐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冬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唐王建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天净沙 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双调】大德歌 元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7.关于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分析 篇七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首先, 是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相对比较功利化。在高考这根教学指挥棒的指引之下, 高中的语文之中诗词的鉴赏教学相对趋向于功利化。在日常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侧重于对鉴赏技巧方法的灌输, 但是很少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特别是高三教学阶段, 很多诗词鉴赏的技巧都如同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学生。而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 并不注重诗词鉴赏题目上的质量, 反而是比较追求诗词鉴赏题目的数量, 希望通过训练上的多多益善, 能够压中高考的题目。这些现象的出现, 归根到底就是对于学生高考成绩的追求, 忽视了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极大地违背了诗词鉴赏的自然规律, 丧失了诗性美的追求, 很大程度上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即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 是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进行凸显。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往往是被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 诗词鉴赏通常是缺乏学生的个人体悟, 而变成了一种教师个人自己对于题目的解读。实质上, 学生才是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的主体, 无论是谁, 包括教师也无法进行代替和包办。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鉴赏主体, 无论是学生的经验、知识, 还是这些学生的情感、性格以及思想都是不尽然相同的, 所以他们对于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鉴赏, 必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人特色。所以, 诗词鉴赏的教学应该要以学生作为中心, 学生是诗词鉴赏的主体, 不应该以教师的个人审美强加于学生身上。

最后, 是教学过程的僵化、趋向于模式化。在整个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之中, 诗词本来就是一种具有相对较强文学特征的一种体裁, 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并没有注重对这些诗词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 而是要求以僵化的解答模式, 即是第一解题、第二释词、第三结构、第四总结等类型的手段, 对诗词鉴赏的艺术进行人为的切割。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机械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僵化的教学程序, 也极大地削弱了诗词本身的趣味性, 也对学生的主体创造性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二、加强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建议

(一)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

新的课程改革,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较高的要求。而就在诗词鉴赏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意识正是处在于一个初步形成的阶段, 因此, 高中的语文教师是有着不可以进行推卸的教学引导责任。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主导型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高中语文教师要更好地提升自身对于传统诗词的鉴赏综合素质。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 更不能够固步自封。因为高中的教材不可能常常进行修改, 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自己诗词鉴赏知识的更新, 在日常的教学备课的过程当中, 要如同一池活水, 才能够包容各种新的知识。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对传统的中国诗词进行积累以及关注, 更要关注到现当代的诗词发展。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新体诗, 所以其所教导的学生接触的数量也不多。实际上, 现代的诗词因为节奏明快, 意境优美, 也可以引起高中生的喜爱以及共鸣。

(二) 尊重高中生的个体性差异, 将学生的鉴赏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 一方面, 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并且发展自己的过程, 是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在诗词的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的语感的培养, 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现实的状况, 高中的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教师要转变自身对于学生的传统观念, 要认识到当前的高中生并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鉴赏主体, 不能够刻板地接受知识,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 都是一个具有完整自我审美价值观的个体。所以, 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当中, 高中生才是诗词鉴赏的主体, 高中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对于诗词的鉴赏感受以及审美价值观去代替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以及感受。高中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且尊重学生的诗词鉴赏的主体地位, 并且让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在鉴赏过程当中得以发展, 特别要珍惜学生的创造性的鉴赏理解。教师在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当中, 促进学生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发展, 这样才能够在高中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 要引导学生对诗词创作以及诗词鉴赏的手法技巧的掌握

传统的诗词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都是和诗词这一种文学体裁的特征以及审美上的追求相互适应的。诗词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少, 如反语、对比、衬托、双关、通感、互文、夸张、借代等修辞上的技巧, 而表现技巧有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等。所以, 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对这些技巧的特征以及作用, 向学生进行传授, 才能够让学生在解答诗词鉴赏问题的时候, 用词更为准确。不过, 这一方面不能够仅仅依靠填鸭式的灌输, 而是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鉴赏实践上的经验进行剖析、体悟, 这样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才能够有质的提升。学生要通过这些诗词中不同的意象, 去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诗词鉴赏对于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对于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这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曾祥富.浅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读”的方法[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4) .

[2]史道仁.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 2008, (14) .

8.关于古诗词的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一类特殊的文学作品,特有的魅力与意境可以塑造学生品质和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由于古诗词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师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来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提升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1.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画面与意境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也在进行不断的改版与完善,增添很多经典且优秀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通常格律清雅、用语生动,十分符合小学生学习,为他们的学习营造出一幅幅充满诤隋画意的景象。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需帮助学生读懂诗词内容,还应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古诗词所描绘的具体画面,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画面与意境。

比如,在讲授《村居》时,教师可采用激趣导入法引出这首古诗,开场白: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幅春景图,学生回答:柳树长出新叶、小草发芽、放风筝、燕子归来、青蛙睡醒等。然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地面青草生长,空中黄莺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以及飞奔的儿童放风筝,让学生借助这些图片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并体会到诗人将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滿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教师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中。

2.从阅读中领悟内涵渗透人文教育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传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文化应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着手,教师需刻意引领学生主动感受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古诗词蕴含的深刻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重点关注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深究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同时,教师还应使小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人文底蕴,让他们主动去寻求人文关怀,从而感化古诗词中的人文因素。

例如,在学习《忆江南》时,词这种体裁在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是第一次出现,这首词主要描绘的是江南美景,教师在课前需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相关描写南方的资料。在阅读环节,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词句想象画面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重点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并使其形成初步鉴赏能力,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也正是这句体现出全词的主旨: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所以,教师应刻意引领学生反复去诵读,从而深入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而且通过阅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3.古诗词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能力即为人们对以往的经验与固有印象进行恰当的改造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意象。古诗词通常是具有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要想学习好这部分语文知识,学生应合理发挥出个人想象能力,不仅可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与动力,还可拓展古诗词的广阔意境,这对于提升其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结合诗词内容着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将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画面,加深理解。

比如,在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解释诗意为基础,深度挖掘其中的意蕴和内涵,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文人用词的准确性与艺术性,感受古诗魅力和传统文化。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雄伟壮观的黄鹤楼图片,以题目中的“送”引领学生合理想象诗中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意境,让他们结合诗句大意去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将文字想象成一幅具体形象的画面: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将会记忆的更加深刻和牢固,效果更佳。

4.借助古诗词创设情境感受情感美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朗读指导当作教学重点,朗读的最高境界是人情入境,而且长时间的诵读古诗词可进一步开发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利于他们学习各科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引领学生自主感受古诗词的情景,鼓励他们进入到具体的角色中,从而获得自身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借助古诗词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情感。

5.总结

9.关于边塞的古诗词 篇九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出塞》(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前出塞》(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单于台》(唐)张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幽州夜饮》(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塞下曲》(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塞下曲》(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己亥岁》(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春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蓟中作》(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营州歌》(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从军行其二》(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边思》(唐)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出塞词》(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边词》(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幽州夜饮》(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上》(宋)柳开

鸣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秋望》(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10.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思考 篇十

一、教授学生作品的哲理

古诗作品不仅诗情画意,而且较多的作品还含有理趣性。例如,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的是庐山千姿百态的形象,接着往下看,苏大学士要如何才能将庐山的秀美描述出来呢?难道是他词穷了?非也,原来是大学士悟出了真谛,才有了下面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理趣,想必学生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针对诗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能领悟到,若不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很难对事物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哲理,是熏陶学生具备高标准思想品德的典范。

二、注重作者的时代背景

想要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或者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对作者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反之,即便是名著也没有在文学界立足的资本。例如,现代文学、思想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若不去联想他所处时代的愚昧和封建,就不会体会其文章的深刻思想,挖掘其艺术魅力。若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背景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体会其作品的含义。例如,唐朝诗圣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作者对“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后的情景有感而发作的一首诗。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诗圣的感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诗圣杜甫和“安史之乱”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其写作背景的同时充分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三、将古诗情景与实际近似情景进行有效结合

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领悟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可以将诗中场景同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类似场景联系在一起,通过熟悉的场景对照使学生尽快领悟陌生的诗境。例如,在教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作品时,老师可以选择与其相似的一处场景带领学生进行观赏,并引导他们理解诗中的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对诗句加强理解的同时更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总之,古诗文化影响深远,新时代的人要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古诗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领悟古诗和欣赏古诗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其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1.关于高考古诗文默写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复习意义,策略

考纲规定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2016年福建高考默写题由原来的补白变为理解性填空,难度加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背诵,但在理解性题型中总拿不到分数,所以很多学生索性就放弃了。改卷的老师无不遗憾地说得分率很低。我认为相对于高考其他题型,默写是很有效的得分方式,其复习价值远大于这6分。

一、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

首先,默写有益于学生练笔撰文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直接聚焦语文素养。这传递出的理念是即以热爱之情感受语文之美,以敬惜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使命之责认识语文之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所要求背诵的都是名家名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学生写作学习的范本。如《项脊轩志》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耐人品味。正像王锡爵所说:“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要求学生能全文默写,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习这种融情于景于事,通过生活细节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放弃这道6分题,而导致藐视古诗文的学习,这样谈何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默写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传承民族文化。高考默写严格要求考生能正确无误地书写,不能出现添、漏或错字的情况。所以考查的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规范书写规范。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在今天这个网络键盘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传承民族文化,义不容辞。

最后,默写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场心理。相对于语文其它试题,默写是整张试卷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失分会让学生心生遗憾,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

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点

背诵是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智力的重要一环,高考必考。并且今年福建高考改为全国卷,为此对这一命题形式作分析归纳十分必要。

以今年卷1为例,从题材看两散文一诗歌;从来源看两高一初;从方式看两连贯一分句,这属于考查方式的创新。按照命题组的说法,题型改变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取代过往死记硬背的做法,在引导教学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各省教材不统一,为显示公平,命题者在语境的提示上更加明确具体。例如考查《出师表》,命题者还提示句子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考查的难度。考题简易但考起来灵活,考生必须弄清里面的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作答。

三、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

周一贯老师说:“默写很传统也很管用,因为其传统,我们必要加以改造。”那么如何改造并使它适应新课程?这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1. 走出五大误区:(1)重句音轻句义。(2)重下句轻上句。(3)

重名句轻语境。(4)重句子轻篇章。现在的趋势是整个篇章的考查越来越多。(5)重诗词轻散文。

2. 抓好六个环节:

(1)领悟含义语境。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如:“清风徐来”“渚青沙白鸟飞回。”【指颜色时用“青”,修饰“空气”和“水”时用“清”。】(2)留心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错写成“梧桐寂寞”。(3)注意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的流传,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答题就必须看清楚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这里已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曼曼”写成“漫漫”。(4)圈点强记。对难写易混易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掌握。(5)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以防止“口是手非”。(6)规范书写。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 讲究记忆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古诗文只有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境意蕴才能记牢记准。如在默写“沧海月明珠有泪”时,很容易把“沧”字写成“苍”字,由此可见学生并未理解此处的“沧”是大海这个意境。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又有助于理解,两者相辅相成。

(2)平时的教学要遵循记忆规律。心理学上有一条记忆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他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我认为考生可以掌握记忆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自我古诗文背诵的能力。即不断并及时地复习,因为越是及时,复习效果越是显著。

(3)注重高考考前的朗读。古诗文的反复朗读,其节奏和韵律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予美的享受。这种享受能舒缓高考临考前的压力,避免心浮气躁,练就良好的复习心态。因此即使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仍让学生利用早自习大声反复朗读古诗文,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在复习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篇篇一遍遍地加以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正如前文所讲,名句默写获得的不仅仅是这6分,还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和陶冶情操的功能。有了正确的认知,我们的学生将会更加重视默写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考试大纲的说明

[2]高考试题评价:考查基本能力和素养,引领高考内容改革.2016年第7期

[3]陈美琴.高考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及策略.《素教教师》,2011年16期

12.关于立冬的古诗词 篇十二

立 冬

明 ・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 冬

唐 ・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作

宋 ・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即事

宋 ・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 冬

宋 ・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夜舟中作

宋 ・ 范成大

人逐年A老,寒S雨意。

山^望樵火,水底见O簟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锥。

峨眉欲^,待到晨d。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

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 ・ 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 ・ 释文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闻雷

宋 ・ 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Y,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怀鍪校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n,纷纷红叶满阶头。

13.关于分手的爱情古诗词 篇十三

1.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谢希孟《卜算子》(宋)

这么绝情的诗,即便是口舌之间缠绕一遍,都觉得浑身冰冷,心碎了一地。

南宋的谢希孟,活脱脱一个北宋的柳三变的翻版。他是大思想家陆九渊的弟子,是才华横溢的学子,也是放荡不羁的诗人,日日流连妓院。

这世间的爱情千千万万种,他的心总不过是一阵风。一个风流才子,一个美貌歌妓,情投意合,郎情妾意,生死相许。这样的故事,在古代也是泛滥到了极点。这场爱,虽然不算轰轰烈烈,却也足以肝肠寸断。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爱疯了。当“鸳鸯楼”建起来的时候,那么多名士美人都在揣测:谁是?谁是这么幸运的爱人?

那个姓陆的歌妓成为世间最幸福的女人。之后,她便是鸳鸯楼的女主人。自此,鸳鸯楼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也算是当日寻常了。

这样的日子并未长久。一日,谢希孟突然想家,便不辞而别,悄然归去。陆歌女发现后追到江边,饮泪痛哭,谢希孟便写下这首分手诗。

而今别去,不复相见。我把你删除了我的全世界,你也勿念我。原来说好的爱情,终是随风成尘了。

2.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唐朝放妻协议》

据说,这是一份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唐朝的和离书。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写下这八个字的时候,不知他的心头有没有一丝酸楚?入骨没有,眉间心头又为何一瞬间忆及前世今生?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那今生的夫妻之缘,便是结了三生之缘。所以,才会有今生西湖边携手同游、盏灯下为你画眉。这些年的赌书泼茶,终被烦躁、不安、怨怼、痴怨替代,变成决绝的别离。

物是人非昨,她再也不是他的良缘,他再也不是她的执念。既然心灰烬,寸寸成冰,不如承受这分裂之痛。道一声珍重,珍重,再珍重。

3.从此是路人。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赠婢》(唐)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崔郊非常喜欢,便与之相爱。崔郊念念不忘,一直思慕着这位婢女。一个春天,崔郊外出游玩,与婢女邂逅。崔郊感慨万千。但是婢女很快就要回到显贵家中,两人分离时刻,崔郊悲痛交加,写下此诗。

有人说:世界很大,如无缘,擦肩也不相识;世界也很小,在我们抬头的瞬间,便是缘分的安排!他之于她,便是如此。宛如永诀前的回光返照,相见像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此后,便你是你,我是我了。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不必留恋,也无可怀念。

4.不见不知不伴不惜不……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清)

这首《十诫诗》,有人说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也有人说不是。

是与不是,我们已无从得知。重要的是,我们愿意相信,这首美丽的诗歌,是出自一个多情的**之手;我们愿意相信,这些爱的箴言,来自于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情郎。

一个至高无上的**,一个深情多情的浪子。他愿意成为哪一个?

仓央嘉措年仅24岁便圆寂青海湖。从他留下的诗歌来看,我宁愿相信他是一个浪子。他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作为一个在政治夹缝中艰难生存的牺牲品,唯有爱,是他灵魂的一剂灵药,鲜活了他的生命。

可是,他也注定爱而不得。佛说,他可以得到一切,唯独没有爱。所以,就放下这份相思,放下你,放下这份深情。这样,便永远不会有伤害,一直到死亡的尽头。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宋

安史之乱之后,玄宗入蜀,在雨中听到铃声,忆起杨妃,便有了雨霖铃。

三变的这曲《雨霖铃》,不是诀别,却比诀别哀怨,不是分手,却比分手更添悲伤。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却最终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这便是柳永。

即便“奉旨填词”,为何眉宇仍有不平之气?即便是流连青楼,为何心中还牵念仕途?即使是要远走,为何又声泪俱下,万般不舍?

两个深情的恋人,在江边,在船头,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次离别,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他知道,生命的玄机就在于此。很多平坦,一转眼,变成丘壑;很多再见,一挥手,便再也不见;那,就让我为你长歌当哭一回,诉说这场离别之苦。

6.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孔雀东南飞》

熟悉这句话的人,都知道它出自《孔雀东南飞》。

这是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最后一段话。最后的结局我们已经知晓,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

分手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如此深情的,当成绝唱。他们也有过“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情深意重,却最终免不了“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的爱情悲剧。

刘兰芝是悲壮的。幸运的是,她一生中有两件最幸运的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她对他的爱耗尽;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她遇见了焦仲卿。

即便是举身赴清池,想必,她是毫不犹豫的。在封建礼教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唯有用爱这把利剑去抗争!

7.从今不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

不得不承认,千年之前,这样干脆利索的告别并不多见。

纵使说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样语句的人,背后亦有几分沉痛。一个倔强又无助的女子,面对分手,是应该呼天抢地,还是应该在人前装着欢天喜地?

缘分之始,不知其所起。缘分之终,不知其所止。假如失去了你,在你面前都没有崩溃,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爱得不够对不对?可是,即使你崩溃了,他依然回不来,对不对?

不如,我们写下诀别诗,两三行。此去经年,应有各样良辰美景,有千种风情。而你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终有一日会如同雪泥鸿爪,如同前世记忆,渐行渐远。

失去了爱情未必是一件坏事!你的手心留下过他的指纹,你的心里装载过这世间最繁盛的事,这已足够。节哀,不过是死了一场爱。

8.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唐

当新欢遭遇旧爱,该如何抉择?

一个女子,婚后遇到了一个热烈地恋爱着她的男人,他赠送了她两颗表示爱情的“明珠”。女子对男子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她不能离开自己的丈夫。忍住眼泪,将男子送的明珠奉还。那时,她一定是忍着眼泪的。

要说心中没有遗恨,那一定是假的。怨只怨,相逢太晚。即便你也是我倾慕的人,却不得不辜负你一片真心。

真正的爱情难得。一场不经意的相见,便会成为她心口褪不去的朱砂痣!只是,爱情的遗憾,并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而遗憾。爱情中最痛彻的遗恨,应该是遇见之后,不能拥有而失去。就像这首“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9.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孤枕偏生蝴蝶梦,吟鞋怕上凤凰楼。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余鱼同对骆冰一往情深,殊不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余鱼同心灰意冷,机缘巧合见到这句话,蓦然清醒,皈依佛门。

当然,这首诗并不是一首佛教偈语。有人说这首诗出自“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之手。事实上,从诗体来看,它应该是一首现代诗,出自谁手,便无从得知了。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人仿写,说到对爱情的决绝,这首诗不亚于卓文君的《白头吟》。爱情向来不能当做商品,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爱上你是我一厢情愿,离开你也是我一个人的事。如若不能长相守,不能和你在一起,那就罢罢罢,我便也不喜欢你好了。

听起来像是负气,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放下,就像歌德的那首《我爱你,和你无关》一样,爱是一种状态,一种情绪,一种玄妙的感觉。坦然的说喜欢,坦然的说伤心,坦然的说承担,坦然的说爱和放弃,真挚从不痴缠,喜欢毫不计算,放手那么洒脱,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这是爱的尊严。

10.卓文君: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头水。躞蝶御沟上,河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摆摆,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白头吟》

卓文君写下《白头吟》的时候,曾经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面对丈夫的变心,她没有小女人的哭啼,没有妇人的指责和迁怒。她心思清明,千言万语用句读来做注脚。想来,她终是爱着他的,并不想失去他,和着血和泪,她写下这首诗,表白自己的深情,也表明自己的态度。

想和一个人白头到老,是一个多么简单朴质的愿望嗬。这个愿望传承了千年,又有多少幸运儿得到过?这种奢望,听起来遥远,可是如果你爱我,我们便携手同行,如果做不到,就请你走出我的生命。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14.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探讨 篇十四

一、理性评论与感性领悟的适度分离

鉴赏是指包括了对于审美对象的理解、感受和评判, 教学应该以其中的感受和理解为主。我认为诗词鉴赏的大忌是急于给出理性的评论。诗词鉴赏不是以应考为最终目标的, 而是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获得审美体会。教师应当以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为目标, 而不是让他们写出一段出色的评论, 更不是去提供一个现成的结论。如果把古代诗词比喻成一棵大树, 诗词鉴赏的目的则不是去判断这棵树应该是什么科目, 也不估量它适合做什么, 也不是分析它哪里生长得旺盛, 哪里的叶子稀少,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而是要眼睛盯着树, 心里面想着树, 感受着它剪秋裁春的气势, 为它喝彩, 为它倾倒。对于古诗词, 一下子就思考它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语言怎么样, 应该怎样去评价等, 越过了审美的过程, 表面上看好像“鉴赏能力”是很强的, 实际上却是一种失败。

但是诗词鉴赏也不能离开理性的评论, 这的确是考察一个人鉴赏水平以及表述能力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考试的要求。我们虽然不能为了考试而进行语文的教学, 但也不能特意回避理性的评论, 去逃避应试。诗词鉴赏时理性的评论技巧是很强的, 有一定专业的术语进行使用, 有固定的套路去遵循。也就是说, 学生只要把诗歌的背景以及诗歌的本身理解正确, 在感性的体悟基础上总结出理性的评论并不困难。教师也应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最后一环指导学生写出理性评论。但是课程要准确定位, 不能让应试目的支配教学。

我认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在于两者适当的分离。在鉴赏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去体会诗词的优美, 不要时时刻刻地想着去做作出评论。理性的评论应该放在感性的领悟之后, 可以安排在最后, 或者利用特定时间进行应试强化训练。

二、学生与教师的紧密配合

教师要清楚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 其中学生是诗词鉴赏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鉴赏是教师的任务, 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鉴赏。如果在一堂古诗词鉴赏课上, 教师自己讲得非常投入, 而学生们却不接受, 甚至教师代替学生总结, 把最后的评论交代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掌握住去应付考试, 这样的课堂肯定是不成功的。

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我认为, 对于古诗词鉴赏,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 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了解诗词的相关背景, 自己对诗词的各代重要注疏也要提前了解。西方学者认为, 作品问世后就具备了它自己独立的生命力, 作者的本来意思并不是诗词所表现出的唯一蕴意。但是中国古代文学评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特别追寻作家的原意。《孟子·万章下》中,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提出的理论是“知人论世”,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的重要观点, 直到现在也仍然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则。

我认为, 中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是要增强他们的感悟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 先不要着急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而应该先掌握已经成为定论的那些解释, 或是几样被学术界已经通任的解释。教师对古诗词中心思想、字、句意思的解释要有依据, 不能单凭自己的理解和任意想象。这种依据, 应该来自于历代著名注疏。一名没有读过诗词的相关注疏就上讲台的教师, 恐怕是没有太大自信心的吧。

其次, 教师还要有能够沟通诗词内外相关知识的水平。我国古诗歌的意象、题材与主旨经常都会有很深刻的文化底蕴。例如悲秋, 教师必须说讲明白古代人对秋天那种特有的情怀, 才能使学生们真正理解“悲落叶于劲秋” (陆机《文赋》) 的诗词。再如在讲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其中“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时, 我联系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四顾何茫茫, 东风摇百草”, 和《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还有范仲淹《苏幕遮》里面的“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然后又联想到歌词“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让学生去体会在“草”上所赋予的情思, 明白这里的“草”已经不只是一种植物的存在, 而是赋予着“思乡”“怀人”等情感的文学意义上的存在。

最后, 教师自身应该能进入到审美的情境中, 对诗歌产生自己的共鸣和感悟。道理虽然很浅显, 但是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沉醉于诗词中, 如何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如果教师都没被诗词所感动, 如何能希望学生们被感动呢?

另外, 教师指导鉴赏时的话语必须要有感染能力。面无表情的脸孔、抽象的理论, 这都是学生们不愿看到和听到的。

三、静思与朗读相结合

古诗词中的美感其中一部分来自它的语言表达形式。虽然因为言语的变化, 对仗押韵等形式特点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已大大减弱, 但是直到如今, 这形式美还是人们审美愉悦的主要来源。体会其美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朗读。教师可以自己朗读, 也可以请学生朗读, 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

但是只有朗读还是不够的。古诗词不但要读, 读出其韵味来, 还应有非常强的想象能力去再现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这时可以使用引导的语言, 使学生静心去体会。

四、生活意境与诗歌情景相结合

古诗词的魅力与生命力就在于能够穿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 直击我心, 触动人们的灵魂, 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诗词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只有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某个场景, 忽然间某个古人的一句诗词浮上心头时, 学生们才会真正体会到此时情景中的滋味竟然已经被古人写到了, 这时他们才真正明白了古诗词的精妙之处, 从而产生对古诗词的强烈兴趣。

古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教师们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拙见。我认为,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只要真正能够让鉴赏古诗词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让学生们喜欢上古诗词, 这就是成功的教学。

上一篇: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下一篇:送给双子座的万圣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