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2024-10-01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15篇)

1.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一

本班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08 更新时间:2009-6-22

[摘 要]通过对本班46名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本班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引导本班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偶像观。[关键词]学生;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他们的偶像崇拜会呈现什么特点?偶像崇拜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偶像崇拜?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可以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就采集的相关调查数据对本班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偶像观作一些对策研究。

一、调查结果

本学期4—5月份,对本班同学的偶像崇拜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全班人数46人,收回调查表46份。调查结果表明:喜欢的偶像类型中,体育明星占11%,影视歌坛明星占46%,文学名人占20%,政坛名人占24%,企业名人17%;仰慕他(她)外貌占9%,才华占67%,领导风范占26%,人品占20%;喜欢港台明星的占59%,内地的占33%,日韩的占4%,欧美的占11%;为什么会有偶像崇拜现象中,答视觉享受占11%,随潮流的占20%,精神寄托占54%,娱乐自我占20%;喜欢民族音乐歌手的占4%,流行的占54%,古典的占28%,轻音乐的占20%;对偶像的丑闻持宽容态度的占9%,无所谓占13%,无法接受占7%,看情况而定占63%;偶像能在自己心里持续一个月的占4%,一年的占4%,几年的占50%,永久的占35%;以看新闻报纸来关注偶像的占78%,收集海报贴图的占9%,买专辑影碟的占13%,听演唱会看表演的占9%;对偶像非常关注的占9%,一般的占67%,偶尔的占13%,痴迷疯狂的占12%;希望自己偶像已婚的占15%,末婚但已找到心中至爱的占50%,还没谈恋爱的占26%。

二、结果分析

(一)偶像崇拜只停留在表面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少成功的杰出人士,他们足以成为普通人的崇拜偶像。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同学崇拜影视歌坛明星,24%的同学崇拜政坛名人,20%的同学崇拜文学名人,17%的同学崇拜企业名人,只有11%的同学崇拜体育明星。对于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学名人,很少同学崇拜,并且有54%人崇拜偶像的原因是精神寄托。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偶像崇拜只停留在表面,寻找的是一种感官刺激,精神寄托。没有真正地从内心上崇拜偶像,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二)崇拜的偶像局限于港台地区,国外的甚少

33%的人喜欢内地明星,59%的人喜欢港台明星,11%的人喜欢欧美明星,只有4%的的喜欢日韩明星。偶像的地域范围窄,这也与港台明星大规模进军内地市场以及同学们较少关注国外明星动态有关。

(三)崇拜对象多为流行歌手

流行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有大部分人追捧。也不缺乏有的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见多人崇拜自己也崇拜。崇拜流行歌手的占54%,28%的人喜欢古典,20%的人喜欢轻音乐,只有4%的人喜欢民族歌手。

(四)关注的渠道太窄

78%的人通过看新闻报纸来关注偶像,13%的人买专辑影碟,9%的收集海报贴图,只有9%的人听演唱会看表演,关注偶像的渠道过窄。

三、结果反思

(一)随着当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方面的压力也较大,特别是现在的金融危机,各行各业的不断裁员,使得人们面临的压力更大了。面对种种压力,人们会通过种种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转移对就业压力的注意力,例如偶像崇拜。通过对本班46位同学偶像崇拜的调查,结果显示:崇拜影视歌坛明星的占46%,政坛名人占24%,文学名人占20%,企业名人占17%,体育明星占11%。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崇拜影视歌坛明星,而不太关注企业名人。面队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何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崇拜影视歌坛明星可以让人娱乐身心,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能使大学生很快转移注意力,从就业压力中缓解过来。而企业名人容易让人联想到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对企业名人敬而远之。

(二)偶像崇拜受文化背景(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差异)以及对明星们的熟悉程度的影响。由于对本国的文化背景比较熟悉,大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崇拜国内明星,尤其是港台明星,这比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亲和力较大,因为对国外文化背景不了解、语言不通、风格不同,从而对国外明星的关注甚少。

(三)由于个人喜好不同,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手的追求也不同。有追求民族风格的,流行风格的,古典风格的,还有轻音乐风格的,但大多数人更青睐于流行风格的。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流行风格正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此外,流行风格也顺应了生活变化的需求。由于当今大学生追崇时尚,喜欢走流行路线,也与当今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大多数人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而产生来年所反应,使得越来越多人崇尚流行风格的歌手。

(四)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通过看新闻报纸关注偶像。因为在当今这种网络发达的时代,以及学校图书报刊资源丰富,人们使用起来比方便。而较少人通过收集海报贴图、购买专缉影碟、听演唱会看表演的方式来关注偶像明星。由于还出在学生时代的我们,纯粹是个消费者,大部分经济来源都是从父母那所得,而自己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因此,选择通过看新闻报纸的方式来关注偶像明星比较符合我们学生。

四、改进措施

(一)偶像崇拜应该从感性走向理性。

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高瞻远瞩的目光,引导青少年,开展宣传讲座,让偶像崇拜由表及里,由现象渗透过渡到本质层次。以适应方式向青少年提倡理性和批判的思维方法,让他们客观准确地看待自己的偶像,明白外表美不如内涵修养更经考验;让青少年学会分析偶像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道德标准,学会抵制偶像的非道德行为,由此自身思想行为得到洗礼.(二)关注偶像和审视自我相结合

调查结果表明,崇拜影视歌坛明星的人占很大比例,而他们中很多人坦诚是偶像的英俊潇洒或温柔美丽吸引了他们.这种选择偶像饿标准仅以外表为主,未免肤浅了点,是一种盲目崇拜,对我们无益。我们何不经常思考一下,我们选择他们为偶像,为什么不尝试着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身上肯定有吸引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偶像,把对他们的关注从外表转到才华上来,挖掘他们真正值得敬佩的地方。

(三)学习偶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比较容易产生冲动和不计后果的过激行为,处理与亲人.朋友的关系缺乏妥当性。偶像作为要常常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公众人物,定有其待人处世的经验。青少年从偶像为慈善事业捐款,在家中如何对待长辈的方式中,学会以此对照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偶像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孝顺友爱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社会放心,让家庭安心,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参照偶像的奋斗历程,激发自我学好专业技能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有曲折,不可能一帆风顺,偶像也不例外!他们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才铸造了今天的辉煌。没有人甘于平庸!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成长奋斗故事中得到启发,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他们是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此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激发我们奋斗的激情,鼓励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为理想而努力!

(五)引导青少年正确客观地缩小自身与偶像的优点的差距

我们应该引导青少年以观察的眼光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让青少年将着下优点罗列出来,制订想偶像优点迈进的计划目标。让青少年明白,崇拜偶像,不只是关注他们的特点,更应该关注他们的优点,让青少年用偶像的光辉之处激励自我,不断剔除自身不良思想行为,让自己早日具备这些优点,以健康的方式去崇拜偶像。

(六)学习偶像面对挫折时具备的心理素质

压力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承受着这样那样的压力,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而我们在压力和挫折面前往往又很容易泄气、自怨自艾、停滞不前。作为名人,偶像们当然也有很大压力,应该说所承受的压力比一般人要大。有句话说“爬得越高就摔得越痛”,他们除了承受一般的压力外,还有怎样保持知名度,怎样为大众接受,还有自身行为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个人隐私被过度关注的压力等等。可是他们最后又是怎么处理好了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毫无疑问,没有过人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是不可能现在的舞台上。所以,崇拜偶像更应该学他们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排解压力,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肯定受益匪浅。

(七)拓展偶像崇拜的区域、行业和途径:

1、不同地域培养了不同个性的偶像。我们应引导青少年从更广的区域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值得崇拜的偶像;不同行业的偶像所具备的知识素养不同,偶像的选择,多一份选择则多一份吸取优点的机会。

2、扩大偶像崇拜的途径,家里经济允许人可以买碟或亲自观看演出,更近距离接触偶像,从而感受分析看清偶像,提高偶像崇拜的水平。

3、广泛关注不同行业名人的优点,关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以此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明泓.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透视 [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3).

[作者]李石辉 陈雅玲 全牡丽 杨燕 杨妮 罗容 蒋素梅

2004

2.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二

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中间的特殊群体, 急切地想寻求自我认同并摆脱父母和老师的影响, 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指导, 而偶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参照物。因此, 偶像崇拜是当代大学生特殊心理需求的直接产物, 并且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三观”的塑造。对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 社会各界都需要给予理性的认知以及合理的引导。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成因

(一) 投射作用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投射作用就是指把自己心中存在的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以及行为归咎于他人。在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后, 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在他们试图来摆脱这种不安的过程中, 会不断发现一个不同的我, 即“理想的我”, 希望自己学习优异、人际关系和谐、是未来的有用之才, 而“现实的我”却平凡无奇、人际关系比较糟糕, 而且对自己的未来没有预计的目标和肯定的把握。在这种对比下, “理想的我”总是优于“现实的我”, 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现实情况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就会把“理想的我”投射和叠加到偶像的身上, 并以此寻找一种满足感和心灵上的慰藉。

(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意识到自身的生理状况 (身高、体重等) 、心理特点 (如性格、需求、兴趣等) 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它不是单独存在的, 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现的。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根据外界环境的需求, 不断地观察、分析、评价并完善自我。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一定的外界参照物, 那些个具有较大社会效应的名人、明星等就会成为他们的参照榜样。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偶像选择日趋多样化, 因此他们有更广泛的参照标准, 这极大地有益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三、偶像崇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双重效应

(一) 积极作用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在特定的过渡年龄段里寻求自我设计、自我认同以及自我完善的需要。近些年的许多研究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对偶像的判断和选择还是较为理性的, 并非只是一味地盲目追捧、跟风。他们倾向于崇拜一些年轻的偶像, 这些偶像大多数都是在自身的领域里较同龄人取得了相对超前的成就。他们的这种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着大学生们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生活、工作, 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奋斗, 向这些年轻的偶像看齐。这和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的榜样示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年轻偶像在无形中影响和塑造着大学生的“三观”, 这种积极的示范效果是很多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

(二) 消极影响

与此同时, 偶像崇拜有时会和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产生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新的挑战。首先, 以媒介包装炒作的明星为偶像的崇拜效应, 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素质、趣味水平的降低。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明星偶像的穿着打扮、行为习惯等等, 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内在品质, 造成偶像崇拜娱乐化、低俗化。其次, 偶像崇拜现象的泛滥, 削弱了学校主流文化的影响力, 进而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他们不看经典名著, 不学历史地理, 不关心时政社会, 但却执着地追捧当红的明星偶像。这种现象直接造成了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下降, 导致了他们用肤浅、粗俗的偶像崇拜来替代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及个人忧患的反思。最后, 少数大学生对明星偶像盲目的、狂热的崇拜, 已逐渐发展为一种病理性行为, 会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个人和社会有机体的健康。

四、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

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地看待偶像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首先,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作为思政教育者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提示他们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道德的角度提示他们哪些是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引导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理智客观地对待内心的想法, 逐步正确地发展、提升自我。其次, 家长应从小给孩子灌输榜样的概念, 引导他们向正能量偶像靠近, 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内在品质。再次,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传媒的监管。呼吁各大媒体多推出为人民积极作贡献、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楷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同时要真实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切不可拈轻怕重亦或夸大其词,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对偶像有一个较为准确、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最后, 大学生个人和群体要加强自身教育, 互相监督和帮助, 树立合理的偶像观。

五、结语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 他们慢慢脱离了少年时期的稚嫩, 辩证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地发展, 他们的想法既富有创造性和批判性, 同时又或多或少的存在激进和片面的情况。所以, 他们在看待偶像及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认知偏差, 就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我、盲目的境地。因此, 从大方向上去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和探究, 有助于指引大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偶像崇拜现象, 促使他们明辨是非, 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文冰.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 2010 (4) :37-41.

[2]张宝君, 吕瑶.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学解析与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5 (3) :104-106.

3.我们崇拜大众 而不是崇拜偶像 篇三

有人说,时下年轻人追捧娱乐偶像,是精神失落、空虚的表现。的确,社会竞争激烈,个人遭遇迥异,年轻人会有失落感、茫然感,但与娱乐偶像没有关系,娱乐偶像不应该背负无谓的社会责任。娱乐偶像并不是现在才有,只要存在文化消费的可能性,每个时代都有偶像。即使在毛泽东时代、政治偶像高度权威的时期,也有娱乐偶像。40多年前《大众电影》投票评选的“22大明星”就是那个时代的娱乐偶像。“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李铁梅一类的偶像。我本人在各个时期也有不同的偶像,儿童时期的三毛,青年时期的孙道临、秦怡……也当过“追星族”,攒钱买电影杂志,要过签名、照片。娱乐偶像,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趣味,人不能总是生活在理性中,娱乐偶像唤起了人们的激情与冲动。

偶像审美观的变迁:正剧、幽默到新理想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的娱乐偶像经过三个大时期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是以唐国强为代表的正剧的娱乐偶像,还有流行歌手王洁实、谢丽斯、蒋大为等。他们代表了一种理想主义在娱乐界的体现,正面角色、正面形象,性格单一而鲜明,特征是高尚、纯洁,形象表达的内涵较为正面。

1980年代中叶以后,改革开放气氛浓厚,计划经济体制解体,人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改变,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形态,有的人经商下海,大多数人不再沿着旧有的生活轨道行进。但是,新的理想还未形成。转型时期,“跟着感觉走”,成为经常使用的流行歌词。而娱乐偶像,也经过陈道明、姜文的过渡,进入葛优时代,即“无厘头”明星,或称幽默明星,特征是以调侃、黑色幽默为主。当时出现一批类似的人物,相声界的冯巩、摇滚歌手崔健等,都是新的社会时期人们寻找生活支点、转型心态的折射。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一个杂志社,原本的体制已经无法生存,正在转轨。这一时期人们对美的认定不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元的。

新世纪后,以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大方向逐渐明确,人们掌握了命运。但是,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增大,现实问题增多。80后、90后这一代人也已成长起来。新的偶像体系出现,不再像唐国强或葛优时期,某一个人就能代表这一代偶像的特征。新理想主义开始,人们寻找生存的目标,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寻找自己的生活支点。就像张广天编写的国内先锋话剧, “理想主义三部曲”,既有《切·格瓦拉》,也有《孔子》。与唐国强时代的理想不同,新理想主义是基于个人的幸福,不是外在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是内心自由追求的结果。于是,明星、偶像众多,却没有哪一位能够占据主流。

娱乐偶像的盛行与近十来年娱乐文化的繁荣密切相关。20世纪80后、90年代,港台娱乐偶像的风头曾一度盖过内地偶像,在当时的年轻人中盛行。究其根源,在于港台娱乐文化发达。

相较而言,内地娱乐文化的发达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转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内地的各种娱乐形式,在兴起之前主要是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而港台文化,从来就是一个娱乐体系,有完整的市场运作系统、高度的商业化模式、丰富的明星包装经验。港台娱乐偶像又是在内地娱乐文化相对空白时期进入的,造成纯粹的娱乐偶像几乎都是港台的现象。本世纪以来,随着内地娱乐文化的发展,港台娱乐偶像集中过渡到内地,目前,港台与内地的娱乐偶像之间区别越来越小。

文化民主化的时代平民也要做明星

近些年,一夜成名的网络红人的出现,是娱乐偶像领域的新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体现了大众平民意识的觉醒,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出版界的《明朝那些事》,原本不是史学专家的爱好者撰写史学著作;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大众不再只听大学课堂的教学,更喜爱生动活泼的个人认知。这些都是文化民主化的表现。

平民的文化资源不再由少数人垄断。以前必须电影学院毕业的人、电影演员才能当明星,音乐学院的人才能当歌星,才能成为偶像,现在平民也要当明星。当然,有些选秀是纯粹的炒作,而有些网络现象也较为负面。但是,之所以能够炒作,就是因为他们符合了大众的心态,才利用这种心态进行炒作。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就反映了民间涌动的思潮:我们老百姓也能当娱乐明星。虽然最后选举的“八强”达人,可能与普通观众的期待,包括我本人的不一致,也没有产生苏珊大妈一样的轰动效应。说明中国电视界第一次举办的平民选举,还只是一个开端。开端就好,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年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运作比较好,普通女孩就能够当明星做偶像。平民意志在娱乐偶像领域中的体现,就是艺术民主化,或者文化民主化。

娱乐偶像也是文化偶像

以前对文化的理解较为狭窄,娱乐偶像也是某种意义的文化偶像,不应该将二者对立。究其根本,文化偶像与娱乐偶像是两个领域,无所谓浅薄与高尚,有钱钟书和陈寅恪,也有王晓棠和孙道临。可以崇拜鲁迅,为什么不能崇拜阮玲玉?鲁迅是伟大的,不能就说阮玲玉不是伟大的。以前的“22大明星”就既是娱乐偶像,又是文化偶像。

所谓的娱乐偶像,从事的领域是文化消费领域中带有流行因素的部分。偶像,则是在自由心态下大众认定的、欣赏的带有某种“粉丝”、迷恋心态的对象。

当然,明星、名人,哪些人是偶像,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偶像?受到粉丝疯狂、迷狂追捧的才叫偶像,还是像以前所说能够树立为人生、行为榜样的,才叫偶像?我们考虑这些问题时,不应该再局限于概念。以前的问题就是先制造概念,还未仔细思考,就用概念将自己束缚,然后用概念去塑造生活,去规范文化现象。

偶像与非偶像是相对的,没有严格的定域,某些人人气高、有号召力、观众缘,都可以看做某种程度的偶像。有些偶像人气特别旺,或在某一时期人气特别旺,那就可以认定他相对偶像化一些。不要从概念出发,而要从生活现象、文化现象本身出发。概念是最苍白无力的,它的存在是为了阐释生活现象,概念只能说明过去、已存在的东西,无法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

偶像是民众集体文化心理的反映。我们关注的不是偶像,而是偶像反映出的社会集体文化心理、审美取向、文化取向、精神需求。问题的真正核心是大众,因为大众才有偶像,偶像本身也知道,离开了观众偶像就不存在。

有些人“迷”偶像,或者外貌,或者内涵,或者才艺,无论哪种,均是将自己最理想

或最缺失的形态投射到客观对象,前者映射,后者弥补。喜欢偶像,就是喜欢自己;崇拜偶像,就是自我欣赏。简单地讲,偶像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某个人,外加娱乐领域的爱好,唱歌、音乐、表演等等。偶像如果不符合自我情感的,将未必能对个人产生效果。作为研究,偶像现象是大众集体心理的重要课题,聚焦了很多自我、集体的自我。

至于是偶像的外貌还是内涵更加吸引大众。首先明确一点,以前光讲内涵,否认外貌,是不对的。外貌非常重要,外貌不仅是长相,更是内心的一种体现,本身还包括气质。大众迷恋偶像,很大一部分从外貌开始。有些明星,外貌未必好,才艺遮蔽了外貌的不足。有的人呢,就喜欢大家不认为美的外貌。究其根底,还是外貌。我研究解放前的早期明星。如胡蝶等人,在考虑内在文化因素的时候往往先从外貌着手。因为其他因素都是抽象的,只有从外貌着手,才能看到外貌后的秘密。外貌是一个文化现象,而不仅是生理现象。

积极地看待年轻人的娱乐偶像

提起90后的偶像,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只有娱乐偶像,文学、政治偶像从根本上是缺失的。其实跟年轻人谈偶像是有语境的。年轻人并不浅薄,他们有自己的文化需求,会有钦佩的老师、喜爱的书籍,自然会有娱乐的需求。因此不要因为年龄的隔阂、个人的喜好,就将问题归咎于时代与社会。老一辈人喜欢宋词元曲,年轻人也可以喜欢流行歌曲。其间,肯定有年龄、时代的落差,人与人之间不要互相埋怨,要互相理解、沟通、交流。为什么非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年轻人?自己当年不也曾经历过年少轻狂,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受到过老一代人的阻挠?这就像是婆婆和兒媳妇的问题,做儿媳的时候埋怨婆婆施压,一旦做了婆婆就向儿媳开战。我们不能再走文化循环的老路,不要因为新旧代际之间的矛盾,就妨碍文化的进步。

茫茫大众,不可能有统一的偶像。有人偏重于文化偶像,就认为娱乐偶像浅薄。个人的爱好,并不代表大家的喜好。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别人有娱乐偶像,甚至娱乐偶像占偶像中的比重较大。各个年龄段偏重性也不一样,不存在高低之分。当然在偶像崇拜问题上,我不鼓励偏激地追求偶像,适中才能长久。这并不是娱乐文化本身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问题。

4.我崇拜的偶像作文 篇四

我的妈妈30多岁了,中等个子,稍微有点胖。但是爸爸却说那叫有福气。她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和一个小小鼻子。她不是很漂亮,但却很有风度。

我的妈妈是一名销售员,她工作很认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有时,她因为下班晚了,很晚才不接我。我好几次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走了。你还要做事。妈妈说:这是我的职责。宝贝你现在的职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妈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职责。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奋的人。她的手好像从来都有闲过。她像一只小蜜蜂,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一会做饭;一会拖地;一会看书;好像有做不完的活。妈妈告诉我。你以后要做一个勤奋的人。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得回报。妈妈让我知道什么叫勤奋。

5.有关崇拜偶像的作文400字 篇五

x老师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会说话似的。当你做了不应该的事时,她就会用生气的眼神盯着你,直到你低下头来承认错误为止;当你做了令她高兴的事时,她便用含笑的眼睛看你,好像是在欣赏一件什么宝贝似的。

我敬佩她学富五车。有一次,在午休的时候,我在做妈妈给我布置的奥数题,但是,有一道题我左思右想,试了很多遍,都解答不出来。我想:问同学吧,就怕他们不肯、也不会做;问老师吧,可数学老师在办公室。这时,x老师朝我走了过来,和蔼地问道:“吴佳瑜,你怎么了?”我胆怯的回答:“x老师,这道数学题我不会做。”x老师看看题目,想了一会儿,然后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解了起来,还出了一些相似的题目,让我弄懂。

我敬佩她关心同学。有一次,我肚子疼,x老师知道了,就把我扶到办公室。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是给我敷热水袋,又是给我喝水,还时不时地问我好多了没有,我为了不让x老师担心,就说:“好多了。”“那就好,我可担心死了。”我听了,顿时热泪盈眶。x老师看见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这是老师应该做的。”

6.偶像崇拜辩论 篇六

青春偶像大致分为两类:纯偶像,榜样型偶像

纯偶像主要指那些青春派偶像,歌星,影星,球星,他们在青春偶像中占据主流地位,他们给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带来极大的向往和幻想,但纯偶像的出现不过是商业包装和炒作,在其完美的荧幕形象背后是体坛明星大打出手,娱乐明星私生活混乱。青少年的价值观还未形成,这些负面新闻常常会超出青少年对理想形象的承受范围,对这类明星的追求,常导致青少年追求外表的光鲜时尚,渴望一夜成名,幻想完美的爱情,崇尚拜金主义,对其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产生不利影响

榜样型偶像。主要指要突出成就的社会名人,如毛泽东、爱恩斯坦、达.芬奇、李嘉诚。主要是靠其个人的气质、成就和人格魅力来感召青少年的。他们是被认为最具积极意义的青春偶像,他们的成功,往往凭借自身的天赋,努力与机遇,而且在人物传记中大多是他们的光辉面,在崇拜这些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时,将其与自身对比,还没有经过历练,还未能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青少年常会产生两种情绪,一、偶像高不可攀从而自卑,伟人的光辉越明亮,自我否定的阴影越深,还未起航就已自暴自弃。

二、以偶像为终极目标而不懈努力,效仿的同时忽略了自身的禀赋,在自我成就的过程中成为了他人的复制品,文化大革命就是伟人崇拜的典型后果。

偶像不可否认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感召力有正负之分,从人性的弱点来说,人会将自身希望具备却不具备的特点投射到偶像身上,当有关被给予完美人生理想的偶像负面新闻袭来,脆弱的青少年情何以堪,张国荣的纵身一跃让多少少年怀疑人生的意义。

青春偶像崇拜让青少年在崇拜中迷失了自己,不能正视现实,浪费了宝贵的青春,给家庭带来额外的负担;在社会上宣扬了一种浮夸的个人崇拜的不稳定风气;也扰乱了明星的正常生活。

综上,我方认为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

各位评委,观众:

大家好!对方辩友的陈诉使我们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说:“我们是为了真理而战的。”日本人说:“我们是把中国当成兄弟,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去帮助中国发展的。”这是真实的吗?卡耐基说: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所做的事寻找一个正面的借口。对方辩友以上所说的利是为了使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他人看来更有理由一些还是在青春偶像崇拜中突然感得到的呢?无论是XXX还是XX(利的例子)是否在自己一决定去成为青春偶像崇拜一员的时候就有,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界定那些利不是由个人感悟所得,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中充其量只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因此,我方对于青春偶像崇拜中利的确定性与青春偶像崇拜在利中的重要性是存疑的。

我方的观点是: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青春偶像崇拜就是基于心理的不成熟,由此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再次是绝对化——对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

二:还表现出三个行为特点:冲动性心理活动倾向、超现实的情感体验、过度的行为反应。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情感成分常常胜于理智成分,过于激动、兴奋和不由自主的情绪体验不足为怪,超越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反应也时常可见。三:青春偶像是立足于大众传媒的,被大众传媒的操纵.大众传媒是商业机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谋取利益.他们以青春偶像为工具,以各种手段榨取其粉丝的金钱。往往一个偶像在被传媒力挺的时候可以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传媒就会很干脆直接把他舍弃,而那些曾经崇拜过这些偶像的人,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偶像了,回头看看,除了疯狂,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四:如我一开始所言,青春偶像崇拜的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且对于人的重要性是值得怀疑的。然而,过中的弊是确实存在的,我方会在下面的辩论中谈及弊的确定性。一方面是利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弊的确定性,两者成为鲜明的对比。一个不一定存在的事物能说其大于一定存在的事物吗?这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谢谢大家!

首先,双方一辩陈词。正方认为有时候偶像崇拜具有盲目性,但并不能证明崇拜青春偶像弊大于利。颓废成不了市场的主流。从偶像角度看,别人的崇拜正是一个促进他们自我完善的过程。而崇拜者以偶像为目标,对偶像的崇拜是自己的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反方则认为当前的大多数偶像为明星制造,自身素质与涵养值得探讨,而大多数的偶像崇拜均带有盲目性。然后,进入二辩攻辩环节。反方二辩通过提问更进一步阐述了本方观点,而正方二辩则同样以自己的幽默与机敏赢得满堂喝彩。他强调:崇拜者大部分是理智的。我们喜欢张国荣,但我们没有跟着去跳楼;我们喜欢杰克逊,但我们更喜欢女人!

对辩环节开始,正方辩手巧妙的把青春偶像喻为灯塔,水手的一意孤行导致船触礁,是水手自身所致,不能咎于灯塔。而电视剧情节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正是我们崇拜青春偶像的理由之一。反方则认为青少年应该有自己的做人方式,讲求个性化和个人魅力。

在双方自由辩论中,双方在对论点的把握上发生分歧,公管学院辩手由于对辩题的理解疏忽,而被对方抓住小辫子。对人文学院辩手抛过来的炮弹只有招架之势。

之后,是双方四辩分别陈词。反方四辩慷慨激昂,寓情于理,以例为证:据新闻报道,某中学五位同学为效仿F4,身着奇装异服,染发纹身,到处欺凌弱小,强奸女生,难道,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谢霆锋撞车后逃之夭夭,赵薇身着日本军旗招摇过市,罗纳尔多整日鬼混,难道,这就是青春偶像崇拜的利?而正方四辩也不示弱,“你有虫牙,吃苹果导致果牙疼却要归咎于苹果吗”,“吃饭会噎死人,但是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噎死的呢?”接着,点评嘉宾吕少清对这次辩论赛进行了点评。他给05级辩手提出大量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认为辩手在对辩题分析的严密性方面有待提高。在评委退出辩论场后,在座的观众也积极参与了讨论,把辩论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7.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 篇七

“偶像”原是指用土、木、金、石之类材料制成的神像、佛像等, 现代人们将其引伸为崇拜对象。本文中的“偶像”, 是指青少年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所选择的情感载体与行为榜样。在心理层面, 他们是凝聚着青少年“光环效应”的产物;在行为层面, 他们是青少年追随与模仿的焦点人物;在观念层面, 他们是青少年崇拜的一种价值观符号;在生活层面, 他们是青少年丰富个人情感生活与娱乐闲暇时兴的一种感性抒发。

岳晓东在其研究里认为, 偶像崇拜是个人对所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 其本质在于对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

余伟认为, 崇拜是人类为了克服本身心智软弱, 满足精神需要, 于内心自觉产生一个意象的文化行为。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 任何民族和社会都会存在着这种文化现象。虽然他们所崇拜的对象各种各样, 却反映当时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灵深层次上的寂寞和需求, 折射出对某种价值取向的认同, 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从而引导着社会潮流一定时期内的走势。而年轻一代的崇拜意识、观念, 更具有这种力量。

余开亮认为, 偶像崇拜是个心理学命题, 指个人对幻想中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与情感依恋, 但这种幻想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其中影视歌红星占据了青年偶像崇拜的主导位置。偶像崇拜导致了对偶像的过分认同与依恋, 由此而生的过于理想化或浪漫化的依恋感会使追逐者对其偶像想入非非, 做出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2 偶像崇拜的成因

2.1 自我确认的需要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进入青春期后, 青少年逐渐发展完成心理自我, 开始自觉按一定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 追求自己认为最具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身心骚动的阶段, 在“潜伏期”蛰伏着性和攻击驱力, 现在感觉到要摧毁自我本身及其防御“力必多”的再次爆发, 使得青少年显得精力相对过剩。“潜伏的或升华的心理性欲冲动自然表露出来, 需要重新加以统整”。反映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和征服欲望, 希望在同伴集体或更广的社会范围内出人头地。那些在银幕、舞台、赛场上表演得令少男少女竟折腰的明星正迎合他们的心理期待, 成为他们构筑“理想自我” (是荐在于不合理想象中的意象, 或是自负系统指使我们应该成为的意象) 的最佳模板, 为此, 公众人物中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就成了青少年心中认同的偶像, 满足青少年希望成为偶像那样的人物的一种自我理想, 帮助其实现其自我确认。在访谈中, 许多青少年表示“想成为偶像一样的人”、“通过接触偶像, 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偶像可以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心理学家霍妮把包括偶像行为在内的许多关于少年的发展问题, 解释为一种由“动荡期”人际焦虑产生的结果。青少年为了缓解内心的人际焦虑, 会收回向外伸展的社交触角, 而转向与内心偶像的交流。尽管这样的交流看起来子虚鸟有, 但好幻想的青少年更乐于从“情义两相知”的角度来加以体验, 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但我们必须注意到, 由偶像崇拜而导致的对现实和自我的不满体验, 它将使青少年拒绝现实生活, 使他们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格形象和生活方式, 形成不切实际、好高鹜远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调查资料显示, 依赖偶像作为其道德判断标准的青少年, 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 更有可能发生过失行为, 也更不喜欢接受正面道德观的教育。由于偶像崇拜而导致的负面效应,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 归属心理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 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阶段。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性, 与父母关系的疏远, 自我意识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等等, 同时, 由于当今社会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比如社会的流动性, 传统团体的瓦解, 传统价值观念的裂变, 家庭分裂的增加, 代沟、持续不断的社会化……所有这些都加剧了青少年的异化感、狐独感, 表现为对归属和爱的强烈的内心需求。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 儿童时期往往对自己父母都有一种强烈的养育式的依恋, 随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 少男少女开始希望走向自主自立而对父母出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疏离。脱离了对父母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需要有“替代品”来填补, 因而希望有自己钦佩人物的认可来满足其归宿的需要, 因而青少年容易把对父母的依赖感移情到对偶像人物的依恋, 转向寻求一种遥远的亲密感来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

2.3 补偿心态

青少年向往的世界是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又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压力和挫折, “追星族”绝大部分正处于中学阶段, 开始面对中考、高考的升学重压, 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待, 使心理承受力尚差的学生在双重压力下被剥夺了理应拥有的自由空间, 他们急需宣泄、解脱和释放, 偶像就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拥有偶像使他们感到精神有所寄托, 搜集偶像的生日、星座、兴趣、爱好等记录的轻松活动成为他们逃避沉重压力的“避风港”, 使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可以在感受偶像特质的过程中获得补偿。

2.4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众多追星青少年常见的心态。所谓从众是指在个人或团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下所引发的个体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青少年处于心理成熟和发展的不完善期, 由于知识、经验都比较欠缺, 对许多事情都还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相互影响, 虽然自主性有所发展, 但在心理上仍需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融和感。他们之中, 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 只是跟着潮流走。

2.5 爱恋心理

青少年伴随着性发育的急剧变化, 逐渐萌发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在羞怯、迷惘中开始对异性萌发朦胧的恋情。然而, 由于青春期所特有的羞涩、自闭等心理, 加之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在对异性的行为上往往又表现得特别的紧张, 甚至于以一种反向的交往形式出现, 借以掩盖其内心的向往, 表现为“气自有相吸之力, 而行又相互疏远”的现象。这种闭锁心理使得他们暗暗地将符合自己情趣的异性明星偶像移植进自己的心里, 于是那些经过精心“包装”了的明星自然成了“追星族”理想之中异性爱恋的最佳人选。

综上所述,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有其心理成因的, 自我确认的需要、归属心理、补偿心态、从众心理和爱恋心理都会为促使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产生。偶像和偶像崇拜成了他们认识未来世界的一个途径、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偶像对于青少年, 犹如阳光、空气对于人类, 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很清楚, 与其说是明星的存在引发了青少年的追星行为, 倒不如说是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才使明星们在青少年中拥有众多的追随者和巨大感染力。由此可见,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并不仅仅是“洪水猛兽”, 它在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过渡期”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1]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 1999, (7) .

8.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八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宣布一个研究课题:“大家都比较喜欢周杰伦,那么,大家不知道喜欢周杰伦什么,了解周杰伦的人却更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布置一个小课题,调查研究周杰伦,看看他的人、他的歌为什么那么吸引我们。收集起来,下星期班会课上我们交流。”

第二周的班会课上,大家一谈到周杰伦,都是眉飞色舞的:

生1: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很孝顺,他把自己的专辑名称叫做《寻找叶惠美》,让人们都知道了他妈妈的名字。由于他的妈妈听不清他的歌,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吐字清楚的《东风破》给她听。

生2:我喜欢周杰伦,因为他唱的歌能够催人奋进,如《蜗牛》中唱的:“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学习他歌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生3:我喜欢周杰伦,是我从他的经历中体会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忍受,学会努力,从小父亲就离开了他,他高中毕业就在餐馆打工,忍受着那么多的白眼,最后他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不服输的精神。

生4: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精通写歌、作词、打球、钢琴、大提琴、吉他、爵士鼓,今后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生5:……

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喜欢理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机来了。于是,我又列举了几个明星成长的艰辛,然后让学生交流如何学习明星的精神,等到学生交流汇报完后,我总结:崇拜自己的偶像是可以的,老师也不反对你们崇拜你们的偶像,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他成名的经历,我们要崇拜他奋斗的过程,这样,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一定会像他们那样精彩。

我的话刚说完,迎来了学生一阵阵的掌声,我知道,我今天的班会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体会到:偶像,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伴侣”,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允许学生所崇拜的对象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偶像观,让学生产生一个正确的理想追求。在对待学生崇拜偶像一事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要正确对待学生崇拜偶像一事,因为偶像是一个人的信念支持和精神伴侣,甚至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拐杖”。像雷锋、张海迪曾经影响过几代人,现在学生崇拜明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明星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学生偶像崇拜中的价值取向。

其次,内容上要引导。平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偶像崇拜价值内容,帮助他们能够对偶像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培养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欣赏能力。而通过这次研究,让学生知道明星成名的背后可能有艰辛,有曲折,更有努力。看到他们鲜花掌声后面是踏实的工作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再次,形式上要多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了解学生,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教育学生。这里,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把喜欢偶像的感受说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偶像崇拜中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什么样的偶像值得崇拜,什么样的不值得;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什么样的东西是丑的。在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多了解明星的事迹,这样在与学生讨论的时候才能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9.崇拜偶像作文800字 篇九

宋人彭几对于狄范二公的仰慕,使他忘记了功过评判的标准,显得可笑。其实,彭几本心是值得赞同的,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才会去模仿外在的相貌。古人常常会以此人有异于常人之相而奇之,这样的想法确实对当时人造成了影响。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些成大事者,所谓的天生异象,应该是后天形成的气质,换而言之,其实是他们的言行品德造就了他们,从而流露于外表。

仔细想来,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当下。现如今所谓的偶像,凭着他们青春靓丽的外表,吸引了不少的崇拜者,然而他们只不过是一时的玩偶,随着时光流逝,年华老去,被人遗亡。甚至于有人丑闻缠身,乃至锒铛入狱,这都不是真正的偶像。真正的偶像,应当是由内而外的魅力,这不是说不注重外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乃是外在与内涵一致,而不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所以说偶像在现代社会,更该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实体化的代表。这样看来,偶像的责任就颇为重大了,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人们对于偶像的取舍,也就是我们评判美的标准。我们以跳梁小丑为偶像,社会风气不言而喻;同样我们若以贤人雅士为偶像,社会必定是重学之风浓厚。这样一来,我们的偶像,就好似一面镜子,镜前是我们,镜中的偶像也是我们价值观的投影。

理性的偶像崇拜,自然是要脱离原始的蒙昧无知,在此基础上,还要我们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值得我们思索,在当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我们的礼在哪里,我们的义在何处,我们所宣扬的偶像,真正值得我们尊重吗?也许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回答的,回答的答案也不能尽如人意,但只要有这样的意识,不难推定,我们是会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10.崇拜偶像作文800字 篇十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的“偶像”已从寒冷的冬天走出来,来到这万丈光芒的地方。看呐,它的头上已经冒出了嫩经的枝芽,这枝芽刚经受春雨的洗礼,变得闪亮闪亮的,身上那灰色的战袍,有着许多条陷进去的条纹,显然这位战士已经饱经风霜了,但它仍然竖立在我的门前,像极了战士那无所畏惧的精神,这值得我学习。

夏天,一个炎热而闷心的季节,我的“偶像”已经长齐了满头绿色的秀发,炎热的阳光让“偶像”投掷出了影子,一片片叶子挤的很密,枣树的影子没有一丝缝隙,树上冒似还长有一些绿色的四瓣花朵,把“偶像”打扮如一位手持玫瑰的妙龄女子,美丽极了。不过最惹人喜爱的还是它那满头秀发,因为它的头发可以帮我们遮阴避署,这又是一种值得人们学习的精神。

秋天,一个凉爽又丰收的季节,所在农民喜欢这个季节,包括我,“偶像”经过前三个月的风雨洗礼,头上已经是黄里带红的枣子,这些果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争着想做那最大最甜的,要让人吃到肚里去,回味无穷。不过枣树的根明显凸出了地面,我知道它正在变老,但它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儿,这又是一种值得人们学习的伟大品质。

冬天,许多动物都已冬眠,只剩下一些有毛的动物打着哆嗦,轻微的边抖边走,真吭!“偶像”的秀发也只剩几片金黄的叶子在苟延残喘了。白需堆立在“偶像”的头上面,一些灰褐色的衣服从白雪中透出来,一副极为恶劣的环境,但是它依然挺立在风雪中,不怕风吹雨打。这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精神。

11.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十一

关键词:狩猎社会;熊崇拜;农业社会;龙崇拜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04-02

熊崇拜在中国上古狩猎时代普遍存在,从东北亚的狩猎民族传统看,至今仍然存在熊图腾崇拜的文化痕迹,像日本的阿伊努族,中国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以及俄罗斯的埃文基族、那乃人、乌尔奇人,西伯利亚的基里亚克人,其熊祖先、熊图腾的神话故事五花八门。①熊崇拜的出现与当时社会以狩猎经济为主有直接的联系。正是由于在森林里狩猎的过程中,熊始终对猎人构成威胁,出于对熊的敬畏和当时认知水平的限制,人类为了在精神上寻找保障和安慰,熊崇拜便随之出现。人类希望通过熊崇拜加强与熊的亲缘关系,以减少遭受熊袭击的几率,并将凶猛的熊看成威猛无比的神兽,能够镇压和祛除邪恶。但是当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龙崇拜逐渐出现并最终替代了熊崇拜。

一、龙崇拜与农业经济

学术界百年以来对于龙的起源进行了广泛研究。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龙源于大蛇,章太炎在《说龙》中认为龙为鳄鱼,何新的《龙:神话与真相》亦秉承此说,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中认为龙的原型为雷电,王小盾在《龙的实质和龙文化的起源》中认为龙源于胚胎原型,等等。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尽管有众多的说法,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龙的起源一定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相适应。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一种农业文明,与西方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延续不断长达数千年,龙崇拜也就经久不衰,深得人心。龙实质上是先民心目中的雨神,与行云布雨密切相关。

《文献通考·郊社考》:“龙者,四灵之畜,亦百物能为云雨,亦曰神也。”《洪范·五行纬》:“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管子·水地》:“欲小则化为虫蝎,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一)红山文化时期的农业

中国是新石器革命发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业,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燕辽地区的原始农业就是比较发达的,具体证据是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农具,如石相、石耙、石磨盘、石擦棒、石斧、石铸等。在红山文化考古中发现的“天圆地方”的祭坛,其积石冢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玉器。红山古玉的基本作用是“通神”,是巫师沟通天神的媒介。“红山文化的发达,正是当地气候环境较好的时期。……而约从公元前3000年起当地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变化,加速恶化了红山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这也许是导致红山文化崩溃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气候与降水对于一个文明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在众多的祭祀中,祈求风调雨顺是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五谷丰登事关着部落的兴衰。因此红山古玉中龙形玉非常多,数量要远远超过熊形玉,龙崇拜在红山文化中已经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五帝时的农业

在五帝时,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首先,农具数量更多,更加精细,而且发现了酒具,证明当时粮食有富余可以酿酒。有了充足的粮食,人口的数量才会增加,最终爆发了著名的牧野之战等部落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日益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三)五帝之后的农业

有学者认为龙崇拜的原型是闪电崇拜,其依据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农耕文明以闪电在隆冬过后的第一次出现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周期即春天的开始。《易经·乾卦》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爻辞,这应该缘于古人在不同时令条件下对闪电的观察。“潜龙勿用”,“即龙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不要进行农事,其历法意义直白而实用”。②原始农业非常落后,农业收成的好坏除了与土壤质量外主要处决于雨水。根据甲骨文和其他文献,当时祭祀的主要目的都围绕农业生产来进行,其中卜问雨水是最主要的内容,商代先民早已将龙作为雨神的代表。

《甲骨文合集》(13002):“乙未卜:龙亡其雨?”《甲骨文合集》(29990):“其作龙于凡田,又雨?”古达农业水平非常落后,粮食收获的多少与雨水息息相关,雨水的丰欠关乎着整个部落的存亡,所以华夏先民们对于能够行云布雨的龙推崇备至。《管子·形势篇》:“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论衡·感虚篇》:“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云龙相应,龙乘云雨而行。”《论衡·龙虚篇》:“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数稀少的原因是以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低下的狩猎社会不会哺育如此众多的人口。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面积的减少,狩猎所依靠的环境必然遭到破坏。人口的压力促使农业发展,雨水的多少决定着粮食收成的好坏,即使在农业科技发达的现代,雨水对于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当人类进入农业社会,迫切的需要一种神灵能够控制雨水的多少,帮助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取得丰收。先民们认为龙是雨神,龙崇拜便成为了农业社会中最主要崇拜。《春秋繁露·止雨篇》:“淫雨太多,五谷不和。敬进肥牲清酒,以请社灵,幸为止雨,除民所苦。”民以食为天,华夏先民们崇龙敬龙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祈求农业生产的丰收。

二、熊崇拜在农业社会的被替代

熊崇拜在农业社会早期与龙崇拜并存,随后地位开始下降。东汉班固《白虎通义》:“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黄帝乘龙归去显示了龙地位尊崇,只有帝王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此时,龙已经成为了沟通天地之间的使者,而熊则仅仅是部落图腾的代表,远远没有达到龙的尊崇地位。五帝时期农业快速发展,已经彻底取代了狩猎经济,华夏先民们离开森林,来到平原,不再需要借助熊神的庇护,而是希望龙这种神灵能很好的控制雨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在华夏先民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由于认知水平的低下,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保障。祖先神灵是先民们认为最直接、最可靠、最亲切的而且法力无边的一种神。当祖先神与龙神相结合的时候,龙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玄中记》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刘媪梦感蛟龙而生高祖等一系列龙神神话,证明了祖先崇拜已经与龙崇拜重合在一起,龙的地位更加尊崇。龙崇拜与祖先崇拜的重合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熊崇拜与祖先崇拜重合的情况是相同的。

熊崇拜在农业社会中不如龙崇拜那样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当龙崇拜与王权相联系时,熊崇拜地位不再。

有意将帝王与龙联系起来的是汉高祖刘邦,出身低微的刘邦夺取帝位,想要在政治上提高自己的地位,于是将个人出身与龙崇拜联系在一起。《史记·高祖本纪》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说项羽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龙与王权联系在一起,地位更加尊崇。《广雅·释沽》称:“龙,君也。”汉高祖刘邦自称“龙子”,后世之帝王皆仿效之称“真龙天子”。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华夏先民们走出森林,来到广袤的平原,放下手里的弓箭拿起锄头,狩猎社会已经成为历史。而作为狩猎社会主要崇拜方式之一的熊崇拜也随着农业社会的到来而被龙崇拜所彻底替代。中国的农耕文明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经久不衰,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龙崇拜也就自然地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标志。龙崇拜,将会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物质文明永远的流传下去。

注 释:

①李晶.满通古斯民族和朝鲜民族熊神话传说之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韩]李丁宰.亚洲东北部熊文化与熊神话[M].汉城:民俗苑,1997.261.

②谌中和.气候与中国文明的起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126-130.

参考文献:

〔1〕刘宗迪.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J].民间文化论坛,2004,(4):31-38.

〔2〕吉成名.龙崇拜起源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12):17-24.

〔3〕叶舒宪.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

〔4〕叶舒宪.“猪龙”与“熊龙”——“中国维纳斯”与龙之原型的艺术人类学通观[J].文艺研究,2006,(4):23-33,158.

〔5〕孙永刚.红山文化玉器与原初形态萨满教[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7-18,79.

〔6〕李先登,杨英.论五帝时代[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35-45.

12.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十二

一、层出不穷的“歇斯底里的”粉丝及其出现原因

传播学者认为, 粉丝是一群因过度沉浸于媒介虚构虚拟世界而扭曲了时间概念, 丧失了自我意识的受众。[1]随着时代的发展, 粉丝的狂潮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随着媒介的发展迎来了粉丝的巅峰时代, 出现狂热的丧失理智的一群粉丝。

18世纪的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就像是一个活的生物, 它有自己的感情, 有自己的思想, 这种群体中共同的感情与思想, 就是所谓的群体心理”。正是一个偶像的诞生, 人们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粉丝团体。媒介的发展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利。人们仿佛与偶像拉近了距离, 而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偶像相关的一切信息。

二、歇斯底里的群众的一般特征

相对于理智的粉丝, “歇斯底里”的粉丝具有以下特征:

(一) 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 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2]显示当中, 这群“歇斯底里”的群众心目中的偶像就是舞台上的英雄, [3]相对于理智的粉丝而言, “歇斯底里”的粉丝只是出于单纯的对偶像的崇拜而在自己内心中把偶像角色塑造的完美无缺以至于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喜欢的偶像的任何诋毁。

(二) 偏执、专横的一群人。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 他们或者全盘接受, 或者一概拒绝, 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4]在网络群体与普通群体中, 极端的感情都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但极端情感借助网络平台更易大范围传播、时效性更强和传播速度更快的特点, 在感情热度未退时就能传播给更多的粉丝。粉丝在网络群体中因而更容易受极端感情的影响, 产生极端情绪进而更可能采取行动。偶像和粉丝是一个不可剥离的群体。而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自然就是媒体。粉丝通过偶像所属的制作团队, 通过媒体了解偶像动态。

(三) 极端的情感与道德。群体是一面奇妙的哈哈镜, 在群体中, 众目睽睽之下所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 不久就会面目全非, 并在迅速的传说之中呈现出多种怪异的版本。这是因为———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近日湖南卫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小朋友王诗龄就遭遇到了被一位网民用网上能搜到的照片作为素材进行胡编乱造迅速引起网民围观, 一夜之间该话题成为微博话题榜首。网民们会下意识地忽略了不合情理的部分, 永远只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在网络平台的传播特点造成的视觉冲击下, 网络群体由于更容易获取“形象”, 他们的形象思维特点也就无疑被放大了。粉丝出于个人兴趣组成粉丝群体, 相比较普通群众而言, 更为松散。当造成群体出现的事件热点消退的时候, 也容易解体。同时, 由于网络中网民真实身份隐匿, 不受现实社会身份的影响, 集体心理表达也会更加的直白与强烈。

三、粉丝形成的社会原因

(一) 民族多元的价值取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反复变更造成了文化的无序和价值观危机。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受众从开始只是简单地欣赏电视娱乐节目到渴望参与其中。选秀节目满足了受众的愿望, “草根明星”“平民海选”的出现, 反映了人们对待草根阶层的自娱自乐的肯定。

(二) 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这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 新媒体所带来的便捷使得信息变得唾手可得。对于粉丝而言, 网络媒介的发展对于形成强大的粉丝群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粉丝可以利用媒介的进步充分的参与与偶像的互动中。建立偶像百度贴吧, 制作偶像视频加工偶像照片等到。媒介为粉丝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对于“歇斯底里”的粉丝伦理反思

媒介是偶像与粉丝互动的桥梁。媒介追求轰动效应是它的角色决定, 但是尺度把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却是不能缺位。传媒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了吸引眼球, 迎合粉丝口味, 抢占受众市场, 娱乐话的传媒对偶像炒作窥探明星隐私, 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造成了极坏社会影响。因此传媒一定要正面发挥其社会舆论导向功能, 将粉丝引向理性、正常的渠道。

摘要:随着现在商业社会的发展, 网络用语“脑残粉”从侧面展现了现代社会里狂热粉丝现象。一系列的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狂热粉丝型受众的媒介素养不高的问题。本文运用古斯塔夫·勒庞的大众心理学, 以大众传播中狂热的粉丝行为为例, 分析这类粉丝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探讨群体形成原因并对这类粉丝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粉丝,乌合之众,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彪, 莫梅锋.媒介迷的形成与特征[J].当代传播, 2007.[2]-

13.偶像崇拜利与弊作文 篇十三

现代社会,青春已成了它的代言,青春一代引领着时尚潮流,注释着发展的趋势,以及它们引发出的一场追星革命,都让世人为之惊叹!

首先,我们应弄清楚何为“偶像”。我觉得“偶像”不应只是具有英俊得到外表,帅气的造型,他们应该是具有优良的品德,美好的品质以及具有坚强毅力和信念的人。那些偶像都够用自己的品质去感召人们,教育人们,那样人们才会崇拜他,敬仰他。我国的演艺明星成龙,可以说是国际巨星,他不仅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国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广泛的参与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儿童,关注艾滋病人等等,他的行动足以展现了他美好的品质,并且他在工作上认真,仔细,在一些电影中的高难动作都是有自己亲身完成,给观众以真实的感受,力求无愧于心,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偶像。当然,不仅是侠义的偶像明星,还有我们一些具有较高成就的人,尊老爱幼的典范,都可以称之为偶像。

14.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篇十四

——太极推手在处理学生崇拜偶像现象上的运用

学生崇拜明星我班也不例外,班里涌现出不少的“钢丝、潜艇、栗子、玉米”等。尤其是几个学困生,对不少明星津津乐道。我班的张奇同学在转到我校之前,在外面结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在未到我班前,曾与同学打过架,与以前的班主任吵过架,逆反心理强,学习成绩落后,属于那种脑子灵活,但成绩不佳的学生。他特崇拜成龙,并且想成为成龙式的明星。

有一次,我轻推开教室门,面带微笑走到他的书桌旁,示意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他先是一怔,而后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跟着我到了办公室。

当他看见我的办公桌上摆有几盘成龙磁带专辑时,他的眼睛一亮。这时候他少了一分戒备,多了一分好奇。我说道:“张奇,你看今天的英语书面表达题:假设你是李华,你校决定于下周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请以I want to be„„为题写一篇英语演讲稿。以你所敬佩的科学家或明星等人物为例,简述其艰苦的成功历程。我听说你特别崇拜成龙,能不能帮助老师说说成龙的事迹呢?” 张奇赶紧说道:“行!没问题。老师你崇拜成龙不?”我笑到:“当然啦,成龙,英雄也。”张奇似乎找到了知己似的,有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觉,此时我感觉我们的心灵距离拉近了些。

一谈起成龙,他滔滔不绝起来,“那成龙经常以什么打扮出场?”“唐装。”“为什么?”他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的回答:“老师你知道吗?”我向他解释:“无论出席任何场合,他穿上唐装,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是中国人,来展现中国龙之精神。他那熟悉的笑容,那熟悉的唐装,会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中国心。是不是?”他会意地点点头。“老师你知道不知道成龙和咱们市的老人们一起演唱了一首歌?” “知道啊,名叫《民生》,与咱市的老百姓演唱,丝毫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 “老师您知道不少啊!”语气中似乎透露着惊诧与敬佩。“那他参加哪些慈善活动?”他如数家珍般说起成龙某年在某地举行的慈善系列活动。“是啊,他有这么一种信念:给予比接受更好啊!”我趁热打铁笑着话锋一转“你崇拜成龙很好啊,要效仿他,请你感受你与他相似之处。”一席话,说得他挠了挠头又搓了搓手显得很不好意思。

“你喜欢唱成龙的歌,最喜欢唱他的哪首歌?”他的眼睛一亮,随即哼起了《真心英雄》的调子。当我们跟着录音机唱完成龙的《真心英雄》后,共同感悟这首歌中“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美妙之处。他似乎明白许多,知道老师对他的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这一道理。

案例分析:在处理学生崇拜偶像现象上,尤其对待学困生上,你堵,越堵越大;你打击,越打越“急”。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太极推手的一些技巧,太极推手通过听、探、顺、化、引、发形式达到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 听、探——听学困生劲的来路方向,探知他们的虚实“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像中医那样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学困生,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入手。从其父母、以前任课老师、要好的同学那里快速、全面的了解学生。牵牛要牵牛鼻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作为班主任,要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就必须知其所好。我们不能out, 要up to date。我时常上网查询学生所崇拜的偶像(成龙等)的资料,做到了如指掌。

二 顺 “来,则顺势捋”——尊重学生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

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拉近了谈话的距离。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尊重学生的教育才能真的“入心”。对待学生崇拜的偶像,先尊重其爱好,再因势利导。因此谈话要顺着,别呛着。上面案例里当我说出“成龙,英雄也。”学生心理会感觉老师和我是一个战壕里的。谈起话来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 化——给差生留足面子,化解学生的对立战斗力不少学困生任性、气盛、要面子,遇到问题,硬碰硬改变对方是不可取的。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他们自尊心很强。要避其锋芒,以智取之。上面案例中老师在办公桌上放几盘张奇喜欢的成龙磁带代之虎着脸,可带走一分抵触力,起到化解其战斗力的作用。“狂风急雨不浇地,春风细雨润心田”。谈话中恰如其分地给他们留足面子,消除其戒备心理,才能减少抵触对立情绪,这样老师的话语就如一缕春风,慢慢的,吹开了他们的心门;就像一阵细雨,悄悄的,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四 引——找好切入点学生的偶像各不相同,老师要善于发掘个个偶像的闪光点与成功的因素,使之成为老师在谈话中运用的武器和激励学生披荆斩棘的动力。张奇同学崇拜成龙的武功,喜欢打架。这时老师积极引导是关键,“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老师要把成龙的“爱心”作为谈话的中心牢牢把握住,把握住主动权,就能Hold住他。

15.我崇拜的一个偶像作文300字 篇十五

自以来,我和家人都迷上了小沈阳,尤其是我,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是还想看《不差钱》里小沈阳的搞笑都能把老奶奶逗笑,小沈阳在《不差钱》里的一句话贼逗,人的一生其实跟睡觉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嚎,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嚎,笑的我肚子都庝了。

小沈阳这也算是名人了,说的话也应该是名人名言了,小沈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在我眼里,这就是名人名言,这是不是很精辟。

我特别喜欢我的偶像小沈阳,每天都抽空看小沈阳的搞笑小品,小沈阳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让我捧腹大笑,心情愉快,而且我也特别喜欢收集一些关于小沈阳的资料,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小沈阳的搞笑段子,你说我是不是很喜欢我的偶像——小沈阳。

上一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下一篇:农办社会发展科XX年度绩效考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