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安全

2024-09-14

人才安全(共12篇)(共12篇)

1.人才安全 篇一

基本概况

姓名:CNrencai

出生日期:1988-4-14

婚 姻:已婚

国 籍:中国

户 口:广东省广州

现在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天河区

身 高:168厘米

体 重:65公斤

政治面貌:党员

自我评价/职业目标

自我评价:

工作有责任心,为人友善,已获助理工程师职称, 今年评审工程职称已通过并公示,已获建筑工程专业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熟悉建筑工程投标工作、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负责标书的审核工作。在公司负责部分工程项目工程款的报销,协助办理、审核部分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及竣工资料并办理资料盖章手续,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编制,协助办理开票手续,协助办理工程结算手续、协助办理竣工图纸等相关工作手续。熟悉公司资质维护。

职业目标:

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工程师职称以及评审通过并已公示,努力争取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已考取二级建造师,继续考建造师增项专业及一级建造师,努力成为建筑行业的佼佼者。

求职意向

工作经验:4年工作经验

期望薪水:税前月薪RMB6000 元

期望从事行业:建筑/家居/设计/装潢/建材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

期望从事职业:安全员

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经理

工民建/施工员

工程监理/建筑工程验收

工程监理师/工程造价/预决算

期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验

工作单位:名称仅向会员公开,请[登陆]

公司简单描述:到目前为止,公司及前身已开展了众多的结构加固及改造(房屋及路桥等方面)、岩土(地基基础、地基处理)、预应力、深基坑及挡土墙支护、建筑防水、地质灾害处理等专项工程施工和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工作,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处理了上千个有质量问题或安全危害的事故工程或问题工程。

公司下设六个综合管理部门,即综合办公室、财务部、经营部、成本核算部、技术部、工程管理部,以及两个事业部、两个设计所,七个专业工程部,分别为房屋改造与结构加固工程部、岩土工程部、桥梁加固工程部、地基基础加固工程部、预应力工程部、防水工程部和大直径搅拌桩工程部。公司各类相关专业人才配备齐全,拥有博士2人,硕士10人,高级职称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才众多,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公司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I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公司规模:50 - 99人

.6 - 现在

投标员/经营部工作地点:广州

工作职责和业绩:

1、主要负责公司的投标工作,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及标书的审核。2、公司的资质维护工作,主要负责中山分公司的资质维护工作和分公司办公场地的维护工作,还包括公司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年检及换证工作,曾经负责过公司新资质的申请工作。3、负责施工班组工程款的报销,协助办理开票手续,跟进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负责部分工程项目工地现场资料和竣工资料的审核并办理盖章手续,相关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协助办理工程结算工作的相关手续、协助办理竣工图纸相关资料工作的相关办理手续。

工作单位:名称仅向会员公开,请[登陆]

公司简单描述:主要负责中国电信的物业管理、房屋修缮维修等。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公司规模:50 - 99人

2010.10 - 2011.4

工程业务员/经营部工作地点:广州

工作职责和业绩:

进行招投标的编写,合同管理,资料管理,对各物业点的物业设备进行管理,进行一些维修装饰工程的协助工作,进行一些预结算工作。

工作单位:名称仅向会员公开,请[登陆]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规模:1 - 49人

2010.7 - 2010.8

见习施工员、预算员/工程部工作地点:广州黄埔

工作职责和业绩:

实习期间参加了广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第三期油漆厂房工程及广州黄埔石化路两侧整治工程。学习了有关施工管理及预结算方面的知识,在实践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配合预算员算量套价,协同预算员到施工现场核对数据,协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

教育背景

.9 - 2011.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工程管理 土建类 本科 广州市白云区

大学四年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建筑工程制图、工程地质、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估价、AUTOCAD及天正绘图、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预算专业软件、工程成本会计、混凝土施工等,在大学期间,工作考核评比中,被评为院“优秀团员”,在-年度参加学校第六届“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论文类优秀奖。

外语/方言

英语:一般

英语等级:未通过英语口语水平:

职业技能与特长

熟悉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资质维护工作,工程项目的跟进(熟悉开外出经营证明;开工程发票;竣工资料;工地资料;)、工程款的报销手续。

联系方式

2.人才安全 篇二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是难免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差,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尽管有的小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是在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可能还不能及时运用技术,所以身体承受能力和对抗能力还很薄弱。第二,体育教学中的器材与场地可能有安全问题,如器材的陈旧、有破损等,在运用不当时很容易产生危险。第三,课堂组织不严密,不能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练习计划,当学生不守纪律或者疲劳时都会产生危险,教师所教的动作如果不正确也会发生危险。第四是还有很多不能预料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危险。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安全第一

在课堂教育中的安全不可避免,但是安全又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时时在我们心中想到,要做到预防第一,而不是等出现安全问题时才想到补救。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体育教学要始终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有了安全才能谈教育。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每学期有几节课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也可以在校园宣传栏上进行宣传,形成一个大的安全环境,让学生处处以安全为重,在体育课上就会有了很深的安全意识。

(2)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首先要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身上没有了安全,学生也就没有了安全意识。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责任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安全为第一,以教学为核心。体育教师的品德和事业心关系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教师要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自己先有安全意识,再来影响学生。如在跑步练习中,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不去管,那么有的学生就会追逐打闹,这样碰撞与摔倒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3)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术专业水平。体育教师的技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能力,二是专业水平,这二者都对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差、专业水平差,安全事故就会多。所以,体育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能力,有效组织学生学习。同时,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在学习某个项目运用什么样的器材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教师随时都想得到,把危险扼杀在最开始。当然,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危险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中暑、脱臼、抽筋、出血等。

(4)严密组织每个教学环节。第一,认真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案提高对课堂事故的预见能力,对于常见的安全问题要加强防范。第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可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超出难度的内容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从易到易、从简到繁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支撑跳跃学习或者器械学习时,要讲明动作要领,由简单的动作学起,每个学生个体能力不同,给学生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学习。第三,加强纪律教育。特别是开学第一节体育课就要严格要求课堂常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合理使用体育器材,练习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服从教师的指导。课堂是有序的,具有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不能像课外活动那样给学生过多的自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达成一定的目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样,学生的精力都用在体育学上,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活动中不能离开教师的管理范围,场地安排也要科学,不可在多个场地活动。第四,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很多的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如果单纯的练习可能学生不理解,但如果有了理论的支撑,学习时就会有针对性,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把具有较大危险的项目采用安全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会更加注意学习,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3.人才安全 篇三

蔡晶晶

永信至诚创始人

i春秋,e春秋产品经理

国内白帽黑客元老

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早的资深技术专家之一,“国家级信息安全特聘专家”、“中国漏洞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奥运会“反黑客方向带头人”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组委员”、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安全技术专家”;承担多项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科研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核高基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确实普遍不够,IT企业中,乃至传统企业的IT部门中,关心安全考虑安全的往往仅仅是安全部门的人员,业务部门、开发部门的人员往往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基础,甚至对安全规定有抗拒性,认为会降低自身工作的效率,加上安全部门自身的人员缺口也很大,实际情况就是,人是企业内部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确实普遍不够。传统企业乃至IT企业的IT部门,往往仅有安全部门的人员关心和考虑考虑安全问题,业务部门、开发部门的人员往 往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基础,甚至对安全规定有抗拒性,认为会降低自身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安全部门自身的人员缺口也很大,所以实际情况就是,人成为 企业内部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XcodeGhost病毒的爆发和蔓延,可以成为移动开发领域的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里程碑,将安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件事会让很多开发人员以及管理者都意识到信息安全在移动开发中的重要性,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的应用放到了APP上,而如果你的APP因为安全问题导致客户的隐私泄露,甚至是财产损失,那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声誉的损失,会有更严厉的经济和法律风险。这件事会敦促更多的企业负责人和从业者提高对安全的 重视程度,企业安全真的需要包括研发人员和管理者在内的全员参与。

网络安全的攻防对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期以来,虽然我国的网络监管相对严格, 但在具体的技术储备和研究上与美国这样的网络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长期提倡“安全保障”,在意识和宣传上都避讳提到“攻 击”二字,甚至部分安全从业人员都对各类攻击手段和方法缺乏实质的认识,往往流于纸上谈兵。但是,“未知攻,焉知防”?

目前,真正具有实战能力、 了解攻击手段和攻击工具的实用型人才在中国远远不够。这些实用型人才的缺失造成了我们在防御时的思路和手段还是要比攻击者慢半拍,所以往往是防不胜防。而 在美国,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其交流氛围更为开放和活跃,BlackHat等著名的黑客大会堂而皇之地举办了多届,大量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被发现和召集, 形成的黑客文化又可以持续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甚至推出了“CEH(道德黑客认证)”这样完全侧重实战的顶级安全认证。这些对我国的 网络安全建设是巨大的启示:只有重视人才,尤其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安全人员的实战能力,才能真正谈到建立网络安全强国,贯彻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

4.人才安全 篇四

一、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信息安全产业也开始快速成长,智研咨询集团研究报告[1]指出,2016~2020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将保持18.00%以上的增长率,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61.95亿元。就业市场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口继续增大。根据《第十一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已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0万人,离当前70万的市场需求差距巨大[2]。与之对应,2014年以来,国内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数量迅速增长。2013年至2017年全国开设和新增信息安全专业的院校数据如图1所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院校多为985、211重点院校或者警察军事院校;2014年开始,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985、211重点院校及警察军事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985、211重点院校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生源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等特点,多数以培养信息安全领域高端人才为目标,重视基础,强化理论,更侧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警察军事院校以特殊的行业需求为目标,其定向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明确,其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倾向性,侧重于培养专门人才。因此,这些院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师资力量和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本科院校。普通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定位面广,就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源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也具有多样性。大理大学是位于非省会城市的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属二本招生。本文结合我校多年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经验,对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

二、信息安全专业内涵

信息安全专业需要为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与法律意识,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及原理,具有较强的系统集成、开发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管理能力;能提供电子对抗、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加固,入侵检测、防御与保护,系统恢复、电子追踪及数字取证等服务。信息安全涉及知识面大、就业范围广,学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3,4]。因此,不同院校在建设该专业时都有不同的倾向性,有些院校侧重于通信、有些院校侧重于密码学、有些院校侧重于软件与网络。各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专业定位及办学条件,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三、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首先明确专业定位。信息安全学科是由数学、计算机、通信等多门学科交叉而成综合性学科。不同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色,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也不尽相同[5,6]。根据信息安全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可以将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分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能够综合地运用信息安全理论基础知识,创造性、设计性地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其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所使用的工具往往是原创性的,其应用能力取决于学生对信息安全理论知识体系掌握程度、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效果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情况。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则更注重的是灵活、熟练地利用现有技术或既有工具解决问题,其应用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从目前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看,985、211等重点院校多数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主,地方院校及高职院校则侧重于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定位是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结合就业定位、办学条件、生源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来设计。我校信息安全专业主要为西南地区提供信息安全领域应用型人才。我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同时开设了华为网络学院,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方面具有较好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生源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呈现多样化。因此,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较强的网络系统集成与防护能力、软件开发与漏洞检测能力、信息系统安全测评与系统安全加固能力,能从事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维、系统安全测评、软件开发、漏洞检测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题体系设计

国内的信息安全专业起源于密码学,是基于密码学发展起来的,因此,侧重密码学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但密码学仅仅只是信息安全的一个分支。作为信息安全重要分支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课程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7]。侧重于密码学的信息安全专业更侧重于培养学术性人才,而侧重于通信、软件及网络的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各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各具特色。但多数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8]。表面上看,很多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均开设了很多安全相关的专业课程,几乎每个领域都所有涉及,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而学习效果不佳[9]。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坚持“实用、瘦身”的原则,重视课题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地追求课程门数,而应尽量将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定位是复合性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以软件和网络为基础,结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和技术,培养软件安全测评、安全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漏洞发现与修补、网络及信息系统加固与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课程体系的设计,我们紧密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生源的实际情况,坚持“实用、瘦身”原则。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由四大课程基础支撑着两个专业方向,如图2所示。密码学基础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应用密码学两门课程。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程知识是密码学算法设计的基础,对理解和设计密码算法具有重要意义。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起源,也是信息安全学科的重要基础。信息安全技术诸多安全机制的实现都依赖于密码学相关技术,如机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和防抵赖等。对于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密码学课程应侧重于密码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密码算法的设计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困难的。结合密码学课程的特点及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密码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学基础知识及主流密码体制的设计原理,但更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密码系统的具体应用,而不要求学生设计密码算法。网络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两门课程。网络基础模块是通信网络安全的基础,是网络服务可用性、可靠性、网络攻击追踪和溯源等技术的知识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网络基础模块中计算机网络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系统工作原理与基础知识;路由与交换技术以华为网络学院HCNA和HCNP内容为基础,对当前TCP/IP网络体系下主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培养毕业生网络系统的设计、配置、维护与管理相关的应用能力。网络基础模块为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与加固、计算机取证和攻击溯源提供知识基础。操作系统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配置维护、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服务器配置三门课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管理者,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相关知识对加强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意义。操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的引发均是因为操作系统漏洞造成的,如勒索病毒的爆发等。*客入侵往往也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或后门。因此,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对信息安全学科具有基础性意义。操作系统基础模块覆盖面从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维护到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再到主流网络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部署。操作系统模块为软件安全技术和网络系统防护与加固提供知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汇编语言、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数据库原理五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是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从事漏洞挖掘、后门检测、设计和开发网络安全测评、系统防护、追踪溯源、电子取证等相关工具的基础,也是软件安全的重要基础。网络安全方向包括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与安全加固、计算机取证、网络攻防、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和安全协议分析六门课程。网络安全技术主要讲授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对网络安全涉及的技术进行全面介绍。网络系统集成与加固重点讲授通信网络设计、集成与管理以及网络系统防护相关技术。计算机取证主要介绍电子取证相关知识,为网络犯罪行为的追踪、溯源和取证提供相关技术。网络攻防课程主要包括当前主流的网络攻击方法和手段,为网络系统防御提供知识基础。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是传统的网络安全内容,为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管控与监测。安全协议分析主要以TCP/IP网络体系为基础,讲授各层所提供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是网络系统防护的知识基础。该方向主要培养毕业生从事网络系统集成与安全加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与测评、网络攻防等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能力。软件安全方向包括编译原理、Android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软件安全与漏洞、Web安全技术、软件安全管理与测评六门课程。编译原理是软件逆向工程的基础,是软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Android程序设计主要讲授基于Android的移动app设计、开发及app安全检测相关技术,是移动客户端软件安全的基础。网络程序设计主要讲授基于TCP/IP的网络编程技术,是软件安全与漏洞的基础。软件安全与漏洞主要讲授软件安全的基本知识及软件漏洞挖掘技术。Web安全技术主要讲授Web环境应用安全防护技术,防止网页篡改、SQL注入等攻击,保证网站内容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软件安全测评与管理主要介绍软件安全测评标准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安全评估与管理能力。该方向主要培养软件安全测试、软件开发、漏洞检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测评、系统安全加固等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研究表明,各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强,但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10]。另一方面,数据统计显示[11],当前各院校信息安全教师队伍中本科从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人数很少,占比最多的是计算机专业,其次是数学专业。这既是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势,但也是其不足。多数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在本科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而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往往重理论科研而轻实践。因此,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丰富其实践经验,定期安排教师到信息安全相关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技术性岗位工作,将其所掌握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将工作实践中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反馈回课堂教学。“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以校企合作为主。传统的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是以专业教师为授课主体,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推进,越来越多高等院校专业开始引入企业力量培养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信息安全专业技术更新快、知识面广、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多样化,全靠专业教师来跟踪、掌握、传授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不可能的。专业教师具有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但其工程实践经验不足。企业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对信息安全新技术、新问题反应快等优势,但其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较弱。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对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开展的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

1.专业教师外派培训由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针对若干专业课程对专业教师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或派遣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或短期培训。专任教师掌握相关培训内容后,将其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2.企业工程师引入课堂由学校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短期实训,实训多以项目的方式开展,实训时间一般是1-2周。通过实训项目,企业工程师将当前主流的技术和工程实践项目经验传授给学生。

3.校内外教师合作校内外教师合作包括:实习基地共建和科研合作两种方式。实习基地共建,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在校内或校外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可以在基地内开展。科研合作,即由企业提出工作实践中的难题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将难题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已通过专业教师外派培训、企业工程师引入课堂和校内外教师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多位网络和软件开发方面“双师型”教师。下一步将继续派遣教师到国内信息安全知名企业(如360、启明星辰、蓝盾科技等)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培养网络安全与软件安全方面的“双师型”教师。

(五)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效途径之一。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四年中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课题或信息安全领域相关主题竞赛至少一次,方能获得该课程学分。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束语

5.人才安全 篇五

(二)90分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请于 30 分钟内完成)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指用户的()问题,是三网融合的难点

A、信号增强

B、线路保护

C、宽带接入

D、物理融合2、下一代通信网络主要以哪一项技术为主()。

A、电路交换

B、分组交换

C、报文交换

D、频率交换

3、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到具体发展目标是以下那些项()。①研究建立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技术评测工具与平台,开展评测服务。②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术,形成面向区域、重点行业的各类云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① 开展关键技术与系统的应用示范,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④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包括新型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关键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为了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个司局组成的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并制定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成员司局主要任务计划》

A、4B、8C、14D、185、以下哪一点是IPv6出现的最大原因:()。

A、IPv4所提供的网络地址资源有限B、IPv4安全性难以适应需求

C、IPv4的体系结构复杂、效率低下D、IPv4扩展性差,无法提供综合性服务

6、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二维码技术属于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中的哪一层次()。

A、感知B、传输

C、支撑D、应用

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以上所说的“3R”不包括以下的()。

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le7、智慧城市的经济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要求以“3R”

C、再建立rebuildD、再使用reuse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的重点工程中,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主要包括那些()。

A、信息感知技术

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处理技术

D、信息安全技术

2、下一代通信网提出的背景主要来自以下那三方面()。

A、现有的通信网无法满足用户对未来通信服务的要求

B、现有的通信网的业务网络结构难以独立向用户提供专项服务

C、现有的通信网难以向信息、传媒服务商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业务

D、现有的通信网扩展性弱,维护成本高,难以提供综合性通信服务

3、两化融合的作用()。

A、两化融合提升了我国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B、两化融合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C、两化融合促进了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D、两化融合加快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

4、“智慧城市”的“智慧原则”包括()。

A、“多用信息少用能源”

B、“多用信息少用管制”

C、“多用信息少受灾害”

D、“多用信息多利群众”

5、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

A、定制化

B、智能化

C、柔性化

D、集成化

6、发展网络文化,要做到()。

A、以强大的民族网络文化产业为支撑,不断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B、以市场为依托,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C、以产品为基础,不断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D、抑制传统文化,着重发展网络文化。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工业化率达到40%-60%的国家为工业化国家。

2、云计算的特点有:按需、自助;快度弹性;广泛的网络访问;可度量服务等。

3、IPv6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了门牌号,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则是物联网发展的网络基础,物以网聚是形成开放产业生态体系的关键,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加倍。

4、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使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对5、2015年要基本建成“智慧广州”。届时广州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90%以上。

6、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消费者盈余的关键要素。

7、PaaS的意思是软件即服务,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

错错错错错错

6.职场故事:人才看见人才 篇六

刚毕业的我,决定去试一次。不料选拔过程很简单:第一轮集合所行应聘人员来公司大会议室,指定―个题目,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一件作品,然后由专家组评审,当天下午布入围者名单;第二轮考试在第二天下午,与昨天一样,也是指定一个题目,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一件作品,不过应考者少了许多而已。时间一到,收了卷子,全部送到另一间屋子,请专家组评审。不同的是,公司主考官要求我们等待,并送来午餐。

不足两小时,10份作品皆评审完毕。主考官笑眯眯地进来了,司向来重视专家的意见,但作为一种艺术品,你们也为广告设计倾注了自己的灵感与心血,因此,专家的评分只占此轮考试的50%,另―半分数由你们相互评审。

人家都有些吃惊,然后便按主考官要求,各自带作品上前台展示一次,另外9人则在下边评分,并写出简略评语。另外9人中,至少有3人的作品令我叹服,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了他们高分和好的评语,因为我相信:专家的眼光不会比我差,我不能刻意去贬低别人。

最终,我入选了,这有点意外;更意外的是,令我叹服的那三个人中,只有一名入选。我简直怀疑专家组以及公司的眼光,但随后总裁与我们的首次谈话令我释然:

7.优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大有可为 篇七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是一种资源,它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性的特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它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隐患。诸如黑客攻击、病毒肆虐、信息失窃和信息泄露变得无处不在: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遭黑客袭击、“熊猫烧香”病毒、Facebook及Twitter等网站密码被盗事件、著名的“棱镜门”事件等,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各国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其地位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不仅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国家主权、社会稳定、文化侵蚀的重要问题。国防的现代化、个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自由开展、企业的各项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信息安全的保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信息安全问题。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主席还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由此可见,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

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会大量增加。为了改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失的现状,不让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安全发展的瓶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优化。

现状

我国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2003年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信息安全重要性,强调信息安全人才培养。2005年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尽快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2007年,“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2012年国发[2012]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政策。政策支持信息安全与保密学科师资队伍、专业院系、学科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广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要求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我国最早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有少数军事专业院校设置了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密码学专业。1989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建立了“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国家级信息安全实验室,承担国家信息安全重大科研工作,重点培养具备高层次专业水平的信息安全高级人才。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所高校首先设置了信息对抗技术本科专业。2001年,武汉大学第一批正式设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开始招生。自此之后,教育部又先后批准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8所高校设立信息安全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02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工作的几点意见》(学位[2002]47号)。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挂靠相近的一级学科,分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及数学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信息安全相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硕士点的设立,促进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77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17所高校开设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问题

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社会成员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有“世界头号黑客”之称的Kevin Mitnick曾说过一句话:“人是最薄弱的环节。你可能拥有最好的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生物鉴别设备,可只要有人给毫无戒心的员工打个电话……”。由此可见,人是信息安全体系的最关键因素,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社会成员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有的企业愿意投资在安全技术和产品上,但是不愿意投入在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上;有些个人不重视个人或企业信息的保护,甚至认为信息安全只是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对上海市民进行的个人安全意识调研,结果显示市民主动学习个人信息安全知识的意愿不强,对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一般,了解网站和机构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政策的意愿较弱,甚至在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后,80%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不予理睬或自行解决。

(二)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初见成效,由最初仅有几所军事院校开设有密码学专业,到如今已经发展成近百所高校均开设有信息安全相关的本科、专科,并且多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博士、硕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由于信息安全学科不是一级学科,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专业目录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学科。各高校只能挂靠在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信息安全相关的二级学科。相近的学科毕竟存在差异,基础理论、教学侧重、研究方向均不相同,将直接影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信息安全不是一级学科导致信息安全学科规模受到影响,师资、招生数量、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均受到限制,制约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导致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沈昌祥曾院士多次建议将“信息安全”设置为一级学科。

(三)人才供需失衡

作为信息产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信息安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信息安全。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大,特别是金融、证券、交通、通讯、工业等重点领域。据统计,全国的信息安全人才市场缺口超过50万人,2013年仅上海信息安全人才缺口就达10万人。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各行业需求量大约每年增加1.2万人左右,而每年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不足1万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教育部和国家信息安全工作协调主管部门已经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纳入特殊行业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建议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信息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信息安全地位日益提升。

作为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也在各国受到重视。我国经过多年努力,信息安全教育体系已经基本成形,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发展。我国目前信息安全人才市场缺口较大,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能满足我国飞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巨大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对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出台信息安全人才顶层规划。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统一部署,组织做好信息安全人才顶层规划,制定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信息安全人才保障体系。各个部门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安全人才建设进程。

二是全面提升社会成员信息安全意识。如果想要真正确保各个领域的信息安全,需要加强社会成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政府要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科普教育活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积极配合多渠道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宣传;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组织相关宣传和培训工作。

8.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安全对策 篇八

一、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白热化争夺对我国人才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和人才全球流动的更加方便,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形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人才争夺战。

首先,发达国家不遗余力抢夺人才。一是千方百计吸引留学生,美、英、日、德、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积极吸引留学生,仅美国一国就容纳了世界各国赴国外留学人员的1/3。二是大幅度增加技术移民的名额,并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三是高薪聘请人才。四是利用对外援助争夺人才。

其次,发展中国家也采取多种办法争夺人才。韩国、泰国等制定了“回归计划”,吸引本国在外人才。南非政府已修改了移民法,放宽对外国人才的限制,促进南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跨国公司在全球网罗人才。一是不惜任何代价挖人才。西欧一电子公司在以200万美元的高薪没能挖走美国硅谷一位研究1024K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家的情况下,竟不惜用3000万美元买下其所在的企业。二是就地利用人才。众多跨国企业还积极寻求在海外建立人才基地,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录用当地人才。三是高薪聘请人才。美国微软公司和IBM公司有近7%的研究技术人员出生在美国之外的国家。

二、全球化背景下做好人才安全工作的对策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人才争夺对我国人才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多管齐下,搞好人才安全工作。

(一)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竞争的激烈化,使人才的重要性极度放大。面对这一不容置疑的事实,必须树立“人才兴业”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各级政府必须把人才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问题,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划之中,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人才的培养。各用人单位,必须树立人本思想,真正爱惜人才,切实用好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积极吸引人才。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教育。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还要靠各级各类教育的大发展。

发展教育,当务之急要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事实证明,传统应试教育和过于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改革。要依据社会对人才分布、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培养数量、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要积极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创新和开拓创业的能力,自信、自强、自立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努力提高人才待遇

收入的巨大差距,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争夺人才的重要手段,就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实行高工资、高福利及极为诱人的期权分配。

近年,尽管各级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少措施提高人才的待遇,但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提供的待遇相比,国内人才的收入仍然偏低。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要积极将人才的报酬与其能力高低、贡献大小和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对高科技人才的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标准、科研经费资助以及住房、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进行科研和创新,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通过期权、期股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硅谷流行的期权和期股制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积极调整人才结构

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4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工程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性短缺。二是行业、产业布局不均。农业、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法律等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三是分布失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四是产学研脱节严重。专业技术人员60%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力量极为薄弱。

因此,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人才结构,加快培养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人才,大力开发高层次技术人才,抓紧培养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

(五)大力吸收优秀海外人才

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是搞好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是要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我国公派、自费留学人员已达10万,他们不仅大多学有专长,而且希望有机会报效祖国。要坚持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要积极建立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留学归国人员施展才华创造条件。要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委托项目、学术交流、咨询考察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人才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国家急需的个别领域的国外高级专门人才,要不惜高价聘用。要通过吸引国外友人和退休专家等办法,加大对国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三是要广泛开展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利用外国人才。

(六)千方百计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9.不断引进人才 却纷纷流失人才 篇九

还得从2005年说起。当时,同行纷纷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王之栋也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核心能力必须从生产和销售向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必须构建自己的研发优势。因此,他不断引进人才,包括很多有经验的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但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公司内有经验的人才却纷纷流失。

问题远不止此。王之栋还发现:研发人员只对自己开发的产品负责,对其他事情毫无兴趣;老员工不愿意共享经验,每次员工离职都给公司带来重大创伤;公司想发展的产品没有人开发,难度大销售量小的产品也没有人开发;新的开发人员来了以后只能自己摸索,从头做起,浪费大量时间和试验材料,等等。

在一次与员工的闲聊中,王之栋发现了症结所在。原来研发人员对公司的薪酬体系有颇多不满。

顺发集团研发人员的待遇由基本工资和提成奖金组成。基本工资在业界处中流,一般在研发人员主动要求加薪的情况下,公司才会考虑给其加薪;有经验的员工、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工资差距比较小。在奖金方面,按照研发人员参与开发出来的产品销售后毛利的一定百分比进行提成奖励。

王之栋坚信,以产品毛利的一定比率对研发人员进行提成激励是合理的,否则员工的研发活动不会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对研发人员的奖励额度也没有了依据。但研发人员认为这个薪酬体系不公平:开发什么产品是上级分配的,而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由市场容量和销售人员的努力决定,和研发人员关系不大。并且,产品的毛利和产品开发难度没有对应关系,很多非常难开发的产品市场容量很小,导致提成很少。很多研发人员,尤其是销量小的产品的开发人员认为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纷纷提出要开发其他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并放言说合同期满就辞职。研发人员对公司目前的基本工资晋升制度也颇多抱怨,认为它不能反应有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

发现这些问题后,为了激励研发人员开发公司战略产品和难度大的产品,王之栋对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定价”,产品开发成功后按照“定价”进行奖励。但该项政策效果不甚明显,研发人员的新品开发效率依然没有提高。

王之栋到底该怎么办?

点评一:薪酬策略要与时俱进

低底薪、按毛利提成的薪酬策略在行业起步、公司初创、人才竞争不激烈的阶段能有效支持企业发展。然而,在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加剧、内部经营战略调整的阶段,顺发集团这一策略显然失灵。

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已严重与市场水平脱节。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同行纷纷提高待遇吸引人才,顺发集团也不断招聘博士、硕士,但仍然保持较低的基本工资,现行提成制度也造成部分员工的奖金收入很低。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人才往往会根据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并用脚投票。因此,顺发集团需要及时了解行业的薪酬水平,尤其是固定薪酬和目标总薪酬的竞争力水平,对于确实落后于目标比对市场水平的员工薪资进行调整。

研发人员的基本工资难以体现不同员工在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在员工激励方面,内部公平性往往比外部竞争性更重要。而在顺发集团,研发人员要主动提出才能获得薪酬调整,这意味着公司在这方面完全失去主动权。建议顺发集团开展职位评估并建立科学的职等体系,以支持薪酬管理,体现岗位价值。

变动奖金制度缺乏引导作用。变动奖金是运用薪酬杠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将他们的行为向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引导的最有力武器。顺发集团的奖金制度中,产品销售毛利是研发人员奖金发放的主要考虑标准,而销售毛利除了取决于研发的产品特性,更倚重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销售部门的工作,这样的发放标准在企业刚刚起步时可能奏效,但一旦市场发展到产品竞争同质化,需要比拼研发优势的阶段,这个方法就适得其反了。因为它将直接导致研发人员为了追求短期的、直接的个人经济效益,争夺研发难度小、周期短、市场需求高的研发任务,厌恶难度大、周期长、现有市场需求少的产品。

顺发集团首先要改变业务流程,根据产品种类进行产品线整合,改变研发人员单打独斗的状况,产品线经理负责产品线的规划和发展,产品线内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其次,公司根据研发部门的整体目标完成情况和表现,将奖金包先发放到公司部门,再分解发放到产品线,根据目标层层分解和考核发放;其考核内容,目前的产品毛利提成可以适当保留,但比重应该大大降低,加入其他针对研究工作特性的考核标准,比如项目完成的时间目标、质量目标;对于公司需要鼓励的产品创新行为,通过设置专利专项奖金,老带新、团队经验共享者奖励等常设的专项奖励,多角度综合衡量研究人员的工作。

除此以外,适时表扬、雇佣安全等非薪酬的激励方式可作为现金激励的有效补充。研发人员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重视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多给学习和培训机会,以及榜样树立、评比表扬等,培养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点评二:不只是薪酬问题

顺发集团的案例表面上是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方面出了问题,实际上还牵涉到经营组织架构设计、运营机制、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的问题。

顺发集团的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和发挥研发优势,再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但实际未能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沟通机制,按照产品售后毛利的一定百分比提成奖励研发人员只是挂一漏万的表面整合,研发、生产和销售三者仍然是割裂的,没有形成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合力,管理层一厢情愿、研发人员不公平感强烈原因就在于此。

顺发公司应该建立令组织架构中的各项活动指向同一目标的运营、沟通机制,让研发、生产和销售乐于合作,以客户为中心,而且行动迅速,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开发出市场上领先的产品。研、产、销一体的公司一般的工作流程是先由研究团队进行基础开发,再把成果移交下一团队进行小批量生产和一个阶段的应用实验,在获得相关的许可证后再交由销售团队投向市场。顺发集团应尝试改变这一流程,让研究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共同参与开发、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而不是先后参与进来,目的就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能够获得良好收益的产品,并且在速度上超越对手。在激励制度上,每个成员的奖金都应和产品研发成功、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和达到赢利性市场份额的时间以及总体销量等各因素挂钩,而不是单纯把研发奖金与产品售后毛利挂钩,最高管理层必须亲自参与并监督这种改变的落实,要求和引导研究人员和营销人员都像对方那样去思考,针对共同目标,建设性地讨论甚至争论不同意见。

顺发集团的薪酬方案侧重于把人员绩效和产品研发水平、市场表现相关联,但基本的薪酬底线也不可忽视,员工对薪酬结构不会像专业管理者那样敏感,他们主要关注自己实际能得到多少,而基本工资就是横向比较的标杆之一。所以必须定期关注市场基本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将给付水平至少保持在中位线以上。

点评三:顺发犯了两大错

顺发集团的管理层在设计研发人员薪酬时,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基本工资的设定应具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顺发集团的赋薪方式明显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也防不住市场的新进竞争企业来挖墙角。所以,基本工资要调整。其二,仅仅将研发人员奖金设计成拿产品毛利的一部分是考虑得过于简单了。这样的话,研发人员一定会尽量设计高毛利的产品,而高毛利的产品所具备的特征无非两方面:低成本、高售价。这中间的差就是毛利了。

而一件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受消费者的欢迎,主要决定于是否为消费者提供了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差异化和卖点,要支持差异化和卖点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是刚性的,不能人为降低,价格方面又需要受到市场接受度的制约。

10.人才安全 篇十

一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这风云激荡、变化万千的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们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三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的有机统一,统筹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营造“天生我材必有用,社会造就我成材”的人才成长环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其作用放在人才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人才的价值,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效用,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要创新思路,努力抓好人才开发工作。

要立足**的县情,创新思路,冲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创造性地抓好人才开发工作,使安仁成为一个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

1、用项目凝聚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往往流向能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的区域。对人才来说,项目就是舞台,项目就是事业。没有好的项目,人才就引不来;没有好的人才,项目也建不好。要实行人才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立足我县的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大上项目和上大项目,通过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通过人才推动项目实施,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把人才开发与重点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人才流带动项目上,通过人才流带动资金流。

2、用环境吸引人才。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对人才来讲,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坚持服务为上,把营造环境作为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需求;加强沟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学术氛围。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管理政策、分配政策、奖励政策、福利政策,真正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

3、用机制激活人才。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新机制,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措施和办法,为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贡献有回报;要建立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的新机制,鼓励科技人才走出“书斋大院”闯市场,允许科技人员停薪留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用知识武装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构建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建设好人才队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党政人才队伍;要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要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创业本领为核心,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实用领先技术带头人。

三要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11.人才安全 篇十一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培养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 A

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涉及到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战,而且会长期存在。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取决于发展阶段和国情。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都有。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严重不信任是“中国特色”,不信任和误解的原因除了媒体炒作、断章取义、张冠李戴、认识偏差等原因外,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速成鸡、福喜事件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的缺失。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出要让中国人民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他指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将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与技术应用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1.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问题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1号问题。化学性污染(农残、兽残、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物污染)是2号问题。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3号问题。什么是主要问题?食源性疾病。如德国2011年的大规模的大肠杆菌事件,我国1987年的毛蚶致甲肝事件。2号问题很吸引眼球,常引起媒体注意。而1号问题刚好相反。相比农产品安全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加工食品安全。如乳制品相对豆芽已经很安全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警惕性却高过豆芽菜。

2.食品安全人才重要地位

我国有不少学者对食品安全人才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食品安全人才的缺乏,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是食品安全事件重要的原因,除一部分人受利益驱使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外,更多的是企业缺乏建立监管流程意识和从事食品检测的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公众食品安全辨别与监督能力的不足。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严峻的形式需要。目前我国要求对食品企业检验员实行凭证上岗,每个食品企业必须配备持证的专业检验员。与食品检验员类似的职业资格种类有HACCP内审员等,我国颁布《食品安全法》后,食品安全师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资格种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推行,而一些获得职业资格的食品安全师也开始走进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发挥其食品安全“把关人”的作用。

3.国际食品安全人才培养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关心的大问题,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尤为关注,一方面是由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积较为健全,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教育已促使生产者将食品安全转化为自觉意识的行为。在国外高校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而是在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中设置了食品安全有关的课程,如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饭店餐饮等,学生根据专业方向被要求选修一定的课程如食品安全研讨、食品化学等来获取学分。同时学校面向学生开设良好操作规范(GMP)、操作程序卫生标准(SSO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SSOP)等食品安全管理训练课程[1]。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将检食品安全知识分化到不同的专业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对食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道德和技能培训,是形成规范操作的基础,也是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普遍的做法。在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和安全课程已列入国民普教体系。

4.我国食品安全人才学历教育现状

我国已有不少院校开设了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有食品检测与管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与监管等,培养了一批食品安全管理人才,但仍然缺乏能够对食品生产与流通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的大批标准化、专业化从业人员。虽然国内高效专业教学和课程内容体现了食品安全等内容,但课程设计和食品企业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专业对接市场、课堂对接岗位仍然没有实现。食品安全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80万[2]。

2011年教育部批准了 “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旨在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性人才,能胜任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的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工作。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效率先招生,现在全国已有60多所高校新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3]。教育部本科专业列表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有“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等。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 “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 旨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从事农产品及食品产业链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安全控制、质量监控等工作。教育部高职专业列表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有“农产品质量检测”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 “食品机械与管理” “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粮食工程”。目录外的相关专业20余种。

5.高职食品安全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5.1强化农产品安全意识

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3]。既包括鲜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又包括其初级加工品或者直接加工品,如动物与动物制品,植物及制成品,微生物产品及制成品,油脂及分解产品,非碳酸性、非化学合成性食品饮料五大类,生鲜牛肉与牛肉干,生鲜蔬菜与脱水蔬菜,菌类及制成品,果蔬饮料等[4]。应该说这是目前关于农产品概念最为权威的认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农产品不一定是食品,如棉花、苎麻等,食品当然也不一定是农产品,如碳酸饮料等。农产品相比食品,其与老百姓一日三餐更为相关。农产品安全危及消费者健康,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发生国际食品贸易争端等往往导致政治后果。且农产品安全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没有安全的原料不可能生产安全的食品,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原料上(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且原料安全事件高发、易发还不可控。而食品的非法添加可控。十年前,很多企业就认识到了产业链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公司+ 基地+ 专业合作组织+ 农户“模式。

5.2 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且对理论的主动学习兴趣不浓,学生的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技能主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专业课程《食品安全学》《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微生物学》等实践课时安排占2/3以上。如学生会被要求制作全套的食品企业办理QS证、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材料,制作GMP文件,确立关键控制点等。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标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等。也会被要求按国家标准制定检测计划、准备试剂、配制试剂、检测操作,报告制作等全过程的参与。宗旨是看别人做100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因此有学生发出感叹:一件简单的事认真地做一千遍你就成了专家。

5.3 邻近专业相辅相成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从1984年开设至今,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在中德食品加工厂,面积2000余平米,实现果蔬加工、动物制品加工、焙烤食品等工厂化教学,该工厂面对学生开放,不盈利。开办学生创业体验室,学生参与一切过程管理,如原料的采购、制作、包装、营销,要求学生完全按照食品企业的卫生标准操作,开设食品检测与管

理专业,实训场所为食品检测中心,内设理化检测室、色谱室、光谱室、原子吸收室、天平室等,由学生参与布置、管理。学生在经历了这些过程后对食品的制作和检测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产品由《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进行检测,最后交由《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进行评价,而他们也要求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测,最终制定详细的GMP操作规范等。总之将食品安全意识融入所有专业课程,且是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人才培养。

5.4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分校内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两个阶段,校内培养阶段采用理实一体,任务引导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项目或任务,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方案的设计,教师对关键技能和关键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寓理论教学于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正常的教学时间外,专业的全部实验设施在课余时间均向学生开放,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学生可以利用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开展操作技能训练,使之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校企合作培养阶段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定岗实习,让学生以职工身份,在企业的真实氛围中,进行真实的生产操作,零距离的体验企业文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经过如此反复训练,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每年的毕业交流会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企业用到的检测方法、安全控制方法等与在校学习练习的一致,因此上手非常快,而没有畏惧感。

参考文献:

[1]励建荣,邓少评,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12:109-1132.

[2]喻凤香.“食品检测技术”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99-100

12.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培养探析 篇十二

我国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食品质量安全的古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吃饱、吃好,发展到了要求如何吃得健康,这就使得食品质量安全越发显得重要。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要求急需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

目前,我国农产品、食品的消费量、进口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市场上食品种类齐全,供应充足。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已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人民群众对食品的消费、放心食用程度显著提高。食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公众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食品工业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并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食品科技总体布局和创新平台。食品加工技术进步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部分关键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缺乏安全感,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中没数”的食品质量安全忧虑难以很快消除。“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海南豇豆中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人们的敏感神经。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工业产品生产证许可条例”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消费市场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但由于市场庞大,管理的水平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尤其是再加上有些商家利益熏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直接导致食品质量的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基础,是集约化生产的技术支撑,没有标准化就难以实现工业化。食品质量安全依靠标准化的管理,而标准化管理需要依靠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就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培养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是十分迫切的。

2 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靠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财富。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是指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够承担食品质量安全各项标准化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参与国内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活动,并能主持食品质量安全重大标准化项目开发、应用和课题研究,能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专业咨询和服务;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组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领导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整体建设、实施、应用和推广,并利用标准化理念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水平和成效。

培养和造就食品质量安全高素质标准化人才,对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是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持续、科学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它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证,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转变的重要基础。

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和举措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而展开的。它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应用服务型和创新精神。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需要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宽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此外,还应比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笔者认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方面实施。

3.1 掌握标准基础知识是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首要前题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专业技术前提,是指他们必须具有相关食品、农产品科技、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知识。食品质量安全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应首先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加强ISO 9000、ISO 14000、ISO 22000等相关食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管理规范及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的知识培训,将这些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培训学习过程中,专业学习的学生可实行在岗实习培训,专业工作的人员实行在岗培训。这样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一进入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岗位,就可以与本岗位进行无缝对接的工作。

3.2 采取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有新观念、新动力和新勇气。对于标准化人才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和爱技术,是他们固有的特质;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是靠人创造出来的,这是基础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已具备了高素质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就会去积极地探索新方法,创造新手段,建设新平台。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新的适宜的经济体制下,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培养的模式来说,要采取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例如采用“订单式”、“产学研式”的培养方法,学以致用;从教学培训上来说,采用“一教双证”的做法,积极地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在教育或培训中即可一次性获得学历证书和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企业和技术机构要合作建立广泛的实习实训网络,支持和鼓励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参加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认证、良好管理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的宣贯等有关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各项实践活动。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加强现场工作经验的培训,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培养模式,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在学习和培训的同时,就可以掌握管理体系的建立、产品认证的程序和要求、标准的制定规则等知识。这些经过专业学习培训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进入到专业岗位就可以发挥出专业技能,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3.3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要发挥团队精神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了解现代社会、人文和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适应时代要求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科技人才,又必定是对社会、人文、工商管理学科有所了解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防止内耗,同心协力地应对各种挑战,这才有可能赢得机遇,竭尽全力,不断创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是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工作,除食品技术外,还涉及卫生、农业、机械、管理和信息等多个专业,是多专业协同的一项工作,其他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因为工作需要,有时也会参加到食品安全领域工作中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与这些专业人士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强大的团队。有了这样一个团队,运用各专业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充分应用,就能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团队专业技术优势,促进和带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发展。

4 结语

上一篇:毕业致辞投稿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