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2024-09-08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共14篇)

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可能性》授课人:韩存莉

一、教学/学习目标: a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b.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增强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从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c.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鼠标的能力。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扮演任务的提出者、学生操作的个别辅导者、课堂情绪的调控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活动过程: 「1」教学准备阶段

a.本节课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教学网页和课件b.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用类似学习软件的经验和一定的使用鼠标的能力)。「2〕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机来随机模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取棋子过程和结果。b.概率初步,例如生活中的概率,概率与可能性等拓展内容。c.动画关于此商品顾客的使用情况。动画有关彩票中奖简单知识。动画渔民捕到的鱼的情况。供学生点击查找。评价: 你的学习任务完成得好吗,请对照下面的评价标准检查一下,然后再看看是不是要改变一F自己的学习呢? 优秀:看网页和动画时专心,积极动脑完成任务,说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讲述事实5个以上。良好:积极思考,有说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讲述事实3—4个。

要努力:乱动电脑,太少动脑思考任务,说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讲述事实不到3个。

奖励!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扑克牌换位小游戏,在不同的情况下你要的牌会在何处?点击“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行选择。

四、相关资料

a.主要教学地点:教室+机房

b.硬件:教师用计算机1台;学生用计算机(每人一台);专用局域网教学平台。

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 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 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 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 主动探索, 主动创造, 大胆探究, 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

就作文教学而言, 所谓“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 与写作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 与阅读教学乃至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一言以蔽之, 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社会化”“人文化”结合起来。

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体系中, 写作能力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的。他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公开推荐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一至十年级的233个作文题。从这些题可以看出, 他不仅把作文看成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 而且看成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

只要仔细观察, 多发现, 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语文实践课堂需要这样的美, 在观察中, 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成百上千种联系的, 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 他的语文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 “具有自己的独创性”。简言之, 观察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而此三者, 正是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三根支柱”。

语文综合实践课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 是当今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口头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人类社会才出现书面语。口语一直是人类最常用的交际工具。正常的人学习、生活和工作, 总是离不开听话、说话。口语出口成音, 诉诸听觉, 不需更多的外部条件, 表达方便、迅速。据统计, 一般的人口述速度是l50字/分, 而书写仅为20~30字/分, 前者约为后者的6倍。语音稍纵即逝, 所以学生听话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敏捷的感知力和必要的记忆力。学生一边听, 一边理清语脉, 准确地理解语意, 同时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且遣词造句, 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对方。说话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理思清路, 对于语音、语义之间能作出快速的双向转换。这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口头语是书面语发展的前导, 所以听说训练, 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实践与文本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语文的综合实践课都编排在一个单元学习的结束, 既在文本学习之后。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 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 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 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 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 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 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绝对不是“脱离了知识堆, 孩子们不能‘悟’出东西”的学习。

至于有些人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孔已己’式培养程序。”更是错误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是重视实践的过程, 在过程中学生发展智力, 培养创造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他们的实践成果是他们劳动实践的结晶, 虽然有些同学的实践结果与网络搜索有些一致, 但是只是个别现象, 并不代表所有同学的实践结果都是抄袭的, 是孔已己描红式的, 他们的实践结果水平必然比专业人士的成果水平要低, 可是我们不能不说他们的实践成果同样闪烁着专业人士的光芒, 我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课, 更不是培养“孔已己”的程序, 而是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小精英的一种创新和实践。我们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朵奇花在教育这个花园中大放异彩。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课是重视实践的过程, 在过程中学生发展智力, 培养创造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 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3.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组织教学 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的措施。教师应运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控能力各不相同,动手能力、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交流时,常常在出现不同意见时发生争论,情不自禁地提高声音,甚至争吵。或者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常常出现“意外”,引起“骚乱”,课堂出现“失控”,这些都情况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任何一节课都離不开组织教学。教师能否把课堂教学组织好,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能否有效地实施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其特殊性,组织教学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因而,组织教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教学,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有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具。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更重要的,教师要编写制订严谨切实的授课计划即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节课如何开头,如何导入新课,如何突出教材重点,如何突破教材难点,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何时演示,何时出示板书板图,何时打开多媒体电子课件;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科学周密设计具体方案,使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环环相扣,为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课堂预设,采取针对措施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可以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有备无患。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多,课堂上常常状况百出,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采取针对措施,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三、强调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教育

综合实践是以学生的实践和学生的活动为主的课程,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多,使用刀、剪等等工具的时候多,随之而来发生“意外”的几率也多,因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教师不仅要传授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还必须强调注意事项,并让学生相互监督提醒,教师随时巡视,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只有重视了安全教育,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四、洞察学生心理,相机组织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按教案有条不紊地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听课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学生有厌倦、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马上调整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做到各有所获,各有收益。同班学生,生理、心理有别,智力、非智力因素不一,知识、能力基础各异,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实践活动中势必造成混乱,而如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优生与差生搭配分组,教师巡视指点,课堂就会“乱而有序”了。因此,洞察学生心理,相机组织教学十分重要。

4.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 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1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一,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生活是一幕生动真实的剧本,在这一幕剧当中,不同的让用不同的方式饰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二,经验以及反思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以开始的时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首先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其次,是因为没有积极地

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臵。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三,具体的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臵,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周俊

20xx年6月25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2

和着三月的春风,教室里传出了欢快的《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歌曲,仔细听,还有孩子们童声的伴唱,孩子们兴奋地晃动身子、摇着脑袋、手打节拍跟着唱啊、笑啊,循着声音望去,不是音乐课,也不是在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可爱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费羊羊,孩子们可喜欢了,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真的动物羊,你们喜欢吗?你们了解吗?你们想研究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羊的世界。在快乐的歌曲结束后,我引领孩子们进入了这节课的活动主题《走进羊的世界》。

谁能说说你所见到的羊的样子?能不能把你看到的羊的形象画一画呢?我微笑着问孩子们,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纷纷发言,有的羊是白色的、黑色的、灰色的、软软的毛,有的羊有长长的、硬硬的犄角,有四条腿,有漂亮的耳朵??孩子们都高兴认真地画起来,有一个同学还自告奋勇地到黑板前面来画,只见他挥洒自如,寥寥几笔一只正在吃着鲜嫩小草的山羊就展示在了同学们的面前。画后,同学们积极地传阅着,欣赏着,形态各异的羊栩栩如生,大家互相称赞着,并从中观察到了羊有很多不同的外形特点以及种类。接着我展示了六副关于羊的图片,启发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羊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遍地都是,全身是宝,是一种典型的富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喝,羊毛可以制作羊绒毛衣??羊的世界里蕴藏着很多值得探秘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孩子们好奇地睁大眼睛地喊道:“很想呀!”想知道什么?想知道羊吃什么?怎样睡觉?羊的种类有多少?羊身上各部位的价值有哪些?我相机地引导孩子们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把它分成“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利用价值” 三个子课题,然后自愿结组,分组探究。

如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在小组活动中有哪些活动方式?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调查访问?如何搜集关于羊知识方面的资料?在调查研究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出示课件进行分别指导,为了体现延续性,我结合上次活动采用表演的方式,巩固小组活动技巧,我微笑着问,“谁来表演一下?”孩子们更高兴了,能做演员,真好!三个同学走到讲台上,做了情景模拟表演,演得绘声绘色,这使其他孩子同时在欢笑中,也得到启迪和思考。接下来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都讨论激烈,各抒己见,我适时出示了小组活动计划表,让各小组根据分工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角色填写了计划表。填完后,各小组畅谈了他们的活动计划和他们预期的活动成果,有的小组说要结合网络知识,收集整理资料,做一期手抄报;有的小组要把自己调查采访和拍的图片发到微博、日志、博客上;有的小组在调查回来后,分类整理,订一本小册子,和家长同学分享。就这样,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欢笑声中结束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3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

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4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计划的进度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大,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

第一,教师课前全面、认真地备课,课后能及时地反思,不断地进步,渐渐地开始读懂综合课的精髓,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发掘了自身的潜能。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其终身的发展。

虽然这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并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发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罗列如下:

一、老师的理论和实操水平还是很有限,有时并不能完全的备到全部的知识和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提问。

二、有时很难控制好这些正处在好奇和好动年龄的初一学生的课堂纪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的是尽量的走出课堂,但40多个孩子的安全问题却阻碍了我们的课堂形式,把我们局限在课室了,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

四、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不需要考试,所以根本不紧张,往往交一份作业要老师催几遍。

五、在评价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且不甚科学,需要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在本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情况的总结,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起码我们进步了,相信凭着学生和老师们的努力

和不断的探索,这个课程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5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课生根、发芽。下面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开展每个主题活动时,我都会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该如何去操作,也就是要做些什么事?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集资料。

二、交流体验。

三、实践操作。

四、总结活动。

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

( 1 )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刚刚接触社会,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再多些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进行问卷调查方面。

( 2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了: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队员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 3 )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几乎没有,我们可以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队员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 4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酌情分工,各任其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但现实情况注定有些制订好的方案,对于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同学写作能力较强,还有的活动能力较强。如何使学生真正快乐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全员性是我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这学期的各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对社会的宝贵经验,更享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因此我们觉得,不管是稚嫩还是精彩,是参与还是观看,每一次活动过程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脚印、一片风景、一道痕迹、一次体验!这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已经成为是我任教学生这一学期中最开心的日子,将会永远存留在他们心中。 下学期在社会调查上多下功夫,尽量让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调查访问等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6

从20xx年4月10日到5月29日,我们在南明区达德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德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指导了3年级5班的同学完成以“走进花的世界”为研究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以校外指导老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此次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评价阶段。为了在以后的学习时间当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总结此次活动以吸取更多经验和教训。

一,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在以“走进花的世界“为大课题的前提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花的药用价值,花的语意,一天中花的开放时间等侧面设定小课题。小课题确立后进行探索研究的准备。首先是研究小组的确定,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以一个单位小组为研究小组,这样看上去有些背离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处于3年级阶段的学生未形成稳定的志向和兴趣,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组成的小组后会随意撤出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是很紧密,导致探索研究无法顺利进行。其次,是小组分工。以个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分工的质量是保证,我们首先明确提出一些职务,然后学生自我推荐或者同学推荐,根据能力的大小进行分工,然而在自主确立职位的时候有些职位(资料收集员等较有难度的)没有人愿意承担,而且在活动过程中索然分了工但是责任还是不明确,学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职位,所以任务完成度还有一些欠缺。由于完成度的欠缺,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漏洞,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要适当鼓励引导。再次,是活动方案和聘书的制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拟定活动方案的方法以及书写聘书的格式,但这是我们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考虑到3年级学生整体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帮助学生简单的拟定了一个方案而没有按照一般研究型学习活动方案的步骤。

(2)调查研究阶段

生活是一幕生动真实的剧本,在这一幕剧当中,不同的让用不同的方式饰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各小组本来应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或上网查询,或看报收集,或进图书馆查阅或进花店进行调查或请家长帮助完成任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或许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以至于研究进程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收集资料;其次,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没有让他们自主地去进行资料收集的活动。到了最后有些组只有几张与课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图片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导致课题深入的探究无法进行。

(3)汇报总结评价阶段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成果汇报还是教师的评价都能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汇报评价又分为阶段性和终结性,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派汇报员一到两名将本组最近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并表明今后的态度,向同学们讲述活动心得,指导老师进行引导性点评。通过各组的比较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本组与其他组的差距好胜心的人们普片的心理现象,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终结性评价及反思,我们按照活动的要求向学生们发放了反思表和评价表,针对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对他们进行肯定同时也表达他们的不足和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二,经验以及反思

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像是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法。我们

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和最后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上了两次课还是不得要领,事实上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索,理论和实践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理论源于实践,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但是,再去用于指导实践的时候我们不清要怎么去把他们联系起来,找不到一个媒介把他们具体地联系起来。因而,综合实践课是一种超越文本,超越课堂,需要学生亲生体验和感受的一门新课程。

在指导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以开始的时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首先是因为理论基础不扎实;其次,是因为没有积极地和其他老师进行联系和交流;第三,就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第四,不懂得利用课堂以外的其他力量(其他老师,家长等)。总之是孤掌难鸣,没有充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收获,应该加以总结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为以利用。

三,具体的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

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生活等领域延伸,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如期而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创新的空间。

(3)学会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使资源达到最优配,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综合实践课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创生教育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7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努力探索,通过参与学科培训、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自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的感受总结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任何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结合课时开设情况,一个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成功了。

学生生活,吸引力,主动性,教学,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总结8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本班学生对综合课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极强,敢于想象并大胆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备课和上课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认识生态系统》、《探索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的地球》、《远离香烟的诱惑》、《爱护公物教育、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村庄、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二、主要成绩

(一)学生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的利用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

(二)教师方面

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学生的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受到家长的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学生很多负担,不占用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2、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四、今后打算

1、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5.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五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探究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胡花

【摘 要】:九年级化学的“科学探究”应该如何实施?本文介绍并探讨了“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并在实施和开展九年级化学新课程的最优教学研究中,利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改变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局面。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

具体分析来说,“科学探究”的教学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科学探究”必须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和创新了学生的思维

3.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学做科学”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一旦对某个问题有质疑,学生就会想到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之后,学生无疑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科学探究”的具体实践

在实施《九年级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对于“科学探究”,我们提出这样的实践方法:

1.提出问题

即设置疑问和激发兴趣阶段。对某些化学情景有了疑问,有了兴趣,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悬念性和扩展性,难度适中。

案例一: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学生提出以下疑问:

学生甲:为什么一定要用铁丝呢?可以用铁钉吗?

教师:问得好!应该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气氛活跃起来,一起鼓掌。教师:谁能够回答他的问题?

学生乙:拿一根铁钉来点燃它不就行了。

学生丙:我也有疑问,为什么我们烧的铁丝都一圈一圈呀?

学生丁:是绕成螺旋形状!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一根火柴呢?

教师:如果不把铁丝绕成螺旋形状就拿去燃烧会怎么样?如果不加那根火柴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们在下面唧唧喳喳议论开了„„

2.分析问题

即猜测、发现、分析并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探究激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对比、直觉等思维方法做出大胆设想。教师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感知并讨论,当然,讨论的方式包括个别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全班争议等形式。

在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之后,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已经达到顶峰。这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设计、操作和动手,验证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实施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和关注,学生积极配合,同时一定要联系本学校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

案例二:(接前面提到的铁丝燃烧实验)

学生甲:老师,我们通过做实验不就可以检验我们的想法对不对了吗?

教师:对啊。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要准备些什么呀?

他们纷纷说:仪器!还有药品!还要预先设计好实验步骤等等。

教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准备。

学生兴高采烈的行动起来了。有的找了根铁线燃烧,有的不加一根火柴拿去燃烧,有的甚至拿了一根生锈的铁钉燃烧。学生的笑声不断。很快答案出来了:

“铁钉都变黑了也不燃烧。”哄堂大笑。

“没有火柴不能够燃烧啊。” “长长的铁线也不能够燃烧。”

如果不绕成螺旋形状,铁丝也无法燃烧。”

“不,我有个方法,不用火柴应该可以照样燃烧。”

大家一阵议论之声:“真的?”

“把铁丝先在酒精灯上烧的通红,然后放进氧气瓶里。”

学生又纷纷行动起来了。

不久,全班却响起了一片叹息声:“唉,这样不行啊。”

教师:为什么这样做却不能够燃烧呢?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中„„

3.解决问题

即归纳整理和巩固发展并进行评价阶段。

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汇集了各种信息,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结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共同概括,从而得出结论或个人评价,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起来。

案例三:(接上面的实验)

在全班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分析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些大家亲自动手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了吗?

学生甲:现在我知道了,铁钉无法在空气中直接燃烧。大根的铁线也无法燃烧。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我认为是接触面积大小的原因。” “不,我认为是温度问题。” 教师:好,具体点,怎么说呢?

“铁丝要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够燃烧,温度不够高的话无法燃烧。” 学生甲:哦,所以铁钉和大根的铁线才无法燃烧啊。教师:对啊。那么,要缠一根火柴在铁丝末端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生丁:老师,我做了这个实验,我想是因为火柴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帮助铁丝着火。

教师:回答得很好,火柴起到引燃的作用。不过你刚才应该说铁丝燃烧,而不是着火。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体会?

“老师,我有个问题:铁丝绕成螺旋形状跟接触面积有关吗?” 应该有吧,有啊,一定有,同学们渐渐地坚决起来。“我认为,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的越快。”

教师:那么,也就是说绕成螺旋形状的目的是什么?

“啊,我知道了,也是帮助它燃烧。”

教师:非常好。教师接着解释原因。

“我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后放在氧气瓶里却不可以燃烧啊,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冒出一句。

“很easy 啊,”另一个学生冒出句英文,全班大笑,他接着说:“因为铁丝在加热时温度够高了,但是放进集气瓶里面时已经冷却了,怎么能够燃烧呢?”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刚才有同学私下问我,在空气中铁丝为什么不可以燃烧?可不可以让它燃烧起来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迎来了下课的铃声。

三、“科学探究”的实施对最优教学的意义

科学探究原意是指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而在教育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设置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从而获取多元、开放的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与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述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概念、特征、原则等。

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而实际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认识教育,由于根深蒂固的“科举”制度效应在教师、学生、家长心中长期形成知识为上,导致应试教育高于一切,新教学理念下的科学探究知识化,当然就成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在探讨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点: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大大增加了,而“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学会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星等蓍

《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3(2)李立新 初中化学试验教学初探

6.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篇六

秉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上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呈现,每个“活动主题”的设计,按照问题解决的基本课程,分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订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等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

(3)活动时间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本学期的期望

7.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七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土地和计算田地面积的方法。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 珍惜土地的教育。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1.测量土地。

2.计算与田地实际生活有关的计算。

3.到土地局采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活动过程

(一) 引入

出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图片?” (土地)

我们和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给人类提供农产品, 提供了粮食。这次同学们带着刚学过的计算面积的知识, 走进田地, 了解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去帮助他们计算田地面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实践过程。

教学理念:聋生由于生理缺陷, 对直观性事物接受比较强, 从图片导入主题,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实践测量, 拍成录像

1. 分组带学生测量四种形状的土地, 把实地测量的过程拍成录像。

让学生实地测量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四种形状的天地, 现场计算面积, 折算成亩数。

教学理念:“面积计算”是比较抽象的数学, 尤其对于聋生而言, 他们缺乏生活经验, 只凭教师的讲解, 他们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当遇到实际问题时, 不一定能灵活运用。通过实地测量,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回班讨论, 整合知识点。

(1) 思考:怎样计算一块土地的面积?

(1) 学生分小组回顾实地测量的情况、结果, 播放录象。

(2) 回答:我们是怎样计算田地的面积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理念:让学生亲历经验, 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各种形状土地 (图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计计、想象,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 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2) 实用: (出示例题)

例题一:1亩田要喷洒农药5克, 那么一块长150米, 宽20米的长方形田地要农药多少克?

例题二:水稻亩产是900斤, 那么一块两底为30米、80米, 高为70米的梯形田地, 能产多少斤水稻?一斤水稻能辗0.8斤大米, 照这样计算, 这块田能产多少斤大米?

例题三:李伯伯说:“收割机收割稻子每亩120元。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田地, 长是61.5米, 宽是30米。还有一块三角形的田地, 高是24米, 底是42米。请同学们帮我算算我家收割这两块地应给多少钱?”

教学理念:在理解的基础上, 能针对各种例题灵活运用面积计算公式,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三) 实地采访, 了解土地现状

播放小记者现场采访视频。

师:从我们小记者的采访内容里, 我们一起运用数学知识填写以下的数据。

(1) 全国约有______亿人口。

(2) 全国有______可用耕地, 可产粮食______吨。

(3) 全国人均约______亩土地。

(4) 全国人均约______斤粮食, 每天______斤粮食。

教学理念: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 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 通过直观的数据, 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粮食的现状, 体会我国土地存在的问题。

(四) 联系实际, 悟出道理, 情感升华

1. 出示学生在食堂吃饭的照片、倒粮食的照片。

2. 请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 质疑:我国这么多的人口, 仅有这么点耕地, 其中还存在土地流失、浪费粮食的现象。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能不能够维持全国人民一年的生活? (出示难民没有粮食吃的图片)

4. 学生讨论:那么我们从现在起应该怎么做呢?

5. 师生共同交流。

6. 小结, 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理念:通过直观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状, 了解我国整体的粮食短缺现象, 认识到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 明白造成可耕种土地缺失的原因, 激起学生爱护土地、保护土地的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聋校六年级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到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并在运用中对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现实的测量土地活动, 使学生掌握各种形状的土地 (图形) 的测量方法, 学会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土地面积计算,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 很有用,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关注点” 篇八

一、选取感兴趣的活动主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题好一半功”的效果,选择了合适的主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确保活动的持续高效开展。选好主题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就要求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形式,激发内在动力,贴近学生的心理,这样,就可以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记得刚上这门课时,学生们一点都不喜欢,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经过询问学生,大家才陆续向我敞开心扉,并直言相告说:“老师,我们对你要求的调查、采访内容都不感兴趣,能否换我们自己喜欢的内容呀!”言出心声,这一番话对我触动很深。于是,组织引导学生群策群力,商讨他们喜欢的课题来调查研究,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了解到他们积极深入查阅资料,踊跃采访,撰写报告的经历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的含义!从那以后关于每期开展的实践活动课题,就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依照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自主开探知研究活动内容,实践告诉我,学生的自主研究更重要,更有效。

二、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功效。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教学任务,学习利用这项技术,可使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更丰富充实、更活泼多彩。学习中,确定了《遨游茶苑》实践活动主题以后,同学们便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实践调查研究。有同学上网查询茶的发展历史,了解有关茶的种类、由来;有的下载了网上的图片,还有的利用BBS、Email、NetMeeting、网上聊天室与同伴交流信息等等,这都是网络的功劳。在确定《话说传统节日》主题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各地开展节日庆祝的形式是怎样吗的?外国是否有中秋节?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端午节是怎样来的?七夕节的美丽传说是什么?……学生们探究问题的兴趣高昂,在一一破解问题中了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得到了“第一手”材料。可见,网络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便捷的渠道,而且为他们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提供了可贵的信息支持。

三、突出教师“角色”定位教学。

实践证明,教师首先要学会从前台走到后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自主性是学习的灵魂,教师应离开聚光灯罩着的前台,隐藏在幕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作用,实际上是要教师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等方面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教师变成了课堂学生学习的协调者,服务者和引导者。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发现者与肯定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要及时表扬批评、及时推广杜绝,让学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如在《设计广告》活动中,各小组把自己设计的广告展示给大家欣赏时,学生就采取了互评方式,在评价中,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和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这种成果展示,也让学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最终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9.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精选) 篇九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例(湖北省恩施市板桥中学

邓升奎)

活动对象:板桥中学八年级(3)班学生

指导老师:邓升奎(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活动时间:周3下午八(3)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约5课时完成);

活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用 具。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手机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拥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下载一些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东西,上课时间偷偷发短信,玩QQ,晚上就寝后躲在被窝里玩聊天、玩游戏。有很多学生使用了超级QQ且长时间登录在线。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学校为了规范管理,防止学生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玩游戏,或利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等,规定中学生不准在校使用手机,并且组织了几次收缴学生手机的行动。

但是,我校是农村寄宿制中学,而且实行的是十天一放假(上两周课,放四天,这是为了给较远学生节省来去的车费)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手机就成为了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所以,真正严控手机的使用,对这部分学生又实在是有点不人性;手机的“双刃剑”的矛盾在我校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管理的方式上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于是考虑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讨论、思考,从中找到适当的答案。使学生能自觉去权衡利弊,规范行为。同时为学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体现人性化。因此产生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与管理》

一、主题内容

(一)准备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从而自觉做到趋利避害,真正使手机发挥积极功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2、正确认识手机的“双刃剑”作用,为学校规范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活动内容:

1、调查学校实际拥有手机的人数;

2、根据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3、组织辩论赛——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结合实际,给学校拟写一份《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活动过程:

1、分组调查与统计本班、本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

2、找出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收集整理材料;

3、组织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

4、组织拟写《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5、材料收集与整理、展示、评价;

活动准备:

1、活动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

2、制定活动方案

准备相关材料(如照相机等)

3、辩论赛场所、主持人和辩手的确定方案及辩论材料;

4、方法指导。

(二)活动阶段(3课时)

第一

1、调查班级、年级拥有手机的人数。

由于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准使用手机,所以在调查中,学生心存顾虑,拥有手机的学生怕被收缴,为了获取真实数据,我向学生说明只是做调查、统计数据,不会因此报告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由此打消学生的顾虑。我首先在八(3)班进行调查,有35人拥有手机,然后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其他班级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通过调查,获得我校八年级四个班学生拥有手机的情况如下:

八(1)

八(2)

八(3)

八(4)

总人数

学生数3 5 6 4

258 有手机

人数

8

5

7

126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校八年级学生中有接近一半(48.8%)的学生拥有手机。

2、提出活动主题。

针对在学校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还有近半数人拥有手机的情况,提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

3、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首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使用手机情况或观察到别人使用的情况,通过思考,写出其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分小组进行综合、整理出本小组综合材料。

4、小组综合材料展示

(1)各个小组选派一人根据总结整理出的本组综合材料,面对全班进行宣讲;

(2)收集各组宣讲材料,综合整理,得出综合材料;

(3)班级整理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附:统计情况如下:

利:(1)小巧玲珑、携带方便;

(2)便于查看时间;

(3)可以设置铃声,提醒人们不忘事,(比如叫起床);

(4)便于与家人联系(打电话、发短信),(5)方便同学、朋友之间互通信息;

(6)方便上网查资料及下载资料;

(7)方便看电影、电视等;

(8)可以听歌、学音乐 ;

(9)可以拍照片、摄像,记录生活点滴;

(10)可以提高打字水平、熟悉手机的使用功能等上网必备的现代技术手段;

(11)可以利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增长见识;

(12)遇到危险,可以打求救电话;

弊:(1)沉迷游戏,影响学习;

(2)玩游戏、看电影,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视力;

(3)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4)上网成瘾成迷,导致精神恍惚、身心疲敝,进而厌学;

(5)QQ聊天,干扰正常学习;

(6)长时间登录超级QQ,费时费力,加重经济负担;

(7)手机短信的隐蔽性,为学生之间早恋提供方便;

(8)考试时利用手机发短信作弊;(9)传播不良信息,激发犯罪意识;

(10)就寝后躲到被子里玩游戏、聊天、发短信,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休息。

(11)盲目攀比,导致学生利用手机炫耀、炫富,增加学生虚荣心。

(12)玩手机易导致学生滋生懒惰行为。

5、确定辩论赛主题、主持人、负责人、辩手

根据学生总结出的使用手机的诸多利弊,那么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怎样管理合适呢?通过讨论,确定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问题进行一次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求同存异,找到合适的结合点。确定辩论主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举手调查的方式,把“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两种观点的人分为两个阵营,然后让他们自己推选出辩论主持人、辩手。推举结果如下:

辩论赛主持人:冉

银(八(3)班班长)

甲方辩手

代磊

郭明芮

田礼浩

罗鑫

文杰

杨文

李江夏 乙方辩手

李苗

刘珍凤

陈建宇

杨威

刘栓

高祥

王枭

6、主持人、辩手准备相关材料;

负责人:冉银——本次活动中辩论赛主持人(1)负责主持词、并与双方辩手商量确定辩论的风格、形式;

(2)负责组织、检查、落实双方辩手准备辩论材料;

(3)准备相关材料及辩论赛场地、过程安排等工作。(于下次课前完成)

第二

1、检查辩论赛准备情况——模拟演练;

2、学生评价:提出辩论赛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3、主持人、辩手进一步思考、完善个人辩论技巧,布置其观看相关辩论赛;

3、进一步准备和完善辩论赛相关工作。

第三

时 程序预设:

1、黑板上书:《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辩论赛

(邀请部分教师观摩辩论赛;双方辩手、阵营各就各位。)

2、主持人就位

3、宣布《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辩论赛开始

(1)辩论双方观点陈述;(2)双方辩手依次攻辩

(3)自由辩论

(4)双方辩手派一人作总结发言

4、学生点评:辩论双方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等;

5、教师点评:

(辩论赛部分图片资料——附后)

6、布置课后作业:思考并准备给学校写一份《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三)总结阶段(1——2课时)

第四

1、活动总结、评价与反思

(1)自我评价:谈个人参与情况、认识与收获及自我反思;

(2)小组评价:小组成员参与度、情感态度、个人突出表现,精彩靓点等;

(3)教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改进建议。

2、活动拓展延伸:为学校拟写一份《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1)为自己制定一个使用手机的行为规范;

(2)为学校拟写一份《手机使用管理建议书》。

(个人——小组——班级)

(3)写一句倡导正确使用手机的广告语。

第五

3、成果展示:(以展板、橱窗的形式展示)

(1)《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相关内容:前言

第一课时之“

4、小组展示”)

(2)《中学生使用手机管理建议书》;

(3)正确使用手机广告语录——学生精典作品.二、方法引导

本次活动从主题选择到活动实施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事例中选题,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间组织了一次辩论赛,在方法上,也力求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十分重视活动准备,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必须准备充分,不能“临时抱佛脚”。比如,辩论赛的形式、内容、风格,辩论材料的准备,辩论技巧的把握、辩论语言、态势、激情等,都要一一考虑到位、准备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找寻相关视频资料,从中获得个人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同时,针对学生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指点。

充分注意到细节的把握,比如,为了把辩论赛搞得像,先让学生来一次模拟演练,然后针对不足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相关学生、辩手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增强了指导的有效性和活动的实效性。在活动各个环节,师生一起研究,参与式、合作式的开展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特点,从主题选择、辩论赛、建议书、办展板等都是师生共同讨论、合作进行。这也是我历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风格和做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附相关资料:

1、辩论赛总结观点材料 ——正、反方总结材料

2、部分学生针对手机管理写的建议书

3、辩论赛上展风采

4、听课教师在点评本次辩论赛

5、使用手机广告语

作者简介:

邓升奎

现年48岁,(生于1964年2月)

中学一级教师,多年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2011年参加湖北国培计划综合实践学科培训,以100分的成绩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邮编:445031 电话:***

10.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录 篇十

师: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呀,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生:月亮。

师:我说是塑料袋。也许同学们会有疑问为什么是塑料袋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师:现在我们使用的方便袋一般都是塑料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方便袋》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方便袋? 生:到新华书店买书要用到方便袋。生:去菜场买菜也要用到。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方便袋。那么你们家每天使用、丢弃方便袋的情况怎样呢?上来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大家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塑料方便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家处处都离不开它,上超市购物要用到,到农贸市场买菜也要用到,它成了我家的一员。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张关于我家丢弃塑料袋的统计表。这张表是我前一段时间精心调查后完成的。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月*日、*日和*日每天各丢弃了1个,*日丢了2个,*日一个也没丢。6天中,我家一共丢掉了5个,平均每天接近1个。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家户户都需要使用塑料袋,我们家也不例外。前一周我特意留心观察我家每天丢弃的情况,并进行了统计,绘成了统计表。看了这张表,大家不难发现,前一周,我家共丢弃了25只,平均每人约丢8只。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小小的方便袋虽不显眼但在家庭中扮演的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自己家是这样,左右邻舍家是不是也这样呢?谁作了这方面的调查? 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方便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那么一个小区每天丢弃多少个方便袋呢?为此,我对我家所在的小区丢弃方便袋的个数进行了调查。现在大家所看的这张统计表,是我在调查中,选取了*月*日至*日54号楼一单元12户丢弃的个数绘制而成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日丢弃最多的是202室,共丢4个。*日丢弃最多的是602室,共6个,*月*日丢的最多的是301室,共5个。在这短短的6天中,这一单元就足足丢弃了115个方便袋,平均每天约丢20个。

师: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2户6天就丢弃了一百多个,我们学校36个班每天又会丢弃多少个呢?

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方便袋已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用品,在学校里,各班也用方便袋来装垃圾。那么我们学校每天用方便袋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怀着好奇心,我组的同学对全校*个班级一周使用方便袋的情况作了调查,制成了这张统计表。

(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绘制的统计表)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到,方便袋——生活真需要。既然这样,国务院办公厅下文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以控制“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对塑料方便袋本身我们又了解多少呢?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研究。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查找准备的资料以及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等方法,总结出有关塑料袋的信息。讨论完之后,各小组要把讨论的结果记在纸上。

(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自由组合成小组。课上组员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实物,进行测量、计算、讨论、交流和研究,教师到各组辅导。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研究气氛热烈)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请各组派代表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话题以及讨论的结果。

生:这是装一些商品的塑料袋,它们都十分干净吗?到底会不会危及人们的健康?它的生产原料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查阅了《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书中解释到,塑料袋一般分有毒与无毒两种。

无毒塑料袋,一般用聚乙烯制成,而有毒塑料袋,则用聚氯乙烯制成。聚氯乙烯本身有毒,而在制做过程中,放入的增塑剂、稳定剂、颜色等辅助材料,也都含有大量毒素。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它燃烧时的颜色与气味。聚乙烯易燃烧,火焰发蓝,上端黄色、燃烧时有石蜡味道,而聚氯乙烯很难燃烧,着火时显黄色,处边绿色,有一般盐酸的刺激味,所以两者切勿混合。虽然塑料袋分有毒与无毒,但都不容易处理。科学家们也在寻找一种处理或更新塑料袋的方法,使塑料袋更加完美,为人们更好的服务。

师:了解了塑料袋的生产原料,那塑料袋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生:我们组经过咨询,了解到塑料袋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生一边通过实物投影仪将生产过程投影出来,一边向同学介绍)聚氯乙烯(聚乙烯)塑料粒子→加工加热→用机械轴滚压制成塑料纸→塑料纸进行复式烫边,这样就制成了塑料袋。

师:生产出的塑料袋是不是都一样大小呢?哪组的同学在这方面作了研究?

生:我们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塑料袋的面积,特意从家中带来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方便袋,如“机关事业保险处”的,“中国工商银行”的等。(同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展示)经过我们的计算发现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044平方方厘米和956平方厘米。此外,课前我组还有的同学特地到学校门口的小商贩那儿进行了测量,得出他们所出售的方便袋,面积都在800至1100平方厘米的之间。没想到一只小小的塑料袋,面积居然如此之大。

师:其他同学如果有什么补充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听了刚才的介绍,我想出道题给大家算算,我们的学校共16000平方米,如果每天丢180个方便袋,每个面积是1000平方厘米,那么将这些方便袋平铺在校园里,几天就可以覆盖一层?

(生在自己的本上列出算式,利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生:(作介绍)经过我们计算,大约900天的时间,我们学校就会穿上一层塑料袋制成的外衣。师:虽然我们现在觉得900天的时间还很漫长,但如果真的是这样,900天后恐怕谁也不愿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了解了塑料袋的“身高”和“胸围”,我们还不知它承受能力如何?

生:我们组对方便袋的承受能力作出调查,像15cm×10cm的小塑料袋能装2-3千克的物品,像这种(手持实物)用途广泛,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能装3-5千克。还有些较大的,最多能装10千克以上。

师:方便袋的规格不同,价格又有怎样的差异呢?

生:对这个问题,我们组作了调查。首先在众多的塑料袋里,售价1角钱的塑料袋是最便宜的,这种袋子质量较差,袋子只能承受较轻的重量,而且袋子里掺杂着一些像灰一样的黑色杂物,让人闻上去有股很浓的塑料味。售价1角5分的塑料袋在那些小商贩的嘴里质量好些,其实这种塑料袋和1角钱的塑料袋没有什么区别,售价2角钱的塑料袋质量很好,所以它的用量十分大。

师:方便袋的售价并不高,但它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呢?

生:我们组的同学为此分头走访物价部门和一些商店。物价局的一位叔叔说“一个方便袋,厂家赚十分之二,商店赚十分之三”。商店的一位营业员 “一个大的方便袋可赚到1角钱,小的赚到5分钱。”

师:对个人而言方便袋售价低,对商贩来说,利润还可以,因而人们就大量使用,这样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呢?

生:谈到环境的问题,我们组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样的画面(播放录相),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在市幼儿园、人部武前宿舍楼下拍到的镜头。这里垃圾袋随处可见,乱扔乱丢的现象十分严重,散发出的臭味污染着空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环境。现在,人们在大街上、草丛中都能见到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塑料制品在那里。“白色”污染不仅把城市弄得肮脏杂乱,而且还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许多伤害。

师:面对遍地的塑料袋,环卫工人又如何处理的呢?塑料袋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呢? 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利用空余时间到东台环卫处进行了调查,据环卫工人介绍:目前对垃圾没有分类,而对塑料袋则分为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处理。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生: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我们组也进行了调查: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然而,中国民众每天用掉近30亿个塑料袋。每年,国家须耗费500万吨或3700万桶原油生产供包装用的塑料袋。

生:我们组课前也对塑料袋有哪些危害做了调查:

1、塑料袋使用中遇醋、酒、油等液体时会析出残渣、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影响会更大。

2、残渣还会对食品的色、香、味造成直接影响。

3、一次性塑料袋还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食品,长期食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装的食物易引发中毒。

4、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

5、许多塑料袋是利用垃圾站收购的废旧塑料再生材料,且未经消毒,很可能含有大量病菌。

6、一次性塑料袋含有16种病毒、细菌和致癌物不仅会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化现象。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现在大家觉得老师所说的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的谜底是“月亮”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师:既然方便袋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可人们为什么还对它情有独钟呢?

生: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方便袋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方便袋易携带,比起篮子、桶等容器方便得多。2.方便袋的用途广,买东西、倒垃圾都离不开它。3.价格便宜,最贵的也只不过几角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4.方便袋也成为了某些商家企业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形象的载体。如国贸大厦的方便袋,上面印有“一次为客,永远为友”,给人们亲切之感,苏果超市的方便袋则印上各连琐店的地址,便于人们购物。

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方便袋“底细”了解得是一清二楚。方便袋的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乱抛乱丢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让我们触目惊心。如果准备对方便袋进行改进,使它更符合环保要求,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准备制造一种使用后能食用的塑料袋,而且有草莓味的,香蕉味的等。

生:我准备让方便袋变成多层次的,一层用后,撕去再用另一层,提高方便袋使用的次数。生:我准备改变方便袋的生产原料,使得用后的方便袋经过处理变成花泥。生:我准备生产一种药水,塑料袋一接触到这种药水就会马上无影无踪。师:大家的设想令人鼓舞,那么我们现在应怎么办呢?(生讨论交流)生:我们认为,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经过商量,我们小组拟定了一份致大家的倡议书。

随着人类生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十一世纪的今天,昔日平静的地球已变得满日疮夷了,前景美好的二十一世纪也同样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尤其是那恐怖的白色污染,像恶魔般占据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妄图吞没世界……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立刻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家园。为此,我们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如下倡议:

1.保护环境,抵制有毒塑料袋,尽量不使用有毒塑料袋;

2.不乱扔、乱用塑料袋,无毒与有毒塑料袋要区分;

3.对自己身边的人进行宣传,告诉人们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4.每人提一个环保小建议,控制塑料袋的污染蔓延。

同学们,请你们保护好生养人类,又险毁于人类手中的可爱的“蓝色母亲”地球吧!

四四中队第一小队全体队员

2011年 4 月日

师:第一小队的倡议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少用或尽量不用方便袋。现在也有一些环保的袋子,你知道有哪些吗?

师:老师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环保袋子的图片,大家分享一下。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生活中的方便袋,了解到许多有关方便袋的知识。那么在这里老师向大家呼吁:治理“白色污染”需要大家的热情,更需要大家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更加健康,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克服自己的少许不便,坚持每天少用或不用塑料袋,为治理“白色污染”尽一分力,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1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8-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那么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来。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新知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小丽在家里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妈妈快点回来,两个月后,妈妈回来了,猜猜小丽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提高了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已,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条件。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

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如: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测量时发生争执,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被剥夺了动手测量的机会等问题,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在测量中他们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失败的迷茫与沮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四、要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

根据活动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山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五、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除了全班合作学习外,还有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篇十二

1.深度阅读史料

历史学科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很多, 挖掘什么样的教学资源, 就成为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挖掘教学资源, 应该从历史学科的特性出发,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许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教师, 对历史的认识, 都是源于教材且止于教材, 这样的历史认识难免存在局限性。在这样的历史认识基础上, 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 也只能是得出教材上的结论而已, 这样的思考其实根本不能算是有效的思考。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引导学生回归历史事件的本源, 让学生思考历史、探究历史。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史料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深度阅读史料, 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历史、拓展视野, 培养他们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并以此为基础, 探究历史, 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例如, 在进行 《美国1787 年宪法》 主题探究之前, 可先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 了解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制定的过程中制宪者们的分歧、保留奴隶制的问题以及1787年宪法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这样就突破了教材的局限, 让学生对美国1787 年宪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为接下来的主题探究打下基础。

2.确定适宜的探究主题

有了扎实的史学阅读作为基础, 就可以进入主题探究的第二步———确定探究主题。通过史料阅读, 学生收集到的史料很多, 发现可供探究和思考的问题也很多, 但是历史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应让学生讨论、确定最终探究的主题。在让学生讨论决定主题时, 教师可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探究主题不能太大, 而且能够小中见大, 这是基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对大问题把握能力的不足而提的要求。二是探究主题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愿意探究和思考的,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到主题探究中去, 才能让探究活动起到优化历史教学的作用。最后经过讨论, 决定从以下两个主题出发探究 《美国1787 年宪法》:一是“五分之三妥协”。“五分之三妥协”是制宪会议中南北双方达成的协议, 反映了当时美国南北双方的利益与矛盾, 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奴隶制问题。二是美国总统选举方式的产生。美国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而总统选举方式的产生, 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同时, 总统选举方式的产生, 也很好地展现出制宪者们对人民意愿的重视。

3.分组讨论探究

确定探究主题之后, 可将学生分成5~6 人一组的学习小组, 根据每组的意愿和兴趣, 进一步确定本组的探究内容。在探究开始之前, 首先汇集全班学生的史料阅读成果, 让各组学生从中寻找对本组探究有价值的内容。其次让各个小组按以下职责分工:一是进一步认真阅读史料。各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 这就需要进一步阅读史料解决疑难。比如“五分之三妥协”是关于各州人口的确定妥协的,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方面的妥协呢?通过史料阅读, 学生就知道各州人口的确定关系到各州众议院议员的数量。二是分析问题。在有充分史料保障的情况下, 需要有学生做探究分析工作。再次撰写探究报告。小组探究完成后, 每个小组需要形成一篇探究报告。当然, 这些工作并不是要求独立进行, 可以是本组内学生, 甚至是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协作完成。

4.汇总形成最终探究报告

当各个小组的探究报告全部完成后, 将这些报告汇总起来, 总结成一份简要的最终探究报告。

“五分之三妥协”的最终探究报告如下:

当制宪会议决定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时, 各州人口统计是否将黑人奴隶计算在内, 就成为了南北各州代表争论的焦点。南部各州作为蓄奴州, 是主张要计算在内的, 而北方则反对。最后南北双方经过激烈争论, 达成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计算的方法妥协。相应地, 作为交换, 南方各州接受了按州总人口的比例向联邦交纳所分摊的直接税。

五分之三妥协, 使制宪会议得以继续进行, 但是也留下了隐患。一方面, 五分之三妥协, 使南方各州人均政治代表权高于北方各州。另一方面, 五分之三妥协使奴隶制得以保留, 为后来的南北战争埋下了祸根。

通过这一主题探究和最终的探究报告, 学生清晰地了解了美国1787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认识了1787 年美国宪法在制定之初的不足。

“美国总统选举方式的产生”主题探究的最终报告如下:

1787 年制宪会议前, 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是没有总统的。正是在制宪会议期间, 美国发明了总统这个职位, 并将其作为美国最高行政国家元首。但是因为总统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 所以制宪者们在这一问题上十分的慎重。有人认为总统应该由全国议会选举产生, 当时英国的内阁制就是由议会产生首相的。但是这种方式会使总统受制于国会, 从而导致出现总统与议员相互勾结, 进而损害人民权利的现象。而由广大人民直接选举的方案, 也因为害怕人民权力过大以及小州的不接受, 也被否定了。之后制宪者们又提出用“选举人”制度来克服人民直接选举的问题。也就是各州选民对本州各党提出的总统选举人名单进行投票, 获选的各州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 但是规定得票数超过半数的才能当选总统。那么如果没有人超过半数, 该怎么办呢?有人说交给参议院决定, 但这样参议院就会掌握太大的权力;有人说交给众议院, 这又对大州有利。最后提出了一个妥协办法: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 由众议院选举, 但实行参议院每州一票的投票方式。

1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漠然视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

二、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三、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四、结合时事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4.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十四

学生喜爱看动画片,却不太了解动画片,于是在学生对动画片充满兴趣下,产生了“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期望经过开展探索动画片的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自我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延展、在本事上得以拓展,这对学生都是有着现实的意义的。

这是一节主题生成课。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有:1.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探讨动画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动画片的正确认识,并调动学生参与调查实践的热情。2.经过“问题导入——生成主题——分解主题——小组交流——拓展延伸”的过程,明白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归纳、讨论等方法。3.经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接收到更多有关动画的信息,增加知识。引导学生进取思考,探寻研究小主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归纳问题、提炼主题”的本事,发展合作学习的本事,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挖掘“问题”是关键。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对问题的解决始终贯穿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所以,确定一个选题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问题性强不强。如果一个选题不具备问题性,那势必会削弱后续一系列活动的研究性,所以,在主题生成课的教学结构中,寻找问题并将其转化成可行的、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是关键。这节以“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至于要探究什么问题,这个权利教师留给了学生。但教师在学生挖掘问题时要给予指导。在提问题过程中,经过思维发散式的头脑风暴,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但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形式多样,问题的指向却大致相同,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将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类,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类的概念,并能构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产生了小主题。而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出五个小主题,分别是“动画片的历史”、“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的制作”、“观看动画片的情景”、“国内国外动画片的比较”。

因研究到本班三年级学生才初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教师都是给予指导的。例如,指导学生分类、归纳小主题,指导分组,确定组名、组长等,教师都要明确要求,必要时到身边给予指导、引导、帮忙。学生参与的兴致是十分高,因为这是他们对此课题充满兴趣,在选题、分组时,都完成得有条不紊,气氛热烈。他们想去探究动画片的问题,也想在实践中获得有关动画片的更多知识,对参加实践,完成工作充满自信。实践要做到有计划,各小组在制定方案是有必须难度的,必须有教师指导,并且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准备、思考、商量。所以,各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作为下课时的资料。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生成主题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贴动画板书:动画片)

生(团体):喜欢。

师: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

生1:我最喜欢看《名侦探柯南》。

生2:我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生3:我喜欢的动画片是《多啦A梦》。

……

师:哪个动画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聪明的喜羊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2:喜欢帮忙别人的小火车托马斯。

师:今日也有一些动画人物来到我们教室作客,瞧瞧它们都是谁呀?

(课件逐个出示动画人物,相机提问)

师:喜欢阿凡提吗?

生(团体):喜欢。

师:为什么呀?

生:他很聪明。

师:这位是谁呀?

生(团体):多拉A梦。

(有的学生咧开嘴发出了笑声)

师:怎样一看到它就笑啊?

生:因为它太趣味了。

……

师:动画片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收获。

2、引起关注

师:但教师以往就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停播,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明白,好像是里面有许多打打杀杀的镜头。

师:你是怎样了解到这个讯息的?

生:我是从新闻里看到的。

师:对呀,原先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适合我们。教师那里还有一幅漫画:《种在沙发里的土豆》。咦,为什么要起这么个题目呀?

生1:因为他身体很胖,像个土豆。

生2:因为他整天呆在沙发里看电视,还吃东西,越来越胖,像个大土豆。

师:这幅漫画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1: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对我们的眼睛不好。

生2:看电视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太多零食,这样影响身体健康。

师:是的,动画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适当地选择性地看动画片。

【设计意图】动画片里不仅仅都是完美的东西,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暴力因素、观看时间过长等。把这些问题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得到欢乐的同时学会反思,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也促进学生接下来对活动小主题的深入思考。

3、生成主题

同学们对动画片都十分感兴趣。今日就让我们一齐开展一个关于动画片的探究活动吧!此刻,我们来确定这次活动的主题吧!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用什么主题好。

生1:走进动画片

生2:探究动画片

生3:动画片的探究活动

生4:动画片探趣

生5:探寻动画片的奥秘

师:你们喜欢哪一个主题?

生:我觉得刚才同学的主题都不错,我最喜欢“探寻动画片的奥秘”,因为这个主题既说出我们活动的资料,又显得生动有意思。

师:同学们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同意。

师:那我们就以“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为主题,探究动画片开展实践活动。(板书主题:探寻动画片的奥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出主题。“你喜欢动画片吗?”问答中,我直接了当地切入活动主题,这能让学生一下子抓住讨论的重点。随即,在看似简便地对动画片、动画人物的探讨中,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学生交流完喜欢的动画片和人物形象后,我还展示了一些中外闻名的动画人物,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愉快地在动画王国里自由翱翔。在引起学生对动画片兴趣的同时又适时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师生共同活动交流下逐步引向主题。

二、分解主题

1.引导思考,发散提问

师:“动画片”里的确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的东西,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1:我们能够调查一下,看看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

生2:动画片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生3:我想了解一下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

生4:我想明白哪些动画片适合我们小学生看。

生5:动画片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生6:我想明白国内和国外的动画片有什么异同?

生7:动画片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师:看来,同学们对“探究动画片的奥秘”这个主题都充满兴趣。此刻,教师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尽情地交流,然后提出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采集卡上。

研究资料调查表

我们想了解(研究):

师:经过讨论,各个小组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此刻,请各个小组把筛选的问题展示出来吧!

生:我们小组最想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展示研究的问题)

2.分类整理,归纳主题

①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想研究吗?

学生:想。

②教师指导分类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呢?我们必须经过探究才能找到答案。我们总不能按问题的数目分成这么多的小组去探究吧!此刻,我们尝试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期望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去看,还用聪明的脑袋去想,哪些问题研究的资料都是关于动画片的同一方面的,我们就把他们归成一类。

③学生尝试分类问题。

④归纳小主题

师:大家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起来,就成为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小主题,分别是“动画片的历史”、“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的制作”、“观看动画片的情景”、“国内国外动画片的比较”,我们进行分类研究,这样我们研究起来会比较有针对性。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提炼主题。本环节最难的部分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研究的问题。为到达这一个目的,我引导思考,发散提问:“动画片”里的确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讨的东西,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这问题让学生广泛发言,我先让个别学生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性,增强同组间同学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从自我的兴趣和本事出发自主探讨交流研究问题,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性。

三、选择主题指导分组

1、选择主题。

师:你们想探究哪一个小主题?

生1:我想“动画片的历史”,因为我想明白动画片何时产生,不断提高的历史。

生2:我想研究“观看动画片的情景”,我想调查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什么时候看动画片。

生3:我想研究“动画片的制作”。因为我很想明白别人是怎样制作动画片的,我自我也想动手制作一下。

……

师:应对我们提炼出来的5个小主题,有些同学已经认清自我的兴趣,确定自我研究的主题了。综合实践是培养我们兴趣的摇篮。大家就按照自我的兴趣选择主题进行分组。

2、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活动小主题,然后选择相同主题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分成了五个小组。(在学生选题分组时,教师走到学生当中调控,有意识地按学生的特长和本事协调每组学生强弱组合,以利于每组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3、选组长

①学生选出心目中的组长。

师:此刻小组分好了,但群龙无首,此刻需要一个知识面广,职责心强,组织本事好的同学作为小组的组长,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举起你们的右手的食指,一齐指向自我心目中的组长。

②教师鼓励组长,并给予任务。

师:请用我们的掌声邀请组长出来,你们有信心组织大家一齐探究问题,解决难题吗?

组长异口同声:有。

同学们会在活动中支持你们选出来的组长吗?

学生:会。

此刻教师就给你们每一个组长一个任务,组织组员定一个组名编口号,能做好吗?

生:能

4、定组名编口号

①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并填上表格。

“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第组

研究的小主题组长组名口号

②小组汇报,展示小组风采。

小组汇报情景如下:

“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

分组情景小组名称组长研究的小主题小组口号

给力小组万亦凡动画片的历史动画片,趣味多!齐了解,解奥秘!

勤奋小组区若蕾动画片的影响动画片,影响大!勤奋组,来探索!

棒棒小组张梓妍动画片的制作制作动画,新奇好玩!齐齐实践,我们最棒!

顶呱呱组邬颖欣观看动画片的情景你看动画,我来调查!齐心协力,我们顶呱呱!

能干小组利漪晴国内国外动画片的比较看动画,我喜欢!探动画,我能干!

【设计意图】教师协调指导,学生乐在其中。在选择主题,指导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可是一个组织协调者,因为学生年龄还小,本事不强,合作意识较弱,所以教师要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帮忙鼓励,协调学生,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定组名、编口号。首先我按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便于活动的开展;然后让学生重新分成的小组再次民主选出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定组名、编口号,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并且大家一齐出谋划策编动作介绍自我的组名、口号,十分有创意,大家都进取欢乐地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在合作中,孩子们成长了!

四、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

师:今日同学们表现得很进取,勇于提问,自信表现,大胆创作,齐心合力,让教师看到一个全新的你们,真棒!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我和同学!

师:在这节综合实践里,你有什么样收获和体会?

生1:我越得综合实践课很有意思,能够研究我们喜欢的东西,我很喜欢!

生2:我在课上提出自我喜欢的问题,我学会了提问题,比以前大胆了!

生3: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在定组名创作口号时,我们一齐出主意顺利完成任务了。

生4:今日,我明白了关于动画片的许多知识,同时也明白有许多关于动画片的知识要经过以后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这都是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以后,我会进取地参与活动。

……

2、拓展

上一篇:上海科研课题项目下一篇:小学讲稿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