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2024-11-04

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共6篇)

1.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篇一

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内容

【摘要】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远离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对落后。那么新疆城市社区的建设也受到一定影响,当前新形势下,按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新疆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持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重大使命。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在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党领导经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再加上新疆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疆地区应根据区情探索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特殊性,从而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政治保证。

一、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新疆城市化的速度较内地发达地区缓慢,社区各方面的建设也相对缓慢,在建设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如内地发达地区。新疆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仅仅是对居民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解决和处理。没有形成正规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体系。而且,由于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自身素质不够,使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较单一。

(二)思想环境复杂

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从干扰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接力传递,到3?14西藏拉萨、7?5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敌对势力互相串通勾连,相互声援策应,组织越来越周密,方式越来越多样,活动非常猖狂嚣张。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经受不同程度的考验。由于新疆地处祖国边境,与多国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会受到外部思想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疆地区有较多的宗教信仰者,其思想还受宗教的影响,因此,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复杂的思想环境。

二、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困难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

新疆地处内陆腹地,祖国的西北边陲,加之自然地形地势的天然阻隔,更强化了其地理位置的偏远程度。新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实际上是指地理空间上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设施不足,通讯信息不畅,环境相对比较闭塞,远离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缺少主要的对海上外贸易枢纽――出海口。因其区位偏远,远离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缺少出海口或距离出海口甚远,加之沙漠、戈壁山地的阻隔,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新疆地区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虽然决定了其不得不面对空间位置偏远、发展相对滞后的的现实,但也决定了它在中国国防、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及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快发展新疆经济必须有一个稳定、健康的政治环境,就需要新疆社会长期的稳定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进步作保证。那么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这个前提下,和谐社区建设就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二)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变化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显现,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是国际敌对势力的一贯战略,他们出于政治立场、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偏见,从来没有也不会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成功发展不仅威胁到西方霸权主义的战略利益,而且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从国内现状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强。历史和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理论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领域和教育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及时调查分析,解疑释惑,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鉴于以上所述的新疆地区的地理与思想特征,我们进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根据新疆地区实际,选择适合新疆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认真做好新疆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能够安定、团结、幸福地生活。

三、新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民族团结教育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目前2100万人口中有5O多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略多。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新疆稳定的基础。民族分裂主义千方百计要破坏的就是民族团结,他们最害怕的也是民族团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在社会转型中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新疆的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三股势力”利用、歪曲这些问题,损害了民族关系,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来抓,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歪曲新疆历史和现实的反动谬论,肃清“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流毒。用铁的事实说明党和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关心、爱护和支持。用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事例教育各族干部群众,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则各民族兴旺发展,纷争则各民族遭殃,从而不断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

千百年来新疆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社会和谐,新疆才能发展进步。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全新疆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也一再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是大家庭里,政通人和则百业兴旺,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分裂与**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维护和保持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大力发扬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认清“三股势力”的真正面目

7月5日发生的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内外“三股势力”极力炒作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把一个原本普通的治安事件说成是民族事件,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所致。这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新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乌鲁木齐“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性质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社会影响最坏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那么何谓“三股势力”?“三股势力”是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简称,与之对称的则是民族分离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虽然名为“三股势力”,但他们大都集中表现在某一组织身上,随着国际气候的不同,这一“集大成”组织就会如变色龙一样相应“变身”成为某一特定势力的代表。新疆骚乱背后的“三股势力”渊源来自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泛突厥主义”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后广泛流传于突厥语族地区。“泛突厥主义”主张所有突厥语民族联合成一体,建立以土耳其为中心的“大突厥联盟”。虽然“泛突厥主义”没有明确要求建立国家意义的“大突厥”,但其分裂及独立的用心则昭然若揭。随着土耳其从昔日奥斯曼帝国废墟上逐渐成长为地区大国,“大突厥”梦开始变得猖狂起来。

“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丧心病狂、不择手段,其罪恶行径惨绝人寰、令人发指。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严肃的政治斗争。

(三)进行形势任务和方针政策的教育

所谓形势教育,就是经常帮助干部群众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使大家明白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任务,明白我们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而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增强我们的信心。与形势教育紧密相连的就是政策教育,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明确具体如何去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等。

(四)进行民主法治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面临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早在1986年,他就强调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就是教育人”。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首先,要 使人们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分不开。民主与法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次,要不断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使人们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应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明白:只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党和政府各级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洁、务实、民主、高效,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只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鉴于我们面对严重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以及对民族团结、“三股势力”、民主法制教育等的分析阐述,要认真做好社区各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应让社区各族居民正确认识7?5事件的本质,认清“三股势力”的真正面目与目的,要擦亮眼睛,真正地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要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把我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在严峻而复杂的形势面前,社区广大干部一定要抖擞精神、严明纪律,在自治区的领导下,头脑清醒地抓好维护社区稳定的各项工作,为确保新疆社会政治大局长期和谐稳定发挥应有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倩.思想政治工作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2]史显志,孙梅,续西发.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3]吴琼.新疆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4]杨建新,崔明德.中华民族关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5]和静钧.从新疆暴力犯罪看境外“三股势力”[J].检查风云,2009(15).[6]本刊评论员.旗帜鲜明地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J].兵团建设,2009(07).[7]何星亮.认清“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维护新疆民族团结[J].中华民族教育,2009(Z1).本文系基金项目:2008年新疆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特殊研究”(课题编号:08SZJY016)。

作者简介:岳燕(1984―),女,四川内江人,现就读于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篇二

笔者选取了自己居住的小区——长治市城区信誉小区, 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 发放问卷100张, 整理并分析后, 得出信誉小区的村民虽然在社区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冷漠现象, 但是他们并不是毫不知情, 毫不关心, 而是内心渴望权利、民主、自由、平等, 有着一股强烈的参政意愿。对于这种强大的群众力量, 我们不可以轻视。因此, 了解当前城市中这些社区中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 规范城市化背景下村民的政治生活, 对我国的民主政治改革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誉小区的基本概况

信誉小区位于长治市延安南路, 在行政区域上已经被划分到长治市的市区范围内, 是城市化进程中对五马村进行改造后的产物。现有居民400余户, 大都保留着农村户口。在经济方面, 由于所有耕地已经被城市政府用作建设用地, 所以这个小区已经不是传统的以土地为中心的农业了, 取而代之的是的服务业、商业等各种形式的第二、第三产业。小区居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这些产业的收入, 还有部分年轻劳动力进市里或者省城务工。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仍然延续过去了村党支书和村民委员会的模式, 并没有实现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在管理体制上, 仍旧是一个处于农村社区, 是一个有着过渡意义的典型的“城中村”。

二、信誉小区居民政治参与现状描述

在调研中, 我共采访120人, 其中包括, 村主任、村支书, 3名村委会干部, 67名常驻居民, 22户外来务工人员, 还有少量社区物业管理人员。通过有效回收问卷, 整理、分析, 现将小区居民的政治参与状况描述如下:

1、居民的政治参与态度呈现比较冷漠的现象

在调查中, 我发现居民的就政治参与的态度比较冷漠。当被问及到:“你参加过最近的村委会主任选举吗?”58%的居民表示:“听说过, 但是很少参与, 更不了解具体的内容。38%的居民表示表示了解一些。当被问及到:“你知道《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吗?56%的居民表示“只是略了解一些, 知道是部关于农村村民选举的法律, 但是不知道村民具体的权利是什么。”在回答“对于本社区重大的事项进行决定的时候, 您知道是谁具体决定的吗?”30%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 笔者感受到, 居民们在本社区的公共生活中感受不到主体地位的优势, 更谈不上享受自治权利。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77%的居民表示对竞选社区干部、委员, 不感兴趣、不愿意当或者根本没考虑过。

从这些数据中, 充分表明:普通村民对政治选举、政治参与的态度冷漠, 公民意识比较薄弱。

2、居民进行政治参与多是一种动员性参与, 服从性特点较为明显

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有很多种, 根据政治参与的动机可以分为, 积极性参与和消极性参与。消极性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动员性参与。即进行政治参与不是出于主体自愿的基础上, 而是受外界环境的压力而不得进行的参与。在调查中, 当被问及到“为什么参加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时”, 68%的人表示“村干部让参加呢, 就得参加, 不然容易得罪人家, 以后不好办事。”23%的表示:“看见大家都参加, 我也就随大流。”7% 的人意识到是在履行公民的职责和义务。由此可见, 信誉小区的居民选举大部分是迫于压力, 而不是出于本能的、主动的在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

3、政治参与方式的非制度化

非制度的政治参与方式, 主要是指偏离现存合法的、正常的制度规范的行为, 以极端的、暴力的方式, 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信誉小区的居民政治参与过程调查中, 由于居民上访渠道不通畅、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遇到阻碍时, 尤其是, 对于外来户、租房户的居民来说, 加之他们常常在外面打工, 考虑到来回路费的成本比较高, 更希望快速、彻底的将矛盾与问题得以解决, 于是往往采取一种极端或者暴力的方式抗议、阻碍一些利益分配不公的事件。而这些事件, 大部分都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 一旦无法的到居民的期盼要求, 积累久的愤怒就会在一定契机下快速爆发。

4、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亨廷顿认为:“组织是通往政治权力之路, 也是稳定的基础, 因而是政治自由的前提”,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建立在一起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在调查中, 我发现, 居民基本上是一个涣散的、分散的个体。当被问及到“当你在生活中发生困难的时候, 第一个主动打电话的人是谁?”回答家人、亲戚的占到56%, 回答同乡、同事的占32%, 回答社区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占10%, 这些数据从充说明, 该区居民解决问题基本上都是以个人的方式解决, 不去投靠相关部门, 更不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

三、结语

基于以上存在的现状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信誉小区居民的政治参与政治水平比较低, 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同期望的发达民主之间有着一段很长的距离, 需要引起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付诸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同发达的民主程度相比, 还有相当一大段的距离。尤其是, 城市中的普通村民作为社区里权力机构的最底层, 他们在公共的政治参与生活中, 扮演着“城市的边缘化”角色, 对政治现象缺乏关注, 漠视政治参与。在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研究这些广大的普通村民的政治参与, 规范他们的政治生活, 调动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无疑对小康社会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社区,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91.

[2]李颖杰.关于加强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 2010.

3.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篇三

一、和谐城市社区的基本内容

城市和谐社区, 就是指在城市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 旨在追求一种经济消费适度化、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 并且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特殊地域空间。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 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高, 参与广泛。 (二) 驻社区成员单位共建积极性高。 (三) 社区服务功能完善。 (四) 社区人际关系和睦, 人文环境和谐。 (五) 社区管理有序, 居民安居乐业。 (六社区组织结构合理, 规章制度完善。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以来, 我国各地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 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指导思想比较陈旧, 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二) 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行政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三) 社区管理体制方面不尽合理, 社区管理工作的自治程度不高, 民主性有待加强。 (四) 社区管理存在法制方面的问题。 (五) 社区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三、建设和谐城市社区的基本思路和相应对策

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管理的载体, 解决好现行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管理方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将起到关键作用。立足于现实中的问题, 要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及相关的一些部门应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1.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服务理念

要求一方面尽快更新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的一些旧的观念, 加强社区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通过不断深人学习熟悉现代社区管理工作, 解决思想, 转变观念, 确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扩大服务;另一方面, 还应该积极培养年富力强的新型社区级干部, 将有能力、有经验的有识之士放在基层, 壮大基层组织力量。

2. 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社区自治, 增强社区管理工作的民主性

转变政府职能, 是在不同层次和结构上进行合理分工, 把大量管理社会的职能下放到社区。实现社区组织与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让社区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大家的创造性, 提高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 扩大社区成员的自治权, 实现社区管理的民主化。

3. 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世界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行政管理为主, 逐步过渡到社区自治为主, 还权为民。根据我国的特点, 以社区自治、自我管理为主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这就要求首先对街道办事处的建制和设置规模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改革的重点是权力重心下移, 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限。

4. 强化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 加快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社区管理

法制建设是社区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社区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社区的管理要依法进行。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不能无序地展开, 为了使社区得到持续、健康地发展, 必须加强规范和指导。首先, 要制定和完善社区管理的法律体系, 在宪法及全国性法律层面,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应作为一级准政府的法律地位, 行使基层政权的部分权力。为了适应社区管理新模式的需要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 形成社区管理各个领域的社区管理法律系统。其次, 法律的实施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任务, 但最主要的还是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的派出机构, 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 其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法律、法规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 严格执法是社区管理走向法制化的有力保证。然而, 除了法的保证外, 还必须以情感为纽带, 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就是让社区成员充分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自愿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 投身于社区建设之中, 从而化为社区管理的真正动力, 建立起法制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5. 培育社区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社区管理活动是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来实现的, 因而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区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关键是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培育社区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是指社区工作者不仅能够承担社区大部分管理与服务的工作, 同时还应该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提高他们在寻找市场机会、发展地方经济方面的服务能力。这就要求首先在选拔社区工作者方面要实行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 让真正愿意而且具备为广大市民服务能力的人才成为社区管理工作者。同时, 还需要大胆创新, 树立“以薪养廉”、“以薪养德”的观念, 努力建立起社区吸收优秀人才的固定渠道。此外, 对社区管理工作者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的在职培训, 提高专业和服务技巧, 真正提高社区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源.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1) [1]何源.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1)

4.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篇四

1.1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是城市化进程的物质基础, 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外围人口, 偏远农村人口逐渐涌入城市, 造成城市拥挤, 垃圾量上升。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利弊兼得, 尤其是城市中人口聚集会导致生活垃圾增多, 如果这些生活垃圾不能处理得当, 就会降低城市聚集的效率, 同时也会使城市发展节奏放慢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 这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由此, 关注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同时, 必须要把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环卫设施是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 更是标志着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情况。

1.2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城市网络系统由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构成, 共同为城市发展服务, 担当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重任。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的一部分, 各界都需要重视对城市环卫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如果没有一套完整和完善的城市环卫设施, 城市化进程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更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步伐;反之, 如果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将城市环卫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建设, 势必会给整个城市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样不仅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更能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进而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 符合社会发展形势。

2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政府已经关注城市环卫工程的建设, 但是由于小城市的环卫事业重视较晚、基础又没有大城市好, 因此, 即使加大投入力度, 仍很落后, 基本环卫设施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其他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机械化作业水平低, 环卫工人无作息场所

目前一大部分小城市都有一个相同的现象, 即环卫工人无现代化设备配合作业, 仍主要依靠人力劳动, 大到道路清扫, 小至公厕管理;与此同时, 环卫工人没有按照城市标准中规定得到合理的待遇, 如固定的工作区域等, 也无法充分调动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2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难

根据当前小城市的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造成建设非常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来自市民自身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得不到市民的配合无法落实; (2) 来自各方面的规划问题, 多方规划却没有一个整体的布局, 造成各部分之间脱钩。

2.3 环卫设施陈旧, 破损严重

按照公厕设置标准规定, 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 然而事实与规定并不相符, 而且现有设施也已年久失修, 市民纷纷反映其分布不合理现象居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 每一万人要设置两台垃圾转运车才能保证居民日常垃圾及时运输,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运输慢, 车辆少, 有限的环卫车辆也已经严重破损, 不适合再继续工作。

2.4 垃圾处理无害化率低

城市化不断发展, 人口越来越多, 城市范围固然也跟随扩大, 与此同时垃圾产生也呈递增趋势发展, 然而城市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人口占据, 垃圾处理厂却无处可置, 从而出现了一种现象:垃圾在城中, 城在垃圾中。由于填埋的垃圾渗液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 污染了空气环境, 也破坏了土地资源。

3 环卫设施规划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小城市中的环卫设施规划和建设问题主要是设施总量少, 设备过去陈旧。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项。

3.1 认识上模糊不清

长久以来, 人们的目光只关注如果发展经济, 如何快速致富, 却忽略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更没有意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重视规划和建设城市环卫设施, 以至于当人们注意这点时已经处于无地可供环卫事业发展。

3.2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城市环卫设施发展迟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 造成浪费环卫设施现象。如在转运站的建设上, 根据相关运输设施规范要求, 垃圾转运站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垃圾日转运量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 垃圾日转运量与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入均日产垃圾量、气化率等因素成正比, 这样对于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大的生活小区, 垃圾日转运量就大, 所需建设转运站的数量相应增加。做专业规划时仅考虑服务半径, 没考虑垃圾日转运量, 以致使转运站的布局显得不合理, 为避免盲目建设造成的浪费, 要严格按照科学理论作指导。

3.3 城市环卫专业规划难以落实

根据建设部“关于把城市卫生设篪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但在具体规划、建设时, 由于各种原因, 再加上规划、设计对环卫设施建设了解不深, 在做小区详细规划时, 不容易落到实处。

4 主要对策

4.1 科学编制专业规划

本着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的原则编制专业规划。要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将近期建设好, 将远期规划好;结合实际, 统筹安排;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改建与新建的关系;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切实解决环卫设施“少、差、低”的严重问题。为环卫设施规划的实施还应编制分年实施计划, 并纳入本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 保证逐年投资建设。

4.2 注重专业规划的落实工作

环卫专业规划是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片小区开发时一定要把环卫规划纳入详细规划,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实现;同时, 由于环卫设施本身存在“点多、面广、臭脏”的现象, 加上规划、设计部门对环卫业务了解不深, 在规划时往往认为有碍市容观瞻而被忽视。因此, 环卫专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多联系、多接触、加大宣传, 使他们了解环卫, 熟悉环卫设施的设置、设计标准, 这样才能将环卫专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并使环卫的规划实施落到实处。

4.3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规范化管理

由于城区的开发和旧城改造, 原有的环卫设施在拆迁中越来越少, 以致环卫设施分布不合理, 有的地方甚至空白。为此, 根据相关政策文件, 环卫部门应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 严把项目规划建设和验收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环卫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使环卫设施的建筑设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4.4 多渠道解决环卫设施的建设资金

资金投入短缺是制约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要深化行业投资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基础, 企业、社会、外资等多元化投资为框架的投资新体制。要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公益事业大家办”、“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 谁付费”的原则, 积极拓宽投资渠道, 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 使环卫设施逐步完善。

5 结束语

公共卫生不仅仅是一项群众需求, 更是一项长远发展。因此从事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一员,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 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从而使城市的卫生不断提升, 创造卫生幸福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冼鹏.城市公共环卫设施的管理分析[J].科技博览, 2009.

5.关于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 篇五

关键词:广场,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开阔的公共空间,它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被人们誉为“城市客厅”。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反映了现代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从中显示城市的品位与文化素质。因此,规划建设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建设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

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当当,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在物质财富日趋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着在琳琅满目的高楼旁多出一点空间,在车水马龙的道路边增添一份绿色,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感悟历史长河的真谛,在城市的现代节奏与人性空间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而城市广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主体广场,有绿树、草坪、小品,有喷泉、水池、花草,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设置喷泉、雕塑等精细小品;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商业、酒店、会所等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虽然仍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城市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城市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正是从市民的这一愿望出发,各城市兴起了建设城市广场的热潮,并进行周边环境整治,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城市空间,为城市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2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物质线索。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它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

2.1 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城市广场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其工作、生活、娱乐、休息等活动直接对城市广场提出了要求,人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户外的公共环境与室内环境不同,它属于大众的活动空间,人们各种行为方式的差异,促使城市广场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与特性。如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态,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所以,城市广场的设计应注重对人的关注,加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包括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尊重。如果设计者把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无疑会为环境的保护与有序的治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整体协调原则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使广场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铁、公交、高架线路、隧道线路、设备用房、给排水电气管道等都应预先予以规划和设计,以免引起冲突和浪费。城市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达到城市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3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如何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和城市特色,深刻理解基地的场所特性,提炼精华,进行构思立意,个性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失去了地方特色。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如意大利锡耶纳广场举行的赛马节)。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广场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3 城市广场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性

有些广场在设计时及建成后,均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但后期管理及维护水平却没有与之相匹配,广场中部分景观及设施的损坏没有及时得到修复,以至造成广场整体景观的破坏。更有甚者,有的广场几乎已经沦为乱放车辆的停车场。

广场在建成后应立即建立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时刻监控着广场内的各项设施及景点,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保障广场的服务功能及整体景观。对于在广场中随意停放车辆的现象,应严加限制。所有城市广场的建设项目应由规划主管部门独立归档,以便定期跟踪检查,对于违规行为应立即予以处罚。

城市广场的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广场的规范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6(5):1-112.

[2]曲格平.环境科学词典[K].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6.好用的政治论文城市社区建设问题 篇六

四平位于吉林省南部大黑山脚下, 是一个正处于赶超隆起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 四平市提出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口号和目标, 把生态建设纳入全市发展规划,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在这目标指引下, 全市每年的造林增量都在1.3万hm2以上, 相当于每年增加近1个森林覆盖率百分点。与此同时, 城市生态建设突飞猛进, 以植树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城市绿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近2a来有60多万株各类大树苗进入城中,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招商环境不断优化, 成为四平绿色发展的一大亮点。

1 城市生态建设现状

几年来, 四平紧紧围绕“一核三带”, 以项目为带动, 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全市共谋划和动作绿化项目981个。2a来, 全市共完成造林3.127万hm2, 投入资金6.2亿元, 投放苗木3568万株, 造林绿化工作在领导重视程度、用地机制创新、造林数量质量、社会参与广度、资金投入力度、绿化建设效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全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特别是在四平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我们把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内河治理等与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牢固树立以栽树为主的思想, 大力推进大树苗进城, 通过选择高品位绿化观赏树种、优势优良种苗, 同时坚持高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高规格验收,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 不但有效地推进了绿化进度, 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绿化任务, 完成大树苗进城60余万株, 而且还提升了绿化质量, 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城区出口和城郊绿化带、西南城郊森林公园绿化带、滨河景观绿化带、市区道路绿化带、东湖公园、东南新城水系、两河四岸、高铁车站、西湖水上公园、小区和庭院绿化小品等一大批绿化亮点工程纷纷涌现, 不但成为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舒适场所, 极大地改善了民生状况, 而且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妙文诗篇, 活跃和丰富了生态文化。现在的四平城区, 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可以说城在森林中, 人在绿中行, 城市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环境、市民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显著变化, 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片英雄的沃土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由于生态建设成绩突出, 四平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被省政府、三北局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在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

2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四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前行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

2.1 绿化进展不平衡

东部新城区绿化建设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影响推进速度还不够快, 老城区绿化与居民意愿的结合点还没有完全结合好, 绿化和管护难度很大。

2.2 绿化用地瓶颈性制约还将长期存在

城市用地的高价和持续上涨与有限的财政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清、征、租等方式解决造林用地既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 更受到财政承担能力的影响。

2.3 社会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

社会投入绿化意识还很薄弱, 中国绿化基金四平森林基金还没有充分运作起来, 招商绿化还处于雏形阶段, 招投标开展绿化的市场化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4 毁林毁绿现象存在

个别短视的部门、单位、商铺和个人有毁林毁绿现象。

3 几点建议

造林绿化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公益事业, 也是一项改善民生的基础产业, 应该充分调动全党全民的力量、社会资源的力量和公共财政的力量, 才能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好、保护好, 最终才能实现生态宜居、生态文明的愿景目标。具体操作措施上, 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3.1 探索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

林业的公益属性决定了生态建设必须要依靠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撑。各级财政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 并把生态建设支出纳入预算,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 引领更多的专项资金、社会资金进入生态建设领域。

3.2 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

按照“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制定扶持政策,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广大群众参与绿化, 认养认治, 通过建立和完善林业市场, 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的市场化进程, 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 扩展就业, 增加收入。

3.3 加强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

通过新闻宣传、开展活动等有效形式, 使广大居民与城市绿化建设联心、联责、联利, 心系环境, 保护生态, 树立起“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保护民生, 破坏生态就是破坏家园、破坏福祉”的强烈意识。同时, 通过实行“门前三包”、属地管理责任制、成立专业管护队伍等措施, 加大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还要建立绿化奖惩机制, 对积极参与绿化、保护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予以适当奖励;对无故毁林毁绿的, 要坚决严肃处理, 不但要责令责任人按要求补栽树木, 还要追究其行政、经济直至法律责任。

摘要:四平城区缺林少绿, 近几年, 四平抓住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和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机遇, 大力发展以栽树为主的城市绿化, 取得了可喜成绩。要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需要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保护好绿化成果, 才能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

上一篇:大学文明班级获奖感言下一篇:Android开源SlidingMenu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