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共12篇)
1.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一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热爱幼儿。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幼儿。
第二,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第三,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幼儿也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第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第五,这是对于我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要全面推行园务公开,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财产登记造册,资料齐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教师工作,及时采购幼儿以及教师所需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定期对基础设施、幼儿桌椅、校舍等进行维护。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三者的结合点。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2.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二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 篇三
一部分幼儿。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
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
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幼儿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
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第二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
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
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幼儿也打不起精神,
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要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一名教师应该对幼儿无私
奉献,热爱幼儿,尊重、理解幼儿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幼儿。
第三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
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
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篇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得到同学的爱,我们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让他们知道相互尊重,相互爱护,要想得到别人的爱,就要先用心去爱护别人,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成人成才。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没有不望子成龙的父母,同样,没有不望生成龙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青出于蓝,正是因为如此,当学生不尽如人意时,往往就会出现恨铁不成钢,爱之深恨之切的问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才行。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 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教育部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就说最引人注目的“保护学生安全”问题,平时工作中,我们学校都是非常重视的。忽视学生生命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地震灾区的无数教师在地动山摇的瞬间,尽力用自己的躯体去庇护学生让世人感动。我想如果自己身处其间,一定也会这样奋不顾身的,因为那是教师的职业本能,对学生,我们就像父母。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面对挑战和机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第一次写入师德规范当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现象的科学教育观。但现实不容乐观,盲目追求片面,短见的成绩,学生受罪,老师受累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觉得是个问题。不论怎样,我一直在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无愧地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誉,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其底线。了解《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新出台的背景意义,接着重点就《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等六大块内容进行了解读。认为《规范》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指导性要求和整体性规定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情操、修养、尊重他人”是教师师德的外显因素。最后,结合学校实际,校领导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能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去关心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二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鉴湖中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认真贯彻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二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职责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人民教师,应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我提出严格要求,用心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取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光是无界限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做好“等堂”、“管堂”、“活堂”,以保证学生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用心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务必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
(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用心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明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我务必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我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我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应对学生充满期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三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时的,更是一生的。我记得有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齐聚在巴黎,有人问他们最难忘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幼儿园教师和生活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这段时光学校组织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规范的资料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透过反复学习,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
首先是要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是爱自我。教师爱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幼儿。
最后是爱幼儿。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幼儿的“爱”务必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此刻对幼儿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6.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六
课程的性质决定学习的品质、类型与方式。[2]课程观念不同导致课程内涵不同;课程内涵不同, 则学习的品质、类型、内容与方式就不同, 相应的教师学习的品质、内容与方法就不同。因此, 教师学习的内容、方式、实效受制于课程的性质、内涵、类型;教师学习的进程, 自然就离不开教师与课程的关系解读及其学习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界定。要想教师学习能够有效、高质量地发生, 则必须深刻理解教师与课程、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
依据教职观的基本观点, 我们可以将“圣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前职业时期;“教育劳动者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为职业时期;“专门性职业的教职观”时期的教师职业发展时期定位为职业化时期 (专业化时期) 。因循教职观的发展演变, 从教师学习与课程的关系的视角, 我们可以追寻不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形式。
一、前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自我养成
教师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非组织化的养成到组织化培养的过程。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时期的文化和教育十分发达, 出现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老子、荀子、孟子等。这些人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大教育家, 他们的成长并不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正规的教师培训, 而是在先辈及其老师的影响下, 在教育实践中经过自己的摸索逐渐成长起来的。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生活型课程 (1)
非职业时期, 教师何以为教?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列出了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 和早期智者建立的“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 合并起来并称“七艺”。而二者在东西方历史上成为较为稳定的学校教学科目长达千年之久。这些科目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可以说, 对生活本身的理解与顿悟就是教育家们的课程内容与学习内容。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自我养成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三人行, 必有吾师”“学学半”等等, 是先哲给予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是很发达的, 根据《学记》的记载, 当时的教育有较为完善的体系,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有序, 国有学”。如何培养这些机构的教师呢?根据目前的资料, 当时还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这些学校的教师是当时的一些年长者、德高者、有学问者。他们的学问来自于自我修养、自我经验总结, 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与顿悟。他们著书立说、开馆授徒,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如何教学、如何学习, 通过向他人学习和自我修养成为教育家, 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二、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规范性学习
非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的洗礼, 在文艺复兴之后, 随着教育进一步发展, 当时一些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时候, 也培养自己的一些学生参与到教育工作之中, 特别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已经注意到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学校之学校 (S chool of S chools) ”或“教学法学院 (Didactic College) ”的大胆设想, 随后私立或教会办的教师教育机构出现了。18世纪之后, 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 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普遍需要, 教育的普遍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教师, 这就要求有组织的培养教师。所以, 专门的师范教育就应运而生, 职业时期的教师学习也就开始了。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规范型课程
自师范教育始, 世界各国把教师工作看做是一种职业, 对教师培养的着眼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 要求学生热爱教师职业, 而不是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专门的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学习我们称之为教师职业定向教育。职业定向教育是一种规定性的, 即一个人只要进入师范院校学习, 他就被规定为教师, 只要有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就可以做教师。这时期的师范教育中,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在传统的“传递中心”的课程定位、“技术熟练者”的教师定位、“教育工厂”的学校定位[3]的教育思维范式下, 教师是课程的“代言人”“传声筒”。传统的“标准化”课程构成了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绝对范本”和“指挥棒”。在以“法理化的文化政治学基础”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观念之下, 课程是社会现实主流文化的“傀儡”, 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 是教师在学年之初制订的“教学计划”;而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 教师则承担单向度地向学生传递“制度化知识”的职责而成为课程的“傀儡”。课程与教师之间是指挥与服从、任务与执行的关系。而教师学习的基础内容就是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材。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教而学”的规范性学习
传统教师培养一般是以师范培养为基本标准, 修完三年或者四年的师范课程 (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师技能课程) , 就可以被认定为是教师。规范性将教师视为一种社会角色, 是集体的、功能性的、模式化的, 忽视了教师在生活经验、知识、情感、价值上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规范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教学。对规范性学习的教师而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 教育者是“知识的搬运工”, 学习者是“知识的容器”, 学习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 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习者的大脑里。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的方法, 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规范性学习就是按部就班的运作, 循环不已的重复, 是为职业生存储备必要的“粮食”, 是有始 (进入师范教育开始) 有终 (师范毕业结束) 的标准化学习。
三、职业化 (专业化) 时期的教师学习——享受型学习
(一) 教师学习的主导内容是享受型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以课程人 (2) 的角色存在, 并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 承担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责任和义务。自有课程这一术语以来, 人们就一直在解读课程与教师的关系。从“课程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 “课程即教师”[4]是从课程的视角来解读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从“谁的课程”这一视角出发, 可以说课程是教师的课程, 又是学生的课程, 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课程, 教师不仅是课程人, 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教师学习就是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在对“教师即是课程”“课程即是教师”的全面解读后, 教师自身就是课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在开发、理解、表演课程的过程中, 竭尽全力地演绎着学习自身的新内涵——享受。
1. 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学习
一般来讲,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 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 为培养下一代所制订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 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 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 同时课程也应当包括具体的实施情形。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课程与文本课程不同, 教师执行课程的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会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以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因此, 也就不可能有两节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同样的文本课程, 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可能完全相同实施, 而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程是什么、将课程开发到什么程度。
2. 课程理解中的教师学习
派纳将课程看做是一种开导性的谈话, 即大家倾听每一个人的观点并彼此展开对话, 要求从不同的视角去阐释问题。从这一视角出发, 教师可以从政治、种族、性别、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美学、神学和制度层面去理解课程文本, 进而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层面的信息, 在对话、活动、探究的方法引导下, 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维定势, 将课程文本演化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师生对话、沟通、交流则成为课程本身。作为课程的理解者——教师的价值体系、文化素养是个人的、个性化的, 进而课程亦凸显其个性化的个人的特征。
3. 课程表演中的教师学习
表演是一文学术语。“表演和对表演的理解, 是人类生命存在、教育存在的基本事件。”[5]广义而言, 表演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之一, 它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角色存在的主动承担, 即是通过对角色的表现和显示而实现的以使他人确信为目的的自我投射、自我呈现, 并最终达成的自身敞露。当表演成为教育问题, 首先意味着表演将与主体的社会再生产、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这一教育主题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课程具有表现性或可表演性。”[6]教师与学生均是现实的生动的表演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彼此的观众, 二者互为主客体。共同承担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帕默尔认为教师的内心景观可以通过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三条途径去描绘。[7]因此, 由教师所主导的教学活动则是由理智活动、情感活动、精神活动构成的整体, 三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课程表演过程中, 通过理智表演交流知识、认识;通过情感表演传达教与学的情趣、态度、心境;通过精神表演实现师生共享的乐趣、生长、发展, 达到心灵需要与现实生活的合而为一。教师搭建舞台并导演剧目, 实现了教师与课程的角色合一。
(二) 教师学习的主导形式是“为学而学”的享受性学习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职业, 是伴随着收入, 完成一项分工的连续性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为了获取衣食资源的连续的人类活动 (生活的维持) ;完成社会所期待的职务分工 (任务的实现) ;自觉履行个人的天职做出奉献的生活 (个性的实现) 。据此做出定义, 所谓职业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8]教师职业不仅仅是造就职业形象, 更重要的是成就作为个体存在的真正的教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生存、享受、发展。[9]在人的现实的职业生活中, 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状态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世界把握程度以及对自我超越程度的区别, 表明了人们对职业理想和生活价值的追求。在作为人、作为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 他们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享受是一种体验, 是一种幸福, 是一种自由。在享受状态下, 教师学习成为教师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1.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生活
当学习游离于生活之外, 便失去了本质的意义。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习是死学习。
新教育认为, 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 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 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 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0]在当代社会,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教师学习就是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在“生活就是课程”的课程观念的导向下, 在“学习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活动, 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活动, 是实现自我修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活动”的学习隐喻的作用下, 学习能力是人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新时期教师的功能在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由“教师”变成“导师”, 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在信息化的世界中识别、鉴定、获取知识, 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会学习。因此, 教师不仅要接受职前教育, 而且需要在职进修, 终身学习。教师终身接受教育, 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就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内容, 而且这一部分极大地增添了教师生活的情趣、意义、价值。当学习成为教师生活本身时, 真正的生活体验、生活享受就出现了。学习让教师获得精神的、自由的、创造的真、善、美, 充分体验学生与自己的学业进步、学习幸福感、教学效能感等, 教师学习使得教师生活回归生活本身。
2.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职业
“教”是一种专业本领, “师”是一种专业职业, 因而二者都是需要专门学习、专业训练的。“教是需要学习的, 师者需先习师;教学需要学教, 从师需要师从”。[11]从近代的班级授课制的建立开始, 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发展到专门化, 正在激励或鞭策世界各国教育者创建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体制, 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专门职业资格标准, 更是一种倡导和极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目标。因此,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 而且是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 而且是教育的专家, 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称谓。
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由教师学习来促进的。对教师而言,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 意味着甘为人梯、园丁、春蚕、向导,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通过学习, 教师获得教育观念、教育技能、专业智能, 在学习的历程中, 体验职业情感, 进而坚定职业信念。他们坚信培养社会所需栋梁之材、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发展是自己职责。而学会教学的关键在于养成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采。教育对他而言, 不仅是工作, 也是一种享受。”[12]学习对教师而言, 不仅是职业任务, 更是无尽的职业享受。
3. 通过学习, 教师学会享受关心与自由
“乌托邦是教育之本, 是教育的根本性品质, 找回乌托邦, 教育就找到了自我。”[13]而教师找回自己的乌托邦品质, 也可以说是找回教师的自我。当前, 人们对教师研究的视角, 从应然的价值判断到实然的存在方式的转变, 从外在的规范要求到内在的教师个体生命表现的转移, 反映了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 是成为一个教师还是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一直以来, 我们都认同教师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而遗忘了自我。首先关注自我的存在, 然后关注作为教师的存在, 是实现教师成长为真正的教师的必然选择。享受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回归自己的乌托邦品质的过程:成就关心者、自由者。
享受型学习使得教师从生存者走向关心者。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是当前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14]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 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关心是最深刻的渴望, 关心是一瞬间的怜悯, 关心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痛苦。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 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而教师职业是最具关心品质的职业, 教师将是最能够给予关心的关心主体。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品格。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 师生建立关心关系, 他们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生命与非生命的一切。由此, 学习活动与行为从课堂、学校走向生活、自然, 从控制走向解放、和谐。学习不再是生存的工具与手段, 而是成为关心、成为爱的本身。
7.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七
单位:XXX
作者:XX
通过视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受益很多。主要是讲到六方面: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我认为自己能够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爱岗敬业、爱国守法、认真备课、深入学习,并学习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书育人,树立远大理想,献身教育事业的新型合格教师队伍中去。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3、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边教边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厚基础,做到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增加,每个教师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4、用心投入教育
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学生就像是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的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如有些在团结友爱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动手动口去挑逗其他同学,以而引起一方或多方的争执,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简单的诉责、批评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因为孩子过于稚嫩,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可塑性大,反复性也大,往往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所以对那些受到欺负的学生的“投诉”,我们应该问清楚来龙去脉,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对那些调皮的孩子讲道理,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我们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品质应该是敬业,因为敬业不仅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更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我们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9.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
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颁布以来,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学习与领悟,受益匪浅,现谈谈体会: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我们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建立师生交流的情感纽带,创造爱的环境,把握爱的分寸,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由此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教育价值。在“校园
情感场”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的举手投足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等,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10.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十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加强师德建设心得体会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系统做好这项工作显得尤其必要。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不可否认,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辰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罚不让吃饭、罚操场跑圈;少数教师不愿干班主任工作,热衷搞有偿有教,对待学生态度因人而异以教谋私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师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了。”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讲政治的原则。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既要克服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也要抛弃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增强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失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空泛的脱离实际的空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师德建设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普遍参与的系统工程。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讲,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教育情况要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就是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党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领会《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饱满的热忱投身到教学之中。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作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侮辱、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争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和师德师风教育成绩显著的学校。我们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实行“三结合”和“五挂钩”:“三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实话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五挂钩”即与民主评议行风挂钩,与校园综台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评聘教师职称挂钩,与认定教师资格挂钩。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学校,民主评议行风年终总评时要扣分降级,校园综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能评为各类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不能评聘教师职务,已聘任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对于触犯国家法律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为弘扬高尚的师德,我县教育局通过层层推荐和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师德标兵”,并组成“师德事迹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系统形成敬业爱生、育人奉献的良好风气。
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
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变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2最近,我们在开发区中心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认真学习了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归纳了一下,新版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有六点: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生学习。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与贯彻落实新规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通过学习,我对新规范的内涵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体会。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激发了更加高涨澎湃的工作热情。
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的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同时,教师的良好心态,必然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正面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并且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言行懈怠,处事消极,那么,势必会使满园的花朵如遭酷霜,精神萎靡,自然也不能茁壮成长。
二,激发了宽容公正的爱心。
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师者,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更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友善地接受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弟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此时,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每一个孩子是那么烂漫,那么可爱;你的心,和学生贴得是那么近;你的感受,是如此之美妙。
三,激发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者,对学生无私奉献乃是天经地义,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非易事,必须通过繁琐的具体小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暖暖春意。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一种超越!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此刻,你会觉得自己处在蜂蝶纷飞的万花丛中,幸福异常!
四,激励了终身学习的强烈欲望。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生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如此,才能胜任新形势下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加压充电,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形式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和聪慧。在吸取新的知识和接受新的观念过程中,师者还应该不断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期有所真正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还要进一步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和贯彻、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刻苦钻研业务,知难而进,客服松懈麻痹思想,争取在退休前,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3新与原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
新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广大教师共同遵守。在“5·12地震”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在我看来,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说要“爱生”,而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所以,保护学生安全,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通过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
新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另外,新在第六条中明确:“终身学习”。这个条目的提出,我觉得更有利于当前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师适应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任何教育体制下,教师总是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的品行、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从业资格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树立的终身学习观。
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4在最近的政治学习中,我认真阅读了新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限的。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11.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 篇十一
>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教师职业赢得了世人的崇敬和赞扬,人们给教师戴上了光彩绚丽的“花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一些高校中少数教师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荣誉。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近日,学院组织学习了这一《规范》,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思考。
《规范》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爱国守法是对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这就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知识的学习。另外,《规范》明确要求高校教师“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抵制有损国家利益和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敬业爱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师的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统一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还要以自己的道德言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生活上的益友。高校教师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更要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更要在意识形态上,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支持,坚定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增强他们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能力。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注重科研,使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积极发挥科研成果对生产的推动作用。www.针对部分高校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甚至一些高校教师学术科研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规范》明确提出高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要“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各高校都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最大努力为社会提
供服务。我院作为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就更为直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教师就会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腾出尽量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这就必须考察这一行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满足程度。从物质收入角度看,在我国,目前这一职业尚不尽人意,工资在总体上处于中、低收入之间。当然我们也看到,教师的待遇正在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工资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职业稳定性的优势愈显突出,“清贫”不再是教师的代名词。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职业生活的情感性在当今利来利往的商品社会中已成为教师行当的另一大优势。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1-1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09-2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笔记07-25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11-16
教师学习幼儿园规程心得体会08-24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1-16
幼儿教师培训学习体会06-29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08-29
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