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2024-08-12

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精选15篇)

1.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一

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组织部

——三月份工作总结

一、日常工作

(一)团组织生活会

寒假过后,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团会,这次团会的主题是:“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这无疑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时刻警醒着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帮助别人。

大部分的班级都能组织出一场效果较好的团会。又因为本次的团会具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所以各支部也选择了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开展团会,比如春游,踏青等等。

当然,本月团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团会开展的时间与地点应尽早告知我部工作人员,不应临时通知; 2.有小部分班级抱着应付的心态对待团会,这不利于班级感情的建设。希望班级在以后开展团组织生活会时尽量避免这些不足,我们深信只有提高了团组织生活会的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团组织生活会的目的——培养支部感情,增强支部凝聚力。

(二)三本

虽然开学事情较多,但各支书仍然按时完成了三本。从三本的批阅结果来看,各团支部均能认真完成三本工作。11级的支书手册十分有条理性,能真实反映各支部基本情况,并且都及时更新,认真填写。11级的团员日志版面设计朴实大方,内容充实,思想积极,互评客观真实。10级的团员日志版面设计新颖独特。各级支书继续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使支书三本发挥其作用,达到加强班级凝聚力的目的。

(三)组织委员考核

通过对组织委员的工作总结的批阅,我部发现10级组织委员及11级组织委员的工作都做的十分不错。但仍然在本次工作总结中发现了少许无法忽视的问题,主要就是思考不够深刻。10级的组委总结内容较充实,但部分10级组织委员在上交的电子版总结中,表现出了在字体选择与版面编辑上的欠缺。我部将以短信的方式联系10、11级组织委员,告知他们在工作总结中的问题及需要改正的地方,同时也会对其中的优秀总结提出表扬。我部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我部与组织委员间的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支部风采展

三月初,我校为响应雷锋精神,特以“青春”、“雷锋精神”为第十一届支部风采展的主旋律。在我院11级各班级的积极努力下以及我部的大力宣传下,很好地响应了第十一届支部风采展。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各班级排练,我院代表支部地信1103班很荣幸的在预赛中拿到了第一名,并最终在校部决赛中延续了良好的发挥,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一个使地信1103支部难忘的经历,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了团结和凝聚,满载而归。

我部一直秉承着不仅要办好活动,还要从活动中学习到更深层次的雷锋精神内涵为宗旨,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且行且思,牢记雷锋精神。

三、配合

(一)校部签到交流工作

校团委组织的三次签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校部以及各兄弟院系交流的平台,为之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了解校团委组织部的最新动态与要求提供了便利。

四、工作得失

本月工作以日常工作与特色活动为重点,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但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干事们在细化工作内容,自主积极地分担工作这方面还仍有欠缺。2.在工作中,我部干事能够承担压力,很好的完成任务,同时能做到合

理的分配学习与工作

六、下月计划

1、由于部门换届,主要工作将交由干事们负责。

2、继续丰富部门的网络文化,在发展中寻求创新。3

资源与环境学院

团委组织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2.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二

第一、有利于增强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与时效性。实践证明, 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代表着新近的生产力, 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利用网络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体现党的先进性, 创新党的组织工作方式, 使党保持活力与发展动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确保党能保持代表先进生产力, 应对新的时代变化与特征, 正确把握社会和科技发展潮流, 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第二、有利于扩大教育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 传播正能量。网络和网络资源已经实现了与高校学生“零距离”。而网络具有时效快、覆盖面广和相对开放的特点。在互联网环境下, 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党的教育的受众率, 加强党的宣传, 丰富党建信息资源, 实现党建信息的资源共享, 更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最大可能的传播正能量, 抵制不良信息的滋扰和迷惑, 把握党建的正确方向。

第三、网络为高校党建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网络的发展克服了地域性以及空间性, 广大党员和群众可以实时在线交流党建信息以及党建经验, 并可以利用视、音、图、文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理论和参与党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还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的表现出来, 提高了学生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 还可以将其他形式的大众资源媒体进行有机整合, 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的教育活动中, 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第四、开展网络化的高校党建, 有助于建立、健全党员和党组织的弹性管理机制。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 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实行学分制、后勤管理社会化等等使得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学生党员的学习交流和组织生活等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急需引入网络技术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 以改进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例如, 在党的系列教育活动中, 很多在国外学习深造或在外地参加实践实习的大学生党员, 如果不通过网络, 很难正常的参与到组织生活和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来。

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部分高校对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 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党组织对信息网络发展与党建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工作方法相对单一, 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

第二, 网站内容和功能单一, 信息量不够大,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表现在网站的信息量小, 内容更新不及时, 资源利用率不高。通常的党建网站只充当了信息发布平台或电子资料库, 缺乏创新之处, 而对于在线党务、提议、监督和讨论等交互性、实用性强的内容相对缺失, 导致网站人气不足, 缺乏吸引力。

第三, 部分高校的党建网络建设形式重于内容, 手段强于效果。主要表现在把网站的新颖别致当成了建设重点, 却忽视了网络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实效, 形式主义有所抬头, 导致网络与党建的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颠倒。

第四, 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目前, 高校普遍缺乏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工作经验, 同时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工作人员, 使得网络上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

三、当前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创新点与资源优化

第一、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创立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使教育、互动、监控和评估相互协调, 才能使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运转。各高校应以各自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 积极响应建立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的要求, 从全局高度考虑并科学设计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设备保障、技术支持和评估奖励等各种问题, 重点在领导机制, 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创新, 切实形成领导得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科学务实的管理工作体系, 确保建设的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整合党办、宣传、组织、纪检、统战、党校、工会、共青团以及各学院党委、总支和分团委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 分工负责, 共同建设。同时, 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如评比并奖励优秀党建网站、优秀网站创意、最佳网站管理员等积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二、党建网站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要在组织形式上、以及管理模式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突破传统的党建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首先要充分重视网络党建这一重要阵地, 加大在网络建设上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划拨专项经费, 使软硬件建设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其次, 明确网络是手段和形式, 而党建才是根本, 是目的指导思想, 避免形式主义, 把党建网站建设成为具有内容完整、丰富、准确, 可操作性强, 人性化并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活”网络。另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着力推进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民主评议、党费交纳、监督模式和党务管理进网络, 建立即时、高效、透明、准确的网络党建管理新模式。最后, 要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督, 规范网络行为, 确保网站的政治方向和导向正确, 杜绝泄密问题, 并对开放性的论坛等进行实时的监控, 以便迅速处理网络突发信息和事件。

第三、党建网站学习模式与机制创新。网络使得党员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在党员学习模式与机制上进行创新。可以创建网络党支部, 可以解决日益增多的学生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落实困难的问题;还可以创建党员学习专项平台, 开设网络专题学习栏目和课程, 并建立网络考试和评估体系;而建立优秀网站链接和建立党员“数字图书馆”和“数字阅读室”, 可以极大地丰富和优化网络学习资源, 为党员提供经典论著、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重大时事等文献和影音资料。建立网上党建理论学习和研究专栏, 及时发布党的党建理论的最近研究成果和党建的即时动态, 可以引领广大学生党员关注理论学习的人点,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修养。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的党建教育与学习平台的建设, 将会极大提高广大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寻求创新, 要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把网络的共性与党建的个性充分、有机的融合起来, 使网络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高校应牢牢把握住网络党建这一重要阵地, 在新时期背景下, 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 以生为本, 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紧扣时代脉搏, 创新工作方法, 规范制度、强化队伍建设, 优化整合资源, 借助网络建设把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杨阳.《陕西教育》2011年05期.

[2]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张丹.《西南大学》2010年.

[3]大学生党员教育虚拟环境优化的策略, 成华.《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期.

[4]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百度文库.

[5]《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 2011年1月19日.

3.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班主任; 工作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56-001

资源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教学过程也需要各类教育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就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工作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把这些班主任工作资源进行梳理和研究,加以建设和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担任多年中职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感到中职学生由于中考失利、行为习惯差等一系列因素,所以班主任管理难度大,班主任工作更值得研究,中职班主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班级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将为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注入新鲜元素,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快捷、有效。

一、中职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含义及组成

所谓资源,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教育资源作为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就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工作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

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信息化时代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信息技术及其工具爆炸式的飞跃发展,并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的普及性应用,必然引起班主任工作的变革。以电脑、手机等为标志工具的网络技术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使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探究我们的创新意识,挖掘我们的创新潜力,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

1.物质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物质资源是班主任工作中所涉及的有形硬件,主要包括班主任装备、学校及社会物力资源。班主任工作中的物质装备必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体现现代化,不断满足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对物力资源应用还体现在对学校及其周边物资的合理布置、分配及利用,构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使物力资源转化为物质文化资源。

2.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凡是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所有的人,都可以纳入人力资源。

首先,班主任的素质就是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其顺利履行其职责的前提和基础,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班主任工作的需要。其次,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确认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最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社会更是学生的一个大学校。因此班主任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应用还应当充分注意对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包括对家庭教育的引导,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班级管理等等,使得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机构都能够积极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推动班级管理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3.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信息技术主要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充分认识到:如何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怎样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一所四星级中职校,学校加强硬件建设,构建资源平台。网管中心、电子图书室,实现了教室、办公室的信息全部与因特网联接。建立班主任工作网站,内容包括班团建设、心理导航、教育案例、家校园地等,以其美观的界面、清晰的版块、内容的及时更新,加强了学校与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联系与沟通。良好的资源平台,努力营造着数字化校园的氛围,为班主任和学生创造着良好的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班主任工作教育资源建设等提供了物质保障。

总之,班主任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开辟、创新和改善,构筑起反应灵敏、行之有效的信息网。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4.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班主任对文化资源主要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存在,文化资源建设重在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人在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班主任工作中的文化资源建设首先应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独特精神内化到班级文化中来,让学生理解、领悟、认同,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其次,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反映着这个班级中所有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创建班级文化是一门艺术,要重视物质文化的作用;要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创建班级制度文化;要通过日常活动,如出黑板报等,配合以同学互助等特色活动,塑造优良的班风、学风,开发精神文化资源。

4.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四

2012上半年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12年6月6日

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

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又已经临近期末,这时是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最佳时刻。这学期来,我们文艺部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着、发展着、探索着,真的是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们回顾过去,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汲取经验和教训,更是为了下半年的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这一学期文艺部所做的工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本学期我们部组织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动,承担了一些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经过文艺部全体成员近半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小问题。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在此做如下工作总结:

一、学生会联谊活动

在四月份,为促进学生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文艺部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联谊活动,大家一块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调动了现场气氛,同时也促进了大家的交流。还有戏剧社表演的小品以及悠扬、动听的歌声,更是促进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但在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话筒、音响等设配不齐全,文艺部内部分工不明确,在开始时出现了一些混乱。经历这次活动,我们也从中总结了许多,在举办活动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有明确分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圆满成功地举办。

二、运动会方阵队形设计

四月份,在我校举办的校运动会中,我们文艺部负责方阵的风采展示设计。我们文艺部内部成员之间,积极创新,设计了一套体现我系专业特色的风采展示,以酒会的形式体现酒店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的专业特色,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从彩排到真正的演出,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付出的都有回报。我们看到运动会上我系的风采展示也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辛苦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的!

三、征集剧本活动

在我校举办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我们文艺部也积极举办了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剧本征集活动。从我院大

一、大二的学生中收集了多份与爱国卫生运动主题有关的小品剧本、相声剧本等。并由专业老师从中选出了优秀剧本进行展示。

四、文艺部下设队伍的正常训练

我们文艺部设有戏剧社、合唱队、主持队、舞蹈队四个队

伍。在本学期四个下设队伍正常按时训练,请专业的老师来授课,队员们也积极进行学习。舞蹈队排出了一套民族舞,合唱队也排出了多首合唱歌曲,戏剧社也不断地排练出许多精彩的小品、相声,这都为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这些

下设队伍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积极配合其他各部口的工作

在我院女生部举办的女生节活动中,我们文艺部积极负责舞台的设计,我们文艺部内部成员为活动设计了漂亮的舞台,为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校举办的校运动会中,我们文艺部积极负责啦啦队的训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我院的运动健儿们加油助威,让他们在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为我院争取荣誉。我们文艺部积极配合其他各个部口的工作,使我院的活动都能成功举办。

以上就是我们文艺部在这学期的总结了,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吸取过去的教训,在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成长,不断为大家提供精彩的节目,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团总支学生会文艺部

5.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五

不知不觉中已经快走完了一学期的学生会生活,在这即将过去一学期里,在体育部这个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充满严肃与严苛、时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学会了很多,也学会了如何去对自己进行客观现实的认知,学会了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失败,如何去调整自己,如何在逆境中站立,更重要的是,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我心里更加根深蒂固,我深刻的意识到,没有超强能力支持的个人主义很难做出成绩,更是很难获得他人的承认和赞赏,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团队的荣誉,同样也是自身的莫大荣誉。平心而论,加入体育部并不是我最初的选择,但是,在进入体育部的那一天起,我便充满了激情和野心,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光辉。在没进入大学之前,父母、老师们口中的大学是如何如何的美好,但是,我向往的大学,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未来,我所拥有的也只是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在过去的几个月的体育部生活中,在过去体育活动中,在我们大家的齐心协力和部长们的带领下,我们部门去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但是,客观的评价下自己,在很多工作上,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首先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经常在某些活动中出现放松和懈怠的情况,个人情绪化比较严重,在工作中,时而有带着情绪去做事的情况出现,这就出现了工作不认真,时而迟到早退的现象,有时也会缺乏工作积极性。在这些方面,我向四位部长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四位部长都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在平时的工作里,部长们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充满热情,踏实,实干,自信,细心细致,是每一位部长们都具有的性格,甚至很多时候,我都会产生,只要和我们部长们一起做事,那么我们什么都可以不用去管,放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了。同时,四位部长性格各异,各有优缺点,但是却都能互补。我觉得,体育部就是一个大熔炉,它将里面的每一个成员都用四个字融合在一起,那就是兄弟姐妹。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大一的干事们之间的了解逐步加深,感情亦随之水涨船高,做事也不像以前一样,以班级或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大家这个集体为单位,体育部也不像以前一样,充满严肃和生疏,取而代之的是欢笑与融洽,那种‘家’的感觉也更加浓厚。从前,在我们部门成员之间,存在着一些隔阂与偏见,在认知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是,随着大家之间互相的深入了解,以及部门活动所要求的团结互助,大家在心态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员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成熟稳重,也知道了我们生活中各种事情的侧重点在哪,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是按着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意识去看待事情,懂得了如何换位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事情,大家的感情得到了很明显的提升,尤其是我们大一的干事,相比刚刚加入部门时。感情上有了本质的提升。相信这在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或许在以后,也会成为我们各自人生的一笔财富!

回顾过去的三个多月的体育部工作历程,从我们加入体育部后的第一个重大活动迎新篮球赛开始再到本学期最重要的田径运动会的圆满结束,四个部长和我们都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但是我们可以自豪的说,这学期我们的工作是功的。在迎新篮球赛的时期,初入部门的我们对于很多关于这一体育活动的情况都一无所知,但是在部长们的细心和耐心的指导下,也在我们的努力下,克服了很多困难,虽然在其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在最后,迎新篮球赛依旧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紧接着的各种体育活动,一方面是我们的练兵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成了我们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和阶梯,部长和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感情稳步上升。清楚地记得在迎新篮球赛刚刚开始时,部长们对于我来说,就是威严和榜样一般的存在,对于部长们,我总是充满尊敬和敬畏,甚至于说话偶尔都会紧张和唯唯诺诺,当然也有个人性格比较腼腆方面的原因。在随之而来的体育活动中,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体会到了部长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四位部长,从来就没在我们面前摆过什么架子,从来都是那么的理性,偶尔的严肃与生气也都只是为了严格的去端正我们的态度和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事实也如此,在很多方面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四个部长们之间的关系也越走越进。

此次田径运动会,是我们部门本学期最重要的也是必须拿下的活动,从田径队招新那天开始,便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本学期最大的挑战,那不仅是对部长们的工作与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大一新干事的最有力的检验。运动会临近的前一个月里,在部长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在这一个月多月时间里,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地积极性。在每次训练前夕都提前到达运动场去为运动员们准备器材和运动所需的物品。部长们也都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表率作用,在各项事宜方面都发挥这重要的作用,鼓励着大家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时,也在为自己参加的项目不断的训练着。到了运动会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去迎接运动会的考验。运动会期间各成员都变现出了很强大的集体荣誉感,从挂横幅开始,大家都积极认真地配合其他部门的成员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都毫不懈怠的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部长们的带领和大家的努力下,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成功的完成,也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运动会开始后,大家也都积极地位运动员助威呐喊,观众席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本部门的干事们在有本学院的运动员的项目时都积极地去准备水和其他物品以便于运动员的项目能顺利进行。对于我本人来说,我感到自己在集体荣誉感上有很强烈的意识,在本学院的运动员在场上驰骋时,我甚至希望自己当时也能在场上去竞争,去为学院取得荣誉。但是在有一些时候也有偷懒不做事的情况,因为觉得自己累了,可是事实却是,四个部长们他们才是最累的,可是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在这方面我仍然需要向部长们学习。也更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拥有更强的意志和集体荣誉感。

本次运动会,我们学院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不但是我们学院的荣誉,更是我们部门我们各个成员的荣誉,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满足而是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的去锻炼自己的,力争在以后的任何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的完善自己。运动会过后的日子将是我的另一个起点,我要做的就是奋勇向前,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迈进,不断的向着前方奔跑。

6.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六

(征求意见稿)

2012-2013学年,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行政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整改为重点,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为我校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评建过程中,学校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得到系统梳理、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事业的荣誉感、责任心和凝聚力空前增强。

认真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工作。研究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整改方案,通过赴广东、山东和省内有关高校交流、考察、调研、学习,深入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坚持不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

自评自建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首次向社会发布学校办学质量年度报告。坚持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及不定期巡查等。组织各系(院、部)开展教师评学、同行评议、专家评估和学生评价等教学评鉴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学生上评教系统、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平台、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教材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需求。

二、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工商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入选“福建省重点学科”。获批福建省硕士学位培育单位,3个省重点学科被列为硕士学位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被列为支撑学科。创业MBA教育顺利起步。根据本科专业新目录,完成本科专业的整理工作,现有本科专业达44个。进一步规范了新本科专业申报程序。

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0项。1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入选省级示范课程。组织申报2012年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教育部优秀络课程以及2013-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等。

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13年学校面向全国招生6197人,其中本科5042人。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进一步提高,首次面向省外本一批招生。新华都商学院跻身“全国50个最难考的会计学专业院校排行榜”。2012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6.48%。

三、科学研究工作再创佳绩

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获批福建省绿色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合作共建“闽江学院纺织服装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

科研成果日渐丰硕。2012年,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高新技术项目1项。全校到校科研经费由2011年的2628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189万元。教师发表的127篇学术论文被SCIE、EI、SSCI、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主编的27部著作出版。2013年以来,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0项、横向及其他项目26项,完成11项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认定工作。获福州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增强。2项成果项目在“6.18”成果交易会上成功签约对接。5名教授被市委政研室聘为福州市政策咨询研究会特聘专家。20多条建议被省委、省政协、市委办公厅采纳,其中1条获苏树林省长批示。启动了《福州通史》、《闽都文丛》、《福州话实用字典》等闽都文化典籍的编撰工作。

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主办了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北京)、2012年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等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会议。《闽江学院学报》再次获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四、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

积极推进人事体制改革。结合评估整改,开展分配体制改革调研。研究出台了《闽江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实施办法》,同时加紧研究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育管理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加强了对2013年申报教师高级职称人员的教学与科研业务考核。

坚持“引”、“育”并重。共引进调入各类人才39人,其中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1人、博士10人。出台并实施《闽江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规定》、《闽江学院新教师见习制度实施办法》、《闽江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暂行规定》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2名教师入选2013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教师入选2013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选派国内访问学者5名,2名教师在第二届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中分获一等奖、优秀奖,2名教师在省第二届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分获一、三等奖。

选优配强管理干部队伍。从教学一线选任了3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教师充实到系院行政领导岗位。全校范围公开竞聘上岗了7名系(院)党总支副书记和1名校团委副书记(正科级)。

五、开放办学步伐加快

校地合作取得新进展。配合福州市,承办(协办)了“创业与创投--2012福州论坛”、“闽都文化北京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主动与长乐市、闽侯县、罗源县、福清市等县(市)签订了校地交流合作协议,积极服务于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区建设。与晋江市政府联合举办“晋江市纺织服装本科人才定向班”项目已经省教育厅批准,列入新学年招生计划。

中外合作寻求新突破。经省教育厅、外事办、公安厅联合考评,学校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与布鲁克大学共同制定了孔子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闽台合作实现常态化。闽台合作项目第二批787名学生赴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和中华大学学习。服装学院10名学生赴台南科技学院交流学习。与台湾联合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设立福州民俗文化台湾研究基地。

校校合作再创新成绩。成立了与福州大学合作共建工作协调小组,启动了第二轮重点高校对口支持我校工作。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福建分院落户我校。成教学院获批“自考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考试主考学校”,与校外近20家单位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进行新探索。地理科学系与南方测绘福州分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名教师作为“进站领衔专家”与企业联合共建的工作站,被福州市政府认定为“专家工作站”。

六、党建思政工作全面加强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做好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出台了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具体办法。开展“上党校”党建专项试点工作,3名教师入选全省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学校被评为全国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把“两访两创”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推动机关、教学和教辅单位之间建立挂钩互助关系,共同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3个项目获评2010-2012学年福建省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2项工作获评全省高校党支部工作创新案例。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组织开展全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合岗位职责,全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推行“阳光工程”,规范权力运行,做好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改进信息公开工作。

大学生思政工作精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召开第七届大学生思政工作研讨会。入选省第二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示范校。2名辅导员分别获第二届福建省“十佳”、“百佳”辅导员称号。1名辅导员获得第二届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校第二次学代会胜利召开。

七、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推进

以“中国梦”主题教育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我的梦·闽院梦·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畅想中国梦”演讲比赛、“激扬中国梦”创新创意创业评选展示活动、“放飞中国梦”微作品创作比赛等“中国梦”主题教育。协助市政府承办“海峡青年节”有关工作。开展学校首届校园文化优秀成果评选活动,1项成果获省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5支队伍获2012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名离休干部被评为福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入围“中国好人榜”。

加紧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工科大楼、学生公寓11号楼投入使用,多功能馆进入二次装修,新华都商学院大楼、第四食堂、北门改造工程即将完成,新增校舍面积7.2万平方米,新增校园绿化面积4103平方米。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一卡通”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全校文献与信息资源总量达243.2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4万册。

共同推动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引导校内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及无党派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深度调研,为海西和学校科学发展献智献策,获评福州市统战理论研究工作优秀组织奖、福建省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做好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工作,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普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教职工中推广工间操、太极拳等健身项目,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开展全校性普法宣传月暨法制文化节活动。切实做好档案、保密、计生等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先行学校”创建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学校再次获评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过去一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这是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同心同德、兢兢业业、苦干实干的结果。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本科教育办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配置不够均衡,学科专业带头人不足,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以理论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深化改革,产学研合作教育刚刚起步;四是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性、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办学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改善教职工的待遇以提高积极性也面临一些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学校科学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认真整改、解决。

2013-2014学年是完成学校合格评估整改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实现“爬坡赶超”的重要一年。新学年学校工作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十二五”规划,突出“落实定位、深入整改、提高质量、强化内涵”的工作主线,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一、抓常态,夯基础,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落实整改任务,开展新一轮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评建工作常态化,扎实做好评估整改各项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教育部专家的回访,也为下一轮的审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继续深入开展新一轮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集思广益,形成一系列可以用来指导学校办学实践的理论和成果,为完善学校顶层设计、优化学校发展规划、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各系(院)完善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施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种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积极发动一线教师立足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现实而又关键的问题,选择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开展研究,鼓励优秀的教改成果进入培养方案。完善学分制,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3.健全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全面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责任,完善校、系(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监控。探索动静结合的学生评教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出台系(院)内涵建设考核办法,积极推进对系(院)和专业的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切实提高内部质量监管与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发布制度,继续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以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按功能区划、跨系(院)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台,在实验室建设上发挥示范作用。以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和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为重点,建立稳定、长效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资助教师编写、出版合适的实验教材。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扩大学生受益面。做好大学生创新立项项目的跟踪及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

5.继续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继续与第三方调查机构合作,跟踪、关注毕业生5年后的就业情况,鼓励各系(院)、各专业开展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完善《闽江学院就业工作评估办法》。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和创业指导师队伍、创业园建设。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

二、优结构,拓内涵,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

1.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学科建设规律对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布局进行梳理,坚持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学科优势互补的原则,大力整合和调整学科专业。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坚持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引导各系(院)进一步明确学科的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提升学科水平和层次。围绕学科建设要素,进一步加强省级重点学科、新建本科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建设。

3.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积极谋划新的本科专业,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搭建好基本课程平台,开发适应社会不同需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的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块和实践课程组群,优化课程结构。规范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增加选修课数量,提高选修课质量。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启发式、研讨式、课题式、任务式教学。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加强过程考核,重视实践性考评。

4.加强硕士点建设。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继续修订、完善硕士培育单位建设规划,做好新增硕士点培育建设工作。

三、建平台,促创新,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1.提升科研立项及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强化科研立项与结题环节的管理与服务,提高科研立项结题率。加强科研成果精品的培育工作,提高获奖率。

2.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已有平台的扶植与管理力度,争取有新的高层次平台立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建设有较高研发实力的科研梯队,为申报重大、重点课题奠定基础。

3.深化产学研合作。争取与地方经济生产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我校科研成果转化力度。继续借用“6.18”等各种科技成果交易和展示平台,宣传和推介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4.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的作用,促进学校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发展。继续办好“闽江论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精心打造学报“闽文化研究”栏目,凸显学报的品牌效应。

四、聚人才,强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1.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评估整改要求,重点做好我校发展规划中急需的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适当提高引进人才的门槛和相关待遇,对拟引进人才实行事先评估定岗。加强引进人才的培养、使用、考核,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及时解决二级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数据库。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配置、使用、评价、激励等人才政策体系。修订“闽都学者重要岗位”和“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选拔工作条例,鼓励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出台教师、实验技术和教育管理等专业技术职务基本任职条件和岗位聘任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2014年起,教师、实验技术和教育管理等专业技术职务按学校新制定的任职条件要求进行评审聘任。

3.着力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实施新教师助教制度,以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教育管理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为载体,引导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过好教学关。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通过梯队建设、团队吸纳、博士后工作站轮训、项目资助等方式,强化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过好科研关。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广交流,深合作,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1.促进中外合作交流。巩固爱恩学院与现有国外有关高校的合作办学成果,办好中美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外大学合作开展本科项目。开拓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旅游、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中方院长、有资格教师和志愿者等人员的派遣工作,协助当地开展汉语师资培训和孔子课堂进社区工作。争取创办新的孔子学院。

2.深化闽台合作交流项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序拓展与台湾高校的教育合作。以海峡学院、交通学院及其它合作交流项目为平台,大力引进台湾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带动全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积极尝试开拓与台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新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3.加强董事会工作和校友会建设。要密切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事业组织的联系,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良好环境。推动董事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把董事会建设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决策咨询机构,成为学校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的桥梁纽带。积极开拓校友工作,健全校友会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各界校友的联络沟通,争取成立校友基金会。

六、抓管理,谋发展,促进科学管理上水平

1.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正式出台《闽江学院章程》。深化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教授治学体制和学术管理体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完善发展规划或学科规划、质量监控、服务地方、教师发展及研究生工作等机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各类人员的绩效分配改革方案。在普遍提高教职工待遇和福利的基础上,鼓励优质资源向教学科研一线,特别是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建立有利于学科专业平台和优秀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董事会、教授委员会、外部同行评议专家、教师、学生、校友等多群体共同参与的绩效评价制度。

3.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加大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力度,着手外文书库多语种的发展建设。继续参与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推进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推进校园信息化应用。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推进络课程和络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服务教学的作用。

七、抓党建,带队伍,增强办学治校能力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校党员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校、系两级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服务学校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为出发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在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做好2013年高校党建专项活动试点工作。探索络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党课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创”,推进“两访两创”活动。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推优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做好部分处级、科级领导干部调整配置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轮岗交流,大力培养学有专长的年轻干部。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分期分批到地方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2013-2017年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工作规划。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筑牢反腐倡廉思想堤防,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努力构筑全方位监督体系。

八、创和谐,保平安,助力文明校园建设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推进辅导员、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政工作队伍素质。举办校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二届辅导员博客微博评选活动。以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抓好“有勤”和“有情”文化品牌建设,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加强“五个五”模式心理健康教育。

2.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平安先行学校”创建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原则,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推动大学城派出所顺利落地我校。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加强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清剿火患”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稳定。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动态,继续开展反邪教工作,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3.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更好地为海西建设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反映教职工呼声,为教职工办实事。加强“教工之家”建设,办好“六杯”系列活动,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发挥“五老”队伍作用,推进关工委工作。做好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好第三届第一次“两代会”。召开闽江学院第二次团代会。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和“星级团支部”创建工作。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4.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密切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联性,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合力,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宣传和主题教育。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系院“一系一品”工程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为全校青年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和专业技能的平台。

7.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七

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张斌处长到会并讲话, 中再生协会管爱国会长致辞。会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的有关专家解读了再生资源宏观政策, 北京市商委相关领导介绍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部分已通过验收的试点城市及区域性集散市场的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 中再生协会副秘书长唐爱军讲解了试点城市验收标准、实施方案编制要点、注意事项。

张斌处长在讲话中总结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并介绍了商务部下一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一是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二是加快法规标准建设, 三是加强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规划, 四是提高这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五是将再生资源的信息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管爱国会长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宣传、培训、交流和学习, 希望会后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会代表还参观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8.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八

以人为本 立法为民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贯穿于立法全过程,从落实到制定与调整立法规划、制定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立法项目等各个环节,落实到法规草案起草、审议、修改的各个方面。从立法项目的选择到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都要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强调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地方立法工作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立法机关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实行“开门立法”,充分听取并尊重和采纳人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不仅能使地方性法规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更好地维护和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同时又把立法过程变为普法教育过程,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使所制定的法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便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遵守和执行。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发挥民智,反映民意,才能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促进法的顺利有效实施。

统筹兼顾 全面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方立法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和保障。由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然资源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而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付出代价很高,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生态恶化的趋势若不得到及时的遏制,无疑将削弱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制约人类社会长远的发展。当前虽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需要,地方法规缺乏针对性和缺少地方特色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方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地方特殊问题,突出地方特色,没有地方特色,地方立法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有特色的地方立法就是地方立法机构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应当是检验地方立法的根本标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彻底摒弃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放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资源产值的增长方式。根据本省的产业结构、资源、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生态系统保持在良性循环水平上,才能获得永续的发展空间。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法律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通过立法来协调、平衡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立法过程是利益分配的过程,要认真充分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得到兼顾。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原则,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突出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律基础。

科学发展 重在立法质量

提高立法质量,就是实现立法观念、制度、技术、内容、形式的科学化、现代化。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是保证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科学合理地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有利于明确地方立法的目标、方向和阶段性任务;有利于理顺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各种关系,避免立法的重复、分散,提高立法效率;还利于处理地方性法规之间以及与上位法之间的关系,避免法的冲突、重叠,保证法与法之间的衔接、协调,从而保证立法质量、使立法臻于科学化。

认真、细致地做好立法前的调研论证工作,为科学建构法规内容提供坚实依据。调研活动必须对立法目的、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立法调整的对象、规范的内容和范围,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并在调研成果中得出结论。把着力点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立法工作涉及的面宽、范围广、专业性强。彭真同志曾指出:“立法是一门科学,为了搞好立法,必须学习法律,熟悉法律”。一个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法的文件成功与否、科学与否,固然与立法的条件成熟与否,与立法者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对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了解的深度直接相关,但无庸置疑也与立法者的语言文字水平如何密不可分。立法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立法技术、良好的法律素养,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动态,以适应立法工作的需要。在立法中有很多事项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问题,起草这类法规,仅有法律知识和一般的工作知识以及经验远远不够。为了保证这类法规草案能够及时、准确地起草,必须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起草工作,充分发挥相关委员会的作用。从立法调研到法规草案表决,相关委员会的参与可以有效地弥补起草法规草案的同志在专业性、技术性知识方面的欠缺,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立法技术是关键。立法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使立法成为科学的立法,使立法臻于较高水平,使立法正确调整社会关系和准确、有效、科学地反映立法者、执政者的意愿。

一个标准的法律规范应由三个要素构成: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归结。假定必须明确、全面、周延,不能有所遗漏;行为模式必须慎重选择、切合实际;法律后果的归结必须与行为模式部分相适应。法的名称应统一、简明、明确,并与所规范的内容相适合。法的序言部分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正文部分一般依次分为立法目的、立法根据、适用范围、定义规定、法的原则等。法的附则部分当明确规定法的解释权归属、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的制定权归属、法律文件的失效或废止、实施时间等内容。

立法语言文字应准确、简洁、清楚、通俗、严谨、规范和庄重。既要实现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满足立法者顺利表达思想的需要,又要保证语言不能过于专业和晦涩难懂,以符合执行者和最大多数守法者的理解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白、准确,避免语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使用一词多义或容易造成误解的词语或句子。避免使用生僻的可能使人迷惑的方言土语、外来语等词语和新出现的含义不固定的词语,以保证立法质量。

9.资源与环境学院简报2015.3 篇九

简 报

第1期

资源与环境学院宣传中心编 2015年3月31日 ※ 思想政治教育

构筑核心价值观 追逐复兴“中国梦”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筑梦逐梦” 青马者线上学习小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质,中国梦是当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实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梦”,我院成立“筑梦逐梦” 青马者线上学习小组,依托新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对时事政治和热点话题的学习、讨论和交流,引导同学构筑核心价值观,追逐复兴“中国梦”。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活动日,“筑梦逐梦” 学习小组在线上发起了“学习雷锋精神、发扬志愿品格、贡献个人力量”讨论活动,针对时下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首先是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大家就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柴静的《穹顶之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问题的严重的同时,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我院老师也参与了相关讨论。其次是关于“pm2.5VS过年”、“火灾VS过年”的讨论。大家就雾霾当道的今天,如何看待烟花爆竹这种传统庆祝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愿意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并志愿行动起来,感召更多的人一起保护环境,共同为志愿服务点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在线下,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捡拾环境污染物与到敬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用一颗颗跃动着爱的心,传递无限的正能量。

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院主抓的重点工作,我院通过成立“筑梦逐梦青马者”小组,为资环学子提供讨论和交流时事政治与热点话题的平台,同时线上讨论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科技创新教育

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名同学参加樊明教授在京举行的新书首发会

2015年3月23日下午3:00,樊明教授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举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行为与政策》出版首发仪式。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以及我校副校长郭爱民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夏慧、团委书记王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首发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编周丽女士主持,郭爱民副校长致辞开幕。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此前樊明教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的五本“公众行为与国家政策研究丛书”已先后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的是该系列丛书的第六部,是由樊明教授带领我校23位本科生共同编写。我院四名学生组织并参与了本书主要章节的撰写。研究报告结束后,樊明教授上台致辞,阐述自身的教育创新理念和研究团队的故事。最后,樊明教授与在场嘉宾和媒体记者进行互动。在互动环节中,媒体记者和在场嘉宾对樊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进行提问,双方就“本科生研究人才的培养”、“中国城镇化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宋洪远教授和党国英教授对樊明教授及其本科生研究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研究团队的创新批判精神,也肯定了本书对关于“三化”协调问题新观点的创新性。会后,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教授邀请研究团队代表参加五月份在京举办的“2015中国农业发展高层论坛”并做大会发言。

资源与环境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樊明教授的直接参与指导下,我院学生全过程组织调研编撰“公众行为与国家政策”系列丛书六部,依托撰写专著这个创新平台,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初步显现了我院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今后,我院将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强化创新教育,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 我与雷锋同行 爱和时代共赢

资源与环境学院举行“我与雷锋同行 爱和时代共赢”学雷锋系

列活动启动仪式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学生素质,3月4日,资源与环境学院举行“我与雷锋同行 爱和时代共赢”学雷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本次启动仪式由各班以团日活动的形式召开。

在本次启动仪式中,首先由各班团支书就雷锋事迹对雷锋精神进行解读,要求同学们从细节处落实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随后,大家观看学习学雷锋系列影片。最后,大家进行观看感想交流,探讨如何落实雷锋精神。

此次活动不仅从思想层面增进大家对雷锋精神的领悟,同时动员大家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为校园以及社会多做实事。我院“学雷锋”系列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尊老爱幼美德扬 我与雷锋共成长

——资源与环境学院举行“关爱老人,呵护儿童”活动

为了践行雷锋精神,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协举行“关爱老人,呵护儿童”活动。

3月7日,我院青协前往颐和敬老院。到达敬老院后,同学们分成了三个小组,一组为老人整理床铺,一组打扫过道卫生,还有一组和老人聊天交流。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同学们的真诚打动了老人。临近离别,有些爷爷奶奶依依不舍,拉着志愿者的手不让他们离开。回来的路上,大家心里都感慨万千。他们懂得要更加珍惜父母亲情,决定要多陪陪家人,同时要为身边的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月14日,我院同学在学生干部的组织下开始了郑州福利院之行。同学们为福利院的小朋友带去了爱心小礼物。同学们的小礼物让孩子们很开心。接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同学们为孩子们送去了关爱和温暖,收获了感恩和欢乐。同时,他们更加感受到自身的幸福,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敬老院和福利院之行,不仅是我院同学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弘扬,对雷锋精神的践行,更使我院同学更加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心中有大爱 环保创未来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植树活动

为了践行雷锋精神,弘扬科学发展理念,3月12日,我院绿协组织同学进行植树活动。

3月12日,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志愿者们早早集合从学校出发了。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们奋力扛起锄头、铁锨,小心翼翼地将事先买好的树苗放进树坑,用心地将一棵棵小树苗植入大地。两个半小时多的劳动,没有人喊累、叫苦,温和的阳光下,志愿者们身上所呈现出的真诚、有爱心、阳光活力和正能量让人分外感动。

绿协作为资源与环境学院特有部门,一直以来关注绿色经济发展,持续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我院绿协多年以来连续举行植树活动,即使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又为郑州增添一抹绿色,同时宣扬了环保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资源与环境学院举办“雷锋月”主题辩论赛

3月16日晚7点,资源与环境学院于教科104室举办“雷锋月”主题辩论赛,我院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了比赛。

本次辩论赛以“践行雷锋精神是能力重要还是态度重要”为主题展开辩论。比赛现场,正反辩友方唇枪舌战,各个都毫不示弱,就雷锋精神的传承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给比赛现场的学生带来了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的思考。此次辩论赛就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传承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解读,呼吁和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培养自身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将雷锋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下去。

育学子成长成才 馈社会和谐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志愿者前往河南地质博物馆做解说员

3月20日,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0余名志愿者前往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做解说员,为参观游客解说各展厅展品状况。

上午九点志愿者们准时到达了地质博物馆,在地质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先到服务台领取了解说员工作证,随后到指定的工作地点“上任”。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等,我院志愿者主要负责恐龙厅和地球厅的解说。在恐龙厅和地球厅,志愿者们向前来参观的游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也收获颇丰,见到了真正的化石,了解了更多的地质环境;同时也真正地感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中志愿者们尽职尽责,接受了严格的培训,上岗前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对待工作热情高涨,奉献意识自然流露。志愿服务是我院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之一,部分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受惠于助学金政策,他们在此次志愿服务中表现更为积极。他们纷纷表示,参加志愿活动既能锻炼自己,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对社会资助的感恩回馈,以后将继续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前行,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举行“情系春天,雷锋在行动” 爱心物资交接仪式

3月27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教科楼A座629会议室举行以“情系春天,雷锋在行动”为主题的雷锋精神系列活动之爱心物资交接仪式。学院有关教师、衣往情深外联部部长张美玲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学院教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与院绿协的活动进展方向,表示了与衣往情深进行长期合作的美好期望。张美玲详细介绍了衣往情深的工作过程,同时表示希望能与学院绿协进行长期合作。双方代表进行交接物品,衣往情深外联部向绿协颁发了荣誉证书。

我院绿协热心公益,多次举行募捐活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大力宣扬“绿色经济”的环保理念。学院绿协在雷锋月举行本次交接仪式,传递的不仅是生活物资,更是永不磨灭的雷锋精神。雷锋活动月即将过去,但学习雷锋永不止步,绿协会在后续活动中持续宣扬雷锋精神,引导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发扬雷锋高尚的风格,弘扬雷锋可贵的精神。

※ 文体活动(教工活动)

资源与环境学院分工会组织“三八”节日活动

为庆祝节日的到来,3月6日,我院分工会组织学院女教师参加了校工会组织的庆三八趣味体育比赛,赛场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一直洋溢在每个女同胞的脸上,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院女教师“运动、健康、乐观”的风采,激发了女教职工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热情。

10.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女生部 篇十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女生部

工 作 总 结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女生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女生部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本学期我们资环学院的女生部工作主要围绕着三月份的女生节活动以及本部口的常规工作和配合我们学院学生会其他部口的工作!下面是我们部口本学期的工作: 一:女生节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板块⑴校西门口心愿墙活动⑵“环保生活,从衣做起”为主题的服装设计大赛

1、成绩篇

校西门口的心愿墙活动主要是针对全校女生开展的,在活动过程中,基本大多数同学都参与了进来,写祝福、签名等,同时发放奖品,让广大同学都感受到了活动的喜悦同时参与进来,为广大同学丰富了大学生活。通过此次活动,也让学院的各机构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这种机构之间合作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不管是此次活动还是以后即将举办的活动,学生会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越来成熟。所以这次活动的意义是重大的。

“环保生活,从衣开始”的活动主要是针对我院学生开展的,想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女生的女性魅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提倡同学们注重环保,和绿色生活,保护环境,此次活动在大家的广泛参与中,以及学生会其他部口的帮助下,成功举办,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需要改进篇

工作思想没有得以开放,创新精神不够。工作思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部门缺少交流,组织活动的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各部门应互相学习活动经验及优秀管理方式。部分干事的思想动态没有有效掌握好,个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

二、常规工作

我院下设礼仪队与模特队二个队伍,进行日常的礼仪培训、与模特培训。同时两个队伍在我们的日常培训下,也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一个亮点,其次就是配合学生会其他部口的工作,为其他部口举办活动出席礼仪以及为演员化妆、加强与其他学院女生部的联系!以及对部口的培养和注重下届部长的选拔工作。

在下学期中,我们将弥补不足,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探索工作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与各级学院学生会的联系。不断的自我总结,学习和借鉴兄弟组织的优秀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丰富女生活动是我们的目标,提高女生素质是我们的归属,展现女生风采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用我们的团结带来了进步,用我们的汗水换来了微笑.展望未来,女生部将继续保持一贯的自信.认真.好好总结经验教训,望在下学期里做出更好的活动,提供给大家更好的服务,请相信我们可以做的很好!

单位:资源院环境与旅游学院

11.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十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持续增强,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社会带来巨大福祉,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此,国家颁布众多措施保护环境,而环境统计和监测工作是完善保护环境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对环境统计工作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两者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提高对这两方面工作的重视,更好的治理我国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统计;环境监测;关系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对其重视度不断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政策,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和各地方部门的共同努力,环境治理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依旧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改革的进程,影响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启动环境统计和监测双重手段,进一步增强管理力度,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更好的治理环境破坏问题。

一、环境统计对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工作为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曾多次开展环境普查工作,其中包括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在对其走访过程中,详细的记录了污染源的信息,具体包括污染源的名称、电话号码、主要污染物、垃圾排放、处理设施的应用等[1]。通过这一措施,准确的掌握了污染源的情况,为颁布治理改善计划,提供了强大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根据地理区域划分环境监测的范围,不但有效的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按照污染源的程度标准计算出环境监测的费用。

(二)统计工作为环境监测提供帮助。在实行环境监测工作时,经常会把监测信息和统计内容进行比较,查看企业是否出现虚报数据的情况。例如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很难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时通过信息对比,找出之间的数据差异,督促工厂按照系数核算的方法确定实际排水量的数值,努力降低误差。假如现场工作人员无法实行采样,或者遇到更加困难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工厂协调,重新核实信息,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并上报准确信息,这是工作人员的责任。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充分的验证了数据之间的确认是非常有必要的,环境统计工作对核查监测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二、环境监测对统计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逐渐增强,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对监测工作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检测的项目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例如污染源的调查、废水排放问题、空气质量检测等,均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此同时,监测的种类也更加复杂多样,具体有生态监测、验收监测、应急监测以及委托监测等,大量详细的监测信息为统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一)监测数据是统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环境核算工作,总体来说有三种方法,而系数核算法和实际检测法的应用更为普遍,物料平衡法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究其根据原因,主要是受到工艺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限制过高决定的。但是在统计信息呈报后,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应用的有效数据并不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点工厂的统计核算,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所以在环境监测实施中,必须及时记录内容到统计报表中,以方便日后的使用和查找,由此不难看出监测信息的地位。

系数和算法的使用,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补偿监测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然而系数的确定依旧是通过现场监测得来的。在国家发行的核算系数规定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排污行业标准,对于這些系数的制定,全部是在具体工作的基础上,监测数据并进行核算得出的。

(二)监测数据为统计工作提供核算信息的支持

统计数据的最终确立,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采纳污染源的主要信息,或者通过实验的方法,计算工厂的垃圾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第二,对当地的水库河流、污水处理、空气检测等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进行研究,综合上述双方面的内容,开展环境统计数据调查工作。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第二点内容,导致具体工作中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在某个县城有一条主要污染河流,在当年的监测信息中反映出,河流中化学需氧量高出普通河流数十倍,并且河流的流量依旧,没有减缓的趋势。在县城上交报表时,显示河流的化学需氧量较小,工厂的数量不多[2],这就导致在统计信息时,对于新增加的工厂,并没有计算在其中或者新增人口的统计不及时等导致的,此时必须重新调查,呈报准确的数据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统计工作的实行,也要对整体的环境进行宏观的调控,在环境质量信息的指导下,仔细核算数据内容,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污染排泄量,建设出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统计和监测工作具有法律依据

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详细的环境统计管理法,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曾颁布一份关于环境监测站的通知,同年5月份,下发关于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标准[3],近年来,又陆续的下达了多项环境统计和监测的规章制度。可见环境统计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同时也彰显出加强此项工作的急迫性。

四、统计和监测工作相辅相成

环境建设离不开统计和监测的帮助,环境统计为环境监测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反之环境监测为统计核算的实施,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的结合,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借鉴和污染源数据的监控,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展开。另外,相关的环境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气体、固体和液体排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做到科学、高效的数据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工作与环境监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他们均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内容,是保障社会生态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环境统计工作是对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是数据信息的支持,环境监测工作是核算证实的重要举措,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成为我国环境建设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这两方面的重视,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提高监测与统计工作水平——王久明同志在煤炭工业环境统计暨环境监测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煤矿环境保护,2012,04:2-9.

[2]王芳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紧密结合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J].环境保护,2013,06:14-16.

12.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十二

1.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依托、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自然科学类) 挂靠单位。学院是以冶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优势学科为依托, 以“大资源、大环境”为专业背景的典型工科学院, 拥有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每年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 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强大的工科学院背景与实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技创新基地活动开展以大三、大四年级本科生为主。2008年, 学院共216名同学报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报名率达40.37% (以三、四年级计) , 课题立项31项, 31个科技创新小组共126名学生实际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实际参与率为23.55%, 占报名人数的58.3%。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以基地建设为依托, 以学年为周期, 于每年九月召开动员大会的形式启动, 组织和动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 以指导教师课题立项、学生自由搭配小组进行双项选择的方式展开, 即教师选学生, 学生选教师和课题项目。初期对立项课题进行审查, 对通过者立项并给予资金支持;中期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跟踪检查, 进行中期汇报;后期一般为每学年的六、七月份对相关立项课题进行成果验收, 鉴定评价。

2.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自然科学类) 自2006年开始建设以来, 2006-2007、2007-2008、2008-2009三学年分别征集创新课题17、15和31项。三年来,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先后获得湖北省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 新型实用发明专利1项, 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学生独立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其中多篇为核心期刊)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优秀成员先后到名牌大学继续深造、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工作。基地建设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受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的经验总结

1.领导高度重视, 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作, 通过动员、总结、表彰, 学生座谈、指导老师交流, 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将科技创新活动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本科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将科技创新与“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么培养人”的核心教育理念联系起来, 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给予配套硬件, 支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自然科学类) 由学院与学校共建, 以学院建设为主, 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自然科学类科技创新活动。围绕基地建设搭建了由学院院长任主任的基地管理委员会, 全面负责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工作;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任主任的专家委员会, 负责对创新课题进行综合评价、评审、指导和验收;由学院团委书记为责任人的办公室, 负责科技创新活动日常管理和运作。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完善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展开和正常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管理逐步完善, 制度保障有力

学院将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量化, 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优良学风班级的创建活动中, 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在落实本科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为依托, 以科研立项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为基础, 以科技人文讲座活动为补充,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强化手段的学风建设的新管理体系。学校每年划拨50万元成立“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先后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奖励条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同时, 学院根据基地实际运作情况设立了基地章程和基地管理制度, 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做到立项有评审, 过程有监督, 活动有记录, 成果有汇报。制度完善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推进的有力保障和力量源泉。

3.课题源自科研项目, 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学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 教师则是活动开展的强大推动力。学院落实的指导教师奖励措施和工作量计算办法, 充分肯定指导老师的工作, 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立项的课题中有合作项目、科研子课题也有指导老师的自选课题, 均来自科研项目。如《鄂西鲕状赤铁矿粒铁法选矿试验研究》《不锈钢基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有机废水的处理》《布袋除尘器检漏方法对比试验研究》等。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第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来, 加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 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有力地提升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4.广泛动员精心组织,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学院抓住特色赛事,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精心组织备赛和竞赛, 承担了各项赛事的联络及后勤服务工作。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赛事, 组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集中进行课题研究, 保证科技活动成果的形成。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活动方式, 利用校园网、校报、座谈会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创新成果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团队的宣传与表彰, 将科技创新成果量化, 纳入评奖评优和目标考核中来, 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基地建设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展开, 它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 在资金、设备、场地和参加人数、受关注程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影响了其发展规模和综合效应。例如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不够及时;配套设施不齐全, 供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不多, 虽然有开放实验室, 但是均要给一线的教学任务让路;教师辅导力量不足显得尤为突出, 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中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 甚至出现了报名参加的人多, 实际参加的人少。

2. 科技创新的梯队建设缺乏有效措施

教学计划难以激发大学生的科研热情, 造成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不足, 局限性大。低年级学生虽然有热情, 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 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又忙于准备考研和就业, 难有大量精力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 在报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选中也很难评价、取舍;学生科技成果突击的多, 长期研究的少;指导教师均是以个人名义参加指导, 没有形成稳定的团队和系统。虽然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但省级以上重大发明、科技成果却不多, 且大多数学生仅是靠课余时间的突击来完成的, 长期坚持研究的学生非常少。这种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大学生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措施。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1. 改变指导思想, 将学生科技创新纳入教学计划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本质工作和核心任务。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将会使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有力保障。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议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纳入应用性教育教学环节, 为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开设相关课程, 设置创新学分, 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毕业、学位联系起来, 同时增加资金、设备、场地等相关硬件的投入力度。

2. 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实施制度建设创新

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进行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即“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 需要实施制度建设的创新, 建立起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场地管理、课题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激励措施、经验总结等一系列有关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同时,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生培训、开展科技交流、评选优秀科研成果,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学生创新骨干队伍建设;通过落实工作量, 成立导师团, 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讲座、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的方式加强组织管理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指导和管理能力。

3. 发挥工科院校传统优势, 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工科院校如课题多、项目多、实验多、专业性强、有相关专业实验室传统优势, 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针对科技创新活动参与人数有限, 参与时间不多、结题周期短、指导教师少等情况, 通过建立长效机制, 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有序的开展。例如, 搭建科技创新梯队, 课题、指导教师相对固定, 人员、地点相对灵活的模式, 让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 分工不同, 保证参与者从进校到毕业都有参与科技创新, 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梯队。将教师晋升、报酬与科技创新指导挂钩, 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日常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 有机结合起来, 纳入到常态化管理的范畴中来。人员、场地、体制三位一体化构建长效机制, 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振斌, 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朱华山, 徐杰, 张荣才.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 (1) :104-105.

[3]周雄.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8) .

13.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十三

2012年是个值得特别关注之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我校也将迎来高校评估组对我校更名工作的全面考核,结合我系实际情况,按照党总支工作意见,特制定我系第43期学生党校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党校阵地建设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质量,不断促进党员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为促进我校党建工作做出不懈努力,努力开创我系党校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重点办好鼓励我系学生参加党校培训班

在高校中培养优秀学生入党,这既是我党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还将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或实地教育考察等活动,增加政治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对我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实践观念,巩固党课学习内容,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三)举办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

当代大学生自主性逐渐增强,学生干部的作用逐渐增大。这些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团总支的干部,他们组织和引导着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大多数活动,其影响力有时超过老师。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对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环学院

14.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十四

十一月工作总结

金秋已经送走,隆冬已经来临。这个十一月并不寒冷。我们在这个两季相交的日子,经过大家踏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本月的工作和活动。忙碌却又充实,以下是我部本月的工作总结:

一、常规工作 1、11月6日,我院召开院干培训大会。大会上团副、学生会主席、副主席依次上台发言,发言内容包括了他们对学生会的认识、看法和结合自身的经验给我们这些刚刚加入这个团体的院干的要求和建议。这次会议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会的认识,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课。最后会议在辅导员老师的总结中落下帷幕。2、11月24日,我部联系我院所属协会natural协会,召开了本月月末的社团常规会议,除natural协会干部和我院社团部之外,本次会议还邀请了校社团管理中心干事刘卓参加会议。本次会议针对本月natural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很多工作方面的不足。同时对十二月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计划,介绍了下月将举办的“废品设计创意大赛”,我部一定会尽力协助举办好本次活动。

3、我部联系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志愿者协会组织者,商讨如何正确开展工作,对成立、组织、宣传志愿者协会的工作进行讨论,会议达成一个初步思路和基本想法,我部会大力协助,争取尽早成立这个有意义、有活力的新协会。

二、活动方面 1、11月4号和5号,校社团联合会在城院饮食中心旁开展“2011第五届新生才艺大赛”复活赛和人气PK赛,选拔进入总决赛。我院参赛选手2人,一人因个人原因选择退赛,另一人成功进入总决赛。本次复活赛和人气赛采用现场投票和网上人气投票的方式,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和活动的吸引度。2、11月14日晚7:00,由校社团联合会举办“第五届新生才艺大赛”总决赛在音乐厅拉开序幕,我院社团部受邀到场观看比赛。我院刘洁同学参加本次大赛,虽然没有在大赛中获得奖项,但是却依然荣耀。经过19组选手的精彩表演和角逐,在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喝彩中本次新生才艺大赛成功落下帷幕。3、11月8日,我校开展“2011迎新杯篮球赛”,揭幕战我院对抗信科院,对方实力雄厚,但是在我院篮球队的团结合作和集体努力下,男篮和女篮都取得开门红,带着胜利继续接下来的比赛。最后,我院以男篮八强、女男第三的成绩结束了本次篮球赛。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我们赛出了风格,打出了气势,同时锻炼了院干们的合作与集体意识,比赛过程中,每个我部也加入了啦啦队的呐喊,整体的气势绝对不次于任何一个学院。4、11月14日,我院开展了“2011新生厨艺大赛”初赛的选拔,学生会成员积极的与食堂有关方面联系,最后场地定于食堂二楼。我部积极协助维权部处理大赛后勤与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为本次大赛的顺利开展,贡献了一部分力,虽然很有限,但是却锻炼了自身也加强了合作意识。5、11月21日,我院在一教202教室开展挑战杯创业知识大赛,由科创部主办,我部与其他部门积极协助工作,会议上我部明确分工,在工作上积极负责,确保了本次大赛的顺利开展。在本次大赛中,我部积极吸取经验,为校社联开展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其他方面 1、11月15日,我部门在团学会的协助下与我院其他部门开展交流会,参加本次交流的有我院团学会团副陶峥学长、学生会副主席刘解答学长、学生会副主席傅思瑶学姐,参加本次交流的部门有心理部、女生部、大学生艺术团、维权部等,这次活动拉近了我部与学生会其他部门的距离,同时交流了心得,为以后更好的合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2、我部积极宣传,希望在我院的学生中采纳意见建议,了解大家对我院社团的看法和想法,如果有成立社团的想法,一定大力支持,并给予帮助。

这个十一月并不寒冷,有这么多活动,这么多支持与帮助,虽然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我们一定会结合自身积极改正。总之工作虽然繁琐,但是我们保持着“今天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明天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精神,继续努力。不断向前,把事情做得更好。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社团部

15.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篇十五

本文以陕西省具有代表意义, 办学时间最长的“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图书馆”为例, 探讨特殊体制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给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独立学院图书馆受制于办学体制, 往往经费得不到持续投入, 使得独立学院图书馆不能仅仅依靠传统印刷型文献作为主导馆藏。以“明德学院图书馆”为例, 办学伊始投入经费充足, 图书馆能够得到稳定的经费投入, 一年近百万的采书经费, 为图书馆近20万册纸本馆藏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随后就是缓慢的发展期, 我们只能寻找发展的其他机遇——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以其信息资源承载量大、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 为我们找到了新的希望:

文献资源的获取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 独立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不仅通过传统的文献采集途径如外采、订购、捐赠等方式进行。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 文献采购的途径被大大地拓宽, 可利用网络进行多渠道、多载体采购所需文献。这样, 不仅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和劳动时间, 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明德学院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了采编人员编制, 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内部服务中去, 尽量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 练好内功。

馆藏文献类型发生变化

网络不仅方便了图书馆的采访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过去, 图书馆文献采购主要以印刷型文献资源为主, 现今各种类型电子出版物的不断涌现, 文献的采购也不仅仅限于传统型书刊, 而出现了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共购。“明德学院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购买了“书生之家”近8万册电子图书, 用采购相同种数的纸本资源的百分之一的费用, 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网络环境下优化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

1. 合理分配采购经费, 突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跟民办高校非常类似, 面临评估时经费投入量大, 平常的时候经费拮据。这时, 我们就需要合理分配采购经费, 突出特色馆藏, 通常意义上的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部分馆藏。“明德学院图书馆”建馆伊始就比较重视特色馆藏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补充原有高校教育的不足, 这就要求图书馆紧跟教学目的, 围绕学科设置采购文献资源, 我馆采购的文献集中在计算机、通信领域, 为学院的重点学科做出了良好的教学保障。采购特色文献的新、广、博让“西北工业大学”的教师、学生都深为羡慕。

2. 发挥体制优势, 走资源共享之路

独立学院在体制上的优势应该成为探索不同服务模式的典范, 我们应该从买书建库的封闭型模式向开放利用型转变, 不仅要加强馆际交流和互借, 更深层次的工作, 比如业务外包、联合编目等都可以积极尝试, 不仅可以弥补馆藏不足的缺陷, 还能减少人员成本。作为特殊体制的高校图书馆, 独立学院图书馆应该成为探索的前沿, “明德学院图书馆”积极探索社区服务, 只收取很少的办证费用向周边的农村社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在外借册数和时间上做出比较合理的限制, 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开展, 也辐射了周边地区, 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3. 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立虚拟馆藏

网络环境下, 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 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建立虚拟馆藏, 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之一。独立学院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根据本院的学科设置和科研需求, 有重点地对网上有价值、对本馆师生适用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揭示, 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明德学院图书馆”虽然限于技术和人员, 无法深层次的开展这些服务, 但是在建馆之初就建立了图书馆主页, 在主页醒目的栏目放置了“网上资源导航”, 链接了60家公共图书馆、11家科研图书馆、186家高校图书馆、42家国家图书馆, 为读者们了解其他图书馆提供了便利。

4. 紧跟网络时代趋势,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文献是信息资源, 是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过去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主要以印刷型文献为主, 而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建设, 不再是单一的印刷型文献, 而是多种载体文献相互补充, 同时读者也不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的传统纸本文献, 而更多的是希望获取电子文献资源。

与传统出版物相比, 电子文献具有存储量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检索方便, 出版周期短等特点。因此, 图书馆必须重视和加强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明德学院图书馆”虽然采购了部分电子图书, 但是采购电子资源的费用还不到传统文献资源的一半, 距离陕西省一流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平分采购经费甚远。

5. 加强工作人员的网络意识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

随着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重点从“馆藏建设”为主到“馆藏建设和读者服务”并重转变, 以及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图书馆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以及自身业务能力, 能够根据读者的相关需求, 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咨询服务, 并能够从网络上杂乱无序的信息海洋中搜索提炼出满足用户需要的有效有序的信息资源, 最终通过不断的组织与完善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库。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图书馆员进行业务技术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各项专业素质, 从而推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建设的进程。

摘要:以“明德学院图书馆”为例, 分析和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明德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生实训个人思想总结下一篇:这件事真有趣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