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11篇)
1.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 篇一
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解析
如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被哪些因素塑造的,这些因素里,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哪些是需要纠偏的,哪些是需要舍弃的,都要从现在开始。
去了解别人,去观察别人,去看社会新闻,去看看别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把别人当镜子,不要对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哪怕是吃苹果的方式,脱毛衣的方式,说话的方式,甚至习惯性的动作,身上的气味,不下任何结论,不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而是去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去理解他们为什么成为他们,而自己如何成为自己。让自己知道父母的更多样貌,家庭的更多样式,苹果的更多吃法。
有了这些坐标,有了镜子,有了对照,你才可以为自己画像。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吃苹果,自己对世界有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根源是什么。
知道之后,如何塑造自己?如何让自己的画像,变得更好?把自己当人工智能来训练吧。你读的每一本书,浏览的每一个网页,看的每一个电影,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你选择的朋友,你说话的方式,都在成为你。都在吸引更多的书、网页、朋友,在向它们发出讯息,让它们走在奔向你的路上。
而最终,你才能成为你想描绘的那个自己。
二、范文
亲爱的高一年级同学:
你面前的,是封写给未来的信,给你们,也给我自己。即将结束高中学业的我,将通过高考,跋涉进大学生活,而你们也将从初中课堂,来到高中校园,开启新的.青春征程。作为毕业生,希望你们能享受这段时光,珍惜每分每秒,接下来的话,只写给最好的你们。
高中三年,是学业贯穿的三年,从初中到高中,首先要面临学业过渡。进入高中后,除了知识跨度增加,要投入更多精力,想要消化好高中课本,还要积极转变学习方法,不遗余力发起思维革命,思考方法变了,很多学业难题便能迎刃而解。除了向师友请教,对自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这个新起点上,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同样,高中三年,你还会收到时间投递给你的自我变化,不仅是知识量的增长充沛,你也在不朽的时光中,重塑全新的自己。
长大的样子,藏着你和情绪安然相处的影子。高中生活里的你,要学会疏导学业压力,坦然应对生活挫折,让自己成为扭转生活、熨帖生活褶子的人,在平衡压力的过程中,安放自己的小确幸。
未来的三年是属于你们的日子,镌刻着最美好的青春字段。你可能遇到平生最难忘记的老师,也会在考场中相逢最值尊重的“对手”;你可能遇到此生最真挚的好友,也可能邂逅一段懵懂青涩的“爱情”。五彩斑斓的高中生活里,我们要成为一个对学业无愧、对朋友真诚的人,对生活负责,为自己负责。
高中三年,注定要把多数时光献给学业,但千万别遗忘生活沿途的风景,要与学业浑然一体、物我两忘,也要能及时从生活抽身,在疏离中反省体悟,留白生活,放飞心灵。
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展示了一幅奇异画像,这个画像吸附着画像主人公的生活,也纵容着画像主人公的欲望。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一幅画像,它映刻着你的模样,也映照你的心灵信念。这幅画像的样子,是你选择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又继而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少年能牢牢攥住高中三年时光,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因为身处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再也没有完成时;希望少年珍惜父母羽翼下的生活,做个听妈妈的话的“宝宝”,因为待你结束高中生活,便要与故乡“两清”,渐行渐远的时空距离,只剩下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乡愁游子;希望少年不只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挂在嘴边,要在行动的步伐上,做个热爱运动的人,一个体魄坚强、意气风发的少年。
不好意思,就这样把高中生活摊开在你面前,然而三年时光的异质多彩,青春岁月的五彩斑斓,任凭语言华丽也难穷尽其妙,剩下的留给信前的你们,希望你们用百倍的放大镜,放大高中生活的可能性,在慢慢体验中移步换景,在细细品味中柳暗花明,挥墨绘就你们的人生自画像。
永不毕业的高三同学xxx
207月7日
2.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 篇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命题形式来看每三年一大变;二是从开放程度来看遵循“开放———限制———开放”的发展曲线;三是从改革力度来看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 敢于弃旧迎新。根据这三个特点, 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测。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 大势所趋
全国卷一向是“稳中求变”, 这既强调了“稳”, 也同时强调了“变”。没有“稳”, 便会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变”, 又会觉得停滞不前。所以最终选择了三年一大变、每年有所微调的方式。每三年一次的大变化有目共睹, 不必多说, 相信2009年全国卷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使是小变化, 每年的微调也有小规律, 以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为例, 所选择的材料分别是“寓言型”“比喻型” (图画) 和“直述型”。材料不同写作要求当然也不同, “寓言型”可以不引述材料, 只要观点符合其材料含义即可;“比喻型”圈子缩小, 应该看到“摔了一跤”不过是人生挫折的一个比喻, 写作时需作引申类比;而“直述型”最好能引述材料, 至少也要在材料的含义内 (跟灾难有关) 写作, 否则将视为偏离题意。由此可知, 在全国卷大张旗鼓地“放开”审题的同时, 其实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审题的限制。这就是每年的“小变”。而2009年的“大变”将是什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从开放程度来看, 艰难抉择
从全国卷自身的发展曲线来看, 应该向“限制”发展。不论是从这九年间的走向来分析, 还是从最近这三年的趋势进行研究, 都在表明全国卷在高呼“放开”的同时, 时时刻刻又在思考着如何“限制”。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2009年全国卷将向“思辨型”新材料作文发展。也就是说其审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本身有争议的材料, 就像2008年课标卷“小鸟放生”和2008年辽宁卷“道德调查”一样, 其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说对错, 应该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界或更具开放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给出几个材料, 进行对比对照, 从而发现本质推究本源;三是给出一些很虚的材料, 比如诗歌, 通过分析其含义探析题意;四是给出一些抽象的材料, 而不是以往感性的材料, 让考生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些命题的大前提都是强调“思辨”, 需要考生全面地、辩证地、深入地去认识与发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比如从2008年上海卷的角度去分析,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正全面走向“放开”。以上海卷“他们”为例, 审题的门槛更低, 并且在立意上已经真正意义地走向“多元”, 立意完全发展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上海的改革有掌声, 也有质疑, 但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受到了启发。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9年的全国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放开, 甚至会变化为“命题作文”也未可知。
三、从改革力度来看, 值得期待
全国卷2006年的改革是借鉴和修正了2005年湖北卷和2005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体例, 从而开创了现在的新材料作文体例。其改革既能表现出敢于向省市卷学习的勇气和魄力, 也展现出善于提炼、点铁成金、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见识。所以2009年的改革就更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妨作以下几种预测:一是继续新材料作文, 但变感性材料为抽象材料, 把新材料作文发展为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借鉴上海卷“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己新的思考, 变新材料作文为新命题作文, 把命题作文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三是既非新材料作文, 也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比如出一个问题让考生来用作文回答;四是变单一型一个作文为选题型两个作文, 让考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其实, 选题作文早已有之, 像2007年江西卷“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都是选题作文, 只不过这两个选题作文只着眼于立意, 没有着眼于文体。
200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变脸”, 不可能照搬照抄2008年某一省市的命题形式, 但极有可能会借鉴某些省市极有创意的命题设计。所以分析2008年有代表性的作文是备考的一个重点。
不论2009年最终如何命题, 都值得期待。
四、从复习备考来看, 有的放矢
从整个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还有省份偶尔会用, 但早已不再是原来三分天下甚至一统天下的情形了。所以全国卷也基本上不再会出现话题作文, 备考的重心应该放在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上。
对于新材料作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课标卷和2008年辽宁卷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型新材料作文;三是分析并掌握2007年全国卷Ⅱ多个材料对举型的新材料作文。三种材料不同, 审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对于命题作文,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上海卷和2008年江苏卷的词语类命题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安徽卷句子类命题作文。这二类一个强调了“放开”, 一个强调了“限制”, 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思维训练来看, 应强化训练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思维, 二是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我们打开思路, 聚合思维为我们彰显层次、扣住中心。
从文体训练来看, 应侧重记叙文、议论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讲究文体色彩鲜明, 不能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 更不能写成套话作文。
3.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目及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
提升文化素养,实践为先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的根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提升途径,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种提升途径:
首先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汲取老师传授的经验技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启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在老师的带领下,初识语文魅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正如霍金所说:当一个人明白的越多的时候,不了解的就越多。所以,当课堂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汉语言文化的渴求欲时,下一途径显得愈发重要。那就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褪去浮华,捧一卷弥漫墨香的书籍,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的时候,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比拟的体验。正如冰心老人所言: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时,我们也要有选择的去阅读,当我们培养出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方式,又有对文化书籍的阅读渴求时,最后一个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的.途径就是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唯一方式。它可以让我们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正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要亲身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当我们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汉语言文学的真谛时,我们会发现,汉语言的博大与含义广泛。就如当初一个体育解说员所说: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其中含义。
4.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题目及优质 篇四
除夕之夜,全国各地歌舞升平之际。湖北武汉,却是众生沉默,无数医护人员星夜不眠,奔波在抗“疫”战场。可亲可爱的医务工作者们奔赴前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加班加点,昼夜不懈的建造;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然而,在这么多“逆行者”的努力下,网络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谣言……
比如说同济医院的陆俊医生,他因为率先冲在义务工作的第一线,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幸运的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他坚强的战胜了体内的病毒,整装待发重新投入到抗疫战中去。然而网上却流传着他已经去世的消息,居心叵测的人或那些人云亦云的人在网络上到处散播他因为感染病毒去世的消息,导致人心惶惶。现在他康复归来妥妥地击碎了这个谣言,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个病魔是可以被打败的。再比如说,各大电商平台目前仍有正规的医用口罩销售,但是网上却说国务院通知任何平台不得销售口罩,还有网络上纷纷传言抽烟,喝高度白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等等……
面对这些虚假的信息和传言,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认真的听从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的讲话,从正规的渠道接收新闻信息,做到不盲目跟风;面对谣言,一定要认真思考,辨析真假,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也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们。
5.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及优秀参考 篇五
仅从《中国面孔》的节目的构架看,一位主持人,两位“观察团”嘉宾,加上由三男三女构成的“男才”和“女貌”明星嘉宾竞答阵容,可以说是大多数文化或益智类节目的标配,并无稀奇之处。节目的创新点在于,它仅只围绕着中国人的面孔做文章,首期节目的九道竞答题涵盖历史、科学、人文,甚至将触角深入考古和人类学领域,从一个面孔的截面上将文化类节目朝着纵深向牵引。
节目《中国面孔》可谓是以小博大,每道小题目背后都可能引申出大文化。以第一道古人类头骨问题为例,邀嘉宾竞猜的是其“他们拔掉上颚骨侧门牙齿最不可能是哪一项”,如要嘉宾猜直接侧门牙缺失的原因,那不科学,因为这样的问题可能就连人类学家也没有答案,但是通过对最不可能的原因的猜测,引发的是嘉宾对55前的先人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社会阶级等方方面面的畅想,甚至还有嘉宾从非洲唇盘族的风俗上取经。
其实最终答案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一颗古人的头骨,将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习俗等来了一次大贯通,这大抵也是节目希冀图谋的文化深度。为此,节目组还请来了相关专家答疑解惑,尤其是独具慧眼的刑侦专家通过对古人头骨的洞察,为我们还原了这位5500年前大汶口文化人类的样貌,而他通过面孔技术破获的千余起案件,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在文化深度的基础上,节目同时还不乏娱乐的追求。以“四位古代美男子中哪一位是因为貌美而死”题为例,除了话题带出的人物历史和当时社会风物,问题本身也够三八,够八卦,耶够劲爆,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娱乐精神,节目为丰富表现形态,这部分的人物介绍还采取了演员无厘头表演的形式,喜感十足。
而该题的答案亦十分有趣,原来晋朝帅哥卫玠是因相貌出众,生活备受困扰最后抑郁而终,只能叹息卫玠生不逢时,要是生在当下,那一准是位偶像巨星。而节目中请来的“色教授”更是语出惊人,一眼就看穿并直言不愧地道出了女嘉孟瑶宾经血不调,说得性感的孟瑶恨不得找个地缝。在这方面,《中国面孔》也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套用蒋方舟的话说:“是文化节目中把握分寸很好的,处于猥琐与不猥琐之间!”
近来文化类节目多在汉字上打转,《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信息爆炸带来的文化疏离,而这些节目以益智竞答居多,嘉宾往往以大秀知识储备来蛰伏大众,节目收获的更多是紧张和惊叹,并无太多文化纵深的延展。
6.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篇六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忧与爱》。有三个相关材料: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还有一个是罗曼·罗兰自传中关于忧愁的论述。
2012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
一则关于水的诗歌材料,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要求考生围绕“水”为话题展开作文。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
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2012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有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网友3种评论,一是肯定,也想做这种人,二是质疑,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跑呢,三是觉得两种说法都对,根据这些情况写篇文章。
2012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作文材料,大致内容:“一个人被关一个冷库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这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为何你要解救他?门卫说:因为只有这个人,每天早上和我说,早上好,以及晚上对我说再见,而今天他只对我说了早上好,还没有对我说再见,所以我判断他在冷库里被困了。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科技的利与弊》。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7.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目名师点评 篇七
【一】
此题在前几年成功探索的基础上,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在审题、立意方面不给考生设置过多障碍,在材料的选择上,虽然选取了史料,但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没有增加阅读难度,充分体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选取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增强文化自信”的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写作形式上,延续了写书信,写演讲稿的实用文的特点,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实际,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本次作文的“规定动作”,即写作任务,既限定,又开放,要求考生在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最有感触的人物加以评论,参与讨论,有较自由的写作空间;同时,加入孔子和司马迁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又起到了一个提供讨论切入点的作用,降低了审题和立意的难度,使得考生人人有话说,体现了高考命题公平性的原则。
总的看来,今年全国一卷作文题,既借鉴了传统作文命题的成功经验,又巧妙地避开了备考热点,防止了过去通过猜题押宝侥幸取得备考成功的做法,是一道非常成功的高考作文题目。
【二】
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继续沿用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类型,同时也有变化和创新,较好的避开了社会热点,有效地预防了猜题押题。这道作文题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与考核的“一核”“四层”“四翼”理念,特别强调高考语文立德树人的考查宗旨,另外也加强了语文关键能力中的表达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表达能力中的语言策略与技能、写作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全面考查学生应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健全人格等。该题还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特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总之,这道作文题在高考特定情境中,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见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贯通的整体素质、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命题方式来看,本次作文题在材料选取上大胆创新,选用了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材料。重点考查学生对三个历史人物的感触、认识与思考,暗含有对三个人物品行、品格、格局、精神、气质的评判和选择,如齐桓公的开明、大度与宽容,鲍叔的知人识人、谦虚宽怀,管仲的忠贞与才干等,具有一定的思辨价值和意义。而“认识与思考”要求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古鉴今,给学生写作留下了较大的拓展空间。同时又巧妙预设交际情境,贴合考生实际,要求明确,学生一般不易偏题跑题。
从学生写作层面来讲,学生只要认真读懂材料,审题立意并没有多大难度。作文题设置了四个任务,核心任务为从三个人物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二是发言稿的文体特征,三是读书讨论会的情境要求和交流对象的限定,四是学生的感受和思考。只要任务完成比较全面深入,一般在内容得分方面不会太差。
这道作文题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和考评也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语文教学还是要立足学生核心价值的引领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大力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情境化设计,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兼顾传统文化发展问题,扩展素材选取范围,从而积极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整体、理解材料’”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点出乎意料。前两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从事实出发谈感受,围绕着社会热点定材料,而今年的作文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要求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有所启示,其涉及的是人才运用方面的问题。
故事里有三方:齐桓公属于用人方,他胸怀广阔、善于用人,不计前嫌;伯乐方鲍叔牙知人善用,甘居能人之下;人才方管仲是一个贤才,能够尽其所能去辅佐齐桓公。这三方不管从哪一方出发都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把握整体、理解材料”,然后再选择其中一方展开来谈。
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去分析他所选择的人物特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现实,从人才任用方面展开来谈就可以了。
对于学生而言,这一类作文的难点在于“分析”。从材料来看,它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身,考查学生的分析梳理能力与材料运用能力。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写作期间,考生需要注意到这是“读书会”的背景,考查的是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到什么,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考生需要注意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从材料内容及命题形式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类,难度适中,比较适合江门考生作答。整体而言,是意料之内的,其命题的主导思想与我们作文备考复习的总体方向吻合。
今年的作文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齐桓公、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故事,这三人创造了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局面。
从写作要求来看,这份作文题还有一丝“故事新解”的意味在内,即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更多元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关注的“大国精神”与“社会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之一。
结合近十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我认为,它的内容形式是在一直在变化的。
至是命题作文,属于一种“词”的作文,背后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的解读与理解;起到现在是材料作文,以事件为背景,引出一个话题,由考生发散思考。这期间有个问题就是,20至的新材料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与话题,考生在写作期间,基本可以把材料抛开,沿着话题方向进行延伸探讨,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同时容易出现套作的现象。
显然,出题者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起,高考作文题侧重选用任务驱动类题目,即是考生需要从背景材料当中得到一定的启发,然后就根据启发展开写作。这样一来,考生的写作限制性更明确、方向感更精准,同时还在可以进行比较个性化、多元化的发挥。这样的命题思路更能体现高考作文的选拔性。
近几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作文命题方向越来越注重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性。它既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也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国际地位。
也就是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直在引导着学生把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格局与视野。
从全国来看,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倾向,在于突出“文化自信”主题,重视、挖掘、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8.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 篇八
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移用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有人借鉴化用了“泻出于两峰之间”。贾宝玉根据情境,创造了“沁芳”一词。
匾额与对联,是园林的点睛之笔。撇开作者的深意,平心而论,单看题名,三个名称各有各的精彩。“翼然”来自于大家名篇,强调了亭子的灵巧飞扬,富有文人气质。“泻玉”铮然有声,让人想见流泉的晶莹剔透、气韵生动,想见苏轼的《醉翁操》:“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而“沁芳”,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暗含元妃的美德与恩泽,蕴藉含蓄。大观园是女儿国,一切青春的生命在这里融合、汇聚,“沁芳”,是必然的选择。
在文学史上成功地借鉴化用的例子,不胜枚举。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对南北朝文学家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化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苏州的沧浪亭,更是直接撷取屈原的“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体现了操守高洁的主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光华,无论是直接移用,或是借鉴化用,或是根据情景创新,都是在传承中的发展,关键在于运用得宜。没有香草美人喻美德的传统,“沁芳”也就少了一点深厚的意蕴。
中国是一个雍容典雅的国度,我们曾有过世界上最灿烂的诗篇。这种诗礼文化,浸润了一代代读书人甚至是平头百姓,化成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准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君子之风,在同老一辈人的交往中,在大型历史连续剧《觉醒年代》里,可以窥见一二。你不能不为先辈们的坦荡胸襟与体贴周到动容。“沁”,是吸纳,是渗出。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浸润,何谈散发着馨香的品格渗出?
这些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识之士的重视,疫情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运用,触动了人们心底那一根最美的弦。张艺谋揉传统美学为一炉的冬奥会开幕式,获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匆匆行走的脚步,网络世界的喧哗,让我们丢弃了多少内心的繁华?急功近利,焦躁的情绪充斥互联网,每一个新闻事件,都能激起汹涌的浪花。关于教材的讨论,有人断章取义怒斥曹文轩,有人移花接木揭发汪曾祺,有人甚至能在《岳阳楼记》中寻觅到移出课本的理由。试问,你可曾对那些经典作品细细地品读?
9.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 篇九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试题特点:
本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论生逢其时”是一个标准的议论文题目,在审题上没有给学生设置难度。题目围绕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小我与大我,个人的人生道路和国家、民族、时代发展的关系,把握时代脉动,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增强个人对社会、时代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和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试题解析:
本命题作文题目前有两句话的导语,第一句“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点明了个人和时代的关系,在特定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人生态度、机遇、个人努力等因素。第二句话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概叹生不逢时的人,不能融入时代发展大潮,不能把握机遇,与时代格格不入,因此感到失落不得志;第二种人只愿安分随时,这种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时代发展潮流中随波逐流,没有理想抱负;第三种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这种人能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勇于拼搏,在时代中大显身手,大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作文题目“论生逢其时”,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第三种人生态度“生逢其时”,这应是写作的重点,也可对比、兼顾其他两种人生态度展开思考和分析。
满分作文:
论生逢其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乱世思良将,人们渴望天下太平;和平盼繁荣,人们渴望国富民强。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太平盛世,连一条狗都有做狗的体面和尊严,而到了战乱时代,即使生而为人也将失去体面和尊严。生逢今世、国泰民安,正是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诚所谓建功立业新时代。
回溯中国近现代史,生在当世何其有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从林则徐、邓世昌,到____、周恩来,近现代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生逢乱世,却能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空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站起来的时代。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勘探研究和大庆“铁人”王进喜的舍生忘死,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运动员许海峰的首枚金牌和中国女排的诞生,使中国步入了体育大国的行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让中国人民逐渐远离了饥饿的威胁;安徽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铺开……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基本上都经历过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又都随着改革开放而走向了丰衣足食。有道是:生逢改革开放时,东风吹来满眼春;艰苦奋斗四十年,家家户户奔小康。这是一个富起来的时代。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傲世,“祝融”探“火”,脱贫攻坚,植树造林……现在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踏进新时代,我辈青年何其有幸!生逢其时,我辈有志青年必当心中呼唤,抱定决心奉献自己,坚持奋斗,矢志建功立业!
题目二: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解析
题型特点:
本题型为命题作文,要求写记叙文。题目给出了这样一段话”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命题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思考成熟、成人的意义,思考人生,联系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命题强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个性阐述,在现实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题目分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从语料看,题目要求写出这需要我们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这段话.就大自然来说瓜熟蒂落、羽翼丰满是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省略号后的内容可谓内涵丰富:是生理之外的心理的成熟,是个人之外的群体的成熟,是群体之上的社会的成熟。在考查学生关注自然的同时,更凸显对学生联系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发现。同时,特别要关注题目中“细节描写”的要求。即考生除了要结合现实写事记人、内容充实,还要有细节描写,这点需要关注。
满分作文: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
看到作文题目的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响起了这句话,好像大人和小孩的吵架最后总会落到对成熟与幼稚的探讨上,可是成熟的模样究竟是怎样的?失去童真与冲劲儿?做事时瞻前顾后或惯于妥协?那我还是不要成熟好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怀抱着这样一种念头,将“成熟”一词视为洪水猛兽,也被家人视作幼稚的孩子。同桌格央则跟我相反,她常常被视作一个成熟可靠的人,做事总是考虑周全,令人放心。那是去年冬天的事,那一天,格央告诉我她准备暂时休学。我很震惊,也无法理解,尽管有时格央会向我倾诉自己对当前的生活有些迷茫,但我一直以为那只是再普遍不过的一种想法。而那天格央跟我聊了很久,关于自己学习时的不快乐,跟父母的争执,对摄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
我还是不能理解:“要是不上学,以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你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她突然说。
我愣了一下,她的语气真像我爸妈。
“我知道在大部分人看来,休学去追梦是很幼稚的事情,我也纠结了很久,思考了很久。但是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的成熟了。”最后她这样跟我说,还顽皮地眨了眨眼,“而且我只是休学啊,说不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回来了,当作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因事发突然,又加上分别的不舍,那一刻我没有说话,情绪复杂到了极点。但格央走后,她的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使我不断地思考成熟与幼稚的话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忘记了是因为什么,妈妈突然对我说:“你成熟了呀!”成熟了?可我好像又没有任何变化,观念在他人看来也依然有些幼稚。但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格央的话。
正如硬币立在中间,一边的人看到的是正面,另一边的人看见的则是反面。一向被认为成熟的格央可能做出在他人看来幼稚的决定,但在她眼中这就是成熟。而在这之后她又会被看作幼稚还是成熟?我不知道。正如总被批评不成熟的我在某一天被妈妈夸奖“成熟”,但之后我在她眼里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吗?也不一定。
10.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 篇十
忘不了,忘不了。中国百年前的屈辱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许多人逃离了自己的家乡,携着家眷四处奔逃;许多人昂头呼喊,试图唤醒不仁的君主;许多人背弃祖国,拿了好处便笑靥如花。
人民麻木了,国家也麻木了。
当人们沉浸在飘飘然的快乐之中,当人们沉浸在金钱的享乐中时,没有人去关心国家。家都散了,国也散了。
忘不了,忘不了。中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
当一切步入了希望,人民的呼声该有多么强烈!当走在无数人用鲜血铺成的路时,我们带着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高歌前进。
一场战争,多少生死离别。漫漫长河,又有多少名垂千古。
但是他们明白,有国才有家。
忘不了,忘不了。这十四年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我睁眼时,我看到了汶川大地震时,无数人掩埋于地下;我看到了奥运赛场上,鲜活的生命与跃动;我看到了有人哭,有人笑。
当我闭眼再次睁眼时,我看到了一座座高楼平地而起,我看到了春运的火车满载喜悦,我看到月下不再有人哭。火车变快了,信息发达了,千里已不再遥远。当家与家连结起来,那该是多美的风景。
忘不了,忘不了,他们喜气洋洋的笑容,成功的喜悦。
祝融登上了火星,嫦娥抵达了月球。它们展开五星红旗的那一刻,万千人民与它们的制造者一起欢呼。在第一声东方红唱响太空时,那一定是一个国家同乐的日子。
于是家好,国好。
11.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目 篇十一
但是,好写的作文题往往也意味着写不好。
什么意思呢?很难写出新意来。
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从敌对阵营到同一阵营,那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变化,兄弟争权到逐鹿天下,什么时候当有什么改变,形势的发展让人物不得不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态度转变。
齐桓公在公子小白时期自然是对管仲恨之入骨的,因为险些遭了他的毒手;鲍叔和管仲也是各为其主,阴谋阳谋斗个不休的。但是当公子小白成了齐桓公,格局和视野就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仇恨之中了,为了谋天下,必须要用到管仲的才华。而鲍叔的让贤、管仲的投靠,也都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私人之欲主动让位。
所以说,这些道理考生们也都明白,写齐桓公的大度、管仲的能干、鲍叔的贤良,都能紧扣考题,但怎么写才能出彩,还得立出新意来。但也不能为了追求新意,故意写一些惊世骇俗甚至不够主旋律的观点,比如说批评管仲不忠诚,不能为主公赴死却投奔了仇敌。
这个考题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但明确要求写成发言稿的形式,如果审题不明,不按照发言稿的格式来写,扣分就会很多。这个点容易被考生忽视,造成遗憾
发言稿只不过体现在互动性上。班级的读书会,开头可以有一句称呼“同学们,大家好”,中间段落可以经常先称呼“同学们”再接着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结尾则可以有一句“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这样兼顾发言稿的形式,语言上尽量做到口语化,就符合考题的要求了。
【高考全国III卷题目及优秀】推荐阅读:
202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09-17
全国I卷高考作文优秀09-12
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及分析07-14
2023高考全国2卷政治试题及答案详解07-26
全国乙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07-29
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2)完形填空解析及教学反思解读06-19
高考语文全国卷08-18
高考全国卷作文10-03
高考全国卷3范文06-28
高考全国卷2历史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