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内审

2024-12-11

检测实验室内审(共11篇)

1.检测实验室内审 篇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内审的依据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 17025:200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定条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类工作计划等) ;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内审过程简述

1.2.1 内审策划

依据1.1的有关文件和中心的实际情况, 年初制定内审年度计划;实施内审前半个月, 质量负责人组建审核组, 审核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 计划提前送达内审员和受审部门。

1.2.2 审核准备

内审组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和内部审核程序的规定审查管理体系文件, 对不符合要求或有缺陷的文件提出修改建议;制定部门检查表, 准备审核活动所需的文件、表格等资料。

1.2.3 审核实施

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 内审员运用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现场试验、调查验证等审核方法, 收集审核证据, 得出审核发现, 进行分析判断, 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得出审核结论, 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1.2.4 审核报告

在审组长汇总情况, 形成内审报告, 并确定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完成时间。

1.2.5 跟踪验证

在审员对各部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完善内审资料, 整理归档。

2 结果

2.1 不符合项总数

2007年不符合项最多, 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1)

2.2不符合项在不同部门的分布情况

中心有9个部门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相关, 因此, 每次内审仅涉及表2中的9个部门。 (表2)

2.3不符合项在不同要素的分布情况 (表3)

3讨论

3.1 不符合项分布

分析表2可以发现, 不符合项的多少与部门的职责、规模、工作量和专业性密切相关。行政办公室仅负责档案管理, 纪检办仅负责行风投诉, 不容易出现不符合项;公卫所、理化毒理所、微生物检测所等部门职责多、规模大、工作量大、专业性强, 很容易出现不符合项。从年份变化来看, 除人事处有明显减少趋势外, 其余各部门看不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3.2 不符合项不同要素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 每年不符合项均分布在10个左右的要素中, 四年共发现17个要素有不符合项, 占总要素的68%, 呈现一定的集中趋势。不符合项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5.5设备”、“4.13记录的控制”、“5.3设施和环境条件”、“5.8检测物品 (样品) 的处置”四个要素, 构成比均在10%以上。“5.2人员”要素的不符合项比例也比较高, 但这五个要素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尤其是“记录的控制”和“人员”两个要素, 近两年明显好转。表明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但一些新问题又表现出来, 特别是“文件的控制”要素, 2009年不符合项增至四个, 应引起重视。

3.3 历次内审发现的主要问题

3.3.1 设备使用及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设备的状态标识未定期检查和评审, 有的标识字迹模糊, 有的标识已过有效期, 有的状态标识不符合设备的本来状态;设备的维护方式单一, 未按照仪器说明书的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未严格按照核查计划进行;个别设备的校正因子未能正确使用。

3.3.2 记录的主要问题

记录更改不规范是个老大难问题;记录的信息量不充分;有的记录互相矛盾;少数记录存在追记、补记现象。

3.3.3 设施和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

环境条件的监控未引起重视, 本该进行温湿度监控的房间无监控设备;废弃物的交接手续不完善;个别实验室未做好日常内务管理。

3.3.4 样品处置方面的主要问题

少数样品的标识在检测过程中脱落;样品销毁记录不全。

3.3.5 人员方面的主要问题

对新进、在培人员的监督频次过少;有的部门未制订人员培训计划;人员技术档案未适时更新。

3.4 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

出现不符合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有的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不细, 不全面, 不便于操作; (2) 各部门对标准和体系文件的培训不够, 特别是有的文件修改后未及时培训; (3) 少数实验室人员习惯不好, 监督又未跟上, 导致有的问题反复发生, 成为老大难问题。

3.5 结论及对策

近几年, 中心的内部审核工作不断改进, 内审员的能力不断提高, 内审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保证了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实验室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制, 但质量管理工作永无止境, 工作中始终会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质量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因此,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 每年要继续做好体系文件定期审查工作, 及时修改不符合准则、单位实际和法规标准的地方, 及时补充完善不全面、操作性不强之处, 这项工作宜在现场审核前完成; (2) 中心和各部门都要加强体系文件和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让实验室人员知道怎样做规范, 怎样做不规范; (3) 进一步总结以往内审工作的得失, 用于指导今后的内审工作, 今后的内审在做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4) 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强化质量监督, 切实解决老大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卓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2.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的体会 篇二

于洋

在领导的关怀和培养下,我有幸参加了中国计量研究院培训中心组织的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再培训之前,我对实验室认可内审员相关只是了解的比较少,更谈不上系统,很多东西没有理论的支撑,只有零零散散的概念。所以这次培训对我说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短短几天的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实验室认可的知识和实验室认可的细节,进一步提升了眼界增加了专业知识的储备。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实验室要想正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制定出适合和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是接受认可的必要前提;其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其时时优化,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质量管理的心只是。通过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举例分析,让我理清了思路、加强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很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验室认可的工作能力。

二、程序文件的覆盖要全面,包括实验室检测、人员、设备、报告等细节问题,不能对实验室管理有空项。文件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作为指导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应该明确职责。另外,整个体系文件的内容要一致,要利用体系文件作为工作的指导,避免工作上的无用功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通过培训,对单位的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一个实验室要想进一步稳定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运行,规范人的管理,事情的管理。这套管理要有高度的严肃性和眼睛性,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不要照搬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文件,再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但是知识和积累的禁烟,敢于大胆改造和创新,制定出适合单位发展的有效的管理体系。

3.检测实验室内审 篇三

一 填空题(每空1分 共45分)我国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 条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七章第22条。

2实验室审查认可(验收)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条

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案例》第29条规定。实验室资质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 的实验室

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4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形式是 和实验室应当“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 责任。依法设立的实验室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规定,经政府机构编制

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实验室

7依法注册的实验室指,按照发律法规的规定,经工商管理部门的实验室。社会组织成为独立法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必要的 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9实验室资质认定程序由两部份组成,其一是行政许可,其

二是实验室现场技术评审程序。《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自年 月 日实施,资质认定有效期3年。

11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或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验室必须遵守“得”的规定。监督员应当由熟悉各项、程序、目的和评

价的人 员担当。

13预防措施是指,为了防止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4在方面不能满足要求的的实验室不能通过认定。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

16使用培训中的 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

17实验室分包的比例,必须予以价格昂贵及特殊的项目。合、缺此项、不适用五种。资质认定有效期内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时间为,监督的整改时间不得超过15天。

20资质认定通过现场技术评审后,整改时间不得超过

二 判断题(每题1分 共15分,对打“√”、错打“×”)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法人授权,并有独立账目和独立核算。()移动实验室不能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凡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都能接受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4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工作量和情况,可自由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包。()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可靠性,实验室只使能用正式人员。()实验室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必须具备工程师及以上人员。()

7为提高工作效率,检验方法的偏离由实验室经负责人批准后,即可实施。()实验室应对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检验报告授权签字人可以从一个实验室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

10实验室应记录样品传递的整个过程。实验室在对其他客户保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在本实验室观看对其自身产品检验的全过程。()

12有效数字的最末一位数字是可疑数值。()

13检验结果的报出位数,应与标准极限位数相一致·()质量的吨的单位符号,应用大写字母表示。()质量千克的第一个字母应用小写符号表示。()

三 场景题(每题5分 共20分)内审员小王见检验员小李正在进行样品消化,此时,共置于一室的蒸馏水器正

在制备蒸馏水。小王问小李:你正在消化样品,而那头又在制备蒸馏水,不会

对蒸馏水产生污染吗?小李回答说:通风厨效果好,不会产生污染。

问,小李的回答对吗? 写出依据《评审评审.》的条款?(5.2.5)检验员小顾领到检验样品,按顺序将样品摆好后开始检验。小王问:你这样

做不会把样品搞混淆吧?小顾笑着说,怎么会呢?我是按摆放顺序进行检验的。

问,小顾的回答对吗?写出依据《评审评审.》的条款?(5.6.6)内审员小李发现,化工室将质量体系文件、检验方法及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都保存在室主任的文件柜里。小李问:你们这样做方便吗? 检验员回答:是有

点麻烦,但这样做安全妥善呀!

问,检验人员的回答对吗?写出依据《评审评审.》的条款?(5.3.3)

4综合业务室小刘在进行合同评审时,未告知委托方××项目是分包项目。内审

员小李问:分包项目为什么不告知客户,征得客户同意呢?小刘说,有关系吗? 反正咱们的分包实验室是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问,小刘的回答对吗?写出依据《评审评审.》的条款?(4.4.4)

四 计算题(每题5分 共10分)

(本题要求写出每步的计算过程,直接得出结果不给分)

1)0.2 + 1.245 - 1.4351

=.0.2 + 1.24 - 1.44

= 1.44 - 1.44

= 0.00

= 0.0

2)2.0 × 2.224 × 1.0000

= 2.0 × 2.2 2× 1.00

= 4.44

= 4.4

五 问答题(每题5分 共10分)

1内审有几种方式?何种情况系用何种方式?什么叫内审?什么叫监督?内审与监督有什么不同?

4.检测实验室管理 篇四

(一)分类编号

无论是库存或在用的仪器设备,都应按照要求进行分类编号,将号码分别写在调拨单、入库单、账页、卡片、仪器设备及附件上。标在仪器设备及附件上的编号要醒目、整洁、统一,以便查看。

(二)卡片管理

仪器设备卡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名称、分类编号、规格、型号、附件、配件、技术资料、制造厂家、出厂年月、执照号码、经费科目、使用方向、单价、购入时间、单摆号码、财产转移等。必要时,附件、配件也要建立卡片。卡片通常一式两份,一份由设备管理部门保管,另一份留给使用单位。必要时也可一式多份。卡片应妥善保存,不能任意调换、涂改、外借。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也应及时记录。

三、仪器设备的管理

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使用效率、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购入时的技术因素,也要受到管理状况、工作负荷、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

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和“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等“三好四会”基本功,并通过考核。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检测/校准的关键设备以及引进的重要设备,应做出专门规定,指定专职人员维护保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

2.按照仪器设备的性能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负荷

一方面要避免仪器设备超负荷、越性能、越范围工作,认为地缩短仪器设备 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在加强仪器设备保养的同时,考虑其共享和调剂作用。

3.为仪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仪器设备都要求有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其放置和总结布 局要合理有序,配备相应的防护、保安、防震、防潮、防腐、保暖、通风、降温等装置,对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要尽量设立独立实验室。

4.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和规章制度

如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事故处理制度,检查评比及奖惩制度,大 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四、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借入

(一)仪器设备的调拨

调拨可以是调入或调出,有价或无偿,均应事先做出书面报告,经科室主任 签具处理意见,报设备主管部门审核,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有关账目、卡片移交手续。与实验室外单位之间的调拨,除办理移交、验收手续外,还可能涉及收款、付款等工作。

(二)仪器设备的借出

实验室向外单位借出仪器设备,应经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并按规定办理手 续。借入方必须按期归还所借仪器设备,如发现损坏或超期借用,借出方可以向借入方要求赔偿。对返回的仪器设备,借出方应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三)仪器设备的借入

出于以下原因实验室往往租借外部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利用率低、实验室 无配备必要的;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专用仪器设备;新上检测/校准项目,实验室尚未添置设备的;由于其他原因,实验室一时难以配备的。

对拟租借的外部设备除了进行类似新设备的验收、核查外,还要由借出单位 对所借仪器设备的状态予以确认,并将所租借的仪器设备单独建档。

实验室应加强对租借仪器设备的管理,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前应确保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2)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3)如果由出借方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时,实验室应有人在场监读数据。

(4)原始记录应对租借设备做说明,记录其名称、规格型号、校准证书号 和校准日期。

五、仪器设备的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可予以报废,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 能或不必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仪器设备使用人提出报废申请,由科室主任签具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负责人批准。设备管理部门回收已报废的仪器设备,在实物账目中予以注销,仪器卡片也应予以注销或存档备案。

5.兽医实验室检测样品的管理 篇五

1 树立良好的管理职责

(1) 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 负责对交接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 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 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传递到检测人员; (2) 检测人员对制备、检测、传送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并负责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当样品需要保留时, 由综合室的样品室人员负责管理。

2 工作流程

2.1 样品的接收

一是检测样品由样品管理员统一接收, 任何人不得直接对外承接检测样品;二是样品管理员根据检测要求, 详细记录样品的相关资料和状态, 及时填写《样品接样登记表》。

样品管理员接到样品时, 应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 检查包括:

(1) 样品包装、标志及外观是否完好;

(2) 对照抽样单核查样品的名称、采样地点、样品数量、性状等信息;

(3) 样品是否损坏、污染或已过有效期。

当对样品是否适合检测有疑问时, 应及时向抽样人员询问, 要求进一步说明, 并由质量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样品管理员应记录有关说明及处理意见。

2.2 做好样品的识别

填写《样品编号记录表》, 加贴《检测样品登记卡》。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编号和样品检测状态标识组成。

样品编号:一批样品的唯一性编号标识。

形式:XXXX-X-X (X) -X- (X) :XXXX表示样品年份,

X表示检测疫病, X (X) 表示科室接样总序, X- (X) 表示检测类别代号, 号年份:接样年份;

检测类别代号:委托检测代号为“W”, 指令性检测 (监督检测) 代号为“J”, 仲裁检测代号为“A”, 其他检测“用文件号标明”;

科室代码:病毒室“V”、禽病室“Q”、布病室“B”、细菌室“M”、寄生虫室“C”;

科室收样总顺序:科室一年接收样品的顺序号码;

检测疫病:口蹄疫“F”、高致病性禽流感“H”、布鲁氏杆菌病“D”、高致病性蓝耳病“P”、猪瘟“S”、新城疫“N”、狂犬病“R”、蓝舌病“B”、炭疽“A”、马传贫“E”;样品分号:一批样品中每个样品的编号;样品批次分号:同一批次中不同样品的分号。

样品检测状态标识分为“待检”、“在检”和“检毕”3种。样品状态“待检”和“检毕”由样品管理员标识;样品状态“在检”由具体检测人员标识。留样样品标识中应含有保留期限的信息。样品唯一性标识应明示在样品容器较醒目且不影响正常检测的位置。

2.3 样品流转程序

2.3.1样品管理员及时填写《检测任务单》和《检测样品流转卡》, 将其和样品传递到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查看样品状态, 对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交接, 并在《检测任务单》上签字确认, 发现异常应及时与样品管理员沟通。

2.3.2所有样品在整个流转过程都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会传播扩散, 并确保人员安全。

2.3.3样品在流转过程中避免受到非正常损坏, 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详细记录并查找原因, 及时与委托方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2.3.4样品流转过程中, 除样品编号需转移和样品测试状态需标识外,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更改样品编号。检测原始记录应使用样品编号。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分样和移样的样品标识转移工作。

2.3.5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 应在《检测任务单》上注明余样数量, 余样保存状态、期限, 如需要综合室保留的样品, 各实验室根据样品的重要性, 填写《检测样品流转卡》, 交样品管理员标明入库时间及保存期;如不需要留样的或阴性样品由各实验室管理、保存、销毁。

2.3.6本所不能检测的样品或者上级单位要求抽样的样品, 样品管理员还应填写《样品送检单》, 由技术负责人派专人送样到拟委托检测单位检测。

2.3.7需要分包的样品, 样品管理员还应填写《分包检测送样表》, 分包工作按照《检测分包控制程序》进行。

2.4 样品的贮存

2.4.1 样品室有专门且适宜样品贮存场所。

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 做到账 (台账) 与物一致。样品贮存环境应安全、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2.4.2

对要求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贮存的样品, 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并加以记录。

2.4.3 样品管理员负责保管样品的完好性, 完整性。

易腐蚀变质、易死亡和有毒的样品应隔离存放, 做出明显标记, 必要时应按样品性质和其专业要求的不同编写作业指导书, 对保管条件做出规定。

2.5 样品的处置

2.5.1样品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确保检测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会传播扩散。

2.5.2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及时按生物安全等要求进行处理。样品保存时间为检测报告签发后3个月, 特殊样品经技术负责人同意, 可适当延长保存期限, 另行保存。样品保存期满后, 由样品管理员或委托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处理, 对于具有生物危害性的样品处理参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处理样品后及时填写样品储存和处理记录。

2.5.3当客户有要求时, 应根据客户委托的要求进行合理处理。

2.6 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2.6.1严格按与客户签订协议或有关规定进行样品的检测、储存与处置, 严格执行《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对客户的样品、技术资料及有关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留样期内的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6.浅谈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 篇六

浅谈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

摘要:详细介绍了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依据、作用和意义,以及实验室能力验证的一般程序,并结合自身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总结了提高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的几个关键环节.作 者:古丽米娜 沙吾列 作者单位:新疆塔城地区产品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新疆,塔城,834700期 刊:计量与测试技术 Journal:METROLOGY & MEASUREMENT TECHNIQUE年,卷(期):,37(3)分类号:X3关键词:实验室 能力验证 关键 环节

7.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标准 篇七

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标准

二、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一)人员条件。至少由5名医技人员组成,其中专职人员至少2名,具有副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1名。负责确证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3年以上从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经验、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二)建筑条件。需有独立的血清学检测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根据需要可设置核酸检测、免疫学检测等建筑区域。

(三)仪器设备条件。配备血清学检测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所需仪器设备,至少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普通冰箱、低温冰箱、水浴箱(或温箱)、离心机、旋转震荡器、摇床、加样器(仪)、专用计算机和必要的摄像器材、消毒和污物处理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物安全柜。具有建立血清库和数据库的设备条件。

三、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

(一)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及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1、人员条件:至少由3名医技人员组成,其中具有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至少1名。负责筛查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2、建筑条件:实验室或检测区域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

3、仪器设备条件:配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所需设备,至少包括酶标读数仪、洗板机、普通冰箱、水浴箱(或温箱)、离心机、加样器(仪)、消毒与污物处理设备、实验室恒温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物安全柜。

(二)艾滋病检测点。

1、人员条件:至少由2名经过艾滋病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专业人员组成。

2、建筑条件:需有艾滋病检测区域或专用实验台,能开展简便、快速检测。

8.检测实验室内审 篇八

在我国,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为CNAS)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实验室获得认可,不但可以表明具备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还可以实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以及提高知名度等目的[1]。

认可准则是认可评审的基本依据,其中规定了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合格评定机构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对于实验室而言,采用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必要时,针对某些认证或技术领域的特定情况,CNAS还在基本认可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应用指南和应用说明。例如,在纺织检测领域就制定了CNAS-CL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的应用说明》。

合格评定机构(实验室)通过获得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具备了按规定要求在获准认可范围内提供特定合格评定服务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其合格评定结果被社会和贸易双方广泛相信、接受和使用。

1 认可对纺织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在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基础上,又专门针对纺织实验室发布了CNAS-CL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的应用说明》。它是根据纺织检测的特性而对CNAS-CL01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在管理要求上,主要对纺织检测跨化学、微生物和感官等多项子领域时授权签字人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并进一步细化了供应品的采购验收要求。其对技术要求说明的篇幅较多,首先是人员能力,由于纺织检测很多项目依靠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经验,例如棉花手扯长度、毛绒纤维手排长度和外观评级等。其次是设施和环境条件,纺织检测普遍对温湿度有严格的环境要求,环境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明显,因此,说明中对试验温湿度、评级环境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三是设备,纺织检测有时会利用实验室外的场地进行外观、重量等检测,这要符合要求。第四是量值溯源,纺织检测中很多设备的参数无法实现量值溯源,如HVI棉花测试仪、纤维气流细度仪等。这就要求实验室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进行确认。此外,说明中还对检测样品的处置、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等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2 纺织检测实验室如何与认可要求相结合开展检测

现行的认可准则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它是等同采用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准则规定了实验室进行检测的能力通用要求。一般认为,准则包括25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15个,分别是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客户、投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技术要求10个,分别是总则、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抽样、检测物品的处置、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结果报告。上述全部要素涵盖了检测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重点强调的是技术能力。它作为一个通用要求,对象是所有检测实验室,而纺织检测实验室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行业特点有所侧重。下面,重点就技术方面,结合实验室认可评审过程中经常发现的一些问题,来讨论如何利用认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时常见问题如下。

2.1 操作人员

人是所有检测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在纺织检测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纺织检测项目一般可以分为物理项目和化学项目,其中很多物理项目受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需要检测人员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例如特种动物纤维鉴别、羊绒手排长度、色牢度评级、织物外观检验等等,这些无不需要通过长时间实际操作才能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做好人员工作首先要做好人员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和培训效果评价,对在培人员要进行足够的监督。检测人员正式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确保其能够胜任岗位要求。鉴于从事纺织物理项目检测人员的特殊性,建议该类检测人员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建议流动性太大。另外,由于物理项目检测的主观因素较大,因此实验室要经常在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部组织开展试验人员间操作比对,以确保操作手法及目光评判的一致性。主动寻求合适的能力验证提供者参加能力验证,以进一步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对设备检定或校准服务供应商的评价以及对校准证书的核查

目前,开展设备校准的单位很多,但一些单位并不具备校准纺织领域检测设备的能力,却在做这项工作。实验室在选择校准单位时一定要核准其资质和技术能力。另外,实验室要及时对校准证书的有效性进行核查,例如,烘箱实际使用温度、分光光度计波长等,选择的校准点要与实际使用情况相吻合。

2.3 标准查新

近几年纺织类标准更新变化比较快,实验室也做查新,但在现场评审时经常会发现有使用过期作废标准的情况,这说明实验室标准查新的频次及有效性存在问题。据了解得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验室委托专门的标准查新机构进行查新,考虑到费用较高,一般一年查新一次,这在频次上容易产生遗漏;二是实验室自己查新,但查新的渠道不是太及时和权威,建议可以通过工标网、标准网和标准信息网等多种网络渠道进行查新,避免遗漏。

2.4 对试验环境条件的控制

纺织检测有很多检测项目,如:起毛起球、纤维长度、细度和静电性能等都对检测的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是体现在温湿度上。一般要求达到GB 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即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5±3%的大气条件。由于纺织品在预调湿和调湿时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要求设备能够在试验期间连续提供要求的恒温恒湿环境,并持续记录工作期间的温湿度数据。实验室经常在环境条件上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恒温恒湿设备故障及精度造成。

2.5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对于一般的纺织实验室,物理检测项目多于化学检测检测项目,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时,物理方面的措施较多,也较为有效,但对于化学检测方面,如甲醛含量、禁用偶氮染料和pH值等项目,明显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对化学检测领域的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如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等,这主要是实验室在引进人才时没有充分考虑化学检测方面以及在开展这些化学检测项目后也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另外,实验室在质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结果判定方面也是普遍欠缺。

2.6 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的信息不全面,不能完全如实还原试验时的情况,尤其是同一参数涉及多台检测设备、试验对环境条件、试剂耗材有要求时都要如实全部记录。

2.7 试剂耗材的验收及储存

纺织检测用到的很多试剂耗材需要严格验收,有的需要试验验证。如做纤维含量时用到次氯酸钠,其中有效氯含量的验证就经常容易被实验室忽略。做甲醛含量的乙酰丙酮试剂不但要避光保存,还要每周对有效性进行验证。纺织实验室用到的很多标准物质为实物,如评定变色/沾色用灰色样卡,起毛起球样照等,这些物质在保存时一定要确保不被污染。

2.8 标准限定范围不明确

纺织实验室检测涉及到的产品标准较多,不同产品标准对应的检测参数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因此,在报告中参数没有全部展开或不具备某些能力的情况下,要对限制范围做出明确说明。

2.9 其他

除此之外,实验室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检测方法的确认、校准结果的使用、参加能力验证频次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以上主要是从技术方面提出了纺织实验室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没有从管理要素的角度展开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实验室各有特点,只有工作人员对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地理解并运用到各自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实效。

3 结语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的应用说明》和CNAS-CL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的应用说明》为纺织实验室检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实验室要充分理解认可准则及相关应用说明的内涵,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形成一套指导实验室运行的文件,包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可以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如果实验室申请并获得认可,还可以提升实验室知名度,使实验室接受认可委监督,持续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9.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九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一)实验室是进行检测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严禁存放私人或与实验无关的一切物品;不准做一切与检测和科研实验无关的事情。

(二)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加强技术安全和技术保密工作,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计量管理。

(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室有关的安全守则,熟悉有关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有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须经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许可方可实施。

(四)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整洁的工作服。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严禁入内。

(五)严禁实验室人员私自接受或安排他人在实验室内开展实验工作、进行仪器检测和私自收费,或减免应收费用,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和处罚。

(六)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每次实验必须有详尽的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等;使用仪器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原始实验记录、数据按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管理。

(七)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文明、有序管理。必须认真执行有关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定,做到文明整洁,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杜绝事故的发生。

(九)实验室钥匙管理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钥匙管理的规定,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私自配制或转借他人。

(十)非本公司外的个人或团体参观实验室需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安排他人参观。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实验室内应保证有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可随时提供使用。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使用电、气、水、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按规定的位置放置,不得任意堆放,以免错拿错用,保证安全无误并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记录)表。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着工作服,搞好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四)禁止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实验室与办公室须严格分开。

(五)凡进入实验室的各级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准备进行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条件,选用适当的仪器和试剂药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作好防护准备。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常识和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区别不同火源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器材要放置在明显及使用方便处,要经常检查,保证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七)操作和处理易挥发、易燃试剂时,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

(八)在加热蒸馏及其它加热过程中,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九)按照仪器说明的要求,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电压的电器设备均应有良好接地,电热设备所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功率(电流)要求,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关闭闸刀开关时绝对不得用湿手进行操作。

(十)可燃物质(如汽油、煤油、酒精、可燃芳香烃等)不得存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易燃、易爆物品、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实验室内大量积存。

(十一)凡使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和液体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

(十二)使用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必须佩带橡胶手套,必要时佩带橡胶围裙,勿使易挥发试剂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十三)清洗实验室仪器时应注意不使含有多量剧毒试剂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必须先经适当转化处理再进行清洗排放。

(十四)高压气瓶严禁在日光下曝晒,高压气瓶不准放净瓶内气体,在正常情况下,保存压力不少于9.806×103Pa,气瓶严禁混用。

(十五)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保卫消防部门。

(十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就餐、会客、住宿,严禁携带无关物品或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十七)实验工作结束后,值班人员要对仪器设备、水、电、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各室都要选定安全负责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精密仪器由实验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档案,记载验收、检定、故障排除、日常维护等情况。

(二)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写成简明操作卡。(三)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四)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通知维修人员修复、调整,不得擅自修理,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六)开动仪器前,应充分做好试验准备工作,开动后经常观察运转情况。(七)操作人员按格式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薄,记载开机、使用情况。

(八)仪器损坏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书面报告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如属责任事故,当事人应作检讨,情节严重者给予批评或适当处分。

四、剧毒药品管理制度

(一)凡请领、保管、使用剧毒药品,应按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及规定执行。(二)凡库房实验室存放的剧毒药品均需要设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每半年清点一次,并把清点结果报实验室主任、办公室备案。

(三)实验室请领剧毒药品由主管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审签,主管主任批准,专人领取。试验需用剧毒试剂时,经室主任批准后,由二人共同监督称量。氰化物使用后不能交回的剩余量,必须二人共同销毁,要登记销毁数量。

(四)剩余的剧毒药品需销毁处理时,应详细填写销毁登记表由公司经理审核批准。

五、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一)办公室负责公司标准品(对照品)的计划汇总,采购、供应工作。(二)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在年末将下标准品的需要数量计划报送业务办公室。

(三)标准品(对照品)由办公室发给实验室,实验室领取后要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帐。

(四)标准品(对照品)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标准品(对照品)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处。

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一)试剂的管理

l、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化学试剂的保管。

2、对过期失效或现行标准中不再使用的试剂,应在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对易潮、变质的试剂要不定期地检查其外观,并做好记录。

4、在新购入供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等仪器使用的试剂,如需要更换生产厂家时,必须把质量考察情况结论(可用于否)反馈给办公室。

5、化学试剂应在符合规定的房间里保存,避免直射光,试剂柜与暖气要有一定的距离。

6、剧毒试剂(三氧化二砷、二氯化汞、氰化钾)等,称取后要做好记录,并立即返回仓库;危险试剂(三硝基苯酚)应注意防震。

7、从试剂瓶取出的试剂,不得再倒回原处,易挥发及刺激性的试剂,用后应及时加盖,以防止挥发和污染空气。

8、试剂配制应按检验方法进行配制,并标示配制日期,发观混浊、沉淀、变色时,应重新配制。(二)玻璃器皿的管理

1、玻璃器皿应按需要购入。提购入计划时,应注明名称、规格、及具体质量要求。

2、购入的玻璃器皿应符合质量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应退回办公室。

3、容量器皿(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应进行校证合格后使用。

第二章 业务技术管理制度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一)检品的接收

1、检品接收统一由业务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收。

2、凡不是国家规定检验项目的样品不予收检,个人送检的样品一般不予收检。

3、接受的样品要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

4、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目的明确、资料齐全方可接收。如果不能检验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转送其他检验部门。

5、常规样品收检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数量不够不予接收。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特殊的样品应由委托单位加封或当面核对名称、批号、数量等后方可接收。

6、复核检品应附原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书。

7、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统一编号、登记、录入,然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签收。(二)检验

1、实验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登记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核对后登记。

2、常规检验以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检验依据进行检验。

3、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见习期人员、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报告书。

4、检验者接受检品后,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

5、检验结果的复核,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行复检。

6、在检验过程中认为需要增减项目或改变检验依据及方法时,经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确定后方可进行。

7、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适先记录、补记或转抄。

8、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由实验室主任全面审核后送交质控科。

9、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

10、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完成检验任务,实验室主任和业务室应了解检验情况,督促检验进度。

11、发出的检验报告应由主管主任审查、核签后方可打印、盖章、发出。

12、委托检验的检品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经与委托单位联系30天内末获答复时,视为自行放弃检验,检品不予保管。

13、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接到样品检验报告书之日起7天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

14、委托检验的检验结果只对检验样品负责。(三)留样

1、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

2、被检样品由业务科室人员填写留样登记,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签封后清点登记、入库保存。

3、剩余检品在留足留样后,可以退回供样单位。退还剩余检品时,供样单位应持单位介绍信,业务室核实数量,领取人签收后方可退回。

4、业务室审核报告需要启封看样时,应与有关人员或科室主任共同启封。检查后由启封人立即重新签名加封,并应记录。

5、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

7、留样检品保存三个月。

8、科室如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内的样品,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说明用途,实验室主任同意,业务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检品应退回,并按第2条要求重新签封交回留样室,如样品用完,应及时注销。

9、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主管业务主任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

(一)检品编号:为10位数字,前4位为年号,后6位为流水号,如:2006000069。必要时,可在年号之后增加检品的分类代码。(二)检品名称:应按检品包装上的品名(中文名或外文名)填写;品名如为商品名,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三)厂名、生产单位或产地等按实际填写。

(四)包装:固体包装如“玻瓶分装”或“塑料袋”等。液体包装如“塑料瓶”或“铝塑板及纸盒”等。

(五)批号按包装实样上的批号填写。(六)效期按样品包装所示填写有效期。

(七)报验单位或供样单位:均指检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全称。

(八)检品数量:均按收到检品的包装乘以采样标准填写,如“l×2公斤”,“1×1公斤”等。

(九)检验目的:检品填写“委托检验”、“复核检验”。(十)检验项目: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

(十一)检验依据:按国家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已成册的质量标准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部、册等。

(十二)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

(十三)报告日期:为公司主任审定签发报告的日期。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样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样品检验报告书是对样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经逐级审核后,由公司领导签发“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份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份样品。(一)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纸上。

2、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重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检验记录纸上。

3、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标准号;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4、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结果判断等。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5、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7、在全部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内容的完整、齐全,以及计算结果和判断的无误等,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室主任审核后,连同检验卡一并送业务室审核。(二)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项目名称应按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惯用语。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

(一)检验报告书按检验报告单书写。(二)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和“检验结果”三个栏目。

(三)“检验项目”下,按质量标准列出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

(四)检验报告书中各检验项目的书写要求:

在“标准规定”下,按质量标准的内容和格式书写:在“检验结果”下写出相应的实测数值,数值的有效位应与质量标准中的要求一致。(五)检验报告书的结论:内容应包括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

1、全检合格,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2、全检中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为不符合规定: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

3、如非全项检验,合格的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如果一项不符合格时,则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不符合规定”。(六)检验报告书底稿签名:检验者、校核者和各级审核者均应在检验卡(或报告书底稿)上签具姓名和经办日期(年、月、日)。

(七)本细则未函盖的检验项目,可按已批准进行检验和书写。

五、关于实验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

(一)业务室在检品登记送转实验室时,应按收到检品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即先收到的检品先登记、先交实验室。

(二)实验室主任在向检验人员发放检品时,应按业务室送交检品的先后顺序进行(否则应说明原因),检验人员在开始检验样品时应按室主任交给样品的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后,科室主任安排在二天内完成复核人员的复核及审核签字。

(三)检验单下到业务室后,业务室及主管主任应分别在二天内完成审核签字,报告书在一天内打字发出。

(四)实验室主任应按每个检品的难易程度,掌握每个检品的检验进度,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应按检验周期完成,超时限应说明原因。(五)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速检验的样品,由业务室受理,原则上实验室不得拒绝,遇有特殊情况,要向主管主任汇报,并与业务室协办。应优先安排加速检品,并应在加速检验周期内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应在检验单上注明原因。(六)需审核标准资料的工作,应按收审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其检品的复核检验,可在标准审核工作后进行检验,但仍应按收审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及检验工作均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七)业务科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并督促检查工作。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以公司经理为技术负责人,以主管主任为质量负责人,以质量控制科为质量管理部门,以科室主任为本科室的质量负责人。各级质量保证机构按其相应的职责进行工作。确定以下的保证措施:

1、组织和管理

2、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3、人员

4、设施和环境

5、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6、量值溯源和效准

7、检验方法

8、检验样品的处置

9、记录

10、检验报告书

11、检验的分包

12、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3、抱怨

14、应急处理(如停电,应采用小型发电机及时供电等)(二)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和检查

各科室3、6、9、12、月的最后一周对本科室工作检查 一次,做好检查记录(统一印发),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要记录清楚。公司每年进行一~二次内部审核,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对检验审评审工作中与质量有关的事项进行总结、处理和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状态(是否超过检定周期、运转是否正常、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及仪器维护情况)。

2、环境情况(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实验室环境卫生及管理情况、恒温、排风、防震、洁净度情况)。

3、人员素质(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人员培训的方式、内容、人次及时数)。

4、检测过程(检验卡及原始记录的书写、检验报告书的书写、检验时限、检验标准操作等)。

5、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品、试剂的质量及保管情况,容量仪器的检定情况)。

6、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

(一)用户对检验质量的申述由业务室受理,质量负责人处理,并向公司主任报告。

(二)被检验单位向本公司就以下问题提出书面申述,本公司予以处理。

1、对检验数据提出异议;

2、对检验结论提出异义;

3、对不合格检品提出异议。(二)处理程序如下:

1、业务室对申述进行登记,详细记载申述人提出的理由。

2、由质量负责人主持,业务室主任会同实验室主任检查执行标准是否有误:检查检验卡片、原始记录、检验报告书写是否有误;检查所使用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及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操作是否准确无误。上述各项均无误,经质量负责人和公司主任同意后,发一份确认原报告书正确有效的文件。

3、如经检查发现数据处理、结果判断有误,经质量负责人和中心主任同意后,份题为“对于原编号为XXX的检验报告书的更正”的报告,并声明原始报告书作废。

4、如经检查发现执行标准、检测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环境条件或检验操作有误,应对留样做重新检验,经质量负责、公司经理同意后,重新发报告书,并声明原报告书作废。(四)如申诉人对处理结果仍持有异议,可将留样送有关单位仲裁。(五)处理申述的检验费用由败诉方负担。

(六)申述受理期限,自发出检验报告书日算起,一个月内有效,超过者概不受理。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一)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差错:

1、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致检验结果错误,经审核发现,需重新进行试验者。

2、标准溶液配错,影响检验结果,经使用发现者(配制者和校对者负同等责任)。

3、计算错误,核对未发现,影响检验结果者(校对者与实验者负同等责任)。4.、收发、打字错误影响检验或报告结果,经核对发现者。

5、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损坏仪器设备者(低值易耗品除处)。

6、丢失送审资料、检验样品者。

7、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8、因违反实验室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9、工作粗心,检品、资料未及时转送造成安排检验、复核流程某环节较长时间拖延,但能挽回者。

11、丢失一般文件,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2、工作粗心,文件未及时送达、催办、阅批,贻误时机,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当事人和文秘人员同等责任)。

13、工作粗心,计价、收款错误者。

14、购入仪器设备、试剂及其他物品规格错误,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

15、工作粗心,未及时安排、实施已批准的采购计划,影响工作者。(二)差错处理:

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如实向室主任汇报,科室主任应立即查明原因,设法纠正并减少损失。科室对发生的差错应有记录,并应对责任人在科室的会议上提出批评,及时总结教训,对后果较严重或屡犯者,应给与减发奖金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须赔偿20%以下损失费。

(三)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事故:

1、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敷衍塞责、玩忽职守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报告书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

2、损坏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工作者。

3、因打字、发文错误,影响检验结果或报告结果,核对者并未发现,报告书、文件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校对者和事故者负同等责任)。

4、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者。

5、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造 成严重后果者。

6、丢失机密文件、技术档案,造成严重后果者。

7、违反交通规则,损坏车辆或赔偿对方损失者。

8、工作不负责任,文件未及时转送、催办、阅批、错过时机,影响工作者,无法挽回者。

(四)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属业务技术范围的应及时报告业务室,属行政管理范围的应及时报告办公室,由业务室或办公室主任尽快查明原因,并设法减少损失,挽回影响。事故的确认由公司董事会讨论确定,事故的责任者应写出书面报告,科室应登记并召开会议总结教训。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部门负责人应受到批评教育: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检查;行政警告:记过处分和减发奖金处罚。造成经济损失者,须赔偿30%以下损失费。

九、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一)有计划地组织全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派出人员参加学术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为学科带头人创造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的安排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重要检验、标准、科研等任务,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送检验技术人员中的业务骨干脱产学习外语。

(四)各科室按学科对人员实行定向培养,并注意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五)科室主任应经常组织本科室业务学习,并在保证完成正常检验工作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学科新技术、新方法实验研究。提高本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每人每年学习时数应不低于100学时。(六)新参加工作的检验技术人员,在一年见习期内科室指定一名上级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出具检验结果时时应有指导人员签字。

(七)各类人员获准脱产学习后,不得中途辍学,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并不再提供学习机会。

10.民航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论文 篇十

1设备的定义和设备管理主要工作

测量设备是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测量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采购、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建档和仪器设备使用等大的方面,又可以细分为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验收、仪器设备建档、检定或校准及其状态标识、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修、改装和报废、《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等环节。

2设备采购

2.1采购申请及审批。在进行设备的采购时,项目组应根据其业务类型的需要,由项目负责人(通常为项目组长)填写《采购申请表》,表中应明确需要采购设备的各个要素,比如:设备名称、数量、用途等。其中,还要进一步明确采购设备的型号规格、精度、参考价格,以及项目组拟选的设备供方。然后由实验室技术主管进行内容审核,包括采购设备的准确性和符合性等,最后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进行设备采购。2.2供应方评价。对提供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设备的供方,在重要供应品的供应商评选中,实验室应“货比三家”,明确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可采用记分或计票,评价标准可以包括:资质、信誉、价格和质量、技术能力和交货情况、售后服务情况等,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各检测项目组对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于《供应方评价表》,由实验室质量主管审核后,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列为合格供方。各检测项目组将评价资料提交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然后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将合格的供方记录于《合格供方名录》。2.3采购实施。设备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时,应与设备供方明确交货日期,并要求供方严格按照《采购申请表》中填写的技术要求进行供货,就设备采购的各个细节进行详细说明,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要素,比如设备精度、型号规格等。在供方供货期间,采购人员应密切关注供方的交货进度,如果不能按照《采购申请表》中的交货日期进行供货,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比如采购设备的项目组等。2.4采购设备验收。由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组织设备申购检测项目组进行设备的功能、短期稳定性和技术指标的检查以及完整性、一致性的检查。在设备进行交货时,设备接收人员首先应检查其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之处,然后再开箱检查设备的各个要素,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和采购合同一致、设备的配件时候和采购要求一致、设备的附件是否和设备配套等,同时还要检查设备是否有合格证和保修单等。如果是特殊设备,比如电子仪器设备,还要进行通电试验,以查看设备在通电情况下是否正常等。经验收合格的设备,应由设备使用人进行保管并定期维护。如果经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贴上“不合格”的明显标志,并放在特定的区域,然后将情况通知供方,联系换货或退货。无论验收合格与否,都应将结果记录于《设备验收记录表》,以便于今后对供方的考核。

3设备校准(量值溯源)

3.1使用前校准。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组织实施校准工作,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但应注意,供方提供的出厂合格证不能用做评定仪器设备特性的有效法律依据,因为产品的出厂检验作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执行主体是本厂的质量检验人员,执行的技术文件是企业标准或其他标准,而非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因而不具有法制性和第三方公正地位。3.2周期性校准。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测量设备和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应进行严格的校准。对该类测量设备应规定校准的具体时间、溯源路径,并且需要对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要求做出判断。其中,有的测量设备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按照量值溯源图,编制年度《设备校准计划表》,内容包括:拟校准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和测量范围;原校准证书编号(如果有);有效期;使用部门;校准机构名称;拟校准时间。《设备校准计划表》报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由设备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在校准有效期到期前15天,应将设备的校准计划通知各检测项目组,各检测项目组负责人做好校准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将设备在校准有效期内送校。3.3校准状态标识。对设备校准状态进行绿、黄、红“三色标识”管理,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校准状态,绿色代表“合格”;黄色代表“准用”;红色代表“停用”。准用表示有一部分功能或量程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而其他的功能和量程由于不合格等原因而不能使用,停用表示校准不合格或故障的设备。这些校准的状态标识要贴于明显的位置,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便于了解设备的状态。3.4期间核查。为保证实验室在用设备在两次校准周期之间,保持着良好置信度,应对以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1)重要(关键)设备;2)使用频次高,易漂移的设备;3)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设备;4)在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设备等。根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应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核查方法包括:方法比对、设备比对、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等。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进行自校。在进行期间核查时,应根据设备类型编写工作程序,并尽可能详细。对于过程复杂的期间核查,还应该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核查过程的记录要填入《期间核查记录表》[3]。

4设备建档

4.1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建立全实验室动态的《设备一览表》,内容至少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名称、出厂日期、出厂编号、采购日期、唯一性编号、性能状态、校准状态、设备责任人、放置地点等,并要进行定期更新。4.2建立设备唯一性编号。绝大多数设备都有出厂编号,但每个厂家的编号方式不一致,不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查找,因此应按照实验室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则对每台设备建立唯一性编号。设备的统一编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最简单的可以按“实验室简称+流水号”来建立等。4.3粘贴设备唯一性标识。实验室建立了检测设备唯一性编号后,就可以给设备粘贴唯一性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的名称、唯一性编号和设备责任人等。4.4收集、整理和保存设备的档案。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检测的.设备的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商或供货商的名称、规格型号和唯一性编号;接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接收时的状态、设备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设备附录(保修卡、保养卡和售后服务保证等)及操作规程;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记录;维修记录;报废记录等。

5设备使用

5.1人员培训及授权。实验室重要、精密和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设备生产厂商或供货商专业技术培训,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经实验室主任授权后,才能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5.2设备使用。检测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设备,并将使用过程记录于《设备使用记录表》中,真实反映设备使用状态。设备责任人应按季度奖《设备使用记表》交至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处存档,并领取新的《设备使用记录表》。设备借用时,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领(借)用登记表》,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实验室技术主管批准后方能将设备借出,并对借出和返还时进行状态验收。5.3设备维护、维修。可以在检测设备操作规程中规定维护保养的方法和时间,必要时对使用频率高的大型设备,设备责任人应该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对于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复杂或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设备,要另外制定维护保养的作业指导书,必要时可以请设备生产厂商或供应商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并在该设备醒目位置上粘贴停用标志,防止误用,同时应该及时联系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若故障为不影响精度的简单故障,故障排除后设备可继续使用,并在设备使用记录中注明。若故障为影响精度的故障,设备维修后,必须确认后方可使用。同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相关人员必须对已发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若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及时书面通知客户或收回检测报告,并对所检项目进行复检。5.4设备报废。实验室设备确实因损坏无法修复、校准达不到要求、超出使用年限或其它原因无法使用时,应及时予以报废处理。设备的报废由检测项目组提出申请,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设备,应加贴明显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属于固定资产的,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工作。同时,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设备注销记录。

6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设备处于功能正常、使用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以上所述内容基本涵盖了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真正要作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实验室管理层的重视、协调,强化高效可行的措施,将使得检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严谨、有效。本文仅仅是笔者从事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周彬 张继明 单位:民航局第二研究所

参考文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2]冉文清蔡大川.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J].仪器管理,2005(6):59-61.

11.浅谈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篇十一

1 人员是保证检测数据质量的必备条件

人员素质和水平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非常重要,在实验室中所有从事采样、实验室检测、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实验室检测人员具有高的检测技术水平是提高检测质量的基础,因此检测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检测实验室要经常组织检测人员参加各类质量管理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实验室应明确检测人员的培训需求,并制定人员培训的程序和计划[2,3]。

检测实验室中从事检测、采样、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所有人员都要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采样及制备样品人员在采样及制备试样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试样的代表性,做好试样的采集、标识、运输、保存等工作。检测人员是样品的分析者,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参加者,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后勤保障人员应对实验室环境改造、设备维护、实验耗材及试剂采购、废液处理等方面提供保障。

2 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保证检测数据质量的基本保障

检测工作离不开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检测实验室应建立标准物质的采购、登记、储存、使用管理方法。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管理,以确保检测仪器设备各项性能满足检测要求,保证检测数据的质量。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工作

在检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工作方面,尽量购置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的设备。检测实验室仪器室内的温度、湿度、噪声等环境条件必须符合检测仪器设备的相应要求。仪器设备的购置须考虑适合检测实验室检测项目要求,稳定可靠,易于维护等。

2.2 要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

(1)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在日常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中,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相关操作规程,同时大型仪器设备要由专门人员进行负责,要严禁其他无关人员操作大型检测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非常精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大型仪器的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相关业务,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由于大型仪器设备非常精密,对操作要求比较高,一般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才能上岗。

(2)仪器设备使用环境条件的管理。检测仪器的正常工作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实验室工作环境中的温湿度、震动等均有可能影响仪器设备性能状态与准确性[4]。因此检测实验室要对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使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满足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在开始使用仪器设备前,需要仔细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在检测工作完成后,实验室检测人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清洁工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3)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和标识制度。每一台仪器设备都要建立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制造商名称、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验收记录、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等[5]。实验室相关检测仪器设备应根据使用状态进行标识。

2.3 做好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

精密仪器设备除了要建立完善的保管、使用和维护制度外,检测仪器还要定期进行检定、定期保养、定期校验,确保实验室所有设备和计量器具均可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是通过实施计量检定来完成[1]。检测实验室应制订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6,7]。

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检测实验室对在用的仪器设备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证设备的可信度。仪器期间核查目的是防止在正式校准/检定的间隔期间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设备[8]。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非常频繁、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检测实验室应编制期间核查计划。仪器期间核查可采用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室同类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加标回收等方法[2]。

3 检测方法是检测工作的依据

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测工作的依据,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进行检测工作,检测实验室应制定作业指导书[6]。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是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质量的前提。实验室需及时更新采用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4 样品的采集是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

样品采集是通过抽样检测,获得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3]。实验室的样品的代表性是保证检测实验室数据质量的前提条件,样品采集及样品的管理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控制要素[9]。实验室样品管理包括样品采样、运输、接收、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3]。实验室应建立样品的标识系统,还应保存采样记录,包括采样计划、采样人、采样时环境条件等。样品采集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检测结果的诸因素,如取样位置、取样量、取样容器选择等,要记录样品的采集时间,并做好标识。在正确采集样品后应及时送检测室检测,在样品运送过程中样品应注意密闭、温度等保存条件,防止污染。样品送至检测室后,检测人员应对样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符合标准的样品进行接收并尽快对样品加以处理,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样品分析前的质量。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检测的样品须根据检测项目和样品的理化性质和可能对测定的干扰等因素进行样品预处理或以适当方式保存。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这是保证检测数据质量的前提。

5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检测工作包括样品采集及处理、实验室检测、数据计算与处理等环节,对这些环节应采取措施确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10]。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数据的因素有很多,最终的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取决于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运行体系对这些因素的控制。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核查法、平行样检测、加标回收试验、参加各种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利用不同项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等[11,12]。检测实验室定期对测量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测量过程中易于造成结果失准的原因,以便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6 结语

检测实验室的数据质量受到从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到出具报告各环节因素的影响,检测实验室需要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全程质量管理体系,使检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检测实验室相关环节涉及的所有人员要进行分工协作,不断提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规范和制度,满足检测数据高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亮.浅谈商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的管理与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207.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宣贯教材(第二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3]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二)[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57—64.

[4]秦协,周剑峰,王艳萍.ISO/IEC17025准则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5):51-52.

[5]薛铜龙.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1):41—42.

[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10):10-12.

[7]史宏俊.如何保证实验室测试量值的可追溯性[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6):81—82.

[8]刘方雄.对CNAL/AC01准则“期间核查”款的理解和运用[J].中国计量,2005(2):36—37.

[9]徐辉.检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1):44-45.

[10]华吉良.实验室如何有效实现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4(2):47—48.

[11]李俊峰.检测实验室日常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分析实验室,2007(26):52—54.

上一篇:关于夏季游泳安全下一篇:体育教师工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