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2024-06-17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共10篇)

1.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2014年春)

班级:五年级科任教师:汤俊分析时间:2014年3月20日 本试卷基本上能够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够通过此次测试从中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改进教学方法。

本次考试的成绩:全班33人全部参加,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总分2201分,平均分66.7分,成绩不太理想。

一、本试卷共七道大题。

第一大题;填空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这道题掌握得还不错,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做这道题。

第二大题:判断题。中4小题,考查学生对对称轴和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有个别的学生弄不明白了,混淆了。

第三大题: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和旋转图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大体上掌握的比较好。

第四大题:数图形的对称轴。考查了学生对画图中对称轴的判断能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答题。

第五大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简便方法的运用。只有几个学生最后一小题没用简便方法,错误不多。

第六大题:看图回答问题。

此题以课本基础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掌握情况,涉及到旋转和平移。这道题错误相对较多,主要是理解能力不强。

第七大题:动手操作题。第1小题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2小题是画出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题错误更多主要是现在的方向和读数不对,以后要加强练习。第3小题画出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不少学生平移的格数不对,出错的也不少。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此试卷测出了学生的水平,也测出教师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将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二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学生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学生经过课堂训练,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理解有困难,要依靠看见实际物体才能够分清它的几个面。即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2、当长方体和正方体发生“拼凑”或“切割”的时候,有个别学生不能判别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而导致的表面积的具体变化。

3、有的学生容易把“棱长总和”和“表面积”等概念混淆。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概念教学,要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扎实、到位。

2、培养学生养成计算仔细,按题意画出示意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学生灵活处理知识迁移的问题。

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三

优点: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进一步措施: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动手操作,感知意义。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教学反思

这次的教学设计有几个比较好的地方: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有的学生说,妈妈买来6个水果,平均分给家里的3个人,每人的水果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学生说得很形象,很生动,也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只是时间有限,来不及给更多的学生以发挥的时间。二是在学生做桃子题时,我设计了一个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分数,单位“1”不同,每份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美中不足的是,上课时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只和学生交流到是单位“1”不同,所以涂的数量不同,没有进一步交流单位“1”的多少和每份数多少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没有突破。可能由于前后衔接不好,给学生的问题太突然,以至于学生无法从前面单个表示分数的意义中总结出。后来想想,其实当学生出现无法回答的时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挥共同智慧,找到答案。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在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或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节课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让他们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从课本中去思考问题,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学的很轻松,重难点在无形中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活动,让学生猜测一组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究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铺垫。同时有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基本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提高练习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最大公因数(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学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约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会判断一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课堂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最简分数的特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通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因此,我将通分和比较大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本堂课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通过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并学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在练习题中让学生提升自己、升华自己,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索出通分的一般方法: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探索通分的方法之时,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利用旧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小数化成分数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出一位小数的分母是

10、两位小数的分母是100、三位小数的分母是1000,得出了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就是几分之几的的结论,并且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转化为小数,学生完成的很好,学生在回忆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只是除不尽的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注意约等号的使用。

在教学中,我很欣赏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书本,不盲目地服从,利用自己的方法和知识解决了问题,从而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参与度差,不能很好的容入进学习中。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并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反思

4.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四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姓名

一、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则这两个分数()。

A.分数大小相同 B.分数单位相同 C.所含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2、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1122A.B.米 C.D.米

33333、小明把5个梨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个梨。

451A.B.C.5444、把15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5段共用20分钟,平均锯一段用()分钟。

A.4 B.5 C.2 D.3 125、()kg的是kg。

33A.2 B.1 C.3 6、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每段占全长的()。

3311A.米 B.C.米 D.101010107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个。A.3 B.4 C.5 D.618、10里面有()个。A.10 B.20 C.40 D.50 5899、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X应取()。A.8 B.9 C.10 D.11 xxm10、如果(m、n均不为0)是真分数,那么()。

n A.n>m B.m>n C.m≤n D.无法确定

711、在分数中,X不等于()。A.0 B.2 C.3 4X12712、把的分子加上7,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A.7 B.8 C.9 836513、与 表示的分数相等的分数是()。A.B.C.424125114、3里有()个。A.5 B.15 C.29 8815、在3、5、7、8中,只有公因数1的有()对。

A.3 B.4 C.5 D.6

16、数a是数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a B.b C.1 D.ab

17、下列叙述的几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是1。

A.两个不同的数 B.两个不同的奇数 C.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D.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18、最大公因数是1的一组数是()。

A.7和14 B.12和20 C.15和35 D.13和5

19、a=2×5,b=3×2×5,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A.12 B.10 C.42 D.30 20、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8,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18 B.54 C.210 D.180 21、96是16和24的()。

A.倍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

22、任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

A.1 B.2 C.积 D.和 23、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A.8 B.16 C.24 D.32

2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一组为()。(a、b、c均不为0)

bbbcbbbbb A.= B.= C.=

abacaaaab25、在下面各组数中,最小的分数是()。

5555 A.B.C.D.12131416

二、动动小脑瓜,一起画一画。

1、用你喜欢的颜色为下图涂色,并设计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2、在直线上找到下列各数所表示的点。

131579

552101010

3、看图填充数。

①线段ac是线段af的()。

②线段cd是线段ch的()。

③线段fh是线段ai的()。

4、涂色

5、有一个长方形菜地,要用它的1来种菜,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请你用阴影表示出来。(至少设计4两种)

6、在下面数轴上标出下面各数。

8351

41101210254

二、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1、小明的课外书的本数是小新的5倍,那么小新的课外书的本数占他们总课外书本数的几分之几?

2、五(2)班有男生37人,女生比男生少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8千克苹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平均生人分得多少千克?每人所得的苹果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4、一周休息两天,算一算两周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各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5、某家具厂有木材80m3,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做家具,剩下的做课桌,剩下的占全部木材的几分之几?

6、有甲、乙、丙三个小队去栽树,甲队9人栽10棵,乙队7人栽10棵,丙队7人栽6棵。各小队平均每人栽多少棵?哪个小队平均每人栽的树多?

7、小明把一块蛋糕平均切成4块,吃了一块,亮亮把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成16块,吃了5块,他们谁吃得多?多多少

8、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

(1)1616323x19x72=,求X=?(2)=1,求X=?(3)=,求X=? 3030x82059、一个分数,用2、3、5分别约分一次后得

7,这个分数是多少? 9110、一个分数,把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这个分数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

5大或缩小了多少?

111、一个分数的分子加上1后,其值为1,分子减去1后,其值为,这个分数是多少?

12、同学们去植树,按15人或18人一组都能正好分完,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13、一些文具分给同学们平均分给12人多3个,平均分给18人也多3个,这些文具至少有多少个?

14、2路汽车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5路汽车每隔15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汽车同时从早上5:30发车,到中午12时共有多少次同时发车?

15、兄弟三人同一天从家出发上山去采药,老大10天回来一次,老二8天回来一次,老三6天回来一次,兄弟三人至少需要多少天后能同时回来?

5.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五

[ 2009-2-17 17:04:00 | By: xxsx ]

0 推荐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附小 杨道吉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分析。

1、教学内容的安排。

例题安排

练习安排

课时安排

例1: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误导

练习十一

2课时

例2: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误导

2、教学内容的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标”认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中接触大量的统计数据,并依据这些统计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面对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既要能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又要能对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呈现数据的方式,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案例一:

招 聘

我公司因需急招职工,工资待遇从优,新招人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招聘经理1人,月工资6000元,招聘副经理2人,月工资3000元,招聘职员11人。

某某公司

分析:这里的“月平均工资1800元”对于应聘职员的人来说,带有有意误导的成分,应聘职员的人应通过计算获得“职员月平均工资1200元,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每个职员的月工资都是1200元”这一正确的判断。

甲公司近五年利润增长情况

乙公司近五年利润增长情况

案例二:

这是否说明甲公司近五年的利润增长速度比乙公司快呢?

分析:这两幅统计图在视觉效果上,很容易给人“甲公司近五年的利润增长速度比乙公司快”的感觉。实际上,由于这两幅统计图没有提供横轴、纵轴以及单位标准等信息,所以无法根据这两幅统计图对甲、乙两家公司近五年的利润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案例三:

某市交通部门,把本市超速行驶的交通事故和中等速度行驶的交通事故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

这个统计结果是否说明超速行驶比中等速度行驶要安全些呢?

分析:整个圆表示该市交通事故的总数,统计图只能说明在该市中等速度行驶的交通事故比超速行驶的交通事故数量多,并不能说明超速行驶比中等速度行驶安全。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以中等速度开车,发生事故的基数大,只有极少数人违章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总数自然比中等速度行驶的要少些。要比较超速行驶和中等速度行驶谁安全些,应该比较它们在这两种情况下的事故发生率,例如,在中等速度行驶的10000人中,发生事故70起,事故发生率为0.7%,在超速行驶的100人中,发生事故30起,事故发生率为30%,远远高于中速行驶的事故发生率,但如果采用上面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就容易给人以误导。

案例四:

美国《文学文摘》从1920年起,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预测性调查。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夕,为了了解公众意向,他们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放了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57%的人支持阿尔夫﹒兰登,43%的人支持在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但选举结果正好相反,罗斯福得到了62%的得票率,以很大的优势击败阿尔夫﹒兰登,获得连任。

分析:1936年,在美国有电话和汽车的只是少数人,他们代表了富人阶层,而大部分民众是穷人阶层,意见恰恰和富人阶层相反。因此,用富人阶层的样本来代表所有民众是不科学的,不具有代表性的。

综上所述,这些统计数据产生误导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原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误导。

(2)客观原因:取样的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分析的方法„„。

(一点说明:以上四个案例仅作为我们对“统计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理解使用,不一定都作为教学使用。)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复式统计表,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并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有关统计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也可能会得到不准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

北师大和江苏版课标教材都没有专门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单元,本单元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具有特色的教学编排。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例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1、扇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误导(例1)。

例题简析: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呈现的是彩电市场各品牌的占有率情况,其中其他品牌占47%,其余部分是A、B、C、D四个品牌的彩电。由于其他品牌究竟包含一些什么品牌,以及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各是多少等信息数据不清,所以该统计图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既无法从统计图判断哪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也无法判断哪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最低。

教学建议:

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教学:(1)从这幅扇形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此时应关注学生了解到的错误信息,并以此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运用)(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其他品牌的彩电占市场份额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3)你能判断哪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最低吗?(4)你对这幅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修改建议?(对“其他”再进行细分,使“其他”类所占的比例不是最大的,最好是尽可能小)„„教师小结:在制作统计图时,要注意全面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要注意不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误导(例2)。

例题简析:例题中的两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同一公司同一时期的员工月薪情况(统计数据相同),但两幅统计图在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左图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工资增长较快,右图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工资增长较慢。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标准不同(相同的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大小不同,同样的1格在左图代表50元,在右图却代表100元),导致折线的走势一陡峭一平缓。

教学建议:

6.八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 篇六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A.1997年6月1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D.1997年9月1日

6.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7.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B.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的C.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8.邓平在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

C.对等协商D.一个中国

9.下图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B.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C.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10.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海上巡逻C.空中侦察D.两栖作战 11.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 12.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平均分散聚居D、全部集中聚居

15.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16.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7.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外,还有()

A.共同发展B.和平与发展C.促进共同繁荣D.稳定与团结18.“APEC”指的是()

A.欧盟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19.右图是我党一位优秀党员关心群众的场面,他是()

A、焦裕禄B、孔繁森

C、吴天祥D、李素丽

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A.云南世博会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21.阅读下列材料:(10分)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22.某展览馆举办了纪念周恩来总理生平事迹展览,并对下列图片作了相应的文字说明,请填充完整。(10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1)携手共进:时期的周恩来。(2)历史的转则:时期的周恩来。(3)维护和平:时期的周恩来。(4)力挽狂澜:时期的周恩来。(5)大国总理风范:时期的周恩来。

23.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关家豪同学在探究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10分)

图一太平洋两岸的握手图二 洗雪百年耻辱图三梦想的实现

(1)以上图片分别再现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新中国成立了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四例。

(3)图

二、图三两项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4.建国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10分)(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请说出西藏今天繁荣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2)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新时期为促进西部边疆

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又建成了哪条铁路,成为什么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

(3)我国在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

施又有什么作用?

7.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类积累 篇七

妮nī——阿妈妮、妮子、小妮儿 役yì——战役、奴役、现役 硝xiāo——硝烟、硝石、硝酸 炭tàn——雪中送炭、木炭、焦炭 谊yì——情谊、友谊、交谊 谣yáo——歌谣、民谣、谣言 噩â——噩耗、噩梦、噩运 耗hào——噩耗、耗子、消耗 跺duî——跺脚、跺泥、跺打 嫂sǎo——大嫂、嫂子、嫂夫人 挎kuà——挎包、挎兜、挎斗 篮lán——篮子、花篮、篮球 咆páo——咆哮、咆号、咆跃 哮xiào——咆哮、哮喘、哮吼 疯fēng——疯狂、疯狗、疯子 狞níng——狞笑、狞视、狰狞 淌tǎng——淌水、淌汗、流淌 肆sì——放肆、肆口、肆意 揪jiū——揪住、揪心、揪出 豹bào——豹子、豹尾、豹跳 瞪dâng——瞪视、瞪眼、目瞪口呆 呻shēn——呻吟、呻鸣、呻楚 膛táng——胸膛、开膛、枪膛 搀chān——搀扶、搀杂、搀和 祭jì——祭奠、祭天、祭祖 奠diàn——祭奠、奠基、奠都 词汇表: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噩耗、刚强、大嫂、篮子、咆哮 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 青稞面、宿营地、乱哄哄

势不可挡、跌跌撞撞、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音

大嫂(sǎo)情谊(yì)噩(â)耗 血泊(pō)作(zuî)料 和(huî)着面 背(bâī)转身 着(zháo)慌 掣(châ)起 朝(cháo)鲜 混(hùn)进 炮弹(dàn)宿(sù)营 禁(jīn)不住 乱哄哄(hōng)奔(bân)上桥 吞没(mî)水泵(bâng)兴(xīng)奋 组词

旬(中旬)祭(祭奠)挽(挽留)呻(呻吟)舔(舔一口)句(句子)葵(葵花)搀(搀扶)伸(伸手)添(增添)淌(流淌)摇(摇动)跨(跨过)瞅(瞅一眼)躺(躺下)谣(歌谣)挎(挎着)揪(揪住)趟(走一趟)遥(遥远)垮(冲垮)锹(铁锹)

杆(旗杆)慌(慌忙)峻(崇山峻岭)狠(狠毒)竿(竹竿)谎(说谎)竣(竣工)恨(痛恨)秆(麦秆)荒(荒地)俊(俊俏)粮(粮食)

衰(衰弱)洒(洒脱)叨(念叨)哀(悲哀)酒(老酒)叼(叼走)忠(忠心耿耿)近义词

担心(担忧)休养(疗养)刚强(坚强)忘怀(忘记)焦急(焦虑)崎岖(坎坷)情谊(友谊)看守(看管)温暖(温和)封锁(封闭)特别(格外)收拾(整理)增强(增加)爱惜(疼惜)信心(信念)分配(安排)照料(照顾)安顿(安排)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惊惶)拥戴(拥护)艰巨(艰难)放肆(放纵)逼近(迫近)祭奠(祭祀)发抖(颤抖)干净(洁净)梦想(梦幻)爽快(直爽)请求(恳求)讨论(高论)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反义词

干净(肮脏)污染(净化)奖励(惩罚)放弃(坚持)困难(容易)热烈(冷淡)幸福(痛苦)惊慌(镇静)沙哑(清脆)放肆(约束)脆弱(坚强)粗糙(细腻)严厉(慈祥)饱满(干瘪)增强(减弱)低沉(响亮)衰弱(强化)崎岖(平坦)温暖(寒冷)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脆弱、软弱)

填合适的词:

洗补衣服 解开绳索 钻进屋里 混进敌占区 皱着眉头 搂到身边 坚持走路 服从分配 增强信心 安定情绪 收敛笑容 拧成疙瘩 舒展皱纹 露出笑容 长满红锈 狠狠地说 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喜出望外地跑 悄悄地跟着 目不转睛地看着

支吾地说 轻轻地摇摇头 一棵一棵地摸 严厉地说 偷偷地亲近焦急地等待 伤心地痛苦

慈母般的温暖 唯一的亲人 刚强的孩子 崎岖的山路 热气腾腾的热汤 无边无涯的草地 粗糙的手 贴身的衣兜 健康的孩子 白茫茫的世界 灿烂的光芒 受惊的野马 幸福的日子 微微地睁开 慢慢地闭上 小心地包起来 你拥我挤地跑 沙哑地喊话 冷冷地说 放肆地舔着 痛苦地呻吟 迫不及待地冲 爽快地答应 兴奋地说 有节奏地高喊 热烈地鼓掌

词语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鱼饵:钓鱼用的鱼食。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下旬: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水泵:泵,是吸入和排出液体的机械,能把液体抽出或压入容器,也能把液体提送到高处。水泵就是指用来抽水或压水的泵。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颠簸:上下震荡。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佳句赏析: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娘和村中妇女为志愿军送来急需食物的情景,也充分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④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登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反复地用呼唤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呼唤“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第15课《金色的鱼钩》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第16课《桥》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第17课《梦想的力量》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课文简说。

《再见了,亲人》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桥》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梦想的力量》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 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必背文段: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日积月累:

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八

我写完作业,打开电视,屏幕上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天在下雨,父亲紧紧地护住儿子……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中。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出门时忘了带雨具,在书店的屋檐下躲雨。雨“哗啦哗啦”地下着,像瓢泼的似的,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我站在屋檐下欣赏着雨中的美景。此时,从对面小巷子中走出了一对父子,父亲穿着虽旧,但很整洁。他们合打着一把伞。那伞不大,是天蓝色的与灰蒙蒙的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为什么,雨下得更欢了,风吼的更凶了,那把天蓝色的伞被吹得东倒西歪。父亲吃力地撑着伞。那把伞在一点点的向孩子这边歪。此时,雨像捉弄人似的,更大了,父亲已将伞完全罩住了孩子。雨打下来,落在父亲的膀子上,他的衣服湿漉漉的。可他全然不顾这些,一只手撑着伞,另一只手紧紧地把孩子搂在伞下……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的头顶是蓝色的,父亲的头顶一半蓝色,一半灰蒙蒙。我恍惚间听到孩子说:“爸爸,伞歪了。”“伞没有歪。”那位父亲微笑着说。渐渐地,父子俩的背影消失在朦胧的雨幕中……

雨过天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仿佛还能感受到刚才那温情的一幕。一股暖流在心中回荡。

9.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九

成功之处:

本课的主题是《Use your five senses!》 通过“I do with my … ”来叙述了人们拥有的五种能力。我在教学中还进行了拓展,如:“I...the flower with my ... . I ... the dog with my ..."等等。通过观赏美丽的风景、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来体会拥有视觉听觉的幸福,我把游戏、创编句子、品尝体验、阅读理解等活动穿插在导学案中进行拓展语言输入,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五种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既避免了原来教师讲的.多而导致学生疲惫,又避免了英语课上学生忙做题的情形,努力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生活体验与情感共鸣中得到同步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学情调查学生通过做游戏可以正确写出来,并同桌互练,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第二部分的设疑探究学生通过自学,然后在小组活动中尝试解决问题,此处我的设计有些单一和枯燥,学生仅仅对单词提出了疑问,应该设计成句子,把整个句型贯穿于课堂,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会更加的强烈,小组活动才会更好。第三部分的达标检测小组汇报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于时间紧张,后进生做的不太理想。最后的拓展延伸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出的句子很精彩,进行的非常顺利。

不足之处:

1.对学生放的手力度还是不够,总是担心他们学不会,教的还是有点多,以后要尽量放手。

2.小组活动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做,但是仍然感觉对学生训练不到位,组长的作用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组内对于后进生的关注还是不够,对于小组训练还要加强。

10.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查质量分析 篇十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张进

教学内容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文第88页例1,课文第90页例2及课文第89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

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

(1)最小的倍数是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最小公倍数。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呈现情境图。(见课文第88页)

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

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②墙面的边长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分米。

可以怎么铺?铺的结果怎么样?

课件呈现:

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分米。

可以怎么铺?铺的结果是怎么样?

课件呈现:

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分米。

怎么铺?铺的结果如何?

课件呈现:

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④引导提问:

教师:墙面的边长除了6分米,还可以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分米,18分米,24分米等等,最小的是6分米。原因“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课件呈现:

3的倍数          2的倍数

可以铺出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墙面,最小的正方形边是6dm。

(4)最小公倍数。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像6,12,18……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它们是3和2的公倍数。

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呈现)

并指出: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5)即时练习。

完成课文第89页“做一做”

①这里的学生数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②有几种可能的人数?(有40人以内)

2.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出示课文第90页教学例题2。

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尝试练习。

由学生自主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探索结果。

①学生上台板演,写出自己探索出的方法。

②师生共同评价,并整理出有效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写出6的倍数、8的倍数,从中找出公倍数。

方法二:用图表示。

方法三:从8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5)即时训练。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10和15   9和12

三、巩固练习

课内作业

完成课文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1.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判断是否有公倍数36,48和84。

(2)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2.第2题。

(1)让学生分别写出6和10的倍数。(100以内)

(2)圈出它们的公倍数,找到最小公倍数。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之间互相较对。

4.第4题。

(1)再一次同时给月季、君子兰浇水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数?

上一篇:有关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下一篇:四字物业口号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