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2024-09-09

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精选13篇)

1.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

本学期来,在街道领导的关心下,在社区学生家长的支持下,社区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评价,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布置,合理分工,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本学期来,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注重抓早、抓细、抓落实。开展了“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道德人”、“谈学校美育与德育”等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

二、创新了授课形式,提高了办学效益

1、“上课”与学习日相结合。家长学校究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学习日结合起来,每个学习日,总会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练习”。这样家长既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又提高了家教的理论。

2、“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通过与学校共建的形式,举办了“学生家长会”、“心理咨询”等,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经过学习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学校和家庭配合下,使这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吸纳“教子有方”的家长充实教员力量。

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因此,充分调动他们中的积极因素,争取他们为办好学校,多做贡献。吸纳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做我们兼职教员。

20xx年,我们得到了一点甜头,但同时也深感眼完善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待于今后不断探索。

2.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二

但是时间的车轮已然来到了2013年,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散落在杂草里的锈迹斑斑、东倒西歪、支离破碎的运动器材。据笔者走访调查,本地体育器材报废率近95%。

笔者研究发现,体育器材并不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重要因素,要想改进这项工作,我们就要着重从体育资源这个角度探讨。体育资源是指能为不同的人群进行体育活动提供支持,在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有形、无形要素的总和,它是由静态要素与动态运作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主要包括体育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几大类。

如果尝试将学校体育与新农村体育建设联系起来,以学校体育服务社区为宗旨,以把握好四种资源为线索,则也许可以找到发展的方向,为农村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一、增加学校体育资源,解决物质资源,吸引更多的体育锻炼者。

前文提到社区健身设施普遍残损,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器材暴露在户外,利用率低,从而生锈腐蚀;二是缺乏必要保养、维修;三是农民朋友锻炼知识不足,不能正确操作器材,造成器材人为损坏;四是无人看管,故意破坏。

而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有两个优点:一是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且有专人管理;二是学校是各种体育人才汇集的地方,这些体育人才尤其是体育教师受过专业培训,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这两点正是社区体育走向强大的短板。

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向社区开放公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社区体育进入校园,也可促成学校的“生活教育”,社区体育人才们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动作、熟练的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由羡慕到模仿的转变,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从而实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物质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和谐状态。

这一点不仅符合杜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更受中小学课程专家的重视,学校课程活动就应该逐渐由以学科为本位,关起门来办教育的方式,走向以学生、生活及活动本位,重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教育对象社区化、教育内容生活化。

在对社区共享学校体育资源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思考:外人进出校园,学生的安全怎么保障,怎么管理?体育器材损坏维修经费谁负责?寒暑假及双休日怎么办?这些现实问题还要引起更高更深的关注与思考。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健身意识,丰富体育人力资源。

我们要着眼未来,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健康第一、运动增进健康、终身体育”等健身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未来新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要以学生为点,强调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让学生影响家长,唤醒家长的健身意识。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向操场喜欢锻炼了;家长走出棋牌室,走向运动场参与锻炼了,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丰富了体育锻炼的人力资源,才能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由校园高唱到社会,才能维持体育锻炼的强大动力,把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到底。

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建好健康体质标准,破除信息资源困境。

要破除社区体育锻炼信息资源困境,从大处着眼,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立。可以说建好“体质健康标准”,就是着眼未来,为新社区建立体育信息资源库。体育锻炼的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从事体育实践的记录,汇集了体育工作者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体育科学的探讨、认识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和运动技术水平现状,预示着未来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要破除社区体育锻炼信息资源困境,小处着眼,就是要积极创设丰富的课外活动与竞赛形式,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一小时。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载体,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终身体育服务。

四、丰富社区体育锻炼的形式,坦诚面对财力资源的困扰。

虽然上文畅想了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优点,但是我们还是要承认一些社区与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影响了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从学校实际工作者的立场而言,校园开放是额外的工作,最好不要开放,可省人力、经费及环境整理,更可怕的是,来校运动或参加活动者一旦发生意外,家属经常无理要求学校须负法律或道义责任,间接导致学校行政人员不愿主动积极开放校园及从事社会教育工作。

我们也阅读到一些其他理由:韩国认为,学校体育设施是专门为学生而设立的,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与社会的体育锻炼和比赛相区别,不能等同。

不管是什么理由拒绝了学校与社区合作,其实溯本求源,造成以上状况的真正原因是受财力资源的困扰。

3.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三

为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强力推进社区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南召县城郊乡成人学校在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成效显著。笔者近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城郊乡成人学校的社区教育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其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情况

城郊乡位于南召县中部,在城关镇外围环绕,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村),5.5万人。近10年来,南召县城镇化建设主要在城郊乡铺开,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行政区、住宅区均在城郊乡境内。该乡前庄、闫沟、秦老庄、竹园沟、董店、东庄、贾沟等7个县城近郊村为县城规划区,规划区内的行政村全部设置为城镇社区。规划区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2%。如何使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受益于社区教育的科技红利,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保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收增收,成为发展社区经济、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该乡成人学校勇挑重担、突出主业、善于借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做法

1.果断决策,积极行动

城郊乡成人学校对全乡产业分布、技术需求、培训方向、缓急程度了解全面,主动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沟通,及时拿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供决策参考,并大部分被采纳。学校建议,首先开展常年二三产业技术培训班,依据报名情况随时分专业开班。根据社区内建筑业发达的特点,开设了泥工、模板工、钢筋工、电工、砼搅拌工、架子工、上料工、防水卷材施工等专业技术培训班;根据装修业市场广阔,急需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装修设计、瓷砖贴铺、铝合金门窗加工、防水涂料施工、电路施工等培训班。同时建议在堰塘、水库开展高效养鱼,被采纳后积极为农民提供种苗、疫病防治服务,经两年发展,全乡水库利用率超过80%,连续3年年均产值在700万元以上,成为群众重要的财源支柱,并逐渐在上店村、县城康乐街形成了鲜活鱼交易市场,带动了饲料、网具、运输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成为南召县重要的商品鱼产地。

成人学校十分了解本乡的信息和人才网络,对培训工作驾轻就熟,诸如什么时候培训、培训什么技术、培训什么人、由谁来培训、在实践中如何指导等具体问题,成人学校都很有经验。学校培训前认真调研,准确切入问题的难点、重点和易被忽视点,理论精讲,实践细讲,注重操作,引导讨论,把课堂设在操作车间、施工工棚、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虽然形式简捷,但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群众愿意听、乐意学、学得会、用得上。学校在东庄村蛮子庄组开展的苗木花卉科技推广项目,目前共培育玉兰、辛夷、桂花等中高档花木40余种、60余万株,年利润超过40万元,150余农户从中受益,从业者单项人均增收9000余元。

2.巧借培训平台

在社区搞技术培训有其自身特点,一是不能强制,二是要通俗易懂,三要注重直观。要达到上面三点要求,成校就必须想办法借助现代教学设备。

①利用党委电教设备开展集中培训

乡党委装备了一个高质量的、拥有150余个座位的电教室,大屏幕电视、投影仪、功放机、影碟机、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齐全,并备有大量行业科技光盘。在党委支持下,成人学校利用党委电教室片库资源和电教室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时间长的一天,短的半天,针对一个操作难点形成专题,针对性很强。对社区(村)农业技术员、种植大户进行水稻、玉米、蔬菜、花生等种植技术的集中培训,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把新技术及时传递给农民。良好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②利用社区(村)文化广场、科技大院搞专题培训

目前,社区普遍建设了文化广场、科技大院、党员电教播放点等学习场所,为成人学校搞小规模专题培训提供了理想平台。依托这些学习场所,史庄村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2013年发展蔬菜大棚300余座,年产值650余万元,种菜群众户均收入2.5万余元……通过坚持不懈的系统培训,每个社区的支柱产业都有一批群众成为技术骨干,全乡在册技术骨干200余人,群众的增收稳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专题培训

成人学校注意从相关网站上下载生产实际中可学可用的新技术,制成光盘到行业相对集中的社区播放,并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如他们在浏览互联网时得知日本的柿子和柿叶市场容量大,便有目的地查询相关技术,指导上店库区群众种植柿子3000余亩,与日资企业上野忠株式会社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通过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加快了科技植入实业的步伐。

3.重视科技人才

拥有适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技术培训的重要前提,成人学校的教育人才要由高、中、初级梯次队伍构成,单依靠成校内部是不能完全解决人才问题的,必须另辟蹊径,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人才问题。

①挖掘乡土科技人才

实践经验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乡成校在全县各行业都筛选了一批理论实践兼具的技术人员,并组织他们为群众做培训。如在东庄柞蚕传统放养区,每年都聘请当地技术人员和养蚕能手开办制种、养蚕、柞坡管理培训班,使该乡的柞蚕效益提高了近一倍,柞坡利用率提高到85%,令该项产业成为浅山丘陵区群众的支柱财源。

②聘请技术专家讲学

现代种植业越来越依靠现代科技成果,高产、质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尤其需要高科技支持。为追赶科技前沿,学校适时聘请有关科研院所高级技术人员进社区(村)讲课,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14年秋,为解决围城蔬菜基地大棚内蔬菜病虫害问题,成校邀请了中国瓜菜协会理事、省瓜菜协会副理事长、知名蔬菜专家郭青秀前来讲学。2015年春,得知我省知名水稻专家、信阳农专教授吕德志来南召讲学,学校抓住机会,请其为农民主讲水稻种植新技术,为困扰群众多年的水稻良种不高产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成教教师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基本力量,他们是工作的主体和栋梁。乡成人学校为提高成校教师业务水平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一是强化培训。成校教师均为普教教师出身,因工作需要转入成教战线,他们接触的是全新的领域,许多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教师们通过外出培训、集中学习、分散自学,上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与技术员一起操作等方式强化技能训练,都掌握了一两门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稳定教师队伍。成校教师和普教教师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有很大差别,其工作技能非一日可以习得。乡成校特别强调成教教师的稳定性,十年来基本队伍始终未变,使教师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紧跟科技前沿。为把最新科技尽快应用到生产中,乡成人学校要求教师下载有关网站技术资料,制成光盘作为教材使用,到基层巡回播放为科技深入生产实践铺路搭桥。

4.注重完善自我

成人教育是国家农技推广的网络终端,是科技服务生产的末梢神经,只有这一级的微循环通畅,社区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因此,成人学校加强自身建设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①完善成校培训网络

成人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普通教育那样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环境。该乡成人学校建起了一个“双线三级两节点”式网络。所谓双线三级,即成人教育系统一条线,乡成人学校为第一级,社区技术培训班为第二级,科技示范店(厂、户)为第三级;乡政府技术服务系统为另一条线,乡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第一级,社区科技班为第二级,科技示范店(厂、户)为第三级。所谓两节点即乡成人学校、乡技术服务中心为第一节点,社区成人学校、社区文化大院为第二节点。成人学校的培训网络建设有其独立性与主导性。乡成人学校(乡专师)—— 社区成人学校(社区专师)——科技示范店(厂、户),是一条完整的成教富民科技培训网络,这个网络为科技致富注入了活力。前庄社区的终端科技户刘学忠就得益于该网络的帮助,他在成教科技培训网络支持下投资30余万元引进良种波尔种羊快速发展。两年来仅饲养场存栏的种羊产值就有40余万元,带动全社区140余户群众从事波尔羊饲养。2014年社区居民出售良种波尔羊2000余只,产值达150万元,利润在90万元以上,从业者人均增收14000余元。三年来学校带出了一个波尔羊饲养专业社区。

②树立成教品牌形象

在基层社区,群众缺技术,对技术的渴求程度令人感动,而且群众怕假技术、怕被欺骗,因而真正推出好技术让群众相信并乐意去实践,相当不易。成校教师推广技术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切实实地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使他们感到,成校教师真的水平高,技术实用,而且值得信任。通过努力,乡成校树立了成人教育的品牌形象。

③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和社会信誉度

事业的成功关键是人的因素。提高专师素质,塑造专师完美形象,乡成人学校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一是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树立敬业爱岗理念,使专师充分认识到成人教育在社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条件实践,提高教师工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声誉,声誉来自诚信,来自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与服务意识。盛夏季节,教师们进入稻田指导农民喷洒农药;隆冬季节,他们指导农民修剪果树,与农民爬山越岭修剪柞坡,在凛冽的寒风中与渔民共同下水研究鱼病的防治……专师已不是一个“文化人”,而是一个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务的新型农民。

城郊乡成校通过不懈的追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经营实践的推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4年社区居民二三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多元,其中社区教育科技贡献率为60%左右,成人学校主导的社区教育为发展社区经济、加速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召县城郊乡成人学校的做法对各地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一,要勇挑重担。有人说成人教育是“软工作”,没有“硬尺子”可以度量。这就要成教人员不等不靠,主动“找活干、找重活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经济建设。第二,要突出主业。社区教育内容复杂多样,但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是重中之重,“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第三,要善于借力。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成教人只是社会一分子,工作本身硬件平台缺乏,没有经费保障,技术力量薄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横向联合。

4.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汇报 篇四

承恩街道富裕社区成立于2016年11月19日。辖区面积0.25平方公里(25万平方米),辖和平一委、二委、文明三委。辖区户籍人口2050户、5125人,常住人口1810户、4525人。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将“提高家教水平、提高家长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大胆探索、努力开拓、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现将近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职责明确

为了使广大家长认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社区在2016年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我们坚持从家庭和社区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办好家长学校,明确家长学校的目标,制定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管理家长学校的常务工作,使每一项工作做到“六有”,即有人抓、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保证家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学校的有力保证,使社区的整体工作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如“校长职责”、“主任职责”、“教师职责”、“家长职责”、“教师家访制度”等。做到各负其职,各尽所能,使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减少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定期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总结。

三、拓宽家长学校学习活动途径

1、定期开展讲座。为更好推进家长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有计划地组织家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管理和教育的素质,确保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交流经验。社区针对学生情况及家教存在的普遍问题,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开课,今年的教学内容包括:《引领孩子战胜挫折》、《如何教育子女爱劳动》、《家庭沟通七巧板》、《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课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模式以面授为主,自学为辅,结合专题讨论,提高认识,达到同步教育。家长的到课率达到85%以上,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2、开展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社区于7月份举办了经验交流会,对家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向学生家长讲解先进的家教理念,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使家长、学生双双受益。

5.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篇五

一、为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制定工作制度。

二、家长学校要做到“三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家长学校要做到:有活动经费、有教室、有牌子、有计划、有教材、有考核、有工作制度、有总结。

四、定期开设课程、开展活动。社区家长及时向社区妇工委反馈家长的意见、建议,家长学校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及问题给予解决。

五、家长学校由社区妇工委统一管理。

六、每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社区活动,邀请家长积极配合、参与活动。

6.2016社区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篇六

一、目标: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掌握教子成才的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家庭教育充满爱意、充满温馨。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明确家庭教育职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共同培育一代新人。

二、工作思路:

以“孝道教育”为基点,在家校合作教育中,注重孝道教育的落实与实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家长不仅重视子女的智力培养,而且更重视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品德培养和身心发育、劳动教育和现代观念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在学生中展开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并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心理的宣传,关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要点:

1、强化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除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职能外,要充分挖掘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思路,将家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指导实际。

2、提升家长课堂的教学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家长的反馈意见和教育需求,家长课堂将开展专题式讲座,家长学校也将及时发放问卷调查,对家长课堂的教育主题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3、开设“家长论坛”,用交流增进方法,用探讨帮助进步。以“孝道教育”为主题,本学年将打造两期家长论坛,让家长学校学员在交流中获得教育的灵感与方法。

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丰富家长学校的内涵与形式。组织部分家长及孩子前往粤北山区进行体验式德育活动,并与符合条件的学校进行家长学校校际交流活动。邀请名师名家走进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为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5、打造“亲子活动”品牌。利用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到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整合教育因素。

6、表彰一批学员,树立一批典型。通过对学员学习情况考核、孩子进步情况、个案分析调研等多种途径,树典型,传经验,对优秀的家长学校学员进行表彰宣传。

7、深化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家庭学校。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及家庭特点,制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以个案研究为重点,进行立项研究,力争将本校家庭学校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家长学校领导小组

2015年9月1日篇二:2015—2016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普兰店市第24中学2015-2016学 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办校意义及目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体目标 1.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法规、政策。

2.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人方法。3.向家长宣传介绍为人父母,应有良好表率作用,应营造保持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4.沟通各类教育的联系,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解决新形式下的新问题。5.交流和探讨教育子女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计划落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

2、完善社区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继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有关表现,以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

3、讲授科学的家教方法。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

4、请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教员守则》等规章制度,使家长学校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健全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聘请有社会威望和影响的家长为委员会委员。各班学生家长为委员会成员。家长委员会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每学期由委员会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家教知识讲座,组织家长为学校出谋划策。学校定期评选模范家长。

3、学校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及校内的一些热心家庭教育事业,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修养的专家、老师为家长上课。通过学习,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及时解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不良行为,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4、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

校要求每班每学期必须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或交流对话,或专家报告和咨询,或家长、教师、学生联欢。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增进相互感情和了解。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家长可以到教室听任教师讲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掌握孩子课堂学习情况,及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教子的经验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课程 主要内容

1、帮助孩子迈好青春第一步;

2、初中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

3、青春期教育;

4、教育法规、纲要、方针、政策;

5、《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品德教育;

6、法制教育与失足预防;

7、自我保护教育;

8、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

9、优良家庭环境的营造;

10、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方法指导;

11、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2、艰苦奋斗、热爱劳动与合理消费教育;

13、中学生家长的自身修养;

14、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15、初中毕业生升学与择业指导。

每学期各年级安排2次教学活动,并做好家长出席的统计工作。

五、评优总结。

高河中学2010—2011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家长学校的教学目的,在于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思路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家庭、学校互动、互助、共同承担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了解其子女生理、心理与智力发展特点,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根据区的指示精神,着重从家长培训活动、家教咨询活动、家校沟通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典型个案跟踪活动等五项活动入手,要求家长与时俱进,主动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要求家长言传身教,通过家庭生活塑造孩子的优良品德。

二、主要工作:

1、建立和健全家长学校组织机构,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发挥三结合网络作用,办好家长学校。

2、定期组织家长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为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3、教学做到定内容、有讲稿。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2次。

4、建立家访联系制度,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集体走访学生家庭,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外学习生活情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加强家校联系,走访社区,设立家庭教育咨询日或分散型家长接待日以及家长参与教学开放日。

三、具体措施:

⑴ 定期发放学习资料并进行辅导。⑵ 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座谈会。

⑶ 针对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举行专门研讨。篇三:2015-2016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墨红中心小学2015——2016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桥梁。家长学校的开办对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家教水平、家教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际及开办家长学校的经验,特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家长学校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是家长们研讨家庭教育规律,切磋家庭教育艺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组织场所。办好家长学校,使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端正科学育儿的教育思想,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充分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为学校和家庭、社区共同携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21世纪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工作要点

1、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引起各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2、做好家访工作,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共同研究科学的方法,教育好下一代。

3、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使家长认真配合学校,支持学校。培养出我校的“优秀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促进我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我校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

三、具体工作

(一)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家长学校的管理。

1、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本校教师的努力下,设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家长学校的校长由本校校长担任,副校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委员由学校的教师代表及推选的家长组成,将各项任务具体分工,齐抓共管。

2、家长委员会管理要扎实有效。本学年,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庭教育的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要求家长委员会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和活动,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

3、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原则上每学期举行1-2次,每次上课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有计划、有层次的开展活动。每次课后,均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教育子女的信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4、精心挑选家长学校的上课教师。学校将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教学经验,并热心于教育科学的行政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成系列化。

5、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学校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开家长会时,学校还将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6、动员家长撰写家庭教育心得,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二)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1、本学年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序实施,务求实效。

2、按计划认真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3、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4、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教育经验心得,并在家长会中交流。

5、充分利用“家校通”家校沟通平台,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安排

1、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取得联系,确定本学期活动的安排。

3、家长学校授课《引导孩子安全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5、组织召开各年级家长会,总结教育教学情况。

6、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

7、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探讨重点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方法。

8、撰写家长教育心得。

9、评选优秀家长,并进行表彰。

7.开展社区活动学校应做什么 篇七

在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育人”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活动也快速提升到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工作日常上来。那么,学校应该做到什么呢?显然,学校不单纯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应是“三结合”教育探索和实施的参与者、策划者、合作者和宣传者,引领社区教育驱力同步,达到内驱和外助相结合的高效教育态势,为同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育人”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赢得家庭的支持

孩子是否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统一部署,还要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如果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正确,认为参加社区活动的意义胜于参加假期课外补习班学习,并能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孩子参加社会各类实践活动,那么孩子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就会高涨。

如何才能赢得家庭的支持?光靠社会宣传、家长自悟是不行的,需要学校适时组织家长进行专题培训、经验介绍,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发布相关社区活动的典型事例。这样理论结合实际,让家长真正领悟到孩子参加社区活动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是培养自理自立能力以及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

二、用好“社区联系卡”

在节假日之前,学校都要统一下发《社区联系卡》《学生社区活动反馈表》,要求学生固定时间统一到家庭所在的社区办事处报到。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在表上盖章,并将本期《社区活动一览表》交到学生手中。这样学生和家长对社区活动的时间和项目有所了解,将外出旅游以及参加其他学习的时间做好协调。开学之后,学校德育处统一回收各个班级的《社区联系卡》和《反馈表》,及时作好总结,表彰先进,查找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联系卡》内容的设计很关键,既要填写所在社区的名称、位置以及联系电话,也需要涉及孩子的班级、姓名、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还要设有社区工作人员对于孩子参加活动的评价、伙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在“比”的竞争意识作用下,孩子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三、搭建快捷沟通渠道

家庭、学校、社区貌似是三个不同的人群区域,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三者联系沟通的距离迅速缩短。除了借助传统的固话、手机短信、邮箱等方式外,如今的QQ、微信等也是非常好的沟通工具。

要知道,学校、社区之间紧密联系固然重要,社区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必不可少。当学生带着《社区联系卡》到社区报告时,学校建议社区工作人员交给学生的《社会活动一览表》当中可以标明社区活动的QQ群、微信群号,以便于引领学生加入其中顺畅交流。通过在群发布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孩子们之间可以相互激励、自我促进,激发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家长也能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孩子参与活动的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四、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如果说“学校统一要求”“家长大力支持”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那么“社区活动力求丰富多彩”就是社区活动延续性的有利保障。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可以与社区进行沟通,共同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参与的特色活动,无论是竞赛、阅读、表演、讲座、调查、拓展活动等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安全性:社区活动的大部分时间要脱离家长和老师的看护,在社区这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场所,每个孩子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共同对孩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要求,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活动时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学具,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

教育性:学校组织社区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促成多元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诸多教育元素,无论是讲座、读书、互助小组、公益活动等都要切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娱乐性:孩子不是成年人,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必须依靠兴趣和热情来支撑。因此,设计活动时必须多花些心思,多想办法,多多借助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升活动的可参与性。

五、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各个社区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中哪些孩子在活动中有突出的表现?孩子们在活动中都有哪些收获……这些内容不仅通过《联系卡》和《反馈表》有所体现,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承担起为社区活动造势和宣传的重要角色。

首先,在校园里定期开设“社区讲堂”,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家庭成员或学校领导与大家分享社区活动的感悟收获;其次,通过学校电视台、广播站介绍社区活动见闻和先进典型;第三,在学校校报中设立“社区实践”等栏目,为孩子、家长提供与社区活动有关的图文展示平台;最后,在学校家长联谊网络群和班级群当中介绍社区活动的点滴信息……以学校为引领,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活动潜移默化地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六、建立总结表奖机制

在国家大力倡导下,社区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宣传,学生由被动走进社区到主动去社区参加活动,社区活动逐渐为各个家庭和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成长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抹景致。

毋庸置疑,任何活动要想顺利开展,需要认真及时做好总结。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社区活动结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参与总结和表奖活动;在学校开学典礼上,设立假期社区活动总结和表奖的专题内容,让诸多“社区之星”闪耀在社区里,带动更多的孩子们积极参与今后的社区活动。

8.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八

自2006年12月成立以来,我校在西城区教委和金融街街道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实践中,主动将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为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深知,社区教育学校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居民学习需求,体现社区教育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文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树立全民、全面和终身教育意识,立足于区域社会建设发展任务,着眼多层面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建校之初,学校明确定位了办学方向,按照西城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通知”精神,切实将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任务(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和居民社区教育)做好做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运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并根据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自身实际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教育工作理念。把“民生、民本、民主,融古、融今、融社会”的思想变成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原则。

第二,开展金融街街情调查研究。了解街道社区教育建设基本状况,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学习需求,注重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摸索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接受教委、街道和社区教育学校管委会的指导。与街道所属的“市民文明总校”,“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活动站”建立密切联系,优势互补。分层次承担金融街社区教育任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校正规化专业化优势。

第四,坚持公益性教育原则。围绕社区教育任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水平教育培训,塑造社区教育品牌形象。

第五,依照“西城区社区教育大纲”的要求,执行大纲,搞好课程建设。我校充分挖掘利用场地设施优越条件和自身师资力量,面向社区居民、面向金融界企事业职工、面向居委会干部、面向驻地武警官兵,面向少年儿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大量的免费或低偿的社区教育活动。推动了金融街社区教育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学员的普遍认可。

二、在综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突出两项学校特色建设

作为隶属街道区域划分的社区教育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理念,发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规范化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并重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从而提升社区教育地位和办学品质。经全体干部教师反复研讨,我校确定了两大特色:

特色一:挖掘王府文化题材,开发传统项目,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品牌。

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坐落于昔日醇亲王南府(光绪出生地)。历史上曾是“民国大学”和“北京34中学”校址。2005年初,由市发改委和市文物局拨专款进行全面修缮,使古老的建筑又重放异彩。“王府”风貌重现,传统建筑格局,雕梁画栋,古韵犹然,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民族教育的特殊文化氛围,也为我们打造社区教育具有民族特色品牌项目创造了难得的客观条件。依托清代王府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借助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名师力量,成立专家学者顾问队伍,在他们的指导下陆续开设了“国学启蒙”、“国学经典诵读”、“软笔书法”、“国画”、“工艺”、“八音宫廷雅乐”等民族特色教育课程,广受社区居民好评,如今已发展成我校的精品特色项目品牌。

特色二: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教育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立之初,我校即明确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校务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这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得益于教委和街道的大力支持,我校初步具备了一流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教学计算机、网络端口和等离子电视机等先进多媒体设备,并成立了图文影像工作室,实现信息互联网络进课堂、教学多媒体化,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品味,丰富了教学形式。干部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和推行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体验到信息化的魅力和作用。例如:书法教师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提前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内容翔实丰富,历代精品书法作品及时可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声乐教师在乐理课中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更加易懂易会,提高了学习兴趣;美术教师不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利用其布置作业,让学员从网络上搜索创造素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数码钢琴、电子琴网络化教学设施条件,提供了键盘乐集体化教学新方式……

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也像雪中送炭,学校信息化建设捷报频传,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得以实施。至2007年底,民族特色浓厚的一址两站校园网“金融街少年宫和社区教育学校网站”顺利建设开通使用;根据校外和社区教育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研发的《少年宫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管理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校园内计算机联网、信息资源共享,这些举措进一步全面提升了我校教育能力、扩大了宣传影响、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全力打造精品艺术社团,提升办学质量

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两项任务齐头并进稳步发展。随着两项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项目增加、学生人数增加、各种教育活动增加,参观检查等接待任务增加,干部教师格外繁忙,仅管如此,我们却始终坚持把打造宫与校精品艺术社团作为重要任务,重点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相继组建起“金声国乐合唱团”、“金声国乐雅乐团”、“金韵舞蹈团”、“腰鼓队”等少年和居民艺术社团组织,专门聘请张福全、杨鸿年、韩学周等十多位教授作为艺术社团顾问,构成了完整的艺术社团管理体系。在教师和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下,各艺术社团健康发展,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完成了“社区教育学校成立一周年庆典”、“八一军民联欢”、“春节慰问”等演出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也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宫与校社会美誉度。

精品艺术社团的发展,迅速成长的实践证明:其一,艺术社团建设是各种教育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它既能丰富教学向纵深和广度发展,也能满足那些已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居民学生参加高水平社区教育活动愿望。艺术社团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其二,艺术社团的诞生,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提高了主动学习、钻研究业务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其三,建立了一支难得的专家指导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靠专家的指导,确保了艺术社团质量水平,确保了稳定持久发展,提升了整体办学品质。其四,拓宽了对外沟通渠道和社会美誉度,促进了正规教育培训活动的规模发展。所以,教育培训和社区团队建设是鸟之两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四、 发展教学形式,巩固办学特色

第一,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的办学特色。我校开展的近10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培训班,教学中重视基础性知识、技能的开发,并以小班集体化教学为主,选配优秀师资。教学过程中以集中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为了普及推广社区教育项目,扩大受众面,坚持每月免费向社区开展公益大讲堂活动,吸收爱好者参加学习培训。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质量得到保障。

第二,加强教学内容特色研究,促进办学特色发展。我们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内容选择上,注重开发校本题材进行创新研究。例如:国学兴趣小组《学揖礼》一课,是在韩磊老师研究的大量新编教材中的一课,经过集体研究后确定方案,在我区“走进西城”德育课展示中被选为十佳课程。金声国乐民乐团,金声国乐合唱团,均组成教师工作组并聘请专家教授顾问,明确教学分工,定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具体教学研究和专家点拨使教学少走不少弯路,质量也有了提升。教学特色也稳步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办学特色水平。在社区居民培训班和社团活动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培训中;我们适时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和演出任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巩固了居民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各组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学校任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秋话团圆茶话会、庆八一警民联欢会、奥运倒计时500天、与奥运同行文艺演出、学校周年庆教学成果演出等,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参观检查、中外来访等各种展示演出活动。

第四,形成了团队科研和合作创新的良好局面。首先,每个特色项目都纳入到学校整体计划,实施中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组成专项教师团队(课题组)的研究与实施,靠集体的智慧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其次,争取赢得上级关注和领导的支持。《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和《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软件研究》两个创新项目,在区市教委校外办和社区办积极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市创新教育基金支持,解决了资金难题,从而建成了“八音宫廷雅乐展演工作室”。我们购置了古琴古筝、编钟编磬、堂鼓云锣、笙管笛箫等乐器,古香古色的教室内雅乐之声,余音渺渺“昔日兴学之风,今又重现,人文之脉不断,先哲余韵相承”让人留连忘返。

9.社区学校年度工作总结 篇九

一、抓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就教育管理而言,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社区学校的稳步、协调的发展。本街道社区学校按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由校务委员会统一领导。

校长全面负责督促社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督促社区学校在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办公室主任坚持以社区学校教育为中心,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阶段的工作,讨论社区学校重大事宜、研究教育,教学工作。

社区学校联络员能坚持参加区级例会制度,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并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听课,评析与指导,挖掘好的案例,使之成为学习和研究以及提高的有效方法。所以说只有首先抓 1

好组织管理工作,才能把社区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资源整合

我们社区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宗旨,挖掘有特长,并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的能人任专兼职教师。比如:教“国画班”的胡若子先生,是一位较有名气的画家,他虽已七旬,但是几年来一直勤奋耕耘在这老年教育工作之中,深受学员的好评;又如:教“沪剧班”的沈菊民老师,她曾是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的徒弟。她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因人施教,耐心周到。几年来,为彭浦街道沪剧团输送了人才,她排练的节目曾多次参加区级的比赛演出,硕果累累;再如:踢踏舞班的吴宝婵老师,是我们从上海市老年大学引进的高级教师,并具备踢踏舞专业教练资格证,她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员耐心指教,一年来,学员在学习踢踏舞的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还如:居委会教学点“丝网花班”的魏兆兰老师,她对做花有很多的研究,她指导学员做出的作品件件使人看了心旷神怡,陶冶人的情操; 教“足底按摩保健班”的徐引娣老师对学员耐心、细心的教学,使学员学到了很多保健的好办法,每学期她班中的学员总是最多,徐引娣和魏兆兰这两位老师在 “国际论坛”展示活动中都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我们在办学形式上比往年也有所改进。首先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开设课程。去年办起了“好韵合唱团”。一年来,团员们正从起步走向成熟,从不识谱、只能唱一个声部的歌,到能唱二个声部、四个声部的混声合唱。他们在今年获得宝山区“建党84周年”声乐演唱第一名,进步很快。这学期,我们又增设了“社交舞班”“古诗词阅读鉴赏班”“钩针班”“剪纸班”“手工编织班”等课程。学员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行动。

各分校继续抓好辖区内的各项教育工作,整合资源,做好亲子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十个特色基地工作。同时,在33个教学点开设了健身类、艺术类、生活类、文化类科普类等学科,聘请志愿者为师,由社区教育辅导员定点指导,使之成为小区居民学习交流的活动载体,“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

三、抓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我们社区学校之所以年年有进步,是因为我们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套激励机制。年终表彰一批“好教师”和“好学员”,以此激励教师更加乐意、敬业地教授课程,挖潜力;激励学员扩大学习范围,学习多项技能。激励机制是被运用于管理实践中的一种现实,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抓教育科研

要使社区学校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和不断发展,科研工作也要不但的跟上。今年我们根据闸北区教育实验办的要求,围绕本街道的总课题《实施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个人都承担了有针对性的子课题。如:中、小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2014” 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4050” 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退休人员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等方面的课题,现在已经的了最后结题阶段。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它将对今后的工作开辟新的道路。除此,我们这学期还向全区推出了一个精品课特色“足底按摩保健班”。今后我们还将在教育科研上多下工夫,不断努力地为社区学校教育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多作贡献。

10.林城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十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根据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要,以及社区发展的利益与需要贰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组织、调动社区各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教育服务活动。社区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全体成员的社区意识、协作精神,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结如下:

一、社区教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我社区学校总计编写了19本教材,都是以民主法制为主,每天都有一些居民到社区阅读教材,让广大林城社区百姓对现行的一些法制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了解,懂得了遇到一些特殊事件的时候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针对我社区的现状开展了一些实用的活动

1、广泛宣传、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在社区进行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文化、民主法制、民族团结、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文明行为等项教育活动的教育宣传。教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识,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重点,多参加户外活动,带动社区全民健身,达到浓烈的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加强各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及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宣传工作。发放了宣传手册,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净化育人环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3、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全社区培训工作、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利用召开专题会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基层党员培训活动。社区充分利用了教育阵地,开展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个性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休闲教育等。

4、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思想教育和科普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安全知识等教育,在社区形成讲科学、求创新、追求进步的氛围,开展健康教育,如同时,开展科普教育,通过科学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11.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全民健身

0 引言

从全民健身计划的视角下来看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是社会体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切实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利互惠的发展道路,已经为当代体育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和在课余时间社区居民在学校内参与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使得学校体育的与社区体育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就是社会指导员的工作。让一部分学生真正的投入到社区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中来,是我们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关系

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学校体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兴趣及能力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教育活动。社区体育指在辖区内,以辖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利用辖区内的健身器械和场地,为辖区居民开展的健身活动。这也反映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些区别使得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学校体育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学生在校园内的体育活动,而社区体育的辐射面非常广泛,可以在户外社区内,也可以在室内,甚至于平时的生活中;学校体育一般都是利用在学校的时间锻炼,社区体育却不在意锻炼者的时间限制,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在学校一般就是通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而社区体育一般以居民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其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最终需要在时间、空间和效果上高度的融合,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融合的必要性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也必然的多了起来。社区体育代表了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他们的锻炼水平代表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也代表了学校体育在走出校门后的落实情况。社区居民的锻炼情况、参与人数直接反映了全名健身运动开展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2.1 学校体育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基础,是社区体育全面开展的基础。明确健康第一,以及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是对在校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思想,走出校门,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因此学校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体育教学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向学生灌输健康体育的新理念,体育课的内容安排上要符合多元化的特征,集普遍性、连续性和大众性为一体,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服务于体育事业,献身体育事业给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备人才。

2.2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社区体育使学校体育的伸展的延续,是在以全民健身为前提下,在社区内开展的一系列身体锻炼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依附于学校体育活动,许多社区居民爱好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等都是在学校内非常常见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所参与的社区活动正是他们在学校中学习并擅长的运动项目。因此社区体育依附于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展,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的保障。并且是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体育的最好的体现。因此在健身运动中,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要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相辅相诚,不断发展进步。

3 互动融合中的互惠互利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融合:首先是发展模式表现为学校与社区形成一体化,其次学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向社区成员开放,再次社区和学校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学校与社区通过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充分促进两者的发展。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互动内容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实践模式的内容。街道社区以体育资源的融合互动为载体的互动模式,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相互依附的探索性实践。因此学校不是唯一主体,它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明确了社区的主体地位,在体现了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原则的基础上,两者积极配合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在校学生到社区居民等各类人群都在它的服务范围内,为各类人群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和时空的保证,确保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确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实践模式。

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相互影响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效果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两个系统内部存在的影响它们之间互动的一些因素,外部因素是指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系统外、影响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的一些因素。学校的群体教师和学生以及社区群体辖区内的居民,管理单位如教育局、体育局等,主要指导人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都是内部因素。学校的群体教师和学生与社区群体辖区内的居民的各自利益在能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时候,管理单位之间(教育局和体育局)能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时,主要指导人员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在两系统间具有激励模式并自由地流动服务时,这些因素是互动的积极和支持的因素,相反则是互动的消极和反对因素。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体育活动指导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关键,因为群众中的个人是所有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而学校和社区管理者的决策在互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们是这两个系统的主要决策者。

社会环境因素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相互协调也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等,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公共政策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社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互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对社区和学校互动较好的示范点给与奖励和宣传。

5 结束语

社区和学校应该资源共享。中小学、高等院校、成人学校周围的社区居民,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共享体育资源,学校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社区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场地器械的服务。可逐步分层分类,根据自己学校情况向社区开放,设施安全和相关配套设施、卫生等条件尚未达到相关标准的可暂缓或暂不开放。学校体育教师以及体育院系学生可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一定条件下,担当社区体育的指导人员。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由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学校各方面负责人统一协调合作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骆映.论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3]李大为.新世纪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林少娜,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5]宋元平,等.我国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途径[J].体育科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王居海(1976—),男,河南南阳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講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陕西省体育局课题:陕西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11090。

12.浅析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篇十二

社区体育的概念

由于近年来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体育学术界对社区体育的概念作了大量研究, 如李建国指出:“社区体育是在居民生活圈内由居民自主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并且是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相互关系和共同意识, 促进地区社会活性的一种社会活动。”肖叔伦则说:“社区体育就是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 以社区为主体, 实行政府部门支持, 体育部门指导, 社区部门参与,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而我国社区体育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 以辖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和自然环境为物质条件,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 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 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构成应包括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体育指导者、体育活动和经费6个方面。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 现阶段社区体育的负责人大多数为兼职人员, 学历偏低、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知识、社区体育指导员极少, 参加社区体育的居民也以自愿形式加入, 呈自发零散无序状态, 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 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当问及不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原因时, 首先是无时间, 其次是无兴趣或没病。大多数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很弱, 认为没病不需要运动, 没病就是健康。在参加的人员中, 以年龄来看, 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其次为12岁以下青少年, 中年体育人口明显偏少;以性别来看, 女性的体育意识强于男性, 但在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来看, 男性又多于女性;从职业特点看, 工作收入相对稳定, 时间比较充裕的工薪阶层参与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阶层。现在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多在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体育场地, 设备简陋, 数量也不足。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经费也多以自发为主, 很多的投入只是买几把太极剑、扇子、小鼓等小东西, 可以锻炼的器械很少, 只是安装在空地上的秋千、爬竿、横木几样。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可见大力开展社区体育已是促进我国国民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发展社区体育的前提就是要克服社区体育现在存在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比较丰富, 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学校体育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大力推进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还需要依托辖区内学校丰富的体育资源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1. 学校体育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丰富资源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大多数由国家投资, 体育器材有保证, 加之良好的学校教育范围, 都会有利于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汪海等人对我国10个省市社区辖区内体育场馆的调查显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最多, 为1143个, 占总体的56.6%, 经常对外开放只有12.99%, 不对外开放有51.88%。可见学校体育的体育设施充足, 但很少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可以对外开放, 尤其以中小学为主。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改善社区体育场地不足、设施不足等情况。

2. 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师资力量

我国社区的体育师资 (也称社区体育指导员)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但有一技之长或是从社会待业人员中竞聘而来的, 他们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正确的锻炼方法, 他们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却不能真正的做好一个体育锻炼的指导者, 而且很难保证他们的社区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因为许多社区成员由于不懂得科学健身的道理, 一些人在选择锻炼项目上, 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因人而异, 在运动量的控制上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加大, 以致陷入误区, 即不能收到锻炼效果。因此, 社区体育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置不容忽视, 但从我国现状看来, 近期还无法满足社区体育对人才的要求, 最佳途径是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 因为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 他们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体育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 能娴熟地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社区体育人才紧缺的状况。

3. 学校体育可以激发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意识

中小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可以增强社区体育的活力, 青少年、儿童是社区体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他们将给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促使社区体育朝轻松、愉快、活泼的方向发展, 活跃了社区体育。而青少年时期大多数是在学校中度过, 学校的生活、学习占据青少年的生活重心, 学校中的学习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是从事体育活动最有条件的群体, 他们处于身心成熟的时期,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最佳时期, 经过长期教育, 具有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4. 学校完善的体育组织领导机构可以服务于社区

社区体育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专有制度还不完善。参加的人员比较零散无序, 锻炼主要采用独立锻炼或结伴锻炼形式, 存在着无规律性和盲目性。社区体育制度不完善, 基本没有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的能力。然而学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较强的策划和组织体育比赛及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人才, 以及较充足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 能为社会体育及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优质的服务。如果学校体育的这种优势服务于社区体育, 将会提高社区体育参加人员的积极性,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也能完善社区体育制度, 为大力开展社区体育作出贡献。

学校体育不单纯是为了调节脑力活动、强身健体而存在, 也不仅仅以身体活动作为手段培养任务为目的, 而是被视为未来一生体育生活的入门阶段或一个环节, 并相应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其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说明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来说, 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提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场地设施, 弥补社区体育制度的不完善, 养成人们的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意识, 也便于与社会的对接。社区体育要长足发展, 就要改变现在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少、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最现实的方法就是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依靠学校体育的优势, 合理利用其资源, 并逐步完善改进, 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提出社区体育的概念、职能及其发展现状, 指出社区体育发展的不足, 并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寻求两者的切入点, 解决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学校体育的特有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赵原.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2007, 1.

[2]杨荣.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2.

13.2005年社区学校工作总结 篇十三

今年,我们社区学校教学工作是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为精神, 根据闸北区教育实验办公室的要求,围绕本街道“创学习型社区、建幸福家园”的目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根据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开设了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课程共70多个班级,有2100多名学员。除此,在各居委会设有33个教学点;还开设了有时事、文化、科技、心理等各类讲座以及对居委会干部等各层次的居民和团队进行培训;组织各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在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和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上又上了一个层次。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就教育管理而言,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社区学校的稳步、协调的发展。本街道社区学校按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由校务委员会统一领导。

校长全面负责督促社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督促社区学校在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办公室主任坚持以社区学校教育为中心,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阶段的工作,讨论社区学校重大事宜、研究教育,教学工作。

社区学校联络员能坚持参加区级例会制度,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并做好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听课,评析与指导,挖掘好的案例,使之成为学习和研究以及提高的有效方法。所以说只有首先抓 好组织管理工作,才能把社区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资源整合

我们社区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宗旨,挖掘有特长,并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的能人任专兼职教师。比如:教“国画班”的胡若子先生,是一位较有名气的画家,他虽已七旬,但是几年来一直勤奋耕耘在这老年教育工作之中,深受学员的好评;又如:教“沪剧班”的沈菊民老师,她曾是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的徒弟。她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因人施教,耐心周到。几年来,为彭浦街道沪剧团输送了人才,她排练的节目曾多次参加区级的比赛演出,硕果累累;再如:踢踏舞班的吴宝婵老师,是我们从上海市老年大学引进的高级教师,并具备踢踏舞专业教练资格证,她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员耐心指教,一年来,学员在学习踢踏舞的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还如:居委会教学点“丝网花班”的魏兆兰老师,她对做花有很多的研究,她指导学员做出的作品件件使人看了心旷神怡,陶冶人的情操; 教“足底按摩保健班”的徐引娣老师对学员耐心、细心的教学,使学员学到了很多保健的好办法,每学期她班中的学员总是最多,徐引娣和魏兆兰这两位老师在 “国际论坛”展示活动中都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我们在办学形式上比往年也有所改进。首先了解居民的需求,然后开设课程。去年办起了“好韵合唱团”。一年来,团员们正从起步走向成熟,从不识谱、只能唱一个声部的歌,到能唱二个声部、四个声部的混声合唱。他们在今年获得宝山区“建党84周年”声乐演唱第一名,进步很快。这学期,我们又增设了“社交舞班”“古诗词阅读鉴赏班”“钩针班”“剪纸班”“手工编织班”等课程。学员的需求就 2 是我们的行动。

各分校继续抓好辖区内的各项教育工作,整合资源,做好亲子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再就业培训等十个特色基地工作。同时,在33个教学点开设了健身类、艺术类、生活类、文化类科普类等学科,聘请志愿者为师,由社区教育辅导员定点指导,使之成为小区居民学习交流的活动载体,“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

三、抓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我们社区学校之所以年年有进步,是因为我们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套激励机制。年终表彰一批“好教师”和“好学员”,以此激励教师更加乐意、敬业地教授课程,挖潜力;激励学员扩大学习范围,学习多项技能。激励机制是被运用于管理实践中的一种现实,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抓教育科研

要使社区学校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和不断发展,科研工作也要不但的跟上。今年我们根据闸北区教育实验办的要求,围绕本街道的总课题《实施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个人都承担了有针对性的子课题。如:中、小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2030” 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4050” 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退休人员现代文明素质培训工程等方面的课题,现在已经的了最后结题阶段。从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它将对今后的工作开辟新的道路。除此,我们这学期还向全区推出了一个精品课特色“足底按摩保健班”。今后我们还将在教育科研上多下工夫,不断努力地为社区学校教育工作能再上一个台阶 3 多作贡献。

回顾今年社区学校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办班、管理、组织团队活动等多方面都有所进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办好社区学校是引导居民树立和更新终身学习的理念,也能引导社区居民找到自信,找到幸福。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发挥。要进一步理顺机制;拓展课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加强社区学校教育的课题研究,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学校的健康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学校

上一篇:网球训练方案下一篇:粗心的小猴子看图写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