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自我急救

2025-02-08

心脏自我急救(共7篇)

1.心脏自我急救 篇一

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体会

通过参加我园举办的急救与心脏复苏安全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遇到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卫生急救方法,让我明白了现场急救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懂得了急救知识与操作是工作生活中一种必要的保障。更使我意识到假如当自己遇到紧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时却不懂得如何进行现场急救,便无法使事故伤害减到最低,可能会因此导致更严重的伤害或死亡。在此情况下,无论从责任层面上还是从道德层面上讲,自己的心理都会感到愧疚和不安。

在此次急救培训中,我学习到以下几项主要的急救知识与方法:

一、拨打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及求救电话的主要注意事项: 在我们不懂得如何进行急救或者现场环境较危险而致使无法进行急救时,拨打急救电话便是最有效且最重要的急救方法,同样也可以为伤者争取治疗的机会与时间,从而提高生命存活的几率。在拨打急救电话时,要特别注意:

1、告诉接线员伤者的主要病症与具体诱因。如果不知道具体诱因,也要尽量向接线员说明我们所了解到的伤者发病的过程。

2、准备的说出伤者的具体位置,最好是说明周围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以便于救护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伤者的位置。

3、告诉接线员自己的姓名与联系电话,以保证救护人员在途中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从而提高救护效率。

4、准备的说明受伤的人数,以确保救护中心派遣足够的救护人员到现场参与急救。

5、一定要切记在接线员挂线后,报警者才可挂线,以确保接线员得到了所有的必要信息。

二、主要的急救方法:心肺复苏术(英文简称:CPR)的适用症与操作流程:心肺复苏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当患者突然出现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的情况时。通常情况下,急病、创伤、溺水、中毒、触电、雷击等都可导致人们出现无呼吸、心脏骤停的症状。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急救人员需要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如下:

1、现场环境的安全评估:首先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可对伤者进行急救。

2、判断伤者有无意识、有无呼吸:可通过叫、拍伤者的方法来判断伤者是否清醒,同时还要通过观察伤者的胸扩与肚子有无起伏来判断伤者是否有呼吸。在确认伤者无意识无呼吸的同时,要高声呼救,以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急救中,可指定某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3、当伤者的姿势不是平躺着时,需先摆正伤者的体位,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急救。

4、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首先做胸外按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按压胸部正中央处30次;接着观察伤者口中是否有异物,若有异物,须先清理伤者口中的异物;然后打开伤者的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在5-6秒的时间内吹气两次。

5、在完成五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术后,需观察伤者是否恢复呼吸、心跳,若仍无呼吸、心跳,需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培训结束后,我深刻地感受到急救虽然是件简单易做的事情,它却在现场抢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急救的重要性体现出了开展急救培训课程的必要性,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很多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紧急情况或意外事故。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在遇到突发的意外事故时,我们都可以把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冷静的应急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出正确且及时的救护处理方法,为保障安全与生命争取最大的机会。

陈茜

2.心脏自我急救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 女2例;年龄最小17岁, 最大53岁, 平均年龄35岁, 均为胸部或胸腹部刀刺伤入院。同时合并心包填塞2例, 失血性休克6例, 肺破裂2例, 血气胸2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立即面罩给氧,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外周静脉通路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均选用全麻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术后均带导管送重症监护病房。

1.3 监测及麻醉处理

麻醉早期以浅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 血气胸及心包积液未纠正前宜慢速输液, 其速度以维持收缩压在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左右即可, 血气胸及心包积液纠正后快速输液, 液体以平衡液为主, 辅以血浆代用品以及全血或成分血。血压维持不满意时可灵活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调整剂量。休克得到纠正后应相应加深麻醉, 尽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均急诊直入手术室, 其中3例患者入室紧急行表面麻醉气管插管, 立即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 抗休克治疗同时运用静吸复合麻醉行开胸探查, 迅速控制大出血, 心脏修补, 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7例给予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依托咪酯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行开胸探查。2例术前合并血气胸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 结果

术后全部带气管导管返回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其中1例术后3 d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5 d后败血症死亡, 其他10例均清醒拔管, 痊愈出院。

3 讨论

心脏创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 病死率高达50%~80%[1].能否迅速有效地控制大出血, 恢复有效血容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转归和预后。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围麻醉期处理,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 遵循从简从快的原则。在麻醉诱导前, 积极快速补液抗休克治疗, 补液以新鲜全血或成分血为原则, 晶胶体相结合,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最大程度缩短组织低灌注时间, 这是麻醉和手术成功与否, 以及术后并发症是否发生的关键。补液期间即时监测血液成分, 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来指导输液, 可避免合并有肺损伤患者因过度输液而发生肺水肿, 以及防止急性右心衰竭。在快速补液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尽量使平均动脉压达50~60 mm Hg.对于心包填塞的患者是否术前行心包穿刺有不同意见[2], 如即将发生心搏骤停可术前心包穿刺减压。对合并血气胸患者, 如病情稳定可先行胸腔闭式引流, 遵循以浅全身麻醉加肌松药的原则[3], 麻醉诱导应尽量避免使用显著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抑制心肌的药物, 麻醉深度宜先浅后深。本组2例血压测不出, 呼吸微弱, 未用任何麻醉药, 除紧急气管插管外, 余10例麻醉诱导均选择常规诱导药物, 剂量较正常用量减少1/3~1/2,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均获满意效果。因异丙酚在麻醉诱导期间有心肌抑制作用, 降低血压作用强[4], 所以要慎重用药。危重患者早期甚至仅用少量镇痛药或镇静药即可进行手术, 防止造成严重循环抑制。麻醉深度应先浅后深, 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预防心搏骤停, 保护心、脑、肾功能, 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整个抢救手术麻醉过程中, 应积极治疗失血性休克。一般情况下应实施头部降温, 实行脑保护。可给予激素、脱水剂如甘露醇、碳酸氢钠纠酸。在行心脏破裂修补术之后, 中心静脉压 (CVP) 一般维持在5~10 cm H2O, 平均动脉压 (MAP) 维持在70~90 mm Hg, 心率100次/min, 同时根据MAP、CVP指导输液和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保证心脏氧供需平衡,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氧耗, 以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 防止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包填塞的患者,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的连续监测, 是判断循环骤停的较为敏感指标[5]。

4 结论

心脏创伤急救不应当拘泥于一般麻醉处理, 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麻醉方式, 从而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中民, 范慧敏, 卢容, 等.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及处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 (3) :156-157.

[2]朱水波, 殷桂林, 庞大志, 等.急性心包填塞的外科救治体会[J].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 (1) :28-29.

[3]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17.

[4]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4.

3.SOS!心脏急救致命分分钟 篇三

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看电视,起身去倒水的老公突然摔倒在地,身体僵硬,不能言语

假设这样一个恐怖的场景出现,你怎么办?心脏病突发,让人防不胜防。2011年,39岁的百事通前首席执行官吴征、SAP前中国区副总裁黄骁俭都是壮年猝死,越是压力大的精英,心越脆弱。如果能懂得一些急救方法,至少80%的患者能够避免死亡。

特邀专家

PART1自救

在危险中营救自己

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出汗,胸痛有时伴左上肢痛或牙痛、咽痛、胃痛,这种疼痛或胸闷常常难以忍受,让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躺下休息。心绞痛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超过15分钟且伴有出汗,就要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下面4个步骤,如果你都做对了,就能逃过一劫。

1镇定,停止一切活动

千万别紧张,原地不动,坐着躺着都可以,试着喝点温水缓解紧张情绪,精神紧张和活动都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肌缺血。

2尽快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1片在舌头下面,一般起效时间在1~3分钟内。如果含服5分钟时仍有胸痛症状,可以再含1片。一般来说,硝酸甘油能缓解心绞痛,但是不能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如果含2片硝酸甘油5分钟还不能缓解症状,就尽快叫救护车;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300毫克,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如果身边没有硝酸甘油,有速效救心丸的话,也可以舌下含服6~10粒作为急救用药。

3拨打急救电话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马上联系120或999急救中心。

如果病人自己去找医生,不论是开车还是叫出租车都很危险,因为上楼、下楼和走路,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再一个危险就是发生心肌缺血时非常容易发生室颤,如果有急救医生在身边,及时抢救,90%的猝死就可以避免。曾经有一个患者晚上在家里出现胸闷、胸骨和后背疼痛伴出汗,因为离医院近,他嫌叫救护车麻烦,也怕影响邻居休息,从4楼走下1楼,再走着去医院,猝死在路上。

4胸痛时挂急诊,而不是心内科

胸痛时到就近的三甲医院挂急诊科,而不要挂普通心内科,因为医院急诊室内通常备有很多急救设备,如心电图、抽血化验仪器、心电监护仪器等,一站式服务,不需要你到处做检查,避免在做检查的路上发生猝死。

心肺复苏术3步骤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人工呼吸,双手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的急救技术。其英文简称CPR。

1.让患者平躺地面,头部偏向一侧,四肢不能扭曲;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肩与腰之间。

2.施救者将两手重叠,两臂伸直,靠自身前倾的重力按压患者胸部中间(一般在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cm以上,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与松弛时间基本一致,放松时手不要离开胸壁。

3.抬高患者下颌,打开气道,捏住患者鼻子,进行人工呼吸,频率为每按压30次,加入2次人工呼吸。

PART2救人

急救时间只有5分钟

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家庭,家里人发生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的概率增加了3倍多。一说起抢救,好像就是医生的事。很多时候,心脏猝死常常发生在家里、路上。1分钟内的急救,99%都活了下来,5分钟以内的心肺复苏可具有90%以上的成活率。每延迟1分钟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就会下降10%。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家人、邻居、目击者都是挽救生命最好的“医生”。

怎样判断心肺复苏术是否有效果?可触摸被救者的大动脉,大动脉位于喉结旁2~3cm处,只要摸到一点脉动,就是心跳开始的证据,再观察呼吸是否恢复,手足温度是否有回升。

简版心肺复苏术每个人都能学会

心肺复苏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简化:碰到呼吸暂停的患者,快速按压胸部中间就好,频率是每分钟100次。而且多项研究显示,在CPR过程中单纯实施心脏按压,不需人工呼吸,与常规CPR急救相比,效果相差无几。

专家叮咛

先施救,再打120或999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躺在地上或床上,呼叫他没有意识,感觉不到他的呼吸及触摸不到他的脉搏,就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场,一定要先做胸外按压,叫别人,再给急救中心打电话。

PART3预警

别放过心脏病发作信号!

心肌梗死时疼痛的位置有时不典型,并不总是在心前区,而是表现为牙痛、嗓子痛、胃痛、头痛等。临床上常碰到,把心肌梗死引起的牙痛、胃痛、嗓子痛分别当成牙病、胃病、咽喉炎来治,结果不但不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怎么鉴别胸痛、牙痛、胃痛或者嗓子痛是心肌梗死,还是真的有牙病、胃病等其他病呢?其实有些规律可循:

突然发作:不论疼痛出现在哪个部位,如果是突发又比较剧烈,伴有胸闷或心前区不适,伴出汗,都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尤其持续时间长于20分钟的疼痛。

反复发作、活动时加重:对一天之内在前胸固定部位反复发生的疼痛,或反复发作的牙痛、胃痛,伴胸闷、出汗、头晕、恶心等,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活动可加重或诱发疼痛,休息可减轻,这种情况应重视,很可能是心绞痛发作,预示着要发生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下不要存侥幸心理,应立即含服硝酸甘油1片,打急救中心电话,让救护车送到医院的急诊科看病。

专家叮咛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区别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的风险都明显增加。而仅仅是心绞痛,没有心肌梗死,能够早期治疗,改善心肌缺血,就使以后发生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的风险明显下降。所以请记住:“有胸痛,尽早去医院。”

心脏最危险的几个时刻

心脏病的发作也是有章可循的,有若干 种情况是容易发生心脏病的时刻:凌晨锻炼凌晨是人体抵抗力、免疫力最低的时刻,冠状动脉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容易发生痉挛,心肌也比较脆弱。不要在凌晨时分出去锻炼,而是选择天气晴好、不特别寒冷的上午或傍晚时分,吃饭1小时后锻炼比较好。

寒冷冬季为了抵抗寒冷,身体各个器官都需要产生更多热量,这就需要冠状动脉提供更多的血液,如果冠状动脉血管本已有狭窄,就会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同时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冠状动脉血管容易发生痉挛,也会诱发心肌缺血。心脏病患者冬天要注意保暖,寒冷天气要避免出去锻炼身体。

劳累时健身运动使心脏功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增加心脏的负荷,如果已非常劳累,本身有心脏病或存在隐形心脏病的人,就可能发生意外,比如百视通首席执行官吴征在游泳时心脏病突发。所以,过度劳累时别强求运动。

连续加班、熬夜“过劳死”现象现在屡见不鲜,浙江卫视28岁女主播梁薇出差期间猝死、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猝死,推测皆因过劳所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因为生活不规律而极度紊乱,容易发生脱水和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猝死。所以,即使再忙,也要学会忙里偷闲,学会休息和放松。

4.骨折伤者的自我急救措施 篇四

首先止血

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如果不及时止血的话,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及时去治疗,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这些问题。大家都明白了吗?一定要切记。

其次保护伤口

伤口表面有明显异物可以取掉,然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包扎伤口。对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但要进行保护性包扎。大家一定要注意好伤口的处理方法,以防伤口的感染扩大。

最后要伤肢固定

5.心脏自我急救 篇五

关键词:怀疑性心脏病,急救措施,救治效果

心脏病具有发作快、病情及、难治愈的特点[1],80%~90%的怀疑性心脏病都是由冠心病引发的,医学上称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按照发作类型,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心绞痛两种,这两种疾病都具有怀疑性心脏病的突发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是怀疑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2],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心脏病发作时,通常和冠动脉损伤与动脉内斑块破裂有关[3]。内膜损伤会引发血管痉挛,从而形成血栓,造成冠脉阻塞,血液流通受阻,造成心肌细胞坏死,进而使心功能受损。文章对2014年7—9月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医疗救治的患者30例提供急救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且在该院接受抢救的心脏病患者30例,12例为心绞痛患者,18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为(62.7±8.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63.8±7.9)岁。该次研究的患者均经过伦理文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分析。

1.2急救措施

(1)快速识别心脏病的症状特点与发病症状[4]。(2)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3)检查呼吸道,包括呼吸和循环。如果患者没有脉搏和心跳,应立即为患者提供心肺复苏。(4)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12;剂量:0.1 g)口服;疗程一般7 d,并听从专业训练的急救调度员建议,或是等待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进行指导。(5)让患者保持舒适、镇静,解开患者腰部、颈部、胸部处的衣服。如果患者丧失直觉,应立即把他摆成恢复性体位,保持患者的体温,如有需要可以用衣服覆盖其身体。用凉毛巾敷额头,注意不要用凉水泼醒患者。(6)倘若患者的心率为60~100次/min,血压为90~140/60~90 mm Hg之间,或是比之前降低不超过30 mm Hg,1~2 d内没有服用过伟哥,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片硝酸甘油(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2),让患者舌下含化。(7)准备好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与医保证明,等待救护车的到来。(8)当120急救车赶到后[5],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并且在运送途中也要继续抢救。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怀疑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急救中,关键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获得急救人员的专业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1.3统计方法

使用计算机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其计量资料,用t值对其计量数据进行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其计数资料,用χ2对其计数数据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特点与发病症状,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心绞痛12例患者中,有8例胸痛,4例左肩疼痛;5例头晕,7例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中,有10例易怒,8例暴饮暴食;13例严重心绞痛,5例上腹痛,对比其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6],作息时间与饮食习惯都发生较大改变,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涨。心脏病在没有发作前,患者很难发现,一旦发作会让患者及其家属措手不及。心脏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7],属于循环系统疾病,患病者经常会感到呼吸困难、心悸、少尿、咳嗽、胸痛等症状,发病体征为心律失常、脉搏异常、心音异常、心脏增大等。怀疑性心脏病患者倘若第一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在急救怀疑性心脏病患者时[8,9],首先要了解心脏病的发作症状,然后确认是心脏病发作,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进行相应急救,同时准备好患者的有关病例,等待急救车到来。

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心绞痛12例患者中,有8例胸痛,4例左肩疼痛;5例头晕,7例呼吸困难。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中,有10例易怒,8例暴饮暴食;13例严重心绞痛,5例上腹痛,对比其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院前急救怀疑性心脏病患者时,急救人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宋晓燕[10]的研究报道显示,冠心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不同病症的患者所具有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对比其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该次研究结构相符。

因此,心脏病患者的预防很重要,首先应预防感冒。心脏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在气候骤变季节或流感频发情况下,容易产生感冒,尤其在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快,而且较为寒冷。所以,应减少外出次数,出门时多添加衣物,做好防寒准备。其次,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参加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免疫力,但不要活动过猛、过量,防止病情突然加重。最后,注意饮食要清淡。少食油腻食物,多吃水果和青菜,防止出现高血脂、高血压。

综上所述,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对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增强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惠康花.肥厚性心肌病致心搏及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4):287-289.

[2]刘建华,乔龙.围产期心肌病伴急性左心衰11例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14):42-43.

[3]黄细芝.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急救[J].母婴世界,2014(15):84-85.

[4]王军.胺碘酮治疗急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88-90.

[5]孟庆超.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体会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3):240-242.

[6]龚霄雷,张明杰,朱丽敏.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心律失常27例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4):236-239.

[7]徐芳.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探究[J].当代医学,2014,20(9):226-228.

[8]闵辉.一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4,12(1):331-333.

[9]黄俊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突发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体会[J].特别健康:2014,14(3下):108-111.

6.心脏是否有病的自我检查法 篇六

一、登高(爬楼梯):登高是检验心脏是否有病的最好“仪器”。登高比走路的活动量要大得多,因为登高兼有走和跳两个动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登高既要克服摩擦阻力,又要克服重力。据科学测定,在同等时间内爬楼梯消耗的热量比游泳多2.5,比散步多4倍,比跑步多21%。因为在登高时,机体各器官、各组织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心脏必须加快工作,才能适应(满足)机体的需要。健康的心脏,可以承担登高时的供血,除了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加外,无其他异常感觉,登高结束后,并能很快恢复正常。如心脏有病,登高时,心好像要从心窝里跳出来似的,并有头晕目眩,重则有恶心、呕吐等感觉。这是心脏满足不了对机体供血之需的缘故。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去求医诊治了。

二、胸闷:有时胸口有闷的感觉,深呼吸后感到舒服。如出现这种情况,您应进一步观察,是否有卧位时加剧、坐位时减轻的感觉,如有这种感觉,您就应去求医,因为这是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是由于肺部瘀血引起的。

三、早搏:自我感觉心跳好像有些不规则,跳跳停停的,这可能是早搏(过早搏动)。如脉搏搏动不规则,一分钟出现十次以上,可能是脏器本身出了毛病,就应该求医诊治了。

四、水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那么您就应该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下肢是否有水肿(特别是踝关节、趾间、足背等部位)了。如果有水肿,就应该急速去就医,因为心力衰竭时的水肿往往从下肢开始,主要是静脉压增高、钠的潴留、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等因素所致。

五、紫绀:自己的嘴唇如果是紫色,那就是紫绀了。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体征,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周围循环血流缓慢,组织从血中吸氧过多所致。如有紫绀出现,您就应急速去就医诊治了。

六、颈静脉怒张:看看自己的颈部两侧是否像有“蚯蚓”爬着,如果有,就是颈静脉怒张。这种颈静脉怒张,说明心脏病已相当严重了,是血液回流受阻所致,应赶快去医院诊治,

心脏不知疲倦地工作,一旦有病,就会给人体带来麻烦。所以必须经常观察、检查自己的心脏是否有病。

(华心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赵芳)

7.心脏自我急救 篇七

关键词:心脏大血管创伤,急救,护理

心脏大血管创伤患者急诊是最危急的外科情况之一, 急诊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加压止血, 同时给予患者快速输液, 并且进行紧急手术[1,2]。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急诊患者, 针对这4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急诊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20例) 和对照组 (20例) 。其中观察组含男15例, 女5例。年龄在32~73岁, 平均年龄为 (44.7±2.1) 岁。开放性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15例, 闭合性损伤5例。对照组含男14例, 女6例。年龄在30~75岁, 平均年龄为 (46.2±3.8) 岁。开放性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13例, 闭合性损伤7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以及损伤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 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前患者所处的状况以及患者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同时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介入治疗对该疾病的预后影响, 目的是为了解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及恐惧情绪。

1.2.2术中护理:护士应分工明确, 其中一护士负责连接监护仪、吸氧、检查静脉通路, 告知患者治疗中注意配合的事项,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密切观察病情最好护理记录, 另一护士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及传递所需导管、球囊与支架。术中可能由于导管刺激及冠脉注射对比剂可加重心肌缺血, 诱发心律失常等情况, 护士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2.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手术结束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同时要倾听患者对症状的主诉, 如果患者说明胸痛加重或再次发作胸痛, 必须及时进行心电监护, 目的是为了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或由于其他原因再次引起血管从而导致闭塞。另外要根据患者的出汗、呕吐等情况, 相应地适当补液, 术后鼓励患者饮水, 以便排出对比剂, 避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注意患者穿刺部位有没有出血、渗血及血肿的情况。注意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波动情况。

1.3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两组病患死亡情况对比:观察组死于上腔静脉损伤、心脏破裂、心肌挫伤及麻醉诱导中心脏停搏死亡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 观察组并发症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之上在给与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心脏大血管创伤手术中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和术前给与患者心理护理, 能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 并且具有良好的手术准备状态;术中随时关注患者, 对于任何突发状况给与最快的护理;术后对患者各方面状况进行观察以及记录, 给与最合适的护理方案;应对并发症给与仪器观察, 随时调节病患的身体状况保持正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20例患者中存活18例, 死亡两例。死亡2例中, 1例上腔静脉损伤, 1例心脏破裂。对照组20例患者中存活10例, 3例上腔静脉损伤, 2例心脏破裂, 2例心肌挫伤, 3例麻醉诱导中心脏停搏死亡。由此可见, 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急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降低疾病的病死率。以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病患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等, 从而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3]。在术后对病患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 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身体素质等情况, 使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得到降低, 进一步保证了手术的成功性。

综上所述, 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之上在给与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心脏大血管创伤, 可有效提高病患的各方面素质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赵序香, 龙娅, 董天江, 等.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D-TGA) 行Switch术后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4, 16 (1) :260-261.

[2]李高升, 徐志成, 张景智, 等.基层医院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救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11) :1083-1085.

上一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大学暑假教师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