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2024-08-12

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精选11篇)

1.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一

铝合金加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及主要缺陷检测技术

所谓产品质量就是所提供的合格产品的要全面地、合理地满足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用户的要求。即从原、铺材料选用,工艺装备和模具的精心设计,生产方法与工艺操作规范的精心编制与实施,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确检测等方面把关,最终全方位(包括产品的材质成分、外观和内在质量,组织与性能以及尺寸与形位精度等)地达到技术标准或供需双方正式签订技术质量协议对技术质量指标的要求。铝合金加工材料与绝大多数其他产品一样,其质量指标包括以上几方面:

(1)化学成分。包括合金的主成分元素及其配比,微量元素添加量以及杂质元素的含量等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技术协议的要求。

(2)内部组织。主要包括晶粒的大小、形貌及颁布;第二相的多少、大小及分布;金属与非金属夹杂的多少、大小及分布;蔬松及气体含量与分布;内部裂纹及其他不连续性缺陷(如缩尾、折叠、氧化膜等);金属流纹与流线等均应符合技术标准或技术协议的要求。

(3)内外表面质量。按技术标准的要求,内外表面应光洁、光滑、色泽调和,达到一定光洁度、不应有裂纹、擦伤、划伤的腐蚀痕,不应有气泡、气孔、黑白斑点、麻纹和波浪等。

(4)性能。根据技术标准或用户的使用要求,应达到合理的物理、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或其他的特殊性能指标。

(5)尺寸公差和形位精度。包括断面的尺寸公差和产品的形位精度(如弯曲、平面间隙、扭拧、扩口、并口、板形、波浪等),应答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上述信息均由佛山海隆鑫铜铝有限公司友情提供:)

2.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二

随着国家能源局标准NB/T 42051—2015《额定电压0.6/1 k 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国家标准GB/T 31840—2015《额定电压1 k V(Um=1.2 k V)到35 k V(Um=40.5 k V)铝合金芯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出台,我国铝合金电力电缆市场无标准可依而导致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混乱现象正逐渐消失。目前,我国大多数电缆厂家刚刚接触、启动铝合金电力电缆项目,欠缺设计与制造经验。铝合金芯电力电缆的制造工艺异于普通电力电缆,其导体采用圆形紧压或型线紧压绞合结构(宜采用型线绞合结构),其铠装采用铝合金带联锁铠装,这就给产品的制造过程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我公司铝合金芯型线导体采用拉制梯形单线,进行非正规排列并绞合的方式制作而成。下面就实际生产过程中铝合金电缆的型线导体设计方法和生产控制进行归纳和分析。

1铝合金芯型线导体结构的设计

1.1导体的标称直径确定

根据《电线电缆手册》第一册,线芯的填充系数定义为线芯导体实际面积与线芯的轮廓截面积之比,总结出型线的导体标称直径的近似计算方法(供参考):

式中,D为导体标称直径(mm);A为导体标称截面积(mm2);η为填充系数,一般取0.92~0.96。

注:导体直径的允许偏差一般为±0.1 mm。

1.2型线单线的股数和截面确定

型线拉制采用LFDL450/13型非滑动式铝合金拉丝机组或LDL450/13型滑动式铝合金拉丝机组,利用圆形模加3~5道梯型模进行拉制,可以实现快速换模功能。型线的单线截面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绞合成型时易翻身,太大绞线穿线时易刮伤表面,一般型线单线截面控制在4.5~10 mm2(即等效直径控制在2.2~3.6 mm)之内。

在进行导体结构的单线排列时,可不遵循逐层增加6根单线的常规导体排列方式,但设计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一定要符合标准GB/T 3956—2008《电缆的导体》的相应第二种绞合导体成型导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中心采用一根圆形单线,内层不小于5根,根数太少,相应的角度太大,会造成拉制及绞合困难。在确定了各层根数后,再确定中心线单根直径,一般设计结构为中心实心单线,外层由型线组成。

根据以上条件可求得每层的标称直径(以下计算方法仅供参考):

式中,A型为型线的单线截面积(mm2);A为导体标称截面积(mm2);A中为中心实心单线截面积(mm2);N为设计的型线根数。

由式(2)求出型线的单线截面积后,可根据式(1)计算出相应各层导体的标称直径。

1.3型线单线角度的确定

根据所设计的导体内、外层最小绞合节径比,查《电线电缆手册》第一册表7-2-1,得相应的绞入系数λ,由如下公式计算各层单线的角度:

式中,α为型线股块的中心角度(°,一般保留小数点后1位);n为每层的根数;λ为每层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1.4型线单一股块的确定

根据公式(1)、(2)、(3)已可确定出型线单一股块的相应参数,根据CAD绘画和实际生产原因,股块的每个顶角圆弧倒角r必须合理,r太大易造成绞合时线与线间的间隙较大,r太小易造成拉丝过程中油渍的带出,根据经验倒角r一般控制在0.5~1.2间。

1.5举例说明

设计185 mm2的导体,结构设计为1+5+9+15(GB/T 3956—2008标准表2中规定该规格的最低根数为30根),其中,中心一根圆线设计为2.85 mm2。外层设计及拉制配模如下:

(1)根据公式(1)、(2)计算:

型线单丝截面为:

导体外层绞合直径为:

导体次外层绞合直径为:

(2)根据公式(3)计算:

外层单丝角度为:

式中,绞入系数取1.026。

根据以上数据用CAD绘图,绘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拉制过程和绞合过程中由于张力等因素将造成单丝拉细,故设计时可适当放大。

外层的成品模具如图1所示。

拉丝配模设计:根据拉制设备的速比和延伸系数,设计前5道为圆模具,后4道为异形模具,而后几道异形模具是在图1设计的成品模具(最后一道异形模具)的基础上,根据每道次的延伸系数进行缩放而得。此配模优点是在拉制内外层时保持前5道模具不动,只更换后4道型线模具,实现了快速换模的目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拉丝配模及模具如图2所示。

2过程控制

2.1拉制控制

采用LDL450/13型滑动铝合金拉丝机组或LFDL450/13非滑动式拉丝机组拉制型线单线,根据拉制设备的速比进行合理配模,穿线过程中保证所有型线模具大面朝下,位置一致且不移位。单线穿过型线模具时检查各面有无刮伤,并保证型线模具间单线不得有扭转现象。型线收到收线盘上时宜大面贴合线盘进行收线。单线表面应无油污、无刮伤、无裂口等缺陷。

2.2绞制控制

绞制过程中,在每层的并线模前设置有上下定向轮,型线单线穿过定向轮并压紧固定,保证型线单线的弧面朝向一致,之后对型线单线进行预扭,使型线单线绕自身线轴旋转180°或360°,预扭方向与绞线旋转方向相反,保证型线单线的小弧面朝向芯线,最终各型线单线与芯线在成型并线模处汇合,形成绞线。绞合过程中注意每盘张力均匀,不得出现翻身、翘边的现象。

绞合外层节距比应控制在10~14倍,绞线在经过退火处理后,会释放应力,导致节距较退火前大。

2.3导体时效控制

导体时效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导体电阻率的大小、弯曲性能、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一般过程中主要控制时效时间和时效温度。正常温度控制在340℃左右、时间为10 h,但可随着室温和导体的长度变化适当调整时效温度和时间,经验值如表所示。

注:温度控制应不低于320℃,可根据室温进行适当调整。

2.4互锁铠装控制

铝合金带互锁铠装是代替普通钢带铠装的特殊铠装方式,其形式是在缆芯上绕包一层铝合金带,呈S型相扣,弯曲时相互滑动,可减少弯曲半径,并满足建筑物内电缆抗机械压力的要求,从而代替穿管敷设,起到保护缆芯的目的,其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和柔软性。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铠装层与线芯之间的间隙,一般单边间隙应控制在0.5 mm左右。下面根据生产经验,总结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具体如表2所示。

3结语

随着我国铜资源的不断匮乏、铝合金电力电缆国家标准的出台实施,“以铝代铜”时代已经来临,铝合金电力电缆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势必引起国内电缆厂家的广泛重视。本文针对铝合金电力电缆的型线导体设计方法及各道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关键控制点进行了阐述,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春江.电线电缆手册[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101.

3.浅谈电力电缆绝缘性能的检测方法 篇三

关键词:电力电缆;绝缘性能;检测方法

前言

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电缆本身的性能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电力电缆一旦出现绝缘性能问题,就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因为电力电缆漏电和接地导致的电力系统故障是电力故障的主要部分,本文将就电力电缆绝缘性能检测进行详细阐述。

1.电力电缆性能不带电检测方法

1.1电桥法及低压脉冲反射法

电桥法及低压脉冲反射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并应用于电力电缆故障的检测中,这一检测方法对电缆中的低阻故障诊断比较准确,对线路中的高阻力故障诊断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在使用这一诊断方法进行故障诊断时,如果故障反应信号不明显,就会对被检测电路使用烧穿法,既增加被检测电缆的电力供应量,造成线路中的故障点因为电流的瞬时增加,而产生大量热量将故障点烧穿,创造电桥法及低压脉冲反射法可以使用的环境,然后用电桥法和低压脉冲反射法对故障点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因为其检测能力的欠缺,以及烧穿法对电力电缆的不良影响,已经很少使用。

1.2高压直流闪测法和冲击闪测法

这一检测方法是一种针对线路故障的检测体系,分别测试间歇故障及高阻故障,两者均可分为电流闪测法和电压闪测法,由于取样的参数不同而各有优缺点。电压闪测法在测试的过程中,因为线路中的电压变化比较稳定所以测试信息显示比较清楚,没有杂流扰乱,故障线型清晰能够对故障点进行明确的判断,诊断的盲区也相对较少,但是电压闪测法接线较为复杂,而且因为测试机器是直接接入高压线路进行检测,会对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形成威胁。电流闪测法与电压闪测法相反,其在电力电缆故障检测中接线简单容易操作,但是在对故障的诊断上因为线路中电流杂波的影响,诊断线型比较杂乱对故障点的判断殊为不易,判断的盲区也比较大。这两种检测方法是我国电力电缆故障的主要检测方法,在全国各大电网都有大量应用,但是在检测过程中还是存在盲区和检测波形不够明显的问题,需要人为判断[1]。

1.3二次脉冲法

二次脉冲法是上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方法,这一检测方法借助了电缆检测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低压脉冲,特点是在检测机器中利用了低压脉冲的反射原理,在具体操作中检测设备结合高压发生器发射高压脉冲,一次脉冲在故障点遇到高阻力产生短路反射,检测设备对短路反射的波形进行记忆,并对比上一次脉冲发射一组相对低压的脉冲,这一脉冲在故障点遭遇高阻力,并由于自身的脉冲能量较小没能击穿电阻,在故障处形成反射,检测设备对这一反射脉冲进行记录,并将两次脉冲的反射记录进行对比,就能够清楚的判断故障点的位置,二次脉冲法的出现,使电缆高阻故障的检测变得十分简单,成为最先进的检测方法。

2.电力电缆绝缘性能带电检测方法

2.1直流电流法

电缆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若发生水树枝劣化,则电流中含有直流成分,且树枝劣化长度与直流分量电流存在一定的数值关系,所以在电力电缆绝缘性能检测中,会采用直流电流分量检测法进行检测,通过对线路中的直流电流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就可以实现对电缆中故障的诊断。但是因为直流分量電流极小容易受到杂质电流波动的干扰,所以这一电力电缆检测方法需要在线路运行状态良好,且天气状况良好的状态下使用,检测应用受到很大限制[2]。

2.2直流电压跌加法

直流电压跌加法是在直流电流法基础上的改进,也是针对电缆中水树枝长度与绝缘电阻的关系,进行电缆故障点的检测,因为直流电压跌加法在测试过程中对电流进行了加压处理,所以让直流分量加大,客观上减小了电缆中杂质电流对诊断线型的影响,让电缆线路中的故障波形更加明显。但是这一检测方法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因为电力线缆都是通过中性点接地的高压线缆,通过加压电流的方式对电缆进行检测,会导致线路中的中性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接地点与线路中性点位置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变电系统中的继电器误操作[3]。

2.3低频交流跌加法

低频交流跌加法是对直流电压跌加法的改进,在这一检测方法中对线路中性点有影响的电压检测被取消,改为用低频率的交流电进行线路故障的检测,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线路造成二次伤害,在具体的检测活动中所检测的交流损失电流在理论上随着劣化的发展而变大,这一检测原理是对线路故障的根源的检测,所以检测结果是对线路中真实情况的反映,但是这样的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线路自身造成的电流损失和故障造成的电流损失无法区分,在正常的电力线路中即使线路绝缘性能良好,交流电损失电量也很大,所以在该方法使用时,要对线路的固有损失电量有一个估计,从而在诊断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4]。

3.结论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所在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上一丝也马虎不得,电力电缆的绝缘问题是威胁电力系统安全,影响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的诊断和处置上要坚持科学诊断理念的指导,在具体问题的诊断和处理上要坚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处置,保证电缆绝缘性能检测工作的安全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魏春明.基于GPS、GPRS技术的长距离电力电缆绝缘监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2]黄晓峰.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老化评估及修复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霍振星.基于10kV XLPE电缆的绝缘老化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如何检测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 篇四

电线电缆在电力系统中尤其在输电线路上必不可少,它还有好几种分类,有特种电缆、绝缘电缆等!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1、检查屏蔽层编网:编数是否够?铜材编网,检查可焊性,镀锡铜电脑线刮看里面是不是铜线,铝镁合金线的硬度明显大于铜线;编网稀疏,分布不均匀,与绝缘层包裹不紧等是差电缆;用打火机烧芯线,如果是铜包铝,就很容易看出内部的颜色与外面的铜不相同;剥开外皮,看屏蔽层的编织角度,如果基本上都立起来了,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看出编织角度较大,为偷工减料产品;

2、PVC护套:表面能看出压紧里面编网有规律的“不平度”,说明加工工艺好,不会产生相对滑动,是好电缆。外观光滑,看不出压紧编网的“不平度”,用手捏护套有松动感,是差电缆;

3、检查芯线:直径——SYV电缆为0.78-0.8mm,SYWV电缆为1.0mm;近来出现了一种SYV75-5芯线直径是1.0mm的电缆,这种电缆的特性阻抗,肯定不是75欧姆,不应用到75欧姆传输系统中;用游标卡尺检查线缆内芯的直径;

4、打开一卷线来测量长度,或者用秤重的方法大概判断; 如果购买了上述不合格的线缆,并出现了问题,以下是几种可以推荐的解决方案:

1、如果传输距离超过800米,用SYV-75-5线缆,结果发现没有图像或者图像在跳动,可以采用视频放大抗干扰器,其采用视频分段放大方式,可以将视频信号放大10倍,这样便可以有效延长传输距离(不能用简单的放大器,否则信号损失很大);

2、如果几根线缆相互干扰,则可以采用多信号复用设备,可以在一根视频电缆内同时传输8路视频图像和控制信号;

3、如果遇到了线缆焊接的难题,则推荐购买纯锡焊丝,并且用高功率的烙铁进行快速焊接,一定不能慢慢上锡;

4、最后如果对视频电缆不太放心,也可以采用射频电缆传输多路视频信号的设备,一根射频电缆可以同时传输20路图像和控制信号。传输范围可达3公里,这样造价也会更合算。

5.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试验工作,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国能电力[2012]306号)和《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是指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对电力工程所用材料、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系统功能和试运行技术指标等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

第三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是指依据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质,从事电力工程检测试验工作,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检测验证数据和结果的单位。

第四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应遵循《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的要求,按专业分等级承接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

第五条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统一负责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的专业划分和等级确认工作,各中心站负责对工程现场检测试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电力建设各责任主体单位开展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活动,以及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开展的监督检测工作,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业务范围划分

第七条 根据电力工程专业划分,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分为土建、金属、电气和热控四类。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规模、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程对检测机构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执行标准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要求,相应地将承担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的检测机构划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

第八条 不同专业类别、不同等级的检测机构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要求见附件1-

1、2-

1、3-

1、4-1,需具备的检测试验项目范围要求见附件1-

2、2-

2、3-

2、4-2。

第九条 承担建设规模200MW及以上发电工程和330kV及以上变电站(换流站)工程检测试验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符合B级及以上等级标准要求。不同规模电力工程项目所要求的检测机构业务等级标准见附件5。

第十条 检测机构必须按照确认的专业类别、业务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任务,并按照规定出具相应的检测试验报告。

第三章 业务等级确认程序 第十一条 对检测机构业务等级确认的考核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计量认证或资质许可,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检测试验项目,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标准,技术档案,环境与安全。

第十二条 业务等级确认程序为:申报→预审→评定→公示→颁发证明。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提出申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预审工作由各区域中心站负责,评定、公示和发证工作由总站统一组织。

第十三条 申报单位须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详细填写《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等级申请表》(见附件6-1),向本单位所在区域中心站提出申请。申报时须按照专业类别(土建、金属、电气、热控)分别递交申报资料(见附件6-2)。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应装订成册,提交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

第十四条 中心站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项目、业务等级、组织机构、人员配置、检测试验项目、主要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中心站不组织实地审查。

第十五条 中心站应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请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预审通过的,由中心站填写预审意见,将申请表和申报资料电子版及时上报总站;预审未通过的,中心站应将申报资料退回申请单位,并注明原因。

第十六条 在预审阶段,中心站认为申报单位所提供的申报资料不全,或在一些主要方面尚未达到评价标准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进行补充完善,申报单位补充资料所占用的时间应从预审期限中扣除,预审时间相应顺延。

第十七条 评定工作要求和程序如下:

(一)总站在收到预审合格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确认资料的符合性,并通知中心站和申报单位约定现场评审时间。

(二)总站组织评审专家组,按照约定时间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评审,并提出评审报告。每个专业的现场评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天。

(三)总站在接到评审报告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现场评审程序和评审结论的复核,确认评定结果。

第十八条 总站确定评定结果后,将评定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第十九条 凡公示期内未接到投诉或举报的,其认定程序结束,总站正式向通过确认的检测机构颁发《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等级确认证明》(以下简称《业务等级确认证明》)。

第二十条 在开展检测机构业务等级确认工作时,任何机构、任何个人均不得向检测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 评定规则 第二十一条 专家评审采取评分制,评分规则如下:

(一)评分在满分100分的基础上,按照各评定项指标的符合性确定扣减系数,然后计算各项评定指标的评分,最后合计得出总评分。总评分计算公式为:

A总=A1+A2+…+ Ai+…+A10 其中: Ai = m×δi Ai—评定项得分; m —该项额定分值; δi—该项权重系数。

各评定项目的内容、标准要求、额定分数和权重系数,详见附件1-

1、附件2-

1、附件3-

1、附件4-1。

(二)专家评审结果分为符合与不符合两种。在关键项目评审中未出现不符合项,且合计评定分数在80分以上者,其评审结果为符合,否则为不符合。

第二十二条 评审专家组分专业组建,每个专业组人数为3~5人,其中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评审工作。评审专家组成员主要由技术委员会专家及熟悉检测试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申报单位所在区域中心站须派人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现场评审。

第二十三条 评审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评审时,需核查和考评以下内容:(一)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机构技术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三)机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四)技术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五)现场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十四条 专家组开展现场评审时,应详细记录各方意见、核查情况和各项评审结论。在评审结束后,专家组长应及时向总站提交评审报告并附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及申报资料;(二)评审记录表及评分表;

(三)现场抽查记录、考评记录及相关资料。

第五章 行为规范

第二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按照《业务等级确认证明》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并对检测试验数据和检测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 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检测试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试验。第二十七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现场检测试验的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对检测试验人员的安全教育,督促检测试验人员遵章守纪,确保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第二十八条 检测机构不得将所承担检测试验工作转包或违规分包给其它检测试验单位。因特殊技术要求,需要外委的检测试验项目应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并根据合同要求,制定外委计划进行跟踪管理。检测机构对外委的检测试验项目的检测试验结论负连带责任。

第二十九条 检测机构在开展检测试验工作时,应以电力工程检测试验费用定额为基础计算相应的费用。

第六章 现场试验室

第三十条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和质量验收规程要求,检测机构在承担电力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任务时,应当设立现场试验室。检测机构对所设立现场试验室的一切行为负责。

第三十一条

现场试验室在开展工作前,须通过负责本项目的质监机构组织的能力认定。对符合条件的,质监机构应予以书面确认。现场试验室能力认定要求见附件1-

3、2-

3、3-

3、4-3。

第三十二条 现场试验室能力认定的内容如下:(一)核对检测机构《业务等级确认证明》。(二)核查检测机构检测的试验项目范围。(三)核查现场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人员资格。(四)确认现场检测试验范围。(五)核查现场检测试验设备。(六)现场试验室工作条件及环境。(七)检查现场管理规章制度。

(八)检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或措施。

第三十三条 质监机构在开展阶段性监督检查工作时,应当同时对承担工程项目检测试验任务的现场试验室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其违规行为。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质监机构举报违法违规的检测试验行为。

第七章 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五条 检测机构的《业务等级确认证明》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满后,需重新进行确认。重新确认的程序及要求详见第三章规定。

第三十六条 在《业务等级确认证明》有效期内,总站将不定期对检测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在抽查考核时,总站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查阅、记录和复制检测试验相关资料。

(二)进入检测机构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三)对检测人员的检测(试验)操作进行抽查。(四)核查检测试验结果的符合性、准确性等。

第三十七条 检测机构有以下情节之一的,总站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或降级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业务等级确认证明》。

(一)实际能力已达不到规定业务等级评价标准的。(二)伪造、涂改或转借业务等级确认证明的。(三)超业务范围使用业务等级确认证明的。(四)出具虚假检测试验数据或报告的。(五)因违反规定程序出现检测试验事故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站负责解释。

6.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六

水泥稳定层第一层弯沉检测会议纪要

时间:2014年4月28日

地点:工地会议室

参加单位:温州弘大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温州嘉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乌牛街道办事处、温州天平公路市政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瓯北城市新区管委会建设局。(人员见会议签到表)

会议内容:

一、建设、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以及质监站领导共同到现场对水泥稳定层弯沉情况进行检查。

二、施工单位对施工情况进行汇报:

1、水泥稳定层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压实,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弯沉、压实度自检合格。

2、施工资料齐全,符合要求。

三、监理单位:经我单位对现场弯沉检测数据情况初步分析:KO+240、260、280这三点值有点偏大(刚浇筑不久)请施工单位做好处理,达到合格要求。其它部分符合设计要求。

四、业主单位:同意监理意见,对以上部位进行重新处理,达到合格要求。

五、质监站意见:请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对不合格部分进行处理,达到合格要求。

7.铝合金电缆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篇七

关键词:铝合金电缆,电缆通道,热稳定,电容电流

0引言

从1821年迈克尔·法拉弟完成电发明以来的近200年来,人们在导电体的选择上费尽心思。铜、铝、 铁、镍、银、金都被作为导体使用过。 但实践证明:铜和铝是承载电流最合适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电线电缆的最主要选择。而金、银以及银镍合金只被少量使用,主要应用在集成线路板、继电器接触器和断路器的触头和航天航空领域。

在7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铜的储藏量较少,加之被作为战略物资,大力提倡采用铝作电力电线, 甚至铝芯变压器、铝芯电机都是当时的主流选择。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由于铝芯电缆故障率高,铝芯变压器、铝芯电机损耗大、效率低,出于供电的高可靠性、高质量要求,以及节能降耗的要求,铝芯变压器和铝电机已经被淘汰,而铝芯线缆更多应用于架空线路。

随着我国 城镇化的 发展, 城市配电网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电力电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铜芯电缆 应用量迅 速增加, 我国铜材料使用量已经占到线缆行业的90% 以上。电力电缆在电网建设的成 本中所占 比重显著 提高, 铝芯电缆 相对铜芯 电缆价格 低、 重量轻, 适合一些 特定的场 合应用, 如用于大 跨度的建 筑, 可减轻对 建筑钢结 构的负重, 节约钢结 构的费用。 目前我国 电解铝产 能过剩, 铝合金线 缆在机械 特性方面 较纯铝芯 电缆有所 改善, 采用铝合 金电缆的 呼声再次 升高。 本文仅针对铜芯与铝合金电缆的结构尺 寸、 电气性能 在工程应 用中的差 异进行分 析对比, 提出铝合金电缆在电网应用需要考虑的 问题, 有关铝合 金电缆的 机械特性不在此文中进行描述和分析。

1电力电缆在中压电网中的应用

截至2014年年底,国家公司6~ 20k V配电线路电缆线路长约40万km,电缆化率为12.6%;其中城市配网电缆长为27万km,电缆化率为47.1%,同比增加4.1%;县域配电网电缆长为12万km,电缆化率为4.8%。电缆敷设方式主要有直埋、 电缆沟、排管、隧道、桥梁、水底敷设等。 电缆通道 中排管敷 设占46.4%、直埋敷设占26.3%、电缆沟敷设占14.6%、隧道敷设占8.3%、 桥梁等其他方式敷设占4.4%。

在运行的 电缆中以 铜芯电缆 为主,铝芯电缆所占比例较低不足5%。其中,国网浙江公司铝芯电缆所占比例相对大些,浙江电网所辖10 ~ 35k V电缆45684km, 铝芯电缆3649km,铝芯电缆占该电压等级电缆的7.989%。浙江电网在运的铝芯电缆,大多数从2009年下半年以后投运,根据3年左右的运行记录,共发生铝芯电缆故障停运29次。故障主要发生在电缆附件,尤其是中间接头共发生19次,占故障的65.52%,中间接头故障除1次外力破坏外,其余18次均为接头击穿;其他故障分别为电缆终端、外力破坏、施工等原因,铝芯电缆故障以500mm2电缆故障情况尤为突出,共发生18次,占总统计故障的62.07%,其中有14次为电缆中间接头绝缘击穿或爆炸,占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78.8%。据了解,目前对大截面铝芯电缆的中间接头施工工艺还未完全解决可靠、稳定、成熟的现场压接技术问题。

2电力电缆结构尺寸、电气性能的对比分析

铝合金与 铜相比, 在同等截 面等长度的情况下,电导率是铜的61.8%,载流量约为铜的78%,铜比重为8.9g/cm3,铝比重为2.7g/cm3, 同样截面积电缆,铝合金电缆质量仅为铜芯电缆的一半多。由于铝合金电缆质量轻,特别适合用于大跨度的建筑,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建筑物的电缆敷设。另外,对高层建筑,采用铝合金电缆可以降低垂直敷设电缆的难度和工作量,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电缆施工中可能造成本体损伤的风险。 由于铝的熔点是660℃,因此救灾时需要连续供电的消防线路不得选用铝合金电缆。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287— 3—2/1995提出了电缆尺寸选择应以导体截面经济性最佳为原则的观点: 电缆导体截面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电缆线路的初始成本,而且要同时考虑电缆在寿命期间的电能损耗成本,因此要从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电缆截面。根据电缆截面的规格分布,将铝合金电缆的截面增加1.5倍左右,载流量与电压降等电气参数与铜相当。铜缆与铝合金电缆的能耗比见表1。

在相近能耗下,铝合金芯电缆的截面要比铜芯电缆的截面大两个规格,也就是说,铝合金电缆大于铜芯电缆两个规格才可以达到相近的载流量。增大导线截面积对电缆敷设、电缆通道的结构尺寸和电气性能都带来了影响。

2.1采用铝合金电力电缆结构尺寸的影响

按照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要求,配电网电缆主干线截面积宜综合饱和负荷状况、线路全寿命周期一次选定。10k V主干线的电缆截面积铜芯一般为240 ~ 400mm2,如果选择铝合金芯电缆则要选择400 ~ 630mm2。 10k V分支线的电缆截面积铜芯为150 ~ 240mm2,如果选择铝芯电缆则为240 ~ 400mm2,电缆截面积增大在电缆敷设中会带来一些问题,电缆截面积大,其重量和弯曲半径也随之增加很多,受场地环境、施工敷设方法、人工、 机械的限制,给运输和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也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因此, 目前10k V三芯电缆选用的最大截面是400mm2,大于400mm2一般选用2根240 mm2的三芯电缆。

电缆敷设的通道资源也是电缆建设和运行主要的成本之一。城市电网中近一半电缆是排管敷设,选用铝合金电缆在排管敷设时,则排管孔径比选用铜芯电缆的孔径大一到两个规格或采用两个管孔,这样选用铝合金电缆增加了排管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对其他敷设方式增加截面后同样也会增加占地,增加了建设和运行成本。

电力电缆在敷设安装时。在各弯曲处产生不同方向的拉伸力,并产生导致电缆损坏的动态压力,而且电缆在敷设安装牵引时所产生的动态压力比电缆静止时大得多,所以在各种情况下,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尽量大些。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电缆弯曲半径,mm;D为电缆外径,mm;F为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系数。

由于电缆截面积增大,电缆外径增大,电缆弯曲半径也随之增大,势必增加电缆的转角井和入口井的占地面积,同样也增加了电缆通道的建设和运维成本。10k V三芯交联电缆外径和最小弯曲半径见表2。

2.2采用铝合金电力电缆电气特性的影响

2.2.1系统短路时电缆的允许温度和热稳定性

电缆的选择还要考虑正常和短路时电缆最高允许温度,铜芯和铝芯电缆线路在系统正常和短路时电缆导体最高允许温度见表3。铝合金电缆在短路时最高允许温度低于铜芯电缆,在选择时需要考虑。

电缆的选择除应按照允许温度确定允许电流外,还应验算在短路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当热稳定不足时,增大电缆截面直到适合为止。 根据《 电力工程 电缆设计 规范》 GB50217-2007,按短路热稳定条件计算电缆导体允许最小截面的公式如下:

式中,S—电缆导体截面(mm2); J— 热功当量 系数, 取1.0;Q— 电缆导体的单位体积热容量(J/cm3·℃), 铝芯取2.48, 铜芯取3.4; θm—短路作用时间内电缆导体允许最高温度(℃);θP—短路发生前的电缆导体最高工作温度(℃); θH—电缆额定负荷的电缆导体允许最高工作温度(℃);θm—电缆所处的环境温度最高值(℃);IH—电缆的额定负荷电流(A);IP—电缆实际最大工作电流(A);α—20℃ 时电缆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1/℃), 铜芯为0.00393、铝芯为0.00403;ρ―20℃时电缆导体的电阻系数(Ωcm2cm), 铜芯为0.0148×10-4、 铝芯为0.031×10-4;K—缆芯导体 的交流电阻与直流电阻之比值。

计算(略去计算过程),可得铜电缆热稳定系数Ccu=137,铝合金电缆热稳定系数Clv=90, 在通过相同的短路电流,并且短路持续时间相等的情况下,铝合金电缆的截面必须为铜电缆截面的1.52倍及以上才可以满足热稳定的要求。另外, 铝合金电缆短路时热稳定系数低于铜芯导线,在选用铝合金电缆时一定要进行热稳定校核,确保其满足热稳定的要求。

2.2.2多根电缆并列的影响

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相对单根更难发散,载流量较单根要小些。并列敷设的越多则允许载流量就越小。由表4可以看出电缆并列敷设时间距最好大于300mm( 电缆直径5倍以上) 来保证电缆散热和故障时减少对其他电缆的影响。多根电力电缆敷设在电缆沟道中或直埋在土壤中其载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g为计算工 作电流;IN为电缆在标准敷设条件下的额定电流;K为不同敷 设条件下 综合校正系数。

空气中单根敷设时:K=Kt;

在土壤中单根敷设时:

在土壤中多根敷设时:

在电缆通道中单层多根敷设时:

在电缆通道中多层多根并列敷设时:K=Kt·K2·K3。

式中,Kt为环境温度校正系数,Kg为直埋电缆因土壤热阻不同的校正系数。

注:S 为电缆中心间距离,d 为电缆外径。

注:呈水平状并列电缆小于 7 根。

在同样的环境温度和土壤热阻条件下,如果选用铝合金电缆,由于增大截面积后电缆之间净距就减少了,如240mm2的铜芯电缆其外径是83mm,选用400mm2铝合金电缆外径为95mm,电缆之间净距缩小了21mm,近缩小了20%,相应的校正系数也降低。如400mm2的铜芯电缆, 需选用两条185mm2的铝合金电缆,这样增加了并列直埋电缆的根数,校正系数随之降低。由于采用铝合金电缆增大了电缆外径,会出现线间距离减少,电缆数量增加的情况,这样会降低校正系数,也就是降低电缆载流量, 为满足工作电流要求,可能还需要选择更大截面的导线。所以选用铝合金电缆还要考虑增大了截面降低了电缆间距离,而降低允许通流量的问题。

2.2.3电缆电容电流的影响

电缆的电容电流随着电缆截面的增大而增加,选用铝合金电缆后电缆后电缆截面积增加两个规格,电缆的电容值也随之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消弧线圈补偿为主,消弧线圈容量的确定,取决于电网中电容电流的大小,电网中电容电流的确定主要采用实测和理论估算两种方式,对于已经运行的电网还可以采用电容电流测量的方式测量,但在设计和建设阶段,由于电网尚未形成,需要用理论方法进行估算。10k V交联聚乙烯电缆每公里电容量和电容电流见表7。

10k V采用240mm2铜电缆电容电流为1.96A/km,采用400mm2铝合金电缆时,电容电流为2.41A/km, 采用铝合金电缆后电容电流增加123%。电力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3 ~ 66k V系统, 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10A时, 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10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6 ~ 35k 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配电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较大时,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在中压电网系统大多数是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当选用铝合金电缆时会导致消弧线圈容量增加,相应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也在增加。国内北京、 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低电阻接地方式对接地电流有限制值,当接地电容电流增大后也需要校核接地电流。

3结语

在满足载流量和能量损耗的前提下,铝合金电缆的直接成本即电缆本体的成本比铜缆低,由于铝合金电缆的重量较铜芯电缆轻,铝合金电缆更适合用于大跨度的建筑, 可以大大减轻对建筑钢结构的负重, 节约钢结构的费用。另外,对高层建筑可以降低垂直敷设电缆的难度和工作量。在一些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缆通道资源宽裕,没有多条电缆并行敷设的场所可采用铝合金电力电缆。

8.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八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等级划分和业务范围......................................1 第三章 认定工作程序............................................2 第四章 证书管理................................................3 第五章 行为规范................................................4 第六章 监督与考核..............................................5 第七章 附 则...................................................5 附件1-1电力工程土建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1-2各级土建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 ………… 附件1-3土建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 附件2-1电力工程金属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2-2各级金属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 附件2-3金属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 附件3-1电力工程电气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3-2各级电气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 附件3-3电气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附件4-1电力工程热控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4-2各级热控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 附件4-3热控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附件5 电力工程项目检测试验能力等级要求划分表………… 附件6-1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能力认定申请表…………… 附件6-2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能力认定申报资料………… 附件7-1电力工程检测试验现场试验室能力确认申请表…… 附件7-2电力工程现场试验室能力确认证书(格式)………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能力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提高电力工程检测试验能力水平,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调整方案》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对电力工程所用材料、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系统功能和试运行技术指标等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

第三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人员(以下简称检测人员)是指具备检测试验专业知识,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检测专业资格证书,并承担电力工程检测试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是指取得相应资质,并在其资质范围内从事电力工程土建、金属、电气和热控等专业检测试验的企业或单位。

第五条 检测机构能力认定是指按照电力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对检测机构的资源配备、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确认,以认定其具有为电力工程提供准确数据能力的活动。

第六条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负责统一管理检测机构能力认定工作,各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负责对检测机构的现场检测试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电力建设项目各责任主体开展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活动,以及各质监机构实施的监督检测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等级划分和业务范围

第八条 检测机构的能力认定等级分为A级和B级,主要依据检测机构的人员、仪器设备、环境等基本条件和开展检测试验的能力业绩划分。能力等级划分条件见附件1-

1、附件2-

1、附件3-

1、附件4-1。

第九条 按照电力行业检测试验任务划分,检测机构分为土建、金属、电气和热控四个专业类别。各级土建检测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见附件1-2,各级金属检测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见附件2-2,各级电气检测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见附件3-2,各级热控检测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见附件4-2。

第十条 检测机构可根据业务需要申请不同能力等级和不同专业资格。申请相同能力等级不同专业资格的,可以同时提出申请;申请不同能力等级资格的,应分别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从事新技术或有特殊要求的单项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可申请单项能力认定,认定标准按照A级标准中对该单项检测试验的有关要求执行。单项能力

认定不分等级,应按照择优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数量。

第十二条 承担建设规模200MW及以上发电工程和330kV及以上变电工程检测试验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具备B级及以上能力等级,独立承担以上工程范围内单项检测试验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单项能力认定证书。不同规模电力工程项目所对应要求的检测机构能力等级详见附件5。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及由其派出的现场试验室必须按照认定的能力等级、专业类别和业务范围,承担检测试验任务,并按照标准规定出具相应的检测试验报告。未通过能力认定的检测机构或超出规定能力等级范围出具的检测数据、试验报告无效。

第三章 认定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 检测机构能力认定考核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计量认证或资质许可,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检测试验项目,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标准,技术档案,环境与安全。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能力认定程序为:申报→预审→评定→公示→发证。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单位均可提出申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预审工作由各区域中心站负责,评定、公示和发证工作由总站统一组织。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须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详细填写《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能力认定申请表》(见附件6-1),向本单位所在区域中心站提出申请。申报时须按照专业类别(土建、金属、电气、热控)分别递交申报资料(见附件6-2)。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应装订成册,提交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

第十七条 中心站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项目、级别、组织机构、人员配置、检测试验项目、主要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中心站不组织实地审查。

第十八条 中心站应在接到申请单位的申请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预审通过的,由中心站填写预审意见,将申请表和申报资料电子版及时上报总站;预审未通过的,中心站应将申报资料退回申请单位,并注明原因。

第十九条 在预审阶段,中心站认为申报单位所提供的申报资料不全,或在一些主要方面尚未达到认定标准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进行补充完善,申报单位补充资料所占用的时间应从预审期限中扣除,预审时间相应顺延。

第二十条 评定工作要求和程序如下:

(一)总站在收到预审合格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确认资料的符合性,并通知中心站和申报单位约定现场评审时间。

(二)总站组织评审专家组,按照约定时间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评审,并提出评审报告。每个专业的现场评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天。

(三)总站在接到评审报告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现场评审程序和评审结论的复核,确认评定结果。

第二十一条 专家评审采取评分制,评分规则如下:

(一)评分在满分100分的基础上,按照各评定项指标的符合性确定扣减系数,然后计算各项评定指标的评分,最后合计得出总评分。总评分计算公式为:

A =A1+A2+…+ Ai+…+A10 其中: Ai = m×δ

Ai—评定项得分; m —该项额定分值; δ—该项权重系数。

各评定项目的内容、标准要求、额定分数和权重系数,详见附件1-

1、附件2-

1、附件3-

1、附件4-1。

(二)专家评审结果分为符合与不符合两种。在关键项目评审中未出现不符合项,且合计评定分数在80分以上者,其评审结果为符合,否则为不符合。

第二十二条 评审专家组分专业组建,每个专业组人数为3~5人,其中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评审工作。评审专家组成员主要由技术委员会专家及熟悉检测试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申报单位所在区域中心站须派人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参加现场评审。

第二十三条 评审专家组在进行现场评审时,需核查和考评以下内容:(一)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机构技术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

(三)机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四)技术负责人的专业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五)现场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十四条 专家组开展现场评审时,应详细记录各方意见、核查情况和各项评审结论。在评审结束后,专家组长应及时向总站提交评审报告并附以下资料。

(一)申请表及申报资料;(二)评审记录表及评分表;

(三)现场抽查记录、考评记录及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总站确定评定结果后,将评定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第二十六条 凡公示期内没有投诉或举报的,其认定程序结束,总站向通过认定的检测机构颁发《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能力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

第四章 证书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认定证书的有效期为四年。持证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向总站提出复证申请,总站在接到复证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确定复证审核计划,并通知申请单位。

第二十八条 复证审核采取现场核查方式,由总站组织现场专家组对检测机构各项条件的符合性和工作情况进行核查。现场专家组的构成、复核评审方式和评审时间参照本办法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专家组应在现场核查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结论,并编写完成复证审核报告。

第二十九条 复证审核结果分为合格、限期整改、降级和取消证书四类。总站将根据审核结论做以下处理。

(一)复审结论为合格的,总站将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制发新证书,持证单位须凭旧证书更换新证书。

(二)复审结论中有需要整改项目的,总站将根据审核意见,在五个工作日内向持证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检测机构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合格后,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三)复审结论为降级的,检测机构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交回原证书,总站将按照重新评定等级换发新证书。

(四)复审结论为取消证书的,总站将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告,并收回原证书。

第三十条 在证书有效期内,检测机构的名称、负责人、地址发生变更时,需携带原证书和变更证明材料,在相关变更发生后三十日内到总站办理变更手续并换发证书。检测机构发生重组的,应重新进行检测机构能力认定。

第三十一条 检测机构需要在本专业类别范围内增加检测试验项目时,应提前三十天提出申请,并详细注明需增加的试验项目名称及范围。总站接到申请后,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与申请单位联系增项审核工作。

第五章 行为规范

第三十二条 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检测试验活动,及时出具检测试验报告。

第三十三条 检测机构应按照认定证书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并对所承担检测试验项目的检测试验数据和检测试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四条 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检测试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试验。

第三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现场检测试验的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对检测试验人员的安全教育,督促检测试验人员遵章守纪,确保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

第三十六条 检测机构不得将所承担检测试验工作转包或违规分包给其它检测试验单位。因特殊技术要求,需要外委的检测试验项目应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并根据合同要求,制定外委计划进行跟踪管理。检测机构对外委的检测试验项目的检测试验结论负连带责任。

第三十七条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或电力工程标准要求,检测机构应在所承担检测试验任务的工程现场设立现场试验室。现场试验室的设立应满足本办法有关要求。

第三十八条 检测机构在开展检测试验工作时,应以电力工程检测试验费用定额为基础计算相应的费用。

第六章 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九条 在证书有效期内,总站将不定期对检测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在抽查考核时,总站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查阅、记录和复制检测试验相关资料。

(二)进入检测机构的工作场地(包括施工现场)进行抽查。(三)对检测人员的检测(试验)操作进行抽查。(四)核查检测试验结果的符合性、准确性等。

第四十条 检测机构有以下情节之一的,总站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或降级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认定证书。

(一)实际能力达不到认定证书规定能力等级的。(二)伪造、涂改、转让或转借认定证书的。(三)超业务范围使用认定证书的。(四)出具虚假检测试验数据或报告的。

(五)因违反规定程序出现检测试验事故的。

第四十一条 质监机构应当对所负责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其违规行为。

第四十二条 检测机构设立的现场试验室,在开展工作前,须通过负责本项目质监机构组织的检测试验能力确认。现场试验室能力确认申请表详见附件7-1。

第四十三条 现场试验室能力确认工作主要内容如下:(一)核对检测机构能力认定证书。(二)确认现场检测试验范围。

(三)核查现场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人员资格。(四)核查现场检测试验设备。(五)现场试验室工作条件及环境。(六)检查现场管理规章制度。

(七)检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或措施。

第四十四条 质监机构对现场试验室的能力确认须在接到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实施,对符合条件的现场试验室应予以书面确认。

第四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质监机构举报违法违规的检测试验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各区域中心站应参照本办法,制定输电线路工程、330kV以下变电工程和建设规模200MW以下发电工程检测试验管理办法,规范本区域内检测机构能力确认工作。

第四十七条 各质监机构不得在本办法之外,再进行任何检测试验能力等级认定,不得颁发任何形式的认定证书。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站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附件1-1电力工程土建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1-2各级土建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 附件1-3土建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附件2-1电力工程金属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2-2各级金属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要求 附件2-3金属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附件3-1电力工程电气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3-2各级电气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 附件3-3电气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附件4-1电力工程热控检测试验机构能力等级标准

附件4-2各级热控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试验项目及设备配置要求 附件4-3热控检测试验机构现场试验室要求

9.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九

最近几年来, 国内油价跟随国际油价形式不断上涨, 轻量化卡车具有耗油低的特点, 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发展的热点, 铝合金最为一种节能节耗, 降低成本的材料, 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 各式各样, 品种繁多的铝合金制品, 在市面上不乏出现, 其优良的性能, 也使其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应用开来。铝合金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车量上, 锻造铝轮毂具有重要轻, 强度高, 散热性能好, 平衡性能好, 外观漂亮等众多优点, 发展速度十分之快, 前景十分广泛。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锻造铝合金轮毂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因此, 施工技术人员, 要不断的总结经验, 在严格执行施工设计的同时, 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 全面的了解其锻造工艺, 从中找到不足, 加以改性, 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2锻造铝合金轮毂工艺

2.1加工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加工的前提条件是, 设计的要求要与工程实际施工时的标准一致。在加工时, 为了保证部件的精度, 要提前将加工基准面经行清洁和打扫, 将边缘磨平, 使其规则化。然后要保证部件的位置准确, 在施工时不能发展偏离, 这就学要施工人员将部件固定紧密结实。这样才能确保部件在车床振动或者移动时, 能够牢靠。

2.2粗加工。对铝合金进行粗加工的时候,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施工机床以及施工工具的要求, 在粗加工的过程中, 要求不是特别高。为了加工铝合金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较高精度要求, 首先要考虑对各加工面留有的加工余量, 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且数量较多的零件, 粗加工时切削量较大, 这是零件产生热变形及积屑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增加工序、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机床转数及切削用量。

2.3半精加工。为了提高轮毂加工的速度, 我们在加工时采用半精加工的模式, 这有效的解决了在加工过程中铝合金的切削热变形和应力变形, 也是为了延长冷却时间而形成的独立分工。适当提高转数, 分2~3次切削, 尽量减少工件表层的反复摩擦, 冷却时间24h。在半精加工中由于进给量较小, 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 同时可将粗加工时产生的椭圆予以去掉并给精加工留有较小的余量。

3铝合金轮毂缺成因

锻造铝合金轮毂的组织纤维分布对其疲劳极限和腐蚀性能够都会产生影响, 据统计, 在锻造铝轮齿表面极易出现这种缺陷, 因为表面常常会有纤维伸出, 而这种缺陷就是出现在纤维伸出的地方, 微观的看, 纤维伸出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总结几点如下:

3.1折叠是造成锻造铝合金轮毂废品的主要缺陷, 60%~70%的废品因折叠造成。根据多年的生产统计数据显示, 折叠缺陷多发生在调机生产阶段。

3.2铝合金可锻温度范围窄, 其锻造加热温度, 尤其是淬火温度很接近合金的共晶熔化温度, 因此铝合金锻件极易发生过烧。坯料过烧后, 表面发暗, 易有气泡, 而且再次锻压容易产生裂纹。

3.3在锻造铝轮毂的表面、锻件变形程度小而尺寸较大的部位和变形程度大的区域以及飞边区附近, 锻铝和硬铝很容易产生粗大晶粒。

3.4造铝合金轮毂容易产生表面和内部裂纹。坯料加热不足、保温时间不够、锻造温度过高或过低, 变形程度太大、变形速度太高、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弯曲和折叠没有及时消除再次进行锻造, 都可能产生表面裂纹。

3.5不顺、涡流和穿流:其成因与折叠基本相同, 也是由于金属对流或流向紊乱而造成, 只不过有的部位尽管存在有流线不顺和涡流现象, 但未能发展至折叠那样严重的程度。穿流和涡流明显降低塑性指标、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4锻造铝合金轮毂缺陷的检测方法

铝合金轮毂虽然是一种新型的具有众多优点的产品, 但是, 在加工的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必可避免的缺陷和问题。施工技术人员为了避免以及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根据很多实际操作的经验, 对其经行了研究和分析, 总结以下几种检测铝合金锻造轮毂缺陷的方法:

4.1目测法。检测轮毂缺陷的最直观的方法, 就是目测法, 它是针对生产中因折叠或者坯料内部缺陷而产生的较大裂纹进行检测的方法, 由于裂缝很大, 我们目测就可发现, 通常情况下, 较大裂纹的几何长度约为30-50cm, 特别是在锻造生产线上, 调机下线的最初产品, 大部分存在折叠裂纹, 在锻造生产流水线与毛坯料以及生产环境磨合一段时期以后, 这种裂缝缺陷就会大大减少。目测法, 直观可靠,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能够及时的发现缺陷产品, 避免其进去下一工序, 为轮毂的质量把好第一道管。在生产中, 这种目测法, 也需要专业的质检人员来对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查, 避免回流浪费。

4.2超声探伤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应用于锻造铝合金轮毂缺陷检测的新型检测方法。超声波是超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其实质是以波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振动。但是, 超声波检测对轮毂内部缺陷的精确定量、定性描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3涡流探伤检测法。在对轮毂表面或者近表面进行检测的时候, 我们采用的是涡流检测法。它是利用电流的交变在线圈周围所产生的磁场来进行检测的。检测时, 线圈会沿着轮毂表面移动, 这样轮毂中就会有相应的高频电流产生, 这便是涡流, 我们通过对所检测轮毂内部感应涡流量的变化来评定轮毂的缺陷, 这个检测过程也是利用电力感应原理的过程。与超声波检测相同, 涡流检测检测的描述无法具体到数量和精度。

由此可见, 施工人员采用相应的检测方式, 能后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轮毂的缺陷和毛病, 使其整体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

结束语

锻造铝合金有着重量轻, 操作性好, 散热快, 不宜爆胎等众多优点, 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成为了我国新型的能够替代传统钢材的产品, 但是在其拥有一系列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很多由于生产工艺不足而产生的缺陷。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 在具体造作时, 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在严格按照程序标准施工的同时, 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其施工质量。文章就是针对锻造铝合金轮毂集中常见的缺陷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和讨论。希望对锻造铝合金的工艺上的改进能起到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0.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十

ZL105A合金是一种亚共晶型铸造铝硅合金, 其综合性能好,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1]。该合金必不可少的工艺是———变质, 而变质处理涉及到变质温度、变质时间、变质剂的加入方法等诸多因素, 因此变质效果不稳定。传统的方法是先浇一试棒, 打断观察断口形貌。该方法虽简单, 但其准确性与个人的经验差别很大。因此, 利用计算机在浇注前快速完成变质效果的检测, 对于指导铸造生产很有实用价值。

1 检测原理

在合金中因加热而温度上升, 或因冷却而温度下降时, 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并显示出奇异的温度特征值, 这一热效应现象, 使得在加热 (或冷却) 曲线上形成了“拐点”和“平台”。曲线的斜率会因外界冷却速度、金属容量以及物理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 根据冷却曲线就可以确定其转变温度和转变特点。

在测试中, 只要试样尺寸、样杯壁厚、材料、取样浇注温度及速度、热电偶安放位置和温度 (环境) 等外界工艺因素保持基本稳定, 并使样杯散热速度也保持基本稳定, 则冷却曲线的形状就取决于金属凝固时热效应的大小和放热速度, 也就是取决于试样金属凝固的特点。因此, 根据合金的结晶理论, 便能以冷却曲线的形状及温度特征值的变化来判断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2 测试系统的设计

测试系统包含了测试样杯、热电偶、补偿导线、放大器、数模转换 (A/D) 卡和计算机 (数据处理、记录显示) , 如图一所示。

(1) 样杯用红砂造型, 壁厚大于10毫米, 杯内尺寸如图一所示, 样杯中留有热电偶安装孔。

(2) 热电偶分度号为K型, 其功能是将温度信号转变成电势信号, 使用温度范围为-200~+1000℃, 允许偏差0.75%T, 偶丝在焊接前进行了校验, 偶丝直径0.5mm, 保护套管是石英玻璃管。

(3)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匹配, 分度号也为K型, 用来延伸热电偶的冷端。

(4) 放大器将热电偶提供的毫伏信号放大, 达到A/D转换器输入要求的电压值 (0~5V) 。

(5) A/D转换器将经过放大的电压模拟量转换器为 (0~255) 的数字量。

(6) 计算机以0.2秒的频率读取数据进行采样, 并通过运用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最终显示和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7) 通过Visual C++6.0平台编写软件程序, 在数据采集软件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编写, 需满足程序框图中的各个功能模块,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数据处理。软件主要用到的函数有读取数据函数、时间控制采样函数、保存记录数据函数和图形显示函数。

3 合金的变质与计算机检测

ZL105A合金成分 (wt%) 为:Si5, Cu1.5, Mg, 0.55, Al余量;变质剂成分 (wt%) 为:Na Cl50, Na F30, Na3Al F610, KCl10, 其加入量分别为0, 1%, 2%, 和3%。具体变质工艺为:铝硅合金熔化后, 熔体温度达到730℃时, 加入已经300℃烘烤2小时的钠盐变质剂至铝液表面, 10分钟后, 压入铝液中搅拌, 直到变质剂全部融化, 静置5~10分钟, 捞渣, 待浇注。

经过变质处理的铝合金液浇入样杯, 样杯中金属液的实时温度通过热电偶与补偿导线转为热电势, 再传输给数模转换 (A/D) 卡, 数模转换 (A/D) 卡把热电势 (模拟量) 转换成数字量, 上传到计算机, 计算机上的数据采集软件记录数据、存盘并显示温度变化的曲线。铝液在变质处理前, 先浇注一组不变质试样, 测试记录的曲线和数据与变质处理的曲线作比较分析。为检验凝固温度曲线对ZL105A合金变质处理效果的准确性, 同时用同炉铝液浇注试棒, 一组试样立即进行断口形貌, 一组试样经过热处理与机械加工后, 进行金相组织观察。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图二中, 可以看到计算机测试的凝固曲线清晰,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1) 凝固曲线最显著的特征是结晶的拐点, 随着变质剂加入量变化而变化, 如表一所示。第一拐点即初晶开始析出转变点。初晶析出的多少, 晶粒度的大小会影响到冷却曲线上拐点的出现时间早晚。晶粒越细小, 凝固曲线的拐点出现就越快, 反之就慢。变质剂加入量为3%的试样初晶第一拐点出现时间比变质剂加入量为0的试样快了2.9秒, 第二拐点出现时间快了10秒。

(2) 与共晶铝硅合金不同的是, ZL105A合金变质前后共晶温度变化较小, 而且非线性, 难以作为预测变质程度的判据。

(3) 合金的断口形貌与金相组织。变质剂加入量为3%的试样, 因变质效果好, 断口呈银白色, 断口平整, 组织细小, 在金相组织中也能看到α固溶体和共晶体中α相优先生长, Si呈点状且分散;变质剂加入量为2%的试样, 因有一定的变质效果, 断口呈暗灰色, 有Si的亮点, 晶粒较细, 金相组织中Si呈点状但有堆积现象;变质剂加入量为0的试样, 断口呈灰色, 大量的Si亮点, 晶粒粗大, 金相组织中Si呈条片状。具体如图三所示。

5 结束语

(1) 应用计算机检测系统得到了与ZL105A合金变质效果有明确数量关系的凝固曲线。

(2) 初晶拐点是变质效果的判据, 良好变质比未变质的初晶拐点可提前在15s以上出现。

(3) 计算机的检测结果与合金的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一致。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铸造手册 (第3卷) 铸造非铁合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柳百成, 黄天佑.铸造成型手册 (下)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1.铝合金电力电缆检测 篇十一

【摘要】:为适应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许多电力设备的维护均采用了无损检测技术。本文对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无损检错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无损检测 电力系统 应用

There be no the mean detecting technology exploring Xi in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system

[Abstract]: Be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institutional reform, a lot of power equipment upkeep adopts without exception to have no the mean detecting technology at all.The method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ere is no to application in electric system damaging Error Detecting carries out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Keywords]: There be no mean detecting electric system application 1.无损检测技术的含义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受检对象的前提下测定、评价物体内部或表层物理和机械性能及各类缺陷和其他技术参数的综合性检测技术。其应用范围随着科学与生产的发展日趋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适应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我国许多电力设备的维护均采用了无损检测技术。如配电变压器、电网管线等,如果零部件表面出现细微裂纹,或者内部存有缺陷,在长期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会从外表逐渐向内发展,或者由内向外延伸,进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电力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无损检测。常用的电力系统无损检测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电磁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等探伤方法。

2.无损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2.1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是利用电磁波的穿透性和直线性对金属零部件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一般情况下,射线检测对零部件裂纹是不敏感的,而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型缺陷最为敏感。因此,射线检测适用于体积型缺陷探伤而不适用于面积型缺陷探伤。由于射线检测受其成本限制,目前只用于对某些需要抽检的零部件进行检测或在对铸造、焊接做工艺调整时使用。射线超过最大允许计量范围,将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必须对射线检测采取合理的屏蔽,缩短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射线源等防护措施。在电力设备生产和维护过程中,射线检测多用于铸件和焊接件的内部质量检测。

2.2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是使用500~10000kHz的频段穿透零部件,通过反射回波的位置、高度、波形的静态和动态特征来显示其内部和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以声波振动原理为基础。超声波频率高,则传播的直线性强,又易于在固体中传播,并且遇到两种不同介质形成的界面时易于反射,这样就可以用它来探伤。在超声波探头与待探零部件表面具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探头可有效地向零件发射超声波,并能接收缺陷界面反射来的超声波,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再传输给仪器进行处理。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就可知道缺陷的位置。缺陷越大,反射面则越大,其反射的能量也就越大,故可根据反射能量的大小来确认各缺陷当量的大小。超声检测具有灵敏度高、设备比较简单、对人体无伤害的特点,因此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它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判伤不直观、定性定量困难、对检测结果缺少客观记录和评价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表面粗糙和复杂的零部件难以进行检测。在电力设备维护中,当开关装置、变压器、绝缘装置、断路器、继电器、母线排等发生电气放电,例如电弧、漏电或电晕,可能是潜在故障,这种信号用超声检测即可明确。

2.3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又称着色探伤、荧光探伤,是利用渗透剂的渗透性检查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操作方法是在无油脂、无油漆、无铁锈的清洁零部件表面,喷涂一种带色或带有荧光的渗透剂,由于其渗透性很强,很快就沿着裂纹渗透到根部。将零部件表面的渗透液洗去,再施以对比度较大的显像剂,放置片刻后,由于表面形成显像膜,裂纹中的渗透剂就通过毛细现象作用被吸出至零部件表面,在白色衬底上显出较粗的红线,从而显示出裂纹露于表面的形状。渗

透检测操作烦琐,灵敏度较其他检测方法低,检验成本较高,尤其是使用检测线时必须对废液进行环保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渗透检测多用于辅助检测。在电力设备维护中主要用于高压缸隔板检测。

2.4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利用磁现象来检查机械零部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一种磁力无损检测方法。当磁力线穿过铁磁材料或被磁化的钢制零部件时,零部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处的磁力线会发生变形、不连续、逸出零部件,出现在表面形成磁极并形成可检测的漏磁场的现象。此时,在零部件表面撒上千磁粉或浇上磁悬液,磁粉粒子便会吸附在缺陷区域,产生用肉眼能直接观察的明显磁痕。由于磁力线虽然能在缺陷处发生畸变,却不会溢出零部件表面,不能形成漏磁场,所以磁粉检测只能探测露在表面,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缺陷,或者探测还未露出表面而埋藏在表面下几毫米的近表面缺陷。磁粉检测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形状。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可大致确定缺陷性质,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磁粉在缺陷上聚集而形成的磁痕具有放大作用,检测的最小宽度可达0.1μm。由于磁粉检测费用低,在电力设备维修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5涡流检测

涡流检测是探测电导材料中不同化学成分零部件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常用来评价材料的热处理性能和其他一些冶金特性。与渗透检测相比,它检测时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洗;与

磁粉检测相比,它对磁性和非磁性材料都非常有效;与超声检测相比,它不需要使用机械耦合系统,且探头比较简单和易于制造;与射线检测相比,它获得结果较快。当零部件表面以下的探测深度受到频率、耦合因子等因素的限制或零部件材料不同时,涡流也相应地会有所不同,常常产生模棱两可的结果。涡流检测对开口很小的裂纹不太敏感,零部件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边界等对涡流检测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涡流检测在电力设备维护中可用于电力机车主极裂纹的检测。

3.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由于电力系统设备水平高,使用材料复杂,精度高,只有降低检测费用,才能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生产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电力设备的生产和维护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把传统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实现超声检测的数字化、图像化、智能化,将成为超声无损检测的必然趋势。目前,在电力设备的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是超声检测法。在国内外超声探伤中使用最多的是超声波探伤仪,它采用超声显示。超声波探伤仪的设备简单,价格便宜,能对缺陷定位和定量,在生产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探伤结果存在不直观、无记录、探伤难、人为因素多等缺点,严重影响检测的可靠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检测技术水平及检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零部件和材料中各类缺陷的危害程度不同,我们应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实现检测的智能化,降低检验人员的工作强

度。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使超声波信号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成为可能,波形能够记录保存,超声检测正向数字信号处理及成像方向发展。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技术。物体的超声图像可提供直观和大量的信息,直接反映物体的声学和力学性质。还能评价固体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相关力学性能,检测微观和宏观的不连续性。

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设备维护无损检测方法将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图像化的方向发展,将会进一步改善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性能,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常见元素免费下一篇:小学参观展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