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三事作文

2024-08-16

父亲二三事作文(共14篇)

1.父亲二三事作文 篇一

父亲是一个不懂得表达爱的人,但他平时里的一些动作远比用语言来表达显得更真切,更让我觉得温暖。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做作业的时候不喜欢听到声音。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记叙文,但我一直都没想到题材,老是拿起笔又放下。在客厅看电视的父亲见我如此着急的模样,就把电视关掉,自己拿起一份报纸到厨房蹲着看。这时我想起这个习惯给父亲带来了许多不便,心里酸酸的。突然间我就写下了《我的父亲》。

父亲听见我落笔的声音,从厨房小心翼翼地走出来,来到我的房间,轻轻地问了一句:“写好了吗?”我点头应了应。于是,父亲才又打开了电视机。

不知隔了多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在半夜里发烧,而母亲却在医院里加班。父亲知道后,马上跑到房间里找药,找到药后,倒了一杯热水,他吹了吹端起来,并把药喂进我嘴里,然后把水慢慢地送进我嘴里。

我吃完药后不久,觉得有点饿了,对父亲说:“爸爸,我想吃汤面,给我煮好不好?”父亲听见后,立刻转身进了厨房。我此时才想起,父亲并没做过饭。

一阵阵的“哐哐”声消失了,父亲端送给我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我正准备吃的时候,父亲亲切地说:“小心,烫!”此时,我的心热乎乎的。父亲看着我吃了一口便发现没放盐,立即进去拿盐来加,而此时的父亲已经大汗淋漓。

这时我真想对父亲说,您的爱已滋润着我的心田,就在您悄悄把电视关了时,就在您走向厨房的那一刻里,就在您把药喂进我嘴里的那一刻里……

2.父亲二三事作文 篇二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不要妄图回避, 即使你不去参与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也会主动找到你。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人数不多, 发展也相对平稳。虽然毕业于名牌高校, 但是我却一直秉持着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理念, 应该说, 这样的单位环境和我的心态应该有助于我脱离办公室政治的漩涡。

但没想到进入单位的第一天我的一只脚就被迫踏入了办公室政治的漩涡。当然, 这个漩涡一开始之所以被我接受是因为它是以“帮助新同事了解工作”为名开始的。

进入单位的第一天, 也许是为了考察我的能力, 也许是为了让我早日熟悉单位的主要业务, 顶头上司交给我一个文字任务, 并要求我与隔壁桌的老同事小王共同完成。

同事小王很热情的欢迎了我的加入并主导了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我完成其中80%的文字工作量, 她完成其余的20%和整篇文字的统筹工作。同样的工作时间, 我完成了80%的工作, 她完成了20%的工作, 但是很明显, 两个人的写作风格截然不同, 完全捏合不到一起。小王很自然的跟顶头上司说, 既然文风不同, 为了让新同事更快熟悉业务, 不如让我负责整个文稿, 她本人负责校对。

我是新人, 急于在新单位立足并获得同事的接纳和上司的认可。而对于我来说, 进入新环境时, 同事的热情让我能够有获得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兴奋。于是, 我很愉快的接受并完成了任务, 并没有就工作分工跟小王讨价还价。

此后的日子里, 这样的模式延续着。时间不长, 顶头上司就发现了完成全部工作的是我, 于是顶头上司将同事小王派到了另外的项目组, 同时也让我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责任。在此之后, 同事小王依旧保持着她帮助新同事熟悉工作的热情, 经常将我拉到一边, 跟我讲办公室里的“秘闻”, 将单位描述成一个充满了人际关系斗争的战场。一旦工作相对停滞的时候, 她就对我说这个单位朝不保夕, 更直接的问我何时跳槽, 我一边微笑倾听, 一边在疑惑作为老同事的小王为何要鼓励新同事离职?

随着工作的进行, 由于我的存在, 小王在工作能力上的不足愈发被对比了出来, 顶头上司也多次批评小王在工作上的懒惰和粗心。而与此同时, 小王对于让我离职的劝说也越发频繁了起来, 直到我忍无可忍, 告诉她, 我有自己的安排。不久之后, 小王就因为在单位难以获得领导和同事认可而离职。

小王离职之后, 我才恍惚间明白了这一切“热情”的由来, 也终于明白,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意, 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热情。

我是幸运的, 虽然我也曾经沉醉于其他人给予的热情, 但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 对于大多数职场新人来说, 要看透其他人友善和热情背后隐藏的私心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许我们身处的这个不断变化、异常复杂的社会要逼迫我们学习的第一课正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吧!

丘吉尔:“没有永远的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暗流汹涌的菜鸟生涯, 虽然我曾被隔壁桌同事的“热情”围攻, 但还是顺利渡过了。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 如果没有顶头上司的明察秋毫, 这段日子对我来说将会更加的艰难和痛苦。

随着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我的工作能力获得了顶头上司的认可。他开始逐渐的让我参加更多的项目, 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段日子里, 我和顶头上司的合作友善而富有成果。一切所谓的办公室政治似乎都远离了我, 就在我为此而庆幸不已的时候, 一件足以破坏我和顶头上司良好关系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于在工作方面表现较为出色, 我被指派独立负责了单位的一个重要项目。而我的顶头上司在给了我项目的基本资料之后, 便再也没有过问此事。项目出色的完成了, 单位领导非常高兴, 决定给项目组成员发奖金。

顶头上司拟定了奖金发放表, 但是我惊讶的发现, 在这张表里, 奖金最高的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该项目的顶头上司。当他拿着奖金发放表征求我意见的时候, 跟吞了苍蝇一样难受的我还是沉默着同意了。

但是这张荒唐的奖金发放表却终究是没能通过单位领导的审核, 被驳回了。顶头上司为了我, 更为了自己, 去跟单位领导再次申请, 又失败。自此之后, 顶头上司开始不断的在我面前抱怨单位领导的小气, 开始对单位领导的指示阳奉阴违。而与此同时, 单位领导也不断的跟我直接交流, 强调让我不要完全听从顶头上司的瞎指挥。跟夹心饼干一样痛苦的我, 既不敢将顶头上司的抱怨告诉单位领导, 也不敢不听领导层任何人的指挥。

一方面, 我非常感激顶头上司在入职初期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但另一方面, 我还是会对顶头上司在有些工作中的不公正而颇有怨艾。尽管如此, 我还是深切的感到两位上司之间关系的和谐平衡是单位发展的基础, 更是我个人发展的基础。如果我因为心中那一点不满而倒向其中一位领导, 打破了这种平衡, 那么直接损失的是单位的利益, 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个人的利益。因此我克制了自己心中的不满, 开始试着弥合二者的关系, 维持着单位领导层的这种微妙平衡。

任何组织都可能存在着领导层内部的矛盾, 作为职场新人, 遇到这种典型的办公室政治情景, 一开始必然是茫然和不知所措的, 我也不例外。特别是因为在领导层矛盾中还掺杂着我个人利益得失的考量, 导致这件事情解决的难度成倍递增。现在我感到遗憾的是, 虽然我牺牲了自己的短期利益维持了单位内部的平衡, 但领导层的矛盾始终还存在, 我夹心饼干般的困境也只是有了一点暂时性的改善, 终究是治标却不治本。

如果各位新人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做得比我好, 能够想出方法来妥善的处理这个问题, 使自己远离困境。但不论用什么方法来处理, 我觉得有两点是最根本的, 第一点就是要“难得糊涂”, 对于领导层的矛盾首先要装作看不见、听不见, 不能将已有的矛盾激化。第二点是要记住单位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而做出有损单位却不利己的事情, 所谓的“吃亏是福”有时候也是颇有些道理的。

“心正, 崎岖即为坦途;心不正, 大道却为邪路。”

进入单位很快就要一年了, 在不断的学习和调适中, 我在尽力适应着所谓的办公室政治气氛, 学习着所谓办公室政治的潜规则, 也牢记了很多所谓办公室政治的忠告, 比如要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同事, 必要时要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要善于自我批评、即使生气也要对事不对人;比如要保持中立、争取双赢……逐渐的, 我发现, 其实办公室政治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可怕, 无非就是要学会广结善缘, 在搞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多保持几分清醒与独立。周旋于办公室政治间, 虽然时有小小的挫折与不快, 但却能让我在不断的挫折和进步中逐渐领悟到在职场中的生存法则, 学会如何处事, 如何待人, 如何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职场人。

3.《希腊神话》二三事 篇三

第一,关于著者。阿波罗多洛斯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希腊神话》又是什么时候的书,似乎一向有些疑问。译者1934年写《希腊神话二》引用俄来德《希腊晚世文学史》,认为从前福都思主教所说著者“生存于基督前百四十年顷”有误,而“从文体考察大抵可以认定是西历一世纪的作品”。十年后他为本书写引言,重复了这一看法。1958年又写一篇引言,改说成“公元前一世纪”。最后在《知堂回想录》中又回到俄来德的意见。我们只有另外找到更可靠的材料,才能断言何者正确,抑或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此前只能保留原样。

第二,关于版本。1944年引言中提到原文“分为十九章”,但是现在出版的译本并非如此。1944年第10、11和12期《艺文杂志》曾连载《希腊神话》译文,据译者在附记中说一共只是第一章的一半,内容相当于现在所见译本第一卷一、二、三章全部和第四章第一节,注释中则提到“见下文第十九章”和“见本书卷三第八章,案即今译本第九章”。好像有两个本子,一是“本书”,一是“今译本”。“分为十九章”并连载了一部分的是“今译本”,而现在所见译本则相当于“本书”。周氏在《希腊神话二》和《知堂回想录》中都提到是根据勒布古典丛书本翻译的,但是为什么两个译本不一样,因为没有见到周氏据以翻译的任何底本,也只好存疑。

如此说来,所谓“讨论”也者,只是强调“保留原样”和“存疑”两点罢了。确实如此。这里要讲一点题外话:《希腊神话》乃是“苦雨斋译丛”之一种,开张这个译丛目的有二,一是周氏多数译作已经绝版,都是文学名著,现在分批把它们重印出来;一是其中大部分从前出版时或多或少经过删改,这回依照原稿一一恢复过来。“苦雨斋译丛”如果有特色,其中之一便是“保留原样”和“存疑”。《希腊神话》因为从来没有出版过,更要尽量保存本来面目,故而一概不予改动,甚至不作注明。前者无须解释,后者道理也很简单:两个地方说法不同,读者一看就知道,又何必大惊小怪,多此一举呢。如果另外拥有材料,那倒可以就此发表一点意见。但是目前除了译者告诉给我们的,并不额外知道什么,所以只能“不知为不知”。然而因此未曾乱改乱动原稿,对译者和读者都尊重,大概也说得上“是知也”了。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本书的翻译经过。译者在1958年引言中说:“本书翻译凡有两次,第一次是1938年,第二次是1950年,这是第二遍的译本。”似乎确定无疑,不过《知堂回想录》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虽然也提到“先后翻译过两次”,但是《北大的南迁》一章说:“……不记得从那年的几月里起头了,总之是已将原书本文译出,共有十万多字,在写注解以前,又译了哈里孙女士的《希腊神话论》,和佛雷则的十五六篇研究,一共也有十万字左右,回过头来再写注解,才写到第二卷的起头,这工作又发生了停顿,因为编译委员会要搬到香港去了。我那些译稿因此想已连同搬去,它的行踪也就不可得而知了。”《我的工作(三)》一章说:“我译了《伊索寓言》之后,再开始来重译《希腊神话》。那即是我在1937年的时候为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所译的,本文四卷已经译出,后来该会迁至香港,注译尚未译全,原稿也就不见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译稿早已丢失,后来在《艺文杂志》发表的一部分从何而来,除非他重新翻译了。我曾提出周氏先后翻译三次,就是以《知堂回想录》所说为依据。当然这是推测,也就谈不上无可置疑。但是我不大信服另外一种推测,即原本有两份稿子,编译会带走的是正式稿,底稿留在译者手边,1944年发表的便是这个。因为据我所知,无论翻译还是写作,周氏向来都不打底稿的。何况《知堂回想录》中说得很清楚,“这回所以又是从头译起”,如果手边留有底稿,他何以要如此呢。

【附记】此文写毕,看到《不列颠百科全书》有“阿波罗多罗斯”一条:“阿波罗多罗斯(雅典的)(活动时期公元前140)希腊著名学者,以所著《希腊编年史》闻名。曾从师于阿里斯塔科斯,约公元前146年离开亚历山大城前往帕加马,最后定居雅典。《希腊编年史》用希腊喜剧通用的抑扬格三音步诗体写成,纪事时期从特洛伊城陷落(公元前1184)至公元前144年,后又续至公元前119年。他的其他著作有:专题论文《诸神论》;一篇有关荷马诗作中船只名录的文章,斯特拉博在他的《舆地志》中曾加以引用;还有一些评论文章。一部概述希腊神话的书《神话全书》以他的名字传世,实际上并非出自他之手。”

如此说来,福都思讲的阿波罗多洛斯的年代原本不错,但是所著《诸神论》并非流传下来的这本《希腊神话》(原名Bioliotheke,周氏译为《书库》或《书藏》,即这里提到的《神话全书》);俄来德根据文体推测《希腊神话》的年代可能也有道理,然而他将此书作者和阿波罗多洛斯混为一谈了。所以周氏的两种说法都不无可议之处,没想到这是一部托名之作。虽然它的价值并不因此有所减损,即如译者所说:“这神话集的好处,叙述平易而颇详明,固然是其一。是希腊人自编,在现存书类中年代又算是较早的,这一点也颇重要,是其二。”

4.父亲二三事作文 篇四

父亲——老顽童

“来,闺女,让你爸玩会儿!”我正玩地铁跑酷全神贯注的时候,耳边传来了父亲的声音,他拿着两个雪糕笑着走了过来,我拼命地想要保护我的手机,他却把雪糕放我头上,就在我伸手去接雪糕时,我腿上的手机早已投入他的怀抱,我坐在一旁,边舔着雪糕边狠狠地放出了两个字:可恶!

他都快四十岁了,可还是童心未泯,每次有什么好玩的都会跟我们抢着玩。

父亲——老师

“你不能吃那么多糖,当心牙给虫吃了!”“你还说我?你看看你的牙,‘五彩缤纷’跟那雨后彩虹似得,还是灰色调的!”“你哪能跟我比,你别窜!等我逮着你了有你好看!”,我嚼着糖果连蹦带跳的往远处跑,父亲在后面穷追不舍,手里还拢了根棍子,那棍子腿一直在后面怼我的脚。“扑哧”我一下子跌在马路中间了,眼看着一辆车就要过来了,惊愕中一双大手连拖带拽给我弄回去了。

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第一,你不能吃太多糖,我承认,我小时候经常偷偷地抓一把糖放口袋里后来给你奶奶发现了,但你要引以为戒,难不成你也想学我满口坏牙?第二,你不能在马路上跑,多危险啊!我要是没抓到你怎么办啊?”我本就被吓得不轻,结果又看到父亲这般操心的模样,泪水便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一字一顿地回着父亲:“爸!我知道了,对不起!”

父亲——保姆

“爸,我饿了,咱点些外卖吧?”“别,外面的不干净,我给你做!”说罢,厨房一阵炒菜声,过了一会儿,桌上就摆了四五盘菜,让人垂涎欲滴。“哇塞!爸!你还会做饭啊!”爸爸得意地笑了笑,待我去厨房拿筷子时瞥见了他忘记拿走的手机,上面是教橱的网页,我望了望父亲,看见他把菜都尝了一遍,还小声嘀咕着:“幸亏没放太多盐,不然就咸了。”

……

5.父亲二三事五年级小作文650字 篇五

老爸虽说不高但也不矮,虽说不胖但也不瘦,五官搭配的还算不错,但无论怎样说,老爸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大帅哥”。

老爸人缘非常好。公司的人看见他回到公司,在老远的地方就问好,也许正是因为老爸人缘好,我每次到他公司时便可以收到一大堆零食,逢年过节时,问好的短信和电话总是源源不断。

老爸公正又廉洁。那一次老家的村里要选举一个新的村长,村干部邀请老爸去当评委,而一些想当官的人给爸爸送钱又送礼,可是爸爸全部拒绝了他们,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我要为村民着想,为村里的经济发展着想,我会慎重考虑的。”结果那些人全部都沮丧地回去了。评选当天,老爸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一个烙煎饼的,因为他的煎饼十分畅销,人也热心,肯为大伙儿办实事。当选后,卖煎饼的给了老爸一个红包,老爸果断地拒绝了他。我对爸爸的这个举动甚是佩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一截。

老爸勤劳又能干。每次回老家,他都要把家里重新布置一下。每回去,我说我不想干活,他说那我全包了。我以为他在跟我开玩笑,结果,拖地、擦家具、做饭等一系列的家务活,老爸一条龙服务全干了。

老爸还是热心肠。那次回老家时,在路口发现一个熟人在等公交车,老爸走到他跟前说:“上车吧,顺路!”那个人乐呵呵地上了车。老爸专门绕路把他送回家。

6.二三事作文 篇六

在我十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奶奶突发心梗,爷爷去世的早,父亲有没在家,家里只剩下奶奶与母亲还有她的两个孩子,她并没有束手无策,慌慌张张,而是立即打了120,在没来之前,她用手揉着奶奶的胸口。

很快奶奶到了医院,几个小时过去了,守在门外的母亲已是大汗淋漓,医生说得须在这多待几天,母亲的心放下了,她并没有通知在南京正在打工的父亲,母亲想让父亲在外安心。

一个女人面对这种情形并没有慌张。

因家庭条件的限制,奶奶在医院住了一周就回来了,母亲在医院拿了方子,在寒冷的冬天,母亲带着奶奶骑着三轮往离家三十里地的药铺去输液,她的脸被风吹裂了,这红一块,那红一块,母亲从不抱怨。

一个女人面对这种情形是孝顺的。

母亲很在意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因数学考了七十七分而被母亲用脚踢,我并没有记恨她,应该是感谢她,她的规定是分数到了八十分才算及格,因此我很认真学习,在班里名列前某,她并不是信她女儿的进步而高兴,而是像平常一样的待遇,这次及格线却到了九十分。

一个女人面对这种情形很严厉的。

那一天是集,母亲携着我去买书包,看见一个和我一般大的男孩正在行乞,她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放在那孩子的碗里,并把他扶起来,带回了家,母亲给那孩子五个大馒头和两个鸡蛋,让他拿回家,那个孩子特别感谢,还想给母亲磕头,母亲制止了,我不明白,他和家里无缘无故,为什的把东西给他,母亲告诉我他的母亲瘫痪在床,父亲撇下他娘家走了,他只好去行乞去给他母亲治病。

一个女人面对这种情形是善良的。

7.班级管理二三事 篇七

一、忙碌而不盲目

从被任命为班主任的那一刻起, 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一位新班主任, 且是一名毕业班的新班主任, , 我所缺乏的又何止是教学经验, 我甚至连最基本的信心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一开始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学生出了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结果是我越忙班级越乱。就在这时, 李校长找我谈心, 听了我的困惑后, 给我一本魏书生老师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还强调:班主任自己必须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思想理念作指导, 班级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那天晚上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 不能说我明白了多少, 但至少我知道了我要学习, 不能光摸着石头过河, 一定要给自己找根拐杖。于是我重新研究学习《心理学》, 研究学生的心理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慢慢地我的工作步入了正轨。

虽然我们天天与学生在一起, 但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学生。比如, 我们班有位男生从小自控能力差, 进入八年级后更是情绪多变, 经常无理由地发脾气, 不做作业, , 甚至在课堂上摔桌子、说脏话。我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 但他屡教不改。这个学生的问题长期存在, 原因到底在哪?后来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该生对学习、对教师并没有特别的厌恶感, 只是有时候他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 什么都不想听, 只想摔东西、骂人。教师认为他是故意与老师作对, 结果导致师生关系更加紧张, 他的心里也更加烦躁。这个学生的问题看似是德育问题, 实际上是因青春期心理的不稳定造成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更加强烈和丰满, 不如成人稳定。如果我们按照学生道德品质恶劣和思想观念错误去处理的话肯定不行。我让他写日记, 教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这种消极情绪, 过一段时间他这种抵触情绪自然而然就消失了。所以, 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 不能只看学生的行为表现, 更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这样做, 只有深入地去了解学生, 我们做起班主任工作来才能有的放矢, 忙碌而不盲目。

二、放松而不放纵

从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深刻反思, 因为对学生的爱, 我包容了许多学生的过错, 虽然学生亲近我了, 同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 然而, 部分学生却在我的包容中放纵了自己, 滋生了缺点, 不足之处久久不能得到改正。于是,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工作方法, 进一步摸清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定位不同的关爱方式。

1. 包容, 在主动自觉中不打折扣。

因为大班额、全盘化的管理, 我通过教师讲话、班会等各种形式给学生重申了行为习惯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 同时对班级安全、纪律、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于是, 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遵守各项规定, 增强了班级荣誉感, 乐于亲近老师。这样的学生, 即使他们犯了错误, 也理应得到最大的宽容。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也许是因为跟老师非常亲近的缘故吧, 什么话题我都敢于同老师交流。”这句话, 应该代表的是我们班许多学生的心声。一个课间, 学生A与另一个学生追逐打闹, 班级安全管理员向我作了汇报。没等我想到批评的办法, 他已经来到了我身边, 用很简单的话语承认了错误, 没等我讲上几句道理, 他已经泪流满面。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的谅解和期望足够让他感觉到师爱的厚重。

2. 严格, 优生也一视同仁。

优秀, 它的头顶环绕着许多光环, 足够让我们引以为荣。然而, 优等生同样也会存在一些缺点。严格, 才能让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成长进步。班长C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女孩。各门功课成绩优异, 才艺突出, 作为班干部, 管理能力也比较强。然而, 她身上同样存在一些小毛病。一段时期, 上课不专心听讲, 打开自己的文具盒把所有笔捏在手中玩, 甚至把墨水涂在了前面学生的背上, 在班级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泪花在她眼中滚动的时候, 我想, 优等生、班干部, 必须增强自己的承受能力, 尤其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今天的严厉, 正是她成长的动力。一位专家说过:“真正危险的学生, 不是差生, 而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原因当然是因为优等生承受了太多的荣耀, 背负了太强的自尊, 心里承受能力太差, 在挫折面前难免走极端。

8.“捡漏”二三事 篇八

曾有一次,我从钱币摊上以1元钱购得一枚水坑篆书“唐国通宝”(折十大钱),后来有人开价到一万二千元,可谓捡了一个大漏。

2000年秋天,一古玩商拿来一方砚台,他说先送给一藏家看后认为砚身无墨痕,断定为新货,不肯收,故才给我送来。这一方石砚长22厘米,宽14.2厘米,高3厘米,全身布满细密的纹路,叩之如振玉。砚堂宽阔,颇有气势,砚池中雕刻一瑞兽,匍匐于上,兽头微昂,回首眺望;双目暴凸,胸颈丰腴挺阔,兽口含缠枝莲,寓意为官要清廉;兽尾如卷云,形成一个美丽的心状圆圈。

龙尾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一带。龙尾砚始出于唐代开元年间,在宋哲宗在位时被列为贡品。真正的龙尾砚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水,利于研磨。它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使使用多年,墨膏满面,洗涤一下立刻干净。

我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在瑞兽的缝隙间暗藏墨垢,砚的包浆自然厚实。我认为是一件老货,以较低的价位购藏。我想那位藏家如果知道龙尾石有“多年宿墨一濯而莹”这一个优点,此砚就不会落入我手中。

去年秋,一位朋友欲将所藏古钱币全部转让,托我寻找买主。我为他先后介绍了几位钱商。后来他再见到我时说:“绝大部分古币都卖完了,只剩下几枚。”我说:“那剩下的就给我看看吧。”次日,我在他家中看到了剩余的钱币:很常见的几枚康熙通宝、开元通宝、日本宽永通宝和一枚锈迹斑驳的小“钱”。未及细看,我就按略高于市价的标准付了钱。

回家后,我将钱币清洗干净,发现这枚“毛钱”竟是一枚元代的“泰定元宝”。我查了查《简明钱币辞典》:泰定元宝,铸造于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1327年),属于供养钱,泰定元宝四字行书,直读,“宝”字简化,笔法草率,制作简陋,但传世极少。

据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以杀掠起家,他们把这种罪恶行径看作上天所赐的福分。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的民族,统治者利用宗教进行宣传,宴请番僧,兴建寺院,广作佛事,为统治者祈祷福佑。当时寺观为供佛之用铸造了一批钱币,也流通于市,后世称之为供养钱。我发现的这枚“泰定元宝”便属此类。但为何经过了几位商贩的挑选都没有发现呢?我想,这些商贩平时多轻视“垃圾钱”,更看不起“毛钱”,才使它成为漏网之鱼。这枚泰定元宝虽不是贵重藏品,但由于元代推行纸钞,铸钱不多,加之历经战乱,故存世的元代钱,特别是供养钱就更加稀少了。

可见,物之所得,往往在缘分,其玄奥处令人不可思议。我“捡漏”有三经:一是抓住机遇别放松,深入实践练内功;二是细看藏品寻找特征;三是多看真品心中有数,仿品、赝品要门儿清。

9.二三事作文 篇九

小巧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不高不矮的个子,这,便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幽默而有趣。在家中,总是听到她那咯咯咯的笑声。记得,有一次吃饭时,她盛汤不小心把汤洒了,父亲有些担心又略带责备地说:“怎么那么不小心啊?跟个三岁小孩似的!”母亲嘟了嘟嘴,我本以为她有些不高兴了,正想“批评”一下父亲时,突然听到声:“人家就三岁好嘛!”转过头去,看她那温暖的笑容又“再现江湖”这反有点儿叫人忍俊不禁了,她见了,问:“是不是嘛?”我只得宠溺的说:“是是是,你最小了!”一家人都逗乐了。

我的母亲,对我教导有方。有那么一次,我写完作业,伸了个懒腰,便走进客厅,看看有什么综艺节目可以看,刚往沙发上一“瘫”,就听到声“咳咳”,定睛一看,原来母亲正倚在墙上看着我呢!我暗自心想,完了完了,该不会有什么课外作业要布置吧?没想到,她笑了,说:“一起看一会吧,我给你推荐一部《最强大脑》。”我把电视换到那个频道,本以为没啥好看,却不想,反而越看越有劲,看着那些选手们个个知识渊博,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从不言败,自信又沉着的样子,我不禁下定了决心:“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学好知识!”为此,我的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我的母亲,温柔又善良。那是一个被暴风雨“充斥”的一个下午,母亲看到一个老奶奶在地铁站站口焦急的等待着,母亲觉得有些奇怪,便上前去,问道:“您在等什么呢?”老奶奶回答说:“我在等着雨停啊!我孙子还等着我送药回去呢!这么大的雨,怎么走啊?”话音刚落,母亲立马把手中的伞塞进了老奶奶的怀里,说:“您比我更需要它!”说完,便淋着雨跑走了。当回到家时,她已全身湿透,我与父亲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她,母亲不是带了伞吗?怎么如此狼狈呢?正当我们在思索时,母亲只好把事情原委告诉我们,母亲的善良,让我与父亲一致决定雨天一定给她多备一把伞,以防她自己被雨淋。而母亲听后,微微的露出了笑容。

10.二三事作文 篇十

刚刚踏入七三班,便觉得身上的担子加重了。有要进入地理会考的艰辛,也有要面对新老师的不适应。总之,一切似乎都变得陌生。

进入了七三班,墙上有着上一批学生留下来的骄傲作品,地上仿佛还留着他们的足迹,桌以上还留着淡淡的书卷清香。一切又都仿佛变得熟悉。

在刚刚要融进七三班的气息中去时,老师说学校要举行一次军训。在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操场上,在充满竞争的操场上,同学们撒开了。“稍息,立正”,这一句句口号都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悦耳。尽管我们被太阳晒,尽管我们都很累,尽管我们挥汗如雨,但是我们是很年轻。我们偶这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我们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我们没有上进的心,没有了向上心,就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我们有上进的心,我们比别人练得早回去的晚,我们比别人多流过汗。

终于,我们再挥汗如雨的岁月过后,一切都有了回报,我们的了级部第一,全年级第二,如此要好的成绩,我们如何不兴奋。因为我们知道了我们流过的汗换回了一个荣誉,我们值了。

那个班级奖状至今还留在我们班上,那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在这之后,我们开始浮躁了,有点骄傲了,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安静了,我们要静下心来学习了。

课堂上,我们凭借我们的活力和大胆,与各科老师切磋争辩着一道道题,那声音此起彼伏,老师们都欣慰了,为我们的这种精神自豪。自习课上,同学们有条不紊的学习,没有不必要的吵闹,遇到难题,个个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没有荒废老师不在的时光。

图书馆里,同学们静静的读书,丛书中汲取知识,从书中感受快乐。老师们看着那一张张急于求知的脸庞,高兴地笑了。

正是因为同学们的辛勤努力,老师们的正确教导,我们期中考试又取得了第一的荣誉,还同时得到了两面锦旗。这是我们的骄傲,是老师们的骄傲。我们要为此庆祝,稍作放松,一起到操场上玩耍。我们与老师们风趣调侃,我们嬉笑成群,我们得到了释放。

充满活力的我们可以在烈日下军训,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可以与老师们,同学们成为知心好友。充满活力的岁月我们与自信同行。

我们一起度过了七年级上半学期,有成功,有失败,有笑声,有泪水,也有汗水。但我们一起走过来了,我们相互照顾,相互关心。这些小成功让我明白:

11.三毛二三事 篇十一

在我们家里,“三毛”并不存在。

爸爸妈妈和大姐从她一小就称呼她为“妹妹”;两个弟弟喊她“小姐姐”;在侄辈的心中,她是一个稀奇古怪但是很好玩的“小姑”。

“三毛”这个名字从民国六十三年开始在《联合报》上出现,那些甚至连“三毛”的家人都没经历过的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让我们的“妹妹”“小姐姐”“小姑”顿时成了大家的“三毛”。

但即使在她被广大读者接受后的20世纪70年代,家里仍然没有“三毛”这个称呼,大家一切如常,仍然唤她“妹妹”“小姐姐”。尽管父母亲打心眼儿里以这个女儿为荣,但家人在外从来不会主动表示“三毛”是我的谁。

记忆中,母亲偶尔会在书店一边翻阅女儿的书,一边以读者的身份问店家:“三毛的书好不好卖啊?”每当答案是肯定的,她总会开心地抿嘴而笑,再私下买上两三本三毛的书,一面自我陶醉,一面给女儿捧场。

父亲也有过此类逸事,有一次,他独自偷偷搭乘火车,南下听女儿在高雄文化中心的演讲。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到达会场时,那里早已爆满。于是,他就和数千人一起坐在馆外,透过扩音器聆听女儿的声音。演讲结束后,他带着不容觉察的激动和喜悦,默默地坐火车返回台北。

女儿出名后,父亲常做一件事,就是帮女儿整理信件。当时小姐姐在文坛上似乎相当火热,各地读者雪片般飞来的信件,每月均有数百封。一开始,三毛总是一一亲自阅读,但到后来读者来信实在太多,对健康状况欠佳的三毛来说,成了极大的负担。可对于这些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如果不回,则辜负了读者们的支持和赞誉;若一一回信,简直不可能实现。

于是,父亲就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帮小姐姐拆信、阅读、整理、分类、贴标签,再写上备注,标明哪些是要回的、哪些是收藏的。10多年来,父亲对这项额外的工作甘之若饴,用自己微薄而坚韧的力量,传达着对女儿的爱护。

而这十几大箱读者的厚爱与信中藏着的喜怒悲欢,已在小姐姐葬礼中全部火化,让她一同带走了。

“三毛”是她身上的光环,但在我们看来,那些传奇而轰动的名声对她而言似乎都无所谓。她的内在一直是陈平,一个诚实做自己、总是带着点儿童趣的灵魂。

她走过很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但也因为这些生命中的经历、辛苦和离合,她的灵魂非常漂泊。

对三毛的好朋友、三毛的读者,和身为三毛家人的我们来说,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视角,看到了、理解了、感受了某一个侧面的三毛,但又没有人能真正看透她的全部。因此,时至今日,我们各自保有对她不同的记忆,用各自的方式想念着她。

这些记忆或许看似琐碎,但对我们来说,是家人间最平凡也最珍贵的回忆。如今,三毛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身为家人的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记忆,来慰藉每个人这20年来不曾间断的怀念。

从小就与众不同

“小姐姐”在我们家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20多年了,关于她,我们家人总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吃完晚饭后,全家人齐坐客厅,小姐姐把头发往上一扎,双腿盘坐,手上拿一大罐面霜,一边涂脸按摩,一边“开讲”她游走各地的事。

这些在一般人说来平凡无奇的经历,从她口中讲出来则变得精彩绝伦,常把我们唬得一愣一愣的。所以,小姐姐总说自己是“说故事的人”,而不是作家。

其实三毛从小就显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特点,譬如有一次,她向母亲讨了点儿钱,去买了一支当时非常贵的马头牌花生口味的冰棒,然后领着姐姐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防空洞里,严肃而谨慎地把冰棒放到铁质的香烟罐里,说:“这里凉凉的,冰棒不会化。到了明年夏天,我们就还有冰棒可以吃!”

第二年夏天,姐妹俩真的手牵手回到防空洞里,把已经发黄锈掉的铁罐挖出来,打开一看——哇!只有黄黄浊浊的一汪水。这是她从小表现出的可爱的一面,而这份童真,在她48年的生命中,从来不曾消逝。

另外,当时我们重庆的大院子里有个秋千,是她们姐妹俩喜欢去玩耍的地方。但因为院子里有一些坟墓,所以每当玩儿到天黑,姐姐便拉着妹妹想回家。三毛从小胆子便大得很,总是在秋千上荡啊跳啊,不到姐姐再三催促是不肯走的。

除了善良、有怜悯心、爱读书,小姐姐同时又具有勇敢、无畏和反抗心。她从小就很有想法,在我们4个姐弟中,她是最特立独行的那个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她从初二就开始休学,尽管那时年纪还小,但我们各自对人生态度的不同之处,已经不自觉地显现出来了。

一切凭感觉

熟悉三毛的读者或许记得,她曾在沙漠里用棺材板做沙发。有时候想想,这个能用棺材板和轮胎把家里布置得美轮美奂的女人是我的姐姐、陈家的女儿,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回到台湾后她与爸妈同住,一间不到16平方米大的房间,除了书桌、书架和床之外,一切布置都非常简单。但在她自购的小公寓里可就不一样了,这个位于顶楼不大的蜗居,屋里所见几乎全部是竹木制品——木制墙面、木桌、木鸟笼(里面装着戴嘉年华面具的小丑)、竹藤沙发……

对于我们3个姐弟还有我们的孩子来说,三毛的家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完全散发着她个人独特的美感。

除了家居布置,小姐姐手也非常巧,很会照顾身边的人,跟荷西在一起时,她把他养得白白胖胖,让他天天想着吃“雨”(粉丝)。但对她自己来说,“吃东西”是非常无所谓且不重要的事,尤其在她专注写作的时候。她在台北的家里有冰箱,但常常是空的。

她工作起来可以没日没夜不吃饭不睡觉,所以我们家人经常会买些牛奶、面包、香肠、牛肉干和泡面放在她的冰箱里。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看她,一打开冰箱,里面空空荡荡的,只有一根已经咬过几口的生香肠。我们都大惊失色地问:“这是你咬的吗?”她说:“是啊!肚子饿了嘛!”

另外,她也不在意金钱。尽管小姐姐的文章经常在杂志报纸上发表,但稿费这部分收入她一律不管,全部交给母亲打理。她常说:“我需要的不多。”事实也是如此,她最常穿的是一条牛仔工装吊带裤,喜欢穿塑胶鞋和球鞋,高跟鞋是很少上脚的。

不为人知的“能力”

在家里,父母亲基本上是不喝酒的,即使应酬,也只是沾沾嘴唇而已。但这个二女儿不知是否得了祖父或外祖父的遗传,她可以独自喝一整瓶白兰地或威士忌而不会醉倒。但她并不常喝,除非找到能一起畅聊的朋友。

至于烟,小姐姐倒是抽得很凶,每次去老家巷口的家庭式洗头店,她总是一边说故事给老板娘和其他客人听,一边一根根地抽着烟。这样一个小时下来,可以抽上10来根,写作的时候亦是如此。

她抽烟点火时总是用火柴而不用打火机,为的是划着火柴时那股“很好闻,有硫磺的味道”,同时火柴燃烧时“有火焰,有烟会散开,感觉很棒!”对她来说,火柴是记忆的一部分,会帮她增加灵感。

三毛记忆力很好,而这份记忆力或许在语言上也对她助益颇深。在我们家,父母亲彼此间说的是宁波话与上海话,到台湾后,小姐姐日常说的是国语,但和二老讲话时则换回这两种语言。

出生在四川的她除了四川话颇为流利,后来又和与她很亲近的保洁阿姨学了纯正的台湾话,完全不带一点儿外省口音。她在到台湾的日商公司短暂帮忙的日子里粗通了日文,并在出国后把西班牙文、英文、德文也统统收到了自己大脑的百宝箱中。

中文和西班牙文是她这9种语言中最精通的两种,每当父亲有欧美的客户或友人来台时,三毛总会帮父亲做翻译,让席间宾主尽欢。

充满爱的小姐姐

小姐姐一辈子流浪的过程中,或许都在寻找一份心里的平安和笃定,好不容易有了荷西,他却又中途撒手离去。

除了荷西,小姐姐也很爱她的朋友们。三毛对朋友从来不设定界限——无论男女、国籍、社会地位、有学问没学问、知名不知名,一旦她当你是朋友,她就拿出真心来对你。她笨笨的、不会说奉承人的话,但对人绝对真诚,而且对弱小的人特别关心。她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而这些朋友也给三毛的生命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不过她似乎习惯四处流浪,她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于是有了《橄榄树》。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不断被翻唱之际,身为家人的我们除了为她骄傲,也为她心疼。

她流浪的远方不是一个我们能触及的地方,但也因为是家人,我们比旁人更能看到她的快乐、伤痛和辛苦。

另外一首最能代表她年轻的心的歌曲则是《7点钟》,由三毛作词,李宗盛作曲,描述年轻时约会的心情。词里写道:“铃声响的时候,自己的声音那么急迫,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这就是我的小姐姐,心里溢满爱的小姐姐。

不再漂泊

对很多读者来说,“三毛”,这个像吉普赛人的女子变魔术般来到人间,写下一篇篇故事,然后又像变魔术一样离开。20年了,三毛仍在你们的记忆中吗?

在我们家里,“三毛”不存在,但是20年前的那天,父母亲和大姐口中的“妹妹”,我和我哥哥的“小姐姐”,走了……

我们很想念她。

尽管,我们不敢说真的完全理解她,毕竟谁又能真的理解谁?但是我们确定,她非常爱我们,我们也非常爱她,今生能够成为一家人,足矣。

对于她的骤然离世,父亲有一段话,他说:“生命的结束,是一种必然,早一点儿晚一点儿而已,至于结束的方式就不那么重要了。对于妹妹的离开,我们做父母亲的固然极度悲伤、痛心、難过、不舍,但是她的离开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妹妹丰富的一生高低起伏,遭遇大风大浪,表面是风光的,心里却是悲苦的。幸亏有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不然可能更早就走了。她曾经把爱散发给许多朋友,也得到过很多回报,我们让她好好地平静地安息吧。”

12.徐昭东教授二三事 篇十二

当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年代, 国家每年都拨给各省主管厅局技术改造资金, 各省科委也会下拔研发基金。1976年, 国家下拔了一大笔技术改造资金, 用于发展新型建材;湖北省科委拨给省建材局8万元科技经费, 用亍支持湖北省新型建材“框架轾板新型建材体系” (代号“721丨1”) 的研发工作参加这个项目的有省建科院、省建材院、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建材学院、一冶中南水泥制品厂、应城石膏矿等单位我有幸成为此项目的组织者, 从此结识了项目主要参与者武汉建材学院的徐昭东教授

1977年, 湖北省建材局拨给武汉建材学院15万元用于支持发展新材料, 学校用这笔钱盖了一栋局部两层、占地约800平方米的建筑, 作为新材料实验工厂用房从那时起, 我与徐教授的联系便多了起来

乘坐东方红轮赴九江参加防水协会成立大会

1984年10月8日晚, 我与徐昭东教授相约从武昌中华路码头坐轮渡到汉口, 从汉口江汉关18号码头登上东方红5号轮船通过排队、换号、安排房间、领卧具等程序, 我们被安排到了轮船第二层第18号房间我们是同时购的三等票, 所以有幸被都安排在了下铺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 一轮明月高挂在长江东边一头, 浩浩荡荡的江水栽着我们顺江而下我们畅聊起来, 回忆起相识、相知、相交的点点滴滴, 谈到1983年春节过后, 徐教授一家来我家吃饺子、吃螃蟹、吃糖醋排骨, 说到我爱人与徐教授夫妇都是江浙老乡, 习性口味相同, 在一起相处其乐融融, 此情此景, 现在再回想起来, 历历在目, 就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

第二天清晨约五时, 天刚蒙蒙亮, 气笛一阵长鸣, 我们随着登岸的人群, 踏上了九江大地

九江油毡厂承办会务工作, 热情地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为会议成功各幵提供了周全服务。

上午九点半,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成立大会正式开幕, 协会筹委会秘书长孙庆祥主持了大会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副经理郑守立致开暮辞, 协会筹委会副主任、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经理徐勤舫作了协会等备工作报告, 协会筹委会副主任李从典作了协会章程 (草案) 报告, 协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吴庵敖做了协会会费管理 (草案) 报告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协会章程、会费缴纳管理办法, 经协商推选了协会理事会理事单位及领导成员, 并确定了协会近期工作重点

我和徐教授等会议代表, 作为亲历者一起见证了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的诞生

开低温油毡研制之先河

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防水材料以纸胎油毡为主, 其中煤沥青油毡又占相当部分, 低温下无法开卷是个大问题。

为此, 徐昭东教授牵头, 在国家建材局和湖北省科委的支持下, 武汉建材学院和荆州建筑防水材料厂于1982年4月一1983年10月, 承担了研制低温油毡的课题, 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和湖北建筑建材科研设计院的协助下, 历时一年半完成了研究试制任务。

1983年11月10日, 国家建材局、湖北省科委对课题组织了鉴定会议认定研制的PVC改性焦油沥青低温油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 其最低开卷温度较当时国内现有油毡降低约25?C?延长了冬季施工期, 同时又为废旧塑料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低温卷材, 在煤沥青油毡的耐低温和耐热性能方面创出了国内先进水平, 其他技术指标均与350#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的国家标准?GB 326) 要求相当, 为我国增加一个性能优良的纸膽油接新品种

参加该项成果鉴定会的有陶逸钟、陈燕、褚承祖、田凤兰、西家智、丁德年、唐素芳、张明华等领导和专家。

首次将聚氨酯应用弓I入防水行业

1984年, 徐昭东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将聚氨酯树脂应用于建筑防水领域的课题, 在国家科委、湖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 “聚氨酯嵌缝油膏”、“聚氨酯防水涂料”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并获得200万元科技攻关经费支持。

项目由徐昭东教授牵头, 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建材学院为项目支持单位, 荆州沙市新型建材厂为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特邀美籍华人王宝琪博士常驻沙市共同幵展技术攻关吴壁跃和王幼平教授、袁立宪厂长、黄万东总工均参与并支持了这项工作.

1985—1986年, 历时两年, 项目得以完成利用国产原料研制的聚氨酯嵌缝油膏和聚氨酯防水涂料, 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取代了进口产品, 成功应用于当年亚运会场馆项目, 为亚运会按时召开作出了贡献。项目当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中央电视台报道从此以后, 国产聚氨酯嵌缝材料和防水涂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密封防水工程。

为国家“H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贡献力量

徐昭东教授组织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既有居住建筑屋顶节能改造技术项目”分课题“沥青瓦薄壁轻钢防水保温屋面系统”:该项目实施于2006—2007年, 其研究成果试应用于由福建林姓企业家在湖北咸宁投资建造的多栋7层以下住宅令, 其部品件由北京新型建材集团、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美国维罗朗公司等单位合作提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作为子课题的负责单位也做了大量组织协调与科研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徐昭东教授多次组织陪同武汉理工大学陈仁善书记、湖北省建设厅黄光碧处长、中建三局张希黔总工等领导赴咸宁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掌握项目进展, 解决协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2007年12月21日上午, 受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委托, 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沥青瓦薄壁轻钢防水保温屋面体系”科技攻关项目课题评审会参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建筑防水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承刚、王天、徐昭东, 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工万家智,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郭必武总工、武汉市建委吴龙刚等人, 我本人也参加了评审。

会议听取了项目课题组汇报, 审查了提供的技术资料, 经质疑讨论, 一致认为采用薄壁轻钢屋架作坡屋面结构, 上面铺以欧松板保温隔热层, 以维罗朗膜为防水垫层, 其上层铺设沥青瓦, 是一种新型轻质组装屋面系统, 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水等多种功能, 施工快捷, 环保、节能、节材, 实现了建筑工业化、组装化, 是一种值得在多层建筑中大力推广的新型屋面系统。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项目评审, 建议尽快完善应用技术, 予以推广。

牵线搭桥促进台湾与大陆防水行业的交流

徐昭东教授是台湾防水技术协进会与令国建筑防水协会建立交流关系的牵线搭桥人

2007年7月31日下午2点多, 徐昭东教4受夫妇亲自开车到北京天河机场迎接台湾防水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徐伟杰先生、徐培钧总经理接机后, 徐伟杰理事长入住北京华润饭店

当天下午四点半, 在北京朝阳区徐教授家, 徐教授与徐会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就大陆和台湾建筑防水的现状及未来交换了意见当晚徐教授宴请徐会长, 并联系了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朱冬青理事长

第二天上午, 徐昭东教授又相约来到华润饭店一楼咖啡厅, 与徐伟杰理事长就抗菌涂料、耐火涂料技术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午, 在北京“欣叶”台湾餐厅, 经徐昭东教授引荐, 徐伟杰理事长与朱冬青理事长会面, 从此开启了台湾防水界与大陆防水界相互交流的大门, 台湾防水界也融入了祖国防水事业的大家庭此后, 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的各项全国性活动中, 再也不乏台湾防水界人士的身影, 台湾防水协会也借助于中国防水协会的大平台走向了全国, 成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一支有生力量

晚年为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技术研究推广倾心尽力

自太阳能屋面系统技术诞生以来, 徐教授就球磨着要将该技术与防水技术结合起来, 发展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技术, 尤其是他离世前几年, 花费了大量精力, 在不停地研究

武汉是徐教授长期工作的地方, 对这个城市他充满了感情徐教授作为旅美学者回国定居北京后, 常常回武汉小住;作为老朋友, 他每次回汉又必定致电我, 一起聚一聚2012年3月21日晚, 快九点了, 突然接到徐教授的电话, 告诉我已回武汉了, 约我见面当我赶到徐教授位于武昌江边的錦江国际城住处时, 已是晚上近十点了, 在徐教授书房, 我俩一边饮茶一边抽烟, 徐教授从他身上新装的心脏起博器谈起, 从生活习俗谈到学校里的事, 又从太阳能的转换技术谈到如何帮助湖北建筑防水行业快速发展, 不知不觉已近半夜我出徐教授家门时, 当晚公交车已收班, 打的回到中南路的家中时, 已过凌晨万没想到, 这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2012年4月7日, 湖北防水协会应浙江防水协会之邀, 正在宁波进行友好交流, 我突然接到孔宪明教授电话, 说是徐教授已经走了 :晴天霹雳的消息, 我们实在不能接受, 便电询北京朱冬青理事长, 确实了此令人万分痛心的垂耗:

徐教授逝世前, 他一直牵挂于心的光电防水一体化屋面项目还没有完成2012年]月27日下午, 乘春节休假, 徐教授还邀集陈仁善、孔宪明和我以及永阳防水材料厂刘诗艮董事长、黄国鹏总经理, 到他武昌锦江国际城家中, 就共同关心的光使大阳能多功能柔性卷材项目进行了研讨, 商定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 进行共同开发大家还在等徐教授领衔开展工作, 但他却无奈地抛下心爱的事业一个人先静悄悄地走了

13.二三事初中作文 篇十三

胡老师十分严格。她对自己,对我们的要求非常高,事事都力求完美。有一次课后,我被她叫到办公室来训话。一看见胡老师,我心中就感到一阵紧张,看到那样的脸,谁都不会轻松的.。原来秀美的脸黑了下来,眼镜片闪着光,透过镜片从她的眼里只能看见冷淡,周围十分压抑,天似乎变得昏暗,耳边仿佛听到雷声,可窗外还是一片晴朗啊。这可能是“气场”所致吧。“看什么看,窗外有花吗?”我连忙收回目光,“说吧,你上周末的作业,怎么回事!?”我忽然记起来了,上周同学催我出去玩,可我还有英语作业没写,在出去玩的诱惑之下,我随意地完成了作业。所以,那天的作业字迹分外潦草。我支支吾吾的说:“我……字太……潦草了。”“你这潦草?你这叫鬼画符!”胡老师大骂。“啪”的一声作业本“飞”到了我脸上。“嘶,好痛啊!”我心想。“重写,还不快走!”我只得灰溜溜地逃走了。

虽然胡老师十分严厉,但在课后,她却是我们的“孩子王”。全班同学都和胡老师十分要好,有一回下了英语课后,我们一群人在课室外走廊上踢毽子。胡老师看到了,便想着来加入,我们觉得老师玩这肯定不行,但是,也让老师试一下。可是没想到,胡老师加入玩了几轮后,我们的脸色就变得不好了:胡老师太强了,简直碾压我们啊!胡老师笑了笑:“哼,我小学玩这个可是无人能比的!”

14.老师二三事作文 篇十四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二三事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二三事作文1

我的外婆虽说年纪已经60出头了,但外婆的生活知识却比我丰富多了。

去年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一个大洞,这可这么办呢!我犯难了。

晚上,爸爸回来了,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不就是一条裤子吗?破了在买一条,何必大惊小怪呢。”这时正在厨房做饭的外婆听见了爸爸的话走出来说:“裤子破了还可以补,扔了多可惜,来,晚上我帮陈伟补补。”爸爸的嘴又开动了:“您老人家怎么这样节省,现在我们有的是钱您尽管用。”外婆和蔼地说:“虽然现在家里富有了,但也要节约。”虽然外婆是笑着说得,但是从外婆的话中我明白了外婆的用意。

我答应了外婆的要求,晚饭过后,外婆找来一块有卡通图案的布,用线一针一针地缝上去。我拿起来一看,可真跟新买的一模一样,啊,外婆手艺真好!

外婆不仅教育我要节俭,还教我怎样劳动。有一次,我和外婆在家比赛洗衣服,时间25分钟,比赛开始后,我们便干起来。时间到后,我发现我洗的衣服没有外婆洗的干净,这是为什么呢

?我心想:一定是外婆在洗衣粉上施了魔法,否则怎么会这么干净。我询问了外婆,“洗衣服要在领子和袖口多加点洗衣粉,多刷几下,刷时用力一点就可以了,”外婆说。听了外婆的话我又洗了一次,果然干净了许多,外婆笑了。

外婆那一句句和蔼的话,时刻回荡在我的耳边!

外婆,你是我生活的好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2

在漫长的求学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迥异,教学风格不同的老师。有幽默风趣的、沉着冷静的、也有脾气火爆的。

林老师却是我遇见的所有老师里最特别的人。在他身上,我总是能看到一种矛盾的特质,介于幽默与沉稳之间的真性情。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认真做好了的课前准备,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师来上课。没过多久,就看见林老师穿着一件白色t恤配着黑短裤,脚踩一双凉鞋,慢慢悠悠的走上讲台。他照常讲着课本上,我们必学的知识点。当他讲到一个公式时,也许是看到我们听得死气沉沉的,林老师话锋一转,竟然给我们讲起数学公式里的希腊符号“Δ”的叫法,将它音译成“吊塔”。他话语一落,全班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的在底下偷笑,但又不敢笑得太猖狂。因为此时的林老师,却是目光如炬地在讲台上望着我们,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好像没觉得自己讲了一个多么好笑的事。

他看着我们笑够了之后,接着说:“有些没学过的人,听到吊塔,就会得‘哇!这人太搞笑了,竟然要吊塔’。学过的人就不会觉得这个好笑。”可天知道,老师在开始讲这个希腊符号的读音时,我们根本没往这方面想,只是在经过林老师巧妙的加工和包装之后,课堂上表达出来的这枚数学新知识,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呀。我想,这个应该就是林老师的幽默所在。

往后的数学课,老师也经常面无表情地吐出一个又一个在我们看来好笑的字眼。我们在林老师幽默又严谨的教导下,有趣味的学习成长。

在我看来,搞笑的人千篇一律,可是一本正经搞笑的人,却是“万里挑一”。像我这个对数学科既有恐惧感,又满怀希望学好它的人来讲,以后的每节数学课,都是新鲜的有趣的。这就是我们数学老师,一个可敬又可亲的人。

老师二三事作文3

一个40多岁,看上去和蔼可亲,也十分地有精神,她那挺拔的身姿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长长的影子。这就是我的现任数学老师——徐老师。

好几个月前,是我们步入大年级的第一天,我早早地来了教室,期待着新老师的出现。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立马出现了一位春光满面的老师。

“大家好,我姓徐,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任咱班的数学老师,听说你们班成绩一向名列前茅,但并不稳定,这学期,我要好好帮你们一把,祝你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我的作业量不会过多,因为我希望你们愉快的学习……”听到这我高兴极了,心里欢呼:太棒了,耶!

“但是——我需要让你们我规定的几条法则,还有,每天我会布置一道奥数题,希望能够配合!”

这嘛……也好也好,总比几本几本的作业要的少吧!

徐老师上课十分幽默。比如她会举一些课外的笑话讲给我们听,使我们哈哈大笑,在笑中我们也深刻的记住了老师所说的言语。

老师的工作也十分负责,还经常帮助我们解除难题。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怎么好。心想:爸爸妈妈一定会骂我的。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亲切地说:“有没有什么题目还不懂,可以问老师。”这时的我,毫不犹豫地我:“老师这一题。”老师便耐心而仔细的教我,生怕我还不懂,又重复讲了一遍。但批评总是逃不过的,教完后,老师严厉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会考的不好,完全是因为没复习是吗?”“我……”我的脸一下子像滚水烫过一样红,惭愧地低下了头。

老师对我们爱生如子,同学们和我都十分尊敬她,仰慕她。问为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了,说也说不清。

老师二三事作文4

杨老师是我在学前班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二三事。

遇上她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座灯塔。是她点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记得在上幼儿园时,杨老师发给我们响板玩,我觉得十分好玩,杨老师收玩具时我便没有上交,而是装进了口袋里,那时我还小,并不觉得这种行为不好,只觉得这样做好象不对。结果还是被杨老师发现了,她让我交上去,可我死活不肯交。杨老师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人呢,不能因自己喜欢某一样东西,就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是小偷的行为,是不对的-----”杨老师说了一大堆我当时听不懂的话,我只隐隐约约记住了其中的大意:“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去拿,哪怕自己再喜欢。”

杨老师不但使我明白了是非、对错,还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亮点。小时侯我十分害怕黑暗,每次天色阴暗下来后就会十分的害怕,如果班上突然停电了,看着眼前这么黑,我便会害怕得大声哭起来,黑暗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杨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后,教了我一句诗:“黑色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后每当天色黑暗之时,我便会默念这句诗,久而久之,便不再畏惧黑暗了。小时侯,我并不明白“黑夜”不单单指黑色的夜晚,还指人生中难免会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从“黑眼睛”从困难、挫折的“沙漠”之中寻找希望的“绿洲”。我又懂得了要勇敢面队人生中的一切不幸,迎接命运的挑战。

是杨老师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勇敢的面队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杨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感谢她!

老师二三事作文5

眉清目秀,小巧的鼻梁上架着的一副银框眼镜,全身渗透出无法抵挡的文气——她就是李老师。

我有一个烦人的同桌,淘气不说,还经常惹事生非,害得我也跟着受牵连。于是,我和他之间便多了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都隔开了。有一次下课,我正趴在桌上养神,耳边忽然传来李老师的呼唤,我一惊,抬头望去,只见老师站在门口,正向我招手,我赶紧走过去。来到阳台,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很舒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让你和钟伟同桌吗?”李老师说,目光注视着遥远的天际,“嗯,因为他是一只掉队的大雁,作为雁群中的一份子,我有义务去帮助他。”我的声音很轻,像风掠过树梢一样,不留痕迹。“哦,还不只是这样啊。你知道鲁迅先生吗?他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这是和他平时的刻苦是分不开的。他每天会去吵闹的大街上读书,练得就是心。你和钟伟坐在一起,一面帮助他,一面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岂不是两全其美?”我点点头,此时,一种轻快的感觉袭遍全身,我望望老师,她一双清澈的眼睛似乎荡起粼粼的波纹,微翘的睫毛在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我豁然开朗……

还有一次是在一年前了。因为学习的顺利,我开始放松了自己。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上来,指着作文本上的文章说:“石云竹,你退步了,你看,写得那么糟糕!”我抿紧了嘴,双手拉着衣角,目光到处走游。放学后,我不想回家,就钻进了一家书店,随手拣起了本《格言》看,上面的导语吸引了我:

知道好蘑菇是怎样长成的吗?只需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播下种子,接着松土,然后置之不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蘑菇才最鲜美。读完后,我怔住了,老师是让我学会自立啊。

哦,李老师,你把爱融进了风里,吹进了我们的心扉。

老师二三事作文6

雷老师姓雷名芳,在江湖上被我们称之为“雷子姐”,雷厉风行这个成语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

随着一声“雷姐”来了,全班迅速进入读书状态,前一秒的聊天、说话、玩游戏,后一秒顿时鸦雀无声,跟着课代表的指挥,我们开始了课前阅读,雷老师进来看到这个状况脸上露出了很是欣慰的表情,一个单元读完后,老师喊了一声“停”,全班又安静了下来,仿佛连一只苍蝇都不敢飞一般。老师开心的说:“鉴于上次你们考得还不错,我特地带了一些我爱吃的零食,大家以抽签形式领取噢!”好呀!同学们笑翻了天,“嗯,我说完了吗?”一声严厉的声音传了出来,同学们又遵规守矩的闭上了嘴巴,“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不要着急,都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还得感谢我们的“雷姐”啊!

一节作文课上,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我又重新认识了雷老师,记着那次我们组织去看电影《夺冠》,那场电影震撼到了我的心灵,让我充分了解了中国精神。后来才知道这活动是雷老师一手策划的,从个个细节老师都规划的有理有绪,听到这个同学们都非常感动,老师怕我们挨饿,还特意叮嘱家委会给我们带一些吃的,想想这,原来雷姐这么爱我们,这件事使我对雷姐的了解又更深了。

雷老师还是一个对英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就如周末老师会安排一些英文歌让我们来唱《你笑起来真好看》。刚开始学我只是匆匆看了几眼,没想到老师还挺重视的,星期一英语课老师就带大家唱了起来,老师唱一句,带大家唱一句:Iwanttotravelafar,Iwanttoseetheseagull……老师唱的真好听,真是多才多艺啊!真的很佩服我的英语老师。

雷老师就是这么一个人,大方、美丽、幽默,宛如一个仙女,只是有时候有些严厉,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严师出高徒嘛!谢谢你,雷子姐,我的偶像。

老师二三事作文7

论语文这门学科,小学的时候一直都是我最不想上的.一门科目,语文课让我感到很无趣。但上了初中后,我好像开始喜欢上了语文。

第一次见到苏老师时,她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喜怒无常”,总是能感到一种很自我、任性的感觉。但这些反而让我感觉她与以前的那些老师不怎么一样,似乎多了一份亲切,容易打交道。

与同学一起时,总能听到大家对语文、对语文老师的那种真诚的热爱:课代表们总是能有十足的精神负责着,从早到晚;同学们一听到下节课改语文课,总是口上说不要,心里还是挺接受的;几个跟我要好的同学,总是跟我提起苏老师对自己的关照。

在课上,她像是一个和我们同岁的小大人,与我们打成一片。她是我所见过的老师中,属特别聪明的一个。当一个人发言后,不管有错没错,她总能从口中找到切口,直入所讲知识来给全班讲解,会结合其他科目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教学,灵活举一反三,这使我对她有了敬意。

记得一次,她跟我们说她当年学习时,数学并不怎么好,但她自己并不为因此泄气,她努力着,为了能让自己数学有个好成绩,为了让自己的总分提升,更是为了未来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我们能想象到对于苏老师这种文科生,数学想考得好,是多么不易。但她最后做到了。我想,对苏老师而言,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啊!现在她当了老师,依然在努力着,每当我走进文科办公室,时常看见苏老师认真办公的样子。

我很敬佩苏老师,她的光芒中透露出背后我们所不知道的汗水和努力。她用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明白,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我们也不可能完美,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在所期待的完美中奔跑。

在我的中学生涯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的教学方式严厉但不失风趣,她知识丰富却不失优雅;她让我对一门曾经认为枯燥的学科重新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她就是我所喜爱的,也是我们大家喜爱的苏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8

踏着秋日的阳光,我们拉开了初中生活的帷幕。在新的学校中,我们遇见了新的老师、同学,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在许许多多的老师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数学老师许小青。

在开学前,许多同学就对许老师有所耳闻了,那时对许老师的了解只限于两个字严厉。因此,暑假我里总对初中的数学忧心忡忡。

不出意料,开学后第一节数学课许老师做自我介绍时就说他很“凶”。其实从他的表情也可以看出来他总是板着脸,脸上没有一点儿笑容,给人一种一丝不苟的印象。不过,许老师讲课非常生动,一道道难题在他的粉笔下逐渐变得透彻与清晰。每次上完数学课,黑板上总会留下他的工工整整的一黑板题目演算。

许老师生动而又仔细的课程,让同学们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喜欢上了这位不苟言笑的老师,“青哥”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科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数学也不例外。每每考试,总会有一些失利的同学。“青哥”就会把这些同学逐个叫到办公室,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也总会拍拍那个同学的肩膀,附上一句鼓励的话,来帮助同学们重拾信心。

“青哥”工作的严谨与负责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期中考试前,“青哥”为了帮助我们好好复习,放弃了午睡时间,与其他两位初一的数学老师共同商量,根据同学们平时的错题出了一些专题复习练习纸,使同学们的期中成绩大大提高。

虽说许老师平时对同学们很严厉,但是他爱学生,爱数学,更爱把同学们引领进数学的天地。所以,我们把许老师叫做“青哥”,当然,这是不敢当面叫的。

老师二三事作文9

生活中,令我激动的事自然是数不胜数,不过都以忘却了。就连那激动人心的领奖场面都模糊了。只有曾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我仍记忆犹新,永远珍藏在记忆的长河里。

曾老师留着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上戴着一对眼镜,不过个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肥胖的身材,因为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拉近我们与他之间的距离。

刚来的时候,她就废除了我班的等级制(分为A,B,C,三类,A类就是优生,B类是中等生,C类是差生)。我觉得这一措施非常好,原因很简单,我分在C类。不过,这一措施在我班影响挺大的。因为在以前,假如一篇文章,A类要全背,B类则只背一段,C类只背一句就可以了。这样使得像我一样的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同时还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所以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自然下降。他这一措施,使我对他有一种好印象。

后来,她不仅和我们打成一片,对我们的功课和身体也是很关心的,经常向同学嘘寒问暖的,还常主动给我补拉下的功课,这使我受宠若惊。因为在以前,我在老师的眼里就跟“隐形人”没什么区别。一学期的不知道有没有跟老师说过三句话。当然,老师批评的不算。所以他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塑造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形象。我被曾老师教过一年,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有的只是和颜悦色的教育我们。对此,我们也是极少犯错误的。也是这样才使我从C类走上B类,然后在朝A类的方向走去。

我们和曾老师之间并没有像作文里写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过平凡的点点滴滴也蕴含着伟大。曾老师像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光明,不仅是我,相信在曾老师的指引下更多像我一样的C类走向A类,新一代的幼嫩花儿正迎风招展。

老师二三事作文10

六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就快开始了,我们都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一位新的数学老师。我好奇的想:会是谁呢?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进来一个熟悉的身影——郭老师。郭老师曾今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我没想到有一天他竟然会成为我们的数学老师。看到我们大家略显惊讶的神情,郭老师笑了笑,随和的对我们说道:“同学们,好久不见啊!不过,今天我可不是来上体育课的,而是你们新的数学老师了。”经郭老师一缓和,大家也不那么紧张了,课堂上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郭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他不想别的老师那样严厉、严肃,曾今,我们对老师就一个字:怕。可郭老师不同,他上课很有趣,为人随和,课堂上,我们是师生,下课后,就像是朋友。记得前些天,郭老师做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举动。正是铃一响,郭老师推门而入,奇怪的是,郭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说说学习上的事,而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说了句“对不起”。大家当时就傻了:过老师竟然对我们说对不起!郭老师见我们吃惊的样子便说出了原因。原来,因为最近郭老师忙着一堂课,没空改作业,所以向我们道歉。可是,老师向学生道歉,而且还不是什么错,郭老师,可真是与众不同啊。

郭老师不仅行为“怪异”,连上课也是很奇怪。每次上课,过老师都会把要学的内容变得很精巧,让同学们都能把知识灵活应用。奇怪的可不在这儿,每当知识学完,课堂任务完成后,他就允许我们做自己的事情,这和其他老师可真不一样啊。可是,就是郭老师这种“怪异”的教学方法,让我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了,这让我在学习上也有来提高,看来,“怪异”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啊。

转眼间,就要毕业了,心中还很不舍得郭老师,虽然他只教了我两个学期,可是郭老师的独特却让我难以忘怀。

老师二三事作文11

许老师,是我小学生活最后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她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最感激的老师之一。

许老师留着一头清爽的短发,干净利索,饱满的苹果肌,鼻梁上架着一副黑眼镜,一双智慧又不缺慈祥的眼睛。

许老师是教语文的,我喜欢上她的课,她的课生动有趣,别具一格。许老师的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让人很想亲近她。但对我们,却非常严格。

记得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突然换班主任,这让我们非常不情愿,也非常不适应,我们对许老师非常抵触。才第一节课,就让我们当堂背诵课文并找她检查,这是之前老师从来没有要求过的,我们心中不禁多了一丝慌乱。许多同学只背错了一处,就被批作不过关。许老师摇摇头,不大满意地说:“你们的背诵能力实在太差了。”每个同学心里都不太高兴,对她也增添了一分厌恶。在许老师宣布下课后,班长还未喊起立,几个调皮的学生就抢先一步,下了座位。这样,整个班就散作一把乱沙。许老师的眉头皱了起来,很生气地说:“你们下课都不喊‘老师再见’的吗?”“不喊!”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又抢嘴道。许老师不说话,走出了教室。

结果第二节课,我们全班就受到了许老师的批评。只见她带着怒气走进教室,让人不敢靠近。“我问过你们数学老师了,什么不喊‘老师再见’呀,你们就是欺负我是新来的是吗?”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我告诉你们,不要以为我很好欺负,我也可以更严厉!”话中的每个字都能感受到她的愤怒。

还有一次,是在将近考试时老师举行的一次小测验。我因马虎写错了一道非常简单的古诗默写题。许老师毫不留情面地在课堂上批评了我,同时也严厉地批评了那些因马虎而失分的同学,并时不时提起这件事,让我们也时不时记起这件事,再连忙检查自己有没有因为马虎再次写错题。

许老师可真严厉,但后来,慢慢地,大家都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再讨厌她,渐渐接受了她。

许老师,一位让人尊敬的严厉的老师。

老师二三事作文12

到了中学时代,我有了新的班主任——廖老师。不得不说,她教会了我很多。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那些做人的道理。

她刚开始接触我们时,就已经跟我们明确了她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可以原谅第一次犯错的人,但犯了两次或两次相同错误以上的人,就要严厉批评。在那不久以后,她兑现了这一点。

刚开学就要军训,因为我们刚刚度完一个愉快的假期,所以无法快速地进入中学生活的“快节奏”中,因此我们的时间观念也很差,常常无法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去做某事。一次,早上到班,很多人因为无法适应起床时间,所以赖床了很长时间,她警告了我们——这是第一次。而到了第二天,依然有很多人迟到,廖老师就不像第一次那么轻描淡写了,狠狠地批评。大家都不敢造次了。慢慢地,五天的军训“愉快”地过去了,我们的时间观念大大提高,秩序感大大增强。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帮助了不少。

廖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一一诚信。

她曾经告诉过我们她最讨厌的就是撒谎,包括那些没有得到证实、虚构的传言,她最痛恨的就是这个。

然而近期,却有同学私下里有什么传言,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到底传了些什么,但从廖老师那愤怒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非常讨厌这些传言。

其实我也觉得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她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当天做的卷子或作业她明天就一定能改完;每天都会到宿舍对我们嘘寒问暖。只有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才能真正地文武双全,可她却因为严厉而被传传言,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但更我惊奇的还在后面,我原本以为她说完这件事后一定会严厉惩罚那些传传言的人,而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跟我们说不要再传传言,就恢复了正常的神情和语气,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好宽容的老师啊!要换作我,估计早就报到级长那儿了。

就这样,我们在廖老师的带领下成长起来,渐渐在成为更好的我们。

老师二三事作文13

教室门口“阴森森”的,一个留着流海,穿着工装,叉着手的“女魔头”站在了让我们回家的唯一通道上。所有同学都“战战兢兢”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气都不敢喘。过了一会儿,只见这个“女魔头”笑着说:“你们怎么不回家?我来看看卫生而已。”同学们瞬间感到一阵清风吹来,没有了紧张感。这位“女魔头”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徐老师。

据说“魔头”都有让别人害怕的东西,而我们班这个“魔头”实际上并不是那种恶毒的人。她只是表面上十分令人害怕,而心却十分美好。

她十分幽默,课讲得很好,我们班所有人都喜欢她的课。但有时也很严厉。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徐老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地讲着那些语文知识,我们在认真听时,只见英语老师走进来说:“徐老师,下节英语课你上语文行吗?”徐老师痛快地答应了。此时,我的心情像被寒冷的风吹裂了一般。虽说徐老师语文课讲得十分精彩,但是英语课今天只有一节啊!徐老师您真“恶毒”啊!我心里这么想着,但也明白。

又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我们被那寒冷的风吹的如“冰人”一般。但到了学校,只听徐老师说:“在这寒冷的一天,我们一起在学校上课,你们不觉得十分温暖吗?”徐老师这句话一说出来,瞬间温暖了我们的心。放学了,徐老师还关切的告诉我们要穿厚一些。我们在学校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真是一个好老师啊”!同学们都说。

一个既和蔼可亲又严厉的“女魔头”在给我们上课,难道我不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吗?

老师二三事作文14

在许多同学眼中,“严”的老师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教我们书法的周老师他就对我们特别严。在我们面前周老师就从来“不会笑”,只要一有同学没带毛毯,就会被老师叫上去罚站。有的时候,运气不好,甚至会被罚做“清洁工”,也就是拣地上的垃圾。所以在同学们眼中,周老师是一个凶神恶煞的人。不是为别的,就因为周老师严。可是后来,我却发现老师的严格还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呢!

记得刚开始,我们初上周老师的课,以为老师不严,所以上课很不认真,有的时候,还做做小动作,说说空话,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自己错了。周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和蔼可亲,而是一天到晚绷着个脸,没有半点微笑。只要有同学不听老师的命令,周老师就立刻提响声音。这声音响彻教室,让人不得不“心惊胆寒”。渐渐,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开始疏远。同学们见到周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一溜烟不见了。就因为这样,所以每次上周老师的课,同学们都格外认真,就连纪律也比其他课好。看来这得多亏周老师!

因为周老师的严格,使同学们都变了,变化最大的就是同学们的字都提高了!

特别是第一小组的同学字写得格外的棒,还受到了周老师的表扬。

那一天,是老师让我们写的第一张作品,所以同学们都有些下不了笔,生怕自己写错了被老师骂。所以大伙都在毛边纸上练了又练。终于,练到差不多的时间了,同学们开始在宣纸上写。那一幕,我看得清清楚楚:同学们的一笔一划写得是那样认真,有的写着写着手就会发抖。终于写完了,大家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最后,周老师看了第一小组,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组写的不错,除了这位同学,其他同学都得‘A’!”听了这一个喜讯,同学年都兴奋不已。特别戴嘉铭,那次他也得了“A”。以前,他从未得过这么好的成绩,这次得了“A”,当然分外高兴,像一只兔子蹦了又蹦。

虽然周老师很严,但我知道周老师这都是为了我们好。你们说,不是这样吗?

老师二三事作文15

叶老师是我四年级时的作文老师。他已经60多岁了,皱纹已上了眼角,银丝已占满了两鬓。但他不比年轻人差,还是很细心的教导,培养我们这代人。

每次上课时,他都会准备一大堆教材,有自己写的,有学生的范文,还有大作家的作品。一次,他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好像是:

有一个小男孩子,放学回家总看见父母干苦活。有一次,小男孩看见妈妈在挑水洗衣服,水要从老远的山里挑来,夏天每天都要洗衣服,所以每天都要去山上挑水。看见母亲每天挑水回来都满头大汗,小男孩决定半夜里偷偷去山上挑水,过了几天,母亲开始疑惑起来:每天洗衣服都有满满的一缸水。

一天晚上,母亲起来看个究竟,原来小男孩天天晚上去挑水。母亲流泪了。第二天晚上,小男孩起来准备挑水时,发现水缸里有满满一缸水,原来母亲心疼孩子,故意比孩子早起挑水……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叶老师。那个男孩就是叶老师。讲完时,叶老师吐了吐舌头(这是叶老师讲完故事时的习惯动作),并笑了笑,说:“每个母亲心里,孩子是第一位的,自已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累了孩子。”我看见叶老师的眼睛有一个东西闪了闪。

然后,他便让我们回忆往事,记一篇父母为我们做的事。经过叶老师的深情讲述,我们很快很好的写完了作文。

一次放学后,叶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嘻嘻哈哈的声音,原来叶老师在改作文时不禁笑出声来。我翻开一本已改好的作文,哇!虽然叶老师要改这么多作文,但上面的评语总是写的这么端正,这么漂亮。还不能出现几个的鼓励的词。每本都这么一丝不苟,想必叶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公司应急救援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