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2024-11-08

交际翻译理论论文(共11篇)

1.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一

商务交际中菜名翻译技巧

随着我国日益走向国际化,餐饮业也面临着走向世界这个问题,因此,作为餐饮业的从业人员,或多或少地懂一点有关餐饮方面的专业英语,是非常必要的。

餐饮专业英语主要包括日常会话用语、烹饪技术用语和中餐英文菜单等等,而这其中尤以中餐英文菜单用得最为普遍。要将中餐菜单翻译成英文,就先得了解中餐菜名的构成及命名方法。中餐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构成。这种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含义的写意性命名法。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我们在把中餐菜名由中文译成英文的时候,应该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尽量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翻译出来,让客人一目了然。将以下几点“公式”(中英文对照)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以主料开头的翻译方法

1、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

公式:主料(形状)+(with)辅料

例:杏仁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

牛肉豆腐beef with bean curd

西红柿炒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

2、介绍菜肴的主料和味汁:

公式:主料(形状)+(with,in)味汁

例:芥末鸭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

葱油鸡chicken in Scallion oil

米酒鱼卷fish rolls with rice wine

二、以烹制方法开头的翻译方法

1、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

公式:烹法+主料(形状)

例:软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

烤乳猪roast suckling pig

炒鳝片Stir-fried eel slices

2、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

公式:烹法+主料(形状)+(with)辅料

仔姜烧鸡条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

3、介绍菜肴的烹法、主料和味汁:

公式:烹法+主料(形状)+(with,in)味汁

例:红烧牛肉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

鱼香肉丝fried 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清炖猪蹄stewed pig hoof in clean soup

2.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二

一、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于1981年在其《翻译入门》一书中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交际翻译重视的是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对于绝大多数信息性、祈使性、人际性和部分审美性等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如许多非文学作品、广告、宣传、通告等旨在说明或引导读者的文本的翻译。

二、商标的含义和特征

商标代表产品的名称,传递企业文化,是商品显著特征的浓缩,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成功的商标翻译对开发国际市场和商品盈利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品牌,又是产品的代表,在高度概括商品信息的同时又能够给消费者以美好的享受,强烈煽动他们的情绪,激发其购买欲望。最终出售商品。

三、交际翻译法对商标翻译策略的指导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商标英语的翻译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据其理论,商标属于号召性文本,所以翻译时应以交际翻译为主。交际翻译理论对商标翻译的策略及理念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因此,应用交际翻译理论对商标进行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心理与商标翻译。纽马克把译文读者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而消费者与商标翻译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商标翻译应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起到促销作用。例如:香港著名的品牌“Gold lion”本意为“金狮”,寓意和字形都属上乘,但是销量的确一般,译者不得不改译,利用“lion”的谐音,译成“利来”,保留前者“gold”的意,因此“金利来”声名鹊起,迎合了中国人金钱名利全都来的这种吉利的想法,随后销量大增。

2.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繁衍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氛围中所引起的语义联想不同,日常生活中借物喻义,触景生情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各民族共同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各不相同,所以当翻译商标时,我们应该考虑其文化因素。既要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符合民族语言的特点,又要尊重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民族感情、宗教信仰、符合人文、地域、风情。当选择品牌时,中国人更喜欢一些鸟类和动物,因为它代表着尊贵和幸福。例如,“蝴蝶牌电子灶”,“报喜鸟西服”,“水仙牌洗衣机”等等,然而西方人却不这样认为,“选择动物、鸟类、鱼类作为品牌名称通常给人们不好的品质印象。”(刘法公,2003(6):68-71)这主要是因为鸟类和昆虫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含义。商标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要力求使译文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文化观念和认知习惯,这样才能使商品在译入语国家被消费者接受。

3.思维方式差异与商标翻译。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则习惯于抽象思维,我们从翻译的角度研究这些差异,目的在于对翻译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文化解释。

以“老”字为例,中国人喜欢用老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这种思维方式在商标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老干妈”(old nominal mother--food products)”,“王老吉”(old man who’s called Wang--drink)”这些商标很容易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兴趣。然而,在西方国家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着重年轻,未来或新的想法,认为“老”意味着过时的或即将死去,因此,这类的商标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到。

4.审美心理。商标翻译除具有实用外,必须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心理,要体现一种简洁明快的美。每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结合美学,其表达既要精炼准确,还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美国有一种化妆品“Revlon”被巧妙地译成“露华浓”,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揽露华浓”这一著名的诗句,使译名充满了汉语文化色彩,浪漫而又典雅。

商品译名就是最佳广告,是产品在国外市场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商标词的翻译对产品的销售情况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逐步意识到商标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制造的产品必须“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我们虽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我们要时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商品名誉。这也决定了商标词的翻译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大众的口味,形象、贴切、创意、独特既能表达出原来的韵味,又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习惯,极具市场号召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变得异常活跃,商标翻译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商标代表产品的名称,传递企业文化,成功的商标翻译对开发国际市场和商品盈利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更要深谙两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文化传统,习俗,思考方式以及不同的价值观都会对商标翻译产生巨大的影响。

3.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闻翻译;新闻文体特征;交际翻译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和整个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新闻翻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分析新闻的语言特征,然后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而没有考虑到因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译性。

從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翻译的更多的是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而不是语言本身。最能体现这种基于文化而非语言的翻译,恰恰就是新闻翻译。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仅仅是字对字翻译,在新闻翻译中是远远不够的。

在Peter Newmark 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语言被分为六种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元语言功能。根据这六种功能,Peter Newmark又将文本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很明显,新闻文本属于信息文本,因为信息功能强调外部环境、话题的真实性。而根据Newmark的理论,绝大多数信息性、人际性及元语言性文本,适合用交际翻译。所以,新闻翻译的主要翻译方法应当是交际翻译。

一、Newmark的翻译理论

(一)Newmark的翻译理论

Peter Newmark 在翻译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了八种翻译方法:字对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归化,意译,地道翻译,交际翻译。其中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能最大限度达到翻译的最终目标:准确和简洁。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提出以及这两种翻译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在西方语言学界和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而“语义翻译”指“在目标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

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而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而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而新闻翻译作为信息型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

二、交际翻译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新闻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对交际翻译理论进行了解之后,我们将会在词汇方面,时态方面和语态方面来说明交际翻译在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

(一)新闻词汇特征和翻译

词汇是语言最活跃的部分,词汇在各类文体当中有其各自的特征,其中新闻词汇以其独有的特征,让新闻这一特殊的文体形式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同时吸引更多的读者。

1. 小词

小词指的是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的词。小词因能迎合新闻发布迅速,而被广大新闻发布者使用。基于新闻词汇具有小词的特征,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新闻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因为交际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小词的基本功能有具有相通之处,比如说,交际翻译的目的和小词的使用目的都是加速信息的传递等等。例如:

With jobs cuts, New York is losing war of brooms.

(The New York Times)

“cut”这个词和“job”用在一起,很明显,在这里“cut”的意思是“reduce”。而编辑在这里用“cut”这个词而不用“reduce”,一方面体现小词的使用让各个教育背景的人都能迅速理解原文意思,另一方面,在译文中将“cut”翻译为“减少”体现了交际翻译遵循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的原则。

2. 缩略语

和小词的特征相似,新闻词汇中缩略语的使用也是为了新闻的快速发布,体现新闻文体的简明精炼。缩略语分为两种:截短词和首字母缩略词。例如:

NPC (the Inter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Biz:business(商业) lib:liberation (解放) Sec: secretary (秘书)

(二)新闻时态特征和翻译

Newmark 的交际翻译强调读者是翻译的中心,所以,目标文本应最大限度地让读者理解。在翻译过程中,时态问题的处理上,译者应充分考虑读者使用的语法,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

为了给新闻读者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感觉,英语新闻动词常用一般现在时,不管事件发生在过去还是现在。例如:

US Journalism suffers rough year in credibility over the past year

很明显,句子所描述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但是为了达到一种“现时”的感觉,编者采用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译成中文时,译者需要采用交际翻译的原则,将原文的过去时翻译出来,否则,中国读者很难理解原文意思。

(三)新闻语态特征和翻译

英语新闻文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为,新闻读者所关心的往往是动作发出者的情况,如有关战争,灾难等报道中, 读者关心的是伤亡人数和进展等。可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灵活处理文本中出现的被动语态,除非有必要突出动作的接受者,否则不能译成被动语态。例如:

More than 50 million acres of farmland have been sumerged and grain store damaged. Thousand of peasants have been showd on teevison trying to save their grain by loading sacks into boats or trying to move them to higher ground.

五千多万亩粮田被淹,许多粮仓被毁。电视报道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在设法抢救粮食,他们或把麻袋装的粮食运到船上,或者把他们转移到高处。

新闻文体具有地域性,时效性和客观性,所以其语言的使用具有简明精炼的特点,这恰恰是新闻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新闻发布的关键是让读者快速接收信息并读懂,交际翻译理论正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为新闻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新闻翻译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刘川.文稿与播音-新闻英语的文体特色.山东:《山东外语教学》第3期,2002

[4]刘明东,蒋学军.英语新闻及其翻译,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期,2002

4.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四

“Well,” he said, “it is like snow on the hills.”“嗯,”他说,“这就像雪在山上。”

“Oh,” the blind man said, “then it must be a wet and dampish sort of color, isn’t it? ” “No, no,” the man said, “it is also the same color as cotton or wool.” “Oh yes, I understand.It must be fluffy color.” “No, it is also like paper.”

“哦,”盲人说,“那一定是湿,微湿的颜色,不是吗?”“不,不,”那人说,“这也是相同的颜色,棉或羊毛。”“哦,是的,我明白了。一定是毛茸茸的颜色。”“不,它也像纸。”

“Then it must be a crackling or fragile color,” said the blind man.“No, not at all.It is also like china.”“那一定是脆皮或脆弱的颜色,”瞎子说。“不,不是。也喜欢中国。” 2 讲【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讲文化和沟通

An American university student Tom is active in a foreign student club at his university and has several good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One of them tells Tom his parents and sister will be visiting, and he asks Tom if he would like to meet them.Tom invites all of them to visit his home one afternoon.They arrive and present him with a nicely wrapped gift.Tom tells them they shouldn’t have brought anything, but thanks them and proceeds to open the gift, which turns out be very pretty vase from their country.He thanks them again.He sense some awkwardness and realizes that he has not offered them anything to drink.“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 or a soft drink?”he asks.They all refuse.Things seem more awkward now.But he talks a little of their country, about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about the cost of living, and everything the father whispers something to his son.“I think we must be leaving to return to the hotel,”he says.Everybody stands up, shake hands, and they start to leave.“Please come and visit again,”Tom says as he stands and watches the family walk to the door, open it and disappear down the hall.Two days later, in a very indirect way, Tom learns from another friend that the visitors thought he was a rude host 一个美国大学的学生汤姆是活跃在他大学的外国学生俱乐部,有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好朋友。其中一人告诉汤姆他的父母和妹妹将访问,他问汤姆是否想见到他们。汤姆邀请他们参观他的家的一个下午。他们到达,给他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汤姆告诉他们他们不带来任何东西,但由于他们,继续打开礼物,这证明是非常漂亮的花瓶从他们的国家。他再次感谢他们。他感觉有些尴尬,意识到他没有给他们任何东西喝。“你想要咖啡还是茶还是饮料?”他问道。他们都拒绝。事情似乎更尴尬的了。但他的小国家,谈论研究大学,生活费用,父亲低声说些儿子的一切。“我认为我们必须离开回到酒店,”他说。每个人都站起来,握手,他们开始离开。“请再来拜访,”汤姆说,他站和手表家庭走到门口,打开它,消失在大厅。两天后,汤姆非常间接的方式,可以从另一个朋友,游客认为他是一个粗鲁的主机 3讲【cultural diversity 】【文化多样性】

Mr.Zhao and Mr.Qian have been on good terms with each other, though Mr.Zhao lives in China while Mr.Qian became an overseas Chinese wor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two both have children about the same age.Mr.Qian has two brothers who live in the U.S.and manage their family businesses.And both Mr.Zhao and Mr.Qian have business that seems fairly prosperous.In recent times, however, Mr.Qian is bogged down with some difficulties, and in fact, his business is almost on the rocks.But, he has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 in a very promising venture but at the moment does not have enough cash.He realizes that this venture will be able to help him nurse his business back, and that his two brothers do not have the large sum he needs.He weighed the situation carefully and then telephoned Mr.Zhao for help.Mr.Zhao gladly lent him the money, and the venture did turn out very profitably for Mr.Qian, who was then able to repay Mr.Zhao with the interest immediately.Later that year, when Mr.Zhao’s daughter was applying for a course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called Mr.Qian to help to get his daughter into the college by using his connections.Mr.Qian acquiesced and secured a place for Mr.Zhao’ daughter.A year later, Mr.Zhao’s nephew was going to the States.He asked Mr.Qian if his brothers could help him and give him a job when he got there.Again, Mr.Qian complied without hesitation.But when this was known by one of Mr.Qian’s American friends, Jackson, he didn’t seem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all the assistance Mr.Qian had given to Mr.Zhao, though Mr.Qian had told him a lot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Jackson said that Mr.Zhao was asking too much 赵亮和钱先生一直关系不错,但赵先生生活在中国而钱先生成为海外华人在美国工作。都有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同。钱先生有两个兄弟,他们住在美国和管理他们的家族企业。赵亮和钱先生有业务,似乎相当繁荣。然而,近年来,钱云会被一些困难,事实上,他的生意几乎是在岩石上。但是,他有机会投资于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公司,但目前没有足够的现金。他意识到这种风险将能够帮助他护士业务回来,和他的两个兄弟没有他需要的大笔。他仔细权衡形势,然后给赵先生打电话寻求帮助。赵先生很乐意借给他钱,风险确实被证明非常有利可图钱先生,当时能够立即偿还赵先生与兴趣。同年晚些时候,赵亮的女儿是在美国申请课程,他打电话给钱先生,帮助他的女儿进入大学通过使用他的连接。钱先生默许了,获得了赵先生的女儿。一年后,赵亮的侄子去美国。他问钱先生兄弟可以帮助他,给他一个工作当他到达那里。再次,钱先生毫不犹豫地履行。但当这是被钱先生的一个美国朋友,杰克逊,他似乎并不能够理解所有的援助钱先生给赵亮,尽管钱先生曾告诉他很多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杰克逊说,赵先生是要求得太多了

5讲【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文化和语言交流】

In an attempt to locate an outlet for its products in Europe,a large US manufacturer sent one of its promising young executives to Frankfurt to make a presentation to a reputable German distributor.The US company had considerable confidence in the choice of this particular junior executive because the man not only spoke fluent German but also knew a good deal of German culture.When the American entered the conference room where he would making his presentation ,he did all the right things.he shook hands firmly , greeted everyone with a friendly “hello” ,and bowed his head slightly as is customary in Germany.Drawing on his experience as a past president of the Toastmasters Club in his hometown,the US executive started his presentation with a few humorous anecdotes to set a relaxed mood.at the end of his presentation, however ,he sensed that his talk had not gone well.in fact ,the presentation was not well received ,for the German company chose not to distribute the US company’s products 为了找到一个出口为其产品在欧洲,美国大型制造商发送它的一个有前途的年轻高管法兰克福表示一个有名望的德国经销商。这家美国公司有相当大的信心的选择这个特殊的初级主管,因为人不仅能说流利的德语,也知道德国文化的一笔好交易。当美国进入会议室,他会让他的演讲,他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他坚定地握了握手,向每个人都友好的“你好”,在德国,微微低下了头,是司空见惯的。借鉴他的经验作为一个过去面包大师俱乐部的主席在他的家乡,美国执行开始和一些幽默轶事演讲设定一个放松的心情。然而,演讲结束时,他意识到他的谈话没有顺利。事实上,表示并没有得到观众的青睐,德国公司选择不将我们公司的产品 6讲【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文化和非语言沟通】

5.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五

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各级大纲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普遍没有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提高,翻译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然而,竞争激烈的社会却又急需既有充足的英汉语言知识,又掌握了英、汉语国家生活习俗民族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宗教文化等文化特征的应用交际型的翻译人才。因此,笔者就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的意义

(一)深化原文理解

一般情况下,翻译活动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理解原文、表达译文、校验译文。其中理解原文是翻译工作的基础,更是翻译的核心所在,一旦对原文的理解有误,必然会造成翻译效果的不理想。因此,翻译活动中的原文理解,不但需要对词汇、语篇结构、句法等表层进行理解,更需要对文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理解。若翻译人员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显然会导致翻译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中西方对于亲属的称呼。中国人极为注重宗族观念,对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区分极为细致,人们只需要从称呼中便可以判断出双方的亲属关系,同样根据亲属关系也可以确定称呼。但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些称呼,对陌生的老爷爷会称呼其“大爷”,另外还有“大姐”、“哥哥”、“弟弟”、“叔叔”等也较为常见。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若翻译人员无法理解称呼中的语境,单纯的将其翻译为“uncle”、“sister”显然会使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称呼陌生人会与称呼亲属一样”?由此可见翻译人员对原文理解的重要性,同样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

(二)优化译文表达

翻译并不是源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目的语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目的语言中寻找与源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串接成句的过程[3]。若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仅盯着原文的语文层面,最终翻译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徒具其形,原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却不得而知。因而在翻译的表达阶段,首先应注意不同文化中语言形式的差异,按照译入语习惯进行调整。例如: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译一方法: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对于那些在和平时期的秋天树叶再度转黄之前将要失去青春、有的要失去生命的.人们是一个动人的送别。译二方法: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为那些青年们送别的是一抹动人的秋色。待战后和平,落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昔日的青年青春已不在,甚至还有的失去了生命。译一的翻译忽略了汉语与英语结构上的差异,将英语的定语从句死译为汉语的定语,原文的名词结构也未作转换,导致译文不中不洋,原文中伤感、优美的意境也没有得到表达。而译二的翻译则意识到了双方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对译文的结构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了调整,不但将原文的意义进行了充分表达,其蕴含的意境也得到了体现。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原文的理解,更能优化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单元教学为主题,强调学生语调、语音、语法的准确性,侧重词汇的搭配与使用。显然,这是由于教师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重点放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文化因素。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后则是做不完的作业与练习。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基础,能够进行常规的英语写作,但却无法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革新当前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Christmas”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西方人在过圣诞节时的一些习惯,还可以将一些与圣诞节有关的词汇如Christ-mas card(圣诞卡),reindeer(驯鹿),ChristmasEve(圣诞节前夕),Santa Claus(圣诞老人),roastturkey(烤火鸡),sleigh bells(雪橇铃)等一一例举。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西方圣诞节时的习惯,今后在翻译过程中必定会有所助益。

(二)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

文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巨大深远,使其在接触他国文化时,往往会先入为主,用本国文化的意义系统阐释自己不熟悉的文化。对于“Her beauty is beyonddescription.”往往会有学生将其译为“貌若天仙”,乍看之下仿佛完美地诠释了该句的意义,但事实上却与原文所表达的意义相悖。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双方对于“美”的审美也不尽相同。例如《诗经》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这些描写的是我们常说的“美女”,若将其直接翻译成英语,想必读者难以想象该女子究竟美成什么样。同样,“貌若天仙”也容易使中国人联想起西施、貂蝉等女子,但英语中的“fairy”也可以用来形容男性。

(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陈二春,2008)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错误。例如中国人对于他人的赞美通常会以一种谦虚的语气说“哪里,哪里”,表现得较为含蓄,而西方则不同,他们会欣然接受他人的赞美并表示感谢,并且若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Where,Where”,则会使对方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该句表达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双方的文化差异进行调整。又如《水浒传》中写道:“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 “放屁!放屁!”。该句描写的是武松在乡下小店中想要肉吃,店家却说没有,而其他顾客正吃着鸡与肉,武松因此极为气愤。若在翻译过程中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则会翻译成“Pass your wind ! Pass your wind !”在西方人看来变成了武松要店家放屁,与原文表达的含义天差地别。真正准确的翻译应是真正了解西方的语言表达与原文含义后,将武松说的话翻译成“nonsense”,即撒谎。

三、结束语

6.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六

与交际能力概念对应的写作能力理论视觉研究

本文从对写作观念的分析和解读入手,强调了写作作为一种重要交际能力的本质属性,进而探讨了与Canale和Swain的.交际能力概念对应的写作能力的三大方面的理论视觉问题,即,与写作的社会语言环境(作者、读者、文章、现实及其构建的写作文本语篇等因素构成的写作的网络状情感语境)相关的理论研究,写作策略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写作语篇问题的研究.

作 者:王林海  作者单位:河北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1 关键词:写作观念   交际能力   理论视觉   策略   语篇  

7.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七

一、“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认为, “交际翻译指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指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 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思。”也就是说, 交际翻译更注重译入语及其受众感受;语义翻译更注重源语, 试图在翻译过程中无论风格上还是形式上都实现再现原文的效果。把语义翻译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就是指译者要注重保留原对白的风格及形式, 从而完整的表达原对白;把交际翻译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就是译者要注重译入语受众的感受, 译文要符合译入语受众的语言表达方式, 尽量做到“地道”, 达到译入语受众在观看字幕时以为自己读的就是原对白的效果。

二、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与翻译补偿

世界上存在来自不同语系的多种语言, 语言使交流变成可能, 翻译使这种可能变成可行。然而, 由于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不同, 以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为指导原则下的字幕翻译虽然能使源语言的大致意思表达无误, 有时却在保留源语言本意的基础上失去源语言观众所能体会到的“韵味”。这时, 翻译补偿便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夏廷德在其著作《翻译补偿研究》中是这么表述翻译补偿的, “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 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 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 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本文试图以电影《敢死队2》的字幕翻译为例, 以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 分析探讨如何对字幕翻译中的缺损进行翻译补偿。使译入语受众体会到近似于源语受众所能体会到的影片“韵味”。

1、词汇层面的翻译与补偿

词汇的翻译是基础的翻译, 而限制于影视作品的特殊性及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难免造成词义或词汇所指意象的丢失, 使译作所译非所指, 给观众造成不便, 这就要对翻译进行词汇的补偿。

例1.Barney Ross:Alright guys, put your toys away.

巴尼·罗斯:行了, 伙计们, 该回家了。

这句台词是巴尼团队赴尼泊尔营救富豪任务已接近尾声, 准备甩掉敌人开飞机走人时巴尼对团队其他人说的。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该译文根本没有译出“toys”一词的意思, 造成译文词汇层面的缺失。“toys”原意指玩具, 但在这种语境下巴尼口中的“toys”显然是指他们的敌人, 具有轻蔑的意味。故笔者认为应对“toys”一词进行词汇层面的补偿。改译为:“行了, 伙计们, 把你们的尾巴甩掉, 我们该回家了”。这样方显巴尼轻蔑的意味。

例2.Barney Ross:Thanks for showing up.

克里斯莫斯:今天谢谢你。

Booker:My pleasure.

布克:别客气。

巴尼团队在一个废旧的小镇遭到桑族人袭击, 布克的出现使巴尼团队绝处逢生。“show up”原意为“到场、出现”, 根据影片中人物性格可知, 布克喜欢单干, 也不爱管闲事儿。所以他能帮助巴尼团队解围的行为很难得, 译文一定要译出“show up”才显示出巴尼十分感谢布克的解围。但该译文并没有译出“show up”, 造成译文词汇层面的缺失。建议改译为:“谢谢你今天出面解围”, 其中“出面”很好的补偿了译文的“show up”词汇意思的缺损。更显巴尼感激之情。

2、语用层面的翻译与补偿

影视作品展示的是故事中主人翁的生活, 口语化是字幕翻译最大的特色。而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往往除了表达句子本身的意思之外还附带着其他的意思, 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译者既要忠实于原作者, 又要服务于译文读者。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 应当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 对除影视对白字面意思外的其他意思通过翻译补偿良性的传达给受众, 使译作所译为所指。

例3.Christmas:Better you than me

克里斯莫斯:还好不是我

Barney Ross:That`s nice, nice.

巴尼·罗斯:你还真会安慰人。

在巴尼团队赴尼泊尔营救中国富豪任务中, 巴尼不慎身中两枪, 克里斯莫斯说道:“Better you than me”, 巴尼调侃的语气回答:“That`s nice, nice.”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应该译为:“那很好, 很好”。但这种译文不能准确的表达巴尼调侃又有点埋怨克里斯莫斯的意思。在交际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并对译文进行语用层面的翻译补偿译为:“你还真会安慰人”补偿了英文原句语用层面的缺失。

例4.Billy:she was a nurse.

比利:她是个护士。

Barney Ross:That comes in handy.

巴尼·罗斯:一定很会照顾人吧。

比利与巴尼闲聊, 说到比利女朋友是个护士时巴尼说道:“That comes in handy.”“handy”译为便利的, 手边的, 就近的。此时, 巴尼的言外之意是比利找了个护士女朋友很好, 因为护士很会照顾人, 所以该译文在遵循交际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对译文进行了语用层面的翻译补偿, 使译入语读者一目了然。

3、文化层面的翻译与补偿

电影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仅在语言之间, 同时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建起了桥梁……他们重构起了跨越语言界限的词语等值, 同时也反映、移植了别国文化”。一个合格的译作不仅要译好原对白中的词汇和语意, 更要译好其中的“文化”, 搭建好译入语受众与原对白文化共鸣这座桥。

例5.Church:Should be a walk in the park for you.

澈弛:“这对你来说小菜一碟”。

澈弛交给巴尼团队一项任务, 任务是去噶扎克山区附近搜寻一架被击落的飞机, 把飞机内保险箱里的东西拿回给他。澈弛认为这项任务对巴尼团队来说非常容易, 所以对巴尼说:”Should be a walk in the park for you.”。交际翻译更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使读者不觉得译文晦涩难懂。故译文在遵循交际翻译指导下, 对译文进行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 “小菜一碟”四字格的使用充分考虑到了译入语文化, 使译入语受众也感受到了源语受众所能感受到的“韵味”。

例6.Barney Ross:But your girlfriend over there has a world-classcheating gene.

巴尼·罗斯:可你要是娶了她, 这辈子那种帽子就戴不完了。

Christmas:I should stab you in the heart.

克里斯莫斯:我真该一刀捅了你。

巴尼团队在一家小酒吧消遣, 看到举止轻浮的克里斯莫斯女朋友, 巴尼劝道, “But your girlfriend over there has a world-class cheating gene.”根据语义翻译原则译为“你女朋友有着世界级的欺骗基因”, 也许经过揣测观众会理解出这句话是指这女孩不检点, 但这需要观众在看了字幕后进行二次思考, 故该译文充分照顾到了译入语受众接受信息瞬时话的特点, 对该译文在翻译时进行文化补偿, 把表达女孩不忠的话语转换为中国人思维里的“那种帽子”, 使译入语受众觉得译文很有中国味道。

4、审美层面的翻译与补偿

“美, 其实无处不在, 同时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正如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 在保证译文准确达意的同时, 也要兼顾“雅”, 使译文兼具美感。字幕翻译也不例外, 译者应在兼顾语言本意的同时, 尽量再现原语电影中言语之间的美意。

例7.Barney Ross:Let us take care of him.

巴尼·罗斯:埋葬他。

巴尼团队里年轻的狙击手比利在执行任务时被早已经埋伏在附近的维来恩犯罪团伙杀害, “Let us take care of him.”, 这句对白是巴尼与团队其他人说的, 译文“埋葬他”未免有些生硬, 体现不出感情色彩, 因此笔者认为在交际翻译的指导下并对译文进行审美补偿, 将译文处理为“我们送他最后一程。”更能让受众体会到巴尼对比利的死是多么痛心和惋惜, 使受众和影片中的巴尼在感情上产生一种共鸣。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敢死队2》的字幕翻译分析, 可知, 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的根据语义翻译原则忠实于原对白的语义信息, 又要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照顾到译入语受众的语言习惯, 可又限制于译者水平、文化差异等诸多原因, 难免译文会有些语义或风格上的损失, 适当的翻译补偿有利于减少这种翻译中的缺损, 使译入语受众和源语受众感受相同。

参考文献

[1]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的得与失//杨自检.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732-741.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夏延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68.

[4]孙会军, 赵小江.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J].中国翻译, 1998 (2) :35-37.

[5]杨自检.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8.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八

关键词: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交际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08-01

一、引言

奥斯汀(J.L.Austin,1911-1960)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在奥斯汀的整个思想中,他在《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提出的“施行话语”与“记述话语”区分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最具有建设性,是其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的、永久性的贡献。其中言语行为理论一方面经过赛尔和格赖斯等人的修正和发展,成为语言哲学最重要的意义理论之一;另一方面经过 一些语言学者的细致阐发和发扬光大,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文学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等领域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

二、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总体上研究话语的施行方面。奥斯汀把作为整体的言语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即认为在说些什么时,我们可能以三种基本的方式在做些什么。他把这三层意义的做些什么分别成为“话语行为”、“话语施事行为”和“话语施效行为”。大体而言,话语行为相当于说出某个具有意义的语句;话语施事行为是指以一种呼吁施事的力量说出某个语句,如做陈述、提疑问、做许诺等。话语施效行为则是经由说些什么而达到某些效果的行为,如使相信、使惊奇、制止等。

(一)话语行为。

奥斯汀把最为通常意义上的“说些什么”的行为称为“话语行为”的实施。对该行为进行剖析可以大致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发音行为、发语行为和发言行为。发音行为紧紧是指发出某些声音的行为,而所说出的东西是音素。发语行为是指说出某些词汇,即发出特定类型的声音,这些声音属于某种语言的词汇库,它们按照该语言的语法规则有序排列,有一定结构,并且具有特定的语调,符合该语言的语法。这个话语就是发出某个语素。发言行为是带有或多或少确定的含义和所指来使用某些上述词汇的行为。(杨玉成,2013:91)

(二)话语施事行为。

话语施事行为意指在说话中实施了言外之事。奥斯汀用公式“在说X当中,我在做Y事情”。如“在说‘我明天会来’当中,我正在做许诺”。在这里,说某件事情是话语行为,而许诺是指在说话中所实施的言外之行,即在说“我明天會来”中行许诺之事。(杨玉成,2013)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把“我明天会来”归为初级施行话语,“我保证我会到那里”归为显性施行话语。

(三)话语施效行为。

话语施效行为是指说话者在说了些什么之后通常还能对听者、说者或其他人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不是话语施事行为,因为它不是在说话中所实施的行为,而是言后之果。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日常交际翻译中的作用

(一)翻译的性质。

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Nida et al.,2004:12)。在这个定义中,“自然”是指译文不能有翻译腔;“切近”是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对等”不是一致,意在强调原文信息的再现而不是原文形式的保留。动态对等翻译要求接受语文本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完满地再现源文本旨意。

(二)言语行为理论在日常交际翻译中的作用。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强调读者的反应。他指出目标读者不仅仅要理解原文,他们还应该作出和源语读者相一致的反应(谭载喜,2004:235)。奈达这里指的读者反应就是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语施效行为。在日常交际的翻译中译者应该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话语表层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分析说话者意图、预期效果和听者的实际反应。下面举例子说明:

Son:“Father,I want that bike.”

Father:“Well,Luke,you already have had two bikes.”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爸爸的回答,表面上看是在陈述卢克应经有了两辆自行车了,深层意思是我不会给你买的。爸爸通过说做了拒绝的行为,表达不会再买的意图,所以动态对等地翻译可以为:

儿子:“爸爸,我想要那辆自行车。”

爸爸:“算了吧,卢克,你已经有两辆自行车了。”

甲:“你再嘚瑟,我就削你。”

乙:“你动动我试试。”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甲的话语,奥斯汀认为说些什么是在做些什么。甲在说话的同时,是对乙做出警告,言外之义是让乙不要在放肆,否则后果自负。乙在说话的同时,是对甲的质疑,言外之义是你不敢,是对甲的挑衅和蔑视。所以动态对等的翻译可以为:

A:“If you keep behaving like this, I will give you a sound beating.”

B:“I dare you.”or “How dare you.”

四、结束语

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日常交际的翻译,能更好地理解话语交际参与者的意图、目的和态度等蕴含于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能更好的理解原文话语的意义和读者的反应,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或误解。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把具体情景、说话者意图、目的和接受者的预期反应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说话者如何以言行事。这有助于译者深入、透彻地把握原文,从而更好地实现双语转化。

参考文献:

[1]YangYucheng and ZhaoJingchao, trans.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by John Langshaw Aust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2]Eugene A. Nid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九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1955年,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讲座用以纪念语用学的先驱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并在讲座中发表了《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在《以言行事》中句子可被分为两种: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随着研究的深入,奥斯汀发现施为句理论存在一些不够严密的地方。施为句和表述句本质上没有区别。所有的句子都可以用以实施行为。在施为句研究的基础上,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即言语行为理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说话实施三类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指以言指事,以言叙事,包括发出声音和组成有意义的词语,即说话本身以及由此产生的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指以言指事,以言施事,即示言外之力,用说来做事或传递交际意图;言后行为指言后之果,以言成事,即说话后改变对方和产生的效果。之后,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指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间接地实现,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言语行为指对字面意义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需要借助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背景知识和所处语境来推断得出,因而,更为复杂和不确定。

二、交际法外语教学

1.交际法外语教学理论

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先驱人物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含四种成分:即语法性(grammaticality);可行性(feasibility);适宜性(appropriateness;现实性(reality)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对应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是对交际法最新的概括。学习的任务在于交际,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学会外语,而是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这种语言。

2.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外语教学法的联系

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教学法的贡献是言语行为理论与语言研究之间联系的.体现。教学过程的重心应是发展学生的情景理解能力,语用能力以及文化认知能力。Richards 和Rodgers 认为交际法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掌握四种语言技巧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来交际并获得交际能力,即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重点强调了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言语行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密切相关。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言语行为理论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语境的利用,语用推理能力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1.语境的利用

交际法外语教学注重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能力体现在说话人和听话人根据语境来实施言语行为,语境研究的是具体情景下的话语意思, 对语言的使用,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有着巨大的约束力。语境不仅影响了我们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如何去说。以自行车失窃一事为例,向朋友讲述与向警察讲述是不一样的,因为两种行为涉及不同的情景模型。Van Dijk认为,情景模型由简单的图式(schema)或有限的常规范畴构成。这些范畴可以切分为交际情景,包括:场景(setting)(交际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参与者(participants)(交际双方的各种因素),意图(intention),(背景)知识(knowledge)等。来看以下例子:

--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wife?

--Yes, I am.

--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wife?

--Once a week.

这段对话适用于课堂上操练句型,但是一旦放入交际情景模型,就会认为提问人无礼,甚至别有用心。

Excuse me,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这句话礼貌得体,可是用它来向出租车司机招手叫停后提出的请求,就未免太做作了。这里的交际情景模型只要求简单的Airport, please,既礼貌得体,也不失身份。因此,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对语境的分析利用能力。通过对场景,参与者,意图及背景知识的分析来判断具体语境中的言外之意。

2.语用推理能力

语用推理能力是交际法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的另一重要能力。(英语教学论文 )正确的判断语用用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抓住 篇章结构的主要核心观点。有技巧的理解和使用语用用意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必经途径。塞尔认为听话人可以根据一定的语用推理来判断出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用意,要推导出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听话人要有一定的语用推理能力。这种语用推理能力建立在一定的语言知识、双方互知的背景信息和合作原则之上。X提出某种建议,交谈对方Y使用间接言语行为表达了拒绝,以下是塞尔给出的关于间接言语行为语用用意的推理过程。(其中(1)是指Y所说的话语)

Step 1: A proposal is made by X, and Y responded by means of an illocutionary act(1)。

Step 2: X assumes that Y is cooperating in the conversation, being sincere, and that she has made a statement that is relevant.

Step 3: The literal meaning of (1) is not relevant to the conversation.

Step 4: Since X assumes that Y is cooperating; there must be another meaning to (1)。

Step 5: Based on mutually shar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X knows that they cannot leave until Y is ready. Therefore, Y has rejected X´s proposition.

Step 6: X knows that Y has said something in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the 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 must have been the rejection of X´s proposal.

通过实例来分析,如下:

甲: 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

乙: 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通过该例句阐述了甲如何从乙表示”陈述”的字面意思中推导出间接言语行为“拒绝”的推理步骤:

步骤1:甲向乙提出建议,乙作出陈述,说他要准备考试(命题内容);

步骤2:甲设想乙持合作的态度,因而认定乙恪守了关系准则(关系准则);

步骤3:乙的应答应当是下列言语行为中的任何一种:“接受”,“拒绝”,“建议”,“进一步考虑”等;

步骤4:但乙的字面意义没有做出上述任何一种言语行为,因而他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从步骤1-3推断);

步骤5:因而乙要表达言外之意。设想他遵守了关系准则,那么,他的言外之意不同于其字面意义(从步骤2-4推论);

步骤6:显然甲知道,乙准备考试要花大量时间,乙看电影也要花大量时间(事实的背景信息);

步骤7:因此,乙不能去看电影了,而是要在此期间准备考试(从步骤6推断);

步骤8:有能力实施符合命题内容条件的预期行为是接受建议的恰当条件(言语行为理论);

步骤9:因此,甲知道乙所说的话语表明,乙无法接受甲关于看电影的建议(从步骤1,7和8推断) ;

步骤10:因此,乙的以言行事意图,语用用意大概是拒绝对方建议(从步骤5-9推断)。

这是一种理解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用意时,可能作出的逻辑推理过程。这种推理方法为理解说话人( 篇章)的真正意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也说明,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要理解说话人( 篇章)的真正意图,除了语言知识,学生还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推导言外之力,准确把握说话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3.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文化的特征,文化也可以影响语言的使用。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中外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范畴很宽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打招呼,致谢,表示谦虚,接受礼物,声调高低,文化传统,身势语言及禁忌观念等。如年龄、收入及体重等问题在英美国家都要回避,而在中国并非如此。中国人打招呼时通常会说“你吃了吗?”、“到哪儿去呀”等,而在英美国家听话人可能会产生误解,将其理解成邀请或询问隐私。因此,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差异的敏感。通过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强调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推荐一些了解外国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推导能力、文化判断能力。交际教学法重点强调了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言语行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密切相关。言语行为理论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语境的利用,语用推理能力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三方面。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Levinson,S.L.Pragma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4]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交际翻译理论论文 篇十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作 者:肖萌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新闻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  

11.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篇十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可译性 策略

一、引言

在翻译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的语言点,由此便产生了原文本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社会生活的共同性和人类思维的同一性,构成了可译存在的理论依据。但只要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差别存在,不可译就会继续存在。对这一问题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不可译是绝对的,可译是相对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翻译过程中可译是绝对的,不可译是相对的。

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应用于翻译,使可译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是目前译者们共同期待的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

著名的语言和翻译学家尤金曾提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语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以致于读者在不认真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于任何文本都无法有效地地加以理解。”文化是某一群体的历史沉积物,包括价值观、知识、信仰、风俗习惯等。交际受语境制约,所以它与文化息息相关。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往往会影响人们的交际行为”,这就是“跨文化交际”。

三、翻译中的可译与不可译

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在各自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了语言间存在大量的词汇的缺失和错位,句法结构也可能会迥异,文化上无对应概念、概念仅部分重叠甚至完全冲突等现象出现。这使得我们在翻译中,时常无法为原语中某一个具体的表达方式在译人语中找到对应物,这便是我们所说的不可译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共同点总是与差异相伴而行的。人类的思想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的。但无论环境有多么复杂,甚至风格迥异,但都面临类似的问题,都有同样丰富的内心情感。这些都为文本的可译提供了基本依据。

可译与不可译的关系是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两个矛盾统一体。完全可译的和完全不可译的东西是非常少的,绝大多数的语言现象都只是部分对应。因此,在认定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上只是立足点不同而已。

四、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估计严重不足,尤其是中译英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显然是我们交际的最大障碍。不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跨文化的不可读性或低可读性。可读性低下,文学翻译的艺术价值则难得以体现。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就得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探讨不同民族文学间的审美共性,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五、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

(一)文化思维模式导致的翻译差异

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产生,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非常重视文化思维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外国人具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人比较善于形象思维,喜欢将事物从整体上予以分析和融合,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形象化;而西方人比较擅长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将喜欢分成一个个细小的组成部门。

例如:我把小木箱撬开一看, 里面是四条鲜鱼。Cattassonne教授一定是怕鱼在路上耽搁会变坏坏,于是在鱼的上下两旁都放了冰, 冰已经有点融化了, 化成的水从木箱的空隙中流下来了。 (陈学钊 《水久的怀念》 )

I opened the little box to find four fresh fish in it. There was ice all around them .Since the ice was melting, water ran through the cracks on the box. It was clear that Prof.Carassonne had placed ice in it for fear that the fish would go bad during the delivery.

在这个例子当中,中文明显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而英文则是典型的按照逻辑思维的顺序来排列的。

(二)文化习俗导致的翻译差异

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響。而文化最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影响更是难以改变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是跨文化交际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例如:在表现一个人特别强壮的时候,中国人多用牛来表示,而西方人则多用马来比喻,as strong as a horse。在描述雨非常大的时候,中国人常说倾盆大雨,而西方国家则说“To rain cats and dogs ”(天上下狗和猫了),翻译过来会让中国人难以理解,这种文化导致的差异在翻译是则需要进行同化。

(三)地域文化导致的翻译差异

在我们进行翻译时,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十里不同俗”。就是说哪怕在十里的范围内都会出现不同的习俗。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地域差异导致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例如,狗在中国的文化里表示地位低下,多表达贬义的意思,而在西方国家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狗也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比喻意义,例如top dog (最重要的人物),lucky dog(幸运儿)等.

结 语

很多人都会觉得,创作要比翻译难的多,但只有真正从事翻译的人才知道翻译的不易,尤其是在遇到因跨文化交际而引起的不可译问题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多看书,多查资料,真正弄明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字做代表的真正意义,努力将不可译的东西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来将其合理的表达,达到翻译的目的。要不断吸收各种行业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促进两种语言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J].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3.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区人大常委会评议民政局、教育局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