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朝阳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4-08-13

10朝阳二模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1.10朝阳二模试题及答案 篇一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2013.524.2013年的第一天,电影《人再冏途之泰冏》总票房正式突破十亿。随着这部电影的热 映,泰国也再次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B.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地发展D.各国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25.近年来,道德现象高频“出镜”。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和民众对道德 失范的痛恨度“居高不下”;一方面表现为一批批草根“道德英雄”、无名志愿服务者 等“最美”人物纷纷闪亮登场。这说明

①人们对髙尚道德有强烈的渴求②道德力是国家硬实力的基础

③思想道德建设需大力加强④道德滑坡危及人类存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批评两晋亡于清谈(空谈误国),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强调 “实干兴邦”。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脱离实践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

③离开“谈”,“干”就失去目标和方向 ④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7.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四分之一的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 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 质量的全部。这说明

A.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回答第28、29题。

28.网民期待:不再有毒胶囊、速生鸡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维护百姓健康。政府回应:要 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提升食品药品 安全保障水平。政府对网民回应所体现的工作思路是

①把客观实际作为行动的出发点②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价值追求

③把正确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④把网民意见作为正确价值判断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不回避民生难题,直面民意关切,对会前民 意调查中涉及的热点话题一一作了 “回应”。这说明政府

A-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B.自觉接受监督,打造法治政府

C.改变政府职能,维护人民权益D.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公民参与

30.上表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诞生的简要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A.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B.人民政协具有国家事务决定权

C.中国共产党创新执政方式D.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31.2013年春晚小品《大城小事》通过两个发小广告的人遇到的偶然性矛盾事件,在给人 带来欢乐

2013海淀二模

1的同时,也揭示了目前城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乱贴非法小广告现象。作为一 名中一学生,面对小广告的骚扰,你可以

A.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向媒体反映B.建议政府修改法律,严惩违法行为

C.与人大代表一起,对相关政府部门行使质询权 D.拨打“城管热线”反映,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32.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加快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修改 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对该法的修改要求

A人民群众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B.全国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修改法律 C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推动《预算法》贯彻落实D.法院认真行使司法审查权,确保宪法法律实施

33.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 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 一个国家的财政 史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财政

①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关系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完善

③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④决定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命题“污染博弈”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污染博弈”是指在 企业不受管制的环境里,每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宁肯污染环境,也不界安装昂贵的 污染处理设备。回答第34、35题。

34.企业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表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④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

35.要解决企业“污染博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②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③实施污染排放收费,迫使企业增加治污成本④制定法律,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产品的生产

A.①②B.①②C.②④D.③④

24.A25.B26.C27.C28.A29.D30.A31.D32.B33.B34.C35.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38.(36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 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海淀二模

2材料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 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 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 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图1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11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14分)

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中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分)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分)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会缩小,会对衣食住行等形成巨大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镇化会带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城镇化有利于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材料二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 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同规 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 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2分)

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城镇化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

要承认联系多样性,着重把握事物间本质的长远的联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要立足整体,打破行政壁垒的分割,统筹安排。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城乡城镇的布局,形成协调互动的关系。(每点4分,答出三点即可,本

2013海淀二模

3小问满分不超过12分)

材料三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后的民主权利,激发 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使参与民主政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 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3)在我国,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 义?(10分)居民委员会。(2分)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分)发展基层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4分)

39.(28分)近代以来,轨道交通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三京广高铁全线开通后,会促成北京到广州物流成本下降。由于这条线路的连接 使得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也把原来的环渤海经济圈、武汉经济圈以及珠三角经济 圈连接在一起。京广高铁的开通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4)阅读材料三,结合《经济学常识》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说明京广高铁开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8分)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2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分)调整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

40.(24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谈到中俄的文化交流时曾说: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 俄罗斯人民所熟悉,很多中国人也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他就曾在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 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3)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8分)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文化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同时繁荣世界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2分)

2013海淀二模 4

2.10朝阳二模试题及答案 篇二

五、完形填空(共12分,每小题1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It was a hot Chicago day in August 1982 when Mike’s fire-fighting crew(消防队)tried to manage a fire in a building.“It was35to put out the fire because ofthe strong wind,” says Mike.By the time the 24-year-old fireman arrived most of the people had36left the blazing building.Suddenly, a woman came runningup to them shouting, “My baby, where is my Kris?” The woman explained that she had left her 7-year-old son alone while she went shopping.Mike made his way back up to the building.He could see a little boy37on the floor.“I didn’t even have time to think if he was alive or dead, I just grabbed(抓住)him and38out.” Mike heard the floor the sound of the floor above crumbling(破碎)just as they left the building.Thepeople broke into39as they saw them.When Kris coughed from the smoke, Mike knew he was still alive.Mike was a hero, but little did he know how his decision would40his own life 20 years later.Two weeks after the building fire, Mike had two visitors appear at the station — Kris and his mother.They had come to41him and they would repay hima life.Since then Kris visited Mike at least once every week after school.A few months later, they really became friends.As the years went on, Mike married, started his own family.Kris went to college, but the two42in touch, writingletters and talking on the telephone.At age 37,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ike’s kidney(肾脏).Byage 44, Mike was badly ill and he needed a donor(捐赠)kidney.When Kris called only to43that Mike was on his deathbed, he knew he could44repay him.He said to him, “I’ve got two kidneys, and you can have45.” The operation was a perfect success.“Mike says we’re even now,” says Kris.“But the truth is he was there all my life to help me make decisions and give me46.”

Mike and Kris both went on to live happy, healthy lives in Chicago.35.A.hopelessB.carelessC.fearlessD.useless

36.A.almostB.alsoC.alreadyD.again

37.A.sittingB.lyingC.standingD.moving

38.A.walkedB.jumpedC.steppedD.rushed

39.A.laughingB.shoutingC.cheersD.tears

40.A.makeB.valueC.saveD.control

41.A.thankB.seeC.knowD.help

42.A.returnedB.remainedC.gotD.began

43.A.thinkB.noticeC.sayD.hear

44.A.finallyB.suddenlyC.directlyD.quickly

45.A.itB.themC.oneD.another

3.保定市二模试题答案 篇三

1、浑欲不胜簪、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C

3、D

4、C

5、D

6、D

7、示例:必须经过

磨砺,宝剑才更加锋利。

8、示例:

亲爱的顾客朋友们:

晚上好!

感谢您光临我超市。我们今天的营业时间到十点钟就要结束了,但请您不要着急,请选好您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会耐心等待,超市员工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欢迎您再次光临。(称呼问候1分,达到提示目的1分,语言得体亲切1分,通顺连贯1分)

9、游

10、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11、全诗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2、就;的13、(1)水光亮晶晶的,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2)这才知道,郊外的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罢了。

14、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积雪消融后山峦的明艳,突出了早春的特点,表达作者游玩时的喜悦心情。

15、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围绕“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回答亦可)

16、每;常

17、(敌人)用刀子威胁,(赵广)不屈从。

18、表现了赵广有正义感和威武不屈的品质。(答“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不畏强暴”等均可)

19、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进行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短报文通信能力。20、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而精炼)的说明了什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以准确清晰的概念。

21、出于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因素。

22、北斗导航系统最突出的特色是拥有短报文通信功能。

2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24、勤劳、俭朴、热爱孩子、重视子女学业。

25、父子的感情很深,无法用语言表达。

26、我们上大学是延续父亲的梦想(或:父亲幸福着我们上大学的幸福,承受着我们上大学的艰辛)

27、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主题,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引起读者对“孝顺”这一美德的反思。

4.10朝阳二模试题及答案 篇四

语文学科测试 2018.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

(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 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 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 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 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 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材料二

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通道。一般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国家实行海禁政策导致其逐渐衰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多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航海技术。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汉代中国人之所以能踏开“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到了隋唐,随着中外交往的繁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航海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当时航海者的远洋地文知识和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都更加丰富,对远洋季风规律的掌握与应用,也愈趋娴熟。..宋元发达的航海技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宋元航海术最重要的突破体现在全天候磁罗盘导航和大洋天文定位技术方面。随着航迹推算对测向定量化的要求,单纯的“揆南北”的“指南浮针”.与由天干、地支组成的二十四向方位盘组合起来,演进成“磁罗盘”。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的转向针位点集合技术,形成了“定向行船”所依赖的航路指南。海员们还掌握了通过观测天体(特别是北极星)的高度,来判定船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南北位移)的天文定位技术,从而使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了关键性的修正。

明初,郑和航海术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到一个空前辉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盛景。郑和航海术主要体现在集航用海图与航路指南于一身的《郑和航海图》上。《郑和航海图》不但对广大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航区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对沿途景物进行了写实性的描绘,而且对沿途的导航物与碍航物,如山峰、岛屿、浅滩、礁岩、港口等进行了标识。图中还出现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意义的针路系统,并吸收运用了其他航海者的先进仪器与导航方法,将之与中国传统的量天尺观测技术结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横渡印度洋的过洋牵星系统。

(取材于孙光圻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

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的“消弭”:“弭”的读音为mí

B.材料二的“娴熟”:“娴”为形声字,从女,闲声

C.材料二的“揆南北”:“揆”在文中是测定(方向)的意思 D.材料二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此处用来表示方位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航海者已经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 B.隋唐时期,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更加丰富 C.宋元时期,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关键性修正 D.明朝郑和的过洋牵星系统是中国传统技术的结晶 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因素的一项是(2分)...A.国家海禁政策 B.认识自然水平C.天体星辰星座 D.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继承和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世界大趋势,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合作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创造了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建立了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贸易投资合作继续深化。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1%,进口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8%;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东非铁路网起始段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首条隧道全线贯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匈塞铁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典范。

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我国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对外援助效应提升。我国启动“共筑援助之桥,畅通‘一带一路’”行动,落实了多项重大援助举措,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办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合作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必将超越某一国家、某一区域,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深刻影响。

(取材于高峰、王晓易的相关文章)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一带一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继承发扬了古丝绸之路精神 B.广大发达国家是合作的主体 C.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D.产生了多个方面的辐射效应

8.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B.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D.审赏罚 审:慎重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 .B.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②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答张十一【1】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1】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2】踯躅:即羊踯躅花。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B.颔联“竞”字写出了筼筜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悠然开放。C.“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16.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C.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D.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戎昱《桂州腊夜》)

17.《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南涧中题(节选)

柳宗元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韩愈之文长于针砭时弊,《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①_______,_____②_____。’”《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表达了他在潭边的所见所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遥想三国时周瑜“____⑤______,谈笑间,____⑥_______”,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_____。” 琵琶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地气重凝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盗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骋。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摸、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地气了。”

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过血泡和老茧,对粗笨的农具就没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

19.下列文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容置疑 B.耳熟能详 C.耳目一新 D.鸡鸣狗盗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B.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C.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D.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21.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2.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5分)

23.《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样,民众就会背着孩子来归附,“焉用稼?”这与《地气重凝》中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看法。(5分)

24.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接地气”的人物,下列对这些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下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B.《边城》中的爷爷淳朴厚道,对孙女翠翠充满无尽的爱,是边城小镇茶峒纯朴民风的代表。C.《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朴实活泼,成年后却麻木寡言,只能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D.《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扎根于黄土地,勇于担起责任,带领乡亲办砖厂一起发家致富。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80字。①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请你结合《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某中学要举行一场“古诗文朗诵会”。如果让你推荐一篇古诗词或古文,你会推荐哪一篇?请说明推荐理由。

③请以“春天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①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位前贤说的名言警句能给你什么启发?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你注意到身边的变化了吗?你关注到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了吗?你还期待生活中出现什么变化?请以“变”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2018.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C2.(3分)B3.(2分)D4.(2分)A(“弭”的读音为mǐ)5.(3分)D 6.(2分)C7.(3分)B 8.(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代中国创造了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传播了中华文明; 古代中国还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或:建立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9.(3分)B(造:到,达到)

10.(3分)D ……的人(A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表疑问 B连词,和;动词,亲附 C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11.(3分)A(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12.(3分)B(“依然十分害怕死亡”理解有误)

13.(6分)①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

②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 14.(6分)评分标准:概括做法3分,结合文本谈认识3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次非面对两蛟夹绕船只,必死无疑的状况,临危不惧,刺杀蛟龙,保全了性命。我认为,这种勇于面对强敌的做法值得学习。面对外界的凶险,与其害怕、逃避,不如放手一搏,这样才能战胜强敌,闯过险境,得以生存。

示例二:晏子面对武力逼迫、富贵诱惑,宁死不屈,不改变自己的言论,陈述自己不会用邪曲、迂回之法来保全性命。我认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5.(3分)A(“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有误。)16.(3分)C 17.(6分)答案要点:

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忧愁、痛苦。(答思念友人、失路不得志亦可,2分)

不同点:韩诗表达出“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的情感(或:韩诗表达了短暂的欢愉)(2分)。柳诗则主要表达了孤寂无人知的痛苦(2分)(或:柳诗表达了对后人有一点期许的感情)。18.(8分)

①位卑则足羞②官盛则近谀③凄神寒骨④悄怆幽邃

⑤羽扇纶巾⑥樯橹灰飞烟灭⑦同是天涯沦落人⑧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19.(2分)D(应为“鸡鸣狗吠”)20.(3分)C(不是拟人的手法)21.(4分,每个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案要点:春天:隐约、温热(蠕动);夏天:炎热、强烈;秋天:丰厚、饱满,冬天:谦卑、朦胧(聚敛)。22.(5分)(每点1分)

答案要点: ①要和土地多接触;②耕种土地时要尊重土地、爱惜土地,让人与土地齐生共荣;③要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④要用情用心深入农家生活,懂民情和乡事;⑤要信仰自然规律。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23.(5分)(表明观点2分,结合文句谈理由3分)

示例一:矛盾,我同意孔子的观点。为政者应注重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而不是亲自去耕种。社会应有合理分工,为政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治理国家,让百姓更好地知礼、崇义、守信,而不是去耕种土地。示例二:不矛盾,我认为两者应该结合。一方面,为政者要用“礼”、“义”、“信”来引导百姓;另一方面,为政者也应该懂得稼穑之苦。这样,才能深入体验百姓生活,懂得百姓疾苦,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理。24.(3分)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与崔杼盟誓时,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得高兴,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剑。他回来的时候坐船渡长江,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啊!不因为将成为腐肉朽骨而丢掉宝剑的,大概说的就是次非吧!”

禹到南方巡视,在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把他所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都大惊失色。禹仰脸朝天感慨地说:“我从上天接受使命,尽力养育人民。生,是事物固有的特点;死,是命中注定。我对龙有什么害怕的呢?”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这样看来,禹是通晓死生之义的。

天本来就有衰微、亏缺、毁弃、隐伏,有兴盛、盈余、聚积,生息;人也有困顿、窘迫、贫穷、匮乏,有充足、富饶、显贵、成功。这些都是天包容万物的原则。古代的圣人不因自己的私念伤害神性,只是安然地对待罢了。

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含了口血,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难道能够以邪曲来求福吗?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这是一个贤德的人,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晏子按着车夫的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按照义的原则决断,安然地对待它。

白圭向邹公子夏后启问道:“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三家分晋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为我住在晋国,所以屡次听到晋国的事情,不曾听到过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希望能听您说一说。”夏后启说:“认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谁都不能禁止他。认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谁都不能够驱使他。”白圭说:“利益也不能驱使他吗?威严也不能禁止他吗?”夏后启说:“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连死亡都不足够用来禁止他,那么祸害又怎么足够用来禁止他呢?”

因此,圣明的君主用赏罚役使不肖之人,用道义运用贤德之人。贤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属一定要根据道义,慎重地施行赏罚,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上一篇:桌面演练总结坠落下一篇:奖励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