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2025-01-23

高考地理一轮训练(共8篇)(共8篇)

1.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一

旅游地理专练1

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柴旦地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该地的旅游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软硬件的不足。下图大柴旦地区主要旅游资源和交通分布图。

试评价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大柴旦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软硬件不足。

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并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些年,随着城市夜生活的繁荣,我国各大旅游城市越来越重视发展夜间旅游。以吴越文化为代表的杭州市是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拥有西湖、钱塘江、大运河等众多旅游资源杭州市积极拓展夜间旅游,现已形成“一心二廊”(环西湖夜休闲中心、运河古风夜游长廊、钱江灯火夜游长廊)的夜休闲空间格局。

分析杭州市夜间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旅游地理专练1参考答案

1.【答案】特点: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型和永续性(非消耗性、长存性)。不足:硬件:交通等基础设施、宾馆、饭店等配套接待设施不足,景区建设需要跟进。软件:观念、管理落后;服务质量尚需提高等。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解析】解: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般包括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和观赏性、吸引性、不可移动性和变异性等。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件一般从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方面考虑;软件一般从旅游经营的观念理念、管理方法经验、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考虑。大柴旦地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地理位置偏辟,环境较差,在交通、宾馆、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接待设施不足,景区基础建设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位于青藏高原上,在旅游经营的观念、管理方面较落后,旅游服务质量尚需提高等。

2.【答案】优势:旅游资源价值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措施: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是我国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所以该地旅游资源独特;是以干旱沙漠景观为主,旅游资源价值高;读图可知,图中反应的旅游资源有沙漠景观、古文化遗迹、水域、娱乐设施、度假等于一体,说明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类型齐全;图中旅游景观景点相距近,说明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同时根据题干判断,该景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绿色影观有限,所以其生态环境脆弱。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要加强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等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还要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不要超过去承载力;同时要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3.【答案】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高,杭州市夜间旅游市场需求量大;居民夜间闲暇时间较充足;

杭州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旅游接待能力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夜间游览价值大;科技发展,夜间灯光景观呈现效果好,吸引力强;夜间旅游可避开白天旅游竞争,错峰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解析】杭州市夜间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市场、居民的作息时间、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知名度、吸引力、错峰发展和政府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市场来看,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高,城市夜生活繁荣,杭州市夜间旅游市场需求量大。从居民的作息时间来看,居民夜间闲暇时间较充足。从交通条件来看,杭州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从旅游资源来看,杭州市是我国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拥有西湖、钱塘江、大运河等众多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夜间游览价值大。从吸引力来看,夜间灯光景观呈现效果好,吸引力强。从错峰发展来看,夜间旅游可避开白天旅游竞争,错峰发展。此外,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旅游地理专练2

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泰国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有875万中国游客游览泰国,同比上涨10.34%。而泰国外交部预测,2018年将有980万中国游客赴泰,同比增长将达11.5%。数据显示,前往泰国游览的游客中有60~70%为自由行,只有30~40%为跟团旅游。

材料二

据泰国《曼谷邮报》2018年2月20日报道,泰国旅游局近期已提议让泰国海军方面开放军事设施,以吸引来自中国的游客参观。未来,更多能显示泰国个性的旅游景点都将会对中国市场开放。

(1)泰国采取措施吸引中国游客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4分)

(3)“自由行”旅游是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这综合了组团出游的低花费和自助游的自由、随意性,因此自从面世以来日益受到现代旅游者的青睐。“自由行”旅游在我国迅速兴起的原因是

。(2分)

A.经济收入的差别不断增大

B.旅游业中介服务机构日渐衰落

C.交通的发展及休闲时间的增多

D.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多

(4)赴泰国游,对我国旅游者的重要意义有()(2分)

A.丰富和积累文化知识

B.扩大就业机会

C.促进环境保护

D.促进经济发展

2.华山、黄山、西湖均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材料二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图为“背箱书童”景观图。

材料三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

(1)华山位于我国地势的阶梯,“华山天下险”是描述自然景观的美,华山是断块山(属于地垒成山),因此它有很高的价值。

(2)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欣赏“背箱书童”应,并。

(3)“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填“平”、“俯”、“远眺”、“仰”)视。

3.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1)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由__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

。(填自然带名称)

(2)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黄山

属于__________景观。

(3)若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

(4)简述在规划黄山旅游活动的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4分)

(5)请对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6分)

旅游地理专练2参考答案

1.(1)泰国距离中国近,中国是泰国主要的客源地;中国是人口大国,外出旅游的游客人数多;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高,外出机会多。(任答2点,4分)

(2)增加外汇收入;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任答2点,4分)

(3)C(2分)

(4)A(2分)

2.(1)二

美学

科学(6分)

(2)选择特定观赏点(2分)

发挥想象(2分)

(3)把握观赏时机(2分)

(4)仰(2分)

3.⑴

花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云海

自然和文化景观

(3

夏季

雨过天晴

(4)制旅游规模;严禁建造各种破坏自然景观的设施。

(5)黄山的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非凡性)和地域组合状况好(景观具有多样性);黄山靠近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较近),客源市场充足;黄山交通位置优越且交通日益发达便捷;黄山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好。(任答3点)

旅游地理专练3

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典型的自然性或原始性而著称,如处于板块交界附近的南迦巴瓦峰(西藏)、贡嘎山(四川)、珠穆朗玛峰(西藏)、梅里雪山(云南)、冈仁波齐峰(西藏)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名山,其高大的山峰、茫茫的冰川、幽深的峡谷及多变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景观受到旅游者的追捧。但由于这些山地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前往的探险者较多,而普通的旅游者却很少。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根据材料简析制约其开发的主要因素。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涵养水源离不开植被的功能,高寒草甸生态环境系统(左图)是三江源区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该区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植被冠层、枯落物、覆盖度多个层次对水循环产生影响,进而重新分配降水资源,影响草地的水文生态环境。近十多年来,国家在三江源地区投入100余亿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境内草地、林地长势趋好,植被盖度稳步增长。

材料二

稻城、亚丁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甘孜藏族自治州。这里有超越你想象的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是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下图示意稻城自驾游景点、山峰雪峰与道路分布(右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退化的高寒草甸植被冠层、枯落物、覆盖度对水循环环节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成都和昆明的游客喜欢自驾前往稻城、亚丁旅游的原因。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仙山风景区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658米,是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每年的1-2月份和5-10月份为九仙山风景区的传统旅游旺季,也是雷暴、暴雨、大风、大雾、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多发期,对游客人身安全及景区旅游设施均产生了较大危害。为了降低气象灾害对游客及景区旅游设施的危害,请简述九仙山风景区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和众多山脉交汇复合的地区,区内地形主要是高山峡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湖盆。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汽通道的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m左右,加上高山峡谷的作用,山地垂直自然带十分丰富,被誉为是“西藏的江南”。这里动植物、菌类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冰川,有易贡湖、然鸟湖等众多迷人的盆地湖泊,是最洁净最优美的地区。这里还是我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墨脱的门巴族、珞巴族、察隅的僜人,都是大峡谷特有的少数民族,其民居独特。

据材料,说明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并分析在当地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5[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2020年9月9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360佘位游客乘坐“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客源援藏专列”抵达拉萨,开启了高原之旅。“三区”是西藏自治区、青川镇甘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些地方都是深度贫困区.但旅游资源富集,其独特性和差异性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1)说出三区三州具有独特性的人文旅游资源。

(2)分析旅游大环线的推出对三区三州脱贫致富的积极意义。

旅游地理专练3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旅游者可进入性差(或进入成本高);距主要客源市场(我国东部、欧美地区)较远,游客数量有限: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差,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差;地处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对旅游者身体、心理素质及经济条件要求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因素进行分析。注意题目中,要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因素。

【详解】西南地区,位置偏僻,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且离东部、欧美地区的客源地较远。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且当地地处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对旅游者身体、心理素质和经济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2.(1)①草地生态退化,植被冠层减少,使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功能减弱;②枯落物数量减少,使地表水蒸发量加剧;③枯落物数量减少,使地表径流的流速加快;④枯落物数量减少,导致地表水下渗量减少,减少了地下径流;⑤植被覆盖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⑥植被覆盖度降低,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

(2)①稻城、亚丁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②景观地域组合好,集群性好;③景区知名度高,自驾游性价比高;④各个景区有直达公路连通,交通便利;⑤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⑥成都、昆明与稻城、亚丁距离适中,适合自驾出游。

【分析】本题考查退化的高寒草甸植被冠层、枯落物、覆盖度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和旅游资源的评价。

【详解】(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而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区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涵养水源离不开植被的功能,可以从退化的高寒草甸植被冠层、枯落物、覆盖度进行分析即可。退化的高寒草甸植被冠层减少,即草地生态退化,植被冠层减少,使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功能减弱;枯枝落物数量减少,覆盖率降低,使地表水蒸发量加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使地表径流的流速加快,进而导致下渗量减少,减少了地下径流;植被覆盖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

(2)由材料可知该地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雪山、丰腴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和热情的康巴人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且地域组合好,集群性好;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知名度高;由图可知,该地距离程度昆明距离适中,适合自驾游,且经济节省费用,沿途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可以作为中转休息场所;各个景区有直达公路连通,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强对旅游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灾害天气时控制游客数量;在灾害多发区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在景区热门景点、游客密集区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提高景区内各种旅游设施的坚固程度;配备各种抗灾设备,提高突发应急能力。

【分析】本题以气象灾害对游客危害为切入点,考查旅游开发等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也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详解】加强对旅游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及进发布相关信息,灾害天气时控制游客数量,防止意外发生;在灾害多发区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避免不必要的危害发生;天气是多变的,在景区热门景点、游客密集区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景区内各种旅游设施的坚固程度,防止大风等气象灾害对设施造成破坏而造成对游客的伤害;配备各种抗灾设备,提高突发应急能力,把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4.自然景观:独特的山光水色,高原峡谷的风云变化,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冰川等;人文景观: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生动物侵袭;高寒缺氧;多变的天气。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规划。

【详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包括自然影响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是喜马拉雅山和众多山脉交汇复合的地区,区内地形主要是高山峡谷、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湖盆,独特的山光水色,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汽通道的影响,高原峡谷的风云变化,山地垂直自然带十分丰富,被誉为是“西藏的江南”,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冰川等;人文景观:我国最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墨脱的门巴族、珞巴族、察隅的僜人,都是大峡谷特有的少数民族,其民居独特,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等。

地处板块交界处,且降水丰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原始环境,多野生动物侵袭;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地形影响,天气多变。

5.(1)少数民族风情、多元的民族历史文化名胜。

(2)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增加就业机会,安置闲散劳动力,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极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详解】(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信仰及历史的独特性。由材料可知“三区三州”为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多元的民族历史文化名胜。

(2)旅游大环线的推出对三区三州脱贫致富的积极意义主要为经济意义:可以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为当地的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其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收入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二

一、系统复习地图基础知识

在2010年地理高考备考中, 要进行地图专题复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 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 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 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带而过, 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

二、训练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方法

1.看地图的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 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点, 着急地去看图, 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 其实只要看看图名, 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 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 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 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 确定目标, 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 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 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在地理统计图中, 要注意图中的注记和图例, 分清不同的坐标轴或柱状图等代表的含义, 才能准确地读出图中的信息。

三、加强读图、填图、绘图、用图训练

读图训练中要求学生识别图像类型, 明确读图目的;识别图例, 了解方向和比例尺;认真读图,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检查读图结果, 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而通过地理图像教学,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 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三

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贩运工具和贩运途中在沙漠里常见树木组合正确的一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青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B.图③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非洲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3.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图2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4~5 题。

4.关于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

②丙为热带雨林

③丁为针叶林

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3示意我国某山脉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6~8题。

6.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7.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8.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读图4,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9~10题。

9.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

10.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图5中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坜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5,完成11~13题。

11.推测④图中大陆东岸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12.导致①图和④图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13.与④图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A.非洲大陆南端 B.南美大陆南端

C.澳大利亚大陆 D.欧洲西部

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图6是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显示的高山自然景观位于: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15.随着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雪线和林线海拔高度的变化将是:

A.雪线上升,林线下降 B.雪线下降,林线上升

C.雪线上升,林线上升 D.雪线下降,林线下降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图7),回答 16~17题。

16.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17.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8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19.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9),回答20~22 题。

20.造成图中 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

21.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 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

22.关于图中 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23.读图10完成下题。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读图11,回答24~25题。

24.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正确反映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25.此图可以说明: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50分)

26.(14分)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图12反映雪线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示信息看,造成地球上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试分析图中②、③处比①处雪线分布海拔高的原因。

(4)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某些特殊区域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5)某同学认为:随着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海拔高度将明显下降。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27.(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开拓性的进展。

材料2: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图13)。

材料3: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图14)。

材料4:图15。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4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8.(10分)九寨沟景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地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读图16回答相关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九寨沟奇丽水景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29.(8分)浙江省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到学校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剖面图(图17),请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___ _______(自然带名称)带的直观标志。

(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测定,得到的PH_ __(“大于”“小于”或“等于”)7。

(3)从剖面图中获知,_________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受_________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4)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0.(8分)根据材料和图1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B 7.D 8.A 9.A 10.A 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C 18.D 19.C 20.B 21.C 22.B 23.D 24.A 25.D

二、综合题

26.(1)气温与降雨量(气候)(2分)(2)C(2分)(3)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说明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 ②、③处位于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表气温高且降水量稀少,故雪线的海拔高度高(2分);①处位于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年消融量大,但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雨量极为丰富,故雪线的海拔高度较低(2分)。(4)对于干旱地区,积雪冰川的存在,其融水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1分)。如我国的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川融水作为重要水源,成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相对集中区域(2分,其它举例合理即可得2分)。(5)不赞同 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和森林面积减少,将出现明显的“温室效应”(1分) 。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雪线海拔高度将明显升高(2分)。

27.(1)①—C ②—D ③—A ④—B(2)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1分);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1分);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2分)。(3)整体(1分)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1分);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的改变(1分);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1分)。

28.(1)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2分);地表崎岖,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分)。(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水流量大;山区地形、喀斯特地貌区(水循环通畅、可溶性岩石);植被覆盖率高(答出任意3点可得6分)。

29.(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2)小于(1分)(3)岩石  气候(2分)(4)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物质的交换,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2分);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2分)。

30.(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2分)。(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4分)。

4.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四

一、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七个选修模块中,旅游与“城乡规划”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城乡规划之中涉及的经济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物质方面,本模块则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旅游活动日趋大众化。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目前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二、旅游地理内部结构分析 本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

1、旅游资源:(第一二单元)它是本模块的基础,要求(1)能从地理角度认识旅游资源(包括其内涵、类型与分布)(2)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实用价值的评价,即由基本知识转向技能与方法。

2、旅游规划:贴近社会实际,是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包括景区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

3、旅游与区域发展:这是学习的提升部分,从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高度,在总结前面两部分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中发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协调深入加以认识,形成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教学目的:

1、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2、能使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重点与难点:内涵及多样性 课时:1 教学过程:

阅读探索活动,解释: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问题:最近一个假期你去哪儿了?该旅游地对你吸引力最大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此旅游地而非彼旅游地?)

——吸引你去旅游的这些动力(景观或资源)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旅游资源。例:(刚才同学们说的一些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是它们区别于其它资源的本质属性,即内涵。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本质属性):

P4,最后一段,一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可称为旅游资源

根据内涵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定义:P5[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其定义也不尽相同。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多样性:即旅游资源是多样的,并且也是广泛存在的,例: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2、独特性(非凡性):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因此,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独特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3、变异性(可创造性):随旅游业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人们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人工建设和创造了大量的旅游资源。

4、观赏性:P7阅读

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1、内容上:多种多样,将P5下图分类(按内容)

2、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在地域上的差异而形成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例:地中海地区的阳光、海水、沙滩(与其地中海气候有关)阿山的滑雪(与其山地条件相关和气候条件相关)东南亚的热带海滨风光。

3、在季节上,同一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例黄山。

4、在组成上:一般好的旅游资源都有多个要素组成。例九寨沟。例加勒比海(热带风情,海水、阳光、沙滩、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等。

5、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多种多样的价值:

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有重要价值。(例:埃及金字塔、中国的许多古建筑群、石刻等)

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夏威夷的火山,东非大裂谷,阿山的冰川地貌、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学价值:

对于某一旅游资源而言,这些价值大多数是同时存在的。

案例研究:阅读,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本节要求:能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并运用资源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选修3·旅游地理 第一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1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1)内容上

(2)地域上

(3)在季节上

(4)在组成上

(5)在价值上

2、独特性(非凡性)

3、变异性(可创造性)

5.高考语文第一轮词语专项训练2 篇五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词语

练习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一些城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门可罗雀,这种....

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B.对于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等中国民间习俗,一些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理喻。....

C.《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甄别取舍,甚至收录了笔记小说里的一些不经之谈,....这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D.张教授的讲义取材新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与国外名牌大学的名教授相比,可以说是过犹不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

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C.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基础之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取了成功。...

C.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我只不过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这种模式,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科技....

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我们要认....

京翰教育中心http:///

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D.李晓的文化散文,曾有十多篇在《学语文》杂志上发表,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5.下列一段话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祖国, 您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您那巧夺天工的故宫长城,幽美秀丽的园林楼台,....

气势磅礴的黄河长江,巍然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切都是那样令人心驰神往。....

六十个春秋,您亲身经历了那蹉跎岁月,您风雨兼程走过的六十载,绘就了令华夏子孙....

热血沸腾的繁荣盛景,锻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千年之叹!....

我十八岁了,我已陪伴您走过十八个春秋,我无法忘记这一路的改变,我正享受着这新时代的气息。我爱您,我的祖国,就像孩儿爱恋母亲一样。

A.巧夺天工B.气势磅礴C.蹉跎岁月D.热血沸腾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①京承农业方面的合作,已经成为京津地区合作成功的,对于两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②中日第十轮东海问题磋商9月11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就共同开发的对象海域等_______进行商讨。

③弃不弃核这一实质性问题,朝鲜的诉求是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改善朝美关系,而核武器是朝鲜最大的砝码,也是问题的症结。

A.典范议题进而 C.典型议题因而 B.典型问题因而D.典范问题进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后,最接近原意的一项是()

A.这次夺冠可能性很大的省足球队甚负众望(深孚众望),兵败于家门,实在是令人嗟 叹不已。

B.向社会公开招干的启事一登出,报名者便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报名处热闹非凡。C.秋雨初霁,阳光和煦,公园里游人如织,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喜出望外)。D.我们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同爱国的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8.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当然,余........

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床脚——...........硬撑,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B.无稽之谈C.无可非议D.乌龟垫床脚——硬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C.我国东南各省人杰地灵,那里不但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且还诞生了大....

量的优秀人才。

D.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10.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6CCTV形象中国·非常自我造型·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将在湖南拉开帷幕。欲知详情,欢迎央视网站。

②艺术的价值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用有声语言或文字来进行。

③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行文以简洁为好,反而会分散笔墨,冲淡了主题。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A.登陆必需画蛇添足只要/就

B.登录必须节外生枝只有/才

C.登录必需节外生枝只要/就

D.登陆必须画蛇添足只有/才

11.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清代的学者积累知识是明代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许多传统的学问在清代复兴了,但这种....

繁荣是以清代的文化限制、压迫和文字狱为前提的。清代是文字狱最频繁的时代,只言片语就有可能招致飞来横祸,清代一朝禁毁之书达数千种之多,制造出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

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卵,动辄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和考据当中去了。........

A.望其项背B.飞来横祸C.危若累卵D.动辄得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

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B.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不....

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

C.我们密切关注“西藏独立”事态的发展,**集团铤而走险,企图分裂祖国,必将石.沉大海,付出沉重代价。...

D.在南部边陲乡村,男性吸毒已经蔚然成风,就像吸烟、喝酒一样成为男子气概的象征。....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形势的发展十分快,使许多人出乎意料。

②我国政府制定了保障残疾人的相应政策和规定。

③报考高等院校学习者需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的文化程度。

④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都要同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一起共商。

A、以至权益学力国是B、以致权利学力国事

C、以至权益学历国是D、以致权利学历国事

14.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不是不欢迎你们,实在是家里太脏、太乱,不敢让你们寒舍。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暴利。

③登上峨眉山的金顶,谁不想看到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这四大呢?

④在换届选举中他为自己拉到了不少选票,尽管老厂长正派、能干,也只是。

A、光临牟取奇观让位B、光顾牟取奇迹让位

C、光临谋取奇观让贤D、光顾谋取奇迹让贤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女艺人酒井法子的藏毒、吸毒丑闻让亿万倾心于她的歌迷、影迷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失所望。

B.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的消息一传出,舆论已是人声鼎沸,仿佛这民族....

脊梁就此折断。

C.人们无法从车窗外分辨出哪个驾车者是酒驾司机,但各地屡屡传出的酒驾伤人消息,不得不令每一位出行者坐立不安。....

D.集中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回暖持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从当日中国金融市场波澜不兴的表现中可略见一斑。....

参考答案

1.C(A门可罗雀: 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此处适用对象有误;B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C不经之谈: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D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2.D(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易错用为贬义成语。A项 不绝如缕,比情势危急;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B项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用在本句与句意不符。C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式说天然的“大石”,使用对象不当。)

3.C(A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B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此处属感情色彩不当。D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虞”是“猜测”“料想”的意思,再在前面加上“没有想到”,属多余。)

4.A(A项“危言耸听”意为“故意说使人害怕的话”,与语境正好相符;B项“身无长物”意指“贫穷,一无所有”,与语境不符;C项“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与语境明显不符;D项“连篇累牍”形容“文章冗长.语言啰嗦”,与语境不符。)

5.C(改为“峥嵘岁月”。“蹉跎岁月”意为“虚度时间,虚度光阴”,且为动词性成语,不能作宾语。)

6. A.(①注意后文“示范”的暗示作用;“共同开发的对象海域”为讨论的话题,故选用“议题”;“因而”表因果,“进而”表更进一层。)

7.B(A项“甚负众望”指辜负了群众的期望,“深孚众望”指很使群众信服。二者意思相反;C项“喜笑颜开”和“喜出望外”都表示高兴,但前者强调的是满面笑容,后者强调的是出乎意料;D项“肝胆相照”强调对人忠诚,“同舟共济”强调齐心协力。)

8. C(“无可非议”应改为“无可厚非”。)

9.C(A项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与语意不合;B项“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真认真,毫不马虎。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D项十室九空,形容战乱造成人口减少。)

10.B(①【登陆】[动]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演习◇台风~。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这种新型空调已经~上海市场。【登录】[动]①登记:~在案。②注册。“注册”是指计算机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取得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可。②【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③【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发现了新问题,③句既然是“分散”,当与“节外生枝”相承,含进行式。【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含结束式 ④【只要/就】表充足条件,【只有/才】表必需条件,④句中的“努力”是“实现理想”“获得成功”的非充足条件,只能用“只有/才”。)

11.C.(“危若累卵”指危险的情形,不能和人搭配使用,可用“人人自危”。)

12.B(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石沉大海:像石头掉进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已成为习惯。)

13.A(“学历”强调的是学习的经历。“学力”强调的是学习的能力。句③“具备高中毕业生或同等的文化程度”,指的是学习的能力。所以选A或B。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国事,国家大事。“国事”指国家重大事情。用“国是”的地方一般也可以用“国事”,但用“国事”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国是”。比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句④指的是共商国家大计,所以选A。)

14.A(“光临”,敬词称宾客来到。句中指宾客到家里。“光顾”,敬词,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不适合此句的语言环境。“奇观”指雄伟美丽罕见的景色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句中“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指罕见的景色。所以选A或C。“让位”,让出位座位。句中指的是让出厂长的位置,而不是让给有才能的人。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A。)

6.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六

(A)

Autumn blues? Let the sunshine in.Falling leaves, withering flowers, cold winds, faint sunshine.1Spirits can be low.People who suffer from “the autumn blues” often are extremely exhausted, lack energy, need more sleep, feel increased appetite and gain weight.“The exact cause of this condition, often called seasonal depression or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 is not known yet, ”says Chen Jue, associate professor at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But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weather change is influential and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is condition is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sunlight.”

One theory is that with decreased exposure to sunlight, the biological clock that regulates mood, sleep, and hormones is delayed, running more slowly in winter.2Another theory is that brain chemicals that transmit information between nerves may be altered(改变)in individuals with SAD.It is believed that exposure to light can correct these imbalances.“”Chen says.Here are some tips to deal with autumn depression.·Go outdoors and get some sunlight.Move around.Fresh air and exercise improve the respiratory(呼吸)system and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gulate the nervous system.Thus, exercise calms and relieves one’s mood.·Relax at work.Stretch andbreathe deeply.Take a tea break.Think of your next vacation.·4Chocolate and sugar raise the spirits.·Look at bright colors, such as red and orange.Color therapy improves mood.·Listen to your favorite music.You can dance to it, or just lie on a cozy couch, reading a novel.·

·Call friends or family when you feel lonely or depressed.Recall some happy memories.A.Exposure to light may reset the biological clock.B.Decorate your room and work space with flowers.C.It is a sad season, but you can try to make it happy.D.That is the way you can use to lighten yourself.E.Keep a chocolate bar in your pocket.F.For many people late autumn can be a season of gloom and depression(抑郁).G.Autumn always gives us a beautiful scene.(B)

As is known to all, in the world, due to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so 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a different effect on different people’s lives.It’s clear that cultur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people’s lifestyles.6 When you think of American culture, what first comes to your mind? McDonald’s? Coca Cola? Levi’s? Disneyland? Michael Jordan? Julia Roberts?7As a matter of fact, these symbols are only one small part of American culture—pop culture.What is pop culture?

Well,pop is short for popular.The origins of pop culture can often be traced to popular movies, television shows, music stars and sports figures.8The most common examples of American pop culture appear among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Trends set by famous personalities quickly become part of young people’s lifestyles.9One major reason for its popularity is that English is a universal language.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diplomacy(外交),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nsportation.Since language and culture go together, learning English means becoming aware of English-speaking cultures.10The kind of American culture communicated in those media is pop culture.Finally, pop culture is easy to package and to export.For that reason, it is easy to “sell” to the world.A.American advertising is well-known.B.What about American culture?

C.American pop culture has spread around the world.D.Pop culture is also promoted by business and advertising.E.Also, America is a world leader in movies, music and magazines.F.Sports stars are liked by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college students.G.Many people imagine American culture is a collection of popular symbols like these.答案解析

A

【文章大意】本文主要谈论了秋季抑郁症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解析】选F。下文提到情绪低落,故与之有关的应是人们心情忧郁,故选F项。

2.【解析】选A。前文提到缺乏阳光照射,人的生物钟会延迟,故增加光照会使人的生物钟恢复。故选A项。

3.【解析】选C。前文提到秋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后文提到春天永远在心中,故此处应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故选C项。

4.【解析】选E。根据下文的关键词chocolate可知。

5.【解析】选B。根据关键词blooming plants可知。

B

【文章大意】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流行文化的有关知识。

6.【解析】选B。根据下文When you think of American culture可知此处要问的是有关美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7.【解析】选G。上文提到美国文化的知识及下文As a matter of fact, these symbols are only one small part of American culture可知此处选G项。

8.【解析】选D。根据前文有关pop culture的知识,及下文The most common examples of American pop culture...可知此处选D项。

9.【解析】选C。根据下文One major reason for its popularity is that English is a universal language.可知, 美国的流行文化遍及全世界,故选C项。

7.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七

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府君独起而振之。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

④,终不能致于康庄。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本文作于明末。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③浦江、乌伤:指宋濂(浦江人)、王祎

(乌伤人)。④披榛翦茀

:榛,丛生的灌木;茀,杂草。⑤拘墟者:拘学浅陋者。⑥退之、子瞻、子固:分别是韩愈、苏轼、曾巩的字。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衍:传布。

B.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

趋:趋向、爱好。C.一以署名之非已也,而谩为之

谩:谩骂、辱骂。D.因应之请之不置

置:放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达归庄为《简堂集》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②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③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 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

⑤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

⑥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巽甫先生与作者家族渊源很深:其文得作者先曾祖的家传,其人与作者的父、兄都有交游。

B.马巽甫先生很有才学,“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却不遇于当世,一直到老仍是一介书生。

C.作者认为,马巽甫先生的文章多是代人执笔,所以瞻前顾后,以致“入幽蹊仄径,终

不能致于康庄”。

D.作者认为,求人写文章的,应该只看文章的好坏而不应看重他的地位;代人写文章也要看对方的为人,而不可轻易随便代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先生殁久矣。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3分)⑵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3分)

⑶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4分)

1.C(谩:轻慢,随意。)

2.D(①说的是宋濂、王祎的文章。③是说先生文章的特点。⑥作者对先生不遇于世的惋惜。)

3、C(“入幽溪仄径,终不能致于康庄”是说万历年间那些号称文章家的人的文章。4.(1)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殁:去世;出是集:拿出先生的文集;属:请。各1分)

(2)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原:体会;苟:随便;为:写作。各1分)

(3)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文:写作;暇:空隙时间;倩:找;应:应付。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去世的曾任南京太仆寺丞的曾祖父(归有光),以前住在安亭,这是昆山、嘉定的交界地带,距离嘉定较近。当时手执经书向曾祖父请教学问的人,嘉定人居多。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位先生讲授传播曾祖父的学识。娄子柔的高足弟子叫马巽甫,《简堂集》就是他所著的。马先生与我父兄都有交往,我曾经屡次见面向他请教,仍然很少读到他的文章。去年我到嘉定,马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应之拿出先生的文集,请我作一篇序言;我得到集子后认真阅读,知道了先生学问的来龙去脉。如果追根溯源,从我曾祖父那里得到的居多。本朝文章,自宋濂、王祎开一代风气,往上(可以)和唐宋诸大家匹敌。读宋、王两公的文章,体会到文章是不可随便作的。可是后来的学者,情趣好尚不同,只是凭借盛名奔走于天下。到了嘉靖中世,几乎不再知有宋、王两公的了。我的先曾祖一个人奋起而要振兴唐宋古文。万历末年的时候,号称文章家的那些人,与嘉靖时期的许多人虽然趋向不同,但文章都是走入了偏道,(即使)砍去丛生的草木,到底不能走上文章的正统大道。然而人之常情喜欢斠新,都追求、归附到那边去了。只有马先生坚守师学不变,难道他不正是人们所说的“不被世俗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信仰”的人吗?先生的文章,大都详尽整齐博雅而有精细的构思,至于其中的起承转合的变化,不是那些拘学浅陋的人所能理解的。

还有使我更有感触的:古时请别人写文章,只论那人文章好坏(而不看他的地位);假如他的文章能够传给后代,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的。而善写文章的人,也要看请他写文章的那个人的事迹值不值得流传,而不轻易给人作文章。现在一般的人求人写文章,只看对方是否地位尊贵,而不看他的文章如何。平常没有名声的人,往往买达官贵族的文章,然后刻在钟鼎石碑上面,或写在屏风幛子上面,以此为荣耀。可是达官贵族不一定会作文章,或者能作却没有时间,于是就找人代作来应付。一方面达官贵族因为有人代作,就轻率答应别人;另一方面代人提笔者又因为不是署自己的名,也就随便去写:于是天下的文章一天天多起来。我看《简堂集》中代有名官员写的文章占十分之六七,我既笑世俗之人的鄙陋,又感叹先生的不得意。即使是韩愈、苏轼、曾巩的文集中代人所作而能流传至今的文章,到底不多见。并且依先生的才能和孤问,如果文章都是自由而为,不必为瞻前顾后而拘谨,一定能

自吐胸中的奇气,应当不止于这种水平。我曾经为曾祖父叹息,凭借如此出众的文才,到老才考中一个进士,又处在下位,不能参加编修国史,记述元老大臣的事迹,不能尽他自己的才能,这是非常遗憾的下情。更何况马先生终老于一介书生呢!将来的人看到先生写的文章,欣赏之余,应当不胜感慨的了。

8.高考地理一轮训练 篇八

课标展示

核心素养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综合思维:通过对城市的功能区图、地租等值线图以及城市空间发展材料的分析,判读城市的空间结构图,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比较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人地协调观:判断城市功能区的合理性,进行城市功能区规划,保证人口、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9页

[基础梳理]

一、城市功能区

1.形成背景

各项活动同类活动高度集聚。

2.主要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住宅区

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商业区

是城市的核心区,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3.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分区明显。

【特别提示】

1.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素养引领】

1.(综合思维)工业区为什么向市区外缘移动和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提示:①市区内地价高,向市区外缘移动可降低生产成本;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③沿交通线分布可降低运输成本。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包括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

(4)政治因素: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素养引领】

2.(区域认知)高级住宅区是怎样分布的?

提示: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表现: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典例

(1)美国城市

①首都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轴心,划分为四个区。

②其他大城市:市中心区为摩天大厦,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2)欧洲城市: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3)中国传统城市

①政治中心(北京):多以皇宫为中心,将其摆放在城市的中轴线上。

②“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特别提示】

2.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广场周围没有高楼大厦,这是符合保留历史遗迹原则的。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0页

考点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合理布局

【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以城市空间结构图、城市规划图、统计图为载体,通过分析城市功能区的成因与合理规划等,考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抓住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其成因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2019·高考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如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第(1)题,读图可知,乙河以西、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基本没变,工业功能基本不变;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增大,居住功能明显增强;乙河以东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乙河以东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新增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均未向沿河地区集中,不一定会加大河水污染;工厂增多,就业岗位会增加;居住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甲河和乙河沿岸的城市中部地区;职住分离明显,工业用地范围扩大,会增加交通压力,为了便于职工上下班,应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我的答案:(1)B__(2)D_

1.“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1)距离市中心远近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3.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1)与城市整体

工业特点

规模小,无污染

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

严重污染,大型企业

布局

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远离城市的郊区

(2)与住宅区:①要有便利的交通;②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3)与风向

(4)与河流: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

命题角度一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成因

(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对,C错;Ⅱ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第2题,据题干知,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的规模扩大,D对。其他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错误。

答案:1.A 2.D

(2018·高考经典题)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4.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市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错误。第4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从市中心到郊区方向),故该地附近最可能为住宅区,居住用地类型比例最大,D正确,排除A、B、C三项。

答案:3.A

4.D

〉〉

命题角度二 城市空间结构的评价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据此完成5~6题。

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解析:组团式城市是在城市市区及近郊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及三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散并相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的一个城市实体。第5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有利于改善城市集中布局产生的环境问题,故B对。第6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比较合适。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结合图中的等高线、河流流向,可判断③位于河流下游,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适合建化工园区。

答案:5.B 6.A

〉〉

命题角度三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下题。

7.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解析:图中显示在商业用地外围分布着农业用地,两种用地截然分开,即不存在交错分布的情况,说明商业用地没有侵占农业用地即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可判断农业用地受到了政策的保护。D对,A、C错。图中显示,城区商业用地的地租变化率远高于郊区农业用地的地租变化率。B错。

答案:D

素养立意:立足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轻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3)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A.交通枢纽

B.绿地公园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大区、卫星镇主要是依据人口规模进行划分的,则该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人口。第(2)题,材料提及:每个卫星镇都有相应等级的公共配套设施,利于人口在卫星镇购物、求学、看病,因此利于解决民生需求;同时也可减轻到中心城区购物、看病带来的交通压力。第(3)题,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则卫星镇中心为交通枢纽,既便于与镇外联系,也便于及时分散卫星镇的人口,减轻交通压力。故卫星镇中心核心设施主要是交通枢纽。

答案:(1)A(2)C(3)A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2页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典题导入]

(高考经典题)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上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图形解读]

提示:交通通达度 大于 正南 高 差 高 好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尝试解题](1)__C__(2)__A__

[判读方法]

判读时要注意三“读”:

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结合图示,一般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在等值线图中数值由内向外地租由高值中心向四周降低。

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

等地租线越密集,说明地租变化越大;等地租线越稀疏,说明地租变化越小。如等值线图中东侧乙地等地租线相对密集,北部丙地等地租线相对稀疏。

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导致等地租线弯曲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的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等地租线向外凸出,如等值线图中丁处;交通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等地租线向里凹,如等值线图中戊处。故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出现一定的弯曲。

上面立体图中在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出现地租次高峰。等值线图中的甲地受交通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出现闭合,即地租次高峰。

[应用体验]

(2020·广东实验中学测试)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平方米)可能是()

A.6

000  B.5

000   C.4

000   D.3

000

(2)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A.M点

B.E点

C.F点

D.P点

审答流程

1.问题探究

(1)地租等值线的判读一般有何规律?

提示:一般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数值依次减小;若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内凹,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

(2)城市中购房性价比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购房性价比指房子的居住舒适度与房屋价格的比值。

2.信息解读

提示:交汇 上游 低

上一篇:生产成本与浪费下一篇:一只蚂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