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2024-07-1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共16篇)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一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15.“迈开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表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愉悦心情。

16.“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这句话是说:少年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像栽下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长,将来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17.“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一句中,“版图”指国家的疆域,“染”字形象地表达了只要我们大家坚持植树造林,我们的祖国就回成为一个绿色世界的含义。

18.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19.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段话描绘了生机勃勃、明媚动人的美好春景。

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借助画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学校将对教学楼前的一个长方形花圃进行改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自主审题

师:有一块长为8米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产生需要,尝试画图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学生把“长增加3米”画出来,如图1;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如图2;其他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示意图。)

3.汇报交流,理清关系

师(幻灯片同时出现题目和示意图):你是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愿意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师: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4. 自主解答,回顾反思

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画图不仅能反映出文字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了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理解“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2.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通过想象把这两个问题的示意图在你的头脑中画出来吗?请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出第一幅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第(1)个问题后再解决第(2)个问题。

教师组织反馈时,幻灯片出示对应的图片。

3. 梅岭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1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出示:

(1)长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5,列式解答)

(2)宽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6,列式解答)

(3)长和宽同时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画图验证图7)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师: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总结全课,适当介绍并呈现数学、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总评】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仅凭文字叙述有时很难直接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问题也为学生学习通过画图整理信息,体验示意图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教学分成了六个步骤。①审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到“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引发画图的需要;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③看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④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⑥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画图”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画图”和“用图”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并获得对画图策略的深刻体验。在解决问题时,通过不同方法的解答,让学生联系示意图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示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策略意识。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再一次明确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凸显了示意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资料 篇四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我们有一个新的教室。

---Really?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真的?让我们去看一看。

It’s so big. 他真大呀。 it’s = it (is)

This(is)my new desk. 这是我的新的桌子。

Where’s my seat? 我的座位在哪里?

It’s near the door. 它在门的附近。

near 在……附近on 在……上 in 在……里面 under 在……下面

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让我们来打扫教室。 ---Good idea.好主意。

Let’s clean the desks and chairs.我们来擦桌子和椅子 ---All right. 好的

Look at the picture. 看这幅图片 ---It’s nice. 它很好。

在国外,当别人拿东西给你看时,一定要表示赞美,所以用It’s nice.

Let me clean the window. 让我来擦窗子。

Let me clean the board. 让我来擦写字板。 me:我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你有多少本书? ---I have 23. 我有23本。

How many:多少(询问物品、人物的数量),要用数字回答。

5.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篇五

1、电源、电线、用电器、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电路。

2、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连接。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串联则是3V。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5、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因为容易遭到雷击,所以不能站在树下躲雨。

7、像铁片等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导体。

8、像塑料那样不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绝缘体。

9、电冰箱、彩电、日光灯用的电是交流电,手电筒用的电是直流电。

10、电线外面的塑料皮使用时间久了会老化。

11、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12、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或按钮)控制的。

13、导体有:人体、大地、水、金属、湿木。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6.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7.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8.油菜花的四部分的构造: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9.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10.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11.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12.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13.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柳树花、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14.尽管各种各样的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

15.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都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16.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17.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18.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粘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这些粘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19.各种不同植物花的雄蕊,其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有差异,但花药上的花粉都很容易抖落。

20.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1.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22.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所谓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23.动物传播。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沾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苍耳;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

24.风传播。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如柳树、木棉、蒲公英。

25.水传播。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一般为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如莲蓬和椰子。

26.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27.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28. 蚕豆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子叶提供养分。

29.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的是子叶。

30.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3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2. 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3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哺乳类动物多为胎生动物,少数动物是卵胎生动物,如大肚鱼、孔雀鱼、腹蛇、某些鳖鱼。

34.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

35.蛋白和蛋黄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为胚胎发育成小鸡提供物质和能量。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六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常常发现:因为缺少心理的投入, 再怎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在孩子那里均如嚼蜡。研究表明:把握学生的心理, 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的大脑充满活力, 从而更好地参与思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容易把握的一节课。本节课要教学“用表格整理条件”、灵活用“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而且步骤中的“检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么多的内容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能丰富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能抽象、概括, 用语言清晰表达收获的基础上进行。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形成了挑战。况且, 因为教材改版, 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相关的策略, 没有“条件”、“问题”、“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这些基础元素, 怎样在凭空基础上架起学习的桥梁, 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的内在意义呢?同时, 本课内容相对枯燥, 它更多地依赖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提升, 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间, 感受深度教学的快乐, 培养思考的内在品质呢?个人以为, 关注学生的心理, 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借助问题设计,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 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 是要学会解决问题。 (指示先板书好课题: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这样的题吗?出示下题。

小芳家种了8行杏树, 桃树每行4棵, 一共种了多少杏树?

(1) 出示后, 问会做的同学举手?

(2) 教师指名汇报。

生1:8×4=32 (棵)

生2:他的想法是错的, 因为一个是杏树行数, 一个是桃树每行的棵数, 他们没有关系。这道题条件不足, 不能解答。

师:你刚才说他们两者没有关系 (板书:关系) , 所以无法解题。怎样改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 出示下题:

2.小芳家种了8行杏树, 每行种4棵, 一共种了多少棵杏树?

(1) 指名刚才回答错的孩子解决, 追问他的体会。

(2) 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呢?

生1:应该细心读题,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要解决好问题, 首先得弄清题意……

【一道错题, 让课一开始的“集体无意识”变得警觉起来, 让轻易入错的孩子感悟到:解决问题不能盲目地把数据简单运算, 而要关注这两个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即数量关系。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 是问题解决的核心。】

三、案例反思

1.思维的觉醒, 从将错就错开始。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曾做过实验, 如果一堂课的开始从“错误”引入, 能吸引约100%的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基于想知道答案的、怀疑的、好奇的、好胜的、看热闹的等各种心理, 都想参与课堂。当学生“专注于当下”时, 思维就觉醒了。本案例开始时, 学生认为题目太简单, 只扫一眼, 就将答案脱口而出。殊不知, 草率中落入老师设置的“圈套”。在后悔中感受到弄清题意很重要, 在调整“错题”为“对的题”的过程中, 感受“关系”的重要。不经意间, 学生便能以比较专注的状态投入下一个探索环节。

2.思考的需要, 从视觉冲击起航。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 因而其在独立思考时会产生极具个性特点的成果, 此时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分享需要。既想展现自己, 也想了解别人。比如案例中展示的不同学生作品, 各种思考成果必然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 让学生不禁自问:我赞同谁, 不同意谁?谁对谁错?谁的我可以汲取, 谁的可以改进?谁的更合适、更有创意?谁的作品, 我没想到?学生在评价中甄别, 在说理中被说服, 在修改中感受到思考带来的审美需求。

3.思维的调整, 在碰撞交流中提升。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以后依然是苹果, 最多是两种不同口味的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交换以后可能是许多不同的思想。思维在交流过程中会相互激发、不断催化生成新的思想。如在整理信息环节, 学生会在众多信息表征中感受到思维的微缩过程。“最优化”成为信息碰撞后要调整的心理诉求。“清晰、简洁”是此刻最直接的想法。学生在调整的过程, 就是思维重新调整提升的过程。再如, “检验”也是学生本课的一个难点, 当学生感悟到“互逆”关系后, 能直接依托原有的整理信息, 直接想出各种检验方法, 并能感受各种检验方法内在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4.思考力的提升, 以回顾提炼为载体。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很在意学生探索过程的多样性, 也能带领学生领略思考的丰富性, 但往往就此打住, 以为学生的能力已经自主形成, 从而匆忙地进入练习环节。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多地停留于刚才精彩的细节, 或是某个精彩的瞬间。如果匆忙进入练习环节, 或让学生带着不完整的思考进入新的学习中, 并不利于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 系统地梳理思考的碎片, 也不利于学生提升思考力。“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看似浪费时间的过程, 但会让孩子有时间从容地提取刚才遇到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到的新知识, 不曾想到的思考方向, 甚至是思考中的情感、情绪体验, 这些对于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方法、意志力、习惯等, 都是很宝贵的。在粗线条的、以某些“思考痕迹”为“思考标记”的回顾, 能迅速抽象、提炼, 成为学生极具张力的思考因子。

7.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七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8.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八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安排无五个板块,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设计理念:

改变角色,读中练,写中练,演中练,玩中练,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4课时

第 一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运用拟人手法写句子。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

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 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教学后记:

第 二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 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教学后记:

第 三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一、 引入课题。

本学期我们班要改选班干部,本次选举我们将以推荐和自我推荐的形式开展,请同学们认真考虑,选出你心中的优秀班干部。

1、 讨论交流:我们班需要哪些班委?(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提议:班长(两名) 语文科代表 数学科代表 英语科代表

科学科代表 社会科代表 文娱委员 劳动委员

体育委员 每组两名组长(语文、数学) 宣传委员

二、 学生交流讨论: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为什么?

自己适合担任什么班委?担任了自己准备怎么做?

三、 学生推荐及自我推荐。

在发言过程中需注意:

1、 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

2、 要有礼貌,学会倾听。

3、 要心态平稳,能主动祝愿别人心想事成。

4、 推荐别人要说明理由,自我推荐要说清自己准备怎么做。

四、 根据推荐及自我推荐定出班委候选人的名单。

五、 民主评议,最后确定班委人选。

教学后记:

第 四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笔画“折文”。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学写毛笔字

一、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交流感想。

二、出示反文旁、折文的字样,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四、师示范

五、生书写

六、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完成毛笔习字册

9.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一 篇九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天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学习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根据习作要求,请同学们选出自己认为值得介绍的春游地点,写出自己的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习作的要求。

2、要有充分的理由。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习作兴趣:

1、描绘美丽的春天:

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瞧,路边的柳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公园草地上的小草也悄悄钻出地面,露出了新绿;天上飞来了从南方匆匆赶来的叽叽喳喳的燕子。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可以借用第二课与第三课一些写春天的优美语句作为本次教学的导语部分)

2、讨论:

如果我们能一起来到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领略一下春光的美好,那该多好啊!现在机会来了,如果老师让你提出大家一起去春游的地方,你会建议大家到哪儿去?你为什么要建议到那儿去春游?(课前准备要充分,时不时检查一下,不然到时啥都说不出来,影响教学效果。)

(出示图画、照片,上台交流)

二、范文引路,了解特点:

1、过渡:大家刚才说得很精彩,看到你们各抒已见的样子,听到你们各自介绍的美景,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赞叹:大自然真美啊!有位小朋友建议大家到池塘边春游呢,你愿意去吗?

有的同学愿意去,因为他们以前也看到过池塘觉得很美,也有的不知道池塘是什么样的,所以想去;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去,因为他们觉得到池塘边春游没意思。

2、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这位小朋友写的一篇文章《我的建议》,想一想:

这篇习作与一般写景的习作有什么不同?

3、交流:读了这篇例文,你现在想去池塘边游览了吗?为什么?(1)池塘的景色写得很具体,有条理,写出了池塘边景色的美丽,很吸引人。(写具体很重要,小学生具体最薄弱,重点敲打一下。)(2)“卖了个关子” ――池塘的特点没有介绍,激起大家去看看的愿望。

(3)文中多处出现了“建议性”语句。

4、小结建议基本写法:

这篇例文主要是提出建议,写建议去的地方的景色,要让大家产生想去的念头。这就是本次习作与一般写景习作的区别所在。

三、配上插图,动手写作:

1、现在让你介绍自认为值得大家去游览的地方,建议大家也到那去看看。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简洁

2、要以理服人。

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或画的图画,贴在作文本上,并仔细观察。

思考:你想介绍这处景点的几个景物?

你觉得最值得大家去欣赏的地方是哪儿?

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具体

文章结尾点题

3、动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可以写这一处最美的地方,并加上建议性的语句)

四、交流评改,完成习作:

1、交流自己的习作,组织学生围绕习作要求进行评议。

2、自读作文,修改、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评讲课)

一、教师谈本次作文的情况。

1、总体情况。

2、取得的成绩。

3、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展示优秀学生习作或片断。

1、指名读优秀习作或片断。

2、讨论:有哪些优点?。

3、交流。

三、修改习作片断。

1、出示:

我的建议(待定)

2、小小组讨论: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

3、交流,集体修改。

四、自己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

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简洁

我的建议主要景点具体

文章结尾点题

习作例文1:

我 的 建 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习作例文2:

我的建议

冬爷爷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离开了人间,春姑娘跳着轻盈舞蹈来到我们的身旁,她轻轻一吹,唤醒了沉睡了一冬天的大地妈妈。这时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花儿争着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讯息。在这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季,又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我建议今年的春游到新城区去看看,因为一个新的徐州市将从那里开始。

到新城区要先看看拔地而起、气魄宏伟的新市政府办公大楼,那就是市长伯伯办公的地方。在市政府办公大楼的周围,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正在建设之中,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像古彭广场那样热闹繁华。当然,那里最美的就是大龙湖公园了。每天春天来临的时候,湖边的柳树姑娘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她会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梳理自己的长发。小草弟弟也会从地里探出小脑袋,看看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燕子妈妈带着孩子们从遥远的南方来到美丽的大龙湖,小燕子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碰碰这株草,闻闻那朵花,这景象一定会让你留连往返。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像一面硕大的银镜,风一吹,一朵朵浪花会向你招手,令你心旷神怡。

这就是我们的新城区,我相信徐州的将来会变得更加富饶,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希望大家能接受我的建议,亲自到新城区去看看!

我的建议

春姑娘有向我们走来了,呢喃的燕子从南方赶回来,向阳坡上的小草钻出地皮儿,露出葱心似的嫩芽,芬芳美丽的野花也绽开了她迷人的笑容欢迎春姑娘的到来。在这个鸟语花香的春天里,我建议大家去果园看看,那儿的景色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果园,东面是一棵棵刚抽出嫩叶的金橘树,像一个椭圆的绿绒球。西面是一排排两米高的柑橘树,那周身发绿的枝叶密密麻麻的,把树这得严严实实,好象是绿色的屏风。

穿过橘林,沿着小路走上几十米,就临近了梨园。啊!雪白雪白的!怒放的花儿如玉石般洁白。高高低低缀满白花的梨树,仿佛连绵起伏的雪山,真是壮观。梨园旁边是桃林,走进桃林,仿佛置身于云霞之中。朵朵桃花竞相开放,粉红粉红的,似一片朝霞。细看花里还有采蜜的蜜蜂和传播花粉的蝴蝶,它们翩翩起舞,好象在为桃花祝贺生日一样。一阵微风吹过,一片片花瓣飘落下来,犹如天女散花。地上铺满了花瓣,一脚踩上去,好象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

10.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篇十

1.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可谓精彩纷呈。你有自己所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吗?说给大家听听!(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2. 你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交流“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素材。在此过程中,自然过渡到研读例文的环节中去。

二、 研读例文,领悟自述

1. 我们在习作之前,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习作,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熟悉的或者喜欢的事物的。

2. 学生默读例文,思考:这两篇例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① 这两篇习作分别写了什么?(小闹钟和小溪流)

② 你觉得这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学生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两篇习作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自述,并初步领悟自述的好处是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进一步领悟自述的好处。

① 同学们刚刚提到这种写法叫自述,这样写的确很生动、有趣。请大家再细读例文,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很生动、有趣?

② 检查交流。《小闹钟》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全身、背后、头顶”,以及“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体会表达的生动有趣;《小溪流的自述》一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孤独、难过”以及“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什么叫自述和自述有什么好处以后,再让学生回到例文中去,就是要让学生把自述的方法以及好处的领悟落到实处。通过品味“全身、背后、头顶、告诉、伸出、敲、唱”等词语,感悟“自述”的方法;通过品味“孤独、难过、拍拍、挠挠”等词语,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③ 现在你能说出自述的好处吗?

三、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1. 细读例文,想想例文在自述的时候,都写了哪些内容?

2. 检查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小闹钟》:外形——构造——功能、作用

《小溪流的自述》:快乐——孤独、难过

3. 在介绍这些内容时,你觉得小作者写得怎样?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从例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看。

4.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并相机板书:

(1) 采用自述的写法;

(2) 注意表达有序;

(3)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例文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习”有所“仿”。此环节让学生再次细读例文,意在让学生感悟写法,主要目的有两点:要让学生了解,在介绍一个事物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表达时要做到有条理;要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个事物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所介绍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四、 角色练说,丰富选材

1. 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头饰拿出来,先想想你准备介绍这一事物的哪些内容。

2. 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列个简要的提纲。

3. 指名学生上台,戴着头饰介绍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

4. 同学相互点评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贯穿于习作指导的全过程。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动笔、表达服务。让学生戴着头饰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所介绍的这一事物的角色之中,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 书面练笔,巡回指导

学生当堂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十一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 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现实的生活空间, 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展学习背景, 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学生认位置, 我们可以以学生坐的位置为例, 就可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 说明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 就要说清楚第几组, 第几排, 第几个, 也可以说在哪个同学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等。

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学生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 对物体视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常见的平面图形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等, 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测验证以及交流与讨论, 可以了解现实的生活空间和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 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案例1】观察物体

1. 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汽车,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部位。

2. 用屏幕显示小刚、小强、小芳三

人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图, 并给出他们三人所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讨论:

小刚、小强、小芳三人分别应该看到的是汽车的什么部位?你是用什么方法认知的?

4. 交流汇报: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他们三人应该看到的汽车的部位图。

5. 猜测想象:

小芳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于是她乘上了热气球, 想一想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猜猜她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先想象再自主观察、选择判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他们用眼去看, 用口描述, 用脑思考, 用心感受,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案例2】观察物体

1.先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学生自主探究后,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拼拾方法。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积累经验,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学生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形式问题中, 这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加强操作探究题的训练, 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推理中生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探究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探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注: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 学生独立数一数, 数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并找出它们的长和宽, 再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和面积进行比较。

(3)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宽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 你能想到什么?

(4)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十二

一、生字词。

拜访  辅助  邀请   实现  统一  腾飞  卧龙  溪流  清澈  茂密  草堂  等候  半晌  时辰   悠然  形势  策略  拨开  辞职   合适  接替  慎重   安危  意外  霸主  征伐  兴亡  替代  郑重  举荐  悼公  解狐  惊讶  鲜美   推荐  准许  回味  盛情  务必  难免  违犯  宰相  子明  鲤鱼  腥味  呕吐  转告  接受  公仪休  祁黄羊  空城计  苦肉计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色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诚心诚意  深感意外  出以公心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满脸堆笑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二,多音字组词

吐(呕吐)盛  (盛情)塞  (堵塞)  着  (着急)  担(担心)  解(解放)

(谈吐)     (盛饭)     (塞住)      (走着)    (重担)     (姓解)

(边塞)       (穿着)

三、近义词。

邀请(约请)辅助(协助)尊重(敬重)吩咐(嘱咐)策略(谋略)讨论(探讨)

同意(赞成)悠然(悠闲)经常(常常)征伐(讨伐)准许(允许)替代(代替)

郑重(慎重)举荐(推荐)惊讶(惊奇)统帅(统领)担当(担任)感动(感激)

的确(确定)盛情(热情)转告(转达)接受(接纳)难免(不免)违反(违犯)

务必(一定)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出以公心(大公无私)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四、反义词。

盛情(冷淡)接受(接纳)违犯(遵守)喜欢(讨厌)经常(偶尔)举荐(排挤)

强大(弱小)郑重(随意)相信(怀疑)准许(反对)慎重(轻率)意外(意料)

兴盛(兴亡)统一(分裂)纷争(和解)蜿蜒(笔直)同意(反对)清澈(浑浊)

高兴(伤心)分析(综合)茂密(稀疏)心满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恭恭敬敬(蛮横无理)茅塞顿开(茫然不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茂密的)翠竹(腾飞的)卧龙(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松林(诚心)地邀请

(恭敬)地等候  (细心)地分析(轻轻)地进去(群雄纷争)的形势

(求贤若渴)的刘备(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清正廉洁)的公仪休

(唯才是举)的祈黄羊  工作(负责)  职责(重大)(感到)意外(举荐)能人

军事(才能)(训练)军队

六、解释带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  顾:拜访。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将要。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例:一场春雨过后,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4.秀丽宜人宜:适合。清秀美丽的景致适合人的心意。例:这秀丽宜人的景色,简直使人乐而忘返。

5.群雄纷争纷:多,杂乱。指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混乱时期。

6.茅塞顿开顿:立刻;忽然。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例: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

7.悠然:悠闲的样子。例:我们在公园里赏花观鱼,信步悠然。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推荐外边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推荐家里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亲人。)

10.心满意(足  )  满足;知足      13.日夜(操  )劳做事;从事

11.无可(  奈)何对付;处置       15.恍然大(悟 )了解;领会

七、按要求写词语。

1.来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形容人猛然醒悟的成语: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3.含有数字的成语:

学富五车千姿百态九牛一毛百尺竿头万紫千红六六大顺一泻千里

4.形容品格高尚的成语:两袖清风大公无私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公正无私铁面无私

5.描述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6.与“三国”有关的词语(有关历史故事的):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八、按要求写句子。

1.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关于渴求人才的古诗:“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龚自珍

3.有关廉洁自律的诗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王冕

九、填空:

1.课文《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改编的。课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从文中对刘备语言、行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诸葛亮是个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难怪他把自己比作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水,可以用成语“如鱼得水”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2.“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句话点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应出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反映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三顾茅庐》的写作特点:①鲜明的对比②精妙的比喻③细节描写④环境烘托。其中的环境描写巧妙地烘托了诸葛亮性格的特点。

4.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实际上是成语“拨云见天(日)”的活用,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这句比喻句是把刘备听了分析群雄纷争形势和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后,那种茅塞顿开的心情,比作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求贤若渴,当他求得了贤才,并听了贤才的一番话语之后,心里顿时变得疏朗、明澈多了,这种感觉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这种美好心境,再一次表明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赖。

5.“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这么说,是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了水。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能进一步地感受到胸怀大志的刘备对贤才的器重和厚望,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有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7.《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8.春秋时代,晋国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因为多年征战使祁黄羊的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他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他先后推举了两个人,每次都很认真严肃,从“郑重”“ 慎重”等词可以看出。用文中的一句话赞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用两个成语来赞美他:出以公心、处事公正 。文中的“仇”指杀父仇人解狐,“亲”指亲生儿子祁午。祁黄羊向悼公推荐的最合适的中军尉人选竟然是他的杀父仇人解狐,从中可以体会他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解狐病逝,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是万般无奈而又十分慎重的决定。从中可以看出举荐仇人和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标准只有一个:是人才而不是亲与仇。

9.《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幕起就是幕布拉开,幕落就是幕布闭合。,反映出公仪休是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人。

10.人物特点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子明:谦逊有礼、勤学好问;管家:阿谀奉承、别有用心。

11.“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会违犯国家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从而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从这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12.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我和妈妈来到池塘边,只见成行的白杨和垂柳沿着岸边向池塘里伸展,形成了一条绿色的绸带。一阵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片片树叶随风飞舞,有的落在树下,有的饿落在池塘里。深绿色的水面上漂浮绿油油的浮莲叶片。浮莲花开满池塘,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直入心脾。啊!这里的景色真让人心旷神怡!

13.小惠考试没考好,难过得哭了。我会对她说:“小惠,别难过了。考试过程中谁都会紧张,难免会失误。这次,只是一时疏忽造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

13.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资料 篇十三

一、读拼音,写汉字

biān zhī chïng gāo jìn tîu chuàng zào zhì huì sù zào(编 织)(崇 高)(浸 透)(创 造)(智 慧)(塑 造)zhāo xiá xīn láo zhù yuàn bō tāo guān shǎng pǐn cháng(朝 霞)(辛 劳)(祝 愿)(波 涛)(观 赏)(品 尝)qū zhǐ dàn yuàn qiū yuâ qīng luï hú guāng bái yín mínglì(屈指)(但愿)(秋月)(青螺)(湖光)(白银)(明丽)niàng zào fán nǎo zhào yào zhēn cáng rïu rân duì wǔ dì tǎn(酿造)(烦恼)(照耀)(珍藏)(柔韧)(队伍)(地毯)chǐ rǔ bù fá xǐ shuā ài fǔ jí dù lǐ mào jī nù lì zhì(耻辱)(步伐)(洗刷)(爱抚)(嫉妒)(礼貌)(激怒)(励志)Pí juàn chãn liâ lín mï yōu yì chãng rân zhân jīng páo xiào(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咆哮)shōu jiǎo xiāo huǐ xiāo zhāng qī wǔ yìng yāo zǐ xì zuǒ yîu(收缴)(销毁)(嚣张)(欺侮)(应邀)(仔细)(左右)xīn xiān jí shí yïu qí zī tài chãn jìn gāo bǐng hùn dùn(新鲜)(即时)(尤其)(姿态)(沉浸)(糕饼)(混沌)wēi ã lãi tínɡ hã lǒng tiě liàn chù fàn chãnɡ fá mài jìn

(巍峨)(雷霆)(合拢)(铁链)(触犯)(惩罚)(迈进)shuǐ ɡuàn jiāo ào shân chū huā píng xīn shǎng bù jīn yâ mù(水罐)(骄傲)(渗出)(花瓶)(欣赏)(不禁)(夜幕)jiàng lín jiǎo jiã lún kuî lù chãng quē fá jiān kǔ wù zhì(降临)(皎洁)(轮廓)(路程)(缺乏)(艰苦)(物质)shì liàng wēi xiǎn yïu dì kuài jiã chá yuâ fù kuǎn chãng shí(适量)(危险)(邮递)(快捷)(查阅)(付款)(诚实)gù zhàng bì jìng zã rân mî shēng hîu huǐ qiàn yì huán gù(故障)(毕竟)(责任)(陌生)(后悔)(歉意)(环顾)jū rán lián xì yù fā pãi bàn fú àn shēng pà bō kāi

(居然)(联系)(愈发)(陪伴)(伏案)(生怕)(拨开)táo qì niǔ dîng yī lài chì zã fā shì cán kuì cán hài líng hún(淘气)(扭动)(依赖)(斥责)(发誓)(惭愧)(残害)(灵魂)xiào huà lǒng zhào níng jiã mï hu mí màn zhēng tãng zhuì mǎn(笑话)(笼罩)(凝结)(模糊)(弥漫)(蒸腾)(缀满)liáo rào yān mî hã mù ào miào qì fēn chuǎi mï liú lǎn gē sîng(缭绕)(淹没)(和睦)(奥妙)(气氛)(揣摩)(浏览)(歌颂)gū zhōu hán jiāng bào zhú(孤舟)(寒江)(爆竹)

二、成语: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羊肠小路 井井有条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秩序井然 满面春风 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格外挺拔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翩翩起舞 五彩缤纷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色彩斑斓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湖光山色 人间天堂 明月清风 桂子飘香 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 鱼米之乡 开天辟地 冉冉上升 精疲力竭 纵横交错 小心翼翼 大发雷霆 炊烟袅袅 不远万里 完好无损 日复一日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远渡重洋 隐隐约约 飞鸟归林 大好月色 晓行夜宿 浑身无力 又惊又喜 无所不有 丰富多彩 息息相关 万水千山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功成名就 著作等身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神气十足 不由自主 知恩图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洁白晶莹 琼枝玉树 抑扬顿挫 开卷有益 和谐动听 欣欣向荣 千门万户 春满人间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三、应背默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擀面杖吹水——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人无信不立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四、近反义词

近:蕴含——包含 辛劳——辛苦 智慧——智谋 闪耀——闪烁 品尝——品味 观赏——欣赏 埋怨——报怨 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形影不离——如影随形 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烦恼——苦恼 明丽——明媚 珍藏——收藏 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宽慰——欣慰 等待——等候 沸腾——热闹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挺拔——挺立 秩序井然——井井有条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庄严——庄重 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格外——特别 矗立——耸立 热情——热诚 争论——争辩 偏见——成见 疲倦——疲惫 陈列——陈设 优异——优秀 装点——装饰 分外——格外 咆哮——怒吼 持续——连续 沉重——繁重 水泄不通——滴水不漏 拎——提 洪大——洪亮 汇注——汇合 闻名——知名 缤纷——纷繁 错落——纷乱 若无其事——行若无事 远眺——远望 顽皮——调皮 遮掩——遮蔽 驰骋——奔驰 安闲——安逸 欣赏——观赏 偶尔——偶然 仔细——细心 完整——完好 吩咐|——嘱咐 沉浸——陶醉 黑暗——阴暗 巍峨——高耸 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光芒万丈——光芒四射

反:崇高——卑下 飞速——缓慢 理想——现实 茁壮——衰弱 埋怨——感激 十全十美——一无是处 烦恼——快乐 挺拔——弯曲 明丽——灰暗 珍藏——丢弃 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宽广——狭窄 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秩序井然——杂乱无章 情不自禁——不动声色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庄严——轻浮 尽收眼底——管中窥豹 花团锦簇——落英缤纷 热情——冷漠 嫉妒——羡慕 天堂——地狱 清苦——富裕 陈列——收藏 承认——抵赖 勇往直前——畏缩不前 分外——寻常 持续——中断 沉重——轻松 水泄不通——畅通无阻 昼——夜 洪大——微弱 清澈——浑浊 喧腾——安静 错落——整齐 稀少——繁多 敏捷——笨拙 若无其事——郑重其事 安闲——忙碌 偶尔——经常 舒缓——急促 微弱——强烈 悠然自得——惊慌失措 默默无言——滔滔不绝 完整——残缺 新鲜——混浊 沉浸——漂浮 黑暗——光明 合拢——裂开 精疲力竭——精力充沛 光芒万丈——光芒四射

五、多音字

埋:(1)mái 埋伏(2)mán埋怨; 宁:(1)níng宁静(2)nìng宁愿 磨:(1)mï磨牙(2)mî磨坊; 发(1)fà发丝(2)fā发现 曲:(1)qǔ曲调(2)qū曲直; 刷:(1)shuà刷白(2)shuā刷牙 尽:(1)jìn尽头(2)jǐn尽管 奔:(1)bân投奔(2)bēn奔跑 重:(1)chïng重新(2)zhîng看重 担:(1)dàn重担(2)dān担心 应:(1)yìng应和(2)yīng应该 济:(1)jì救济(2)jǐ 济南 没:(1)mãi没有(2)mî沉没 载:(1)zài装载(2)zǎi记载 畜:(1)chù家畜(2)xù畜牧

混:(1)hún混蛋(2)hǔn混淆(3)hùn混杂 解:(1)jiâ押解(2)jiě解决(3)xiâ浑身解数

1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十四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了随意性;注重学生的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 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 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 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会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可是, 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 为了达到两个目标, 他必须摒除杂念, 艰苦地奋斗, 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 为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就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理应是造福百姓, 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 却不听好言劝告,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 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不旁逸斜出, 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课前导学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 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 他拿起一根枝条, 说:‘爷爷, 它们长得好好的, 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 ’爷爷说:‘傻孩子, 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确定一个议论中心,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 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 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 本文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的中心, 二是联系实际, 三是写一篇议论文, 四是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 从基本要求来看, 本文没有大的偏差。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 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 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 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必须学会 “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 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 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 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东西。 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 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为了实现目标, 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 不过,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 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 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 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 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 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 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 论证有力。

生4: 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更严密, 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 (生笑) 。 下面, 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 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 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 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 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 十三年如一日, 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 (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 但未必是唯一的, 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 品文悟理, 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 如“坚守”, 那么枝条就可能象征“惰性”。

洪老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未必能说服我们, 但这种求异的思维值得赞赏。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子吗? 看起来简单的问题, 其实不简单。 从果农的角度看, 结果子固然是目标。 但公园里的桃树每到春天繁花似锦, 不同样是一种美吗? 果农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子, 选择剪去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学业也许放弃了很多……被放弃的枝条或许也有话说, 当然这未必正确…… (学生沉思) 这些其实是对材料的反思甚至是否定, 可以作为打开思路的另一种尝试, 仅供同学们参考。

2.医学档案:经典文段阅读, 范例分析与对比

语段一: 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嗟, 来食! ” (喂, 来吃! )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 传说了千百年,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 来吃! ”,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 第二步怎样呢?显然, 他不会白白施舍, 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 宁可饿死, 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摘自吴晗《谈骨气》)

语段二:一个人的脑子, 容量总是有限的。 这方面想得多, 那方面就想得少了。 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 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 (我说的是过多, 并非根本要不得)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 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 你看我的棉被, 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我不愿意换。 你再看我的铺板, 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 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 当然更不是。 鲁迅对青年, 对革命, 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摘自马铁丁《俭以养德》)

洪老师:“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从材料中品出的“理”是议论的基础。 为了证明这个“理” (论点) ,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材料 (论据) 进行严密的论证。 这两段文字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生7:语段一的故事语言精练, 处处突出穷人的“骨气”, 从而有效地论证了观点。叙说故事之后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生8:语段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有事理有实例, 始终从人的精力的角度, 论述节俭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说服力。

洪老师:对于这篇习作, 在“论据”与“论证”方面有可以再斟酌的地方吗?

生9:我认为秦始皇的例子与“剪枝”没有太大关系。

洪老师:如何修改才能贴近材料、贴近论点呢?

生9: 秦始皇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生10:也可以换一个材料, 比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

洪老师: 习作中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不足吗?

生11: 托尔斯泰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 似乎都与“剪枝”无关。 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好高骛远, 目标过多导致失败的例子。

洪老师:“目标过多”说得很准确。一个人有两个目标算多吗? 不一定, 如果能实现的话, 一百个都不多。 反之, 我想“摘下星星” 这样的目标一个也嫌多。 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议论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而且未能抓住要点。 议论文要求叙述语言言简意赅, 议论语言切中要害。当然, 大家众说纷纭, 可不能迷失自我。我笔写我心, 材料作文重在品文悟理。 自己悟出来的“理”, 表达清楚, 论证精当, 才不是人云亦云, 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立意一般, 但无大错, 个人可以有不同见解;

2. 文章的几则论据未能紧密联系论点, 需要强调“剪枝”———必须剪去的具体内容;

3.论据比较单薄, 可以再充实;

4.着眼细节, 推敲叙述与议论语言, 力求简洁而严谨。

【手到病除】

针对会诊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 以下是修改后的习作。

剪枝·人生

也许大家都知道, 果农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迷失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地成长。 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梦想做军事家、哲学家、外交家, 他热心研究法律, 却又流连于贵族交际圈, 不能自已。 他曾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自我“修剪”。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莫泊桑在投到福楼拜门下的时候, 曾自豪地说自己足球、篮球、厨艺、插花无一不精。 福楼拜却告诉他, 必须集中精力, 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心里同时存在着过多的追求, 就必须摒除杂念, 勇敢地剪去不切实际的梦想。 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 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则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正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应该算是功在千秋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刚刚遭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正渴望休养生息, 秦始皇却做起了“千秋万代, 一家天下”的迷梦, 他好大喜功修建阿房宫, 为了蒙昧天下焚书坑儒……他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托尔斯泰改正缺点、 莫泊桑削减爱好获得成功的故事和秦王朝的悲剧结局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明晰目标,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图享乐的人, 一边做“啃老”“月光”族, 一边妄图一步登天, 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 人生需要有剪枝的勇气, 这样, 才能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让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奔向理想吧!

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从材料出发, 所引材料言简意赅, 得出的结论明确而又能使人信服。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 尤其是正反对比, 使观点更加鲜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也使得文章的议论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杏林春暖】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品味舍得

刘奕羚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 ”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如是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 有舍才有得。

果农剪枝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剪下一些枝条, 即使于心不忍, 也要为了减少养分的分散而忍痛割爱。最后香甜饱满的果实, 莫不是用部分枝条的舍弃换来的。 果树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人的一生正是一个品味“舍”与“得”的过程。 它像是一棵果树, 会生出优枝, 也会生出劣枝。 它需要修剪, 需要除去无用、多余的枝杈, 需要聚集精华结出丰硕的果实。若是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 做出不理智的怜惜, 一根枝条也不舍抛下, 最后只能结出小而青、酸而涩的果子, 到底是白忙一场。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的选择。 你得到财富, 或许会牺牲健康。 你收获事业, 或许需放弃爱情。 在一时的安逸和未来的精彩中你将如何抉择?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中你又会放弃哪个?在人生的分岔路口, 谁能总是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分清轻重,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舍弃的智慧。

“我放不下, 舍不得啊! ”这是影视作品中常有的悲伤台词。 然而生命中又有何放不下? 若你犹豫再三, 终究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若你不肯放弃, 最后负担越来越重, 只能止步不前;也许你双手紧攥的, 末了竟是一把流沙, 从指缝泻去, 终将一无所有。

热气球抛了沙袋才能飞得更高, 船减少负重才能行得更快, 人卸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剪枝”, 才能真正得到, 才能欣赏这世间的旖旎风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

洪国成

据说果农为了防止果树过多的枝条分散营养和水分, 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实, 常常会剪除冗枝。 我不是农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想来是正确的。 果农种植果树, 其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既大又多的甜美果实, 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点出发, 果农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 甚至还是一种智慧, 有那么一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然而, 细细想来, 道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这中间还包含目标定位, 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实吗? 被剪去的枝条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公园里的桃树, 花枝摇曳, 娇柔艳丽, 引得游客或拍照留念, 或徜徉流连。 那里的桃树可曾见过硕果累累? 果农为了结果子可以放弃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是不同的目标定位而产生的不同的取舍。

再举国人熟知的银杏树为例。 它不仅可以结出富有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的果实, 还会因为满枝金黄的秋叶而蔚为风景。 同时, 也许你不知道, 银杏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抗风沙、减噪音的功臣。 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会使人们对同一棵果树产生不同的态度。 这样看来, 剪枝也并非必做的功课。

枝条或许原本想着花枝招展, 供人赏鉴;或许渴望叶茂成荫, 方便路人;又或者它也曾做过硕果累累的梦———谁能说它注定不能结果呢? 然而一剪之下, 枝条原有的芳香梦、绿荫梦、硕果梦就此魂断! 多么可悲的弃枝啊! 只是因为人们对目标定位的单一、对成功内涵理解的狭隘, 就丧失了存在的权利、奋斗的机会。

由此, 我想到了人, 想到了教育。 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然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的“尺子”, 却往往是单一的。 学业成绩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果农为了果实, 剪去了看似“没有前途”的枝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升学率, “剪去”“没有前途”的学生吗?

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幼儿园入学时, 校门口的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孩子, 头全是圆形的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由各具特色到整齐划一的呢? 原因不说自明:依然是园丁 (更有社会) 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一个班级想来有人学业优秀, 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体育突出, 也许还有虽没有特长, 但品德高尚、劳动积极的学生。 如果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那么, 优秀的只是少数人;但如果多一些尺子, 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认可和发展的机会。 正如果树的使命未必是结果子, 学生也未必都要成为学者。社会还需要音乐、体育人才, 还需要勤勉踏实的普通劳动者。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你爱教育, 就请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爱绿树, 请谨慎地举起你手中的“剪刀”, 多给“枝条”一点成功的机会!

15.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十五

关键词:疑问 脉络 主旨 基调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九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大胆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对教材的分析要有所抓手。在语文教学时,如果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可做出很多文章。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文题,巧析课文,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益。

一.利用文题,设置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利用文题设疑求答,就像机器添加了润滑油,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方向,一定的学习心理。比如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教师出示文题后,我首先根据文题这样导入:如果你家里今年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高兴吗?(学生回答高兴)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有这样一群农民朋友,丰收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甚至丰收成灾,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便于课堂上集中精力讨论研究,化解心中的疑惑。这样利用文题巧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文本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读有方向,直击目标。

二.抓住文题,巧做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题从而理清层次,明确文章重点。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课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即在“故乡”前面加个动词)形式来理清文章结构。再有《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虽然于勒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却是本文的明线,同样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即在“于勒”前加个动词)来划分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而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像这类题目的写作重点较明确,只需提醒,学生就可以明白。而有的文题则比较含蓄、隐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理解。

三.细品文题,联系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文题总是作者经过一番酝酿后得出的“精华”,它往往起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统领全文,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作用。所以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细品文章的题目,联系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从而来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热爱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正是由于文中的主人公“热爱生命”,所以他才能在陷入绝境后,才能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顽强地求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题与内容的关系,正是因为热爱生命,所以才能那么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从而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

四.运用文题,把握基调,品味文章语言。

学生利用课题,不但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题,反复地品味课题,还能把握情感基调。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把“囚”字写得大一点,从字形上让学生说说“囚”字的含义,学生很容易答出把人关在牢狱中之意,那么教师可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请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朗读课文,在学生答出是因为爱绿才囚绿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常春藤喜爱之情的语句,圈点勾画,写出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分析,挖掘作者的从“喜欢”到“留恋”到“占有”的心理历程。这样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都源于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抓住文题,既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

由此可见,我们分析文本时,可以借助文题这个抓手,适当整合处理教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文本的兴趣,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教师还可以抓住文题,步步导入,层层深入,巧析课文,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篇十六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四篇课文、作文

1、练习1组成。《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春日》两首赞颂描写春天的故事。加上建议春游的作文,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

一个较难理解的地方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句话。孩子们一开始可能不会想到红领巾就是代表少先队员。这也难怪他们,因为这是修辞法中的一种“借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老师的点播和提醒。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指导观察图画,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观察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4、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北宋美文美段。

2、学会写文中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并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自主探究,并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4、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和自主自悟相结合,充分落实好前置性训练。

2、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确实把“以生为本”的意识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大力发展奠定基础。

3、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第一朵杏花》 《燕子》

《古诗两首》 《练习1》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2 2 2 3 3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6课《最佳路径》:“

4、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

4、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人类的“老师”》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第二单元共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属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力办法的教育。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能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4、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在读中渗透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 ;在读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下面专就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谈谈我粗浅的想法。

四、教学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在幼儿园横切苹果的方法演示给“我”看,并且使“我”从中有了新的发现的故事,从而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苏教版选择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份创造的思维,是要告诉学生创造非常简单,告诉学生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就等着用“拦腰切开”的方式来发现。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因此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教学时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课前可要求学生自带苹果一只,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在学习小组内开展切苹果的活动。切一个,观察一个,同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在什么位置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

接下来进行第五自然段的教学,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又必须穿插必要的词语解释,学生不易弄通。其中“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是理解的重难点。所以要精心设计,搭桥架梯,串联读讲: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这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指什么图案?怎么得来的?“魅力”是指什么?仅仅是五角星的美丽吗?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一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等学生理解了这句我们可以问一问这图案不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对小男孩来说,吸引他的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让孩子们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引出第二个重点句“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学时,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句的意思了。也可以就这几个问题“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的切法是?什么叫“往小处说”? 那么往大处说该怎么说呢?”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成熟后老师总结这就是图案鲜为人知的原因。即使有人切出来了,也多是无意,或者是好奇,没有留心去观察,去研究,所以这个图案很少有人知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不能循规蹈矩。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准备向学生提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感动了。

布置作业、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位老师应该有综合的理念,我们应坚持用这种理念来教,语文课本里的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之后,我们应始终要求孩子沿着起点走下去,平时注意搜集相关材料,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自我分析自己的发现,培育孩子终身学习的理念。阅读完这篇课文,我有着这样的思考: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教学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最佳路径》是一篇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内容生动,意蕴特别深远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本课内容与前一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有联系,包含着一定的创新思想,估计学生对此比较容易体会。但是,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所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我认为这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这将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等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构建阅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后提问:径是什么意思,最佳又指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学生自学时我巡视,掌握学生自学情况。第三环节:交流学习情况

首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催、择、窄”等字,尤其是“窄”孩子容易读错。接着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并结合课文相机理解微不足道、漫山遍野、绵延、任其选择等词。其中“微不足道”估计学生不知其确切含义,要逐字讲解一下。

第四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格罗培斯确定路径设计方案等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自学和交流,学生应该都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环节:指导写字。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要求一看结构,二找主笔,三看笔画。切切实实写好每个字。

以上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策略是紧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具体的过程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首先有选择地出示部分词语:格罗培斯、微不足道、焦躁、海滨、漫山遍野、任其选择。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路径奖应该颁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第二板块,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一般来说,刚才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的引领下,先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在组织交流中,出示重点语句,抓住“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然后回到切入点: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大师吗?为什么?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感受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先让学生像学习第二段一样,先研读3-8自然段,讨论格罗培斯是否称得上大师。交流中,若学生谈到格罗培思的创新思维,则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这种设计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学生不大能注意到,或者体会不深。为此,设计了3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1、老奶奶和格罗培斯都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但他们的出发点也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4自然段,抓住老太太“年迈无力”、“还担心”,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立即返回”等词,通过比较发现,老太太是无奈之举,而格罗培斯是自觉地为人着想!

2、“最佳”就是最好的意思,现在你认为这些最佳路径好在哪里?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理解不到位,可以扣住“有宽有窄”组织教学,有宽有窄正显示了游客的意愿,路也好在尊重了游客的意愿。

3、接下来,再一次回到中心问题:你觉得格罗培斯是大师吗?并进一步引申:格罗培斯的大师之大,大在何处?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他尊重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从而深化了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第四板块:总结升华,拓展迁移。师述: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灵感的闪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格罗培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精神,我们不禁由衷赞叹: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你为迪斯尼乐园设计的路径不愧是——最佳路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想成为一名大师,那么你想成为什么大师呢?怎样才能成为你心中的大师呢?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有所启发吧!请写成一段话。依我的经验,这一设计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本课获得的思想认识。

最后的作业是上网查看一下格罗培斯其人其事和其设计的建筑的精美图片。《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的内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

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课伊始,我先提问一些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

(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

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教训”、“轻而易举”等词语。这篇课文涉及到的科学术语比较多,“流线体”“薄壳结构”等都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地阅读,在文章中找答案。比方说“流线体”,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流线体的定义,但是从“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发现它的外形事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中,不难发现,所谓“流线体”是和鲸的体形差不多的。用笔画一画,流线体的形状就有了,它的作用这几句话中也有答案,那就是减少了水的阻力。“薄壳结构”的解释同样也可以在书中找到。同时可以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

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先指名回答“老师”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老师” 特点 启发

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用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熟悉,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要害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小学语文练习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

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熟悉,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习作2——推荐他人》主要是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写出推荐的理由,这与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用两课时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学校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就可以推荐。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在各个方面突出的同学,写出推荐的理由,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指导学生做到有详有略。

如果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可指导学生下课后,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沟通生活,展示学生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最后展示学生习作。

《练习2》有5个部分组成,其中“处处留心”“说说写写”是这个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一内容是通过练习正确加标点,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综合设练,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教学第一部分时,可结合插图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讨论“什么叫磁悬浮列车?”“它怎么会悬浮在铁轨上?”这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各自说话的内容和语气,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标点。第二部分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假如你是小芳,坐在列车上,你还可以怎么说呢?让同桌先议一议然后再交流。

口语交际意味着“生活”,它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一种智慧。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真切的表达需求,通过真格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便形成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管用的交际素养。练习2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要求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这不仅是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然后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接着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最后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

5、苹果里的五角星 2课时

6、最佳路径 2课时

7、人类的“老师” 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都和历史人物有关。前两篇是叙事写人文章,后一篇是剧本。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它们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崇高品质,刘备是为“公”求贤;祁黄羊是为“公”举荐;公仪休是为“公”廉洁。

《三顾茅庐》课文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讲刘备三顾茅庐,侧重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同时也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所反映。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祁黄羊》这篇课文讲了祁黄羊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三个小故事,表现了他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其文本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极具现实意义,尤其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国家中,如何学会拒绝真是一门艺术呀!

《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3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等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又是综合的。特别是“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处处留心”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再让学生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文本的张力,激励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生平的探究。教师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要把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作3:引言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明确选材范围。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写出了小作者“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为学生提供了借鉴、模仿的范例

练习3:处处留心:引领学生留心我国古典名著。写好钢笔字:字中部的撇、捺要写得如同鸟翅舒展。读读背背:简练的描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特点。口语交际: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爱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单元字词,认真练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优秀品质;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熟记成语,了解一些“三国”故事。背诵《三顾茅庐》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思想情感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人格;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能力发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领会文字技巧,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教学媒体的运用: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四、单元教学过程 《三顾茅庐》(3课时)本课的重要特色是细节描写;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特点。教学时环节设计如下:1.初读课文,概览全文,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结构,感知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人物形象的刻画。2.细读课文,感知体会人物个性的鲜明对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精妙的比喻,注意学生积累与运用。3.精读课文,赏析品味第三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以及环境烘托的作用。5.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将本课改编成课本剧,或举行故事会。

《祁黄羊》(3课时)1.在揭示课题后,简介祁黄羊的身份,初步感知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脉络;2.从人物对话入手,精读课文:抓住悼公和祁黄羊说话时的神态,揣摩人物心理;创设情境对话,体味人物思想感情。3.朗读全文,尝试编.演课本剧

《公仪休拒收礼物》(3课时)学生初识独幕剧,因此要让学生首先了解剧本的特点。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尤其是表情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把对词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寓于朗读训练之中;当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以后,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人物的性格放在整体剧情的发展中去进一步理解。精读课文时,可以以课题为突破点,指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儿可以看出?2.公仪休怎样拒收礼物?3.公仪休为什么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呢

习作3:(3课时)教学思路如下:

1、交流调查生活中的发现,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2、学习例文,迁移写法(按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最后有什么新发现。);

3、明确要求(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写清有什么新发现。),练习写作;

4、修改誊抄。

练习3:(4课时)处处留心:可设计“走进‘三国’”语文兴趣活动,将三国故事。读读背背:借助工具书,弄懂成语大概意思或与其有关的历史故事,指导学生读出成语的节奏韵味,并熟记下来。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课程,要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抓住要点组织语言,注意条理;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激发学生的真情,促使学生领悟到关心他人,真诚相待的乐趣。

五、课时安排

8、三顾茅庐

3课时

9、祁黄羊

2课时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2课时 练习3

3课时习作3

2课时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概述

第四单元主要由4篇讲读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和习作

4、练习4组成。这一组课文都是侧重于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感人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体现出可贵的人间真情。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爱的交响乐。父母之爱、同胞之爱„„爱超越了生死,爱超越了种族,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永恒的微笑。本单元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真挚感人,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一定会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

二、单元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读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能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5、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7、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8、理解课文内容,有不甘为弱者和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9、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四、本单元各课教学提示: 《永远的白衣战士》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围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利用好课题:

本课教学可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

(1)、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通过质疑,激起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2)、深化课题:在学完了全文之后,应该再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课题,升华感情。既然我们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懂得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课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因为叶欣牺牲了,但是她留给了人们“爽朗的笑声”,还有“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所以说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2、课前要适当介绍非典型性肺炎的知识,为理解人物做铺垫。

3、重点突破,读中感悟。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叶欣工作性质和特点的一句话:“高风险、高效率、高强度,叶欣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旋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围绕这句话,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反复读,画出相关语句。可先理解叶欣“像”机器:通过朗读上文深切体悟叶欣工作的辛苦,与不知疲倦的机器相类比,从而理解“三高”的词语和句子。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边读边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叶欣?引导学生来概括其特点,进一步感悟人物品质。

4、换位思考,升华情感。最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叶欣,为了病人和同事,为了抗击“非典”,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她曾经关心过的和曾经关心过她的人。有一位熟悉她的医学专家曾经这样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和热烈的追求。”面对这样一本人生的书,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对她说。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叶欣的孩子,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叶欣救治过的病人,你会怎样说?现在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叶欣阿姨说什么?通过角色的互换,使学生的理解、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番茄太阳”》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课文对话较多,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课前应该适当查找或介绍作者的资料,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理解作者的心情做好铺垫。

1、猜题导入,直奔中心。齐读课题,思考“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先让学生猜猜。再默读课文,思考:“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含义?画出相关语句。

2、精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找到的三句话,谈谈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重点理解第三次,感悟盲童明明的内心。通过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思考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再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体会“我”心情的变化。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①、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还应该指什么人?(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②、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③、所有热爱生活、心中有爱的人都是“番茄太阳”。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番茄太阳,那么就会扫除生活的灰暗。④学完了这一课,引导学生说感受。认识到: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将到处充满爱与温暖!《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课题质疑切入。“我”为什么要抱母亲?“我”是怎么抱母亲的?第一次抱母亲“我”有什么感受?

2、朗读指导,读中感悟。(1)、朗读我抱母亲的句子,抓住“竟然”引导学生体会,进而找到那些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的语句,以及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画出相关的语句体会。(2)重点朗读感悟第三处。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3)抓关键词,回归全文,升华主题。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第一次”和“无数次”让学生看到这两个词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引伸出课外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3、拓展升华:

(1)、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激发对母亲的感情。母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在宽广博大的人生海洋中,母亲的爱就像一座小岛,是避开汹涌波涛的平安宁静之地。

——莱斯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抱母亲图,续写:面对着瘦小病弱的母亲,回忆着她一生所挑的重担,“我”深情地抱着母亲。我们„„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本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1、抓住“弱小”一词切入。“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板书课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师生举例理解“弱小”(比如: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等等)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题质疑,通过初读在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结合疑问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信息。句句不离“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再读:把文中带有“弱小”一词的句子找出来(①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②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③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④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⑤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1、萨沙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有可能去保护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能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就能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妈妈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她有能力去保护孩子,爱孩子;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有能力去爱护弟弟。使学生明白,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的!难怪小小的萨沙也想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也来对自己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拓展升华:萨沙其实也只是个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并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习作4 本次习作的内容就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习作指导的重点一是学会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二是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习作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的心声。可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寻找话题,“值得关注的事”不必一定是国家大事。只要是能够引起大家的议论,有关注价值的就行。比如,小学生如何过生日有意义等。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民主、愉悦、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各抒己见,自由合作的学习方式。

练习4 本次练习安排了5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好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和药效,同时训练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主动识字、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该部分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读准确。“读读背背”中出现的8个成语是赞美医护人员崇高品质的,可以结合本单元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进行学习。一段《三字经》中的韵文围绕“礼仪”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积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班级公约”,应该发动每个同学,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参与讨论,敢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交流。能“学写钢笔字”要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五、课时安排 永远的白衣战士 2课时 12 “番茄太阳” 3课时 13 第一次抱母亲 2课时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2课时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课时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课时安排 鸟语 316 天鹅的故事

217、生命的壮歌 2习作5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2练习5 3第5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有两篇阅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两首古诗(《池上》和《小儿垂钓》)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是教材编写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的,发挥着接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用参观访问的形式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到儿童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都结合本单元的主题。

二、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2.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3.继续积累成语、古诗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4.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四、单元教学策略

1.重视自主阅读,读演结合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表演,在读读、演演中学懂课文,加深理解。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能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体验,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云雀的心愿》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2.创设特定情境,人境互动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料,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把相关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等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能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人境互动,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沙漠黄沙漫天的画面,几年后星罗棋布都是环境优美的绿洲。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中的关键句,渲染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3.注重语文实践,深化拓展。《课标》中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

4.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性。由于阅读主体头脑里贮存的相似单元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匹配,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应是他们主动积累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其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再到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的差异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只要是能像“赶集一样聚拢来”,只要学生的解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生命的相遇,智慧的碰撞,自然是因为学生个性解读而闪现出的灵动的光芒。《沙漠中的绿洲》无论是学生体会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复杂,代价之昂贵,还是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都是一种阅读的收获。其二尊重文本的个性特点。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式的文章,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在教学时,可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云雀的心愿》可抓住文中人物对话,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诗句包含的情感。

如果说第四单元唱响了爱的赞歌,那么第六单元则向我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保护水资源、爱护草木、爱护森林„„脆弱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在每个孩子们的心中确立这样的观念: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部分是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第三部分是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云雀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个“森林水库”。第四部分是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第五部分是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教学时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中可以抓文中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

《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儿垂钓》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习作六》是让学生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资料写下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详略得当,同时学会正确引用别人的语言。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五、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 2课时

19云雀的心愿 3课时 20 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第六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到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下面专就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谈谈我粗浅的想法。

三、篇目教学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本文写了小女孩儿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邀”三个词语概括。本文并没有提及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而是记叙了他与一个小女孩儿从相遇到相识直至相交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另一个角度反映爱因斯坦的伟大以及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拘生活小节的精神,从而表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这次习作课可把两课时分开上,第一课时阅读讨论例文,激发写作兴趣,布置体验活动,并利用一周时间安排活动、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习作。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读一段关于象棋大师胡荣华的文字,进行词语训练。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课时安排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3课时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课时 23.黄河的主人

2课时习作7

2课时 练习7

上一篇: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2015年工作总结下一篇:领导开会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