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2024-07-19

中职机械制图教案(精选8篇)

1.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篇一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反思

王艳钦qjyyxs01x43 摘要:针对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时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有以下思考。《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插进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2.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篇二

一、了解学生现状, 掌握第一手资料

我们都知道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生源的挑选是非常宽松的, 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普遍较低。又由于这几年生源紧张, 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不要求中考分数, 只要学生愿意上学校就接收, 这种宽入口的性质就决定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文化课基础很差, 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而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又缺乏学习兴趣, 课后的练习自然很少, 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练, 这几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制图课堂质量差。为此, 教师必须要针对现状作出必要的改变。

二、注意调动学生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兴趣也是一种精神, 当学生对某门课程发生兴趣时, 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那老师要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呢?首先, 教学内容要思路清晰。提问题要自然明确, 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 做出结论更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要富有启发性,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样的表示方法时, 可以在画出基本体三视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绘出其余的三视图。或思考其全剖视图、半剖视图的形状等,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望。最后, 教师要多表扬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完成任务后有成就感。

三、汲取新知识, 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具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 技术在不断更新, 各种标准在不断更新, 教课书也在不断更新, 所以教师的知识不能不更新。要加强学习, 如数控专业的各个学科都不是单一存在的, 相互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多。我深深感到, 要想教好一门课, 必须时刻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 不断补充新知识。如作为一名好的制图老师, 必须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 如数控机床、数控加工、机械基础、金属材料、各类绘图及自动化编程软件等知识。当然, 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到各知名大学和工厂进行学习和深造。

机械制图做为一门基础课, 仅仅依靠三角板、直尺是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的。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除了用教学模具来配合书本实例去讲, 也可以用橡皮泥、塑料泡沫、纸等原材料让学生自已动手做模型, 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验证了他们绘图的准确程度, 此外, 若学校有多媒体或计算机实习室, 可以利用起来。在多媒体里给学生展示一些零件作品, 或在上面展示一些动画课件, 让学生即可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内外形状结构, 又可结合Auto CAD绘图软件或自动化编程软件进行相应的结构变换, 通过这些变换来观察三视图的同步变换, 可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制图的魅力。比如说在讲截交线的时候, 通常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单一形体被不同面切后截交线形状, 如果能用多媒体来展示各种截交线的形状, 肯定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的。同时, 也能使学生了解软件绘图的先进性,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 学生都在下面学, 老师为主, 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教学的需要。如何去探索, 要参考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要善于倾听, 不是盲目的讲, 简单地说, 就是教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慎独。如, 我们上课时, 可以尝试先提出几个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再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答案分析出来, 老师再引导各个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答案和分析过程展示出来, 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分析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将来走向社会, 也会有很强的、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活用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技能, 然后服务于社会。因此, 我们不可整天将学生关在教室里呆板地学习, 应多让学生进行零件测绘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 教师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 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课外的零件、图纸测绘等实践项目, 以及到校外车间尽可能多的进行实习活动。而且, 这些活动越早越好, 不一定要等到学生会画零件图以后, 其实刚入门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安排了, 可以由简单到复杂,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练习抄图实习, 抄图实习也能对学生起到锻炼作用,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标准,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 学生画完整幅图纸以后还会有种成就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可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随后, 可慢慢加大难度, 直至学生能自已独立地掌握整套机器零件的测绘技术。

3.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心得 篇三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这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类专业中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一套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满信心顺利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值得思考。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绘图读图能力;CA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9-01

《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校钳工、数控、电焊等专业尤为重要。工程图样是机械加工的技术语言,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技术工人,看不懂图,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就会处处碰壁。因此《机械制图》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从事机械加工的能力信心和以后的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首次遇到的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初比较好奇,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不认真、学不懂,认为太难等等情况,有个别学生在第二学期存在放弃的想法。因此,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让他们充满信心与兴趣的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一、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

《机械制图》一向是许多学生畏惧的学科,不但需要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投影规律,更需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上课中常常只有教师讲,单一沉闷的课堂教学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理解记忆不深刻,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作业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抄袭作业现象很多,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相调节,互相促进,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已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开展其它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巧妙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是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画大量的图,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采用图物结合来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模型、示教板、挂图等教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教师对这类教具的选用尤为重要。学校也应给予大力的支持,购进一批好的教具好的教学课件,如果有好的教学用具,教师在教学中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校都提出教师自己做课件,但是高质量的课件有多少老师能做出来,而且教师有没有精力去做,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好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尤其很多学生喜欢看动画,我们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投其所好。 课件,模型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更突出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此外利用预先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教师根据需要多举实例,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较多练习。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三、结合实际图例培养学生实际绘图读图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实践绘图课堂化就是将绘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到具有优化环境的制图室去面对实物进行实际绘图。教师仅提出要求,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可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三视图、剖视、剖面、零件图、本专业准件等章节都可进行。绘图是《机械制图》特有的实践教学。通过绘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绘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还可促进知识的发展,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

此外教师还可以找来实际加工零件图纸,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零件的结构以及形状尺寸,位置尺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才能达到制图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即绘制图,读懂图。

四、开展计算机软件绘图课程,升华《机械制图》课程知识体系

计算机在现代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绘图也越来越普遍和重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绘图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和成长不可或缺。同时我们应该在课时量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将手工制图的比例减小一些,增大计算机绘图的比例。这样学生的知识量即实用又全面。邓小平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道路,才能与社会同步,我们的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学生也更有热情。

4.中职机械制图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篇四

【摘 要】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工科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重要影响,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方式方法已很难满足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深入改革是中职机械制图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背景下,重点围绕加大多媒体技术和CAD软件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做相关论述。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中职机械制图学科教学概述

机械制图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以学生认识机械零件结构图案,掌握基本机械制图技巧为目的,主要围绕机械各零件形状大小及运转原理展开,但学生在正式接触中职机械制图学习后,会因为教学中诸多的教学知识和复杂结构而困惑,并伴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加大了学生对中职学习的适应难度。甚至有心理欠佳的学生会产生一定厌学情绪,也有的学生因为自主时间突然增多而过度放松自己,也有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应试而进行学习。但机械制图学科对中职学生有着特殊意义,它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技术类学科,更是学生未来工作“饭碗”的基石。因此,从事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技法,在学生掌握基本制图知识后,完善学生逻辑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中职机械制图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加大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黑板板书形式,零件彩图形式,机械模型形式是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此类教学方式对于机械结构大小及工作原理的说明具有很大局限性,教师教学难度不仅会增大,而且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为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优势明显,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当着被动角色,比如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很少留给学生问答时间,原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涯变得异常枯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方式,课件形式呈现多样化,视觉效果更加直观,课堂气氛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传统教学方式下需要老师去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对于复杂的机械机构绘制难度会很大,教学效率受到很大限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可高清度的展现各个细碎零部件结构,学生对于物体的立体形象加深,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机械机构,教师黑板画图的时间,数量和速度被节省下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最大区别就是――多媒体课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而传统课堂老师一般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加大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技术普及,CAD软件被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制图中,功能更加强大,制图更加方便。其中,中望CAD、CAXA、Pro/Engineer、UG、Solidworks、新洲Solid3000及北航CAX等产品应用最为突出,各具特色的功能软件已经成为工程制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明显,可以加强学生对零件图的掌握:零件图具有多种画法,硬性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枯燥的知识给学生学习加大了难度。但CAD软件作为一种特殊软件,基于学生对尺规作图知识的了解,而后转为CAD软件制图,两种制图手段的差异会让学生产生一定学习兴趣,诸多死板的机械知识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有改善;可以加强学生对组合体的理解:CAD软件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实现对组合体的三维显像功能,组合体内部的细小部件得以直观展示,方便学生对于组合体全貌的理解。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加明了,学生理解内部结构程度加深,这对制图工作的顺利展开大有裨益;可以方便学生观看复杂的装配图:对缺乏足够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对于装配体工作原理的掌握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其中很多零部件的连接关系,用语言表述比较苍白,但CAD软件却可对装配体的内部结构进行直观显示,动画课件形象的展示了各部件之间的运动和连接关系,学生的理解思路更加清晰,自我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结语

中职机械制图信息化教学设计需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市场对人才要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普及促使学生视野不断开拓,传统机械制图技法弊端凸显,教学目标空有其表。所以,以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成为中职课本教学的主要趋势。但笔者认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优势进一步结合,并广泛应用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成立更为高效方便的教学平台可为教学延伸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冯学军.浅谈职校《机械制图》教学[J].科技信息.2015,(02):18

[2]李国菊.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4):26

[3]林将毅.基于Inventor平台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探索[J].职业教育.2014,(12):5-6

[4]李斌,徐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3,(13):8

【作者简介】

沈加明(1976.2―),男,江苏射阳人,汉族,就职于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机械专业。

5.机械制图教案 篇五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4、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看图方向的确定。[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会对本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信心较足。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3、机械制图既重理论,更重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绪论部分的教学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绪论所要讲述的内容作恰当的调整和充实。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生产用技术图纸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讲、演交叉进行,及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75~85分钟)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绪论

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二)图纸幅面和格式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演示答疑: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重点强调看图方向的规定,比例概念和选用原则,直至学生弄明白。

(三)比例

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讲演答疑:讲透比例概念、术语、标注方法和选择原则。课堂达标测验:

1、制图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2、图纸的基本幅面有几种?A4幅面尺寸是多少?如何确定看图方向? 3、1:2是放大比例还是缩小比例?比例前项是指图形要素还是实物要素?

三、小结(5~10分钟)

着重强调机械图样的应用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 侧重于图纸幅面、格式的识记和比例的合理选用;

根据课堂检测情况,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鼓励。

四、课后作业

1)本章思考题P.23 1;

2)预习:教材P.6-字体、图线;归纳问题; 3)按留有装订边的格式画出A4图幅的图框,同时按练习用标题栏格式画出标题栏和对中符号。[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课题编号] 2-1②

[课题名称] 字体 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规格与写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3、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及严守标准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教学难点] 数字书写;图线的应用与画法。[分析学生] 该部分内容作为制图标准,涉及较多规定,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但需花较多时间来识记和练习。重复性的练习,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练习马虎。

教师在讲解要领时要告诫学生,字体书写和图线绘制要讲究方法,同时要坚持耐心细致,随课程的进展和练习增加,逐步提高相应技能。

[教学设计思路] 反馈答疑,结合演示精讲,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作业讲评 导入新课

2、预习检测:5号字体高度是多少?机械图样中的线型共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字体 图线的应用,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简述本节内容、作用和重要性,导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字体

教师介绍字体基本要求,以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为主进行讲解与示范。

教师介绍与示范后,让学生参照教材示例在白纸或练习本上进行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书写练习;并叫两个学生上黑板书写,再由教师讲评,点拨。

(二)图线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重点介绍图线的型式、应用和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以下内容:①机械制图常用线型及应用演示;②图线应用示例;③画线时注意事项;④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重要内容,可向学生设问,启发学生思维。

图线的型式、应用与画法通过讲演、示范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课堂达标测验

1)图样中汉字应写成什么体?其高度应不小于多少mm ?字母和数字可以写成斜体,与水平基准线约成多少度?

2)可见轮廓线用什么线型绘制?细点画线的一般应用是什么?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3)练习绘制细点画线和虚线,保持长短画长度一致,间隔均匀。

四、小结(5~10分钟)

1、字体基本要求;

2、图线的基本线型、主要应用与画法。

3、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点拨、鼓励。

五、课后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1-

1、1-2题。

2、思考题:教材P.23 思考题2、3题。

3、预习:教材P.10 尺寸标注;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

[课题编号] 3-1③

[课题名称] 尺寸注法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 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习动机; 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教学重点] 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教学难点]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分析学生] 该部分国家标准内容繁多,学生经过预习有一定感性认识,知识内容理解不会有困难。但要求是能正确地标注尺寸,必须经过学习与反复练习,包括习题练习和后继内容学习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

尺寸标注看起来不复杂,实际应用时,特别在学习刚开始时,往往易出错,通过参照借鉴图样标注来学习、练习,则有助于学生较快掌握标注方法,减少或避免出错。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或直尺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易出错处正误对比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26思考题2、3题。

4、预习反馈,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尺寸注法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教师讲授尺寸标注基本规则,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应侧重尺寸数字的方向是书写要求(不能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对尺寸线绘制中的易出错处进行正误对比讲授与演示,讲清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替代。

2、常见的尺寸注法

系本次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

3、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集P.4,1-3 尺寸标注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1、尺寸的作用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线性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和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3、归纳学习方法,讲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讲评中发不不足,以利改进。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5~6 1-3各题的标注练习。

2、思考题:教材P.23思考题4、5题。

3、预习:教材P26 基本作图方法;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4)

[课题编号] 4-2①

[课题名称]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基本作图法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基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用三角板、圆规等分线段、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等基本作图方法。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练习,能较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三角板、圆规的使用方法;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教学难点] 图板和丁字尺及三角板的配合使用。[分析学生]

1、部分绘图工具,学生在学几何时已会使用,等分线段也容易理解。

2、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从学习一开始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练习达到运用自如。

3、学习时学生可能会认为简单易学,产生马虎现象。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图工具的方法,通过练习熟练地绘制图线。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曲线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角度尺寸的标注;倾斜尺寸注法等。

2、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3、提问教材P.23 思考题4、5题。

4、预习提问,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绘图离不开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工具及其使用,重点放在使用上。绘图速度的快慢、图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按正确的工作程序,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几何图形。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演示。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

在教师演示指导下,正确使用圆规画各直径不等的圆和圆弧。

2、线段等分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学生穿插进行已知线段5等分、7等分练习。

3、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圆规和三角板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穿插练习并让学生板演,随时讲评,纠错改进。

4、课堂练习

按排学生课堂进行习题集P.7题2-1(1)小题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1、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2、圆的等分和作多边形在工程制图中应用广泛,能熟练掌握,对提高绘图速度和图面质量十分重要。

3、课堂作业讲评,点拨。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7题2-1。

2、补充题:试分析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的优缺点。

3、预习:教材P.29-椭圆画法、斜度与锥度;了解作图步骤。[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5)

[课题编号] 5-2②

[课题名称] 椭圆的画法、斜度与锥度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椭圆的画法,会用四心圆法(近似画法)画椭圆。

2、掌握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3、能正确、熟练地画和标注斜度、锥度。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 斜度、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及标注。[教学难点] 斜度和锥度概念的区别及作图步骤的差异;斜度和锥度的标注。[分析学生]

1、椭圆的画法都是具体规定,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不涉及高深的知识,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困难。

2、画椭圆、画和标准斜度和锥度的能力形成与提高,在于认真和多练习,熟能生巧。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动手时间。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图板和丁字尺配合使用应注意什么?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线?使用圆规时,特别是画大圆时该注意什么?

2、简述圆的任意等分的主要作图步骤。

3、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4、预习检测:四心圆法画椭圆,“四心”是指什么?举出生活所见斜度和锥度的应用实例。

二、导入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所见椭圆、锥度、斜度的一些应用实例,增加感性认识。在机械零件上斜面和锥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图纸上要用斜度和锥度表示。本次课主要介绍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及标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椭圆的画法

教师介绍椭圆的画法:理论画法(同心圆法)、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重点讲授、演示近似画法(四心圆法),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按排学生穿插进行练习,掌握作图步骤和作图要点。

2、斜度和锥度

教师讲授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用比较法讲清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画法上斜度的单向分布和锥度的双向对称以及标注上符号的差异,这是正确作图的基础。

在学习预习基础上,要精讲,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归纳解决。

四、小结(5~10分钟)

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8~9 2-1各题。

2、思考:用四心圆法画椭圆时,怎样才达到各段圆弧光滑连接?

3、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

3、预习: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条件; 教材P.32-圆弧连接;找出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6)

[课题编号] 6-2③

[课题名称] 圆弧连接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方法。

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重点] 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教学难点] 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分析学生] 学生通过对预习,对“相切”概念和条件有所巩固,对圆弧连接的作图目的和方法有一定认知,理论教学会比较顺利,关键在于作图技能的训练,教师应重点作好演示示范,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

2、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3、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

2、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3、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按排学生穿插完成习题集P.10 2-2题的练习。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四、小结(5~10分钟)

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1 2-2各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41 1、2题。

3、预习:教材P.35-平面图形的画法;归结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7)

[课题编号] 7-2④

[课题名称]平面图形画法 徒手画图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

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

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

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

2、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认真细致的作风的养成教育。[分析学生]

1、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是绘图的基础,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有一定难度,要多花力气。

2、正确地熟练地绘制平面图形是本次课学习目的,也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绘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绘图能力。

3、绘制平面图形是机械制图的基础性能力,在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习方法方面,教师要多留意。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引导学生讨论辩析,教师归纳,突出步骤演示。[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两圆弧内连接的作图步骤;

2、两圆弧内连接和外连接的作图步骤有什么不同?

3、讲评作业,巩固达标。

4、预习检测:什么是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作用是什么?已知线段指什么样线段?

二、导入新课(5~10分钟)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中的图形是把立体的机械零件根据投影原理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表示的,所以,掌握熟练的绘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本次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画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平面图形的画法

教师讲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清尺寸的分类和作用,尺寸基准的概念、作用和选取。重点让学生明确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的目的和作用,三种线段和尺寸的关系,作图时怎样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找出最佳作图步骤,提高绘图效率的质量。

教师讲授、示范画图步骤,学生按教师示范练习并归纳作图步骤。

2、徒手画图

教师讲授直线、常用角度、圆、椭圆、平面图形的徒手画法,并在黑板上交叉进行演示。

学生进行习题集P.15 2-4题的徒手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5~10分钟)

概述平面图形和徒手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2~14 2-3各小题的画图练习,其中2-3(5)选作。

2、思考题:教材P.41 3。

3、预习:教材P.42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8)

[课题编号] 8-3①

[课题名称] 投影法的概念 三视图的形成。[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3、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和养成教育

要掌握好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必须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在明确其形成条件的前提下,自己演示,自己归纳,真正理解“规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避免死背教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三视图投影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分析学生]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入门较易,但难在应用。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观察练习,能提投影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平面图形画法、徒手画图。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41思考题,题3。

4、预习检测:平行投影法的特点与应用;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物体的单面投影和表达局限性;

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过程和展开后各图的对应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三视图形成过程,通过演示进一步规范、明确三视图的形成条件及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各图之间位置关系、投影关系、方位关系的必然联系。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集P.16~18 3-

1、3-

2、3-3各题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9 3-4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1、2、3、4。

3、预习:教材P.47 点的投影;归纳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9-3②

[课题名称] 点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掌握空间点与其投影标记,点的投影与坐标值的书写;

3、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求作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求出点的三面投影并能判断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基础学习点的投影,通过点的三面投影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投影规律和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空间位置的判定。[难点分析] 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的对应分析。[分析学生]

1、在三视图的基础上,本次课的知识水平没有深奥难懂的地方,但点较之形体更为抽象,需更强的想象能力,本次课的主要目标通过对点的投影分析进一步提高空间概念,同时为线面的投影提供基础和方法。随着本章课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练习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平行投影法的具备是特点是什么?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区别在哪?

2、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1、2。

4、预习检测:为什么要研究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用什么表示空间点?点的三面投影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有哪些异同?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要素。研究其投影规律及其求作方法是掌握投影规律,是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有力手段。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空间点及投影点的标记;

2、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4、点空间位置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5、重影点的投影。

以上内容,教师要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明确点是机械零件或空间物体上抽象出来的一个几何元素,因而必然有其从属性,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演示法、观察法进一步理解投影规律的实质,进行有效的学习。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0 3-5题的练习,疑难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四、小结(5~10分钟)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空间位置和坐标和投影面的关系;求点的三面投影。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21~22 3-5。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5、6。

3、预习:教材P.53 直线的投影;找出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0)

[课题编号] 10-3③

[课题名称] 直线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

2、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学生自行演示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难点分析] 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分析学生]

1、在学习点的投影的基础上,直线的投影入门不难,难点在于直线的空间位置多样化,初学者对空间直线的各种位置、命名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混淆和初记困难。在教师讲授、演示的基础上,仍需学生通过自己借助于铅笔等直观道具演示观察,来强化感性认识,同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杆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5~10分钟)

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求作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纠错。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5、6。

4、预习检测:直线的空间位置有几种?直线段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点的投影和直线的投影有什么联系?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习近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直线的三面投影

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讲直线的命名时,应引导学生分析直线空间位置及命名的唯一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2、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

教师讲授演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求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定其空间位置的技巧。

组织学生讨论,诱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情况直线投影的求作方法: 已知直线两端点求三面投影; 已知二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已知直线端点距投影面距离及两点相对位置求其三面投影; 已知立体图,从中度量画出直线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3 3-6的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直线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画和该直线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24~27 3-6各题。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7。

3、预习:教材P.56平面的投影;演示并观察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1)

[课题编号] 11-3④

[课题名称]平面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熟知投影面平行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特性;

3、能根据己有知识归纳出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规则和投影的求作方法。

4、能较熟练地求作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并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由体及面,观察归纳物体上平面的投影特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难点分析] 一般位置平面三面投影求作。[分析学生]

1、有了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不会有困难;难点是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要多花些力气;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能力通过练习可以达到;

3、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等方法,使这些学生迎头赶上,不掉队。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0分钟)

简述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提问:教材P.74 思考题7。

预习检测:当平面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是什么?当平面倾斜投影面时,其投影面积变大还是变小?这种性质称为什么性?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械零件都可看成是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几何体中平面立体则由平面组合而成,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为学习习近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让学生对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三面投影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该部分内容,可建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关注差异,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点拨。

指导学生根据各面命名想象空间位置继而结合投影特性确定三面投影。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8 题3-7(1)(5)各小题的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和判定方法;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28~30 3-7各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74思考题8。

3、回顾归纳点、线、面的投影和求作方法,提高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预习:教材P.60-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了解其三面投影。[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12-3⑤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一)(棱柱、棱锥)[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和辅助线法求作棱柱和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3、能正确标注棱柱、棱锥的尺寸。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

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棱柱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棱柱进行尺寸标注。

讲解时一定突出棱柱和棱锥三视图的特征,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同时,可以扩展以下棱柱的变形体,如V形柱、T形柱、凸形柱等等,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

2.棱锥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三棱锥的三视图分析;三棱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交叉演示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作图步骤。

以棱锥为例,讲解辅助线法求点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自行对四棱锥的三视图进行投影分析,教师点拨解答难点。对棱柱和棱锥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较,巩固所学。

学生徒手抄画教材例题,强化对棱柱、棱锥投影特性的认知和掌握。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1~33 3-8各题

2、思考题:试以正三棱柱为例,说明用积聚法求点的投影的方法。

3、预习:教材P.65-圆柱、圆锥及球;了解形成特点。[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3)

[课题编号] 13-3⑥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二)(圆柱、圆锥)[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特征和视图画法;

2、会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启发学生从圆柱、圆锥的形成着手来进行投影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视图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难点分析] 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本次课应有的知识水平基础;

2、具有学习画曲面立体视图和求它们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础;

3、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注意指两头(优秀的、后进的学生)带中间(学生)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求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简述以正三棱柱为例,用积聚性求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圆柱和圆锥等回转体都是机器零件上应用最广的基本几何体之一,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柱、圆锥、球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利用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圆柱、圆锥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作图步骤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讲解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回转轴线、母线、素线等基本要素及概念。引导学生自行对圆柱、圆锥的三视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归纳,教师点拨解答要点难点,以学定教,达到熟读、能画、会标的教学要求。

在视图分析,熟知圆柱表面和圆锥表面的投影性质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性质(有无积聚性)确定适当方法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在黑板上进一步演示讲解作图步骤和方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画图练习,巩固所学。

学生进行习题集P.32 3-8题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和画法及表面求点的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33 3-8题。

2、思考题:教材P.74 9。

3、预习:教材P.70-球、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4)

[课题编号] 14-3⑦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三)(球、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球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视图画法;

2、会画球的三视图和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启发学生从球的形成着手来进行视图分析,结合对球的观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球的视图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难点分析] 球的视图分析和表面求点。[分析学生] 前承圆柱、圆锥的视图基础,球三视图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对三个视图三个等径圆的不同位置的理解的掌握。

基本体尺寸标注规范简单,易于掌握。[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圆柱、圆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表面点的求作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简述辅助线法求圆锥面上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球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利用网络课程演示讲授球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作图步骤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行对球的三视图进行分析归纳,达到熟读、能画、会标注的教学要求。

在视图分析,熟知球表面的投影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利用辅助线法求其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在黑板上进一步演示讲解作图步骤和方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画图练习,巩固所学。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加深理解的掌握。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球的视图分析和画法及表面求点的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 P.34 自测题一。

2、思考题:教材P.74 10。

3、预习:教材P.75-轴测图(平面立体的正等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5)

[课题编号] 15-4①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一)(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分析学生] 轴测图富立体感,直观、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前段的积累,具备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基础,理论学习没有大的障碍。在作图步骤和作图的规范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异,关键在于对平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轴测图的概念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讲授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常用的轴测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交叉演示轴测投影的形成(斜轴测图、正轴测图)。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演示坐标法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演示网络课程中长方体、凹形槽、垫块等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轴测投影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7-4-

1、4-2题。

2、思考题:教材P.89 1、2。

3、预习:教材P.80-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6)

[课题编号] 16-4②

[课题名称] 轴测图(二)(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绘制三向圆柱(轴线与各投影面垂直)和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熟知圆的正等测投影为椭圆,掌握四心圆近似作椭圆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作图质量和作图技巧。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圆柱、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分析学生] 有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基础,本内容的学习比较顺利,作图技巧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画圆柱上、下底面时,椭圆的平移作图法需要加强练习,以保证作图质量。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在正等轴测图中,同一圆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椭圆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立体上的圆形结构在正等轴测图中的投影均为椭圆,本节主要以圆柱为例讨论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讲清画圆柱两底面时的四心平移的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圆柱轴测图的画图练习,进一步掌握作图步骤。

2、正等轴测图中圆角的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进一步讲解演示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徒手进行圆角画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和圆角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步骤;对本节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9-4-3题。

2、预习:教材P.82-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7)

[课题编号] 17-4③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三)(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斜二测图轴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和画法。

2、根据立体的视图能画出其斜二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通过斜二测图的学习和练习,进一步提高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画图方法。[难点分析] 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分析学生] 有画正等轴测图的作图基础,本内容无大的难度,关键依然在于作图方法和技巧。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以熟练掌握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把画轴测草图作为学习工具应用于制图课程的全过程学习,不断培养空间概念和开发创新思维,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斜二轴测图中∠XOY=?Y向变形系数q=?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斜二轴测图能反映物体正面的实形,较之正等轴测图作图更为方便,尤其对于单面有圆形结构的立体,作图简捷直观,因而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节学习讨论立体斜二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正等测图对比讲授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斜二轴测图的画法(平面立体、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端盖的斜二轴测图的画法等。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斜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掌握作图步骤。

3、轴测图的选择

对比讲解正等测和斜二测图的各自表达特点和适应场合。

4、轴测草图的画法

讲解画轴测草图的基本技法。

学生按教材进行各项内容的练习,不断提高徒手作图的熟练程度。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斜二轴测图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0-4-

4、4-5题。

2、结合本章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理顺,巩固所学。

3、预习:教材P.90-组合体视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主要研究讨论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学生结合教材实例进一步理解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及交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1、2。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五、作业

1、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理顺,进一步掌握形体分析法。

3、预习:教材P.94-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9)

[课题编号] 19-5②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Ⅰ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难点分析]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圆柱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讲解截交线的形成和性质。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及其求作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截交线是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线这一特性,进而明确作图实质是求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点,连接这些共有点,就可得到其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学生详读教材,结合例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截交线的形式和求作方法。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1、5-3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5 表5-2 P.98-球的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0)

[课题编号] 20-5③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圆锥和球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复合体的截交线的求作 [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柱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成45°时,截交线是什么形状?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平面截切球时,其表面交线是什么?当截平面经过球的直径时,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圆锥和球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

2、球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和例题讲解圆锥、球截交线的形状和性质。

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截平面切割圆锥所形成的五种截交线的形状和特征,球的截交线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特点及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学习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和作图步骤。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锥、球的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2、5-

4、5-

5、5-6各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9 相贯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1)

[课题编号] 21-5④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2、掌握异径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画法和近似画法。

3、会画两圆柱正交时的内外相贯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形象远先于文字。观察,再观察,通过不断的感性积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贯线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学难点] 内表面相贯线的画法 [分析学生] 相贯线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过锥顶时的交线是怎样的?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相贯线?相贯线是平面曲线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前面已学习了平面切割立体所形成的截交线,本节讨论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相贯线的特性

2、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两圆柱(等径和不等径)正交时的相贯线的特征、变化趋势和求作方法。

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教师讲授相贯线的几种特殊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两回转体有公共轴线、圆柱与圆柱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圆球、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的相贯线。

4、圆柱与四棱柱相贯

教师扼要介绍圆柱与四棱柱相贯的交线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3。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特征及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6-5-7,5-8题选作。

2、预习:教材P.102 组合体补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2)

[课题编号] 22-5⑤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一)[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是否能顺利的画出组合体视图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画图技能,通过形体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原有的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提高画图能力、促进读图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主): 教师以教材轴承座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叠加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画图方法以及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作图技巧。

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和作图技巧,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以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48 5-9。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2)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3)

[课题编号] 23-5⑥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二)[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切割类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具备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画组合体的视画时,如何选择画图基准?画图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继续学习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及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

教师以习题集P.50 5-10第2题为例,演示讲解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图方法和步骤。

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拟定合理的绘图步骤。对切割类组合体,通常先画整体轮廓,然后按主要结构进行局部切割。画图时,同样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师的画法进行徒手作图,掌握、巩固作图方法和步骤。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50 5-10。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1)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4)

[课题编号] 24-5⑦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视图进行尺寸标注的基本技能。

3、通过组合体视图的标注练习,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尺寸标注的学习和练习,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画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尺寸标注。[教学难点] 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和尺寸布置。[分析学生] 尺寸标注是本课程贯串始终的学习内容,也是难点之一。要指导学生多参照标注示例,学习标注方法和技巧,提高尺寸标注的基本能力,为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加深组合体的视画时的顺序是什么?怎样保证图面清晰整洁?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前面学习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只是解决了形状问题,要确定组合体大小和各部分相对位置,还要在视图上完整的标注其尺寸。

本节课讨论学习组合体视图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尺寸种类;

2、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尺寸基准;

3、尺寸布置和标注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尺寸的种类和作用,引入尺寸基准的概念和选取方法,强调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形体分析法依然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懂视图并想象出形体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整的进行标注。

教师以支架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支架视图的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及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尺寸标注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发表独到见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学生对上两讲课完成的画图作业5-11(1)(2)两题进行标注,教师指导,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53 5-11(3)。

2、预习:教材P.108 看组合体的视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5)

[课题编号] 25-5⑧

[课题名称] 看组合体视图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难点] 线面分析法读切割类组合体视图和想象立体。

[分析学生] 学生经过画组合体的三视图训练,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熟练识读组合体视图仍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与不断练习,多看图、多想像,提高看图本领和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和标注,使识读组合体视图有了较好的基础,为提高看图能力,本节进一步讨论识读组合体的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节课讨论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看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2、看图要点

1)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要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看起; 3)要善于分析视图中的线和线框的含义。

形体分析法是看图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切割类组合体,还要用线面分析法,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帮助看懂较复杂的视图。

教师以支架的视图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解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进一步讲授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看图方法。对较复杂的形体,通常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最后综合起来相像整体。

教学中,关注学情,提高讲授的针对性,改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进行习题集P.54~60 5-13的读图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61~67 5-

13、5-14各题的看图和标注练习。

6.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篇六

——轴测图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一)(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分析学生] 轴测图富立体感,直观、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前段的积累,具备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基础,理论学习没有大的障碍。在作图步骤和作图的规范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异,关键在于对平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轴测图的概念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讲授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常用的轴测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交叉演示轴测投影的形成(斜轴测图、正轴测图)。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演示坐标法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演示网络课程中长方体、凹形槽、垫块等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轴测投影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7-4-

1、4-2题。

2、思考题:教材P.89 1、2。

3、预习:教材P.80-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课题名称] 轴测图(二)(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绘制三向圆柱(轴线与各投影面垂直)和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熟知圆的正等测投影为椭圆,掌握四心圆近似作椭圆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作图质量和作图技巧。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圆柱、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分析] 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分析学生] 有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基础,本内容的学习比较顺利,作图技巧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画圆柱上、下底面时,椭圆的平移作图法需要加强练习,以保证作图质量。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在正等轴测图中,同一圆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椭圆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立体上的圆形结构在正等轴测图中的投影均为椭圆,本节主要以圆柱为例讨论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讲清画圆柱两底面时的四心平移的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圆柱轴测图的画图练习,进一步掌握作图步骤。

2、正等轴测图中圆角的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进一步讲解演示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徒手进行圆角画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和圆角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步骤;对本节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9-4-3题。

2、预习:教材P.82-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三)(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斜二测图轴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和画法。

2、根据立体的视图能画出其斜二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通过斜二测图的学习和练习,进一步提高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画图方法。[难点分析] 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分析学生] 有画正等轴测图的作图基础,本内容无大的难度,关键依然在于作图方法和技巧。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以熟练掌握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把画轴测草图作为学习工具应用于制图课程的全过程学习,不断培养空间概念和开发创新思维,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斜二轴测图中∠XOY=?Y向变形系数q=?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斜二轴测图能反映物体正面的实形,较之正等轴测图作图更为方便,尤其对于单面有圆形结构的立体,作图简捷直观,因而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节学习讨论立体斜二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正等测图对比讲授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斜二轴测图的画法(平面立体、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端盖的斜二轴测图的画法等。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斜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掌握作图步骤。

3、轴测图的选择

对比讲解正等测和斜二测图的各自表达特点和适应场合。

4、轴测草图的画法

讲解画轴测草图的基本技法。

学生按教材进行各项内容的练习,不断提高徒手作图的熟练程度。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斜二轴测图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0-4-

4、4-5题。

2、结合本章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理顺,巩固所学。

7.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篇七

那么,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加强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一些模型、教具、挂图和实际零件, 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的平面图形, 变成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或生活现象, 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易懂易记, 一目了然, 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 在讲剖视图的画法时, 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模型进行剖切, 并在“与剖切平面接触的部位画剖面线”, 使学生一看就会, 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习螺栓、弹簧、齿轮等标准件和常用件时, 可以先认识后讲解, 把要讲的零件发给学生, 或带学生到生产车间参观其加工过程, 形成感性认识, 讲解时, 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正确地作图了。

通过直观教学, 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边观察边分析, 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 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不过, 直观教具只能起“拐杖”作用, 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路, 随着学习进程的展开, 应逐步控制使用直观教具, 最后让学生丢掉“拐杖”走路。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就是运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清除思维障碍, 打开解题思路, 克服畏难情绪, 轻松投入学习的一种方法。《机械制图》虽不同于语言课、艺术课, 无须对教学语言字斟句酌, 但教师语言质量如何, 也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首先, 要善于把抽象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形象化比喻表达出来,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把主视图的选择比喻为选择“照相”的角度, 要把“最能反映面貌特征”的正面照出来, 恰到好处地说明了选择主视图的“形状特征原则”。

其次, 要善于归纳总结, 抓住一些需要重点记忆掌握的疑难问题, 概括总结成精炼易懂的口诀或通俗上口的顺口溜, 让学生读记轻松, 理解准确。如:齿轮啮合区剖视图画法为:齿轮啮合线五条:三粗一虚一点划。三视图的方位关系是:主俯视图左右不变, 主左视图上下不变;俯左视图前后辨, 远离主视是前面。螺纹的规定画法为:螺纹两种线, 手摸来分辨;摸得着用粗实线, 摸不着画细实线;这些简单明了、易读易记的口诀,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 要善于启发引导。如在讲“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时, 不是由老师直接把看图方法提出来, 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作图举例和语言讲解, 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 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只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只有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 并抓住特征视图进行分析, 才能弄清物体的结构形状”。

用这种启发讨论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既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又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激发起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心, 消除对《机械制图》的神秘感。

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首先, 《机械制图》是一门规范性、标准化很强的学科, 从图线的规范与标准, 到装配图的画法与识读, 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因此,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努力做到语言、板书清晰工整, 线条、作图标准规范, 通过言传身教, 让学生欣赏老师的讲课, 从而由羡慕到效仿, 把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增强他们的“标准化”意识, 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其次, 如果将多媒体辅助手段穿插于教学之中, 与模型、实物和讲解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表明, 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或语言讲述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 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编排,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帮助学生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可重复播放, 增加停留时间, 加强学生的长时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把图、文、声、形、色与实物模型相结合,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协同参与学习, 用最少的时间, 掌握最多的知识, 获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强化练习, 注重技能培养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 学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的讲课不算太难, 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并形成长时记忆, 则需通过一定量的绘图、读图练习。

1、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 应结合学生实际, 精心编制课

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做到有的放矢, 进行由物到图和由图到物转化的练习。

2、按照“讲—练—评—改”的教学过程, 学生做完作业后,

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解决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3、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确定”的“多解题”和“趣味题”,

让学生在求解多种答案的过程中, 发挥想象, 扩展思路。这种“寓教于乐”、如同“益智游戏”的训练方式非常有助于学生画图和读图能力的提高。

4、练、画轴测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空间想象力。

轴测图的最大优点是直观, 能在二维平面中反映三维立体。对初学者来说, 即使没有什么空间立体概念, 也能凭借自己的直觉识别一些简单的轴测图。为此,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多练、多画一些轴测图。

5、适当组织一些班内的单元测练和校内同年级的《机械制

图》技能竞赛, 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 让学生保持一种不断努力、积极上进的求学心理, 并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机械制图》就是一门实际生产技能。

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多练习, 才能不断巩固和获取知识, 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摘要:对于中职生来说, 《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 难就难在空间想象和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索《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方法, 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8.中职机械制图教案 篇八

一、中职机械制图与机械CAD课程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中职机械制图与机械CAD课程的教学现状。机械制图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和识图能力,一般采用模型、图形以及PPT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通过平面图形以及简单的基础概念来掌握相关的制图方法,老师也很难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再加上中职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有关制图的知识,教材上很多枯燥复杂的公式以及概念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普遍存在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机械CAD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中的图形设备来创新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还缩短了设计时间。目前我国CAD技术的水平还不是特别高,仅仅是利用电脑代替了传统的手绘,中职教学中也是采用电脑制图的方式,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制图软件,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两者之间内在存在很大的联系,但是由于独立教学,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没能有效结合在一起。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独立教学模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压力,还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下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学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社会需要更多的素质人才,中职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条件下,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中职学生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中职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制图开始慢慢取代传统手绘制图,特别是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其次是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基知识欠缺,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来开展机械制图和CAD课程教学很难收获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是机械制图和CAD课程对于学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较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分来教学越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中职机械制图与机械CAD课程教学整合的具体措施

合并两者的教学目标。机械制图和机械CAD课程本身存在很大的关联,但由于各自涉及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机械制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以及识图能力,CAD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制图软件,对于识图能力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两者之间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的问题,合并两者的教学目标十分必要,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识图能力,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各种图样,为下阶段的制图奠定基础;二是效率性,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提高制图的效率,老师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制图的感受,真正认识到CAD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两门课程的学习;三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不管是机械制图还是CAD课程教学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合并两者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能实现直观教学,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合理调整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制图基本概念中添加CAD技术的相关知识,实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渗透以及融合。首先是要简化重复内容添加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基本点、线、面概念应该尽量简化,讲解投影法理论知识时可以适当添加CAD课程中的知识,将平面绘图命令、编辑命令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教学重点的调整,机械制图以及CAD课程整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上,只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更多的新知识,处理好视图投影、读图组合之间的关系,分清不同知识之间的主次关系,老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知识上;最后是突出难点,由于中职教学条件有限,老师在讲解组合视图时不能直接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知识想象出相应的图形。CAD教学中应该设计出三维模型,将三维视图与概念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魅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引进CAD课程中的编辑命令等操作方式,整合内容的同时还解决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机械制图和CAD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以及识图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制图方法。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利用CAD技术技术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三维视图,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中职传统教学一般采用挂图以及PPT教案等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整合教学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创新了教学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所学的资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还节省了教学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也进行过程评价,老师要给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出正确的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效率。采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以及阶段性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参与到评价中,老师结合学生的评价给出最终的评价,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来适当调整下阶段的学习计划,促进自身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职院校实行机械制图和CAD课程的整合教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性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仅要加强对机械制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制图软件,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CAD技术在机械制图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下一篇:关于学校组织机构代码证书逾期年检的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