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2024-12-05

教师研修学习计划(精选13篇)

1.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篇一

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回顾自己平时的工作,觉得在教学上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参加本次新课程培训,我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新课程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更是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目前就我们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本次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进步、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加深了对施实新课程的认识,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理念的建立,下面谈谈此次培训的收获及体会。

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新的教育形势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色,总结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只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必须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2.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篇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 “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 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为做好“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同时也为探索生物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我们在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国培计划”要求和学科特点, 确定研修目标

“国培计划”的目标要体现“骨干、引领、示范”的作用和培养“种子教师”的宗旨。研修目标在整个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具有纲领性功能和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说, 教育目标反映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 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 它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价值实现[3]。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 我们在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以《纲要》精神为依据, 确立了以新课标为学科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 突出先进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立足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 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在现有起点上持续发展, 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 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使其在当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理念和培训教师中发挥带头作用, 真正起到“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总目标以便能够顺利实施, 我们将其细化为如下七个目标:第一, 通过课程研修, 帮助高中生物教师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深入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第二,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能够正确使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新教材, 并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理清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思路。第三, 通过研修使受训教师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校本研修中, 并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第四, 通过正规化的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 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第五, 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 能够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生物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最新动态, 认识差距, 主动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第六,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线索的任务驱动式、互动交流式、经验共享式研修, 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在研修中开发并形成一部分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和优质教研课题案例资源。第七, 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验和科研方面的培训, 使学员具备相当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能在当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和骨干教师需求, 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 课程设置应当注重于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实验技能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培训中要培养一批“种子”教师, 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素质。因此, 我们将研修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这六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 相互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

1.注重更新知识, 强化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

“生物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中生物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结构, 让学员了解生物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这样有利于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促进中学生物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 “种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还要学习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努力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这也符合“国培计划”的“引领示范”的宗旨, 对促进生物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

3.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创新性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与创新教育”模块以受训教师为本, 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 以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 以教学案例为线索, 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生物教育教学的问题。

4.深入钻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 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受训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 指导、引领受训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5.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实验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块内容, 操作实践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中学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培训”模块的目的在于促进生物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学会因地制宜优化教材实验并设计新颖的课外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6.开展教学实践, 完善考察与交流机制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必然有着不同的地方, 互相观摩、考察、学习和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了解, 对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生物教学实践、考察与交流”模块将以受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困惑为出发点, 视学员为资源, 让学员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掌握“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使其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创新研修方式, 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示范培训”规范

培训过程的研修方式和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它直接关系着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建立良好的研修方式与完善的培训机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环境的研修方式可以给学员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 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中逐渐获得进步和发展。

1.创新多元研修方式, 改革培训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 培训形式本身也是培训内容。高中生物课程倡导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使培训方式更具有示范性、互动性、实践性, 可以专题讲授为主, 辅以参与式和开放式为基础的合作讨论和交流互动环节, 融合学习科研网站载体和交流平台, 制定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实行培训途径的“全方位开放”, 包括教师队伍的开放、实验平台的开放、学习科研交流平台的开放, 以利于学员的学习实践, 也便于其开阔视野, 增进了解, 促进成长。

2.完善培训机制, 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这一内涵包含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组织、生活保障、实验操作、参观考察活动等。对此, 我们从相关层面进行制度建设。

(1) 学员的意识形态:

清楚而明确的认知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变得有序而合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此, 在培训开始之前我们对参加的学员进行意识形态上的辅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本次培训活动, 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计划的制订:

一方面, 师资队伍是关系培训活动效果的直接因素, 生物教育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培训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他们通晓高深理论、了解中学教学现状, 可以为整个培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领导, 确定班级的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 对学员的生活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制定出有关的奖惩措施和条例。

(3) 基于“导师制”的“合作研究共同体”的建构和实施

所谓“导师制”, 指的是一种教育制度, 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目前, “导师制”在许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效果也非常良好[4][5]。“合作研究共同体”是适应教育改革趋势的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主张就是将不同群体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实践表明, 这一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

在培训中, 学员之间很可能有着一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的研究方向,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实施“导师制”和“合作研究共同体”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导师指点、同伴交流, 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构和扩展, 达到大学教师、学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 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的评估与分析

效果评价是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培训效果则是考查培训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关于效果评价与估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柯克帕特里克所提出的四级评估模型 (4R模型) , 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 此外还有CIPP与CIRO模型以及Stufflebeam提出的评估思想和方法等。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调查表明:学员对培训普遍感到满意, 认为通过培训达到了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专业发展的目的, 在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7]。本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其他的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借鉴, 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五、思考与展望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门的培训, 更需要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长期的实践和锻炼, 而教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不断成长和发展。

综合而言, 本次的“国培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教师培训的新的思想、宗旨和机遇, 对于进行教师培训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教师培训工作中, 我们应该以“国培计划”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深化培训工作, 改进研修课程、发展新思维新思路、努力构建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不断总结经验, 优化培训方案, 为教师培训工作和今后“国培计划”的继续实施发挥积极的作用, 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摘要:“国培计划”是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专项培训活动。针对“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了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拓展实验技能的目的, 同时起到了示范培训模式的作用, 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小娅.在“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国家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 (12) :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7.29)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8 (3) :69.

[4]吴洪亮, 孙小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探析[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4) :66-69.

[5]王小萍, 黄春.专业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1) :42-43.

[6]张海珠, 等.合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1) :62.

3.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篇三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以及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单一性严重影响研修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研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研修以其跨越时空、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工作和学习矛盾,同时,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了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也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稀有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广泛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虚拟学习社区功能不够完善,通常只重视内容呈现,缺乏研修活动的设计,共享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抽样

问卷调查法是收集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参与过网络研修活动的在职教师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5.3%,达到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进一步分析被试选择某一问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一)网络研修活动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单一

提到网络研修,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经常被认为就是上网下载学习资料和参与论坛讨论;单调的研修活动和活动支持工具直接导致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低、缺乏持续性。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8.9%的教师表示虚拟学习社区活动支持工具单一,论坛是主要活动场所;活动的顺序为活动组织者在论坛中发布讨论主题,教师在主题版块进行经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很少,知识建构水平也不高。在网络研修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的需求方面,93.9%的教师希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网络研修活动能更加多样化。

(二)网络研修活动主题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

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研修活动目标应该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提升。89.7%的教师认为评价网络研修活动成功的标准是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数据表明,教师们对网络研修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是比较统一的,即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然而,当前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经常只注重理论的传授,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更不重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优势来促进知识创新和转化。

(三)教师缺乏参与研修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网络研修的中途放弃者较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网络研修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且单调乏味。75.9%的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原因是希望长期得到专业指导,69.0%的教师是希望能够长期与同伴进行资源分享,41.4%的教师希望通过非正式学习,在工作之余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结合访谈和研究发现,网络研修的主要优势在于专业的指导、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等服务和非正式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

(四)不重视再生资源的积累

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都提供学习资源,但是,资源不能及时更新,而且不重视再生资源积累,最终导致资源陈旧,利用率低。再生资源也称为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二次资源,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可以生成很多再生资源,例如:教学反思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关于某一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专家指导意见等。97.2%的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己实践性知识是最有效的,因为其中体现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许多隐性知识。然而,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有效,但能够充分利用并从再生资源中提炼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却很少。

四、教师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一)虚拟学习社区研修工具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

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建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增加“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网络研修工具,实现网络研修工具的多样化。一方面,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应方便教师上传自己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另一方面,功能设置上,应该方便教师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进行工具的切换,例如在使用教学案例展示工具进行案例观摩的时候,可以随时借助专家咨询工具进行咨询,获取专家的有效指导;在使用教学案例分析工具进行视频分析的同时,可以随时切换到反思记录工具界面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教师的思考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工具的整合。

(二)丰富网络研修活动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学技能的传授都是以师徒制为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教师在观摩听课的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观摩评课、师传徒授、实践反思等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教学案例学习、撰写教育博客、论坛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师徒传授、同侪互助等活动形式都是受教师们欢迎的网络研修活动形式。其中,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案例学习、集体备课更是受到教师广泛认可的。因此,建议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综合运用上述形式开展研修活动,让网络研修过程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交流和研讨,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反思,在分享资源的同时撰写教育博客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提升网络研修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主题要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主题是教师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研究数据表明,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是贴近教师需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最关心的教学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经验方法。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主题的设定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与教师关心的问题相契合。

(四)通过建立网络研修社群提高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

通过对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主要动力是获取长期专业的指导和与同侪进行资源分享。因此,建议通过网络研修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社群的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应该是由具有共同的愿景或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并且最好采用异域的形式,即由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组成,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研修社群良好的运行,社群中要有专门的助学者或意见领袖负责组织、推动社群活动的开展。

(五)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共享资源的流通

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需要资源库的支持,资源库可以在资源的流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共享资源的流通应该包括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75.9%的教师希望得到专家提供的学习资源、62.1%的教师希望得到同行提供的资源,这说明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对共享资源的消费需求;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包括评论、反思、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叙事、教学视频等。网络研修活动既是资源产生的场所,也是资源流通的场所,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之初要准备哪些资源;二是开展过程中会生产哪些生成性资源;三是需要哪些研修工具支持资源的交换;四是哪些人可以为资源的需求者提供指导和指引。

五、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研究计划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的,如果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个案分析,将有可能挖掘出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其后续研究将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分析研修社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并探讨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崴.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

[3]许红梅,朱莉,刘学敏.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篇四

研修学习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受太平乡教育办公室派遣,我有幸于2013年9月24日至11月25日到天水师范学院参加2013“国培计划”甘肃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学习。我没有上过大学,19岁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开始教书直到现在,所以对大学生活有一种特殊的向往情怀,这次外出学习让我能真正体验一次大学生活,感到非常荣幸。

这次置换研修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有来自全国各地国培专家和天水师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其中有些教授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写人员或评审组成员),有天水市优秀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有“影子学校”实践学习,还有来自全省各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零距离交流讨论和说课赛课活动。培训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的专家级解读,数学课堂解构与重建,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不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命题与考试技术,班主任工作。

首先,介绍一下天水。天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三皇之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秦帝国的发祥地。天水是古丝路重镇,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50万人。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兰州。地处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景色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有麦积山石窟、伏羲庙、李广陵、诸葛亮军垒、胡氏民居、玉泉关等名胜古迹。天水也是三国时的古战场,诸葛亮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天水。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神农等都诞生在天水,并有大量的文献和遗址加以证明;我国远古时代的第一部神话总集 ——《山海经》对天水有许多描述。天水曾出土过中国最早的彩陶、绘画、雕塑、符号(文字的源头之一)、礼器、地图、纸张、毛笔、木尺、小说、音乐文献等实物,考古学和文献也证实,天水既是我国农业、畜牧业、建筑、纺织、养蜂等技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天水是中华各民族的圣地。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认同伏羲、女娲为其先祖,天水作为伏羲、女娲的故乡,自然也是汉族和这些少数民族共有的圣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于天水,也很有可能葬于天水,天水汉族供奉的家神有许多是蒙古人。天水张家川是我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其境内的宣化岗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学派的圣地,同时天水还有两座建于元朝的回族清真寺,是我国最早的回族清真寺之一。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在天水留下了许多痕迹,如西关的“郡王府”和卦台山的伏羲庙等;至于藏族、维吾尔族等,他们与古代活跃在天水一带的胡戎羌狄等有密切的关系,对藏族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多事件都发生在天水,至今仙人崖和水帘洞还有喇嘛殿、喇嘛塔等。

接下来,我将本次研修学习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较实验稿的一些变化。

1、理念部分的变化。

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不变,表述方式发生一些变化。⑴ 对数学的认识:从“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到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

⑵ 课程理念: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目标部分的变化

遵循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目标;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明确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明确提出“四种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提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3、写数学日记

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思考

1、对教师职业的重新定位

教师是历来受赞誉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话我们每天都在听,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这样的话放在心上,相反,更多的却是对教师职业的调侃(坐公交、理发店、向校长借酒)。教师跟医生、警察一样是一种职业,作为职业,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教师职业又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需要我们投入感情,拿出良心。试想一下,当我们因为不法商贩用老鼠肉制作假羊肉而义愤填膺时,我们是否想过,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很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夜话)。

2、人生的三种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追求,引用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关于人生的三句话来形容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有追求才不会寂寞,有追求才会精彩。

3、年轻教师有活力,理念新颖,知识全面。但是缺少经验和方法却是不争的事实,既然缺少,就得虚心学习,建议大家读一下“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五快三良”。五快:食得快、变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2、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

第一,知识的积累。第二,心理发展。第三,个性完善。

3、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和一对问题父母,作为教师应当对家庭教育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孩子接送问题 安全 锻炼)

案例

一、2000年1月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案件,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用榔头杀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案例

二、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此后,在驾车逃逸过程中再次撞伤行人。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被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同年5月20日陕西省高院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同时教师要避免师不自教的问题。(日本、德国的民族精神,澳大利亚:再富也要穷孩子。)

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新课程改革就是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还包括七种智力:

1、视觉空间关系智力。

2、音乐节奏智力。

3、身体运动智力。(天水市建三小学足球队)

4、人际交往智力。

5、自我反省智力。

6、自然观察者智力。

7、存在智力。

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开始放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开始了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路。

案例

一、舟舟现象:武汉有个舟舟,全名叫胡忆舟,已经24岁了,但其智力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智力水平。舟舟因遗传基因变异,第二十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是在医学上被认为不可逆转的“先天愚型”。他被称为弱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有一天他站在人民大会堂舞台上,从容、潇洒、成功地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时,人们震惊了。在这以前谁能相信,一首首有十几个声部、几十种乐器、节拍复杂的交响乐曲能在一位智障残疾少年的指挥棒下如此美妙地流淌,可是这也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中央电视台专门播放了60分钟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

案例

二、冯聪现象。一个生下来不到一个月就口歪眼斜,听力有明显障碍,甚至左手和左脚都不能移动的孩子,18年后,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能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众多的世界名曲„„他就是冯聪。冯聪的妈妈把他抱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向专家求助。附中的校长叫俞惠耕,跟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是好朋友。俞校长对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有所了解,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他还不是特别的相信和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的音乐智能是天赋的,主要看它有没有被挖掘出来。当冯聪的母亲恳求他“救救我的孩子”时,俞校长把孩子收下了,并训练他拉小提琴。经过14年的训练,高度脑瘫的冯聪不但小提琴拉得好,而且考上了大学。他现在已经18岁了,是北京走读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教育可以使人们得到良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关系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纪录片《大国重器》)

1、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赏识教育。

自我实现: 真善美活跃、完善、风格、正义、秩序 丰富、轻松、有意义

审美:秩序、美感

认知:渴求知识;预测未来

尊重:成就、独立、自由;尊敬、赞赏

爱与归属:归属团体、位置、与人交流、爱 安全:免于恐惧和不确定性;生命财产安全 生理:饮食:空气、阳光、食物、水;睡眠;性

人们都需要别人认可,学生最在意老师的评价(收钱案例),其实老师也需要别人赏识。

2、校本、班本课程的开发。(建三小学的机器人与足球,徽县四中的天文望远镜)

六、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思考。

1、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全社会在反思教育,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校功能的扩容带来一系列问题。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教育办领导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水平十分有限,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的精髓未能精彩的全面地呈现给大家,敬请大家见谅。谢谢聆听。

2013“国培计划”甘肃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

研修学习报告

拜海锋

5.体育教师研修计划 篇五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以直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它具有以下四种作用:

第一,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情境的机会。

第二,愉悦学生身心。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优化了体育课堂的气氛,避免了“说教式”的传统方法,使教学过程愉快而轻松,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教师传授的广阔性、规范性。

第三,启发学生思维。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四,陶冶学生情操。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启发学生进行美的想象,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最终使学生精神情操得到美的陶冶,在体育教学的同时有机渗透了美育教育。

二、小学体育课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运用有情节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游玩中学习,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可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而喜爱上这门功课,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上一堂400米的自然地形跑的课时,如果让学生围着操场跑圈的话,学生会感到很无聊,甚至厌烦,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没有激情,因此我利用体育器材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设置成小山、溪流、独木桥、隧道等形式,这样,学生在跑的途中有山,有水、有桥等,使学生有种探险的意识,器材的使用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为跑步增添了乐趣,效果也会大大的提高。

2、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体育课上,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更清晰,也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如在“五禽戏”教学环节中,我根据“五禽戏”拟物的特点,将动物的运动形象引入课堂,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去开拓他们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热情。我提问“老虎怎样走?鹿在草原上怎样跑?狼怎样爬树?鹤怎样飞?”等等,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像,模拟这些动作,我再因势利导,规范动作要领。这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和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并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后滚翻”时,针对后滚翻动作,先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片或幻灯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参与抗击暴风雪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如:冰雪天气如何参与救援的?跌倒了如何自我保护?紧接着过度到后滚翻的教学。亲身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过程,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巧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4、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和谐。如在教学“跳远腾空技术”环节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相互启发,出现了“挺身式”和“跨越式”两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得出“挺身式”是最佳思路和方法。在这里,教师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上得到发展,而且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了立体的交互式思维网络,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并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

5、运用生活中的事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活动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让体育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体育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如教学“攀爬”一课时,我请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攀爬的技能?讨论结果中发现日常生活中装灯泡、挂墙画、修房顶,爬围墙,电表中换保险丝等事情都需要具有攀爬的本领,进而使学生明白体育课中学到的很多技能在生活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的因素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课堂中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2、情境创设要结合实际,不能生搬硬套

情境创设不能生搬硬套,强行结合,要顺其自然,要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要注意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

3、情境创设要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6.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六

秦都中学崔彩丽

一、指导思想

以“读、议、展、点、练”作为教改模式,以“求真、求实、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后盾,以加快个人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形成“研训一体”的工作优势为目的,开展个人研修。

二、研修目标和内容:

以“构建课堂和谐,追求教学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

1、进一步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学习新教材,走进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

3、结合学情,探索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改变“为教而教,”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 “读、议、展、点、练”的教学实践。

4、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

5、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8、立足常规教学。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

1、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重点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教学内容的难点问题并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英语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课堂教学

积极听课评课,设计一节本年段公开课,可结合教研活动进行。

3、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及应用。

4、研读课标

研读《英语课程标准》中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英语目标要求。

5、隔周利用半天时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做好要点笔录,同本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案例。

6、研读《中考说明》,练历年的中考英语试题,把握中考方向。

7、每年寒暑假进行校本研修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写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

8、认真按时参加学校的团队研修活动,并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积极讨论,争取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

9、撰写论文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撰写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论文,并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篇。

10、研修总结

在年末时把近一年的研修历程,把自己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进步和体会结合起来写一篇个人研修分析与总结。

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努力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7.教师研修学习计划 篇七

一、收获板块

一年一度的远程研修可以看做是一种集中性的、针对性的、文件规定性的学习。可本人想表达的是:要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海南省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陆义淮

远程研修让老师们有机会接触全国著名的中学老师、高端的专家, 为老师们的多层次交流搭建了平台, 在线讨论培养教师们的教研素质,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东方市铁路中学周义文

远程研修, 让我快乐地分享到同行的教育理论, 教学经验, 教学建议, 拓宽了我狭隘的教学思路, 丰富、更新和完善了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海南文昌中学韩素云

如何避免把应用课上成了例题课或者习题课?如何把应用课上成活动课?如何上好习题课?如何上好复习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的区别是什么?通过研修, 对于这些存在于教学中的困惑, 我有了新的认识和领会。———琼海市长坡中学范臣毅

从研修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 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本身, 我们一起探讨怎样让课堂更加有效,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甚至就教学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概念如何向学生讲述各抒己见。我能感觉到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用最实用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更多的能力提高。我努力记着每一个实用的教学案例, 每一次作业其他老师给予的更好的建议。

“学而不思则罔”, 培训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重新审视、反思自我的机会。面对学生, 我要说爱是一种责任, 为承担这份责任, 我愿意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这份责任我要勇于创新, 优化课堂, 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三亚市第一中学长青

二、创意展示

“从2009年起, 五指山中学就开设《摄影·摄像》课程, 虽说是山区中学, 学生没钱, 但现代教育理念不能没有。美术老师熊峰的做法是:同学家中有设备的自带, 没有的每个学生收10块钱合租相机, 8-10个人一组。上课讲授授理论, 周末租机分组活动, 下周带回作品欣赏、分析。反复而行之”。———《美术课程团队研修总结》

三、主体反思

总的来说, 远程研修给我的感觉是热闹有余, 思考不足, 流于形式。网络平台上每天出现的大量文章、评论, 有多少是原生态的呢?作业和评论的质量怎么样呢?……年年搞研修, 研修年年一个样, 研修对上峰是政绩, 对下属是鸡肋。就是要政绩能不能换一种新的形式?让下属吃鸡肋也吃得香。感觉到好多老师已经厌倦了, 只能流于形式了。———文昌市华侨中学李德业

几个焦点问题暴露出来:一成不变的研修模式让参与研修的教师热情有所降低;样板式的课例要求, 大同小异的作业, 没能起到学习和示范作用。希望研修突出实用性, 少一些评论, 多一些讨论;希望把研修的问题再细化一些, 具体一些。比如, 我们可以就一节课的内容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某个重难点该如何突破?这个实验各地是如何开展的?能按教材的要求去完成吗?不能完成的话平时是如何解决的?各地对同一教材是如何处理的?我省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实际的问题我认为更值得探讨。再次, 应增加专家在线的时间来解答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更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这个时间不一定局限于假期, 可以延伸到平时, 比如每个月都有一两天, 或每个学期都有一两次也好呀。———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冯银银

研修中问题有:收费问题、培训时间问题、培训内容问题、培训对作业及评论的管理问题。———文昌、定安开展情况检查报告

8.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 篇八

一、調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西藏、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校本研修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规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在帮扶培训过程中组成“教师专业互助共同体”,在教学工作中“共教、共研、共成长”,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速度,从而使教师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增城市实验小学)

9.个人研修计划教师 篇九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上的一节课的名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新型玻璃》

研修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的正确方法,优化小组合作,深入开展有效教育。

研修主题

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主题。

实施步骤

1、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

2、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预期研修成果

小组合作操作起来有难度,争取二人合作小组掌握“倾听、表达、约定“的基本要求,力求提高合作效率。

10.影子教师研修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在安徽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确保“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XX)的高质量实施。

二、主要任务

按照项目要求,为“影子教师”实践研修(一个月)择优选择优秀中小学,遴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带教导师”,满足学员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交流和教学实践的需求,促进学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时间

20XX年12月至20XX年3月。(每个学科“影子教师” 实践研修为一个月)

四、学科与人数

初中:英语40人、物理40人、历史30人、地理30人;小学:英语40人、思品30人、信息技术30人

五、实践内容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带课”研修、“带研”研修、“带学”研修和“带资”研修四个方面。其中:

(1)“带课”研修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备一节课、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天至少批改一组作业、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u>

(2)“带研”研修做到“五参加”:参加集体备课、参加学科教学研讨、参加听课评课(观课议课)、参加校本研修(校本培训)、参加课题研究;

(3)“带学”研修完成“五个‘贴’”任务:发问题帖(提交教学和教研问题)、发研讨帖(发布聚焦课堂教学的研讨话题)、发反思贴(发布教学反思和研修文章)、回交流帖(回复同伴问题贴)、回研讨帖(回复同伴研讨帖);

(4)“带资”研修能够“五主动”:主动汇报培训心得、主动分享专家资源、主动搜集校本材料、主动整理校本资源、主动上传校本资源。

六、考核

11.网络研修让教师幸福成长 篇十一

一、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为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做人。但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是一个内心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的人,其课堂必须充满着激情和诗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积极宣传主流思想。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教师也需要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达到教育的有效性。

2.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课堂不再只是教师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从而教师必须注入新的活力和思维。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来适应教学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

3.为适应新课改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粉笔、录音机等老套的教学媒体的使用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教学配套设施中较为落后的一种。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文本的解读、课程资源的建构、开发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改变、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和发展。

二、对网络研修的认识、实践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式,但培训的实效性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逐渐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时代的高度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育部也早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建设,积极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媒体的优势。

传统培训模式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培训,培训的成本也偏高,教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不强。网络研修则可以弥补教师研修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依托网络来拓展教师的专业发展。

1.网络研修的优势

①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学习的便利。早在几年前,许多地方就尝试探讨运用网络技术搭建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研修。这种方式很受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欢迎,他们在网上学习研究,交流教学体会和方法。因此网络使教师的学习更加便捷。教师通过网络通古今、晓天地,博览群书,实现学习的最大范围化和最大限度化。

②网络研修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网络上通过上传或下载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和其他教师互为学习利用。或者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动态的交流,用帖子的形式在网上贴出来,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教学成果,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③网络研修实现研修空间的利益最大化。由于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因此教师在平时忙于工作的间隙随时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查阅资料。特别是语、数、外等工作量大的教师,完全可以避开繁忙的工作时间,利用晚上等休息时间充分接受信息,并消化吸收。其产生的效益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

④网络研修节约教学成本。网络,只是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在开通网络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学习。能够把许多不认识的教学同仁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在同一个教学平台上互相促进。这不仅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次重复使用。

2.网络研修的实践

①网络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研讨,必须要有满足人们网络交流的各种各样的软件平台。以2010年江苏省初中学科网络研修为例,它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基础,建立学习平台,设置课程资源管理、作业、课程讨论、QQ在线答疑、学习管理等,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学习方案。网络平台的使用,既使教师研修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可选择性和平等性,它也使教师研修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课程讨论、QQ群等成为教师活跃的舞台。笔者所在学校的参训教师也利用学校的“青城居”QQ群,在网络上随时互通有无,或对某个问题进行几个小时的真切探讨,讨论的激烈程度是平时面对面讨论所不及的,连平时一贯不参与讨论的教师也在群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很多教师推开这扇大门,走进教研的殿堂,思考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②网络研修成果的展示。研修能随时随地让教师捕捉到最新的教育思想,收集到最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在网络上能足不出户地看到很多精彩的教学案例,听到很多实在的课堂实录及讲座。例如:各种年会课或观摩课等,许多无法现场观摩的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利用网络手段上传的各种录像课、专家评课,可以聆听专家的重要指导,欣赏上课教师的教学艺术,从教师的精彩设计和学生的各种表现中静思教学的精妙,领悟教学的真谛,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

nlc202309041643

网络研修任务一般以作业的形式出现。例如,完成一篇教学反思这个作业,不但自己需要上传一篇,更要对其他教师上传的反思进行点评。这样,通过对作业的评定和反馈,能督促自己认真汲取教师们的经验,不断提高研修的效率。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都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让教师们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自我反思并完成研修任务。如学校提倡每个备课组将每学期的周周清作业、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教师的科研论文等自己上传至学校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库,每学期进行统计考核。同时也方便任课教师上网查阅,从中汲取精华。教师可以在许多教育网站上注册后,进行学习,下载一些符合课改要求的学习资料,自己也可以上传教学中好的教学设计或者文章,获取点数后为以后的研修打下基础,积累经验。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展示,既提出要求,又提供服务,很好地促进教师研修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3.网络研修的模式

①任务的驱动模式。即要带着任务去研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总是在“教”与“学”、“问”与“答”的交互式中生成的。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一定要带着目的去研修,要把研修和自我发展融为一体,从自身需求出发来完成研修任务。

②问题驱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会有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地困扰着教师的教学。例如,江苏教师学科网络培训中,一大批教师都是带着问题在网络上研修的,“古文教学有何妙招?”“期中考试将近,如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语文默写,你有妙招吗?”“您在现实教育中用哪些惩戒措施?”“透视名师课堂,哪些细节成就了课堂的精彩?”等等,这些讨论,都是精华,都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人人能发现,人人能研究。或许从中你就获得了有益的招数,找到了自己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差距。

三、网络研修的反思

我们也清醒意识到,网络研修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网络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的配置还需要合理化和多样化。但不能否认,网络研修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这里,让每一位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平等、民主、对话、合作的讨论氛围相当浓烈;这里,实现了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这里,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而是有目的地研读,有思考过程的参与,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要留下足迹、留下思考。

开放的网络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网络研修也将成为教师日后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网络研修,使教师学习的背景更为广阔;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方法更为多样;网络研修,使教师的学习效率更为有效。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升,使网络研修更加趋于日常化,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接受源源不断的活水补给。

总之,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和幸福成长的阶梯。

12.以研修促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篇十二

一、着眼于教师“教”的研修

尽管我校教师学科专业结构较为合理,名优教师众多,专业实力在同类学校中有口皆碑。但在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发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暴露出的种种疲软和缺陷,而且这些疲软和缺陷很难依靠教师自身去克服,的确需要建立一个研修团队,通过专业的研修活动来实现教师间的取长补短。

1. 着眼于教材的研修

教材是学科课程教学的主要资源,对于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绩效。每门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教材,不同阶段的教师对于教材处于不同的认知阶段,这是一个慢慢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通过研修活动,发挥名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可以加快提高中青年教师对于教材的认知水平。

着眼于教材的研修活动中关键的是教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入,只有大量阅读,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永远处在学科专业领域的高位。

加拿大的大山把中文学得那么标准、流利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年,那么英语教师职业道路还很长,应该有信心和决心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校充分利用外教资源,举行英语教师沙龙活动,在外教与指定教师轮流主持下展开对某一话题的交流与讨论,训练与提升英语教师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是符合英语学科专业特点的,成了英语学科教师研修的新途径。

某小学语文组,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了共读《西游记》的主题系列活动。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为了以读促教。虽然教材中只是选取了《西游记》中的几个章回,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猴王出世》等,但他们力图通过阅读整本《西游记》寻找到源头活水,从原著中准确地提取出“教学价值”。他们说:“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读名著,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最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两节好课,更是看不见的熏陶与浸染。于是,从《西游记》到《安徒生童话集》,再到《水浒》,通过一次次的教材拓展阅读和研修,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根部滋养。

2. 着眼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研修

我参加高级教师培训时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吴松年的讲座《优质教学方案设计》。讲座中提到对优质教学方案的准备阶段要做好四项分析工作:对教材的基本分析、整合和处置;对学情的基本分析;对自身教学风格的基本分析;对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关系的分析。

吴教授同时还提到了“运用教学建模,优化教学方案”的建议,提到了教学建模与课型的关系;解决学习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设计和注重教学方案的亮点设计等建议。

3. 着眼于教学评价的研修

吴教授非常风趣幽默地介绍说,有一次去一所学校听课,校长给他一张观课评价表,他说一看傻眼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6项,这五乘以六共三十项指标在一节课中记录完整,差不多每分钟就要记录一项,还怎么听课啊?他说传统的做法是听课,执教教师说课,然后大家评课,然后各有各的改进意见,最后执教教师苦不堪言。

他说校本听课、评课的目的是:首先,能有效地建设备课组和教研组,考查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是否履行了职能;其次,通过发现教师的亮点和潜能来进一步激发教师最佳状态,更有信心地教好课;最后是借助听课、评课,教师实现优势互补,交流各自长处、优点,使每个教师更强大。

因此,本人觉得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研修,各学科组,甚至各备课组制定校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很有必要,这样可以避免评课时的感性和随意。

4. 着眼于作业优化的研修

校本研修长期以来较多地关注课堂,而对作业的优化很少有正式的教研活动,作业往往从现存的教辅材料上“批发”给学生,对于作业的编排和设计是否科学,作业是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作业对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帮助等关键问题缺少思考,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多、负担过重而收效甚微的高耗低效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作业优化的专题研修,分工落实,有效解决作业问题。

5. 着眼于辅导的研修

关于辅导的研修可能是最为忽视的,教师往往“自扫门前雪”,按照自己的经验开展所谓的“抓差补缺”,进行着“没完没了”却无可奈何的“盯人”持久战,只为那平均分和合格率。

对于优秀学生的辅导更是意识淡薄,提不上研究的议程。因此要提高整体质效,一定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抓两头,促中间,确保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6. 着眼于测试的研修

有人说“要想富,卖教辅”。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目前教辅市场的“繁荣”,导致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习负担和压力不断增加。一次测试成绩不好,加大作业量,然后重新测试,各种模拟卷、仿真卷信手拈来,源源不断,教师缺乏对试题的研究和试卷的分析,测试卷遵从拿来主义。

因此,我们要加强测试的研修,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同时探索和尝试形式多样、能够综合反映学生情感能力提升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变得更加“好学、会学和乐学”。

二、立足于学生“学”的研修

除了必须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对于这种职业素养最简单的表述也许可以概括为“两学一法”,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其在实践中的活学活用。

经常听到说:教师是半个教育学家,半个心理学家。我们要清楚的是教育学家不等于教育家,心理学家不等于心理专家。

教师在教育的第一线,更为看重的是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是扎根实践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实践者,教师要心仪教育家、心理专家和教学专家。

1. 对学生的研究

每位教师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学生,在付出持久的辛苦和劳心劳累之后,许多教师可能选择“放手”,与其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不如顺其自然。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任何的放弃或冷漠都可能造成其更大的不幸。诚然,教师没有选择淘汰哪位学生的权利,只能为其寻找开启希望的钥匙。

真的,有些学生非常悲哀,而这种悲哀真的是家庭或某种不可抗力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他们其实是可怜的受害者,如果我们教师不了解、不理解、不引导、不培养,他们不是更悲哀吗?

“怎么说,学生才肯学”是我校小学段语文组关于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正在做的实践与探索,他们的研修活动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说,学生才能听得进。在我们的“谁来一起茶叙”研修活动中,“如何提问更有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怎么说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如何与偏差学生相处”等话题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教育如何更加有效。

2. 对学习的研究

我们说教师上课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而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之前,听了语文特级教师李百艳老师执教的初三语文课,感受颇深,就如语文教研组长所说:清新、自然、绿色。李老师先让学生谈谈现代文阅读的体会,从学习者的角度理清关键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她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作者,要写些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又是对学生学习充分研究的一种体现,因为李老师关注学生对己有经验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李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比如她说:“你的想法和叶圣陶先生的话不谋而合。”这种评价怎么不让学生心动?可见她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和运用的恰到好处。李老师最后用一首打油诗,启发盲目的学习者。她说:天下文章知多少,不知哪篇它能考,做了一篇又一篇,结果一篇没考到。李老师又说今天读了四篇文章,但作用和效果是大于四的,因为学生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13.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十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接下来聘才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体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快跟小编来看看吧!

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为了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根据校研修计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1、积极进行“三三练功法”,即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读书心得,钻研好一册教材,上好一堂课,写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2、体育教研科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有关体育教学文章,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平时要写一点文章,学一点理论、积累一点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上有不败之地,争取教学工作的主动权、领先权。

3、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坚持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重视备课,讲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认真上好课,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好教学方法,把知识落到实处。

5、体育教师要认真写好论文的撰写工作,参加各级各类的小论文评比活动,要认真做好论文的撰写工作,不断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理论修养。

6、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各阶段的总结。

总之,本学期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丰富资源。实现教师实实学习,处处学习,高效率学习,真正把校本研修变成教师的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本我将认真学习课外教学等书籍和《体育新课标》,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本学期的研修重点将围绕“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展开研修活动,加强学习与研究,更新理念与手段,重视总结与交流;推动自身教研能力与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1、积极进行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上好一堂课,写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2、完善自身校本研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坚持听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转变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把教育理论落实到实处。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争做反思、研究和学习的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3、精心准备自己的研修课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备课,能借助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料,能应用软件制作课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提升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勤洁廉正的教师。

5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空余时间利用电脑进行网络研修

6注重自我反思。坚持做好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上一篇: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新下一篇:零售企业全年促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