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发展

2024-11-15

qc小组活动发展(精选13篇)

1.qc小组活动发展 篇一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促进QC小组活动持续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了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坚持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QC小组活动路子,QC小组活动向着“小、实、活、新”的方向发展,几十年来年的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不仅在提高产品、工作质量,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开发了职工的智力资源、挖掘了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对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当今时代,质量管理知识日新月异,质量改进的形式趋于多样化,质量活动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逐步扩大,要求我们在QC小组活动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我认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促进QC小组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

一、强化全员质量文化意识,不断把质量文化渗透到群众性质量活动的全过程 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与全体员工共同形成的以质量为核心以创造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为目标,致力于提高企业整体业绩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凝聚、引导、激励、规范、约束、反馈和辐射的功能。

质量是企业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体现了组织者崇高的质量追求,更涵盖了全体员工在实践中的认识飞跃和价值凝聚。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认为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质量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既是企业的生命线,又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前提,在生产实践中,提炼出许多成功的质量文化理念,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取胜”、“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企业对外亮出的一张名片”,“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等。中外无数企业的兴衰史表明:质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核心。我们应当将企业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这些质量管理理念,持续渗透到群众性质量活动的全过程,扎根于全员的质量意识中,把质量管理的基础打牢,用质量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成果。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教育和训练,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质量是民族素质的体现。质量文化也是企业职工素质的体现,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里十分强调以人为本,强化质量文化教育与训练,不断提高做人的质量,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主体。产品质量是人创造出来的,人的质量高低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在这方面我们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总结提出了

“人品决定产品”、“人赢则赢”、“要出一流的产品,先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从产品看人品”,以德治企的质量理念,新时期质量工作的着力点是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人,引导人和培养人。要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就必须十分注重员工内在素质的提高,加强质量管理的教育和训练,通过群众性的质量活动抓好人的行为养成。普遍开展“五好班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给每个人合理明确的定位,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每个员工都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打造一支支富有战斗力的QC小组团队,不断提高QC活动的质量

质量文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涵是要形成团队组织,培育团队精神。而群众性的QC小组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团队组织。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涉及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因而必须大力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推行链条式管理,做到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按照有布置、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有通报、有评比、有奖惩的原则,做到目标明确,标准过关,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质量文化意识、管理的理念,渗透到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延伸到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和员工工作的每个步骤。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各项质量指标均是提高趋势。质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竞争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卓越的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培育优势的质量文化,全力推进“名牌强企”战略。任何国家,任何行业的一切名牌企业都把追求卓越,超过对手作为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

质量文化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对质量的不懈追求上,名牌之名,其根本在于高质量、高质量是竞争的基础性砝码,众多名牌企业之所以在质量改进上苦苦探索,在质量管理和控制上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方法,精心设计,精心生产,并提供与产品内在高质量相适应的高质量服务,为的就是取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

四、把握方向,促进QC小组活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日本人称QC小组活动是一种尊重人、开发智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活动,他们认为:让操作人员勉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操作,是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的;只有大家劳动干劲大、热情高、专心工作,才能生产出质量高的产品。所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自我启发提高,增强操作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提高职工的劳动热情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在下一步的QC小组活动中以质量文化建设为手段,以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注重培育QC活动骨干,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QC小组活动更加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使公司的QC小组活动不断取得更多的业绩。

2.qc小组活动发展 篇二

作为质量管理基础和支柱之一的QC小组活动, 它已经历了二十几个春秋。QC小组活动的开展, 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调动了大家在平凡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QC小组活动已经逐步成为企业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有效方法, 成为全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 成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改善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为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在QC小组不断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滑坡, 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活动困难, 甚至被冷落。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 一是QC小组活动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二是QC小组活动外部环境欠缺。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我们应当研究探讨QC小组的内在问题和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QC小组活动长盛不衰、健康地蓬勃发展。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 笔者认为:

一、积极为QC小组营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

GB/T19004-2000中4.0指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 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 并不断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 就必须实施连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实践证明, QC小组活动是企业内部质量改进功不可没的主力军, 它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特点, 它是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之一。QC小组活动要健康正常地发展和不断壮大, 离不开企业良好的质量改进环境。营建一个良好的企业质量改进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领导与奖励对QC小组活动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1. 领导与QC小组活动

企业中QC小组活动是否能广泛地开展, 关键看企业领导自身的素质和是否相信和依靠职工办好企业, 是QC小组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领导对基层员工的能力信任度不够, 在改进和资源保障方面缺乏力度, 那么质量改进活动就难以正常进行。GB/T19004.4中指出“领导者应当创造并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这说明创造一个好的质量改进环境是领导者的职责, 应当为质量改进活动 (包括QC小组活动) 提供必要的资源, 应当激励、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 应当提供和支持对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但在许多企业中, 并非领导者都能认识到他们自身在质量改进中的地位。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它强调团队精神。企业的领导者应当是追求不断改进质量的团队带头人。企业领导只有热情支持职工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 QC小组获得所需要的资源配备, 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特别是领导如果能亲自参加QC小组活动, 那将是对QC小组成员最大的鼓励, 也是企业领导对QC小组认可的最佳表示。而事实上, 在许多QC小组活动中并未有领导参与;有些由于某种原因, 不得不挂领导其名, 但实际并不参与具体活动;还有的领导对QC小组活动很少过问, 更谈不上支持。这种现象在多种经营企业表现较为突出。

2. 奖励与QC小组活动

对QC小组成果的表彰和奖励是对质量改进认可的企业行为。GB/T19004.4也指出“通过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动。”因此, 对参加创造成果活动人员应当得到合理的奖励。对于优秀成果的人员可以树样板、树标兵或其它奖励。QC小组有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和服务型。只要是现场生产中遇到的薄弱环节, 只要是现场工人通过开动脑筋想办法, 自己动手去解决的问题, 都应当视为QC小组成果, 给予辅导扶持和奖励。这种情况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兑现。这种非认可的态度往往使小组成员产生一种无名的愤慨。使QC小组活动失去外界驱动力, 挫伤了那些勇于实践的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作为质管工作者我们要用行为科学的观点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把行为科学的成果激励理论和过程激励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入到质量管理当中, 在认真执行对QC小组奖励制度的同时, 尽量地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 以多种类的形式正确评价每个小组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 为长期坚持不懈开展质量活动小组注入动力。从而促进小组活动的良性循环。同时, 也要对优秀管理者进行奖励, 使QC小组活动受到更广泛的支持。

综上所述, 营造企业良好质量改进环境是保证QC小组活动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良好的企业质量改进环境, 应当始终强调质量改进是从领导到全体员工每一个工作的一部分。落实领导的职责和实现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认可是关键要素, 应当引起企业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对症解决QC小组中的不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QC小组活动外部条件固然重要, 但是内在问题如不能有效克服, 必然会导致QC小组活动平平淡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甚至夭折。对此, 我们应当处理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 解决重视抓典型, 忽视抓普及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 有些单位在开展QC小组活动时, 通常只注意选择一些工作基础好、职工素质高的QC小组作为典型来开展活动, 以便通过这些小组取得更高的荣誉和成绩。这些做法带有普遍性, 本无可厚非。应该指出的是典型小组毕竟是少数, 他们年年先进, 而各级优秀小组的名额年年几乎不变, 这就必然封闭了其它小组向更高层次进取的渠道, 这是不公平的。久而久之, 必然使这些小组意识到无论如何去努力也难以实现争取更高荣誉的目标, 势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消弱他们的斗志, 直至对QC小组活动心灰意冷, 退出这个阵地。这就违背了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活动的宗旨。为克服这种倾向, 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 笔者认为应当改革评审的模式和有关规定, 变整体评审为分类评审, 要求每个小组每年要有新人参加, 每年要以新面孔发布成果, 统计工具运用要用进的方法。否则喊了多年的“提倡小、实、活、新的成果”将是一句空话, 成果发布会一直是那些熟面孔, 数理工具的运用一直是老套路, 攻关目标一直是老内容, 这样小组活动就会出现萎缩现象。如果我们重视培养典型与重视小组活动普及性并重, 就能够为QC小组活动畅通源头, 为QC小组队伍壮大发展输入永不枯竭的动力。

2. 解决好QC小组活动缺乏真实性的问题

在QC小组活动中, 一些小组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采用“倒套”的方法去编写成果资料, 其结果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不是指导课题完成的需要, 而是成为杜撰成果的必须资料, 并以此获得荣誉。为防止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笔者认为:

(1) QC小组的生命力在于活动, 活动的源泉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QC小组只有是群众自发组织才充满生命力。而目前我们有些单位在QC小组工作中仍然是领导说:“我要你干”并且与单位年终评先挂勾, 于是行政班组就是QC小组, 结果出现QC小组活动注册率高、成果率低;没有成果编成果;没有记录编记录;不是小组成员往上凑的种种怪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则要求质管人员, 将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遵循“始于教育, 终于教育”的原则, 加强培训, 从目的、原则和方式上区分QC小组和行政班组的不同, 不断提高队伍的质量素质, 并不断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变“要你干”为“我要干”, 使QC小组活动吸引职工的兴趣, 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真正体现QC小组的群众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这样QC小组活动才能长期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

(2) 加强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为了使QC小组活动按

照全面质量管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正常开展活动, 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制和不定期抽查制度, 及时督促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 解决活动中的各种困难, 提供不间断的教育培训, 保证QC小组活动的真实性和成果的有效性。

(3) 严格执行活动评审的规定。QC小组活动开展得如何, 最真实的体现是活动现场。QC小组活动评审应当采用现场评审与发表审价相结合, 要以现场评审为主的原则。也可以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可行实用的考核制度。如采取一定的测试方法随机抽取考核QC小组代表并将成绩纳入小组活动评价中等。成果发布会应面向基层, 为广大职工提供一次学习机会, 真正把成果发布会开成经验交流的会议和扩大质量教育的会议, 使与会者得到一次学习的提高。

回顾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 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 也有过挫折和困忧。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克服内在的不足和不断改善外部质量环境, QC小组必将持久、蓬勃地发展, 也必将在质量兴国大业中创造出灿烂和辉煌。

3.如何持续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 篇三

高层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必要条件

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下去的至关重要因素就是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重视此活动,才能将QC小组活动纳入到重要议程,经常关心、支持、参与活动,并为活动在时间、场所、经费和物资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证。那么QC小组活动如何有效开展才能获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呢?

对中高层管理进行“QCC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展开培训,使其理解、重视和支持QCC活动的开展。

结合公司的经营战略、质量方针目标为核心开展QC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要想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必须使QC小组活动立足于公司的经营战略、品质方针及目标。只有这样,员工努力的方向才能与公司经营观念和方向保持一致,才能完成公司在品质、数量、交期、利润等方面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小组成为“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这一点,并以这一原则为主导思想开展活动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QC小组活动的课题选择要从满足顾客要求、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紧扣公司方针、目标来开展工作,以企业中的关键、难点作为攻关课题开展活动。借以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在课题选定的过程中,必须分析课题潜在的经济性及收益性,让领导明白课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结果,这样领导才会关心课题的过程进展与结果。因为只有领导重视了,活动才可能成功。

将QC小组活动作为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由高层领导将QC小组活动纳入到公司年度计划内,并规定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QC小组活动的思路解决课题。部门经理要以身作则,指定负责人组建QC小组活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予持续关注,并且要对活动结果负责,这样活动才不会不了了之。活动结束之后还要对课题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实现了最初的量化目标。没有量化目标,就不容易考核。因此,必须将活动纳入到员工的绩效管理,与员工奖金挂钩、作出科学评价。只有这样,领导才会重视,员工才会参与。QC小组才能有效开展。

基层领导的积极推动及员工的积极参与是活动开展的前提

为了使员工积极自愿参与活动,QC小组活动推进部门和各部门基层管理干部的积极推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推动,一是先对基层管理干部进行“如何管理和支持QCC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逐步引导和启发员工自愿参与,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题开展活动,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二是领导亲自参与活动,及时了解课题进展,必要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三是推进人员直接参与到QC小组中来,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辅导,指导小组成员按照QC小组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开展活动并解决问题;

由于再好的改善活动,如果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那么它就将失去应有的意义,QC小组活动也是如此。离不开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它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设法让更多的骨干员工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设法调动一般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员工从改善活动中体会成就感,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改善意识。

充分的教育培训是QC小组活动开展必要的保障

加强质量管理和方法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科学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保证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注意抓好各层级的教育培训,以便引导大家建立对QCC活动的正确认知,创造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对中高层管理进行“QCC活动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展开培训,使其理解、重视和支持QCC活动的开展;二是对基层管理进行“如何管理和支持QCC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逐步引导和启发员工自愿参与,自主选题开展活动,从而提升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三是对圈长和圈员进行经常地、反复地培训“QC小组知识及常用统计手法”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公司实际案例来讲解,使其明确QC小组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学会运用基本解决问题的工具和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来开展QC小组活动。四是通过微信、KK、会议研讨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家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谀。

完善活动管理制度是QC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动力

建立一个健全的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明确活动过程进度跟进及管控制度。可以按如下形式进行,首先是计划,即要求QC小组根据公司活动计划拟定小组计划。,必要时,进行调整。其次是进度管控,即根据计划要求定期确认课题进度,对改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一些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协调和指导,必要时还要帮助或建议小组改善方向。再次是现场评审,就是对活动带来的成效进行确认,指导员工对成果进行总结。在这诊断过程中,主要是以查看小组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成效,最重要的是给予小组全面的支持和辅导。最后是定期召开体系和公司成果分享交流会,事先约定会期。

4.QC小组活动总结 篇四

一、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小桶车间钢桶盖模改进QC小组提高钢桶冲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性别职务男车间主任男车工男钳工男冲盖操作工女检验员成立日期20xx-4-3注册编号20xxQC-2活动时间20xx.4~20xx.12小组职务组长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内职责负责组织协调负责模具设计改进和制作负责模具设计改进和制作负责试验操作负责试验产品的检测和活动记录总结课题名称姓名王德田瞿继金高百君冯卫东黄金辉

二、选题理由

长期以来,钢桶冲盖采用两次工艺,第一次下料,第二次再成型,这种工艺流程较长,能源和人力消耗较大。

三、现状调查

存在问题:

1、因为两次成型,造成电耗、人力、时间、增加一半

20xx年4月份桶盖生产消耗一览表型号数量人数电耗码盖时间小时产量收口φ360300个2人24.2度600个2.86小时105个收底φ4104597个2人370.7度9194个43.8小时105个敞口φ4101496个2人120.56度2992个14.24小时105个敞口φ440982个2人79.09度9.35小时105个2、操作存在事故隐患以及容易产生质量问题A因第一次成型后,盖要一个个撬起再拿开,且盖陷在模中,不易撬起,容易碰伤手,存在操作事故隐患。

b、盖第二次成型时如果未放平,容易造成废品。

c、盖第二次成型时模具下垫的橡胶容易松动,造成盖边深度不一致,且盖边波纹较多,影响外观质量。

四、确定目标

目标:第一阶段将φ410收口桶盖模改制,在6月份完成;

第二阶段再将φ410敞口桶、φ440敞口桶、φ360收口桶盖模改制,在12月份前完成,实现桶盖缩短工艺时间一半,节约能耗、人力50%,提高产能一倍,且产品质量达到技术要求的目标。

五、原因分析

1、主要是原模具设计存在缺陷,设计时没有考虑两次成型工艺在一次完成,

2、长期以来沿用老工艺和老模具生产,已成工作习惯,对改进激情不高;

3、工作较忙,每天都有生产任务,没有改进制作时间;

4、模具改进制作存在难度,没有图纸和操作规程;

5、新购材料成本高,闲置模具改制较麻烦

小钢桶桶盖模具改型原因分析因果图

六、制定对策

实施对策表序号要因对策根据要求改进模具设计,将两次工艺合成一次完成对图样进行审核按图样进行制作由车间主任统一调度安目标实现缩短工艺时间一半,节约能耗、人力50%措施地点时间第一套φ410在6月份完成,其他三套模具在年底前完成执行人1模具设计存在缺陷确定改进方法,将一套闲置的.模具来改进厂内瞿继金由组长组织专家对图2模具改进制作存在难度达到技术要求样尺寸进行审核制作中特别注意模具精度,如误差较大,需不断修整及时检查活动进度,督促按计划完厂内φ410在6月份完成制作瞿继金高百君工作忙没有改进制作时间达到活动进度厂内王德田排时间要求工。

七、对策实施

1、确定改进方法,将一套闲置的模具首先改进φ410收口桶盖;按样品画出加工图,尺寸标注齐全

2、按照实物样品

3、对改进后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盖外径、盖深度、盖边深度以及外观质量达到质量要求

八、效果检查效果检查

(一)目标值检查效果图如下:产量目标效果图21010530020xx000现状105目标210系列1人工、能耗效果图221.510.50100%150%现状2100%目标150%人员能耗效果检查

(二)效果对比项目效果对照减少1人用人减少耗电一半耗电/小时产量增加一倍产量/小时效果检查

(三)无形效益

1、改一次成型后,盖边不易产生皱纹,不易冲偏产生废品,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提高;

2、改一次成型后,盖不须撬起再拿开,防止手被设备压伤事故;

3、改一次成型后,半成品不须重码放,减少占用生产场地和人工;

4、节约人力物力,利于扩大批量生产。

九、总结及下步打算

本次QC活动中,小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各展所长,特别是xxx,在模具改进中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自己设计、测量尺寸画图纸,并精心制作,为模具改进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5.QC活动小组 的决定 篇五

尊敬的公司领导:

为了使新康小区17#楼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促进QC小组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特决定成立2014QC小组,完成注册及QC小组活动,其具体要求如下:

1.扎扎实实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活动实效。积极引导小组成员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等课题开展活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立足现场、现物、现实,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夸大经济效益,把QC小组活动做实。将结合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小组开展活动。

2.坚持“小、实、活、新”的活动宗旨,引导质量管理小组选取力所能及的课题,小改小革,持续改进。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升知识、能力和水平,引导QC小组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角色的变化,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结合所解决的QC课题,通过多种方式增长小组成员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QC七种工具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鼓励引导小组进行多领域、全方位的应用和实践,提高小组活动的科学性。

3.现将2014年定为“质量年”,各QC小组成员要加强“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正确、科学的运用因

果图、排列图、控制图、直方图、关联图、系统图、调查表等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提高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4.做好课题登记。为使QC小组更好地贴近实际,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除集中登记外,QC小组成员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课题登记,一个小组在上一个课题结束后再登记新的课题,一年可以登记多个课题开展活动。引导小组成员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和重点,围绕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开展活动,与合理化建议、班组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

质量管理部

6.如何加强QC小组活动管理 篇六

关键词:QC小组活动,实效性,群众性质量管理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6个单位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凡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统称为QC小组”。

QC小组活动在施工企业中开展已30多年,得到了广泛认同,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都有不同级别的QC小组活动交流会举办,为各QC小组活动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缺陷。比如,一些QC小组活动缺乏时效,只注重总结成果,不注重活动过程,成果往往是事后的总结,具有“回忆录”性质;一些QC小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做法,部分小组成员未真正参与活动,缺乏实效;一些QC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断断续续,不能长期坚持,缺乏长效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加强QC小组活动管理,进一步推动QC小组全面健康发展,谈几点看法。

1 具有实效是QC小组活动的源动力

QC小组活动要确有实效,能帮助或者辅助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或改进质量、或降低消耗、或提高人的素质、或创造经济效益,无论哪方面的成效,应该是能看得到、摸得着或体会到的,这是QC小组活动这种形式存在的根本之源。如果没有活动实效,QC小组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应该如何保证QC活动的实效性。首先,QC小组活动选题必须依据当前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选择生产、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QC小组活动课题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只有与企业的方针战略相一致,才能使QC小组活动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其次小组的活动过程必须符合QC活动的原则、程序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脱离实际。再者,在评判QC小组活动优劣时,坚持以实际效果来评价一个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杜绝闭门造车现象。

2 加强培训是QC小组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强化QC小组的质量意识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增强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激发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具有参与QC小组活动的内在需求。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员工能主动选择QC小组活动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和不断提高不是一触而就或一劳永逸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长期、有效的培训和教育。

普及TOM基础知识,使员工正确理解PDCA方法并能得心应手地应用。QC小组活动要顺利、扎实、有效地开展需要小组成员不但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求其全面掌握TOM基础知识,并能科学、灵活地运用PDCA方法。PDCA方法既适用于解决企业整体的问题,又适用于解决企业各部门的问题,也适用于解决班组或个人的问题。PDCA是一种循环,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运转,推动上一级循环直至整个循环持续运转起来,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PDCA循环理论适用于所有领域,既包括人们的专业工作,也包括日常生活,它被人们持续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项活动。

3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QC小组活动发展壮大的基石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已被视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是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而各级领导对小组活动的关心、支持与指导,将极大的影响员工参与改进和创新的积极性。领导可亲自担任QC小组长,也可作为技术顾问,或者作为小组成员,指导、参与小组活动,这样对小组取得预期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领导可将QC小组活动工作内容和安排列入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当中,不仅帮助解决小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且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金。有关领导身先士卒参加小组活动,必然能更好地组织、协调、激励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QC小组活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每个员工的技能和积极性直接决定了QC小组活动的效果。员工可通过QC小组活动解决技术难题或管理问题,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成就感,参加QC小组活动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也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事业成功。

4 经验交流与表彰奖励是促进QC小组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创建广阔平台,企业可每年组织召开QC小组成果的发表交流会,推荐、鼓励优秀QC小组参加省市和行业乃至全国性的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

适当的表彰奖励能更好地调动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保证QC小组活动健康发展。对优秀QC成果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资奖励,对QC小组活动活跃的部门或基层单位可给予组织奖,也可将QC小组活动的情况列为年度考核绩效指标之一,也可设立QC小组活动推进者奖、先进个人奖、新人奖等,并把参与QC小组活动列为人员评审职称、晋级、评先的依据之一。

QC小组是一种临时性的以完成单项任务为目的的自觉、自愿性群众组织,作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而,企业管理者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技能、经验和智慧,才能够把企业建的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7.qc小组活动发展 篇七

【关键词】引导;组织;流程;统计技术;持续改进;企业文化

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企管部”)是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是最高管理层决策的传递者、执行者和影响者,是企业各单位(部门)、各QC小组开展QC小组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如何充分发挥“企管部”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组织工作引导、工作流程引导、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引导、持续改进引导、企业文化管理引导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企管部”在QC小组活动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旨在探寻一条综合性的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的途径。

一、组织工作引导

QC小组活动能够得以在一个企业生根发芽、有效实施、稳步发展,当离不开领导作用、全员参与、骨干培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等基本条件,然而,“企管部”正是这些基本条件得以在“本土”生根发芽的培育者,是组织工作的引导者。其引导性的管理职责包括:(一)分析领导意图和企业内、外部需求,提出企业的管理目标、发展方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组织制定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管理;(三)组织骨干培训,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各单位(部门)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四)实施管理监督,监测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向决策层提出改进建议,引导领导作出有效的决策和实施持续改进。

二、工作流程引导

企业QC小组活动工作流程可分为各QC小组活动实施的工作流程和QC小组活动管理的工作流程,它们的区别在于:(一)前者针对企业每一个QC小组开展活动所实施的基本步骤,后者针对整个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二)前者需要“企管部”通过组织工作引导,使企业各单位(部门)、各QC小组熟练掌握不同类型QC课题应采取的不同活动步骤,后者需要“企管部”从制度上规范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在工作流程的引导方面,“企管部”既要从活动的实施工作流程角度引导各QC小组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步骤,又要从管理工作流程角度引导企业QC小组活动的健康发展,必要时,“企管部”应建立流程文件或管理标准予以规范。

三、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引导

统计技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是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础。面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使众多的统计技术、统计方法、统计工具得到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企管部”在统计技术与方法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其引导性的管理职责包括:(一)组织统计技术应用知识的培训、讲座;(二)编写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文件;(三)总结统计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在企业内予以大力推广。

四、持续改进引导

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企管部”应把握企业QC小组活动的发展脉搏,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并组织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其持续改进的引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一)组织评审、改进相关的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办法,从管理环节上确保持续改进;(二)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的内部环境;(三)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QC小组活动的成功案例,引导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企业文化管理的引导

QC小组活动是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风格方面的体现。企业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管理的融合,可以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培育共同价值观,而企业QC小组活动所营造的对企业的忠诚、融洽的人际关系、鼓励创新的导向思维正是企业文化培育所必须的。(二)QC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它提倡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能使广大员工的智力资源得到融合和充分运用。QC小组活动,可以为员工创造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可以培育员工的自强、奋斗精神,可以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可以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全员参与管理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QC小组活动在某些单位已经由单纯的“企业管理”上升到了“质量文化”和“质量经营”的高度,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管理文化阵地的一面旗帜。为此,“企管部”在组织实施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引导企业将QC小组活动向企业文化管理方向发展、提升。引导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一)在QC小组活动管理中融合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引导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二)在全员参与中培育各小组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树立企业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三)梳理、培育、凝练企业QC小组活动的管理风格,积淀、丰富企业文化。

六、结论

引导包括指引、导向、带领等含义,分析“企管部”的引导作用,是对其管理职能的换向思考和深入探寻,并且,通过上述分析也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管理要因势利导、顺应科学发展规律。诚然,一个企业QC小组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受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企管部”要有效地实施QC小组活动管理,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通过对引导作用的分析,为“企管部”在如何实施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方面把握了重点,为QC小组活动取得成效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8.QC小组活动培训策划及教材 篇八

四、QC小组活动成果的发表和评审、激励

五、QC小组活动应用QC工具方法

一、QC小组活动来源、基础知识介绍

1、QC小组活动的起源

QC小组活动的起源:

 1、1962年日本首创QC小组,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

 2、1967年,台湾财团法人先锋品管学术研究基金会从日本引进并大力推动实施。台

湾是第一个在东南亚有规模地推广QC小组活动的地方,每年有超过十万个QC小组正在运行  3、1976年开始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4、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入TQC的同时引进QC小组北京内燃机总厂试点。

 5、1980至1985年推广。

 6、1987年8月颁布“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1997年6部委颁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

活动的意见”

中国QC小组的发展:

 1、1978年—1979年试点阶段;

 2、1980年—1985年推广阶段;

 3、1986年—1997年发展阶段;

 4、1998年至今深化阶段,目前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个QC小组在运行。

(1)政府各部门联合发文,共同关注推进;

(2)持续开展教育培训,建立诊断师队伍;

(3)开辟“创新型”课题的活动新领域;

(4)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

(5)完善QC小组理论,限制多元化的管理,减少商业化行为,逐渐把QC小组活动变成公益

性活动。

国际QC小组的会议:

 1、1976年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联合发起,日本在召开第一次会议。

 2、1981和1985在日本召开第二、三次会议。

3、第九次会议决定,从1992年起国际会议主席轮流担任,上年主办国为顾问,当年主办国(或

地区)是主席,次年主办国为副主席。三位轮流循环。

4、我国1997和2007年两次主办国际会议。

5、国际会议每年一次。(大约在10月)

国际QC小组的发展动向:

1、QC小组活动更加注意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更加强调QC小组活动的自主性。(志愿者队伍的形成)

3、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下一步向军队、学校和政府部门发展)

2、定义

2.1、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 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摘自1997年3月20日国家经委,科协,总工会,团中央,中质协,财政部

 《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

2.2、QC小组活动又称为QCC品管圈活动。QC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 Circl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品质管制圈,简称品管圈。它是在自发的原则上,由同一工作场所的员工,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利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及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加强及改善之目标的品质管理活动。

2.3、其他

 当出现单独一个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而且所谈问题容易牵涉其它圈时,可合并两个圈一起讨论,称之为联合圈. QCC讨论之事项必须以质量为中心,其有关事项包括Q(质量)、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 作为全面品管的一环:全面品管(CWQC、TQM)范围很广,除了基层员工的品管圈外,尚有中坚干部的日常管理,高阶经营者的方针管理等等.QCC活动只是TQM中一环. 全员参与: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才能集思广益,要求全员发言.3、QCC活动的精神、目的及成果

精神有三点:

1.尊重人性,造成愉快的工作环境.2.发挥员工的脑力,开发无限脑力资源.3.改善企业体质,繁荣企业.目的:

1)有利于预防和改善,增强员工的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改进意识.2)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

3)有利于开辟全员管理新途径;

4)有利于提高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水平;

5)有利于树立员工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

6)有利于提高品质,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1.提高现场基层干部的管理与领导能力.2.提高基层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与改善意识,并能将此气氛渗透到现场每一角落

3.可使现场成为质量保证的核心,使各部门管理稳定并持续进步,公司总方针目标之达成度得以提高.4.提高员工对上班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并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士气,进而提高效率.5.可达成全员参与、全员品管及自主管理的功效.6.可使圈员们自动自发,做事更主动积极.7.可使前后工程、部门间相互协力,促进沟通,消除本位主义.8.可使Q、C、D、M、S达到更佳.9.可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管理人才.10.可使CWQC、TQM推行更加落实.成果:

1.有形成果:指一般很容易可以用数量表示的成果,如不良率、延迟率、抱怨次数、缺勤率等,可以算出改善前的多少进步至改善后的多少.2.无形成果:指比较不容易以数量表示者,也可以说是比较属于圈长、圈员们的个人成长或收获.如:

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

员工问题意识的提升

员工改善意识的提升

员工向心力的提升

员工士气高昂

部门间之沟通协调更为顺畅

员工对工作产生了兴趣

员工们获得了成长

部门的体质更为强化

二、QC小组的组建及活动开展

1、圈的组成 圈员人数:一般4~7人为原则. 圈长的人选. 圈长应具备的条件.1.对工作有热忱.2.有积极进取之心

3.有领导能力且肯负责.4.人际关系良好.5.有传道者的精神.6.肯不断地学习.7.肯尊重圈员的意见.8.对品管圈了解并认同.2、职责:

1.主任委员:QCC活动方针之明确,活动办法,活动经费之核定及对圈活动之评价及考核.2.总干事:相关资料及实施办法审核,由下呈上之相关问题之处理,QCC整体运作指导,主任委员交办事项.3.干事:执行办法与章程编制,活动计划拟定与实施,会议人员召集安排与记录,海报宣传策划与公布,协调各委员之间争议问题,负责QCC相关人员训练,活动进度与时事跟踪,提案登记与数据保管,活动经费评估与控制,上司委派之任务处理.4.推广委员:积极参与每会必到,会议信息传达,定期安排辅导员与圈长训练,准时完成上级交待任务,提案表内容审核,圈之间纠纷问题处理,活动计划实施与辅导,不定期向上级汇报各圈进展情况.5.辅导员:参与圈会掌握活动方向,活动步骤实施与控制,领导全员参与创造圈会气氛,圈会记录本检查,维持圈会内人员纪律,辅导圈会进行,协助圈长解决会中困难,经常给予评价及赞赏.6.圈长:本圈活动目标订定与实施,领导品管圈之各项活动,圈会主持或指派专业人员主讲,资料收集,训练圈员,运用脑力激荡法带动圈员积极提案,培养圈员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肩负本圈成败责任,上级交代的任务准时完成,定期汇报本圈活动状况,学会活用QC手法,圈员工作分配等.7.圈员:

 了解品管圈活动之精神、意义, 参加品管圈各项活动并踊跃发言, 确实执行圈长分配之工作, 工作时一定依照标准书作业,发现标准不妥或自认有更好的方法时一定向圈长或主管反映,  与其它圈员情感交流,互助合作, 建立“圈兴我荣,圈衰我耻”的观念, 时刻记好圈名、圈呼、圈徽、圈歌, 自觉遵守本圈规定及配合达成实施,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圈会士气.3、QCC圈会及各项活动

3.1.品管圈的圈会常见的问题点是:

1.圈员开会不发言.2.圈长主持方式不佳.3.圈长唱独角戏.4.上次开会分配之工作没有执行.5.开会没有内容,记录造假.6.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3.2、流程

1、选员组建,命名小组

2、明确成员责任和分工

3、定期的会议制度

如何开好圈会.1.开圈会时间把握好

2.开圈会地点选择好

3.开圈会事前要准备好

4.进行开会:

A.首先由圈长说明本次开会讨论事项,B.一定依脑力激荡法让圈员充分发言讨论,C.一个事项讨论后再进行第二个事项

D.必要时请圈员报告上次圈会分配之工作状况,E.由圈长将决议事项分配有关圈员执行

F.应指派一人作全程记录.5.教育训练:如圈会中讲解QC手法的使用,轮读等.6.会议记录之整理:会议记录作成后由圈长复诵一次,分配工作,决定下次开会之时间,会后2~3天内交圈会缺席人员阅读,如有任何意见可补入,按规定时间上交审核.7.圈会主持人应注意事项:

A.圈长主持圈会时,应面带笑容,使气氛愉快.B.尽量诱导圈员发言.C.主持人可多问,但尽量不要讲太多话,D.一定要指定一位圈员当记录,万勿凡事自己来.8.当圈员不发言时,主持人的作法:

A.可先聊大家较感兴趣之事,不要太严肃

B.对圈员发言多鼓励,绝不浇冷水

C.绝不强迫发言,宜用诱导方式

D.圈员发言时,要仔细听,并尊重对方

E.当圈员发言完毕,必做重点之复诵,然后再请另外一位发言

9.诱导圈员们发言的技巧:

A.请问李兄,你的法如何„..B.就这一点可否请你说明清楚一点„„.C.你的意见很好,大家看看有无什么要补充的„„

D.就这一点可否请林兄调查一下„„.E.请大家就这两个案子提出优劣点比较一下„„.10.其它活动

A.早晚会之圈活动.B.圈员间感情联谊会之圈活动

11、其他:

9.qc小组活动发展 篇九

回顾过去的成绩,更是为了今后的发展。现今,全局所处的是市场竞争愈趋激烈的外部环境,面临的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更加显现的新形势。因此,与过去相比总体形势显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我处致力于持续改进、积极优化管理体系。QC小组活动应当怎样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在我处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她的积极作用,保持并增强QC小组自身的活力,取得新的活动绩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正确引导。

一、与职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激发QC小组新的活力

企业在发展,企业职工对工作的需求更多的是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应当重视这个因素,使得QC小组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新的活力。

众所周知,QC小组的精髓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目前,各单位在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应通过调查分析和提供支持,帮助职工实现个人的愿望。因此,在QC小组活动中除应关注课题的成果外,还应当注重每个组员个人能力的提高,使得员工通过参加QC小组活动,在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有助于小组成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如:综合一站幼儿园与二站幼儿园在小组活动中及时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培训,开展各种技术比赛。在小组内最大程度地做到知识共享,使得职工在参加QC小组活动中除了能为企业创造成果外,还能感受到自身的受益。这样,势必能大大地提高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为QC小组带来新的活力,而且对于课题的达成也将大有帮助。

二、与企业同步发展,创造QC小组新的绩效

当前,我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QC小组要为企业应对挑战和加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并从中使自身与企业得到同步发展。我处为应对新的挑战形势,积极寻求创新或变革,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这就要求职工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相适应,进而为QC小组在如何提高职工的上述素质,以及活动课题的选定上如何紧密结合企业对创新的需求,提出了要求。如我处服务一站攻关小组,针对站里2003年水损率达到40%,从源头抓起,加强水电管理工作,完善水电管理制度,重新绘制了《厂区供配电线路示意图》、《厂区供暖管网图》、《厂区供水管网图》。抽调专人进行水损调查,加强巡回检查力度,近半年查漏7处,节水近6000方,既节约了水能,也相应节约了电能。长期以来服务一站绿化用水一直使用消防栓的水,一是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二是无计量,绿化用水得不到控制,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今年采取了安装专用绿化水龙头,加装水表的办法.下达绿化用水定额,加强绿化用水管理。取得了节水效果。通过一年努力,2004年水损率为28%,比去年下降了12%。

此外,企业在追求绩效方面,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之外,还要关注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性,QC小组也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此,QC小组要树立起大质量的观念,从围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扩展到企业的经营质量,注重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QC小组在选择课题时也应当考虑企业绩效的多元化趋势,凡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新价值的机会,都可以作为课题选择的范围。这样,既有助于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也可以使QC小组在多方面得到锻炼,促使QC小组和员工整体能力的提高,使QC小组和企业获得同步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新的绩效。

三、适应新形势,扩展QC小组活动的新领域

在新形势下,QC小组除了仍应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开展活动以外,还应当并且可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使QC小组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例如:

(一)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

QC小组通过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与本职工作及职业发展有关的培训、自学、组织标杆学习、互相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可达到:

1、提高组员的学习能力;

2、增长自身的知识和才干;

3、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为企业带来新的绩效。

综合一站今年攻关型小组,从水、电管理抓起,为了更好地降低成本、减少供水单耗。站里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对一站中心水泵房的调查,以单起一台深井泵,一昼夜运转时间在22小时左右,停泵时间约为2个小时。适当调整停泵的时段,保证在谷时段(23:00~次日7:00起泵,向罐内注水。停泵时间调整到峰时段8:00~11:00 18:00~23:00)。既保证了供水的质量,也节约了电费。仅此一项就为站里年节约电费支出5000多元。

(二)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由于在企业内并不是每个职工都能直接接触外部顾客,因此,有此要同时重视企业的内部顾客,只有确保各环节、各过程的顾客满意度,才能最终提高企业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QC小组开展以下活动。例如:处办“攻关型小组”根据对京茂实业股份公司现场调查:下属的几家公司,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产品,而在产品推销上,基本还是派业务员带样品到各地推销,或是参加产品展销会、印制彩页宣传单、或在电视、报纸做广告,这些推销产品的传统方法,必然会受到人员、成本、地域的限制。制约了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开发。通过对京茂实业股份公司电子商务的开发利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以田副处长为组长、处办信息中心人员为组员的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在设计页面时,根据研究的网站定位,把公司简介及产品放在首页的中间部位,使访问者首先看到展示的公司产品,配合产品图片及产品的详细介绍,以达到宣传公司产品的目的。编写了后台管理程序,保证及时更新。还开通了公告栏,为各公司与代理商的交流联系创建了平台。从网站开通到现在,网站点击次数为5700多次,销售收入20多万元,顾客满意度大大提高。

10.qc小组活动发展 篇十

1 问题解决型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界定不清, 活动步骤或内容顺序颠倒。部分QC小组成员没有掌握“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的差别, 对小组选定的上级下达的目标, 属于“指令性目标”没有按指令性目标的程序, 而按“自定目标”的程序活动;有的成果报告既有现状调查又有目标可行性分析;有的“自定目标”在目标设定后说明制定目标的理由;个别小组把“指令性课题”按“指令性目标”的活动程序进行, 这些都不符合QC活动的程序的要求。

(2) 现状调查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成果的现状调查事实数据不充分或分层不正确, 没有找出问题的症结;现状调查时应用排列图找出主要问题, 但在后续的原因分析时, 没有针对所找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而是针对课题进行分析;部分成果的现状调查不能为目标值的设定提供依据;一些小组在设定目标后再进行目标值的测算等, 致使现状调查在整个QC活动中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要因确认事实数据不充分或方法不适宜。一些小组在要因确认时, 没有到现场进行验证、测试或测量;有的只是进行理论分析, 定性的描述, 要因的确认事实数据不充分;有的小组把容易解决的因素直接作为非要因;有的仅仅对规程或标准的执行与否进行确认, 不能确认其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此外, 不少小组在要因确认时, 采用先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但小组没有理解“计划”的意义, 只是套用“计划确认表”, 有的在确认计划中把确认的内容描述成确认的结果, 没有去确认, 结果就出来了, 显然不符合逻辑关系。

(4) 对策表中对策和措施混淆, 不能体现“5W1H”的原则。对策表是整个小组活动的改进计划, 是下一步实施对策的依据, 为此需按“5W1H”的原则来制定, 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但部分成果没有按“5W1H”的原则制定对策表;有的对策表中的对策和措施混淆, 措施不具体;还有的对策的目标没有量化, 不便于检查;有些在制定对策时还在进行原因分析等, 不能为下一步实施对策提供依据。

(5) 成果的巩固措施没有达到巩固的目的。QC小组活动中制定巩固措施的目的是把小组活动的效果维持下去, 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但部分成果没有巩固期, 说明不了活动的效果是否稳定;有些成果报告中的巩固措施是口号式的套话;有的描述巩固措施描述的是今后如何做, 没有把对策表中已证明了确实有效的措施纳入规章制度、工艺规程。这些都起不到巩固小组活动成果的作用。

2 创新型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 虽然创新型成果数量明显增加, 但有的创新型成果实际是对原来的设备或工艺上的改进, 其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型程序实现目标的, 但小组却生硬套用创新型程序。问题解决型课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创新点, 特别是一些攻关型的课题, 小组提出的对策措施具有创新性。所以, 小组在选题时要以立意是否为创新做出正确判断, 不是有创新点的小组就一定选择创新型课题。

另外, 创新型课题在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这一步骤中, “提出方案”是指所研发产品的整体方案, 包括总方案和逐级分解的子方案, 并通过试验确定出最佳方案。但部分成果报告中仅有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有的虽然提出了几个方案, 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如:有一创新型成果, 小组对野外施工时的节能方案选择, 提出了:电力发电、核能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几个方案, 但可选的方案只有太阳能。相当一部分成果没有将方案进行逐级分解, 只对总方案进行了选择和评价, 总方案确定后直接制定对策, 不能体现PDCA的原则。有的方案选择时没有进行适当的试验或调查分析, 方案的对比选择缺少数据;有的方案选择还用“01”打分法或评估法等来选择方案。这一问题在前几年的发布会上已经多次强调,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3 统计方法应用的主要问题

目前, QC小组对统计方法运用的较少, 大多数成果只应用了柱状图、排列图、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 只有极少数小组运用了正交试验、PDPC法、控制图等。对常用的排列图、关联图、因果图、系统图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分别说明。

(1) QC小组成果报告中排列图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关键的少数不明显, 失去了找主要矛盾的意义; (2) 收集数据N<50应用排列图; (3) 用排列图去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 (4) 现状调查中应用了排列图, 在效果检查中没有应用排列图来看是否解决了主要的症结; (5) 对“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和“整体与局部”相混淆; (6) 在现状调查时普遍用排列图找出了症结。但在后续的原因分析时, 没有针对所找出的症结进行分析, 而是针对课题进行分析, 没有起到排列图应有的作用。

(2) 目前, 部分小组成员对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的用途和作用没有理解, 在原因分析时选择或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 (1) 因素之间无关联关系的情况选用关联图; (2) 大部分小组在进行原因分析, 没有把它一层一层地展开分析下去, 分析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止;有的无中间原因, 直接到末端;相当一部分的因果图只展开到一层, 看不出因果等。QC小组在活动过程中, 应根据所存在问题的情况、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原因之间的关系、展开层次, 以及对方法的熟悉、掌握的程度选用。

另外, 成果报告还存在套用程序步骤, 步骤之间逻辑性不强, 前后内容不呼应;部分成果报告的整理详略不当, 每个步骤都事无巨细, 发布时对关键过程一带而过, 使人听完介绍后感觉一头雾水;成果报告的word材料普遍文字多、图表少;有些成果报告字体太小、图表、字体与底色反差太小, 看不清楚内容, 这些都影响了成果的展现效果。

11.浅谈如何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 篇十一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源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有效武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QC小组作为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有效活动,已经成为促进企业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技术进步,不断完善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它是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开展QC小组活动既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观,又能调动全体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为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创造效益。“诚信、创新永恒 精品、人品同在”正是凭着这样的企业价值观,中铁建才能一次次创造着奇迹,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佼佼者;也是凭着这样的企业价值观,长期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发动主观能动性,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运用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织职工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推进企业质量管理。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铁路市场投资紧缩造成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何积极的组织QC小组活动,以促进质量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一、企业领导重视QC小组活动的开展并加以正确引导,使QC小组活动具有实质性,不流于形式。

1、企业领导应注重对质量管理的学习,掌握理论方式方法,并积极组织参加QC小组的活动,亲自带头调研,对参加QC小组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营造QC文化,实现过程中检查指导,带动小组的积极性,并能为小组的开展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而保证小组开展的顺利进行,领导的参与是以实际行动让小组成员感受企业抓质量工作的决心,极大程度上调动小组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职工自发的、深入的学习,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

2、领导要正确引导QC 小组活动的开展。一个合格的推进者应具备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密切联系基层,热心质量管理事业和关心QC 小组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引导、帮助QC 小组开展活动,并取得成效。特别是在QC 小组活动规范上,怎样选择一个优秀课题,怎样在过程中加以引导,正确处理好小组内的分工,并且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使QC 小组正规化,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督促、指导,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来抓,将具体的工作细节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QC 小组活动开展的组织。

1、QC小组主要类型有创新型、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那么QC小组的组建形式要从实际出发,本着自愿参加和行政组织等方式,可以在部门内部或者部门之间组建,组织有技术人员参加的科技开发型的小组,提倡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三级结合。使得QC小组课题研究更贴近实际,研究成果更具操作性。

2、QC小组课题选择。QC小组的课题可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班组建设、提高效率、安全生产、科技开发、优质工程、增加效益、提高人的素质、文明施工等方面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可针对现场施工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小组自选,或者采取部门推荐的形式,小组选择课题不宜过大,宜选择切合实际的,力所能及的课题,力求QC成果能立竿见影的改善现场施工所存在的问题,小组内部人员分工明确,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及时检查总结。

三、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质量教育,培养优秀QC小组骨干。

1、加强对QC小组活动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QC小组成员要掌握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更加有效快捷的推进QC小组活动的开展,倘若专业技术知识不过关,往往会造成活动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在一些QC小组的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存在记录不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专业技术不过关,质量管理知识的欠缺,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检验方法等,只有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并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QC小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QC小组活动更具广泛性。加强质量教育,提高

员工质量意识,使所有人员树立了“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真正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质量具有的极端重要意义,只有不断的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才能增强成员的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小组成员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QC小组作为一个提出问题,加以改进并解决提高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方式,全员质量意识的提高极大推进企业质量文化的塑造,一个企业质量文化必将最大程度影响到全员职工的质量观,吸引更多人参与并做好质量管理的工作。

四、QC小组成果的发布、经验交流与奖励机制。

1、企业应该定期召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以交流经验为主要目的,择优分类,在发布成果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QC小组课题,有针对性的体现课题的特色和关键内容。成果发布后要加强沟通交流,并可对优秀的QC成果可以进行适当实践推广。

2、重视对QC 小组活动的激励机制。员工坚持不懈地开展QC 小组活动,可采取一定激励手段。可以采取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培训激励等手段调动全体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向取得优异成绩的QC 小组授予荣誉称号、给予表彰,是对员工的一种认可,并继续提高员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12.参加QC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感想 篇十二

参加QC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感想

1月4日至6日,河南省质量协会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了一期QC小组活动诊断师培训班。为期3天的培训中,具有高级诊断师资格的授课老师向来自全省各单位的100余名学员讲授了QC小组活动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QC小组活动涉及的管理技术,并结合企业特点,通过列举近年来获得国家、省级奖项的优秀QC成果案例,介绍了QC小组活动的程序、成果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评审和发表阶段的注意事项。并重点讲解了诊断师应该掌握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技能,以及如何指导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如何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进行评价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我了解QC小组的课题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创新型五种,问题解决型QC成果有10个步骤而创新型只有8个步骤;还有QC小组成果编写的注意事项等等;我还了解了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诊断师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推动者和骨干,在强化企业质量管理观念,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提升现场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更好的推动公司QC小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学习还让我感悟到,QC小组是培养优秀管理者的摇篮;是通向智慧的大门;是自学成才的学校;是成功的力量源泉;是幸福快乐的团队;更是继续进步的加油站。3天的学习匆匆而过,虽然对QC小组活动的理论知识了解不是太深,但我有信心通过自学将QC小组活动推广应用到我们公司,特别是生产分厂甚至延伸到各车间。

13.团队建设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篇十三

团队, 是指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 为实现共同目标及使命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 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 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团队建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该过程中, 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 齐心协力, 坦诚相对, 探索影响工作小组能创造出佳绩的原因。

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 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 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的成员可以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无论是高层管理者, 还是中层、基层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服务支持人员, 都可以组建QC小组。QC小组活动也就是通过召集一组成员共同努力, 分工合作, 把认为艰苦、难做的或低效益的工作转化成轻松、简单及高效益的一种活动。

企业组建QC小组, 开展QC活动, 创建全面质量管理氛围, 使之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团队及创新文化。良好的团队建设可以保证企业QC活动的顺利与成功, 而团队建设从整体上说,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即“团队组织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

2 QC小组活动的特点和现状

QC小组活动本身具有四大特点: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这些特点导致在实际QC活动中埋下了些许遗憾的伏笔。

当前, 国内很多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QC小组活动, 其中有不少企业的QC活动开展的相当出色, 甚至成为标杆。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企业QC活动流于形式,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员工对参加QC小组缺乏兴趣, 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不足:

2.1 企业领导质量意识不强, 对其活动不重视。

不少企业领导对QC活动只停留在口号阶段;有的企业领导考虑成本很少培训;甚至有的企业为了某种目的, 编写虚假QC成果;这些都使广大员工对QC活动失去了兴趣。

2.2 体制不全影响了员工参与QC小组。

多数制造型企业中员工工作强度较大, 生活负担重, 没有时间与精力参加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QC活动没有体制上的保证, 缺乏沟通, 团队精神缺失, 这都导致员工对QC小组活动缺乏积极性。

2.3 企业对QC活动的激励不够。

活动成果没得到相应的肯定, 在对员工进行奖惩、晋级、培训等等的政策上也没有体现, 这也导致员工对QC小组有消极情绪。

通过企业团队建设, 可以弥补以上QC小组活动的不足处。

3 团队组织建设

3.1 精选共同的目标

精选团队共同的目标, 并采取有效策略, 聆听每个成员的思想, 使他们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全身心地奋斗。这一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望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它以实现团队整体利益为前提, 同时要包括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和目标, 充分体现团队成员的个人意志与利益, 并且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能够引起团队成员的激情, 另外这一目标要随环境的变化可能需要有所调整。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整个团队效率最大化。也符合了QC活动的群众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2 建立培训体系并开展管理

QC活动要获得真正成功, 必须建立适宜的培训体系来支撑, 并且要对QC团队开展培训管理, 作用在于: (1) 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 (2) 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 (3) 利于建设高效的工作团队; (4) 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培训可根据员工的知识结构、员工专长、员工的个性、员工的能力等因素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力度。一方面是为成员提供学习成长的空间。培训应该着眼于实战, 为员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模式。其二是“学习的空间”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培训, 还有团队成员在跟随领导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领导, 当然这要求领导本身要有东西可供学习。另外, 还包括企业优秀的机制、流程、方法、模式等对员工的熏陶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优秀的企业是吸收知识方法, 而在普通的企业却是输出知识经验, 这也验证了为什么优秀的团队能让平凡者成功的道理。

另一方面是为成员提供上升的通道。近几年, 很多企业流行为员工进行生涯规划, 不管效果如何, 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企业不能为优秀员工铺设上升的通道 (上升不仅有行政级别的, 也有技术级别的) , 那么这个企业将成为竞争对手的人才培训基地。

当然, 培训后还要有评估体系对效果进行评估, 应考虑从四个层面着手: (1) 反应层面 (可以问卷调查) ; (2) 学习层面 (书面考试或学习心得交流) ; (3) 行为层面 (绩效考评) ; (4) 结果层面 (评估工作难点和重点) 。通过评估, 不断反省、调整、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3.3 有效的激励

有效的科学的激励方案, 是激发QC小组成员持续的工作激情和创作热情的最好方法。激励方案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奖励是必要的, 但是要慎用或少用。因为, 未处理成功的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 尤其对于时下的国人而言。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增加攀比、猜忌、孤立等矛盾, 破坏气氛。

激励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 最有效的就是对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充分有效的授权和对成绩及时有效的肯定。如果你能真正重视团队成员的意见并给予充分、有效、适当的授权, 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肯定, 失败时给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 比许诺奖他多少金钱产生的激励作用要来的强烈和持久的多。“士为知己者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获得认可, 及时、公开的表扬就代表着认知、肯定和认同。

奖励和表扬系统是加强团队建设的一个主要部分。如果使用了清楚的期望、清楚的过程和正确的激励工具, 并且从奖励个人延伸到奖励群体, 那么团队将会非常出色, 奖励和表扬也应该与取得的成绩成正比。

表扬是相对与物质激励来说是成本最低的, 但是表扬的激励却在团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管对下属的肯定, 特别是在公开场合的赞许, 会让上进的下属, 得到满足感和荣誉感, 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映射其他同事的警觉, 向先进学习。所以主管领导, 特别是QC活动的主管领导, 一定要善于运用领导艺术, 适时的给予表现较好的下属以口头表扬, 或张榜表扬, 短信群发表扬, 大会表扬, 私下交流表扬等多种方式, 告诉你的下属, 他做的不错, 请继续努力。通常下属不喜欢冷冰冰, 只会训斥和骂人的领导, 喜欢客观的、和蔼的领导, 所以领导要善于用表扬来激励你的团队。

3.4 高效的推进体系

建立科学的推进团队管理体系, 包括管理体制、团队组织职能架构、交流方式、培训和激励晋升等机制。如成立企业级的QC管理委员会或QC推进事务局, 界定各层级推进机构, 由高层管理者亲自担任QC委员长或QC事务局长, 指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和制定公司QC活动的目标和开展QC活动的时间阶段、节点计划等, 并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总结, 要经常通报给成员, 让成员了解进展, 让成员认可, 使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为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另外, 人总是倾向于把抽象的理念通过有形的实体体现出来。这样的实体形象为一批人共同接受和热爱, 就会产生凝聚力。所以每个QC小组应设计并佩戴QC小组的统一标识或服装, 设立固定、实用且能吸引人的活动场所, 加强成员的团队认同感、归属感, 产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保证QC活动能高效、有序的推进。

4 团队文化建设

4.1 有效的沟通机制

QC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团结和高效沟通, 不仅可以减少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促进成员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 使各成员的矢量和最大化, 以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 而且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智力资源共享, 促进知识创新。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 提倡信息共享, 反对思想黑箱操作, 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好的沟通就像一个灵敏有效的神经系统, 又像是机件运行的润滑剂。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 通过有效沟通, 可以有效防止QC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QC团队与客户之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维护团队目标的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团队沟通的问题,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加强团队员工的沟通, 采取开放的沟通政策, 可以建立多种形式化、制度化的正规渠道, 员工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保证每一名员工能够直言不讳, 保持高效良好的沟通, 同时还应有必要的文字记录。另外, 团队领导者还应重视团队沟通, 提高团队沟通技巧。沟通交流不要只局限于工作时间, 下班时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在鼓励开放的沟通的环境中给团队成员额外的交际时间。例如在周五进行聚餐。但需要注意不要使公司的团队建设活动占去个人太多的时间。在诚恳和开放的环境中和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以建立信任。让团队成员在团队建设的活动中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态度。

4.2 发挥团队的领导作用

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 要想取得预计的效果和成功, 一定需要领导, 尤其是高层的支持和参与, 领导可以建立并保持一个能让员工充分参与和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 (氛围) , 指明QC团队前进的方向, 为QC活动的开展提供必备的资源和设施, 帮助QC团队解决问题。通常下属会效仿领导的工作行为或做上司感兴趣的事, 上行下效, 领导者的热情就是燃起燎原大火的火种。再者, 每一个QC小组长都是基层小团队的领导, 是推动开展QC课题活动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 要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 并创造轻松活泼的团队气氛, 带领小组成员按照PDCA循环开展活动。所以培养掌握QC活动技巧的QC小组长也是帮助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3 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客观公正的考评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促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规范地完成绩效目标。通过考评, 一方面可以表达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和期望, 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员工对管理层和考评目标的看法、建议以及他们的需求, 加强了相互沟通。再者, 考评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与统一起来, 根据考评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晋级、培训等, 也必然对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发挥积极地作用。但要考虑不是所有的绩效都是可以准确衡量的, 不要强求, 侧重重点。

如果说选择团队共同目标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核心, 那么建立合理的授权、激励与约束、考评制度是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有严明纪律, 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有合理的上下级授权, 就既能明确责任和义务, 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有效的激励约束、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 就能做到人尽其才, 既可充分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 又可杜绝团队中因责、权、利不明而导致的摩擦和冲突而损害团队整体利益。另外工作任务分配应责任明确, 互不重叠, 避免或扯皮现象。

考评完成后, 除了物质激励外的晋升制度也是很好团队激励, 团队成员谁都想在工作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的工作有个交代, 所以很多上进的团队成员在不断的业绩突出的过程后, 都期待主管领导给予晋升的机会。

4.4 组建适合企业文化团队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通常企业文化主要由使命、愿景、价值观三方面组成, 需将个人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当个人理解认可了之后, 自然也就会将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因为要实现个人的愿景, 就需要先实现企业的愿景, 而要实现企业的愿景, 则需要秉持企业倡导的做事价值观。

企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团队建设, 同时又和企业领导人的做事风格息息相关。要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打造与之适合的优秀团队。凡具备“团队精神”的企业, 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创造力, 表现出超强战斗力。

QC团队成员间必须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 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 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 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力, 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 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倡导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这个尊重是有形的, 是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 比如说:你对人的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整体目标需要紧密配合的工作性质, 决定了项目团队不仅要调动成员个人的积极性, 还必须形成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来源于三个基本方面:人际关系、群体目标、群体活动。三个基本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最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另外团队文化的建立, 需要主管领导的引导和推进, 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带动你的团队往好的文化路子上走。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 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员工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在工作之外鼓励员工追求身心健康, 追求家庭的和谐, 追求个人生活的极大丰富。

持续培养专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队伍, 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全面发展, 能独当一面的综合性人才, 是企业一项重要使命。倡导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希望每一位员工, 以空杯的心态, 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5 总结

21世纪的市场竞争, 已经不是凭个人英雄主义就能成功的时代。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 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 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人才聚集到一起, 从一群人变成一个团队, 必须加强团队建设, 形成合力, 创造出1+1>2的综合效果。

团队建设的好, 也是这个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 QC小组活动才能创造出良好效果和经济效益。团队建设达到目标、思想、规则、行动、声音五个统一, 就能培养出团队精神,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团队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QC小组活动也在国内企业中成为普及性的活动, QC小组活动能创造出良好工作环境和经济效益。根据当前企业QC小组活动的特点和现状, 可将团队建设与QC小组活动相结合, 加强团队建设, 培养团队精神,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团队建设,QC小组活动,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1]秦现生等.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胡子谷.质量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考研英语复试口语中常见问题下一篇:android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