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圆教案(12篇)
1.小学圆教案 篇一
《圆的周长》教案
淅川县马蹬镇二小:李兆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周长,初步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对“圆直径、周长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究,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引入
小明骑自行车绕圆形花坛一周,你知道他行了多远吗?师:要求行了多远就是求花坛的什么?(周长)那求花坛的周长就是求谁的周长?什么是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圆周长的问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2、出示导纲
自学课本62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你能想到哪些方法?(2)、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3)、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用事先准备好的直尺,细绳或线量量手中两个不同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数据填在课本的表格中,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4)、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能用字母表示吗?
3、自学设疑
除了导纲中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二)、合作互动
4、小组交流
请小组成员在一起交流一下提纲导学中的问题,重点讨论那些你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到有困难的题目,并共同解决。
5、展示评价
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一定有不同的感受评价,你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成果与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吗?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直接测量法
绕线法
滚动法
(3)、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4)、C=πd
C=2πr
6、质疑解难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直径?)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8、教师指导
老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并强调。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一、判断。
1、π=3.14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 倍。()
二、练一练
1、求周长 :(1)d=8cm
(2)r=6dm
2、摩天轮的半径是1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一个钟的分针长12厘米,这根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10、编题自练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
4、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也相等。()
《圆的周长》 教
案
淅川县马蹬镇二小:李兆菀
2016年10月
2.小学圆教案 篇二
一、开放五官, 激发想象欲望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 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 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 还要开放我们的各种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 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 为习作提供丰富的材料。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 把眼前的实景、实物或实感, 跟想象的内容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 从相似的事物中谋求联结与拓展, 使想象的两翼张开, 打开学生的思路。看到蜻蜓飞翔便想到飞机, 再联想到飞行员;听到鸟叫便联想到唱歌, 再联想到歌唱家。以此为模式的想象自然、生动, 可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整体观察素材, 将想象的锋芒辐射出去。这样反复训练, 通过联想, 使学生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于一座写作素材的宝山之中, 生活是那样丰富、美好、有意义, 写起文章来更加文思奔涌了。
在训练中, 应多给学生创设情景, 进行指导, 唤起学生思维的创新, 使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对学生要多一些信任, 少一些怀疑;多一些自主, 少一些包办;多一些自由, 少一些束缚。让孩子们在感情最丰富、最需要发泄的时候, 用笔记下自己最想说的话。此时此刻, 学生激情飞扬, 情绪高涨, 这时写的话必定是最真、最纯、最自然的。当然也会写出更多、更好、更真实的习作来。
二、由句到段, “文火”炖出佳作来
教学要从学生原有水平出发,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由简到繁, 通过日积月累, 逐步提高。在训练过程中不急于求成, 要按照语文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 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运用我们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 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内涵上的感悟。
一句话起步走。一句话训练的方法有很多, 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拥有的资料来决定操作过程。如:出示如图:1.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2.想一想:想象一下, 这些植物像什么?生1:像在风中的降落伞。生2:像在跳舞的宝宝。生3:像天上的流星, 像飞碟。3.写一写:《蒲公英》蒲公英长着圆圆的身体, 穿着白白的绒毛外衣, 轻轻一吹, 它们就像爱跳舞的宝宝一样在在风中跳起舞来。
一段话起步走。1.先出示两幅图, 图上画的是小象和小猴, 他们在水边看月亮。2.想一想:小象和小猴原来是想摘月亮, 他们想怎么摘?摘到了没有?仔细观察月亮。月亮太高了, 小象的鼻子没有那么长?小猴怎么使劲摘也摘不到。怎么办呢?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吧!3.写一写:《摘月亮》小象和小猴想把月亮摘下来玩。于是, 由小象用鼻子把小猴举向空中, 小猴就去摘月亮。可是月亮太高了, 小象的鼻子没有那么长, 小猴怎么使劲摘也摘不到。
作文能力体现的是一种创造能力, 一种创新能力, 作文便成了想象力最能展现其魅力的舞台, 因此,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便是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换言之, 想象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在作文时候的思考维度、分析话题的角度、摄取素材的范围以及语言的技巧性运用都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作文起步走。1.看一看:右图中一共画了几种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先仔细观察每一幅图, 再展开想象, 把各幅图画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2.想一想:图上的动物神态、语言、动作等,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出来, 重点要把小猪见到大灰狼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装大象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吓狼的动作写出来。3.写一写:清晨, 小猪笨笨到地里挖红薯, 大灰狼从远处向他跑来。笨笨吓坏了, 丢掉锄头撒腿就跑。树上的小鸟看见了, 连忙喊道:“笨笨, 快插两根葱到鼻子里装成大象!”笨笨听了, 连忙从地里拔了两根大葱插入鼻孔, 又把红薯藤披在自己身上, 等大灰狼走到近前, 笨笨猛地从地里蹿出来, 高叫到:“我要吃你!”大灰狼一看是头大象, 吓得掉头就跑。
以上的训练方式只是一个例子, 他并不代表想象训练的全部, 在从句到段的训练中, 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 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 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创设情景, 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 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3.小学圆教案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圆面积 教学实践
“圆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小学生思维的一次重要飞跃。虽然“圆面积”这节课有很多成功案例,但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深入分析,使得小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1]。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例7—9,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圆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假设、检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通过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备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正确计算出圆的面积,并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利用渗透、转化和化圆的思维方法,培养小学生认真思考和仔细观察的思维品质[2]。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探索圆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利用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难点
在形变量夹逼准则中,让学生掌握无穷细分的极限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学校操场上的圆形花坛:花坛的半径,计算花坛的圆周?花坛用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向我展示圆周和圆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圆面积”问题。(注: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场景教材将小学生引入课堂,经过对数学问题的提炼,让学生经历数学演化过程[3]。小学生通过指指、说说和看看,对圆周和圆面积进行区分,为圆周和圆面积公式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方中画圆
1.画一画
利用单元格(周长1m的正方形),在方格中绘制出花坛的示意图。(注: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们能估计出喷泉的面积吗?大胆说出你们的想法。
师:大家一起利用单元格法对结果进行验证。(注:整格为1,1/2格以上为1,1/2格以下为0.5。)
师:下面我们将问题简化,对1/4圆进行验证。
圆半径r=4m,1/4面积为13.5m■,整圆面积为54m■,右上角的正方形面积为16m■,圆的面积约为正方形面积的3.4倍。
2.猜一猜
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是半径的3倍多。
3.数一数
利用实际情况,对假设进行验证。
圆的半径r(?摇?摇?摇?摇)m
1/4圆的面积(?摇?摇?摇?摇)m■
整个圆的面积是(?摇?摇?摇?摇)m■
正方形面积是(?摇?摇?摇?摇)m■
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4.结论
圆面积约为半径r的3倍多点。
设计意图:在圆形花坛示意图上画出单元格,将实际生活问题引申为数学问题,实现了实际向理论的自然过渡。小学生在观察单元格中的圆,估计出圆的近似数,帮助小学生进行大胆假设。由于从花坛圆形中可以获得正方形的边长,进而知道圆的半径,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单元格优化法,对圆的1/4面积进行计算,为圆面积与半径平方数之间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问题:一个自动旋转灌溉器,其喷水距离为6m,该灌溉器旋转一周所灌溉的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二)课后巩固:
课件提示,计算以下圆的面积(略)。
五、课堂总结和拓展
(一)“圆面积”这节课,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了圆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事实上,圆形花坛并不是真正的圆形,只是近似圆形。本节采用化圆为方的方式计算圆的面积,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二)史料介绍:割圆术是于1700年前,由刘徽发明的方法。刘徽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采用化圆为方的极限方法,证明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首先,刘徽在圆内正接6边形,然后是(正)12边形,(正)24。随着(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多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约接近。极限思想认为:“无限分割,以至于不能再割,则与圆的面积约接近。”极限方法是刘徽留给现代人的伟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几何教学中。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极限思想,将圆形面积计算转化为简单方形计算。小朋友可以回家找找身边的圆形图案,通过找一找、量一量和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小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化圆为方,化曲为直是本节课的教学思想。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方”和“圆”之间的关系,深化极限思想。同时,对学生进行史料阐述,让学生明白极限思想的出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6.
4.画圆教案 篇四
圆》
设计者:梁海红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椭圆”工具的使用。(2)用“椭圆”绘制简单的图形。2.过程与方法
在绘制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掌握“椭圆”、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中的组合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绘制椭圆和线条的组合,使学生切身感受“画图”程序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画图”程序的热爱。教学目的:
学习画圆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的组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画圆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前的思考:找根“主线”拽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以“猜一猜”为几乎整个课堂的主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动脑思考,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一、“猜谜语”导入;创设教学中“猜”的学习氛围。师: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坐姿正端正,表现的正好,那老师就奖励大家一下,一起来玩个“猜谜语”的小游戏(出示课件):
看看圆,摸摸麻。包着一肚小月牙。(猜一种水果)生:思考,猜出答案
设计意图:这个谜语的用途是吸引学生,并引出“圆、月牙”形状词语。
谜语中我是这样设计了:
1、如果学生猜出来了,我会继续追问其原因“为什么这样猜”,从而引出根据“形状”来猜的这一想法。
2、如果学生猜不到,我会用形状来引导学生猜出结果,进而讲出猜这个谜语的窍门,抓住“形状”特点。
二、延伸“猜”这根主线
接着,我延伸猜一猜,给出西瓜“形状”图片,再猜。(课件展示)
师:同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猜”,引出圆形上面的“花纹(即线条)”
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告诉学生一个圆形上面添加上一些简单的花纹就可以组成一个实物图形。
三、进一步延伸“猜”这根主线
为了证明老师的说法,进一步延伸“猜”的主线。师:出示一个大圆,(课件展示),之后在上面添加线条(组合出了昆虫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师:再为昆虫添加简单的花纹,再延伸“猜”这条主线,得出“七星瓢虫”。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的猜一猜,既证明了老师的说法,也让学生知道了如何简单的加工“圆”。
三、趣味猜一猜
师:紧接着,出示一个“大圆”,接着在大圆的左、右、下添共加了五个“小圆”,再次延伸“猜”这一主线,不少学生会根据“大圆”和其下面的“小椭圆”猜乌龟。为了鼓励学生的正确猜想,顺应学生的猜想,把乌龟的脑袋添加上去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接着,设计一个疑问:“真的就是“乌龟”么?” 把乌龟的脑袋去掉,换成兔子的脑袋,这样猜想的“乌龟”就又变成了“兔子”,推翻了学生的“猜想”。(再变换中体味画图的乐趣)
设计意图:总结猜想的方法:不能只看部分,要根据图形“整体”的组合猜想,才可以得出最正确的答案。这样,即传递了猜想方法,也让学生看到了乌龟和兔子的画法,还让学生了解了“圆”的奇妙组合。
四、教学中图形“组合”思想的传递。教师设计思维:通过猜想中“圆”的不停变幻,让学生看到了“圆”的奇妙和趣味组合图形;让简单图形的“组合”思想慢慢的进入学生的思维。怎样进行组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圆”它不孤单,这个通过让学生分析组成“乌龟”和“兔子”,找到组成图形的“圆”不同特点:
师:同学们,咱们在来看看组成“乌龟”和“兔子”的园有哪些不同,你能发现么?
生:回答
1、圆的大小不同;
2、圆的形状也不同(即正圆和椭圆):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
分析出这些之后,让学生上台演示画出不同的圆,再让全部学生试着去画一画并进行简单的组合。
五、电脑画图中的“技巧”。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大熊猫有多少个圆组成的,看看谁数的又仔细又快!快来试一试吧!生:观察,数一数圆的个数。
师:找学生回答,你数的真仔细,回答的很正确。
同学们,你刚才数的时候,你仔细观察了么?组成熊猫的不同的15个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5.圆——教案 篇五
目标: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1、想想生活中的圆:摩天轮、呼啦圈、自行车、圆月、硬币、瓶盖、钟面、圆桌、钮扣、圆形饼干、铁饼
2、动手画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第一定义: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
圆心:固定的端点O叫作圆心;
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
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4、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5、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6、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 m的圆?
7、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 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垂直于弦的直径
目标:探索圆的对称性,进而得到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 能够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1、动手活动: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动手活动:第一步,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
第二步,得到一条折痕CD;
第三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第四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例1:AB所在圆的圆心是点O,过O作OC⊥AB于点D,若CD=4 m,弦AB=16 m,求此圆的半径.
弦长、半径、拱形高、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四个量中,只需要知道两个量,其余两个量就可以求出来.
例2:已知AB,请你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AB的中点,说出你的作法.
3、某条河上有一座圆弧形拱桥ACB,桥下面水面宽度AB为7.2米,桥的最高处点C离水面的高度2.4米.现在有一艘宽3米,船舱顶部为方形并高出水面2米的货船要经过这里,问:这艘船是否能够通过这座拱桥?说明理由.
GCFMAHEDOB
连接AO、GO、CO,由于弧的最高点C是弧AB的中点,所以得到 OC⊥AB,OC⊥GF,根据勾股定理容易计算 OE=1.5米,OM=3.6米.
所以ME=2.1米,因此可以通过这座拱桥.
4、银川市某居民区一处圆形下水管道破裂,修理人员准备更换一段新管道.如图7所示,污水水面宽度为60 cm,水面至管道顶部距离为10 cm,问修理人员应准备内径多大的管道?
连接OA,过O作OE⊥AB,垂足为E,交圆于F,1则AE=2AB = 30 cm.令⊙O的半径为R,则OA=R,OE=OF-EF=R-10.
在Rt△AEO中,OA=AE+OE,即R=30+(R-10). 解得R =50 cm.
修理人员应准备内径为100 cm的管道.
222
弧、弦、圆心角
目标:(1)圆的旋转不变性;
(2)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动手活动:(1)在两张透明纸上,作两个半径相等的⊙O和⊙O′,沿圆周分别将两圆剪下;(2)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如图1所示,圆心固定.
注意:在画∠AOB与∠A′O′B′时,要使OB相对于OA的方向与O′B′相对于O′A′的方向一致,否则当OA与OA′重合时,OB与O′B′不能重合.
(3)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劣)弧相等.
ABAC,∠ACB=60°,求证∠AOB=∠AOC=∠BOC. 例
1、在⊙O中,AOBC
例
2、AB是⊙O的直径,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求∠BOD的度数.
思考:定理“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中,可否把条件“在同圆或等圆中”去掉?为什么?
圆周角
目标: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问题1: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
问题2: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问题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什么? 例:如图,⊙O的直径 AB 为10 cm,弦 AC 为6 cm,∠ACB 的平分线交⊙O于 D,求BC、AD、BD的长.
AD=BD
ACOBD
(一)圆的有关概念
1、圆(两种定义)、圆心、半径;
2、圆的确定条件: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弦、直径;
4、圆弧(弧)、半圆、优弧、劣弧;
5、等圆、等弧,同心圆;
6、圆心角、圆周角;
(二)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
2、圆的弦、弧、直径的关系
①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引申] 一条直线若具有:Ⅰ、经过圆心;Ⅱ、垂直于弦;Ⅲ、平分弦;Ⅳ、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Ⅴ、平分弦所对的优弧,这五个性质中的任何两条,必具有其余三条性质,即“知二推三”。(注意:具有Ⅰ和Ⅲ时,应除去弦为直径的情况)
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4、圆周角的性质
①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
6.认识圆教案 篇六
1、认识椭圆形,根据生活经验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探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行比较,让幼儿主动地探索发现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行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探索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欢的颜色。
7.小班语言教案:圆 篇七
1、学习诗歌,感受圆的奇妙变化。
2、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明白诗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圆的。
3、让幼儿间共同分享对于圆的认识。并认读重点词圆、苹果、飞。
教案准备:
1、认识圆形,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圆的物体,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挂图、录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书写册、图片。
3、收集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张贴在阅读区内。
教案过程:
一、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
二、感知理解活动1、教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幼儿进行现场发挥讨论。
2、运用故事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3、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带,请幼儿欣赏诗歌,结合挂图来回答问题。
4、师幼共同讲述。
三、游戏活动:教师出示大字卡圆、苹果并念出来,请幼儿从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卡并跟读。教师念“飞”并做动作,幼儿跟着学并找出相应的字卡。
四、体验活动:
1、教师放录音带让幼儿看书划指跟读。
2、让幼儿拿出画笔,边画出奇妙的圆形,边念诗歌。
8.圆初中数学教案 篇八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②点的轨迹,由于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而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难懂.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4课时
第一课时:圆的定义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自己画圆,自己给圆下定义,进行交流,归纳、概括,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点的集合来研究,给圆下定义(参看教案圆
(一));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观察、分类、探究,在“数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第二课时:圆的有关概念
(1)对(a)层学生放开自学,对(b)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概念较多而没有很多发挥的内容,老师没必要去讲;
(2)课堂活动要抓住:由“数”想“形”,由“形”思“数”,的主线.第三、四课时:点的轨迹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来加深和帮助学生对点的轨迹的理解,一般学校可让学生动手画图,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观察、思考、理解的过程中,逐步从形象思维较强向抽象思维过度.但我的观点是不管怎样组织教学,都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第一课时: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
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确定圆的条件;
3、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
4、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点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点的集合定义圆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式
教学过程设计(总框架):
一、创设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1、让学生画圆、描述、交流,得出圆的第一定义:
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记作⊙o,读作“圆o”.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圆的第二定义.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观察:
共性:这些点到o点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内还有到o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它们构成什么图形?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定义2: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点在圆外d&r.“数”“形” 二、例题分析,变式练习 练习: 已知⊙o的半径为5cm,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0cm时,点a在⊙o________;当op=18cm时,点a在⊙o___________.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已知(略) 求证(略) 分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b=od;ac=bd oa=oc=ob=od 要证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符号“”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 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ob=od a、b、c、d 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小结:要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问题拓展研究:我们所研究过的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图形的顶点在同一个圆上.(让学生探讨) 练习1 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层自主完成) 练习2 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1)和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2)和点b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3)和点a,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4)和点a,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点的集合;(a层自主完成)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1)主要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在用点的集合定义圆时,必须注意应具备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学】 1、自学生字词,在书上描红。 2、试读课文,借助拼音、字典读顺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试着进行概括。 4、搜集杨利伟、神舟5号的资料。 【课堂导学】 一、图片导入,读题入情。 1、(出示图片:杨利伟)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简要介绍他的事迹吗? 2、师:“千年飞天梦,今朝梦终圆”,板书课题:梦圆飞天。同学们,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二、初读感知,小组交流。 1、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词语认读情况: 嘹亮 刚劲 橘红 划破 浩瀚 侨胞 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肃然伫立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直指苍穹 清晰可辨 澎湃的激情 胜利的喜悦 无限的自豪 指名读(每人一行),齐读。 2、课文描写了神舟五号发射时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小提示先自学课文。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反复练读,读出感情。 (2)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 (3)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读书体会:哪位同学想来读读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一)送行(1—5自然段) 1、读课文1—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板书:送行) 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2、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喜悦、自豪)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3、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4、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二)发射(6—15自然段) 1、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1)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 (2)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 2、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了,“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让我们一起10秒倒计时!齐读——(课件出示句子)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倒计时?(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将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生齐读 3、“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这是“神舟”5号升空的场面,相信一定还有不少同学都划出了这段话,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能读出这气势吗?齐读 4、“飞行正常!” 虽然它只有四个字,但却非常的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传来消息。这简单的四个字告诉人们什么?生自由表达(“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读第15自然段(“神舟”5号发射成功!……无限的自豪) 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师开始采访学生) A:(先来采访总指挥先生)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B:(接着我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聂海胜)您好,聂海胜!大家都知道,你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呢? C:(最后来采访一下同学们)你好,这位同学,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同学们,“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扬眉吐气?每个人的心里都洋溢着——(齐说)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带着内心的激动、喜悦和自豪齐读——“神舟”5号发射成功! 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神舟飞天的壮观气势,(播放视频)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低低地倒计时引读:10、9、8——点火!起飞! 6、看完录像,我们再来读6—15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投入,更有情!齐读 6—15自然段。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你认为该怎么读这段?(深情、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指名读。教师评价: 我感受到了你的激动,你读出了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你语调高昂,充满了自豪! 你读的话语铿锵有力。 3、还有好多人想读,这样我们一起深情而又自豪地向全世界发出我们的问候。 4、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这里的“家”指的是什么?(地球)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自己默读第19自然段,并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5、通过阅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 6、你能通过读的方式表现出你所看到的美景吗?指名读。 7、(出示地球图片)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美吗?茫茫太空,多么令人神游向往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奇妙的景色给读出来吗? 8、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同学们,“神舟”5号发射成功了!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同学们,在继神五发射成功后,2005年,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2008年,神舟七号的发射又相当成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衷心祝愿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辉煌!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3、最后,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我们——齐读课题:梦圆飞天。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任选) 1、继续搜集“神州”号飞船或我国航天员的有关信息,和同学分享。 2、和自己的伙伴们合作,把有关的信息整理成手抄报,在班级里展示。 板书设计: 梦 圆 飞 天 2003年10月15日 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目标预设: 1.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课程实施: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小球,小球上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摸出装有许多图形小袋里的圆 问:你是根据什么特点摸出这个圆的? (提示: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并出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思考: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O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r及半径的概念) 教师提问:半径的两端在哪里? 你可以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试试看?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呢?记录下半径的长度。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d) 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你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追问:根据直径的定义我们知道了直径的两端在圆上,那么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一定是直径吗?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6)你可以在课始老师甩出的圆上找找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7)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人给“圆”下了定义---墨子语:“圆,一中同长也。”你能明白墨子是怎样解释圆的吗? (8)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板书: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你可以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 (9)出示书本P95页练习十七的第一题。(口答完成) 4.教学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请学生自学书P115下面一段,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2)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画圆的步骤: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教师提问:如果我要你画一个比它大一点圆,怎么办?如果我要你画一个比它小一点的圆呢?如果我要全班同学画个同样大的圆,那又该怎么办? 由此发现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2倍。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三、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 《周髀算经》中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1.出示一个正方形。 2.操作: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在这个正方形内画出最大的圆吗?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学生小组探究) 西方数学和哲学史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从今天起,让我们试着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美妙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各种生活现象,相信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厚! 四、欣赏延伸 1、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平静的水面丢进一粒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2、欣赏图片(书本97页后9幅图片)体会圆是最美的图形。 五、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2、体育课上,老师想画一个圆圈让小朋友做游戏,但没有这么大的圆规。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教育的谎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整节课的设计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主体与主导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最终理解了概念。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热爱,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梦圆飞天的喜悦之情和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飞天组图、杨利伟照片、送行人群图片、神五发射视频、杨利伟太空看地球图片、《红旗飘飘》背景音乐、文本文件) 教学过程: 一、“飞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敦煌飞天组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的名字吗? (飞天)她叫“飞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有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到敦煌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中国人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明代有个叫万户的人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着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结果土火箭爆炸,万户被炸得尸骨无存。而今朝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是谁圆了这个飞天的梦?这个梦又是如何圆的?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 1、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明确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1)现在你们知道谁圆了我们的飞天梦吗? 杨利伟(出示杨利伟图片) (2)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3)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 电脑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 3、作者写“神舟”5号飞船发射,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学生说 (教师板书:送行 发射 问候)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并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默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写阅读感受) 2、师生交流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出示句子: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想想还会有谁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呢?(出示送行人群图片) 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说呢? 学生说 出示: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领导人来了,各地的新闻记者来了,杨利伟的亲人朋友来了,航天爱好者来了,周围的群众来了 ……)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是啊,那么多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飞船和杨利伟送行,谁能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3、现在,让我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听(播放滴答的钟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紧张到什么程度?能具体说说吗? 是呀,当时人们的心情也是这样的。 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谁来读一读,把你刚才体会到的紧张心情表达出来。 4、这一伟大时刻终于来到了,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播放录像) 同时教师范读句子: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雄伟壮观的发射现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模拟这激动人心的场面。 分角色朗读课文7——12自然段。(随机出示发射录像) 5、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神舟5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了! 胜利的喜讯总是传得很快。 出示: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引读,让我们把喜讯传得更远。 指名说:传到…… 学生:传到…… 6、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 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A: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B: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C: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D: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 生读。 出示句子:“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齐读: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7、值得庆幸的是,神州五号已经发射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这个梦) (2)看了这样一组画面,想说什么吗? (3)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学生说:从太空看地球十分美丽的,和图片上不一样。 学生说:“我认为这里的景色比图片上的更加美丽,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学生说;在蔚蓝的地球真好看。我相信我能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去探索地球的奥秘。 (4)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学生说:“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学生说: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教师点评:是呀,我们也要学习杨利伟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的奥妙! 五、小结 1。学会与同伴拉成圆圈朝一个方向边唱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个小节立即停止不动。 2。大胆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快乐地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律动:五彩圈。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游戏吧。 二、学习拉圆圈朝同一个方向走。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大圆圈呀?让我们一起来开动小脑筋,注意你的圆不能破掉哦! 2。师:现在我们变成大圆圈啦,那怎样才能转起来呢?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手拉手,身体向右转,右脚先往前走,围城一个大圆圈。 三、欣赏歌曲,学玩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宝贝们,你们听出这首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引导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 3。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下,拉圆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节迅速蹲下不动。 四、和教师一起边唱边游戏, 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继续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蹲下”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动作也能停止不动? 2。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练习。如:叉腰、站好、举手、拥抱等。 3。教师选用某个新动作,引导幼儿完整地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宝贝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拉个圆圈走走》,我们下次再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拉个圆圈走走》是一个集体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好。首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并学习朝一个方向走。在这个部分中有一个难点,有的幼儿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戏中,有些小朋友和别人的方向相反,总是会撞起来。需要教师用手势引导。 【小学圆教案】推荐阅读: 第四单元圆教案07-17 《梦圆飞天》教案Word 文档07-11 六年级圆的复习教案10-28 246正多边形和圆教案09-10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07-04 说课稿小学数学圆的认识01-09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课件10-22 幼儿园小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圆宝宝变魔术》及教学反思07-14 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06-11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的教案06-189.《梦圆飞天》优秀教案 篇九
10.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篇十
11.四年级梦圆飞天教案 篇十一
12.小班教案《圆》 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