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2024-08-19

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精选10篇)

1.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篇一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思路

中国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

荣新奇

“溃疡性结肠炎”(UC)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大瘕泄”,亦有诊断为“休息痢”。中医认为其发病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本病。限于篇幅,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大陆中医治疗UC的基本思路,并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大陆中医治疗UC的基本思路简介

1、辨证论治加减法。这是一般中医医师多为使用的方法,即将UC分为6~8个中医的证型,选用经典的方剂来加减应用,或是口服或是经肛门灌肠给药。一般有分型有:⑴.湿热内蘊型:方用芍药汤或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⑵.脾胃虚弱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⑶.脾肾虚寒型: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或用真人养脏汤加减。⑷.肝郁脾虚型:方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⑸.阴血亏虚型:方用驻车丸加减。⑹.血瘀肠络型: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⑺.寒热错杂型:方用乌梅丸加减。⑻.脾虚湿热型:方用连理汤加减。这种方法可以辨证选用对证的成药来治疗。

2、专方专治法。这是部分现代中医临床师发明的方法,即根据自己的临床用药体会,组成一个固定的配方,或制为成药(丸、胶囊、口服液、灌肠液等)或配成汤剂,治疗UC。如结肠灵胶囊、结肠炎丸、苦参片、肠康片、虎地胶囊、岐宝胶囊、结肠宁灌肠剂、康复新水剂等。

3、专方专法加减法。有部分专家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可以用一个固定的方剂或一个固定的治法,随证(症)加减药物来治疗UC,可以口服也可以灌肠。如:谢氏[1]用逐瘀清肠汤(当归、赤芍药、牡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炒延胡索、五灵脂(包)、枳壳、香附、台乌药、生甘草各10g)加减治疗,便中带脓血者加金银花30g、川黄连log,蒲公英15g;便中黏液较多者加白芷log、马齿苋20g;久泻不止者加煨诃子10g、煨葛根20g;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者加潞党参20g、黄芪30g;形寒肢冷、五更腹泻者加熟附子10g、淡干姜3g。戴氏[2]拟健脾祛湿法,药选萆薢l5g,黄连、吴茱萸、白芍、厚朴、法半夏、石菖蒲、桃仁、红花、蚕砂各10g组成方剂;若口渴、口苦、苔黄等湿热象较重者,黄连加量至15g,可加白头翁、黄芩、败酱草以泻火解毒;若面色萎黄、体倦无力、遇生冷与寒冷则泻下白冻粘液,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者加白术、升麻、柴胡以健脾益气,升清举陷;腹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止痛;便脓血较多者加生地榆、槐花炭止血;泻下无度者加乌梅、诃子、五味子涩肠止泻。等等。

4、个性分步治疗法。这是个别专家总结的方法。如:(1)急、慢二步法:有李乾构氏(3)将本病分为急性活动期、缓解恢复期二步来治疗,在急性活动期分脾胃虚弱、大肠湿热证,用清化溃结汤(白头翁15g、红藤30g、黄连10g、广木香10g、虎杖15g、六一散20g、焦四仙各10g、生黄芪20g、生薏苡仁15g、生白术15g);缓解恢复期用健脾溃结汤(黄芪30g、白术15g、炒薏苡仁15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广木香10g、焦四仙各10g、红藤20g、六一散20g)。董建华氏(4)将本病分为初期和后期,初期用董氏理肠饮(葛根、黄连、白头翁等)口服和灌肠;后期用董氏益肠饮(党参、茯苓、木香、炮姜、白芍等)口服。(2)三步法:有黄德亚氏(5)的“下、消、补”三步法,第一步“下”法荡涤胃肠秽污,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减(生地、玄参、槟榔、赤白芍、苍白术、青陈皮、生大黄、黄连、桃仁、制乳没);第二步“消”法健脾消食,方用大安丸加减(生白术、制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鸡内金、连翘、焦三仙、山楂、薏苡仁、白芍);第三步用“补”法补气培土、健脾固肠,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炒扁豆、罂粟壳、砂仁、莲子、薏苡仁、仙鹤草)。黄氏认为此三步法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先消后补、或三法混合运用,不必拘泥。临床还有李社光氏(6)的“清、调、固” 三步法,第一步“清”,为治疗早期UC的实证或实证重于虚证者,以达祛除肠间湿热瘀滞之病邪,方用蚤休、白花蛇舌草、虎杖、延胡索、黄连、郁金、茵陈、枳壳、冬瓜仁、凤尾草、路路通、仙鹤草、败酱草、薏苡仁),10天1疗程,中病即止,一般1~3个疗程;第二步“调”,治疗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方用白花蛇舌草、延胡索、白术、茯苓、白芍、陈皮、仙灵脾、防风、刘寄奴、木香、薏苡仁等随证(症)加减,10天1疗程,耐心坚持6~10个疗程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第三步“固”,巩固疗效,包括药物和饮食、劳逸调养,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药可以用党参、神曲、茯苓、白芍、刘寄奴、杜仲、山萸肉、枳壳、柴胡、陈皮、薏苡仁等,7天1疗程,坚持2~5个疗程,可以口服合并灌肠。此外,荣新奇氏的“三步四法序贯疗法”在临床上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见另文)。

5、综合治疗法。临床还有一些医师喜欢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一起治疗UC,如口服+灌肠+静脉滴注中药;口服+动脉介入灌注中药;口服+针灸;灌肠+脐疗;中药+西药等等。

总之,因本病作为独立性疾病的历史只有200余年,又是世界性难题,故现代中医临床医师在了解本病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在继承传统治疗思路的基础上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治疗方案;已发表的数以千记的文献和实践证明中医药对轻度、中度的UC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也因而中国大陆的重症(度)UC比较少见。

二、中医治疗UC的未来发展方向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领域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中医药综合治疗UC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迅速缓解症状、取效时间快、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体质、副作用少而安全等。

1、目前中医药治疗UC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UC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问题或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取效时间的精确性、饮食控制、病人的依从性、重症病例的逆转。

1)、取效时间的精确性。每个医师对本病的辩证和用药经验、水平不同,明显地影响到中医药疗效的发挥。给药途径和剂型的不同也影响疗效,如经肛门灌肠/滴注/栓剂/糊剂治疗有效(现代医学也采用这种方法),但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药液保留时间因病情、操作方法和个体反应不同而不理想;而且对于病变部位较高的患者(如病变位于乙状结肠以上部位时,药液难以到达病变部位),近期疗效好而远期不理想;口服药有效,但结肠溶解的药物少,明显制约疗效的发挥;脐疗药的吸收程度也影响疗效。这些问题都影响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取效时间,不能比较精确性的预计什么时候发挥疗效,或者能保持多长时间的疗效,使得给药频率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决定。

2)、饮食控制。中医药治疗UC有效,但有明显的饮食和生活要求,这是中医的特色,而往往病人难以接受或坚持。现代医学在这个问题上也观点不明确。

3)、病人的依从性。UC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症状的缓解不等于疾病的治愈,往往患者对此认识不足;即使知道了,也难以长期服药或坚持经肛门给药、针灸、脐疗等。现代医学的方法同样也存在病人依从性差的问题。

4)、重症病例的逆转。重症UC是世界难题,药物的能力十分有限,手术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这种时候的介入效果不太理想。

以上问题,如果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改变,问题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医药的疗效将获得迅速的提高或进一步超越现代医学。

2、中医治疗难点的应对措施分析 1)、给药途径改变

已有的研究表明,血管介入治疗对重症及全结肠炎患者是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十分有效。但特征性药物研究不多。因此,给药途径改变将是未来的新的研究热点,而相应的药物研究必须刻不容缓地走在前面。

2)、药物剂型改变

研究新的剂型,如将口服中药、针灸药线、脐疗药物通过缓释技术达到靶点定向释放和加强肛门给药的粘附性研究等,这无疑将提高疗效,也将解决病人的依从性的问题。

3)、医学科普教育

本病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医师的工作难度。因此,医师要花费相当的精力来做科学普及工作,尤其是要让病人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治疗UC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才能让病人减少本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谢传星.逐疲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8例„J‟.陕西中医,2005, 26(12):1332一1333.[2].戴君妹.健脾祛湿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2):8.[3].李乾构.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体会„J‟.北京中医,2000,1:5~6.[4].董建华,等.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1995;18(5):47~49 [5].黄德亚.下消补三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2):31 [6].李社光.分段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总结[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17~19

2.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文献标准

研究类型为近十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观察对象为符合各种诊断标准的高脂血症人群;干预措施为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 对照措施为阳性对照药物、安慰剂或者其他类型的干预措施;疗效指标及评价方法不限。

1.2 排除标准

单纯基础研究的文献;没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纯西医干预措施的研究;动物实验研究。

1.3 检索策略

1.3.1 检索词

以“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高血脂、血脂异常 (dyslipideimia) 、胆固醇 (cholesterol)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等中英文主题词分别作为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 并使用相关自由词、款目词进行全面检索。

1.3.2 电子检索

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 (2000年—2010年) 、荷兰医学文摘EMBase (2000年—2010年) 、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Library 2010年第1期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2010 Issue 1) 和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国家研究注册资料库 (NHS R&D National Research Register, NRR) ;同时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 (网络版) CBM,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光盘版) CMCC, 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Web版) ,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Web版) , 万方数据库, 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CMAC) 。

1.3.3 手工检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山东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和《上海中医杂志》、《河北中医》、《四川中医》等等, 所有杂志均检索2000年—2010年。对部分研究文献的作者进行了电话询问, E-mail联系, 以及当面请教。

1.3.4 其他及综合补充检索

与本领域的专家、有关作者和生产厂家联系, 追查相关的会议文献, 未收集到未发表的文献包括“灰色文献”, 检索了会议论文集“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集”, “高脂血症论文集”等中医药论文。获取用上述检索策略未发现的信息。用Google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 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4 数据录入

全部文献下载阅读, 经过基于循证的评价后, 所有文献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数据库。经过Excel表格分门别类进行数据提取, 分别进行频数统计及百分率的计算。

1.5 文献的筛选和评价

由两人分别独立完成, 计算一致率, 用Kappa值表示。评价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原则和Jadad评价标准[2]:①是否交代了随机分配的方法;②随机分组时是否隐匿;③是否采用盲法 (如采用是单盲、双盲还是三盲) ;④基线是否有可比性;⑤是否对诊断标准进行了说明;⑥是否提及样本含量的估算依据;⑦是否有失访, 有失访的研究是否进行了intention.to.treat处理;⑧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合理;⑨表格的运用是否合理。

2 结果

2.1 研究的一般情况

参照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方法, 及Consort的标准, 对所有检索到的研究进行初步评价, 选取有一定质量水平的文献代表的研究。2010年8月23日, 在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 3名检索员进行全面检索, 共检索得到472篇中文文献, 经过筛选得到243篇。

2.1.1 文献发表杂志级别分布

243篇文献代表的研究发表在中央级杂志50篇 (20.5%) , 地方杂志101篇 (41.6%) , 专科杂志92篇 (37.9%) 。

2.1.2 文献代表的研究资金支持分布

243篇研究中有24篇研究有资金支持, 分别来自中央科研基金的2篇 (0.82%) , 来自地方科研投入的22篇 (9.05%) 。

2.1.3 文献使用关键词的情况

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使用的关键词分为两类, 一类是疾病相关的关键词, 一类是研究类型的关键词, 参考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sh词汇。本研究制定了7个中西医关键词作为参照, 使用频次和分布见表1。

2.1.4 研究的干预措施类别的情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为中医药干预措施, 一种为加载试验, 中西药合用治疗。根据本研究结果, 243篇研究中中医类217篇 (89.3%) , 中西医类26篇 (10.7%) 。许多中医药干预措施的研究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例如:受试者停用一切降脂药物2周, 进行血脂检查, 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服用某中药, 对照组服用某种药, 比较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等等, 较明显区别于加载试验。同样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研究, 具体描述也十分清楚, 在题目及正文中均清晰体现。

2.1.5 干预措施基础研究情况

根据提取的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 243篇文献代表的研究中, 41个 (16.8%) 研究描述了干预措施基础研究情况。其余202个 (83.2%) 文献未描述。

2.2 研究的目的分类情况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目的包括几个方面, 迅速缓解高脂血症的症状、使血脂的数值趋于正常或/和改善中医证候, 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根据当前研究目的的分类, 本研究制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类型, 不同研究的目的分布见表2。

有9项研究描述了其他目的, 均为在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 这些补充目的内容较为具体, 例如药物对除血脂以外化验结果 (血糖、血压) 的影响, 比较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 心绞痛的缓解,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等。由此可以看出,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目的较统一。

2.3 临床研究的分期

本研究纳入的243篇文献代表的研究, 仅仅3篇 (1.23%) 研究描述了临床试验分期, 该3篇文章均为Ⅱ期临床试验研究, 其余的研究都没有对临床分期进行描述。

2.4 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关注

对于临床试验而言, 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科学和伦理。伦理问题的重要性, 越来越突出的展现在医学科学研究者面前。然而在最近十年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的243篇纳入文章的研究中, 没有一篇文献描述伦理委员会的情况。仅有3篇 (1.23%) 文章提及与受试者知情

同意书的签署情况。

2.5 当前使用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当前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应用的诊断标准繁多, 本研究设定了3个不同层次的诊断标准, 纳入的243篇文献诊断标准的使用情况见表3。

本研究共设定了三种诊断标准, 包括中西医的内容, 及国际, 国内和行业标准, 所有研究的诊断标准属于国际诊断标准的14个 (5.7%) , 属于国家标准的151个 (62.1%) , 属于国内行业标准的23个 (9.4%) , 医院标准4个 (1.6%) , 自拟标准45个 (18.5%) , 还有102篇文献代表的研究用到了其他的诊断标准。

3 讨论

3.1 研究的一般情况

参照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 及Consort标准, 共得到243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 代表了243个研究, 从发表的杂志级别看, 20.5%的研究发表在中央的综合期刊, 41.6%的研究发表在地方期刊, 有37.9%的研究发表在专科杂志, 从一个侧面反映研究的质量。有9.87%的研究有资金支持, 显示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对于高质量的研究, 资金的合理投入是必要的, 没有充足的资金, 很难保证研究的质量, 可以评估, 本研究纳入的243个研究, 研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考证。

从关键词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的研究论文撰写的质量应当进一步的提高, 在疾病相关的关键词部分, 90.10%的研究使用了“高脂血症”为关键词, 2.87%的研究应用“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为关键词, 不利于相关研究的检索。关键词, 尤其是Mesh关键词对于文章的准确定位和同类研究参考至关重要, 对于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大部分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规范。

从干预措施来看, 有约89.3%的研究使用了纯中医药的方法, 有大约10.7%的研究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从这些研究来看, 可以初步推测, 中医药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从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来看, 再次显示研究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83.2%的研究没有基础研究或者没有描述, 对于疗效的论证不够强, 提示今后要加强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

3.2 研究的目的

从研究目的分类来看, 93.4%的临床研究以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目的, 4项研究以迅速缓解高脂血症的症状为目的。12项研究以改善中医证候为目的。有9项研究描述了其他目的, 均为在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 这些补充目的内容较为具体, 例如药物对除血脂以外化验结果 (血糖、血压) 的影响, 比较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 心绞痛的缓解,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等。由此可以看出,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目的较统一。

3.3 研究的分期

研究的分期是一个临床试验重要的信息, 临床研究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20名~3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的初步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 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 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初步评价, 并推荐临床用量;Ⅲ期临床试验是在新药批准上市前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观察例数不少于300例, 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社会考察;Ⅳ期临床试验是在药品上市后在社会人群较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也称为后期调研[3]。在所纳入的研究中仅有3个研究描述了分期, 可见对于临床研究分期的界定并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

3.4 伦理问题

近十年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对伦理的关注十分不足, 在243篇研究中, 仅有3篇文献提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无一篇文献详细描述伦理学论证, 可见今后的研究应该加强重视伦理论证。

3.5 诊断标准的选择

有25.2%的研究使用了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35.8%的研究使用了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还有41.97%的研究使用到了其他标准。所有的标准中其中国家标准占62.1%, 国际标准占5.7%, 国内行业标准占9.4%, 医院标准及自拟标准占20.1%;如此看来,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试验研究诊断标准种类繁多, 需要进一步规范, 从而统一要求, 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 增加研究的可信度。

4 小结与展望

本研究秉承循证评价的理念, 参照Consort标准, 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按照不同的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从各个角度来看, 当前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的报道质量堪忧, 总体水平较低, 很多研究证据处于低质量的报道水平, 所以, 所报道的干预质量也难以评价。

科学和伦理是临床研究的核心要点, 基于这两方面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纵向比较, 临床试验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研究提示, 目前横向比较, 研究质量, 研究的报告质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没有规范的质量评估, 研究的报告也不能够清晰准确客观的反应临床研究的结果。

从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的质量形势堪忧, 很多研究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上, 在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 引进GCP管理后临床研究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在很多细致工作方面, 仍有大量的事情有待于不断地完善。中药新药临床评价方法面对现实状况, 我们理当冷静思考, 应进一步规范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近十年来以中药为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基本信息评价。方法 检索收集近十年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文献, 基于循证进行评价, 并进行频数统计和百分率的计算观察。结果 总共得到近十年的高脂血症中医药临床研究共243篇相关文献, 发表在中央级杂志的文献23.3%, 地方级杂志28.6%, 专科杂志48.1%;仅有24项 (9.8%) 研究有资金支持, 其中得到中央科研资金资助的2篇 (0.82%) , 地方科研资金资助的22篇 (9.05%) , 其余的研究资金资助来源不明, 显示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纳入文献中使用的疾病相关关键词以“高脂血症”占90.1%最多, 而干预措施相关的关键词很少用到;干预措施的类别以纯中医为主, 占89.7%, 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占10.3%;所有纳入文献的干预措施均没有基础研究的描述;研究的目的 以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多, 大约占到93.4%, 还有9篇文献在观察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 基础上又补充其他目的 ;243篇文献代表的研究仅有3篇有临床分期的记录, 3篇文献有关于伦理的记录;诊断标准有5.7%的研究用到了国际诊断标准, 62.1%用到了国家标准, 9.4%用到了国内行业标准。结论 参照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 243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 研究的质量存在诸多问题, 急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脂血症,循证医学,临床试验,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074.

[2]Jadad AR, Moore RA, Carroll D, 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m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1996, 17:1-12.

3.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及翻译 篇三

关键词:中医术语,结构类型,语法特点,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19—05

句法结构, 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组或短语。朱德熙说过:“词和词组成词组,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 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朱先生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1。中医术语多为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四字词组,其内部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复杂。 如“朝食暮吐”,形式上很像由两个状中偏正词组组合成的联合词组,其实不然,此术语采用了倒装的语法结构,其深层结构为“暮吐朝食”。它是述宾词组,“暮吐”为状中词组充当述语,“朝食”为定中词组充当宾语。《汉英中医辞典》的释义是:指早晨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呕出的症状2。《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译文为:vomiting in the evening of food eaten in the morning,译文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深层结构蕴含的语义。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术语内部成分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是确定中医术语结构类型,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中医术语进行分类,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探讨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一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是大家熟知的汉语词组的基本类型。由于述补词组在中医术语中所占比重很小,笔者拟将中医术语归入以下四种类型:

(一)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 修饰语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如:阴阳学说、八纲辨证、命门之火、膀胱湿热等。状中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词组等。中医术语中的状中词组具有古汉语的特点,内部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如:芳香化浊、苦寒泻火、苦温燥湿、渗淡利湿等。

(二)述宾词组 

述宾词组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泌别清浊、调和气血、和解表里、清化热痰等。

(三)主谓词组 

主谓词组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心肾相交等。

(四)联合词组 

联合词组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词组。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联合词组。如:阳亡阴竭、表寒里热、清营凉血、清热除湿等。

确定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助于对数目繁多的中医术语分门别类,正确理解每种类型的术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打下基础。

二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鲜明的民族性必然给中医术语打上深深的汉语烙印。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3。中医术语内部各成分之间很少用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主要依靠语义关系和隐性的逻辑关系相连接。翻译时,译者先要准确地将术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再用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具有英语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将中医术语承载的信息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一)中医术语偏正词组的翻译

这类词组中的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可分别借助英语名词复合法n+n和n+ving两种形式翻译。 

1. 定中词组的翻译

中医术语中定中词组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名词定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存在诸如材料、用途、时间、地点、内容、类别等多种语义关系。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与英语构词法中名词复合法有契合之处。复合法是英语构词法之一,是把两个或多个词干结合起来构成新词。复合词可以连着写、分开写或用连字符连接。如classroom、green house、honeybee等4。名词复合法有多种组合形式,其中n+n和n+ving两种形式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中最为常见。

1)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某个部位或脏腑出现的某种病邪,定语表示病邪的处所,中心语表示病邪。这类中医名词术语可直接用n+n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如:膀胱湿热bladder dampnessheat,下焦湿热 lower energizer dampnessheat,脾胃虚寒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血分热毒blood aspect heat toxin。此外,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还存在内容的语义关系,即定语为中心语的内容,如阴阳学说yinyang theory可理解为theory about yin and yang。可以看出,作定语或中心语的名词可用n+n的形式翻译,那么定中词组的译文就是n+n+n的结构,如yinyang theory、bladder dampnessheat。作定语和中心语的名词都用n+n的形式翻译,该结构就成为 n+n+n+n,如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blood aspect heat toxin。

nlc202309040651

为了使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作定语的复合名词常使用连字符号。如:yinyang theory、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事实上,复合名词中用连字符连接的两个名词语义关系紧密。如“脾胃”,脾与胃同居中焦,有经络互相属络,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在生理功能方面,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着消化功能的正常,两者密切相关。为了使译文简洁明晰, “经络学说”“下焦湿热”“血分热毒”“脾胃虚寒”可分别译为meridiancollateral theory、lowerenergizer dampnessheat、bloodaspect heattoxin、spleenstomach deficiencycold。

2)述宾词组(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表示中药的类别,作定语的述宾词组用于描述药物的功效。述宾词组可用n+ving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n+ving是由动宾短语转化而来的。如:brainwashing是由to wash brain转化而来。将n+ving置于n+n中,就会得到n+ving+n的结构。英语的动宾短语对应汉语的述宾词组,两者均作定语。因此,译文与原文的深层结构是一致的。以下是几类中药名称的翻译:理气药qiregulating medicinal,活血药bloodactivating medicinal,开窍药orificeopening medicinal,通淋药stranguryrelieving medicinal。

此外,有些表示中药类别的术语是由联合词组充当定语。联合词组的内部结构为述宾词组+述宾词组,它们之间为并列关系,可译为n+ving and n+ving, 将之置于n+n中,就变成n+ving and n+ving+n 的结构。此类术语为数不少,如:清热凉血药、活血行气药、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可分别译为heatclearing and bloodcooling medicinal、bloodactivating and qimoving medicinal、coughsuppressing and pantingcalming medicinal、liverpacifying and windextinguishing medicinal。

2. 状中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方法或中药的功效。中医术语受古汉语影响较深,仍然留有文言文的痕迹。例如“芳香化浊”有词类活用现象:“芳香”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气味芳香的药物”,同时,该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气味芳香的药物”,修饰中心语“化浊”这一述宾词组,表示“化浊”的方法。“芳香化浊”的含义是:用气味芳香化湿浊的药物治疗湿浊内阻的方法2。该词组的深层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 可译成英语的动宾短语+状语的结构。状中词组中作修饰语的状语只能位于中心语之前;英语中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通常位于所修饰的动宾短语之后,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词序差异。“芳香化浊”因而译为resolve turbidity with aroma。类似译例还有:芳香开窍open the orifices with aroma,苦寒泄火discharge fire with bittercold,苦温燥湿dry dampness with bitter warm,渗淡利湿drain dampness with bland。

(二)中医术语述宾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原则或治疗方法,常译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即动宾短语的结构,可与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统一,译文具有较好的回译性。这样的译文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能较好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5。以下中医术语的翻译就遵循了“回译性”原则:调和气血 harmonize qi and blood,和解表里harmonize and release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清化热痰clear and resolve heatphlegm,交通心肾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

(三)中医术语主谓词组的翻译 

表示阴阳和表示五脏六腑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中医术语大都为主谓词组。主谓词组的主语一般由名词充当,谓语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自身特点,汉语中动词丰富,英语中多用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含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因此,充当谓语的动词常转译成名词作中心语,充当主语的名词则相应地变为定语。主谓词组通常译为名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如:阴阳平衡yinyang balance,阴阳调和yinyang harmony,阴阳转化yinyang conversion,心肾相交 heartkidney interaction。

此外,中医术语中存在不少动作意味较强的主谓词组,主语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充当。这类词组常译成名词(名词短语)作中心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现在分词由动词原形+ing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宾语和状语,现在分词带上宾语和状语就成为现在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时,名词(名词短语)与现在分词短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表示主动或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与主谓词组内部结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是契合的。这样的中医术语译文比比皆是。如:风寒束表 windcold fettering the exterior,肝气犯胃 liver qi invading the stomach,风中血脉 wind striking (attacking) the blood vessels,痰蒙心包 phlegm clouding the pericardium。

4.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篇四

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如果阴阳二气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的个体不会产生。正是由于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或雌雄二性之精的构合,有形的万物才能产生,新的个体才能诞生。

阴阳交感的理论告诉我们,阴阳二气是永恒运动的,当键位在运动过程中相遇而又处于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阴阳的相互交感,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产生了万物和,产生了人类,并使自然界时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二)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并非平静地各不相关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时时刻刻在相互制约着对方。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

“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

(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即减少;长,即增加。阴阳消长是指一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

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

1.此长彼消 即阴长阳消。这是由于制约较强造成的。

2.此消彼长 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这是制约不及所造成的

3.此长彼亦长 即阴长阳长,阳长阴长。这是互根互用得当的结果

4.此消彼亦消 即阴消阳消,阳消阴消。这是互根互用不及所造成的。

阴阳消长只是阴阳变化的过程,而导致这种过程出现的根本原则是阴阳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的事物可发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5.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程序 篇五

(一)现代医学论文中,医学统计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但有些作者对某些卫生统计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应用缺乏深刻了解,在实际应用中常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分析结果的失真。本文试就常见的误区做出简单的剖析,以便为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性资料。统计方法正确应用的重要性

医学统计方法很多,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料,临床试验中使用的统计方法必须根据数据类型认真选用。这是因为,数理统计是根据一定的数据分布推导出一定的统计方法,它仅适用于一定的数据类型。如t检验和方差分析是由正态分布数据及各组方差相等的资料推导出来的,因而要求数据为正态分布(至少接近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但在某些医学科研论文中常有如下陈述:一般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这种不管数据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就使用某种统计学方法是不正确的。另外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单向有序资料和双向有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也不一样。

统计方法应用错误会使整个精心设计的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2 统计方法上常见的一些问题

2.1 t检验和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在医学科研中许多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有时可以从文章的数据中看出。例如某研究者为确定老年人围手术期头孢唑啉纳的合理用量和用法,研究人员对老年人和60岁以下者的头孢唑啉纳药物动力学特征分别进行了测量与比较,部分结果见表1。研究者依据P值认为两组在a、b两项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这个结果显然忽略了t检验的应用前提,因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组的变异相对较小,而60岁以下组的变异很大。由于无法得到原始数据,因而不能进行严格的正态性检验,但我们可以依据统计学处理的经验判断,如果所有观察值都是正值时,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则一般来说,标准差不会大于均值,更不会是均值的若干倍。因为标准差是正态曲线上拐点到中垂线“X=μ”的距离,曲线左侧观察值X的变化范围为[0,μ],故s应≤μ,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有抽样

误差,s接近x或稍大于x也有可能出现,但s不应是x的若干倍。表1中60岁以下组的b指标的s远远大于x,因此根据经验,可以认为60岁以下组的b指标不符合正态性的要求。经方差齐性检验得a指标的F=912.43,P<0.05,同样b指标的总体方差也不满足齐性要求。在两项前提不成立的情况下,使用t检验显然不合理,类似问题在医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表1 两组患者头孢唑啉纳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略)

2.2 误用t检验分析重复测量设计资料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实验单位(如人、动物、样品等)的某些观察指标在部分条件改变的前提下,进行多次重复观测,这种数据在医学科研和临床观察中十分常见。例如,给住院病人用药后,在若干时间点测量其血红蛋白的数值;在动物实验中,对小兔进行缺氧处理后,定时测量其体内磷脂的含量等。对于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医学论文中常常误用t检验或一般的方差分析(如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由于t检验和一般设计的方差分析要求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而重复数据之间不满足独立性的要求,故应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如“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如某研究者观察大豆黄酮对SP2/0肿瘤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在大豆黄酮组中,加入[ 3 H]TdR后0.5、1、2和4h分别测量Cpm值。每次试验设空白对照,每个大豆黄酮剂量均设一式3份,结果取平均值,见表2。作者用t检验得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认为大豆黄酮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其[ 3 H] TdR掺入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抑制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结论显然存在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肿瘤细胞数目的变化有较强的自相关性,而且资料和设计类型都不满足t检验的要求,因此统计学结果是不可信的。这个例子实际上是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资料,应采用相应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重复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常采用轮廓分析(profile analysis)[1],轮廓分析通常进行组间相似性或平行性、组间平均水平差异显著性和组内条件变异显著性三个方面的假设检验。轮廓分析的相似性检验等价于多元方差分析的组间因素与组内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检验。表2 大豆黄酮对SP2/0肿瘤细胞DNA合成影响的时间效

应关系(略)

2.3 顺序变量的χ 2 检验

χ 2 检验是定性资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统计方法,但在医学科研论文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错误:资料的条件不满足公式的要求盲目套用公式;对列联表中的定性变量的性质不加以区分导致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用χ 2 检验分析一切列联表资料等。

2.3.1 临床疗效的比较

如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按疗效分成多个等级,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和死亡5个疗效等级,则目前常用的Pearsonχ 2 检验不能说明疗效的好坏。因为Pearsonχ 2 检验只能检验结果是否均衡而不能检验两组疗效是否有差别,正确的统计方法可用秩和检验和Ridit分析等。

2.3.2 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的R×C表资料及其统计方法的选择

见表3,研究眼晶状体浑浊度与年龄之间关系,因为两个分组变量“年龄组别”与“眼晶体浑浊程度”都是有序的,且属性不同。此时,不适合选用χ 2 检验分析资料,因为χ 2 检验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应该用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有联系的等级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或线形趋势分析等。表3 眼晶状体浑浊度与年龄的关系(略)

2.3.3 双向有序且属性相同的R×C表资料及其统计方法的选择

见表4,此时,研究目的是要考察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故不适合选用一般的χ 2 检验分析资料,应采用与两个变量的“有序性”有联系的一致性检验(或称Kappa检验)。表4 两方法检查室壁收缩运动的符合情况(略)

总之,不应把χ 2 检验视为分析R×C资料的万能工具,应根据R×C表中两个变量的性质、分析目的和理论频数小于5的格子数的多少,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若应变量是随自变量X的变化呈线形趋势变化,且X是能够准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每一个X值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则这种依存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描述,统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回归系数b进行假设检验。若专业上不能区分应变量和自变量,研究目的只是想了解两变量间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且两变量的分布均呈正态分布,则属于直线相关分析的范畴,统计分析主要是对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在医学科研论文中,回归与相关分析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①回归与相关的概念不清,研究目的是回归分析,却计算了相关系数,研究目的是相关分析,论文中却报告了回归方程。②只关心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是否有显著性,而不关心相关系数的大小有无实际意思。当样本量达到400时,即使r=0.1,也会得出P<0.05的结果。但r=0.1说明X和Y之间的关系仅有1%能够用线形关系来解释。应注意,通常r 2 >0.25,相关系数的数值才有实际意义。③对相关系数不做假设检验,凭数字大小下结论如r>0.70即认为有相关。其实,当样本量很小时,即使r较大(r=0.75),也可能无统计学意义。④盲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有时将曲线关系误认为直线关系。避免此类错误的正确做法是,先将变量X和Y作散点图,确认有线性趋势后再计算直线方程。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3.1 差别有统计意义的表达

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一种推断,是指在现有样本统计量的基础上有理由拒绝无效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的一种统计推断。只能得出两组总体参数不相等,而不能说相差很大,统计分析得不出差别的大小,因而结论不能说“有明显差异”或“有显著差异”,而正确的描述应当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等。如果要比较两组总体参数的差别如何,要对两组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观察后才能得出结论。

3.2 P值的表达

一般在医学科研论文中最好应该给出P的具体数值 [2]。如果有的统计软件在资料处理时只给出假设检验的结果而没有给出具体的P值,在文章中应注

6.医学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篇六

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属性,即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规范性、可读性、简洁性等。

 

㈠、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㈡、创新性

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㈢、理论性

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即实现实践椑砺鄣姆稍尽?

㈣、简洁性

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㈤、逻辑性

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㈥、可读性

7.黄元御基本医学理论思维模型探析 篇七

黄氏自幼聪明过人, 又“博极群书, 尤邃于《易》, 诸子百家, 靡不精熟”[1], 著有《周易悬象》和《道德经悬解》。他自谓“涤虑玄览, 游思圹垠, 空明研悟, 自负古今无双”[1], “常欲奋志青云, 以功名高天下”[1], 且“世推为国器”[1]。可惜的是, 据《清史稿》记载, 在而立之年, 他“因庸医误药损目”, 仕途断绝, 遂“发愤学医, 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皆有注释, 凡数十万言。”[1]乾隆十五年庚午 (公元1750年) , 他“北游帝城, 考授御医”[1], 以其精湛医术, 博得青睐, 乾隆皇帝亲题“妙悟岐黄”匾额, 悬于太医院门首, 以示嘉奖[1]。“黄氏, 一代之大医也”[2], 其创立的医学理论源自古籍经典, 独树一帜, 现有医书11种流传于世。

1黄元御的基本医学理论

黄元御的医学著作颇丰, 约有十二种 (其中, 《玉楸堂稿》尚未见刊印面世, 似己亡遗) , 大都祖述中医经典古籍旨意, 涉及《素问》、《灵枢》、《难经》、《伤寒》、《金匮》诸书, 学科内容庞杂, 涉及伤寒、温病、内伤杂病、外科、妇科、儿科、医案、本草等。黄氏的著作虽然丰富, 内容广泛, 但是始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体现在他的各种著作之内, 这里称之为黄氏的基本医学理论, 其特点可简单概括为:中气升降, 和合四象。

1.1 气-阴阳-中气-四象-五行

黄氏认为[3]:天地在阴阳未分之前, 乃“一气混茫”, 是为太极状态。当此一气自然运化蕴育出阴阳之时, 便有清浊之分, 顺应“清则浮升, 浊则沉降”之“自然之性”, “升则为阳, 降则为阴, 阴阳异位, 两仪分焉”, 便完成了一气化阴阳、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同时“清浊之间, 是谓中气, ……所谓土也”, 即五行之土也随之率先运化而生。因为中气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中气 (即土) 之“枢轴运动, 清气左旋, 升而化火, 浊气右转, 降而化水。化火则热, 化水则寒。方其半升, 未成火也, 名之曰木。木之气温, 升而不己, 积温成热, 而化火矣。方其半降, 未成水也, 名之曰金。金之气凉, 降而不已, 积凉成寒, 而化水矣”, 木、火、金、水四象由此生成, 也即完成了两仪生四象的过程。且黄氏认为阴阳、四象都是中气浮沉、升降变化而成, 只不过中气分合之间的称谓不同而已, 即所谓“一气周流”, 运演出阴阳、四象的不同状态。紧接着“四象轮旋, 一年而周, 阳升于岁半之前, 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 全升则为夏, 阴之半降则为秋, 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 木火之气也, 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 金水之气也, 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 寄旺于四季之月, 各十八日, 而其司令之时, 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 是谓五行也”[3], 四时五行由此生成, 且“五行之理, 有生有克, ……其相生相克, 皆以气而不以质也, 成质则不能生克矣。”[3]这里黄氏完全论述了天地的自然生化过程和中气阴阳四象五行之理, 其中, “气-阴阳-中气”的过程可谓先天, “中气-四象-五行”的过程可谓后天, 中气连接了先后天, 并兼具先后天阴阳之性。“气-阴阳-中气-四象-五行”这一模式, 很好地描绘了“人之天”的生化运演过程。

1.2 祖气-中气-脾胃-肝心肺肾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4], 基于“天人一也”、“人与天地相参”的原理, 由“天”及“人”, 黄氏认为:“阴阳肇基, 爰有祖气, 祖气者, 人身之太极也……祖气之内, 含抱阴阳, 阴阳之间, 是谓中气, 中者, 土也。”[3]这里祖气是人身太极之称谓, 本自“含抱阴阳”, “阴阳之间”就是所谓的中气, 也就是人之五行之土。且“土分戊己, 中气左旋, 则为己土, 中气右转, 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 己土为脾。己土上行, 阴升而化阳, 阳升于左, 则为肝, 升于上, 则为心;戊土下行, 阳降而化阴, 阴降于右, 则为肺, 降于下, 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 肺属金而肾属水, 是人之五行也。”[3]这里肝、心、肺、肾可谓人之四象, 脾胃为人之阴阳两仪, 人之四象合人之中气, 即为人之五行。中气 (脾胃) 的上下旋转升降, 分别化生成为肝、心和肺、肾。进一步地, “五行之中, 各有阴阳, 阴生五脏, 阳生六腑。肾为癸水, 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 小肠为丙火, 肝为乙木, 胆为甲木, 肺为辛金, 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 而火分君相, 脏有心主相火之阴, 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3]人之五行皆有阴阳之属, 分列为不同脏腑。“祖气-中气-脾胃-肝心肺肾”这一模式, 很好地描绘了“天之人”的生化运演过程。

1.3 中气 (脾胃) -四维 (肝心肺肾)

“脾为己土, 以太阴而主升, 胃为戊土, 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 则在阴阳之交, 是谓中气。胃主受盛, 脾主消磨, 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 脾升而善磨, 水谷腐熟, 精气滋生, 所以无病。”[3]在生理状态下, 黄氏特别强调中气脾胃的健运, 而且认为“脾升则肾肝亦升, 故水土不郁, 胃降则心肺亦降, 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 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 以中气之善运也。”[3]也就是说, 肝心肺肾这四维的升降沉浮皆有赖于中气脾胃的正常健运升降。

“中气衰则升降窒, 肾水下寒而精病, 心火上炎而神病, 肝木左郁而血病, 肺金右滞而气病。”[3]相应地, 在病理状态下, 黄氏强调了中气 (脾胃) 的失健对四维 (肝心肾肺) 的直接影响作用, 甚至认为“四维之病, 悉因于中气”, 从而进一步强调中气是“和济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3]因此, 黄氏治病, 首重顾护或恢复中气的升降健运, 对于肝心肺肾四维之病的根本治疗也最终归结到脾胃升降的调理。

2黄元御的基本思维模型

2.1 圆运动

通过以上对黄氏基本医学理论的分析, 可以看出他的理论思维具有强烈的模型化特点, 这种理论思维模型, 正如民国名医彭子益先生所谓之“圆运动”:中气脾胃的升降构成了圆运动的中心 (即枢) , 肝心肺肾四维的升降浮沉构成了圆运动的边缘 (即轮) , 圆心即脾胃的升降化生并带动了圆边即肝心肺肾四维的升降浮沉, 圆心的健运与否, 直接决定并影响着圆边运行的正常与否。同样, 圆边即肝心肺肾的升降浮沉失常, 最终也归结到圆心即脾胃升降功能的失常。圆心即脾胃的功能状态居于主导位置, 圆心的升降健运带动了圆边四维的升降浮沉, 从而构成了一副活泼、生动的枢运轮转的“圆运动”思维图景。

2.2 太极思维模型

实际上, 黄氏这一理论思维模型源于《河图》[5]。《河图》以十数合五方, 五行, 阴阳, 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 为天, 为奇数;黑点为阴, 为地, 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 以阴阳合五行, 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 因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 因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 因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 因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 居中央, 因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5] (见图1)

正如黄氏说:“《河图》之数: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此阳之动极而静, 一阴生于午也, 阴盛则下沉九地而为水, 而其生水之根, 则在于天。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此阴之静极而动, 一阳生于子也, 阳盛则上浮九天而为火, 而其生火之根, 则在于地。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阳自地生, 未浮于天而为火, 先升于左而为木, 得乎天者亲上, 阳动而左升, 故曰天生。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阴自天生, 未沉于地而为水, 先降于右而为金, 得乎地者亲下, 阴静而右降, 故曰地生。凡物先生而后成, 故以初气生而终气成。天与地旋, 相生成者, 独阳不能生, 独阴不能成也。”[1]如果把《河图》图式中的阳数1、3、5、7、9和阴数2、4、6、8、10, 分别用两条曲线连接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太极图 (见图2) 。这里阴阳鱼的鱼眼之间交界点表示中气脾胃, 阴阳鱼的头尾表示肝心肺肾四维, 中气脾胃的上下运动带动了肝心肺肾四维的升降浮沉, 从而形成了五脏整体的太极运动。正如张其成教授所言:“五脏系统是一个升降循环、生克制化的动态圆形结构系统”[6], “这个动态结构模式即太极象数模式。”[6]

参考文献

[1]清·黄元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529:259.

[2]清·陆懋修.陆懋修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80.

[3]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 3, 4, 52.

[4]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

[5]宋·朱熹·周易本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191, 205, 206.

8.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 篇八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西医外科实习;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93-02

在传统的医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要目的。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刻苦和努力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造成了一定的限制[1]。临床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习医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实习内容不仅涉猎了前期理论学习的所有内容,还包括培养实习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专业操守,并且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及运用现代科技武装自己并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外科医生,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临床技术。可以肯定地说,临床实习是一个外科医生成功与否的必经之路和关键所在。

1 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1.1 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作为一名带教医师,要明确自己在临床实习中的重要性和主导作用,带教中要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不仅要悉心讲授医学知识,还要传授医疗道德和职业精神,因为职业精神是医学职业的特殊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取决于:①职业态度:即守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医术精益求精;②职业理想:追求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专业精神;③职业立场:即医学的以人为本核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1.2 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外科医生的人文素质,其作用远远超过了他的专业素质本身,因此除了培养实习医生的职业道德、科学道德之外,还要帮助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法制观念、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集中表现为外科医师团结协作、关爱患者、对患者诚实守信、医患和谐相处的沟通能力;还要树立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

2 注重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随着外科有关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推出,临床医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外科医生,绝对不能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

2.1 掌握外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是指与外科临床有关的基础理论,除了掌握和实践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明确解剖学与外科手术、细菌学与外科感染、病理生理学与休克等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因为基础知识对完成外科临床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还应熟悉、理解和掌握如输液和体液治疗、营养维持和补充、血液化学检验正常值及其变化意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基本知识[2]。

2.2 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合格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犹如一个雕刻家雕刻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一样[3]。所以只有将手和脑的工作高度结合起来,才能将各种手术操作完成到最佳的效果。在过去动物外科实验所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实习医生仍要以严肃的学习态度,无论是参观或是在手术台上,都需要严格掌握无菌观念和无菌术、各种穿刺及置管技能以及各种外科小手术的操作,如阑尾切除术、疝成形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当然,在这一点上带教医师也必须做到大胆放手,但放手的同时一定要加以具体指导,应该直接上台帮助他们,同时严格地、一丝不苟地要求他们进行操作。总结起来就是: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3]。在实习过程中,手术无论大小都会获得新的体会和经验,不可偏废。还要掌握常见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准备、术后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3 让临床实习的医生尽快进入到临床管理者的角色之中

进入外科临床后,是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科基本技能转换和进入外科实践之中的关键步骤。

让实习医生积极参与病床管理,针对不同外科患者的不同病症、体征和辅助检查,获取疾病诊断的第一手资料并写好病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之下,主动思考和学习,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并总结治疗效果,归纳好病程记录,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积极参加术前讨论和写出术前小结,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和院内外科病例会诊工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视医疗教学查房,通过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采用讲解式、提问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查房,活跃学术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通过举办和参加外科专题讲座,重视外科基本问题的知识更新,培养实习医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外科新技术、新疗法的掌握和临床应用,必须通过学习和进一步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由于外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不断地深化和提高,外科传统观念也在变革和更新,比如,当前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肝内外胆道的虚拟成像、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可以为复杂胆道外科问题如肝内胆管结石和其他肝内病变的手术可行性评估以及手术设计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4 鼓励和激发实习医生参加外科临床科研工作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正确的科研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对于实习医生而言,要将科研工作视为外科医生的一项基本功和提高医生素质及业务水平的必要途径。选题要切实可行,无论何种研究,我们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结论[4]。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因此要求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为了病人个体的医疗目的,能够尽责地、明白地、明智地将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之中。通过参加外科临床科研工作,还要让实习医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位优秀的医学专家只是通过手术治疗疾病,他一生救治的病人是有限的;同样一名普通的外科医师,通过医学研究,提出一种新学说并开发出一个新技术,则可以使更多的病人从中获益[5]。

5 培养实习医生经常阅读有关医学专著和文献,合理利用互联网上的医疗信息和资源

未来时代的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信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临床外科的发展更是趋向于个体化、微创化、智能化和数字化[6]。外科学必须数字化才能实现网络化,外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与数字化和统计学相结合,只有外科学与医学信息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外科科学研究和临床外科学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地、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理论和技术,对于现代外科医生的学习、科研、临床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外科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外科临床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工作。外科实习医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了与外科临床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扎实娴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不断利用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获取和吸纳外科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临床管理者的身份全面参与到医疗工作中去,并能够运用临床科研手段及成果,及时解决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高素质、高质量的现代外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永清,华晨,任燕燕,等. 中医药院校西医外科学教学的认识与探讨[J].中国教育,2010,7(4):47.

[2] 黄筵庭. 关注外科基本问题的重要性[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1(1):3.

[3] 裘法祖. 对青年外科医生的期望[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7(7):515.

[4] 姜洪池,麻勇. 外科临床研究中值得重视的问题[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1):6.

[5] 刘允怡. 从外科医师到外科学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1):3.

[6] 杨镇. 外科概念的转变——学科交叉的发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1):4.

9.医学论文基本要求和选题 篇九

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临床实践占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毕业前必须发表论文。所以,如何选择一个创新的,在短期内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是特别重要的。本文对作者在研究指导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毕业论文的一些心得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与临床医学导师的研究有所帮助,并为医学研究生的选择提供帮助。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输送高级医学专业人才。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两类,即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要求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而科学学位研究生将来可以从事专业研究工作,也可以在进行临床训练后从事临床工作。由此可见,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随着20XX年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正式实施,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出现了本质差别。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规定,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毕业必须撰写并发表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性论文,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没有这个要求。选题是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科研素质的航向。

1.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研究生的来源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来源于医学院校刚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另一类来源于毕业后参加过一段时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本科生或专科生。在医学研究生的来源中,有一部分可能转换了专业,最常见的是以前为基础学科,如生理、解剖、生化以及中医、康复、影像等专业转而从事比较热门的外科、内科、肿瘤等临床专业。跨专业考研在临床科学学位研究生,尤其是骨科、神经外科等专业中较为普遍。因此,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1 时间有限,选题短期性行为突出

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一般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之后,开始着手毕业论文选题。就徐州医学院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来讲,从选题到毕业论文送审只有一年的时间。由于时间紧迫,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选题往往只考虑短期效应,而不是着眼于科学问题的发现及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缺乏专业知识,选题存在盲目性

医学研究生本科阶段忙于各个课程的考试和各科室的轮转实习,普遍缺乏生物医学科研的理论知识,从未进入实验室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和实验方法的学习。而跨专业读研的研究生在此阶段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习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容易出现盲目跟风、草草了事等问题。

1.3 缺乏专业指导,课题可行性考量不够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往往都是医院里各个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科室的日常病人管理和治疗已经让他们在满负荷工作,几乎没有时间来顾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这使得医学专业研究生在选题时缺乏专业的指导,要么课题迟迟未定,要么匆匆确定却难以开展。

1.4 文献调研不充分,课题创新性不足

一个好的课题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迫于时间压力或限于文献阅读能力在选题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了解不够或者干脆“依葫芦画瓢”导致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低下,粗制滥造突出。

2.医学研究生选题的基本要点和步骤

2.1 提出2-3个科学问题

现在大多数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中要求导师有研究课题。但是一个研究生又不可能完成导师主持的一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所谓选题就是要从一个大项目中选择2-3个小问题来分析。如果导师没有在研的项目,肯定会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由于上述提到的完成毕业论文时间较短,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至少要找2-3个科学问题来分析。

2.2 分析每个问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2.2.1 确定科学问题的创新性

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发表在国际SCI杂志上,在文献调研时不仅要关注国内的相关报道,也要查询在国际上的进展,全面了解所选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对所选择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情况,找出可供参照的研究成果,并对已有成果作出较全面而恰当的评述,明确提炼出所选问题的创新之处。即使所选科学问题来自于导师主持的项目也要进行查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些问题已经得到部分解决。

2.2.2 考察科学问题的可行性

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大量工作基础上的,提出的科学问题除了新颖性之外,还要保证立题依据可靠、推理符合逻辑,工作基础扎实。事实上,在提炼科学问题的创新之处时,已经对科学问题的理论可行性进行了考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H。如果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多未知或不可控因素,课题将很难顺利开展。就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而言,还要考虑研究条件可行性,如经费有无保证、仪器设备和其他实验条件能否满足要求、研究材料(临床标本、动物)能否获得、研究方法是否成熟等。一般来说,不建议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应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模型去开展毕业论文研究,除非关注的就是新方法或新模型的建立。

2.2.3 预实验验证所选问题的可行性

对于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来讲,仅有上述理论可行性分析还不够,还需要对课题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预实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按期完成。例如,某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拟研究A基因通过B蛋白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关键是A基因是否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当然有多种实验方法来研究此问题,但预实验必须要做的是检测干扰A基因是否会抑制胶质瘤细胞活力。预实验结果如果与预期相符才能进一步研究是否B蛋白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2.3 确定科学问题,制定研究方案

对上述提出的2-3个科学问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思考和综合衡量、总结之后,结合预实验结果,最终确定一个在短时间内可以顺利完成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此时,还要将所选科学问题用规范的专业用语、严密的逻辑表达来说明其核心观点,并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研究目标是对科学问题的细化,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标的展开,以此类推。这些将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开始前写出上述内容将大大节省在论文写作中花费的时间,加速毕业论文进度。

3.结束语

10.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 篇十

1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职业紧张、不良体位等);劳动环境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生产布局不合理等)。2职业病

广义上的职业病是指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12月23日发布,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32种。

1、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2、职业性皮肤病(9种);

3、职业性眼病(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11种);

10、其他职业病(3种)。3职业病发病的特点

(1)病因有特异性,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3)不同的接触人群发病特征不同。(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积极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4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消除或者控制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主要有: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使其符合我国工业企业网上设计标准;通过卫生工程和 卫生技术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二级预防

主要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三级预防

是指在发现健康损害或者患职业病以后,采取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治疗、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与生存质量等。5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职业中毒。毒物一次性大量进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毒物小剂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剂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6急性职业中毒急救 与治疗(1)现场急救处理

立即将中毒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中毒者衣服、皮肤被毒物污染,应及时脱去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则先用干布擦去污染物再冲洗。现场急救冲洗时,冬天要注意保暖。现场处置时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要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将患者送医院急救治疗。

(2)治疗原则

a阻止毒物的继续吸收;b解毒排毒药物应用; c对症治疗。

7铅及其化合物职业损害与控制

铅为白色重属,金属铅质地较软,常温下可轧成铅皮、铅箔。铅加热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并凝结为铅烟。

在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和蒸气形式污染环境空气。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呼吸道是主要吸收进入体内途径。铅经呼吸道吸收较迅速,吸入的氧化铅烟大约40%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中的铅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在骨内。

铅接触机会与行业

(1)铅矿开采、冶炼、加工;有色金属熔炼、有色金属浇铸;(2)涂料及颜料制造:油漆配料、树脂制备、铅铬黄成品、铅铬绿制取;(3)玻璃及玻璃制造业:玻璃备料、铅玻璃;(4)蓄电池制造等。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预防控制 主要是降低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1)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铅;(2)生产工艺改革,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3)加强抽风排毒;(4)加强作业工人个人劳动保护;(5)遵守作业安全卫生操作,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8刺激性气体职业损害与控制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氯、氨、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氮、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氟化氢等。

刺激性气体中毒预防原则

(1)改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并经常维修,严防刺激性气体跑、冒、滴、漏,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工艺流程应进行密闭抽风。(2)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3)加强个人防护,应选用有针对性的耐腐蚀防护用品(工作服、手套、眼镜、胶鞋、口罩等)。(4)定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若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最高容许浓度,应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危害;(5)一旦发生刺激性气体泄漏事故,教育群众不要围观,听从专业人员的疏导,尽快撤离危险区域。(6)加强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刺激性气体中毒处理原则

(1)迅速疏散可能接触者脱离有毒作业场所并对病情作出初步估计和诊断。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裤,注意保暖。处理灼伤及预防肺水肿。根据现场条件用水彻底冲洗污染处及双眼,吸氧、静卧、保持安静。及时呼叫急救中心送往医院抢救。(2)保护和控制现场、清除中毒因素。(3)按规定进行事故报告,组织事故调查。(4)对工人进行预防健康筛检。

9窒息性气体职业损害与控制

窒息性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甲烷、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水蒸气等)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预防控制(1)严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2)定期设备检修,防止跑、冒、滴、漏;(3)产生窒息性气体的作业环境设置警示标识、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如一氧化碳报警器等;(4)上岗前安全培训与健康教育;(5)个人 防护用品,佩戴防护面具;(6)加强通风换气。10一氧化碳职业损害与控制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不易被活性炭吸附。

一氧化碳接触机会

(1)冶金工业:如炼焦、炼钢、炼铁等;(2)化学工业:用一氧化碳制造光气、甲醛、甲酸、合成氨等;(3)燃气制取:如煤气;(4)采矿爆破作业(5)机动车、内燃机尾气;(6)家庭煤炉燃烧不完全,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泄漏等。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和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嗜睡等。经过治疗症状迅速消失。(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口唇、指甲、皮肤粘膜潮红,多汗、烦躁、出现嗜睡、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经治疗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3)重度中毒:中度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休克、严重心肌损害或上消化道出血。

一氧化碳中毒处理原则

迅速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注意保暖,送医院治疗。11生产性粉尘危害与控制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引起尘肺病和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生产性粉尘对机体的损害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3)蒸气的冷凝或氧化。

决定生产性粉尘危害大小的因素

(1)粉尘的化学组成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2)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剂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3)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的危害越大。(4)粉尘硬度

硬度越大,对呼吸道粘膜的物理损伤越大。(5)溶解度

有毒粉尘如铅等,溶解度越高度毒作用强;低毒尘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低;石英尘很难溶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6)粉尘电荷性

带电尘粒易在肺内阻留,危害大。(7)爆炸性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1)引起尘肺病

(2)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4)呼吸系统其他疾患(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职业性哮喘等)(5)局部作用(炎症、过敏)(6)中毒作用

如吸入含铅、砷、锰等经呼吸道吸收后引起中毒(7)肿瘤。

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控制

我国的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上一篇:学科教学论 专题下一篇:元曲《折桂令·忆别》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