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2024-08-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精选12篇)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一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考研专业课之北京大学法学专业(2)第二讲 北大法学院考研复习规划指导

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

北大法学院从03年开始现在的考试方式,每年考试范围变化不大。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不分专业,只有通过初试才有资格在复试时选择专业,因此初试所有考生的考试内容都是相同的,分为综合A卷和综合B卷。A卷考试的科目是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国际公法;B卷考试的科目是私法,包括法理学、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两卷总分都是150分,各科的分值分配大概是:宪法20分、行政法30分、刑法40分、刑事诉讼法30分和国际公法30分;法理学20分、民法45分、民事诉讼法30分、经济法30分和国际经济法25分。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北大法学院考研的特点。第一,从考试本身来说,(1)北大法学院考试科目大概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多,号称十项全能(本科十门核心课程都要考,所以十分考验耐心和体力);(2)初试不分专业,复试才选择专业,而初试出成绩到选择专业之间时间很短,而且复试选择专业后在专业间不调剂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这样初试准备过程中忽视专业倾向的同学会很仓促,很多复试失利的同学都是因为这个原因);(3)没有指定参考书(民间流传各种版本,但官方从来没有承认过,所以凸显了搜集信息的重要性);(4)录取比例低(这个是名校扎堆的结果,自不待言);(5)出题十分不规范(除少数科目外几乎没有规律可循,从历年真题就可以看出);所以在决定考北大法学院前就要先明白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考北大要花费比考别的学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从考试试题来说,北大法学院对于考生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知识的考察(如08年民诉考当事人种类);另一类则较为灵活,但是又并非不知所云,而是和基础知识联系较为紧密(如08年宪法考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案例)。总体言之,其就是兼顾基础性和灵活性,兼顾对考生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二者的考察。其可以通过基础题目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分析综合性问题来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因此,要应对考试,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相当重要:第一,熟练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第二,学会有效的答题方式,也就是说,要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即分析问题的模式与能力。北大法学院的一个老师曾经说:答题犹如炒菜,基础知识就像炒菜的原材料,而答题方式则是每个厨师的炒菜技术。如果没有原材料,即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空有技术,并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技术的话,即使燕窝鱼翅一大堆,可能也达不到高手一份蛋炒饭的效果。而如果考生能做到二者兼备,则可以在考试时,为评卷老师摆上一桌诱人的佳肴。从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角度,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订阅收藏考研专业课之北京大学法学专业

一、要选好教材。教材不在多,贵在精准。以我的经验和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以下教材是比较认可的。

1、刑法学:双杨《中国刑法论(第三版)》(分论部分可以找一本最新的司法考试教材就可以了)真题(案例分析为重点罪名)。

2、宪法学:周叶中《宪法》(以这本为主),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魏定仁《宪法学》

3、行政法:姜明安《行政与行政法学》(一本足矣)

4、国际公法:白桂梅《国际法》(一本足矣)

5、刑事诉讼法: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刑事诉讼法前沿问题》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北大版)以及二人新近一些论文

6、法理学:周旺生《法理学》《法理探索》,张骐《司法制度与法律推理》张文显《法理学》(参考)

7、民法:梁慧星《民法总论》和《物权法》,其他魏政赢《民法》(一本足矣)

8、国际经济法:吴志攀,余劲松《国际经济法》(红皮),邵景春《国际经济法》

9、经济法:张守文《经济法》(主要);甘培忠《企业与公司法学》;王晓晔《竞争法研究》;吴志攀《金融法概论(第四版)》;刘剑文《税法专题研究》;张守文《税法原理》

10、民事诉讼法学:潘健锋《民事诉讼法学》(一本足矣)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11、国际私法:王慧(一本足矣)

二要有好的复习方法。关于复习方法的选择。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经验和记忆特点加以选择。

通常分为两类:只看不写和边看边写。只看不写,也就是狂看教材,不作总结和笔记。这样的好处是:看书速度很快,遍数上得去,符合遗忘曲线的要求。但是,选择这种方法的人,应该具有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和整理能力,能在看书的同时在头脑中整理已经看到的知识,并做出大致的框架图。边看边写呢,就是指在看书的同时,做笔记,书面的整理相关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把握知识体系,但是时间和精力 耗费也会比较大。采用这两种方法,都有成功的例子,所以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并无定式。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熟练的掌握教材上所阐述的基础知识,形成自己关于每科的知识体系。不过,我们认为,值得推荐的一种看书方式是:先宏观,后微观,先浏览,后精读。也就是先熟悉书本的 宏观体系,提纲擎领,在逐层分析。遵循从骨骼到血肉的顺序。同时,要把握重点。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已经总结得非常清楚,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大的。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考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重复率 相当之高。所以,建议考生在看书的同时,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来把握每门课的重点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三点:一要整理自己的笔记。北大法学考研总共有近20本书,摆在桌上是厚厚一摞。有人说要把书读薄,要把书上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要靠自己做笔记,自己理解过以后的再写出来并且按自己的顺序整理编排后更容易记忆。很多参考书都是某某主编,某某某某参与编写的,这样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的书往往存在系统性的问题,可能还存在前后矛盾(最明显的是张文显的法理学,前面的编者说要区分法的渊源和形式,后面的编者直接说渊源就是形式),这就需要自己来梳理,这个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通过整理笔记可以把自己在教材之外看到的观点添加到笔记中,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本人的笔记让我受益匪浅。

二要重视全面性系统性并突出重点。这是我一再强调的问题,后面我对知识点的梳理也会体现这个特点。全面性的好处是可以使自己在考场上不至于出现盲点,这对北大十项全能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旦出现盲点,心一慌,什么都忘了。如果在平时复习中复习到这个点了,即使不能答全,也能略知一二,不会惊慌。重视体系的好处是可以便于自己的记忆,在考研复习后期闭上眼十几本书就全都在脑子里了。更重要的是做题时方便自己定位,即使不会也可以在这个坐标按照体系上下求索,左右逢源,不至于无话可说交白卷。在全面性和体系性的基础上把握住各科的重点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复习方法。双剑合璧,所向披靡。

三要注意利用已有的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很多人只记得埋头苦读书,这样的办法现在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对考北大法学院这样打信息战的考试来说。资源十分重要,我在接下来帮大家整理体系分析重点问题的时候很多资料(比如重难点问题总结)就是来源于网络的,其实网络上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物廉价免的东西,大家要学会挖掘。我在这里要对我的讲义中所利用的很多网上的资源的贡献者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这些前辈的努力荫泽我们一代又一代北大考研人。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例如时间的安排,是否听课,辅导班的选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择等,都是因人而异。

从答题方式角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要三读通过,仔细审题。08年有一道题我自己调查的结论是大概1/4左右的考生都看错了,其中包括我自己。那是一道经济法的题“用相关市场理论解释某个问题”,考的是经济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理论“相关市场”理论。我们在复习中都碰到过,很多人都很熟悉的理论,但是在考场上,我们都把它看成了“相关的市场理论”,结果瞎写一通。这道题10分,丢得可惜。原因就在于没有仔细审题。所以大家无论在平时练习还是在考场上都要养成习惯,仔细审题。

二要精确定位,认准坐标。这是前面说的全面性和体系性在做题时的运用。在此则不多说。

最后关于考研的进度安排。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份辅导资料的时候你已经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以自己为例来说一下考研复习的进程安排。我是07年3月份决定考北大法学院的,用了一个月时间搜集了北大法学院各个方面对信息,做好考研的准备,包括上网,请教前辈,买参考书,复印资料等。4月份开始看专业课的书,到6月中旬看完第一遍,这遍是略看,大概作了下笔记。7月份开始加入英语和政治的复习。白天看专业课,晚上英语和政治,这样一直坚持到考研为止。这期间我专业课看了8遍,越到后面的看一遍所需的时间越短。我建议专业课复习的顺序是:法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从理论到应用,从实体到诉讼,从国内到国际。从第二遍开始就整理自己的笔记,重视全面性和体系性。以后每一遍复习都注意加入新的内容,包括搜集的资料、论文和其他教材上的补充观点,使整个体系更

第页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加丰富完整。最后三遍完全可以对照笔记复习,不清楚的地方再翻书,这样的效果最好,我到现在为止对考研复习的内容仍然十分清晰。我相信如果你能这样完成一遍专业复习的话,专业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第页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二

《人民日报》消息, 日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 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 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 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 北师大还是独一家。这个全新的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加一位作家导师。第一批作家导师共有6位, 包括李敬泽、格非、严歌苓、李洱、欧阳江河与邱华栋, 每位带1- 2名学生。“文学创作”专业培养模式有何特殊?作家, 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北师大的尝试, 让这一争议多年的话题, 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三

我校2009年新增意大利语本科专业,但是做为国家教育部意大利语出国培训唯一基地,我校已有25年的意大利语教学历史。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扶植下,具备完善而坚实的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

培养目标

立足于意大利语语言与文化(包括文学),突出中意两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培养中国文化底蕴厚,意大利语水平高的高级语言文化工作者和学术研究人员。

专业优势

1、师资雄厚。意大利语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高学历、高职称。学科带头人为著名意大利语学者赵秀英教授,是当前我国承担意大利语教学仅有的三位教授之一。研究方向主要为意汉语法对比和文化对比,发表大量科研著作。除了获得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外,还因字典及其他科研成果而获意大利国家颁发的“意大利语造诣奖”。王苏娜老师,博士,主攻方向为中国意大利两国文化交流史。周婷老师,国内外双硕士,主攻方向为意大利文化和艺术。此外,还有意大利政府经严格筛选的公派母语教师。

2、语言环境好。我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及面向中国学生进行多种外语专业教育的特色鲜明的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每年都有近百名以意大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我校学习,为意大利语专业的中国学生提供了难得的语言环境。

3、教学特色鲜明。充分利用我校的汉语资源和文化课程方面的优势,突出双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优化组合。整合相关课程,进行大量广泛的语言和文化对比。为社会培养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我校开设的翻译专业的教学资源为意大利专业的翻译课程提供深厚的翻译理论的基础,得以培养有发展前途的高级翻译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意大利语精读(语法)、意大利语口语、意大利语听力、视听说、意大利语泛读。基础写作、实用意大利语、现代汉语与写作、专题讨论、口笔译技能训练入门,意大利语高级阅读与写作、意大利简史、意大利文学简史、意大利文化概况、意大利语新闻视听、意大利语笔泽、意大利语口译、意大利语报刊导读、意大利艺术简史。意大利文学作品选读、中意文化交流史、拉丁语入门、汉语高级阅读与写作、二外等。

专业选修课:意大利电影及评论、意大利戏剧、意大利音乐史、从意大利歌曲看社会、翻译名著赏析、在华意大利企业介绍、欧盟简史、翻译理论、语言学导论、外国文学选读、西方文明史、国际新闻概论、中国古代文学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交际理论与艺术等。

翻译专业(法语方向)

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初步了解所学外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基本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了解经济、外贸、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翻译技能意识和相应的翻译技能,能翻译初级或中级水平的汉外文本。笔译达到300~400字词,小时,内容涉及中等难度的文化交流、商务、新闻等实用类文章,交替传译做到能借助笔记连续翻译2~5分钟、语速为120~140字词,分钟的叙述类、论述类或描述类讲话。

专业优化

1、全国首家。目前全国有13所高等院校开设翻译专业,而我校的法语方向为全国首家本科专业。

2、师资一流。国际著名学者、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盛成教授。法兰西共和国教育骑士勋章袁树仁教授以及马河清、胡玉龙等优秀学者都曾执教于此。经过四十年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法语人才。现任法语教师中三人拥有博士学位,两人为在读博士。

3、高起点,高质量。2009年起计划招收全国重点外国语学校高起点的优秀学生,进校后在夯实外语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前进入翻译职业培训。

4、学科体系完整。学校目前已有法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即将获得口笔译硕士(NIT)授予权,优秀学生可实现本硕连读。

5、实践和出国机会多。学校与法国高师、里昂三大、拉罗什尔大学、格勒诺布尔政治学院、里昂政治学院等法国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可为本科专业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互免学费交换项目。学校每年有上万留学生在校学习,为中国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翻译专业还与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外文局等多家机构签订了实习协议。

6、奖励机制完善。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学校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年,专业发展特别突出的学生还可跳级,提早结束本科各年级课程,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7、毕业出路宽。本校毕业生有的直接考研,有的在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有的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工,作有的进入企业或直接出国工作。我们的学生质量一直受到用人部门的高度赞扬。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阅读与写作(含法语)、视听说(含语音)、外国文化通论、公众演讲、专题讨论、中国文化通论(法/汉)、现代汉语与写作、笔译技能训练入门、口译技能训练入门、高级阅读与写作、高级汉语阅读与写作、翻译理论入门(法,汉)、中国文化外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新闻编译、口译实践入门、口译实务、专题口译、翻译实践、二外等。

专业选修课:词汇学、文体学、跨文化交际、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中西文化对比、汉外语言对比、翻译史(法/汉)、翻译名著赏析、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外事翻译、法律翻译、在华企业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机对话等。

4.航空航天专业解读 篇四

挑战无处不在航空航天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专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无与伦比。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无论从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国力上讲,都具有着中流砥柱的地位。

从军事意义上讲,在现代战争中,空战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像军用飞机、导弹、航母这些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指标,和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航空航天技术的每一项突破几乎都源于军事目的。比如“两弹一星”,对于弹和星,应该结合起来看,如果火箭中的卫星换成了核弹头,就成了洲际核导弹了。为什么新中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上“两弹一星”工程?这正是为了拥有中国自己的核武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从经济意义上讲,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因为航空航天产品往往综合了许多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仅对航空航天事业是意义重大的,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另外,航空航天中像民用机这样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如大型客机。就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水平还很落后。战斗机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发动机,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发动机还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可以看出来,许多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都带有明显的仿制痕迹。因此,基本上,需要我们自己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更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而如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正迎来一个大跨越发展的春天。

21世纪头10年,又发生了中国航空航天史的两件大事:在航天方面,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在航空方面,2007年2月,对国计民生的意义不次于“两弹一星”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这些成就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增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可以这么说,航空航天将成为我国最有前途的行业。

扫描主要专业

航空航天是各行业各方面高端科技的集成。这些不同的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具有明显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但要注意的是,航空航天事业并不局限于这几个专业,它更包含像信息、能源、制造等的技术综合,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衡量标志。飞行器动力工程

这个专业从广义上讲就是能源动力工程,而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来讲,就是飞机和火箭上的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提供飞行器所需的动力装置,被称为“飞机的心脏”。

航空航天简单来讲就是飞机、火箭。无论是什么飞行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发动机。对于一架飞机而言,往往发动机的成本占了飞机总成本的一半,由此足见发动机的关键性。一个性能优越的发动机对于一架飞机的飞行性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又是飞机制造中难点中的难点。由于航空发动机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无论是从发动机设计还是从发动机制造来讲,都是十分复杂困难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发动机又往往标志这个国家航空航天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机械工程设计、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飞行器动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必备工具。学生对飞行器的燃料装置感兴趣,了解飞行原理;常研究宇宙飞船的燃料,关注飞机的新燃料;常搜集飞行器动力资料,对飞机动力系统感兴趣,了解导弹动力装置等等。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简单地讲,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最主要指的就是对飞机、导弹等飞行器的设计,轰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神舟”飞船等,都是本专业的杰作。这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飞行器整体的设计,也包括飞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作肯定不像网上的军事迷个性化地画一些飞机设计图那样简单有趣,而是需要在十分深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综合一切实际因素进行最优化设计的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参与飞行器总体和部件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学生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常查询航天飞机的资料,对航天飞机感兴趣,对飞机导航系统感兴趣;喜欢飞机模型,常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了解宇宙飞船的材料,常收集宇宙飞船的模型等等。

飞行器制造工程

无论怎样设计,产品都是需要最终制造出来。能够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来。因此,许多关键技术的制约瓶颈不是在设计能力上,而是在制造能力上。制造能力越强,可设计的空间就越大,技术水平就越高。制造技术不仅仅制约着飞机制造行业,更影响着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就是标志着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的制造能力。

80年代著名的“东芝事件”就是对这个重要性最好的诠释——背景始于美国和前苏联核潜艇技术的竞争。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反潜系统在距前苏联核潜艇200海里时,便能发现它并辨别其特征,因此,前苏联若不尽快设法清除噪声,一旦爆发战争,前苏联的核潜艇将是一堆废铁。而核潜艇的噪音主要是由螺旋桨造成的。1981年,前苏联从日本东芝机械公

司进口MBP-10铣床,拥有了更先进的制造技术之后,前苏联新型攻击核潜艇的噪声降到原来的1/10到1%。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造工程基本理论和飞行器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学生应关注新型飞机,对飞机机械原理感兴趣;了解宇宙飞船的构造,收集过飞机图片资料,常观察各种飞机模型,希望做一名飞机设计师等等。

宇航工程

航天技术应用广泛,远到火星探测、登月飞行、飞机导航,近到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天气预报无不与它紧密相连。今天,航天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最为活跃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近些年来,国家对航天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像“神舟飞船”,“嫦娥登月”这样举世瞩目、震动全世界的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因此,在现在和未来中国的航天舞台上必将风云迭起。

具体来讲,航空航天专业普遍对力学和数学、物理的要求非常高,这些课程往往比较难。更因为是工科,因此学生的课程学习会非常繁重。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数学、物理基础不好的话,很难学好这些专业。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本科专业,方向很广,研究生专业相对而言,细致多了,而且针对性很强。在院校选择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都是航空航天类专业很有影响的高校。

理智看前景

总的来说,航空航天是工程性极强的行业,其中集中了许多尖端技术。正因为如此,飞机制造需要极大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规模。这种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对国家计划和国家政策非常敏感的行业,需要国家的直接支持。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适合于计划经济,因为往往在飞机制造中会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用业内一句比较流行话叫“航空件,不计成本”,而这种影响必然会体现在学生的就业上面。一般来说,航空航天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国防事业的挂钩比较紧密,大致面临着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分别。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而言,由于我国的航空工业还不太景气,加上大部分航空航天企业分布在沈阳、成都、贵阳等地,待遇也不是很高,所以北航的毕业生一般不情愿去这些单位,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去外企、留京,或者留在研究所,或者通过考研转专业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在系统内单位就业的北航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一些像航空航天研究所或飞机制造集团这样的国防单位。

然而,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与时俱进地看这个问题。就像本文之前所介绍的,由于国家近几年对航空航天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并且十分重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逐渐遇到了暖春。比如,像航天五院这样的单位,在“神舟”飞船发射之前很受北航的学生冷落,但是由于“神舟”飞船计划,这个单位变得十分火热,现在反而十分难以进入。07年,大飞机计划正式上马,这个宏伟的工程必将给我国的航空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更会带活一大批航空航天相关的企业,同时待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给了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一个很好的机遇以及人生奋斗的舞台。另外,随着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的梦想的接近,航天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包括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航天产品推进技术、航天产品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航天产品能源系统设计、航天产品热分析、设计与控制、航天产品力学及环境工程、航天产品计算机技术、航天产品仿真技术、航天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航天产品遥感、遥控、遥测技术、航天产品微波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深空探测技术、航天产品制造工艺技术、航天产品新材料、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航天高级经营管理。

5.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 篇五

商管理)、法学院、社会学、经济学等都是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之一。另外,北大的计算

机、电子也很强。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被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

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

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还想了解的更多就得来爱帮网站,生

活问题一站解决。

2、北京大学优势学科和专业分布:

理科: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气象科学、医学等

3、高级书童清华呢,水木清华,当然是建筑最好!

北大的生物工程在全球领先,校长许智宏也是生物专家.全国总体来说,清华北大只要进入就是荣誉,就是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专业不是很重要.经济类厦门,人大也不错,管理类西安交大.建筑还有同济,东南.新闻传播类中传大.南京的天文,历史.北外的外语类.重工科哈工大,工科上交大,浙大.理学中科大

4、北大:所有理科和绝大多数文科都很强,医学部很强,还有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工科;

清华:所有工科和大多数理科都很强,社会科学(如:经济、管理、法学、新闻传播)也大多

数很强。

南大:所有理科和绝大多数文科都很强,还有计算机、环境、材料等工科很强;

复旦,大多数理科和绝大多数文科都很强,医学院很强,还有电子等工科很强。

总的说来,北大和清华实力相当,北大偏重文理医,清华偏重理工。北大清华是比南大、复旦

是要强出一档的。

而复旦虽然合并了医学院,却依然只是和从未合并任何大学的南大实力相当。复旦侧重于文理

医,而南大侧重于文理工。

复旦的文科稍胜南大(复旦的经济、新闻传播、国际关系、政治学、哲学、公共管理等胜过南

大;南大的中文、工商管理、外语、社会学、图书情报等胜过复旦)。

南大的理科胜过复旦(复旦的数学、生物胜过南大;南大的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地理、大气胜过复旦)。

复旦的医学胜过南大(南大是自己办的医学院,复旦是合并的上海医科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六

【文学部分】

一简答30分

1.分析《宫之奇谏假道》的内容结构,以此文为例,简述《左转》的记事特点。

2.以《有所思》《上山采蘼芜》为例,谈谈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3.苏雪林《山窗读画记》所抒发的作者爱国情怀的情感脉络。

二论述30分

1.以《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为例,试论韩愈古文的成就。

2.比较郭沫若《炉中煤》与闻一多《发现》在爱国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特点。三作文40分

辛亥百年有感

【法律经济部分】50分

一、何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二、什么是通货膨胀?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试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专业一简评:

1.整体平稳,但已经不是孤立考察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内容。

2.将有内在关联的文章结合考察:(两点表现)

①相同大类里如在汉乐府诗歌范围内,跨文章考察联系;

②不同大类,如不同作者,相近主题思想下考察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这一趋势其实在去年的试题中就有初步体现,只是今年更加重视这方面的考察,实质上是扩大了试题容量。也告别了过去就一篇文章论一篇文章的特点。

3.基本保持2011试题形式,法律经济部分不再出现名词解释,预计今后将延续这一做法。这是命题的进步,实质上就算不出这样的题,你也要在论述的时候写出相关概念。例如:

一、何谓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此题你是不是要先写环保法的概念然后再展开?唯一不同的或者说有利的地方是,对大家的要求没那么精确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像名词解释题要求一定的准确性。

4.每年都有你把握不住的10分左右,去年是小令的问题,今年又是苏雪林。

面对这一问题,其实也不比过于担心,因为如果剩下的130——140分的题答好了,就很了不起了,就怕是书上有的写不全,然后出人意料的部分也不会,那就会死很惨。

5.上面说了,比较赏析的题目成为趋势后,题量加大,要求在极为熟练地条件下迅速答题,才有可能完成。

专业二(粗体为考点与切入点)

【新闻学部分】75分

一判断20分

1.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应该是新闻传播法规的主要目标之一。

2.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传播的贴近性。

二观点讨论30分

1.给出观点是:①公众不过是制造舆论的原材料而已;②谁不懂藐视公共舆论,就做不出伟大事业。

2.给出观点是:①媒体不应该满足于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还要帮助公众改善公共生

活;②媒体除了让公众知情、监督,还要帮助他们介入自己社群的生活。媒介功能三现象讨论25分

给出网络传播的材料,有温州动车、宜黄拆迁、郭美美等等。分析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传播学部分】75分

一辨析10分

人的自我并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

二问答30分

1.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环境双重性”特征就越突出。就是拟态环境、意见环境

2.阐释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社会科学理论”

三论述20分

给出一段与“使用与满足”有关的材料,分析受众多重社会属性与“积极参与者”的关系。四15分

给出一段有关微博高速发展的材料,分析微博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

专业二简评:

1.卷面结构保持稳定,2011年武大第一次合卷考试,今年与去年一直,预计2013仍将维持稳定、过度。

2.新闻学、传播学由于只有75分,所以重点突出,即都是学科最重要的内容,比较与之前150的分值。

3.题目灵活。之前看见有人说只把专业的书背会就行,你可以对照专业课的书,看看这份题你能拿多少分?所以指定的书只能是基础、参考,更重要的是论文~!!否则你连什么是社会科学理论都不知道,怎么答题?还有就是参考书都陈旧了,根本不能应对这种灵活题目。

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七

一、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

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 这是由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生的认知不断发展及就业质量的相对不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南航生医专业设立于2000年, 毕业生仅有十届, 每届设一个自然班约30人, 具有建立时间短、专业人数少、毕业输出少等特点, 类属小规模专业, 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意识薄弱, 易盲目跟风转专业, 综合素质较佳的学生转出后, 学生整体质量降低,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小规模专业的低认同感, 滋生自卑情绪, 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从未就业学生看, 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签约慢、签约率低等情况, 明确招聘该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少, 学生只能以自动化或电子信息等相近专业学生身份应聘。

小规模专业教育管理面临的这些困难, 在学生大学的各阶段不断推演深入、相互交织, 最终在就业环节上暴露出教育管理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加强小规模专业学生的生涯辅导的对策

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体系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特点, 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选择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2]。该体系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周期的职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特点及生涯辅导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识探索期, 即大学一年级;第二阶段是拓展定向期, 即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是实践实现期, 即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第四阶段是过渡适应期, 即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小规模专业特色鲜明, 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方法, 较好地解决小规模专业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建设优良学风

从积极方面看,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是理、工、医、生物等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 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学风和自主研究能力。从消极方面看, 学习成绩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桎梏, 就业或深造受到影响。因此, 在学生发展的任何时期, 建立优良学风应成为生医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中, 探索期应着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 力求在大一结束时建设学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专业文化;拓展定向期应着重搭建学术讨论和科技创新平台, 进一步激发专业认知需求。实践实现期和过渡适应期应将踏实扎实学风内化为自我素质的阶段, 是学生自主寻求生涯机会、决定发展路径的抉择期和实现期。

2. 稳固专业思想

该专业虽然人数较少, 但师生比例较高, 应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效用。从实施的可能性看, 小规模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有条件、有精力对行业、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介绍, 从更专业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从制度保障看, 应制定《班主任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等制度, 对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到就业离校的全过程培养教育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从思想教育看, 辅导员要指导各年级树立严谨治学、踏实务实的学风, 注意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 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从凝聚力建设看, 成立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 打造“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纵向的交流沟通平台, 增进专业内部联系, 活跃专业学术氛围。

3.把握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在每年转专业工作启动时, 特别是认识探索期, 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沟通转专业情况。此阶段学生对专业认知处于朦胧状态, 专业教师抓住契机, 既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 又可以疏导盲目跟风转专业的行为。二是考虑到边缘交叉新兴专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特点, 在拓展定向期和实践实现期内由班主任等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对就业去向逐步了解, 并创造实习机会。三是积极举办专业专场招聘会, 以行业带动专业, 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 增强就业信心。

高校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 而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 优秀人才的培养又能推动学科发展。从生涯辅导的角度寻找对策作用有限, 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 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破解小规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局。

摘要: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 分析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 给出了生涯辅导视角下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有效解决了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就业质量相对不佳的问题。

关键词:小规模专业,生涯辅导,生物医学工程

参考文献

[1]孔旭.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培养方案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 2010.

8.大学建工专业日语教学探讨 篇八

关键词:专业日语;建工专业;教学探讨

在建筑工程学科领域,日本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有不少成果值得我国借鉴。因此,对建工类学生开设专业日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建工院校系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专业日语,但因为课程设计不同、具体做法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即便效果较好的,也存在“适当改进、即可做得更好”的空间。

本文笔者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回国后在从事结构力学等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为建工类学生开设了“专业日语”课程,教学中有不少感言。故为进一步搞好专业日语教学,笔者拟在本文中依次就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课程设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

结合七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至少有四:

(1)帮助学生实现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在我教学接触的学生中,基础外语阶段学习日语的学生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掌握了一定量的日语词汇、词法和句法;二是对日语有了一定的兴趣;三是要阅读日语专业文献仍有较大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专业日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涉及相关专业词汇,了解、进而掌握专业日语中常用的词组、句型和句法,甚至通过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专业文献,帮助学生实现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实现了这一过渡,才可能引发学生对于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入日语科技文献的殿堂,了解日本建工领域最新科技进展。理工科学生学习日语,并不简单地是完成学分的要求,而是要将日语作为一种工具,了解、学习日本的科技进展,甚至达到与日本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程度。因此,专业日语教学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日语科技文献的殿堂。在建工专业,就是要在将学生引入日语建工科技文献的殿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

(3)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日语科技文献的基本技巧。多数情况下,学生学习专业日语,只要达到了由基础日语向专业日语的过渡的程度,对日语专业文献产生了一定兴趣,似乎教师的教学就可以自感满足了。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这又显得不足。因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文献层出不穷。计量文献学揭示的一种现象是,进若干年来科技文献是指数增长的。在浩瀚的日语科技文献中,科技人员要较为便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不是那么方便的。而在目前不少建工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多数没有开设科技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基此,专业日语就需要承担起这一职能,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日语科技文献的基本技巧,作为专业日语教学的第三个目的。

(4)强化学生对于日语、日本社会及其文化的了解。我在教学中发现,学习基础日语阶段,正是学生各门课程学习负担较重的学习阶段,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并掌握日语深层的奥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了解日本社会及其文化。故专业日语还应通过讲解进一步的日语知识,使学生掌握怎样学好并掌握日语(特别是日语怎样读);通过介绍日本科技进展,强化学生对于日本社会及其文化的了解。

二、建工专业日语的课程设计

要开好一门课程,需要对该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教材、教师授课、作业、研讨、项目训练、考核是大学课程教学六个最为基本的要素。相应,课程教学就需要围绕这六个方面来思考。基于七年来的专业日语教学实践,似乎从以下几方面来安排建工院校的专业日语教学,才有助于达到前述四方面的教学目的。

(1)关于教材。在不少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困惑于不易在众多版本的同类教材中选择到较为适当的教材。这种情况在建工专业日语教学中尤甚。因为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的不单是专业词汇、专业词组、专业句型和句法,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而教材选材、编写、出版往往有着较长的周期,今年看似新鲜的文献,明年可能就较为陈旧了。鉴于这种情况,对本科生开设专业日语,可以在现有专业日语教材中选择较新的版本。而对研究生开设专业日语,可能更适宜采取“1+1”的教材模式,即专业词汇、专业词组、专业句型和句法的教学,可以选择较新版本的专业日语教材;而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建工领域最新科技进展,就需要教师查阅、收集、选择最新的日文科技文献。新文献的知识点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建工领域日本最新的科技进展。

(2)教师授课。教师课堂授课是最为基础、最为原始的教学方式。即便在网路学习条件较为发达的今天,静听教师授课,细品教师讲解,形成心理上的共鸣、教与学的互动,仍是多数学生最为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学习途径越是多样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期望值越高。鉴于前述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在建工专业日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取的授课方式,一是重讲专业文献中的新词、难词、经典句型,以培养学生联系起来理解日文新词、难词、经典句型的能力。二是鉴于日语不少文字与中文类似,由认识日语字词,到读日语、讲日语有一个较难的过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需要花费想当精力,使学生掌握怎样读日语、讲日语、写日语,这才能为学生今后与日方科技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打好基础。三是重讲日文文献中难度较大的段落,引导学生逐句阅读难度较大的段落。学生逐段阅读日文文献后,教师要概要介绍文献全文大意,以培养学生系统阅读、翻译、理解、思考日文文献的能力。

(3)课下作业。作业既是培养学生日文读、写(互译)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阶段性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故任课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下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阅。一是要精心设计作业方式和内容。诸如日文科技文献阅读、文献难句翻译,以及整篇文献中日文互译。二是教师要先行一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日文科技文献,安排学生课下阅读。三是要求学生适当翻译一定量的日文科技文献。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以及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

(4)课内外研讨。这是选课学生的团队工作,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通过研讨,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在不少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都较注意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研讨,故专业日语教学也应借鉴这种做法。为此,一是教师要注意选择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深度适当的文献,安排学生课下阅读后研讨。二是可将

选课学生适当分组,给出研讨要求,个别阅读、按组课下讨论,课堂上由各组代表展示对所阅读、讨论文献的体会,以引发其他组同学的进一步讨论。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并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经典句型、难点段落等做适当的讲解,对学生所读文献的学术思想进行适当归纳。这样,通过课内外研讨,以及认课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

(5)项目训练。尽管课下作业、课内外研讨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训练,但又都是不够的。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课内外研讨培养的是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这里所称的项目训练,要培养的是学生另外两种日文能力,即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以及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目前在不少学校,学生即便学了专业日语,也不见得就具备了这两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故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训练,一是教师要讲授日文科技文献查阅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给出几个具体专业领域及其关键词,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二是要求学生对所得文献进行综述,即写出相应的文献综述,并对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关于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训练,一是教师要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日文文献,给出若干种日文学术论文的范本。二是教师可查阅、选择若干篇本领域中文科技文献,要求学生参考相关日文学术论文范本,将其翻译、改编为日文学术论文。这种训练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培养学生用日文思考相关科技问题的能力。

(6)关于考核。传统上,大学多数课程基本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往往并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一是为了与课堂所讲内容范围的高度一致性,教师不得不在授课范围内去搜罗看似重要、实际上死板的知识点。二是为了试卷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往往不得不设计一些看似严格、实际上较为八股的考题。三是通过一两次课堂考试判定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往往会“委屈”那些一时失误、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鉴于此,近年来,不少学科任课教师提出,应该分部分、分阶段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有了“综合考核”的概念。借鉴综合考核的思想,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专业日语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可将作业、研讨、项目训练三部分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其中,完成课下作业的情况,反映学生阅读日文科技文献的能力、科技文献中日文互译的能力;课内外研讨情况,反映学生系统把握日文科技文献及其学术思想的能力;项目训练的情况,反映学生通过查阅日文文献、把握日本相关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以及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将这三者结合起来打分,如设想作业成绩占40%、研讨成绩占30%、项目训练占30%,这或许更有助于综合审视、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关于建工专业日语教学内容选材的思考

在专业日语课程六个教学要素中,教材、作业、研讨、项目训练都涉及内容选材问题,且选材适当与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结合笔者以往的建工专业日语教学实践,我认为,针对教材、作业、研讨、项目训练的内容选材,既应有一致性的考虑,也需要有所差别。

(1)关于内容选材应有的一致性考虑。鉴于前述的专业日语的教学目的,内容选材应有的基本考虑,一是所选材料应基本涵盖阅读日语建工科技文献通常会碰到的专业词汇、专业词组、专业句型和句法。特别是相关新词、难词、经典句型。二是所选材料应基本涵盖近若干年日本建工科技发展的主要前沿领域,诸如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设备、工程管理、工程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展。例如,日本在抗震减灾、混凝土建筑损伤检测方法、工程安全管理等领域有不少进展,如将这些方面的信息或知识介绍给学生,即可能引发学生参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2)关于四个环节选材应有所差异的考虑。不同教学环节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不同,所选内容自然应有所差异。例如,教材所选内容应主要考虑“一致性考虑”,涵盖专业日语的主要知识点。作业选材应主要考虑训练学生阅读日文科技文献和中日文互译的能力,选择哪些既反映日本建工科技进展,又难度适中的日文建工科技文献。研讨选材在词汇、句型、专业知识上就应略微难些,否则学生研讨就失去了价值。换言之,过于简单的文献,就不需要研讨了。项目训练的内容选材,至少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日语知识难度要上去,二是要通过激发学生查阅日文文献的兴趣,来促进学生提升了解日本建工领域科技进展的能力。要借助难度适中的选材,引导学生通过翻译、改写来培养撰写日文学术文章的能力。

9.航空航天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而航空业对我们来说,就熟悉得多了,波音737和空中客车则是航空器的标志。坐飞机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如今已走入百姓家,大家在出远门时,都愿意选择快捷安全的飞机,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壮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机票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的东西,我们国家也还没有生产大型客机的能力,民航干线飞机的研制项目刚刚启动,这意味着航空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4个专业。

第一个专业做的是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包括外形和结构设计;第二个做的是飞行器动力装置和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属于核心技术;第三个在于“制造”,对飞行器的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装配工艺独成一门;第四个是学习民用领域的热能利用、空调、供暖等系统设计,到了研究生阶段还要深入学习航空航天环境模拟与控制系统设计、航空航天生理和生命保障。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转专业 篇十

实施细则(暂行)

为主动适应社会对优秀人才、紧缺人才的需求, 满足学生个性、志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革培养方式,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精神和要求,为规范和加强转专业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转专业工作应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特殊潜质和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按照学生自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二条 转专业申请对象

(一)优秀生类:本科一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二)教改班类:工科研究试验班(工研班)和本科基础强化班结业的学生;

(三)紧缺人才类:成绩优良,志愿分流至紧缺专业学习的学生;

(四)志趣专长类:确有志趣和专长,转专业后有利于其成才的学生;

(五)特殊困难类:确有特殊学习困难或身体原因难以在现专业学习的学生。

第三条 转专业申请条件

(一)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志向明确;

(二)身体条件符合申请转入专业的体检标准;

(三)紧缺人才类学生按学校指定专业定向申请;

(四)定向、委托培养或获得义务类、定向类奖学金等学生不得转专业,特殊情况须经定向、委培或设奖单位同意后方可申请转专业;

(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 1.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的; 2.有转学经历的;

3.在校期间受过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4.在休学或停学期间的。第四条 转专业要求和工作程序

(一)优秀生类:

1.转入专业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校内其它专业。

2.各专业申请转出和转入人数应控制在该专业一年级学生数的5%-10%以内,具体按学校当年转专业工作文件执行。

3.申请学生应获得第一学期全部必修学分,且必修课程无补考,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应在本专业排名的前20%以内。

4.由相关学院考核、教务处审核,认定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5.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还应获得原专业第二学期全部必修学分,必修课程有补缓考或一年级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本专业排名的前20%以外的取消其转专业资格。

6.跨学科门类转专业的学生是否编入下一年级学习由学院视学生具体情况决定。

7.工作程序:

(1)各学院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转专业工作组,确定各专业可转入转出人数,制定本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后学院公布;

(2)各学院应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和特色;(3)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校内转专业申请单”,并附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递交所在学院,逾期不予受理;

(4)各学院组织院内考核,在院内公布同意转出的学生名单,并将汇总表和学生申请材料报教务处;(5)教务处审核申请材料,并转至相应学院;

(6)各学院根据本学院转专业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考核,初步确定转入人选,经教务处审核后发布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名单;

(7)第一学年结束后,教务处进行审核,学校发文。8.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其在原专业所修的学分均予以认可。由转入学院根据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每个转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应补修的必修课程,报教务处备案。

(二)教改班类:

1.工研班和二年级强化班学生可选择专业。选择范围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校内专业。一般工研班和工科基础强化班学生在理工科类专业中选择,文科基础强化班学生在文科类专业中选择。

2.退出工研班或强化班的学生按当前所在专业修读; 3.工作程序:

(1)教务处组织各学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特色,介绍、推荐导师;

(2)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教改班学生专业确认表,递交委托管理学院;

(3)委托管理学院将汇总表报教务处;

(4)第二学年结束后,教务处进行审核,学校发文。4.工研班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修读,强化班结业学生按确认后的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

(三)紧缺人才类:

1.可转入专业为学校公布的分流培养专业。2.分流培养专业人数以学校公布为准。

3.申请学生应获得当学期前全部必修学分,并达到分流培养专业的其他要求。

4.由相关学院考核、教务处审核,认定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5.学期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对具有转专业资格的学生当学期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进行审核,学校发文。

6.工作程序:

(1)相关学院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分流培养工作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报教务处审核后学院公布;

(2)相关学院应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分流培养背景、需求和特色;

(3)申请分流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申请单,并附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递交分流培养学院,逾期不予受理;

(4)相关学院进行考核,将拟同意分流培养的学生汇总表和学生申请材料报教务处审核;

(5)本学年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进行审核,学校发文。

7.学生转专业后,按分流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

(四)志趣专长类:

1.转入专业为除艺术类、飞行技术等受限专业外的与学生志趣、专长相关专业。

2.申请学生平均学分绩点达2.0,专长突出的可适当放宽。每年申请学生人数不超过各专业在校学生数的1%。

3.申请学生须提交申请书并提供两名以上专家(至少一人为教授)的推荐信及证明其志趣专长的相关材料(包括获奖、鉴定证书,发表论文等)。

4.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聘请专家对申请学生的志趣专长进行认定,必要时进行面试,初定转专业学生名单和学习年级。

5.学期结束时,教务处会同相关学院审核其当学期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

6.工作程序:

(1)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于每年5月最后一个工作周内将转 专业申请表、当前所在学院打印的校内简易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和相关证明材料,交学院初审,学院将拟同意转专业学生名单汇总表递交教务处。

(2)每年6月份,教务处组织审查、审核、认定工作。(3)本学期结束时,学校发文。

7.学生转专业后,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其在原专业所修的学分均予以认可。由转入学院根据转入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转入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应补修的必修课程,报教务处备案。

(五)特殊困难类:

1.学习态度端正,但确因学习能力所限须延长学习年限,或具有身体原因无法在现专业完成学业,但尚可在学校限定专业范围内学习的学生,经转入转出专业所在学院同意,可申请转专业学习。

2.学生应根据转入专业培养要求及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经转入学院审核同意,编入低年级学习,报教务处备案。

(六)其它事项

1.学生只能选择一个转入专业申请。

2.学生申请转专业后,如果需要撤消转专业申请,须在转专业考核之前向教务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转专业学生在籍年限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各部门及相关学院协调完成转专业学生的后续工作。第六条 附则

(一)转入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教育学院内部转专业按国际合作教育相关文件执行。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十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和特点,以及专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设立经济学博士点的高校;1987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唯一以运输经济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点;2001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7年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是“211工程”连续重点建设的学科。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育质量控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基础产业研究中心、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为平台,充分发挥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突出运输经济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具有理工基础和运输经济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经济学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二、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经济数学、计算机课程以及运输经济特色课程建设,构建依托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突出运输经济特色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研讨和交流,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名师评选、教学团队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3)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围绕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强化理工背景和行业背景,分层次建立经济学原理、中级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和运输经济学等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平台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关系。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突出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定期统计和评估每门课程科研成果进课堂情况,并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

(2)加强新教材建设。做好经济学专业系列理论教材及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等课程的系列教材建设。做好建设国家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运输经济特色教材工作。

(3)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经济学专业教学网站,充实与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示范基地作用。

(4)创新研究性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专题研究、团队学习、网络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

(5)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在“经济学原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等双语课程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面;积极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大力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培养和使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切实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大力度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进修;选派教师到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一线学习交流i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传、帮、带”。通过承担教学任务、参加科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改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培养教学名师,鼓励和支持校内及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兼职授课、开设讲座并融入教学团队。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继承与发扬“知行统一贵在行,实践教学求创新”的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经济学的实践环节,突出运输经济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1)加强课内外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科学研究、军训及社会调查、课外认证与竞赛、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各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包括基础层、提高层和研究与创新层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2)更新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跟踪学科发展、引入科研成果和实验经学理念,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将实验内容的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建立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具有运输经济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3)丰富课外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设“科研技能训练”、“创新工程”、“经济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创新类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基本技能,引发了学生对科学与工程设计的兴趣。通过倡导产学研结合,拓展校企和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各层次实习的需求。

(4)综合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过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导论、二年级的研究方法论课程、三年级的学年论文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设计),在前三年系统训练的基础上,为最终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5创立“严谨”、“自主”、“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恪守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校训,体悟“知难行易”的内涵,强调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将“严谨”贯穿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每个具体环节。“自主能动”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实现“专业自主、课程自主、学习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创新提高”是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方法、培养手段和培养机制方面的不断创新,保证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联,保证教育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体现教育为社会服务。

三、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

1制定并实施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

2建成了“运输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3“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优势建设研究型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出版了“网络型基础产业经济学丛书”、“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等高水平系列丛书和相关论著,其中《运输经济学导论》获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运输市场变迁与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获得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5团队成员受教育部委托,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规范(试行)》,我校经济学专业的某些建设思想、理念和做法受到关注。

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 篇十二

1 把握航空制造产业发展方向,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 不断引进先进航空制造技术, 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当今中国制造业所需的具有专业技术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1]要做好高职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了解该专业人才市场的过去和现在, 准确预测其未来, 以此为依据做出正确的人才培养决策。我院依托“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进行了广泛的行业发展调研。

1.1 行业发展背景: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在军用航空领域, 随着战斗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和技术突破, 我国已成为少数几个具有全系列航空器研制能力的国家, 跻身航空工业强国。大飞机、大运输机、大直升机、大发动机等一大批项目的成功将使得中国航空工业面临数千亿的新增市场规模。以中航集团为例, 歼10、歼11、直9等先进产品完全成熟, 出口加内销将促进行业平稳增长;除上述产品外, 预计航母舰载机、枭龙、L15、直8 (AC311) 、直10及直15等新机量产将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在民用航空领域, 无论是干线还是支线飞机在我国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 2020年我国大型军用运输机的需求将超过500架份, 销售收入有望超千亿元, 需要新增干线客机1600架左右, 总价值为1500亿美元至1800亿美元。在通用飞机方面,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 未来5-10年, 其增长率将达到30%, 未来十年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

2008年2月29日, 国家批复“长株潭地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湖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 即株洲中小航空动力产业核心区和长沙航空工业园。目前落户“一区一园”中的中航起落架责任有限公司、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08所) 、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331厂) 和中南传动机械厂 (300厂) 等几家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都在10亿以上。2011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的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总投资50亿元, 规划用地830亩, 预计到2020年实现年产60亿的产值。

1.2 人才需求背景:旺盛的行业人才需求为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全国及湖南省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对熟悉航空产品制造的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航空机械产品材料多为铝合金、高温合金以及复合材料, 加工困难, 对刀具和工艺要求高, 且结构复杂, 精度要求高, 质量控制非常严格。航空制造行业对机械制造技能人才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常规的机械加工技能, 同时需要掌握飞机钳钣铆;铝合金、高温合金以及复合材料加工;多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等技术, 熟悉各种机械加工刀具, 同时要求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保密意识等, 因此普通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难以满足航空制造行业需求。

根据我院对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黎明发动机有限公司、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航空制造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到, 仅上述企业近3年每年对高职层次的熟悉航空产品制造的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就达到1500余人。在湖南省, 以中航起落架责任有限公司、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608所) 、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331厂) 和中南传动机械厂 (300厂) 等航空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株洲中小航空动力产业核心区和长沙航空工业园, 对熟悉航空产品制造的技能人才需求年均增幅为10.2%, 人才需求缺口近3年年均超过500人。航空制造企业不得不每年花大量时间、大量资源对招进的普通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基本的航空产品制造和职业素养的再教育, 加重了企业负担。

随着全国及湖南航空产业的发展、升级, 制造产品呈现高端发展趋势。产业升级对机械制造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掌握多轴数控加工、车铣复合加工、特种加工等技术, 熟悉航空材料加工性能, 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高端机械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以航空制造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 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契合点, 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应根据当地的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2]因此, 我院针对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以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激光快速成型、数字化工艺设计等新技术、新工艺为契合点, 重点建设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2 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建设“工学六合”的特色化航空制造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探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校企合作新模式。我院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依托“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长沙5712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安排学生到航空制造岗位顶岗实习;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任务等。通过校企深度融合, 本专业逐步推进和完善了“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即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 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 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结合, 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航空制造产业对接, 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本专业依托学院协同创新平台, 每年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召开校企合作联席会议, 及时跟踪航空制造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分析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变化、岗位要求变化状况等, 每年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有针对性地为合作企业选拔培养了多名优秀学生, 储备技术人员;为企业举办了多期在岗研修班, 解决行业企业对员工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的需求。

2.2 建立校企人才共育机制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将学院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将航空工业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 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合作开发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教学资源, 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要求相一致;校企双方共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习, 大大提高了实习实训质量。如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引入了航空发动机蜗轮轴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多轴加工等典型案例。

2.3 以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人员互动交流

本专业教师定期进入中国南方航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实践,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企业专家定期进入学院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南方航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长沙5712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的多名专家、首席技师不仅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还多次担任我院承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裁判。

2.4 与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成果共享

学院为合作企业选拔输送优秀学生, 并充分利用自身师资优势, 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也引进企业专家为师生开展新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 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本专业有多名教师先后承担了航空制造企业、军队航空修理企业的技术课题。

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3.1 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设置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航空制造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着手, 按职业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来设置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主线,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确保核心课程, 综合相近课程, 删除不合理课程, 增开新技术课程。加宽加厚基础课程平台, 夯实专业基础;大力推动多轴联动精密加工、激光快速成型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 持续改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增加综合性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 强化学生拓展能力培养, 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加强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教学设计和管理, 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为主线。

这样设置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课程的特殊性:既保障了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又强调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既保障了同一专业不同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 又强调了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它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构建了“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如图1所示。

3.2 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密切理论教学与机械工程生产实际, 强化大学生生产技能的重要手段。[3]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主要是机械制造中各种制造手段的训练, 包括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械装配与调试训练等。训练过程以实际航空零件加工为载体,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刀量夹具准备、零件加工操作、零件尺寸检测等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图2) 。

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航空零件加工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标杆, 由教师指定产品项目。学生以产品项目小组为单位, 在教师指导下, 分别从工艺设计、刀量夹具选用、加工操作、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最终完成航空零件的加工。整个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素质提高为基础的原则, 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养成, 强化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 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 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 (图3) 。

4 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效果

4.1 全面推行“工学交替、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航空工业标准, 加强基于6S管理与星级评价体系的实训教学场所建设, 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模拟企业生产现场教学;加强与本地区航空制造企业合作, 采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法,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本专业依托学院智慧校园网络平台, 开展了《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核心MOOC课程和《多轴联动加工》SPOC课程建设, 建立数控编程、仿真加工等网络仿真学习平台, 强化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推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等学习模式改革。

4.2 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

我院已广泛开展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轮训活动, 本专业的六位专业教师都在企业挂职或顶岗工作半年以上,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模具设计、加工案例。在此基础上, 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了案例教学。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前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精心挑选案例, 编制成案例资料, 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拟定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的程序。让学生凭其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然后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理论。随着课程的进行, 教师在教学案例之外再给学生另行布置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教学案例中学到的知识逐步完成自己课题的分析设计。在一个项目理论授课结束时, 组织学生交流经验, 总结学到的知识。教师参与其中, 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和纠正。

4.3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 加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所在, 只有让学生接触实际、切实观察与体验, 反复训练, 才有可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本专业实训场地齐全, 设备先进, 针对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建立了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为例, 我们从航空制造企业选取了航空发动机蜗轮轴 (高温合金材料) 、支承座 (合金结构钢30Cr Mn Si A) 、航空发动机喷嘴 (高温合金材料) 、航空发动机叶片 (硬铝LY12) 等代表性案例来阐述轴类中等复杂零件加工工艺、薄壁及外形不规则零件的加工工艺、小型超精密零件加工工艺、精密复杂零件多轴联动加工工艺等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我们广泛采用上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训练, 从而不断深化学生职业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开发、完善项目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学习, 并指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强化职业能力。我院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依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工学结合、知技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积极推行项目化专业教学改革等举措, 大大改善了本专业的教学效果, 学生多次在省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 毕业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摘要:为满足航空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 本文结合学校特色, 分析了我院航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背景, 制定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日标, 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快速形成品牌特色、打造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白雪宁.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52.

[2]金莹, 赵云龙, 洛辉, 韩明刚.简述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 2:210.

上一篇:体育卫生工作总结下一篇: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