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末考试总结

2024-07-09

高校期末考试总结(11篇)

1.高校期末考试总结 篇一

河北科技大学2003级

高等数学(下)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共15分)

1.(5分)微分方程y3y2y0的通解为2.(5分)设D是平面区域|x|2,|y|1,则x(xy)d.D

3.(5分)设zf(exy),其中f可微,则dz

二、选择题(共15分)

1.(5分)若anxn在x2处收敛,则此级数在x1处().n1

(A)条件收敛;(B)绝对收敛;

(C)发散;(D)收敛性不确定.

2.(5分)limun0是级数un收敛的().nn1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3.(5分)已知(x2sinxay)dx(ey2x)dy在xoy坐标面上是某个二元

函数的全微分,则a =().(A)0;(B)2;(C)1;(D)2;

三、解答题(共56分)

1.(7分)已知曲线xt,yt2,zt3上P点处的切线平行于平面x2yz4,求P点的坐标.2.(7分)设zf(xy ,), f具有二阶连续的偏导数,求xy2zxy2.3.(7分)计算曲线积分IL(esinyy)dx(ecosy1)dy其中L为 xx

由点A(a , 0)至点O(0 , 0)的上半圆周yaxx2(a0).4.(7分)将f(x)arctanx展开成关于x的幂级数.5.(7分)判别级数(1)n

n1

lnnn

n的敛散性.

6.(7分)求幂级数

n1

(x3)n3

n的收敛域.7.(7分)计算曲面积分

I

(x1)dydz(y2)dzdx(z3)dxdy

333

其中为球面x2y2z2a2(a0)的内侧.8.(7分)试写出微分方程2y5yxcos2x的特解形式.四、应用题(8分)

在xoy坐标面上求一条过点(a,a)(a0)的曲线,使该曲线的切线、两个坐标轴及过切点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a2.五、证明题(6分)

证明:曲面3zxg(y2z)的所有切平面恒与一定直线平行,其中函数g可导.评分标准(A卷)

一、(每小题4分)

1.yC1e

x

C2e

2x

;2.323

;3.f(exy)exy(ydxxdy).二、(每小题4分)1.(B);

二、解答题

2.(B);3.(D).2

1.(7分)解曲线在任一点的切向量为T1,2t,3t,┄┄┄┄2分

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为n1,2,1,┄┄┄┄3分

1

令Tn0,得t1,t,┄┄┄┄5分

于是

P1(1,1,1),p2(,).┄┄┄┄7分

3927

2.(7分)

zxy

zx

3xfxyf1xyf2, ┄┄┄┄3分

yf22┄┄┄┄7分 4xf12xf2xyf11

3.(7分)解添加直线段OA,与L构成闭曲线C,应用格林公式┄┄1分

C(esinyy)dx(ecos1)dydxdy

D

xx

a212

()a.┄┄┄4分 228

OA(esinyy)dx(ecosy1)dy0,┄┄┄┄6分 1

a0a.┄┄┄┄7分

11x

xx

I

4.(7分)解 f(x)

(1)x

n0

n2n

(x1),┄┄┄┄3分

f(x)(1)

n0

n

12n1

x

2n1

┄┄┄┄6分

x[1,1].┄┄┄┄7分

n

(1)

5.(7分)解lim

n

lnnn

limlnn,n

1n

(或当n3时,

(1)lnn

n

n

lnnn

1n)┄┄┄┄2分

而

n1

1n

发散, 

n1

(1)

n

lnnn

发散.┄┄┄┄4分

令un

lnnn,则当n3时un1un,且limun0,┄┄┄┄6分

n

由莱布尼兹判别法可知原级数条件收敛.┄┄┄┄7分 6.(7分)解lim

an1an

n

lim

n3

nn1

n

(n1)3

,R3, ┄┄┄┄3分

3又当x33,即x0时,级数

n1

(1)n

n

收敛;┄┄┄┄5分

当x33,即x6时,级数

n1

1n

发散┄┄┄┄6分

故原级数的收敛域为[0,6).┄┄┄┄7分 7.(7分)解利用高斯公式及球坐标有

I(3x3y3z)dv┄┄┄┄3分

30sind0d0rrdr┄┄┄┄5分

2a2

2

12a

5.┄┄┄┄7分

8.(7分)解特征方程为2r5r0,┄┄┄┄1分 特征根为r10,r2.┄┄┄┄2分

f(x)x

cos2x,┄┄┄┄3分

0 是特征根,2y5yxy1x(axb),┄┄┄┄4分

*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又02i不是特征根, 2y5y

*

cos2x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y2ccos2xdsin2x,┄┄┄┄5分故 原方程的一个特解形式为

yy1y2x(axb)ccos2xdsin2x.┄┄┄┄6分

四、解由题意画出图形.设所求曲线方程为yf(x),┄┄┄┄1分 点(x,y)处的切线方程为Yyy(Xx),┄┄┄┄2分 令Y0,得切线在x轴的截距Xx

***

yy,┄┄┄┄3分 y

梯形的面积为S

(xX)y

(2x

y)ya,即2(xya)yy,┄┄┄┄4分

化为一阶线性方程

dxdy

2y

x

2ay,┄┄┄┄5分 2a

代入公式或用常数变易法求得通解:x

3y

Cy.┄┄┄┄7分

将初始条件y

xa

a代入通解得C

2a

13a,故所求曲线方程为x

3y

y3a

.┄┄┄┄8分

五、证明曲面上任一点切平面的法向量为n1,g,2g3,┄┄┄2分 

取a3,2,1,则na0,即na,┄┄┄┄5分

故原结论成立.┄┄┄┄6分

2.高校期末考试总结 篇二

教考分离,顾名思义,指教授(包括辅导)与考试相分离,常见于中考、高考、自学考试等水平考试中。对于这类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而言,教考分离模式无疑凸显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正因为如此,当前不少高校试图在学期期末考试中也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替代传统的“教考合一”模式。然而,这一改革的合理性引发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巨大争议。

客观而言,大部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教考分离有利有弊。其中,认为利大于弊者,自然支持甚至倡导教考分离;相反,认为弊大于利者,则坚决否定此举。

关于教考分离的弊端,学术界的认识林林总总: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背离了现代教育评价的主旨,导致师生关系工具化[1];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助长了“应试”取向[2];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考分离不利于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3],等等。归根结底,学术界质疑教考分离合理性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教考分离的理论基础及其蕴藏的价值内核与现代教育评价及现代管理学的主旨背道而驰。教考分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泰勒的目标评价理论,强调教学结果与预设课程目标的对照,据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而非结论性作用,不是侧重“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追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考分离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因此需要强制性的约束、管束与监督。具体到教考分离模式,其隐含的预设就是教师需要一定手段的监督与制约,否则教师没有教学压力,不会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样是这个麦格雷戈提出了与X理论对应的Y理论:工作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只要目标适当且有意义,员工就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基于X理论提出的教考分离,实践中很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

对于教考分离的优势,学术界的认识也多种多样:教考分离能够避免任课教师在教学与命题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4],有利于调动教师从严执教的积极性[5];教考分离有利于端正学风考风[6];教考分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具有可比性[7];教考分离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8];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获取真实的教学信息,宏观掌握教学情况,包括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领悟情况和知识传授情况[3],等等。与反对者从理论根基上否定教考分离不同,在赞成者看来,所谓的教考分离的弊端,不过是实践操作上的不当,是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的。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关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争议,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声音都来自校方(教师、教学管理者、高教研究者)。那么,学(生)方是什么意见,什么态度呢?显然需要关注者的关注———在教育改革面前,如果缺乏学生的声音,我们的决策总显得“自以为是”。

二研究框架与数据

通过文献阅读,我们总结了学术界对于教考分离的利与弊的认识,以及高等教育教考分离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编制了《关于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调查问卷》。2015年6月份,课题组在北京的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该校2014级学生期末考试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选取该校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2014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问卷采取现场填答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达96.1%。

本次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上机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该校哪些课程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

考虑到教考分离这个说法对该校2014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授课教师一般在学期初就会向学生说明期末考试模式),本次问卷调查前,课题组没有对教考分离做任何概念界定。调查对象所理解的“教考分离”主要是任课教师的解说,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而是校内同一年级统一命题,比如大学英语;还有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试卷来自开设有相同课程的其他高校,比如高等数学。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该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分析等课程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显然,从课程性质来看,该校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就是学术界认为相对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

(二)该校教考分离的相关配套工作有没有协调到位

教考分离显然需要前期的教学与后期的考试相配套,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考什么。从这个角度讲,教考分离离不开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

当被问及“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事先统一了教材吗”,回答“统一了”的占44.4%,“没统一”的占23.3%,“有的课程统一了,有的没统一”的占32.0%。这说明,该校在统一教材方面的工作还没做到位。

紧接着,在回答“对于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如果事先统一了教材,任课教师是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授课的吗?”这个问题时,只有51.9%的学生回答“是”,还有22.1%的学生回答“不是”,26.0%的学生回答“有的是,有的不是”。这个调查结果显然不够理想:任课教师如果不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不同样违背了“教”与“考”的统一性吗?通过私底下与教师座谈了解到,统一教材没有获得教师的认可,是导致任课教师不一定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试卷内容跟平时的教材内容有很大出入吗?”,统计结果显示,回答“是”的占23.8%,“不是”的占32.0%,“有的是,有的不是”的占44.1%;另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成绩能否反映你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8.4%的学生认为“基本上能反映”;26.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反映”;还有35.1%的学生认为“有的基本上能反映,有的完全不能反映”。这两项调查结果说明,该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试卷覆盖面与统一教材之间尚有较大出入,以至于学生认为试卷内容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学习水平。

“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是很多尝试教考分离的高校共同总结出的一条有益经验,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也可以包括班主任、辅导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以积极支持的态度,充分肯定教考分离模式,多向学生宣传教考分离的好处,帮助学生减少对教考分离的抵触情绪,从内心认同并接受教考分离模式。但在回答“根据你的了解,你的任课教师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32.3%的学生认为“老师也不赞成教考分离,不过听命行事”;只有23.7%的学生认为“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并时不时地跟同学们讲讲教考分离的益处”;还有43.6%的学生认为“有的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有的老师不赞成”。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也认识到要学习已有经验,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但首先或许是因为学校以及学院在向教师“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还没完全把教师争取到积极配合与支持的状态,以至于教师或明示或暗示传达给学生的态度不完全是赞成。毕竟教考分离剥夺了任课教师的考试权力与权威,任课教师的消极抵抗与不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高校需谨记的是,要想保证教考分离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首先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三)该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认识与态度

总体而言,体验过教考分离模式的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调查中,只有11.6%的学生表示“赞成”,而高达4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另有16.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24.7%的学生表示可以“视课程性质而论”。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再问:“相比而言,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你更倾向于希望学校实施的是?”,统计结果显示,只有16.1%的学生选择“教考分离”,而高达66.7%的学生选择“教考合一”,另有16.9%选择“无所谓”。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高度相似性。这充分表明了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以上是关于高校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的一些说法,这里向被卷入其中的学生求证:因为卷入其中,所以他们有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基于表1中学生对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说法的态度,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高校学生不是很看好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很多所谓的教考分离的“优势”,不过是校方所认为的优势罢了。

(四)如果高校一定要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

关于高等教育考试是否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这个争论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有些高校会抛开这一争论,直接进行教考分离试验,试图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践行方式方法,毕竟,教考分离或教考合一,高等教育学期期末考试总得择一。那么,如果高校决定采用教考分离模式,在学生看来,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学生的回答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保留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考试范围的知情权(56.0%);教师先集中研究、讨论,选取统一教材(44.0%);试卷由本校(而非他校)根据统一教材命题(41.0%);不断改进试卷,促进科学、规范(39.8%);保障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合作(25.6%);其他(3.4%)。

(五)抛开考试模式不论,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

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看似跟教考分离模式研究没有关系,实则有关系。考试模式不仅仅对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也有影响,例如,通过私下与个别教师座谈了解到,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学时既定的情况下,教师每一堂课都要抓紧时间“赶”任务,没有时间也不敢自由发挥。也就是说,教师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师的这种教法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上这样的课能感到有收获吗?

关于这一议题,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一正一反两道题。对于“你期待的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教我学习方法、思考方法”(71.2%);“知识点的讲授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连”(54.7%);“或多或少能带给我精神引领”(51.3%);“能颠覆我原来的想法,启迪我思考”(42.7%);“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成长痕迹”(34.5%);“按部就班地围绕教材知识点来讲”(4.9%);“其他”(1.9%)。相反,对于“你最不希望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照着备课笔记或者是PPT念”(73.7%);“讲课中途因为‘规训’学生的行为偏差而满堂训斥”(45.5%);“对单位、社会牢骚满堂”(44.7%);“结合社会实际讲授知识点,结果一直‘跑题’”(36.5%);“其他”(2.6%)。

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大学课堂是有期待的,这种期待不只是知识点的覆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信念的激发;大学生期待从大学课堂,尤其是教师那里获取“正能量”,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期望通过课堂与教师进行精神交流。正如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全球顶级化学家之一)认为,考察一个教师的工作,最简单的标准是:一个学生上过你的课、进过你的课堂,他应该与其他人不一样[10]。

(六)怎么看待教考合一模式下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的现象

在很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看来,教考分离是针对教考合一的弊病而提出的。其中,学期末授课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这一点备受指责。学生对此怎么看?

对于这道开放题,只有部分调查对象作答。其中,72.9%的作答者肯定(或者说认可)这一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他们给出的理由有:第一,老师帮忙划范围、划重点,等于再次强调了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一方面让学生复习起来比较有方向,不至于一头雾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对重点内容着重掌握;第二,学习与复习有的放矢,有助于减轻学期末的考试压力,增加考试信心;第三,这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有明确了复习范围,学生才愿意去学习,否则,学生不愿学习,即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与复习的积极性;第四,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心态去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如果是非专业课,教师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大量时间去深入学习专业课;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对想要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利;第六,让应试简单化,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精神引领;第七,既然学校以学分绩点为考核标准,那么,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不过是帮学生更高效地达标,所以无可厚非;第八,教材一般是依据某一门学科的特点而编写出来的,未具体考虑这门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老师“划范围”“划重点”可以弥补后者,增强学生结合专业需要的学习针对性;第九,高校不应该要求大学生像中小学生那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所以没必要在考试上为难学生,因为对大学生而言,不只是学习知识很重要,锻炼能力也很重要;况且,有些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可能以后一生都不会用到,更没必要用考试来为难学生(言外之意是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就是不拿考试为难学生的表现)。

当然,也有16.4%的作答者很反对教师的这种做法,甚至表示“看不起这样做的教师”。反对者的理由是:第一,“划范围”“划重点”切割了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利于学生对完整知识的掌握;第二,助长了学生平时学习的惰性——很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不思考,只等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但这种突击并没有真正消化所学内容,更谈不上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学的不扎实);第三,有些同学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无论是否真正学会,也可能取得好成绩,这对平时认真上课的同学不公平;第四,学生平时没有学习积极性,这种状态反过来也影响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导致老师照本宣科,跟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互动,大学课堂无聊又压抑,而大学课堂本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的过程;第五,大学更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知识(读死书)的学习习惯。

此外,还有11.3%的作答者认为考前老师“划范围”、“划重点”有利有弊:好处是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和焦虑,能提高成绩;坏处是容易把学生“惯”出“懒惰”的毛病,也就是平时没有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爱钻研,不爱思考,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四结论

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不赞成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比例(46.8%)远高于赞成的比例(11.6%);如果大学生可以在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两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选择教考合一的比例(66.7%)远远高出选择教考分离的比例(16.1%)。当然,这不排除大学生本身的意愿或者说选择有趋易避难的因素影响。

反对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主要是从理论基础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方面进行否定的,而目前倡导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并没有就此给出辩证的解释,或者说没有寻求到相关的理论支持,更多的是把一些关于实践的认识当做“优势”:比如,支持者认为,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公平、公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等等。但这些认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学生的认同,换言之,不认同这些所谓的“优势”的学生比例相对更高。这表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像是校方的一厢情愿。

我们不能因为当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就投其所好。例如,指出教考分离对学生今后考研、社会考级有帮助,因为在教考分离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试问,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吗?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考研、考级培训机构岂不是自我矮化?从学生关于大学课堂的期待中可以看出,他们绝大部分不希望大学课堂跟中小学课堂一样照本宣科,而是期待走进大学课堂,能获得精神指引,思想摩擦碰撞出火花。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教考合一也存在弊端,从这个角度讲,如果高校执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兴利去弊?首先,高校以及学院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动员,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争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再由任课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减少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其次,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应协调一致,共同配合,统一教材(教学大纲),教师按照统一教材授课;再次,由校内教师根据该校学生的平均学力基础命卷,并做好保密工作,而不选用其他高校的试卷(不同高校学生入学的学力基础本不相同);最后,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也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既要将学期末考试的卷面得分纳入计算,还应该将平时的学习表现计入考核。即便如此,教考分离也仅仅限于一些教材、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进行试验;对于一些发展较快,更新频繁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教考分离完全不适用。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教育改革,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初衷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否实现初衷,却另当别论。在高等教育急剧扩招以后,我们的高校越来越丧失培养“社会精英”的志气和理想,大学课堂本应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公民责任、远大志向、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幸福的能力等等,不知不觉都泯灭掉了———关键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和理想逐渐被所谓的制度和管理吞噬了,结果事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对这些我们需要反思。

参考文献

[1]宫黎明,龙文祥.质疑教考分离[J].现代教育科学,2008(4):1-3.

[2][4][6][7]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2-94.

[3][9]林美卿,侯爱萍.“教考适度分离”模式及其实现形式[J].中国农业教育,2008(2):34-35.

[5]林怀满,冯治良.论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突破点——教考分离[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2):90-95.

[8]刘磊,等.“教考分离”制度的弊端及其应对——第三军医大学的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77-179.

3.高校期末考试总结 篇三

[关键词] 期末考试;教考分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7-0012-04

一 文献综述

教考分离,顾名思义,指教授(包括辅导)与考试相分离,常见于中考、高考、自学考试等水平考试中。对于这类统一的标准化考试而言,教考分离模式无疑凸显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正因为如此,当前不少高校试图在学期期末考试中也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替代传统的“教考合一”模式。然而,这一改革的合理性引发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巨大争议。

客观而言,大部分高教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都能认识到,教考分离有利有弊。其中,认为利大于弊者,自然支持甚至倡导教考分离;相反,认为弊大于利者,则坚决否定此举。

关于教考分离的弊端,学术界的认识林林总总: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背离了现代教育评价的主旨,导致师生关系工具化[1];有学者认为教考分离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助长了“应试”取向[2];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考分离不利于拓展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3],等等。归根结底,学术界质疑教考分离合理性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教考分离的理论基础及其蕴藏的价值内核与现代教育评价及现代管理学的主旨背道而驰。教考分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泰勒的目标评价理论,强调教学结果与预设课程目标的对照,据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而非结论性作用,不是侧重“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追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考分离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是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因此需要强制性的约束、管束与监督。具体到教考分离模式,其隐含的预设就是教师需要一定手段的监督与制约,否则教师没有教学压力,不会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样是这个麦格雷戈提出了与X理论对应的Y理论:工作是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过程,只要目标适当且有意义,员工就会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基于X理论提出的教考分离,实践中很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

对于教考分离的优势,学术界的认识也多种多样:教考分离能够避免任课教师在教学与命题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4],有利于调动教师从严执教的积极性[5];教考分离有利于端正学风考风[6];教考分离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具有可比性[7];教考分离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8];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获取真实的教学信息,宏观掌握教学情况,包括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领悟情况和知识传授情况[9],等等。与反对者从理论根基上否定教考分离不同,在赞成者看来,所谓的教考分离的弊端,不过是实践操作上的不当,是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的。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关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争议,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声音都来自校方(教师、教学管理者、高教研究者)。那么,学(生)方是什么意见,什么态度呢?显然需要关注者的关注——在教育改革面前,如果缺乏学生的声音,我们的决策总显得“自以为是”。

二 研究框架与数据

通过文献阅读,我们总结了学术界对于教考分离的利与弊的认识,以及高等教育教考分离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编制了《关于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调查问卷》。2015年6月份,课题组在北京的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该校2014级学生期末考试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选取该校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2014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问卷采取现场填答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达96.1%。

本次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上机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该校哪些课程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

考虑到教考分离这个说法对该校2014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授课教师一般在学期初就会向学生说明期末考试模式),本次问卷调查前,课题组没有对教考分离做任何概念界定。调查对象所理解的“教考分离”主要是任课教师的解说,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而是校内同一年级统一命题,比如大学英语;还有一种是授课教师不命题,试卷来自开设有相同课程的其他高校,比如高等数学。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该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电路分析等课程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采用了“教考分离”模式。显然,从课程性质来看,该校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就是学术界认为相对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课程。

(二)该校教考分离的相关配套工作有没有协调到位

教考分离显然需要前期的教学与后期的考试相配套,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考什么。从这个角度讲,教考分离离不开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

当被问及“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事先统一了教材吗”,回答“统一了”的占44.4%,“没统一”的占23.3%,“有的课程统一了,有的没统一”的占32.0%。这说明,该校在统一教材方面的工作还没做到位。

紧接着,在回答“对于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如果事先统一了教材,任课教师是按照统一的教材来授课的吗?”这个问题时,只有51.9%的学生回答“是”,还有22.1%的学生回答“不是”,26.0%的学生回答“有的是,有的不是”。这个调查结果显然不够理想:任课教师如果不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不同样违背了“教”与“考”的统一性吗?通过私底下与教师座谈了解到,统一教材没有获得教师的认可,是导致任课教师不一定按照统一教材来授课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再看看另外两个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试卷内容跟平时的教材内容有很大出入吗?”,统计结果显示,回答“是”的占23.8%,“不是”的占32.0%,“有的是,有的不是”的占44.1%;另一个问题是,“跟你相关的、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考试成绩能否反映你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8.4%的学生认为“基本上能反映”;26.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反映”;还有35.1%的学生认为“有的基本上能反映,有的完全不能反映”。这两项调查结果说明,该校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试卷覆盖面与统一教材之间尚有较大出入,以至于学生认为试卷内容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学习水平。

“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是很多尝试教考分离的高校共同总结出的一条有益经验,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也可以包括班主任、辅导员、院系教学管理人员)以积极支持的态度,充分肯定教考分离模式,多向学生宣传教考分离的好处,帮助学生减少对教考分离的抵触情绪,从内心认同并接受教考分离模式。但在回答“根据你的了解,你的任课教师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32.3%的学生认为“老师也不赞成教考分离,不过听命行事”;只有23.7%的学生认为“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并时不时地跟同学们讲讲教考分离的益处”;还有43.6%的学生认为“有的老师很赞成教考分离,有的老师不赞成”。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也认识到要学习已有经验,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但首先或许是因为学校以及学院在向教师“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还没完全把教师争取到积极配合与支持的状态,以至于教师或明示或暗示传达给学生的态度不完全是赞成。毕竟教考分离剥夺了任课教师的考试权力与权威,任课教师的消极抵抗与不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高校需谨记的是,要想保证教考分离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首先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

(三)该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认识与态度

总体而言,体验过教考分离模式的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调查中,只有11.6%的学生表示“赞成”,而高达4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另有16.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24.7%的学生表示可以“视课程性质而论”。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再问:“相比而言,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你更倾向于希望学校实施的是?”,统计结果显示,只有16.1%的学生选择“教考分离”,而高达66.7%的学生选择“教考合一”,另有16.9%选择“无所谓”。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高度相似性。这充分表明了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以上是关于高校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的一些说法,这里向被卷入其中的学生求证:因为卷入其中,所以他们有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教考分离的态度。

基于表1中学生对教考分离正反两方面说法的态度,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高校学生不是很看好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很多所谓的教考分离的“优势”,不过是校方所认为的优势罢了。

(四)如果高校一定要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

关于高等教育考试是否适合采用教考分离模式,这个争论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有些高校会抛开这一争论,直接进行教考分离试验,试图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践行方式方法,毕竟,教考分离或教考合一,高等教育学期期末考试总得择一。那么,如果高校决定采用教考分离模式,在学生看来,怎样做才有助于扬长避短?学生的回答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保留任课教师和学生对于考试范围的知情权(56.0%);教师先集中研究、讨论,选取统一教材(44.0%);试卷由本校(而非他校)根据统一教材命题(41.0%);不断改进试卷,促进科学、规范(39.8%);保障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合作(25.6%);其他(3.4%)。

(五)抛开考试模式不论,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

学生期待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教学,看似跟教考分离模式研究没有关系,实则有关系。考试模式不仅仅对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也有影响,例如,通过私下与个别教师座谈了解到,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学时既定的情况下,教师每一堂课都要抓紧时间“赶”任务,没有时间也不敢自由发挥。也就是说,教师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师的这种教法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上这样的课能感到有收获吗?

关于这一议题,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一正一反两道题。对于“你期待的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教我学习方法、思考方法”(71.2%);“知识点的讲授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连”(54.7%);“或多或少能带给我精神引领”(51.3%);“能颠覆我原来的想法,启迪我思考”(42.7%);“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成长痕迹”(34.5%);“按部就班地围绕教材知识点来讲”(4.9%);“其他”(1.9%)。相反,对于“你最不希望大学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选项由高到低依次是:“照着备课笔记或者是PPT念”(73.7%);“讲课中途因为‘规训学生的行为偏差而满堂训斥”(45.5%);“对单位、社会牢骚满堂”(44.7%);“结合社会实际讲授知识点,结果一直‘跑题”(36.5%);“其他”(2.6%)。

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大学课堂是有期待的,这种期待不只是知识点的覆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信念的激发;大学生期待从大学课堂,尤其是教师那里获取“正能量”,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期望通过课堂与教师进行精神交流。正如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全球顶级化学家之一)认为,考察一个教师的工作,最简单的标准是:一个学生上过你的课、进过你的课堂,他应该与其他人不一样[10]。

(六)怎么看待教考合一模式下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的现象

在很多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看来,教考分离是针对教考合一的弊病而提出的。其中,学期末授课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这一点备受指责。学生对此怎么看?

对于这道开放题,只有部分调查对象作答。其中,72.9%的作答者肯定(或者说认可)这一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他们给出的理由有:第一,老师帮忙划范围、划重点,等于再次强调了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一方面让学生复习起来比较有方向,不至于一头雾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对重点内容着重掌握;第二,学习与复习有的放矢,有助于减轻学期末的考试压力,增加考试信心;第三,这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有明确了复习范围,学生才愿意去学习,否则,学生不愿学习,即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与复习的积极性;第四,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心态去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如果是非专业课,教师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大量时间去深入学习专业课;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对想要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有利;第六,让应试简单化,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精神引领;第七,既然学校以学分绩点为考核标准,那么,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不过是帮学生更高效地达标,所以无可厚非;第八,教材一般是依据某一门学科的特点而编写出来的,未具体考虑这门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老师“划范围”“划重点”可以弥补后者,增强学生结合专业需要的学习针对性;第九,高校不应该要求大学生像中小学生那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上,所以没必要在考试上为难学生,因为对大学生而言,不只是学习知识很重要,锻炼能力也很重要;况且,有些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可能以后一生都不会用到,更没必要用考试来为难学生(言外之意是老师考前“划重点”“划范围”就是不拿考试为难学生的表现)。

当然,也有16.4%的作答者很反对教师的这种做法,甚至表示“看不起这样做的教师”。反对者的理由是:第一,“划范围”“划重点”切割了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利于学生对完整知识的掌握;第二,助长了学生平时学习的惰性——很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不思考,只等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但这种突击并没有真正消化所学内容,更谈不上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学的不扎实);第三,有些同学考前按照老师划的“范围”“重点”突击,无论是否真正学会,也可能取得好成绩,这对平时认真上课的同学不公平;第四,学生平时没有学习积极性,这种状态反过来也影响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导致老师照本宣科,跟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互动,大学课堂无聊又压抑,而大学课堂本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研究的过程;第五,大学更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而不是让学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知识(读死书)的学习习惯。

此外,还有11.3%的作答者认为考前老师“划范围”、“划重点”有利有弊:好处是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和焦虑,能提高成绩;坏处是容易把学生“惯”出“懒惰”的毛病,也就是平时没有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爱钻研,不爱思考,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四 结论

基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不赞成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比例(46.8%)远高于赞成的比例(11.6%);如果大学生可以在教考分离和教考合一两种模式之间做出选择,选择教考合一的比例(66.7%)远远高出选择教考分离的比例(16.1%)。当然,这不排除大学生本身的意愿或者说选择有趋易避难的因素影响。

反对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主要是从理论基础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方面进行否定的,而目前倡导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的学者并没有就此给出辩证的解释,或者说没有寻求到相关的理论支持,更多的是把一些关于实践的认识当做“优势”:比如,支持者认为,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公平、公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等等。但这些认识只得到了极少部分学生的认同,换言之,不认同这些所谓的“优势”的学生比例相对更高。这表明,高等教育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更像是校方的一厢情愿。

我们不能因为当前一些在校大学生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就投其所好。例如,指出教考分离对学生今后考研、社会考级有帮助,因为在教考分离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试问,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吗?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考研、考级培训机构岂不是自我矮化?从学生关于大学课堂的期待中可以看出,他们绝大部分不希望大学课堂跟中小学课堂一样照本宣科,而是期待走进大学课堂,能获得精神指引,思想摩擦碰撞出火花。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教考合一也存在弊端,从这个角度讲,如果高校执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兴利去弊?首先,高校以及学院要对相关教师进行动员,积极宣传,正面引导,争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再由任课教师正面引导学生,减少学生的消极抵触情绪;其次,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应协调一致,共同配合,统一教材(教学大纲),教师按照统一教材授课;再次,由校内教师根据该校学生的平均学力基础命卷,并做好保密工作,而不选用其他高校的试卷(不同高校学生入学的学力基础本不相同);最后,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也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既要将学期末考试的卷面得分纳入计算,还应该将平时的学习表现计入考核。即便如此,教考分离也仅仅限于一些教材、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进行试验;对于一些发展较快,更新频繁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教考分离完全不适用。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教育改革,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初衷肯定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否实现初衷,却另当别论。在高等教育急剧扩招以后,我们的高校越来越丧失培养“社会精英”的志气和理想,大学课堂本应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公民责任、远大志向、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幸福的能力等等,不知不觉都泯灭掉了——关键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和理想逐渐被所谓的制度和管理吞噬了,结果事规章制度越多,监督管理越严密,越是不出效率,不出成绩。对这些我们需要反思。

参考文献

[1]宫黎明,龙文祥.质疑教考分离[J].现代教育科学,2008

(4):1-3.

[2][4][6][7]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

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2-94.

[3][9]林美卿,侯爱萍.“教考适度分离”模式及其实现形式

[J].中国农业教育,2008(2):34-35.

[5]林怀满,冯治良.论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突破

点——教考分离[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2):

90-95.

[8]刘磊,等.“教考分离”制度的弊端及其应对——第三军

医大学的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177-179.

[10]与竺可桢校长一起三问大学教育[N].中国教育报,

4.期末考试总结 篇四

本次考试我校各班情况良好,根据各班的考试情况,对今后的工作做以下改进:

1.优化课堂设计

优化课堂设计,一方面,变满堂灌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发言权,比如可以把有些不必要的教师范读设计为小老师领读,调动学得好的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更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

化整体为部分,以前的课堂我总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班齐读上,其实可以渗透更多的个别检查和落实,或者是男女比赛、小组比赛、开火车或是指名读,这样既能更好地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我能更准确地分析学生学情,同时也能避免后进生滥竽充数,光对嘴型不发音或是开小差的情况;

加强趣味性的设计。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单纯的咆哮和说教对于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作用并不是很大,相反,有趣的游戏、儿歌、谜语等更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到教学设计上,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喜欢我的课堂,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2.加强基础落实

以前的课堂我总是安排得很满,给学生自己读自己写的时间不够,作业完成也大多放到家里,《课时达标》和生字抄写的责任转嫁到了家长身上,而学生放学后在家完成作业的效率及作用显然是比不上课堂的,所以,以后一定要加强基础的落实,对作业的指导转移到课堂或是课间时间,避免学生回家后对课堂知识产生遗忘,同时也能尽可能地避免家长和老师在作业辅导上的差异,让学生在考试时候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

3.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我们班的孩子上课课堂常规还存在一定问题,听课率较差,开小差,讲小话,做小动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讲评作业和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采,自顾自地,这是我在常规训练上的失败,以后要加大对常规的训练,提高听课率,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关键途径。

4.抓紧后进生转化

抓好早读和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一定要将他们的学习情况纳入课余时间工作重点,监督他们补上落下的拼音,默写、听写、背诵和作业结合,多方面检查,多方面落实,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成绩,缩小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5.加强家校之间的配合提高学生成绩,不仅仅要靠学校和老师,45分钟以外的放学时间同样重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中来,既不能让家长在对学生学习指导上全部包办,变指导为代劳,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揽到老师身上,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在家长会上让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跟其他家长做一下经验传授和交流。

6.加强向有经验老师的学习

对于刚工作的我,各方面经验不足,课堂上和班级管理上都有很多问题,以后我得更多地向有经验的李老师、时老师她们学习,听她们的课堂,学习她们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学习,提高自己。

五、小结

5.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篇五

2012年11月13日至14日,我校举行了期中考试。

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的学生考得更糟糕了,除了保持了6位同学的优秀,竟然有27人没有及格。心里觉得一丝悲凉:作为学习国语的学生,竟然会考出这样差的成绩?到底是怎么了?

我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我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我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甚至我会每天批阅学生的日记。我还坚持让班上书写不好的学生每天写一版小字交给我过关。

不过,我却没有让学生抄写书下注释和课后词语,也没有让学生逐个到我这里背书过关。难道这就是我犯的错?

我原来一直强调的就是学生自觉背好要求背诵的课文,一直强调他们能够主动记好书下注释和课后词语。但是,从学生试卷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好。这就说明了他们并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难道是我的学生进入初二越来越厌学了?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太差?

但是,他们的历史成绩却比初一有了进步!

我清楚这位历史老师比原来的历史老师更严格,她总是抓班上的学生背历史知识。学生也怕了她,自然就把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历史这门课程上了。

可是,对于惰性比较强的他们来说,假如他们只想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搞学习,就不会愿意花两个小时。所以,在一个小时内,他们要应付历史老师的检查,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习历史。很自然的,就忽略了语文的学习了。因为,他们认为我反正不会惩罚他们!我明白了:为什么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为学生不可避免的惰性思想。于是,我要求学生改掉自己的惰性,要求他们在本来只花一个小时搞学习的基础上,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搞好学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因重视一门课程而导致忽视其它课程的情况。为了让他们重视我说的话,我也宣布了自己的惩罚措施,即分层次完成作业:每一篇课文的预习任务,关于书下注释和课后词语,没有及格的把它们抄写5遍,及格的抄写2遍,优秀的 抄写1遍。不过,这个是否及格的划分是弹性的,以每一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为准。比如,这次作业安排以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为准,而等下次月考后,作业的安排就以那次成绩为准了。

我想看看,这样安排是否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6.期末考试情况总结 篇六

文 章来 源中国教育文摘 期末考试情况总结 这次期末考试题是本着紧扣课本,考察学生单词、句型的听说认读的原则出题的,期末考试情况总结。总体来说试题比较科学,重难点把握很好,强调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一周只有两节课的孩子们来说,达到了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基础知识并重的目的。试题看似简单,却设有诸多陷阱,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认真读题,仔细检查,聪明的跳了过去,工作计划范文《期末考试情况总结》。有的同学稍一疏忽,就跳进去了。通过这次的试卷分析,从76--98分,几乎大部分的失分原因都是审题不清或者疏忽。因没有学会扣分的寥寥无几。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期末考试三年级四、五、六班100分的共有53位,在此提出表扬。· 三个班152名同学参加考试,A等人数124名,B等18名,C等6名,D等4名。·平均分超过了90分。· 团体成绩为第一、第二、第三名。· 在此,老师要表扬所有的孩子们,因为这次你们大部分都有了进步。只有几个同学,依然在原地没有动。· 特别是五班同学由“单词大王”的团体第五上升至这次的团体第三,实现了老师和同学们考试前一起的约定。每一个孩子都和老师一样,在实现着自己许下的诺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们,老师相信,我们只要每天都进步一点,我们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文 章来 源中国教育文摘

7.初二期末考试总结 篇七

首先,我会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

其次,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他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会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

另外,我会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并不怎么样,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还需要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俗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在纪律方面要做到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扔废弃物。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在生活上,我基本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自己的事情也能自己完成。宿舍也是一个大集体,六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大空间里。各自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都不同,也不免有闹些小矛盾,这也需要大家互相迁就和理解。有时候,寝室的人有一些事情,我们也会去安慰她们,虽然我们也都只会说一些:“没问题的”“放宽心”“不会有事”的之类的话。我们星期天的总会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晚上上完课就回回到寝室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些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学期的集体生活过得还算安宁。没有什么大的事件。

下学期我们就初三了,走出了初一的漫不经心,褪去了初二的心浮气躁。我们点燃梦想的烛,擦亮希望的光,在这光和影的奏出的旋律中从容起步。我们会带着希望踏上这追梦的旅途。

8.期末考试总结 篇八

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一下,分析一下考试失分原因,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失败乃成功之母。

先分析一下我以往的强项语文。从错题上可以看出,我的成语积累不够丰富,对词句的主旨判断不够准确。本来是描写白鹭恰到好处的身材,而我却把视线转移到了“多一分……”上,得到了错误的答案“过犹未及”;再看看作文,选材不够新颖,立意缺乏时代气息,结束语没有达到升华文章主题的效果,语句尚欠通顺……翻出自己以前的文章,发现自己总是存在语句不够纯熟,用词不够精练,表达主题。还有,阅读量不够大,基础功还不够扎实。

英语和科学我一直比较稳定,但如果要想保持较好的成绩,需要的是:解题时更细心、更耐心一些。有些不该答错的题,因为自己粗心而失分,很是不应该。

史社,虽说可能号卷改错了五分,但是还是出现了明显的退步,这跟自己平时太自负有关,总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掌握得不错,而一些单元的复习题,也是拖到了最后才临时抱佛脚。

期中,在班里总分第一的我,这一次退步到了五、六名。主要原因就是期中题目出的比较难,我在做好了基础题的基础上,又答好了比较难的题目。

而这次同学们普遍反映题目出得较容易了一些,别的同学都答好了基础题,而我基础题部分反而失分较多,于是被不少同学超越了。

这跟我考试前的复习指导思想很有关系,一味认为自己基础还算扎实,忽略了最基础部分的复习,殊不知,只有在做好扎实的基础题的前提下,才能挑战更难的题目,主次不可以颠倒。

通过这次考试,我感觉到了其他同学都在努力,自己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资本。

9.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篇九

不过在考试后我也对教学情况作了反思.要做一位好老师最主要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一节课四十分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应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做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赏识孩子,而且让教育赏识自己,更让孩子赏识自己,这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总之,教好语文还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语文老师去研究,去探索。

10.期末考试反思总结 篇十

一、教学经验

1、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上课前,我除了精心编写教案、学案外,还上网搜集各种英语课本知识相关的小视频,小动画,制作精美使用的课件,尽量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事实证明精心,好上课的材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2、严宽结合,狠抓课堂常规。我一直坚持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但绝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尤其是在抓班级教学常规工作中,我更是注重严宽结合,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我就抓紧讲解基础知识。当学生表现疲惫不专心时,我就放慢速度,运用课堂口令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如:我要求学生坐端正会说:one-two-three学生就说:a-b-c并坐好。我要求学生认真听会说:listen!学生要说:i will listen!总之,恰当的口令语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3.以鼓励为主,关注学困生。我感觉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奋进的催化剂,尤其针对学困生。平时我总是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坚持给他们写鼓励性评语,让他们时时尝到成功的甜头。一学期下来,个班的学困生明显减少,并且普遍增强自信心,发挥出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英语成绩持续上升,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脱颖而出。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我也是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只要他们一有好的表现,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加表扬,强化他们已经形成的好习惯。确保班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四个班的成绩名列前茅。

二、不足之处:

1.对待学困生缺少耐心,没有关注好每一个学困生,为他们制定恰当的补习计划和措施。

2.经常犯急躁情绪,没有很好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怪罪学生不会学习。

11.小学期末考试总结 篇十一

首先,我们的五年级为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补差效果。语文合格率为100%,数学也只剩一个58分,六4班从期中时十多分的差距缩小到6分,全班从期中的10个不及格到现在的3个不及格,上升幅度之快与教师的全力补差密不可分。

其次,我们的英语有上升的趋势。我们三英、四英平均分全乡第一,五英、六英整体上升。特别是三英与期中相比,进步很大,这与张春红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分不开,与三年级教师的合作分不开,从期中后的进步看,本学期一切步入正轨,我们有信心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本次考试中出现了一、二、四、五等各科较为平衡和名次靠前的班级,我们几个优势班级形成,班级中三科注重平衡,教师所教的级科也注意平衡。如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二年级的数学,四年级的数学还有我们不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英语教师,一个人带两个科目或两个班级均能同样用力,不厚此薄彼,齐头并进,特别是复习期间很辛苦,很不容易。

第四,我们的新教师有进步。左雪勤老师从期中时十几个不及格补了只剩两个,很不容易,张冬梅老师所带的三年级英语也从原来均分差距7

分缩小到2分多,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提高,另一方也反映了我们补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考试也反映了不少问题:

1、出现了部分边缘科目。

2、年轻教师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努力。

3、部分班级优差生差距在拉大。

4、我们的后进生队伍仍然很庞大,期中时本部共44个级科,只有6科合格率100%,教学点11个级科8科合格率100%,虽然这次补差有了很大的成果,但补差还仍然是重重之重的工作,本次18个级科合格率达到100%,26不达,不及格人次共57人,闸西一个级科1人。数据是大了,但我们要具体分析,这其中有半数是两科、三科均不合格,也有偏科的,刚才几位教师的发言不仅给我们传授了经验、也给了我们大家信心,路是一步步走的,差生是要一点点的补的,本学期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第五、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结合教学成绩,各学校要认真分析考试成败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的教学成绩迎头赶上。

2、要召开专门的教学研讨会,帮助教师分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写出试卷分析,帮助改进教学,避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3、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学转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难点、重点、考点和教学拓展。

4、要重视教学思想的教学。如化繁就简、图形结合,图形转化、以曲为直等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5、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平时训练规范化,平时考试标准化。

上一篇:幸福教师随笔下一篇:建党100周年绘画简单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