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自招数学试题

2024-08-05

中考自招数学试题(共7篇)

1.中考自招数学试题 篇一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真题

南开大学面试将参加复试的考生按照类别随机分组,面试顺序由现场抽签决定。面试前,考生需要准备一份“创新精神”为主题的PPT,面试时老师的问题主要围绕着自己PPT的内容展开,面试题目贴近社会热点话题。

自主招生复试对象包括获得普通自主招生、单项优秀自主招生、数学试点班自主招生、“英才选拔直通车计划”复试资格的考生。学校将参加复试的考生按照类别随机分组,有多位考官进行群组面试,面试顺序由现场抽签决定。面试评委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国家杰出青年教师,部分学院负责人带队进行面试。

文科类面试题目

1、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拉近还是疏远?

2、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

理科类面试题目

1、为什么山西以前雾霾严重如今好多了,河北的雾霾始终严重?

2、西游记里取经包括白龙马的五人组里,如果把他们看做一个团体,你愿意做谁?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

对象包括获得普通自主招生、单项优秀自主招生、总分优先自主招生面试资格的三类考生。面试顺序按现场抽签决定。除了单向优秀自主招生的考生是1人按顺序进考场面试之外,其余是5人一组面试。面试官均是来自南开大学的专家和教授。

面试考官依据高中知识、时事热点、笔试中考生附加题答题情况等方面有意识的向考生提问,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敏锐性等。

面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40%,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潜质。如果考生通过面试,将获得相应的自主招生资格。

2.中考自招数学试题 篇二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1: (2009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x-1, 2-x) 在第四象限, 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由点A (x-1, 2-x) 在第四象限知, x-1>0, 2-x<0, 解不等式组可得x>2.

答案:x>2.

点拨: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4个象限, 要理解各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

例2: (2008年贵州省贵阳市) 对任意实数x, 点p (x, x2-2x) 一定不在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析:对任意实数x, 当x=0时, 点P不属于任何象限, 故x=0不合题意.因此对实数x可作如下分类.

因为x2-2x=x (x-2) , 可知当x<0时, 一定有x (x-2) <0, 点P在第三象限;当0<x<2时, 有x (x-2) <0, 点P在第四象限;当x>2时, x (x-2) >0, 点P在第一象限;综合上述, 对任意实数, 点p (x, x2-2x) 一定不在第二象限.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特征.通过对x的分类讨论, 判定出点P经过的象限, 无论实数x取何值, 点P都不经过第二象限.体现分类思想在坐标中的应用.

例3: (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 如图1是绍兴市行政区域图, 若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1, 2) , 诸暨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5, -2) , 那么嵊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1, 2) , 诸暨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5, -2) 可知, 其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根据坐标系即可求得嵊州市区所在地的坐标.

答案:嵊州市区所在地的坐标 (0, -3) .

点拨: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 (1, 2) 和诸暨市区所在地坐标 (-5, -2) 确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再用点的坐标表示嵊州市区所在地位置.这类题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给定坐标系求点的坐标;另一类未给出坐标系, 首先需要建立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不一样, 求出的点的坐标也就不同, 因而具有一定开放性.

二、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例4: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 则它的周长为 () .

A.7 B.9 C.12 D.9或12

解析:根据三角形大的三边关系确定腰长和底边的长.

(1) 当腰长为2时, 2+2<5, 不能构成三角形;

(2) 当腰长为5时, 即三角形的三边为5, 5, 2, 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故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

评注: (1) 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

(2)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它的作用主要有:

(1)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当已知两边时, 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3) 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例5: (2009年辽宁省铁岭市) 如下图所示, 已知直线AB∥CD, ∠C=125°, ∠A=45°, 则∠E的度数为 () .

解析:根据平行线及三角形外角和的性质.

答案:B.

评注:本题主意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例6: (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 如下图, △ABC中, ∠A=70°, ∠B=60°, 点D在BC的延长线上, 则∠ACD等于 () .

解析:由三角形的外角和知,

答案:C.

评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例7: (2009年青海省) 已知代数式-3xm-1y3与xnym+n是同类项, 那么m、n的值分别是 () .

解析:由题意, 代数式-3xm-1y3与xnym+n是同类项, 则

解这个方程组, 得

故应选C.

点拨:本例中利用同类项的概念构造二一元一次方程组,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此类题目是中考的一个重点题型.

例8: (2009年广东省茂名市) 解方程组:

分析:方程组的特点是:程中x的系数相等, 由 (1) - (2) 消元简便.

解:由 (1) - (2) , 得y=3,

把y=3代人 (2) , 得x=-2,

评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 即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消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代入消元法;二是加减消元法.在解题时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 选择解法.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时, 用加减法简便.

例9: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 为了拉动内需, 广东启动“家电下乡”活动.某家电公司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在启动活动前一个月共售出960台, 启动活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和Ⅱ型冰箱的销量分别比启动活动前一个月增长30%、25%, 这两种型号的冰箱共售出1 228台.

(1) 在启动活动前的一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多少台?

(2) 若Ⅰ型冰箱每台价格是2 298元, Ⅱ型冰箱每台价格是1 999元, 根据“家电下乡”的有关政策, 政府按每台冰箱价格的13%给购买冰箱的农户补贴, 问:启动活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1 228台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 政府共补贴了多少元 (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 ?

解: (1) 在启动活动前的一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x、y台, 得

解得经检验, 符合题意.

答:在启动活动前的1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560台、400台.

评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通过分析题意, 寻找等量关系, 一般有两个未知数, 需要有两个等量关系, 求得的解既要满足方程组, 又要使应用题有实际意义.

本题的背景取材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 时代气息浓郁, 同时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 及其解法

例10: (2008年湖南省永州市) 如下图, a、b、c分别表示苹果梨、桃子的质量.同类水果质量相等,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注意到2c=a, 3b>2a, ∴a>b>c.选C正确.

评注: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将三种水果转化为数量关系, 并进行大小比较.

例11: (2009年湖北省荆门市) 若不等式组

有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评注:本题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由不等式组的小于1的整数解的个数, 逐一列举, 从而确定a的取值.主要考查由不等式组的解集逆向思维.

例12: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 解不等式:5x-12≤2 (4x-3) .

点拨:解一元因此不等式的步骤可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 注意两边同除以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例13: (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 初中毕业了, 孔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钱, 买一份礼物送给父母.已知:在暑假期间, 如果卖出的报纸不超过1 000份, 则每卖出一份报纸可得0.1元;如果卖出的报纸超过1 000份, 则超过部分每份可得0.2元.

(1) 请说明:孔明同学要达到目的, 卖出报纸的份数必须超过1 000份.

(2) 孔明同学要通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 请计算他卖出报纸的份数在哪个范围内.

解析: (1) 如果孔明同学卖出1 000份报纸, 则可获得:1 000×0.1=100元, 没有超过140元, 从而不能达到目的. (注:其他说理正确、合理即可.)

(2) 设孔明同学暑假期间卖出报纸x份, 由 (1) 可知

解得1 200≤x≤1 500.

答:孔明同学暑假期间卖出报纸的份数在1 200~1 500份之间.

3.自招报考条件 篇三

一般来说,有三类考生可以参加自主招生。(天学网整理)

第一类: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创新潜质比较高的学生。

第二类: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学科竞赛(物理、化学竞赛),获得过国家或者省级奖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长的学生。

第三类:在高中阶段,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突出的特长,或者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非常优秀的学生。

综合盘点近70所自主招生院校招生章程的招生要求,归纳出以下18项内容如下:

1.品学兼优,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曾公开发表过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论文(限第一作者);

3.高中阶段参加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或特等奖;

4.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含)以上;

5.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或特等奖;

6.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及国际重大比赛获奖;

7.全国创新英语大赛(《高校招生》杂志社主办)中获“优胜者”奖项;

8.全国性英语竞赛决赛三等奖(含)以上获得者;

9.省级英语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获得二等奖(含)以上;

10.有航空模型(制作和飞行操控方面)的特长,在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名次;

1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或物理省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12.高中阶段同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以上;

13.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拥有专利者;

14.获得“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

15.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可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16.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且成绩优秀者;

17.在民乐、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民乐单项须获得七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舞蹈须获得五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者;

18.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养潜能,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的学生。

总之,高校会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不管你是整体学习成绩很优异,还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有绝对优势,或者你是创新达人,都会为你参加自招而加分。

4.对一道中考数学试题的评析 篇四

原题: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 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轿车到达乙地后 ,货车距乙地多少千米 ?

(2)求线段CD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3)轿车到达乙地后 ,马上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 , 求轿车从甲 地出发后 多长时间 再与货车 相遇 (结果精确 到0.01).

一、考点与亮点

考点:1一次函数的应用,对一次函数图像的意义的理解,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2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相遇问题. 3列方程解应用题.4数形结合的思想. 5转化的思想.

亮点:1题目原创,其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且学生熟知. 2在同一个一次函数问题中,一个用直线,一个用折线进行表示, 避免了问题的单调乏味. 而且在间接告诉速度的方式上又有所不同. 货车在总路程上的起点时间和终端时间都已知,但轿车的 起点时间 未知 ,给学生设 置了一个 小小的障碍 ,并且打破了轿车一个速度的固定模式,由轿车距离甲地y(km)与x(h)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折线BCD知,轿车行BC段路程与行CD段路程所用的速度是不同的; 因点B未知,C、D两点的坐标已知 ,故BC段的速度无法求出 ,而CD段的速度容易求出.3本题要求学生会识图、会审题、会破题. 能将数和形有机地结合. 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理解函数与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 是考查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好题.

二、疏忽与不足

本题的第(3)问无法求出. 因为轿车从甲地出发的时间未知,根据题意和图示我们只知道货车从甲地出发后,2.5小时轿车距离甲地80千米、4.5小时到达乙地. 根本无法求出轿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而原卷提供的答案只 是货车从甲地出发后与轿车再次相遇的时间. 这是命题人一时 的疏忽所致.

三、建议与对策

对策1.本题在第 (3)问中添加 假设出点B的坐标 ,如B (0.5 ,0 ) 或B (1,0)均可,其他不变.

对策2.本题将第(3)问的问题:“求轿车从甲地出发后多长的时间再与货车相遇”直接改为“求货车从甲地出发后多长的时间再与轿车相遇”.

对策3.本题在第(3)问中添加条件“若假定当点B与坐标原点O重合时”亦可.

四、优化与创新

在对策1中,若B(0.5,0)则轿车从甲地出发后再与货车相遇的时间为4.68 - 0.5 = 4.18(h);若B(1,0)则轿车从甲地出发后再与货车相遇的时间为4.68 - 1 = 3.68 (h). 按对策2或对策3修正后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原卷第(3)问提供的答案4.68(h). 本题的第(3)问(按对策2或对策3修正后 ),除原卷提供的方法外,这里再介绍两种解法:

解法一:由(1)(原参考答案)知:轿车在货车从甲地出发后4.5小时到达乙地时 , 货车距乙地30千米. 我们只要先求出轿车与货车一共行驶30千米所用的时间即可. 这个时间 =30÷ (60 + 110) ≈0.18(h). 因此 ,货车从甲地出发后再与轿车相遇的时间 = 4.5 + 0.18 = 4.68(h).

解法二: 由题意知: 轿车按原路原速返回到C点用时2小时. 因4.5 + 2 = 6.5小时,故返回时点C(6.5,80),易知返回时轿车距离甲 地y (km ) 与x (h ) 之间的函 数图像是 以点D(4.5,300)、C(6.5,80)为端点的线段. 求得此函数为:y = -110x +795同时求得线段OA的函数解析式为 :y = 60x那么 , 货车从甲地出发后再与轿车相遇的时间就是直线y = -110x + 795与直线y = 60x的交点横坐标. 联立解得x = 4.68小时 .

此法要求学生会用新的知识和方法去取代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由此知:本题在修正问题后,其涉及考查的知识点多;适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全面、广泛;其解法灵活多样. 其难度适中,又来源于生活是一个好题.

五、借鉴与思考

数学命题是一项复杂、严谨、科学、规范的工作,严禁出错. 命题的思路要清晰,解法尽量灵活多样. 体现的思想与方法要活灵活现.

数学命题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今后的教学要有启发性,对教师的教学要有指导性,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要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数学试题的创编要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相关联,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考核学生的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结合现实情况的开放性问题和新颖的探索性问题来诱导学生的探索和创新. 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中考数学的命题. 它具有时代性、局限性和创新性. 它要求广大命题工作者既要深钻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 领悟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 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学情.

5.中考数学应试技巧 篇五

答卷中, 见到简单题, 要细心, 莫忘乎所以, 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 要耐心, 不能急.要努力做到:坚定信心, 步步为营, 力克难题.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 我不大意;人难我难, 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 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2.“三先”又“三后”, 答题要有序

在通览全卷并对简单题作了解答后, 情绪基本趋于稳定, 大脑趋于亢奋, 此后七八十分钟就是最佳状态的发挥或收获丰硕果实的黄金时间了.实践证明, 满分卷是极少数.因此, 实施“三先三后”及“分段得分”的考试艺术是明智的.

(1) 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 再做复杂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 (通览并顺手解答属于第一遍) , 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跳过啃不动的题目, 从易到难.最后的题未必比前面的题难, 难易因人而异.

(2) 先高 (分) 后低 (分) .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 如两道题都会做, 应先做高分题, 后做低分题, 以便时间不足时仍能得高分;到了最后十分钟, 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分段得分”, 争取在时间不足的前提下多得分.

(3) 先同后异.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 这样思考比较集中, 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 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 解题必须进行“兴奋灶”的转移, 思考必须进行代数学科与几何学科的相互换位, 必须进行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 但“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三先三后, 要结合实际, 因人而异, 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 低分题无暇顾及”的情况发生.

3.审题要细心, 做题要规范

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 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 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解题实践表明, 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 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有些条件题目未明显写出来, 常常是隐蔽给予的, 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这一步不要怕“浪费”时间.

找到解题方法后, 书写要简明扼要, 快速规范, 不要拖泥带水, 啰嗦重复, 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 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 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 可直接写出结论.为了提高书写效率, 应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 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且严谨.

4.踩点要稳准, 分段得高分

对于同一道题目, 有的人理解得深, 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 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 中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 这叫“分段评分”, 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 踩得多得分就多因此,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是一种高招.“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 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 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1) 对于会做的题目, 要解决“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 明明会做, 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 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 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 防止被“分段扣分”.经验表明, 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 阅卷老师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 分段给分.

(2)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 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 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 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1) 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确实啃不动, 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 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 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 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 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 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 每进行一步演算都可以得分, 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 但分数却已过半, 这叫“大题拿小分”.

(2) 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 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 往后推, 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 说明这个途径不对, 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 就回过头来, 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 “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 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 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 继续有……”, 一直做到底, 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 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 这时不要乱七八糟的插上去, 可在后面补上一句“事实上, 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 以保持卷面的整洁.若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想不出来, 可把第一问作“已知”, 先做第二问, 这也是跳步解答.

(3) 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那么, 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 从抽象退到具体, 从复杂退到简单, 从整体退到部分, 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 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 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 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4) 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 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 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 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 这些辅助步骤在解题中必不可少, 而找起来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 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 应用题的设未知数等.书写也是辅助解答, “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5.速度要把握, 检查要细心

中考数学试卷共有28个题,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 平均每题约为4.2分钟.为了给解答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 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二分钟左右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 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 或“隐含失分”.在答卷中要集中精力解决通常占全卷80%以上的中下难度的题目, 它们是试卷的主要构成, 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能拿下这些题目, 实际上就是打了胜仗, 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 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 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1.雷雨季节, 有些小孩害怕雷声, 这是因为雷声的 ()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难听;D.是噪声。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 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 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B.猜想;

C.实验;D.得出结论。

3.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 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 下列做法中, 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

A.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C.使用测电笔时, 手按住笔尾金属体, 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

D.发现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时, 必须先切断电源, 然后再救火。

4.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 不能立即停下来, 这是因为运动员 () 。

A.失去了惯性;B.具有惯性;

C.不受力的作用;D.惯性大于阻力。

5.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和24cm, 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 。

A.f<6cm;B.6cm

C.9cm

6.在自然科学中, 许多规律可借助于图像直观地展示出来, 例如, 某电路中, 已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恒定不变, 图1中能正确表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与它的电阻R之间的关系是 () 。

二、填空题 (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 每空2分, 共24分。请将下列答题中的 (1) (2) 序号所占位置应答内容, 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7.2008年我国“神七”成功登月, 三名宇航员坐在太空船里, 在太空船升空过程中, 宇航员相对于太空船是 (1) 的, 相对于地球是 (2) 的。

8.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 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1)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2) 颜色的光, 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9.如图2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S, 将滑动电阻器的滑片从右端向左端移动, 电流表的示数将 (1)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灯泡L的亮度将 (2)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

10.图3甲所示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 他发现温度计读数大于100℃ (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 他的错误是 (1) , 纠正错误后, 他观察到水沸腾时, 温度计的读数如图3乙所示, 则水的沸点是 (2) 。

11.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的赛场上, 中国队包揽了四枚金牌。短道速滑的冰面做得较光滑, 是为了 (1) 摩擦力;冰刀做得很窄, 对冰面的压强 (2)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

12.小华家电能表4月底的示数为2 1 3 8 5月底的示数为如图4所示, 则小华家5月份消耗的电能为 (1) kW·h, 应付电费为 (2) 元 (每度电费按0.5元计算) 。

三、作图题 (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 每小题2分, 共6分。请按要求作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图形上。)

13.请你在图5中画出沿斜面滚下的小球A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14.如图6所示, S是一个发光点, 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 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5.螺线管通电后, 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7所示, 请你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分。请将简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

16.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2009年8月的一天晚上 (当时气温20℃左右) , 厦门市一辆运送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 导致车上气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泄漏, 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急剧汽化, 消防队员在施救过程中, 无意中发现泄漏孔附近潮湿的棉纱结了冰, 于是消防队员用潮湿的棉纱堵住泄漏孔, 不一会儿棉纱居然也结了冰堵住了泄漏孔。

看了这则报道后, 小王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应不高于0℃, 而小王的母亲则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仍然为20℃左右。

(1) 根据上述报道中描述的现象, 你认为 (1) 的猜想是正确的, 这样猜想的依据是 (2) 。

(2) 请你解释为什么堵泄漏孔的棉纱会结冰?

五、实验题 (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 17题8分, 18题7分, 共15分。请将回答内容填写到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7.红薯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 它的密度是多大呢?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

(1) 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 在天平左盘放上一块红薯, 在天平右盘放上适量的砝码后, 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 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 她应 (1) 。天平平衡后, 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8所示, 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 (2) g。

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ml, 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 (3) kg/m3。

(2) 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 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 估计到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 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 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 (4) 。

18.小明测量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使用6V的电源。连接电路前, 他发现电压表的0~15V档已损坏, 0~3V档完好, 他马上改接电路, 完成实验。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将图9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 连好电路, 闭合开关,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点, 电压表的示数为3V, 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1) 移动 (选填“左”、“右”) , 当电压表示数为 (2) V时, 小灯泡正常发光, 此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9乙所示, 可得出小灯炮的额定功率为 (3) W。

(3) 小明完成实验后, 他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几组示数, 然后确认小灯泡的电流、电压, 算出几组电阻值, 求出的平均值是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他的方法是 (4) 的 (选填“正确”、“不正确”) , 原因是 (5) 。

六、计算题 (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 19题8分, 20题6分, 21题8分, 共22分。请将解题过程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9.小明利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至六楼, 所用拉力为360N,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 (已知每层楼高3m) , 求:

(1) 小明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0.如图11所示的电路, 电源电压U=12V不变, 灯泡L标有“6V 3W”的字样, 滑动电阻器的最大电阻是18Ψ, 求:

(1) 灯泡L的电阻是多少?

(2) 当S闭合后, 要使L正常发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为多少?

21.有一个电热水壶, 铭牌如下表所示 (不计热量的损失) , 问:

(1) 将质量为1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 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2) 电热水壶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才能把这壶水加热到100℃?

(3) 若在用电高峰期, 实际电压只有200V, 要把同样的这壶水加热到100℃, 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B;5.C;6.A。

二、填空题

7. (1) 静止 (2) 运动;8. (1) 漫反射 (2) 各种;9. (1) 变大 (2) 不变。

10. (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 (2) 99℃。

11. (1) 减小 (2) 增大。

12. (1) 40 (2) 20。

三、作图题

四、简答题。

16. (1) (1) 小王的母亲 (2) 因为当时的气温是20℃左右;

(2) 液化石油气汽化吸热, 使泄漏孔的湿棉纱凝固结冰。

五、实验题。

17. (1) (1) 使游码向右端移动 (2) 252.6 (3) 1.1×103;

(2) (4) 在大茶杯里倒入适量的水, 将红薯放入大茶杯的水中, 慢慢地向水里加食盐并搅拌, 使红薯悬浮于盐水中, 再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 红薯的密度就等于盐水的密度。

18. (1) 如图所示

(2) (1) 左 (2) 2.2 (3) 1.292;

(3) (4) 不正确 (5) 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小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阻。

六、计算题。

(2) P=Fv=360N×0.3m/s=108W

(2) 要使L正常发光UL=6V

因为L与R串联

7.优化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篇七

一、在理论知识上, 以清晰简洁为原则

1. 重抓基础知识的梳理

《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明确指出: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何梳理基础知识是我们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以往在这一环节复习中, 学生容易依赖老师, 习惯于被教师带着复习总结。这样做往往是教师很累, 学生还收获不大, 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因此, 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是做好梳理基础知识最好的办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清晰明了地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1) 看基本要求、看教材、看例题。在上复习课之前, 我先展示了“课标”中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复习内容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 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以及各部分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学生在了解了“课标”的基本要求后, 通过再次阅读教材、分析例题, 在大脑中浮现上新课时的场景和所学的内容, 自主进行知识的再现。

(2) 在学生“看”的过程中, 我让学生记下相关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用着重号标注, 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同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 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梳理, 让零散的基础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更加清晰, 更加系统化, 同时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在自己主动复习整理时, 就会加深对复习内容的体会, 有的可能会产生疑问, 有的是比较片面。这时, 同学之间的分享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于是, 经过一段时间, 我就让学生以小组进行“分享”, 再让小组长进行“分享”式交流, 师生共同参与。学生间的交流, 主要是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 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能给学生更多知识上的帮助,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为第二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 在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进行复习时,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 同时也展示“课标”的要求, 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 然后选用类比和表格对比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和对比, 加深学生的印象。

因此, 很多学生都认同这种梳理知识的方法, 主动把四边形从定义、性质、识别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表格内容用文字语言描述较好, 特别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 文字更容易理解;有的则认为用几何语言更简单, 并且运用时主要是用几何语言。双方说的都有道理。

于是,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 找到了大家认为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数学语言与图形相结合的方法。在平行四边形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 自主梳理的复习模式,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复习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复习内容, 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互助精神。

2. 专题复习, 力求建立知识网络

面对中考复习的高标准、严要求, 仅有基础层面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 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秩序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有机体, 真正实现知识“由厚到薄”的飞跃。把原本零散的内容, 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在一起。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 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结构。

二、在练习上, 以灵活多变为原则

1. 对于各层次学生群体, 制订练习, 夯实双基

利用一定量的训练, 来实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敏感”度的提高, 数学能力的培养, 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各层次的学生群体, 有针对性的制订练习, 是优化复习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

(1) 针对课标要求, 细化训练内容。在设计复习课时, 通过习题的练习要让学生巩固和深化哪些知识、发展哪些能力等, 成为选择训练题的标准。复习课讲究实效性。要确定训练是否有效, 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有针对性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 我特别设计了“课前10分钟”系列训练题。每天让学生在十分钟时间内完成, 并且立即批改, 对学困生进行面批。一方面达到了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一方法实施以来, 很受学生的欢迎, 他们说自己可以在这一环节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2) 针对个体的差异, 确定训练程度。“课标”指出:“在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 关注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复习教学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分层训练安排。把班级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力争让每个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复习都有所收获, 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 重抓典型例题, 提升学习能力

就题解题, 重复练习, 使得我们复习的效率低下, 所以我依据课标要求, 精心筛选例题。既注重基础, 又关注重提高性和综合性, 循序渐进, 深入浅出, 关注典型性, 要抓住教材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变式, 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选择一些探究性习题, 让学生学会思考,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抓知识的本质, 强化数学思想

中考数学的复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告诉老师, 对于“动点”问题很是担心, 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有的自己制作教具, 有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展示, 希望能在加强学生的直观认知的同时, 提升复习的效率。但这做法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于是我通过反复思考, 多做练习, 得到:以不变应万变, 抓住知识本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我把它与学生一同分享, 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对于中考中各个专项的训练, 让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提高了一个层次的同时, 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在教学策略上, 以领悟提炼为原则

1. 关注教法的选用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1) 在复习中我经常采用讨论、小组比赛、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 克服传统数学复习课“老师讲、学生练”的不足, 千方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 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2) 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经常开设专题讲座, 在专题探索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奥秘。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2. 注重学法的指导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若学生学习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教师设计得再好也只是徒劳无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体的方式方法。我非常重视在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如建立“错解档案”、尝试“小先生制”等。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创新等综合能力。

四、结语

上一篇:大学生阳光网下一篇:政法干警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