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2024-09-09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共19篇)

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一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学后感

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学后感

前段时间我认真报读了网上继续教育课程《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从这课程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习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2、学《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小学体育(远程教育)》有感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之关键------集体备课

现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无疑就是对教学课堂的改革,教学课堂应该怎样才是改革的标准呢?我认为教学改革应该是和谐高效课堂,要想达到和谐高效课堂就必须搞好备课,备课是达到和谐高效课堂之关键和前提。那么怎样备课呢?俗语说: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实行集体备课。学校怎样实行集体备课呢?

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上好课,上好课,就得备好课,备好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集体备课。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也还要设专门的教研处,并制定各年级相应的教研计划,教研处要 制定各科教研时间、地点、内容及主题和年级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教研员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中要切实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障。集体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学科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落实。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3、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即: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

4、备课程序:制定教研计划。教研员主持分配好本学期每位教师所中心讲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方面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做到一人主备,同组二次备课,教师依次按教研计划及进度轮流主讲自己负责准备好的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设想和主体设计,把所有内容打印成文,分发给每位教研组员和教导处成员,其他教研组成员可以在此材料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个人风格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补充,修改,调整进行二次备课,任课教师在授完课后还要写出教后反思教后札记,以备以后交流和参考。

5、集体备课还要有书面教案,要集体研究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工具,教学课时,教学教法,分析突出重点和分散难点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例题,巩固习题,课后作业,有实验的还要研究实验设计及仪器的处理等各方面的细节知识和注意事

项。

6、集体备课还可涉及考试的命题及考后分析命题原则不再多说,考后分析要做到四分析(分析到人找出弱科并负责到教师,分析知识点找出考点和教学薄弱点,分析学生前后找出学生现状并制定补救措施,分析产生原因找出主客观原因和下步出发点。)四比较(与学生本人比较,与班内学生比较,与年级学生比较,与其他学校比较。)四会制(年级分析,备课组分析,班级分析,学生分析。)。这样的目的是达到各科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集体备课还要涉及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家庭作业的处理等。

8、教研活动要多方位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及时进行集体讲评课,这样可以随机监控课堂教学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要进行预约听课,让教师上课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把课上好,真正达到和谐高效课堂;通过同课异构听课让教师感受到现实竞争的压力,然后把压力变为动力,真正把课备好,再者利用每周五的省市级及学校的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进行展示,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采。督促教师真正把力气化在课堂上,把功夫和时间用在备课和学生辅导上。

9、教研活动要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去听听外界的教学方式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我校实际引进我们的课堂上来。

10、把优秀教师和外校的教研员及教育专家请进来,给我们讲课或报告,让我们的每位教师都能体验到真正教育专家的魅力和科学性。

2.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二

由上可见, 课堂心理氛围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对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那么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呢?

一、尊重学生, 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尊重是学习的活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内在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明确地认识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关心学生,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容易得到提高。现在的学生, 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 处在心理断乳期。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 渴望得到大人的承认, 渴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而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 他们又面临着太多的诱惑。我们只有充分地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真正关心他们, 理解他们, 用平视的目光注视他们, 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 才能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成为他们的朋友和良师, 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 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学生活动。而在课堂中不仅有师生的交往, 还有生生的联系,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重视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建立。大量的事实证明, 在那些有着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班级里, 同学之间在课堂上也形成了团结友爱的风气, 相互尊重, 相互体谅, 这样的班级学生往往敢讲、敢问、善于思考, 乐于合作, 课堂心理氛围良好, 而在那些同学关系恶劣的班级里, 课堂上往往容易出现嘲讽、攻击、压抑等不良气氛, 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往往多疑、胆小、不敢发言、怕遭人耻笑, 课堂氛围自然不佳。

三、合理确定学生学习方式, 构建和谐课堂

愉快和谐课堂教学就是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热爱学习, 主动投入, 能动地获得知识。

3.和谐课堂,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学考高考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3

在新学考高考模式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以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为例作了以下尝试:

一、目标和谐,追求三维目标的内敛化

教学目标意识的落实不仅有利于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有利于及时把握教学信息并转化为相应的有效生成。因而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正确性的教学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意识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全面性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就是要考虑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把过程控制与结果落实有机结起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政治课堂教学要有效,不仅要考虑知识获得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受到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在情感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努力的状态,在方法上表现为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在过程上表现为多元对话互动、体验、合作、探究。基于政治学科所面临的现实考验,应实现知识运用能力与价值提升的和谐统一。

在《国家财政》的教学中笔者对教学目标作了如下设置:(1)知识目标:理解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的作用;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2)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培养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监督政府对财政使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这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落实了知识和能力目标,夯实了“双基”,又兼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双主和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保护、利用、发展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成果的享受者,并且不断把这种需要转化为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秩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根据这一理论,教师的主导性应着力于架设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实现由未知到所知的蜕变。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师生平等关系中首席的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评价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

在《国家财政》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引用大量的资料,将抽象的财政进行了具体化。如“在财政的作用”这个本节课的重难点中引入了以下三个材料:(1)播

报时政新闻:2014年“民生账本”: 社会保障事业支出7152.9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9.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133.55亿元,增长15.1%.(2)播报时政新闻:“2015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由172个项目组成的重大水利工程包,西部地区涉及70个项目,是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2015-2016年,西部重大水利工程计划开工数量28个,其中甘肃省项目最多投资最高。”(3)播报时政新闻: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2014年的“民生账本”,使同学们明白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国家兴建的大型工程,使同学们明白: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通过“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同学们明白: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成为材料的提供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积极性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也发挥了主导作用,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和谐统一,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逻辑和谐,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融洽

把握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联结点有利于激活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渠道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学生的生活逻辑与现实学习起点也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考虑学生本身所掌握的潜在的学习资源与生活经历,再反思教材的理论逻辑,理性把握知识的网络结构。

在《国家财政》这框的教学中笔者引用大量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以及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财政这个抽象的事物。除了在“在财政的作用”这个本节课的重难点中引入三个材料外,还在其他环节引用了许多资料。如在导入新课环节引用了时政新闻:“从2015年5月18日迄今,短短45天的时间内,发改委集中批复了23个基建项目,其中包括6个机场项目、6个铁路项目、7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超过7728.7亿元。再加上一季度批复的项目,上半年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度已达8922亿元。”如在“国家预算”这个知识点引用了名人名言:(一)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毛泽东)(二)预算不是一个钱柜,而是一个洒水器:它抽上来又洒出去的水越多,国家就越繁荣。(巴尔扎克)(三)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希克) 又如在“财政收入与支出”这个知识点中运用了两则新闻:新闻播报一: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直白地说,就是国家的钱袋子。十二五这五年,国家的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钱袋子越来越大。2011年,这个钱袋子里装进了10万亿元人民币;到了2014年,钱袋子里的钱更多了,一年就装进了1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68.9% 。2015年全年装满15万亿元。新闻播报二:钱袋子里的钱多了,可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十二五期间,很多钱都用到了和百姓相关的民生领域。像教育、住房保障、医疗,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财政这个钱袋子里支出的数额,平均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像在教育方面花的钱,2014年就比2010年增加了1万亿。而住房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2014年花的钱都比2010年翻了一倍多。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了很好地对接,实现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也能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生活,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

四、讲探和谐,在传授中强化探究能力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性教学内容应更多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而具有较强生活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应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探究愿望与能力。

在《国家财政》的教学中对于“财政的含义”、“ 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等知识点可以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同时,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也应更多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而对于具有较强生活体验性的教学内容则应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勤想、乐说、善做”的探究能力。如在导入新课环节,由“发改委批复基建项目近9000亿”这个时政新闻,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仅仅依靠个人出资能进行这么大工程的建设吗?(2)修建这些大型工程应该由谁来出资?(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国家财政》。如在“在财政的作用”这个本节课的重难点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三个材料后,让学生思考分别体现了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又如教师可提问:“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财政收入和支出有哪几种关系?财政盈余是不是最佳的财政收支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思想。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府要合理安排财政,更好地发挥财政为社会和人民造福的作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和谐,站在育人高度,才能真正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準(实验)

[2]《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是什么样》 中国教育报 张圣华

4.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四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态课堂。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地评价学生可能的丰富多采的回答。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一些学生自己可以自己学懂的知识,可以大胆的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在课上,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就更要耐心倾听,同时积极思考,以及时作出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被赞赏之后的喜悦。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很好的体会、多思,正确的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化零为整。这一点我做得有些欠缺,比如学生本来自己懂的知识,我再拿出来提问,讨论,这样很是浪费课堂的时间。在课堂中整体提问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使学生真正能悟透疑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老师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四、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其实,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的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

五、有效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要比以往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创新的思维可以展现。

5.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五

本书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

书中的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十分深刻。这是一节第一册减法的课。在理解了例题,并得到“5-2=3”之后,教师请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生成”事件。一个小女孩介绍:“我本来有5个水果,送给同桌2个,问我还剩几个水果?我列的算式是5-2=3。”立刻有小男孩反对:“怎么还是5-2=3,重复了,不能写到黑板上。”小女孩不服气:“我没重复,老师的是汽车,我的是水果,水果不等于汽车。”小男孩仍反驳:“反正你的算式是5-2=3,还说不重复。”于是全班很疑惑。

面对这样的“生成”,可能有的教师会简单的以一句“是同一个算式,我们就不写在黑板上了”来结束学生的疑问。但我们认真想想,减法的本质是什么?减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一个模型。

因此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你们还能想一个事情,也用5-2=3来表示吗?”“为什么有的事情是发生在停车场里,有的事情发生在教师里,而且有的说是摘花,有的说是铅笔,完全都不一样的事,却能都用5-2=3来表示?”孩子们终于发现了“虽然事件是不一样的,但他们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也感悟出了“算式真神奇”。

学生能有如此的感悟,这是教学最成功之处,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成”,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6.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六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的现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构建和谐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突出教学改革重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谐、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谷玉发

副组长:王伦同

成员:毛 玉、张建起、赵春雨

2、工作小组: 组长:王伦同 副组长:毛 玉

组员:张建起、赵春雨以及班主任和教研组长

(二)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构建“和谐、自信、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基本思路: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学习宣传、统一认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和谐有效课堂的培训,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有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开展具体操作层面的讲座,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等方式,认真学习、实践外校的先进课改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有效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构建和谐有效课堂” 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课改经验基础上,结

2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进行大致分工:校长——整体负责、调控;教导主任——实施和谐有效课堂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导学案如何编制;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班集体建设、师生评价问题等等。

第二步:外出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到课改先进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个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如导学案编制、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评价机制确立、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咨询研究等。

第三步:个人反思。赴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后,在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全校动员。利用全校教师大会,分析目前我校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有效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等等。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高效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3第七步:班主任会议。各班级的5-6个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有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议。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等。第九步:组内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较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的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层面:学生层面

第十一步:大会动员。大会、班会分布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第十二步:组长培训。各班所有小组长(不同层面)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十三步:推广实施。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各教研组推选一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导处,执教一节本学科的“学科有效课堂示范课”,由教导处统一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有效课堂示范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

4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总结提高。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其具体过程为:

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一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

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主要措施:教务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及时查看各教研组上传电子稿,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优秀导学案展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5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编号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再进行组内成员选举,选拔具有威信、群众基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还有选出每门学科的小组长,尽可能让每个小组6个人都有具体分工,都有事做,并对各组不同层面的组长进行理念、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

主要措施:通过测试成绩的分析和评比,学习先进学科经验,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在学校建立起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相对固定、有一定特色的合作学习小组。

63、构建合理的师生课堂评价机制

基本要求:建立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师生评价机制,其目的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对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评价。每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四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参与之星、精彩之星。每天学生依据教师评出的“四星”再评出班级每日“四星”,每周由学生根据班级每日“四星”评比结果再评选出每周“四星”,年级组依据上述评比结果再评选出年级学生每周、每月“四星”。如此评比,把学生平时课堂表现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改变过去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

期中或期末结束,通过每日四星、每周四星、每日记录本、听课记录、常规考核记录和平时巡课情况反馈记录等材料评选出“课改班级之星”(班级)、“年级组课改之星”(教师)。受表彰的教师和学生名单,学校均将做出展板,在校内公示。

主要措施: 教导处加强每日常规检查力度,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层层评选,真实的选出投身第一线课改的教师和学生,以此推动学校课改的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构建和谐有效课堂基本模式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

7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

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闲则生非,课堂不允许一个学生闲,忙了,纪律就好,成绩就好。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三是具体课堂教学程序:

1、明确学习目标,预习课本知识,小组交流互助。操作:学习学案上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文本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学习学案上知识点,并进行讨论、解答。时间约10分钟。步骤:(1)教师可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介绍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2)学案可提前发给学生,让自觉的学生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前有所了解;(3)可阶段性对学生预习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4)学生对学案上知识都要进行学习和解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惑。注意事项:要加强学法指导,对知识要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联系,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讨论学习程序,逐步形成“兵教兵、兵学兵、兵强兵”

8的良好局面。

2、课堂分组展示,实现思维对话。操作:学生分组轮流展示,互相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适时补充。时间约15分钟。步骤:(1)学生分组展示,查找错误、更正结论;(2)教师适当讲解、提问。注意事项: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尽可能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原因,更正答案;教师讲解点评简练准确规范,注重以下问题:面上都不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引导学生将关联知识串联成线、成体系,对知识适当延伸和联系实际。

3、总结与反思评价。操作:当堂检测达标情况,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成果。时间约20分钟。步骤:出示或发放检测题,学生做教师巡视,当堂反馈。注意事项:习题要典型,数量要适中,题型合理搭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要对学习结果反思与归纳。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活动。开展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

三、实施时间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中旬——4月上旬。

2、试点探索阶段:4月中旬——6上旬。

3、推广实施阶段:6月中旬——7月中旬。

总之,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和谐有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研究,9

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强化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依托“导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小组”,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和谐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改革之路。

勃利县杏树中学

2012

7.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突出显示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了教师创新思想和创造性实践的思路。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 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 这是体育课程新的标准。因此在实际教学上, 教师的学科基本能力与教学能力培养都将是一项更重大的挑战, 将教师专长予以最佳协调配合的协同教学, 是解决课程统一可能衍生的问题极佳方法之一, 同时也是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着力改变的内涵。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解决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 创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 从而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

1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实现有效互动奠定基础

课改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 更加关注学生,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巧妙的导入。体育课的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 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 有研究表明, 体育课开始前, 学生的心理状态、兴奋程度、情绪高低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例如刚结束一门课的学习或考试之后来上体育课, 学生大脑兴奋性过高, 短时不易抑制。又如午休后来上体育课时, 学生往往表现出大脑兴奋性过低, 又可能课前因为各种原因, 注意力难以转移到体育课上来, 将直接影响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破坏和谐的课堂气氛。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旦学生从学习开始就没有引起注意,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只有在精力充沛, 生理状态良好时, 才能很好地承受运动负荷。因此, 巧妙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创设。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 由于学生对健美操不是很了解, 老师对健美操做个简要介绍后, 如果能配上音乐, 在学生面前表演一套动作优美, 节奏感又强的健美操, 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这种良性刺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其学习兴趣。又如在寒冷的冬天上篮球课, 开始学生冻成一团, 步都不愿跑, 这时放动感的音乐, 组织学生一起跳兔子舞, 一听到这音乐, 学生的兴致大增, 一曲终了, 学生都跳热了, 这样接下的课就好上多了。

生动形象的示范讲解。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 而且时间不长, 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 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起源于“袋鼠”起跑时卷缩身体;“各就各位”时象紧压的弹簧;“预备”时象拉满的弓;“鸣枪”时象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象一手拿镜子, 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 (一手臂高, 另一手臂低)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象鸭子伸脖子等。同时可以用“顺口溜”来形象的的描述动作, 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 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据内容的特点, 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 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当然, 在新、难动作教学时, 要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 可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总之, 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 做到高时就低, 低时就高, 使课堂气氛和谐。

除此, 根据职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身心状态, 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使学生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般教师会在下课前宣布下一节课的内容, 使学生对新课有必要的先例准备。当然也会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 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 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积极地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以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实现有效互动提供保障

加涅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今天的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设计。不仅要精心备教材, 备学生, 备情境, 备自己, 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 在横向和纵向结合的设计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使体育课堂丰富多彩。而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 学生产生了厌倦, 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一点一点的消失。因此要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重构, 从而构建和谐课堂, 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做如下尝试:首先, 高一年级上学期以游戏内容为主, 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 从游戏的“趣”字上引导学生学习。如立定跳远教材, 根据动作特点。设计游戏课, 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 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 (套布袋跳) 、“老牛拉破车” (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 、“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 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 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其次, 高一年级下学期以提高技能为主, 把训练性教材融汇于竞赛化形式, 将经常学习、重复练习的教材渗透到竞赛活动中。学生在逞强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忘情的练习, 即便是反复演练的次数再多, 学生也会乐此不疲, 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到了高二年级则以培养自锻能力为主, 把民间体育、健身性体育、大群性体育引入课堂并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如把投掷课设置为“飞标”、“抛绣球” (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 、“打保龄球” (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 等, 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 优化教学设计, 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 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 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毽球”为例, 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的需要, 把实用、简易、趣味、娱乐及锻炼价值高的融为一体, 实现有效的互动,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具体的做法:

3 扮演好师生角色, 是实现有效互动的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为当人们产生这种安全感时, 他们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他们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无须压抑, 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体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自由的空间和心理安全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产生, 首先依赖于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的正确定位。

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角色,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一方还是学生一方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中被称为“互动”现象, 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饰演具有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 还必须饰演学生, 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 一起游戏,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极大的促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是完成一节和谐体育课的重要条件, 是调音符!

4 激励性的评价, 促使学生自我持续发展态度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 准确合理的评价, 能把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始终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中。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 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时, 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 同样一个人, 在通过充分激励后, 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在成功喜悦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练习过程中, 设置了“模范学员的演示”这一环节;在课堂学习总结的五分钟里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对动作结构的把握, 把握动作结构, 能与随后的学习任务明确而直接联系, 能综合新动作并同已有的动作融为一体,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 作为不可缺少的体育课, 追求的是和谐的教育之风。体育教师要把握好《标准》的内容标准, 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有效的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便课堂上时时奏响出融洽和谐之曲。

参考文献

[1]程守军.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07, (11) .

8.提倡有效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 篇八

一、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在课堂实践中应用智慧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环境。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而对于情境创设的这些方法,要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泛泛使用。

二、倡导自主探究以学生为本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学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拼一拼,自己探究出来。动手操作时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要引导学生采取边说边做操作,边讨论边操作,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有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教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白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的放,放的真心,实在,收要收的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學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准确不能模糊,生动还要丰富,严谨不失幽默,中听更要中用,独特不乏创新。

四、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学生留足参与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的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高了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九

读后感

我自学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这本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长期以来,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每间教室,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着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地的地思考。近期,得以闲暇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那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程却又带着许多痛苦和无奈,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宛为一道道无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运用这些新理念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多受益。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内容“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

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是未成熟者,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不能等学生先“尊师”了然后才“爱生”。冰心说,“我一般不讲尊师爱生,我只讲师生是最好的朋友。”这句话含着真知灼见,启发我们: 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管孩子,而是爱孩子,做学生最好的朋友。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不辱骂、不冷落、不羞辱、不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所谓“差生”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再次,尊重学生还应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师爱应广泛地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在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都是既有权利也有义务的。师生之间

互尊互爱,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

(二)积极对话 教学相长

对话就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交流,它与权威式的“告诉”或“灌输”不一样,它是主体之间的交流。目前,“对话?互动”就成了教育过程的核心,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讨论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可以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得到丰富。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特别要倾听来自“弱势群体”学生的声音,而不能让“强势群体”独霸课堂。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这一角色和以往简单的单纯的“告诉”、“传授”不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加入学生队伍,与他们一块探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一厢情愿”的“培养”活动,过分强调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局面。教师与学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三)交流沟通 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整体的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点、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或者因为老师讲得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微笑,多看学生的表情,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教师平时应和学生们多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通过彼此的沟通,更利于师生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教师要学会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心声,面对面平等地谈话,蹲下

身子倾听学生的谈话。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目前身心发展的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新世纪期待着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自身修养,开拓知识视野,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教育风格,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学生再也不是只知道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情感更加丰富,个性更加张扬。这就必须建立一种以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10.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

第一节 当前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师和学生对语音教学的困惑

教学内容的困惑;学习方法的困惑;课堂组织模式的困惑;畏难情绪;

(二)语音教学存在的三点问题

1.语音教学目标不明确;2.语音教学内容不全面;3.语音练习方式单一;

(三)专家论语音教学

英国专家Brown提出“教语音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听懂日常英语口语,经常让学生接触正常语速,帮助他们掌握依赖什么信号进行判断”;

David Nuan提出的第二外语和外国语教学三阶段及其教学法理论背景;

第二节 解读语音教学的目标

(一)解读各级语音教学目标

小学毕业二级、初中毕业五级、高中毕业八级;

(二)课标在语音教学中的作用

课标涉及总体要求和教学细目,即纲举目张有条目分明;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安排及水平考试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对比框架使用的案例

(一)有效的语音教学技巧的思路

1.把握所教语音项目的基本特征;

2.明示所教语音知识的教学目标;

3.预测学生学习特定语音项目的难度;

4.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二)案例

以外研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标准英语》(初中一年级上册)第27页为例,对比是否使用“英语语音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的区别;

第四节 运用语音教学的策略

1.语音教学的任务;

2.语音教学中处理不当的问题;

3.如何把握材料的语音特征;

4.如何确定具体语音教学目标;

5.如何预测学生语音学习难度;

11.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一

一、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

1. 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程度不足

英语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教学策略。不同的英语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砺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英语教师仍然套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缺乏有效教学方法的创新,长此以往就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这便与新课改的宗旨“明确提出要加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相违背,因此,英语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 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的手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科学利用。虽然各中学都应教育部号召引进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但是以其中多媒体教学为例来说,虽然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时尚备受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目光都被多媒体的画面和音乐所吸引,而真正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是在这些虚拟的画面之外的,因此在做英语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反应速度根本无法满足英语课程顺利开展的进度,不仅如此,教师长时间地运用这种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致使教学手段缺乏新颖力,学生们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并不利于有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3. 英语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有限

我国教育改革的最重要宗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如此,这也是新课改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但是很多中学在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考量的时候,仍然以笔试成绩为标准,尤其以高考制度为主。很多英语教师将高考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标杆,这不仅抑制了英语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而且还限制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广泛性,致使教学容量相对有限。

二、 摒除不良因素,实施有效性教学,构建和谐英语教学课堂

1. 加强师生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英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其教学重点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英语教师应牢记向英语课堂要质量,那么如何向英语课堂要质量呢?质量就是所谓的学习效果,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们自然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都会相对提高。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授课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英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学生拉近关系,平等相处,始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左右,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关爱,且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感态度变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师虽然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给予學生更多的帮助,但是其中也有着很多的无奈,如高中英语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着课时较少且任务繁重的问题,很多教师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而学生因为没有相对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效果也并不显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合理设置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导入更多新颖的教学环节如英文音乐、幻灯片、话剧等,以这些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压抑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在玩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们的听力和词汇积累等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英语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促进有效英语教学

教学反思不仅能让英语教师发展自身专业技能、提高自我,还能让英语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从而更好地促进有效英语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涵盖了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反思顾名思义就是英语教师要对备课环节进行有效的反思,备课内容一定要具有高度的预见性,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教师的备课内容一定要在全面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英语教师只有进行这样有序的备课才能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该堂课的教学时间和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课中反思就是要求英语教师要有足够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课后反思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反思行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行为等进行分析、总结等,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12.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二

一、制定有效的, 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灵魂, 它支配着教学全过程, 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它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教学必须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情况, 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 课堂教学会越有效, 所以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实施是上好一节课的有效前提, 课堂教学要体现有效性, 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确定不同的目标, 切莫千篇一律。在讲解四则运算这一单元时, 首先创设兴趣情景:“小猴子吃苹果, 妈妈给它买了三个, 但小猴子吃完三个还想吃, 于是小猴子妈妈又买两个”: (1) 小猴子一共吃了几个苹果呢? (2) 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吃几个苹果呢?这样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发现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要关注全体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要切合学生实际, 要具体, 分层, 以便于分类施教。

二、努力钻研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

课前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通过认真的备课, 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针对重难点选出教学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有效教学;其次理清课本的结构, 根据上课的需要, 可以对教学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只有不断地反思与改进, 才能够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根据上课的需要, 可以对教材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也只有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 上课时才能够游刃有余, 课堂气氛才能够和谐, 课后,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和检测得出及时反馈信息, 通过这些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并对下一次的教学进行调整, 同时也要及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提供的宝贵建议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的教学, 每单元数学讲完之后我都要进行一下测评,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基础技巧的掌握状况, 通过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精讲精练, 突破难点, 激活学生兴趣

所谓精讲就是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 抓主重点, 调整揭示知识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动脑思考, 所谓精炼, 练习题选择要典型, 不贪多求全, 以一当十, 提示训练效率, 同时深入学生实际, 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让他们找到纠正错误的途径和方法, 对学困生倍加关注, 重视学困生的信息反馈, 让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满足他们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数学练习形式要结合实际, 设计丰富多样, 新颖有趣的练习内容, 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建构,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 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变苦学为乐学, 变听中学为玩中学, 变个体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互相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五、教学设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 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 要体现对师生、教师、生生的人文关怀, 关注师生共同成长, 体现课堂中师生和谐, 生生和谐, 学生发展和谐,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 在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景, 一种平等的对话情景, 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赞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我在讲解四则运算时, 因为本单元有些难度, 因此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放心, 缺乏自信,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除了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评价时, 在学生解决困难时, 面带微笑, 这样让学生放下包袱, 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合作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应该平等交流, 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自己去想, 自己去问, 自己去玩,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师生相互尊重, 不轻易否定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 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 认真思考, 深刻钻研, 相互讨论, 敢于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 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久而久之,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慢慢的, 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 参与讨论的人多了, 学习的劲头足了, 实现课堂上互动共鸣, 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课件, 网络资源, 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时有效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 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更重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判断出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 通过巧妙的评价, 处理课堂上的意外, 让评价恰到好处。

13.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三

周老师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为例,说明了“有趣”和“有效”的两元对立,电影“赤壁之战”虽然好看,但实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完全是在戏说,离历史事实差得太差,“三国志”虽然真实,相当的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晦涩难懂,要把它读完并且能差不多的理解,实在是件困难事儿,

当然,对像易中天这样的历史学家除外,但大部分人只是凭着爱好去做事儿,唯有三国演义,既能让普通人读得下去,但至少还反映了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不算差得太离谱,同样,反映到课堂上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作秀的课,声光电满堂飞,教师像导演一样导着,学生像演员一样配合着,看上去很好看,但是,实在没有什么价值,对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甚至已经算不上课堂了,而应该称为表演了,这样的.课堂,我们当然是唾弃的,以“有趣课堂”实现“课堂有效”读后感。有些课堂,知识和知识点都讲清楚了,该讲的讲了,该做的做了,该训练的训练了,上课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但是,学生的兴趣没了,学生就录音机一样被动地录着,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听一两节课可能还能打打接受,时间一长,学生肯定会受不了,接下来就会出现学生打瞌睡、走神、扰乱课堂纪律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课堂,我们当然也觉得是有问题的,只有那些既能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又不失有趣的课堂,才是我们所欢迎的,

14.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四

江秀娥

案例:有一节语文课,课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说:“雪化了是水。”老师面无表情的让他坐下,便又环顾自周,显然这个答案不是他期望的。又有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老师满面笑容的赞赏:“你真聪明。”这位学生高昂着头坐下了,先前的同学却无精打采的低下头。这两个答案都应该收到称赞,而这位教师却错过了一次鼓励学生的机会,给孩子柔弱的心灵以挫折、失败的体验。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包括热爱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把学生的每一个缺点都看成是成长的起点,常表扬、鼓励和赞赏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雪化了是春天”、“雪化了是水”的答案两者各有精妙指出,“雪化了是水”这个答案不是老师期望的,任课教师给孩子柔弱的心灵以挫折、失败的体验。教师一句真心实意的话语使学生重新树起自信,也许成为学生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刻。古德认为,有效表扬应遵循以下几点指导方针:1.表扬要简单明了,直截了当,语调自然,而不要华而不实或夸大其辞。2.表扬要用直接的肯定句而不要用热情洋溢的解释或反诘句。后者像是在施惠,使人觉得浑身不自在,而不是感觉受到了奖励。3.对受到表扬的特别成绩要具体化,让学生注意到进步的证据。4.用多种多样的词语表扬学生。长期用套话表扬会让学生听起来觉得不真诚,给人一种老师并没有真正注意自己取得的成绩的印象。5.平时,对个别学生要进行私下的表扬。当众表扬会让一些学生觉得难为情,甚至会引起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麻烦。在与学生私下打交道时给予表扬会让学生觉得这种表扬是真诚、真实的。

15.追寻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篇十五

一.把好教学目标的方向盘

一堂课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或者说, 它就好比方向盘掌握着车子的方向一样, 是教学的灵魂, 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教例:《螳螂捕蝉》

师:《螳螂捕蝉》, 是一则极其有趣、极其深刻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 试着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静静地阅读后, 发言踊跃, 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完整;二是语言不够简练, 有点复述课文的味道)

师:老师想给大家提两点建议:第一要完整, 要符合全文的原意;第二要简练, 最好能够用一句话来概括, 请同学们重新思考, 并把概括的语言组织好。

上述教例中, 教师首先提出“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思考的方向, 然后让学生尝试概括, 再针对问题教师进一步提出建议, 让学生重新整理思路和语言, 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扎实而有效的。

二.抓好朗读指导的生命线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 我们欣喜地发现“读”成了阅读教学中训练的主线。但是我们也发现, 在当前的阅读课堂上, 枯燥、乏味的读充斥了语文课堂, 部分教师对朗读的指导无的放矢, 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华美, 从而导致了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

教例:《九色鹿》

出示:“这天……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里的“救命啊, 救命?”

生: (不够响亮)

师: (引读:故意将“大声”读得很响) 谁再来读?

生: (还不够响亮)

师:让我们再大声地读一遍。

教师连续三次要求学生读的声音大一些, 但是学生的朗读却并不如人意。

上述教例中, 教师避重就轻地抓住“救命啊, 救命”在声音的强弱上要求学生翻来覆去地读, 耗时两三分钟却收效甚微, 这样的朗读不能不说是教学中的遗憾。如果这位老师能换个角度思考, 引导学生抓住“奋力挣扎”和“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等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九色鹿心地善良、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渐趋深入, 对大呼救命的迫切心情才能有所体会。

三.用好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

教学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有不可预测的一面。教师的职责就是善于抓住学生理解的难点、提出的疑点和发言中的闪光点, 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中, 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 最终生成知识、方法、能力。

听过一节讲《草原》的课。学生在初读时, 将第四自然段的“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一句中的“同行 (xíng) ”读成了“同行 (háng) ”。学生的错误很小, 一般的教师都是简单地纠正了事, 但是这位执教者却没有这样做, 而是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错误, 进行了巧妙的设疑:

师:到底读“同行 (xíng) ”还是读“同行 (háng) ”呢?

生1:“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这歌手是和我们一块来的, 应该是“同行 (xíng) ”。

生2:跟作者一块儿来的有歌手, 也有其他人, 而作者老舍是一位作家, 作家跟歌手怎么能是“同行 (háng) ”呢?

16.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六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评价  激励功能  自主发展

一、前言

目前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强大的教学惯性,生物学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仍很普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过分地夸大了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削弱了评价的激励效应和教学功能,这种评价导致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削弱、学习主动性大受打击,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习惯养成,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形成,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传统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了。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突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重新定位价值观。

二、学科教学中的评价现状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化的各类大赛中能频频获得大奖,然而偌大的中国产生的诺贝人奖却少之又少。深入了解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诸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擅长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内容,但是却往往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所以造成我国的学生在各类测试中总能名列前茅,但是后劲不足,不善于发现和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在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崇尚“升学至上”,我们都把学科考试的升学率和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然而学生学会了通过死记硬背去获得已有的知识,通过各种应试手段去获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力和创造能力的评价,难以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此形势下,构建由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指运用多元化设计的理念,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多元化、评价目标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从而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多元化评价全面关注学生日常,注重从课堂内外、教师观察、问卷调查、咨询访谈等方式中获取的有效信息的利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互动中更好的把握学生学习现状、需求、身心成长情况,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个人发展服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有其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依据,但是由于不同的学习理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认知主义主要强调的学习者的内部认知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所以此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帮助学习者认识这些事物的特征,从而使外界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学习者内部的知识结构。而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给学生留下建构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四、高中生物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改进方向

(一)评价的理念方面

通过培训和课改实践,改变评价、考试的观念,使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评价与考试观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评价的原则方面

加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评价,在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弱化终结性评价方式,进一步实现评价的个性化。另外,在教学评价开展中,只有将评价结果与考试结果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实施分层分类的个性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淡化分数、等级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使学生树立起考试既是考查和检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促进自我发展。

(三)评价的方式方面

1.教师要重平时、重过程,关注学生点滴进步和变化,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和鼓励。

2.要将日常性的、阶段性的和期末的评价结合起来。各阶段的表现、成绩要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学生和家长不再会只关注最终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掌控,做到将形成性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以评促教。

3.采取项目化、分散化的考试方法,体现学科特色,尊重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

4.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由教师评价的模式,转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改变传统的以学业为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些不仅是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也对学生的学业好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评价开展中,我们应多方面综合评价,以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评价的主体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对某一阶段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某一段时间内学生表现、进步等做出评价,以便指导后续教学调整情况,了解学生该阶段内学习成绩表现和行为表现,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查了解问题所在,探寻问题解决对策。阶段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阶段性成绩、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情感态度变化、学习策略变化情况等,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了解学生在该阶段内的进步退步情况。终结性评价则是在阶段性评价基础上,与学生等级筛选相联系,虽然会引起学生情感焦虑症状,给他们带来一定压力,但是科学研究已表明适当的焦虑与压力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因此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家长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中,家长评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家长虽然并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与学生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尤其是家长在学生评价方面有独特角度,并且可配合学校完成经常性评价,因此具有较高价值,所以家长评价记录表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家长评价之外,由家长督促学生配合完成学生自我观察表的填写也十分重要,调查内容包括自己喜欢的教师与同学、喜欢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家庭作业喜欢与不喜欢情况、个人在家里预习准备情况、教师布置口头教学任务在家完成情况,通过以上调查内容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校内校外学习情况。

五、结束语

多元化教学评价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在探索评价体系的建立中,仍有一些困惑:评价的体系是否过于繁杂?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内容如何通过试卷能更好的去评价?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如何才能把握好?如何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教师的素质如何培训提高?等等这些是我没有研究到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后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必将发生着巨大和深刻的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评价探索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辛莉. 科学构建高中生物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J]. 时代教育,2014(14):124.

[2] 杨再峰、张迎春、潘燕婷. 高中生物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4):198.

[3] 王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探析[J]. 高考(综合版),2013 (03):50.

17.学习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篇十七

一、为什么要学习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因为它易操作,成效大,名气大。

3年前,即墨市28中数学老师时红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助”学习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地学习这种办法,也非常有效。之后,李校长带领全校业务干部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数学组骨干教师全面深入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现在,二十八中的教师从开学第一天起,就着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通过半学期的观察、交流,把他们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1)老师出示

一、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

(2)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三、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

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

“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四、“和谐互助”要注重培养小师傅。

“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徒弟‟。”

“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徒弟‟,而有的„徒弟‟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师徒配对作为基本前提满足以后,对小师傅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老师的培训主要有课堂培训和课后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

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 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要求:

1、要求个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和期中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按照优秀—合格。良好—不合格协作原则,确定每小组师傅和师友。

2、教师根据材料提供的培训方法(或到网上查即墨的教学策略),培训师傅。

3、期终考试师徒分数计算:

师傅考试成绩60%+师友考试成绩40%=师傅成绩 师友考试成绩60%+师傅考试成绩40%=师友成绩

18.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读后感 篇十八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朱熹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人要进步就得看书,我有幸看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接下来我浅浅地谈谈我看书后的体会。 书中的第一章节,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明确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的基本理念。本书分六个单元、28个章节来阐明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若干问题。共阐述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理念,第二个知识点是本书的重点部分:新课程有效课堂行动策略,分别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20个行动步骤进行的`阐述。第三个知识点是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第四个知识点介绍了保障行动效果的策略。 通读一遍后,对于有效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新课堂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也就是一种“行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爱、全、活、新”四大行动原则。本书中,引起自己感兴趣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其中“备自己”这个词组引起了我的关注。那什么是备自己呢?说白了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19.构建和谐课堂 提高有效学习 篇十九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信任与表扬的感染力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了解其音域,熟知其节律,便可奏出美妙的乐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的这个独特的琴弦——属于他自己的优点,为他的优点喝彩!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很多学生不受课本和老师的束缚,打破常规,思维清晰,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发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能给别人以帮助和启迪时,更增添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的最佳时刻.每当老师对学生予以真诚的夸奖时,他们的眼中就会放射出更加睿智的光芒!——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当老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留给学生,用信任与表扬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和宽容时,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乐学、爱学、勤学,在学习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老师共同用激情来营造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

二、知识呈现方式与学生认知水平和谐统一,发挥课程知识的最大价值

相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结果会大相径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较好地运用教育心理学规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形成认知的良性循环,提高课程知识的“含金量”.

教材是呈现知识逻辑体系的载体,它以显性与隐性两种形式并存,以显性的知识(书中的文本内容)为载体,渗透隐性的各种具有认知作用的思想方法,具有智能价值的思维过程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各种品质.对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生活阅历的局限性,更偏重教材中所呈现出的显性知识.而教师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格魅力,赋予教材更深刻的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现教材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反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领会教材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努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材料进行“深加工”,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实现教材的优化组合,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隐性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使教材处于一种运动、开放状态,进行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教材、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

三、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索的欲望.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遵循和谐原则.问题情境是一种特定气氛下师生之间感情与知识信息双向交流的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中的最佳状态.要注意两点:1.问题要和景入题,要适应课堂教学的主题,不能跑题.2.在对问题的探究时力求热情适宜有度,盲目的热情会使思维受到抑制,不利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度的热情则使思维缺乏深度,干扰主要信息的提取.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小壁虎的难题:一只圆桶的左下方有一只壁虎,右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创新的灵感被激发了,学习氛围变浓了.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结论——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那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如三棱柱、四棱锥、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在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中学生提炼出“把立体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这一数学实质,归功于此课的问题情境非常和谐地把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堂的学习内容、自身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为一体,归功于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产生的灵感之光.

四、确立和谐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信度和广度

实践出真知.学习的本质是参与实践,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知,实现超越与发展.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各要素、环节之间的协调与和谐,提高参与的信度和广度.

1.小组成员的和谐参与.与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成员的表现.是否都参与了?是否有分工与协作?是否充满信任与激情?是否投入专注?是否有争论辩驳?是否有意见反馈?是否见解最终趋于统一?……只有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中去,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能,人尽其才,做到合作、协调、和谐,才能产生小组内的整合效应,达到最大效能.

2.参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在参与的途径上,面对所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猜想、观察、讨论交流、操作确认、思考推理、归纳总结、查阅资料等尝试多种探究方法,相互验证,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能发挥最佳效能的方法,做到各种方法的和谐统一.在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中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迁移和拓展,从而实现自我的和谐发展.

3.以和谐观评价参与效果.在对参与的评价上,力求提高参与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参与目标的达成率.学生在性格特征、思维能力、学习方法上存在个性差异,在参与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学生的参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判断评估学生参与活动是否可信,是否取得实效,应尊重个性差异.在课堂上既要分析学生具体的参与状态:是表面冷静下的大脑思维的高度活跃亢奋、如痴如醉,是课堂热烈高效、人人参与,在思想的碰撞中闪现创造火花,还是气氛浮躁虚华、形式花哨,缺乏广度、深度和信度.还要微观考察研究:看学生是怎样参与的,参与的程度如何,主动性怎样,参与的状态是否与他们自身个性和谐,参与后自身的知识、能力、心智、态度、情感、意志等是否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将参与的丰富多彩性转化为可信的现实行为.

五、操作与思考,共同构建和谐的思维平台

新教材强调操作实践在学生认知中的作用,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领悟知识的发展与形成的真谛,从而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当知识的链条需重新构建时,借助于操作确认可事半功倍,缺少了操作,思维就有窒息与晦涩之感.在操作前,一方面鼓励学生对所操作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想象,大胆的猜测,培养直觉思维.另一方面确立操作目的、构思操作方案、设计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规划习惯.在操作中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或满怀信心,或凝眉沉思,或神情专注,不断地修正与调整,尝试着成功与失败,既培养了学生的协调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学生经历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操作后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反思、质疑,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笔者举起一个三角形纸片问学生:“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齐答:“180°”.笔者又问:“你如何验证?”一个学生迅速拿过纸片剪去三个角拼在一起后说:“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笔者表扬了该生,然后,笔者又指着黑板上已画好的三角形问学生:“在黑板上你如何剪?”学生陷入了沉思,自发地讨论、争执起来.一会儿,一个学生说:“剪、拼的目的是实现角的转换,可在三角形一个角的顶点处作两个与另两个内角相等的角,从而达到剪、拼的效果.”“还可作平行线实现角的转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了多种具体的解决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只操作不思考或思考不充分,操作只能是死水一潭,不能激荡起思维的火花;只有操作与思考和谐共存,才能使思维插上有力的翅膀.操作活动不是目的,在操作中所经历的观察和思考、交流和归纳、创新火花的闪现、思维灵感的撞击才是最宝贵的,它是塑造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六、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和谐统一,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确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不断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所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形成敢于质疑、自主探索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度”上缺乏和谐的统一.有的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真正遇到障碍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怕惹上“越俎代庖”之嫌,抑制了学生探究的最高兴奋点.学生在探究时,他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在接受碰撞,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产生创新欲望.自主探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而是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情绪表现,明确自己何时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发挥指导的最大效能.比如学生在面对疑难时教师应:1.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大胆发言.2.不要马上对学生的发言表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甚至有时会熄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3.不要在学生的答案不着边际时急于出面代理,而是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时的喜悦,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4.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5.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教师的指导应是有价值的指导,是对学生有用的指导,把握指导的时机和方法,寻找指导的恰当契入点,既不越俎代庖,让学生充分经历“生疑—解疑—省悟”的探究过程和体验,也不贻误时机,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思维密度.做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发挥指导的最佳效能.

上一篇:乡镇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下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