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基本知识总结(共16篇)
1.高三物理基本知识总结 篇一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2.高三物理基本知识总结 篇二
一、一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2014年8月—2015年3月中旬, 按照高考大纲及说明的要求, 分章节对各个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夯实“三基”。这个阶段主要着眼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并注意基本物理方法的掌握。全面复习是指要复习全部知识, 不要遗漏;系统复习是指在对每一部分知识复习中要注意整理知识, 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网络和结构主线, 将知识条理化。
(一)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明确把握复习方向和重点
深入了解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内容题型示例, 对“知识内容表”及其要求掌握的程度要进行透彻的研究, 帮助学生熟练、全面地掌握高考物理的内容, 对比研究当年考纲和上一年考纲的变化。
(二) 研究近几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 把握复习的深度
2014年河北理综 (物理) 试卷整体难度分布合理、层次分明, 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突出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体现STS思想, 试题源于课本、往年高考题以及历年竞赛试题;实验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注重物理学史有关内容的考查等。
(三) 研究学情, 把握复习关键点
高三学生复习中常存在的问题:对概念理解不透彻, 对规律的应用不灵活, 只会硬套公式, 审题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对平衡状态理解有偏差、对瞬时问题分析不清楚、对临界问题条件分析不准确而出错;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一些问题被错解或漏解导致的错误;不会运用整体思想分析问题而出错;对物理情景或者物理过程分析不清导致出错;对知识点不善于归纳;解决问题的速度慢、准确度低;做题步骤不规范, 书写凌乱, 表述不会用专业术语, 等等。
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 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关心学生, 发现学生在物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了解学生的疑问和难点, 及时与学生沟通, 解决问题。
(四) 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夯实三基, 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进行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第一轮的复习要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 归纳每部分知识的处理方法。在此过程中, 要弄清每个章节需要加深的知识点有哪些, 以及这些知识点在新高考中是什么样的要求;要了解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 知道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归纳, 连成线、结成网、形成知识树。
秘藉就是错题本。归纳错题比闷头做题更重要, 把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时做过的题目中不会做的题和做错的题归纳整理起来, 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 搞清楚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 还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 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以备以后查看。积少成多, 就知道学生哪一方面没有掌握, 哪一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经常翻翻看看, 加深在头脑中的印象。
(五)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掌握物理学科的解题思路
审题是指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辨析出题目所给的条件或具体要求的过程。审题的关键在于转化, 把题目文字转化为物理情景, 把物理情景转化为物理条件, 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一字一句地读题, 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 要能够把题目转化为清晰的物理情景,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 必要时需要画出受力示意图、过程示意图, 帮助理解题意, 选择合适的规律, 列出方程, 求解并验证。
(六) 注重实验的复习
注重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关注实验细节, 重点关注图像问题。提高拿实验分的信心。提高运算的一次性成功率。要注意实验解题规范。把过失性失分减小到最小。
(七) 教师集体备课
发挥团队力量, 加强协作合作交流, 进行集体备课, 做好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教学, 对症下药, 追求教学的实效和升学目标完成的最大化。
二、二轮复习策略
2015年3月中旬—2015年5月初, 首要的任务是发展能力, 侧重发展分析综合能力;重在理解的基础上, 综合各知识点内容, 进行专题突破, 训练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专题复习, 题型归纳, 抓本质, 重方法。列出重要考点、能力技巧, 选取适当的专题, 筛选例题。例题内容应该跟专题主题吻合、贴切, 有时需要对题目进行改造, 例题要渗透学科的思维方法。
进行限时训练、专项训练, 强化学生解题能力, 进行综合训练, 重在能力提升。
三、三轮复习策略
2015年5月初—2015年6月, 目标是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3.高三物理复习心得 篇三
视了学习规律,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踟蹰不前。因此,笔者在这里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三物理复习进行几点总结:
一、强化概念,巩固基础
强化概念、巩固基础是高三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应对目前考试中的能力发挥型试题。高三课时紧,我们当然没有时间像高一那样详细讲解全部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一定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提纲挈领,对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和物理方法等进行巩固和掌握。尤其要注意分析、研究和对比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速度和加速度、电势和场强、动能和动量、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等。从物理规律的角度,我们第一要分析适用条件、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物理基础知识到物理技能的提升内化和变迁。近来高考题型往往用物理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因此,在复习时学生对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不能只死记结论,而忽视条件和过程,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以点带面,例题引导
物理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经典例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对知识产生形象的理解,提升物理解题能力。当学生理解困难或印象不深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研究典型例题,建立并分析物理模型,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引导大家复习“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在摩擦忽略的情况下小球在圆弧槽中下滑的过程,建构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以点带面,健全知识系统:①摩擦忽略,水平方向无外力时——系统动量守恒;②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而没有其他形式能的转换——机械能守恒。
三、联系生活,阐发理论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大家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研究实际中的高科技问题。如,针对超导磁悬浮列车,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电磁感应和磁场等电学知识展开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让学生走近高科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重视实验,引导理解
其实许多物理学现象学生觉得理解困难,勉强背下来却不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灵活运用,也会很快忘记。这时我们设置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过程中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帮助他们完成认识上的跨越。譬如,在证明“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滚动的小球不会停止”时,伽利略就用了实验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伽利略的实验是这样的:让小球顺着光滑的U型斜面滚下,小球自然会滚到U形斜面的对面差不多原高度的位置再返回。生活中,小球没有达到理想高度是因为有摩擦力的原因。然后,再减小U形斜面的夹角,小球仍能到达同等高度,这时肯定比第一次滚过的路程长。依次递减夹角直到将斜面放平,小球会滚多远?大家一般都会理解:小球将永远滚下去。
以上是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几点心得,当然复习的方式和方法不胜枚举,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物理概念,牢牢把握物理现象和规律,然后再通过适当的例题训练和实验操作加深印象,最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准确地理解,全面地把握,提纲挈领,完成对高三物理的最后冲刺。
4.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篇四
18,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19,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19,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5.高三物理近代物理学知识点 篇五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电场1.电势差U: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W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UAB=WAB/q电势差有正负:UAB=-UBA,一般常取绝对值,写成U。
2.电势φ: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零电势点的电势差。(1)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3.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ε=qU
4.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1)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3)画等势面(线)时,一般相邻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大,等势面(线)疏处场强小。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定义:物体所受的力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力学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6.高三物理知识点口诀 篇六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平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 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3、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 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4、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 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5、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 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6、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 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7.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思路 篇七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認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科学素养;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2 备考策略
2.1 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变化中有不变,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是不会变化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卷选择第4题“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此外,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课程知识要有意识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例如第13题“贮液池中的光学问题”第 14题“直升飞机的运动问题”.
2.2 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学会“渔”而不仅仅是得到“鱼”.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的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微元法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近两年的电磁感应的计算题几乎都考查了这方面的问题.
2.3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注意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和归纳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或以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的,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科学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试,分析题型,精选例题,组合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摒弃“满堂灌”、高难度、大题量的应试训练.突出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用好教学案,确保例题以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不要采用在黑板上给出简单的示意图和几个物理量的方式出示题目,以给学生最原始的信息,给以学生审题的时间,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原始题目中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起与题目相对立的物理模型.从而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课本中不少联系实际的好题,例如流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关系、示波器中的电偏转、磁偏转,质谱仪,电磁流量计,回旋加速器等.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的典范,认真选编课外练习题,每周一练要有系统性、滚动性、层次性,通过适度的训练使学生加强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2.4 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命题己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联系实际,联系实验的题目越来越多.同时近几年高考物理有力地冲击了照本宣科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代表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题两道实验题第13题“用传感器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第12题“描绘某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只有真正挖掘和理解了课本中的实验,才能为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地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做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让学生动手去做,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例如今年江苏物理试题中,表面上看试题不难,但拿全分不容易.由此可见,在高三物理实验复习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器材使用的基础上,透彻地理解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进而培养其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回归课本,只有充分挖掘课本才能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在遇到新题凭借扎实的基本知识从容解决实际问题.
2.5 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高考主观题分值的增加,说明对思维的科学性,解题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实上往往是年级越高,规范化程度越低,不少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在解题时只剩下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和结果,题目的分析、解题的中间过程全无,这样的状况在高考中无疑是要吃大亏的,为此在复习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对解题的规范性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作业与考试中严格执行,好的要传阅,差的要限期改正,甚至曝光.
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身要加强规范化的示范,对部分例题要有完整的解答.
③在考试阅卷时,对解题的规范化要分配较大的分值,对学生形成一种导向.
④在平时练习中、不准用计算器,且要运算到相应的位数.结果要规范.尤其现在实行网上阅卷更应在规定的地方答题.
8.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小结 篇八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1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2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
;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3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 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9.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精选 篇九
[例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二、用动量定理解曲线运动问题
[例2]
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若在抛出后5s未落地且未与其它物体相碰,求它在5s内的动量的变化。(g=10m/s2)。
[解析]
此题若求出末动量,再求它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则极为繁琐。由于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且为恒力,故所求动量的变化等于重力的冲量。则
Δp=Ft=mgt=1×10×5=50kg·m/s。
[点评]
①运用Δp=mv-mv0求Δp时,初、末速度必须在同一直线上,若不在同一直线,需考虑运用矢量法则或动量定理Δp=Ft求解Δp。
②用I=F·t求冲量,F必须是恒力,若F是变力,需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I。
三、用动量定理解决打击、碰撞问题
打击、碰撞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不是恒力,用动量定理可只讨论初、末状态的动量和作用力的冲量,不必讨论每一瞬时力的大小和加速度大小问题。
[例3]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触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1.8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s。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击力。(取g=10m/s2)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高h1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方向向下,大小。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方向向上,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mg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
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F=1.2×103N
四、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10.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措施探讨 篇十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2(S)-0015-3
1 改进教学着眼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教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是高中物理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不少学校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无疑对学生准确理解、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根据已知条件和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利用数学工具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仅仅如此不够。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脱离社会,脱离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的是解题高手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从高考的实际情况看,不少学生一旦遇到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相联系,问题情境新颖的题目,虽然解决问题需要的逻辑推理或数学计算技能并不难,但却难以下手,而有些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技能要求较高的“模式化”的题目,学生则容易解决,形成易题不易,难题不难的现象。
目前学生在考试中最害怕“生题”,或者说学生的建模能力差,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例题教学的失误。每一道习题都是从一个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自觉地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关系舍去了,也就是说,这些本应由学生去体验的“去伪存真”的工作被教师“越俎代疱”了。学生在解题中只须“按图索骥”,其结果是削弱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认识过程,割断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出现蹋陷。杨振宁教授认为“仅仅读很多书,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做很多习题,只能是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的一半,而另一半的方法是很复杂的,这个方法是靠自己去摸索去创造”。
因此,要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讲得好”,而要致力于学生“学得好”。一节课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好,都必须把学生置身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备考复习中,老师们要牢牢地抓住备、教、批、辅、考、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要在“常变常新”上作文章。教师的教只有真实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验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世界范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已成为命题特色和发展方向。其主要表现为:以中学物理教材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技能为载体,创设新颖的物理实验情境,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完成实验。
实验基础知识是实验创新的源泉,创新离不开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双基”的复习决不是对知识的重复记忆,也不是单纯对实验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而是要求对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实验的各个环节做深层次的思考,透彻地理解。即使是考查创新意识的试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
(1)在复习内容上,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每一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而不是盲从地照本宣科。高三复习不能仅仅局限在黑板上、练习本上、测试卷上做实验。而要自己动手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认真独立地重做一遍( 包括演示实验 ),对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小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对物理事实和现象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解答好每一道高考实验题。
(2)在复习方法上,提倡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不怕失败,让学生从失败中再找出正确的实验思路和做法,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成为自觉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保障正确解题的成功率。如果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做大量各式各样的题目,寄希望于押中高考题,或者企图用一些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来套出题目的答案,便会使实验复习走入死胡同。
(3)在复习手段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分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三时间紧,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也可利用多媒体或电脑进行实验复习,学生针对自己个体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复习,这样不需要现成的实验器材和限定地点。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尽可能地拓展演示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4)对于“设计型实验”的复习,尽管高考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但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设计思想、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都来自于平时的学生实验。如果考生能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了然于胸,设计型实验将不再是难题。复习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自设实验情景,改变实验条件,迁移实验器材、方法,适当进行实验迁移的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精选习题,注重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复习的过程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题,但并不是题做得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查找知识漏洞。要求学生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和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知来龙去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会解题,不要以为只要多做题,多讲解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是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没有实际的体验、不知其然,概念规律一团雾水,做再多题也白搭。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通过实验、课件、图画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第二轮复习题应由本校高三教师集体讨论,针对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题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去选题。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少做无用功。
(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平时做题时应多进行自测自评,反对老师习题评讲课的“满堂灌”,采用点拔式、循因纠错式等方式的教学,师生互动,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4)切莫轻视课本习题的教学
课本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它肯定也是命题者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维模块。每年高考题都能找到课本上的原题,或类似题、克隆题、衍生题。高三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本题的重要性,挖掘其潜力,这也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一环。
经验告诉我们,解物理试题一眼看出来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在平常的训练中不要贪多贪快,要认真地审视题意,规范作答,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5)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工作。对外地资料应筛选有价值的、时代性强的、能激活思维的习题,摈弃陈旧、繁难、偏怪、超纲和过于简单的试题。争取做到搜集后要突破,消化后要应用,进行题型归类细致与创新的整合。
4 严格要求,注重解题规范训练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解题规范训练要以平时做好每一次练习为落脚点。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说务求做到三条:
第一,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
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正是复习中的一大障碍,它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第二,要将题做完整。
有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者有之;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者也有之,往往不肯将解题进行到底。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第三,要按高考评分标准要求评阅每一次练习(课堂上黑板练习)、测试试卷等。
对那些不按要求解题者,要从严扣分。要把严格规范解题作为复习迎考过程中每天的必修动作,从而既可减少高考中因此无谓的失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2]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
[3]阎金铎等著.中学物理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4]续佩君著.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5]张熊飞著.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6]罗维治主编.中学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11.有关高三物理选修三的知识重点 篇十一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各性质力的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是静止、匀速还是变速运动)。
3、受力分析一般顺序
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
二、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
(1)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
(2)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三、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的组合.
(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画在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各力的方向.
(4)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漏力、多力等错误。
四、受力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受力分析就是指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免造成混乱。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防止“添力”: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为避免多力,应注意
①分析出的所有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
②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也分析进去;
③不能同时考虑合力和分力.
(4)防止“漏力”:严格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步骤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办法。为避免漏力,应做到:
①养成“一重二弹三摩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
②分析是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究对象,对接触面逐一分析.
12.高三物理工作总结 篇十二
物理组:杨贵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401、1402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和政治学习。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1、备课方面
首先,认真学习高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做到对高考的试题知识点分布、题型,心在有数,试卷结构分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整份试卷难度值在0.6左右(化学:0.6~0.65,生物:0.6~0.65,物理:0.55~0.6)。了解了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有31个Ⅱ级要求的知识。有些修改的地方:物理必修1“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中明确“共点力的平衡”的内容要求为Ⅱ;选修3-1“电路”中“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内容要求由Ⅰ改为Ⅱ;“波粒二象性”内容从选修3-4移到选修3-5,包含“光电效应Ⅰ”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两点内容及要求。其次,收集一些本省各地市的质检、模拟试卷。
2.上课方面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范题,对比往年高考试卷,得出常考的知识内容及类型。填空题:力的平衡,电场,恒定电流,交流电,万有引力,光学,机械波,原子物理(单选),动量(单选),电磁感应。填空题:力学实验,电学实验(难度较大)。计算题:力与物体的运动,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关注本省的各地区的信息,以常考的知识为引导,拓展学生的接触面,有着重地挑选各地的质检卷、模拟卷的部分题目,精讲精练,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能力,做到举一反三。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情况,尽量选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较少难度大的题目,让学生有信心,让他们听得懂,掌握得了,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用了一节的课时,专门讲,物理解题的规范性问题,在平时,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计算题的书写是很不规范的,这在高考中,是会被扣分的,是很吃亏的。
3、作业方面
在同备课组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出了好几份的专类练习卷,在复习完一类的知识内容后,就布置相应的练习卷,让学生做到了,及时了解自已的不足,及时发再,及时解决。对部分学生,我采取面批面改的方法,让他们来到讲台桌前,点出作业中的有误地方,然后,再让他们回桌位上去思考,及时改正,如果没法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让他上来,与之讨论,做到尽量地让学生找出自已错误的地方,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4.课后辅导工作
经常打印一些错题集,让学生对这些常见的误解,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做题时,出现类似的错误。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经常到班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及一些思想关念。有少数学生对高考,是比较漠视的,认为自已学习不好,不可能考上大学,所以平时的学习中,就很不认真,很随意。通过和他们的谈心,及时改正了他们这种无为的想法。每天的晚自修时间,只要有时间的话,我尽可能地到班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13.高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篇十三
关键词:三个基本 两种意识 一个体系 思想方法
一、三个基本
基本知识:定义、定律、定理、概念、结论、规律等。
基本能力:定义、定律、定理、概念、结论、规律的语言表述能力(从中找出其适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可以培养自己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表述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能力,即:运用图像表述,或用方程表述。建立模型的能力。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
基本方法——处理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和能力的总和。例:动态平衡问题,连接体问题,临界问题,求极值问题,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变力做功问题等等。
二、两种意识
1.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物理联系数学的意识。
三、一个体系的建立
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课程已经学完。通过回忆以往所学,把所有高中物理知识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所学知识了然于胸。要知道体系内各板块的具体内容,各板块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板块之间的联系。
四、几种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即推理、判断、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要注意形成物理思想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它的条理性,表现为它是严谨和规范的。它的抽象性,表现为它具有提升和精炼思维的作用。它的解析性,表现为它具有启发和解释问题的作用。所谓技巧性,表现为它具有简化和方便的作用。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能反应人的思维质量和思维技巧,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常见几类物理思想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逆向思维类,逆向思维法、反证法、反例法、淘汰法;转化思维类,类比法、等效法、模型法、补偿法、对称法;假设法;特殊值法;估算法;图解法等。
五、具体解题过程的一般步骤
1.受力分析。哪些是恒力,哪些是變力,变力的转拆点在哪儿。
2.分析物理过程。看是几个平行物理过程,还是一个过程由几个阶段组成,往往是不同的物理过程或不同的物理阶段运动形式不一样,需分别列方程,组成方程组求解。
3.选择物理规律。一般匀速,匀变速,匀速圆周运动,平抛或类平抛,既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也可以用动量或能量的观点来处理。如果是非匀速,非匀变速则优先考虑使用动量、能量观点。单体涉及求时间用动量定理,涉及求位移用动能定理。物体系一般用动量守衡定律;单体、物体系统都可能使用机械能守衡,或能量守衡定律。
4.解题过程中遇到电场力、洛仑兹力时不能畏惧,这些力只是大小、方向确定时有它自己的规律来确定,它们和其他力一样附合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动能定理。当用到这些力时往往要设置一些情境,我们要善于从这些情境中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5.解题过程中要具备“疱丁解牛”的思想。复杂的题都是有一些小的过程,环节组合而成,要能够寻间导隙,把它给“肢解”开。即“目无全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6.解题后要能“得意”而“忘形”,即反思。作出来的题要知道用了那些数学技巧,用了那些物理思想和方法;没能作出来的题也要知道是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没掌握,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不具备,还是一时没想到(还需多作这类题)还是数学能力有障碍。最后要能形成求解这一类题的一般方法——得意。而不局限于做某一具体的题目——忘形。这也是自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7.注意归纳、总结,即时复习。以前作过的相似、相近的题目,要放到一起比较着分析一下,这是形成解一类问题的方法的最好途径。即时复习刚讲过的或刚作过的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有益的典型题目。这样必能事半而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六、与其他各科学习时间的谐调
14.高三物理备考工作总结 篇十四
李洪涛
紧张的高三备考工作结束了,我们用无私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肥城三中高考成绩的再次辉煌,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我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精诚合作,团结奋进
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是部分班级的,我们要求全体物理教师一定要熟悉本年级中的所有理科班目标是学生,不仅要认得出人、叫得出名,还要熟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办公室,甚至是校园和宿舍只要发现他们有异常情况就即使跟他交流,并及时与他的任科教师进行沟通。保证学生只要有问题就能及时找到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二、加强研究,注重实效
高三一年我们备课组积极贯彻了学校和级部制定的“一周一研究,一日一说课”的制度。真正做到了精心组织每次集体备课。利用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开展集体备课,细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每次集体备课做到:” 四定五统一”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批改、统一测试讲评。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天早晨我们都要确定一名教师对当天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安排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其他教师认真听取,并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是我们的每堂课都上成精品课。
三、积极研究高考,及时获取高考信息
在高二暑假期间我们组就将近5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以及近三年的部分省市高考试题进行了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我们做到了人手一份,并放在自己 办公桌上,以便时时翻看、对比、研究。除此之位我们还从3月份开始就收集全国各地名校的模拟试题,对他们的试题我们也进行研究并将比较好的题目应用到我们的学案中。做到了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四、早计划,早安排,我们根据高中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将整个的高三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5年6月1日至7月10日加15年9月1日至16年2月27日。第二阶段为2月23至4月29日。第三阶段为5月1日至6月6日。并且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还把复习内容细化到天。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及训练。这一阶段复习时,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使之系统化。其次,老师指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再次这一阶段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最后教师要根据训练、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在这一阶段里,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养成基本物理思想和基本物理思维方式和方法。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进行专题小综合复习及训练。复习的重点放在该知识块内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要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学科内大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组合的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 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以及强化学生适应学科间这种思维跳跃和转换的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培养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找准方向,制定合理目标
针对高考试题中253的结构特点,我们在复习备考工作中坚决落实了“一个中心两个狠抓”工作思路:一个中心即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中心。两个狠抓为一是抓规范,二是抓落实。高三的一切工作将围绕这一个中心两个狠抓进行。夯实基础就能确保学生的得分能力上台阶,强化规范,就能保证学生在细节上不出差错,在应试能力上有较大提高,狠抓落实,就是保证我们的课堂效益,是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落实得到回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复习扎扎实实,稳步向前。
六、落实学案导学,周自测制度
针对我们的学生基础差能力不强的特点,我们的高三复习不是以某一本复习资料为主,而是以学案为主,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根据我们学生的情况合理调控复习内容和复习进度。每周进行一次自主测试,一是便于学生和教师及时掌握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复习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学生,以便老师和学生及时调整复习思路和方法。二是对本周复习内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七、教师紧盯紧靠,为了学生无私奉献
全体物理组教师整个高三一年来为了学生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如假期义务辅导,节假日自动加班,晚上自动加班,课外活动自动辅导。为了学生我们不分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努力做到学生试卷学案批阅不过夜,学生问题不过夜。
八、强化应试心理素质,让学生掌握科学应试的技巧
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通过测试,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高考中发挥出高水平。对学生进行了一下训练:
1、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冷静从容的心理状态。教育学生平时训练、当高考,高考考试当训练
2、掌握考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考试时注意要坚持先览后作、先易后难、先熟后生。考前5分钟快速浏览试卷,标注出眼熟的题和自己擅长的题作为自己重点完成的题目。
3、解题时要坚持审题要慢,解题要快;计算要慢,书写要快。
4、考试中要坚持注意方法的选择,防止小题大作,单选题选出正确答案即可没必要4个选项全做。注意表述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简洁性,解题时要立足一次成功。
5、根据自己的特长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九、需要改进的地方
1、各班都有个别目标生高考成绩不理性,其中的原因还需我们认真分析总结。
2、感觉部分学生再有一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成绩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高三备考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结合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研究。
3、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还是问题,要想办法改变物理难学在学生中的印象。以上是我们对高三物理备考工作的总结,我们将及时总结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再接再厉创造更大的辉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5.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归纳 篇十五
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整理1
(1)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现象: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整理2
1.冲量
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
2.动量
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m/s;1kg·m/s=1N·s。
3.动量守恒定律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内力远大于外力;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
5.动量定理
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mv。
6.反冲
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系统动量守恒。
7.碰撞
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系统动量守恒。
8.弹性碰撞
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很小,可以略去不计,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9.非弹性碰撞
碰撞过程中需要计算损失的动能的碰撞;如果两物体碰撞后黏合在一起,这种碰撞损失的动能最多,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整理3
(1)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的重心不重合,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带负电荷。当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在空间定向排列,相互吸引而更加接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排斥力同吸引力达到相对平衡。极性分子之间按异极相邻的状态取向。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当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极性分子电场的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使原来的非极性分子产生极性。这样,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极性分子对非极性分子有诱导作用。
(3)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间不可能产生上述两种作用力,那又是怎样产生作用力的呢?
我们说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从整体上讲的。但由于核外电子是绕核高速运动的,原子核也在不断振动之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位置会经常出现瞬间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经常出现瞬间的不重合,也就是说非极性分子经常产生瞬时极性,从而使非极性分子间也产生了相互吸引力。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什么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电性吸引力。
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整理4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点时间t=v0/g,上升到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高度:s=v0?/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v0t+a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
(1)v=vt/2
(2)S2—S1=S3—S2=S4—S3=……=△S=aT?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v0?=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整理5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平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哪个位置无关。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
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频率f: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角频率:ω=2π/T=2πf。
4.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2)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工作时无功率损失(即无铜损、铁损),因此,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阻均不计。
(2)★理想变压器的关系式:
①电压关系:U1/U2=n1/n2(变压比),即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②功率关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电流关系:I1/I2=n2/n1(变流比),即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电流跟匝数成反比。
(3)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线绕制。
6.电能的输送-----(1)关键: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P耗=I2R线
(2)方法:①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如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②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价较高,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P/U)2R线,因此,当输送的电能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1/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U线I线或P损=U线2R线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16.如何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提高效率;方法
高三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经常出现的是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看到题目觉得似曾相识,就是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做过的题目在测试中再次出现,还是做不出来,有些模糊的印象,但对整个物理过程不清楚。为此,笔者总结了如下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在理科综合里面,物理难度有所下降,考查的面比较广,特别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物理科的单项选择题和双向选择题考查比较简单,属于基础
题,这类题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基本上涵盖整个高中物理知识,可用的生活实例很多,题目变化无穷。一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注意积累生活素材,主要是书本上出现过的例子,包括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这些例子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充分运用,分析基本原理,让学生熟悉这些例子。二是这两个题型一般考查各个板块的基本知识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某个知识点不过关,老是出错,就要花时间把相关内容理清楚,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物理科的规律性比较强,要多总结,不论题目怎么变化,离不开基本的解题思路。学生不能盲目做大量的题目,每做一些题目就要总结反思,看自己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还是很模糊,针对有漏洞的地方加强训练,及时调整复习的侧重点。
在广东物理科中,笔者认为实验题是最好把握的题型。实验题的考查范围比较稳定,七个力学实验加四个电学实验,力学实验中有四个都是跟打点计时器有关联的,四个电学实验也是确定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复习实验的力度,确实提高学生的實验能力。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够重视实验,不理解实验原理,在做实验题时喜欢套用已做过的解题方法,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会导致好几个空都会做错,造成好些学生的实验题成绩不稳定,归根到底是不理解实验的原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把这个弄明白了再去理解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这部分可以结合在实验室实地操作来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忆以及在操作中要注意的细节的把握,有些操作步骤反复考,要掌握准确的文字表达,要简洁准确。还有就是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数据处理是很重要的考查部分,每个实验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学生在这部分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重视细节和计算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复习实验题时要重视对细节的讲解和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平时多让学生做计算题,提高计算速度。还有实验误差分析部分,每个实验都要学生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一些常出现考查的误差,要掌握准确的文字表达,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学生总结简洁准确的表述,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或啰嗦的表述要指出并改正。
计算题,是很多学生头疼害怕的题型,加上每次做到计算题都只剩下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一次又一次没有做完计算题,学生就会对计算题形成难做的印象,慢慢地见到计算题就怕。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给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时间不够,做前面考题花了过多时间,占用了后面物理科的时间,并不是说物理计算题有多难。仔细分析两道计算题,基本上是一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两道题都有分两三小问题的,由简单到复杂,真正难的一般是在最后一道题的后面小问题里。我们平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做计算题,多给学生分析哪些部分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的,哪些是可以争取做的,哪些是要果断放弃的。其次,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从考查知识点来看,受力分析、动能定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电磁感应,这些都有涉及。在教学中,对各个知识板块要一一击破,每个部分基本的解题思路,用到的公式等要安排学生去归纳总结,只有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头脑里有清晰的物理模型,才能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运用自如。再次,对于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部分,教会学生争取多拿一分是一分。有些计算题没有清晰的思路,但是可能会用到的公式可以写出来,计算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写对了公式同样有公式分,这些可以教会学生多争取一点分数。
参考文献:
[1]范毅.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之我见.学周刊,2013-09-05.
【高三物理基本知识总结】推荐阅读:
2020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2-19
2024年 上学期高三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06-15
高三物理高三光电效应06-29
高三物理备考安排07-07
高三物理专题汇编11-14
集体备课高三物理12-31
高三月考物理11-16
高三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6-13
高三物理上期工作计划07-07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学习计划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