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2024-08-31

家庭建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

若社会风气好,受之于“国风”;而国家风气良好,则应当归功于“家风”。一家之风,总会教会“祖国的花朵”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灵魂。好“家风”会使他们学会做人处世,在未来踏入社会,那些汲取“家风”中的营养和道理,会使他们如虎添翼,更好的贡献社会。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有的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我来谈谈我家的家风。

父母虽未曾提过笔,读过书,但十分乐意我们向书汲取营养和智慧。父母虽然不曾欣赏过“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名句,却深信“读书能改变人生,读书的益处大如山”。“想买零食,我没钱;想买书,我砸锅卖铁也支持你”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家中虽然没有“书本堆积如山”的规模阵列,但也是“书日日似新”。我想“家风”中应该有一列是读书的吧。不知是否读书渐渐多了,自己的文采稍稍有长进,不再是写那些枯燥厌烦的文字了。

若读书是人生的一道美景,那么诚实亦让人驻足。诚实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人在仍合场合说话,都一定要诚实讲信用,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础。一个人若要得到他人信任,首先就要诚实;欺骗他人,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而且,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父母时常教育我们。而当自己做错事情,父母并不是一味责罚我,而是让我学会认识错误,让我学会改正错误。父母常说“诚实似财富”。我想是的。

父母从来不会因为种族,国家,才学高低,相貌美丑而歧视、羞辱他人。

家是开小卖部的。偶尔会遇见几个异国风格的人来购买果汁饮品。父母未曾因为他们的肤色和国家不同,而将饮料价钱刻意提高。相反,父母会友好推荐一些味道较好、价格适中的饮品。父母认为“人类就像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父母的言行,传授了我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环境塑造人,影响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与他生长的家庭密不可分。家庭的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城市是大社会。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我相信,家风是一道道德标准,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和这个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风。

2.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二

1.1 家庭及家庭的变迁

什么是家庭?学者有多种解释。简单的说, 由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所组成的, 满足家庭成员的大多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单位、群体, 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家庭变迁是指家庭形态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家庭的变迁经历了血缘家庭 (族内婚) ———普那路亚家庭 (族外婚) ———对偶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五个阶段。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 家庭从较低的形式发展到较高的形式, 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是最高级的婚姻家庭形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家庭形式及职能都在发生着变化, 可是, 家庭有一项功能始终没有改变, 就是文化传承功能。

1.2 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的自发延续, 而且还是一种使文化接续下去、并不断发展的自主意识。而家庭, 则以文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 。①人类早期的文化传承。家庭是文化改造人类本性的载体。马林诺夫斯基发现:文化藉着法律、道德、风俗等形式迫使男性对子嗣产生了不可变易的兴致和积极感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展, 不仅完成了父母角色由“本能”到“情操”的文化塑造, 还突出表现在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上。家庭的运转, 文化的传承, 都需要两代之间特殊的“合作”, 也就是所说的“传帮带”。家庭成为文化发展、壮大的“作坊”。②中国传统家庭与文化。传统中国广大的乡土社会, 家族制度就是当时的社会制度, 由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由子孝、妇从、父慈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 不过是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钱穆说:“中国文化, 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 传统中国, 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精髓是一致的。③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 家庭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占主导的家庭形式, 演变出单亲家庭、试婚家庭、单身家庭、空槽家庭、丁克家庭等。我们发现, 不仅从人员组成上由“完整”向“缺失”转变, 而且家庭的生产、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严重弱化。家庭所传承的文化领域和内容的确大大减少了, 但在与民族文化深层内涵密切相关的原初的“生活世界”, 其传承的深度和厚度正在不断提升。家庭, 不仅在社会化和初级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而且能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给予有效的矫正和补充, 引导人们不仅认同现代社会各种价值规范,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强化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 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最集中的融汇之地。正因如此,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成立了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也获得一批研究成果。

2 家庭文化建设概述

2.1 家庭文化的概念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 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精神情操是家庭文化的精髓, 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家庭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先进的家庭文化,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 以满足人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需要。②很好的进行启蒙教育。家庭作为人降生后第一个归属的“社会群体”, 促使人初步掌握母语, 形成生活习惯, 自然地接受爱与主动地爱, 从而奠定人格与个体社会化的初步基础。③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解器的动力。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使人们工作之余得到良好的休息, 吸取足够的正能量, 增强了个体的幸福感, 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④为人们指明目标和方向。良好的家风家训,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辨别是非的标准, 使人们面对诱惑时不至于迷失自己。

2.3 家庭文化现状

提及家庭文化的现状, 我们必须面对不断涌现出的诸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众多的冲突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往往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忧虑, 尤其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空巢家庭中老人的心灵抚慰问题;青少年早恋、网恋;大众为电子产品所控制, 电脑和手机侵占了亲子空间;当今的人们尽情的消费物质和大众文化产品, 而背弃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等等。以上种种我们看到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归根结底是家庭文化传承功能的缺失所导致。

3 发展家庭文化建设

当前, 家庭文化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那么, 如何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与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故此, 这个重任应由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

3.1 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一个家庭无论现在的文化状况如何, 都可以着手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 和谐的家庭文化。孟子:“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而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工作之后没有继续学习的习惯了, 忙于应酬、忙于上网和摆弄手机、看孩子作业等等, 却很少到老人身边尽孝, 不关注自身的在成长, 甚至不关心伴侣和孩子是不是幸福。这就需要社会职能部门唤起人们的思想觉悟, 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只有孝道从家长做起, 好习惯和健康爱好从家长做起, 爱学习爱科学从家长做起, 遵守公共秩序从家长做起, 孩子才能够文明守纪、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跟住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并将先进文化传承下去。

3.2 家庭文化建设中社会职能部门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家庭文化的研究全面而深刻, 怎样使这些优秀的精神食粮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起到应用的作用?社会职能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措施实现个人的成长。第一、幼儿园和小学时期促进家校联系, 完成必要的启蒙。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中, 加入大量的国学知识, 其中三字经就已经涵盖一个人一生要成长的内容。增进家校联系为孩子营造家校目标一致的培养环境, 让孩子从小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第二、结婚登记前的培训。我们国家把年龄作为青年男女是否可以结婚的唯一考量, 其实心理成长程度否能够充分承担起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 进行婚前培训, 考试合格者准予结婚。第三、在领取准生证前进行考试。正如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 要有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一样, 在教育孩子这个大工程中, 也应该具备做父母的资格之后才能生育子女。第四、社会职能部门创作成人再成长的机会。针对目前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一些社会职能部门应开设家长课堂、婚姻课堂、心理成长班, 并通过网络和电台提供讲座和咨询, 不仅可以扩大影响, 而且可以切实解决家庭的突出问题, 为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家庭文化建设乃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家庭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场所。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分子, 需要通盘的生活教育 (费孝通) 。这个生活教育的家庭不仅是稳定、和谐的, 还应能够将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 家庭的健康发展, 是生命的延续, 也是文化的延续, 更是社会的延续。

摘要: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迁着, 同时, 家庭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扩张, 但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不断的变革中, 家庭的文化传承在领域和内容上大大减少了, 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上不断提升。家庭文化建设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关键词:家庭变迁,文化传承,家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顺治.中国家庭的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 1995.

[2]高洪杰.浅谈家庭文化的重要意义[J].文艺广角.

3.加强和谐家庭建设 篇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36-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虽然目前从整体上看,倡导美德、崇尚文明、追求和谐已成为千万家庭的主旋律,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家庭领域,表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建设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建设和谐家庭必须从基础抓起。它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所学校最先孕育和形成的。它又是每一个人归属时间最长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1.和谐家庭建设的内涵

1.1和谐家庭源于责任。责任的同义语就是付出。和谐家庭作为一个表述家庭性质和状况的现代文明概念。一是家庭的物质文明,即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住房、家具及日常用品富有现代气息;二是家庭的精神文明状况,现代的家庭观念,指改变旧的婚姻观、伦理道德观、生育观、消费观,健康观,提倡科学、民主、和睦、文明的家风。三是现代的家庭成员素质。它包括每个家庭成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道德修养和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生活知识,懂得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民主而科学地治家,和睦又文明地生财。真正做到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勤俭持家、和谐兴家。

1.2和谐家庭更源于一个平和包容的的心态。和谐家庭建设是在当今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我国的和谐家庭建设与西方的和谐家庭建设有着明显区别,应把现代气息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家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硬件建设,即家庭的物质文明建设。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衣、食、住、行,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搞好家庭的硬件建设,建设一个温馨、温适的家庭生活环境,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的熏陶,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软件建设,即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和谐家庭建设的中心和关键所在。它包括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夫妻感情、子女教育、家庭文化生活、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改善和发展家庭周边关系、搞好家庭成员的终身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2.和谐家庭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2.1和谐家庭建设的目标

一是和谐家庭建设目标是完善家庭教育社会协调体系、服务指导体系,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亲子观、育人观;围绕建设节俭家风,促进家庭与自然和谐,开展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强化家庭成员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夫妻互敬互爱,互相信任;家庭管理民主、科学;家庭成员能够齐心协力解决碰到的困难;子女学习认真,工作努力,尊敬长辈;家庭成员在思想、学习、事业上能够互相勉励;家庭气氛和谐,心理上安逸、轻松、愉快。

二是和谐家庭建设目标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家人和睦团结,不吵架,无家庭暴力;对老人既重视物质赡养,又重视精神赡养,使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和睦团结。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素质高;自觉遵纪守法,工作中能模范带头。

2.2和谐家庭建设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这种夫妻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要更加高度重视,否则会导致夫妻关系的动摇和瓦解。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展迅速,外部社会经济文化能从各种渠道影响家庭,传统家庭的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加快社会开放幅度和人口流动频率,夫妻双方择业范围拓宽,交际范围扩大,夫妻在家庭内外的时间、精力、开支、情感的投入比重会发生某些变化,很容易发生”感情危机“。因此,我们在考虑建立现代夫妻关系时,应将培养和巩固爱情摆在首位。爱情是夫妻关系的基础和原动力,培养和巩固爱情则是增强夫妻之间横向关系的稳定性的关键和中心任务。

3.加强和谐家庭的建设

3.1和睦的家庭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建设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又要注重精神文明需求。一方面,父母要彻底摒弃那种”父母为先,长辈为重“的封建残余观念,避免用封建夫妻关系模式看待当今的夫妻关系和夫妻生活,对现代夫妻那种浪漫的亲昵的感情交流方式要看得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更不能把子女的婚恋大事作为家庭某种交易的手段,不能封建式地粗暴干预,而要积极进行亲情式的婚恋性爱教育,尽量为子女的婚姻幸福美满和夫妻关系稳定着想。另一方面,晚辈要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与歧视、虐待、抛弃老人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不允许类似的行为发生,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敬老、爱老、养老的榜样。

二是建设有利于巩固家庭关系的大环境。首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党和国家在全社会提倡和鼓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支持青年自由恋爱,引导他们择偶时看重品德和才干,消除过重看待外貌的择偶误区。其次,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恩格斯在谈到对偶婚制家庭发展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原因时指出:”要使对偶家庭进一步发展为牢固的一夫一妻制,除了我们已经看到的一直起着作用的那些原因之外,还需要别的原因,在成对配偶中,群已经缩减到它的最后单位,仅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即一男和一女。自然选择已经通过日益缩小婚姻关系的范围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这一方面,它再也没有别的事可做了。因此,如果没有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那么从成对配偶中就没有任何根据产生新的家庭形式了。

3.2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家庭建设一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使家庭文化建设有着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正义、讲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是家庭文化建设的载体。家庭文化内容上大致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生活环境、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谐家庭建设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文化衍生于家庭文化不断]化、弥漫、覆盖和渗透的全过程。因为每个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和缩影。因此,家庭文化影响着社会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禀承了家庭文化的特性。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和谐家庭的建设始终不能脱离文明、进取、和睦、民主这条主线。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职业,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不同的文化素养,所构成的家庭文化也截然不尽相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一个人幸福的基本元素,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就是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每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家和万事兴”。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家庭将个人联结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社会的整合程度,增进了社会的和睦稳定,促进了国家的安定与文明。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家庭”,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家庭新风,以家庭的文明和谐进步推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和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词蕴含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和睦相处、协调有序之意。创建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家庭和谐建设实际上是家庭行为准则的规范和总结,搞好家庭和谐建设不仅仅是家庭所需,它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一个主题。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其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着[长远、面对现实,分步实施,常抓不懈,以人为本、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 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06(1):86-88.

[2] 邱丽莉.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J].2006,8(4):52-54.

[3] 何清涟.中国改革得与失[J].当代中国研究,2002(1):20-22.

[4] 邱丽莉.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2-55.

[5] 张淑君.关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吉林人大工作,2006(7):35-36.

4.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 篇四

家庭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放飞人生梦想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基点。《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进而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家庭建设是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重家庭”是家庭建设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家庭家教家风时,把“注重家庭”放在“三个注重”之首,并鲜明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建设的优良传统,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推进家庭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

家庭是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无论人们身处何方、境况如何,其内心始终为亲情所牵、为家庭所绊,家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动摇。新的技术、观念、生活方式的出现也许会冲击和改变未来人们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模式,但并不会动摇由血缘纽带和亲情关系所维持的家庭存在的本质。同时,还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家庭成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现象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新时代家庭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在家庭建设实践中,我们要树立新的家庭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变化,深化文明家庭创建,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建设更高质量的家庭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家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其他更多的新的社会关系。更多的社会关系生成后,家庭就成为了个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个人都从家庭走向社会进而开启社会化进程。家庭的演进历程告诉我们,家庭的和睦、幸福、文明都与社会休戚与共。只有家庭这个基本细胞健康有活力,社会这个有机体在结构上才能平衡,在运行上才能顺畅,在发展上才能持续。

家庭是国家的根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主张以己推人、由近及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逐渐演进为“民胞物与”的精神自觉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提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种将个人发展的需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的道德自觉,成为了“家国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础。在新时代,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由此可见,在家与国的辩证统一关系上,家是构成国的基本因子,国是维护家的可靠屏障;家庭建设不仅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深厚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推进以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是家庭精神内核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可见,家庭在个体进行“社会人”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问题上,起到了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教育发端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承担着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重担。父母则是挑起这一重担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至今流传着“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成也”的古训,流传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家庭教育的典故,流传着《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家庭教育的国学著作。从现代教育分工来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重在知识传授,社会教育重在面向成人劳动者,而家庭教育则是人最初智慧启蒙和文化开蒙的第一场所,并纵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地起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子女的示范教育,父母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为子女判断是非、分辨对错提供了重要参照,并在子女的整个人生中都将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首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对人的一生发挥着独特而必要的基石性作用,奠定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能让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同时,家庭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有相通之处,通过家庭的培育和践行,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活化、常态化,更容易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发自内心遵守的行为规范。

家庭教育是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途径。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的家庭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教育,并十分注重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引导家人亲属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家庭教育能够在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方面发挥立德立言立行的功效:立德就是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把对党忠诚的大德内化于心,父母通过实际行动为家庭成员作出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子女自觉做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传人;立言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子女向革命前辈学习,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该讲的大大方方地亮剑发声,要讲的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行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子女向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学习,像他们一样行得正走得直、干得实干得好。

三、家风建设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

家风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庭文化风格。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家风诞生于家庭,却不局限于家庭,其形成和发展必须始终与社会风潮相适应,又潜移默化塑造着党风,影响着国家治理。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家风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良好家风的培育,不仅能熏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还能带动他人养成良好品质,从而使文明的社会风尚源远流长。反之,家风不正,很容易造成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等家庭问题,还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见,重视家风培育,就是疏浚社会风气的源头,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打基础。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祥和;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和谐。

家风是塑造党风的重要切口。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党风,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其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而且关系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的党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恶劣家风的形成,往往是领导干部失德失矩,个人言行不仅不能对子女、亲属产生道德规劝与行为约束作用,甚至还会默许、纵容、放任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或影响力从事违法乱纪行为。长此以往,错位扭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就会在家庭、家族成员之间蔓延传播,导致家庭生态恶化,极易对党内政治生态产生侵蚀与污染。综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迫切需要把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重要切入口,从源头上正家风促党风,以良好家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家风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家庭是国家的最小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家庭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点。只有把家庭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才能将每一个个体纳入国家治理的大格局中。在新时代,推动家庭治理更好地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从而实现宏观上的国家治理与微观上的家庭治理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二】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努力在职场打拼,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引发了婚姻、养老、家教、家风等诸多的家庭生活问题,给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带来了极大影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标。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注重家教,首先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当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家风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还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要素。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了家风的内涵,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途径。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

有的重视学习、崇尚知识;

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

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

有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点。中国梦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庭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风是追求梦想的幸福之谛。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三】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四】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6月8日-13日,公积金余杭分中心机关支部组织开展了学习郑义门家规,正家风、立家规、严家教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家风家规建设。

一、党员分头学。各党员开放式学习了《郑义门》家风,并结合自家家风写体会谈感想,提高对家风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礼貌谦让、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重宽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风与传承,倡导礼义持家。

二、科室集中学。各科室负责人牵头,对郑义门家风进行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先将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与党员自学相比,科室更多是对廉政廉洁的讨论。

三、持续深入学。支部借助本次活动,将家风教育纳入分中心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公积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家风家规教育,牢记家和万事兴,注重家风对政风学风的带动,营造良好氛围,厚植勤政廉政基础。

此次活动让党员重新审视了规矩的重要性。正像郑濂所说,有人监督时恪守规矩并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能抵制诱惑,坚持操守。要把规矩化为严以律己的自觉,不忘初心,不失公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五】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范文写作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六】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七】

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给家人一个榜样。

在x省永兴县,至今流传着大将黄克诚的家风故事。说黄老奔走革命,40多岁才有了孩子,舐犊情深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对子女要求却十分严格,曾给子女们立过许多家规:“你们要学革命,不要学世故。千万不可不学革命,却把世故学会了。”“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谓家风?《辞海》中解释:“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崇尚操守廉洁之风。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经典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等等,讲的都是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看来,良好的家风,犹如一棵小树成长时所需的空气、土壤、阳光、水分,只有这些具备时,小树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还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纵观领导干部贪腐的案例,大多数背后都是家风不好,妻子儿女品德不端,有人将会利用家庭的弱点作为攻击的突破口,如向党员干部家人行贿,拽其迈入贪腐之门,走上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一个人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社会才会和谐,天下才会太平。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树立纯洁的党风、政风,才能抒写亲民爱民的奉献篇章。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常修家风之课。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在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家人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样。

另一方面要从严治家,在亲情中升华。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如果家人确实出现了违背党纪国法的情况时,决不包庇袒护,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树立好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亲属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才能端正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心得感悟范例八篇【八】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5.家庭书香之家建设 篇五

家长学校工作亮点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文明与健康;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同样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齐抓共管。家长的素质,家庭面貌的改变,直接关联着社会和谐发展,维系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鉴于这样的认识,官庄乡一中家长学校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坚持以打造家庭书香之家为突破口,让家庭书香之家建设为学校教育保驾护航。

一、进百家门,齐建家庭书香之家

根据官庄乡居民家庭的实际,为了改变家庭教育环境,改善家长的教子观念,提高教子水平,为学校教育服务,学校实施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重点开展“家庭书香之家”创建活动。在创建中,家长是主体,家庭成员既发挥“大手”牵“小手”的帮带作用,也重视“小手”对“大手”的推动作用,同时学校的指导、引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手牵小手,大家齐步走”活动,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阅读,享受读书乐趣,创造良好的家校阅读环境和读书氛围。

1.集中学习,确定任务,明确目标

“家庭书香之家”活动全面铺开,全校第一次家长会各班班主任对如何创建书香之家作了专题讲座,并对家庭小书库的建立作了任务布置:家家建立家庭小书库,定期制作亲子读书摘录卡,积极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亲子读书体验、竞赛趣味活动。

2.家访调查,指导改进,搜集亮点

全校教师进“百家门”家访活动轰轰烈烈,教师们纷纷走进学生家里,对各家小书库的建立作了调查,从小书库书目种类、书库摆放分类、读书卡的撰写等方面作了专题调查与指导,并对优秀家庭小书库进行拍摄,对存在不足的家庭作了指点。有的家庭在原来的书架上又添了新书,有的家庭又新买了书架,有的自己制作了书架,也有的因为租房,在书桌上临时搭建了书架。第二次全校家长会,各班对优秀家庭书库进行了展示介绍,还对“家长优秀读书卡”进行交流。学校根据阅读书目内容,进行家庭亲子阅读知识测试。

进百家门家访活动不仅让家校关系更加亲密,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家校读书活动的开展,逐渐让读书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爱书的好习惯在家长中逐步形成,为家长、学生的健康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二、开展学习活动,建设有特色的家庭书香之家

把“书香之家”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策略之一,通过实施 “家校合作互动,打造书香之家的思考与实践”市级课题研究,着力打造家庭书香之家,提升家长整体素质,改变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子水平,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扩大全校家长来校学习活动的概率与频率,以多种形式,为家长学习、交流、互动创建平台,提供条件。家长会最大的特色是会前准备工作更充分。学校首先制定了一份方案,确定了家长会的总目标;其次是家长会前学校领导给每位老师做了专题培训,从布置会议环境到接待工作及老师与家长互动交流方式等方面做了精心的指导。同时活动达到了“会前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会中有一个可喜的收获,会后有一个诚恳的评价;班主任有一个家教方法的介绍供家长借鉴,任课教师有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让家长交流”。

1.让书香之家建设通过课堂大开放来实现

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学习,是官庄乡一中几年来一直提倡的让家长学习提升的一条途径。官庄乡一中举办了六年级课堂教学向家长开放活动,60位家长准时到校,积极参与。

语文、数学、音乐等几位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家长的到来。家长走进课堂一起参加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孩子在课上的表现,认真填写听课意见反馈表;最后还和孩子们围圈坐在一起举行亲子读书活动成果检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家长孩子把平时阅读的知识得到尽情发挥。

课堂大开放活动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有效地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建议,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时也是家长一次零距离接触孩子与教师的自身学习的机会。

2.让书香之家建设通过德育活动来实现

家校联动,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是学校教育的办学策略之一。小手牵大手齐读书,写读后感想,本学期成功举行了“爱的传递”家校读书活动。使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更加融洽,交流更加贴心。

主题:心的交流爱的传递

活动简述:官庄乡一中一月一次的全校性家长会如期举行。本次家长会的主题为“爱的传递”,家长会首先由学校德育处介绍开展“有礼、有爱、有责任”

主题教育的目标及具体工作,接着由全校范围内选取的7位学生讲述父母重视特长培养、关心日常生活、特殊家庭教育、关心身体健康、辅导学业、支持学校工作等方面的感人故事,最后各班根据班级实际进行家长、学生“爱的教育”的交流,家长即时填写活动感言。

家长在感言中表示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不是走过场,而是扎实有效的!今后在教育孩子上会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沟通,多一些耐心,积极配合学校为孩子的进步共同努力!

3.让书香之家建设通过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学校把单一的读书活动有机融合在春游活动中,读书活动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学校走向社会,家长参与其中,学生读书的渠道拓宽了,活动形式灵活了,使家长学校工作及时对家长、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教育。寓书香教育于学校开展的科艺节中。与家长一起共同阅读科普书籍,摘录读书笔记,参与科普故事演讲赛,科普读后感征文赛,科普知识试题竞赛。这一活动的整合,使读书活动不再是机械地读书,而是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读中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当个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

三、家庭书香之家初见成效

6.家庭美德建设调查问卷 篇六

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9—35岁

○36—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在校学生

○企业职工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

○退休人员

○其他

4、您认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的()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思想道德

5、您是否参加过单位或社区组织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宣传教育活动()

○经常参加

○有时参加

○偶尔参加

○想参加但无人通知

6、在你们社区,邻里遇到困难时,大家是否会相互帮助()

○会

○有时会

○不会

○不清楚

7、您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有位老年人、孕妇、残疾人让座

吗()

○经常有

○偶尔有

○几乎没有

○从来没有

8、您认为老人由谁赡养()

○儿子

○女儿

○子女共同

9、对老人再婚问题,您持什么态度()

○支持

○反对

○让老人自己做主

10、请问,您愿意跟长辈同居生活吗()

○愿意

○不愿意

11、如果婆婆跟媳妇闹矛盾,你觉得媳妇该怎么做()

○责骂她,据理力争到底

○一气之下,跑回娘家哭诉

○忍气吞声,迁就婆婆

○其他

12、丈夫发现家里的婆媳矛盾越发严重,丈夫应该怎么做()

○偏袒自己的妻子

○为了给自己母亲面子,委屈自己的妻子,让她迁就

○不理会

○尽自己的力量调节矛盾

13、您认为教育子女的基本原则是()

○养不教,父之过

○平等相待

14、孩子做错事,您一般会怎么做()

○先找犯错误的原因,在批评教育,从不打孩子

○非常气愤,批评甚至打孩子

○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15、您会花一些时间听听小孩的声音,陪陪孩子做功课,玩

游戏吗()

○经常会

○偶然会

○没空

16、您对孩子最大的希望是()

○应有社会责任感

○健康快乐成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17、您是否愿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愿意

○不愿意

○从来没想过

18、您愿意成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吗()

○愿意

○不愿意

19、您对当前我社区家庭美德总体评价是()

○好

○较好

○一般

○滑坡或问题严重

20、如果你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你还会坚持勤俭持家吗()

○会

○不会

21、您认为影响家庭美德建设的原因有()

○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经费普遍不足。

○社区居民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面仍不够广。

○活动形式还不够新颖。

○离婚率持续攀升。

○婚外情增加。

○家庭暴力升温。

7.优化家庭情境 促进班集体建设 篇七

据调查, 我班上学生92%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凡事随心所欲, 比较自私、固执、暴躁、易生气。生活上, 自理能力较低, 二年级的小朋友, 独自睡觉的不到50%, 自已洗澡的仅占20%, 遇到问题, 习惯询问别人, 依赖性强。学习上不够自觉, 做作业需要陪伴的占80%。平时, 他们的生活圈窄小, 遇事、遇人以自我为中心。

本班家长文化层次较高, 据调查, 研究生以上8%, 本科占45%, 大专40%, 其它7%。事实证明, 家庭在促进孩子成长, 推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我提出:充分开发学生的家庭资源, 优化家庭情境, 以情感为纽带, 家校联动, 促进班集体建设。

设想与探索

情境是一种人为的优化了的环境, 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素中,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 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优化家庭情境, 在这充满智慧的环境氛围下, 可以促使儿童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李吉林老师曾说,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他们的一切活动, 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 都维系与情感的驱动。故而, 以情感为纽带, 在“情”的熏染下, 可以驱动孩子更好地发展。在本活动中, 我试图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协调, 调动家长参与, 创设良好的家庭情境, 开展“我的成长—长大不容易—认识我自己”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共同促进孩子性格、学习习惯、自主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我长大了”实施途径及过程:

一、我的成长目的

通过照片、胎毛球、录像的展示, 让学生更加切身体会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现在已经长大, 不再是不谙世事的娃娃, 要懂事、学会学习、生活、与人相处了。在名字含义的介绍中,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学会尊重别人的姓名。

过程

发动学生寻找小时候的录像、照片、胎毛球、VCD, 听家长讲述名字的由来, 小时候的趣事, 将相关材料、主要照片并配上文字介绍自己小时的模样, 带到学校。在班集体中先以小队为单位, 在全班开展“猜猜他是谁”、“小时的我长大了”活动。

反馈

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 感受自己的长大, 心中也已有一个强烈抗的意识:我已长大。平时, 从他们评点事情的话语中也能看出, 比如“你总爱掉泪, 像个小孩子。”“鞋带掉了不系呀, 没长大呢。”“上课乱摸东西, 像小小班的。”家长也反映, 活动期间, 孩子的“娃娃行为”少了。长大, 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 成了他们认为最光荣、最了不起的事。

二、长大不容易目的

通过学生观察、聆听、发现, 对家庭生活细致的关注, 深入的感知, 对成长历程的详细了解, 加上家长的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进行亲情教育, 体会成长的不易, 体味家长的艰辛, 深知身上凝聚了爸妈的心血, 更寄托了他们的期望, 拥有更大的努力的动力。

过程

1.班级召开家长会, 与家长沟通, 商讨怎样做好这方面的教育。

2.听妈妈讲述怀孕时的感受, 体会出生的不易。

3.观察、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自己家的早晨和放学后, 体会父母的劳碌。

4.了解家长的工作, 有条件的陪家长工作一天, 或者可以询问父母一天工作后的感受, 亲身感受家长的艰辛。

5.“我的小天地”图片展示, 并配以文字介绍, 感受家长给自己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条件, 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

6.在小队里交流自己生病时、考试前、生日时、伤心时、获奖时、饭桌上、外出时, 家长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7.说一说, 从小到大, 老师、亲人、朋友给予我们哪些帮助。

反馈

孩子们明显懂事了, 容易冲爸妈耍小性子的少了, 主动关心父母的多了, 他们深深体会家长的不易, 从而促动他们学会关心、学会自觉、学会体谅。在家校联系本上, 有的家长写到:孩子最近特别体贴咱们, 吃饭时主动给我们夹菜。有的说:今晚回到家, 孩子竟问我累不累, 还帮我捶捶背。还有的说:这几天, 孩子回家不用我催, 就拿出作业做了, 真让我省心……

三、我长大、我能行目的

通过活动, 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 制订目标, 拥有自信、拥有努力的动力, 形成良好的性格,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培养读书的习惯, 提高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程

1.了解现在的我, 通过学生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 了解自己的长处, 正确认识自己, 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2.在家长的协助下, 帮学生制作心情晴雨表, 定期统计过去晴雨的天数, 让孩子逐渐拥有良好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性格。

3.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系列活动, 通过家长在家庭中营造的读书氛围, 及陪孩子逛书店、讨论书中内容, 配合学校读书节的大情境, 班级读书角的设立、读书竞赛、评小蜜蜂读书奖等, 培养班集体浓厚的读书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与书为伴, 终生收益。

4.开展“我能行”系列体验活动, 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 让孩子独自在家、独自睡觉、过马路、买东西、在小伙伴家做客、生活一周等活动, 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自主能力, 交际能力。

8.家庭建设心得体会 篇八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从学习型家庭的含义入手,指出了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家庭;和谐社会

1学习型家庭的含义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何谓学习型家庭呢?笔者认为: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完善、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它可归纳为两层含义:即“学习的家庭”和“家庭的学习”。“学习的家庭”,主要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即硬件建设,如:用于学习的桌椅、书架,书房、一定数量的藏书、报刊、乃至电脑等现代化学习工具;所谓“家庭的学习”,指的是家庭成员共同的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目的是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走家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不仅仅只是一个富裕的社会,更是一个经济秩序与道德秩序和谐统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统一的社会,”由此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忽视的,迫切需要每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每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学习与教育,其中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尤其重要。要提高家庭成员的创造素质,就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2学习型家庭的特点

学习型家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终身学习”,家庭成员应树立和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家长带头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家庭成员主动的不断学习,如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遇到难题虚心向孩子请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动机;二是,学会“创造性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是“互动式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互动式学习方式,相互学习,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四是“团体学习”,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全身心地投人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注重家庭成员的合力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3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措施

3.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家庭中的幼儿或青少年处在素质养成的关键期。传统家庭中,家长往往对子女要求很高,望子成龙,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则认为学不学无所谓,不再注重自身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学画画、练钢琴,牺牲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来陪子女学习,而自己却不学习,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和被动心理,认为是为父母而学,父母对孩子干预太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不起对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扼制了孩子的创造力。而学习型家庭则不同,成员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父母带头学习,树立爱好学习的榜样,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在这种家庭学习氛围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把学习当负担,而是以学习为乐。

3.2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从“学什么”向“怎么学”过渡,从“适应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过渡,着重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型家庭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善学的重要性。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孩子们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各门功课,可是,他们有多少时间学习怎样学习呢?几乎没有。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是为了不需教”。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具备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才有可能创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会学习的人,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创造能力打好基础。只有培养学习能力,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

要学会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不是指获取更多的资料,或占有更多的资料,而是培养如何实现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的能力。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会产生创造性动力,这需要家庭成员不断“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只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得到学习后的高层次的创造性地创新。

3.3采取互动式学习方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小团体,学习型家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团队学习,家庭中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在这个团队中,人人平等,提倡能者为师,子女向父母学习,父母向子女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家庭成员创造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父母未知的领域越来越多,可以说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青少年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他们利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另外,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渴求,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对权威敢于怀疑、批判的锐气:都是值得成年人学习的。所以做父母的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

3.4创设民主、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

学习型家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尚的人格,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在方法上区别于传统家庭的高压灌输、严厉批评,它是平等交流、深度沟通,在家庭中,提供交流的空间,使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并直言不讳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不断创新与创造。一改过去学多家长所奉行的:“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听我的没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尊重孩子,不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把子女培养成言听即从的孩子,然而,这样的孩子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呢?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他们是有独立个性,有人格、自尊的人,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正确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孩子才会更主动地学习,思维才会更富有创造性。学习型家庭懂得尊重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沟通、相互理解,遇到问题共同商讨,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许多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十分幼稚,但千万不可忽视,这是创造力的萌芽,要悉心呵护、鼓励。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善待孩子的创造力,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精神,所以,民主、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才会为,培养创造素质提供良好的环境。

3.5要有丰富的家庭文化生活

在学习型家庭中,要重视家庭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的学习除了看书读报、上网查询、进修深造、培训充电等形式外,还包括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举家外出旅游、欣赏音乐、电影、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生活,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是创造灵感产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9.家庭文明建设征文 篇九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让机动车业发展迅速。在刚刚过去的,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80万辆,超过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的销售记录。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了汽车时代。

而汽车时代的到来,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的不少的麻烦。

5月26日上午9:30左右,某市一路口西侧,某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班学生李某,为节省时间横穿马路在跨越隔离护栏的时候,某公司一辆小客车驶过,虽然司机紧急刹车,但是车右前部还是撞到了李某,李某受了重伤,送医院抢救无效,于6月14日死亡。

1月24日12是50分,某村村民阮某某在出行时,没有注意往来车辆就从左向右横穿该村公路。此时,驶过一辆大客车,司机发现后无法及时停车避让,车头中部与阮某某碰撞,造成阮某某当场死亡,大客车车头损坏。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中指出,根据75个国家提交的伤亡统计数据,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每天有3242人死亡,而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人数高达5000万,相当于全球5个最大城市的人口总和。全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180亿美元,从20至,全球道路交通伤亡的总数将上升65%左右,而中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将增加80%。到20,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将达到234万人,占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的3.4%。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的66.8万起;死亡人数也由1986年的5万人上升到20的10.4万人,而且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我市交通事故的统计数字同样让人触目惊心,20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06起,共造成970人死,49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高达2455.76万元。其中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40%。

这一组组数据,震撼着我的心。为了让这个恶魔不再猖狂,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很多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行人或司机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呢?我们应做到哪些呢?在此,我给广大行人和司机一些建议:

一.行人过马路要做到不闯红灯;

二.行人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三.横穿马路时,不要冒险翻越隔离护栏和隔离墩;

四.非机动车驾驶人不要创红扥,压越停车线;

五.行人不得在路上玩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六.不能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七.司机不要有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行为;

10.建设幸福家庭,成就美满人生 篇十

城步县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 宋良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今天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根据支队的安排,我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课题是《建设幸福家庭,成就美满人生》。谈到家庭首先就是婚姻,婚姻恋爱是每一名同志都要面临的重大人生之路,寻觅理想的伴侣,获得真挚的爱情,缔结美满的婚姻,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是每个人的共同心愿。作为当代消防革命军人,处理好与父母、夫妻、子女的关系,建设一个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实现幸福美满的人生,是我们人生的追求和取向。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幸福和谐家庭:一是我国社会家庭及婚姻状况;二是消防部队基层官兵家庭婚恋状况;三是如何构建幸福家庭,成就完美人生。

一、我国社会家庭及婚姻状况

中国家庭目前婚姻状况,权威机构对陕西、河南、四川、黑龙江、甘肃、西安、福建、安徽、石家庄、合肥、辽宁、甘肃、贵州、湖南、山东等30多个城市不同年龄、婚龄、职业等人群进行抽样测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7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6份,有效率问卷百分比为89.4%。通过对

全国30多个地区婚姻状况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家庭目前的婚姻状况全国范围内,婚姻维持的夫妻约占34.1%,婚姻满意的夫妻约占40.3%,婚姻幸福的夫妻约占25.8%。民政部发布“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310余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增长8%,根据民政部提供的自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对比,2012年国人离婚率增幅首次超过结婚率增幅。

离婚率前十位的城市

第一位,北京——离婚率39% 第二位,上海,离婚率38% 第三位,深圳特区,离婚率36.25% 第四位,广州,离婚率35% 第五位,厦门离婚率34.9% 第六位,中国台北离婚率34.8% 第七位,香港特别行政区,离婚率33.8% 第八位,大连离婚率31% 第九位,杭州离婚率29% 第十位,哈尔滨离婚率28% 社会家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婚外恋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网恋导致的家庭矛盾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据妇联系统最近三年来信来访情况分析,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和迷

恋网友导致上访的案件由过去约占婚姻家庭案件的25%上升到40%左右;司法局受理调处的婚姻家庭案件也显示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份呈上升趋势,分别是2007年21%,2008年25%,2009年37%。婚外恋及第三者插足,是婚姻的第一杀手,婚外恋不仅极大地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伤害到所牵涉的每一个人,因而是比较严重的婚姻问题。

2、家庭暴力投诉率越来越高。不管城市和农村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现象。据统计,当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0%是男性,施暴对象多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施暴原因则是丈夫有第三者,用暴力逼迫妻子离婚的比率较高;其次是丈夫赌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再次是再婚家庭,因双方孩子,经济等问题大动干戈;四是丈夫自私、多疑、经济困难,工作压力等导致一定的家庭暴力。从市公安机关家庭暴力接处警中心、妇联系统受理的来信来访和司法部门受理的调处案件看,家庭暴力所占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的47%。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走上离婚道路的也在逐年上升。

3、家庭成员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由于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部分家庭成员承受的学习、工作、就业和生活压力来越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显示,城市里有20%到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如孤独、抑郁、躁狂、自闭等,这些心理疾病直接

影响着当事人的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造成了婚姻家庭关系的紧张。当前由于社会对人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加上专业心理辅导人员较少,造成了倾诉、发泄、输导渠道的不畅 通,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也对家庭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影响。

4、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婚纠纷越来越多。由于近几年离婚率逐年上升,因离婚问题而引起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据妇联信访统计,因离婚纠纷上访的人数从2007年的5.1%上升到2009年的8.3%。主要表现在:一是离婚财产纠纷。主要反映离婚时丈夫恶意转移、藏匿家庭共同财产,造成女方应有的共同财产份额难以得到分割,也有农村妇女因离婚而导致土地承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二是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教育和探视纠纷。

二、消防部队基层官兵家庭婚恋状况

家庭、健康和婚姻是我们获取幸福的源泉和生活必需品,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人幸福的三大支柱。公安消防部队官兵的婚恋家庭问题不仅是个人幸福的支柱,也是影响部队和谐稳定的重点问题。能否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官兵妥善处理好婚恋家庭问题,直接影响到部队的内部安全与发展建设。

(一)影响基层消防官兵婚恋家庭状况的突出问题

某省某消防支队对涉及婚恋的150名官兵婚恋家庭状况的统计和调研,发现大龄未婚、两地分居和“闪婚”是当前影响基层消防官兵婚恋家庭状况的三大突出问题,基层消防部队官兵婚恋家庭主要问题及成因。

1、大龄未婚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青年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面临恋爱和婚姻问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婚姻恋爱观念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近年来消防部队官兵特别是基层一线官兵大龄未婚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大龄未婚官兵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影响大。随着部队内外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生活质量、竞争压力等名词经常出现在官兵嘴边,“娶个好老婆,少奋斗十年”等思想在部分官兵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官兵的婚恋观念日趋功利。在谈话了解中发现,近一半的未婚青年官兵在择偶方面认为“配偶的工作、收入和家庭背景是首要考虑因素”,认为“找一个能有助于自身事业发展的配偶很重要”的占了近六成。而在驻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符合官兵理想择偶条件的富家“千金”凤毛麟角。二是择偶渠道少。统计中,大部分未婚官兵全部家不在驻地,也有外省籍官兵,驻地没有同学和朋友基础,又缺少亲友为之介绍。加上驻地艰苦偏远,地方适龄未婚优秀女青年相对较少,使得有意在

驻地择偶的青年官兵可选择性小。三是家庭干预多。少数官兵父母不希望子女在异地成家,想在当地为子女物色婚恋对象,但由于官兵工作繁忙、探亲休假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回老家相亲,也使得部分官兵迟迟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修成正果”。四是个人定位高。随着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工资待遇的大幅度提升,少数官兵自身优越感增强,存在“高估”自己的现象,对择偶标准要求过高,人为缩小了择偶范围。

2、两地分居

都说距离产生美,而对于长期饱受两地分居之苦的消防官兵来说,却都有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憧憬。消防部队家庭两地分居比例较高,不但给官兵的婚后生活带来诸多困难,也为夫妻家庭矛盾的出现埋下了隐患。以我支队为例,省外和省内其他地区两地分居的官兵,基本只能利用休假与家属团聚;本地区内两地分居的官兵,每月可享受4天调整假。加上基层一线官兵工作量大、突发任务多,无法保证每月都能休上调整假,忙起来常常是几个月才休一次,这对两地分居的官兵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形成官兵与家属两地分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原因。部分官兵在入伍前谈过女朋友,入伍参加工作后继续保持两地联系,结婚后仍然两地分居。还有一部分官兵家长不希望子女在异地

成家,选择在家乡为子女择偶。二是组织需要。异地交流,这也是造成官兵与家属两地分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3、“闪婚”。

闪婚”即“闪电式结婚”,已经成为未婚年轻人的一种时尚。时下,部队官兵中“闪婚一族”也在悄然壮大。有的官兵在谈恋爱几个月就上报“恋爱报告”、递交了“结婚申请”,虽然官兵在上报“恋爱报告”时可能已经与女友交往了一段时间,但从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到申请结婚的时间也略显短暂和仓促。“闪婚”现象直接导致“闪离”现象。

部队出现“闪婚”现象的原因:一是“闪婚”可以降低恋爱成本。传统的婚恋模式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双方大量经济上的投资,这些都增加了爱情和婚姻的感情成本,为了节约恋爱成本,一些官兵抱着先结婚后恋爱的心态来对待感情,于是选择了恋爱投资较少的“闪婚”。二是选择空间的限制迫使青年官兵选择“闪婚”。部队官兵由于受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限制,婚恋的选择空间相对狭小。大龄官兵一旦有适合的对象彼此看好,基本都会很快结婚。还有部分官兵只能利用每年的休假时间在家人的安排下相亲,由于受休假时间和两地相隔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实地接触相互了解,交往不久后就会在父母的催促下迅速结婚。三是婚恋观的转变为官兵“闪婚”带来宽松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自由化思潮涌动的今

天,青年官兵的自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婚姻成为自主决定的个人行为,责任意识在婚姻中被逐渐弱化,只求一朝拥有不图天长地久,已被许多青年官兵所接受。同时,社会对待恋爱、结婚、离婚的态度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个人选择的自由受到普遍的尊重,离婚不再像以往那样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舆论的宽容态度助长了官兵选择“闪婚”。

(二)解决部队官兵婚恋家庭问题的途径

针对症状,解决部队官兵婚恋家庭问题,建设幸福家庭的途径我认为有几点。

一是解决官兵大龄未婚问题的建议:

1.建立婚恋登记制度。每年对所属官兵进行一次婚恋情况大普查,对未婚官兵,特别是大龄未婚官兵,各单位领导应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择偶标准、家庭状况等方面情况,逐一做好登记。充分发挥自身与地方单位接触较多的优势,为所属官兵牵线搭桥,把好婚恋关口。

2.建立婚恋联络制度。充分发挥单位、社会、家庭的联动作用,积极与未婚官兵父母联系、沟通,使他们正确发挥在官兵婚恋中的干预作用。

3.借助警嫂牵线搭桥。发动警嫂主动承担“红娘”角色,积极为部队未婚干部特别是大龄青年官兵介绍合适对象,让警嫂自己来发展壮大警嫂队伍,为部队建设打好后方主动仗。(看视频)

4.严格落实探亲休假制度。针对基层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要坚持优先安排大龄官兵探亲休假,为他们婚恋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障。

5.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在相对偏远地方工作的年轻警官,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表现优秀的适龄未婚官兵到市区工作,扩大他们的择偶选择范围,同时也激发和调动了艰苦地区未婚官兵的工作热情。

6.组织关心和帮助。(看视频)二是解决官兵与家属两地分居问题:

1.生活上多关心。加强与地方劳动、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努力为官兵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转业安臵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难题,给两地分居官兵家属创造来队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为官兵婚恋家庭稳定提供外围保障。灵活把握好两地分居官兵的休假探亲制度,保障两地分居官兵的休假;

2.工作上多考虑。在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原则的基础上,拟选配基层所、队干部时,充分考虑家庭居住地、爱人工作地、子女入学地等因素,对确有家庭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在配偶所在地调整任用,减少和避免本地区内两地分居情况的出现。

3.情感上多交流。对于两地分居的官兵,各级领导要主动靠前交流思想,帮助排解思想顾虑,鼓励积极工作,树立

牺牲和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同时,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特别是加强节日期间文体活动,缓解两地分居官兵的想家情绪,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安心服役。

三是解决官兵“闪婚”问题的建议:

1.加强官兵婚恋观教育,注重教育引导。要把婚恋道德教育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婚姻文化、婚姻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课堂教育、谈心交流、组织谈话和心理辅导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官兵学习《婚姻法》、条令条例等部队婚姻管理有关规定。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

2.加强纪律约束。本着关心、保护官兵的原则,依据《婚姻法》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结婚审批手续,明确申请结婚的条件。坚持离婚谨慎,保护军婚,明确由党支部一级先行组织调解,保证官兵婚姻的质量,确保军婚稳定。

三、如何构建幸福家庭,成就完美人生

(一)构建幸福家庭,成就完美人生的意义

1、学校的需要。2001年学校课程改革之后,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的推广,学生的差异性从原来的隐性变成了现在的显性,在这学校教育的主流社会里面、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学校的功利性显得非常明显,对孩子的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在这样 的前提条件下,家庭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幸福家庭的建构对现有主流的学校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

2、孩子的需要。独身子女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种社会现象,使中国的家庭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进入的不健康的发展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影响非常地严重——富二代的晒包炫富(郭美美炫富事件)、富二代非法案件(李天一等强奸案)、年轻人的虚荣贪婪等心理等等,这些孩子只活在欲望的满足中,不断地索取,根本不懂得感谢和感恩,没有满足就表现出极度的嫌恶,认为全世界都欠他的一样。家庭结构的偏差和家庭教育的偏离使整个社会越来越严重地凸显出孩子的问题。

3、父母、夫妻、子女的需要。现在一个家庭中同一个人充当了父、夫、子或母、妻、女的角色,夫妻是家庭的核心,这三个角色在家庭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和谐处理这三个角色的关系有利于建构发展幸福家庭。

4、社会的需要。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安定感也就加强,社会的不稳定直接来源于这个差距。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家庭小团体有足够的幸福感,那么家庭和谐与幸福自然扩张正向影响到周围临近的家庭,当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朝着幸福和谐的方向发展,自然会影响整个社会大团体的和谐与幸福。

5、政府的需要。建构和谐社会,乃需公民的共同努力。而由公民组织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和谐是最基础的,因此家和万事兴是每一届政府都在努力的方向。可是现在通货膨胀、社会的不公平等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富裕的压不下来,贫穷的提不上去,都让政府为之操心。所以从家庭的幸福出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解决以上体现出来的问题,达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社会效果。

(二)构建幸福家庭,成就完美人生几大因素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幸福的家庭都有些什么是一样的呢?10年的婚姻生活,让我有了亲身体验,我想,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应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平等相待。婚姻中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但更多的则是通过各种途径,以结婚为目的结识的。那么,不管两个人的年龄差距有多大,也不管结婚以前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在乎你有多少金钱,在婚姻里有的只是两个平等的人:一个成为丈夫的男人和一个成为妻子的女人,平等是组成一个家庭的基石,不平等就不会有幸福。

2.了解与沟通。不管你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你的爱人结识的,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认识、结婚以前,你和你的爱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

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两个成年男女为了爱、为了家庭走到了一起,如果在婚后不能及时地进行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与沟通,要想幸福是无法想象的。

3.妥协。凡有过上街购物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要想使交易成功,必须有人做出让步,否则交易就会失败。家庭生活更是一门讲究妥协的艺术。一对陌生男女,经过短暂的相识交往后,走进一个屋檐下开始共同生活。那么,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消费习惯等等总会有差异,因而夫妻双方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也会发生争执。一旦发生争执,必须有人妥协,不妥协只会使争端升级,最后导致两败俱伤。所以,幸福家庭的夫妻一定都是妥协高手。

4.宽容。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绝少有人故意去犯错误,错误往往都是由失误造成的。夫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共同度过的时间相对要多一些。这样,从柴米油盐到为人处世,夫妻双方见到对方出错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多些,在房子、车子、票子等大问题上会出错,甚至在小地方上也会出错:炒菜忘了放盐、倒了油瓶、丢了家门钥匙等等。在对方犯错误的时候,宽容一些,送上一个善意、理解的微笑,比挖苦谴责要强上百倍。

5.保持距离。夫妻双方既承担着家庭角色,也承担着社会角色。既是丈夫、妻子,也是子女、父母、同事、同学、朋友等等,在这些角色中,谁也无法被人替代。既然无法被

替代,那么在承担角色过程中,如果处处被对方掣肘,他(她)能演好吗?家是人的心灵的栖息地,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留下一定的私人空间,对双方都有好处。

6.经营的概念。一对男女要组成一个家庭,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夫妻双方的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除了这些,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原则、或者只是参照,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永远没有统一答案,但能否过上幸福生活,钥匙掌握在每一对平常夫妻自己的手中。而且,我始终坚信,夫妻相处是一门大学问。因为那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有了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由完全陌生到相识相知的成年男女共同演绎的一部社会现实连续剧,每一对夫妻每一天都在演,但要演好,确实不易。

战友们,建造幸福的警营家庭,成就美满的人生,不仅需要上级的帮助支持,也需要军人本身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正确处理好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衷心祝愿各位战友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段美满的人生。

上一篇:重阳节快乐的说说下一篇:助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