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精选5篇)
1.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 篇一
统编三科新教材使用情况汇报
统编义务教育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一、部编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色彩明丽、插图极富童趣,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选用都是有着精密考虑的,既关注了儿童的阅读体验,又满足了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特点:
1、保护天性,幼小衔接新教材尊重儿童的特点,选取有趣的游戏来教学,保护孩子的天性,也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度衔接。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如“和大人一起读”,就希望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第一单元先识字,再学“a o e”,汉语拼音已经跑到了第二单元。这一变化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降低难度,识字放在拼音之前,主要想体现幼小衔接,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都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识字的方式父母亲教的。第一单元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接触的频率很高,所以这样作为开学的教材,降低了难度,孩子见到自己懂得的字,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同时,这次的教材对汉语拼音降低了难度,四线三格不作考试要求。
2、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为学生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重视口语交际,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3、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新教材最大的改变就是拓展阅读的量。整册教材的8个《语文园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歌谣和故事童话各四篇。“和大人一起读”可以是家长、老师、哥哥、姐姐等,主要用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小衔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阅读量。新教材的使用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将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迎接新挑战,展现新成效。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将结合实际,把本学期教学开展得更好。
二、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有以下特点:
1、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2、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 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3、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本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三、小学一年级《科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编排内容和设计活动,对知识内容的处理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1、科学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编写的根本目的。
2、充分发掘综合科学课程的独特作用,强调通过“科学思想上的根本一致性”进行整合,淡化学科的界限,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在了解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关注科学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3、强调教材设计的平衡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心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知识、社会和学生等课程的三方面要素进行有机地结合。
4、将教材编写与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从现实出发又适当超前,强调教材的适用性,以使课程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2.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 篇二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 更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探究, 这不仅体现在数学教学中, 也体现在数学教材编写中。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下称“教材”) 中的“数学活动”, 是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传播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等的重要载体。新教材在各章复习题部分设置了“数学活动”栏目, 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应用本章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还注意了不同年级“数学活动”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 为学生提供较多“做”数学的机会。所选活动充分关注创新性、探究性和多维性, 其形式除了有传统的观察、思考外, 还有画图、调查、阅读、操作等形式。由于内容定位与层次要求不同, 教师在处理的方式上也要有所区别。在提倡探究性教学、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 “数学活动”栏目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编写使用情况如何?在走进新教材以来, 我们确实有必要了解。本次调查报告的统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 回收教师问卷32份, 学生问卷210份, 有效率均为100%。
二师生使用“数学活动”的情况交流
1. 教师使用“数学活动”的情况交流
第一, 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没有一位教师经常使用“数学活动”这一栏目, 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也有所差异。城市初中有100%的教师会有时或偶尔使用, 农村初中教师有60%基本不用此栏目。
另外, 从学生方面调查得知, 8.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时使用, 42.8%的学生认为教师会偶尔使用, 但不能坚持, 48.6%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教师基本不用此栏目。学生的反映与教师的表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和教师平时备课中此栏目涉及情况考虑, 教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掩饰。
第二, 教师使用“数学活动”的主要渠道。
由表2可知, 绝大多数教师选择最省力的渠道——学生自学, 而较能有效体现知识价值和学生能力培养的主力渠道——结合多媒体拓展使用的教师却只占极少一部分。如果能合理使用多媒体结合学习, 不仅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教师还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既创设出激起学生的情感, 又形成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环境。
2. 学生使用“数学活动”的情况交流
调查中发现, 城市与农村学生在使用“数学活动”情况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通过学生反映得知, 只有当活动的内容有趣且易操作时, 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交流, 但不能坚持使用此栏目。那么, 为了使这一栏目不虚有其名, 何不以学生为主呢?
三师生对“数学活动”编写情况的意见交流
1. 教师对“数学活动”编写情况的意见交流
第一, 教师在平时备课中的关注度。
从表4可以看出, 100%的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偶尔关注“数学活动”, 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这部分内容纳入备课范围。显然, 教师在备课中对“数学活动”的关注程度如此薄弱, 此栏目的意义何在?这势必会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有效性的看法。
从表5可以看出,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有效性的呼声并不高, 尤其是九年级教师均认为效果一般。可见初三年级这部分的编写内容还需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第三, 教师对“数学活动”作用的认识。
从表6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教师能从辅助教学与渗透思想文化两方面认同“数学活动”的作用, 并且城市与农村初中教师的观点没有显著差异。但七年级教师更认为它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这可能与教材中“数学活动”相应的内容、形式相关。
2. 学生对“数学活动”编写情况的意见交流
第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注度。
从表7可以看出, 所有学生对“数学活动”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统计中发现, 不同学校、年级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表面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数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但值得思考的是, 是什么导致了此栏目中, 偶尔关注的学生占57.5%, 从不关注的学生竟达10%呢?
第二, 学生希望呈现的活动方式。
由表8可知, 同观察、思考方式相比, 学生更希望呈现交流与操作的活动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为了节约时间, 很多知识与活动都被教师忽略了, 留给学生课后观察思考。导致活生生的数学活动被掩埋, 师生、生生之间缺少合作互动, 不利于中学生思维的拓展。
第三, 学生对“数学活动”编写数量的意见和建议。
从表9可以看出, 学生认为教材中“数学活动”编写数量基本适中, 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数量偏少, 希望适当增加活动栏目数量的愿望。那么, 这部分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该从何处得以满足呢?难道在数学学习中, 知识被枯燥的讲授充斥了,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施展思维的机会了?
四对本次“数学活动”调查的思考
教师在平时备课中, 对“数学活动”的思考不足, 偏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其实大部分的“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应用本章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而如果教师从不对其关注, 或仅采取简单化的阅读方式, 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更难以达到新教材编写本栏目所体现的目的。对于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活动”编写的意见交流, 本栏目在编写上还应做进一步优化处理。是不是尽可能编排学生较感兴趣的形式呢?如在形式上增强开放性、操作性和探索性, 在内容上精心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富有操作探究意义的资源。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传播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等的重要载体。
摘要: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下称“教材”) 在各章复习题部分设置了“数学活动”栏目, 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应用本章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末,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徐州市两所中学 (城区初中、乡镇初中各一所) 七至九年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针对教学现状, 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数学活动,内容,编写使用情况,调查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顾日新.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探究·拓展”栏目教学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15)
[3]关慧颖、郑殿国.多媒体如何正确运用到现代化数学课堂中[EB/OL].http://www.ntledu.cn/jiaoyuke/2010/0921/article_399.html
3.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 篇三
答:从20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国家级实验阶段。我省大庆市的萨尔图区和牡丹江市的宁安市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学科分别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苏教版”(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北京师大出版社的“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2002年秋季,省级课改实验区启动实验后,齐齐哈尔市和佳木斯市等地的省级实验区也基本选用了上述语文教材;而鹤岗市南山区、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及牡丹江农管局则选用了语文出版社的“语文版”语文教材。至此,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几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材在我省都有使用。
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实验区使用?
答:《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教材编写核准、教材审查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根据这样的原则,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1年初审通过了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大出版社等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今后,全国还将有更多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进入中小学新课程。
问:今年秋季开始,我省的市(地)级课改实验区将进入实验阶段,它们使用哪种语文教材?
答: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存在“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的特殊情况,因此,我省今年进入课改实验的初中语文学科将分别在“六·三”学制学校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和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教材,在“五·四”学制学校则使用北京师大出版社的六年级教材。
问:为什么四年制初中学校的初一阶段不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
答:我们认为有三个理由:一是从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分析,四年制初一阶段各项认知指标相当于小学六年级阶段,还不适合七年级教材的认知水平;二是从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分析,一年级到九年级是一个整体的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四年制初一阶段使用七年级教材,将会造成基础知识环节的缺失情况,会不利于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四年制初一阶段一旦使用了七年级教材之后,到九年级教材封顶,义务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终结,无论是编写补充教材,抑或全面复习,都会产生原地徘徊的情况,这将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使用六年级课改实验教材,符合我省省情,是十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问: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使用了“北京师大版”语文教材,上升到初二阶段怎么办?
答:形象地说,“课标”就是一个目的地,而教材就是协助我们到达目的地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版本的教材,无论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都是可以的。所以,初一阶段使用“北京师大版”语文教材,初二阶段既可以仍然使用该版本教材,也可以使用其他版本教材。
问:“北京师大版”教材仅仅是过渡教材吗?
答:我们知道,北京师大出版社为适应课改形势,于2002年组织编写了小学高年级课改实验教材,并于2003年初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这册六年级语文教材既可以在现阶段供四年制学校初一阶段课改实验使用,又可以从2006年开始随着课改实验的推进,供早期进入课改实验的实验区接续使用。所以,从眼前看,它是四年级初一阶段的过渡使用教材;从长远看,它实质是“北京师大版”课改实验教材系统的一部分。
(执笔:孙雷)
4.对幼儿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 篇四
本文是早几年写的。希望通过调查本区教师目前选用的教材,了解哪些教材符合教师的需求,适合儿童的发展,并希望发现该如何引导教师使用好教材。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在对幼儿园指导、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现阶段我区幼儿园在课改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选用教材的问题。因为新版浙江省编的教材还未完全到位,所以各幼儿园教师选用的教材比较混乱.造成的影响是教师们对教材不熟悉,教学重点难点不容易把握。而这一现象又已存在多年,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了解教师目前到底在选用哪些教材,哪些教材符合教师的需求,适合儿童的发展,该如何看待和引导教师使用好教材,并为本区建构自己有区域特色的区本课程,形成自己的教材,做一个铺垫,特做此调查。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方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168份。
对象:我区8所主要幼儿园,分别为省示范幼儿园、甲级幼儿园、乙级幼儿园3个层次。
内容:
1、教师现在使用何种教材。
2、教师对现行教材的看法。
3、教师对教材的建议。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我区幼儿园各种教材使用种类的统计:
1、我教师们使用的教材有7种之多,它们分别是:
(1)浙江省编教材新时代出版社2000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2)王月媛主编北师大版社1995出版的《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
(3)胡淑星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审定北师大出版社的《幼儿园发展课程及活动建议》、(4)浙江省编教材新时代出版社1993出版的《幼儿园系列教材教本/教师用书》、(5)唐淑主编南师大出版社《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6)珠海出版社《新世纪课程幼儿园教师用书》
(7)南师大出版社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多元智能/全面发展》。
分析:这几套教材是现在国内比较推崇的几套著名的教材,它们分别是代表了北京、南京、上海三大学术门派的教
育理论,都是由华师大、北师大、南师大的教授参与研究后形成的教育体系的代表物。其中1号和4号分别为浙江省编的新旧两套教材,旧教材以分科教学为主,新教材为主题教育为主线,但目前大班教材还未完成,配套教具还未出版。
2、我区幼儿园教师广泛地接触和选用过包括浙江省、北京、南京、上海的几种国内比较著名的教材。选用5种以上
教材的占33%,用过3--4种的占48%,用过2种以下的占19%。
分析:这说明我区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选择使用多种教材的习惯,大部分教师选用的教材数量在3种以上。
3、教师们曾经使用最多的是王月媛主编北师大版社1995出版的《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和浙江省编的教材。现在普遍在使用的教材是浙江省编的新版教材和王月媛主编北师大版社1995出版的《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及南师大出版社信谊基金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多元智能/全面发展》。分析:教师们在选用教材时首选的还是浙江编的教材,新教材一推出后,旧教材就基本被淘汰了,还在使用的多
是民厂办幼儿园,因为生存问题,他们还没有及时换新教材。《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因为是最早推出的课改教材,在19995年出版时在浙江省幼教界引起很大反响,“观察在前,目标在后,目标在前,计划在后”的口号深深触动了教师们原有的只重视“教”而不重视儿童“学”的观念,让教师们第一次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必须建立在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同时,在那段时间,教研也围绕这个观点作过比较大规模的研讨,所以直到今天,该教材仍然成为教师们最重要的一套参考教材,说明这个观点也深深扎根在教师们的思想中。
(二)教师们对现行幼儿园教材的满意程度:
(1)教师们认为为现有教材的教育理念基本符合《纲要》的精神。
(2)教师们认为现行教材对幼儿的适宜性感到基本满意。
(3)教师们对现行教材的操作性感到不太满意。
(4)教师们更喜欢主题式的教材课程结构。
(三)教师们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1、现有教材的内容缺乏联系。
2、教材的整体基础不够扎实。
3、缺乏相应配套的图片等教具。
4、供教师参考资料少。
5、某些内容太偏。
6、主题类型比较少。
7、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还不够。
8、教育内容还不够生活化。
9、教材操作性不强。
10、教育内容地域性不强。
分析:教师们对教材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对教材的意见也正道出了现有教改中存在的困惑。
四、对幼儿园教师选用教材现状的思考:
(一)“开放性”是幼儿园教材选用应坚持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不同与其他阶段的学校教育,它的特点是启蒙性、生活性。因此,幼儿园教育不应该对幼儿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关心、去探究,所以教育的内容就会很灵活。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教材给教师们扩大了眼界,提供了多种操作模式和途径,如果能根据自己班级教育的需求灵活选用,能比较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提供一个开放的教材选用的环境很重要,让教师接触多种教材就是让教师多接触不同的教育理论体系,这对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好处。
(二)“本土化”是引导教师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策略。
他山之石虽好,也要能攻下此地的玉才行。鲁迅先生说要“拿来主义”,就是任何外来的东西都要符合自己的需要才行。国内流行的各省的几种教材都很很好,但每一套教材都有它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有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教师如果对每一套教材的精髓都没有吃透,那么,选用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可能出现表面新奇、热闹,而没有挖掘其教育真正价值。
所以如何建立本土化、区域化的教材是当务之急。我区是杭州市地中心城区,教育实力较强,尤其幼儿教育,受到政府和教育局的极大重视,在近几年蓬勃发展,2000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区又被列为浙江省的《纲要》实验区。为深入贯彻《纲要》,我区幼儿园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努力以“师幼共同成长”为主旨,建构区域化的课程模式。这就要求教师更关注儿童的发展,要能根据儿童的需求灵活地寻找适合他们兴趣点的活动内容,因此,灵活地选用教材的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应该鼓励教师跳出原有的框框,去大胆地发现、运用、改编、自编教材来适应儿童的需求,让教材走生活化、本土化的道路。
(三)幼儿园教材的选用教师应量力而行。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教师的实践水平是不同的。对不同能力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如对省示范性幼儿园、甲级幼儿园中的骨干教师应要求能设计具有本土色彩的教育内容,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而一般的教师能科学地选用合适的教材即可,使他们成为优秀教师。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园的教师应指导他们选用好一套教材,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提高实际教学水平,让他们成为实践型的教师。
5.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 篇五
从2003年秋天开始,我乡小学起始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今年秋天,我乡小学六年级也进入新课改。
为了解我乡各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特别是课程开设及教材使用情况,认真总结、推广有益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全乡小学课程改革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们组成调研组,分期分批共用3天的时间,对全乡小学课程开设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方式和方法
这次调研的学校为全乡10所学校。
调研的内容有:课程开设情况,教材使用,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习情况等。
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调查问卷、听课、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方法。
在3天的时间里,调研组成员共听课12节(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召开教师座谈会5场次,参加座谈会教师30多人。有25名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师参加了调查问卷。每到一处学校都要查阅相关的书面材料,并与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1、成绩
有三分之二的学校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将三级课程都排进了课程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课程方案基本落实。
为了保证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正常开设,有不少的学校创新工作思路,合理调配教师,有效地利用教师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为了保证地方课程正常开设,采用相关学科教师兼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一些学校能结合本校传统和所在地域特点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开展一些有一定特色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使用情况良好,所有学校都使用县统一选用的品种及版本,印刷质量良好;教辅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品种,坚持学生自愿原则。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多数学校重视国家课程的开设,忽视地方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几乎所有的初小都重视语文、数学课程的开设,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开设;品德与生活、体育、艺术这几个学科,限于师资、硬件原因,开设的质量很低。特别是信息技术师资匮乏,所有学校未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受到足够重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到位,校外活动基地或教育资源的开发不到位,利用不好,更有甚者,不少老师竟然不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
虽然多数学校在课程表上安排了地方课程的内容,但没有落到实处。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讲,由于地方课程的开设是一个新事物,教材、资源不配套,老师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主观上讲,学校领导、老师对地方课程的开设认识不足。
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为0。很多学校和教师不了解校本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观念陈旧、理念落后,认识不到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次要原因是多数学校和教师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三、反思与建议
1、应进一步加强教材培训。要在乡级培训基础上,特别加强市、县级教研和培训部门对教材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和指导的力度。
2、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模式。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地发展变化,进一步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探索、研究适应新形势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建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秩序,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全面更新,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地向纵深发展。
3、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
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创新之举,目的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给地方和学校留有弹性和空间,使学校教育课程更加切合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上级教研部门应加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及时举办相关的培训与研讨,真正使国家课程方案得到全面落实。
4、加强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讲,比较薄弱。这些课程都是国家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厚此薄彼,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学科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并不比语文、数学差,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学科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素质较高的专职、专任教师,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采取走教等形式来解决,优化师资配备。
5、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
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各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要加大经费投入,尽可能把一些必需的教学设施和各种用室配备齐全,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
教材改了,后续配套的教学挂图、教具、学具,相应的教学资源应及时跟上,否则,会给基层学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为小学实施新课改造有利的条件。
6、加强师资配备。重点配备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师资。
王岭乡中心校
【省编德育教材使用情况】推荐阅读:
九年级德育教材5则范文08-05
对幼儿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07-23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06-19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08-13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10-07
谈使用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07-22
《新闻评论》教材使用的讨论说明和效果评价09-18
学校德育教育基本情况11-04
教材研读06-08
鲸教材分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