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024-10-07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精选6篇)

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一

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导学】

课前激趣导入课题 板书:确定位置

(一)自学课本例1、

1.认识“列”和“行”

你知道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用几个数据吗?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 着的一排是列,( )着的一排是行。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 )个数据。你能把“第二列第三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

现在你能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请表示出来)

这两组数对的两个数字一样吗?它们的先后顺序相同吗?两个数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

4.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二)学生独立完成例2

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课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出现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班级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来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测评反馈】

1.填空

(1)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 ),第二个数表示( );两个数之间用( )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 )括起来。

(3)小红坐在第3列第5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4)(1,3)表示第( )列第( )行;(3,1)表示第( )列第( )行。

(5)在电影票上表示座位用( )和( )表示。

2.选择

(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个。

A.1 B.2 C.3 D.4

2.判断。

(1)点(3,2)与点(2,3)是 同一个点。( )

(2)小明在班上的位置是(4,5),表示他坐在第4行第五列。( )

(3)(4,5)和(5,4)位置上坐的是同一个人。( )

【游戏升华课题】

利用所学知识学生互送礼物。

课后

练习三第五题

2.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二

感性阅读,是当前许多教师迷恋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会以文本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只局限在一篇课文的视域里。

而理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笔者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理性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理性阅读的目标诉求———学习文本的表达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言语作品。教师通过设计“听、说、读、背、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设定的“言语学习场”,在规范的言语材料中悟得语言的法则、形成自己的语感,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言语活动———说、写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言语生长。特别是像《黄河的主人》这样的名家名篇,更值得教师去研究言语材料,将作家言语表达的密码揭示给学生。

许多教师教学《黄河的主人》,把教学落脚点放在“品读课文语句,体悟艄公的品质”这个层面上,而对“烘托”这一写法,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笔者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关注词语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而且将“烘托”的写法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科价值回归。

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描述中,虽没有要求本学段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但是《黄河的主人》所在的单元是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此时引领学生关注词语的表达作用,领略文本的表达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

目前,教材仍然以情感主题为单元来安排选文,这就更需要每个年段的教师理性地思考每篇课文该让学生学习文本的什么表达方法。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学词学句式,三、四年级重点学段式,五、六年级重点学篇式。如果教材的单元安排能按照语文本体性知识和方法为系列,循序渐进地训练,梯度螺旋地上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愁不提高。

二、理性阅读的方法诉求———显化学习的过程

维果茨基说:“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在言语中的具体化,同时也就是对具体表现在言语中的意义结构的改变,也即‘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黄河的主人》一文作者运用的“烘托”的写法,是将与艄公有关的景、物、人与艄公形成对比和映衬,从而突出艄公的形象,是作者比较思维的显现,亦即作者“思维的语法成了言语的语法”。

作者的比较思维,给了笔者教学设计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比较”这一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触摸语言文字。由浅入深,从词语比较、语句比较、篇章比较,最后到课外的练笔,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比较,是笔者提供给学生打开文本言语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引领,是学法指导的显性化。

笔者将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呈现如下:

【教学环节1】词语比较,在句式表达中巩固理解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先考考你们对词语掌握的程度。谁来读这两个词?

生(读):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比较相近,都是形容比较害怕。

师:再比较,它们的程度一样吗?

生:“提心吊胆”应该是微微害怕,“胆战心惊”是十分害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那你会用吗?谁来填一填?(出示练习)

生: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往家走。走在不到一米宽的悬崖边上,我顿时有一种(胆战心惊)、心跳加速的感觉。

师:请问拿着成绩单,你为什么不填“胆战心惊”?

生:因为拿着成绩单没有那么害怕。

师:那么站在悬崖边为什么胆战心惊?

生:因为悬崖非常高,关系到生命,让我感觉很害怕。

师: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像这样的近义词很多,我们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察觉它们细微的差别,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教学环节2】语句比较,在合作探究中体悟写法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艄公的段落。

学生找出课文的第6和第8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个段落,并用红笔把不是写艄公的句子先去掉(如下图)。

师:和原来的句子比较一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得说出理由。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看法。(学生交流)

生:我觉得“我不禁提心吊胆”不能去掉,因为这和“艄公却很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我觉得“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句话也不能去掉,因为这些乘客以前也坐过,他们知道那个艄公身系乘客的安危,也很熟练,不会有生命危险。衬托出艄公技术高超。

生:乘客既然能表现出谈笑风生的神情,说明他们对这个艄公的技术很放心。

师:平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看到哪些人谈笑风生?

生:我看见一些老奶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生:亲戚朋友们很久没有在一起,团聚的时候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发现,我们说的这些谈笑风生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

生:在安全、悠闲的情况下发生。

师:可是乘客们在哪里?

生:黄河上。

师:从“谈笑风生”这个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艄公?

生:我看到了一个驾驶技术很好的艄公。如果他的驾驶技术不好,乘客们在船上就有可能提心吊胆。

……

师:说到这里,我相信同学们已经领悟到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方法。大家请看,他本来想写的是艄公,可他偏偏不用太多的句子去写艄公,而是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我”、乘客、黄河、筏子,通过写这些和艄公有关的景、物、人,来为写艄公服务,这种方法叫烘托。(师板书:烘托)

在学生交流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既能让学生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又能体会作者运用“烘托”这一表达方法的妙处。

在学生了解了“烘托”这一表达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寻找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也在烘托艄公的品质。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表达,深入体会“烘托”这一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环节3】篇章比较,在略读训练中强化写法

在学生了解了《黄河的主人》所运用的“烘托”的表达方法之后,笔者又推荐学生读苏联作家尼古拉斯的《大森林的主人》。让学生略读短文,并比较一下,《大森林的主人》和《黄河的主人》的写法一样吗?

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明白《大森林的主人》用了很多的篇幅详写了大森林的主人猎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正面描写,而《黄河的主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侧面描写,也就是烘托,从而让学生对烘托与正面描写这两种写法进行区别,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理性阅读的价值诉求———隐形文本的情感

感性阅读执着于文本情感的渲染和品读,其实文本的情感不需要着力去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和濡染。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本所受到的情感熏陶程度是不同的。教师的讲,作用微乎其微。

理性阅读,不是忽略文本的情感主题,而是将情感变成一条暗线,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情感目标———对艄公品质的感悟,笔者就将其淡化处理,隐藏在主题设计之中,让学生在表达中自己去体悟。

在课的结束,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最后,笔者的课堂结语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

从课文《黄河的主人》的精读到课内拓展《大森林的主人》的略读,再到课外《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的观看以及以“学习的主人”为题进行的习作练笔,都是以本文的情感主题为主线来设计的。虽然笔者整节课没有一个环节讲艄公的品质,但学生在体悟《黄河的主人》“烘托”写法时,在比较阅读《大森林的主人》时,已经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实现了对情感态度的学习和迁移,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精神气质,立志成为生活的主人。

理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给学生说、写的表达空间,更多地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说、写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倾泻,从而实现学生言语能力的自由生长。

摘要:理性阅读,是相对于感性阅读而言的。理性阅读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教学的着重点是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习得语言文字;显化学法指导,让学习过程有法可循;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文,而是通过对两篇及以上同主题文章或内容的学习和渗透,将文本的情感价值隐形,成为教学的一条暗线,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价值诉求。

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三

[关键词]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借助画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学校将对教学楼前的一个长方形花圃进行改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自主审题

师:有一块长为8米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产生需要,尝试画图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学生把“长增加3米”画出来,如图1;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如图2;其他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示意图。)

3.汇报交流,理清关系

师(幻灯片同时出现题目和示意图):你是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愿意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师: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4. 自主解答,回顾反思

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画图不仅能反映出文字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了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理解“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2.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通过想象把这两个问题的示意图在你的头脑中画出来吗?请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出第一幅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第(1)个问题后再解决第(2)个问题。

教师组织反馈时,幻灯片出示对应的图片。

3. 梅岭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1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出示:

(1)长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5,列式解答)

(2)宽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6,列式解答)

(3)长和宽同时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画图验证图7)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师: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总结全课,适当介绍并呈现数学、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总评】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仅凭文字叙述有时很难直接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问题也为学生学习通过画图整理信息,体验示意图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教学分成了六个步骤。①审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到“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引发画图的需要;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③看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④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⑥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画图”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画图”和“用图”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并获得对画图策略的深刻体验。在解决问题时,通过不同方法的解答,让学生联系示意图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示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策略意识。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再一次明确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凸显了示意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4.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 篇四

2、三角行按角的大小可分为( )三角形, ( )三角形, ( )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有( )、( )( ),其中( )( )是两类特殊的三角形。

4、三角形具有( )性,平行四边形有( )的特性。

5、( )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 )。

6、等腰三角形的两腰( ),两个底角( )。

7、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三角形。

14、三角形有( )条高.平行四边形有( )条高.

15、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

16、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度。

17、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 )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 )三角形。

18、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相等,请问它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大,∠1( ),∠2( ),∠3( )。

19、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9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20、空调机的固定架做成一个三角形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的特征。

2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 ),三个角都是( )。所以等边三角形是( )三角形。

22、三角形的内角都是( )。

2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2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 ),( )也相等。

8、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钝角。

9、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直角.

10、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多有( )个锐角。

11、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锐角,最多只有( )直角火钝角。

12、最少用( )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13、拼成一个 至少要用( )个等边三角形。

25、最少用( )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6、最少用( )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至少用( )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27、最少用( )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少用( )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28、用两个相同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9、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右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 )度,五边形( )度。

30、在一个三角形中,∠1=120°,∠2=36°,∠3=( )°。

31、三角形ABC中,∠A=35°,∠B=52°,∠C=( ),这是一个( )三角形。

32、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 720,∠3= 480,∠2= ( )度。

∠1 75。 90。 60。 50。

∠2 65。 120。 60。

∠3 42。 15。 50。

33、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70°,另一个角是80°,第三个角的度数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34、填表:(表中∠1、∠2、

∠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5、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70,另一个锐角是 。

3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

37、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锐角是45度,另一个锐角是( ),按边分类,它是( )三角形。

38、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0°,那么另一个角一定是( )。

39、如果有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度数之和等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4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这个直角三角形又叫做( )。

41、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 )度、( )度和( )度。

4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o,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 )三角形(按角分类)。

4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它的顶角是( )

44、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120,它的两个底角是( )。

45、在△ABC中,∠A=∠B=60o,∠C=( )。

46、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 )。

47、一个等腰三角行的顶角是3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 ( )度。

48、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都是50度,那么另一个角是( )度,这是( )三角形.

4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两个底角分别是( )和( )。

50、两个锐角度数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又叫做( ),其中每个锐角的度数都是( )。

5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2厘米,周长是5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一个腰长是多少厘米 ?

5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按照边来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至少要( )厘米长的绳子。

5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 )。

5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条边长8厘米,另一条边长3厘米,第三条边长( )厘米。

55、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和6,另一条边可能是( )。

56、当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4厘米时,第三条边长度可能是( )。

5.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五

2.180-2a

3. ah

4.340.02

5.25

6.6

7.

8.39

9.4200

10.70000 40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三、1.③ 2.① 3.② 4.③

四、1.76000 324……200

2.9 68

五、612 15

六、1.231

2.82

八、1.11000枝

2.4分米

3.136人

4.30页

5.260米

6.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六

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23个915除以5的商,比4500少多少?

29的多少倍比5010多4270?

从什么数里减去60与35的积,得485?

26除214与124的和,再加上42,和是多少?

两个数相除,商和除数都是23,被除数最小是

[

A.529

B.575

C.552

138-43-57-38的最简便算法是

[

A.138-(43+57+38)

B.(138-38)-(43+57)

25×46×40=46×(25×40)这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什么数比983多129?

从43.24里减去什么数得896?

748与596的和比20少多少?

1000减去349与478的和,差是多少?

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87与78的和比一个数多14,求这个数.

] ] ]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8,那么甲数是多少?

95除135与815的和,商是多少?

一个数减去7与9的和,得98,求这个数

46加上某数的2倍得142,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的5倍与278的和是3288,求这个数。

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8,那么甲数是多少?

95除135与815的和,商是多少?

96与176的和除以96与80的差,商是多少?

400减去6除780的商,所得的差再乘15,积是多少?

780比25的12倍多多少?

一个数减去45与38的和,得26,求这个数。

某数的3倍加上12,和是72,求某数。

甲数是105,比乙数的5倍多30,求乙数。

一个数减去45与38的和,得26,求这个数。

某数的3倍加上12,和是72,求某数。

上一篇:滕王阁背后的故事作文1000字下一篇:除陋习树新风讲文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