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论文

2024-09-29

系统解剖学论文(精选11篇)

1.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一

系统解剖学学习感想

系统解剖学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是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入门性的启蒙课,这就说明它在医学上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令医学生感到难记和枯燥乏味的课程。但是若是不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我们就会不了解人体的构造,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与解剖学息息相关,手术、医学影像更是离不开系统解剖学的知识。

但是系统解剖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牵涉了大量抽象、拗口的名词,知识点复杂,重难点多,而且必须与实验观察相结合。我感觉刚开始会有点无聊,而且非常不容易记住,总是刚学的马上就忘,还没来得及复习就又学了新内容。理论课总是满满当当的一个大教室,上课为了抢前排要提前好几节课占位置,要是坐在后面的话老师用标本进行展示的时候就完全是摸黑。在实验课的时候更是有30多个同学围在一起观察,经常会看不到要点或者根本挤不进去要再外面踩着凳子看标本。这种时候千万不可以失去耐心,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讲解走。按照老师上课播放的幻灯片,一遍记忆名称、特点,一边记忆位置,在自己身上确定地点,像肌肉、骨骼都是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位置来帮助记忆,这样的话课后复习也会比较生动好记。还有就是看插图,各个系统的插图多样,应该仔细分析辨认学习。

另一个方面,我是作为插班生进入的医学院,我们班的系统解剖学也是挪到大二才学习,因此这门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与许多课程相冲突,有一节课甚至与化学、体育同时冲突,因此上的课不是很完整。像最复杂难辨认的神经那一系列的课,先是由于毛概课考试错过了一节实验课,再又为了两次体育考试错过了两次理论课。而这些错过的课程就需要自己自学,自己琢磨,这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所以我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医学发展做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们的淳淳教导,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以及学校提供材料、器材、场所上的支持,没有这些,我们学不好系解,也学不了系解,我在此由衷的感谢你们的帮助!

2.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二

1 注重预习和复习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程, 要掌握的信息量大。人体的结构十分复杂, 解剖学名词特别繁多, 医学中约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这就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务必解决信息量与记忆的关系, 所以提前预习至关重要, 在课前对学生提问本次课的内容, 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保证了学生在3学时的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和讲解, 在课堂上就能基本掌握所教授的内容。学好系统解剖学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课后及时复习。人们所学习的知识在24 h后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下原来的25 %, 所以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次上课前提问学生, 课后让学生总结笔记;每次课前检查学生的笔记, 以课前提问和笔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和认真完成笔记。

2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也是一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的各个领域[1]。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相比拟的优势, 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实践中[2]。多媒体教学直观和逼真的效果在解剖教学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中必须控制文字的使用量, 多运用图片、动画等资料, 同时在课件中有教学大纲和课后习题, 这样使学生对本次内容清楚明了。

3 用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几届学生的问卷调查, 学生们普遍认为系统解剖名词多、内容繁琐, 难记忆,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许多学生认为解剖学课程虽然重要, 但是不如一些临床课程有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联系临床病例和实际生活的事例, 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 同时也缓解在解剖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授课。例如在讲述输胆管道时, 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肝炎、胆结石在临床上会引起黄疸;讲述鼻腔、鼻旁窦及其开口时问学生为什么感冒会发生鼻窦炎;讲到喉结构时, 结合急性喉梗阻的抢救部位和注意事项;讲到食管的3个狭窄时结合食管异物滞留易发生部位和正确的处理方法;讲到心脏的体表投影时, 可联系心包穿刺的位置;学习冠状动脉时, 讲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手术过程简介等。

4 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教师讲课与歌手唱歌一样, 同样的一首歌曲两个歌手唱出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师讲课的方式和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讲课的声音要洪亮、抑扬顿挫, 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明晰、富于哲理性、逻辑性和艺术性[3]。对于一些难记、复杂的内容通过口诀、顺口溜、类比等形式将其形象化、简单化[4], 帮助学生记忆。将一些难理解的概念与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 便于记忆, 不易忘记。这样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能更容易理解, 进而激发学习解剖学的兴趣。

5 沟通师生感情,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关心和尊重学生, 以情感人, 使学生感到温暖;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交谈, 同时尽量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沟通师生感情, 为教学活动营造一种温和、轻松的气氛。在这样氛围下授课, 学生会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的效果非常好。教师切不可因为个别学生违纪而与学生发生冲突,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一扫而空,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产生厌学情绪并讨厌这位教师, 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学, 教学的效果不可能好。

6 归纳总结

由于系统解剖学每次课内容中要求掌握的概念多、辨认的器官结构多, 所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记忆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做到。所以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 应抽出少量的时间对当堂课内容做总结, 理顺一下主次关系, 点明重点、难点。这样做能使学生思路清晰, 掌握的知识完整、系统, 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重点的复习和整理笔记。下次在讲课之前以提问的形式提问学生上次课的重点内容, 当学生回答完毕后, 教师再加以总结, 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上次内容的理解, 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

7 教学改革

为了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在系统解剖学开课的第一次课, 对学生在班内进行分组, 每班分20组, 每组2人, 并进行编号, 给学生发放学生自讲任务书, 包括讲课内容、讲课时间。在15 min内每组学生完成自己的讲课内容, 然后教师作简单点评, 提出讲课不足之处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讲述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们毕业后, 在从事临床工作中讲授临床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总之,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不可拘泥一法、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在教与学的道路上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优秀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玉文.多媒体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 2007, 13 (4) :392.

[2]陈兴智, 戴忠辉, 赵莉, 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比较性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 2002, 4 (4) :292-293.

[3]扈清云, 田国忠, 王培军, 等.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艺术增加兴趣提高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 27 (4) :29.

3.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手机网络:系统解剖学:辅助教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体系中重要的支柱课程、主干课程、必修课程。该课程多开设于空间思维尚未建立且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一年级阶段,加之内容抽象、复杂,导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医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学生也进入了全时段手机网络时代。对于QQ、微信等手机软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弱化了知识的接受水平,为了避免学生玩手机,有的学校或老师采用了禁止带手机上课的高中生管理模式,这种只堵不疏的方式,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并未于模式的严格程度成正比。如何能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转变思路,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研究中热点之一。我教研室在智能手机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智能手机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措施

当前,手机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进入全民时代,结合QQ、微信等手机软件开展智能手机课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趋势之一。因此,解剖学教师可充分发掘智能手机的网络教学资源,作为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手段之一,将医学生从智能手机的关注力中拉回到关注医学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学生着迷智能手机的特点,给学生介绍解剖学图谱相关的3D解剖学图片APP,在课下无法触摸解剖学标本的情况下,通过3D解剖学图片APP可以使学生学习解剖学结构构建形态学思维构架,充分调动医学生对乏味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开课时,便建立供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社交软件群如QQ群或者微信群,并提出在群中的注意事项和个性化教学方式,使之充分理解此类软件的优点,设立群小组组长,每周提出小组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学习讨论过程中以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每周将课件及时分享在群中,并根据学生特点发送不同的教学题材,鼓励学生搜索并为全班分享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在讲解眼球结构的内容时,在群中要求分组搜索不同内容的教学素材,有的学生分享了青光眼、白内障等临床疾病的症状,有的分享了如何理解眼球外肌的功能模式图等,教师会及时点赞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感觉和成就感,进一步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所有的教学手段均是为掌握医学知识服务的,因此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往的考核方式为终结性评价,授课过程中只讲内容不考核,只是在期末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该科大学阶段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出现了前松后紧的学习方式,即开课时散漫学习,结课前一个月甚至两周时间内疯狂背书、考后即忘的情况,致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后续课程的应用能力很差。利用智能手机QQ群等软件,发送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习题,采用集体作答或者点名解答等方式,或者通过@某同学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出题,让班内同学作答,教师及时做出点评,实现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既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适时的教学反馈,又能督促那些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继续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目的。

2智能手机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缺点

智能手机中的3D解剖学APP具有立体的形态学结构,学生可以随时可以查看手机里的图谱理解,这不仅减少了学生购买纸质图谱的经济负担,也使得解剖学结构变得更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形态学结构。手机QQ或者微信等等社交软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图片、表情、共享资料,也可以进行群聊、视频聊天,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让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让智能手机成为教学工具。这些社交软件的运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互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互相的交流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被关爱感和积极自主性。同时智能手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解决了传统课堂在五十分钟内一百学生面对一个教师(师生比失衡)导致的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难题,有力的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教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

尽管智能手机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仍有些细节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小部分学生不发言或者发言不积极,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解剖学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更应该以传统教学与智能手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智能手机辅助与系统解剖学教学。由于有的学校并未开通校内免费无线网络,智能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笔者同时注意到,学生利用手机辅助学习的积极性在开课的前四周非常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和鼓励学生的群活动,保持好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系统解剖学重点考点总结范文 篇四

第一章

运动学系统考点索引: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

上和下(颅侧和尾侧)左和右 内和外:指体腔和有腔器官而言 前和后(腹侧和背侧)

内侧和外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内尺外桡 内胫外腓

深和浅:离体表皮肤近者为浅反之为深远侧和近侧:靠近肢体附着端者为近侧(易考选择题 一般为一致两道)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冠状面(额状面)

矢状面(纵切面)

水平面(横切面)

注意3轴3面与下图结合记忆 人体的轴和面图1 运动系统(骨学)

重点记忆:骨分为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躯干骨 组成 椎骨 肋 胸骨

脊柱 组成 24椎骨 1骶骨 1尾骨 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颈椎 椎体小,有椎体钩 椎孔大,呈三角形

棘突末端分叉 横突有横突孔及前、后结节等结构 颈椎图2

胸椎 椎体呈心行 有横突肋凹 成叠瓦状棘突较长

腰椎 椎体大 椎弓发达 棘突呈板状 水平伸向后 横切面呈肾形 腰椎 图3 胸廓 组成 胸椎 肋 胸骨(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

胸骨角 体柄连接处 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 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 颅的组成: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的额骨 蝶骨 枕骨 筛骨 共8块 面颅包括成对的上额骨 颧骨 鼻骨 泪骨 腭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 下颚骨 及舌骨 共15块

翼点:在颅骨颞窝,额 顶 颞 蝶四骨汇合处,常构成H型的缝,称翼点,此处薄弱,内临脑膜中动脉,若骨折易出现硬膜外血肿。

鼻旁窦共4对,分为额窦 蝶窦 上额窦 筛窦 其中中额窦 上额窦 前筛窦 中筛窦 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椎骨间的连接,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的髓核和周边的纤维环构成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构成椎间盘坚韧而又有弹性即牢固连接两个椎体,又可见两个椎体间有少量的活动},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四个生理弯曲 颈胸腰骶 颈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先天产生】

胸廓 12块胸椎 12对肋 1块胸骨 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共同构成。自由上肢骨的连接:肩关节【由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下肢很薄弱脱位向下从后方拍打可以脱下因前面有反射不会掉落,肘关节【肱骨下端与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桡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运动,屈伸运动】不能拉小儿的前臂,桡尺连接,手关节 骶髂关节 骶骨 髂骨 耳状窝构成

髋骨节 脱位:大转子上移,腿部变短,3人可复位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运动同肩关节但不如它

膝关节 后面薄弱只有血管和神经 由股骨和股骨的内外侧髁髌骨构成 屈伸半曲位时可做小幅度的旋内和旋外运动【髌骨切除不影响运动】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胸上肢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止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方向:腹外斜肌,腹横肌 肌按形态分:

长肌

短肌

扁肌

轮匝肌

1.斜方肌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瘫痪时,产生“塌肩”

2.背阔肌(T6-L6,小结节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肩胛提肌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

4.菱形肌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

1.竖脊肌(骶棘肌)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1.胸大肌(大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2.胸小肌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3.前锯肌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损伤时产生“翼状肩”。• 膈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1.肋间外肌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3.肋间最内肌

4.胸横肌

作用:拉肋骨向下,助呼气。

1.腹外斜肌(5-12肋,白线)

腹股沟韧带: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2.腹内斜肌(胸腰筋膜髂嵴lig外1/3,白线)

腹股沟镰(联合腱)

提睾肌

3.腹横肌(下6肋胸腰筋膜

髂嵴lig外1/3,白线)4.腹直肌

腱划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三块扁肌肌纤维互相交错,结构如三合板,薄而坚韧,与腹直肌共同形成牢固而有弹性的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协助脊柱运动。

5.腹直肌鞘

弓状线

或半环线

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长。两个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四个壁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内脏学

内脏系统包括消化 呼吸 泌尿 生殖【不包括心脏属于脉管系统】内脏系统一般结构 1中空性器官(消化道 呼吸道 泌尿道 生殖道)2实质性器官(肝 胰 肾 生殖腺)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 包括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大肠(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消化腺 大消化腺 大唾液腺(腮腺导管开口上颌第二磨牙 下颌下腺 舌下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 位于消化管内壁的小腺体 舌乳头 丝状乳头 一般感觉 无味觉

菌状乳头 红色圆形 味觉

叶状乳头 味觉

轮廓乳头 体积最大 味觉

乳牙共20个 恒压全部长齐32个{切牙 牙冠扁平一个牙根。尖牙 牙冠呈锥形 一个牙根。前磨牙 牙冠呈圆形 一般一个牙根。磨牙 上颌磨牙 3个牙根 下颌磨牙两个牙根} 咽 分为鼻咽:上界颅底下界软骨后缘与口咽分界 口咽:上界软骨后缘下界会厌上缘 喉咽:上界 会厌上缘 下界环状软骨下缘 食管 第一狭窄 食管与咽交接处 距中切牙5厘米

第二狭窄

左支气管交叉处 距中切牙25厘米

第三狭窄

膈食管裂孔处 距中切牙 40厘米 胃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小肠上起幽门 下续盲肠 全长5--7厘米十二直肠 空肠 回肠 十二指肠 介于胃与空肠间 长约25厘米

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肠球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十二指肠小乳头 消化液排出的地方

1、升结肠(15cm)

2、横结肠(50cm)

3、降结肠(25cm)

4、乙状结肠(40cm)

水平部 升部

消化腺

肝 两面 上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 被H形沟分为4叶左右叶方叶尾状叶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出入肝门的结构有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输胆管道:包括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胰位于胃的后方,可分为胰头 胰体 胰尾 上消化道 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咽峡:腭垂 腭帆游离缘 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城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麦氏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为Mcburney点

呼吸系统

呼吸道和肺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及各级支气管 鼻腔分为鼻前庭(易出现疖肿 疱疹 疼痛)和固有鼻腔 鼻旁窦 上额窦 额窦 蝶窦 筛窦

5.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五

一、绪论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简要描述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分野;复述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二、运动系统

(一)骨骼 基本要求:

1.举例说明骨的5种形态学分类;阐述骨的构造;识别骨的表面形态。

2.说出躯干骨的组成;阐述椎骨的一般形态;比较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描述骶骨的形态结构;描述胸骨的形态结构;解释胸骨角的概念;说明胸骨角的意义;描述肋骨的形态结构;识别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和骶角)。

3.说出颅的组成;描述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说出鼻旁窦的位置;描述颅底内、外面的形态结构;描述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识别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下颌角、颧弓、乳突和枕外隆凸)。

4.说出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肱骨、桡、尺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识别上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肩峰、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膺嘴、桡骨头、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5.说出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描述髋骨、股骨、胫、腓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识别下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和跟骨结节)。

重点:骨的形态和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概念及意义;脑颅的组成;筛骨、蝶骨、颞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颅底内面的形态结构;附肢骨的组成、名称和位置;肱骨、桡、尺骨、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附肢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二)骨连结

基本要求:举例说明骨连结的类型;阐述关节的结构;说明关节的运动;说出关节的类型;阐述椎骨间的连结;描述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描述胸廓的骨连结、整体观及其运动;阐述附肢骨的连结。

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脊柱的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前臂骨的连结;骨盆的构成。

(三)骨骼肌

基本要求:能够描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和命名原则,骨骼肌的起止点,骨骼肌群的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能够说出骨骼肌的辅助装置名称并描述其主要构造;描述运动颈部的骨骼肌;能够说出构成胸壁的骨骼肌;能够说出脊柱区深部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能够说出构成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够说出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够说出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的名称和作用。

重点:骨骼肌的构造和形态;骨骼肌的辅助装置;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脊柱区深部骨骼肌;腹前外侧壁的骨骼肌;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运动上、下肢各主要关节的骨骼肌。

三、内脏

(一)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分区

基本要求:描述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阐述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重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二)消化系统 基本要求:

1.能够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区分上、下消化道。

2.能够说出口腔的组成和分部;能够说出牙的种类、数目、牙式、形态和构造;比较恒牙和乳牙的区别;描述舌的形态构造及舌乳头的种类;说出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位置。

3.能够说出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说出食管的分段、三个狭窄以及每个狭窄距离中切牙的距离。

4.能够描述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能够说出小肠和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各部的特点; 5.能够描述肝的形态、位置和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能够说出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重点:上、下消化道和咽峡的概念;食管的三个狭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和位置,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和分部;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大肠的分部及其特征性结构,直肠、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以及胆汁的排泄途径;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三)呼吸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鼻的组成,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详细描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说出喉的位置和喉的软骨,详细描述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详细描述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详细描述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详细描述壁胸膜和脏胸膜,胸膜腔和肋膈隐窝;解释纵隔的定义。重点: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四)泌尿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说出输尿管的位置和分段,说出三个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描述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说出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说出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五)生殖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详细描述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描述附睾的形态、分部、位置;说出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说出男性节育手术结扎部位。

2.描述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描述精子产生、储存和排出途径。

3.描述阴茎的分部、构造及阴茎包皮;描述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4.说出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描述卵巢的位置、形态;描述输卵管的分部,说出受精部位和女性节育手术结扎部位。

5.详细描述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说出阴道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6.说出乳房的位置和构造;说出会阴的定义、境界及分区。

重点: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形态、结构;附睾的形态、分部、位置;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两个弯曲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的分部;卵巢的位置、形态;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

(六)腹膜

基本要求:说出腹膜的配布和作用;解释腹膜腔的概念;说明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说出腹膜形成的结构和作用;说出腹膜的陷凹及意义。

重点:腹膜的配布;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循环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基本要求:

1.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描述心的位置、毗邻和外形,阐述心各腔内的形态结构;说明维持血液在心腔内定向流动的结构;说出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位置。

2.说出营养心的动脉及主要分支分布;说出心的静脉回流概况;解释心包和心包腔的概念;说出心的体表投影。

3.解释动脉韧带的概念;阐述主动脉的分段和分支;说出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上肢和下肢主要动脉的名称和分支。

4.说出静脉的特点;说出肺静脉组成和注入部位;说出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和收集范围;说出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部、上肢和胸部的主要深静脉;说出下腔静脉系收集腹部、盆部和下肢的主要深静脉。

5.阐述主要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阐述肝门静脉组成、位置和属支;阐述肝门静脉系的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途径。

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结构;心传导系统;心的动脉;主动脉的分段及其主要分支;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和属支;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

(二)淋巴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淋巴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说出9条琳巴干的组成及其收纳范围;说出淋巴器官的组成及胸腺、脾的位置和形态;说出各部淋巴结的分布概况。

重点: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脾的位置和形态。

五、感觉器

(一)视器

基本要求:说出眼球的组成;阐述眼球壁的分层、分部及眼球内容物组成;说出眼副器的组成;阐述屈光系统的组成及房水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重点:眼球壁的分层及分部;眼球内容物组成;屈光系统的组成;房水的产生与循环途径。

(二)前庭蜗器

基本要求:说出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鼓膜的位置及形态;描述鼓室的位置、听小骨的名称及连结;说出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和形态;说出内耳感受器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鼓膜的位置及形态;鼓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位置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位置和作用。

六、神经-内分泌系统

(一)神经系统概述

基本要求:说出神经系统的区分;解释突触、反射、反射弧、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重点: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二)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脊髓的位置;描述脊髓的外形;举例脊柱不同部位骨折后引起脊髓损伤,说明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结合脊髓损伤的表现,说明脊髓的内部结构。

2.说出脑的分部;描述脑干的组成和位置;说出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结合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说明脑干的内部结构。

3.说出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内部结构;结合小脑损伤的表现,理解小脑的功能分叶;说出间脑的位置和分部。

4.描述大脑半球的分叶;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说出各脑叶上的重要脑回;说出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解释纹状体的概念;描述内囊的位置和分部;结合内囊损伤的表现,理解内囊的内部结构;说出边缘系统的组成;结合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说出各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重点:脊髓的位置和内部结构;脑干的位置和内部结构;小脑和间脑的位置;大脑半球的分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内囊位置、分部和结构。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途径

基本要求:说出脑和脊髓的被膜的组成;结合腰穿术说明被膜间隙的位置及其内容物;说出硬脑膜形成的结构;阐述脑和脊髓的动、静脉分布;描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重点: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及其内容物;脑的动脉分布;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

(四)周围神经系统 基本要求:

1.说出脊神经的构成和纤维成分;说出脊神经的分支;说出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2.结合脊神经损伤的表现,阐述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主要分支的分布;说出胸神经前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及其临床意义。

3.说出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接脑的部位和进出颅的位置;描述脑神经的分布情况。4.说出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分布;结合实例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解释牵涉痛的概念。

重点: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的分布;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和进出颅的位置;动眼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的三大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分布概况;面神经的颅外分支的分布;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

(五)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基本要求:解释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结合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表现,说明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位置。

重点: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温觉、触压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锥体系。

(六)内分泌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描述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胸腺的形态及位置。

6.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六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08.年2月 26 日 课程名称

妇产科护理学

年级

05

专业、层次

护理本科

授课教师

黄亦武

职称

副主任护师

课型(大、小)

理论大课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教学目的与要求:识记

识记:

1、女性骨盆的形态、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标志。

2、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内生殖器的功能。

理解:

1、女性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淋巴及神经分布。

2、女性盆底的解剖。

运用:

1、能讲述女性骨盆的组成、分界及各平面径线与分娩的关系。

2、熟习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简单介绍盆腔血液供应、淋巴及神经分布。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病例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手段:CAI课件、黑板。

一、外生殖器、内生殖器

(一)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详细讲授

10分钟

(二)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详细讲授

30分钟

二、邻近器官、血管、淋巴及神经、骨盆、骨盆底

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一般讲授

5分钟 血管、淋巴及神经一般讲授

15分钟 骨盆及骨盆底一般讲授

15分钟

小结、布置思考题

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血管、淋巴及神经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介绍新课,介绍课时目标

外生殖器定义: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阴道前庭: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

1.前庭球

2.前庭大腺

3.尿道口

4.阴道口及处女膜

内生殖器定义:内生殖器是指女性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又被称为附件。

(一)阴道:

作用: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胎儿娩出通道。

(二)子宫

作用: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受孕后,为晚期囊胚着床、发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可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1.大小: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2-3cm。

2.容积:宫腔容量约为5ml。

3.重量:50g

组织结构:

1.子宫内膜:包括基底层(无周期性变化)和功能层(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形成月经)。

2.子宫肌层

3.子宫浆膜层 子宫韧带

1.圆韧带: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2.阔韧带:使子宫保持其盆腔中央位置。3.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

4.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

(三)输卵管

长约8-14cm,自内向外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部。作用:“拾卵”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

(四)卵巢

作用: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大小:约4cm×3cm×1cm,重约5-6g。

CIA手段 简图

★--重点☆――难点 10分钟 一般讲述 30分钟 ★重点讲述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邻近器官

(一)尿道:阴道前、耻骨联合后

(二)膀胱:子宫和耻骨联合之间

(三)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

(四)直肠:肛门外括约肌为骨盆底浅层肌肉的一部分。

(五)阑尾:位置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移位。血管、淋巴及神经 血管

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二)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

上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纳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

(三)神经 阴部神经:系躯体神经,在坐骨结节内侧下方分为三支,分布于肛门、阴蒂、阴唇和会阴部。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骶骨(一块)尾骨(一块)左右两块髋骨

2.骨盆的关节

3.骨盆的韧带 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骶棘韧带 骶尾关节骶结节韧带

(二)骨盆的分界

分界线:以耻骨联合上缘、骶岬上缘、两侧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成上、下两部分,即假骨盆、真骨盆。

骨盆的标记:骶岬、坐骨棘、耻骨弓

(三)骨盆的类型

1.女性型

2.男性型

3.类人猿型

4.扁平型

CIA手段 视图 视图 CIA手段 视图 实物

5分钟 10分钟 ☆

20分钟 ★重点讲述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骨盆底 会阴浅筋膜

(一)外层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各一对)肛门外括约肌

(二)中层

上筋膜、下筋膜、肌肉(一对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

(三)内层 肛提肌(一对)、筋膜 小结、布置思考题

CIA手段 视图

5分钟

小 结

小结讲授内容,强调本章主要是学习女性骨盆的形态、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标志。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内生殖器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作业 题

本章思考题:

试说出骨盆各平面的形态及界限.妇女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黄体退化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增生-分泌期-月经期

下 次 课 预习要 点

受精与着床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妊娠诊断产科检查方法

7.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七

1 九大系统编排顺序的调整

由表1可见, 九大系统在两本教材里的编排顺序不同。中医药教材是按照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的顺序编排, 而人卫教材是把内分泌系统放在神经系统后面, 是全书的最后一章, 其他系统顺序不变。笔者建议编排顺序是: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这样编排是因为运动系统是解剖学的基础, 是描述其他系统器官位置的参照, 因此应把运动系统排在最前面。

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放在一起, 因为这几个系统同属于内脏学部分。打破传统的顺序, 把呼吸系统放在消化系统之前, 一方面是因为呼吸系统大部分器官在人体上部的胸腔内, 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在人体下部的腹盆腔内;另一方面, 这样编排也有利于腹膜的编排和讲解。

注:与本文有关的详细列出, 无关的简要列出

感受器是神经系统反射的起点, 所以把感受器和神经系统排在一起, 并把感受器放在神经系统的前面。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 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高的调节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所以把内分泌系统放在神经系统后面。

上述的解剖学教材都是将心的血管、眼的血管和脑脊髓的血管分别编排在循环系统的心、感受器的视器和神经系统的脑等部分。在循环系统的动脉中, 相应地省略了升主动脉的分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颅内的分支;在循环系统的静脉中, 省略了心静脉系、眼的静脉和颈内静脉的颅内属支, 这样割裂了循环系统内容, 使循环系统内容不如其他系统内容有条理且完整。为使循环系统内容有条理且完整, 可以把循环系统放在教材内容的最后, 取消循环系统中心的血管、感受器中眼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中脑的血管等部分, 把心的动脉放在升主动脉的分支处、眼的动脉和脑脊髓的动脉放在颈内动脉、椎动脉等的分支处, 并把心的静脉归于体循环静脉, 在体循环静脉部分增加心的静脉系, 把眼和脑的静脉归于颈内静脉的颅内属支处, 把脊髓的静脉归于体循环静脉相应的静脉属支处。

2 腹膜编排位置的调整

由表1可见, 中医药教材把腹膜作为和消化管、消化腺并列的一节安排在消化系统里面, 后面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内脏学中与消化系统等系统并列的一章放在生殖系统后面, 生殖系统前面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由于腹膜不属于消化系统的内容, 中医药教材把腹膜作为消化系统里的一节内容容易让人误解为腹膜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内脏学的一章也容易让人误解。另外, 由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大部分器官都在腹盆腔里, 并且都被覆腹膜, 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依次连续排在一起, 并把腹膜作为附注内容放在这3个系统之后, 这样编排可使教材内容更为紧凑合理, 也更明确地显示了腹膜和以上几个系统的关系。

3 胸膜编排位置的调整

由表1可见, 和腹膜类似, 中医药教材把胸膜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人卫教材把腹膜作为一章归为内脏学, 而把胸膜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人卫教材把性质相同的腹膜和胸膜按目录中不同的层级进行编排, 使教材的层次结构不够统一。和腹膜一样, 由于胸膜不属于呼吸系统的内容, 把胸膜作为呼吸系统的一节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然而胸膜和呼吸系统联系密切, 因此笔者建议把胸膜附在呼吸系统后面。

4 纵隔编排位置的调整

上述两本教材都把纵隔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纵隔不是一个系统, 也不属于哪个系统, 把纵隔作为一节排在呼吸系统里, 容易让人误解为纵隔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而纵隔和呼吸系统都在胸腔内, 又和呼吸系统关系密切, 所以笔者提议把纵隔附在呼吸系统后面。

摘要:通过比较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现行《系统解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教材,内容编排,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杰, 彭东.人体解剖学教材的回顾和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2 (2) :153-154.

8.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八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2~63岁,平均47.38岁,均排除陈旧性骨折及其他手术禁忌证,按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按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13例,C2型16例,C3型6例,应用解剖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按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4例,C2型15例,C3型7例,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手术治疗。两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方法:①对照组仰卧位,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于大腿上部充气带结扎止血,根据具体的骨折方式和部位选择切口,前外侧、前内侧、后外侧、后内侧或其他改良切口,逐层切开软组织,切开关节囊,暴露骨质结构,尽量保护骨膜,观察半月板损伤情况,C型臂在透视下型骨折块复位,以保持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为目标,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于内侧或外侧安防解剖钢板,或内外侧联合安放解剖钢板,固定后在观察骨折块对位情况,如满意,则逐层关闭切口并留置引流管。②观察组体位、麻醉方法及止血方法同对照组,取胫骨近端外上方切口,长度自骨折线下2~3cm至髌骨上缘,对累及关节面的患者,应切开关节囊,复位骨折块,以关节面恢复平整为成功,并应用细克氏针固定较小骨折块,如骨折未累及平台关节面,则不必打开关节囊,仅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恢复对位、对线,手术过程中应保护骨膜,尽量不祛除骨组织,C型臂下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借助导向手柄将LISS钢板置于胫骨前肌与胫骨骨膜间,拧入自攻螺钉,透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结 果

两组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手术时间146±13.21分钟;出血量165±21.47ml;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16.80±2.75周;并发症4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1例克氏针滑脱,2例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78±7.80;对照组手术时间218±21.55分钟;出血量288±41.07ml;X线检查骨折愈合时间16.75±2.15周;并发症7例,1例术后螺钉松动,1例继发骨折,2例术后疼痛,,3例钢板取出困难;膝关节功能评分71±6.85。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讨 论

胫骨近端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2],由于该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复杂,软组织及韧带等附属结构存在不同程度损伤,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需要达到解剖复位,难度较大,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目前解剖钢板内固定和微创稳定系统固定是治疗该种骨折的常用选择方法。

LISS是基于外科微创理念设计的,该术式是将过去骨科手术强调解剖对位,坚强内固定向保护骨组织及软组织血运和减少手术创伤转变的代表作之一,LISS钢板形状设计与骨的轮廓一致,术中不需要预弯、塑形,操作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3];另外,LISS钢板固定于皮外,应用瞄准器,避免了骨折部位的广泛切开暴露,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有效减少了失血量,提现了微创理念。

经本次研究充分证实微创稳定系统在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方面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传统手术的水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劉凯,冯斌,刘林,等.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2):810-811.

2 郭良泽,毛滑晋,马力.胫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7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67-2968.

9.系统解剖学论文 篇九

肌的命名原则很多。有的根据形状命名:如三交肌、斜方肌等;有的根据作用命名:如屈肌、伸肌、展肌、收肌等;有的根据肌束的方向命名:如斜肌、横肌、直肌等;有的根据肌构造特点命名:如半腱肌、半膜肌等;有的根据肌的位置命名:如胫骨前肌、肋间肌等;有的根据肌的起止点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肱桡肌等。属于运动系统的肌都是骨骼肌。全身共有600余块,分布在人体各部。每块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位置和辅助装置,受相关神经支配,有丰富的血管,并完成一定的功能。

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都具有保护肌和辅助肌工作的功能。肌肉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四种。

肌一般附着于邻近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引起关节运动。在运动中比较固定的一端称起点,活动较大的一端称止点。但起、止点是相对的。

一、头肌

(一)面肌

1、颅顶肌

由枕额肌的枕腹和额腹组成。枕腹很薄,位于枕部,额腹位于额部皮下。两肌之间以帽状腱膜相连。二肌收缩时可牵动头皮。额肌单独收缩可以提眉,并使额部形成皱纹。

2、眼轮匝肌

位于睑裂周围,呈扁椭圆环形,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3、口轮匝肌

位于口裂周围,呈扁环形,收缩时使口裂闭合。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等。都止于下颌骨,运动下颌关节,产生咀嚼运动,并协助说话。

二、颈肌和躯干肌

(一)颈肌

1、颈阔肌

属于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肤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

2、胸锁乳突肌

为颈阔肌所覆盖,斜列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段,止于颞骨乳突。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策;两侧收缩,头向后仰。

(二)躯干肌

1、背肌(1)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阔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纤维斜向外下方,中部的纤维平行向外,下部的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肩峰端、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纤维收缩可下拉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后仰。

(2)背阔肌

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起自7~12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和髂棘后面,肌纤维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上臂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上举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3)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自第6、7颈椎及第1~4胸椎的棘突,肌纤维行向下外,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收缩时拉肩胛骨向上,当与肩胛提肌共同作用时,可使肩胛骨旋转。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第1~4颈椎横突,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旋转,肩胛固定时,可使颈向同侧屈。

(4)竖脊肌

纵列于脊柱两侧。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及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胸椎和颈椎的棘突和横突、肋角、颞骨乳突等处。一侧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后伸,并可仰头。

2、胸肌(1)胸大肌

位于胸阔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及第1~6肋软骨、肌纤维向外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收缩时可使肱骨内收、旋内。若上肢固定,可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骨的前面,止于肩胛骨的喙突。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方。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吸气。

(3)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方,止于下肋骨的上缘。收缩时,向上提肋,扩大胸廓,以助吸气。

(4)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维的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使肋下降,缩小胸廓,以助呼气。

3、膈 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是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拉中心腱向下,扩大胸腔容积,以助吸气;舒张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以助呼气。

4、腹肌(1)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所中断,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结合。

(2)腹外斜肌

位于腹侧壁浅层,以7~8个肌齿起自第5~12肋的外面,肌纤维向前下方斜行,一部分止于髂嵴,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经过腹直肌前面至腹正中线,与对侧腹外斜肌腱膜交织形成白线。

(3)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2/

3、髂嵴及腰背筋膜。肌纤维由外下方斜向前上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止于白线。

(4)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起自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

3、髂嵴、腰背筋膜及第7~12肋软肋的内面,肌纤维向内斜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筋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壁,止于白线。

(三)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主要的上肢带肌有三角肌。呈三角形,从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的圆形隆起。起自锁骨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缩时使上臂外展。前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前屈和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后伸和旋外。

2、上臂肌(1)肱二头肌

起点有两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扁腱,止于桡骨粗隆。收缩时,主要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也能协助屈肩关节。

(2)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深面。起自肱骨体前面,止于尺骨粗隆。收缩时屈肘关节。(3)肱三头肌

起点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三头合成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收缩时主要伸肘关节。

3、前臂肌 位于桡骨和尺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为屈肌群,后群为伸肌群。前群主要起自肱骨的内上髁,止于手骨的掌面,有屈指、屈腕和屈肘的作用,并使前臂旋前,后群主要起自肱骨的外上髁、桡骨和尺骨的后面及骨间膜,止于手骨的背面,有伸指、伸腕和伸肘的作用,并使前臂旋后。

4、手肌

位于手的掌面,都是短小的肌。主要作用为运动手指。位于桡侧的手肌在手掌的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大鱼际,可运动拇指。位于尺侧的手肌,在手掌小指侧形成一小隆起,称小鱼际,可运动小指。

(四)下肢肌

1、下肢带肌(髋肌)(1)髂腰肌(屈肌)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位于腰部脊柱两侧,起自腰椎椎体侧面、横突。髂肌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二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收缩时可屈髋关节。下肢固定,可前屈躯干。

(2)臀大肌(伸肌)

其自骶骨背面的髂骨外面,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收缩时伸髋关节并使股骨旋外。下肢固定时,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维持身体的平衡。

(3)臀中肌和臀小肌(伸肌)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收缩时外展大腿。

2、大腿肌

(1)缝匠肌(屈肌)

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只要作用是屈小腿,使已屈的小腿旋内,并协助屈大腿。

(2)股四头肌(屈肌)

起点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外侧肌起自股骨嵴外侧;股内肌起自股骨嵴内侧;股中间肌起自股骨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延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小腿,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3)

半腱肌(伸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

股二头肌(伸肌):有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两个头合并,止于腓骨头

半膜肌(伸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髁内侧。主要作用是屈小腿和伸大腿,在屈膝关节时,股二头肌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使小腿旋内。

(4)大收肌(收肌)

起自耻骨下支、坐骨下支和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嵴。主要作用是内收大腿。

3、小腿肌

可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前群位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前面,为伸(足背屈)踝关节肌和伸趾肌;外侧群附于腓骨的外侧,为足的外翻肌;后群位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后面,为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主要的屈肌有小腿三头肌,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腓肠肌以内侧头和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比目鱼起自腓骨上端的后面和胫骨月国线,三头合并后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人体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4、足肌

10.口腔解剖学习题 篇十

一、A1

1、下述关于硬腭软组织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硬腭前部黏膜下层无腺体,含有少量脂肪

B.腭腺肿瘤多发生在硬腭后部

C.黏骨膜在腭中线处较厚,而在近牙槽骨部较薄

D.在作腭两侧松弛切口时,应尽量靠近牙龈切,以免损伤腭部主要神经血管 E.黏骨膜易于从骨面分离

2、下述关于切牙乳头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也称腭乳头

B.位于腭中缝前端,左右上中切牙间之腭侧

C.其深面为切牙孔,腭前神经、血管经此孔穿出 D.组织致密,神经丰富

E.阻滞麻醉时应从其侧缘刺入黏膜

3、下述关于翼下颌皱襞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延伸于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之间 B.为黏膜皱襞。

C.其深面为颊脂垫所衬

D.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E.是翼下颌间隙和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有关标志

4、颊垫尖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在大张口时。此尖相当于()A.乙状切迹平面 B.下颌孔平面 C.喙突平面

D.髁突颈部平面

E.下颌神经分出颊神经的平面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5、颊系带为()

A.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皱襞

B.口腔前庭沟上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 C.口腔前庭沟上相当于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 D.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间的黏膜皱襞。E.前庭沟中线上的黏膜皱襞

6、关于舌淋巴引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舌的淋巴引流丰富,最先汇入颈深下淋巴结

B.近舌尖起的淋巴管,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部位愈高 C.近舌根起的淋巴管,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部位愈高 D.近舌根起的淋巴管,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部位愈低 E.以上叙述均不正确

7、在口底黏膜的深面。从两侧向中线排列有下列重要的解剖结构,位于最近中线的是()A.舌下神经 B.舌下动脉

C.下颌下腺导管 D.舌神经 E.下颌下腺深部

8、下列关于唇的解剖层次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最外层为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B.皮肤下为浅筋膜,较疏松

C.中间为肌层,主要是口轮匝肌 D.肌层内侧紧贴黏膜 E.黏膜上有黏液腺开口

9、下述关于固有口腔境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前界为唇 B.两侧为颊

C.下界为舌下区 D.上界为腭 E.后界为咽门

10、下述关于口腔前庭沟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又称唇颊龈沟

B.为口腔前庭的上、下界

C.为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沟槽 D.前庭沟黏膜下组织致密

E.是口腔局麻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的部位

11、口角的正常位置约相当于()A.尖牙

B.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C.第一前磨牙

D.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 E.第二前磨牙

12、口腔前庭的表面解剖标志不包括()A.口腔前庭沟

B.上、下唇及颊系带 C.翼下颌韧带 D.腮腺导管口 E.磨牙后区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13、关于口腔境界叙述中错误的是()A.前界为上、下牙齿 B.后界为咽门 C.两界为颊 D.上界为腭、E.下界为舌下区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14、眶耳平面的解剖标志是()

A.由眼眶上缘到外耳道上缘构成的平面 B.由眼眶下缘到外耳道上缘构成的平面 C.由眼眶下缘到外耳道下缘构成的平面 D.由眼眶下缘到耳屏上缘构成的平面 E.由眼眶上缘到耳屏上缘构成的平面

15、颈动脉鞘内不含有()A.颈总动脉 B.颈内动脉 C.颈内静脉 D.迷走神经 E.膈神经

16、颈深筋膜封套层又称为()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颈鞘 E.颈脏器筋膜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17、下述关于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的鉴别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舌神经下方连于下颌下神经节,通过该节,再以节后纤维与下颌下腺相连 B.下颌下腺导管直接发自下颌下腺深部。

C.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下颌下腺导管上方

D.若将下颌舌骨肌向前拉开,可见舌神经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导管,经其下方转至其内侧和上方

E.舌神经较下颌下腺导管细而略扁,且坚韧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18、下颌下区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是()A.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和舌下神经 B.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和舌下神经 C.舌神经,舌下神经和下颌下腺导管 D.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E.舌下神经,舌神经和下颌下腺导管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19、关于下颌下淋巴结,以下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位于下颌下腺鞘内,下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 B.其中有一淋巴结位于下颌下腺腺体前极 C.有两个淋巴结分居面动脉的前后

D.在下颌下腺腺体内或腺鞘的浅面没有淋巴结

E.临床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转移时,常将下颌下淋巴结连同下颌下腺一并摘除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20、下列那个结构不属于下颌下三角的内容()A.下颌下腺 B.面动脉 C.面静脉 D.舌下腺 E.舌神经

21、关于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叙述正确的是

A.界予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及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B.界于两侧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之间

C.界于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上腹及颈前正中线之间 D.界于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之间 E.界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及下颌骨下缘之间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22、腮腺咬肌筋膜来自于()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颈鞘 E.颈脏器筋膜

23、在“腮腺床”内,越过颈内静脉上段浅面的是()A.副神经 B.迷走神经 C.颈内动脉 D.舌下神经 E.舌咽神经

24、关于“腮腺床”正确的是伸入

A.环椎横突位于乳头尖端与下颌角连线的中、下1/3处 B.颈内动、静脉位于环椎横突的后方 C.Ⅸ一Ⅻ对脑神经位于茎突的浅面

D.茎突将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和其深面的颈内动脉分开 E.舌下神经在下颌角下方,向前穿过颈内外动脉之间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25、下述关于“腮腺鞘”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腮腺鞘”来自颈深筋膜浅层

B.“腮腺鞘”与腮腺紧密结合,并发出间隔伸入腺体 C.鞘的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D.鞘的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并有纤维束伸入外耳道 E.鞘的深层附于颅底,且增厚成蝶下颌韧带

26、“腮腺床”不包括()A.颈内动脉 B.颈外动脉 C.颈内静脉 D.舌咽神经 E.舌下神经

27、排列于腮腺浅叶前缘的解剖结构不包括()A.面横动脉 B.面神经 C.腮腺导管 D.副腮腺 E.耳大神经

28、有关腮腺咬肌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前界为咬肌前缘 B.后界为下颌骨后缘 C.上为颧弓及外耳道 D.下为下颌骨下缘 E.内容包括腮腺及咬肌

29、腮腺导管开口于()

A.平对上颌第一双尖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B.平对上颌第二双尖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C.平对上颌第一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D.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E.平对上颌第三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

30、以下皱纹线不属于动力性皱纹线的是()A.额纹 B.鱼尾纹 C.“眼袋” D.唇纹 E.鼻根纹

31、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为()

A.外耳孔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B.耳屏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C.耳垂至鼻翼与口角之间中点连线的中1/3段 D.外耳孔至鼻翼连线的中1/3段 E.耳垂至鼻翼连线的中1/3段

32、下述关于颌面部软组织的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皮肤薄而柔软,但不易伸展移动 B.富于皮脂腺、毛囊和汗腺 C.血管密集,血运丰富

D.有皮肤皱纹,走向有一定规律 E.皮下组织中有表情肌

33、舌下区的内容不包括()A.舌下腺及下颌下腺深部 B.二腹肌前腹

C.下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 D.舌下神经 E.舌下动脉

34、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导管位于哪个分区()A.颏下区 B.面侧深区 C.下颌下区 D.腮腺咬肌区 E.舌下区

35、下列有关舌盲孔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位于舌背 B.位于界沟尖端

C.位于舌下面

D.位于舌体与舌根的交界处 E.是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36、舌后1/3黏膜无乳头,有许多结节状淋巴组织。称为()A.舌根滤泡 B.舌根乳头 C.舌根淋巴结 D.舌扁桃体 E.腭扁桃体

37、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A.丝状乳头 B.菌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以上均含味蕾

【该题针对“口腔颌面局部解剖”知识点进行考核】

38、关于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菌状乳头位于舌前2/3,数量最多,司味觉 B.丝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司味觉 C.叶状乳头位于舌背,司味觉 D.轮廓乳头排列于界沟前方,司味觉 E.舌扁桃体为结节状淋巴组织位于舌

39、口腔唾液腺中最大的是()A.腮腺 B.舌下腺 C.下颌下腺 D.腭腺 E.颊腺

40、下述关于软腭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黏膜下层中所含黏液腺较少

B.腭腱膜位于软腭前1/3,构成软腭的支架 C.腭肌位于软腭的后2/3,肌肉细小 D.腭腱膜近硬腭部分坚厚,向后则变薄弱 E.腭裂者软腭肌肉的起始正常,但附着点异常

41、以下哪一肌肉不参与软腭的构成()A.腭帆提肌 B.咽上缩肌 C.腭帆张肌 D.腭舌肌 E.腭垂肌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案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A1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51】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46】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41】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38】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36】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33】

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31】

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30】

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29】

1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27】

1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25】

1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22】

1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20】

1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16】

1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314】

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11】

1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07】

1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302】

1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四节神经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297】 2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94】

2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292】

2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89】

2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86】

2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283】

25、【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78】

2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74】

2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69】

2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66】

2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62】 3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59】

3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56】

3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53】

3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50】

3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48】

35、【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246】

3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44】

3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口腔颌面局部解剖”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053242】

3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41】

39、【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38】 4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53236】

4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思考 篇十一

【关键字】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4-01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大多为多个专业通用教材,并且主要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全,这些内容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使得解剖教学不能更好地贴近护理这一特殊的专业。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1 现行教材情况分析

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缩印后,供中职各专业使用,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或者不实用。目前我校护理专业使用教材为《解剖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大部分知识点删减了高深繁琐的内容,使难度大幅下降,穿插趣味性学科知识点和临床案例,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本教材编写方向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使用,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和严谨,存在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的情况。而护理专业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等局部结构的掌握,在教材中并没有突显。因此,本教材在实际内容上与护理专业教学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2 教学内容改革

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内容改革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应紧密适应临床护理需要,在目前所用教材基础上,应该在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的内容应有所侧重,有的内容应有所精简,取舍的原则要侧重护理专业特点,突出培养全科护士所需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2.1 解剖学基础内容的取舍

解剖学教学要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删减和压缩对护理专业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因此我们每一位解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护理专业特点,清楚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大致内容,才能在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作出精准的删减。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讲解骨骼形态位置、常易损伤的骨连接和穿刺常用部位骨骼肌,重点突出骨性和肌性标志,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准确判断血管、神经走行和器官位置;脉管系统中讲清楚血液循环途径,删减细小动静脉和淋巴系统部分内容,对于临床动静脉穿刺常选取的血管、肝门静脉系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走行、动脉分支或静脉属支;神经系统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删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核、周围神经系统分支和神经传导通路等过深的内容。始终以护理专业特点为导向,通过删减解剖学基础内容是教学内容得到优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地学习。

2.2 引入部分局解内容

中职护理专业开设的解剖学基础课程由于受课时影响,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部分骨性、肌性体表标志提出后,对其临床意义一带而过,使知识点内容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讲三角肌时可增加三角肌内注射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穿插三角肌注射时针尖勿向前内斜刺,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在三角肌后区注射时,针头勿向后下偏斜,以免损伤桡神经。在脉管系统增加穿刺内容,同时根据解剖特点讲解穿刺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头皮静脉穿刺术,头皮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且无瓣膜,正逆方向均可穿刺,同时由于头皮静脉固定在头皮纤维隔内,管壁回缩能力较差,穿刺完畢要适当压迫局部,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在生殖系统增加导尿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膀胱穿刺术,使学生准确掌握内脏器官毗邻,同时学习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如:男性导尿,先要将阴茎向上提起,使其与腹壁成60°角,消除尿道耻骨前弯,在插入7-8cm时,由于有尿道陷窝的存在,需轻轻转动导尿管。

通过部分局解内容的穿插,,知识点覆盖范围增加,所学内容有所延伸,使解剖学内容与临床护理操作有机结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地学习,打下丰富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

3 教学时间分配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学生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划共108个学时,期中理论学时68,实践学时40。课时安排停留在以集中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观察实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压缩大纲中的理论学时,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学时改为46,实践学时改为62,使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各个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的知识,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4 教学方法改革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解剖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修和讨论机会的启发式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认真解析解剖学教材,把基本概念、器官的位置毗邻和血管、淋巴管分布及神经分布关系,解剖学和护理专业其他基础课联系、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确定为解剖学学习的主题,制订出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而成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各种方法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知识。如:在呼吸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为“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脉管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股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小儿头皮静脉走行特点,穿刺注意事项?”。教师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要点,并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启发了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巧,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4.2 充分利用实验室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教学中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辨认人体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实验课经常遇到学生拿一个标本翻来覆去的看,当老师问学生本次实验课观察哪些解剖结构,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样实验课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的看标本,实验课效果较差,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每次实验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课要干什么,掌握什么,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提高解剖学实验课学习效率。

4.2 重视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上一篇:蓝鲸的眼睛读后感作文400字下一篇:2019年社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