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2024-11-29

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共13篇)

1.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一

第一课

草字头和身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草字头和身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荣 芽 躲”,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1、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在教学生写好字的同时,略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圈画出“草”字,重点指导“草”字的写法。教师讲解要领“草”字头较小,下面的“早”字较大要让位置给它哦!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草”的第一笔“横”起笔在左上半格上占左边线有一半长,在右上半格上占右边线也有一半长处收笔,此横可以盖住下面“日”字。左竖稍短,右竖稍长,两竖把“横”恰好平均分成三段,两笔呈上开下合的姿势,朝中间的竖虚倾斜。“日”坐落在竖虚线和横虚线的相交处的横虚线之上,“十”字的“横”起笔在左下半格紧靠着横虚线,收笔在右下半格,要比“草”字头的横稍长,竖笔落笔在下边线上。

3、练习“ 荣菜 芽 草”的书写

4、圈画身字旁的字 首撇要短,字形窄长,最后一横有提的走势,撇的起笔不要出头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躲 躺

5、练习我学会的字词

读一读第二第三页“懂 惯 养 典 离”的书写要领练习书写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要求:注意坐的姿势和写的姿势,书写时,要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了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三、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四、作业展示,写的好的同学老师奖励小金笔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这告诉我们,写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你对学习的态度,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会赢得许多赞许、羡慕的眼光,只要你坚持不懈,你们每个人都将能写一手好字,加油吧!

第二课 双人旁和两点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双人旁和两点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行 很 徐 凉 冻 冷”,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要求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两点水的“点、提”要靠近些,不能离的太远。2.中间一横右边要出头。3.竖钩要写正,写直。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双人旁:首撇平短次撇长,两撇起笔略对齐 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例字指导

1、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2、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练习我学会的字词

读一读第五第六页“扇 责 赛 翻”的书写要领练习书写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评比展示 书法文化常识

读甘肃古代大书法家梁 学习书法家的刻苦练字精神。

第三课

雨字头和走之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雨字头和走之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雷 需 雪 迈 迹 迷”,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要求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雨字头形体扁宽,竖画要写在竖中线上,左竖变为点,横折钩变为横钩,四个点要分布均匀,相互呼应。

“走之底”这一偏旁的笔顺也各有不同。样本中有的先写点,后卧捺,有的恰好相反。先点后卧捺的,点的末端稍有左钩,捺笔较长,书写自然、潇洒;先卧捺后点的,点较长,头大尾小,写法潇洒自然,而卧捺较大众样本的卧捺短。另一区别是先点后卧捺笔顺所写的卧捺收笔处较为平滑,而先卧捺后点的笔顺所写的卧捺收笔处有明显的往上回钩。这是为将要写点而书写的轨迹。不难看出,就卧捺的收笔来说,先点,收笔远。先卧捺,收笔近。

三、学生练习写雨字头和走之底

四、例字指导

1、出示“雷 需 雪 迈 迹 迷”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读第九页 第十页书写字的书写要领,进行练习书写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六、展示评比

第四课

利刀旁和金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利刀旁和金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型 到 利 锋 铃 钱”,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偏旁,写好字。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利刀旁的写法,第一笔要比第二笔短。

“钉”字的书写方法。老师范写(“金字旁”第一笔稍提笔往下一按向左撇出先重后轻,速度稍快,渐渐提笔。第二笔为横笔,落笔在长撇上端向右划出,收笔时要圆满顶住竖中线。第三、四笔都为横笔,在人字的跨下两横稍向上斜,第四笔的横收笔在横中线上。第五笔为竖提,竖笔要挺直,中锋运笔到末端时稍顿向左提笔一按,转为侧锋向右上方提出,速度要快。“丁”字第一横笔,起笔在“金字旁”的第二笔右末端横跨竖中线向右成横,到末端时稍顿用力一按,向左回收。“亅”笔起笔向上顶住横笔一按向下运行到末端时,稍作停顿转为侧锋向左上角提出,速度要快,“亅”笔画要丰厚沉重。)

三、学生练习利刀旁和金字旁

四、例字指导

1、出示“型 利 到 锋 铃 钱”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读十二 十三 十四页字的书写要领,认真读体会每个字的书写要求。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六、展示

第五课

建字底和隹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建字第和隹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建 延 廷 雄 难 焦”,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字。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认真观察每个字的战格位置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横折折撇有两种写法。

(1)第一种用在建字旁。写法是到折时要顿笔,要写出棱角,撇略长。捺长而舒展如:“廷、延”等字。

(2)另一种写法专门用来写走之底。这种横折折撇的第二折写得要圆滑一些,撇略短。如:“通、迫”等字。比较两种写法

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用激将法提问:谁会写隹字旁?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课本上写两个“隹”字。然后同桌先评一评谁写得好,说一说写好“隹”应注意什么,总结注意点。再让大家推荐两位同学上台写两个“隹”字,大家来评一评。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写放大版的“隹”。第一笔单人旁,单人旁较窄长,撇斜直,竖的起笔靠近撇的尾部,以及右边的写法。

临摹是写字的基本方法,可以感受原帖的提按转折,领悟基本的用笔方法。描红要求一笔完成,不可涂改。描一个,临写一个。再请2位同学上黑板写2个,然后评价。

接着让学生一边讲解“难、雄”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要点,我一边范写。同时邀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在桌面上书空,体会写的按捺提点的变化,再进入描红和临写、书写评价环节,最后再有一个大的书写练习和展示评比

学生练习建字第和隹字旁的字 教师巡视

四、例字指导

1、出示“建 延 廷 雄 难 焦”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读16页 17页书写要领 课堂书写

读18页书法文化常识 欧阳修以荻杆画灰写字学习刻苦识字的精神

六、展示

第六课 风字框和火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风 凤 凰 灯 烁”,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二、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风字框

1、先写左边竖撇。

2、与竖撇起笔相连起笔写横斜钩,横比竖撇稍短,横斜钩比竖撇收笔稍低,钩尖向上。

3、在“风”字框的中间位置写斜撇,基本是对角线方向且不与竖撇和横斜钩相连。

4、撇的中间写点,点的长度稍短于斜撇,不与竖撇和横斜钩相连。

5、总结:风字框的写法。

火字旁的写法:火字旁由“火”字变形而来,作为左偏旁,形状要窄一些,第一笔点画和第二笔短撇靠得紧一些,且短撇的位置比右点高一点;长撇写得直一点;为避让右边部分,最后一笔捺画改为一点。

1.拿起毛笔,把这两个部首认真写一遍。2.反馈、指导。

学生书写:风 凤 凰 灯 烁 这几个字教师巡视督查 读20页21页写字要领 练习书写

3、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4、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三、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四、评比展示

第七课

马字旁和心字底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马字旁、心字底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志 思 念 骗 驰 骏”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

出示“攻、软”两个字,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然而在桌上书空练习及在纸上练一练。

二、新课指导。

出示四点、心字底例字,或教师黑板上放大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和相同笔画出现的变化。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四点、心字底都作字底,书写时要尽可能写扁,并成上收下放聚散状。

三、书写指导。

1、“写马偏旁”。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心字底:心字底三点分别为左点、挑点、右点,卧钩应向左上出钩,以平均分割上部空间。因为如向上出钩,字中宫空间就大,字形就松散。教师可向学生渗透“字宜中宫收紧”这一审美规律。可以人体身材苗条应收腰来作比,颇形象逼真。

2、注意:“变化与呼应”。

字要写得清楚、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个“生动”的要求,具体书写时就主要体现在“变化与呼应”上,只要注意变化和呼应,字就会生动起来。“变化”是自然的变化,是在笔画的形状和出势上的变化。如本课的重点就是点的变化,如四点底四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竖点、竖点、右点呈聚散状排列。心字底三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左点、挑点、右点。这些点均以自然的笔势呼应。对于“呼应”的引导,教师可以人与人之间目光对视来启发。

四、例字指导

1、出示“点 ”、“志”、“杰”、” “忍”。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点”,成三角形,竖居口部上方正中,短横写在竖的中间,下部四点向左右呈放射状。“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杰”,上下结构,上收下放,“木”部改捺为点,以收缩字形。

“忍”,上下结构,呈梯形。“刃”部撇从横折之横中间处出,以左点平衡字形。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马字旁的写法

“马”字分三笔写成。第一笔横折,起笔要端庄;第二笔竖折折钩;最后一笔为提。整个马字旁呈往右倾斜的四边形取势,重心在竖折折钩的钩笔上,要注意写好这一钩。

写带有马字旁的字老师指导 志 思 念 骗 驰 骏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

六、评比展示

第八课 左耳朵和月字旁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贝字旁和页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陈 队 阳 朗 胜 脱”,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

1、让学生书写“点”、“忍”。选择典型字样,让学生评价字样。回顾写好四点底、心字底的要点。指导学生再写这两个字,看看有没有进步?

2、自己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二、新课指导。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2.讲解笔顺。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木字旁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4.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落笔写短横,顺势用笔而下写弧,再顿笔勾出,接着写竖勾,竖勾要挺劲,带有一定的弯势。如“陈”字 ⒉“朗”是什么结构?朗有什么结构特点,如何将左右两个好朋友相处容恰,更加团结呢?横和竖撇互相穿插避让,左右两边的好朋友就会团结得更加紧密!

⒊下面,老师把“朗”请到田字格中,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书写要领。

(师范写)师板书,提醒月字旁,注意稍微瘦一点,矮一点。提盒撇穿插这样,字就紧凑了,也就美观了。

4.好,小朋友自己练写。头——正,身——直,臂——开,足——平。5.指名一生到视频转换台上来写,并评一评。

6.对照书写要领,学生再写两个,请小朋友给自己写得好的字打上五角星。月字旁和耳朵旁在整个字的运用中要注意“因字而异”。

“因字而异”,即偏旁部首分配到具体字中的形状要“因字而异”,如本课“阳”“日”字作字旁时稍窄,作字底时稍宽。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白类似的现象会在合体字中高频率出现,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例字指导

1、出示“板 球 陈”。

2、指名说写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3、师范写,指出重点笔画。】

“板”,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等宽。四个竖划连同竖撇平均分割空间。力刀旁短竖位于字的中间偏上部位。

“球”,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处于附属地位,“王”改横为提,居于中间。“陈”,左右结构,右部稍大。

4、学生练习27页 28页 的字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五、小组评一评谁写的字最漂亮。阅读:书法文化常识东晋著名书法家卫夫人

六、展示

2.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二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3.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三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4.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四

人教部编版)

第3

教学目标:

、掌握撇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撇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撇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的主要内容。

板书题。

齐读题。

二、新授:

(一)讲解“撇”书写要领。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平撇、斜撇、竖撇、短撇、长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图示: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图示: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图示:、指名说一说斜撇、竖撇、短撇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撇,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

、出示范字。

千升生左牛开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这些字都是先横后竖

生:先两横再竖,最后一横稍长。

左:撇不能太长,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

牛:第二个横稍长。

、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5.四年级下册语文32课教案 篇五

1、在朗读中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

2、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3个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抓住重点段落的朗读,体会“母爱的呼唤”中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难点 独立阅读课文,争取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学法指导:

讨论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1、读文识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通过看拼音、查字典或问别人来认识,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

2、通过以上认真朗读课文,你能认准生字吗?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 ( ) ( )( )

憔 悴 不 堪 愚 笨 声 嘶 力 竭

3、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不明白的词语下打“?”,自己能解决的词意,我就自己解决,不依赖别人。你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憔悴不堪: 愚笨:

声嘶力竭: 温馨:

五、问题解决: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围绕 ,主要讲了三 件事:

把三件事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桌一起把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连起来深情地读读,你们发现课文是 呼应的写法;再联系全文想想:全文具备 的叙述特点。

六、达标测试: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两个装进课后的词语花篮里。

一( )一( ) ( )( )而泣 ( )声( )语

( )憔( )( ) ( )嘶( )竭 天( )海( )

2、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名言、诗句,写在采集本里。找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写下来。

6.四年级下册语文19课预习教案 篇六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二、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三、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7.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七

一、写字姿势是前奏

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中都指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见写字姿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何等重要。可爱的幼儿走进他们向往又陌生的小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小学生刚入学,就面临的是入学教育。让孩子喜欢写字,养成良好的姿势,是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一开学就给他们枯燥地说教写字姿势,他们貌似在听,其实根本没有放到心上。怎样更有效呢?

1、故事引领写字坐姿——记忆深刻。

一开学,我做有心人,用相机拍下学生自己写字时的模样,发现在坐姿方面有很大的错误,一般有:头距桌面太低,距离不足一尺;歪着头;胸离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

为了让学生明白写字时,坐的姿势也很重要,我想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我就从故事入手,讲一个书法家唐驼因写字姿势不正确而成了驼背的故事,人们叫他为“唐驼”。此时,教师故意夸张地模仿驼背的臭样,并问:“你们也喜欢变成这样吗?变成一个个张驼、王驼……”学生连连摇头,都说不愿意,并随之都调整了自己的坐姿,教师就趁热打铁,说:“我们像一棵棵幼苗,我们的身体很稚嫩,如果坐的时候东倒西歪,以后都成了丑八怪。”教师模仿着各种歪头、耸肩等臭样,学生们大声说着:“不要!不要!”教师说:“那写字时怎样的姿势是正确的呢?”教师示范正确的坐姿,并边示范边讲解:头正、身直、肩平、脚安,胸离桌子要一拳,眼离书本一前臂,接着让学生跟着老师做。此时学生坐得特别端正,教师并一个一个检查,过关。

2、儿歌纠正握笔姿势——时刻提醒。

学生在故事引领中,领会了坐的姿势很重要,写字时握笔的姿势同样重要。可是一年级的老师普遍反映,受学前教育影响,学生刚入学,很多同学的写字姿势就不正确,而且很难纠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前教育画画比较多,学生用彩色笔,油画棒,跟写铅笔字握笔姿势有一些差别。再加上从小家长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还可能是有些家长本身写字姿势就不够正确,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那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怎样的呢?教师要先做一下示范:1、 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2、 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3、 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两横指。我们还为握笔姿势编了一首《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

“拇指食指面对面,

食指喜欢弯着腰。

中指靠在笔杆后,

最后两指抱成团。”

并让学生边背边做。为了纠正学生握笔时大拇指和食指压住现象,教师提醒要是拇指食指碰在一起,打成一团,我要报警了,学生印象就比较深刻。

3、口诀养成写字姿势——不断巩固。

每当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把坐姿和握笔姿势编入一首儿歌《写字姿势歌》中:

头正肩平身要直,

胸离桌子要一拳,

脚在桌下不乱动,

眼离书本一前臂,

手指离笔尖两横指,

写字养成好习惯,

身体健康字好看。

学生刚入学,开始学习写拼音时,每当学生在写之前,教师会边让学生背《写字姿势歌》,边给他们调整好姿势。等孩子们背熟了《写字姿势歌》,掌握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在以后的写字中,我们就简化成“一一二”的口诀,这样提醒他们,“一拳、一前臂、两横指”,并要求他们配上动作,用左手做。每当学生写字时,当学生姿势不对了,教师只要提醒“一拳、一前臂、两横指”,学生会马上改正自己的写字姿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有奏好这曲前奏,写字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笔画过关是关键

笔画是指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笔画可分为横、竖、撇、点、捺、折等几类,具体细分可达30多种。多年从事低段语文教学,在写字教学中,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觉得应该从指导学生写笔画开始。笔画是一年级学生重要的写字基本功,而一年级是学生形成写字基本功的关键时期,容不得来半点马虎。我的主要做法是: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写好笔画的兴趣,才会开心的下工夫练习。尤其在低年级,兴趣更是关键。我在指导写笔画时,通过多种形式,从“趣”字入手。

例如第一次让学生写字,不要让学生写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学生快写,而要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应让学生先写好基本笔画入手。为了提高学生写笔画的兴趣,我对学生说:“漂亮的高楼大厦要砖头一块一块搭建起来,我们想写好字,也要先写好造字的砖头,我们造字的砖头就是我们要学的笔画,谁的笔画砖头造得漂亮,谁的字就写得漂亮。你们想造出漂亮的笔画砖头吗?”这时学生劲头十足,都想造好一个一个造字的笔画,水到渠成,学生很想把笔画写好。

2、巧练笔画。

通过我不断地琢磨30多种笔画,我发现所有的笔画(除了捺)都是有点起笔的。我想写好点,也成功了一半。我就先从点开始练起。因为有句话说得好:“有点有尖锋,书法基本功。”点要加上去,尖锋要出来。为了写好点,又不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我想学生喜欢画画,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画雨点比赛。”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劲头就来了。我先让学生模仿老师画斜斜的雨丝,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主要感受点写的时候的方向。因为很多初学者,起笔都往下的。当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了雨点的斜度,老师表扬学生:“你们都很优秀。”接着我们要让这些雨丝“变变变”,老师说着,把黑板上的雨丝缩短,擦成一个个很小很小的点,也让学生把雨丝擦成点,取名“斜小点”。其实这些“斜小点”就是好多笔画的起笔,现在你们能直接写出这样的“斜小点”吗?当学生会写“斜小点”,就学会了起笔,接着进行一个一个笔画的过关。开头一定要把横、竖这两个笔画过关,是后面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每次写生字之前,遇到新笔画,一定先把这个笔画过关,写字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3、做好评价。

对学生写出来的笔画,我们不能简单地打分或给“星”。评价一定要关注学生写的过程。学生在写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写得好的要及时表扬,并展示给学生看,写得有进步的也要不断鼓励,如:“这位小朋友的笔画写得真漂亮!”“你的笔画进步真大!再写得努力一点就要赶上我们班最好的小朋友了!”学生在一声声的赞美声中,笔画写成功了。在学生写好笔画之后,我都要拿出一些典型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评一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既注意指出问题,又注意激励学生。学生一般都很好胜,根据学生这一心理,我还建立了一套表扬机制。比如优秀的作业,我会定期展览;每次作业,我总给优秀的学生加“星”;一个星期中,我还要学生评出这个星期的“写字明星”……

8.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预习教案 篇八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9.四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篇九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运用反复描绘某一形体的方法,以及在反复中寻求变化的办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以吴冠中为例的大师的作品和优秀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各种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板书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的变化,线条的配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美术活动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工具、技法、绘画内容)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10.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十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

11.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十一

(2011-06-14 20:32:44)转载杂谈 ▼

标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计划和复习课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一、小数 二、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三、空间和图形

四、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复习重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总课时:7课时

分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 1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1课时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课时 三角形…………………………………………………………………………… 2课时 位置与方向 ………………………………………………………………………1课时 统计 ………………………………………………………………………………1课时

总复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 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 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 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

一、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100=()÷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 5070千克=()吨 6.5吨=()千克 1吨25千克=()吨 52米4厘米=()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 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综合练习

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口算 1× × 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 28-735 ÷49+7 47× 28-(735÷49+7)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240×(100÷25)=240× 4 =960 5× 12-12× 12+12)=5×(0+12)

=5× 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 78)(41-16)×(89-64)(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第五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五 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课时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第六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

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七课时 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一课三练》P52-P55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复习过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2)8×(11×125)(3)25×11(4)72×125(5)54×99+54(6)3900/25/4(7)(100+4)×25(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3、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4、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5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实践操作

(1)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2)统计图

12.四年级下册写字课教案 篇十二

4、根朝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知识: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通达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情感:在设计对比实验中,愿意与人合作、交流,形成注重证据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具有向水性的特性,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意识。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设计对比实验。

教具准备:刚发芽的菜豆、锯末、浅盒、盛水容器、棉线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展示植物根的生长实例(或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猜测,导出探究问题。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时,根是否总会向着水分比较多的额地方生长。

2、设计方案,提出要求:

①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处理好刺激方向和根运动方向的位置关系。②方案设计要便于操作和观察,注意实用性、实效性和可重复性。

3、合作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叙述实验过程。自我评价实验效果。(2)合作研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实验设计,探讨改进及创新实验的方法。(4)实验评价。

三、总结延伸(四、五天后)

1、交流观察记录,发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实验的结论和推测是一致的吗?

3、植物的根有向水性,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向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请接着实验观察。向对比实验中一个盒子中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另一个盒子中则不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盒子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5、茎往哪边长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知识: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接的事实归纳分析茎的向光性。

情感: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习惯。教学重点: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教学难点:植物茎的生长特点。

教具准备: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记录本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向地性和向水性,那么,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特性呢?

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

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

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1)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2)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3)注意安全;(4)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

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

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

2、讨论:我们应选用什么幼苗作为观察的对象?用什么材料做盒子罩住幼苗?用多长时间来观察?怎样保育幼苗长得更快更旺?怎样把观察结果记录得更好?

3、交流。

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征。应怎样实验效果更好?

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听见。

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

四、总结与拓展

1、整理记录并发现出茎有向光性。

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13.一年级下册识字四_公开课教案 篇十三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蚂、蚁”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愿意观察和了解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1.用“形声字”方法认识动物的名称。.2,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词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森林交响曲》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要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曲子,能在曲子结束之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吗?

(1)曲子中你听到了哪些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声音?(2)你猜猜这首曲子演奏的是哪个季节?

3、播放音乐,并显示PPT两个问题

4、师:哇,好热闹的大自然呀,有没有你认识的小动物在里面呀?(请生回答)

5、你认为这会是哪个季节的大自然的声音呢?(请生回答)夏天

二、闯关识字

1、同学们听得真细心,是啊,知了叫,夏天到,那么夏天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到夏天的大自然里去探险,看看动物们都在干什么了!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四》。喜欢探险的小朋友赶紧跟上,不要分心走丢了哦!(板书:识字四)

2、出示探险地图,探险开始了!

3、第一关

师:夏天虽然炎热,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它。因为,夏天我们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请大家打开课本57页,自己去读一读,找找看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吧!第一关的任务,听好啦:大自然有成千上万种动物,课文中写的是哪几种?请你找到之后悄悄的用“——”画出来,不要惊动他们哦!(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线

(2)好,谁来说说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小动物朋友有谁?(请一名学生说,说一个PPT显示一个)

4、第二关

哇,同学们这次森林探险的第一个任务就完成的这么好,赶紧去闯第二关。第二关——识字大王(PPT出示识字大王),谁能认得它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它就可以在这次探险中跟着你并且帮助你哦!(同时拿出漂亮的字卡)

(1)请同学来说,并把说到的字卡送给他。

(2)刚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记,如果老师把它们单个字挑出来不知道大家

还能不能认得出他们呢?(出示单个字,老师指出个别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5、第三关

(1)哇,这次探险的第二个任务又顺利完成了,我们顺利地和小动物们交上朋友了,大家再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同学们竟然能这么快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了,老师可有点不服气了,我要出个难题难道你们!要不要来挑战?第三关——火眼金睛

识字方法——形声字认识:请你仔细看看白板上的字宝宝,有什么发现吗?(都是虫子旁;去虫字就是刚才识字大王时候认识的字;读音相似)说到的奖励勇士奖章。

(3)形声字的概念,课件出示。

(4)再来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字:蚊、蜈蚣

三、初步读课文,随文识字“展、造、网”

哎哟,刚才大家一高兴太大声,被小动物们发现啦!嘘,他们还不认识我们,小心危险!

6、第四关

我们接着闯关!请大家再次打开课本,再来读一读,看看每个小动物都在忙些什么呢?请将动物们做的事情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动作短语)

课件边展示,边在黑板贴词条。(1)蜻蜓 半空 展翅飞

A.看,小蜻蜓飞来了,它让同学们和它一起展翅飞!大家来表演表演,做一做展翅飞的动作!(出示课件)

B.指名表演并给予奖励!师:请你来演一演小蜻蜓,边做边说“蜻蜓半空展翅飞”。恩,你表演得很好,看,你这只小蜻蜓啊,也展开翅膀飞到了花丛中了!(点击课件)奖励你一个奖章!

C.师:还有那只小蜻蜓想要展翅飞的?请你来!哦,你也张开了翅膀,飞了起来!

D.师: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叫展翅飞吗?生:就是张开翅膀飞!师:没错,就是打开、张开翅膀!让我们一起展翅飞吧!(指导背诵此句)(2)蝴蝶 花间 捉迷藏(3)蚯蚓 土里 造宫殿(4)蚂蚁 地上 运食粮

运: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加一加 ;云被运走了。远送小儿到云南(打一字)运(5)蝌蚪 池中 游得欢(6)蜘蛛 房前 结网忙 网:象形

7、看来小动物们还真忙,让我们来读读整首儿歌。(女生读红色,男生读蓝色,老师读黑色)

8、哇,祝贺大家闯关成功了,你们是真正的小勇士!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参加晚会呢!可是啊,他们太马虎了,把自己的名片都丢了。快帮它们找一找吧!

请生到黑板上贴动物词条。

四、写字教学:蚂、蚁

咦,怎么少了一张名片,原来是小蚂蚁的名片不见了,我们一起帮帮它吧!

请看大屏幕:蚂蚁

那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写着两个字吧!1.出示“蚂、蚁”课件。

师:同学们先来观察这两个字,他们是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

师:再仔细看看,蚂、蚁这两个字左边的样子是不是很窄?右边很胖?这是左收右放

注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点—撇—捺”。

2.师:下面第一遍先看老师来写蚂、蚁这两个字!小眼睛?生:看老师!

写这两个虫子旁的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虫字旁的横要写成提)

3.师:看明白了吗?第二遍,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来书空!

4.师:下面,你们自己也来练习吧。把蚂、蚁两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田字格中,看看谁的名片做得最漂亮!开始吧!(音乐做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习字。)

师: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教师巡视指导。)

五、唱儿歌,总结课文。

1.好了,小动物们都回到了正确的位置,老师真想听听小勇士们读课文呢!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好不好?

2.晚会这么热闹,小动物们这么热情,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送给它们一个礼物?我们把课文编成儿歌送给它们好不好?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曲调唱出来

六、板书设计

识字 4

上一篇:读《乔布斯传》有感下一篇: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