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4-07-08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共10篇)(共10篇)

1.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一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 “实”与 “活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实效、高效的? 多年以来,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求,结合外地先进课改经验,深入研究,积极改革,大胆实验,勇于创新,不断打磨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高效课堂改革之路,构建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高效课堂内涵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我们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大面积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的掌握内容。因此,我们理解的高效课堂应做到“洞悉、兼顾、参与、多样”。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洞悉课堂内外。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面向全体。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覆盖面大。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二、明确高效课堂学科任务 组织全组数学教师、深入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对症下药,拟定整改措施。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个中心”。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宰甚至霸占着课堂。

2.“两个未能”。一是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二是未能关注全体学生。

3.“三个形式”。一是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案的使用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课堂大家谈”活动,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数学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明确高效课堂努力方向

在充分学习、查摆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教师角色、师生观念的转变。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课堂结构。由以大班为基本单位变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思考、交流、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小组的建立以4---6名不同质的学生组成一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其内容是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时重点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特别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发挥好“兵教兵”的作用,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3.呈现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4.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因此,着力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课堂中着力落实“自能学习”的教学策略。如:培养学习愿望;培养学会倾听;培养学会表达;培养学会质疑;培养学会探究;培养学会合作;培养学会交流;培养学会预习;学会评价等。

5.改革课堂评价。由原来的“教师主体评价”转向“学生主体评价”,由“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由“平面评价”转向“立体评价”,改变过去“重知识目标、轻情感体验”、“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教师表演、轻学生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等传统教学的评价办法,实现由原来的“教师教”转到“学生学”上来,由“教知识”转到“生智慧”上来,由“被动学”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1.抓实教师学习,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多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每学期学校都要编印《高效课堂理论学习材料》,开展大面积的“高效课堂”专题理论学习活动。通过抓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为我校构建“自能高效、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吸收、移植先进课改经验,搭建课改高平台。多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多名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避免在课改上“走弯路”。

除了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亲赴先进地区学习之外,我们还坚持利用网络与他们联络,开展校际间的网络教研,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课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聘请各级专家、区教研室领导等到校指导,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支招”,提升课改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组建课改实验团队,集体攻坚,培植典型。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打造名师团队。组建了校级名师联合会,并设立名师工作室。二是在名师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学学科的课改小组。课改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课改实验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小组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由业务校长主持,每周四召开课改调度会,课改教师汇报课改得与失,就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攻坚,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

4.大面积开展“磨课”活动,形成以课促学、以课促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雕细琢,在不断“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是最能磨练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两名或者三名教师依次执教,进行“同课异构”,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

同时,为拓宽教师视野,引领教师从多维角度、多重风格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推动我校高效课堂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还邀请各地名师与我校教师联盟开展“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研讨活动。通过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与省内专家、名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同课异构”这种特殊的“磨课”活动中,不同的教师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相同的教材、以不同的风格诠释对教材的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思想将产生碰撞与火花,达到博采众长、长善救失的效果。

总之,我们以“尝试、自主、建构”理念为指导,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高效课堂的目的。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二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完全投入课堂教学中,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 在进入新课前, 我经常采用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新知。如我在教一年级“找规律”时, 我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的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顺势引导, 把学生带入直观的学习中。如此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教师的亲和力促进课堂的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环境与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跃、互动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习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如果想要学生喜欢你的课, 并高效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 那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运用如自制卡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形式等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氛围中,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并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参与过程中习得知识。因此, 老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 并适时放大学生的优点, 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要学会换位思考, 想学生之所想, 用自己的热情和亲和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师生互动, 在动态生成中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说课前预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那么动态生成则是高效课堂的生命。要使课堂中出现有效的生成, 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增强师生互动, 在师生交流对话、生生交流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 而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智慧的“闪光点”或知识理解的“误点”, 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或“误点”, 并加以鼓励或点拨, 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 让其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这样的课堂必然精彩、高效。

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课时, 在与学生探究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 发现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我适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区分闰年和平年?”学生在观察1993~2008年二月日历的基础上, 有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看每年二月, 凡有29天的就是闰年。”我及时给予了表扬, 并顺势提出:“那如果我没有日历, 不知道二月有多少天, 只知道年份又该如何判断呢?”随即有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 我觉得闰年与4有关系, 我算了一下,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 这些都是闰年, 它们也都能被4整除。所以我认为要判断是不是闰年, 就看年份是不是能被4整除。”我笑着说:“你真是太棒了!”接着又问:“1900年是平年, 但也能被4整除, 碰到类似这样的年份该怎么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后, 总结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时, 这一年是闰年, 但如果年份是整百数时, 还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碰撞, 并产生新的火花, 如此动态生成的课堂, 必然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 在快乐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 又要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 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现象出发, 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做到学以致用,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 在教授“认识人民币”一课后, 我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情景:“铅笔1支5角, 算术本每本2角, 削笔刀每个8角, 橡皮每个8角”, 并提出问题: (1) 老师带了2元钱, 可以买几支铅笔?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吗? (2) 老师如果只买一个削笔刀, 要找回多少钱呢?通过模拟这种生活情境, 不但让学生巩固了习得的知识, 而且学以致用, 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同时又在学生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中,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如, 在教授“认识几分之一”时, 我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 先让学生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人, 每人得几个?再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得多少?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同时, 让学生分别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在生动活泼气氛和谐的状态下完成教学任务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致力研究的课题。那么应该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预设,创立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时安排进合理的情境,在上课时适时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的设置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然学生对所设置的情境不了解自然也就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授《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联想到学生平时玩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并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游戏的场景,设置情境:老鹰先抓了3只小鸡,又抓了3只,一共抓了几只?学生之前已经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能很快算出结果。这时候,我提出问题:“如果‘老鹰’先抓住了7只‘小鸡’然后又抓住了8只,一共多少只?”7加8的结果已经超出了10的范围,学生不会算,但是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却十分旺盛。

二、尊重学生,动态平衡

对学生尊重才会让学生尊重教师,进而“爱屋及乌”喜欢上教师所带的课程。所以,尊重学生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动态平衡则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的想法往往具有挑战性甚至会让教师措手不及,特别是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不可对学生不理睬甚至是辱骂。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有学生对“1+1=2”这个等式提出质疑。他把1分成3个1/3相加,再把1/3转化0.333循环小数,最终结果是无限接近于2但并不等于2。这个问题确实令我措手不及。但是我没有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赞扬他爱思考的精神同时鼓励他去查资料试着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

2. 鼓励学生动手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亲自动手,真正进入数学王国之中,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变的生动活泼。

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在上课之前、上课之中以及上课之后实施。

上课之前主要是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试着发现自己身边的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事物。上课之中则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动手解决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完长度单位时,要求学生动手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并用合适的单位标出来。上课之后要求学生动手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图形知识以后,我要求学生计算家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家具的面积,帮助学生加深对长度、面积以及度量单位的理解。

3. 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发挥儿童好玩好动的特点,把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寓教于乐。一方面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多媒体的充分运用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运用,打破了传统上一教师一课本一粉笔的沉闷状态,使课堂教学变的活泼生动。如何利用多媒体实现高效教学呢?

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些教师可能会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教学,它高深莫测,不可实现。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甚至会排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认为多媒体是一种“花架子”,不仅没有实际作用还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两种看法都没有正确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质。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把计算机连上网络,更不是什么“花架子”。教师既要对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又要对教材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紧扣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心理、充满童趣的教学文件,如flash动画、幻灯片等,才能真正借用多媒体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2. 设置场景,激发兴趣

对新课的引导传统上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讲述,虽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感知,但仅凭空洞的想象很难让学生明白老师描述的情境,特别是没有接触过的场景,学生就更无法理解。而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十分直观的展示场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节时,我首先提示学生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数学图形构成的,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照片,铁轨、发光的手电筒、餐桌的一边等,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些场景的设计和引入,往往使问题更具体,更形象。

3. 再现过程,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传播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作用则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探究取得的认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里体验。这种体验反过来又会刺激学生去主动探究,形成良性循环。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再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谈不上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则可以实现。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时,屏幕上出现一把“剪刀”,把圆按照半径剪成若干偶数等份,并且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涂成红色和蓝色。然后,按照红色在上蓝色在下的原则,慢慢拼合,最终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用虚线把长方形的轮廓标出。此时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由于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此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知道了公式的来源。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4.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和谐高效”课堂?“和谐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和谐课堂教学要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 育者发展的节奏,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受 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有效地形成课堂教学系统 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同运转,产生教学合力,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使 受教育者在“五育”方面全面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 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 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教育学理论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 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

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

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 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自己成为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同时,通过研究,激活课堂教学智慧,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

(1)通过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研讨,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

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 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 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撰写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坚持“ 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教学理念,实践中我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高效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我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我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

5.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五

丰都县暨龙镇回龙完全小学校王忠华

(电话:***邮编:408227)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师是关键。如何能让一节小学数学课高效,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盒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益处。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用flash动画课件,演绎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挖掘生活因素重视实际应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鞋要97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397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3元;拿作业本时,先拿8捆(400本),再抽回3本。在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7和966-397,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97=

176+100-3=273、966-397=966-400+3=569”的简便算法。

6.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六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新华小学 王节巧

摘要: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小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交互电子白板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以直观形象地显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能构建活跃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小学数学

辅助教学

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最佳集成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传统的计算机+投影+网络教室软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突破,更加完善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电子白板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老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台,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取得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一些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对学生起主导学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从以下几点浅谈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

一、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一直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探索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伴随整个学习过程。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班级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感状态。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极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有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白板上“画”出它们,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形”和“平移”功能,让学生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学生很快发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能让“生活—操作—数学”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能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课堂教与学。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三种模式:控制模式、窗口模式和注解模式。对电脑的控制需要在控制模式下进行,在控制模式下电子笔相当于鼠标。播放课件过程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窗口模式和注解模式下进行,运行其他应用程序时,软件将自动切换到控制模式。在控制模式下画笔等只有在窗口模式和注解模式下才能使用。掌握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教师可方便在活动挂图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随意切换,快捷地打开应用程序和调用各种媒体资源,还可以直接在桌面上书写、标记、擦除、突出显示等;对资源进行标注,使教学更加方便、自主、灵活。

在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中:先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画出一个点,然后从点一端画出一条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画出一个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条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在白板上画出两个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绘图的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页面功能,来进行有效的知识回顾。

电子白板使原先枯燥、抽象的教学变得有趣直观。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操作效率能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的思维特点,可通过白板的写、画和幕布下拉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新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三、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是教师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是一个教师业务水平体现的标准,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知识、学习方式和问题难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在教学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教学增加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很大程度上给教师提供一个因材施教的空间,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减少统一讲解,加强学生的分组合作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如:讨论、观察、设计与制作等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在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发现平移变换的特征及规律,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功能,加以演示,并展示多道题目,让学生亲自演示操作,把图形的平移的微小过程加以放大展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图形的平移,从而归纳出平移的特征及规律,教学的难点也就被破解了。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课本上静止的、孤立的事物与生活中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数学源于生活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优化师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手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是演示功能,教师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方式单调,且大部分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核心是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直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书写、画线、移动、旋转、聚光灯等功能,设计出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和精彩的互动情景,并记录课堂的动态生成,使电子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学生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合作的机会,同时在教学中显示学生了参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意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白板以互动为设计理念,以及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教学之间的空白,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因而电子白板课件“半成品”的设计,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设计的“课件”内容,由于电子白板具有储存功能,因此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而生成教师个性化的“课件”,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

五、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是因为电子白板功能,能把文本、图形、图表、语言、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能进行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演示;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拓展学生知识面。

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以快捷、方便的性能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取得更多信息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资源图库和模板,可以随时调出你想搜集的图片和信息,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让学生从电子白板的图库里自主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通过小组动手操作设计,结果发现游戏的规则是公平的,但游戏的结果是不公平的,这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更加便捷。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把幻灯片和电子白板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段足球比赛开场的场景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提出一个拓展性的问题,用硬币选择进攻方向是否公平?学生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了这个问题,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教学反思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执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由于无法完整的记录保存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或受时间等其他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往往出现遗漏,特别是课堂内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或是一些生成性的东西,使得反思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很好弥补这些缺陷。利用电子白板的自动储存的功能,就能自动存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的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搭建了有利的学习的平台,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能让学生把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课中感到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思维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构建高效小学

数学课堂

新华小学

7.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七

一、教师良好的导入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自我调控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薄弱,必要时还得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有效的课前导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是有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 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学生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 ”学生的情绪更高涨。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师生和谐地交流

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会进行深一层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很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明白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

四、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必然也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老师的课、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都喜欢的老师。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六、引进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

要求学生一节课都保持高涨的情绪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用学生喜欢和别人比的心理进行分组比赛,采用“升降图案”和“画星”的方式调控课堂上每一组的表现。当利玮珊同学大声地回答问题时,我立即给予表扬:利玮珊同学回答的声音真响亮,我奖励第一组跳一级。其他学生听到后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当我看到叶俊源同学坐得很好时,我就说:我最喜欢叶俊源同学,他坐得很端正,我奖励第四组跳一级。有些想玩笔或者想玩手指的学生听到后, 立刻坐得端端正正有时我会说:第三大组的学生做题时又静又快,奖励他们组一个星星。其他组的学生听到后立刻静下来快速地做题,这样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记得程森林有一次没用心听课,我把他们组的图案降了一级,当时他们组的其他学生都一起说他,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现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连累自己组的其他学生,所以就乖乖地坐好。等他表现好了,我就把他们组的图案升上去,这时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所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掌握知识,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

摘要: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快乐轻松地主动学习数学。

8.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就得萌发对数学的兴趣。老师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得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学生对课堂和数学教学内

容的兴趣保持。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学习数学,老师可以采取激励式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数学运算进行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做得最多,而且正确率最高。学生在得知老师的想法后,兴趣会极大地提高,纷纷跃跃欲试。而且在课后,他们也会自主地开始进行一些计算,自我练习。

二、改变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以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为主,学生跟着学习为辅。而且数学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素材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变,几乎是以课本教材为主,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阻碍了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懂得变通,灵活变换教学方式

和教学素材。在课堂上,老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外,还应该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和老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

让学生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这样学生才会学好数学知识,老师也能达到数学教学效果。此外,老师不应该只以教学课本为主要教学素材,还应该采用其他教学设备来辅助小学课堂的开展。小学数学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数学同样也可以以视频、图片、动画等其他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

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素材的灵活采用,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所进步,老师的数学高效课堂也会最终建立。

三、注重实践环节,推动高效课堂不断向前发展

数学知识只有在经过与实践结合之后,才能充分地被学生吸收和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实践的环节,推动高效课堂不断发展。

当学生学习了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体积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测量器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测量一些实物。比如,测量课桌的周长,学生先测量桌子的长和宽,之后再进行计算。在对实物进行计算之后,学生对物体的周长计算就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和了解。

实践出真知,在学生实践之后,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确切的掌握,而且数学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迫在眉睫,它需要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何凤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1(13).

9.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九

——《物体分类》教学案例

净峰墩南小学 陈美仁

一、设计思路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各种活动,如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从而认识各种物体。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物体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本课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物体。过程与方法:

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并知道名称。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一分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相信大家见到他后一定会很喜欢的,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呢?(课件出示由四种物体拼成的机器人卡通形象。)

播放机器人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酷吧,我有聪明的头,结实的身体,还有健壮的胳膊和腿脚。其实,我就是由你们桌子上各种形状的玩具组成的,现在我想考考你们,哪些物体长的像我的头,哪些长的像我的身体,哪些长的像我的腿,哪些长得像我的脚。

(学生分别从桌上的玩具中迅速找出和机器人的头、身子、脚、胳膊长得像的玩具。)【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和机器人的对话,使学生初次观察到机器人的身体其实就是由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的。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使数学充满了人情味。】 师:同学们这么厉害,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玩具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然后汇报分类的结果。)先让学生自由分,接着让学生按形状再分一分。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有的按大小、形状以及会滚的和不会滚的不同标准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活动二:玩一玩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它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想给你们一个建议: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活动,并适时进行指导。)师:那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生:我的好朋友长长的。师:说得好!谁还有补充的?

生: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刺刺的,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师:你能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师:有谁知道这类朋友的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长方体。师(拿出正方体):咦,这是谁的好朋友呢?

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刺刺的。‘

师:你的介绍清楚又准确,真像个小老师!我们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吧。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正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那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

生2: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哇!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并把正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 生1:正方体。生2:长方体

师:那如果这样看呢?(把长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生:长方体。师:哦,原来这是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像这样的物体,我们也称它为长方体。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位好朋友,我们接着来认识下一位朋友?

生: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而且一样大!身子是直直的,它可以站着,也可以滚来滚去。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请你的好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好吗?(学生拿着物体在台上演示)

师:谁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圆柱。师:你们还有好朋友要介绍给大家吗? 生1:球长得圆圆的,没有平平的地方。

生2:它特别调皮,总喜欢滚来滚去,我很喜欢玩球。

师: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好朋友球,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球。师:同学们这么厉害,那你们知道球和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那请你们把球和圆柱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而圆柱只能直直地滚。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开心吗?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叫一下这四位好朋友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将“做”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 活动三:找一找

1、找朋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65页的第1题,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2、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并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活动四:猜一猜:

请一位同学从袋中摸出任一个物体,说出这个物体的形状特征,其他同学来猜一猜所摸到物体的名称。

【设计意图:“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环节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

五、看一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物体?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里的建筑物和机器人都有我们学过的物体,到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来完成你喜欢的作品,好吗?

【设计意图:五大活动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的设计,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反思与点评: 【教学反思】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点评】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地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

1、抓住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机器人这一中介来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体分类》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2、注重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对数学的志趣”。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10.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

墨江县文武镇初级中学 董坤

【摘要】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适用教学手段、精炼教学语言、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全面评价,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兴趣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课后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想方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越来越被宠,使得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那种盲目惧怕,绝对俯首贴耳的学生已不多见。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须要让他们喜欢自己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们也最敬佩这样的老师。所以开学初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怎样“教”和学生怎样“配合”,了解学生所喜欢的讲课风格,经过讨论,最终学生集体通过。当学生都认定了需要这样的课堂,他们就会有激情的参与。

(二)、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在教学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挖掘、探索其中的奥妙,并且为其目的而去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被动接受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直线公里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黑板上,发现木条可以绕钉子转动,在钉一个钉子发现木条被固定了。我便操作,边说: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践学生发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最后得到: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还要注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最后一章讲到线段的比较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提出:老师,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为什么非得这么麻烦啊?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切合实际的观点,学生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2、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的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某一项任务时,要给予奖励,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校推行的“问题式导学法”、“1215循环大课堂” 等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问题式导学法”的基本流程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1215循环大课堂”,即一课分两段,30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谓之“1215”,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谓之三步;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循环结构,谓之循环。其前30分钟必须通过展示、交流、纠错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0分钟必须将上一节的导学案收回,后15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最后1分钟必须分配任务。整个学案共分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课中六个环节: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注意、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以上两种模式的几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几个环节的特点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笔者所在学校都在尝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四、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50分比别人的7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在追求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不应该只见“效益”不见人,更不应该忽视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课堂教学需要兼顾生态与效率。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上一篇:好儿女事迹材料下一篇:“阳光少年”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