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2024-10-05

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共13篇)(共13篇)

1.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我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得知贵单位发展前景广阔,急需精英,特奉上求职材料。

大学四年,本人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不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期间,通过钻研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在课程设计中加以应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我对本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为注重实践的重要性,每次课程设计,我都认真对待,自己动手,力求出色完成,每次实验都能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大学是衔接社会的平台,平时我就把大量课余时间投入到了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在锻炼中获益良多,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诚然,缺乏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我会用时间与汗水来弥补。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济济,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尊敬的领导,如能得到你们的接纳,我将不负厚望,尽最大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并为贵单位做出贡献,共创辉煌未来。

最后,谨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王雨舟

xxxx年10月28日

2.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二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就业心态同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作为一股庞大的急需就业的大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同时,不少企业也不断发出“不要说招个可用的人才难,就连招个服务员都很难”的感叹!实事求是地说,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根据北京大学针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仍以“向东向上”为多;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52.5%,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7.3%,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30.1%;按就业地点省份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在地级市的占29.2%,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在乡镇的占3.8%,在农村的为0.5%。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类型来看,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但是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压力巨大。但是从人才市场的总体需求来看,仍然不存在过剩问题。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一针见血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结构性问题,大学生求职趋之若鹜般涌向大城市、外企,必然导致就业紧张。”[1]许多高校的就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而不是将眼光仅仅集中在发达地区、外企、进入稳定成长期的行业,就业机会就会更多。否则,政府再怎么开辟就业渠道、高校再怎么调整培养模式,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还是会难。

(二)就业过程存在隐性歧视加剧了就业难

有研究表明,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涉及性别、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等诸多方面。有的歧视类型其荒唐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2]如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有老板竟然公开表示他们只招收第一学历是“211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显然,这对于“211高校”之外的广大毕业生是不公平的。其实,大学生就业最常遇到的歧视是性别歧视,女同学在面试时通常会被直接问是否有男朋友,是否近年内结婚。其次是户籍歧视,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要求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人,从而限制了优秀人才向非户籍地流动。西南政法大学曾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近70%的女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情况。60%的男生也认为这种歧视是存在的”。[3]这些就业歧视对于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而言是“致命”的,因为是无法改变的。就业不公平、就业歧视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尚需创新

日前,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据《文汇报》报道,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率相比,我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并不多。对于造成大学生创业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就目前来说,是现实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前些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带来重大利好,但是由于各地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的方案,对于学生创业的支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当前高校都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的专业创业教材基本上没有,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实用的就业指导的师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以选修课出现,有的甚至以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形式出现。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阻碍就业

在电视真人秀的舞台上,同样出身知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有的月薪能2万,而有的则铩羽而归,面对众多的岗位竟找不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面对职场达人们的提问,有的能对答如流,有的却语无伦次。可见部分大学生素质的欠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素质便成了就业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

面对目前出台的“限娱令”的限制,在娱乐选秀、征婚节目江河日下的今天,《中国职场好榜样》、《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荧屏求职类真人秀自开播以来,迅速受到求职者的青睐,成为荧屏上的新宠。节目火爆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寓教于乐具有深意

尽管形式上电视职场真人秀同以往的婚恋节目真人秀一样,绝大多数沿用了《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的形式,但由于诉求点不同,婚恋节目强调娱乐,职场节目更贴近大众生活,具有社会指导意义。虽然,电视求职并非荧屏新鲜产物。央视早年就推出过《劳动就业》、《赢在中国》和《绝对挑战》,最后都因效果平平默默退出荧屏。究其原因,综艺节目导演周稚舜曾分析指出,“早年求职节目失败是因承担了电视媒体不该承担的职责,电视的功能首先是传递信息、娱乐轻松,然后才是指导教育”。[4]

电视是一种传播力强大的公共平台,近些年来,许多电视台为了博得一时的收视率,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娱乐的现象。满足不了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相反,《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电视职场真人秀却得到了许多观众的支持和拥护,求职的现场贯穿着笑声、幽默、诙谐,也充满了对当前大众关注的就业问题的深入探讨,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带给观众既有娱乐色彩的冲击,又不乏理性思考的一面。面对不同的求职者,达人们经典而又深入的点评,指引着一个又一个职场新人找到自己的方向。正如北大校长周其凤所说:“我们很热情地合作这件事,是因为关注了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通过一期录制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其中,重要的是《非你莫属》唤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唤起用人单位对用人的关注。这里面也会引起各大高校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里头怎样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方面可能是更有意义的”。[5]因此,搭建选手和公司之间相互信任的平台,给荧屏前需要职业指导的观众提供实用性的帮助是求职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如此受青睐的关键。

(二)富有价值服务性强

随着“刘俐俐张绍刚口角事件”的热炒,电视求职究竟靠不靠谱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话题,尽管自节目开播以来,作秀的质疑就一直存在,但该类节目稳定的收视率及影响力说明电视职场真人秀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一是更能体现求职者个性特点。在电视求职的过程中,一个应聘者的特点会被放大,会有更多的问题被体现出来。企业可以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应聘者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二是从求职者的签约成功率来看。据报道,《非你莫属》大约有30%的签约率,《职来职往》大约有50%的签约率,“有的选手还和用人单位一下签了3年。”[6]相对于电视相亲节目的有花无果,这么高的签约率自然成为求职类节目引以为豪的资本。三是对观众有启发、有指导意义。据统计,在电视真人秀的舞台上,求职者有近30%是应届毕业生,作为求职大军中的主力,他们无疑是这档节目最重要的观众,从受众的角度来讲,节目嘉宾来自各行业,他们或犀利、或温暖、或客观的评判,为初出茅庐的学子们进行就业指导;职场分析师敏锐地发现选手言谈中的细节,妙语连珠地给予求职者以建议。因此,摒除做秀成分,实实在在地帮人找工作,电视求职类节目才能长盛不衰。

(三)搭建平台迎合需要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社会有经验人士对之前工作的不满,海归归国变海待等等诸多状况下,电视求职类节目为了迎合需要,变得炙手可热。表面上看各个电视求职类节目是为了创收,满足其商业目的。实际上,市场需求的强大推动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亲和找工作是当代人最难的两大问题,电视求职节目无疑迎合了其中一大需求。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万求职大军、700万应届毕业生,如何为供需双方穿针引线,是让很多招聘网站最费神的事,而电视求职类节目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前程无忧的人力资源顾问赵争表示,现在很多招聘网站都与电视求职节目寻求合作,就是看好了这类节目能够提供的资源、知名度及互动性。在这些平台上,一些人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一些人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获得了就业机会,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是依然通过电视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求职意愿和个人才能。没有无因之果,电视求职类节目正是在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强大反差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三、当前电视职场真人秀引发的一些争议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基于作秀的争议,参加真人秀求职者究竟是什么人在当下选秀节目和相亲节目“江河日下”之时,电视

求职真人秀却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卖字女”、“国民经济男”、“投诉女”……诸于这些极具争议的选手频繁在电视求职节目中出现,再加上老板们为一个选手争执不已,这些现象引起了观众对求职类节目的批评,认为这类招聘是企业作秀多过真的吸纳人才。“如果说作秀,比起企业作秀,我看选手作秀的倒是不少。”[7]电视红人俞夏曾担任《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等多档职场真人秀嘉宾,她曾表示,不止一次在求职节目中遇到曾经的快女选手和参加过相亲节目的人,这些专业作秀高手上节目不是真为找工作,而是自我炒作,向演艺圈推销自己。应该说,从电视求职节目播出至今,作秀的争议就与之伴随,但不可否认电视招聘节目也为求职者打开捷径,带来更多工作机会,乐于在大家面前顶住重重压力表现自己的人更适合参加电视求职真人秀。因此,职业规划师也提醒广大求职者,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求职真人秀这个舞台,求职渠道的选择需要求职者自己认清自己并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二)遭遇人才纷争,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办

日前,一位在某节目中应聘成功的选手,却在现实中被节目中应聘的企业拒之门外。而他在微博上将此事发布后,立即引起诸多的议论和关注。据了解,在电视求职节目中牵手的双方爽约的现象并不少见,不仅有企业的“拒收”现象,求职者“爽约”的也不在少数。尽管双方之前已有口头上的意向性合约,但却没有书面合同的强制性约束,即使出现求职者遭拒的现象,违反的也只是相关的民事法规。

由此延伸到毕业生在参加各类招聘会求职的过程中,尽管“先实习后签约”已成当前企业招聘新人的主要模式,但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明确告知试用期,当试用期即将结束时,又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种招聘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一不留神钻进了用人单位设计的圈套,不但白白给用人单位贡献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丧失了其他的就业机会,而且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任亚刚律师指出:“虚假招聘现象的解决或者减少,仅仅靠大学生和应聘者的努力是很难解决的,国家劳动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为规范和惩戒这类行为的主体,并且全国人大应当把惩罚这类行为写进相关的法律中,才能使管理部门或者司法部门规范的时候有法可依。”[8]

(三)薪资待遇的高低,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究竟值多少渴望高薪是每一位求职者的愿望,在《非你莫属》和

《职来职往》的舞台上,我们常常看见有些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只因自身出自名牌高校甚或海归人士,就提出了超过人们心里预期的高薪,结果铩羽而归,然而有些时候老板们对于绝对看好的求职者又绝不吝惜薪资,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21岁女大学生能求得八千月薪。而日本海归却只得三千工资,那么,作为职场新人,大学生求职究竟该如何给自己“定价”?正如职场达人刘惠璞在《非你莫属》的节目中曾经说过,人才永远该被低估的,过分高估是他和企业的双重损失。大多数的成功人士的从业起点都很低,试工期不足千元的薪金待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年轻人在求职的时候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过高估价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如果把找工作定义成找高薪,那只会浪费应聘者和企业的时间和精力。

四、电视真人秀求职类节目对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导向分析

(一)就业心态要摆正

作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在低不成高不就的彷徨中错失良机,甚或很多大学生的求职诉求中带了很多附加条件,比如首先要解决户口、必须去500强的企业、初出茅庐即要求做大客户销售等等,不切合实际的就业心态往往使供需双方对接不上。

现实职场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你是弱势群体就对你格外客气,也不会因为你学历高就另眼相待。良好的就业心态才是谋取好职位的第一步,如果自认为学历高就盛气凌人,自认为学历低就处处表现得唯唯诺诺,那么不但失去了就业的机会,还失去了最重要的自信。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包裹着娱乐外壳的《非你莫属》向人们诉传达这样一个启示,职场是个绝对残酷的社会,不会因为某人的生活格外困苦就法外开恩,也不会因为某人拥有高学历洋文凭就轻易获得良田美池,高薪工作可以有,但是要靠脚踏实地认真打拼出来。许多在电视职场上成功者的案例告诉我们,机会面前勇敢争取,降低就业的期望值,找工作其实并不难。

(二)个性特点要鲜明

比起一般求职,电视求职首先考虑的是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应聘选手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栏目组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拿目前人气最高的《非你莫属》为例,“证件哥”、“北大女”、“天津小伙”等求职者之所以能通过这一平台走红,与其具有的鲜明个性特色分不开。正如导演周稚舜所言,有个性才有话题,“求职者的筛选标准是要有明确的诉求点和一定的代表性,不是所有人都能秀,他有无舞台价值,能否顺应电视观众的诉求,才是关键”。[9]作为刚踏入职场求职的大学生来讲,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左右HR能否录用的关键,在渴求工作的毕业生之间,或许专业技能的差别不会特别大。即使在工作岗位上,大家每天做的事情也不可能区别很大。但有了一项特长就可能会比较引起重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职场定位要准确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所有职场中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职业感、目标感和职业定位。在找工作时,年轻人首先要明确自己以后到底要干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不能一上来就说我能做一二三四五,我的求职方向是五个方向,没有人能同时在五个方向发展”。[10]中智职场专家应利表示:“职场不相信眼泪,有强烈的求职意愿和感人的故事并不能保证通向成功。只有能力过硬、定位准确,才能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刚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要先挖掘自己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找工作。首先一定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能干什么,然后再结合兴趣,因为职业和100%的兴趣是两回事。”

(四)看学历更重能力

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换观念,跳出一味追求高学历的误区,从全方位考察人才,即要求人们常说的“综合素质”。他们注重应聘者的人品,而不单单只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或是证书。《非你莫属》节目中有位应聘者刘某,人民大学英语系在读硕士,响当当的名头让人们自然而然在她头顶加注一道光环。很可惜,学了七年英语的刘某,表现却出乎意料的糟糕,没有让人看出硕士生应有的风采。职业规划师Frank的一席话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人优秀,不能光看外表和学历,她哪里优秀了?明明内心就很脆弱,难道就因为她拥有高学历,BOSS在招聘的时候就会迷失吗”?[11]职场真人秀节目不同于其他真人秀节目,考验的是选手自己真实的职场能力,包括短时间内的策划,快速反应能力,办事能力,还有交流沟通能力;在真人秀的舞台上如果说学历是敲门砖,那么能力才是通行证。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

北京物资学院2009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吴敏,以个人的细致和认真求得爱国者DV工作,为珍惜这次难得的面试机会,他不仅对现场的18位达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性和爱好的分析,而且对同期选手也进行了先期了解,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了在场的达人们,正如主持人李响说到的吴敏是对节目最尊重和准备最充分的求职者,相反,也有一些求职者尽管外貌形象气质都挺不错,但是现场被达人们一问,就被问出来无知了。因此,作为职场新人,面试好比是一场考试,既然是考试,那么就需要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有大致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去迎接考试。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更易把握成功的瞬间机会。

(六)心理素质要过硬

每一位求职者自信或是紧张的站在真人秀这个舞台上,在短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对于求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招聘企业高官们犀利的语言、挑剔的眼光、专业性的发问,无形中会给普通求职者带来极大的压力。对登上求职真人秀舞台的求职者来说,面对这种一对多的面试场面,学会如何抛却紧张回答面试官的提问,并获得对方的认可极为重要。假若求职者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往往是难以应对这种场面的。

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难和难就业的背景下,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职场中立足并有所发展,唯有脚踏实地,提高综合素质,科学定位,着眼长远。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电视求职类节目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成为当下在校大学生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新颖的求职过程以及招聘达人们精彩的点评,无论对于求职者还是正准备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立足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探讨当前电视职场真人秀火爆背后的原因对帮助大学生们解决“就业难”、“难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电视求职

参考文献

[1]宗晨亮.扩招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罪魁”[EB/OL].www.jyb.cn.2009-3-5.

[2]李长安.歧视理论与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

[3]谢锦添,王慧.消除歧视树立正确人才观女大学生就业不再难[N].中国教育报,2007-3-1.

[4]肖黎.“电视求职”异军突起披上“相亲”节目外衣[N].楚天金报,2011-6-2.

[5]刘桂芳,陈倩倩.《非你莫属》走进北大校园[N].今晚报(天津),2012-4-9.

[6]贺剑.电视求职秀谁才是赢家[N].都市女报,2011-8-11.

[7]记者.电视求职企业做秀多过招聘台上成功台下却遭拒[N].广州日报,2011-10-24.

[9]王玉琪.警惕落人“虚假招聘”的陷阱[N].北京青年报,2011-3-29.

[10]桂杰,张绍刚.娱乐从来不是我们的追求[N].中国青年报,2012-1-22.

3.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

大学生就业涉及千家万户,也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国家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反思当前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求大学生提升就业求职能力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求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从就业市场来看

就业形势严峻成为促使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原因。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六七百万,要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确实不容易。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只有提升就业求职能力,方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2.从学生自身来看

就业期待与本身就业能力的不相符,这也是促使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求职能力的内在因素。“90后”大学生对就业的期待非常高,一般都优先考虑公职单位。公职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很高,考核过程也非常复杂、严格,需要求职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会技能。但在校大学生自身能力并不是很高, 往往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大学生提升就业求职能力也是使个人期望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必然选择。

3.从国家和社会的视角来看

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也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就业求职能力。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就业求职能力。

4.从学校来看

学生的就业求职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推动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成为学校工作的热门话题。在学校的强力推动下,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诸多因素要求大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就业求职能力。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就业求职能力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提升的理念问题、模式与方式问题、提升的内容问题、提升的指导问题、提升的主体意识问题、提升的平台与环境问题等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求职的成功。

1.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模式与方式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存在问题,理论教育多,实践指导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求职的各项活动。

2.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内容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为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的开展中,就业心理训练、专业训练、职业规划和竞争能力训练等方面做得很不够,尤其是各类就业求职实践训练开展得很不够。

3.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指导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高校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指导力量整合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存在很多不足,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不充分,家长提供的就业帮助不足,国家提供的就业求职扶持力度不够。

4.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主体意识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主体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套真正科学化的就业求职能力提升计划和措施。

5.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平台与环境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提供好各种求职就业的实践平台,相关平台建设不够。

6.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评估机制存在问题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前高校还没有真正地根据学生的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估机制,导致对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的问责力度不大。

三、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就业求职的现状和能力提升现状,我们应该努力调动各方力量,主动参与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工作,构建科学的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理念,拓展和更新提升的内容,整合创新提升的模式与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提升平台和环境,以此方能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

第一,构建符合创新的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要树立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的价值理念,将这些理念贯穿于大学生就业求职的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人性化发展。

第二,根据各方需要,不断拓展、更新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要根据当前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内容,力求将专业能力的拓展、职业能力的发展等纳入其中,并很好地整合、创新。

第三,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各种训练。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除了注重理论的提升外,还要尽量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的各种就业求职能力的实践训练。

第四,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合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主,推动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自我提升;坚持以学校为辅,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在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平台和环境建设上多做文章;家长也应该积极帮助和教育学生,从经济和心理方面多为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解除后顾之忧;从国家视角,我国应该从国家战略发展和各行业具体发展的政策等方面,努力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岗位。

第五,健全评估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驱动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时,应该根据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情况,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力求形成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外在驱动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从多个视角和多个路径去探索与尝试。目前,最关键的是坚持以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为中心,从提升理念、提升内容、提升模式与方式、提升的主体力量调动、提升效果的评估等各个方面努力,将专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要求融入其中,形成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就业求职能力提升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自觉化。

参考文献:

[1]毕景艳,应三潮.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新途径——自我效能培养[J].中国人才,2007(11).

[2]冯浩,李华香.从知识失业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4.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四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多的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限于人力物力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并全部回收,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由于调查范围所限,这部份资料来源于网上信息的收集整理)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0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大学生求职和就业调查报告中,有关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结果,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学生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7.25%。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僧多粥少”;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许多大学毕业生、家长及社会成员都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获得公务员身份就等于是有了避开了职业风险的钥匙”;“公务员福利待遇好,收入高”,所以尽管“考员难”也只得“知难而上”,而成为毕业后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择业面过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

单位用人数量,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用人需求相对较多一些,学生也愿意去,而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也有一部份用人需求量,但数量小,且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少数现象。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省外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深层开发运用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率连年下降。

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

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 大部分的农籍大学生认为来自农村,对就业有一定的阻力。在城市的就业农村大学生会受到相对的不公平,有些单位要求本地户口。农村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大学生更处于不利和境地。但农藉大学生也没有就此的对自己的就业悲观失望,他们也认识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的优点,其中有86%的人认为农藉大学生能吃苦,踏实,认真,还有80%认为农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强,更能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走下去,找到出路。

用人单位、毕业生薪金有很大的分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聘任要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很多就业困难户。从市场上了解到的在薪资方面的消息,用人单位能接受的硕士生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本科生的月薪在1000-2000元之间。但这与大学毕业生所期望的薪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测在校大学生接受调查时,有76%希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对于2000元以上的月薪,不少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那么高的薪水完全能招到有经验的专业人才。

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从经济角度讲,家教也许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但对大学生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培养和提高。提倡大学生到生产一线和一些正规企业进行兼职、实践,那样对大学生今后的求职和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在调查结果中64%的人认为企业对大学的招聘要求过高,少数人则认为太过于柯刻,认为这对大学生的成功择业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就业能力,不是能想靠改变外界来获得工作。企业的要求是在升高,是也是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面的要求。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高校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时有限,学生大多是在仪器设备调试好、试剂配齐的情况下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有的学生甚至只需看老师示范,根本不必动手,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生产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操作程序的认识,教学和生产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好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当前

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不满意,觉得没有学到多少对以后就业有用的知识,专门课的教学不尽人意。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其次是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岗位性等特性。第三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第四是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和社会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个不同环境,其运行规则大大的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大学生的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工作中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因此企业在招大学生时更趋向于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得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不影响专业对口学习的情况下,大胆走向社会参与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和尽快适应社会的人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四维。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须从这四方面入手。首先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但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想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极积、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参考资料:

形势与政策2006-2007第5期《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探讨》

5.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五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自己的前途,还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求职求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这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呈上升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精神面貌和心理变化都存在较大的调查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机制有关,也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我国的民生之本,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大学生“一毕业就要失业”的说法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可效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发生,全球进入了新的一轮的经济困难时期,各国企业也是进入了一个受难阶段,这务必给当代大学生增加了就业压力。今年,我们在大学城可以看见这样一类人,他们身穿西装,手提公文包,面目紧张着急,穿梭在大街上,他们就是当今求职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是我们一直以来徘徊在人们心中一个永久的话题,人们年年都在提,政府年年都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而大学生则年年撞得“头破血流”。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少企业进行大量裁员或减缩招聘人数,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大学生就业困难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我经过调查对大学生求职求业作了个大致的分析。

一、大学生求职求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因具有不足的工作经验,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在大学生中,有高达86%的大学生反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太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感觉到自己的前途比较迷茫;还有一些大学生反映认为自己的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中感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渺茫,一些难度大的工作,怕无法胜任。

(二)自我认知偏差大

据调查有78%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都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自卑和自负两方面。自卑型的同学往往对职场产生恐惧心理,逃避就业。而自负型的则恰恰相反,过分自信,非有名的企业不去,非有高薪收入的不去,在求职中不断地挑选工作,而失去了一些机会。

(三)自我的优势不明确而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

据调查有50%的同学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26%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优势,20%的同学能列出1-2条自己的优势,仅有14%的同学能够说出自己3条以上的优势。这样的结果,使我们不由的怀疑当自己都不了解优势在何处时,你又该如何向用人单位顺利推销出

自己呢?怎样才能让用人单位录用你呢?你又怎能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里脱颖而出呢?

(四)证书太多,不知考哪个才是对自己有用的对于与自己专业有关或无关的证书,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因为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把握,所以容易随波逐流,当前社会有什么热门就考什么,别人说好就是好,有许多不必要考的证书而让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问哪张能为你以后的就业之路加分的大学生对此都一脸茫然。

(五)频繁跳槽,而导致用人单位不敢录用

有的大学生个人有一定优势,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他们在一个单位做不到好久,就又换其他单位,导致用人单位怕录用他们,因为怕自己的商业机密被别的单位所知,而让自己公司遭到麻烦。

(六)家长意见左右孩子就业

有些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因家长觉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待遇不够好,就让孩子不要选择这份工作,让机会就此流失。

(七)表达能力欠缺影响面试表现

有些大学生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试机会,却因为不善言辞等原因而失去了良好时机。例如环境与化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沈同学的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的他一到求职的面试阶段就特别紧张。“那时准考官问了我两、三个问题,我都回答不出,只能说:对不起,我答不出来。”表达能力的欠缺不但大大影响了小沈的面试表现,还让他失去这次工作,并且打击了他的自尊心。

(八)想自主创业,但担心没有经验和资金

大学生刚步入社会,想自主创业,必定会受到资金短缺、怕自己公司不吸引人才的加入等困扰,再加上社交关系面狭窄和社会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们失去信心,怕自主创业。

二、大学生产生这些求职求业的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产生求职求业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分别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1、大学生及家长错误的就业观点

大学生求职就业难的主要是他们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应在好的事业单位工作,就应有丰厚的待遇在等着你,片面认为自己在大单位里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意味追求物质上的追求,却不想自主创业。许多家长也是不希望自己的心肝或者宝贝受到一点苦,而去嫌弃这个公司嫌弃那个公司,说实话,在哪个公司不吃苦呢?

2、大学生素质下降

在许多高校里,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谈恋爱方面等,使得大学生的素质下降。

3、受以前大学生的错位思想

由于以前有些大学生没有职业操守,把一些企业当成向更高职业的跳板,通过企业培训后,没有收获相应的成果,使得有些企业不信任应届大学生。

【客观原因】

1、政府的政策

当前大学进行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这使许多的大学生感到竞争压力,从而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

2、社会问题

社会没有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现如今经济大萧条,不少企业倒闭、裁员,使得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

三、解决当前大学生求职求业难的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完善政府机制,建立与毕业生就业行为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等制度法规,如落实企业自主用人的规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确定培养人才的模式。

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多开展一些这一方面的讲座,鼓励现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当支教,既可以帮助那些上不起学又想学知识的孩子们,又能给大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2、企业方面

用人单位应减少对大学生性别歧视的观念,对就业歧视现象作过深入探讨的学

者指出,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有增无减的严峻现实。希望企业取消这个观念,和大学生们一起创造美好的蓝图。

3、学校方面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学校应通过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以前一些毕业

生就业情况等方式,来指导学生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

涯。对大二的学生,学校应指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根

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于大三的学生,学校应通过职技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来指导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式,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提供求职

信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合适自己的理想职业。

(2)学校应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身心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们,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时焦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或者

情绪亢奋,四面求职,一旦碰壁,又灰心丧气、怨天尤人;或依赖父母,不主

动去争取,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或随波逐流,不结合实际地去跟着追逐热门

职业。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当务之急是学校应引导大学生们调整好心态,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观,教育学生以自己对其职业的兴趣度为主,以讲求待遇

为辅,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就业。

4、大学生方面

应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就

业心态。应树立良好的求职求业观念,要认清自己优势与劣势,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第二步应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不是进去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要增强紧迫感,为自己以后的路早做准备,自己应多去兼职,汲取更多实践经验,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现如今,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自己与他人竞争的核心力量。最后,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是没有企业录用你,你就无路可走了,你还有自主创业,让大学生们减少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求职求业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国家、企业、学校和我们的不断努力,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是一定能解决的。所有的大学生们都会拥有自己想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中国电力教育,2008;

[2]杨德广.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

[3]傅新华。浅谈高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8

[4]盘意文.大学生择业观的社会反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

6.就业“冰河期”大学生求职有道 篇六

时间差

时间差是排球比赛的一种战术,表示进攻方的攻球手跳在空中滞留等球,待对方拦网运动员跳起落下后再扣球,此举能提高攻球的成功率。引入职场求职,表示别人辞职回家而此时你去求职,胜算不言而喻。

刘小娟是江西某高校届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去应聘求职,而是选择了考研。年初考研后,刘小娟自我感觉成绩不理想录取无望,觉得无颜见父母,便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就地在省城南昌求职。刘小娟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她到江岭汽车集团去应聘会计之职,考官只看了看她的文凭和简历,就通知她第二天来上班!上班后的她才知道:公司的几位会计相继辞职回家过年,刘小娟这时来应聘,那真是瞌睡碰到枕头——来得太及时了,

这就像是演戏救场,考官感激都来不及,哪还有闲工夫来挑剔刘小娟?刘小娟的几位同学就纳了闷:我们几位折腾了大半年都没有找到对口的好工作,她怎么一下子就求职成功了呢?

启示:刘小娟成功求职就在于她善打时间差。她选择人们辞职回家过年、公司人手相对较紧的时间段去求职,这时招聘单位空出了一些职位,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另外,考官看到你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个人孤独地在外过春节,很容易地就产生同情心,说不定不但毫不犹豫地录用你,还会给你一份较好的职位、较高的薪水呢!求职的人们都知道“金三银十”(每年的三月、十月)是求职的黄金期,但此时去应聘求职的人很多,竞争激烈;如果能选择竞争较为松懈的时候(如春节前夕)去求职,或许也能取得成功。刘小娟打时间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地域差

7.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七

长期以来, 文凭就是竞争力。但随着用人单位的用人结构、人才的评判标准和“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务实化和能效化, 如今光拥有名校文凭已不一定能顺利就业了。近几年“清华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患上忧郁症”, “博士生上街乞讨”等令人震惊的事件都透露着名校文凭、硕士博士头衔不再等于竞争力了。

那到底什么才是就业真正的竞争力呢?本书的作者用亲身经历提供了答案:所谓“就业竞争力”, 它是一个人的行业认知、市场判断、智力、专业背景、文凭、情商、职业眼光、定位、个性化经历、相关经验、业绩、综合素质、市场机遇的掌控力、就业思路、求职的实战技能和面试的表现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合力。在这当中, 更多非学历、非智商的因素越来越重要, 而文凭仅仅只是占其中N分之一的一个环节了。

作者卢文辉是中国普通学历高就业的一个典范。他毕业于一个极普通的学校———西南民族学院。在常人看来, 他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没有“过硬”的文凭, 没有推荐信, 没有职称, 外语不行, 专业不“专”, 普通话也不流利……但他却先后被TCL、松下、美日洁宝等数十家中外知名大企业争相聘用并担任要职, 曾创下被六家公司同时录用的记录。他被媒体和人们称为“求职大赢家”和“中国反差求职第一人”。起点不高, 没有“名校”文凭却多次被“名企”相中, 他完全是依靠文凭之外的其他竞争力赢得了许多机会, 他是一个不断创新差异化竞争的生动案例!

作者从实战的角度, 用客观的事实为我们揭开了职场的真相,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 他没有满足于只为我们揭示什么才是就业的竞争力, 他把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告诉我们如何来打造个体的竞争力。他现身说法, 列举了许多案例, 提出了很多新思路, 新策略和新方法。比如“从学校顺利进入职场的秘诀”、“实战高效的求职面试经验与技能”等。

作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在职场, 只要发挥出比较优势, 完全可以以弱胜强, 就算文凭, 专业, 外语不行, 同样可找好工作!就业竞争力包含许多方面, 如果文凭先天不足, 只要不断强化自己的非学历竞争力, 一样可以成为职场的赢家!

8.女性求职就业潜规则 篇八

“全职变成兼职,收入也按上班天数算,看起来是在照顾我,其实是老板在变相逼我辞职!”张女士是福州一家私企的普通员工,就在她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老板后,公司对她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原先基本工资两千多元加业务抽成,现在按天算,每天50元!”據了解,张女士这样的遭遇在福州并不罕见,女性在职场上经常受到“隐性歧视”。

“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大学期间也从事过销售工作,而且业绩不错,可想不明白的是这家公司注明只要男性。”小李是福建师大应届毕业生,几个月来,她不停地找工作,遭遇过种种“歧视”,“不是性别问题,就是个子问题,总能给你一个理由。”

记者浏览了一些招聘广告,不少都有“男生优先”的字样。“由于社会舆论影响,我们在打招聘广告时,尽量不使用‘男性优先’等字样,但在实际挑选中,还是男性优先。”“其实我们这样做也有道理。”这位徐姓经理说,女员工要生孩子,休产假需要几个月,生完孩子后,心就在孩子身上,难免会影响工作。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招聘面试时,会刻意地选择男性。“只要招聘上不出现被法规禁止的歧视女性的文字,实际怎么操作,谁也管不着。”

记者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上基本遵循“已育胜过已婚,已婚胜过单身”的原则。不少企业狭隘地认为,一些工作只适合男性,而女性受制于家庭,会对工作造成影响。“未婚女性虽没有家庭拖累,但她们做事不够成熟,想跳槽就跳槽,就算会在公司稳定下来工作,她们还是要经历产假的‘阵痛’;女性生育后家庭比较稳定,多了一份责任和承担,工作会更踏实,无需产假,对企业来说会节约一笔不小的成本。”

面对歧视,大多数女性选择了“沉默”,“怀孕后被公司辞退,本想跟企业较真,但自己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要么选择一家‘要’自己的,要么干脆在家里待产。”福州市民刘新新也有过这样的遭遇,但她认为,打官司需要耗费许多时间、精力、金钱,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童梦22)

9.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九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所以对于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他们想的更多地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求职就业的一些彷徨。

可能我还没真正到求职就业的那一刻吧,所以我想以一个“置身之外”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个问题,来说说我的一些见解。在我认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里困扰。

首先,就业观念的心里困扰。部分学生认为本地企业不如发达地区好,有种好向往发达地区的趋势等不准确的就业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学生,家庭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

其次,对薪金要求方面的困扰。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

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再次,对于自己初入社会能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环境中的心理困扰。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心理困扰。一些部门在招聘时常常会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刚从学校走出来,何来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面对这样的要求,他们心里也就彷徨起来,困扰不已。

然后,对自己毕业后的生涯规划的心理困扰。“你对自己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构想?”,记者问。“现在没有什么想法,想着毕业后我想先不参加工作,准备考研吧”,“会从事跟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某项工作吧”,大多数的学生会或是以“考研”盖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以考研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或是会的的比较模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最后,最大的问题其实也在于他们本身--对就业心理准备的不足。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可结果是很大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面对上面所述的就业求职所面对的心理困扰,我认为应该从自身出发,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扰。

1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要认识到越偏远的地方越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有地域上的歧视。同时增加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再适当地补充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求职砝码。在大学期间要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筹码。

2学生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从而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将来打造全新的自我。

3时刻准备着,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使自己能够随时投入到需要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发挥着自己的能量。

10.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十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节目《就业“陷阱”何其多》,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的时候最容易遭遇就业陷阱,就业陷阱指的就是用人单位以招聘就业为名义,非法牟利的活动。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我们进行了一个总结,主要有这么几种:

1.试用期陷阱(以试用的名义廉价谋取毕业生的劳动力)

2.收取不合理的各种费用(包括风险押金、培训费、置装费、建档费等)

3.工资陷阱(如假承诺高薪等)

4.智力陷阱(如利用考试无偿占有程序、广告设计方案等)

不难看出的是,不管是哪种就业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人者其实根本不想用人安排就业,而是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经验不足的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榨取他们的钱财和劳动力。那么到底有多大比例的毕业生遭遇过就业陷阱呢?我们和智联招聘网联合的网上调查

1、你是否遇到过招聘陷阱?(12463人参加调查)

A 有 55%

B 没有 45%

55%的人遇到过就业陷阱,这个比例真是不少,难怪前两天我们的节目反馈里,有学生说那现在招工作不但“难”而且“险”,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来看看去年毕业的两个大学生小汪和小黄的亲身经历。

开出优厚条件诱惑求职大学生

汪全街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今年9月初,在国内一家专门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站上,他发现北京一个名为博源伟业的房地产公司正在大规模招聘。更让他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公司特意标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优先。小汪于是给这家公司投了份简历,没想到,小汪很快就收到了公司的面试通知,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面试不但顺利通过,对方还建议他应聘总经理助理的职位,还向他描绘了这个职位的待遇。这个职位不仅上四险,薪酬方面也有规定,如果跟他们签五年的工作合同,就能给一个北京户口,还有住房分配。

如此优厚的条件让小汪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又参加了复试,并再次顺利通过而进入试用期,这时,公司领导说正式工作前要先参加为期3天的培训,要交430元培训费,先由员工自己垫付,然后公司给报销。小汪的家乡是江西上饶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430块钱对小汪来说,是他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尽管钱不少,小汪还是按要求交了钱。三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拿到了培训合格证,小汪就开始正式上班了。而正式上班的第二天,公司要求他把事先签订的劳动协议书先交上来。小汪当时也询问为什么公司有一份协议了还要收他的协议呢?公司的人回复说是需要两份才行,用完就会归还给他。

11.全球皆叹就业难,各国求职妙招多 篇十一

在美国:有活就干,不求一步到位

播报人:陈杰(旧金山州立大学HBA)

在美国,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以前能在华尔街谋得一份高薪职业,现在可不那么容易了。华尔街的人事经理们甚至取消或推迟了到哈佛、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等名校的招聘活动。但我的一些美国朋友对此比较乐观,“一个人一辈子的职业总会变动五六次,世道不会永远平稳。”

美国人比较自我,认为找工作是自己的事,不关政府、环境的事。他们就业的标准并不是稳定或者高薪,而是一份职业规划。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发现,8 0%的受访者都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在工作中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追求一步到位。但美国朋友应聘时,“留后路”的意识很强,在没有签合同之前,将解雇费同工资、救济金和假期等每一样,都摆在桌面上谈个清楚。

不少中国留学生则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来回避就业。因为在美国,读博士需要五年,是可以领工资的。

在日本:借助职介所很灵

播报人:王祥(岛根县立大学国际政治硕士,毕业两个月)

王祥是2008年10月硕士毕业,回来过个圣诞还得赶回日本去,他的签证还剩一年不到的时间,他得抓紧找工作。但现在日本经济不景气,尤其是IT和金融、房地产。

现在日本毕业生的心态很不稳定,“就连已经拿到Offer的同学也不保险,很多被取消了。”王祥说,学校专门设立了“不景气对策办公室”,帮助学生万一被取消了Offer时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日本人求职,很相信职介所,因为那里除提供用人信息外,还配备了专业的职业指导员。王祥有个读本科的日本朋友,最近借助职介所已参加了一百多家公司的宣讲会,通过了其中一半多公司的面试,来回各地的机票费用就花了十万日元,还不包括交通费和伙食费,总花费二十万日元。“一个本科毕业生在日本一个月也就赚这么多,找工作真难。”

日本人才信息公司EN-JAPAN株式会社12月11日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2009届毕业生只有11.4%感觉“就职活动‘难’或‘很难”’比,2010届毕业生竟然有91.2%的人表示“就职活动‘难’或‘很难’”,

王祥说,留学生要想留在日本,本科生要比研究生更容易,因为他们在日本四年,日语通常要比研究生好。在日本生活仅靠打工是不行的,打工的工资一般为每小时800-1000日元左右,能够得到高收入的打工,一般为一次性的工作,长期的工作几乎没有。“一个月薪20多万日元的毕业生要在日本买房买车依旧不容易,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

在香港:高中就拟职业规划了

播报人:香港理工大学七位在杭实习生

香港理工大学中英语文专业的七位学生上周来参观交流时,透露了各自的就业梦。笔者感受到,和内地大学生相比,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更有规划,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思考就业方向了,读大学一直朝这方向选择相应课程。

女生赵燕萍的理想是当一个大学教师。这需要继续读研甚至读博士。区颖宁则想回中学母校当老师,这是她读高中时就想好的。教师是香港比较好的职业,收入稳定,不怕失业,但门槛比较高,除了要懂中英粤语言外,还需要考一些证书。

吴颖妍想进政府机关当公务员,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李靖君、吴严则想做策划、公关类工作,像时尚杂志采编工作也很喜欢,为此正朝这方面储备知识。男生黄永雄读书之余,已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专门做小学生的补习培训,生意还不错,零花钱和经营成本都不用靠家里。打算毕业后继续经营这补习班,一边学习商业课程,做大创业的“第一桶金”。

相比香港本土大学生,福建籍的女生黄少庭就读港校后,第一目标不是找工作,而是怎样留够七年取得香港永久居留证。她说,家族企业需要她回去,但她想留够七年后再回,本科四年再读两年研究生,然后再想办法留一年就行了,她说很多内地学生都是这么打算的。

在澳大利亚:应聘被拒仍写感谢信

播报人:樊昌源(昆士兰科技大学金融硕士一年级)

昆士兰矿业比较发达,金融危机后对矿石的需求减少了很多,当地的经济受影响很大,“大商场一直在不停地打折促销,往年的清仓销售在今年都提前了,而且时间更长。”樊昌源有点自嘲地说,现在流行的说法:“留学去澳大利亚吧;要找工作,直接回国吧!”

目前昆士兰的银行业压力也很大,这对学金融的樊昌源来说需找到对口工作,1年后才可以申请移民。而2008年之前,澳大利亚的紧缺专业就业率非常高,工作机会最多的领域是建筑、牙医、医药、护士、药剂、劳改、兽医。但很少有留学生选择这些专业。

我认识的一些澳大利亚朋友,找工作有个习惯很好,就是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笔试、面试机会,得以获得求职经验。这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和诚意,也给未来创造机会。很多公司会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再招人时,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是在首选之列。

在法国:喜欢抱团登报应聘

播报人:程迅(法国雷恩商学院硕士一年级在读)

“法国是出了名的失业率高,年轻人失业现象尤其严重。”程迅所念的高等商学院在法国有近百所,多数是用英语授课。法国有关就业的流行话题是CPE(contrat Derml ere embauche),指的是针对26岁以下年轻人找第一份工的工作合同。如果一个公司超过20人,就可以签这个。它最大的特点是试用期为2年,在这2年里,雇主可以解雇职员,并且无须任何正当理由。

政策的出发点本来打算缓解一下就业压力,法国公司不太愿意招聘人是因为解雇太难,雇主选人特别谨慎。政府觉得CPE的颁布至少能降低门槛,促进就业,然而,很多人却觉得使年轻人的工作更加得不到保障。

程迅说,法国年轻人对就业焦虑的挺多,看好某些工作然后就开始撒网投简历。一些大学会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介绍某个班级的毕业生情况,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一些小公司在申请破产或被其他公司兼并前,也会通过媒体发布类似广告。团体求职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能减少招聘工作量。用人单位在团队中随机抽出几名求职者进行笔试和面试,如果满意,基本上一个团队就可以定下来。团队的相对稳定性和凝聚力也是吸引用人单位的一大优势,可减少人员重新磨合的时间,节省管理和沟通成本。

在英国:看招聘,不找大报找小报

播报人:史卓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金融投资硕士,下月拿毕业证)

史卓斌回国度圣诞,顺便找工作,到昨天已投了好几份简历了。出国前他是一个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留学本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感觉“人算不如天算”。

英国的失业率已经升到了近7年的最高,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街头经常能见到找不到工作的流浪者。史卓斌说,要在英国生活原本并不算太难,打零工一个小时能赚至少5.75英镑,节假日还能加倍,一个月赚到1000镑就足够养活自己了。英国的房价很高,而且是拍卖的,买房不划算,当地人都流行租房,如果不住伦敦,300镑就能租到带院子的小别墅了。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英国年轻人开始加入了“打零工”大军。史卓斌说,英国很多公司招人并不特别看重学历、专业,而是很重视应聘者是否对该行业足够了解。

12.求职者十年就业心态变迁路 篇十二

互联网应用普及信息获取渠道转变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 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 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同比增长17.5%, 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

虽然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 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 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于此同时, 根据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 现有网民通过网络获取求职招聘信息的份额已逐年上升到25%左右, 网络招聘这一求职渠道对于当代求职者的影响作用已不容小觑。

十年来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

十年前, 求职者可获得的企业主信息少, 信息不对称, 可供考虑的信息量不足;可参考并用于辅助自身职业规划的信息少, 求职者思路、眼界较狭窄和刻板;求职者所使用的招聘渠道单一, 招聘成本高, 求职者的目的性强且目标较为专一。十年后的今年, 求职可获得企业主全面丰富的信息, 并可在多企业中进行对比, 可以参考的信息量增多;可参考并用于辅助自身职业规划的信息非常丰富, 求职者的思路、眼界更加开阔和活跃;所使用的招聘渠道趋于多样化, 招聘成本低, 求职者通常“广撒网”, 目标广泛, 针对性不强。

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1月)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 求职者收集与就业、求职方面的信息的主动性逐年增强, 招聘网站仍然是人们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网络招聘信息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求职者对企业方面信息的需求, 他们更期待了解企业方的用人标准、工作氛围等更加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信息。因此, 其他那些能够与企业更近距离接触的渠道 (例如亲友、同事间的口碑传播) 也开始受到重视。

人力市场供需关系调整求职者心态转变

一直以来, 中国都被认为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也就是说, 在二元经济社会中, 来自农业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非农业部门。十年前的中国, 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 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同步不断增加, 但是岗位空缺数量仍然不能填补巨大的求职人群需求。然而, 这种局面在近年来开始打破。

从现象上看, 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显;而从官方数据供求关系的分析, 则可以看出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力供给使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明显转变,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首次超过1, 这也就意味着“人挑工作”的时代来了。人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使得来自求职者一方的话语权上升, 这就促使当代求职者在面临诸多的就业机会时, 择业心态发生了变化。

十年间就业机会的转变

十年前, 对求职者来说, 工作岗位少、就业机会少, 选择余地小, 一般求职者的心态是“先就业后择业”。另一方面, 就业机会少, 相应的所面临的诱惑少, 工作态度更加踏实专一。当前, 求职者面临众多就业岗位, 就业机会明显增多, 有选择的余地, 可多方面择优就业。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 求职者面临的诱惑也多, 就业信心充足, 工作心态相对浮躁。

数据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数据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在1995年以前, 中国大学生就业全部由高校负责统一分配。但在当时, 除个别十分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留在攻读大学的城市工作以外, 其他大部分人都要被分配回老家服务, 那时的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1995年, 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进行了调整, 名额削减至10%的毕业生享有国家分配的权利, 剩下90%学生全部自主择业。也正是在当年的2月, 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毕业生人才市场, 为学生与单位提供平台进行双向选择。时间转入1996年, 高校包分配的10%名额也被取消, 全部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

在取消包分配, 自谋职业的新政策下, 多数刚刚毕业的求职者都渴望能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大家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亦从不了解、不考虑逐步转向科学、合理的规划。

与此同时, 中国大陆恢复高考招生以来,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但在1999年, 北京、上海、安徽首先大幅度的扩大招生规模,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 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 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1年为21.61%。2001年教育部又出台新政策, 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 自此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13.大学生的就业求职信 篇十三

数万求职者与500家单位对弈才市――同样是刚需 为何难“对眼”

6月30日,大型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举行,500家用人单位提供6000多个岗位,而此时,正是2012届高校毕业生的离校“大限”,记者采访发现,尚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并不是很着急,而在才市淡季里高调招人的用人单位也打起了“淡定牌”。

90后毕业生:求职,你急我不急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人,其中“90后”占大多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70后、80后大学生找工作求稳、求高薪不同,这些90后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兴趣,而薪水、工作地点“都好商量”。

1990年出生的赵起航老家在贵州,毕业后准备留在南京,目前在江宁一家软件公司实习,每月负担800元房租。他告诉记者,实习期间公司就给1200元生活费,每个月还是要家里补贴。按照市场上的行情,“正式工作后薪水在3000元左右,在南京生活并不宽裕。父母希望自己回老家找一份有编制的工作,而自己想在大城市里闯闯,兴趣最重要。”

用人单位:只求合适,宁缺毋滥

进场一小时,只收下两份简历,这样的“战绩”在综合性招聘会上显得“有点惨”。而南京艾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冯经理却很冷静。他告诉记者,拿公司销售岗位来说,开出2000-3000元的入职工资,加上销售提成、保险等费用,仅一个员工,企业每月的成本就在5000元左右,“现在,中小企业发展并不容易,而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在进人上,企业严之又严,不指望一场招聘会就招到满意的人――招到能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硬道理’。”

入选了南京“321计划”,刚刚落户南京化工园的海归博士王晓宾,亲自坐镇现场,为自己的新公司招兵买马。“目前实验室、办公室正在装修,最紧迫的就是人员到位。”王博士坦言,拿出来招聘的`采购主管、销售、实验员、产品开发等岗位,对求职者要求并不高,薪水也比南京市场上略高一些,“找工作的硕士、博士也不少,可是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他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对自身定位不明晰,“有的人连自己未来要从事哪个行业都没搞清楚,应聘时答非所问,这样的人,不管学历多高,我们都不会录用。”

人才市场:已无明显淡旺季之分

记者注意到,虽然已非“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而此刻进场的单位数量,却比招聘高峰时期还多――擎天科技、中电电气、焦点东软集团、沃尔玛、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比比皆是。若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则集中在软件、电子电气、商贸、广告、文化、生物医药等领域。

上一篇:保安证书考试模拟试题下一篇:近期学生溺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