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共8篇)(共8篇)
1.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一
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县史志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史志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不断推动党史、史志工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3月,县史志办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全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一、以资政育人为重点,潜心修史,切实推进党史工作
(一)精心组织,广征精研,圆满完成了《中共商河地方史(一卷)》和《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的编纂出版工作。《中共商河地方史》一卷共计15.2万字,于2007年6月底出版印刷。本书主要记述了从1923年到1949年商河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及其领导的重要斗争史实,是全县党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建国前党史资料进行抢救挖掘、征集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丰富了我县党史和革命史教育资源。
《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的编写工作始于2009年3月,至同年10月底完成初稿。2010年以来,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克服时间紧、参与编写人员年轻同志多,业务不熟悉、经验缺乏等各种困难。全体编写人员加班加点,精心谋篇布局,反复查阅资料,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核对史实,于3月份形成了送审稿,分别报送县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和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修
改补充,中央党史出版社、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审读了书稿,《中共商河历史》(第二卷)编审委员会审查定稿。2010年6月完成印刷出版,30日召开《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首发暨全县党史史志工作会议。
(二)强化大局,合理安排,整体推进业务工作。
1、认真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对抗战课题调研活动的部署。
开展抗战课题调研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严谨的历史研究、学术研究工作。2006年,商河县抗战课题调研工作动员大会暨调研骨干培训班以后,全县迅速进入实质性调研阶段,县史志办将查阅档案文献作为工作重点,派出3名同志到省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花了两天时间,共调出档案35卷,复印资料近千页,按时间进行分类,共装订17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后经过反复的求证和调研,于2010年修改完成了《商河县抗战时期人员伤亡名录》、《商河县抗战时期财产损失调查表》。形成了商河县抗战课题调研成果。比较客观地查清了我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搜集到了部分新的党史资料,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整理、挖掘了一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
2、开展《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2000-2010)》和《中共商河历史大事记(1998-2010)》的编写工作。
为了总结党的组织工作、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客观地记载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更好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发挥党史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县史志办积极联系组织部、县委办,下
发了《<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2000-2010)>征编工作通知》和《<中共商河历史大事记(1998-2010)资料征集通知>》。目前,各单位正处于初稿的编写工作。
3、按时完成了历年的《中共山东年鉴》组稿工作。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认真完成了省党史研究室部署的《中共山东年鉴》商河部分的撰写任务,较好地反映了商河县党组织活动及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全貌。
2006年以来,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山东年鉴》编辑部下发征稿通知后,县史志办积极联系县委办公室、组织部、统计局等相关单位,查找、搜集材料,从组织概况、基层建设、重要工作与成绩、创新与经验等方面,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好经验、好做法,初稿完成后,及时的送交县委领导进行审阅,按时完成《中共山东年鉴》的供稿任务。
4、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2010年,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革命遗址普查专题调度会以来,商河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党史县志办公室负责人及时的向县委分管领导作了汇报,成立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班子,指导和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商河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时间、步骤以及工作要求等。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普查工作任务。通过查阅《中共商河历史》
一、二卷、《鲁北烽火》及《商河革命斗争史话》等革命历史书籍,查找到了一些有关革命遗址及革命领导人的记载。按照统一安排,对记载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认真排查,形成书面材料并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革命遗址1处,其它遗址2处。其分别为商河县革命烈士陵园、贾庄镇马家集惨案遗址和韩庙乡红庙事件遗址,通过采访相关知情人,形成书面材料2万余字,拍摄照片120余幅。
5、建成了中共商河党史网。
2008年,中共商河党史网建成,和商河县情网共享资源。《中共商河地方史》(第一卷)、《商河革命斗争史话》、《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中共商河县组织史资料(1987.10-1999.12)》、《 中共商河县党史大事记(1990.1-1997.12)》、《中共商河县党史大事记(1923-1989)》《中共商河历史(1949.10-1978.12)》录入到了网上。丰富了商河县情网的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提供了方便,为党史工作资治育人拓宽了渠道。
二、以服务大局为中心,求真务实,推动史志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了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开展了对《山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2006年2月,召开了全县史志联络员学习《条例》座谈会,把《条例》原文印发到每位联络员手中。县史志办还就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条例》活动做出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新华杯”《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知识竞赛,通过县政府政务信息网将问卷下发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近200人参加了竞赛活动,30名参赛选手和10个参赛单位分别获得个人奖和组织奖。
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召开的全县党史史志工作会议,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了党史、史志工作,增加了党史、史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对保障我县的党史、史志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对行业志、部门志的指导工作,各类志书百花齐放。
县史志办积极指导有条件的部门和乡镇编写部门志、乡镇基层志,以充分挖掘地情资料、展示各行各业的优势与特色,丰富完善方志编修体系,已经出版了《商河水利志》、《商河邮电志》、《商河电业志》、《商河民政志》、《商河油区志》、《商河政协志》等十几部行业志。对正在编修部门志的单位进行了精心的业务指导,先后对县工商局、县建设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培训。
(三)建成了商河县情网和县情资料库。
2006年9月,由县史志办主办的商河县情网正式开通,商河县情网全面介绍了商河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与成果。
2008年8月,根据 “高起点、高水平”的总体要求,县史志办在济南市率先完成了商河县情网的改版升级工作。8月20日,全市史志系统地情网站改版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改版后的商河县情网()立足县情特点,增设了十多个栏目,成为全县范围内资料齐全,内容详尽,较具综合性、权威性、并侧重历史文化领域的县情资料信息网站。在页面设计上,联系实际,既注重庄重、实用,又讲究文雅、艺术。在栏目设臵方面,更加关注民生、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社情民意。另外,网站中还含有志鉴资料数据库,附有快速检索功能,人们可通过资料库快速检索有关山东省及各市县区的
志书、年鉴等历史资料。改版后的商河县情网全方位展示了商河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更好的发挥了史志资料的社会作用,为社会各界认识商河、了解商河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为商河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商河做出了贡献。2008年,商河县情网获得全省史志系统“优秀地情网站”入围奖,也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地情网站。
(四)按时完成了历史文化村镇资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
通过反复筛选,我县共有3个乡镇和4个村符合入选条件。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对这3个历史文化镇和4个历史文化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证、走访座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报了 2万多字的文字资料和30余幅照片资料。按时完成了资料收集、文稿编写和照片报送工作。
(五)创新工作方法,《山东年鉴》、《济南年鉴》供稿质量稳步提高。
为提高年鉴供稿质量,使年鉴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反映商河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真实面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服务,我们不断开拓工作思路,通过积极选派年鉴撰稿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召开年鉴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拓宽资料来源渠道,不断增加资料的信息含量。出色的完成了《山东年鉴》《济南年鉴》的供稿任务。
(六)商河县方志馆建设情况。
商河县方志馆自2006年成立以来,多方搜集方志资料,对图书进行登记,随时收录新出版的志书、文献等资料。目前,商河县方志
馆收藏着地情资料、志书、年鉴、党史资料、工具书、报刊等10余个门类的2400余册书籍。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照片和图片。自方志馆成立以来,县党史县志办已接待县直部门、乡镇及个人等前来查阅资料者300多人次,提供了有关商河县情、村庄沿革、历史名人、烈士名录等内容的多种文献资料。但由于办公条件所限,尚未建立专门的方志馆,资料多集中保存在办公室档案橱内。下一步将努力抓住当前政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努力推进商河县方志馆建设。
(七)《商河县志(1991—2010)》的编修情况。
自2009年2月启动续修《商河县志》工作以来,县史志共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培训撰稿人180余人,通过赴章丘、临邑等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多方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确立了县志纲目,通过召开调度会、分行业分部门培训撰稿人等形式,对各单位续志工作进行督促指导200余次。目前,已完成80%的资料收集任务,包含了全县的建臵沿革、城乡建设、工业农业、财税金融、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资料搜集量达100万字,长编撰写已达15万字。2010年11月,为了将近年来商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取得的各项成就全面系统地载入史册,保持县志记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社会综合效益,为推动商河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服务。经市史志办同意,县史志办召开会议将《商河县志》编修下限由2008年延伸到2010年。
(八)启动《商河年鉴(2007—2010)》编写工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
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长远打基础、求突破,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说,2007年以来的几年是商河发展变化最大、最快,成效最多、最明显的几年。为真实、准确、全面地记述商河这4年的发展历史,通过比较4年前后的巨大变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富强文明现代新商河的热情,通过深刻总结4年发展的经验成果,为商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了填补商河修志史上未编修年鉴的这项空白,县史志办决定启动《商河年鉴(2007——2010)》的编写工作。2010年11月10日,启动工作会议在县委党校礼堂召开。济南市史志办年鉴处处长郭建群,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任立新出席会议,县长助理李冬利主持会议。县直各党政、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及史志撰稿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续修商河县志的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了商河年鉴编纂任务。目前年鉴编修工作正处于各单位编写初稿阶段,计划2011年出版。
三、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史志队伍新形象
(一)积极争取,队伍建设和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先后有6名大学生来到史志办。他们的加入给办公室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活力。积极争取,配备了7台电脑、1部数码相机和1台打印机,改善了办公条件。为了改善史志联络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我们先后对全县的史志联络员进行了调整,重新选配了一批文化层次高、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人员充实到史志联络员队伍中,调整后的联络员年龄更加优化,大学文化程度的占到89%,为做好我县的史志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牵线搭桥,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积极响应建设新农村活动。自2006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三二一”行动方案的部署,史志办与韩庙乡西燕村的李之明、李之臣及东郭村的郭西亭、郭忠新、郭本信等5户结成帮扶对子。2008年,济南市史志办与龙桑寺镇袁家村结为帮扶共建对象,帮扶共建以来,县史志办积极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和市史志办一起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给共建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了路面的硬化、大街的美化和净化。村委会办公室、村党员活动室也已经建设完成。村里的交通条件和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为村民们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机关建设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并有专人负责,认真执行和完成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任务,支部认真开展党员活动。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活动要求,认真开展活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提升了队伍形象。
1、以实际行动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通过提出“构建和谐单位、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的奋斗目标,开展新老党史干部茶话会、慈心一日捐、文艺联欢会、学习法律知识、救助寒门学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和谐创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争创佳绩的信念。
2、按照全县“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开展“五大行动”的精神要求,联系办公室实际,确立了开展以“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争做环境建设标兵”活动。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县史志办密切配合全县的安排部署,在活动每个阶段及时召开动员会,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并形成实施方案与实施意见,活动后期形成相应总结,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扎实做好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全县史志工作,推动了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以全县开展的“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活动为契机,切实解决思想境界不高,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做好结合文章,杜绝形式主义,使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提高思想境界、业务素质、工作效能,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使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热情服务、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展现了我县史志队伍的新风采。
“十一五”期间,县史志办积极参与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现了我县史志队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风采。
1、积极组织全县地方史志工作者,踊跃参加省史志办主办的“庆
祝《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书画展”活动,所选报的7名作者的8幅作品全部入选并展出。
2、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组织开展的济南市迎“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暨联谊活动,县史志办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3、积极组织参加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济南市中共党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征文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共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3个。
4、在“和谐社会、和谐济南”征文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所选送的23篇论文中有17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商河史志办获得优秀组织奖。
5、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举办的庆祝《济南年鉴》创刊20周年书画展,征集书画作品10余幅,受到市史志办的表扬。
6、圆满完成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征文”活动,共提供了6篇质量高、层次深的论文。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
7、认真组织参加了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的“庆祝建国6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并及时将征集到的9篇较高质量的征文报送到市党史研究室。
8、积极参加济南市史志办举办的“济南市史志系统学习优秀志书业务技能大赛”活动,史志办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人员获得三等奖。
存在的问题
一、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文化强县建设等方面还有
不足。
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商河县党史学会和地方史志学会,吸纳本系统和社会各界有志于史志研究的精英,促进理论研究和交流;并发挥群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史志服务现实的功能和作用,使史志工作成为我县文化发展的新亮点。其次加强以开发利用为核心内容的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史志部门在人才、资料方面的优势,大力挖掘史志资源,积极探索用志新途径、拓宽用志领域,采取举办专题展览、编辑出版地情资料丛书、参与全县重大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形成新的服务产品,为各级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为宣传商河、培植商河历史文化品牌提供服务,为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服务。
二、工作能力、行政效能等自身建设仍有不足。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坚持日常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深入持久地学,全面系统地学,通过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宗旨观念,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增长才干、培养综合能力。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在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综合能力。善于发现和培养具备理论研究能力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理论研究创造良好环境,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地方志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在全市甚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
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重点
一、认真、按时完成每年的《中共山东年鉴》、《山东年鉴》和《济南年鉴》供稿任务。
二、完成《商河年鉴(2007—2010)》的编纂工作。
三、推进《商河县志1991—2010》的长编编写工作。充分利用《商河县志》资料征集渠道,对商河地情资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进行加工整理,一是出版专志,二是搞好研究,做好服务工作。
四、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商河县情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多渠道地收集、挖掘、整理地情资料,为社会各界认识商河、了解商河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不断充实和完善商河县情网站的栏目及内容,全方位地展示商河县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宣传力度,增强网站的效果与影响力。
五、着力推进史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按照《条例》赋予的职能,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条例》的规定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进地方史志工作法制化进程。
六、大力加强史志队伍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史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史志事业的专业人才,加强史志队伍。造就“以奉献为先、以工作为重、以学习为尊”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激发工作动力,使史志部门成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学习型部门,成为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历史思考、现实思考的研究型部门,成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部门,为完成艰巨的史志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要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学习研讨班、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进修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史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素质,又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史志队伍。
党史县志办公室 2010年12月2日
2.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二
县关工委“十一五”工作成绩暨2010年工作总结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县关工委“十一五”工作成绩暨2010年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关工委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县关工委坚持以“三级联创”工作为龙头,以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关爱成长活动为载体,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方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教活动,全县关教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基层组织网络建设状况
目前,全县16个乡镇、41个县级部门、140余所中小学、235个村都成立了关工委,368多个村民小组成立了关工小组,全县参与关教工作的总人数达到7918人,其中“五老”达到6926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狠抓龙头,示范带动,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全县9个乡镇达到“六有六好六化”标准,58个村达到“四有一经常”标准,泾干镇瓦王村等19个村达到关教先进村标准。王桥镇岳家坡村被授予省级关教工作先进单位。在“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中,切实加强指导和考核,经过基层推荐,乡镇审查,县关工委把关,县委决定等程序,全县命名表彰35个先进单位和45名先进个人。
三、宣教队伍建设状况及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和成效
全县共组建县、乡两级宣讲团(组)20个。其中县级德育讲师团1个(17人),家教讲师团1个(19人),法制讲师团1个(14人),乡镇级宣讲团(组)17个(285人)。2010年宣讲团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广泛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宣讲活动72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6万人次。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宣讲团的作用,抓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县德育教育讲师团成员赵铭九同志在中、小学先后作报告30余场次,辅导学生2000余名。邀请西安陆军学院岳晓军中校为姚家巷中学2400余名师生作《坚定人生目标,刻苦努力学习,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的励志报告,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清明节,县关工委与兴隆镇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祭奠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英烈活动,参与学生达8000多人,并就撤校村如何开展关工委工作开展了专题研讨。与教育部门联手,利用暑假组织三批近百名中、小学生参加专题夏令营、安吴青训班红色旅游活动。与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师生中广泛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收集优秀作品800余篇,推荐65份作品参加全省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共有24名学生获奖。组织老同志协助教育局对辛亥革命以来泾阳籍名人资料进行搜集完善,作为中小学“四德教育”内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了给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县关工委联合文物旅游局等部门确立了大地原点、安吴青训班等1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岳志德陵园被命名为王桥镇青少年教育基地,并举行了揭碑仪式。11月份县关工委协同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积极开展了第八届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征文活动。
二是做好对青少年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县关工委走访100余户家庭,与1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160余名留守、单亲、残障儿童进行困难救助。积极协调民政、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共救助贫困中小学生437人次,资助贫困大学新生87人,共计资金23.5万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县关工委还参加了龙泉乡明日小学成立22周年庆祝活动。该校是所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儿童,弱势群体为主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相比,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但是牛校长不屈不挠,自己家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庭经济付出了很大一笔,使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22年来共培养出15000多名学生,其中几百名已经回报社会,回报学校,事迹非常感人,为青少年的教育为我县甚至全市全省树立了一面旗帜,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六一”节前夕,中张镇、龙泉乡关工委与乡民政办、学区向全乡150名留守儿童发放实物6000余元;太平镇关工委、学区走访慰问20户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泾干、蒋路等乡镇关工委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救助困难大学生活动。
三是发挥“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作用,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动员组织56名“五老”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由县广电局发给监督证书,进入网吧监督检查,对重点青少年登门做工作,结对帮教。“五老”积极与司法、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远离网吧,安全伴我行”万人巡回宣讲活动。高庄、桥底等乡镇关工委组成“一帮一”帮教工作团,使32名学生成功解除网瘾,回归学堂。白王镇关工委与中心校联合聘请了18名“五老”做为各村小学校外安全协管员,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四是想法设法为青少年做实事、做好事。三渠镇关工委协调县乡有关部门资助了13名贫困大学生,经过多方协调设立了“岳志德尊师重教教育奖”,与王桥中学联合召开了冯召见义勇为先进事迹报告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会。云阳镇关工委、老协在罗家村召开“好媳妇”、“好公婆”、“红花少年”表彰大会,表彰了17名先进人物,为其披红戴花。蒋路乡关工委积极联系西安国际旅行社欧美部市场部总监李智及西安新华书店为蒋路学区捐赠价值5万元的书籍、活动器材。口镇关工委与镇科技信息服务部联合聘请专家举办回乡青年科学养猪知识讲座。王桥镇社树村姚国林义务为学生自行车打气、补胎,劳累成疾,奉献爱心,在全县起到了率先榜样的力量,受到了当地家长和青少年的高度赞扬。还有云阳镇高家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彦民老师,自己出钱义务为青少年举办各种培训学习班,如英语、书法、画画等,是真正的活雷锋,在云阳享有崇高的威望。
五是加强法制教育和科教知识普及工作。县乡两级关工委配合司法部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配备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30名、法制报告员16人,协同司法局在口镇中学等学校作法制报告30余场,辅导师生达1.6万余人。同时,老同志与“问题青少年”建立帮教对子113个,深受家长欢迎。不少乡镇关工委还建立了老年护村队、护校队,为学生校内外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2010年11月11日-13日县关工委参加了全国家教经验交流暨研讨会。王桥镇关工委在各村家长学校广泛宣传养殖能手乔志博的致富事迹,推广良种猪的饲养技术。龙泉乡龙源村老同志主持举办返乡青年种养植技术常年培训班。崇文镇关工委动员各村老同志发挥优势,积极帮助初高中毕业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生、返乡青年联系上技校,学技能,安置就业,为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围绕庆祝中关工委成立20周年,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力度
为了隆重纪念中关工委成立20周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推动我县关教事业上台阶、上水平。经过基层推荐,乡镇审查,县关工委把关,县委决定等程序,全县推选出一批关教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月20日县委、县政府对涌现出来的35个先进集体和45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报了前一阶段全县关教工作检查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关心下一代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关工委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利用新闻媒体、简报、文艺作品、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各级关工委和广大老同志教育关爱青少年的典型事迹,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关教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关教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县关工委正着手编撰泾阳县“五老”风采录。各级关工委已做好有关文字、图表、照片、影像、实物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现资料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下一步编撰已打下了基础。我们积极向《中国火炬》及省、市、县《关工委工作通讯》以及涉老涉少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投稿,我县关工委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推荐的四篇作品分别被编入中关工委青少年德育教育读本,其中《家庭教育的传播者—陈省三》和《爱心献孩子,余热育新苗—赵铭久》入编了《红烛照耀兴国之路》,《高高擎起关爱的火炬—张从田》和《夕阳情未了—于景仁》入编了《我用今生爱明天》,大力宣传了泾阳 “五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广泛传播“五老”的感人事迹,使“五老”的崇高形象成为青少年人生旅程中的醒目路标,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各乡镇关工委因地制宜编排了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反映城乡广大老同志心系关教、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五、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关工委,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全面抓好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服务型关工委的同时,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实效性。一是在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载体、工作品牌上不断创新,在解决青少年热点、难点问题上有了新进展新突破。二是把“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作为做好关教工作“三位一体”的科学定位和工作方针,找准切入点,提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加强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做到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总之,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使我县的关教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各乡镇关教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地方关教工作存在办公人员、经费等实际困难;二是个别地方关教活动还不够规范化;三是抓点带面工作相对薄弱,没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宣传工作跟不上,社会舆论氛围不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寻求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来源
3.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三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壮村”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文化兴镇、调整富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全力冲刺“六个一”工程,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十一五”及今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及明年工作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2010年及“十一五”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一)2010年1-11月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镇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序时进度要求,各项工作协调稳步发展。1-11月份,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总投资7.8亿元,占年目标的112%,同比增长63%;列统企业实现工业销售18.6亿元、开票销售10.37亿元,分别占年目标的89%、87%,实现入库税金5300万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技改8.2亿元,占年目标的118%;新培植列统企业7个,占年目标的140%;新增私营企业95户,新增个体私营注册资本金5亿元,分别占年目标的108%、93%;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9700万元,占年目标的97%,同比增长135.4%;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达11.5万元,占年目标的95.8%。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具体情况及措施如下:
1、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全面推进。今年以来,全镇共实施规模以上项目22个,其中已竣工或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分别是幸福广场、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光稳定剂、鹿港商务楼,完成协议引资额1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占年目标420%,协议注册外资210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位资金625万美元,分别占年目标的105%、62.5%。一是强化信息收集。两套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外出,广泛收集招商信息;每月召开两次招商信息和项目建设推进会,并对上报的有价值信息进行跟踪督查。各村居、单位全年共上报招商信息50余条。二是强化招商成效。继续推行以商引商、驻点招商和镇村联手招商等方式。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将招商引资纳入经济社会目标综合考核,着力构建领导亲自上、部门全力抓、干部主动招、群众齐参与的招商工作新格局,由村(居)、站(所)引进的项目达12个。三是强化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领导班子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不断加大帮办服务力度,全年为园区企业招工一千多人次,为翔宇纺织、康丽欣电池、申宏塑胶等企业培训熟练工480人,协调资金6000多万元。目前,幸福广场商贸区、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再生铅、合力橡胶等项目已竣工或投产。四是强化平台搭建。“四区一园”(即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东区、县化工区、镇工业集中区、县镇村工业集聚园)规划科学合理,功能设施完备,已经成为我镇招商引资企业项目的重要载体,2010年新实施的康丽恩动力电源、全自动毛条、合力橡胶、再生铅、鹿港商务楼等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华章建材、驰耐特汽配、润洪建材等进县镇村工业集聚园项目12个,瑞泽农化、光稳定剂等进县盐化工区项目3个。今年新规划实施的占地1000亩的建材产业园已引进项目4个,在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兴建的4万平方米、上下四层标准化厂房,二层主体已完工,计划2011年3月份完工。
2、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物质激励等措施,加大对镇域特色农业和大户的培育力度,全年实施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优质大蟹养殖面积6000亩,中低产塘口改造500亩,完成四季鹅饲养量75万只,貉子4600只,生猪3.1万头。完成四旁植树11.5万株,培育花卉苗木300亩,在大管、中沟、胜天河、褚赵总沟等重点区域完成成片林166亩。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全镇共推广大型拖拉机、插秧机近50台,推广机插秧8000亩。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项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培训举办18期1500多人次,培植各类示范户595户。农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积极帮助越城珍稀植物园等农业项目实施好灾后重建;向上争取资金400万元启动实施了西南片5000亩农业项目开发;编报的洪泽湖大闸蟹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已争取省财政到位资金80万元;完成脱贫攻坚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并通过上级验收。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全年共发展各类合作社59家,其中创建市示范合作社2个、县示范合作社10个。坚持以土地流转工作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先后在大管、清涧、灯塔、双湖等村实施土地流转5000多亩。
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全年完成杨码、临河、洪泽园三村、胡庄、盐化工区等地块1000余户的拆迁工作和邓码、杨码、富民四期、惠民三期、金都秀水等安臵小区服务工作;全力服务与保障了物流园、乐水养生园、邓码小区、砚临河风管带东侧段、地面水厂、尾水湿地、污水泵站及管线铺设、洪泽湖景观地标、战备石油管线、军用光缆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及时做好进园项目用地清障工作,保证了60多个重、特大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启动实施了规划安臵500户的越城居住点、徐杨居住点建设工作,符合条件的100余户已有80%建成入住。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浚沟、渠62条,整治村庄废塘12处,完成水利土方53.7万方。做好周桥灌区改造工程项目和危桥改造项目,配套各类水利建筑物162座,其中改造危桥11座,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进一步强化现有61.75公里农村四级道路管护,开工新建7.35公里农村公路已全面竣工,并通过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创建验收。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狠抓责任分解和督查考核,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排查”活动,有效摸排清理各类不稳定因素,严防赴京入省上访事件发生,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59起,很好地维护了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及省市县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和谐稳定。切实强化校园、企业、小区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大排查,杜绝各类安全隐患滋生。围绕计划生育“协调发展先进县”创建目标,加强示范村、合格村建设,狠抓4个计划生育薄弱村转化,严格实行计生联系制度,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今年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9.01%。不断强化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争创全省文明乡镇活动,切实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居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元旦、春节和“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期间,成功举办了多项文体活动,切实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全年组织各类题材电影反映近两百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镇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4%;完成新农保参保人数14692人,参保率达93%;完成全镇城乡低保873户1922人、无固定收入重残人532人、五保户144人,发放金额共计700多万元;做好失地农民保障登记填报工作,为邓码、杨码、洪泽园三村、渠南、玉河等村(居)3000多户办理了土地换城保手续。积极做好廉租房及补助工作,共办理廉租房72户,租赁经济补贴42户,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5、党建工作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素质建设和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各项制度,使党委决策更加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同时,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知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十六字”方针发展新党员,实行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全年共发展党员13名。全面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中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87个联系点,开展大讨论活动64场次,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6类共245条,梳理出突出问题6类共159个,已全部解决到位。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三级联创”工作,切实抓好“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工作,为丰富党建工作新形式,在实施村居互助共建的基础上,将从黄集划入的7个农业村和城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居委会结对。同时,切实推进基层党建阵地建设,规划新建了洪泽园三村、胡庄2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达3300平方米,改造了村综合服务中心5个,分别是洪渠、湖滨、崔朱、清涧、双湖。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十一五”期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预计至2010年末,可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059万元,每年分别递增31.8%、23.2 %;财政收入可望突破亿元大关,每年递增45.7%,比“十一五”计划增幅翻了一番。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3:2:1调整为现在的1:3:2;“工业强镇”战略不断推进,纺织、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工业企业个数已达46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比“十五”末净增17家,预计“十一五”末实现工业销售22.6亿元、入库税金7230万元,与“十五”末相比,每年分别递增46.3%、64.4%。
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5万亩/年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万吨/年左右,水产养殖、绿色蔬菜、四季鹅饲养等特色产业得到有效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5年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59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6个。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预计“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8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年递增率均超过10%;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覆盖率大大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以认真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平安创建先进集体”、“淮安市十强乡镇”、“六有六好”党委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十二五”总体目标:跻身全市城关镇前三名,三年跨入苏北第一方阵,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体目标:“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发展要努力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8604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每年递增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达50亿元,每年递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以10%的速度递增,分别达到25541元、18198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推进。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长25%;新增列统企业5个、列统企业销售收入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9%;列统企业开票销售13亿元,同比增长24%;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平均达14万元以上;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900万元,增长9%。
(二)2011年主要工作措施
1、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增强跨越发展的驱动力。
聚力突破招商引资。继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招商环境,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层次,重点引进与本地原有产业密切关联、与周边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企业,特别科技型、外向型、生产型为主的企业,努力形成拉动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招商责任,加大招商奖惩力度,强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经济运行倒逼警示机制,紧盯在谈的汽车配件、特种电缆等一批项目,确保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其中力争招引5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每季度都有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全年外资实际到账不低于500万美元。
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促落户,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促回报,进一步完善领导督办、专人帮办、定期会办等帮办服务机制,加强紧逼督查推进,严格考评奖惩问责,排除影响项目建设的一切困难,确保全自动毛条、康丽恩动力电源、合力橡胶、鼎盛门窗、恒鑫服饰等已竣工项目开饱吃足、达产达效;抓住在谈项目,加快向签约开工转化;切实抓好在手项目,瑞泽农化、汽车配件等项目,要及早开工建设;着力抓好光稳定剂、驰耐特汽配、春翔管业、润洪建材等在建项目,倒排时间进度,明确专人帮办,确保早日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做优发展平台。继续以“四区一园”发展平台作为吸引和承载项目的聚集地,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速基础配套建设,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新平台。强化镇创业园招商力度,使每幢标准化厂房有项目、有企业;加快镇村工业集聚园现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园区企业提升增效”工程,形成企业集聚效应;抓好 经济开发区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建材产业园的建设和项目招引工作,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2、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强化跨越发展的支撑力。
壮大工业经济。坚持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要素,解决资金、用工等难题,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产能攀升。进一步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技改投入,着力做大做强。坚持把列统企业培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扶持和培植能够快速产生规模效应、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快速抢占高端市场的大企业。全年新增列统企业不少于5个,实现列统企业开票销售13亿元,新培植年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
引进总部经济。把总部经济作为地方财政增源的重要支撑。发动村(居)、站所、部门广泛排查关系,大力宣传总部经济政策,争取全年引进总部经济企业10个以上,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其中争取引进入库税金500万元的总部经济企业1个。
发展新兴经济。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财税结构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五大市场和五条特色街为依托,采取政策扶持、能人带动、招商引资等办法,推动物流公司、汽车租赁、旅游产业、高档休闲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活跃全镇经济。全年力争新增个体私营企业75户,新增注册资金2.9亿元,新培植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三产服务业企业5个以上。
3、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积蓄跨越发展的承载力。
强化重点项目保障。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协助做好新县中、尾水长廊二期、新酒厂二期、汽车站、水泥厂等地块拆迁安臵工作;加快实施越城、徐杨等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积极服务东十三道、东十道延伸、东十一街连接线、双子楼、天泽名都、东城一品等城建重点项目及经济开发区、盐化工区项目用地;继续做好杨码、临河、洪泽园三村、胡庄、渠南、玉河等被拆迁地块村(居)民土地换城保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现有乡村道路维护,坚持管理与养护并重的原则,健全管理网络,落实管护责任,确保现有农村公路完好畅通;积极向上编报争取农村道路铺设计划,力争2011年再规划实施12公里农村公路。
强化环境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镇、村(居)、组三级防违治违工作网络,加大巡查力度,有效控制镇域内违法建设。以巩固和扩大“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为目标,加强环境整治,建立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市容环境、小区环境、农村环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打造整洁、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
4、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跨越发展的助推力。
提升高效农业。培强做大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万亩设施蔬菜、万亩水产示范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旅游业。对已实施的农业项目,加大扶持帮办力度,促其扩规模、提质效。重抓科技推广,做好农业科技示范镇创建工作,加快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及科技示范点建设,加强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在名、特、优上做文章。
发展合作组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重抓有较大规模、有带动能力、有品牌、有影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民致富步伐,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
建设村级创业点。把村级创业点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把有基础、有条件的村(居)和大户作为重点培植对象,引入多元化投资模式,完善配套设施,并通过帮扶引导和政策激励,确保今年建成村级创业点5个,力争7个,每个村(居)培植规模以上大户4个。
5、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跨越发展的保障力。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狠抓安全监管,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民生诉求通道,建立正常的接访、下访、回访制度,认真处理好各类信访问题,深入开展“三项排查”工作,努力做到发现在早、处臵在小、消除在基层;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网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等系列平安法治创建活动,争创省级社会治安镇。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镇、文明村(居)、文明单位和星级文明户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80%以上的村(居)达县级文明单位,100%的社区达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建立科技、文化、卫生下乡长效机制,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继续加大农村文体设施投入,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功能,加大整治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网吧管理,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基层文艺创作,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兴办惠民实事。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就业培训,为广大群众实现充分就业搭建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土地换城保”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程;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城镇居民医保体系,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继续加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与服务,巩固和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村居干部实绩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员素质不断提高。着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和产业型党组织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建设确保应建尽建。进一步抓好基层阵地建设,所有村综合服务中心均达到“五室一广场两超市”的标准。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本好转。继续抓好人武、统战、科技、统计工作,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四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决定性的任务是实施“十二五”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程。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把教师培训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训机制领导 组长:陶向东
副组长:蔡汉新
赵雪
组员:陆本刚
谈应忠
金培祥
金福太
王长青
李宝万
三、目标要求。
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重点 适应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省、地、县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以现代远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校教师。
五、主要任务。
1.建立主动参与,开发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系统。
2搭建教研组校本培训管理平台。形成 高效的决策,执行,评估和奖励的管理运作机制。
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构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框架,探索学科领军型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分层次,分类别,多类别多模式地开展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学科领军型教师中青年教师培训模式。
4开发优秀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的研究,集中人力物力开发优秀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我校教育校本培训优秀项目系列.5创建校本培训示范教研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和领导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示范的质量6.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获奖。处理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逐步实现备课,办公电子化。
(一)全员培训
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具体要求如下:
1、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当前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50学时)
2、新理念。
新理念培训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40学时)。
3、新课程
新课程培训应结合教师实际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狠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修。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掌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
4、新技术。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五年集中培训不少于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落实上级的农村教师培训援助计划,根据上级安排,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各种培训。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级管理。
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分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同时指派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培训,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及评价制度把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与教师资格证再认证相结合。把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骨干选拔,评优评模的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规为不合格。形成教师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教师学完规定课程,经省统一考试,县继教办考核合格者,由学校登记考试考核成绩。
(三)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训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
(四)加大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经费。
县按规定从公用经费中提取5%用于教师培训。学校也应拿出部分办公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确保经费用于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培训及教材建设。
六、实施步骤。
“十一五”期间继教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① 启动阶段: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底为启动阶段。此阶段征订教材,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本校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
②
全面推广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展开。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不搞形式主义。对各校校本培训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
③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为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上半年镇内自查,接受县级检查验收,2010年9月底接受市级检查验收,2010年10月-12月接受省级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结束,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七、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白马小学
2005.8
肖家嘴小学“十二五”校本培训计划
“十一五”以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县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校本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学教师参加校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重要时期,要努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教有专长、名教师,使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我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教师校本培训“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健全和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创新工作方法,追求培训实效,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具体目标
同并进。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培训,使中小幼教师学历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3)加大名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德艺双馨、业务精湛、在省、市具有一定声望的“名特优”教师。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人才梯队,适应我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
(4)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加强培训科研,探索全员培训“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改进培训方式,初步形成教师根据需要,自选培训内容、时间和形式自主学习,学校积极支持、教师自觉参训的教师培训格局,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三.主要任务
1.优化实施网上培训
网上培训是依托优质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方式,是实现 “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教师全员培训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要结合《南京教师培训》网站建设,整合省、市、县三级网络培训资源,大力推进教师网上培训,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与管理策略,提高网上培训的实效。2.深入推进校本研修
学校是实施教师教育的有效阵地,教育局相关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方案审批、过程指导、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工作,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校本研修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3.突出幼儿教师培训
“十二五”时期是幼教事业加速发展的五年,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突出幼儿教师岗位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依托城区对口支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扎实开展全员培训。
4.按需开展专题培训
作为对教师全员培训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主题、有重点地开展面向中小学各学科及学前教育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开办班主任、心理咨询员、计算机(电子白板)应用能力等主题的培训,结合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做好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等。每学期初由中小学提供需要培训的项目,报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统筹,形成培训“菜单”,根据“菜单”组织市、县名师“送培到校”,重点关注农村中小学,为学校发展解决实际需要的问题,为薄弱学校教师成长,提供优质培训资源。
5.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1)骨干教师培训 为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实施“十二五”新一轮中小幼教师脱产(半脱产)培训,采取系统性集中培训或主题性短期培训等不同形式,五年内培训骨干教师总量占全县专任教师的25%。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的优秀教师群体。
(2)名优教师培养 落实“人才强教”战略,结合市级“1130”优秀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中小学教师100名以上;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优秀中青年教师100名以上;继续评选“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培养造就新时期的“南京教育家”30名以上),实施中小学“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在完成我县“第二期名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基础上,开办“第三期名教师高级研修班”和“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等培训班,力争到2015年,新增特级教师(含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学科带头人15名、市优秀青年教师40名,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梯队。
(3)名教师工作室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增名师工作室15个,试行“网上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建立,促进名师的再成长、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经费支持、活动交流、业务指导和管理,把名师工作室建成先进教育思想的“集散地”、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加油站”、教育教学能力的“练兵场”。
新一轮的骨干培训中,我县将积极配合上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安排,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参加省、市级培训,到境内外高等院校及知名中小学进修深造、挂职锻炼和担任访问学者。
6、高起点实施新教师培训
适应教师“凡进必考”的准入制度, 认真分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素质特点,努力改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加强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企业、教研等部门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高校,开展技能提升和理论提高等方面的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8、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
充分发挥我县教师教育机构职能,继续多渠道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到2015年,全县幼儿教师力争专业学历达90%、大专学历达80%、本科学历达3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95%,本科学历达6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5%,硕士研究生学历达5%;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100%,硕士研究生学历达25%;职业学校本科学历达95%,“双师型”教师达80%。
9、加强干部队伍培训
(1)校(园)长提高培训 加快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进程。所有在职中小学校长必须参加规定学时的提高培训,认真做好校长学历提高和骨干培训工作,鼓励校长带头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培训。每学期开办校长培训班,依托省级以上干训机构开办1-2期校长研修班,确保参加骨干培训的中小学校长不低于校长总数的50%,新增市级及以上名校长3-5名。(2)校(园)长专题培训 分别举办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分管德育校长培训班、以“校本研修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教学校长培训班和“安全和谐校园建设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后勤校长培训班,着力奠定学校内涵发展力。
(3)中层干部培训 开办教学、科研、团队(辅导员)等为主题的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
(4)后备干部培训 开展年青优秀的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全面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
四、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确保“十二五”教育继续教育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师继续教育责任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分管领导及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溧水县“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统一领导。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站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校长任培训站站长,统筹规划实施校本研修,精心组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3)加强组织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依法治教的范畴,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溧水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工作计划,中小学要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实施计划,分步落实“十二五”师干训目标任务。
2.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管理
(1)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体系 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修订完善《溧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溧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必需制定相关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办法,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与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效衔接,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业务档案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职务评聘、岗位设置和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凡没有完成上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先进教师、优秀教师或其它荣誉称号;教师进修学校要制定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出勤、学习态度、培训效果等的考核。
(2)加强评估督导 将中小学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范畴,并作为对中小学校长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严格执行签证验证制度 实行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依法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确保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率100%。
3.基础保障,确保培训质量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中小学校和教师合理分担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1)确保政府投入到位 认真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苏政发[1996]157号)中关于财政拨付的教师培训专款的标准提高到教师工资总额2.5%的规定,保证教师培训经费政府拨款足额到位。
(2)确保中小学专用培训经费 各中小学要确保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3)建设省级示范性教师研修中心 按“示范中心”标准,加强教师研修中心及培训基地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使培训设施及培训者队伍素质与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相适用,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整合本县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电化教育等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体系,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更新理念,创新工作体系
(1)加强实践研究,创新培训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创新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科研,以培训科研促进培训发展,加强具溧水特色的培训文化建设。
(2)整合“三网”资源,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南京教师教育”网的建设和开通,整合省、市、县三级网络培训资源,充分利用“校校通”工程所改善的网络硬件设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以信息化推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
(3)推进校本研修,培育“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基地,要充分培育“十一五”期间我县各中小学形成的丰富校本研修成果,依据南京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选标准,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学校,以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5.深入研究,探索培训模式
5.“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总结1 篇五
一、加强领导,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制。
为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镇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由镇长亲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镇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农业综合站、水利水土保持站、林业站以及16家企业和18个行政村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了办公室,办公室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了节能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在节能管理中的职责,并建立了反馈机制。领导小组在“十一五”期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东坑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我镇节能工作的办法和制度,确保我镇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评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建立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作为当前节能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根据景宁县“十一五”节能减排意见及镇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十一五”节能目
标责任书》责任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镇“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并将节能目标逐级分解到用能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与全镇16家企业、18个行政村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做到层层有指标,逐级抓落实。同时,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引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 “十一五”期间,为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我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在具体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强调利用技术改革契机,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并取得节能减排的重大突破。以景宁正一不锈钢管有限公司为例,“十一五”期间建立了20米智能滚动底辊炉,在原来用煤基础上,每年可以减少350多吨标煤。各高耗能企业引进退火炉设备,退火炉是一种新型换热设备,是节能型周期式作业炉,超节能结构,采用纤维结构,节电60%。在农村,积极推广沼气建设,东坑镇目前已建好400多口沼气池,按每产一年6-8瓶液化汽,一年可以减少2400-3200瓶液化汽。
四、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意识。
“十一五”期间我镇以座谈会和竞赛的形式多次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和培训工作,调动各方节能减排积极性,提高了各企事业单位、各行政村的节能减排意识,取得良好效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落实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中,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利用悬挂巨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
五、存在问题
1、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不能正确认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推进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节能减排意识比较淡漠,制度不完善,节能减排还未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节能减排工作尚未形成合力。个别企业节能减排责任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给节能减排工作造成消极影响;个别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迫于产能提升和经济发展压力,受资金和技术等条件制约,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六、“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十二五”是节能减排工作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我镇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十一五”期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监察机关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各村、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会议和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别是执法监察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及时作出具体安排。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配合并督促有关部门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要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统筹已部署的相关工作。
2、强化督查。各村各单位的监察工作要在镇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以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监督检查,主要对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通过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我镇“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顺利完成。
6.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六
截止2009年,攀枝花市“十一五”期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2230万元(未包含省直管高速公路),其中二级路网和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968万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81545万元,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870万元,客运站点码头建设完成投资847万元。
“十一五”期间,攀枝花新建公路424公里(未包含高速公路),改建公路861.69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由2005年的1841.171公里,上升为3718.182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144.72公里,国道58.015公里,省道391.114公里,县道826.032公里,乡道621.545公里,专用公路31.277公里,村道1645.479公里。路网密度里程,由2005年的24.75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9.9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102%。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村乡镇客运站41个,其中五级站6个,简易站8个,港湾式车站5个,招呼站11个,全市等级客运站总数达到32个。新建乡镇客渡码头5个,改扩建2个,乡镇客渡码头总数达到35个。
二、2010年实施计划
(一)地方重点路桥建设项目
1、渡口桥南立交D、E、F匝道:新建,全长1.13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08年至2010年,项目总投资9800万元。
2、新密地大桥:新建,全桥长296延米,计划建设年限为2008年至2012年,项目总投资9730万元。
3、G108(平地~挖断路):改建,全长10.04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09年至2010年,项目总投资4080万元。
4、S214(甸沙关~丙谷):大修,全长46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10年,项目投资估算6000万元。
5、S214(总发~平地):改建,全长35.87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10年至2011年,项目总投资18404.9万元。
6、S214线甸渡路(倮果桥-密地桥)及金歇路(金江-倮果桥):路面大修(车辙处理),全长15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10年至2011年,项目投资估算4000万元。
7、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新、改建,已开工上段,里程8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09年至2013年,项目总投资41000万元。
8、西攀高速公路安宁连接线:新建,全长1.4公里,计划建设年限为2009年至2010年,项目总投资6652万元。
9、机场路(K2+480~K2+510):抢险工程,计划建设年限为2010年,项目总投资400万元。
10、渡口立交1号桥、新庄大桥:维修加固,全长685延米,计划建设年限为2010年至2011年,项目投资估算2500万元。
(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7.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七
“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以来,我公司在集团公司、安康供电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中心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陕西电网、双优电网”品牌建设,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现将“十一五”期间及2010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情况
(一)经营业绩迈上新台阶
1、售电量:2010年完成12800万kwh,较基准年2005年4903.39万kwh增售电量7896.61万kwh,增长率161.04%,年平均增长率21.16%。售电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重点项目十天高速开工建设以及县委政府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
2、综合线损率:2010年完成7.49%,较基准年2005年的11.2%下降3.71%。线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考核管理动真格,分段安装了高供高计考核设备,按月考核到所考核到人;二是加大电力市场整顿,对原侵占公网配变的动力用户进行了分离或依法征收变线损;三规范职工自用电行为;四是对用电客户下户线路及表计进行了规范化整改,减少了跑冒滴漏。
3、利润:2010年完成450万元,较基准年2005年的
103.54万元增长了346.46万元,增长率334.61%,年平均增长率34.16%。
4、销售收入:2010年完成2288.93万元,较基准年2005年7666.84万元增收5377.91,增长率234.95%,年平均增长率27.35%。
5、电费回收:实现了电费回收100%目标。6、2010年受理客户报装271户,用电容量7845KVA(其中10KV35户6533KVA,一般工商业56户425KW,居民180户887KW);“96789”受理话务1058件(其中业务咨询514件,故障报修299件)。7、2010年完成单相电能表校验7200只,三相电能表600只,互感器120只,现场校验三相电能表110只。
(二)电网建设推进有力
“十一五”期间,我公司以建设“双优电网”为依托,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了主配网完善工程,基本实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要求。1、35KV输变电工程情况: ①、②、完成池河变间隔扩充工程,投资50万元。2、10KV配电线路完成 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 KVA/ 台,总投资 万元。3、0.4KV及以下配电线路完成 公里,投资 万元。
(三)加强生产运行确保安全形势
我公司辖5座35KV变电站,总容量19750KVA/5台,35KV输电线路5条,总长度112.85公里,涉及10KV上网小水电站4座,总装机2515KW。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3363.976公里,配电变压器516台。截止2010年12月1日,连续1064天长周期安全运行记录。
1、生产运行抓精细。我公司实施了主配网的“模块管理”,使生技部门从繁杂的配网管理中解脱出来,一手抓主网管理,一手抓基建工程,使生产运行趋于清晰化、条理化。
①、预试工作走在前。每年春雨春雷来临前夕,各生产部门都尽早行动起来,主网请安康分公司修试中心对变电站设备逐个进行预试;配网由营销部下计划,各供电所所长统一安排,逐台区进行遥测、检修,全年累计试验510台.次,确保了供电设备随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②、缺陷处理改到位。完成了喜河变扩容工程及二次改造工作,更换了主变CT及站用变丝具。完成了长安坝变电站二次改造工作及长曾线接入和“十天”高速公路专线架设供电任务;在35KV输电线路上,巡视杆塔1045基次,砍伐通道树障1277棵,清除鸟巢16处,清理塔脚泥土27基,更换古两60#、古喜49#、古两68#雷击破损瓷瓶20片。处理10KV及以下重要隐患120余处。因高速公路建设改迁高低压线路 公里。
③、应对灾害早部署。今年7月安康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千百年难遇洪灾,因为我县历来易发生自然灾害,公司领导特别重视防范工作,入汛前就进一步完善了防汛预案、避险措施、防汛物资,在大灾来临之际电力设施损失较小。熨斗镇“6.18”风灾因大树倒塌损毁低压电杆13级,“7.28”雷灾击毁瓷瓶80余片,都于第一时间恢复了供电任务。
2、设备管理求实效。公司把运行中的设备分级划分到站所、到人员,明确管理要求,落实安全责任。一是对运行中的设备资料逐台登记造册,管理者按照巡视卡上明确的数据进行巡视维护;二是加强防腐工作。今年公司抽出
万元专项资金对迎丰变设备及部分供电所台区进行了防腐处理,提高了设备运行等级。三是对老变电站进行了改造。喜河变电站始建于1998年,相对简陋落后,为确保安全运行,公司组建了喜河变电站改造领导小组,对设备区实施了隔离,并对路面进行了硬化美化。
3、控制成本求效益。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以“统一采购、统一归口管理”为原则,由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对多个销售商招标采购。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实行定点、定厂服务,形成了有效的物资内控制度。二是对科室、站所费用及油料控制定额,达到成本消耗事中控制的目的。
(四)规范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公司根据廉洁、效能等需要,除设立“四部一室”外,还成立了物资采购、社会工程合同洽谈等领导小组,实行了主要领导回避制,标志着公司内部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健全全方位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对近两年出台的40余条制度、规定汇编成册,各部门一册,做到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管事;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公司领导层提出自我约束要求;对中层提出做一个合格负责人的标准;对员工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提倡“团结、务实、勤奋、高效”的精神。要求全体员工做到:拓宽工作思路、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工作行为、达到工作高效。
(五)队伍建设保持稳定
县公司职工队伍是一个相对复杂又很敬业的群体,公司领导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队伍的福利,营造正式工与农合工政治上的平等;二是认真落实农合工养老统筹政策,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三是引导农合工广泛参与公司文体活动。在“五一”、“七一”、“十一”前夕,公司分别举办了职工体育运行、企业文化暨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各供电所纷纷组队参与,营造了“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的氛围;四是关心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农历新年、八月十五公司领导都亲自看望退休和困难职工,并对困难职工及子女上学积极申请援助。五是引导职工热诚奉献爱心。今年广大职工及农合工自愿向西南旱灾举行“雨滴行动”筹集善款3千余元;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开展“情系玉树、奉献爱心”活
动,为灾区筹集善款13650元;开展“情系安康7.18洪灾募捐活动,筹集善款12350元。通过一系列入微入细的工作,职工队伍保持了稳定向上的状态,未发生一起上访案件。
(七)党风廉政扎实有效
一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宣传工作,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队伍的素质,以“五型”干部(有建树的人事干部、有情义的人事干部、有魅力的人事干部、有诚信的人事干部、有品位的人事干部)为标准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文章,认真研读了“七个怎么看”等文章,使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和“陕西电网,双优电网”的服务宗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经济纪律,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贯彻落实。今年发展了6名预备党员,有2名积极分子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为支部提供健康、新鲜的血液。
三是加强警示教育,巩固思想防线。年初,聘请县国税局有关领导给全体中层负责人讲解了有关税法知识。10月26日,又聘请了县检查院有关领导为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讲座。
四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班子的带领下,公司上
下努力营造着“携两袖清风,带一片光明”廉政文化,各职能科室全力打造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廉洁意识。
(八)精神文明稳步推进
2009年通过公司全体努力,荣获了“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3月份协助安康分公司成功举办了安康地区精神文明创建经验交流会,为安康地电精神文明上台阶明确了目标。今年,我们按照创建“省级标兵单位”三年规划进行实施,确定了池河供电所、饶峰供电所创建“县级文明单位”。池河供电所创建市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饶峰、古堰、后柳供电所创建县级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公司机关创建园林式单位,家属区创建园林式住宅区。
(九)企业文化宣贯培育有序开展
1、统一形象识别系统。对各供电所统一了门头、收费大厅及上墙图表,并对农村综合配电室按标准进行了修饰。
2、从行为规范入手。今年4月,公司出台了《石泉县供电分公司统一着装规定》,全体职工工作期间必须着工装,树立着工装的自豪感。
3、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增强企业文化的视觉效应,公司启动了“光谱”走廊文化、展板、学习园地,坚持每月举办一期企业文化学习宣传栏。
4、坚持学习中实现企业文化落地。为使“光谱”文化
深入人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每周二政治学习上学习企业文化,举办了1次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增强职工上进意识。
二、任务分解完成情况
(一)、分公司分解下达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分公司下达工作任务23项,涉及我公司的19项,除基建计划外(曾溪变建设和修试中心负责的主网更改),其余任务均已全面完成。
(二)、其他重大工作完成情况 1、5月份配合县政协开展了电力“带案”视察活动,走访了广大用电客户,充分宣传了电力政策、法规,化解了对电力工作的误解,得到了县委政府及各界好评。2、6月为促进县城北环路东延工程建设,工程队与城区所通力配合,实施了由长安坝变电站供电的县城Ⅳ线及北环路延伸段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县城的供电可靠性。3、8月承接安康地电120余人的技能大赛任务,我公司从领导到基层人员高度重视,冒雨布臵竞赛场地,26日至29日圆满完成了“安康杯”职业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市公司领导的好评。4、9月30日,因房产商开挖山体致使131池河10KV主干6号杆滑塌,造成江南、后柳、中坝近万人无电可用,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抢险预案,直到21:40采用临时供电方
案成功将电能输送出去。许多同志又放弃了节日休息机会投入到线路恢复工作之中。
三、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1、安全管理还不到位。今年由于安监部门人员忙于处理一起80年代因电致残上访案件,对基层“一规两卡”工作疏于管理,加之基层农合工占绝大多数,自控力不强,所以执行还未到位。
2、基建工作上半年步伐还是较慢。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一批小企业进入,县委政府十分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我公司施工队不光钱挣还,到忙于应付他们的用电所需。下半年我们调整思路,实施“大生产”作业,同时引进施工项目部,把拖欠的工程量赶了上来。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我们虽积极提供职工升造平台,但素质高、有能力、能干事的人才还是绝对数较小,有的一人干几个人活。今后我们要在人才储备上下更大功夫,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
四、“十二五”工作设想和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工作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管理为主线,以推进可持续发展为抓手,在业务管控力、工作执行力、服务监督力上下功夫,形成“管理集约化、服务便捷化、资源最优化、信息共享化”的格局,在主营业务上、管
理机制上、队伍素质上谋求新突破。
奋斗目标:
1、售电量达到 2011年工作安排:
1、大力推进先进基层部门建设。一是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二是抓好基础和亮点。三是谋划一个好规划。
2、抓基础,出成绩。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天摇”,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基层面貌、硬件都取得了很大变化,但基础管理还未跟上,计划用半年时间规范基础,再用半年时间创出成绩。
3、强力推进“双优电网”建设。紧抓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机遇,尽可能组建110KV枢纽中心,把35KV主网接入,重点加强“一区两翼”(城区、池河、古堰)配网建设,为工业园区逐步形成提供高可靠供电保障。全力实施到户工程,使地电服务深入到每个农户。
4、切实抓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完善服务网络,加强与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斗转星移”转眼我们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十二五”机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工作做的更好,争当安康地电的“排头兵”。
8.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 篇八
继续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2006年以来,我校按照地区、县教育局和xx乡教辅站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要点要求,深入开展,不断创新,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现将所做的工作回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乡中学。现有教职员工37人,本科学历教师17人,专科学历教师18人,中师学历教师2人,本科学历以上学历比例为48%。其中专任教师37人;参加校长培训及提高培训1人,合格率100%。
二、健全相关机制 保障工作开展
2006年,根据地、县教育局《2006—2010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我校领导班子就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切实可行的制度,是教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等,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成年年递增的趋势,五年来,共投入相关经费160000余元,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培训”的思想,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一)扎实抓好全员培训
1、重视师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
牢固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是加强我校教师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关键,更是端正作风,不断更新思想的重要途径。育人先育己,德高方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教师的品德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示范影响,决定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质量的高低。
几年来,我校围绕教育局和xx乡教辅站的工作安排,定期组织全体教教师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培训教材的全员培训,共50学时。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相关材料。全体教师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xx苗族自治县教师“六严禁”、“八不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十六、十七大文件精神及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教师们深受感染。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团结务实,自强不息”、“爱岗敬业,协力求精”的优良作风,广大教师“爱事业如爱生命,爱学生如爱子女,重科研如重命脉,争质量如争生存”。学校出现了“多做贡献,少讲报酬,多干实事,少讲空话”良好气象。
2、新课程新理念培训
五年来,我校以《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和学科教材为培训内容。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和反思。通过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学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同时能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培训针对教师实际,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核心,狠抓教师学科业务能力。以《校本研修面对面》开展好校本教研,以多种形式,如:请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专题研究课、或开展优质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教师能熟悉新教材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设计思想、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能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能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所突破和创新。结合学校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大练兵,不断提高科研层次,提升科研品位,让学校科研逐步成为教育观念的思想库,成为名师成长的孵化器,成为师生不断提高的加油站。其中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培训达40学时,校本研修面对面培训达80学时。
①教育科研与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科研要与时俱进,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带着任务学,带着解决问题学,带着指导教改实践和总结教改经验的要求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空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及科研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首先要备活教材,根据课程改革思想,向教师提倡备课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元化,鼓励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鼓励教师做课后反思,鼓励教师教研活动时讲解自己创造使用教材的课例,第二要求上活课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些活动促使了教师走出“苦教出经验,出成绩”的误区,促使教师从辛劳型走向“科研型”。
3、新教育技术培训
根据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意见,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促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了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教师能利用远程、网络下载资源,能自制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五年集中培训了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1、认真挑选教师参加上级培训者培训和管理培训,搞好校际交流,创建机会让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观摩和交流。教师参加上级培训共计20多人次。
2、积极落实上级安排的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培训,认真抓好英语、信息技术、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等薄弱环节教师培训。几年来,我校参加地级骨干教师培训4人;校级骨干教师培训12人。组织教师参加了县新课程、计算机、英语教师、实验教师等培训。
3、学历提高培训。根据学校师资力量水平的基本情况,积极鼓励教师逐年参加学历进修。2006年以来,有12个教师进修,其中10个教师已经取得本科学历。
4、班主任培训。为了提高我校班主任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和安排,每年举行两次班主任培训,共计8次培训。其中有2名教师参加县班主任培训。有2名教师参加班主任网络培训,有1名教师参加省班主任培训。
四、教师参加培训后的变化
通过培训,教师们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能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要并且能够努力实现以下改变:第一改变学生以“讲记背练”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第二改变以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的教学标准;第三改变以考试分数高低衡量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能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仔细推敲和思考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对教材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提倡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在实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思维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能深刻地领会教改的理念,在实施教学中自觉地转变教学观念。
另外,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前更为正确,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再者,教师们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及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皆有提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五、经费投入情况
自2006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来,我校共计投入继续教育经费164697.00元,教师个人投入经费共计94000元。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公设施,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我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3、培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4、应增加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十一五暨2010年总结1】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06-13
干部工作十一五总结11-07
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08-20
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09-24
第三小学校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工作总结10-26
县“十一五”及2020年天然气用气规划09-22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07-30
武乡县地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