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党代会报告

2024-10-06

潍坊市党代会报告(共7篇)

1.潍坊市党代会报告 篇一

潍坊市城乡建设用地潜力

专项调查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

省厅《关于开展城乡建设用地潜力调查的通知》下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这次潜力调查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措施,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现实的途径。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调查,取得了较为翔实、准确的成果,基本摸清了我市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现将这次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共查出具有利用潜力的存量建设用地3.4万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3028亩;国有闲置土地2724亩;国有空闲地3184亩;旧城改造近期可腾出的建设用地16479亩;乡村居民点可近期改造腾出建设用地5936亩;独立工矿区可再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2821亩;其他近期能盘活的建设用地135亩。

1、闲置土地84宗,面积为2723.7亩。按照闲置时间分类:闲置未满两年的为2宗,面积为72.4亩,占总面积的2.6%;闲置两年以上的82宗,面积为2651.3亩,占总面积的97.4%。

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企业效益差,停产、破产以及部分企业改制后经营管理不善等造成了土地的闲置(包括因债权债务而被银行抵押、被法院查封的)。

2、空闲土地112宗,面积为3183.8亩。其原因主要为乡镇机构合并、单位合并或者迁移,造成了一些合并后的原乡镇驻地单位用地处于闲置状态。而这些乡镇大都处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土地不能尽快地盘活利用,从而造成土地闲置。

3、批而未供土地39宗,面积为3027.9亩。土地没有及时供应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开始实施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我市正在着手,积极按照规定对工业用地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

4、旧城改造近期可腾出建设用地16479.2亩。这部分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青州市、诸城市。潍坊中心城区(奎文区潍城区)从2004年开始城中村改造,现在已初见成效,预计未来3年内可腾出建设用地4666亩。我市所辖的青州和诸城市,今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由于政策合理,措施得力,进度很快,3年后能基本完成改造,青州能腾出土地4980亩、诸城能腾出土地3285.6亩。

5、乡村居民点可近期改造腾出建设用地5936亩。这部分用地主要是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改造后可腾出的土地。

6、独立工矿区可再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2820.7亩。

7、其他近期能盘活的建设用地134.8亩。

二、主要工作做法

我市在2004年、2006年在全市开展过两次建设用地现状普查,调查的重点是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企业预留地、城中村和空心村的可利用土地等。通过普查,形成了存量建设用地台账,为这次城乡建设用地潜力专项调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省厅《通知》下发后,我们立即转发,随后召开了全市分管局长和科长会议,专门安排布署这项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厅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积极工作。各县市区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了由业务骨干组成的调查队伍,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逐宗地到现场勘查、测量、登记、上图。确保地块位置明确、土地使用权人明确、权属性质明确、面积准确,认真填写了《闲置土地调查表》、《空闲土地调查表》和《批而未供土地调查表》。这次调查工作的特点是,结合了地籍调查,充分利用了地籍资料,调查数据较详实,准确。我们的高密局,除了

认真填写四张表格外,还要求对调查出的闲置土地、空闲土地等附上地籍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查资料。

工作中我们注意了督促检查,及时进行调度。特别是省厅调度会后,我们及时向各县市区传达了省厅调度会的精神,并对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在6月上旬,我们又对十五个县市区调查情况进行了电话调度,对调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答复,确保了调查数据、情况统一。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策及建议

通过这次存量土地潜力调查,我们基本摸清了近期可盘活利用的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如何确保这部分土地的盘活利用,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盘活利用措施。

1、加大闲置、空闲土地的处置力度

我们对查出的196宗闲置、空闲土地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闲置时间的不同,造成土地闲置、空闲的原因不同,多层面的完善闲置、空闲土地的处置政策,制定了灵活、有效的土地处置措施。

对于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照法律规定,要缴纳土地闲置费,在具体工作中操作难度很大,经过我们的调查,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大多是因土地使用者无力继续投资建设而造成土地闲

置。对于调查出的这部分土地,我们要求各县市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土地使用者,与其共同协商拟定该宗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土地使用者继续开发利用,可以延长开发建设时间(不超过一年)、安排临时使用或者经批准改变土地用途等等,如果土地使用者确实无力投资继续建设的,采取给予一定补偿的政策,政府与土地使用者协商将土地收回。对于闲置满两年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政府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按排使用。

对于空闲土地,我们充分考虑了造成土地空闲、厂房闲置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在妥善处理好所涉及的方面的利益关系基础上,合情合理地给原土地使用者相应补偿,让原使用者得到实惠,鼓励他们主动将这些存量建设用地交到政府手里,让政府统筹安排。

2、加快旧城(城中村)的改造步伐

近三来,潍坊市城区及所辖各县市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旧城(城中村)改造。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共查出今后三年旧城改造可腾出建设用地为16479亩,主要集中在潍坊城区、青州市和诸城市,共14517亩,占总面积的88.09%。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旧城改造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进行,争

取这1.6万亩土地尽快腾出,安排其它的建设项目,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对于未开展这项工作的县市区,要积极地引导,想方设法的盘活旧城区的存量建设用地。

3、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居民点改造

乡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空心村”、“一户多宅”的情况,利用起来难度较大。结合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挂勾试点工作,有望对其空闲土地加以利用。

潍坊市国土资源局

二00七年七月五日

2.潍坊市党代会报告 篇二

潍城区2009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6.65万人, 参合率为100%, 2010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6.69万人, 参合率为100%, 2011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6.49万人, 参合率为100%, 2012年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5.90万人, 参合率为100%。

2 各级政府对基本药物的财政补助情况

潍城区2011年各级政府对基本药物的财政补助总额1100. 25万元, 其中, 市级财政补助550. 375万元, 区县财政补助550.375万元。2012年各级政府对基本药物的财政补助总额1346.35万元, 其中, 市级财政补助673.175万元, 区县财政补助673.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8万元。 (2009年和2010年数据不详, 2011年及2012年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资料不详。)

3 资金补偿总额

2009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为1765. 08万元, 其中, 门诊补偿总额109.55万元, 住院补偿总额1655. 52万元。2010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为1914. 47万元, 其中, 门诊补偿总额127. 17万元, 住院补偿总额1787.31万元。2011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为3508.68万元, 其中, 门诊补偿总额304.22万元, 住院补偿总额3276.46万元。2012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为5427.48万元, 其中, 门诊补偿总额723.96万元, 住院补偿总额4703.50万元。

4 农民受益情况

截至2012年, 全区共有15.90万余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惠, 财政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的补助, 基本药物销售额的比例为98%。

调查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 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 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 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 政府补助多, 农民受益面大, 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 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 , 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 。就这仅有的2% 的医疗资源, 其80% 都集中在城市。1998—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68%, 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2. 48% , 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 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 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 解决农民的看病难, 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 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 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宣传发动不够深入, 农民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较少。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 由于有关部门、乡镇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 对有关政策宣传不够透彻, 许多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 特别是对于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一知半解。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部分乡村干部对参合农民的就医与报账程序、医疗费用补偿办法普通门诊和慢性病门诊补助等政策了解不够透彻, 农民群众更是一知半解, 不少农民对如何办理住院手续以及转诊、转院、结报等程序均不了解, 影响了参合农民的正常就医和受惠程度。另外, 由于宣传的不到位, 农民群众对以“大病救助、互助共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目标的新农合制度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 对新农合的补偿期望过高。

(2) 相关经费投入不够。新农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 参合人数多, 工作量大, 任务繁重。网络不通畅, 给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以及补偿资金及时下拨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 经费投入不足, 各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 每逢赶集的日子, 报账的村民蜂拥而至, 报账的队伍排成长龙, 煞是壮观,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朋友们报账的速度。

(3) 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落后, 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政策规定,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 补偿标准高于县级及县外医疗机构, 但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 医疗技术不高, 服务水平跟不上, 农民患病后, 难以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 真正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一般都是生活较为困难的群众, 更需要有方便的生活辅助设施, 一位农民曾反映: 在卫生院住院没饭吃、没水喝, 生活不方便。在有的卫生院, 我们发现: 医院房屋陈旧、光线阴暗, 屋顶不时有泥块脱落, 门诊打“点滴”, 只能在走廊上进行。有的卫生院, 还没有住院病房。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

(4) 一些乡村干部工作方式过于简单, 少数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少数乡村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加上去年区里要求各乡镇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 因而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费”和完成“参合率”指标任务上, 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 没有耐心细致给农民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标准, 以致有的农民误将此项工作认为是政府“形象工程”, 也有的农民将其与乱摊派、乱集资等同起来, 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社会满意度比较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 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 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 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 农民了解不深, 怕政策有变, 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 参加和理赔程序烦琐等。此外, 政策不公等也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6) 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不方便, 降低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我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 而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外出农户就医政策缺乏灵活性, 如果外出农民一旦患病, 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 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 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 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 如果直接在外地就医, 则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 而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 则要花费不菲的路费, 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 常常陷入两难困境而不知所措。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举家外出的农民根本就不参加合作医疗, 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务工, 明确表示明年将不再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7) 近两年我们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合作医疗管理状况有较大的提高, 但合作医疗管理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村一级卫生室存在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主观的因素, 也有客观的因素。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 我们在报销上本着“方便及时”这一出发点, 又不得不依赖他们、相信他们, 同时又由于乡村医生的保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造成卫生院对他们的管理难、难管理, 虽然通过新农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可以解决一部分管理中的问题, 但是卫生室合作医疗门诊管理仍然是合作医疗管理的难点和“症结”。新农合在住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伪造发票等资料及冒名顶替等问题防不胜防, 我们的新农合监管员目前的鉴别能力和水平不能解决。对伪造市外非定点医院假发票等资料报销问题, 在全国各地都发现了, 审核发现这些问题基本上是靠“运气”, 目前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将成为合作医疗管理下一步的重点, 我们力争从制度层面解决好这类问题。

6 合理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 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 我们务必要加强领导, 强化措施, 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1) 加大宣传发动的工作力度。坚持实事求是、分类分层、形式多样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力度, 既要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合作医疗对保护自身健康、救助大重病的重要作用, 又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是一参加了合作医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的了、解决的好, 合作医疗是一种“一人有难众人帮”的互助共济制度。为此, 要针对不同人群, 进一步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宣传。运用已享受报销的典型事例现身说法, 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地进行宣传, 不断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 从而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提高参与率。

(2) 完善新农合网络信息平台。2013年应将从三个方面对目前试运行的新农合信息平台进行 完善, 使其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一是根据2009—2012年的情况, 增加农民健康档案, 使网络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管理, 服务于农民健康。二是加大医院、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三是与大部分省定点医院新农合管理系统对接。

(3) 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将已查处的违法、违纪的事例进行案例宣传, 对违反合作医疗管理有关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人员将严格按照《潍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奖惩办法》进行惩处, 对借证冒名顶替一律收缴合作医疗证, 参合人员当年不得享受合作医疗补偿。一是充分发挥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加强检查督办。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功能, 尊重群众意愿。村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以坚持的一项重要保证, 要继续坚持。三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我们将完善举报投诉有关工作机制, 认真接受和处理投诉案件, 并加大公开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 增强合作医疗的透明度。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权利和义务, 合作医疗政策, 合作医疗运行程序、报销手续和办法, 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等, 进一步予以公开; 对合作医疗资金使用 (报销情况) 严格实行镇、村、组三级定期公示, 必要的时候在市电视台进行公示, 以不断增强合作医疗的透明度, 确保取信于民。

3.潍坊市党代会报告 篇三

[关键词]党代会政治报告;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08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向前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是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载体和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及方针的主要文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把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放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政治报告以理论形式指导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而改革开放以实践形式为政治报告制定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既可以看到某一个战略是如何在几个政治报告中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也可以看到政治报告是如何系统回应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反映出党是如何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对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是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着重解决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确保其政治方向不变。对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比如从它的主题、结构、新意、词语、结束语、人大制度、文化、党内民主、改革开放的经验等,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宏观上说明,党代会政治报告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和战略部署,推进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三大成果正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脊梁。

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对改革开放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理解,有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政策、总方针,有时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观念、时间节点和实践过程,有时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具体的战略。而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对改革开放是从历史高度来定位的。

1.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之一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增长和人民得到的实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最多的。9年的实践成效增强了中央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信念。面对后来艰巨的建设任务,需要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和坚持改革开放,确保它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基于此,中共十三大报告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中,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起构成了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此后的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都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邓小平也多次强调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变。另外,“坚持改革开放”还写进了宪法序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昭示国人和世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2.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自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甚至于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基于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深刻变革,中共十三大报告认为它是“一次革命”,中共十四大报告在此基础上确认它是“一场新的革命”,中共十七大报告则直接称之为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把改革开放层层递进地表述为“革命”“新的革命”“新的伟大革命”,这表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绝不是停留在表面、不是停留在具体事物上、也不是停留在当前,而是把它放到社会历史长河中来进行观察和定位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了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而导致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三大事件,一是辛亥革命,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是改革开放。毫无疑问,在20世纪中国巨变史上,改革开放的“革命”之位绝不是什么人强加给它的,而是改革开放自身的伟力所致。在今天和未来,改革开放还要承担“新的伟大革命”的使命,继续推进中国在21世纪发生巨变,不断提升其历史地位。

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目标,洋务运动、实业救国、赶英超美等方案不断试验,但都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1](P6),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P22)。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共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认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共十八大报告则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缔造了一条“振兴中国—中国现代化—强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之路。之所以作出这样铿锵有力充满自信的回答,也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探索强国之路的智慧结晶,符合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其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回答指导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党没有经验,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必须正确回答,认真解决。而完整、准确地回答和解决常常是通过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来完成的,因为它代表了全党统一的意志和思想,从而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

1.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力求做到符合客观实际。但是,我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历史阶段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许多政策都无法制定。经过深入的理论探讨,该问题在中共十三大之前曾三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中共十二大报告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3],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这三次均未作详细阐述。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全面阐述的是中共十三大报告,并明确宣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P7)。中共十三大报告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从此更加明确。从此此后的几届中共党代会政治报告完善并坚持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成为改革开放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武器,更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基本保证。

2.回答了改革开放中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打破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共十二大报告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的两个原则:第一,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允许个体经济有适当发展;第二,在经济体制上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个体”和“市场”的出现,引起党内外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争论。对此,中共十三大报告从更高角度给以回答和澄清:第一,“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都是由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都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1](P25),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第二,指出过去的许多做法,尤其是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做法,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必须认真审视那些做法是否仍需被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第三,强调利用市场调节决不等于搞资本主义,不能将二者划等号,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第四,指出新出现的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而公有制经济本身也应该有多种形式。尽管这些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新认识、新定位,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党内外关于计划与市场性质的激烈争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报告果断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随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时期,但随即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我们党再次予以回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30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通过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的回答和确认,我国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成功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成了改革开放历程中最重要的现实课题。

3.回答了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问题

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对我国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理论有所触动,实践的困境和理论的困惑迎面而来。但是,农村的改革、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价格的适当放开、个体私营经济的活跃、劳动力的转移、外资的引进及就业的扩大等变化,为党认识社会主义、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现实依据。我们党深深认识到:社会主义应是发展着的、鲜活的,而不是书本上的,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必须进行理论创新,解决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等。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用以指导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十四大报告又提练总结为九个基本理论问题,最终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党自身也面临能否与时俱进的考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考验着全党的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得到完整阐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党以更高层次和历史责任感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任务。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是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第三个重大理论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最终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共十七大报告。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它解决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三大理论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回答了怎样加强党的建设问题

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党内。习近平也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那么,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改革开放初期,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要改革党的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各级党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等,这些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再次,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面对考验和危险,要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如果说改革开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那么党的建设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以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来回应改革开放的新特征、新要求,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三、部署了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主要战略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用一系列战略、方针、措施来具体推进,没有这些战略方针的部署与实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

1.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强民富,是每份政治报告的中心内容,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中共十二大报告以战略眼光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用时20年,分两步走。中共十三大报告又接着规划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即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用时50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报告将能不能加快发展这个经济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来看待,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以促进经济加速发展,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中共十五大报告则在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提出要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原则激活市场经济活力,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高速发展的“含金量”。2000年,我国成功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社会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然而,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因此,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规划了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用时20年,在具体措施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下,科学发展成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主要部署。事实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但是围绕这个中心所制定的措施部署却不大一样,呈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共十二、十三大报告,突出强调战略规划及实施一些较容易的改革;第二层次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五大报告,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实施配套改革;第三层次是中共十六大至十八大报告,以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攻坚特点明显。特别是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品质和效益。

2.提出了积极稳步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民主政治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中共十二大报告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立题,提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将民主推向制度化建设方向,为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共十三大报告以“政治体制改革”立题,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远期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1](P35),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1](P36),并为政治体制改革设置八大任务,其中实行党政分开的举措最突出,开了党政关系改革的先河。此外,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1](P34)的论断也影响深远。中共十四大报告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立题,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4](P33),即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P13),强调要在法制的框架中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思路。这个思路此后一直被延续和完善。中共十五大报告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立题,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为: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2](P24),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中共十六大报告以“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立题,从九方面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有不少新内容,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5]。中共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立题,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反映出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6]。中共十八大报告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立题,提出要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7]。

7份政治报告的立题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30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线图: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发展道路。从建设民主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在此过程中我们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一是确定了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方向;二是注重基层民主实践,并进行了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顶层设计;三是民主政治建设措施越来越尊重中国国情和政治发展自身的规律,并致力于实现政治文明;四是党始终以积极、稳妥、有序的方式去认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

3.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

在中共十二大以来的政治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部分前后变化很大。中共十二大、十四大报告将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归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中共十五大报告专门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立题,将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行部署,政治、经济、文化开始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布局,这是文化建设第一次走进顶层设计。由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升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着手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内容,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等。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升文化建设战略地位,即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要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特别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共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认为缺少文化支撑的经济大国不等于强国。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不断显示自身的软实力作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分支到文化强国战略,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步伐,步步推进的。可以预见,文化强国战略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提出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推进初期,生态问题和社会建设常被忽略,直到中共十六大才开始重视。因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5]。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五大更高目标之中,单列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并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将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一起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布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虽加快了经济发展,但社会建设依然很落后,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跛足局面,同时,原有的社会管理系统也需要整合和创新。鉴于这种紧迫的形势,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共十八大报告单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并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布局[7]。至此,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战略终于形成。

5.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几乎是白手起家,面临重大的立法任务。在法制建设初见成效后又受到“文革”十年法制虚无主义的破坏。改革开放后,法学界鉴于法制被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法制”和“法治”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为法制建设和法治思想的提出提供了学理基础。在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推动下,1996年依法治国专题进入中央领导层的法制讲座,最终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上首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等重大方针。从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得以部署推进,如: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让人民监督权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和推行1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为依法治国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中国人治思想的影响不能低估,依法治国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四、结语

全国党代会及其政治报告,是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最重要的文献,集中了全党意志,代表了人民利益。它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部署了重大战略方针,书写了改革开放历史。我们相信,未来它仍将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的主要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本书编写组.跨入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十五大文件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

[3]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

[4]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

[6]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关于赴德州市、潍坊市的考察报告 篇四

(一)创新思路,视困难为机遇。今年4月份以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非典对经济活动既带来了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孕育着商机。一方面,山东对非典控制严、不是疫区,外商愿意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德国一公司本想到唐山投资,且设备已到唐山,由于非典,外商终止了合作,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获悉后,立即派人盯上工作,硬是把项目争到了德州,最近设备已到了德州。另一方面,非典时期外出招商受阻,经贸活动较少,同样外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减小。于是他们另辟蹊径,迎难而上,明确提出重点疫区去不了就转向安全区域或相对安全区域,频繁出击,登门招商;重点疫区也非“地雷阵”,虽有一定风险,但不能惧怕,这些地方孕育着更大的商机,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省防治非典最严峻的时期,德城区计委的两名干部,在中山市蹲了一个多月,引回了3000万美元的数码光盘项目。

(三)创新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大力度削减和放权,在前几年将行政审批事项由2000多项削减到450余项的基础上,今年再砍掉50%,10天内由各部门自行清理申报,凡不主动申报的,由市政府提速办按不低于50%的标准直接砍掉,同时彻底下放审批权限,凡省下放给市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到区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上,改“一站式”为“一体式”、改“领办式”为“现场式”,谁家不放权,谁家的主要负责人就去中心办公,让客商只要进了服务中心,一切问题都解决或有答案。二是大力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为帮助企业度过非典难关,德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5月中旬到6月底实行40天的“无收费”、“无检查”日。同时,鼓励民营企业按照“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生源地、不限培养方式的“四不限”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后毕业生、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由同级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6万元、5万元、2万元。引进人才可直接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生确定为高级职称,硕士生确定为中级职称)。三是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德州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灵活机动,提出:南方能干的事情在德州也可以干,南方执行的政策在德州也可以执行。在土地利用上,德州市各级普遍实施“先租后征”的办法,让项目先建起来,还把1997年前省批或市批未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再拿出来使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建设之初就执行税收“减二免三”政策,到目前仅用5年的时间,已到位项目300个,到位资金100多亿元,去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不包括税收减免部分),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最近,德州市又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市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建成“山东的江宁”。

二、潍坊市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轮岗的主要做法

(一)轮岗的范围与比例。市、县(市、区)、乡三级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机关,除公检法机关外)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中,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在职人员,均列入轮岗范围。轮岗比例为本单位人员编制数的20%,各单位第一年按20%的比例进行轮岗,以后每年安排20%的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轮岗(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抵顶本单位下一轮岗指标)。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轮岗,在市一级处级干部、区县一级科级干部轮岗人数要按照所在单位实有职数的20%确定。

(二)轮岗期间的职责与任务。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在本市辖区范围以内,领办、创办民营经济组织或公益性社区服务组织;从事其他民营经济活动或专职招商引资;暂不具备以上条件者,也可应聘到民营经济组织工作。轮岗人员轮岗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其职务、身份不变,所空职位原单位暂不安排他人继任,其工作职责由原单位安排留岗人员承担。轮岗人员从事的各种经营活动属个人行为,所办实体或企业与原单位完全脱钩。轮岗人员不准用公款兴办经济实体,不准以单位名义搞集资入股,不准挪用、借用单位资金作启动资金,不准以原单位作任何形式的担保,不准利用单位职能和个人职权为自己的经营提供方便;不准使用公款和公家的交通、通讯等工具从事经营活动,不准回原工作单位帮助工作。

(三)轮岗的时间与待遇。轮岗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原工资,其他福利待遇不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调整和考核等方面与留岗人员同等对待;轮岗时间计算为工龄、任职年限和专业年限,轮岗期间所得收益除按规定交纳必交的税费外,归个人所有。轮岗人员轮岗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三年内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可继续参加轮岗,待遇不变。三年后不愿回原单位工作的,符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意见中关于提前离岗、提前退休规定的,可办理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手续;不符合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条件的,可办理辞职或允许停薪留职。

从前段运行情况看,潍坊市实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推向第一线,奔赴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利于增强机关人员的中心意识,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有利于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才;有利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自觉破除那些束缚发展的陈旧观念、条条框框,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那些有志于从事民营经济的同志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三、几点思考

两地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两地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领先一步,处处领先。我们东港怎么办?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制创新的问题,二是调转架子的问题,三是精神状态的问题。

(一)以完善新的工作机制为重点,研究探讨推行机关工作人员轮岗的新路子。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是“零成本”,但回报却是无限的。机关工作人员轮岗招商或从事民营经济,是对机关工作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尝试,德州、潍坊等地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用他们的话说:这一举措,唤醒和推动了全民的思想解放,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推行这一做法,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打消轮岗人员的思想顾虑。机关工作人员面对轮岗存在“三怕”:怕政策变,承诺的政策事过境迁后,兑现不了;怕担风险,完不成指标受到处罚,不如蹲在机关里“稳当”;怕出洋相,干不出个“名堂”,面子上过不去。对此,在制定轮岗政策时,可以重奖轻罚,使轮岗人员消除后顾之忧,能够放心、大胆地冲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二是要明确轮岗人员在轮岗期间的主要任务。要把轮岗人员的任务定位为:专职招商引资;在我区辖区内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帮办民营企业。三是加强对轮岗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要成立轮岗工作领导小组,从纪委、组织、人事、监察、区直机关工委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轮岗办公室,建立月报表和机关轮岗人员工作纪实簿登记管理制度,每月调度一次轮岗人员的单位落实和工作开展情况,记入业绩档案,加强管理,严格考核,严禁把“轮岗”变为“轮休”。

(二)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推动东港经济的跨越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确,东港经济的动力在园区、潜力在园区、希望也在园区。全区上下必须调转架子,把主要精力和心思向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的经济工作上转移,把领导力量、人员力量向经济一线转移,咬住工业,狠抓园区,苦干三五年,增强财政的造血功能。一是在政策上要有突破。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做出“无费区”和实行“零地价”的规定,所有进区的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只需缴纳工商注册费,不再缴纳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市属退城进园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次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行“零地价”。我们在园区建设方面,要时刻关注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大胆探索借鉴,始终做到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否则我们处在周边政策的包围中,很难与他们竞争。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借鉴德州、潍坊等地的做法,建议区级领导和各镇街道、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叫响“一把手抓招商”的口号,区级领导、各街道党委书记、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区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招商任务单列计划,分解到个人,单项考核,单独公布。考虑到岗位不同等因素,建议考核采取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的办法,但要与干部的使用挂钩。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勇当“项目一把手”,联系一个项目、推进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并拿出一块工资作为考核工资,强力推进,全力打造自己的财源。三是专业招商要有突破。要广招招商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可以实行绩效工资制,招商引资成果突出的优先兑现新增工资并进行奖励,谁攀比就让谁干,干不了就别埋怨(工资也要有说法),要让能干会干的多得,不干无能的少得,彻底打破“大锅饭”。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要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观念,只要客商进了门,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可以在纪委、监察局设立经济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受理投诉举报,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进行查处,负责对机关效能的监督检查;可以开展企业评部门和企业评机关工作人员的“双评”活动,每年组织两次规模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代表对部门、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对评议倒数第一的部门、单位,一次通报批评,两次诫勉,三次“一把手”免职;评议最差的机关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辞退。四是改革工作运行机制。从区到村统一分成两条线,即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工作线,上下直通,责任到人。区级领导包镇街道就抓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两件事,帮助镇街道研究发展、稳定的措施,搞好协调,确保镇街道“既干事,又不出事”。

(三)以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区上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人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氛围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要紧紧抓住开展“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这一契机,在全区上下营造和发扬“三个永不”的思想观念。一是永不争论。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促进发展,什么办法都可以用,真正做到敢闯、敢试、敢冒,不墨守陈规,不坐而论道,更不评头论足,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某个问题存有争论或意见分歧的时候,别的地方就已经干起来了,不自觉中就拉下了一大步。对此,我们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抛开争论,不管什么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讲,都要去试试。成功了,就一往无前地干下去;失败了,起码也会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教训。二是永不懈怠。一定要坚持“重激励、严考核、高保障”,并且要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有关制度,把跨越发展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万众一心抓经济,众志成城促发展。三是永不埋怨。虽然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较多,但不能埋怨。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思想观念的障碍,只要把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全区上下要增强“我要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思想观念、超前的行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赢得市里支持,推动经济发展。

5.潍坊学习报告 篇五

我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接到这个学习通知时,我欣喜万分,激动不已。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的学习,也不是一次形式主义的学习,对我来说,这是我踏入教育行业以来首次的外出学习,也是学校对我的专业成长的期望。我满怀希望,带着万分的感激和激动之情来到了潍坊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教学观摩活动。

在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领略到著名特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力与创新,领略到大师风采。根据这次会议安排,第一天是窦桂梅教学团队教育专场活动,有清华附小著名教师带来的三场现场教学活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师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清华附小王峰老师的示范课《皇帝的新装》及王玲湘老师的示范课《花脸》的教学过程过程中,通过预习单,共学提示,延学单的形式将学习的主体让给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后,我的感受——————。我的疑问是————————。”将课堂抛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交流完学生对文本独特感悟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的作用,共同探讨老师抛给他们的文本中值得深究的问题,例如王湘玲老师《花脸》的演示课中就冯骥才小时因扮演花脸皮闹时将家中宝物大花瓶打碎,最终受到了父亲的惩罚一事中提出“我错了吗,究竟谁错了?我想对()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样既帮学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在文本中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我觉得也对于这一环节的把握最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把握理解的深度,也就要求语文老师对于问题的提问一定要恰当,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期,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质,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演示课的延伸单环节中,清华附小的老师们极为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王峰老师在最后的延伸单中除了让有兴趣的同学将《皇帝的新装》演绎成经典的剧目以外,还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如《夜莺》,《爱你本来的样子》。王玲湘老师的推荐的《美丽人生》。窦桂梅教师在讲课中,抓住绘画细节,儿子狄姆一手握着跟爸爸焦尼在图书馆给他借的书,一手不舍得跟父亲再见这一细节,引导学生明白狄姆用读书来慰藉自己的难过。的确,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更是学生成长中的必需品。

清华附小教学团队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先进的1+X课程,其教研室主任胡兰老师为我们做了1+X课程实施的报告。他们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1+X”来表示课程结构。“1”代表国家课程,“X”则是个性化课程,“+”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在国家课程优化下的适当的完善、补充。强调X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无限增加,而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延伸。在这样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新的评价体系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也希望他们的这种课程模式会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实现清华附小孩子们健康、阳光、乐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一直是困扰学生、老师的一大问题。给篇作文题目,学生愁,有内容写,却无从表达,有表达,内容却空洞;老师愁,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深厚,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如何能写出一篇合情合理的作文呢,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愿意表达,乐于写作呢。又如何让习作语言的更灵敏,具有活力创新呢。在这次会议活动中,著名的特级教师魏星为我们上了一堂指点迷津的示范课《四年级作文课》。首先他出示了一幅有关古文的图画,让同学们找出能触动自己美好想象的字。再由字组成词语,让学生产生联想。最后由这些词的联想触发的情感让学生表达。就这样让学生试着练习,很显然就调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了他们习作的积极性。魏星老师在为我们上作文示范课时,他还强调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特别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累一些好的习作素材。在我们今天下午返程的途中,我县的教研主任倪老师也指出习作教学需要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科学引导学生习作,不可让学生抄袭现有的习作。魏星老师,倪主任都强调习作跟阅读是不能分开的,一篇好文章有读有悟有写才够完美,阅读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我想这些方法和建议对我今后的习作教学是很有用的。在学生减负背景的下,著名的特级教师陈延军老师结合他的示范课《落花生》浅谈了他“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让我感悟颇深。他说语文教学要落实到细节,其中在板书课题时,他向学生提醒”落“字的部首是草字头,不是三点水,注意它的书写。在初学课文时,他首先让学生明确语文是什么样的课,明确是积累,理解,感悟,品味,归纳的课。于是,他将此篇课文的多音字,需轻读词指出让学生积累,整体感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脉络可循,只有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进一步的去感悟,品读,归纳。例如在花生由种到收的过程中,他出示句子后,询问学生花生的种植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又问文中是怎么表述。这样连续的几个动词连接写出了许地山姐弟种收花生的过程。接着就有一个相类似的句式进行练习,加强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感悟。还有就是课文中爸爸在描述花生好处时,爸爸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找出描写花生及桃子石榴苹果的词语,桃子石榴苹果的”鲜红嫩绿“、高高”、“挂“、“枝头“。花生的则”小小的豆“、“矮矮”、“埋”、“地里“这些词语遥遥照应,前后照应,引导学生来欣赏文中的语言,反复品读。在他的讲座中,他提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三点:

1、听说读写。

2、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

3、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在《落花生》这堂示范课中,陈老师给学生扩展了有关这篇文章的信息,帮助学生去理解,品读。叮嘱学生多多去品读经典文章。这真是一堂高效的课堂,如果孩子的课堂都此高效的话,那么孩子们的幸福时代就到来了!

在这次会议中,除了增长了见识,拓展了知识面,还令我最为感动的便是七十六岁高龄的支老爷子。引领先进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沉稳,大气,厚重的课堂展现了大师的风采。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挚爱足矣感动我这位晚辈。这让我想说:一支粉

笔,两袖灰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百般教诲,千言万语,滴滴汗水灌桃李。支老,您是我的榜样!在这里我向您深深地致敬,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短短两天的会议结束了。这两天来,我收获着,感动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样学习的机会,我会努力成长,创造属于我和孩子们的美丽课堂!

6.山东潍坊广文中学考察报告 篇六

株洲师专附中 谭云华

作为株洲市教育局“适才教育”的实验学校,3月30日,我们一行34人,在市教科院陈捍东副院长的带领下与天元区教育局同仁一道前往山东潍坊广文中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参观考察学习,到广文中学后,参观了广文中学的校容校貌,观看了广文中学的宣传片,聆听了学校领导的介绍,并分头听课,和部分处室主任、教师、学生进行了交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广文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收益颇丰。

一.学校概况

潍坊广文中学是2006年7月由潍坊一中和潍坊二中的初中部合并而成,潍坊二中的前身是广文中学,有着123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19号,占地106亩,建筑面积 59969平方米,共有86个教学班,在校生4640余人,教职工337人,是潍坊市教育局唯一直属初中。广文中学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三个一流”来概括:

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其中的代表是 4200平方米 的体育馆;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教师130人;中级教师109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9人,省级的15人,市级的104人。

水平一流的校长。

二.广文中学发展的几个主要亮点

1.广文的发展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领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学的办学思想统帅学校。

广文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赵桂霞,是一位女性,最初是潍坊一中的普通教师,后担任潍坊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潍坊市政府督学、山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研究组成员、“全国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中心”研究员。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主持人,还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承担者。这是一位具有学术品味的“科研型”校长,一位严谨务实的“科研型”校长,一位富于人文情怀懂管理、会管理的“专家型”校长。在访谈中,她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无论是措辞或者是主张,都表现出理念的前瞻性,逻辑的严密性。赵校长始终把“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实践着“用心成就所有广文师生”的办学宗旨,在学生中倡导“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师中倡导“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在师生间倡导“互尊互爱,共同成长”;在干部中倡导“甘为人梯,赢得信任,成就他人”;在课程建设上,坚持“用课程服务学生”;在教师评价、学校管理等重大问题上坚持“评优是计算出来的”“制度是商量出来的”基本方式方法。

2.广文的发展抓住了学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发展、成功的根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广文中学在缩减原有中层部门的背景下,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部。教师发展部承担起传统学校机构中的教科所、教导处的有关职能,担当起教师培训、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的重任。由此,学校确立了“搭建两个平台、落实一个购买”的工作思路,促使教师由“蜡烛”向“长明灯”转变。

广文中学采取了多项措施搭建教师发展的时间平台:一是把工作常规化。学年初把全年所有工作印制在《学校工作日志》上,人手一册,以便提前筹划,让教师自主调度时间。二是在编排课表时,留足备课组和教研组集体活动时间,保证听评课等集体性研讨活动时间。三是为个人成长提供必需的时间,教师人人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根据个人规划,有的教师要外出跟踪外地名师学习一周,有的要担任省优质课评委一周。对于这类情况,学校通过建立代课制度等予以保证。四是把“周四沙龙”制度化。每到周四晚上,教师如约走进各种沙龙。“周四沙龙”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五是给教师自主购书的权利。每年给予教师一定数量的购书款,教师可以在外出学习和有其他外出机会时自主购书,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书籍的可读性和针对性。

给教师的空间有多大,他发展的可能性就有多大。学校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前提下,腾出一批办公室建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本人姓名命名并挂牌。挂牌名师担任本工作室的主持人,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面向全校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科相同或相近的教师,负责对工作室成员进行示范、指导。学校为名师工作室特聘省、市乃至全国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并拨付充足的专项经费。学校积极承办全省乃至全国的教学研究活动,上学年就承办了全国目标教学现场会,全省英语、物理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把省内外的研究平台搭建在家门口。学校积极把优秀教师推荐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和教研平台上,让教师们在“外面的世界”里经风雨、见世面。教师个人也可以邀请专家及同行为自己的课堂会诊把脉,学校随时为之牵线搭桥。

还要值得一提的是,广文中学确立了在教师发展中购买教师的知识产权的思路,并出台了系列制度,例如《广文中学燎原奖奖励办法》、《广文中学课题管理办法》、《广文新教育奖励办法》、《教师沙龙承办者奖励办法》等。通过多

侧面全方位地重奖的办法购买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使创新成果及时、呈几何指数地增值。

3.抓住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优化课程,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质量决定教育质量,优化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也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

在广文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广文中学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国家课程的“生本化”。一是整合教材,就是把每个版本处理某个知识点的最佳办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二是搭建引桥,就是针对难点,从原因入手,给学生“搭桥”,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超越过去普遍认为的“障碍点”,减少两极分化;三是梯式训练,围绕每个知识点,寻找学生巩固应用知识的习题量,对于“学习难点”适当加大训练量。

(2)特色课程的亮点——“大家风范”。系列课程旨在通过“大家”人物的介绍等,让学生走近“大家”、了解“大家”、感悟“大家”,感知、了解“大家”的追求、境界、精神和品质,透过“大家”人物的成长经历,通过“大家”作品的形成过程,汲取个人的成长力量。

(3)活动课程化及活动课程的个性化。学校已成功构建起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 60’ 课程”“离校课程”在内的九大活动课程体系,每个课程体系都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在实施方式上,学校注重自主参与、个性选择、实践体验。

4.抓住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根本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广文中学经过认真调研,搜集了大量数据,创造性的设计了课堂教学观测表,进行了课堂教学微格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54321自主课堂———“5”即课堂教学五步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讨论质疑,精讲点拨,巩固落实。“ 4” 即教学设计四个关键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 3” 即教学过程落实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即课堂价值两个追求:高效、愉悦。“ 1” 即教学必备一个环节:阅读文本。

5.抓住了素质教育发展的灵魂: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推学生全面发展

广文中学的“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在潍坊市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它落实了教育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精神,体现了广文中学独具特色的评价要求,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全面发展评价与个性发展评价统一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了孩子的发展。

在考察交流的时候,赵校长回忆说: 2006年广文中学刚刚成立的那年,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处处受阻。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老师,只把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任务。2006年12月举行首届艺术节,学生发展处从报名学生中选定的四个主持人,就有一个男生主持人的家长找到我,明确提出不能参加主持,理由是“主持能保证我们考高中吗?”不得已,首届艺术节的主持人是三女一男。同样是这届艺术节,筹备阶段一个初三女生给我打电话。这边刚一声“喂”,那边就已经哭起来了,边哭边说,断断续续,终于弄明白了:她们瞒着老师和家长排练了一个舞蹈,很想参加初中阶段的最后这届艺术节,但是要参加选拔,就得亮相;如果亮相,让“老班”和家长知道,她们担心“枪林弹雨”式的批评。

十三、四岁的孩子,成长中的烦恼竟然来自于成长道路的不通畅。学校必须疏通她们的成长道路;不仅疏通,而且开辟更加适合她们成长的道路。于是,按照教育

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们的评价价值取向,“339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诞生了。首先是“3”个评价层次。“常规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内容指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初中是孩子成长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学阶段习惯不好,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实践证明,评价达到了预期的作用。

“主题性评价”针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体育与健康等六个维度进行,过程评价和学期终结评价结合,因为有更多的写实性内容,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

“标志性成果评价”是能够证明某一方面发展的实证性材料,因为其客观性,所以学生、家长、社会普遍没有质疑。

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老师评价等“3”个评价主体的多主体评价,使得评价更符合客观事实。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体育与健康,以及标志性成果,“9”个评价维度既体现

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因为标志性成果的存在,引导着孩子走向个性发展。

三.几点反思和体会

在一天半的考察和交流中,广文的办学条件、文化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有效课堂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差距,其中学校的课程方案、选课指导、综合实践、学分认定、班级管理、档案管理、校本教研等

做法,都值得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研究和借鉴。如何从“广文经验”思考我们的发展呢?

1.拓宽办学思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要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以奠定新课程改革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们的办学设施还比较简陋,距离新课程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比如选修课辅助用房、研究性学习实验室等几乎都是空白,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我们的其他教学设施、理化生实验室、体育运动设施、校园网络设施等也需要改善,除了学校要自己想办法建设之外,还必须拓宽思路,努力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上级的项目支持、社会的赞助支持等。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对师资的要求很高,但目前我们的师资条件有限,缺编严重(有代课教师9人),即便是课改必修科目都很难保证师资供应,选修课 程的 老师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争取课改急需的师资,要推动政府给学校政策和编制支持,尽早补齐缺编教师,确保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上课。

我们在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对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业绩、精神风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用高雅的学校文化推进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推进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新课程计划靠拢,但不要指望一步到位地按新课程计划走。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师资、场地、设备、设施等硬、软件条件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校本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广文中学的先进经验,把课程开发与我们传统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励志教育、班团活动、读报、德育活动等有机结合,不一定要开发文本(即不一定要编写成教材),但要有规范的课程纲要(写明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主要内容体系、如何评价等),要立足挖掘和发现现有教师的潜能开发校本课程,甚至可以聘请社会上有专长的家长和研究人员来校上课,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积累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采用学分管理,按照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安排在月假、寒暑假等休息时间,主要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把研究过程(开题、过程、结题等)反映在网上,通过网上评价结果来给定学分。

3.转变教育观念,切实优化教学管理,着力打造有效课堂

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我们教师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观念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才会发生变革。因此,我们教师应首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观念;树立全新的师生观念等。教师要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这些观念要应用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在课堂中得到体现,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一般都是三段式自主大课堂: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练习。落实课堂四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我校在实施多年的数学和英语动态分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全方位的开展“四学”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助学,当堂测学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逐步积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课堂模式。

4.推进教育科研,加快师资培训步伐,实现教育质量跨越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要把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有机结

合起来,分层次扎实推进,通过培训与研修,加快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不论是课改还是中考都是高度一致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否发生变革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应该是课改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我们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确保课堂教学研讨常态化、制度化,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抓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学、抓典型案例和专题研究,使课堂教学提高水平、提高档次。把教学与研修培训结合起来,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成立课改课堂教学视导专家组,开展课堂教学调研与指导工作。建立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引导老师们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5.坚持德育首位,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促推学生全面发展

广文中学最成功之处就是德育,有了德育做保障,才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开展。他们德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灵活、创造性的运用了评价的手段。我们株洲市也有全市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但是我们的评价方式与“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没有真正进行过程评价以及结果的运用没有把它真正等同于语数外一样参与高中招生录取。而广文中学设置的“常规性评价”注重过程,有周评、月评、期末总评,评价内容指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初中是孩子成长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学阶段习惯不好,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改变,关注过程评价,把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四.对我们的启示

广文中学的发展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但是办学质量之高和产生的影响之大,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水平就决定了学校的水平,校长的高度就决定了学校的高度。

(2)名校打造、名师培养也可以是超常规的、跳跃式的,教育科研是必由之路。

(3)广文中学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典范,无论是从她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助人发展”的学校功能、“探索与构建”教学方式,以及她的管理模式、校本发展的定位都鲜明的体现着“现代学校”的特点。所以说广文中学的办学经验,对我们来说更具有学习价值、借鉴意义。

7.潍坊市党代会报告 篇七

1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61位问卷填答者中,男性133人,女性128人,男女比例1. 04 ∶ 1。被调查者整体呈现年龄分布均匀,文化程度较高,已婚者居多,本地人多,收入不高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居民较多六个特点。

年龄方面,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呈现两极化趋势,61岁以上的老年人( 21. 8%) 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1. 1%) 占被调查者比例最高,51岁至60岁( 7. 7%) 和18岁至30岁( 10. 7%) 的居民比例最低, 其余被调查者比例相当。调查安排在工作日进行,社区中有工作的居民要上班,所以社区中老人和小孩较多,这可能影响了被调查者年龄的代表性。

户籍方面,被调查者中本地户籍居民占多数( 85. 1%) ,外地户籍居民较少( 14. 9%) 。

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中月收入1100元以下者居多( 31. 4%) ,其次是月收入为2501 ~ 3500元者( 20. 7%) , 整体来看社区居民收入不高。

职业方面,文苑社区居民中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3. 4%、20. 7%和19. 9%。

2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的支持情况

调查显示,文苑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服务活动的支持度较高,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也比较强烈。

文苑社区居民对参与在社区开展的居民服务活动总体上是比较支持的,非常支持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53. 26% ,比较支持者占37. 16% ,一般、比较不支持和完全不支持者所占比例较小。

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的意愿表达中, 40. 23% 和34. 87% 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服务活动,居民参加服务活动的意愿较高。也有部分居民表示一般、比较不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参加活动,比例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1. 07%、3. 065% 和0. 766%。通过调查组的进一步询问,居民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青少年认为社区服务占用了他们玩耍的时间; 第二是有工作的居民表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服务活动。

3社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度

社区服务设施中,居民对 “健身室”、 “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老人日间照料室”和 “家政服务室”的需求度最高,而对 “舞蹈室”、 “社区茶馆”和 “残疾人康复室”的需求度最低。

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本着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为青年人生发展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活动的阵地; 社区图书馆是在社区内建立满足居民阅读需求的公共阅读场所; 老人日间照料室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场所; 家政服务室是指社区为居民家庭提供专业家政服务或帮助联络专业家政服务资源的场所。居民对以上服务设施及场所的需求体现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居民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室的需求度较高,更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希望解决社会问题。

另外,通过调查员的深度访谈,部分居民表示很有必要在社区内建立专门的乒乓球室和游泳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4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度

老年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紧急援助服务”、 “社区互助支援服务”和 “长者文娱康乐活动”的需求度比较高,而对 “临终关怀服务”和 “老人义工团队服务” 的需求度较低。

紧急援助服务是指电话援助、帮助老人联系医疗资源,使用老人定位信息机、座机电话,以电话短信的方式联动社区家政服务平台、各大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亲属电话,社区居民对紧急援助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体现了居民对人身安全、健康的重视。社区互助支援服务主要是社区促进居民邻里结对,情感帮扶,体现了居民在社区中的情感需求。长者文娱康乐活动是指在社区内针对老年人组织文娱活动,丰富居民的晚年生活。

临终关怀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和情感帮扶。老人义工团队服务是指老年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服务。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居民对这两项服务的需求较低是因为对这两种服务项目的不了解,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些时间,社工应该做的是多宣传,做出榜样,使居民了解服务,接受服务,见下表。

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兴趣班”、 “素质拓展训练”和 “学业辅导服务”的需求度较高,而对 “权益保障服务”和 “青少年帮教服务”的需求度较低。

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团队能力建设和学业称为青少年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需求度较高。但是,权益保障服务和帮教服务是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培养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帮助青少年群体解惑,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社工应充当倡导者的角色,在社区内向居民普及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视程度。

另外,有部分被调查反映,希望社区在暑期多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暑期时间,锻炼青少年的独立性,丰富暑期生活。

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中,居民对 “日间护理服务”、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的需求度较高。但居民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需求度整体偏低,对问卷中涉及的服务项目大多表示需求度一般。

日间护理服务主要是为日间缺乏照顾的残疾人提供协助和支持,使他们在社区内得到照顾; 就业帮扶服务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一系列就业培训,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 家居及社区生活技能训练是指训练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居民对以上三项服务的关注说明居民对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比较重视,而被调查者整体表现出来的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还不够,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贫困家庭社区服务项目中,被调查者对 “医疗援助”、 “就业帮扶服务”和 “家庭支持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医疗援助主要是为贫困家庭联络低偿的医疗资源,保证贫困家庭不因病返贫; 家庭支持服务主要是指对贫困家庭的全面支持,包括对家庭需求的评估及后期支援,这里的支持服务不仅是指物质方面的支持,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慰藉。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贫困家庭的关注度较高,也对社区内的贫困家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帮助贫困家庭获得社会救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扶贫困人口等。

5结论

上一篇:简单的职工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暑假夏令营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