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2024-06-24

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精选18篇)

1.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篇一

1、要有敢于求异的精神

中学生时期的我们,拥有十分活跃的思维,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总是乐于接受, 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无疑为我们学习新鲜的知识,包括摄影技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摄影学习当中, 我们总是积极探索,乐于思考。而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探索与思考的热情更加高涨。并从中找到摄影之外的乐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获得进步的喜悦与成就感。同时,我们也能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当中,保持对摄影的探索与创造。 而学校开展的一次又一次的主题摄影活动,让我的到了很大的锻炼,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同时也让我懂得,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特别爱好摄影的年轻人,一定要有敢于求异的精神。在进行主题摄影时,要敢于开动脑筋,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拍摄,避免让自己的摄影作品与其他人的摄影作品相似或雷同。同时,还要具备不拍失败的精神,一次不成就两次,十次不成就拍百次。多尝试不同的拍摄素材,以锻炼自己的拍摄技巧,提高拍摄水平。例如,在学校举行的“父亲” 这一主题摄影活动中,我发挥想象,运用特写以及对比的拍摄手法,将自己的手与父亲的手进行对比拍摄,通过摄影展现出父亲的双手粗糙而宽大,我的手细腻、小巧,通过对比表达出父亲的勤劳,展现出父亲对我的关爱,以及父亲的责任。通过这一拍摄,让我成功的避免了与其他学生相似的情况,并在众多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而这次摄影作品的成功,让我的创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让我明白的拍摄敢于求异的重要性,我想人生也应如此。

2、要懂得赏析美

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能力,直接影响着他对美的创造力。 为了提高摄影创造能力,我观看了许多优秀摄影大师的著名摄影作品,并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讨论,了解到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可贵之处。同时,我也被这些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吸引, 并不断激励自己要想他们学习,通过模仿他们的拍摄手法, 来促进自身拍摄水平的提高,努力向优秀的摄影大师靠近。 优秀摄影作品的造型、布光及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加深我对摄影作品的认识,而在借鉴中提高了我对美的感受力。走出课堂,走到大自然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我懂得了如何欣赏美,并积极寻找拍摄的素材,记录美丽动人的瞬间。通过摄影,我懂得了欣赏美。而对美的欣赏,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拍摄水平。

3、观察要敏锐

优秀的摄影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通过精湛的摄影创作,呈现出他们的美。 同时,观察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摄影学习课程当中,有一节课的主题是光影的拍摄,为了准确掌握曝光的相关影响因素,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多次拍摄,并在课余时间进行了多次的拍摄练习。例如,在晴朗的上午九点钟,顺光拍摄人物近景;下午一点钟左右的强光下,顶光拍摄学校的泳池全景;而在多云的下午四点钟左右, 进行侧光远景拍摄练习。在以上多种情境下,我进行了反复的拍摄练习,终于掌握自然光摄影曝光的知识,并逐渐在实践中学会了灵活使用。现在,我可以对这些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灵活的拍摄运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境进行创作。摄影教会了我对比对比不同拍摄情景下的作品,并观察同一事物在不同光位下的拍摄效果,并从中发现细微的差别。通过对比,我发现了顺光与逆光的情境下,景色的不同特点。从而掌握光位的重要性,对广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迫不及待地对不同的拍摄角度与拍摄方式进行实践,并走出校园,进行广泛的拍摄练习。通过以上练习,我发现了以前生活中从未发现的美,看到了之前从未看到过或从未注意过的美。学习的知识越多,我就越渴望进行摄影创作,渴望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拍摄当中。摄影锻炼了我敏锐的观察力,而敏锐的观察力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摄影体验。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我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摄影, 正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小结:

综上所述,摄影是一门独特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摄影带给我的,不只是技术书评的特高,更是心灵的洗涤与境界的提升。

摘要:摄影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摄影作品的好坏与拍摄者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摄影师进行优秀的摄影创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笔者根据自身的摄影经历与摄影经验,对摄影带给我的人生的感悟进行阐述。

2.教师的人生感悟 篇二

教师是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他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他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火焰和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教师是一壶老酒,甘醇而透着清香,留下几分辛辣、几分绵厚。饱经风霜雨雪的洗礼,经受人间的酸甜苦辣,尝试人情的喜怒哀乐,尽显沉着冷静;面对一张张顽皮的笑脸和求知若渴的心灵,他们有严厉的批评,有耐心的说服,有真诚的关爱,真真切切地播撒温馨的情怀,释放多彩的人生。教师是普通人群中的智者,豁达、开朗、活泼,透出浓浓的书香味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期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一壶甘醇的老酒,是醉是醒,是辣是香,留给社会、学生、家长品评。

教师是一本日历,真实地记录着教师不平凡的人生,翻开每一页都是崭新靓丽的,留下很多精彩,也留下许多缺憾。教师的工作看上去好像是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做着重复的劳动,然而面对每一天、每节课都是新的开始,都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更新,是多样化的智慧创新。在教师的一生中你根本找不到重复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师总会采用全新的教育策略、灵活的教学智慧。教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知识、方法、策略、智慧的不断更新中成长,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中成就着自己遗憾的教育人生。

教师是一杯绿茶,清淡中散发着幽香,留下一生清苦,平静无痕。面对现实的不公正待遇和社会的神圣化期待,教师会从容处之,从没雍容华贵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平凡而清苦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始终追求着完美,追求着教师的高定位,但又无法实现完美。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人追求神化了的教师境界中,度过了自己残缺而不完美的戏剧性的艺术人生。

教师,就是这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清贫痴心不改。留下一路艰辛,撒下朗朗读书声,肩负着人间的希望,书写着精彩而缺憾的教育人生。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的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教师的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坏习惯一定要改,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因为“不变”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教师的思想: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信念蕴涵着教师的信誓和教师的激情。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教师的信念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当做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教师这一职业是光荣的,教师是国家栋梁的工程师。

3.人生感悟诗歌:一见钟情 篇三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使他们相遇

这样的笃定是美丽的,

但变化无常更是美丽,

既然从未见过面,所以他们确定

彼此并无任何瓜葛。

但是听听自街道、楼梯、走廊传出的话语——

他俩或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

我想问他们

是否记不得了——

在旋转门

面对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说出的「对不起」?

或者在听筒截获的唐突的「打错了」?

然而我早知他们的答案。

是的,他们记不得了。

他们会感到诧异,倘若得知

缘分已玩弄他们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为他们命运的准备,

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

憋住笑声

阻挡他们的.去路,

然后闪到一边。

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

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

也许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有某片叶子飘舞於

肩与肩之间?

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

天晓得,也许是那个

消失於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

层层覆盖的

门把和门铃。

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

到了早晨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

毕竟都只是续篇,

而充满情节的书本

4.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篇四

1、只有付出的爱是痛苦的,但比这更痛苦是爱一个人却没有勇气让那人知道你的感情。

2、生命中令人悲伤的一件事是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但却最终发现你们有缘无份,因此你不得不放手。

3、最好的朋友就是那种能和你促膝而坐,彼此不说只字片语,分别时却感到这是你有过的最好的一次交流!

4、的确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知道曾拥有的是什么,同样,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才知道曾经失去了什么。

5、迷上某人只需一分钟,喜欢上某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人则要一天,然而,忘记某人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6、别倾心于容貌,因为它具有欺骗性,也别倾心于财富,它也会消散,倾心于那个能带给你笑容的人吧,因为一个笑容能使漫漫长夜如白昼般明亮。

7、做你想做的梦吧,去你想去的地方吧,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吧,(人生感悟 )因为你只有一次生命,一个机会去做所有那些你想做的事。

8、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如果一双鞋你穿着夹脚,别人的感觉可能也一样。

9、无心快语可能引发争执,无情之词可能折损生命,适时温语可能消弭压力,而关爱之声可能治愈心灵。

10、幸福之人并非拥有一切,只是尽力享受生活的赐予。

5.人生感悟 篇五

多年前,我看到一句话:幸福就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但却对幸福的概括极其准确。

冯小刚的作品《非诚勿扰》中的空姐梁笑笑为什么痛不欲生,原因在于她心有所挂。后来她转身找到自己的幸福,原因在于她舍弃了心中所有的烦恼和牵挂。

前几年,有则小品文传播甚广:一位国王拥有无上的权威,广阔的疆土,巨大的财富,还有美丽的嫔妃,但他总是感到自己不幸福。国王发现,一个衣着褴褛、饥一顿饱一顿的乞丐却总是开开心心的。国王去向乞丐讨教幸福的办法,此时乞丐正在晒太阳,国王把阳光挡住了,乞丐说:“尊敬的国王,请别挡住我的阳光。”

乞丐能幸福就在于他的无欲无纷扰。国王不幸福,在于他心有欲望。

6.稻盛和夫的部分人生感悟 篇六

1.什么是企业经营者最需要的?

“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尽管它像沙漠中洒水一样虚无,也像湍流中打桩一样困难。但它是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们的思考和行动。否则,我们将陷入无止境地追求钱财和名位而疲于奔命。我希望,每人能带着美好一点、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2.人生态度能影响管理和企业吗?

“人的生活经历,取决于‘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不同,就有高尚与卑鄙的分别。一切为了钱,将最终成为商业丑闻的主角。人越有才华,越相信自己有很强实力,越容易走上不知其危的失败不归路。因此,人生品格修炼对事业、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3.什么是人的品格?

“品格是由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理念组成的。而后天的理念、思想、哲学是做人的准则,准则对与错在决定人的品格好与坏,而品格的好与坏决定了人生的成与败。要提高心性的尊贵,要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品格的形成,是通过完成工作实现的。”“工作完成又受品格好坏决定。所以完善工作不如完善品格更根本。”

4.是什么造就了人一生的成就?

“人生成就是由思维方式、工作激情和业务能力这三个要素组成。”“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思维方式。何谓思维方式?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有好有坏,有积极与消极,因此有正值又有负值,它从正100到负100。而激情、能力都是0到100。三个要素的乘积,才是人的成就。”

5.什么是稻盛哲学的原点?

“这个原点就是‘正确地做人准则’。这是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良心,并以此衍生出社会基本的伦理与道德。它使人不会迷失方向,是企业经营指针,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我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经营。”“世界上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只要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也没有什么比人心更牢固、更可靠。”

6.什么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

“企业经营者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能制订出光明正大、顾全大局的崇高目标。具体说:就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的幸福,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是谋求全体员工及其家属的共同利益。”

7.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

“实现销售额最大,经费支出最小”是京瓷创业时稻盛的基本理念,一直坚持到今天。为此,创办组织了完全独立核算的“阿米巴”小集体。“在其经营中,实行‘单位效益时间核算’。这与通常说的“成本核算”不同,而是先获取订单,在订单前提下生产,以投入最少,集中全力追求创造价值最大化。‘阿米巴组织’是通过明确责任,确保细节透明公开,形成可以彻底检验效益的经营体系。”

8.什么是经营者应有的境界?

7.感悟真情 感悟人生的作文 篇七

一天。我为了避雨,躲进了一家商店的檐下。聚在一起的人们本来素不相识,可这雨使大家成了“‘患难之交”,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突然,大家背后传来一声尖厉的怒喝:“哎!躲雨一边躲去,堵着门口叫我咋卖东西?”我回头一看,只见柜台里一位阿姨叉腰而立,满面怒容。我赶忙躲到边上。

旁边也是一家商店,但很小,柜台里站着一个女青年,大约十七八岁。她看了看我,笑着说:”进来避雨吧!”我心里的惊慌和疑惑全被这亲切的笑语拂去了。其他几位“难友”也挨个儿侧肴身子移过来。女青年亲切地招呼门口的人们:“大家快进来吧,这儿就是小了点,不过还站得下。”大家都被她这态度感染了,一齐拥了进来。小店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这场大雨带来的凉意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给我拿两包烟吧。”一位中年人首先开口。“哦,对不起。”女青年满脸歉意,“上次进货时,烟被雨淋了,有点潮湿,您要是想买,隔壁店里也有。”“啊,不,我就喜欢抽潮点儿的。”中年人的话逗得大家全笑起来。那女青年也笑着说:“那我就按批发价卖给你吧!”说着,递给那位中年人。“给我拿个手电筒吧!”“给我拿袋洗衣粉。”“我买……”人们纷纷指着货架上的日用品,七嘴八舌地要着。我也掏出钱,想买几支铅笔,尽管我并不需要。

女青年惊慌地说:“不行,不行。我不是叫你们来买东西的。”人们仍不罢休,一双双诚恳的眼睛望着她。“你卖给大家吧!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回报你的`真诚。”一位戴眼镜的叔叔说道。

女青年低着头,接过一张张握得温热的纸币,手有些发抖了。很快,大家都拿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这会儿雨小了,我们快走吧!”不知是准说了一句,于是大家在一片真诚的“再见”声中告别了温暖的小店。(初中作文)

雨变得很细小又很轻柔,我走在一片如烟的雨雾中,回想起刚才的小店避雨。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8.社会的人生感言人生感悟 篇八

因此,在社会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拥有着一定的特殊职能的一个个体。我们对于这个社会产生的人生的感言,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并加以改造;同时,我们的感言也能够反映出来当今这个社会的总体趋向,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它即将发展的一个方向。

9.置换体察 感悟人生 篇九

《背影》一文记述了父亲对“我”说的四句话,表现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话所蕴含的真挚感情,认识到父亲对“我”的深情至爱,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将父亲所说的四句话一一罗列出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父母对自己说过的类似的话找出来,并和原文置换,从自己的感受中去体察作者的情感。

第一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师:你的父母有先委托别人照顾你,后又加以谢绝,亲自帮助你的事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赵明: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星期天要到学校里去排练“六一”演出节目。爸爸因为有事,头一天晚上说好了请小明爸爸骑摩托车将我和小明一起送到学校的。可是,第二天一早,爸爸打电话给小明爸爸,说自己正好有事,顺路经过学校。其实,从学校里到办事的地方去,要绕好大一个弯子。我劝爸爸不要送我了,他说:“没关系,他骑摩托我不放心。”

师:你爸爸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赵明:爸爸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他怕我坐摩托车出危险。

刘小伟: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委托了别人办事,却又不放心,最后还是自己来办。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孩子照顾好。

师:比较课文中的话和赵明爸爸的话,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吗?

刘小伟:他们改变了主意,坚持自己送,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赵明:这大概就是护犊之情吧。

师:是的,护犊之爱,总是能让人心生感动。

第二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师:将这个句子置换为父母买东西时对我说过的话,也可加入相关场景的描述,再体会父母说这话时的心态。

李娜:我十岁那年,妈妈带我去新沂,途经“苏果超市”门前,见我又累又渴,妈妈就对我说道:“你在门口等我,我去买杯饮料给你喝。”走了几步,母亲却又折回身来:“不行,你还是跟我一块到超市里面去吧。”

师:说说你对妈妈言行的理解。

李娜:妈妈要给我买饮料,是她发现我口渴了;她让我在门口等,是她看到了我的疲倦。后来,她又要我跟她一起到超市里面去,应该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怕出什么意外吧。面对可能出现的更大危险,妈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妈妈对我说的话,既有对我的关爱,也显示了她的紧张。母亲说的话,做的事,表明她深深地爱着我。

师:分析具体透彻。哪个同学能将文章里爸爸的话和李娜妈妈的话加以比较?

刘向阳:李娜的妈妈要将李娜带进超市,是怕她被人拐走了(学生笑),毕竟,那时她才十岁。她的话既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体贴,也表现了她的细心。文章中爸爸的告诫看似平淡,却藏有深意。买桔子是给儿子路上吃,而要儿子不要走动,是怕不好找人。他们说的话虽不完全一样,但都表现出长辈对孩子的关心体贴。

第三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师:在你离开父母,或是父母离开你时,他们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

陈晓:说过。去年暑假,我到浙江去看打工的父亲。快要开学时,父亲将我送上了汽车,临走时,他对我说道:“到家后,马上给我打电话。”

师:到家后,你打电话了吗?

陈晓:打了。

师:你打电话的目的……

陈晓:给爸爸报个平安。

师:是的,有了这个电话,爸爸悬着的心就可以放下来了。

陈晓: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会牵挂自己的子女的。

师:牵挂,这个词用得很好!

王辉:我认为应该是贴心的牵挂。父亲要“我”到那边来信,就是贴心的牵挂。

师:贴心的牵挂!真是太好了。

第四句: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要和子女分手时,父母总是想和子女在一起多呆上一阵子的。可是,在将要离别的时候,父亲为什么又催我回到车里去?你的亲人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

刘强:父亲让“我”回到车里,是担心“我”的物品丢失。这是父亲牵挂儿子的又一种表现。

郇磊: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年夏天,我从南京回来,在那里打工的母亲将送我上了汽车。母亲下车时,看到她满脸的汗水,我就追下车,送给她一瓶水。她不要,还对我说:“路远,天热,留路上喝吧。回去吧,里边没人。”

师:“进去吧,里边没人。”“回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话虽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完全一样。郇磊,听了母亲的话,你回去了吗?

郇磊:我将水塞到母亲的手里,才跑回到车上。

师:你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你对母亲的爱。

郇磊:可是,母亲又回到车上,将水塞给了我。

师:由这件事,大家想到了什么?

陈晓:母子深情。

师:那么,课文里的这四句话,表现的是——

生(齐):父子深情。

将文中父亲对儿子说过的话置换为生活中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话,不光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避免了机械解读可能带来的僵硬,也让学生在对切身经历的陈述与辨析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至爱真情,同时,也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中所披露的父子真情。这种置换,既让学生认识到文本和生活的联系,也能帮助他们借助对生活细节的回顾而催动对文本的阅读,有效催生了学生的解读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活跃、能动的状态。

课堂阅读不能简单地诠释文本,教师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将文本信息纳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并鼓励重组,以促成带有个性色彩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只有将学生的心理愿景、生活认知和情感寄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的同时,创设阅读情境,建构理想课堂。而将文本内容置换为生活内容,不光可以增加文本容量,丰富课堂内涵,还能让学生在感受文本无限张力的同时,学会用心体察生活,懂得感恩父母,感悟人生。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中学

江苏徐州 221413)

10.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篇十

自然美, 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 都属于自然美。自然是孕育人类并以其乳汁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 人类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脉动中, 感到惬意、宁静和温馨。无论是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还是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自然界总是以其变幻莫测的美, 使人心驰神往。

中国是非常崇尚自然美的国家, 而且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所谓“天人合一”。杜甫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对山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具体来说就是, 中国文人对山水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兴趣, 喜欢用自然山水作为比喻, 借吟咏山水来表达内心世界, 山水成为最能触动古代文人灵感的因素之一。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借游山洞的经历, 阐释了尽志求思的人生道理。古代文人还喜欢把自然山水与尘世人间相对比, 因而他们在写山水、赞山水、甚至置身于山水之间时, 经常会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冲动, 这是他们在借歌颂自然山水来否定世间的纷争, 表达避世的意愿。从这个意义来说, 中国文人对山水的感情还掺进了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和追求。所以, 中国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因此, 法国汉学家侯思孟在其《山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作用》一文中说:“在古代世界的两端, 人都在寻求真理, 但方式截然不同:在中国, 人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在欧洲, 人却背离大自然, 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这种“体物悟道”式的山水审美观, 所以, 由此创作出的表现自然美的文学作品, 就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崇尚自然的生命精神, 映照出远比自然世界更广袤深邃的心灵世界, 让人流连忘返。

一、山水创造,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爱戴之心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与艺术家始终以一种爱戴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生活于其间的大自然, 建立起了一种山水—人生双向流贯的审美思维方式。这种爱戴的态度, 表现为描写山川风物之美。古代文人并不把山水大自然看做是游离于人之外、甚至与人对立的客体世界, 而是把它看做与人相亲相和的统一体。所以, 其笔下的山山水水, 倾注了作者生活激情和生命的意识, 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人生寄托境界, 成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山川风物之美表现在:一是美在有声有色、仪态万方, 生动的景物表现中凝聚着作者的生命情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兰亭之地,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 吟诗作赋, 这是何等雅事、何等情调。这种情调是对山水中“清湍修竹”宜人的发现。这种发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使读者为之动情, 激起关于人生应如何度过的情怀。这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所以, 下文才会引发对人生的慨叹, 反思生命本身。有了这部分景物的烘托, 展示出的情调美才充实具体, 人生之乐才有感染力。我们不难体会到这浩浩茫茫的天宇、林林总总的万物不仅仅引发作者的欢快, 也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感觉提供了生命主体存在的确证, 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妙和珍贵。二是山川风物美在有情有致, 天人幻化, 移情笔墨别有风味。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传达出的轻快、愉悦之情。三是山川风物美在有神有灵, 令人奇想纷呈。中国人羽化升仙观念由来已久, 穆天子西上昆仑, 秦始皇东寻三山, 为了访仙求丹, 李白遨游天下, 如其自白, 实为“五岳寻仙不辞远”。有些作家据此神与物游, 运笔渲染山水皆有灵性。如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山水之美至于此, 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二、山水乐生,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生命绿色, 其个体生命因青山绿水而洋溢着活力和乐趣。古人哪怕处境再困顿, 悲苦再沉重, 一旦步入山水清境, 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 就神泰气畅, 体味到人生的欢乐价值, 并形成了文人的一种心灵超脱模式, 苦生—山水—乐生。这种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在于山水具有多重美感, 能够赋予文人丰富的愉悦与启迪, 引导文人彻悟生命的美好与归宿。

首先, 山水大自然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其新奇怪异足以耸人耳目, 其声光形色足以怡人心神。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 故山殊可过”, 文中所描绘的辋川景色, 宁静闲适、清爽秀丽, 足以怡人心神。其次, 山水大自然具有纯洁宁静的氛围美, 对于目睹身历着社会上的尔虞我诈、特别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身心疲惫的文人来说, 这无异于是恢复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如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言:“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青流也。”结合上下文看, 他冬日夜景中对俗世生活细节的再现, 绝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山中的幽静, 更有一层欣赏在里面。这种欣赏体现了他寄情田园、隐居山水更多的是无奈, 是大志难以实现后的自我安慰, 是对遭受仕途挫折后的心理恢复。如果再结合其“诗中有画”的风格来想, 就能发现蕴涵其中的绘画结构美、色彩美以及借客观世界的空寂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一物”禅意。最后, 以天人合一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徜徉于山水间, 从山峙水流、月落日出、春华秋实等自然律动美中, 体悟到万物化育之自然、生死盛衰之必然、人生乐天之本然, 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言:“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山水自由,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任情适性的追求

自由是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与日俱增的人生基本欲求。但中国古代礼法之繁苛举世罕见。一部《十三经》中就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三纲五常、国法家规犹如一条条绳索, 束缚着文人。古代文人为了争取人身自由、维护人格独立, 大抵暂时或永久地放逸于山林原野。古人所咏的山水自由, 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意蕴。他们在意念中成功地把山水营造成了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净地乐土, 不但以亭、阁、台、榭、碑、铭、诗、文等人化自然, 更以山水风云熏陶心性, 升华灵魂, 将心性灵魂自然化, 悟得人生的自然本质与归化自然的理想归宿。

首先, 山水自由表现为主宰自我行止的人生自由, 张扬了我行我素的孤傲气质。如陶渊明对田园山水的热爱, 就在于对人格独立的追求;还有庄子的《逍遥游》中体现的自由理念。其次, 山水自由表现为弘扬自主命运的旷达意识, 如苏轼泛舟赤壁, 反对“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了;自其不变者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实之痛固然是自己亲历之痛, 但这并不是黄州生活的全部, 除此之外, 自己还拥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物, 如眼前之美景。这些顿悟与尽兴忘情, 正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也是一种佛家式的参禅, 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诗化人生、自由人生, 它能解放人的心灵, 释放人的烦恼, 帮助人走出痛苦。三则, 山水自由表现为以山水为复归真率本性的理性归宿, 消解了“人生世上风波险”的忧患。正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当然也要看到, 这种山水自由有着明显的时空局限性, 它往往是以削弱社会进取性为代价的。

总之, 由山水之美, 寻获山水之乐, 别创山水人生, 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古人将生命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追求符合物我合一审美理想的精神境界, 从而把自然之美提升到了生命本原的高度, 成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说, 这些美都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然、认识人生, 认识并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 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摘要:中国古代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在鉴赏描写山水的古文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 体悟文本辞彩的优美, 更应体会作者表达的无限情思。

关键词:文言文,自然美,山水,人生

参考文献

[1]臧维熙.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2]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1.感悟人生的随笔:人生如糖 篇十一

在前几天的科学课中,老师让我们创作一艘自己的小船。我绞尽脑汁地思考该如何制作小船。感觉那时候的自己好像吃了黑巧克力一样感觉内心苦涩,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是突然这时候之前看的科幻电影里面的片段在脑海里像酵母一样发挥作用。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了一样,所有的思绪都奔涌出来。“我一定要做一艘与众不同的小船!”坚定的声音使我变得更加有自信了!于是我向爷爷要了一些塑料,铁板,电线丝和一个针管。经过我漫长的精心的反复设计,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后一艘电动小船终于完成了!在下一节的科学课上,我的小船无论是外观还是整体的性能都被老师表扬了!那时候的我像吃了棉花糖一样心里甜滋滋的。在那次的小船比赛中,我把小船盖上盖子之后放在水里进行比赛,果不其然在那场比赛中我获得了胜利。那时候的我别提多开心了!

人生像糖,就像刚开始的我毫无思绪像吃了苦苦的黑巧克力,后来茅塞顿开获得胜利像吃了甜甜的棉花糖。但是无论是苦的还是甜的,我们都要为了创造奇迹乐观努力地活着。

12.人生旅途的感言人生感悟短文 篇十二

人生旅途的感言,每个人都会经历几次。哪怕你足不出户,在学校当中每年也会举办几次春游和秋游,这些活动对扩展视野也很有帮助。在旅途的过程之中,你也能够学会怎样和同学来交往,怎样在目的地和同学好好的合作,比如说一起来制作一份烧烤大餐。这些都是在旅途中慢慢学会的,或许本来你并没有想到,在做的过程当中,你自然会有所领悟。

13.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篇十三

《鼎湖山听泉》是感情极强的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难度不大。但是, 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 那就不容易了。而这恰恰就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 突破重点、难点, 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进入情境中, 披情以入文。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和体会, 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彻底地释放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2.学习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 活用写法, 提高自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 读出文章的韵味, 品味语言的妙处, 做到读中悟、悟中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用欣赏的方式, 赏析重要句段并阐释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 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情境创设、营造氛围

1. 课前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大自然之夜》, 并在多媒体屏幕上多重展示。

2. 在电教室内布置相关灯光照明、昏暗相宜、配合教材原有图片光盘, 以便展示。

(二) 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 师: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我国秀丽的山川之一———鼎湖山的全景。在边聆听音乐、边看图过程中, 你肯定有所感悟, 下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鼎湖山的喜爱之情。 (学生活动, 互相说完, 小组评价) 。同学们的评价都很到位, 切中主题, 感悟很深。作者是怎样用细腻的文笔来描写这人间仙境呢?描写的重点在哪里呢?今天, 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谢大光写的《鼎湖山听泉》, 在柔美的文字中去浸润那醉人的泉水吧。

2. 请学生将原来已准备的关于鼎湖山的资料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呈现出来。

3. 让学生明确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及重要价值。 (找出后并领读)

4.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的优美句段。 (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进行个人读)

(三) 学习课文,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 让学生浏览、默读课文, 标出重要句段。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 鼎湖山所写的景物相当多, 为什么要抓住“泉”来写呢?而且是听赏来感受、领略、品赏, 这是为什么? (可由男生齐读相关句子, 要求读得轻缓适当, 层次分明)

(2) 在鼎湖山听泉, 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嬗变的历程?诵读 (可由女生读:要求用不同的感情变化读出文字的变化)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言

2. 品读、探究 (自由诵读, 质疑探究)

(1) 文中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 与泉水似乎关系不大, 是否偏离了中心?

(2) 学生活动:自由读书, 可配乐进行, 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解答。

3. 重点、难点解析

学生活动思考:

(1) 作者为什么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 看得蒙蒙”?这与写鼎湖山听泉有什么作用?该用什么感情来读这些段落?你认为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来写鼎湖山的“灵魂”的。

(2) 重点精读第8段, 在文中写泉声时, 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 并深情朗读, 体会它的妙处在哪里。

情境创设:营造氛围。让学生边听音乐, 边想象自己置身于鼎湖山的美景之中,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与大自然对话。在情境的一张一翕中, 学生的心灵也像是经历了一次泉水的涤荡, 逐渐净化升华。在此情境中, 教师轻轻地点拨学生“你在山涧之中, 俯首倾听, 体验大自然的清纯与博大, 你幸福吗?请把体验送到句子里, 美美地诵读, 再次体会行文内蕴的情感吧。”

学生活动:经过情境的浸染与熏陶, 学生想说的冲动一下被激发出来, 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来, 并当堂诵读。

(四) 从文本阅读到能力提升, 借鉴与创新

学生活动:

1.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各造三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 富有诗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完成此项练习, 重在培养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

2. 再读课文的重要句段, 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并加以赏析, 先说后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巧妙, 同时把“泉声汇成的乐曲”与人的生活发展联系在一起, 加以深层解读, 对人生和感悟才会显现出来。)

(五) 对比阅读, 加深情感

1. 印发日本作家东山魁夷写的《听泉》及老舍写的《趵突泉》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后, 再与本文的解析对比, 找出异同。

2. 介绍自己家乡最美的一处地方, 用上各种修辞手法, 写成后交流并做适当的修改, 最后推选出优秀文章在班上学习或送到相关报刊社发表。

3. 在现代社会里, 你认为人类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创造生活?

(六) 学习背诵第8段, 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注重语文的熏陶与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该文学生没有作者那种细腻的情感做基础。为此, 我努力创设情境氛围, 拉近学生情感与文字描写之间的距离。通过赏读、激发情感, 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设计里, 贯穿始终的是作者对秀美山川的那份含而不露的深情, 情动辞发, 感悟人生。特别是在最后教学课文第8段时, 师生的情感碰撞, 学生与文章情感的对接, 心景交融, 环境渲染, 加上学生心灵的感应, 此时已得到净化。听泉之旅, 实际上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 在本课设计中, 学生能力的训练比比皆是, 如运用比喻、拟人写三个句子, 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片断练习, 通过这些训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3. 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领略文章的内涵。采用多种读法, 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欣赏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4.感悟人生 超越梦想 篇十四

我平时很喜欢读书,但从千篇一律的文字表述中汲取的营养较少;工作中,自己也坚持与员工经常性的思想交流和对有些社会现象的分析探讨,但还是难解心中的凝惑和烦忧。最近一段时间伏案细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使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特别是意境悠远、博大精深的《活法》所浓缩的稻盛和夫他大器晚成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超俗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精深的经营理念,使我对人生的意义认识更加明确,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说受益匪浅。

感悟一:修养是存在的基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阐述的自身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哲学思想,给人们以震撼,催人奋进,特别是对人生修养和存在的价值表现的十分到位。这本“励志书”从多角度、多层面超脱的反映出了当今社会部分人在自身修养和对人生意义等方面认识上的缺失,完成了自身对社会认知度与当今社会人们认识社会共性误区的一次博弈,也为我们解决当前地电企业员工思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经营理念贡献了许多良方。就像他在《活法》序言卷首语中写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前途未卜。物质富裕,精神却很空虚;衣食富足,礼节却很欠缺;行动自由,感觉却很闭塞。为什么在物质富足的情况下,有些人会产生精神空虚、消极悲观甚至犯罪呢?稻盛和夫在《活法》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即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磨炼灵魂;人生的价值要体现自身的存在。说得很到位,也很透彻。人活着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把人生旅途上遇到的各种坎坷都当成是对自己的历练,而每每历练都会有所收获,也是人生财富的再次积累,从而使得自身修养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如果一个人只有躯体存在而缺失修养,只讲求向社会索取,而不愿奉献,那他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也最终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的基层经营管理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体品位,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融入员工这个群体,以至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企业的宏伟目标。

感悟二:学会知足感恩,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活力的社会,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坎坷和问题。特别是在企业这块天地,待遇的高低、工资的差异、岗位的转换等等,都无时不在冲击着员工的心灵,以至使有些员工抱怨领导、抱怨企业,甚至抱怨社会,以消极情绪应对一切。而《活法》所写的磨砺心智的“六个精进”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并用自身经历和科学的处事态度来应证和诠译。这也是本书对我触触较深的地方。平时工作中,当我们真正能做到爱岗敬业,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全身心的倾注精力把每一件事做好,胜不骄败不馁,自省自戒,我们将会变成另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同时,稻盛和夫在书中还告诫我们要学会感恩。当今我们生活在衣食富足的时代,但仍有部分人人生坐标发生偏移,追求与享受的欲望占据主导地位,抱怨企业、抱怨社会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即:票子、房子、车子、牌子应有尽有,但还不能满足膨胀的欲望,以至迷失了自己,却浑然不知而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然而,《活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告诫我们要心怀感恩,不能丧失这一做人最基本的美德。稻盛和夫在书中讲到:“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积极的心态是人生成功的起点,他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们企业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把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来思考问题,多想企业成就每一位地电员工自身的经历,常怀感恩之心,常议地电之情,多行道德之范,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这样下去可以想象,我们的企业将会是多么的美好,我们的生活该有多么精彩。所以,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位员工都能在每天的不懈努力和感恩中体会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在快乐中度过自己幸福而充实的人生!

感悟三:思维方式决定成败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就工作结果科学的提出了这样一个等式,那就是:“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这个等式中,“思维方式”是核心,它主导着人生及工作的方向,也决定着人生及工作的最后结局。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道理。而热情和能力则是这个等式的左右臂,位置举足轻重。稻盛和夫在此也用数量对比的方式对三者之间的存量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论证。由此可见,思路在工作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像我公司在槐芽供电所搬迁征地中,开始按以往的“惯性思维”方式上报政府,得到的答复是土地征用审批冻结,此后公司又多次与县上相关部门商议都无结果。随后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把项目纳入灾后重建进行上报,使该项目顺利完成前期审批及上报工作。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思路正确,热情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结局,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

15.现代诗歌:人生的感悟 篇十五

1、人生最难提高的是――素质;

2、人生最难改变的是――习惯;

3、人生最难统一的是――行动;

4、人生最难做好的是――细节;

5、人生最难处理的是――关系;

6、人生最难把握的是――机遇;

7、人生最难实现的是――理想;

8、人生最难得到的是――人心;

9、人生最难分配的是――利益;

10、人生最难平衡的是――心态;

11、人生最难控制的是――情绪;

12、人生最难战胜的是――自己;

(励志名言 )

13、人生最难说的话是――真话;

14、人生最难坚持的是――本色;

15、人生最难找到的是――知音;

16、人生最难教育的是――孩子;

17、人生最难抵挡的是――诱惑;

18、人生最难保持的是――健康;

19、人生最难改造的是――灵魂;

20、人生最难解释的是――幸福;

16.【人生感悟】秋天的感悟 篇十六

天凉好个秋!秋天,是一个令人喜悦令人忧、让人感慨让人愁的季节。秋之韵,意味深长,是很容易让人多情善感的。人的心境不同,在不同的镜像中,触景生情,韵味迥异,往往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意境。

秋天,是一个 收获的季节。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春华秋实,表达着秋的喜悦,品尝着秋的甘甜,记忆着秋的芬芳,创意着秋的图腾。

金色的大地,金色的太阳。霜叶红似二月花,满山枫叶映晚霞。秋叶似火,热情似火,成熟的希望,醉人的丰瑞,无不把人陶醉和沉迷。

秋日,艳阳高挂,大地一遍金黄,丰硕遍山野,处处喜洋洋,喜庆的锣鼓震天响,收获的人们在欢唱,让欢喜在灿烂的脸庞上流淌,把汗珠凝聚的成熟装满仓。收藏生命延续的种子,储备来年绿色的希望。

秋,终究是一个衰落的季节,那些满天飘舞的落叶带给人的是生命丧失的感怀。虽然枝头挂满了丰硕的果实,可漫天飞舞的沙尘与纷扬的落叶带来的日渐没落和萧条景象却让人不免感叹。

秋就是这样,带给人类丰收的金色,也带来了金秋后的荒凉,那凄惨的美总在你心头萦绕,一种淡淡而又哀婉的情愫,让你行走在秋色中,领悟秋的缠绵,谛听秋的细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天高气爽的湛蓝,让人在红尘中感受秋的空灵。自然界万物生命的泯灭和重生,也让人在秋风阵阵的脚步里感悟着人生之秋与岁月之秋的苍凉与荒寒!

秋天,天气渐凉,天高云淡,风凉林疏,一丝丝的凉意,一丝丝的寒冷,萧杀正悄悄地入侵。

秋,从树梢上轻轻划过,带走了多少不该带走的信息,只把秋的怅然留下。落红满径,空山寂寂。花落瘦水,满江残红,满天秋色苍茫,满心愁思深锁。枫叶虽然很美,但却是一种夕阳黄昏的美,很灿烂也很短暂。萧瑟秋风,无助的黄叶,让枯黄的叶子在萧瑟的风中颤抖,凄凄的摇曳着,不经意间便一片片孤寂地随风飘零,漫延的枯叶静静地铺在地上,又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如同一曲动人的交响曲结束时最后的一个休止符。

秋天到了,冬也就已经很近了,寒冷渐渐将一切包围,这萧杀的日子里,生灵渐渐蛰伏,没有了往日的激情与憧憬。往日生机怏然的翠绿何在?昔日的枝繁叶茂已化为了过眼烟云,只留下了满目衰败凋零,真真切切愁煞人。秋,昭示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给人以悲凉凄苦的感觉,会让人的心情变得消沉,好似天气一样的阴霾在蔓延心灵。

也许,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命旅程中的过客,所以就必然会沿着预定的轨迹慢慢走向终点站。我想,很多人在这旅程中的遭遇和一路上见到的风景总会大体相似,如同静观这飘落的黄叶,只不过欣赏的心情因人而异罢了。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见什么,又会留下什么?在崇尚竞争的物欲社会里畅漾,鹿门隐庞,采菊东蓠纵然令人神往,也许只是逃避的一种借口,也许能做到许由洗耳的仅是一种神话,毕竟世路充满坎坷和荆蓁,而我们身上还有太多的枷锁和无可推卸的责任。

人生天地间,悠悠一过客,大抵都有过曾经豪气负平生,年少壮志可拿云的心里路程。只是岁月流逝后,我们会发觉,生命的路途越来越艰辛,旅途中有许多不胜负载之重。于是渐渐的你读懂了以往弃如敝履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生命在折磨中变得丰满和圆润,却也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光辉。我想,于我一样,大多数的人文不能扛鼎,武不足安邦,唯愿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现实之中的可能性也是有限得很,不过是轻愁于东流水不尽而已。

其实不必感慨太多,君子终日乾乾,生命不过如朝露,世间从白眼看鸡虫的豪气,变成为五斗米折腰早已成为了生命的常态。人生的路上有许多的十字路口,正是因为答案简单得只有是与否,我们才只能做出最无可奈何的选择。

秋,本不是必然悲凉凄苦的,各人眼里看到的景色,本就是心情使然。又何必执着于别人的感觉和看法,又何必固执地自己去钻牛角尖。

17.在诗歌教学中感悟意境美 篇十七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注入。其中选录了不少的诗词名作。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其意境美,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但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环节, 总认为只要让学生读懂了作品, 了解了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就行了, 至此, 串讲、翻译作品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难以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诗歌美。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去分析理解诗词作品。一是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词逐一梳理, 分析。形象语词是意象符号, 描写的是一个个的生活图景, 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意境中的“景”。二是揭示作品中的主要感情。三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是去分析作品的形象词语看其怎样含蓄地表现情感。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的形象语词有“云脚、早莺、暖树、浅草、绿杨”等, 它们是激活读者的形象思维、构成意境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形象语词进行讲解, 着力分析它们与作者骑马春游时“喜悦”情感的联系。诗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从“莺, 燕”的动态将春意生动地体现了出来。因为是“早莺”, 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 来拭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 所以它啄泥衔草建筑温暖的家。这些自然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乍喜悦的情怀, 作者自然更是如此。

体现作品的意境不只停留在对形象语词孤立的分析上, 还应进一步对形象之间的关系及作品的整体形象结构进行把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足的意象, 那就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 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意象看, 那还有芜杂凑塞的毛病, 不能算是好诗。古典学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 实在有一个深理在里面, 就是要使读者在心中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境界。”作品中的每一个完整的形象都是为创造意境设定的, 它们完满而相对独立, 同时又是诗作整体中的一部分, 它们彼此关联照应, 是建构完整的、新的艺术时空———意境必不可少的元素。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道、风、马等景物, 它们是构成作品意境的基本元素。作者用色彩浓郁的情感词加以修饰, 勾画出“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几组萧瑟、凄凉的画面, 接下来作者按整体化原则, 把这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景象放置在野外乡间、夕阳西下的时空大背景中, 同时给它们抹上凄苦的情感色调, 使其呈现出多样统一的面貌, 从而创造出诗歌意境的整体美。意境整体美的实现, 绝不意味着诗作中的基本元素无差异和对抗而要取决于这些有差异性的因素的最终目的是否一致。《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闲适、温暖的农家小景似乎与前后几组苍凉、萧瑟的景象形成了对抗, 其实他们的目的相同, 都是在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果诗中苍凉的景象是从正面表现游子的孤寂, 那么这组温馨的景象就是从反面来衬托游子心中的凄苦, 它们殊途同归, 在情感的统领下实现了新的和谐。

在诗歌中, 作者不可能把所见所闻都写进去, 而只能选取最具表现力的几组典型形象去勾画一幅图画、安排一个留有空白的艺术结构, 这就更易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人以闲散的笔法, 抓住“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等具有农家田园气息的典型景象进行描写, 使它们和谐地打成一片, 构成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家田园风景图。同时, 诗歌中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 已似萦绕在我们耳边。这样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象有机结合、交相辉映, 使农家田园风景变得生机盎然, 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但作者并未把农家景象和宾主的谈话都写进作品, 只是根据情感的表现需要, 有所选择地加以描绘, 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想象的空间, 从而使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另外, 理解诗歌还应紧扣“诗眼”, 即抓住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字词分析。应该清楚, 分析“诗眼”不只是解读作品的一种手段, 还要达到获取意境的目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 “闹”字生动地熏染了杏花怒放的大好春光, 传递给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云破月来花弄影”就一“弄”字, 则描画出了明月泻辉、花影摇曳的幽境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这样“闹”和“弄”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可见在诗歌之中对“诗眼”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往往就是这个“诗眼”使诗歌的境界欲然纸上, 使读者真切地享受到了意境之美。

18.感悟人生,敬畏生命 篇十八

一、挖掘语文教材,确定生命教育主题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常规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设置,还要有情感、价值目标的设置,让生命教育和教学环节自然融汇,培养学生感悟人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怀。因此,挖掘语文教材,确定生命教育的主题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前提。

这些教材大多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赞美青少年的天真、活泼、善良、勇敢等美德,尊重儿童的需求,肯定儿童的创新和发明,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化氛围。如《小池塘》一课就描写了一副优美、明丽的春景图,这是展现自然界生机勃发的教学素材。我将情感目标设定为,感悟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此,我用一个问题来统摄全文: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一吹,小池塘周边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在多媒体的情境之下,看到了春风吹拂之下,河水荡漾,似眼睛一闪一闪;芦苇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好似睫毛。我提醒学生:小池塘变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生命的存在。又如《微笑承受着一切》这篇课文,就展现了残疾人的纯洁、善良,让学生明白了真诚、善良的内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播撒心中的阳光,关爱他人的生命,我让学生观看了残奥会的视频,以此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尊重、敬佩残疾人。再如《好学的爸爸》,展现的就是一个刻苦学习、踏实奋进、敢于挑战自我的爸爸形象,从爸爸的身上,学生和文中的“我”一样看到了他为了学本领而埋头苦读的情形,想到了身边亲人的优秀品质,受到激励。

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生命主题,从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关爱他人的生活到尊重自然、关注社会,语文老师要因材施教。

二、联系阅读教学,巧妙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生成特性的过程。那些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无一不是独立的、鲜活的、个性化的,给予学生不同的生命体验。在触及生命体验的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词句、段落、修辞、主题等的解读和欣赏,获得直观的感悟。

《再见了,北京!》是一篇正能量的文章,展现了首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盛况,让学生为中国骄傲,为祖国感到自豪。2008年8月24日,令人难忘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鸟巢体育馆举行。你们还记得吗?大屏幕上,闭幕式主题曲正在播出,学生们一下子就进入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情境中。随后,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并体会“再见”一词背后的情感。之后,学生找到了“留恋”“不舍”等关键词,认为作者并不想说再见,而是满怀不舍之情,从“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等词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接着,我们重点讨论的句子:“奥运会闭幕了,但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我们结合文章的第二、三段进行了重点赏读,每一幅画面定格的那一刻,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投入和关注。电视机前的观众如此,现场的观众如此,运动员如此,参与者如此。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热烈。最后,我们对课堂进行了升华,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很多难忘和留恋的时刻,能和大家分享吗?学生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大家收获良多。

从课内到课外,从解读到分享,语文教学开拓了学生的生命视野,点燃了生命的激情。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生命价值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其生命价值认识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开放活动中,学生将思想认识内化为行动实践,直接参与到活动中,亲力亲为。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或者表演,或者探究,或者观察,或者讨论,在实践中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从而让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更为深刻。

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的见识和阅历就会增加,对于生命的价值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我经常会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或是做体验活动。如《青蛙看海》一课学完之后,我们进行了话剧表演。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台词,遴选了扮演青蛙、苍蝇、松鼠、乌龟等角色的演员,搭建了背景,并进行了练习。在这样的参与中,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小青蛙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当画外音响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时,学生们一起鼓掌,眼中闪烁这激动的光芒。他们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为了理想就要努力拼搏。

教育,绝不是说教,要让受教育者心悦诚服,让他们心有所感。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上一篇:辽宁一级注册建造师挂靠价格及相关事项下一篇:“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候选人评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