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2

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共20篇)(共20篇)

1.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解方程》教学反思——金明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教研总结

解方程这部分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方程的解法上,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部分教学很是枯燥无味,于是我加入了探秘的情节,和本节课完全吻合,《解方程》教学反思——金明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教研总结。下面就我讲授的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因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解方程的解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告诉他们:“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个神奇的数,它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不信咱们试一试,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金明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教研总结》。”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处。既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同时又为最后的检验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次的解方程我让孩子们看成是解谜,是寻宝,比一比看谁找的是宝石,谁找的是石头,用你自己的方法就可以验证。孩子们做的是津津有味,寻得异常开心。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对于概念的理解也很扎实。

二、在练习题的安排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当讲授完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方程后,马上进行了“填空练习”,这四个练习题的安排也是经过精心考虑的:第一个方程中的数是整数,与例题相符合,较容易。第二个方程中的数变成小数,难度有所提高。第三和第四个方程,又有所变化,但解方程的方法是没有变的。从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看,学生对解方程掌握的还不错。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最后留的时间过少,检验的格式没有完整的交给孩子们。可内心矛盾:检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必须要重视其格式吗?

总体来说,喜欢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喜欢听孩子们说:“我还想再写。”

五年级数学组供稿

2.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现状

(一) 合作探究之前缺乏数学教师的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 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之前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只是简单提出要求后就让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无法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 也无法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还有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数学教师不给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 最终造成许多小学生盲目地听取别人的答案, 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敢举手提出。

(二) 小组成员随意拼凑现象严重, 缺乏科学规划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实际水平, 通常是让就近的学生把桌子凑在一起就结成小组, 然后抛出问题让他们讨论, 造成小组内学生数学能力相差大, 合作探究学习效果不明显, 最终使下等生的学习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 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缺乏科学规划也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不进行指导和巡视, 即使巡视也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 忽视了师生互动, 缺乏必要的调控技能。

(三) 数学教师滥用讨论, 不考虑题目难易程度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过分追求小组合作, 无论在何种教学环境下都组织小组合作探究, 甚至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 不考虑数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也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 都一概套用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似乎认为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 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这种滥用讨论的行为, 不仅使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策略

(一)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提高探究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需要得到数学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尤其是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 促进小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对于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配合、合作后的总结等环节都要求数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为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技巧。当学生分工不清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分工, 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例如, 讲“平均数”时, 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让小学生知道平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以及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我会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让小组成员先统计小组内学生的身高, 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找到身高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并求出小组内身高的平均值。

(二) 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构建, 学生合理搭配、分工协作

数学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小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和基础水平, 对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做出详细的判断, 然后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理搭配、分工协作、优化组合。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相当。小组成员间的座位应该是面对面或者相邻, 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互相学习、讨论, 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 数学教师要让每个小学生在小组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到分工明确。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细心观察小学生的动态和综合表现, 适时进行小组成员调整, 以保证小组学生竞争力。

(三) 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建立评价机制

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 需要小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做到科学合理, 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避免不作任何启示和引导就让小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在一堂小学数学课上, 教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激发小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欲望。例如, 在教“常见的数量关系”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橘子每斤2元, 香蕉每斤3元。现在给你20元, 并且要全部用完, 可以怎样买?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究, 得到了以下四种方案。方案一:20元全买橘子, 买10斤;方案二:买2斤香蕉和7斤橘子;方案三:买4斤香蕉和4斤橘子;方案四:买6斤香蕉和1斤橘子。开放性数学题解法多样, 对于爱思考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 也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 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瑞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3) .

3.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引导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24-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调控者。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加与活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协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得到发展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五、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讲,灌输是一种最省力,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不仅仅把学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

[2]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育》 2010.(12)

4.小学数学组工作计划 篇四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校1-6年级有11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2个,数学教研组由12位数学教师组成。教研组工作有重点、有特色、有实效,工作力度逐步加强,以“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办学理念的素质教育和教改已进入更高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目标:

1、深化课改,抓好课堂教学,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各年级数学继续领先于兄弟学校。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努力使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采用先进教学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狠抓养成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以数学组为单位,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协助教导处抓好抓实毕业班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6、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7、努力探索培优补差的有效途径,使差生学有所得,优生学有所悟。

三、具体措施:

1、积极配合学校,以“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办学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3、组织好近2年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4、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互动教研方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多听评优秀教师的课,多看示范课光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研、教改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7、各数学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培优辅差计划。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学生平等交流,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歧视、挖苦学生。

8、加强信息技术学习,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增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宗旨: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通过数学教研组活动,提高全体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理论的升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数学教研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2、低年级组集体备课 9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位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3、组内组织公开教学

4、组织教师业务学习

5、教学常规工作检查(1)10月份:

1、国庆庆祝活动

2、组织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2)

4、教学开放日 11月份: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组内公开课教学

3、组织教师业务学习

4、教学常规工作检查(3)12月份:

1、组织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4)

4、组内组织公开教学 元月份:

1、各任科教师撰写教学工作总结

2、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

3、期末工作总结

数学组

5.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五

刘丽琴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结束了,这学期我们小学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1、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关注下,小学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组内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每一位老师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下功夫,最后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每一位参加赛课的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一直坚持落实提前备课,书本备课、电子备课等,课后及时根据自己的课堂反馈写好教学反思,有反思有改进,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工作效率。另,每个月的月末,我们都会按要求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认真、细致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的督促与检查,老师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并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

3、数学组的益智活动,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开展的有声有色,这项动手动脑的益智活动,深受各年级学生的喜欢,在每周一、三的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开展活动,甚至出现了不少益智达人。

4、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研究氛围,本学期数学组开展了东莞市数学新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数学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全组老师齐心协力为参加比赛的两位老师出谋划策,使两位老师在最后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研活动中,个别老师对集体教研活动有够重视,还有部分细节活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逐渐改进。

2、个别年级各班的成绩差距偏差过大。

3、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到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全体老师还需继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加强同年级老师的集体备课力度。特别强调同年级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做好老师间的帮扶工作。

3、教学中,老师们要立足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抓好常规,认真分析好每一次的月考及单元考试卷,做好试卷分析,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4、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将新兴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5、开展多形式的教学竞赛。

6、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

7、进一步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减少不合格现象,提高优秀率。

6.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依据我校教研室工作安排,继续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教研指导,针对怎样有效自学为教研重点,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综合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在校教研室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期教研工作,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

本学期,学校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教研室从开学初根据教研教学提出了目标及任务,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老师们向课堂要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组内各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贯彻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针对“怎样自学才有效”的课堂教研教学理念。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我们从习题精选,题量适中,评讲及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几个方面共同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组内教师平均每人听课达到了25节,听完课后及时和讲课教师进行指导性的交流,和讲课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堂的创新,因而本学期的教学实效明显提高。

二、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好教研活动开展

本学期,教研室为了强化教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面提升,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解读以及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战集训学习,使全体教师在业务水平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校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实施不断总结。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熟悉新教材,逐步摸索出适应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子,重视自学指导的实效性,倡导学生自学探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教研活动作用

加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学领导及教研员认真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的管理。重点抓备课、教法研讨、命题研究、质量分析。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性、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并积极实施。以开展组内赛课,评优课,研讨课等活动,从活动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积极参与校垦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教研是教学发动机,教育教学脱离教研就犹如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就无法正常行驶。所以本学期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参与垦区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是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

高。

五、重视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活动,提高教师基本功以及教研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研最普通的形式。因而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要求教师每月要写教学心得、教育反思、课堂实录、课后教学反思以促进互相学习,这些活动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写。通过这项活动,老师们能够在反思教育教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讲述亲历的教育故事等方面促进教育教学交流,让教师们分享了教育的成功与喜悦,在倾听和诉说中,探究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六、不足之处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3、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结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监督。

4、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研究,求真务实。

5、加强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切实

7.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一、同组异质, 促进分化

所谓同组异质, 是指构成题组的几道练习的解题思路完全不同, 但放在一起却能使学生更好地厘清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有效达到1+1>2的效果。

例如, 在完成“圆柱和圆锥”教学之后, 我设计了如下题组:

1.把一根底面直径6厘米, 长20厘米的圆柱形木条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 求削去了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根底面直径6厘米, 长20厘米的圆柱形钢条, 加工成一个底面直径10厘米的圆锥体, 求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在出示题组后, 我先让学生找出这组应用题中的两个动词:削成、加工, 让他们说说这些动词所表示的数学意义。通过言语交流, 大家都明白加工前后的总体积是不变的, 而削成前后的总体积是不相同的。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进行列式解答。通过这样的重点强化训练, 学生对“加工”和“削成”的不同点一清二楚, 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又如, 在完成“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之后, 我设计了如下题组:

下面三幅图都是由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后形成的图形, 请你根据不同条件列式 (只列式不计算) 。

以上三幅图的形状完全一样, 但给予的条件却不相同, 因此解题思路也就各不相同。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训练, 学生可以较好地领会“相加”“相减”及“加减混合”等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 相应的解题技能也就得到强化。

二、同组同质, 拓宽思路

所谓同组同质, 是指构成题组的几道练习的内容、情节、类型各不相同, 但最终的解题思路却相同或相近。通过这样的题组练习, 可以拓宽学生解决某一类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 在进行“工程解法应用题”的复习时, 我设计了如下对照题组:

1.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 乙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 需要几天完成?

2.小明从甲村走到乙村需要30分钟, 小王从乙村走到甲村需要20分钟。如果两人分别从两村同时相向而行, 需要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

3.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 若单开甲管要20小时才能把水池注满, 单开乙管要30小时才能把水池注满。若两管同时开, 几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4.王老师带着一些钱到街上买水果, 单买苹果可以买30千克, 单买杨梅可以买20千克。如果要买同样多的苹果和杨梅, 各应买多少千克?

以上四题内容虽不一样, 但它们的解题思路却是共同的, 即:1÷ (120+130) 。这就使学生对工程解法的适用范围有了更深的认识。

又如, 为了沟通工程、行程、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加强这部分知识之间的同化, 可设计如下一组题进行练习:

1.一项工程, 甲队独做5天完成, 乙队独做6天完成。现由甲队先做2天后, 余下的工程由乙完成, 乙做几天?

2.小华有一笔零钱, 可以买4千克香蕉或买5千克苹果, 现在他买了2千克香蕉, 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千克苹果?

3.从甲地到乙地, 客车需要5小时, 货车需要6小时。现在客车与货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 2小时后客车停车修理, 货车又经过几小时才能到达客车修车的地点?

这样的题组, 所讲情节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 习题类型似乎也不相同, 但他们的题目结构、数量关系、算理却是相通的。通过学生的分析、解答、比较、概括, 将这些知识相互沟通, 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可见, 巧妙设计同组同质题组,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拓宽应用的视野,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三、同组递进, 增强认知

所谓同组递进, 是指构成题组的几道练习之间具有递进关系, 前一道练习是解决后一道练习的基础。设计递进题组,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知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框架。

例如, 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 我设计了如下递进题组:

1.一辆汽车, 2小时行完全程的1/6, 求行到终点需要多少小时?

2.一辆汽车, 2小时行完全程的1/6, 求行到中点需要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 2小时行完全程的1/6, 求行到中点还需要多少小时?

以上三题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练习可以较好地认识到有关“中点”应用题的由来及特征。

又如, 在复习“整数应用题”时, 可设计如下有发展性的题组:

1.一个生产小组要加工一批汽车零件, 原计划每天加工200个, 1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加工零件250个, 这批零件要几天完成?

2.一个生产小组要加工一批汽车零件, 原计划每天加工200个, 1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多加工50个, 这批零件要几天完成?

3.一个生产小组要加工一批零件, 原计划每天加工200个, 1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多加工50个, 这批零件可提前几天完成?

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 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

四、同组对立, 掌握规律

所谓同组对立, 是指构成题组的两道练习的解题思路正好相反, 组成一对矛盾体, 让学生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深刻地掌握解题规律。

例如, 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 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组:

1.分别出示两个组合图形, 说一说怎样求出它们的面积, 并口答算式计算。

2.下图是两枚火箭模型的平面图 (其中右图缺少了一个部件) , 你能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两个题组中的第一幅图都用“相加”的思路解答, 第二幅图都用“相减”的思路解答。通过这种对比强烈的题组练习, 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求法印象就深刻了。可见, 设计对比强烈的题组, 是学生深刻掌握解题规律的重要手段。

五、同组相通, 体验变化

所谓同组相通, 是指构成题组的几道练习的解题思路可能不一样, 但相互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验数学条件细微变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例如, 在进行《分数应用题》复习时, 我设计了如下对照题组:

(1) 一根电线长60米, 用去米, 还剩下多少米?

(2) 一根电线长60米, 用去, 还剩下多少米?

(3) 一根电线长60米, 用去的比剩下的多, 剩下多少米?

(4) 一根电线长60米,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还剩下多少米?

(5) 一根电线, 第一次用去60米, 还剩下全长的, 这根电线长多少米?

(6) 一根电线, 第一次用去60米, 比全长的少4米, 这根电线长多少米?

通过列式解答, 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辨析能力就得到了较大提高, 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审题的重要性。

又如, 在进行“垂线”知识的整理时, 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题目:

1.先画一条直线, 然后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和它垂直的直线。

2.先画一条直线, 然后在直线外点一点, 并通过这一点画一条和已知直线最近的线段。

3.先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然后画出水平底边上的高。

通过这三个比较练习, 学生对“垂线”“垂直的线段”“高”这三个数学术语区分就比较清晰了, 以后遇到同样的题目就不会画得模棱两可了。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一些例题或习题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 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8.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原因

1.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常有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进行枯燥无味的学习课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走神,注意力难以一直集中到学习中去。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会格外用心。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以提问、讨论、阐述和辩论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发挥引导者身份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间平等和相近的思想,容易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降低学习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在学习和人格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得出结论,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果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多人的讨论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拓宽学生的思考宽度和对问题的思路,给学生创造进行接纳和质疑的机会。一个组内可能会产生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思路,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拓展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加深了对知识内涵的印象。另一方面,当代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并不多。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不会与其他人沟通和相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积极、有效、平等的沟通,可以提高学生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发现对人格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如何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是说放开教师在课堂内的作用,而是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正确有效地解答,对学生错误的方向进行修正。以《测量圆柱体侧面积》为例,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内发一个圆柱体,向同学们提问,如何进行对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测量的问题。小学生们在各自的组内开始进行对问题的讨论。学生会提出,拿一张纸将圆柱体包裹起来,这张纸展开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纸展开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引发学生对圆柱体侧面积的思考。再引导学生关注,这张纸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对应着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讨论之后,不难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更倾向于辅佐而不是灌输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到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2.注重小组合作的各个阶段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有限的课程时长,课前和课后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和做学习,对学习进行探究和探讨。教师留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对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预习和探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共同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相互补充彼此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教学进程,跟上教学的节奏,不至于掉队。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起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合作学习,在社会活动中对数学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感,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进行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沟通和相处的人格技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和教学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9.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九

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为主题,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技术研究为抓手,采取“问题解决”式的研训策略,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我们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共有3名数学教师,都是实习生,在教学上都是新人,其中一个还担任二年级的一个班级数学教学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使整个备课组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尽量使每次集体备课有记录有总结,形成资料积累。

2.将课例研究、主题研究有机整合,利用学校的教研活动为每位老师创造机会,提高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3.严把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工作要点

1.加强教学“五认真”,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学习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重在落实,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严格按照教导处的要求进行,落到实处,进行分工合作,体现集体的智慧。

(2)做好“天天练”的工作。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本学期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测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通过校本研训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

(4)做好备课和作业批改的检查。

2.加强教研工作:

(1)双周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做到活动有研究主题,活动时有指定教师发言,其他教师补充,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在年级组内开展听课活动,相互听课,讨论交流,深刻反思。

(3)鼓励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育叙事积累素材。

(4)为组内教师争取外出学习活动的机会。

10.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区教研室和本学校的2011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主动成长为主题,以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兴趣、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自能高效课堂构建和个性化作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形成个性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本教研组共有五名教师,其中有两名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有两名工作六年以上的教师,还有一名工作三年的新教师,可以说是老中青结合队伍,既有经验又有活力。在工作中发挥好中老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好青年教师,让她们更快的成长起来。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加强理论学习,适应课程改革需求,根据课程改革对数学学科的要求,强化学习时间。鼓励教师以自学为主,本学期将重点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临沂市《探究式教学策略》、学习理论专著和报刊杂志上的经验文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指导教学实践。

2、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扎实而有效地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每位教师要认真地学习区教研室关于《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若干建议》和《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向40分钟要质量,创建高效课堂。

3、搞好教研活动

深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要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以课题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们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一篇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周的周三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和问题教研。

4、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老师要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的作用,教研组有计划地安排公开课,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通过听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抓好作业的布批与反馈,继续推进个性化作业改革。

作业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名教师要精心布置(布置作业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去做,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精心批改。使用双等级批改制。设计的作业要体现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作业量要适中。提倡布置预习内容为主的家庭作业,注重学生自学效果。

要注意布置的科学性(分层布置、及时批改、当堂完成、注重效果)、批改的规范性、学生订正的及时性、作业本保存的整洁性。提倡设置预习性的家庭作业,减少复习性作业,避免重复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6、学生习惯的培养

本学期,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主动预习、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书写、学会审题、学会计算、学会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预习,能自主学习,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学习常规落实到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开展学习习惯月活动,加大习惯养成工作的力度。优生优培、学困生转化方面,特别是后进生转化,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行跟踪辅导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活动安排 九 月:

1、学习教研室数学教研计划、数学业务要求。

2、制定并通过教研组工作计划

3、撰写教学案例

4、参加区青年教师培训

5、迎接区开学初教学视导 十 月:

1、观摩学习优质课,形成课堂新思路

2、走进课堂,寻找教研问题

3、数学期中质量调研及分析 十一月:

1、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2、积极撰写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反思、教育故事

3、调研数学问题 十二月:

1、高效课堂总结

2、复习研讨 一月份:

1、参加期末复习研讨活动

2、教研问题期末总结

3、教学经验交流

4、教研组工作总结

备注:

1、外出学习及时汇报总结

11.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37-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一、 当前合作状况的调查

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排他性强,从小就不愿意、不善于合作,很多人长大了就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学生从上学第一天起,就直奔成绩、分数,一切都围绕分数转,学生间的交往多表现为敌对,只顾自己好,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严重,在学习生活中,过分认知自己而忽视他人,过分强调竞争而夸大脱离团体和社会责任的个人成功,过分重视自己及自己所属团体的个性而忽视了共同协作的精神,这种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看重竞争忽视合作的现象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模式:只见三尺讲台上惟我独尊,难见黑板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旧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教学不民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教学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得不到培养,以“教师为中心”与我们今天“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教育观念显然是相悖的。

二、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进行。一般4~6人为一组,组内成员都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他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

三、 提出合作学习的依据

心理学家多伊奇从动机的角度指出,在团体合作中合作型目标构建使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成就水平也提高的更快。皮亚杰则从认知的角度提倡在学校中展开合作活动,认为通过孩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的掌握知识,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必须看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组织教学应是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在学生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能力的提高,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实基础。由是观之,走合作学习之路,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了21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

四、 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学习内容,通过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

五、 学会合作交流

经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学困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那获得信息。合作学习要给所有的学生,特别是给学困生提供动脑思考、进步的机会,以使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二是小组间的交流。前者是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获取个人想法后在小组内阐述各自观点,与人倾听,对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后者是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它小组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培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经常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归纳别人的意见,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

六、 结语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叫做“共生效应”,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长得很矮小,而众多同类作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也许,正是这种“共生效应”,使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就出现了二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合作学习正是要建立这样的“共生圈”,让学生懂得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懂得完成任何一个目标都需要共同协作,个人与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国与国之间均是如此。目前,教学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时代特点和趋势,切实行动起来,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具有合作能力,能适应新世纪,适应当前我国需要的人才,让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等.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小学数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

12.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二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兴趣和良好习惯,开展探讨活动,激发合作的愿望

讨活动;激发合作的愿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 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理念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 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 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培养良好合作的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 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既突出它的异质性, 同时又应尊重学生, 以自愿为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 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乐于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中增长见识, 提高素质.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不但敢于向同学和老师提问, 还能够对教材提问.由于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敢于大胆猜想, 允许出错, 即使学生提出荒唐的问题, 教师也不应批评, 而应积极地给予合理的评价, 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 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也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放在首位, 良好的习惯有以下几种:

(1) 良好的组织纪律.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 人数不多, 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 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2)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立思考, 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学习. (3) 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 就是“说”, 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让别人理解, 在合作学习中, 表达是十分重要的 (4)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 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三、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积极开展探讨活动

在数学设计和实践中, 教师如何选择重点内容, 设计合理的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索, 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重点、难点, 对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

(1) 选择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合作问题

我认为, 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2) 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不好, 往往小组讨论、研究会冷场, 或者偏离中心议题, 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目的.所以,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有针对性, 有一定的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愿望

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内在发展规律,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技能形成、个性发展及思想品德教育各个方面综合规划学习目标, 从创设问题情境、多边互动、互帮互学、巩固检测、反馈矫正、评价与布置作业这五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实施,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去.

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 还可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 把游戏转变成比赛, 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究, 带着问题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施, 达到预期的目的, 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五、适度给予合作指导,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开始时, 学生不免有些生疏, 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 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 要么人云亦云, 盲目从众, 根本说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 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 学会反思, 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 教师要俯下身来, 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 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自己的观点, 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13.小学数学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三

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围绕“有效”课堂展开研讨,所以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教研组长收集资料进行共同学习的形式,让不同的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演读了《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课堂的评价》、《优化课堂的练习》这些有针对性的内容,将理论作为依托,把实际的例子做法融于其中,介绍自己的想法,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参加培训学习,包括听各类各年段的课,到各地区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并及时写听课心得,参加读书活动,读书善能养其人的心智,更能提高自己的品味,所以这个为了迎接学校的读书活动,我们数学组的成员分别研读了:《谈美与丑》、《名师的人格教育力量》等等名著,当滨海联盟的读书论坛在新华小学举行时,我们也尝试着思考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陈老师给我们演绎了她对心目中数学的优质课堂的思考。

从中影射出数学教师们理论修养的提升。

二、实践方面

有理论作为向导,那么实践方面我们也做了许多的尝试,不仅抓课堂教学,还抓教学常规。

其一、展示课堂

本学期课堂教学展示开展得如火如荼。

共有8位老师上课分别上了《循环小数》、《秒的认识》、《时钟的认识》、《统计》、《鸡兔同笼》、《8乘法口诀》、《角的认识》、《策略》,每个教师进行试教,老师们也都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处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等问题。

再试着教学,教师们评课正中要害,评课中不时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这样磨一节课,锻炼了所有参与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力,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师们的成长。

瑞安市试卷命题比赛中张全庄和李海静老师获一等奖。

这次的塘下学区的教研大组活动中,林荣老师上的《策略》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欣喜的之余,也感受到实践的力量。

其二、落实常规

常规指的是教研工作的常规和落实学生的常规,教师方面,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常规,强调上课必有教案,课后及时反思总结,教师听课次数每星期两节以上,而且要求积极参与评课等。

每星期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大检查,通过检查教案、作业,推门听课等形式,及时总结。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

抓学生的常规方面,特别是低年级,我们从课堂的交流倾听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使用学具能力等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有具体的实施,有具体的落实。

其三、陪优补差

数学教学中最特殊的形式补差工作,这个学期开展的有效而有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

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注重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发挥优生的优势,以优带差。

期间教师们不辞辛劳,课外辅导――每天下午放学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新的路子,踏踏实实地去做,收获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反思方面

当然过去的一个学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我们值得反思和改进的东西,下阶段我们要抓每个年段的口算训练和思维的训练,而教研组的团队建设如何有效开展值得深思。

14.小学数学低年级组备课工作总结 篇十四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数学低年级备课组在积极推进“生本”课堂的同时,本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区级组织的“生本”的听课学习,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备课组围绕“生本”主题,注重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努力促进本组成员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生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实践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我们低年级备课组平时特别注重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课程意识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组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研修工作,基本每周三下午开展一次培训、学习、上课、评课等活动。并安排有专人讲座,集中交流,为教师提升搭建学习的平台。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教师》等有关著述,不断提高认识,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组强调教法上的突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新的转变。在合作交流中还组织任课老师对教材各单元进行全面分析、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学习,这样,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切磋、交流,以求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工作,着重钻研教材分析,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此外,我们组还经常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取得成果 只有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组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每次组员活动中我们都很好地组织本组教师对前期新课程实验的总结,大家一起谈做法,讲经验,提问题,出点子。对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进行深刻评析,找出原因,发现差距,制定措施,发挥好师徒结对的作用,以求共同进步,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师徒结对互帮互相中对年青教师的教学进行追踪、指导、评价,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还认真抓好教研专题的研讨,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在这学期本组工作中还特别重视对教材的研讨,对本组每位教师定目标、搭建教学舞台、教学研讨平台。人人确定专题,参与研讨,本学期我们组的有几位老师曾上了研讨课,一年级高老师上的月研讨课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课》,二年级王老师为大家上的是《乘法口诀复习课》也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们不断在教学中大胆研究、大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积极探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

15.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五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较多,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在此过程中, 也难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 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不断纠正自身学习中的问题. 因此, 教师要主动充实自己,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增强合作技能.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 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 指导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可以产生很多想法, 并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后, 有时候仅靠自己的埋头苦想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但是在交流过程中, 便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 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 此外, 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能够让学生思维受到启迪, 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尤其是对一些创新性题目而言, 更能够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 努力做到一题多解, 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比如, 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而圆的周长测量方法也有很多. 此时选择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各个小组都能够提出很多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同时也将其中的缺点与优点列举出来. 之后在分析具体的实例, 验证学生测量的数据是否正确. 最后, 教师就可以给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 而学生根据自己先前对圆周长的测量, 能够很快牢固掌握公式, 并且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运用.

(二) 合理设计学习内容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 但是在设置小组探究内容时, 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 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探究内容尤其重要, 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是由于在很多时候,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难点知识, 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集思广益, 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难题.

比如, 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 如果每名学生都单独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样的工作量无疑非常巨大, 并且也缺乏一定的实质意义、 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 去探究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三角形的内角和, 最后得出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这样不仅可以极大节省教学时间, 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并且也不断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 重视发挥个体作用

合作学习不意味着独立个体的消失, 而是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其前提, 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 所以,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 必须从个体出发, 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安排. 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 保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 对初中数学而言, 重视个体的发展, 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任务,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

比如, 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各小组利用文字表述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更好的区分平行、相交、垂直等. 这是小组每位成员需要做到的. 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 比如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学生提问, 从而逐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在此阶段, 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其中, 认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主动进行探究, 从而找到解决不等式的办法. 学生在对不等式知识点进行运用时, 每位成员必须完成安排的任务, 并最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决定对错, 如此一来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不等式相关知识.

(四)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更好的理解知识,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从而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难题. 因此, 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实例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 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比如, 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结构的例子, 对其稳定性的原因加以分析, 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其实学生生活中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究.

三、结语

总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们个个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定位, 最大限度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加强合作交流, 从而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我国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趋势下,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并强调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并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因而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基于此本文试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 (教育) , 2013, 23:78.

16.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学习、技能训练、信息统计与处理、命题判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学习。但通过分析有关调查报告和文献资料得出,大部分老师对于合作学习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深刻并不理解,从而导致在课堂运用上只是流于小组合作这一表面形式,并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有利的合作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由教师讲解说明,而相对复杂综合的教学内容才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老师要精心设计和挑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的比较典型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的疑难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不宜过多或过长,以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适时调整

教师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小组才能使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的组合并不是表面的拼凑,成员的搭配必须经过学生本人的同意,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差异、家庭背景及心理特征的差异进行科学分组。最终成立的学习小组以4—6个人为宜。老师可以在编排座位时适当进行调整,使每个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的水平要尽量保持相对平衡,只有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才得以有效开展。

三、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解决连乘的实际问题”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两数相乘的应用题的基进上进行的新知学习,其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旧知,自主解决连乘的实际问题。于是,让小组合作解决这样一道题:“编织小组每人每天可以编织8个竹筐,照这样计算10人5天可以编织多少个竹筐?”首先,教师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画一幅图展示给大家,要求同学们结合着图,试着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且流利地说出每一步的道理。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立刻得到了激发。在抓住了老师提出的重难点之后,各小组经过初步思考,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列出了不同的综合算式。各个小组接着说出每一步的道理。最终得出如下三种算式:(1)8×10×5,(2)8×5×10,(3)10×5×8。这样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找错并进行矫正

例如: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互相批改课堂作业,认真细心地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在批改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结果的对错,还能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致错的原因,在小组中合作改正,以防再出现类似错误。这种在合作学习中找错并矫正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把欠缺的知识都补上,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独立思考,又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有效开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是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成功,但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针对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再寻求更大的进步,尤其是对“差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加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二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对于那些努力了但没有成功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使他们更努力地实现目标;三是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以密切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同时达到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不仅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还为小组增添一份光彩。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交往。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这种学习方式更科学、更有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不断进步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05.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07.

[3]田晓莅.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导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2.

[4]徐向东.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5]杨永华.有效的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3.

17.小学数学组说课活动总结 篇十七

3月13日下午,区教研活动中,教研员陈清容老师安排了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学校在15日前将参加区说课比赛、和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名单报到教育局。

3月14日上午,孙老师和张老师及时将这一情况向梅主任和张校长做了汇报。两位领导决定15日下午举行小学数学科组说课比赛,确定五下和二下的《统计》第一课时为说课比赛内容,大家自愿报名,任选课题,可以利用多媒体,每人说课时间控制在12分钟之内。选拔出两位老师,一人参加说课比赛,一人参加上课活动。并将这次活动作为科组同上一节课的活动。

下午下班前,除了孙绍建老师,科组其他8位老师全部到梅主任处报名参加说课选拔活动。从接受任务到说课展示,只有短短的24小时,晚上不能到办公楼用电脑,许多老师个人又没有电脑。第二天还要上课,并且资料少,老师们克服困难,为写好说课稿,制作课件,几乎所有老师都加班到凌晨2点以后,第二天中午,全体参赛老师加班加点,体现了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16日下午,说课活动在学校物理实验室如期举行。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师们先抽签,确定说课顺序,并且规定:没有轮到讲的老师,不得听排在前面的老师的说课展示,讲完了的老师才可以听其他的老师的说课。说课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深钻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设计教法学法;围绕目标,构建过程。体现出了老师们较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整体水平。熊新艳、蒋发香老师的严谨、朴实,单刘颖老师的细致、详实,陆炳铮、黄贵鲜老师的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张香梅和邵玲玲两位老师,精彩的说课设计,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清晰、流畅、1

和谐的解说,把整个说课活动推向了高潮。

老师们说课展示活动结束后,张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这次说课活动的成功,指出:小学数学组的工作扎实,快速高效,教师们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尤其是看到骨干教师的模范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由衷地感到高兴。同进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例如:尽管多媒体非常形象、直观、方便,但不要过于迷信、过于依赖、事事运用、处处运用,要把主要内容、重点知识板书出来,优秀的传统模式不能丢;还要求教师们平时要多注意练字,把字写好等。对张校长提出的问题,教师们纷纷表示认同并且要改进,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张校长还希望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精诚团结,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块使,加强自身的学习,继续努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家非常感谢张校长中肯的建议和指明的努力方向。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落下帷幕。

短短的24小时,老师们出色完成了说课活动,体现了数学科组积极向上、勇于承担重任的工作精神,同上一节课,展示了老师们的优秀素质和良好教学机智。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正象张校长所说,一些老师不能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特别是普遍缺乏良好板书基本功。相信科组全体老师,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再接再厉,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同乐教师不断努力。

深圳市同乐学校小学数学组

执笔:熊新艳

18.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十八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以“办人们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口号,以振兴沙头中学教育为己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鼓励全体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在全组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教学理念打讨论。努力使数学教研组成为优秀的教研组。

二、工作重点

使学生熟练,牢固地掌握知识,进行充分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实施题海战术,甚至练习严重过量却是不必要的。因为过量的练习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方法

座谈交流,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上观摩课,竞赛评比。

19.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九

一、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 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 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 (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 ;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 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 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 又可不断完善理论, 使理论更加充实, 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 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 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 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 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 是一种文化, 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 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 增强学习自信心, 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 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 因此, 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 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 进行自评互评, 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 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 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 不仅能激励学生,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 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 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 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 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 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 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 多思考、多发言, 主动帮助学困生, 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 发言不积极, 胆小怯弱, 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 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 变忽视为重视, 变冷漠为关注, 变薄待为厚待, 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 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并加以发挥, 使其扬长避短, 建立自信, 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 积极发言, 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 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 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 构成了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一种鼓励。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 每当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 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准确客观而详细又是不容易的。因此, 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 是对教师评价的补充和完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能够为小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互评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评的乐趣, 充分享受互评激励带来的喜悦, 互评也是生生交往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实施评价过程中, 要做到以个体评价为基础, 以小组评价为主。这样做, 对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它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新知, 而且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 达到了互相评价、相互激励的目的。同时, 正确的评价与激励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以上五个方面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总结。当然,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 任课教师就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 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20.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十

一、小组合作前

1.选择内容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手段。所以,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必须要匹配,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需要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一堂课中每个环节都要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内容。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教材为例,其中“圆的面积”“圆柱和圆锥”“13亿的力量有多大”等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而一些知识点简单,且学生都能自己弄懂的内容就不用小组合作学习。

2.独立思考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合作,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与重难点提出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如果学生可以独自解决,那么就不必进行小组学习,直接汇报即可。反之,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无法完成,或者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统一意见,再到全班进行交流,最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有自己的见解是先决条件,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进行小组讨论,才有可能出现学生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3.引导说明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通常要交代注意事项,让学生很快明白操作的要领,以便合作活动顺利展开,一般教师会以“温馨提示”的方式描述注意事项或者说明。但是,教师的语言必须富有激励性和指导性。

4.明确任务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小组合作前,要根据任务的不同,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分工。只有合理分工,合作才会协调、有效。

二、小组合作时

除了在合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外,抓住合作的契机进行合作学习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以下时机比较多见。

1.在个体独立探究有困难时。在数学课的新知识点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常常出示学生感兴趣,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系的数学问题,用来刺激学生的感知和求知欲。然而,还是会出现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即使通过充分的自我思索和实践探究,依然解决不了。如果抓住这个机会,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创设和谐、快乐的探究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值得期待。例如,在三年级的“年、月、日”的教学时,有一个知识点是“四年一闰”,如果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因此,笔者根据教材出了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小红10岁了,她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并认真思考,可他们还是找不到原因,有的学生还怀疑题目错误。笔者一看机会来了,便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结果探讨出来后,学生激动且自豪。通过这样的小组探究学习,不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2.在竞争或者竞赛时。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我们常常创设一些类似“比一比”等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并汇报合作成果。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让学生分组完成每块知识点的搜集,以及举例应用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得学会怎么分工、怎么合作、怎么汇报等不同的角色能力。小组成员因为有任务,显得特别努力,他们分工仔细、配合默契、训练有素,各项能力得到提升,合作学习就非常有效。

三、小组合作后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肯定和鼓励。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竞争环境,那么学生对小组学习就毫无兴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尽量做到有激励性、针对性与指导性,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甚至每个小组都参加评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关注学生的倾听、发言与协作能力的发展,对表现比较突出的小组以及个人给予充分肯定。做到不仅有表格式的评价表,还有每月一次的表彰会,通过颁发“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集体进步奖”“最佳发言奖”等方式,有效地激励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有效,更富有生命力。

上一篇:初中感恩老师演讲稿与初中感恩节演讲稿:学会感恩下一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