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11篇)
1.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一
。社区建设的路子怎么走,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社区的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社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重视自身建设、形成领导核心
现在的社区涉及事物多,服务广,政治性强,广大居民对社区干部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工作水平、办事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社区是个没有处罚权和行政制约力的机构,做好工作靠什么?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就是要靠工作能力,群众的信任以及通过勤奋工作在群众中形成的威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社区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一是把,“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定为社区的工作目标,二是把“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作为社区工作的职责,三是把“立一流目标、树一流思想、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确定为社区的工作任务。群众心中有杆秤,你对他们关心帮助有多大,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在工作中,社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8月社区居民马太生患病住院,因从小患小儿麻痹致残肢体二级残,爱人没有工作,在社区享受低保。马太生的妻子每天往返于家中和医院照顾他,因精神上的压力,再加上劳累过度,妻子也病倒了。马太生在医院需要照顾,妻子也病倒在家,处境十分困难。社区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去她的家中和医院看望夫妻二人,主任安慰他的妻子让她不要着急安心养病,社区可以派人帮助她去医院照顾丈夫。有时候,马太生吃不下医院的饭了,社区的田大姐还在自己的家中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送过去。他在今年共计花去了7万多元医药费,社区为了帮助其解决家中困难,及时为他办理大病救助。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夫妻二人,社区工作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以后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马太生总是来到社区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找社区为他出主意。张顺利两个儿子上大学,夫妻二人在社区内做小生意,因多年劳累全身是病,腿脚浮肿,今年不能在外做生意,无钱看病,想在社区办理一份低保,因做生意时和一些居民发生过不愉快,开听证会时未能通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沟通下,让居民代表更深刻的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不要带着主观色彩而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门为他召开第二次听证会,帮助其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二、加强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
为使社区和驻地单位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社区,社区主任就带着工作人员逐一拜访驻地单位领导,使他们了解社区、熟悉社区、关怀社区、支持社区,并联合了9个驻地单位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会。
为了社区工作的巩固和发展,社区和驻地单位每年都要举办迎新春茶话会,社区向驻地单位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和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认真听取驻地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协商互访、联办活动等社区共建方式的实施,营造了社区与驻地单位共驻社区、共享资源、共创文明、共图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区的快速发展。
三、抓好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现代城市的居民大多数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大家聚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各种行业,因而居民间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差异很大,精神需求和物质追求也呈多样化,居民间又缺少因共同经济利益而形成的联结纽带,这很容易形成“自我意识较重,集体意识较弱,纪律意识较松,整体合力较差” 的状况。
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社区既要解决当前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有立足长远的素质教育。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的原则,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培训,如“隔代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平台”。社区特地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活动站、活动室,并免费电脑培训;社区创办了“准妈妈班”倡导“儿童培养教育从准妈妈学起,从娃娃抓起”的科学理念。如今年8月11日,社区组织 “啃窝窝头,体验艰苦生活”的儿童教育活动,让小孩子们穿破旧衣服,啃硬邦邦的窝窝头,体验上一代人生活的艰苦,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不要经常挑食、厌食。
四、努力化解矛盾,构建社区文明
为强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社区一方面大力倡导社区大家庭的理念,宣传和发扬一种“团结互助,邻里友爱,谦让互助”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在社区建立和健全调解组织,同时,力争把居民矛盾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防止居民矛盾拖而不决的状况发生,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解决居民间出现的小矛盾必须事不过夜,二是需通过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也要保证个个有答复,事事不拖拉,件件有着落,
总结
因此,社区一年来,没有上访和拖而不决的事件发生。为普及法律知识、使居民增强法律意识、社区都要举报法律讲座。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社区调解、帮教工作都被评为太原市先进。
五、关爱弱势群体、共享和谐生活
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出现年老人多,体弱者较多,下岗职工较多,困难群体较多的情况,认真做好对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已经成为社区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年11月社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宣传,组织下岗人员、无工作人员、低保人员报名进行再就业创业培训,社区一共报名参加培训30多人。通过社区保障平台作用的发挥,社区居民郭勤生、宋玲仙等十余人都实现了再就业,郭勤生在做保安,宋玲仙在山大二院负责开电梯工作,他们都不再为生活发愁,都享受到了党和国家好政策带来的好处。社区共有残疾人41人,除享有社会保险的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5人,免费医保18人。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社区服务站给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和健康检查活动,为解决少数人不能自理的问题,社区成立了爱心帮助手拉手,定时定期上门服务,为解决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开展了帮困、助残、助学等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居民度过难关。社区在关爱居民的同时,居民的爱心理念也得到了升华,社区居民献爱心,“慈善一日捐”踊跃捐款,社区和驻地单位共捐款1万多元。
六、开展众多活动、促进社区活力
社区充分发挥共创优势、资源优势、文化宣传和人才优势,社区建立文艺队伍14支、志愿者400多人,活动场所2个、图书室1个,图书1000多册、每周二周五开放三小时,专人负责,社区还有“家庭活动室”四个,露天“新闻”传播点三处。经过努力,社区实现了活动有场所,服务有队伍。为庆祝国庆华诞六十周年,社区组织了50人的合唱团,参加三晋社区红歌比赛,让红歌做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净化灵魂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源远流长。
社区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活动的社区,必然没有活力的社区,为此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各项活动,社区举办了太极拳、太极武功扇等免费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居民达420多人,培育出一支体育健身队伍,使社区健身晨练活动蔚然成风。社区的文艺队伍在今年参加市、太钢组织的文艺大赛中,以参赛太极武功扇的获得了二等奖。为增强社区节日欢乐氛围,在“三八”“六一”“七一” “十一”等节日,社区都要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开展节庆活动,比如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趣味活动等等。进入十二月以来,社区正准备参加电视台组织的“魅力老爸老妈”大赛,现已经筹备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夕阳美太极武功扇”,另一个是“葵花健身舞”,都进入紧张的排练中。通过举办众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居民在关爱和教育之中享受到了社区服务,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社区的各项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社区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在不断着增强。
七、重视理念更新,形成特色亮点
社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及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更新理念,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管理、服务、发展”这一宗旨,提出了“创特色、树品牌、出亮点”的工作新思路。
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非常重视社区宣传、文化交流工作,共出信息150多份,被《山西晚报》等多家报纸共采纳40多份。在社区特色工作的建设中,我社区和山西晚报等报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2月初,社区得到山西晚报策划“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消息后,社区主任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亲自花了2个多小时去山西日报社和他们进行协商、沟通,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为我社区低保边缘户争取了米、面、油等物资。12月13日是个公休日,但是社区人员还在办公室里,等着物资的到来,在第一时间里我们把米、面、油送到了张凤鸣等十户的家中。张凤明家中只有他800多的退休工资,妻子无工作,还得照顾自己多病的老母亲,生活十分拮据,每次买米都买最便宜的,从来没有吃过长粒的香米,见到报社和社区送给他们的米不禁非常兴奋。“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成功举办,这使我社区在全区都实现了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我社区工作的特色,形成了社区工作的一个亮点。
一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员骨干和广大居民的密切配合下,在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团结协作,努力拼搏下,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求实求新求进的工作态度,继续围绕创建和谐社区这一目标,不断推进我社区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
2.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二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促使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0%。因此城市规模势必增容扩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现城市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大转换。进而使城市社区经济工作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工作的大格局,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也是为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社会的不断探索。基于城市社区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个现实, 它是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由于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行而逐步从城市社会福利性的社区服务中分离出来的, 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才开始出现的全新事物。然而, 城市社区经济作为一项客观具体的经济活动, 其实早就存在, 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它。就其具体特征而言: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就其作用来讲: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社区经济已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理解社区经济这个概念我们必须从其基本特征和具体措施入手加以理解。
1 城市社区经济的地缘性特征
城市社区是指城区一定地域中, 因共同生活而形成了相对自然稳定社区关系的人类利益共同体, 是介于城市居民与城市社会之间的中间层次, 是具有纽带、桥梁功用的组织。因此可以推定城市社区经济就是专指在城市特定区域内, 为社区居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以及在此区域内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文化生活消费要求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 一个新的概念被引入我们的生活———城市化。所谓城市化, 就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张,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它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2 城市社区经济的社会性特征
社会性是指城市社区经济诸多特征中最为突出的表象之一。社区虽然首先是指一种地域性社会, 但社区除了含有地域性特征外, 其内部关系还是具有情感、特殊主义、集体主义与排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要追求城市社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显然是具有许多特殊性, 复杂性的。
3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的几点措施
a.面对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基础差, 底子薄的状况, 一是要在发展方向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大竞争, 提高城市社区的综合竞争力。b.在管理体制上, 要从直接抓生产经营机制转移到政策指导, 投资决策, 资产经营, 监督服务等间接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经济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 做到因地制宜, 扩大社区经营的自主权。c.在经营机制上, 要灵活多变, 积极推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 全方位放开, 让各经济实体走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的道路。d.在劳动人事管理上, 政府及基层社区只管一个法人, 一个合同, 一个监督机制, 一个服务体系, 各经济主体可以自主招聘, 调动, 使用和解聘人员。不断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一方面要退出社区经济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支持和引导社区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市场化。实践证明市场化是发展社区经济的正确途径。以大力突出社区服务, 增强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城市社区经济, 并通过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来支持社区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社区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是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 也是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因为社区服务具有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 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趋势。它不仅包括提供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服务, 同时也包括满足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 而且随着城市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社区服务将在满足精神、心理和社会需求等方面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第一要注重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充分利用驻社区单位经济实力强、联系业务广泛、信息灵通等优势, 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把社区资源优势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 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第二, 推动社区经济民营化, 发展社区经济必须重视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 民营企业都有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已经建立起了相对科学的运行机制, 大力推进社区经济民营化, 可以有效促进社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 推进社区经济股份化。发展社区经济, 要以企业改制为重点, 用股份制形式实现社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组织管理, 积极推进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规模小, 素质低, 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就必须加强城市社区经济的组织管理,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零敲碎打、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 没有长远规划和目标的初级阶段。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上相对混乱的局面, 尤其结构层次上尚未理清理顺。主要表现在这里既有政府办, 街道和居委会办, 又有个体办, 私人办, 还有公司合作、合股办的。这样一种形式上混乱, 势必导致内容上的无序。目前, 发展城市社区经济应在有利于政企, 政事分开,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下有组织, 有秩序地进行, 充分发挥以街道办事处的主导作用, 加强基层社区的政权建设和社区经济的管理作用。由于城市社区经济涵盖了多层次的服务范畴, 目前应主要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便民服务业, 适当发展信息咨询, 网络服务业等。便民、利民、惠民的基本服务内容:主要是指包括社区环境保持, 居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等在内的服务项目, 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信息咨询、网络服务, 在服务的过程中, 社区经济要注意尽量规避提供泛化居民服务的领域, 而是通过深入的社区居民调查, 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切入点,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缓冲就业压力。城市社区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 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可以吸收弱势群体人员, 而且可以为社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 可以将发展社区服务业安排、吸收下岗职工重新就业, 在此基础上, 逐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注意拓宽社区人才选拔使用渠道, 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机关干部下派等方式, 遴选出一批基本素质高, 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到社区工作, 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 知识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 要重视对现有社区人员的教育培训,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 有计划的组织现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促进他们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 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整体上看, 社区经济发展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以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承担与社区管理组织功能相适应的各项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社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终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全面良性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它是区域经济增长, 缓解失业矛盾, 提高就业率,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寻找新思路, 新资源的切入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区经济以成为社区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工会组织;工会作用;创新活动
近年来,沙河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政共性目标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落实,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方面,工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建。
一、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工的思想道德、医疗技术和各种能力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会结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积极发挥职工的创造性,让每一名职工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所在,发挥白求恩的精神,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社区卫生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中心工会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加强队伍力量,提高服务质量,中心十分重视一线年轻骨干力量的培养,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实践技术水平,一是:组织和参加各种业务学习班,二是送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每个人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实践知识和能力。三是中心业务科经常对新上岗医生及业务骨干进行了业务知识应知应会培训和考试,采取互问互答的形式,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中心工会在建家活动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的权益和基本职责。
(1)坚持对家庭困难和生老病死职工及离休老干部进行慰问,建立了工会会员和生活困难职工档案,主动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坚持做到三必访:有天灾人祸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庭纠纷必访。
(2)工会开展为职工送健康活动,开办妇女知识健康知识讲座,办理女工健康保险,每年为女职工花费3万余元进行妇女病检查,每年组织职工踏青、徒步、看电影等活动,增强了职工的体质,创造了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
(3)健全制约机制,为解决医疗服务中“开单提成、吃回扣、收红包、乱收费”等问题,中心工会公示了举报电话,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与医护人员签订了廉洁承诺保证书,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维护了医学圣洁的主旋律。医务人员拒收红包和礼品的好现象不断涌现,各敏感岗位的职工均严格要求自己,受到了病人的好评,社会满意率逐年增加。
三、认真规划,强力保障
(1)领导重视。中心党总支始终把工会工作作为社区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重视组织建设。多年来坚持了党总支主管、行政支持、分管书记负责、工会组织实施的体制;重视工会专兼职干部的配备和培养;工会主席作为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决策中心重要工作。
(3)全力支持工会按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凡是工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硬件和政策,党政都大力支持,决不含糊;工会开展活动凡需领导参与的,党政班子都积极参加(含文体活动)。
(4)党总支加强对工会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为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力的推动了社区中心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四、加强社区中心文化建设,为职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工会在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对促进社区中心文化的塑造,还是对医护人员个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职工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成立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团体,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1)工会将社区中心医疗业务工作与职工素质教育相结合,始终围绕社区中心工作,抓行风建设,倡导优质服务,突出的特点是“五心承诺”,即解释耐心、接待热心、护理精心、病人安心、家属放心。工会还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和业务技能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评选“优质服务明星”,提倡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身作则、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争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和服务氛围。
(2)创新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示范岗”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 2012年大连市“百姓最喜爱的青年护士”刘亚君,是沙河口区华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普通护士,却于平凡之中铸就非凡,她用一流的服务,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新时代的护士风采。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向刘亚君同志学习”的活动,向身边人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大力弘扬刘亚君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向上。
(3)工会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小型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迎春联欢会、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被大家誉为“我们的春晚”,各部门踊跃参加,展现了年轻医护人员的风采。卡拉OK比赛、打滚子比赛、象棋、摄影、书画比赛等等,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职工的团队精神,也增进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团结,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为社区中心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工会真心实意地为职工排忧解难。在改革不断深入、利益分配格局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工会组织关心职工中的弱势群体,多做一些化解矛盾的工作,对他们给予理解和体谅,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党政领导的关怀,从而避免矛盾激化,维护社区中心的稳定。
(5)随着职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实现的欲望越来越强。工会组织为基层职工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多层次的教育活动,还开展适宜职工、具有丰富内涵、体现文化功底和水平的活动,给职工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工会形象
工会工作是一项全方位,任务繁杂,而职工对工会工作要求和期望值高的工作。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和提高,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去完成工会的各项工作。
(1)中心工会全体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工作,履行好工会各项职能。中心工会坚持每年组织职工专、兼职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转第241页)
(上接第239页)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针政策。每次培训做到学习材料落实,主讲任务落实,座談讨论落实,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
(2)工会干部应具备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公仆意识。为此,中心工会干部除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实行片区联系制度,要求各专职干部,配合中心各项工作,作好动员、调研、情况反馈、主动为工会小组长排忧解难,为广大职工服好务和起到工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3)注重工会干部的廉洁自律。中心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无论是购买纪念品还是发放实物,均由两位以上工会专职干部同工会一起购买、签字,工会专职干部不在其中获得任何好处。在对外交往中,拒收商家任何钱物,定期公布工会的财经情况。
(4)改进工作方法,做好职工疏导沟通工作。耐心倾听并以同志式的真挚感情去启发、教育和引导职工,了解他们的思想,知晓职工要求,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力求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所急,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人。
(5)努力学习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理论,不断探索工会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积极撰写工会工作理论文章。
4.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新区党工委以及**街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落地落实,努力推进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强化社区功能,拓展社区职能,整合和带动辖区内各方面要素,以此推动工作全面进步”为发展模式,分三步走切实解决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及城市品质提升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居民居住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社区居住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公共安全度全面提高,努力建成高品质和谐优美生活社区。2019年主要以提高社区服务为突破口,以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安全社区为重点,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会各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打造“3“微治理模式
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协同参与,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出发,将党建服务着眼于“微”,为党员、群众提供精巧细致的服务内容,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活动方式,满足了党员群众个性化、共性化服务需求,探索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新途径。
“微”平台:搭建“微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运行,收集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零距离服务群众,依托微信群、qq群、led显示屏、短信平台等,发布各类信息,让居民足不出
户就可享受社区便捷服务,随时随地参与社区管理,随时随地了解社区活动。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利民。
“微”改造:结合社会保障资金项目,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社区“微改造”,拟开展“社区轮胎文化建设、开心农场、墙体彩绘”等活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居住环境,使社区的老旧街区风貌得到大的改善,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漂亮、更宜居。
“微”服务:采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搭建以党员干部为骨架、社区骨干居民为支撑、志愿活动为支点的“党群志愿服务队”,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微服务“,通过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引领推动作用,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让社区党员带动影响群众,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增强群众共治决心。
(二)全面推行“街长制”,加大城市营造,促进社区品质提升
1、依托网格管理及“一标三实”工作,进一步推进“街长制”管理新方法。一是深化社区与辖区住户、商家沟通交流平台,加强线上、线下联系,并建立“1+3”动态管理档案台账(即一个档案+住户、商户、租住户“一档三户”信息)。二是采取各级街长不定时巡查的方式,围绕市容秩序、广告亮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建立“一本账”,逐步解决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多元参与、齐抓共管,逐步转变街长和辖区居民的角色认知,转变街长工作只是上街拍拍照、传传照片的认识,转变辖区居民事不关己的认识,让居民真正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最终达到街长和群众共建共享的成果。
2、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群),构建“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网格员、两委成员、社区民警)”的组织体系,调动居民(房主)、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党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对辖区流动人口实行
“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的动态管理新模式。并结合社区治理工作,引导商家住户参与其中,落实好“门前三包”,打造整洁有序、和谐优美的城市形象;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理念。
(三)创建和谐稳定的平安社区
1、建立社区“大安全”共建体系,切实摸清辖区的人口、房屋、单位底数,利用“1+3”动态管理档案台账,建立健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维护常态化机制,把“一标三实”工作做细、做实,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2、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实效,全面建设平安社区,依托社区“街长制”和“一标三实”工作,入户排查辖区内居民、商家电、气等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群租屋重点人员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形成整改台账,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完善消防栓等相关配套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及小组长为成员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五大行动”落地落实。
(二)措施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led、微信、qq、短信平台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及驻片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5.社区年度经济社会工作总结 篇五
一、普遍鼓吹动员,营造了优越的社会气氛和普查情况。
社区依据街道经济普查的要求,依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制作鼓吹栏、悬挂横幅、张贴鼓吹海报和发放鼓吹材料等400多分,各类形式进行普遍鼓吹,争取让社区每一个法人单位和个体户都知道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为这次经济普查工作营造了优越的社会气氛和普查情况。
二、精心订定规划,全面布署普查工作。
我社区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列入20xx年社区紧张工作之一;依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配合介入”的原则;订定了一套完整的得当我社区实际的《金桥社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规划》。规划对普查的目的、范围、普查内容、组织领导、实施步骤、查询访问方法、数据处置惩罚、质量节制等方面工作支配和布署。
三、坚持依法普查,确保数据质量精良。
6.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六
一、××镇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构建我镇农村卫生服务新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卫生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交通便利;全镇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农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及其他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名列全市前茅;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也渴望进一步规范、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不利因素有:区域面积较大,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村级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平衡;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偏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改厕,传染病、慢性病防治任务繁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使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坚持规划指导,加快资源整合,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城乡均衡发展。
3、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总体目标,到2009年底,初步建立起网络健全、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规范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会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以行政村为单位,2008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院)、唐家坞社区卫生服务站、杜墓社区卫生服务站、观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坑西社区卫生服务站、洪庄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08年、2009年、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分别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30%、40%、50%以上。
2008年底前100%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国家有关基层公共卫生要求和农民健康需求,通过疾病控制、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家庭病床、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站)设置规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市精神病防治院”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牌子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增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中心下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三部一办”即医疗康复部、后勤保障部、预防保健部和中心办公室,其中预防保健部设立在现××镇防保所。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属机构,按照农村20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在中心村或每2000-4000居住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前提下,对区域内的卫生室进行撤并,站的模式可视不同情况而定,但站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功能必须符合市卫生局[2004]108号文件要求。根据全镇16个行政村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村卫生室的现状,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设立“一中心六站点”。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要求
1、设备、设施、科室基本依托现市三院现状,适当调整功能性分区。增设中心办公室、后勤保障部、医疗康复部以及全科门诊。添置必要的通讯、信息化管理设备。
2、指定2—4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药品购销、后勤保障工作和社区服务站的医疗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要求
1、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内设全科诊断室、输液治疗室、换药室、药房等工作场所和健康教育专栏。
2、基本医疗设备:诊断床、诊断桌、诊断椅、听诊器、体温计、血压机、压舌板、耳镜、额镜、身高体重器、清创缝合包、氧气瓶、出诊箱、污物筒、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药品柜、心电图等设备。
3、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电视机、vcd、空调各一台及电话机等通讯设备。电脑、刷卡机等设备视具体情况而定。
4、备有120种以上基本药品,包括常用急救药品。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置和管理
(2)按镇政府确定的建站规划,采用成熟一个建成一个的建站原则,对全镇现有29个村卫生室逐步进行撤、扩、并。对原持有乡村医生证、年龄女60岁、男65岁以内的人员,经体检身体素质较好(按公务员体检标准),按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心统一调配,原则上以事设岗、以岗定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因各种原因不能执业或按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已到年龄的乡村医生,由中心予以办理相关手续后停止执业。
(3)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自主经营、以站养站、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管理办法。凡被聘用的乡村医生,符合上交养老保险金的人员,由中心统一办理养老保险手续,费用由应保人员每月上交中心。不符合上交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不予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1、明确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是面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保健服务,以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目的,重点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和农村贫困病人等人群。
2、预防保健功能。负责社区调查,针对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工作。负责孕产妇、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3、社区保健功能。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医疗保健的适宜技术服务。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推广个人与家庭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实行定期上站巡视,开设家庭病床,提供电话预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的社区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居民医疗指导,实行双向转诊。
4、卫生信息管理。门诊收费、财务、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原则上统一采用计算机管理。
六、服务机制
(一)中心对各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命名和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绩考核;统一药品采购;统一信息管理。
(二)改进软硬件设施,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内部设施进行装饰改造,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及住院环境。高标准增设温馨病房,争创省级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三)以人为本、提供便捷、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1、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开展24小时门、急诊服务;
2、设立咨询服务点,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开展就医咨询服务;
3、建立巡诊制度,组建机动服务队,实行社区医生定期出诊制;
4、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为社区居民宣传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
5、以病人为中心,争创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七、实施步骤
(一)2008年制订“××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二)2008年成立××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三)2008年12月底前完成“一中心六站点”室内装修,建立好“三部一办”的工作,制订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服务规范、考核办法、奖惩措施,进入规范化运作。
(四)2008年12月底前完成居民健康体检率60%,并建立健康档案。
八、创建经费
经预算共需90万元,分年分次投入,主要用于:创建期各种会议、调查摸底;宣传资料、各类规章制度、健康档案印刷;服务中心“三部一办”设施建设和内部简易装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人员培训;服务中心工作经费等。每个项目到时制订明细清单报镇政府审批。创建经费由市财政、镇财政投入和社区中心、社区服务站自筹。>>>>
7.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七
一、内涵厘定:从“职业化”到“专业化”
“职业化”是指对于社会职业分工分化出来的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职业规范或水准, 总结实践的职业技术技能和科学技术标准, 以促进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培训, 形成职业群体逐步扩大, 促进工业职业分工更科学。“专业化”则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 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社区教育专业化”是指经过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建立社区教育专业化标准, 如专业组织标准、专业制度标准、专业精神水平、专业社会地位等, 从而使社区教育表现出与其他职业领域不同特征的一种过程。“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 即宏观上指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从非职业化、半专业化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过渡过程;微观上指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职前培养、入职考核、职后培训等环节, 从一名新手成长为具有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 由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是社区教育自身成熟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求和现实选择。
二、角色定位:从“单一”到“全能”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所指向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包括自身所处的角色定位、所享有的角色权利和所承担的角色义务, 还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扮演角色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 以及实际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结果。当前,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呼吁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同时, 对他们的角色期待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即从工作职责的“单一”向角色扮演的“全能”转变。但是, 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角色转型过程中, 在专业定位、专业精神、专业价值、专业观念等方面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正确认识角色定位, 准确把握角色内涵, 有效提升角色质量, 成为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的必要前提。首先,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担当者。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开发教育的逐步推进, 个体社会化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和延伸, 社区教育成为传承社会文化、发展生活个体、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路径, 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这些活动的担当者、行动者和推进者。其次,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及时关注社区教育理论的新动态, 深入学习社区教育实践的新经验, 准确把握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新变化, 充分了解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新形势, 全面掌握社区教育实施的新资源成为社区教育组织者的具体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广泛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使社区教育开展于身边, 发展于活动, 见效于居民。再次,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社区课程资源的协调开发者。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组织、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居民素质的各种资源[1]。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年来,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区教育参与主体的丰富,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也从由主体缺位状态逐步走向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学习者三位一体的合力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协调者责任重大, 他们应该提高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意识, 掌握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善于组织和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及非教育资源优势, 协调各方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和受益面。
三、目标体现:从“观念”到“行动”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意味着其从“职业”向“专业”的转型, 使它具有与普通职业不同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有助于人们深入把握职业性质, 重构职业自我意识, 增强职业价值感和专业感, 提升职业地位, 最终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目标集中体现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
1. 专业精神。
现代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至少具备三种专业精神, 即敬业精神、人本精神和发展精神。其中, 敬业精神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乐业、勤业、创业、献业”;人本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关切, 尤其是对普通人、平民、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 也是对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发展精神表现在对社区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职业信念, 强烈的工作动机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积极的处世态度和不懈的自我追求。
2. 专业知识。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是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直接或间接应用的知识总和, 具体包括基础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 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体性知识是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所需的专门学科知识, 如社区文化学、社区管理学、社区经济学、社区体育学等社区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保障社区教育成功开展的应用性知识, 如成人教育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保健学、公共关系学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实践性知识是指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实践活动中, 经过不断体验、感悟和反思而形成的知识, 是其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真正采用的知识。社区教育工作者实践性知识被视为其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据。
3.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社区教育行为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外在实践水平的体现[2]。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工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三个方面。基础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所必要的基本协调准备能力, 如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策划设计能力、调研总结能力等;创新实践能力表现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自主性等特征, 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因地制宜, 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模式;自我发展能力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随着知识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 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 自觉、主动、积极地追求个人专业发展。
四、操作策略:从“职前”到“职后”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期待的转型和专业内涵的不断丰富, 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成为推进其专业化进程, 提高其专业化素质, 完善其专业化职能的重要路径。笔者建议, 探索性地构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模式。
1. 职前培养+职后培训
纵观当前国际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依托大学开设社会工作类相关专业, 培养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成为有效推动其职业意义上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情况来看,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为例, 与社区工作相关的本科专业只有法学门类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 除了个别高校专业实力较强, 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够, 师资队伍实践性不强, 实习基地层次性不高等问题。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第一步,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 打破常规, 增设目录外专业。各高校应充分结合地域社区发展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设如“社会福利”、“老年工程”、“社区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等目录外专业, 同时,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引导和支持此类专业的开设。第二, 明确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分析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构成与素养要求, 准确定位, 合理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增加实习实践时间, 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品格与过硬的职业技能。第三, 强化教师队伍, 保证教育品质。由于社区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 还应具有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第四, 加强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实务能力。高校应与社区及社区内企业单位建立广泛而持久的合作关系, 及时了解社区人才需求规格, 充分建立实质化实践基地, 开展校企、校地、校区之间培养与就业的深度合作,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实务能力。
学科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将有效地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 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工作者。面对当前已经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来自各种专业、行业、学历层次的工作者来说, 对他们的角色转化和能力提升显得迫在眉睫。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后培训中存在着内容系统性不强, 模式创新性不够, 效果检验性不足等问题,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效果。第一, 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充分结合社区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 了解社区改革的最新精神, 学习社区实践的先进经验, 充分分析岗位技能需求和素质内涵, 将培训与成长相结合,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明确培训目标, 精选培训内容, 开设培训课程。第二, 整体规划, 详细部署, 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应将职后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课程做出整体规划和具体安排, 使培训形成规模、形成系统。第三, 丰富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 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3]。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培训资源和各自功能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如知识本位式、案例研讨式、课题研究式、诊断反思式等。第四, 健全评价机制,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效果如何成为评价培训活动的关键指标, 应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的绩效考核和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监督机制, 做例培训合理, 真正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2. 准入资质+发展制度
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标准、资格标准, 形成科学严格的准入资质, 成为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必要前提。从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制度执行现状不难发现, 入职资格制度逐步完善, 自2007年开始, 国家开设了社会工作者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但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再认证制度和资格等级制度尚未建立, 这也成为其职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一, 建立多样化准入资格标准。面对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来源的多元性, 既包括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也包括社区教育志愿者和工作者, 对于不同层面的参与者, 由于其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空间的差异性, 所以我们应该对其建立多样化准入资格标准, 区别对待、分类考核、有所侧重。第二, 建立职业资格等级制度。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参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 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定期职业再认证和资格等级评定制度。
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制度的指导与保障。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实践工作来看, 政策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政策法律机制和专业发展制度成为推动社区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 政策法律制度。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社区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适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教育法》, 其中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权益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配套出台《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条例》, 把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与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为其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二, 管理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待遇保障制度、奖惩制度、职称等级制度。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考评机制, 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对考核优秀和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处, 提高队伍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职称评定制度, 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直接体现,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其全身心投入社区教育工作, 推动其专业自我成长。第三, 研究反思制度。针对我国当前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滞后、高水平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应加强对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力度, 注重社区教育研究的“本土化”, 倡导理论研究者深入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 引导实践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 总结工作经验, 认识工作规律, 在研究中反思工作实践, 促进专业化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开放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 社区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新时期, 社区教育工作者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承担新的社会责任。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当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转型,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冬兰.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 :105-106.
[2]南红伟.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16-18.
8.发展社区教育 服务社区发展 篇八
【关键词】教育 培训 活动 社区
【分类号】G779
社区教育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老少皆宜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贯穿人的一生的、比较完善的现代社区终身教育体系,把社区教育办成居民满意的教育,使社区居民享受教育、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以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用文化来熏陶人。
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支配和影响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和激励、鼓舞人们进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区教育要致力于传承、创新、保护、利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把民俗文化融入社区教育范畴,使居民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用道德来塑造人。
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制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家长教育、妇女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培训活动,使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进社区、进家庭,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要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区居民正确认识和支持政府工作,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培训。
二、普及科学文化技能,提升社区居民素质。
社区教育要服务大众,与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办学,以普及科学文化技能为突破口,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不断更新和拓展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面向农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人员开展科普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
1、部门联合,开展贴近生活的科普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如镇文体中心、村(居)活动室、文化礼堂、公园广场等,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科技活动月”、“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健康教育大讲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送科技下乡、图片展览、科普讲座、科普咨询服务和分发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重点开展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安全急救、医疗健康、法律常识、反邪教等主题科普活动,向群众普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分享生活小窍门,增强社区居民的科学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2、送教上门,举办灵活多样的文化技术培训。
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参加培训,采用送教上门、就近开班模式,举办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
(1)到居民家门口办培训,方便居民学技能。结合政府中心工作,到各村宣传动员,把政府的关心及时送达到居民心中,把社区教育免费培训信息及时传递给居民,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培训,并想为居民所想,把培训点设到社区文化娱乐中心,常年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面点制作、健身舞、学历教育、扫盲教育、电子商务、家政等培训班,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学习,提高居民素质。
(2)到企业中开展培训,让职工工作学习两不误。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增长知识,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社区教育要送教进企,将教室、课堂搬到企业,结合企业的场地、设备,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真正让学员在“家”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切实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注重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通过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内容的培训,使新员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新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責任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三、开展休闲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社区教育要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入手,注重“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休闲文化活动,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1、满足居民需求,开展休闲文化活动,提升生活品质。
社区教育要贴近需求,整合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图书、棋牌、健身、舞蹈等活动场地;开设青少年活动室,在节假日开展各种技艺兴趣活动;开设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举办保健、花卉、太极拳、扇子舞、腰鼓舞、戏曲等学习班,开展“文化养老进社区”活动,让老年人乐享晚年生活;面向社会举办学历教育、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家政知识、电子商务、养生保健、健身舞、广场舞等学习培训。这些培训活动贴近生活,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和娱乐需求,真正体现全民性,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面向全体居民,倡导全民终身学习,营造学习氛围。
结合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深入社区,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要以各社区教育点为主阵地,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居民,精心组织各项教育学习活动,激发居民学习热情,掀起“人人参与学习、处处皆有学习、时时得以学习”的高潮,营造“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学习氛围,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社区教育要立足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形成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益民.乡镇成人校应在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中唱主角[J].中国农村教育, 2008年03期
[2]曾书琴,覃广泉.依托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
[3]崔国富.学习型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社区化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朱鸿章. 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9.前进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汇报 篇九
XX社区党总支部,下设3个分支部,有党员7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06年至今,共发展党员6人,其中35岁以下4人;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社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08年我社区评为“先进基层党总支部”。
一、具体做法
(一)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为组织提供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使更多积极分子向组织靠拢,我们注重发挥团、妇、兵组织的优势。为防止党总支部老年化,着重培养青年。团支部负责28岁以下青年的培养和推优;妇联负责35岁以上妇女的培养推优工作;民兵营负责退伍军人的培养和推优。通过联席会议,沟通培养情况,共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
(二)坚持“十六字”方针,全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1、全面传达贯彻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发展党员工作办法;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全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党务知识培训。同时,支部从实际出发,发挥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带头作用,建立理论辅导小组,向党员群众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发展党员工作办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加强培训,积极探索,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党支部班子成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各分支部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发展工作业务培训,除学习掌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要求,吃透有关党员发展的精神等业务知识外,还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探讨新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水平。
3、建章立制,规范操作,严格把好党员发展关
一是实行发展党员目标制,把好发展计划关。认真调查摸底,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依据积极分子成熟状况,提出教育、培养和考察的具体措施,形成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对培养对象登记造册,特别对3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带头致富能力的做为重点培养对象。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优,年纪轻,文化高,致富强”的青年和大学生回社区入党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要求各支部每年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2名新党员。坚持了“三个倾向于”的工作方针,即:倾向于从居民小组长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率先致富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妇女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
二是实行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制,把好党员质量关。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由各党支部安排2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党员负责培养教育,把培养教育情况作为年终评议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支部每季度都对支部培养的积极分
子进行考察,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把考察结果作为能否入党的依据,纳入党支部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中。同时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党章、党务知识、党的基本路线等基本知识,重点是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培训。并把参加集中培训做为能否入党的前提之一,实行“两不”制度,即没有参加集中培训不予研究,没有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不予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把好党员标准关。发展新党员,在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党员票决之后,进行张榜公示、听取群众意见,符合条件后,报上级组织部门审批,切实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强化预审制,把好程序审核关。在发展党员中坚持审查发展计划,预审发展党员材料,审查履行入党手续,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经审查发现不符合党员条件的,重新审议,不予审批。
五是落实责任制,把好党员发展关。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每个环节,各党支部都分别落实责任,形成全方位的责任保证体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严格做到坚持标准,慎重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计划,不下达硬性指标,不允许突击发展,尤其不允许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也不把符合条件的同志拒之门外。总支部每年“七一”对新党员
集中进行入党宣誓仪式。
(二)抓住根本,全力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是着力理顺党员组织关系。严格程序、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二是积极开展丰富的党性实践活动。我们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把群众的需求与支部干部职能有机融合到一起,注重通过组织各种支部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台铺路。2005年,在几名党员的倡议下,党员们自主捐款,成立了党员基金会,基金会发展至今约有6万余元资金。我们在每月为五十岁以上党员发放定补的基础,还给住院费用超过3000元的党员补贴1000元。每年进入寒冬,部分党员还自发的给困难户、孤寡老人送去棉被等御寒物品,充分体现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
二、存在问题和对策
10.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十
层的几点建议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有效推进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促进社区服务居民和维护辖区稳定的能力提升,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供参考。
一、加强党委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班子,抓基础,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班子”领头羊作用,形成政治坚强,战斗有力的领导班子,以社区良好的组织建设奠定社区服务居民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建龙头作用,一是,请上来,一般问题,一般解决。要注重发挥好党委对社区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过建立周宣传、月学习、季活动等制度,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定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二是,深入下去,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一名社区工作者,直接服务于居民群众,就应该时刻从居民的利益出发,为其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搞好服务,解决生活困难。三是,抓住难点热点,疑难问题下大力解决。社区工作大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要把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和尺度。
二、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社区工作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变化发展,进而丰富完善。以制度规范工作,监督工作,促进工作,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工程落实到基层。
三、以党的群众路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民”工作服务活动为契机,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稳定社区人员队伍,把有能力群众威信高,热爱社区工作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去。(稳定社区聘用干部队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待遇,而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四、突出社区与“三民”工作组组团式服务。加强社区与“三民”工作组的资源融合与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强工作上的务实合作,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形成各自服务居民的优势互补,从而使社区和“三民”工作组在服务居民的能力上和服务效果上形成“1+1>2”良好效应。
五、突出社区服务特色,拓展服务内容。目前天山街道办事处8个社区已经形成了社区工作“一居一特”的工作新格局,比如某个社区老人多、某个社区低保户多或者某个社区部队多等,都会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服务居民和维护社会是每个社区的共同工作,但要突出社区工作的亮点和特 色,就需要摸清社区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提炼,以确定各自的特色定位与服务侧重。把简单繁琐的小事儿用心做得到不平凡就是创新,就是特色。
六、加强人员管理,注重效能建设。
社区的工作良好运行,人是基础和关键,所以社区的干部日常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社区干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去。管好干部,用好干部需要多管齐下,一是要稳定社区干部队伍,对聘用的干部多方面措施拴心留人;二是要走近干部,与干部交朋友,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了解关心干部,做到知人善用;三是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尤其是严明奖惩,做到赏罚分明,以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四是社区工作合理量化分工,不让干活儿的人吃亏,也不让懒散的人掉队;五是加强社区工作效能建设,对干部的日常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积极引入社会舆论监督和居民群众监督。
七、在辖区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工作方式,加大与辖区各单位的沟通和交流,积极与辖区各单位实现共筑共建共荣辱。社区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而辖区单位的生产建设也离不开社区的协调和支持,二者是共生的关 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齐头并进。社区要走出去,社区的领导和干部都要走出去,和辖区单位交朋友,谈工作。同时社区工作也要请进来。辖区各单位都有各自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优势,社区的工作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展地更加有声有色。社区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既可以实现人员往来与交流,同时也能实现辖区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社区和辖区单位的工作交互性和共建性,从而达到社区与辖区各单位共筑共建共荣辱的良好效果。
11.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健康社区;体育教育;社区体育
一、社区体育是健康体育社区的重要标志。
近几年来,我国社区体育项目得到显著发展,但这些发展,大都是对社区的绿化、卫生、保安等一系列外部的支持和建设。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人们白天要在公司、企业夜以继日地上班,恨不得不做好工作,或达不到标准,得不到老板的赞誉,就更加忘我的工作。现代的工作人群、学习人群,都承受了空前的压力,以至于晚上回到家看看电视,然后倒头就睡。就这样的生活方式,坚持几天没问题,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下来,试问,谁的身体受得了。而对社区条件的改善,增加的一些表面设施,看起来很有效果,但具体的利用率较低。社区体育,通过对身体的活动、放松、锻炼、健身等,使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得到放松。人也像弓弦一样,有松有紧,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使用。同时,健康的体魄对于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影响。改善社区群众的生活态度,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人的需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社区体育教育。从而使人们以崭新的、积极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使人体机能得到很好的调整,更加全身心的工作学习。这也为社区的整体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因此,社区健康与否的标准之一包含社区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水平高低。
二、社区体育教育是社区体育建设的重要环节。
社区体育的建设包括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加社区体育的工作人员力度等,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就是社区体育健康的教育和宣传。虽然体育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场所和空间。但如果社区群众没有对社区体育,社区健康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再好的物质基础也是浪费。只有在社区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和影响,对社区群众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教育,使他们自己意识到社区健康、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自主地,自发的,自愿的参加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从而全面落实体育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参加到社区的娱乐活动中来,认识到社区体育对健康生活的作用。其次,进行社区体育教育,还可使社区群众正确认识运动,不盲目地运动,有针对、有选择、科学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然后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三、满足全体社区群众的社区体育教育是健康社区发展的助推剂。
进一步推进和改善社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构建和谐社区、知识社区、体育社区、健康社区、运动社区等,对整个社区全面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社区群众进行普遍、系统的社区体育教育活动。不但增长了社区群众的知识,如体育运动习惯,体育事故的预防和措施,以及社区群众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全体社区群众科学的掌握运动及运动的相关护理。能够处理应急事故,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为社区群众着想,从社区群众中来,到社区群众中去。其次,全体社区群众的社区体育教育,包括的是全体社区群众。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老人、小孩儿就做不了剧烈或幅度大、难度大的运动。孕妇的体育运动,病人以及身强力壮的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社区体育教育发挥他人性化的一面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展开针对性的运动项目,因材施教,明确了解教育的对象和需要,根据其特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做到真正的全体社区群众同运动,共呼吸。社区体育教育的开展,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建立和谐社区,文明社区,运动型社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健康社区的发展有利于社区群众明确合理的社区体育需求。
健康社区的发展需要,不仅仅应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运动器材、器械,一定的场地条件,保养维修等。还包括对社区群众的思想健康教育的投入,进行演讲比赛,讨论会,观看电影、宣传片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第一,健康的社区建设不仅提供了一定的社区群众运动条件,锻炼了身体,丰富娱乐了业余生活。而且,对社区群众树立和培养健康、积极、正确的运动理念和态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并引领社区群众健康运动。积极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养成良好切适合自身运动的项目和习惯,更好地享受生活,充实人生,为我们的生活添姿添彩。第二,社区群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和要求的适合自身素质的运动项目和器材。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社区体育项目的成本和开支。为建立健康社区的建设节约了成本,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发挥他更大更多的作用。而这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群众的认识和觉悟,体现了社区体育教育的成果和表现。思想教育和行动教育双管齐下,共同为健康社区发展做出努力,逐步实现社区体育建设和健康社区的最大利用。
五、社区体育教育的发展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区体育教育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对社区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群众的需求,是社区群众意愿的表现。社区健康的发展一直以来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区群众服务。需求与发展,成为研究社区健康发展与社区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像供给与消费一样,有一方的需求,才会产生另一方的供给。在社区发展这个问题上,社区群众的需求就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解决了社区群众的需求,并切合实际,把人们的健康需求社区的建设合理结合,探索和创新社区发展的现状,不断建设,不断完善,把社区体育教育作为一个长远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社区体育教育需要同社区健康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社区体育教育规范化、指标化、重视化。从根本上认识社区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使之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健康化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 2010(3)
【社区经济发展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社区经济普查工作总结06-22
社区经济工作汇报发言稿09-05
社区经济前景09-05
社区集体经济自查报告06-25
街道社区发展办一季度总结参考09-03
街道社区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07-23
中国社区金融发展报告07-02
中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10-14
富国银行社区银行发展解读07-21
社区三年发展规划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