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精选15篇)
1.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一
学前班语言教学总结
王翠云
一、到达的教学目的
激起幼儿学习语言的爱好,培养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对幼儿 进行正确的、基本的语言教育,学说普通话,扩大辞汇量,把握基本的听话、说话技能,进步语言交往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书刊、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表现的文学作品产生爱好,喜欢听故事,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文和表演故事等,从而取得初步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思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为小学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学说普通话方面。幼儿学会辨别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和音调的不同。丰富幼儿辞汇,并写会正确使用。学习习近平常生活用语,把握基本句型。
2、在口头讲述方面。学会了四种讲述方法: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创造性讲述。
3、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孩子能安静地、留意力集中地凝听成人朗诵或朗诵,欣赏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韵味,了解作品内容,丰富对语言的认知和体验。
4、早期浏览方面。学会看图书,体会翻阅图书的经验,读懂图书的内容,了解图字画面、文字与口语的对应关系。学习认读汉字,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每个汉字都有它的读音和具体的意义,了解识字规律,知道一些书写规则。
我今后将更加努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了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在本学期中通过学讲话,学童谣,讲故事等各种情势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幼儿的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幼儿辞汇,发展幼儿思惟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本学期来,我根据《幼儿教育纲要.的教学目标,随幼儿的年龄特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要求幼儿继续学说普通话,在园活动中和老师或跟小朋友交谈,都夸大幼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加强留意幼儿交谈时发音和腔调的正确。
二、、让幼儿能集中留意力,耐心肠聆听他人讲话。不打断他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换,能大方地在集体眼前说话能说学普通话,较联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平时老师和几个小朋友谈话时,应当用轮番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
三、要求幼儿养成先仔细观察图片,后表达讲述的习惯,我逐渐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和情形中展现的事件顺序。要求个别幼儿能主动地在集体眼前讲述,声
四、我在上课时,采用游戏法的情势幼儿之间发展朗诵诗歌比赛和稞三四个故事,并根据幼儿的表情,发音腔调,动作表演让他们学会主人他人的讲述。
本学期来,我以活动游戏的情势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操纵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二
对于所有幼儿教师来说, 故事来源主要是参考故事书, 但是直接照本读故事给幼儿, 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问题主要出在故事书内容上, 因为很多故事书并不是完全符合幼儿审美的, 故事中人和物的形象性以及情节的曲折性都是明显不够的。故事能吸引幼儿, 除了靠教师丰富的表情、协调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 还要靠教师对讲故事技巧的把握。也正是源于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便有意识地开始关注讲故事的技巧问题, 力求把语言故事讲得生动而引人入胜, 使故事更能吸引小朋友。
为使故事更易于幼儿欣赏, 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 加入背景音乐以及许多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创设出一种意境, 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早就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 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 比言词更好得多。”背景音乐可以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而当今这个“读图”的时代, 画面对于激发幼儿联想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例如有一次我在讲故事《老鼠娶新娘》时, 就采用了富有神秘悠远感觉的“琵琶曲”, 并配上精美的PPT动画,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 对故事进行再创造。我所说的再创造, 当然不是将故事改得面目全非, 而是在尊重故事基本情节的前提下, 将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 将细节进行润色, 使故事既能做到语言优美又能做到情节内容丰满, 以适合幼儿欣赏。在故事的文体上, 也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诸如把故事变成有韵律的散文, 以增强故事的音乐性。
第三, 不时地进行提问, 使得幼儿对故事内容记忆更深刻。讲故事切忌老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 那样就成了老师一个人在表述, 幼儿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将幼儿一起带到故事的情境中, 并让幼儿同教师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活动, 让幼儿成为整个故事清楚的旁观者, 而不是局外人。幼儿只有在参与的情况下, 才会对故事的内容记忆尤为深刻。
第四, 要适时重复故事中的一些内容。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他们不可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教师身上;同时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富于跳跃。所以我们想使幼儿把故事听懂, 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停顿甚至重复, 特别要对故事的重要和精彩片段, 乃至先前的一些部分进行重复。这种重复并不会引起幼儿的反感, 他们甚至喜欢这种重复, 有时会主动让你再讲一个很久以前讲过的故事, 重复地说重复地记, 就会一遍又一遍强化幼儿头脑中的信息, 他们记起故事内容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第五, 通过刺激幼儿各种感官来使整个故事更深刻进入幼儿大脑。我所教的是大班, 幼儿听故事时, 我常常会使用一些拟声词、叠词等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故事中。如“心里怦怦直跳”“扑通一下掉进河里”“大雨哗哗地下着”“香喷喷的米饭”“甜滋滋的糖”“绿油油的小草”等。这些词语使幼儿能将自身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经历与故事中的相关词语建立一种联系, 从而更深刻地记忆故事情节及内容。
第六, 让幼儿在适当时参与故事角色互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童真性, 他们渴望成为大人, 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 所以才会有“娃娃家”“小社会”来帮助幼儿实现内心的愿望。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 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比如让幼儿扮演故事中勇敢的小英雄去帮助他人, 让幼儿扮演故事中寻找宝物的人来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再比如给弱小的动物加油鼓劲儿、扮演每天清晨打鸣的大公鸡等。幼儿的这种对于活动的全身心投入, 会为教师所讲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上这些尝试对于幼儿教师讲故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就我个人来讲, 我认为领悟上述方法的捷径首先是到外面多看活动多学习, 这是一种进步非常快的方式, 它使我有了起初的模仿, 之后我又在模仿中逐渐摸索总结, 加上自己的东西, 去掉并不适合自己的方式, 再进行新的尝试, 争取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同时, 我还会去买一些相关碟片或者在线观看一些与给儿童讲故事有关的视频, 并对其讲故事中所运用的技巧多多揣摩。可以说, 起初的模仿使我从很多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讲故事的技巧, 而只有不停留于模仿的层面才能使我有真正的进步。
以上的这些思考, 是我个人在讲故事的实践中得出来的一些思考, 经验并不算成熟, 尚属探索阶段, 为此, 我会在我的日常工作中, 继续保持着这种探索的态度。
摘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 故事可使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记忆、发展语言技能、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明辨是非等。本文针对幼儿活动中讲故事的技巧, 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故事,尝试,幼儿
参考文献
[1]易进, 林丹华.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9.
[2]祝士媛.幼儿语言教学法[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2.
3.新加坡学前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 第二语言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8-02
一、新加坡语言的演化
新加坡196年的现代历史,是由146年的殖民统治和50年的独立建国所组成的。在过去的50年里,新加坡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转型。新加坡原本便是一个移民社会。它自1819年建立以降,来自中国、印度、马来亚、印尼,以及其他地区的居民,就逐步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社会。
1983年12月,政府终于宣布,华文、马来文、印度文(主要为南印度的淡米尔语)及英文等四支语种合并为单一语种的教学体系,于1984年开始正式实行,并将于1987年完成是次整合。1987年,新加坡的四种教学语言汇整为单一教学语言,由此奠定了英文的强势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里,新加坡的教育系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语言和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新加坡如今已日益西化。鉴于华人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华族文化的深度自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文化素质的平均水准。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的政策。就读政府学校的学生都以第一语言学习英语。中小学生也学习一个第二语言,也就是教育部所谓“母语”,分别是华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将各种不同的种族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即“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制。
二、新加坡学前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
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未来新加坡人。
新加坡儿童在学前阶段开始接受双语教育。1984年,新加坡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以英语为主要教学用语的政策,因此,越来越多的华族幼儿要在入园后才学习华语,于是,华语便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了。
研究者曾在新加坡一所采用浸入式语言教学法开展第二语言教学实验的幼儿园追踪研究了若干个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幼儿。结果显示,幼儿每天如能与华语教师互动约半天时间,23至33个月后,这类幼儿基本能够灵活使用华语与他人交流。研究还发现,幼儿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排斥期、静默期、第二语言模仿期、运用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以及活用语言期。在幼儿学习华语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以及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点提供适宜的支持,以使幼儿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教师必须在了解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适宜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兴趣。这种对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支持即维果斯基所谓的“支架”教学。“支架”教学法为幼儿制造互动的机会,以让幼儿通过生活情景中的语言交流理解语言并掌握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支架”教学法的运用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原则中,交互主体性、环境支持、重复性和交托与接手任务等四个原则在幼儿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幼儿处于心理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并接受教师在言语、行动等方面的支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交互主体性原则可以有不同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阶段状况:
1.排斥期。在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排斥期,教师要根据幼儿排斥反应的程度适当调整其接触第二语言的方式和时间,以避免幼儿产生畏惧心理。
2.静默期。在第二语言学习的静默期,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可以以游戏和操作活动的方式提示、引导幼儿模仿使用简单的第二语言词语。必要时可以用第一语言与幼儿沟通。
3.第二语言模仿期。在幼儿的第二语言模仿期,教师要善于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结合表情和动作、运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与幼儿进行交流,安排第二语言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一起互动, 以发挥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架作用。
4.运用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幼儿是从电报式语言或惯用套语对答期开始尝试运用简单的第二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就是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尝试,并引导其说出完整的句子,在幼儿无法使用第二语言正确表达时可给予提示或允许其使用第一语言辅助表达。从而保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场的其他尚不能运用第二语言加以准确表达的幼儿也不会感受到压力。
此外,让学习者在充满鼓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并通过多种方式接触辅助学习的工具、材料以达到学习目标。将这个原则应用到幼儿第二语言教学中,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材料,包括图书、用品、游戏材料等,以让幼儿能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自由交流。在幼儿第二语言教学中,还要注意重复性原则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架帮助,这种帮助可按“直接指导、需要时指导、间接指导”的顺序进行。重复学习并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学习,教师的引导方式也要根据幼儿的第二语言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最后,随着学习者技能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他的角色要不断改变,教师要仔细观察学习者,并让他在准备就绪时承担学习能力增强后能胜任的任务,这就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交托和接手任务原则。
四、结论
通过“支架”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在幼儿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适宜幼儿学习的物质环境,让幼儿通过各种材料开展模仿和练习活动;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让幼儿按照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营造自然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等。新加坡学前的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的完善,提高了幼儿使用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幼儿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Oi, Mariko. BBC News - Singapores booming appetite to study Mandarin. Bbc.co.uk. 2010-10-05 [2011-01-27].
[2]黄雪云.新加坡学前儿童华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个案观察研究[D].新加坡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
4.学前班语言教学计划. 篇四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语言课程的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讲述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幼儿“想说、敢说”勇气。同时,注意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
二、教学目的:
1、在拼音教学方面:学会复韵母,前、后鼻韵母,会读、会正确书写。2引导学生“乐意与人交谈,讲话要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3注意倾听对方讲话。4能理解日常用语的意思。5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情。6喜欢听故事、看图书。7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8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综合性开发。
三、教材分析
1、学前班语言教材主要是有仿编、续编和扩编的趣味故事、诗歌和图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而清楚表达自己的预期目标,可以使幼儿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2、幼儿进入学习倾听、理解和使用规范性语音表达时期。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讲述活动中,让幼儿学生怎样地在集体面前大胆而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感受书面语言。
3、通过活动延伸和活动建议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让幼儿有更多机会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以操练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四、学生情况分析: 幼儿时期是个性开始萌发的时期,也是形成对人、对己、对事正确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语言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活动准备,而且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五、具体措施: 幼儿的学习活动经常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因而也多是零散的,在学习的方法上,儿童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将儿童的学习活动转达化为有意识的过程,并不断地丰富儿童学习的方法,才能提高儿童学习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六、教学内容
语言活动有谈话活动:我的压岁钱、树是我们的朋友等 听说游戏:都在变、学造句等
5.学前班语言教学计划 篇五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简单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学习儿歌,认识汉字,提高语言的表达潜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语言课本资料有儿歌、故事、散文,故事资料较长,这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学习会有必须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小朋友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爱做小动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语言不感兴趣,所以在语言教学中,融入唱、跳、听、说、画、玩。
三、语言教材分析
课本资料有儿歌、散文、故事,儿歌简短、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故事资料长且教育性强能使孩子们透过读故事来认识事物,懂得做人的道理。教材还编排情境图和精美的插图,创设两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大胆而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能够使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潜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总之,课本安排的资料形式多样,都会为孩子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并理解日常用语。
3、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4、能根据故事资料进行主角表演。
5、增强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资料,认读生子词语
难点:根据资料进行表演
六、教学准备
准备工作要思考教学需要,思考实际状况,多做一些卡片。
七、教学措施
1、关注全体学生,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
2、关注教学评价,善于鼓励学生,多表扬。
3、关注教学形式,课堂要活跃,可唱、可跳、可表演、可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鼓励孩子多阅读书籍
5、在教学中开展猜谜游戏,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形式活动。
6、读书小能手。每周举行讲故事比赛,这有利于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幼儿口头表达潜力。
6.学前班语言《十二属相》教学反思 篇六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这个即是今后教学活动的趋势所在,又能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前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十二属相》,在课堂设计上,我尽量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了解十二属相的名称和顺序,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属相。
2、喜欢十二属相动物,珍爱更多的小动物。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
授课之前我分别通过幻灯片等准备了十二属相的视频和图片、《十二属相片头曲》影像、关于十二属相排名的故事一篇、《十二属相》儿歌以及十二生肖钟表图案。
在教学开展中,我分了解十二属相、分享自己家人属相、欣赏《十二属相》儿歌、听《十二属相》故事、学习《十二属相》儿歌五个部分来进行本次语言教学活动。
经过实际授课、课后反思以及集中评课,我总结出本次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地方是做的比较好的:
一、视频和图片有机结合
以视屏的方式导入活动,使学生在开始进入语言教学活动之前便对本次教学活动提起了兴趣,采用幼儿熟悉的动画片视屏开展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回忆以前看电视的时候对十二属相的朦胧记忆,又能在视频中重新认识并记忆十二属相的具体动物和排序,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观看视频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个通过图片认识十二属相的每个动物种类。利用提问的形式,逐个介绍每个动物的外形特征,即是对学生观察表达能力的锻炼,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动物种类的记忆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视、听以及提问
熟悉的十二生肖视频,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多媒体图片以及欢乐的适合儿童的动画歌曲都充分刺激了幼儿的视听感受,在幼儿欣赏视频、歌曲的同时,增加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在老师设计的提问引导下,教会学生怎么看、看什么,比如“里面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啊?”、“儿歌里面都有哪些动物?”,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图片和视频,教会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联系生活
本次教学活动之前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人的属相,在老师的提问中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将教学活动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幼儿和家人的情感交流,又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思考以及各位老师的评课,我总结出本次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下不足之处:
首先是组织教学方面,因为我经验不足,组织教学显得比较混乱,课堂掌控没有做到位,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嘈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授课流程不够清晰,没有完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再次,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用语言在做引导,却没有机会完全的让学生可以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想像、能够说(语言的表达能力)、会读等,同时提高学生兴趣的如游戏、表演等教学形式使用不够。
7.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七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而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要想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从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做起,掌握语言发展的三个主要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方式做出准确的分析,关注儿童学前教育。
二、语言发展理论
1.环境影响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影响论
环境影响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理论提出者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理解方式的主要方面。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奥尔波特,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机械的、单一的模仿,而不具备创造性,支持这一理论的是怀特.赫斯特,他的观点是虽然儿童学习语言不是对语言的简单模仿,但也是对大人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模仿,其本身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关于此观点的另一支持者是斯金纳,他认为语言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集合,环境影响对语言刺激起加强的作用。
(2)环境影响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首先,因为环境影响论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第一要素。因而,在环境影响论下,必须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和合适的语言环境。比如狼孩和人工野孩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语言环境,从而无法习得语言。其次,学前儿童看护者要注意对其提供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注意尽量使用标准化语言,而不是方言或过于超常的口语。那样会给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来不好的后果。最后,要对语言学习中有进步的儿童予以适当的鼓励,研究表明,常受鼓励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好的语言学习后果。
2.先天决定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先天决定论
先天语言能力学说最早由乔姆斯基提出,他认为,人类个体天生拥有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习得的,人一旦有了深层次的思想,他们自然会把内心深处的表达需求结合本身就知道的语法规则,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他们的思想。
(2)先天决定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第一,先天决定的出现表明了儿童语言发展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教学者要遵循这样的规律,顺应儿童语言发展的天性,并合理施教。第二,语言教学者在针对语言不太敏感的儿童时,应当相信人类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并帮助他们学习好语言。第三,儿童自身学习时不要太依赖他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他们认为,环境是和主体相互作用的,在这其中,儿童首先是语言的表达主体,儿童本身对接受的语言教学和日常表达影响进行思考、加工并整合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外界对儿童个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身边的父母、兄弟、同学、教师等角色对儿童习得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哈利迪认为,儿童在一边学习语言的同时一边通过语言进行学习,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儿童语言教学中,首先应尊重学生作文语言表达主体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周边教导者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时,必须尊重儿童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尊重儿童本身的同时对他们的语言行为进行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并增加语言学习的兴趣点,加强他们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总结
在学前儿童的语言教学中,先天性因素和环境都对儿童这一语言表达主体起着较为中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语言表达主体,学前儿童自身对其语言习得结果有主要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其次,学前儿童的先天语法体系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儿童的语言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有加强性和感染性影响,让学前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某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在“狼孩”在接触人群以前可用“狼语”和狼群交流,在回归人群后变得逐渐可以和人类做简单的交流,后来达到无障碍交流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环境对语言的教育非常重要。总而言之,儿童在习得语言时,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后在生理成熟过程中受制约,环境又对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起外部影响作用。而儿童的语言学习最终在语言运用中逐渐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学坚.论语言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13-114.
[2]周兢,陈思,Catherine Snow,Paola Uccelli.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39-44.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因此,幼儿的智力开发重点在于给灌输一些有用的东西,发挥记忆力好的特点,只要记住就行,不需要理解,幼儿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是语言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针对性强,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感情亲密、互相信任,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其次,家庭语言教育具有灵活性与随机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教学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孩子更容易听从,但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存在缺陷。幼儿园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是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这些优势比如固定的环境、专业性是家庭无法提供的。因此本文选取了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对策。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观念落后。首先,是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对儿童进行统一授教,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其次,语言教育的观念仍是在语言教育中由教师主导,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单纯以填鸭式的教学,不注重创造幼儿主动说话的情境。另外,一些幼儿园对新观念采取排斥的态度,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二)内容的选择脱离实际。“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开展幼儿语言活动时,很多教师为每个阶段的幼儿组织安排的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没有充分挖掘幼儿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且可以被利用和展开的语言资源,造成幼儿理解困难,幼儿语言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方法的运用不切实际。“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法,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法。”但我们的幼儿教师往往忽略活动内容及幼儿的实际特点,从而没有运用适当教育方法开展语言活动,不能正确地引导幼儿获得语言的发展。
(四)活动的整合与迁移不够。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的四范畴理论反映了有关儿童语言学习的整合观,Odlin认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造成的影响,”教师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缺乏整合的意识,在这方面没有考虑到或者是考虑到了但是却没有做到。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培养策略
(一)宏观上要改变传统语言教育理念。新的幼儿教育观必须适应相关要求,幼儿园要想设计一个完善的语言教育活动,就要选择教育内容真正体现教育目标,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一定要遵循: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和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的原则。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自主进行的语言学习。学习必须以幼儿的经验、自我、实际需要为核心。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在发展幼儿语言的过程中是否考虑到了语言环境的因素,是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时刻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使用的教育语言就要用易于被接受的正确的儿童化语言。例如教师在课上提问、做小结,用词要准确,句型要简单。语言环境作为学习、理解、积累、运用的基础,因此,并不能仅局限于在语言课上讲故事、读诗歌,可以选择在在午餐前和午休前,给幼儿朗诵有品质的诗歌,让幼儿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通过不断地积累,幼儿能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学龄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四)注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比如:丰富幼儿的词汇量,鼓励幼儿说完整话等。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五)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一是,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二是,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2]杨玲,肖华锋,田晓雨.试论幼儿园语言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9.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九
篇一:学前班语言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学前班语言教案
我们的校园
活动目标
引导孩子熟悉自己的校园,初步培养孩子爱校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看图说话练习
活动流程
活动一
1:今天是我们小朋友到学校的第一天,你们看到些什么?我们的校园里有些什么?你知道吗?
2:幼儿自己说说
活动二看图说说。
1教师带领幼儿熟悉自己的校园,看一看校园内卫生间在什么位置。洗手在什么地方等。
2: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和我们校园一样吗?我们的校园美吗?你喜欢我们的校园吗?
活动三:介绍校园。
1:教师介绍校园,总结今后我们就要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要好好爱护我们的校园。
2:。
梨子小提琴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感受,梨子小提琴所传递的音乐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
2:引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词句。
2:能看图讲故事。
活动流程
活动一:导入故事。
1:欣赏小提琴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讨论下列问题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题。
A:为什么、狐狸、狮子听到了优美的琴声,就不去抓小动物呢?如果没有优美的琴声,结果会怎样?
B:森林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听到这优美的琴声?他们会怎样?
C: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
2:引导幼儿讲故事。
3:
认一认,写一写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书写的田字格,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
2: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活动重点和难点:认识名称和书写格式的掌握。
活动流程
活动一:观察田字格。
1:认识田字格。
A出示田字格,这个字叫田字格,是汉字的家。B:观察田字格并说他向什么?它分成几格。
2:。
活动二:动手操作。
1、巩固练习。3、游戏、走格子。
4、上学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整体感知儿歌后背诵,表演上学的情景。2:把儿歌带回家读给妈妈听。
活动重难点:
1:能认真看图并认识、小、个两个字。
2:
活动流程
活动一:指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图。
1:提问、小朋友,上学的时候你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吗?请跟我们一块学习这首儿歌好吗?教师念、2指导幼儿读儿歌。
3:齐读儿歌。
活动二:学习儿歌。
1:分组读儿歌。
2:开火车读。
4:背诵儿歌并体会儿歌的含义。
喂,大雾,你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懂得雾的出现和消失是一种自然现象,激发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冬天景色的变化。活动重难点:
1:理解童话内容。
2: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活动流程
活动一:观察图。
1:听故事。
2:观察雾是怎样形成的。
3:起来的。
活动二:看图讲故事。
1:提问:A淘气的雾首先把什么藏起来。
B:它又怎样把天空中太阳送回来呢? C:
3:巩固练习,你知道雾到哪里去了。
活动三:游戏、找朋友。
篇二: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1)学前班语言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
2、能大胆地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懂得运动能使身体暖和,冬天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
2、故事图片,小兔子头饰。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怕冷的大衣》。请小朋友先猜一猜,这《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样的大衣呢?”请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2、老师:“你们想得都很棒!让我们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看看故事里的不怕冷的大衣和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边出示图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在故事结尾时提出:“猜猜姥姥会说什么?”请小朋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并请幼儿说一说理由。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姥姥对陶陶说:“你浑身冒汗,不就像穿了一件不 怕冷的大衣吗?陶陶拍了拍脑袋说:哦,我明白了,原来妈妈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就是让我多做运动啊!”。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奶奶、妈妈说运动是不怕冷的大衣?”可请幼儿说说自己运动后的感受,使其理解运动能使身体出汗,变暖和,感受奶奶、妈妈想法的有趣独特。
4、老师:“小朋友们,刚开始时你们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吗?这个结尾真有意思,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三)、看图分段讲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老师生动讲述前两幅图后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不肯起床?妈妈对他说了什么?”
2、讲第3幅图:“小伙伴们为什么笑啊?”
3、讲第4幅图:“在去姥姥家的路上,陶陶做了什么?他滑了一会儿雪后,感觉怎么样?他做什么了?”
4、讲第5幅图。
(四)、、集体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2、小白兔:“小朋友,你们讲得真好!我给你们带来一本书,书里面有故事《不怕冷的大衣》,你们可以边看图边讲,也可以给好朋友讲一讲。”
3、幼儿自由讲述。
学前班语言教案 《春晓》
(一)知识教学点: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儿歌
2能流利的根据图画提示。说出春天带来的变化。
3.逐渐学会观察生活。
二,教学准备 观察、图片,生字卡
三.德育渗透点: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冬天)
(2)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3)你喜欢称春天吗?为什么?
(4)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说得也很清楚,真了不起。
(二),同看图画,导入课文。
(1)现在请大家看这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3)有一首特别短的诗歌也是描绘了这这些东西的,想不想学?(想)
(三),在朗读种理解儿歌,并背诵
(一)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读
(二)理解儿歌。
1.指名读。问。这首儿歌写了春天的那些景色? 2. 全班读,体会儿歌里美丽的景色。
(三)背诵儿歌。
1.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儿歌。
2.小组学习,小组展示。
四
看图练习说话。
(一)看图画,引入冬天和春他的话题。
(二)引入学生展开想象。
五.玩游戏。认生字。读新词。
1.看看谁认得准。不得快。
2.教师范读新词,学生跟着读。看看谁的声音更响亮。
3.全班背诵古诗。
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带着以下目的听:
①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②发生了什么事情?③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样处理事件的?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样做?
4、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做总结。
5、给幼儿讲解
我要上学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知道上学权是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剥夺。
2、知道国家保护和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和机构。
3、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我要上学》,让学生听了说说感受。
(二)、给同学们讲“吴冰辍学的故事”。
1、让学生分析吴冰辍学的原因。
A、父亲死了,妈妈常年有病,家里生活困难。
B、爷爷认为女孩读了书也没用,所以不让她读书。
2、师:喔,原来是吴冰的爷爷不让她读书的,又不是别人,我们外人又能怎么样。
3、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的年限。知道什么是义务教育?
4、为了上学,吴冰应该怎样做呢?
引出一个小辩论:
篇三: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前班语言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一周
课题:过春节(儿歌)
目的
1、回忆过年的经历,理解儿歌的内容。
2、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领略新年的快乐气氛。
准备
1、幼儿入园期间,在教室里播放春天喜庆的音乐。
2、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摆放或张贴一两件春节装饰品,如春联、年画。过程
1、由公历新年引出农历新年:每年的1月1日是公历的新年,又叫“元旦”,我国还有一个农历的新年叫“春节”。
2、谈话: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当地过春节的习俗,如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玩龙等。
3、学习儿歌《过春节》。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过春节》。
(2)翻开语言课本第1页。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画一画,说一说。春节里你最喜欢吃和最喜欢玩的是什么?请你们把它们画在书中的空白处,再用它们说一段话。
5、组织幼儿玩游戏。
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男女老少哈哈笑。
爷爷贴春联,奶奶蒸年糕,妈妈包饺子,爸爸把地扫。
我穿新衣戴新帽,恭喜恭喜春节好。
第二周
课题:红红的“嘣叭”故事
目的
1、在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并表演故事。
2、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续编故事,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观察爆竹和蜡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奠定基础。
过程
1、利用故事的名称----《红红的“嘣叭》引出幼儿兴趣:咦,红红的“嘣叭是什么东西呢?听听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讲完故事的开头一段后插问:红红的“嘣叭是什么东西?(爆竹)幼儿回答问题后,再接着往下讲述故事。讲完故事后提问: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设计系列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翻开语言课本第2—3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内容。
4、引导幼儿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5、启发幼儿续编故事。
(1)指导语:过了好久,“嘣叭”一声也不响,静静地燃烧着。这时,小狐狸、小松鼠、小野兔、小乌龟心里回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请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
(2)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
(第二周)
教学内容:复习一
教材简析:
本次复习有五项内容。一是认读6个单韵母、10个声母。二是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字母。三是看图拼读音节。四是练习拼音,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画正确地连起来。
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的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3、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4、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5、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准备:
带调的6个单韵母和学过的10个声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图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读。
1、打乱顺序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集体读)
2、这些声母和韵母太调皮了,跑到外边玩儿,现在找不到家了,请同学们送他们回家好吗?师画两座房子。
3、按顺序连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区分字母不同的发音方法。
二、第二题:我会写。
1、出示:b---df---tn---mu---? 先集体认读,再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用顺口区别。
2、对比抄写,边抄写边小声念字母。
3、游戏:给声母找朋友
把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的卡片分别贴在16个同学的胸前,这些同学依次走上台,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学胸前贴着可以与之相拼的韵母,就要立即走上讲台,站在他的左侧,并大声读所拼出的音节。
第三周
主题:我来了
目的:
1、在欣赏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我是怎么来的”。
2、学习词汇:睡、用、穿、看、玩、钻、切。
3、在想像的基础上编一编,讲一讲“我是怎样来的”故事。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向爸爸妈妈询问“我是怎样来的”。
过程
1、谈话:宝宝从哪里来?
幼儿自由的谈话。
2、欣赏故事-----《我来了》。
(1)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后再提问。
(2)老师再次讲述故事。
(3)引导幼儿理解动词“睡、用、穿、看、玩、钻、切”。并尝试用这些词说话。
3、翻开语言课本,指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4、教师扮演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5、请幼儿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一样,自己编一个故事,讲一讲我是怎么来的。拼音教学内容:ɑieiui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声母和ɑi、ei、ui的拼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ɑ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ɑi、ei、ui的发音、声母与ɑ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1.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的四声。
2.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韵母ai
1、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2、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3、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3、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老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三个复韵母:aieiui。
二、学习复韵母ai。
1、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几声都可。)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老师检查纠正。
三、学习复韵母ei
1、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扳手腕比赛比一比,好不好?(学生扳手腕比赛。)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
2.师写ei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会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3.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音和形?
4.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5.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6.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四、学习复韵母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这一班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2.谁能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3.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
4.四声练习。
5.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6.师: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eiui。
7.拼读音节。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六、学写音节
1.学生自己试拼音节。
师:哪些词句含有以上三个音节的音? 2.指导书写。
3.读儿歌,找出会拼的音节。
七、小结(和学生一起总结)
师: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学生接:aieiui)会拼读了很多音节,还会写了三个音节(学生接:aieiui)。小朋友又学了好多知识,祝贺你们。
第四周
课题:小天使(故事)
目的
1、能看图复述故事,并在把握故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续编故事。
2、学习数量词:一条、一只、一辆;动词:买、牵、开、抱、捡。
3、感受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依存关系,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准备
提供狗、汽车、贝壳、西瓜、金鱼玩具各一个。
过程
1、教师将故事讲一边。提问:小天使叫什么?淘气的安奇变成了什么?
3、翻开语言课本6---7页,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教师讲述故事。
4、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并理解故事内容。
(1)安奇变成了什么?妈妈是怎样将带回家的?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数量词“一条、一只、一辆;动词:买、牵、开、抱、捡”。
5、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说安奇的东西,另一人扮妈妈说动词,并进行表演。
6、启发幼儿续编故事:如果你是安奇。你还会变成什么?妈妈又怎样把它们带回家呢?课题:我有一个好妈妈
目的
1、仔细观察图片,能够根据图片中的妈妈的动作、神态等特征描述妈妈们的各种活动。
2、理解妈妈劳动的意义,培养尊敬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感。
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询问妈妈的工作情况,最好到妈妈工作的现场去观察。在家还要注意观察妈妈做家务、学习或生活细节。
2、带妈妈的工作照片一张。
过程
1提问:你的妈妈在哪里上班?她是干什么工作的?妈妈下班后在家做些什么?你喜欢妈妈吗?
2、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和较完整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妈妈工作的情景。
3、翻开语言课本第8页,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并能够用完整的语句说出图中的妈妈在做什么事情。
4、启发幼儿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妈妈们所做的事情。
5、将幼儿分组,让幼儿出示妈妈的工作照片,相互介绍和夸奖自己的妈妈。
10.学前班语言教案 篇十
第一课时:借伞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诗歌
3、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多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
导语:
1)“下雨了,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2)“青蛙们,雨停了,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谈话导入主题
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荷花姐姐把什么当作伞送给了小青蛙?
三、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1、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刚才画面上是什么地方?天气是怎样的?”
2)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4)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用什么词来形容欢快的心情?
四、欣赏诗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说什么?
2)小雨点的“滴嗒嘀嗒”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
3)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
五、学习诗歌
1、整体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2、再次朗诵,讨论:“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3、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六、编诗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谁?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
3、分组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4、讨论:“平日生活中你帮助过谁,心情怎样?”
七、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下来,在区角活动时,说一说,演一演。
11.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十一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研究团队做的两个工作坊中,周兢教授首先从教师有关领域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儿童)等专业教学知识的构成要素分析入手。阐释了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重要性。她认为,我国以往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比较偏重教学方法。对于领域教学知识和教学对象的关注较少。她指出,学前阶段更应该重视领域教学知识,因为学前阶段的领域教学是全科性的,各个领域间相互融合,这就使得学前阶段的领域教学知识的构成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儿童学习的核心经验成了领域教学知识的重要内容。掌握儿童学习的核心经验,不仅能让教师获得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懂得儿童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还能帮助教师建构指导儿童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该研究团队还详细介绍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三类核心经验的构成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特征。口语交流语言、文学语言和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三类核心经验,这三类核心经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流说话、独自讲述、儿歌学习、散文学习、故事学习、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等经验,每一种经验都需要经历初始阶段、稳定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儿童的语言经验发展阶段或水平与其经验的储备和积累关系密切,但与年龄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该研究团队认为,教师准确地把握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有利于提升幼儿园语言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和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适宜性,从而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教师一旦具备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方面的知识,在制定语言教育目标时就可以聚焦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水平,使得语言教育的目标更加精准,更加具有层次,也更加容易细化;在选择和组织语言教育内容时就可以针对核心经验、紧扣核心经验、体现核心经验,并根据核心经验的不同发展阶段或者发展水平组织内容;可以根据儿童现有的核心经验和经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语言活动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在与幼儿进行互动时能够敏锐地发现幼儿核心经验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能够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灵活地回应儿童的问题、把握活动节奏等方法。提高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以及师幼互动的质量。该研究团队还以语言活动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核心语言经验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中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在现场展示环节。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为与会者呈现了一个精彩的语言教育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4个活动同时在桂林市的8所幼儿园进行了现场展示。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点评使与会代表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内涵,加深了对核心经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方法的认识。
在专家答疑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明红副教授和中华女子学院的余珍有副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各自对语言学习核心经验及其运用的理解,并与周兢教授一起对与会代表在语言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会议期间产生的困惑进行了解答,使与会代表对幼儿完整语言表达的要求、语言学习情境的创设、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交往、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之间的差异、目前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广大实践工作者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理念。
12.试论学前美术教育的语言锤炼 篇十二
一、加强美术语言锤炼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语言是表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重要载体, 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获得幸福感的美妙途径。美术语言是一种世界语言, 它与数学语言、科学语言一样, 可以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文化进行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与沟通。现在, 学校教育对数学语言、科学语言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 而把美术看做是人类语言的一大部分认识, 就显得很不够。
要提高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我们就必须用美术语言进行美术教育。人们常说, 美术教育是情感教育, 而美术语言则是情感教育的表现手段, 它不是摆事实讲道理, 更不是客观描述, 而是感受的叙说, 情感的抒发, 主观的表现。美术的核心是情, 美术语言的本质是抒情, 是情动于中, 而形于外。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传情, 检验传情的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打动学生。如果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鹦鹉学舌、小僧念经, 那这样的美术教育一定不艺术。要使学生动情, 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参与, 学生对美术创作背景的了解, 对美术内容的理解, 对美术表现对象的关心。美术教育中同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问题。与学生的关系太远, 与学生的生活太有隔膜, 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太脱节, 与时代的色彩太偏离, 要引起学生的共鸣, 打动学生自然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关心学生, 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要求我们关注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了解美术时尚。应该说, 在学校课程这个层面上, 美术教育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2]。
二、打破学科限制, 优化课程内容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的学生教育教材往往采用小儿歌或者是美术图画识字形式, 这种教材简单易懂,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很好地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及智力的启发。但是在美术专业语言教学中, 由于学生本身受到方言的影响, 如果仅凭借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美术专业语言教学, 结果只能是学生片面地运用而已。如果学前教育教师在美术专业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 革新教学的内容, 则美术专业语言教学的效果将得到更好的增强。例如教师在美术专业语言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地区方言的主要名词翻译成普通话, 然后在课内进行有效的讲解。如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等;如长辈称呼:爸爸、妈妈、大伯、大婶、姑姑、姨妈、爷爷、奶奶等;如菜名:荠菜、芋头、香菜、莴苣等。这样, 美术专业语言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被大大提高, 学前教育群体通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 其美术语言就更文明、更规范、更标准。
三、互动提问, 带动学前教育群体进入课堂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面对的都是4至6岁的学前教育群体, 他们对于学习美术还没有自我的概念, 主动性和自律性几乎没有。因此, 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几句简单的用语, 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被课堂内外的其他事物吸引, 这样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几乎不能实现。虽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阶段学前教育群体学习美术的内容不多, 难度也不大, 但是如果学生在幼儿阶段不能打好一定的基础, 其日后就无法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美术学习。
互动提问是将学前教育群体带入课堂的一个良好方法, 在美术专业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小问答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课堂中的有效的提问方式。例如在美术专业语言课堂中, 教师可用课堂小游戏的形式让大家参与到美术教育的活动中来。而对于前期的名词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抢答争礼品的形式, 教师用方言出题, 学生用普通话翻译, 进而强化美术专业语言教学效果。
四、普及普通话用语,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专业语言环境
由于我国对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的逐步规范,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素质已经大大提高, 大多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改变传统临时代课教师授课的情形。在现在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教育中, 所有的教师都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进行教学。在现代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教育中, 教师要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内普及普通话, 让普通话变成学生日常交流的主要用语, 进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专业语言环境。
我国城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基本上普及普通话, 但是在农村或者是乡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中, 由于地区方言使用频繁, 学生不管是在学前还是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阶段都会受方言使用的影响, 忽略普通话的学习使用。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内,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普通话, 并鼓励学生纠正自己同学的发音和用语。而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之外, 教师鼓励学生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说普通话。在这种氛围下, 教师可以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学习阶段的学前教育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专业语言环境, 整个美术专业语言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得到强化。
总而言之, 美术是一门发展全面、涵盖广泛的学科。美术教育需要广泛的词汇才能诠释其中的内涵, 如果你能在语言教育上有所专攻, 那么美术教育就会得心应手。如果想在美术教育上有所成就, 语言教育是绝对不能少的。美术专业语言是学生日常交流、信息获取的必要工具, 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基地, 对于学前教育群体的美术专业语言教学工作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强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美术专业语言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前教育群体美术专业语言应用能力,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策略进行美术专业语言教学[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突破教材的限制, 优化课程的内容, 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拼音。在美术专业语言应用方面, 教师可以课堂为载体, 以教学内容为依托, 以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整个场所为美术专业语言学习的环境, 与学生互动, 规范学生用语并强化学生美术专业语言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颂华, 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
[2]孔新苗, 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2.
13.学前班语言教案 篇十三
1、感受故事诙谐与幽默用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 体验正确记忆的重要性,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活动准备:小熊,糖图片、梨、苹果,气球、脸盆。杯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引题
1、师: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就是老师说什么,你们就说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的记性真好,可是这只小熊的记性就不好了,这不,家里来客人了,熊妈妈叫小熊去买东西,结果闹出了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小熊买糖果。
师 :小熊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小熊去买什么?
幼:梨、苹果、糖
师:小熊担心忘了,所以去买东西的路上都在干什么? 师: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嘴巴一直念着要买的东西,摔倒了。
师:小熊把要买的东西记成了什么?小熊是怎么把气球带回家的?
幼:气球,牵回家的。
师:第二次,小熊记住要买的东西了吗?小熊怎么又没记住呢?那它买的是什么?
幼:没有,因为撞到树上忘记了,小熊买的是脸盆,水杯。
师:这么多东西小熊是怎么带回家的?
幼:抱、拿着水杯回家。
师:妈妈见了大吃一惊,只好再给它一些钱,第三次小熊买对吗?可是最后发生了什 事 情?
幼;买对了,小熊帽子被风给吹走了,小熊去捡帽子了,回来看见自己地上的东西,还喊 是 谁的。
师:记性不好闹出了很多笑话是不是?
幼:是、
三、讲述第二遍故事。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记忆故事,了解一些有效记忆的方法。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熊?
幼:记性不好的小熊
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帮助小熊呢?幼儿自由讲述
四游戏结束:小帮手
14.学前班语言活动儿歌 篇十四
学前班语言活动儿歌《小鸭子小蜻蜓》
一、活动目标:、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按一定的节奏念儿歌,注意发准 ,会读写其余生字。
2、愿意与同伴一起友好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二、活动重点:
学习按一定的节奏念儿歌,能边拍手游戏边唱儿歌。
三、活动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卡片
五、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今天咋们节目的内容是学儿歌做游戏,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儿歌的名字叫做
15.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 篇十五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调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分别随机抽选了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近三届幼教专业毕业生300名, 采取了问卷调查、日常教学设计方案查看与实际教学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的这300名学生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能力不足的人约占43%, 教育活动方案执行能力不足的人约占61%。
学校开设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 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语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从理论上讲, 学习完这门课程后, 学生基本可以掌握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式方法, 可以独立设计和组织语言教育活动, 但事实上, 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并不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方案与教学意图不相匹配
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时, 往往会出现目标制定不明确 (目标的指向缺乏可测性、太大或太空乏, 三维目标把握不准等) 、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重难点把握不准、环节与目标的匹配不符、忽略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类似问题。有些学生为了追求环节的新颖、多样、花俏, 一会儿说、一会儿唱、一会儿画, 往往达不到环节所要达成的教学意图。
(二) 方案与实际教学出现脱节
学生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 虽然教师会给学生提供设计背景 (包括幼儿所在的幼儿园, 年龄的大小, 人数的多少, 语言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 , 但是学生缺乏实际的与幼儿接触的经验, 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真正拿到幼儿园去试教, 会出现活动设计与实际组织教学相脱节现象。例如, 设计内容太多或太少;教学内容偏易或偏难;设计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活动环节设计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等。
(三) 方案存在机械模仿现象
学生在尝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时, 刚开始往往有无处下手的感觉, 于是便找来一些经典活动设计案例进行参考, 包括网络资源和很多幼儿期刊杂志上的幼儿语言活动设计案例。由于学生缺乏成熟的专业思考和辨析能力, 不知如何进行参考学习, 大多数学生容易机械模仿或直接照搬案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 设计的活动方案往往给人一种零散拼凑的感觉, 学生自己对所设计的活动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四) 组织实施方案过程的技能技巧不足
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方案时, 很多学生的课堂教学规则较为含糊且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常常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 对幼儿的回答肯定过早, 没有留给孩子充足思考探索时间, 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少提问、不提问的情况;对课堂时间的控制会有所出入, 有时用半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整节课的内容;教师的过分总结与陈述阻碍了孩子的思维语言的发展, 师幼互动没有落到实处;临场应变能力不够, 幼儿抛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释。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 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 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关心自己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是否成功。如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教态是否亲切、课堂秩序是否良好等, 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
二、学生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薄弱成因
(一) 理论传授方式单一
许多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强调以“教”为中心, 多限于照本宣科讲解理论, 讲活动设计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提供案例, 而不是以“学”、“做”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因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得没劲, 练习时也就依照案例依葫芦画瓢, 应付了事, 所以设计出的教育活动方案实用性、可操作性都不强。
(二) 缺乏实习实践
课程理论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 而实践则是知识的吸收、应用过程。当前, 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固定的学生见习、实习基地, 学生不能充分把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 其编制的教育活动方案不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不能学以致用, 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知识, 那么, 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没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 学科教学时间短
幼儿语言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仅为一年, 学生虽然学习了有关活动设计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课程, 但事实上学生投入钻研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的时间很少, 训练的时间和机会往往得不到保证。例如, 缺乏集体讨论分析的时间, 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时间, 学生的精力不够, 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
(四) 生源质量不佳
自中职学校入学政策放宽以来, 由于入学门槛降低, 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目前, 大部分家长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首先选择普高, 甚至花钱也要想方设法让子女上普高。总认为上普高才是“正途”, 才能有前途。只有成绩不好的, 自认为“考大学”无望的, 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中职学校。更有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 不惜降低门槛, 甚至不要求分数。这样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整体来说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 教学难度较大。
通过对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方面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整理和分析,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有如下探索与体会。
三、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策略
(一)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有了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 才肯动脑筋想问题, 才会深入钻研问题。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创设多彩的课堂,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些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 启发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
(二) 结合学生个体差异, 分组集体备课
学生最初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时, 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如何引入、如何设计游戏, 都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差异分组, 共同备课, 发扬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可以促进学生合作, 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这样可以集思广益, 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 可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同时, 为避免个别学生逃避讲课, 可要求学生轮流进行试讲。讲完后互相点评, 这样既可以发现备课中的漏洞, 也可以发现在活动组织环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 学生们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均会有所提高。
(三) 模拟课堂教学活动
幼教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在幼儿园里进行活动方案的实施。但是, 活动计划是否合理、周密, 方法是否可行,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每组集体备完课后, 选出一位当“幼儿教师”进行试讲, 其他学生扮作“幼儿”, 配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 先由本组学生点评, 再由其他学生点评, 最后, 教师综合点评。通过彼此评课, 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 查找自己的不足, 更好地取长补短, 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此同时, 还可以由教师先给定具体目标, 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 认真观察录像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神态表情, 看完后小组评议, 指出案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这些措施, 均能很好地缩短专业学生与实际岗位的距离。
(四) 定期定量进行见实习, 充分体验现实课堂
幼教专业, 每学期均有一次见习、实习, 但通常没把教育见实习提高到课程考核的层次。笔者认为, 在每个学期之中, 教育见实习必须定期定量进行, 强调教育见实习的目的性、计划性, 并形成评价和反馈机制, 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化。这样, 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实践平台, 能够在切实体验自己的教育活动设计效果的同时, 改进教学方法和融会理论知识。同时, 适当的对实习学生作出点评,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在实习中, 可邀请一线幼儿教师现场对幼儿进行教学示范, 为学生展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生动场景, 并进行精要的解析点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不断体验、不断反思, 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
(五) 整合各学科力量,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 不是短时期就能形成的, 必须凝聚多学科力量, 共同合作, 定期交流, 共同关注和指导学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执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的能力、采取适当教学方法的能力、把握活动原则的能力、编排活动过程的能力、确定组织形式的能力、照顾活动连续性的能力、执行教育活动的能力, 并能通过个人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等。
(六) 结合幼师特点,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学前教育需要优秀的幼儿教师, 而作为学前教育幼儿语言教学的任课教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 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知识, 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今天的课堂上, 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如何提高中职幼儿教师上岗之后的实践能力, 需要我们打破传统, 积极地探索与创新传授模式, 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语言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普遍呈现出重理论, 轻实践应用的培养弊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薄弱, 不能有效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通过对四川省资阳师范学校近三届300名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结合多年幼儿语言教学的经验与实践, 分析了学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薄弱成因, 并提出了分组集体备课、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依托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实践等六种增强学生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现状,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加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田宝, 戴天刚, 赵志航.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推荐阅读:
学前班下期语言教学计划08-21
学前班上册语言教案07-17
学前班语言反思范文11-20
学前班下册语言期终试卷06-2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查办法08-11
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7-2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0-01
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09-01
学前班数学课件07-01
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