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2024-10-26

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精选16篇)

1.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一

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简称l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患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儿童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关网络传播的快速性、虚拟性、匿名性等使它比现实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儿童青少年网瘾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

2、与社会现状相关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

3、与青少年成长环境有密切关心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如果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是放任自流,都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等于相互抵消。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时,网络世界更是逃避现实的好去处。

现代心理学研究网络成瘾原因认为,儿童青少年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儿童青少年网瘾需要到专业的心理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2.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二

网瘾又称病理性上网, 病理性上网的科学性定义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 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次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 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存在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和分类。网瘾的核心症状由以下3个因素构成: (1) 耐受性。随着反复使用网络, 感觉阈值增高, 对原有的上网行为不敏感, 为了达到同样的快乐体验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或投入程度。 (2) 反复性。指网络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后, 依然可能因为某种应激事件和情绪问题诱发而反复发作。 (3) 戒断反应。一旦停止或减少上网行为, 就会出现强烈的上网冲动和渴望, 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波动、失眠、焦虑、双手颤抖、烦躁等症状。

同时, 病理性上网会对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是对身体的影响。病理性上网导致视力下降、鼠标手 (腕管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 引发多种疾病, 甚至死亡。其次是对心理的影响。导致认知改变, 精神恍惚, 思维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偶尔出现短暂的幻觉、妄想等。再次, 是对家庭的影响。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导致亲子冲突, 家庭破裂。最后, 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热衷于网络交流, 忽视现实交流, 导致自我封闭。

网瘾不仅给人带来以上影响, 还易诱发犯罪, 具体原因是: (1) 因人际关系障碍而诱发犯罪。网络游戏使未成年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特征无法完全对应和重合, 使他们产生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 诸如攻击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抑郁症和多重人格等, 部分未成年人因人格障碍而产生行为偏差, 导致行为失范。对于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 学校和家庭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教育和挽救。 (2) 因网游暴力而诱发犯罪。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 妨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 在现实社会中遵循游戏法则, 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二是暴力游戏过于残酷、血腥, 未成年人长期接触暴力游戏, 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容易变得情感冷酷、心灵麻木, 蔑视人的生命价值。山东省对未成年犯进行抽样调查, 其数据显示, 未成年犯实施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犯罪行为的比例为10%, 其中, 犯罪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有关的比例为33.3%。 (3) 因交友不良而诱发团伙犯罪。未成年人具有渴望被同龄人关注的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以网络为纽带, 易与同辈群体结成小团体。如果团体中有不良行为的成员, 就会形成亚文化, 这种小团体化的不良现象往往是团体化犯罪的前身。

广大青少年如果不理性地控制上网的时间, 易导致网瘾。网瘾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通常是指沉溺于不同的网络游戏, 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 获取成就感及自我价值感;通过游戏, 成瘾者发现人的生命不是唯一的, 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生命观改变。网络游戏成瘾发生比例最高且最难以治愈。 (2) 网络信息成瘾。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对自身学习、生活并无实际意义的各类信息, 由于搜索策略不当或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 注意分散, 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3) 网络交易成瘾。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 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交易或者拍卖、购物、参与网上讨论等而不能自拔。

2 应对方法

面对家有网瘾的孩子, 家长该如何应对。 (1) 计算机设备宜摆放在家中公共场所, 使家人有共同参与或互动之机会。 (2) 父母本身若对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 可以协助子女, 让他们使用网络的经验变得愉快、安全且具教育性。 (3) 学习与青少年的有效沟通方法, 以免父母在约束子女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员。 (4)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 (5) 帮助孩子认识到危害性。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 不要说教, 双方互相尊重, 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 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如荒废学业, 损伤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 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另外还可采取需求替代方案。心理需求1: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差, 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提出最低要求, 让他能够达到, 然后给予鼓励, 在达到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对于这样的孩子, 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方面找到成功的感觉, 就可以解决问题。心理需求2: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是因为缺少其他玩耍方式。替代方案:家长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 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 减少孩子因为孤独、寂寞而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只要亲子关系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 网络成瘾就比较容易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网瘾少年的逆袭 篇三

陈星是普通的工人子弟,读小学五年级时,他迷上了网游,一放学就钻进网吧,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也不回家。父母望穿秋水不见儿归,向他同学打听才知道他在网吧酣战。愤怒的父母把他拎回家,打、骂、劝、罚,能用的方式都用上了,可十八般武艺使尽,仍旧没有戒掉陈星的网瘾。那些日子,因为陈星的不务正业,家里笼罩着乌云压顶般的气氛。可年幼的陈星完全不在意,只知道沉浸在网游世界里打打杀杀。

初中三年,陈星换了5所学校,每一次都上不到半学期就被劝退。勉强维持到初中毕业,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父母想出了最狠的一招:让未满16岁的陈星去做搬运工,自己养活自己。

一开始,陈星凭着一股子倔劲跟父母较劲:“我就不信我挣不来钱。”每天上班他都使出吃奶的劲,回家累得倒头就睡。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磨破的双手,母亲叹气,父亲沉默。年少的陈星哪受得了这个苦!坚持了两个月之后,他开始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于是,他对父母说想重回学校。终于等到浪子回头的一刻,父母心里乐开了花,帮他联系了一所职高,他成为计算机班的学生。

但是,仅仅入学一周,陈星忍不住故技重演,从学校翻墙出去玩网游被老师抓个正着。从此,老师对他严加看管。但他很快找到了另一种上网渠道,突破了学校限制学生上网的软件,能够在学校自由上网。这让班主任既生气又高兴,作为计算机老师,一面批评陈星破坏纪律,另一面又鼓励他深入钻研计算机技术。还让陈星做了计算机组组长,要求陈星只要完成课堂任务,就可以玩网游。

老师的欣赏与信任对陈星是莫大的激励。从那时起,他玩网游的时间越来越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计算机技术。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把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学完。职中二年级,老师让陈星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但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大家视为“网瘾少年”的他有点胆怯。老师对他说:“所有的梦想都有两种结果,实现或者放弃。老天会偏爱那些勇敢的、始终坚定的人。不给自己设置任何限制,不去关心别人的评论,你只要攥紧梦想去奔跑,总有一天能看到绿洲。”老师的一席话犹如一股清泉,润泽了陈星自卑的心灵。从此,他的心里只有计算机。2011年,陈星参加全球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获全国三等奖;参加Excel2010项目组的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并在MOS世界大赛中赢得该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而且,中国队共派出10名选手,他是唯一的中职生。之后,有好几家有名的企业开出高薪请他上班,但陈星选择了继续求学。

如今,陈星通过雅思考试成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他的未来,是一条阳光明媚的路。有人问:“何以成长得如此迅速?”他说:“浪子回头,也可以重新攥紧梦想,奔跑!”

4.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报告 篇四

盐道街中学:罗晨旭指导老师:芦苇

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青少年为什么会行成网瘾还有网瘾带给青少年哪些危害

二、调查方法

从网上收集资料

三、调查结果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18日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将近50%的网瘾青少年主要的上网目的是聊天或交友。

报告指出,在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网瘾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网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个百分点,而聊天或交友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中,参与这一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差别。

根据数据显示,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比例在网瘾和非网瘾青少年之间差距很大。其中玩网络游戏和获取信息的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比例差距较为悬殊。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这说明网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青少年则更偏重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或工作。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网成瘾,而对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放纵则可能促使其上网成瘾。

报告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接近10%,需要各方继续对青少年网瘾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

报告显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13.29%)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6.11%)高出7.18个百分点。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网络。报告显示,18岁至23岁青年网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

报告指出,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有超过60%的非网瘾青少年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而网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好。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网上娱乐性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另外,网瘾青少年更多利用网络获取社会机会。报告显示,网瘾青少年比非网瘾青少年拥有更多“经常”通过网络成功获取学习、求职、创业等社会机会的经历。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网瘾的状况,研究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7年8月成立课题小组,于9月份开始调查。实地调查的范围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3份。网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63份。

四、分析与讨论

网络对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吗?我的回答是不,因为如果没有网络,我们也不会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眼界就不会开阔,我们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远大,但是网络的危害的确不可忽视,网瘾对青少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打击。。。

五、建议与设想

上网是必需的,但是我们要掌控好时间,适量的浏览一些信息,玩网络游戏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将自己沉迷在里面,因为那毕竟是虚幻的东西,是不切实际的,偶尔轻松一下可以,但不能把它当做精神粮食。

六、体会

5.浅谈青少年网瘾成因 篇五

一、导言

网络成瘾障碍、病态网络使用或网络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网络这种随计算机和网络发展而产生的新心理疾病的不同描述。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大大量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交、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近几年来,因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而发生的青少年退学、猝死,甚至自杀、他杀等伤害事件屡见于报端。无数家长为此寝食难安。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就在有人为网络游戏这一信息时代的经济奇迹而欢呼雀跃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被网络游戏黑洞淹没、甚至吞噬掉了生命。

2004年3月12日,河南新乡某高校一名21岁的男生在网吧内连续36小时上网后,突发心肌梗塞,当场死亡。

2004年3月29日,因上网玩游戏时发生争执,重庆永川市一名15岁男孩被一名17岁男孩刺死。

2004年3月31日,重庆沙坪坝区回龙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被火车压死。2004年7月8日,湖北省襄樊市2名年轻人模仿网络游戏的杀人场面将一名流浪儿童杀死。

2004年10月某日,上海市邱某为争夺网络游戏《传奇》中的一把虚拟武器的所有权,用匕首将其网友杀死。

2004年12月11日上午,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北京市朝阳区朝内南小街一名15岁少女与母亲发生争吵,随后冲入厨房打开煤气阀门,将自己反锁在屋中,企图自杀。

„„„„.二、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近年来,因沉溺于网络而引发的青少年过度疲劳致死、自杀、他杀以及因为虚拟资产引起争斗等悲剧事件层出不穷。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知道你在心中做何感想。

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就是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与网络的特点等。内因主要是青少年自身的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

(一)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

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三)社会因素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四)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而网络游戏是通过我们人性深处寻求交往与认同、刺激与娱乐、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与自尊的需求来实现的。网络诱因中最大的动因也许是由于我们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体。而发现或追求它本身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快乐感,当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兴奋感渐成习惯、甚至无法被有效取代时,即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网络成瘾者。

(五)个体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因素,这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心里根源。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出:“具备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所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中,林教授发现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者容易网络成瘾,这四项程度越深者成瘾程度更严重。

根据香港突破资讯研究组研究,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倾向与他们的个人管理及纪律不足有关,沉溺者在情绪管理能力、办事集中能力的表现都明显较一般上网

人士为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孤独、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事实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质不管是在自我概念、人际技巧方面都不是太好,寂寞感、忧郁感较强。

渴望成功是青少年群体的普遍心理,成功也是他们追求的人格品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此紧密相连。对于相当多数青少年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扰,如果成绩平平,又没有什么朋友,想自我表现又没有什么特长,更容易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加剧自卑心理。而在网络世界里,有许多同病相怜的人可以给予安慰和支持,心灵找到了归属和依靠,因此不由自主地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网络成瘾也反映了个体本身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遭受挫折就容易放弃,随波逐流。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快速更新的特性,可能满足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而在网络上所获得的成功和满足感可以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如,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少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网络上虚拟实现和成功,在某种形式上反映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个体在人格特质方面往往具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等。一旦具有以上人格特质的青少年上网,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当今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身染网络成瘾综合症,其后果是导致了青少年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受损及人格障碍,直接表现为将网络作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自身沉迷于网络,对真实生活缺少爱好,情感淡漠且学业不佳,自我约束力下降,社会价值观偏离主流。虽然网络成瘾同沉迷于毒品及赌博的社会现象一样,青少年并不是其锁定的特定族群,但限于心理成长期,自身较难抵御网络虚拟世界的吸引,易导致过度沉迷网络而造成心理及人格障碍,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不良诱因之一。

四、结束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应对此问题时没有单方面的责任。学校、政府、企业应相互配合,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成瘾的危害。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控制上网时间。青少年还应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广交朋友,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冲淡对网络的依赖感。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陶冶自身的情操,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参考资料:

(1)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顾海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斯科特·P·赛尔斯.同済大学出版社.2007.8

姓名:李海然

学号:S12302024

6.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六

介入之功能浅析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

疗中的功能

青少年网瘾治疗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09709211

老师: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介入之功能浅析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功能

09709211沈燕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成长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且日趋明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而且成为了社会问题。然而造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若只是简单地从生理学、心理学或教育学入手,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不能真正的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况且现行“网瘾治疗机构”乱象丛生,其所用方法的不当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及网瘾的特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系统地给予青少年网瘾预防与治疗的服务,弥补了之前所用方法的不足。本文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瘾现状的严重性以及分析影响网瘾产生的因素,并通过剖析其他方法的弊端,简述社会工作在治疗与预防青少年网瘾的方法上,以显示社会工作在解决网瘾问题上的功能,进而倡导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网瘾问题上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当代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的科学方式。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社会工作功能

一. 青少年网瘾现状分析

①青少年网瘾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时间超过一般限度以获得心理满足。一般来说,青少年网瘾就是无法有效地把自己的上网行为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时间控制上),进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成长。青少年网瘾基本上都是这种控制能力不足或已经丧失这方面的能力。据中国青少年

②网络协会2010年公布的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可知:目前我国有8000

万网迷和网瘾者,其中网瘾者有250万,14-24岁占85%以上,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据此可知,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并加以解决,很可能带来类似于毒瘾所致的社会危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为:1.其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2.其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3.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虽然这些特征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其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身体发育和健康受损,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和情绪问题且现实人际关系恶化,与周围人交往困难、不合群等。

二. 导致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一)人际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时的他们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技巧缺乏等原因,使他们在现实中交往失败、得不到满足(当然也包括与父母的交往,得不到父母的心灵关爱与理解),而网络上的交往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所有条件,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藏性使交往双方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面的压力,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的身份、年龄甚至性别,虚构想象的身份来与对方进行交往,就使青少年觉得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既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张、不适的心理,又满足了交往需要,于是逐渐地依赖网络。

(二)自我肯定的需要

学业重、就业压力大、家庭不和谐是影响青少年产生网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一旦稍有差错,便会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使其在成长时期的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缺乏自我认同感。而网络游戏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泄及表现渠道。这些游戏的高技术性、晋级性都使青少年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优越感、成就感,使他们身心得到极大愉悦,认为在游戏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使他们得寸进尺,不由自主地开始新的尝试。随着尝试的深入,新的目标也就逐渐坚定地树立起来了,如此循环往复,青少年便会沉溺其中失去控制。

三. 现阶段“戒网瘾机构”乱象丛生及其方法的弊端

由于目前青少年网瘾的程度越来越深,而有网瘾的人群也越来越朝着低龄化的趋势发展,再加上父母、老师对子女摆脱网瘾的急迫心理,使“戒网瘾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但“网瘾少年邓森山在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中死亡事件”和“山东的电击疗法”也让人们看到

乱象丛生的戒网瘾机构,意味着暴力加暴利,这些利用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而牟取暴利的机构不断涌现。他们为了谋求暴利,获得及时性的效果而限制这些青少年的人身自由,采用体罚手段,让网瘾青少年就范,如:电击疗法;或将网瘾纳为精神病,以药物治疗等。这些在没有征求青少年意愿和家长的同意下而采取暴力的方法,使网瘾青少年不得不“屈打成招”。不科学、不合法的手段使得青少年在成长最为重要的时期,身心遭到严重创伤。

而有些机构即使使用科学的方法,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如仅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出发,从青少年网瘾原因的一方面着手,只能短暂地解决表面问题,而不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育学上来说,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有可能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厌恶感、叛逆感,进而使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在预防时因把握不好教育的“度”而使青少年产生好奇心,结果会适得其反——走向网瘾之路;从生理学上入手,只关注了青少年在生理上所处的特殊时期,运用药物治疗虽能调节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让网瘾青少年在生理上不再依赖网络,但“心瘾”却是无法从生理学上解决的;从心理学上而言,其实与教育学的教学方式类似,但高于教育学。虽然能在心理老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关爱下,靠成瘾者自身的毅力逐渐克服,但一旦网瘾者厌烦或是受刺激,对网瘾的依赖往往会加陪。

综上而言,若我们只从单方面的角度入手去帮助网瘾者,效果并不佳,治标不治本。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我们需采用“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采用综合性的专业方法去帮助青少年解决网瘾问题。

四. 社会工作介入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等疗法与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为网瘾青少年提供专业性服务,起到了治本的功能。

(一)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瘾的功能

③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与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以“同感、倾听”等专业原则,通过个案工作以了解影响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因素,譬如: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以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等方面,以制定出符合治疗青少年网瘾的干预计划与方法,譬如:家庭治疗法等。个案社会工作注重青少年的精神及心理需求,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去剖析青少年网瘾的根源并进行评估,寻找通过改变家庭人际背景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如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以及子系统等,帮助家庭修正僵化的互动模式,重新定义关系与界限,以为解决网瘾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青少年戒除网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瘾的功能

④小组工作是指经过训练的指导者应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与原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而在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中,父母和家庭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部分父母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养方式及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而把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定性为个人问题,而忽略了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很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要让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需要父母和家庭规范的改变来配合。基于上述的理念,社会工作通过小组工作介入到家长和子女的系统中运用结构式家庭疗法、系统家庭疗法等疗法以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子女间彼此了解双方对自己的要求,化解误会,从而进一步加强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及促进能力建设方面,恰当的小组活动及游戏的辅助能帮助青少年彻底解决网瘾问题,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此外,成长性小组工作能提高网瘾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应对各种问题和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的黄金时期,小组工作可以将一群网瘾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游戏为辅,总结为主”的形式,通过行为主义疗法、情景模拟等专业方法让网瘾青少年认清自己目前的情况所带来的后果及对家人、自己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网瘾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引下,青少年会更容易地摆脱网瘾。此外,利用前期评估了解的情况,运用心理分析法、社会学习理论等,通过同伴作用来改善网瘾青少年所处的环境、自身行为,使其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可度,以远离虚拟世界,彻底的戒除网瘾。

(三)强化正行为,消除负行为,提升青少年自信心

社会工作善于运用强化、惩罚等社工方法,将其与青少年网瘾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以真正尊重青少年为前提,以鼓励、激励、倾听等方法为手段,从而达到加强网瘾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与自信心的目的。譬如:社工通过代币法,以一种对网瘾青少年有价值或有兴趣的货币来强化青少年的正常行为,而使网瘾行为逐渐消退。而这种给青少年的货币实际上是一种奖品,它能起到奖励的作用。通过这种强化方式让青少年逐渐消除网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给予自己肯定,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运用惩罚方法来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频率;写一张激励自己的便签贴于能看得见的地方,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戒除网瘾。此外,也可运用自我管理中的其他方法,譬如:社会支持,借助他人的支持和自我坚持的力量,一起克服网瘾等。

五.结语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的介入秉着将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以关注网瘾青少年心理需求为点,以点带面,层层剖析,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方法,以个案、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游戏为辅,专业方法为主的方式,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交流、倾听网瘾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方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这不仅弥补了其他学科方法的单一性所造成的不足,而且促进了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件:

①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J].发明与创新, 2006(6): 46。

②林绚辉.《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③《社工概论》(修订版).南京出版社,2002.9.1

7.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网瘾关系模式 篇七

随着我国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上网人数不断增加, 其中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 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8.8%。 (1) 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但是,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第二次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 在全部被调查的3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 网瘾人数为9.72%, 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高出女性青少年7.18个百分点。大多数网瘾者存在交际不融洽的现象。

这组数据给了我们两点启示:第一,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给人们积极的人生观, 便捷、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途径的同时也深刻地负面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第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 但是网瘾的比例一直较高。因此, 搞清网瘾成因是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重要一环。

网瘾成因研究成果及问题简述

关于网瘾成因已有不少的学者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看法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从图1中归纳的几个方面来看, 几乎已经涉及了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类别中, 学者们就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和知识的局限性与网瘾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网瘾的矫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依据。

但是, 纵观以往的网瘾成因研究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点面结合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 学者们主要将他们的研究点放在引起网瘾的具体因素上, 而忽略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因素对网瘾的影响大小及其深广度, 或者有的学者论述到了, 但比较薄弱, 没有将其重要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刘敬轩 (2) 在文章中列举了孩子产生网瘾的几类因素, 但是他并没有将所分的几类因素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系统论述。

动静结合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 学者们主要将他们的研究点放在时间的某一点上, 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再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 而缺乏从历时的角度上对调查的对象进行跟踪, 特别是网瘾前期的跟踪。这种动态的变化的研究也许恰恰可以揭示网瘾的成因, 而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人系统地做过。

源流关系不清。学者们在研究网瘾的成因时, 一般将各个层次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论述, 缺乏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论上来说, 客观决定主观, 但是在如何决定, 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多少步骤达到主观都存在一个源与流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 我们就可以追根溯源, 找到问题的最初诱因。而在这方面, 学者们也鲜有涉及, 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结合上面的述评, 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克服存在的不足, 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关系模式, 并在此模式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网瘾关系模式

青少年网瘾关系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环境因素、心理素质、网瘾行为。

环境因素是一个人生活的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决定一个人心理素质发展的方向和成因。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包含了个人所有的具有定势性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网瘾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 (IAD) , 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反映了人对网络过度的、稳定的和定向的依赖并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实际上就是网络在人心理状态和活动过程中非正常的凸显, 反映了网络对人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

从哲学上来说, 外因决定内因,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他的影响。尽管人的心理素质一部分来自先天基因, 但是, 正如《三字经》所述, 善恶之心主要来自后天的培养, 而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触发之源。搞清了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也就解释了一个人行为表现的原因。网瘾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行为, 它的出现一定有其合理的环境。因此, 在研究青少年网瘾行为时, 我们把环境因素看成是最初的源, 把心理素质看成是其作用的对象, 而把网瘾行为看成是作用的结果。这三者之间构成了源与流的关系。

然而, 这三个层次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还是有差异的。环境因素和心理素质之间是一种单向刺激的关系, 而心理素质和网瘾行为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的关系。这是因为心理素质和网瘾均是一个模糊的量, 反映的是一种能动的、可变化的心理性状, 而不是一个绝对值。正是这种能动性和可变化性决定了人的心理素质和网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不是静态的某一个点, 并且使得这三个层次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整体运转的体系。

因此, 我们在研究网瘾行为时要有一种系统的观点, 既不可以割裂三个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 也不可以割裂每个层次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 更要搞清系统运转的顺序, 从源头做起, 顺藤摸瓜,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思路下, 我们提出了相互影响的关系模式:

在该模式中, 我们理顺并整合了图 (1中的诸要素, 使之成为一个结构紧密的系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图 (1) 中的主观因素或自身因素, 学者们均将之看成和环境因素相对立的成分, 而在本模式中我们将之看成是影响链条中的中间层, 并不具有对立关系。

2.图 (1) 中的网瘾行为是主客观因素平行作用的结果, 而本模式中强调三个层次的源与流关系。

3.图 (2) 模式中的箭头表示影响的方向, 并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量变而非顿变的动态过程。

4.图 (2) 是从面上来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 而不是一个详细的研究规划图。因此, 模式中的每一个点在具体研究时还要细化。

结论

社会意识普遍认为网络对青少年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误区是, 一般人认为网瘾影响心理素质, 而不是心理素质影响网瘾, 更不会想到环境的温床作用。这种思维的颠倒既影响了民众对网瘾的认识, 也迷惑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的背景下产生的, 通过述评以前的研究成果, 对网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搜狐网, http://campus.chinaren.com/20080118/n254748895.shtml, 2008年1月。

[2].谢炳清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聂晶、郭小红:《未成年人网瘾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理论导报》, 2007 (10) 。

[4].赵丹丹:《青少年网瘾浅探》,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3) 。

[5].黄超、孙宝玉:《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家庭预防探析》, 《科协论坛》, 2008 (10下) 。

[6].麻志姜:《青少年网瘾成因及其启示》,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 。

[7].呼勤:《关于青少年网瘾的社会学思考》, 《林区教学》, 2007 (1) 。

8.网瘾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 篇八

关键点一:父母亲缺位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主要与父母一起居住。但是,网瘾青少年比非网瘾青少年“与爸爸居住”或“与妈妈居住”的比例更低,“住校或一个人住”的比例更高。我们认为,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父母亲的缺位致使家庭管教缺失,使青少年更容易上网成瘾。

在探访中我们还发现。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尤其是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单亲家庭孩子。一方面父母离婚容易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产生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单亲家庭中家长(特别是母亲)总是试图以加强管教的方式弥补另一家长的缺失。这样事无巨细的密集管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从家中逃离至网吧。一位网瘾少年谈到自己上网的原因时提到“上网是一种自由,家里是一种约束。”

关键点二:缺乏沟通和理解

在探访中我们发现,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有时候是家长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有时候是孩子为了维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愿意将自己的困惑及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导致了双方的相互不理解。如上海的一名网瘾女生说:“爸爸从来都认为我不是学坏的女生,在爸爸的心中我是很完美的。我不想破坏我在他心中的形象。”无论何种情况,缺乏家长的理解会致使青少年更倾向于从网络中寻求理解。

此外,父母之间的不和谐也有可能导致子女网络成瘾。在探访中不止一个孩子提起并清楚地记得父母吵架的细节,所以他们不愿意待在家里。一位网瘾青少年说:“上网其实也挺没意思的。但是一回家又看到他们在吵架。我就又去上网了。”

关键点三:管教更严厉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家庭管教过于严厉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逃避心理,从而沉迷网络发展为网瘾。如某机构负责人提到,“这些孩子本身并不想去玩游戏,是被父母给逼的。他偶尔上网,他的父母就怕他在网络上玩游戏、闲聊认识一些不好的人,就会去监督。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觉得你老是监督他,他就去玩,时间长了他可能就上瘾了。”通过数据对比也可以看出,网瘾青少年比非网瘾青少年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所获得的鼓励和安慰更少。

关键点四:家长教育水平亟待提升

家长对子女的教养及关爱方式与家长自身有关。在与网瘾治疗机构负责人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网瘾治疗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孩子接受网瘾治疗回归家庭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对孩子的态度没有改变,致使孩子很快就又重新回到沉迷网络的状态。

9.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九

(香港)(2011-07-17)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及美国专家发表研究报告,警告过度上网可能导致青少年脑部出现变异,令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情绪、语言、视觉、听觉等功能的灰质萎缩,长远影响集中力、记忆力、决策力甚至定立目标的能力,亦会削弱青少年的克制能力,容易导致「不当」行为。

专家估计,中国约有2400万名青少年上网成瘾,有关研究亦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来自北京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先以一份国际公认、由8条是非题组成的问卷,找出18名上网成瘾的19岁大学生,他们平均每周上网6.3天、每天花8至13小时(平均10.2小时)玩网上游戏,全部都没有滥药习惯。另外18名每天上网少于2小时、没有上网成瘾的同龄大学生则为对照组。

上瘾愈久灰质愈萎缩

研究人员为两批学生分别进行脑部磁力共振扫描(MRI)比较,结果发现,上网成瘾者大脑的灰质(grey matter)均出现萎缩,而且上瘾时间愈长,灰质萎缩得愈严重。此外,大脑内部负责传递信息的白质(white matter)亦出现改变。研究人员称,这些脑部结构变异是由上网成瘾所导致,会令青少年认知功能出现缺陷,更容易对互联网产生依赖,甚至出现长期功能障碍。权威期刊登研究结果

英国牛津大学药理学教授及脑部专家格林菲尔德(Baroness Greenfield)曾警告,儿童的专注力欠佳,可能与使用电脑及社交网站有关,并指出公众对于使??用电脑可改变年轻人脑部的证据关注不足。她认为,这次研究的结果惹人关注,显示年轻人上网成瘾的年期与其脑部变化有明显关系,认为需要更多资源进行更多类似研究。

研究在网上国际科学期刊《PLoS ONE》刊登。该期刊刊登的文章平均有2.8名专家覆核,多名诺贝尔得奖者也曾在该期刊刊登文章。

10.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十

今天我看到有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水龙头。

于是我就走上前对他们说:“同学们,水是地球的眼睛,它们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缺水,我们国家的西部地区也严重缺水,如果雨水少的话,那里的老百姓都喝不上水呢!而且没有水来进行灌溉的话,我们的粮食产量也会减少。你们浪费的这些水足够那些缺水的人用上许久。节约一滴水,最后也能汇成江河,流淌到更多干涸的土地,让世界更加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让地球的绿色延缓下去。”

听了我的话,那几位同学都承诺以后会节约用水。看来,这次劝说效果不错,哈哈。

11.“网瘾”少年去中东体验战争 篇十一

直到2014 年1月22 日, 美国普渡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有杂志邀请赫尔格伦写评论。赫尔格伦动笔前很想听听两个儿子的意见。然而令他震惊的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是血流的方向、作案的角度、反侦查的技巧,而不是死者的痛苦和家属的悲伤。

这次讨论之后,赫爾格伦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带孩子去参观饱受战火蹂躏的战区。2014 年4 月17日,赫尔格伦一家从瑞典出发踏上危险的征途。

他们的第一站是耶路撒冷舒阿法特难民营。三十多人住在一间帐篷里,疾病、饥饿、缺水,垃圾成堆,以致赫尔格伦一家一进帐篷, 几十双眼睛就紧紧盯着他们背包侧面插着的矿泉水。哥哥莱奥在爸爸眼神的暗示下, 将包里的水和食物分给大家,可惜杯水车薪。最让他惊诧的是,有个四岁左右、骨瘦如柴的孩子渴极了,举起瓶子正要喝时,嘴唇干裂的妈妈却一把将瓶子夺下,往瓶盖里倒了一点水递给孩子,不顾他号啕大哭,把水喂给身边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一头同样干瘦而奄奄一息的羊。

一个又一个帐篷走过去,到处都是饥饿、疾病、干渴,走到最后,莱奥找了一个土堆哇哇大吐。

当天晚饭,一家四口吃得很少。10岁的弗兰克说:“在这里,吃饱是罪恶的。”晚上,他们住在以色列的一个市民家里。没有灯,孩子们坐在黑暗之中,听那家唯一幸存下来的叔叔讲他亲历的战争与死亡。说到他妻子在买菜的路上被枪击,再也没能回到家,而自己却在三天后才敢上街给妻子收尸的往事时,这个中年男子失声痛哭……赫尔格伦一家人的眼泪也夺眶而出。还有一个战士坐在坦克上,给兄弟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结婚前三天,他被迫参战。

十天的中东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回家后,兄弟俩从电脑里删除了那个已经打到很高级别的游戏,他们还说服身边的同学不要玩这种战争题材的射击类电子游戏:“我们今天花钱买下虚拟的枪支,明天可能就会将真枪指向我们的同龄人。”

12.小学生劝说的作文 篇十二

一天,我去公园玩,因为天气很热,不得不买一根冰棍,我一边吃着,一边走着。过了一会,冰棍吃完了,我就说:“怎么没有垃圾桶呢?没有垃圾桶我就不可以把冰棍纸扔掉了,这里应该有清洁工来打扫吧。有的话我就可以直接把垃圾扔在地上了。”说着,我就把冰棍纸扔在了地上。

突然,后面来了一个大姐姐,大姐姐说:“小妹妹,这冰棍纸是你扔的吗?”我立刻羞红了脸,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大姐姐说:“你知道吗,全国13亿多人,每人扔一冰棍纸,那么全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说:“那全国不就变成垃圾堆了吗。”大姐姐说:“对啊,”我说:“那全国的人都不扔垃圾呢?”大姐姐说:“好吧,如果你扔了垃圾,那么你就给清洁工带来麻烦的。”我说:“也对哦,我会给清洁工带来麻烦的。”大姐姐又说:“那你现在该怎么做?”我说;“好,我去把冰棍纸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后来,我把冰棍纸扔进垃圾箱里,在大姐姐的劝说下,我忽然明白了每个人都要爱惜环境,这样即减轻清洁工的负担,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13.网瘾少年痛揭电击治疗黑幕 篇十三

网瘾少年:我一天被电击20多次

小刚身体瘦弱,因为长时间窝在电脑前打游戏,缺乏锻炼的他看上去很单薄,脸色苍白,没什么血色。面对陶宏开,一直沉默不语的他渐渐打开了话匣子。那段在网戒中心治疗的日子,显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讲述的过程中,小刚的眉头一直皱着,讲到遭受电击的过程时,他略显麻木的脸上有了轻微的抽动,眼眶也一点点地红了,下面,则是他的自述。

那个地方,我实际上是被骗过去的。

那时刚放暑假,爸爸妈妈说带我到山东的海边旅游,放松一下心情,我高兴地同意了。一路上我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置身于海边旅馆,而是置身于一个有点像军营,又有点像监狱的地方。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我是被父母送进了一家网瘾戒除中心。

当天的经历,我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我醒来后被带到一间屋内,里面除了几个工作人员,还有6个穿军装、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管理人员让我叫他们“盟友”,他们是已经在这里接受过治疗的人,负责帮助新人完成治疗。

有人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叫我躺在一张床上。我躺在床上后,又有人问我:“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我说:“不清楚。”这时,旁边站着的6个“盟友”忽然分别按住我的手和脚,还有人捂住了我的嘴。我感到大事不好,正准备大喊大叫的时候,有两个电击棒抵在了我的太阳穴上,瞬间我头痛欲裂,那种感觉痛苦极了。接着又有人问:“我们准备让你在这里治疗5个月,你同意不同意?”我赶紧说:“不不不,不行!”我可不想在这里待这么长的时间。于是,又是一阵电击和头痛。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叫“电击疗法”,我去这个机构的第一天,前前后后被电击了20多次。

尝到电击的厉害后,我心里害怕了。以后每次他们问我,我都顺着他们的意思回答。即使这样,我还是没能完全逃脱被电击的命运。因为在这里,如果我们说话声音大一些、亢奋一些,就会遭到电击的惩戒,理由是说话声音大、亢奋,就证明你没有克制好自己。如果讲粗话、打人、和教官顶嘴、违反纪律等,肯定是要被电击的,有时甚至你什么错也没有,仅仅因为态度不好,也会被拉去电击。电击主要有两种,一种从太阳穴处电击,一种从手部电击。我看到有的人手都被电得起泡了,哀求不要电击了,但是毫无作用,哀求只会被电得更厉害。

除电击外,每天的安排很军事化。早上6点起床锻炼,跑步、军训等,7点半吃饭,8点半唱感恩的歌……让人感到夸张的是,我们每天要做一种“纠偏操”,有点像膜拜的姿势,要求一边做一边想着自己犯过的错误,一做就是500个,做完后浑身酸痛。另外,我们被困在这个机构里,不允许出去,也不允许相互打闹、嬉戏,气氛非常压抑。我们每天还要服药,据说是治疗网瘾的药,吃过药后会犯困。有时候,正跟同伴说着好笑的事情,说着说着却突然哭起来,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机构里,我每天想的都是什么时候能够出去。我讨厌这里,讨厌这里的环境、这里的人、这里的氛围,对电击更是从心底里感到恐惧。

终于熬过5个月,我可以离开这个恐怖之地了。不过,离开时要给5000元押金,要求一年之内回去七八次,给里面的人讲述自己成功治愈的经验,如果不去就不返还押金。如果病情有反复,则要回去重新治疗。凡是出来的人,没有一个想回去的,因为回去就意味着痛苦。那种地方,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记者提问:你恨送你去戒网中心的父母吗?

在离开网瘾戒除中心之后的一年里,小刚的学习成绩有所上升,基本不玩电脑游戏了。网戒治疗果然有效了,父母一开始非常高兴,可是好景不长,一年之后,小刚再次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在经历了这么痛苦的戒除网瘾治疗之后,他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呢?

记者与小刚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当时父母把你送到网戒中心,你恨他们吗?

小刚:刚开始恨他们。那个地方太残酷了,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现在,我有点理解他们了,但说到底还是恨他们。

记者:你觉得在网戒中心接受的治疗有用吗?

小刚:根本没有用。在那里大家都被电击吓坏了,所以表面上很听话,装出乖乖的样子,只是希望能早点出去,谁也不敢表现差。

记者:听说你出来后,学习状况有所好转,也不玩游戏了。你觉得这是网戒治疗的作用吗?

小刚:是因为心里害怕,不想再被送进去,而不是真的戒掉了网络游戏。有了一次那样的经历之后,我再也不想进去了,所以只能无奈地好好学习。

记者:既然决定了要好好学习,那为什么一年后又迷上了上网打游戏呢?

小刚:可能因为受同学的影响,也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很高,当我发现学习成绩有所下滑时,就怕父母生气,感到压力特别大。有一次考试,我没有考好,怕父母吵我,就借了辆自行车到外面散心,结果在外面逛得太晚,夜里两点半才回家。爸爸妈妈以为我又到网吧去了,根本不听我的辩解。实际上,那次我真的是感觉压力太大,出去逛逛排遣压力而已。后来,我发现即便我不打游戏了,父母还是会误解我,还不如上网打游戏,这样也能让心情放松一些,并获得成就感,于是我就重新拾起了打游戏的爱好。

记者:你不怕再被送进网戒中心吗?

小刚:说实话,怕,很怕。所以刚开始只玩一小会儿,觉得玩一小会儿不会被发现,不要紧。但是到了后来,发现玩的时间越来越长,已经管不住自己了,这时想抽身都难了。

记者:也就是说,对电击的恐惧已经压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了?

小刚:可能吧。

记者: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

小刚:我们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不让我打游戏,把电脑线拔掉,我就跟他们闹。有时他们打我,我也会还手。

记者:去网戒中心戒网瘾,同学们知道吗?他们怎么看?

小刚:同学们都知道。在学校,我感到很孤独。同学们知道我去过那里,都不太愿意和我交往。

母亲心声:我不知道儿子受了那么大的罪

孙霞和老公专程陪孩子从安徽赶来,向教育专家陶宏开求助。“为戒掉孩子的网瘾,我们全国各地跑了很多地方,试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都不大。偶尔看到陶老师的书和网上的报道,心想要挽救孩子就只能找他了。这次听说他来南京开讲座,我们一大早就赶来了。”

提起送儿子到网戒中心的事情,孙霞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愧疚,特别是听儿子讲到被电击的痛苦时,更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在儿子治疗的5个月里,孙霞是全程陪同的,但电击治疗时不让家长在场,所以她这个当妈的并不知道当时儿子受了多大的罪。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有电击疗法。到了那里以后,听他们介绍说除了军训、服药、心理辅导外,情况严重的还要进行电击治疗。当时,我听了心里不舒服。但是他们说,这是最后一关,是在前面的治疗都不管用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因为孩子病得太严重了,不这样不行,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不能心疼孩子,否则治疗会半途而废的。”孙霞红着眼睛说,想想也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他彻底除掉病根,就把孩子完全交给网戒中心了。

对于当时把孩子骗到网戒中心一事,孙霞称这也是无奈之举。“孩子以前学习蛮好的,可是到了初二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后,他频繁逃课,出入网吧,学习成绩下滑得很快,后来越来越严重了。我们骂过打过,也做过思想工作,还把电脑线给掐了,限制他上网,反正软的硬的都用了,但是他就是不听啊,而且还跟我们顶嘴。他爸爸管他,有时两人还会动手。实在没有办法了,听说有网戒中心,就想着带孩子去试试。”孙霞说,把孩子送网戒中心也是左思右想,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如果还有别的办法,哪个家长会走这条路呢?

孙霞知道儿子难受,儿子对电击深恶痛绝,时时刻刻想离开那个鬼地方,但是她这个当妈的把心一横:“不这样,就没有效果!”这个信念支撑着她,让情绪低沉的儿子在网戒中心足足待够了5个月。小刚从网戒中心出来后,学习变好了,不玩游戏了,孙霞高兴过一阵子,庆幸把孩子送去是对的。可是好景不长,一年之后儿子再次迷上网络游戏,整天抱着手机上网玩游戏,有时还偷偷跑到网吧打游戏,平时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早上连脸都懒得洗。孙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由得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孩子今年上高三,眼看就要高考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孙霞告诉记者,送儿子去网戒中心治疗的费用并不便宜,治疗5个月一共花了三四万元。这还不算多的,和小刚一起治疗的孩子中,有的在里面一待就是三四年,家长前后花了十几万的都有。“难道还要把孩子送去?钱倒是小事,关键是真有效果还是假有效果,孩子能受得了吗?”

专家意见:网瘾不是孩子的错,是家庭的错

被称为“中国网戒第一人”的陶宏开在听了小刚的经历后,并没有感到意外。在他搜集的材料和接触的案例中,小刚只是普通的一例。他认为,这种粗暴的治疗方式,不仅不会真正治愈孩子的网瘾,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目前全国的网戒机构有数百家,但是真正规范的基本没有。”陶宏开称。各类网戒机构都研创出一套独门“武功”,有中西药的,有催眠的,有呐喊的,有针灸的,还有电击的。“这些机构归谁管,有无规范标准,现在都是一笔糊涂账。”陶宏开认为,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相应的标准,成立相关的治疗机构,才能给网瘾患者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另外,还应对现有的网戒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顿,严禁以网戒为名,采用关押禁闭、强迫打针吃药、电击电疗、暴力训练等错误甚至违法手段,为牟取暴利,摧残、伤害网瘾患者的身心。“电击让孩子的身心受到摧残,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陶宏开说,很多孩子在接受治疗后,变得仇恨家长,报复社会,严重的甚至打骂父母,反社会情绪强烈。“在网戒机构,孩子被看成病人,看成犯了罪的人,他们得到的是身体和心灵的又一次伤害。而家长看到的只是屈服于电击和棍棒等暴力下的孩子变乖的假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网瘾少年走出困境呢?”

“其实,家长应该认识到,患上网瘾并不是孩子的错。”陶宏开说,可以这么说,患网瘾的孩子100%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是为了获得补偿,获得现实世界中所缺失的爱、尊重和交流。而对父母而言,当孩子出现网瘾症状后,不管你的工作有多忙、事业有多重要,都请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找出导致孩子身陷网瘾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人际关系紧张,还是性格上的缺陷,让他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矫正和改正错误,然后帮助孩子找到比网络游戏更让他感兴趣的事物,从而转移孩子的兴趣,戒除网瘾,这才是根本之道。

14.劝说爸爸戒烟的小学生作文 篇十四

我的爸爸爱吸烟。只要碰到高兴的事或特别不愉快的事,他总是坐在沙发上,“吧嗒”、“吧嗒”一个劲地抽烟。

放学后,我兴冲冲地回到家里,看见爸爸坐在沙发上,又在一个劲儿地吸着烟,脸上还笑眯眯的,看来,爸爸心情梃不错,不如趁这个机会劝劝他。我小心地走过去,试探着问爸爸:“爸爸,您说学校让我们每个同学在家里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目的是什么?”爸爸咧嘴一笑,说:“傻丫头,让你们在家里也时常遵守这20条呗。学校搞这个活动真不错。”爸爸一个劲地夸奖。“那不遵守这个《规范》就不是好孩子啦?”我又追着问道。“当然啰!”我一看爸爸中了计,忙拉着爸爸到《规范》前,让他读其中的第二十条。爸爸清了清嗓子,大声念着,当念到“不吸烟”这个地方时,忽然停住,像是完全明白了。爸爸拍拍我的头说:“戒烟!从今天起.爸爸不再吸烟了。”说完,下决心似的把那支才吸了几口的烟往地上一扔,还用脚狠狠一踩。

15.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十五

下午单位组织的观看的《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观看之前我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然而,在会议室集体观看的时候,140多人积聚在一起,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故事一共四集,真的太感人了,回家后我自己下载又看了一遍,体会真的蛮多的!

今天我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下来,同时我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希望能引起我们教师、家长的注意,平时我们在交谈的时候,总是“某某学生素质太差,一点也不听话”,“某某孩子太笨了,一点也不学习”等等,等你看完这个片子后,我希望能引起我们的一点反思。其实前几天我一位同事推荐我观看印度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的时候,我就有写一些自己想法的冲动,但最后鉴于自己的懒惰,还是没有完成。

《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和《三傻大脑宝莱坞》有一些共性,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如何意识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抽空都看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或许能给你一心灵的启迪!

《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和《三傻大脑宝莱坞》记录的都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孩子经历着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生活又一次聚焦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首先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1、变形记--蜕变前

15岁的长沙的富家子魏程,整天沉迷网络辍学在家,专职打了两年多的游戏。对他而言,网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网吧就是他的家,学习、前途、期望…都已经是那么遥远的东西,他性格偏激,不爱沟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宁愿自己在网吧呆着什么也不干也不回家!与家人的关系淡漠,每一个人对他的劝解、开导就只能得到他的无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70多岁的外婆为了找他病倒了,当家人告诉他回家看看外婆的时候,他的一句话深深地激怒了我,就是“外婆病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另一位是14岁的青海村娃高占喜,父亲是盲人,没坐过汽车,没吃过巧克力,他与外面的世界基本隔绝,没见过高楼大厦,只喜欢两个明星,刘德华和赵本山,但自己却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占喜很懂事,成绩优良,帮家里干农活,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打工,但依然梦想着依靠读书来完成“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这样天壤之别的两个孩子,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按照电视台的安排,他们互换了自己的人生。

2、变形记--当城市孩子变成农村孩子

在青海新家的第一顿饭,魏程呕了一地;

第一天交换后第一天魏程走进学堂,随后的英语课他意料之中地睡着了。

第二天电脑课上魏程当起了老师,一本正经地教同学们使用电脑与同学们讲起了网游的害处,博得了同学们无比的尊重与崇敬,之后上课他竟然没有睡觉。

第三天魏程上数学课得到老师鼓励。

第四天魏程拔了一天麦子,听别人说黄河离这儿不远,于是产生去黄河看看的想法。

第五天中午魏程出门挑水遭遇大雨,他不会挑担子,只好扛回家。农村爸爸将家里所有的积蓄--20元钱,用好几层纸包着,而且是藏在棉鞋里(只有老伴和自己知道)拿出来,让他去黄河玩,魏程眼角红了。他当晚写下了日记说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赚20块钱来还给盲爸爸。

第六天魏程到建筑工地打工,筋疲力尽后领到20元工资。当晚他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表示要悔过自新。

第七天魏程来到黄河,因想家而痛哭,终于说出辍学的原因--因为一次郊游自己喝啤酒被老师打了一耳光…我无语!

由于山区缺水,那里的人一年才能洗一次澡,盲爸爸为了能让魏程干净的回家,给他挑水洗澡摔倒受伤,魏程将盲爸爸背回家后,一个人跑到屋外痛哭。

最后一天,高爸爸坚持要送魏程下山,临别的时候,魏程用自己打工赚来的两块钱,买了一个水瓢送给妈妈,只因为农村家中那个已经漏水。他收新妈妈连夜为他们家纳的鞋底后,随即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跪地黄土口中叫着妈妈,泪流满面…

回来后的第一个晚上,魏程看到了父亲为他录制的DVD,他重新回到了学校。

3、变形记--当农村孩子变成城市孩子

第一次坐在豪华小轿车里,高占喜突然流泪了,剪头发、打手机,占喜接连落泪。面对丰盛的晚餐,他紧张得五次掉筷子,回家后收下200元零花钱。

第一天占喜被电视剧所吸引,全然忘记了看书。

第二天占喜爱上了卡丁车游戏,晚上请表弟表妹吃饭。

第三天占喜买了一大堆零食,他似乎开始学会花钱了。

第四天占喜逛公园和动物园,买了四本书。

第五天占喜到妈妈的印刷厂帮忙,觉得很无趣。

第六天占喜去卖报,遇见了一个八九岁为母亲治病赚钱的小工友,回来后他说城里生活也很不容易,没有钱不行。

第七天占喜收到了新父母送给他的自行车,兴奋不已。晚上占喜意外得知亲生父亲摔伤脚的消息,立刻要求赶回家。

回来后的第一个清晨,占喜拉着爸妈请他们吃面,他向记者接了电话打给城里的妈妈道歉,因为害羞他曾拒绝了妈妈的拥抱。

故事情节就是这样,详细内容要大家自己下载观看。说实话,两个孩子以后的命运我们没法定义,但是七天改变一个人的事实,却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

曾经在城市人眼中那么没有出息,没有希望的一个孩子,如何因为七天的农村生活,而重新懂得感动、学会了关心亲人的?为什么放在农村才发现,他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感动流泪?

其实,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因为生活中我们缺乏关注和沟通,没有发现他的好,没有让他表现出他的好。他是一个寂寞的孩子,只有网络才能让他感觉自己是受关注的,所以他特别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让很多人片面的觉得他迷失了自己。然而,他到了青海之后,特殊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关注,大家都围绕着他转,受到重视的他忘记了没有网络的烦恼,开始尝试着去接触和了解他身边的人,去习惯青海的乡村生活,慢慢的也显露出纯真的本性。纯朴的农村父母几次让他心灵深受震撼,他慢慢变得懂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他,甚至于喜欢他。

农村孩子占喜阅尽城市繁华,享受生活之初,他似乎被这个迷失了,从勤俭有佳到花钱如流水。但他毕竟是一张白纸,在卖报经历过后他总结出城里人生活也不容易,没有钱不行,这样的刺激使他在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后,像以前一样勤劳好学,因为他懂得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没有被雕琢的莆璞玉,他将变成什么样子,就要看老师和家长怎么样来雕琢。并不是每一个城里的孩子都可能来到农村回归纯朴,也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领略城市的繁华生活。但是有一种不需要生活角色的互换,家长们依然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尝试着多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多和他们的沟通,并不断地、积极地激励他们,或许很多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呢。

我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即使是网瘾的孩子、家长眼中的某些“坏孩子”,都有最纯真和美好的东西,他们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鼓励和被尊重!人可能真的需要经历一些些东西,才会有所感悟。

真诚祝福这些孩子,未来路,且行且珍惜…

16.劝说网瘾少年的作文 篇十六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运动疗法;注意力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上网成瘾,容易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易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疾病,甚至导致猝死。现在许多青少年因贪恋网络游戏,出现厌学、逃学、弃学、偷窃等现象。以上现象的形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网络的全面普及,特别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致使“低头族”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上网成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其次是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他们到网络当中寻找虚幻的成功;再就是多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身、心等方面发育都不够成熟,缺少自控能力;还有就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根据本人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我觉得适当的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戒除网瘾很有帮助。因为体育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及忧郁等症;能使人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坚强毅力和创新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体育运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已经上网成瘾的学生实施干预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早发现,早转移

网络世界无奇不有。纷繁多样的新鲜事物,令孩子们應接不暇,很容易被网络所吸引。有些孩子虽然意识到上网成瘾的危害,但终究因为自控能力差,无法摆脱网络的控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注意力是可以根据兴趣而转移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讲清网络的利害关系。不要过于批评指责或强硬控制,这样会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或坐立不安时,可以陪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来转移或分散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比如听着音乐慢跑,直到无法再跑下去,然后回家洗个热水澡,上床休息,或者参加一场比较激烈的足球赛或篮球赛消耗部分旺盛的精力。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分散注意力,调节不良情绪。

二、找亮点,巧转移

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好恶表现、择友标准、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等,都要进行认真记录。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便于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从诚实守信、宽厚活泼、坚强自立、自尊自爱、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在体育活动中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给家庭、学校、班级带来的变化。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一些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较强的体育活动,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觉得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关心、重视他,不再是从网上得到虚幻的关怀和荣耀。

三、求合作,助转移

上网成瘾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合群,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把上网成瘾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团结性较强的小组内,让同组的学生对其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小组中的重要性。慢慢地再去培养这一类孩子为小组分担责任,用责任意识督促他们,让他们真正地融入这个小集体,从而达到借助小组力量摆脱网瘾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游戏来提高小组的团结意识,如各种接力比赛、篮球赛、排球赛、足球比赛、火车赛跑、三人一组椅式抬人等?还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例如:借助关于网络为主题体育游戏,创设情境,唤醒学生良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游戏“黑网吧”的组织形式为例: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网络天地无奇不有,同学们可以从网上学到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是有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接纳未成年学生进入网吧打网络游戏,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同学们面对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学生会进行各种回答,让那些玩游戏成瘾的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错误。然后教师正确引导,并依据情景的进程讲解游戏规则。

规则:全班分成四组接力,对面终点是四块下面贴有一些关于网络毒害青少年的醒目图片,用白纸盖上,并将白纸割成若干纸条,让那些上网成瘾的同学看到图片后可以警醒。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行设计接力内容,每位学生到达对面后揭下贴在终点处的一张纸条直线跑回,和下一名同学拍手接力直到露出图片。看哪组做得最好、最快。最后,让学生谈感悟,希望上网成瘾的学生能够真正悔悟。

体育让人健康,运动使人快乐。希望所有因上网成瘾的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彻底戒掉网瘾,回归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刘勇.体育运动戒除青少年网瘾的可行性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5(6).

作者简介:宋铭,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消防安全考试题下一篇:我的校园四年级优秀作文400字左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