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材料题

2024-07-18

中国近代史材料题(4篇)

1.中国近代史材料题 篇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阶段测试试题(第三、四专题)

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选自《列宁选集》

材料2: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当时国内的客观形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税增加。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 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据统计,从1902 年到1911 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 300 余起。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

二、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1905 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面对革命风暴的来临,1906 年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预备立宪”,但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以为他们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将要实现,于1910 年发动了三次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然而,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立宪派的要求,到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省督抚立即“严拿查办”。尽管立宪派明确表示没有干犯王室尊严的用心,然而清政府却不理会他们的“忠心耿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族的集权统治。1911 年,清政府成立的所谓“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这使立宪派感到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误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阵营,成为自己的敌对势力。那种认为腐朽的清政府的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可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造。

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外国列强仍然让她掌握清政府的大权感激涕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更加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练成北洋六镇新军后,权势炙手可热,实力迅速膨胀,使得皇族亲贵集团深有猛虎鼾睡于卧榻之旁的忧虑。1908 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3 岁的溥仪入继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他将袁世凯放逐回河南老家,这引起了汉族官僚、军阀的不满和怨恨,对清王朝更加离心离德。„„当时的清政 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

由上述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不仅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同时“‘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不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

——选自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

材料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 问题2: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1912年2月12日是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清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上,清朝统治者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退位诏书。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端坐金銮宝座之上,接受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等一班国务大臣及内阁成员的三鞠躬新礼,然后,由满面戚容、眼噙泪花的隆裕太后将三道退位诏书交给外务大臣胡惟德,颁布天下,从而结束了清朝268年的封建统治。

——选自《清帝退位记》

材料3: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从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 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这样的状况和辛亥革命以前显然不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

另一点是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选自《金冲及: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意识高涨和思想大解放》

材料4: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一一孙中山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问题2: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2: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起,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止,这是一段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当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革命党的组织陷于土崩瓦解,中国天空上满布着黑暗的阴云。在辛亥革命以前,我们曾经抱着一个美丽的幻想,以为革命后的中国一定是一个民主、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但是现实嘲弄了我们,中国人民所碰到的不是民主,而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是独立,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蚕食和鲸吞;不是统一、富强,而是军阀们的争权夺利、鱼肉人民。

——吴玉章

材料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问题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专题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但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直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按: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此后,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工农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是有现实意义的。

——选自龚书铎《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2: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选自《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包括早期的共产党人,几乎没有谁不曾受到过五四运动的影响。„这场规模空前的群众运动,还使当时的先进分子真正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所在。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它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选自金冲及《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问题1: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问题2: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 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

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从7月24日到29日,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突然发生变化。

当时,马林正在用英语讲话。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闯入会场,朝屋里环视一周,说是要找人,然后离去。秘密工作经验丰富的马林立即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代表们离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就到了。

由于会场受到外国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安排代表们陆续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2: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问题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2: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只有50 多名党员,而且,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但是,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之日起,就开始努力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此后的曲折、辉煌的探索历程中,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明确的纲领和方向。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毫不含糊地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这两点宣示,是这一纲领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中共一大后,1922 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不仅十分明确地表述了党的最高纲领——“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而且破天荒提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客观发展需要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是创立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之一。正因为有了中共一大、二大所先后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才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波澜壮阔地展开的可能,从而才有了反映这一革命实践客观要求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基本思想,以及为这一革命所逐步成就的后来的一切。

第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的水平空前提高,成效也十分明显。如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到来的标志。它在全国民众中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帝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五卅”运动从5 月30 日起至同年9 月底止,前后达3个多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一个伟大的运动,并且是中国工人阶级全体直接参加反帝国主义和领导反帝国主义运动的一个空前的斗争。”

继“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省港罢工(起于1925 年6 月),更把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省港罢工期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打倒 列强,除军阀”为基本政治纲领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1927 年1 月3 日和10 日,中国人民先后接管了汉口、九江英租界;2 月19 日和20 日,分别正式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对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干涉中国革命的英勇回击,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辉煌胜利。它与五卅运动、省港罢工等革命斗争,共同见证了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卓有成效的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农民运动得到迅猛的发展。以大革命时期的情况为例,1925 年1 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明确提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领导了农民运动的开展。这一阶段,北伐战争前,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广东。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1)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民运动骨干。(2)发展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组织和壮大农民的力量。(3)发动和领导农民开展经济斗争(如减租、抗苛捐等)和政治斗争(如援助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援助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等),努力发挥广大农民的革命主力军作用。北伐开始后,农民运动的中心转移到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这一阶段的农民运动,特别从两个方面展开:(1)多方面支援北伐战争。(2)向农村的封建政权机构、土豪劣绅及不法地主等展开斗争,以及有力地冲击封建的族权、神权和夫权等。农民运动的进行,对 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一定程度地解放农民和锻炼农民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仝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3:沧海桑田90年,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次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反抗外敌和改革现状,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无数志士仁人发出同样的呼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13位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来到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准备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了。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从7月24日到29日,会议一直顺利进行,代表们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30日晚上,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当时,马林正在用英语讲话。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闯入会场,朝屋里环视一周,说是要找人,然后离去。秘密工作经验丰富的马林立即警惕起来,断定此人是暗探,要求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分头离开。代表们离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就到了。

由于会场受到外国巡捕搜查和暗探的注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安排代表们陆续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记中国共产党一大》 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问题2: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近代史材料题 篇二

材料分析题之一

材料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2:„„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

——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偿的利息,这就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主义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第一、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是在中国主权完整和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需要进行的。第二、背景不同。今日中华民族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第三、目的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中国今天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我国产业的实力。

第四、结果不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业倾销、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并使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材料分析题之二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5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2:“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3:“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页。

1、请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1马克思的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度,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叫嚷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2、请根据材料2 和材料 3和所学的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入侵时怎样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兼评侵略有功论。

材料2、3毛泽东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个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此,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向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并且采取了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截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不但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而且在经济上也逐步形成了对他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在外国商品倾销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迫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为他们的统治支柱。为此,他们到处致力于保持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一切剥削形式,主要是封建地主剥削和高利贷剥削,并使之永久化。由于中国农村收到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陷入停顿状态,无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商业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及资金,从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第四、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主要通过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即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实行间接统治。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国执政的军阀互相勾结,前者支持后者,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延长中国的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成为消费国家,永远成为他们的市场。后者依靠前者,则是因为没有前者的支持,后者就很难上台,上台了也难以维持自己的通知。

上述情况表明,资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资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正是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和它所支持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绝不是什么侵华有功。某些国外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他们大肆宣传“种族优劣论”,攻击污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宣称中国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论证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材料分析题之三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比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当荛之采。嗣以入微言轻,未敢遂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维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和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请回答:

(1)材料

1、材料2分别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改良的思想,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

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张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2)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3)材料3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的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材料3:“‘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请回答:(1)从以上材料中看,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根据这些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

特点:这些口号反映出青年学生要求收回国家权益,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2)在五四运动中你总结一下五四精神。并说一说五四运动队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挥五四精神?

答:五四精神的内容是忧国忧民、不屈不饶、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材料二: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必须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同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必须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空虚潮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材料2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各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答: 材料1中“两位先生”指的是:民族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2中的“新纪元”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个潮流”指新文化运动。这是潮流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和人民的意愿的。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还刚刚兴起,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因此会充满艰难。同时它又代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2)为了迎接这个“潮流”作者怎么做的?

李大钊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即中国现代史的开始。引进了外国优秀的民主著作。

(3)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两位作者什么性质的政治主张?促使前者的政治主张发展成后者的政治主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材料1中陈独秀的政治主张还属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性质。材料2中李大钊的政治主张已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促使前后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分析题之六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队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队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队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组织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2.抗战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受殖民奴役的命运。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5.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影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它留给我们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日本是强国,中国式弱国,但日本是小国、退步、寡助,中国是大国、进步、多助,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是: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材料分析题之七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8页。

材料2:“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8页。请回答:

(1)材料1所分析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方面?

答:材料1分析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缺点和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由于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2)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1.科学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界的历史;关系到能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等重大问题。

2.尽管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社会主义改造却实现了生产关系的伟大变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正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才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3.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成为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材料分析题之八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请回答:

(1)如何认识实践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材料分析题之九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材料2:“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请回答:

(1)材料2中所讲的三件大事指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时常经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繁华和富强。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之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平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材料分析题之十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一直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自近代以来将非西方国家变为其附庸或外围,使后者注定不能发达(日本是例外),后者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符合。这种论调主要说明帝国主义侵略者试图掩盖发动侵略战争的真实意图。

(2)联系近代中西经济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看材料2中的观点,它能否成立?为什么? 这种观点不能成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中国近代经济不能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而言,主要是帝国主义不平等对待中国,侵略中国所造成的。但这不能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要真正发展就必须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之十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861年1月,恭亲王奕诉在《筹划清朝大计》中奏称:英、法在《北京条约》订立后南撤,“所请尚以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似与前代之事稍异”。“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指太平军)、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肘腋之忧也,英国„„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就目前计之。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尚不致遽为大害”。此奏得到咸丰帝批准。

材料2:1862年,江西官员派人密访民众反洋教根由,受访百姓回答:“他要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拌命?”“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只做我们的事。”

材料3:1872年,李鸿章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起轮船招商局,规定该局平时运输官粮客货,战时装载援兵军火,在经营方面,除官款取息7厘、向朝廷“报效“之外,盈亏全归商认。该局很快受到英、美轮船公司巨大压力,最后于1893年和英国在华两大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规定彼此停止竞争,共同垄断沿海和长江航运。中法战争中,该局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避险。

(1)根据材料1分析清朝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

清朝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是:对内要消灭和剿杀。“发(指太平军)、捻交乘,心腹之害也”,“故灭发、捻为先”。对外妥协,维持现状。“俄国……肘腋之忧也,英国……肢体之患也”,“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按照条约不使稍有侵越,外敦信睦”。(2)材料2所揭示的反洋教斗争根源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立场是什么?

反洋教斗争根源主要在于洋教侵害老百姓的利益。普通群众主张坚决反洋教,而上层官府绅士以自身利益为重,对之妥协,“总是依他”。(3)材料3反映出洋务派所办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封建性、垄断性和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材料分析题之十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迭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万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采取了下列行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最终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百日维新,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材料分析题之十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款的条件下,圆明园就大规模地遭了蹂躏„„把我们各大教堂的宝藏集拢在一起也是抵不上东方这所庞大的辉煌的博物院的。里面不但有各式各样的艺术杰作,并且堆积着金银珠宝。是丰功伟绩,也是贼运亨通,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雨果致友人的信》,转引自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l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58页

这两个强盗指的是谁?根据材料谈谈对“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观点的认识。(5)综合下述材料,对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作一简要的评价。

两个强盗指的是法兰西和英吉利。

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是错误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经济文化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采用,但同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灾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侵略有功论美化帝国主义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能使中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材料分析题之十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l: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3: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观状反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4: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据材料1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促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材料2与材料l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与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

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办法),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没有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主张,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据材料3说明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为了材料4中的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5)综合下述材料,对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作一简要的评价。

3.中国近代史纲要 论述题 篇三

1.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简述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最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帝国主义全面控制中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中国的政治军事,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专政。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但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占据优势。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它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还软弱。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还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二者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其中,前者是前提,为后者开辟道路,是首先要完成的。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经济技术的进步。

5为什么说近代封建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这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从而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流入城市,成了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一批中国官僚、买办、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6、近代独立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7、近代中国为什么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所以,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近代中国曾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改良的途径挽救中国的危亡,如维新变法运动以及立宪运动等,但统统行不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也是在进行改良的努力归于失败、对当权者幻想破灭的情况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另外,在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参考资料: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们完全殖民地的图谋。(2)用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3)、教育了中国人民,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 原因:

(一)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许多官员贪污腐化,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不仅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反而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重要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武器装备落后,军事作战能力落后,国家的综合实力落后。

教训:不推翻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斗争是不可能的;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功绩?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色;冲击了孔孟之道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说明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来求强求富,是不可能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其理想社会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上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第三章

1.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争夺中国,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主观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得到扩大。

革命形势已经成熟,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这是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这是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初步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第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

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行不通。帝国主义不允许、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不允许。

从主观上说,是其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4.中国近代史材料题 篇四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简答题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 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简答题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6、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论述题

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

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简答题、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论述题、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简答题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8、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论述题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6、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7、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1、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简答题、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4、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论述题、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4、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简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论述题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着怎样的严峻考验?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针?

5、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015年修订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上一篇:主题婚礼策划方案下一篇:区委常委征求意见梳理汇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