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b类机房建设标准(共4篇)
1.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篇一
一、装修及承重 ?机房装饰装修
机房工程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机房资质-建筑智能化资质),也能建筑安装工程的一个分支。因此既有建筑安装工程的一般性,也有其特性;即执行建筑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也有本行业独有的标准、规范。机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涵盖了电气系统、空调及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KVM切换系统、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等。因此,机房基础装修不是简单的建筑装修,它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环境空间,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不变形、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所以,它需要有专业技术资质、专业设计、专业施工、专业检测的机房工程公司完成。机房装饰装修环境标准规范要求见下表:
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A级B级C级
主机房温度要求(开机时)23℃±1℃18~28℃不得结露 主机房相对湿度要求(开机时)40%~55%RH35%~75%RH 主机房温度要求(停机时)5~35℃
主机房相对湿度要求(停机时)40%~70%RH20%~80%RH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开、停机时)<5℃/h<10℃/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18~28℃、35%~75%R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5~35℃、20%~80%RH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25℃
空气含尘浓度(静态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机房承重加固
机房内设备密度较大,对建筑楼板承重有特殊要求,在机房选址和设计时应该核实机房位置的建筑承重。对于个别机房功能区间需考虑做楼板的承重加固,特别是UPS及电池、精密空调等大型设备,重量较大,应安装设备承重散力支架或加固处理达到功能要求。机房布局时要重点考虑大型设备的承重,尽量把重型设备放置在机房的承重梁上。机房规划时建筑承重可参照以下标准规范设计:
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A级B级C级
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乙类不应低于丙类不应低于丙类
主机房活荷载标准值组合值系数Ψ=0.9 8~10 KN/m2组合值系数Ψ=0.9 组合值系数Ψ=0.8根据机柜的摆放密度确定荷载值
主机房吊挂荷载1.2 KN/m2 UPS室使用荷载标准值8~10 KN/m2 电池室使用荷载标准值16 KN/m2 监控中心活荷载标准值6 KN/m2 钢瓶间使用荷载标准值8 KN/m2 电磁屏蔽室使用荷载标准值8~10 KN/m2 主机房外墙设采光墙不宜--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高度不宜小于400mm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备注:重力学(牛顿定律)换算的关系,1Kg=9.8N 1000N=1KN;因此,1KN=1000÷9.8≈102.04 Kg。
?机房基础装修内容 ?天面
机房天面处理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吊顶和无吊顶。吊顶的基本功能是防火、防尘、防潮、吸音、美观、方便灯具安装等作用。天花吊顶可根据材质可分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天花、铝合金天花、夹板(胶合板)天花、钢板天花、矿棉板天花等。在计算机机房的装修中,通常采用形长条铝扣板天花或方形镀漆铝扣板微孔天花。微孔铝扣板天花吊顶具有防火防尘、降噪、屏蔽的效果。无吊顶时就应注意天花上各种管线布置整洁,以及防尘、防潮处理。
?地面
机房导静电地面是机房重要的防护措施,通常采用架高抗静电地板或敷设抗静电PVC地板胶;铺设架高防静电地板不仅是有导静电的作用,机房采用下送风时,就是一个送风的静压箱,起到冷气流配送的功能;当机房采用上走线而机房采用上送风时可采用抗静电PVC地板胶。
?墙面
机房墙面及隔断选用防火防尘材料,另还要考虑保温、易清洁、防静电、屏蔽、美观、自重轻等要求;机房墙面及隔断一般采用彩钢板,隔断可采用双层防火玻璃,可方便机房参观;隔断天花内要采用石膏板封堵到天花顶,管道缝隙可采用防火泥进行封堵,使机房形成一个独立密闭的物理空间。
?其它
机房装饰装修应考虑节能、防火、防尘、防静电、防水、防鼠虫等措施,封堵机房与其他区域、其他楼层相通的孔洞,在使用或施工过程中新开的孔洞及时进行封堵,所有进机房的管、槽之间的空隙均采取密封措施。
二、机柜及PDU ?概述
天安源作为专业的机房设备与工程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将NCPI理念引入到机房,以专业、技术领先的优势著称,超越和区别于国内同行业。在机房行业领域里,经过多年的工程实施,基于对IT用户应用的深刻理解,自主研发、设计IT机柜产品,冠名“NCPI”品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满足IT应用的机柜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机柜
NCPI品牌机柜具有以下四大优越特性: ?标准化,兼容所有主流厂商的IT设备
NCPI机柜具有灵活、中立的结构设计,使其能安装来自各个不同厂商的机架式服务器、网络设备产品,适应用户在一个机柜中选装各种最好性能产品的需要。基于IEC297-3和EIA310-D标准的NCPI智能机柜。
?支持高可用、冗余的机柜级电力系统
NCPI机柜专业的电源分配设计,为机柜应用提供各种类型可靠的电源分配方案,并提供独特的机柜级负载电流指示及电源远程监视及远程负载控制等功能。
?先进的热量管理,跨越机柜生命周期
热密度的急剧加大,使得机柜热点成为用户现在最头疼的问题。NCPI智能机柜前后超级网孔门(64%的通风率)设计可以满足到每柜约4KW的负载发热,而负载超过4KW之后,无需换柜,简单加装智能温湿以监控仪(2.0)和联动ADU,热负载可达6-8KW/柜,如果负载继续增加,仍然无需换柜。加装制冷后背板,可满足16KW/柜的热要求。这是目前可以跨越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的最佳解决方案。
?完善的线缆管理,灵活通畅 多个线缆入口,满足高密度布线安装的需要独特的顶部走线构思,适合各种机房环境的需要机柜后部“专用布线通道”设计,数据、电源线缆各行其道,更安全更可靠。
?PDU(电源分配单元)?高可靠性
选用工业级插头,配以国内独创的防脱银扣,达到业内最高的可靠性。?高灵活性
既可免工具安装在NCPI机柜的内置通道里,又可以支架安装在任何其它品牌机柜里。
?多样性
不同层级,型号丰富的PDU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可根据需求灵活选配组件。
?PMU(电源管理单元)NCPI的PMU为用户提供了最具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一代网络电源管理分配和监控功能,客户可通过网络对分布安装在各地机房机柜内的数台设备的电源及环境参量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
网络管理接口可通过TCP/IP、WEB、SNMP提供基于标准的管理,也允许管理者仅通过MODEN拨号或通过RS232和RS485接口进行非联网的电源控制操作。
NCPI的PMU具有单用户和多用户操作系统。
三、供电系统 ?概述
一个完善的机房供配系统是保证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关键网络设备、场地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用电安全和可靠的基本条件。高品质的机房供电系统体现在:无断电故障、高容错;在不影响负载运行的情况下可进行在线维护;有防雷、防火、防水等功能。机房供电设计包括负荷等级和额定容量的确定、电源的可靠性设计、防雷和接地技术措施等。
计算机机房属于一级负荷,相应供电必须采用一类供电,即建立不停电供电系统。机房供配电系统参照以下标准规范设计:
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A级B级C级 电气技术
供电电源两个电源供电
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两回线路供电 柴油发电机燃料存储量72h24h--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置2N或M(N+1)冗余(M=2,3,4…N+X冗余(X=1~N)N 不间断电源系统备用时间15min 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调系统配电双路电路(其中至少一路为应急电源)未端切换。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双路电路,未端切换。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
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 稳态电压偏移范围(%)±3±5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0.5电池逆变工作方式 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5电子信息设备正常工作时 零地电压(V)<2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0~40~10--不间断电源系统输入端THDI含量(%)<153~39次谐波 ?供电方式
?供电拓朴结构示意图 供电所甲 供电所乙 或柴油发电机 UPS1电源 15min延时 UPS2电源 15min延时 服务器用电 网络设备用电 外设用电 终端用电 空调系统用电 照明系统用电 维修系统用电 其它系统用电 ?供电结构方式
机房供配电系统一般采用单UPS单路供电、UPS+市电双路供电、双UPS双路供电三种结构。其电源布线有上走线和下走线两种方式。
?配电柜
配电柜是机房电力分配管理的核心,一般分普通配电柜和精密配电柜。普通配电柜满足一般操作需求,可以控制各回路的开关,但是不能智能通信;精密配电柜可具有实时监测每一回路的电流大小、电流超限自动报警以及电能计量等诸多功能,还可以通过多种通信协议实现远程控管。
?防雷接地
计算机机房防雷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防雷:机房防雷主要是抑制通过电力电缆传导的雷电瞬间过压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市电在进入机房之前已经经过变压器的高压防雷保护和大楼总配电柜的一级防雷保护,所以应该在市电进入机房的并联安装B级防雷器,在UPS的后端并联C级防雷器逐级分流雷电能量以保护IT设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防护雷击的手段是在机房内建设等电位网。将机房内的所有金属物体与等电位网连接,再与接地汇流排相连。这样在遭遇雷击时整个机房都是等电位的,不会产生电压差而导致设备受损。
机房一般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将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以及防雷保护地一起接在小于2Ω的接地体上(特殊设备应满足设备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供配电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要解决计算机设备的用电问题,还要解决其它设备的用电问题。一般而言,在计算机等主要设备选定之后,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就可以确定了。
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要求:计算机机房提供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也影响机房内其它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市电电网的电压、电流、频率的变化以及供电质量,当电网处于过渡状态时,计算机的运行就会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若电网扰动时间较长,则整个计算机就要停机,由此可见,机房供配电系统提供电能的质量对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在计算机机房建设中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供配电系统。
四、UPS供电系统 ?概述
UPS是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的英文缩写,它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市电正常时改善对负载的供电质量,同时对后备电池进行充电;二是在市电异常时,通过后备电池保证向负载供电的不间断性。
?UPS分类
UPS主要由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组成。按电路结构分类主要有有四种:后备式、在线式、在线互动式、在线补偿式。
?UPS的使用形式
UPS一般有单UPS使用、单模块化UPS使用、并机使用和双总线供电4种使用方式。模块化UPS是根据多台UPS并机使用增加可靠性的原理,利用多个功率模块并联组成的UPS系统。
目前最新的供电方式为模块化UPS的双总线供电。模块化UPS本身具有N+X的冗余可靠性,再通过双总线供电方式,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又增加了一倍。
?选购UPS的要点
选购UPS一定要选最适合自己实际使用情况的。首先是容量的选择,UPS容量应该根据目前的负载量,再加上近期准备增加的负载量来计算。其次要选择节能的UPS。目前UPS的发展趋势是高频化和模块化,因为高频化可以提高UPS的轻载效率和半载效率,模块化可以使用户边成长边投资,节约能源同时方便扩容。
?电池
UPS通过蓄电池来储能,当市电中断时,便利用电池为负载继续供电。选购电池应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知名品牌,比如汤浅、松下、阳光等,并且必须是同一批次生产的。电池后备时间容量的选择:
电池AH数=(UPS容量÷标称电池电压)×后备小时数。?主流UPS品牌
APC-MGE EMERSON EATON(POWERWAVE+SANTAK)
五、精密空调 ?机房空调特点
计算机机房都安装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存储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是计算机的发展趋势,IT硬件产生不寻常的集中热负荷,同时对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又非常敏感,为保障高精密设备的运行条件,对机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机房内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的洁净度三个指标。
?空调类别
空调机按其性能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舒适空调、工业空调及精密空调。
第一类为舒适空调:它主要是针对人体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按外形可分为柜式、壁桂式、吸顶式空调机等。
第二类为工业空调:这种空调是为试验室或工作间提供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这种空调机夏季制冷、冬季加热,属于工业用空调机之一。第三类为机房专用空调机(精密空调):它是为计算机机房(包括程控交换机房)专门设计的特殊空调机,这种空调机全年制冷运行。
通常舒适空调冷负荷中有35%是为了消除潜热负荷,有65%是为了消除显热负荷。对计算机房来讲,其情况却大不相同,计算机房内主要是设备散出的显热,室内工作人员散出的热负荷及夏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的热湿负荷(仅占总负荷的5%)。并且冬季是需要加湿而不是除湿,即使在冬季计算机房仍需要消除热负荷。鉴于以上特点,如将一般舒适空调机组用于计算机房,则会造成能量浪费,机房内应该采用精密空调。
?冷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就是将空调机送出的冷风通过预定的风道、风口,按预定的风量与风速送往需要制冷的地点,在把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回收到空调制冷的过程。气流组织分为三个部分,即:冷气产生、冷气配送、气流返回。
通常机房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下送上回、上送侧回(下回)方式,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依据设备的冷却方式、安装方式,如设备或机柜自带冷却风扇或冷却盘管,目前较常见的设备和机柜的冷却方式都是从前面进风,后面或上部出风。
(2)冷量的高效利用,使散热设备在冷空气的射流范围内。
(3)机房建筑结构、平面布局。机房各个系统的建设要依托于建筑环境中,也受因素的制约,如层高、形状、面积等。
?下送上回方式
下送上回方式是大中型数据中心机房常用的方式,空调机组送出的低温空气迅速冷却设备,利用热力环流能有效利用冷空气冷却效率,因为热空气密度小、轻,它会往上升;冷空气密度大、沉,它会往下降,填补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缺,形成气流的循环运动,这就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不同于水平流动的风,它是空气上下垂直的对流运动,冷与热激发出气流缓慢的运动。跟风不一样,风能够改造局部环境气候,而热力环流是气流运动的原始动力。利用气流的原始动力,可以不用设置动力设备,同样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如下图示:
?上送侧回(下回)方式
上送侧回通常是采用全室空调送回风的方式,适用于中小型机房。上送风可分为机房顶送或紧靠机房顶下的上部侧两种形式,后者较为常用。由顶部或侧上方送风的气流首先与室内空气混合,再进入设备或机柜内。机房顶部安装散流器或孔板风口送风,工作的气流小且均匀,人有良好的舒适感。但大多数计算机机柜的冷却的进风口是在下部或是前方,排风口在机柜的上部。这样,顶部的送风气流先与机柜处上升的热气流混合,再进入机柜冷却设备,影响了机柜的冷却效果。由于机柜进风温度偏高,机柜内得不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必然造成机柜内的温度偏高,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的工作。
六、新风系统
新风是机房室内空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机房中缺乏新风,会使人产生不适,并且会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通过注入洁净的新鲜空气,冲淡或替换机房内有臭味的空气,而使机房室内空气质量得以改善。同时,机房保持一定的新风量,还可以维持机房的正压状态,可以将机房内部的尘埃排出机房,同时防止室外的尘埃通过机房的空隙进入机房,影响机房的洁净度。
简单来说,新风系统有两个作用,其一,给机房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机房内的精密设备除臭去异味;其二,维持机房对外的正压差,避免灰尘进入,保证机房有更好的洁净度,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八、综合布线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它的核心就是“综合”,也就是各个弱电系统均可用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信息传输。综合布线的硬件包括传输介质(双绞线、大对数电缆和光缆等)、配线架、标准信息插座、适配器、光电转换设备、系统保护设备等。
综合布线系统包含六个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机房综合布线主要是水平布线子系统。
?机房综合布线的特点
机房内部综合布线有如下特点:(1)单位面积信息点数量大。(2)扩展性强。(3)以数据传输为主。(4)光纤信息点数量多。(5)以水平子系统模式为主。
(6)线路敷设方式特殊,能适应机房的应用特点和设备特点。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铜缆由于带宽、传输距离以及电磁波扩散和干扰问题,发展使用受到限制,而替代它的将是光纤甚至未来的某种传输介质。有资料表明全光纤网已在发达国家兴起,10Gbit/S的以太网也已经在实验室中诞生了。无论是对厂商还是用户来说,全光纤的局域网都将会更具吸引力。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设计
首先要确定工作区信息点的布局和数量,最理想的当然是能够明确设备需求,这样可对当前的设备有准确的信息点配置,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一定的扩展余量,一般建议取10%~20%,不宜太多。因为机房服务于整个网络,其内部设备的变化频繁,准确的预计比较困难,建议更多地考虑扩展方便而不是一步到位。而且这样考虑也能降低成本。考虑扩展时,应将布线的路由通道考虑充分。机房内服务器的终端数量众多,设备安装形式分为两种主要布置模式:塔式服务器和机架式设备。二者对信息插座密度的需求相差较大,布置时应确定安装模式、数量、接口、接口规格。
?塔式服务器
采用落地安装的模式,安装密度很低,每平米不到2台。也有用户将塔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服务器机柜内,一台机柜只能安装2~4台。还可采用多层的敞开式机架,机架为3层,一个机架可安装12台左右服务器,平均每平方米5~6台。
?标准机柜式服务器
目前最薄的服务器厚度仅有lU,但通常不完全塞满机柜空间。这样一台标准服务器机柜可以安装几台(厚的)到三十台(薄的)左右的服务器,需要的信息点的数量也较大。建议一个标准服务器机柜按照12~24台配置。
九、综合监控
机房集中环境监控系统利用局域网络的通信手段,实时监控现场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历史数据等,完成强大的系统联网管理功能。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基于微软公司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XP。它是32位多任务的系统,该软件支持网络管理、标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控制、系统冗余、网络冗余,具有性能可靠、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分布式处理等功能。
2.国家b类机房建设标准 篇二
1概述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位授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监管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专业准人、专业建设和专业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1.2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1.2.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该类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能力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2.2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对本类专业本科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的具体描述。1.2.3评估 评估是识别、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与数据的过程,是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的一个或多个进程。
评估应运用直接、间接、定性和定量等手段,以确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适当的抽样分析可作为评估过程的一部分。1.2.4 评价
评价是解释评估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证据的一个或多个进程。评价决定学生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价结果用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2.5 学时和学分
学时是指学习时间以课时为单位的计算单位,不少于45分钟计1学时。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工程实践1周计1学分。
1.2.6 学制和学位
学制是国家对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学位是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农业工程类(0823)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农业工程(08230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农业电气化(08230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2304)农业水利工程(082305)3培养目标
3.1总体目标
农业工程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农业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工程技能和技术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能够在农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3.2 基本要求
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技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外语以及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备实施工程实践的能力,并能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处理。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系统地考虑经济、环境、法律、社会、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规范使用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规划、设计、生产、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备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影响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与交往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以及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地域特点和学科特色,制定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根据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4学制与学位授予
4.1 学制
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学制4年,实施学分制管理,可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应不少于3年、不超过6年。
4.2学分
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总学分不宜低于16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特点等做出适当调整。
4.3 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本专业类培养方案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应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数学与基础科学类课程、工程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和工程实践等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5.1 数学与基础科学类课程
数学类课程应从覆盖以下知识领域核心内容的大学水平课程中选择,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内容。
基础科学类课程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含课程实验)。
数学与基础科学类课程学分合计应不少于总学分的20%或不少于32学分。5.2 工程类课程
工程类课程包括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30%或不少于48学分,5.2.1工程基础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以数学与基础科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或数值等方法,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向题的能力。
工程基础类课程根据专业要求应从覆盖以下知识领域核心内容的课程中选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水力学、土力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图学等。
5.2.2 专业基础类课程
农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农业工程原理、系统工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测试技术、动力机械、液压与气动传动、控制工程、物料工程特性、农学概论等内容。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测试、动力机械、液压与气动传动、控制工程、农学概论等。
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单片机原理、电工仪表及测量、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建筑学、农业建筑结构、新能源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农业节能工程、农业概论等。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工程测量、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水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农学概论等。
5.2.3 专业类课程
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办出特色。5.3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法律、伦理等各种因素。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15%。5.4工程实践
高等学校应设置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学分应不低于总学分的20%。5.4.1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1)工程训练
通过系统的实地工程、工艺技术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2)实验课程
实验类型包括认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测试和结果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 主要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设置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认知与生产实习
通过实地认知实习,使学生学习各种工程实施方法、工程设备、工艺装备和物流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生产实习实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4.2 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设计或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4.3 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选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及指导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参与,鼓励学生到生产实践中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6师资队伍
6.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应建立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规模稳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应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且不少于5名教师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占20%以上;具有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占30%以上;获得中高级工程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占80%以上。
6.2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教师应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教师应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教师应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7教学条件
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合格标准执行。该文件若有修改,则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7.1 教学设施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应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以方便学生使用。
应通过与企业或行业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
应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7.2 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以及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等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7.3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应有保证,且总量能满足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已建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 日常教学运转经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工资费用、教学设施维护更新费用、教学研究与改革费用、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生均年教学基本运转费用(不含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员工资)不少于1 2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新建专业应保证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开办经费不少于300万元,且必须有一定数额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生均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1万元。
7.4 发展环境
学校能够有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学校能够提供达成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8质量保障体系
8.1学生管理
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应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应通过记录形成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程序,接受转专业、转学学生并认可其原有学分。
8.2跟踪反馈与持续改进
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国家b类机房建设标准 篇三
一、概述
以我院门诊大楼6楼数据中心机房为例,参考国标A类机房标准进行探讨。该大楼数据中心机房位于大楼6楼,面积200m2左右,楼层的层高为3.9米。
二、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
2.1工程设计安装标准和规范
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
3)GBJ52-8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4)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5)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7)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1995《电视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
10)EBD-03-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11)GBGB6650-86《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12)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13)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14)浙公算59号《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减灾的通知》
2.2机房总体要求
1、机房总体要求
中心机房是信息管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通讯网络中心,为保证中心机房承担的各项任务,不间断地正常运行,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适用高效的科学技术,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因此,安全、先进、实用是计算机机房设计的总体要求。
中心机房建设必须按照国家A类机房的标准进行设计。
考虑到中心机房投资大、使用周期长,而社会业务发展快,现代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周期不长,因此中心机房建设必须尽可能采用世界上成熟的环境保障技术手段、自动化的监控技术。
机房设计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体现其功能要求,采用新颖得体的现代化室内装饰技术体现现代数据中心的建筑特色。
2、机房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
合理分布工作空间及各类设备安装场所,缩短操作、运行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机房内设备及工作人员安全。
在具体布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考虑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流程,把数据从接收到处理结果输出的所有过程,尽量在一个或相邻的房间内完成。
2)各工作间的布局应使文件、资料的流动路线和工作人员的行走路线尽可能缩短。
3)计算机机房的主机房设备集中,要求较严,应采取措施确保主机房安全,并避免无关人员直接进入。
4)应根据空调的类型和送风方式确定空调系统的位置,以使机房获得最佳的空调效果为准。
5)消防钢瓶间应设在机房内的合理位置,最好不要占据机房的主要部位。
6)各机房的入口处应考虑设备的进出通道。
7)机房的净高(从高架地板板面至天花吊顶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45M。
3、机房设备选型
机房各系统重要设备必须使用推荐的进口名牌产品或国内名牌产品。
4、机房工程主材选型
主要是指机房装饰系统及部分安装产品以优质国产标准材料、产品为主。
2.3计算机中心主要机房功能及要求
主要功能区为:
1、主机房;
2、UPS和精密空调机房;
3、消防间
4、操作间。
2.4机房主要环境技术要求
各机房的布局要求合理、方便、安全、可靠。投标商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考虑计算机系统的作业流程、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操作的方便程度以及环境因素,提出自己的设计。
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设备的维修空间,空气调节的循环通道、操作员可视范围、工作空间,并合理安排走道,机器重量分布及未来的机器扩充空间。
技术指标:
按国家A级机房要求来确定技术指标进行机房的建设,具体如下:
1、供电系统
电压变动范围220V—5%~220V+5%
频率变化范围50HZ±0.2
波形失真率≤±5%
2、主机房环境要求
开机时:
温度夏季22℃±?冬季20℃±?变化率<5℃/h要不凝露
湿度45%---65%
停机时: 温度5℃------35℃变化率<5℃/h要不凝露
湿度40%---70%
尘埃≤10000粒/dm3
无线电干扰环境场强≤800A/M
3、照明度要求
普通照明:
机房区照度应大于等于300LUX外,办公人员工作区的照度应大于等于250LUX。
主机房应无眩光。
应急事故照明:
照度应为普通照明照度的1/10
应急疏散照明:
照度应大于等于5LUX。
4、防火要求
机房装修材料应采用难燃和非燃材料,且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防火区四周应采用具有防火性能的材料,主要区域在吊顶内,静电地板下、吊顶与静电地板之间采用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5、地线系统
交流工作接地≤1Ω
交流保护地电阻≤4Ω
直流保护地电阻≤4Ω
2.5机房子系统建设内容
(1)计算机机房结构装饰系统
(2)计算机机房供配电系统(3)计算机机房PDS布线系统
(4)计算机机房静电释放系统
(5)计算机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6)计算机机房专用新风系统
(7)计算机机房防漏水侦测系统
(8)计算机机房门禁管理系统
(9)计算机机房气体消防系统
(10)计算机机房防雷与接地系统
(11)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
2.5.1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中的隔断、吊顶、墙壁装饰、高架地板等方面,应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规范,充分考虑防火、防尘、防静电、美观、灵活、舒适等因素,不留隐患地完成机房装修设计和施工。
1、吊顶装璜工程
机房区域楼板底表面必须防静电涂层处理;吊顶采用300系列条型白色铝合金带吸音纸微孔板吊顶,吊顶标高为2.7m。推荐品牌:广东新景、鹏龙、欧陆、广东莱斯顿、上海浦飞尔。
2、隔断装璜工程
一、在机房区内隔墙采用12mm铯钾防火玻璃隔断;推荐品牌:金刚、福隆、洛玻。
二、其余工作区域隔断采用原墙隔断。
三、精密空调供气区域与其他区域隔断处地板下天棚上采用双面防火石膏板封堵。
3、墙柱面工程
机房区域墙柱面采用3mm(15u)铝塑板饰面;推荐品牌:台湾吉祥、七色板。
4、地面工程 机房区域地面采用600*600*35抗静电活动地板,钢板厚度大于0.8mm,地板集中载荷要求360kg以上,标高为250mm;铺设静电地板前必须对地面防静电涂层处理,地面复30mm防火PE保温板.推荐品牌:红日、沈飞、华一。
5、门窗工程
采用有框甲级12mm铯钾防火玻璃门(1500*2400):边框采用甲级防火木边框,内嵌甲级12mm铯钾防火玻璃,用于机房内各区域通道;推荐品牌:福隆、金刚、于氏。
2.5.2配电系统
电源及配电系统是机房内机电系统的能量来源,它的稳定、可靠是机房内各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机房总配电量应留出余量,以备将来机房增加设备使用。
1、总体设计
从大楼总配电间引一路三相五线制电源到市电总配电柜,为机房精密空调、UPS、辅助电源及照明等供电,总容量设计为100KW;市电电源经UPS主机逆变整流后进入UPS专用配电柜,总容量设计为60KVUPS系统,为后端小型机、服务器等主机设备及通讯机房、弱电井设备供电。
2、UPS系统在本设计中现采用UPS主机2套并机,后备时间为8小时。
3、UPS采用在线式UPS系统,设备要符合以下参数:
1)、市电输入指标:
输入电压范围:209V-437V
输入频率范围:50HZ±5HZ
输入浪涌保护:达到IEC60664-1规定的IV类安装位置要求,即承受1.2/50us+8/20us混合波能力不低于6KV/3KA
输入功率因数:0.99
2)、UPS输出指标
输出电压谐波失真:<3%100%非线性负载,峰值因数3:1
<1%线性负载
3)、输出电压瞬变范围:<±1%。输出频率(本振频率):±0.02%
输出频率同步跟踪范围:±2.0HZ
4)、电池:
充电时间:在8小时内,可充到90%额定电池容量
5)、环境指标
工作环境温度:零度至零上40℃推荐使用温度25℃
6)、储存环境温度:零下20度至零上70度
7)、相对温度:5---95%(无冷凝)
8)、噪音:1米处,按照ISO07779标准,小于55分贝
9)、并机功能
具有并机功能,UPS电池满载后备12小时。主机推荐品牌:科士达、爱克塞9315系列、APC,电池推荐品牌:沈阳松下、红宝石ABR(6-FMJ-120AH)、德国得能(FMJ6-120AH)、德国阳光(A412/120A)。
4、照明系统
(1)、照度
主机房区照度达到300LUX以上,其余区域的照度达到250LUX以上。机房照明应无眩光。
(2)光源灯具选择
计算机房照明选用国产灯具,要求无眩光反光灯,尺寸为600*600,采用电子整流器,灯管采用进口或合资产品。
5、配电管理
5.1配置一台市电总配电柜,设计容量为100KW。采用放射状布线方式至各用电设备,该系统的供电对象为:精密空调、UPS主机、辅助电源插座、市电照明、应急照明、事故照明等。采用新型机柜式智能型配电柜,主要器件建议采用施耐德等成熟可靠产品。
5.2配置一台UPS专用配电柜,设计容量为60KW。采用放射状布线方式至各磁带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其中为机房主要设备提供电源的插座采用一个插座一个回路,一个空开控制设计,主要设备需要两套回路。采用新型机柜式智能型配电柜,内部主要器件建议采用施耐德等成熟可靠产品。
5.3机房强弱电管道桥架要求直接引至设备机柜下方.电缆用材:阻燃国产电缆。推荐品牌:中策。
全套管线用材:国标DG25KBG管、DG25KBG金属接头、DG25KBG金属软管、86型接线、分线盒、100*100mm、100*50mm镀锌金属桥架。
用户点器件用材:电源采用合资国标电源插座。
u动力配电柜
以提供绿色动力为出发点,以设备高度安全为理念,集动力配电环境多年的开发经验,设计、生产的机房智能化配电产品。提供人性化的界面,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1)产品严格按照国际与国内标准设计与制造;
2)安全性:缩短配电路径,增强了安全性,电气隔离措施可靠,标识分明。
3)机架式安装紧凑结构,节省空间,保护投资,前面板操作,充分体现人性化;
uUPS输出分配模块
提供UPS的输出、控制和保护
机架式设计
利用领先的技术,选配国内外知名品牌(ABB、梅兰日兰)
根据用户要求,模块尺寸、回路数量,容量配置灵活
输出回路均带LED显示灯,显示输出各回路的运行状态
智能LCD显示装置,可定制并监测UPS输出电源的各项运行参数
可选配控制功能
uPDU模块
机架式电源分配器PDU,主要应用于为各种19"(482.6mm)标准机柜和各种非标准机柜及高科技领域的电子电气设备专业配套单体电源插座模块、开关控制模块、过载保护模块等功能模块组成。
国际标准;产品严格按照国际与国内相关标准规范设计和生产;
机架式设计
高效电涌保护
过载自动保护;每个插座均具有过载自动保护功能;
阻燃抗冲击;采用铝合金材料,结构紧凑、牢固,阻燃防冲击;
单体专用插座;插座样式齐全,覆盖国际及国标系列插座标准,可根据政府行业要求选配;
安装使用方便;所有产品均可机架式安装,配置灵活,安装简单;
需提供专业的机柜配电终端解决方案,由多种标准制式的单体电源插座模块、开关控制模块、过保护模块等功能模块组成。
国标7口/总控/保险/指示灯/防浪涌/2M/单路10A输入
u不间断电源
输入输出要求:要求工频、纯在线UPS。主机自带输入、输出隔离变压器,与输入、输出电网完全隔离;带LCD、LED显示;输入电压范围(304Vac~456Vac),可适应恶劣环境;频率50/60Hz(1+5%),功率因数0.9以上,符合EN605552,频率跟踪<1Hz/s,输出电压范围220V(1+1%),频率50/60Hz(1+0.5%),功率因数0.8,频率稳定度+5%,波形失真度<2%。
面板显示:LCD:显示输入输出电压,频率,电池电压,输出功率,温度;LED:指示电池电压低,市电状态,逆变,旁路,异常
远程监控管理:UPS同时具备RS232通讯界面及RJ45接口,可进行远程监控管理。
突波保护:符合IEEE527B标准,噪声保护:符合FCC.A标准。
维修方便:主机自带手动维修旁路,维修无须停掉后端设备。
冗余并联结构:可进行独一无二不同功率UPS并机,按UPS大小自动分配负载量;
UPS工作模式:在线工作模式、手动维修不停后端设备工作模式、停电不间断电池工作模式、旁路工作模式、故障诊断模式、远程监控管理模式。
超长的保修时间:UPS主机五年质保,电池五年包换,要求提供质保或续保原厂家证明原件。
u智能管理模块:
集本地,远程监控于一体,并能提供各种输出功能(如语音拨号,设备联动等功能)
动力监控――监控动力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
UPS监控――监控UPS设备运行的各项运行参数(如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逆变器电压,电池电压,电流,充放电时间等等)
空调监控――监控精密空调各项运行参数及状态;
温湿度监控――监控机房内温湿度状态;
漏水监控――监控机房内如精密空调水管,消防水管等有隐患水源的漏水情况,防患于未然。
uKVM模块
KVMWH16:16PORTKVMSWITCH+15寸LCD显示器。88KEY键盘及TOUHPad鼠标,外接鼠标接口,机架式,频宽250MHZ,15PIN接口,1U规格,OSD菜单,最新数状串接技术,级联功能,配1.8米线,提供IP转换。
KVM接口转换器:八主机共用一套显示器、键盘、鼠标、机架式,频宽250Mhz,15Pin接口,OSD菜单,最新数状串联技术,级联功能,提供IP转换。
2.5.3PDS综合布线系统
机房内PDS布线采用原装进口全六类产品,达到千兆交换传输的要求。
2.5.4静电释放系统
采用两个以上独立的直流静电释放回路,从大楼总等位铜排引BVR-35mm2绝缘屏蔽电缆至机房内辅助等电位铜排(40*4),每平方米活动地板支撑脚上引一根BVR-6mm2双色导线和铜排相连。所有金属吊顶板,墙面板均用BVR-4mm2双色导线和铜排相连。机房左右两套等电位铜排通过一根BVR-25mm2绝缘屏蔽电缆相连。
2.5.5空调系统
机房采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即恒温恒湿机组形式。室内机安装于机房内,室外机安装于十四层西阳台。要求空调采用下送上回风方式,总制冷量必须大于73.3KW,为2个压缩机系统,要求机房常年恒温:22℃±1--2℃,常年恒湿:相对湿度40%--60%。
u空调机组技术参数
总冷量/显冷量43.60/40.50 标准冷凝器配置1xDCRA50-6
室内机尺寸(阔x深),高=1940mm1847x654mm
室内机重量520kg
室外机重量1x135kg
压缩机数量2
风机数量3
风量11880m3/hr
余压50Pa(标准50Pa)
电加热功率12kW
加湿器蒸汽输出量4kg/hr
工作电流量49.0A
工作功率26.6A
过滤效率EU4(中效)
为双压缩机组,配置最先进的VRF节能系统,节能可达33%。
可选配最先进的彩色触摸式显示屏,操作更简易,更直观、功能更齐全,图形趋势曲线更清晰了解机组的运行状况及机房的温、湿度变化状况。
直接驱动的风机,每台空调设备配有三台风扇,每台风扇都有自已的马达驱动,风机风速可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当需制冷时为高速,仅需除湿时为最低速,提供最高的制冷或除湿效率。
配置无级调速的室外风机。
2.5.6漏水侦测系统
对精密空调主机(漏水易发部位)处设立50mm防水墙,1个50mm地漏,采用定位式漏水感应报警系统1套进行漏水侦测,声光报警。
2.5.7新风系统 为了设备的正常工作,并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机房内要求安装新风系统,目的为更换室内不新鲜空气,补充氧气。要求新风系统能够滤除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带初效过滤器),采用静音型双向流管道式恒温新风机,每小时换气1次以上,吊顶上安装。推荐品牌:三菱、大金、海信.2.5.8门禁系统
随着机房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要求机房应提供适应计算机设备的环境,更要求机房提供良好的安全防范措施。
机房是核心要害之所在,应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要求使用门禁。
门禁采用非接触式系统,安装于机房主入口、中心机房入口,共计3个位置。
2.5.9消防系统
国家对计算机机房的消防设施有严格完整的特殊规范,机房内应采用有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采用一套高压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一个独立的区域,保护对象为:中心机房,网络机房整一个机房区域。
消防系统按无毒无害的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方式设计,设计喷放时间不大于10秒,且保证有足够的延时时间,保证当时机房内人员安全撤离。
2.5.10计算机机房防雷与接地系统
根据项目地区的雷电等级与土建设计院设计的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智能化的防雷系统,并对整个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化机房和智能化间进行完整的接地设计,以保证智能化系统能安全运行。具体要求为:
a、接地:所有智能化系统的接地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连接,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所有不带电的智能化金属管,线槽,分线箱均与电气接地系统等点位连接。或采用智能化系统单独接地。
b、信号防雷: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系统的保护:凡是从室外来的信号线,如:电信、广电进线都应安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对内的局域网在每个需要作防感应雷过电压数字设备的接口处都要装相应的避雷器,对网络系统的计算机和数字设备、监控设备进行整体保护。
c、电源防雷:考虑一级防雷,要求保护各网络机房、智能化机房设备及计算机网络主干设备的电源防雷保护。所有智能化间内均需安装设备供电电源避雷。
D、安装于机房内的B+C级防雷器要求采用机架型,安装于机柜式的配电柜内部,且B级采用三相60KAC级采用40KA的防雷模块。
2.5.11机房设备环境监控
对计算机机房内的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系统、漏水控制检测、温湿度检测、门禁系统、消防系统进行集中监控。
2.5.12机房机柜及KVM系统
机柜的配置及规格要求:
1、前门为蜂窝式散热网孔门、后门为蜂窝式散热网孔双开门;
2、侧门二块;
3、螺丝、螺母50套;
4、活动轮4个;固定平衡脚4个;
5、黑纱纹;机柜尺寸为:600*1000*2025。采用的PDU为7口带总控制,带保险带液晶数字显示功能。
KVM系统:所采用的KVM为16口鼠标键盘显示器一体化高度1U可折叠;KVM要求能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2.6结束语
机房建设的最大特点是智能化内容丰富、相关专业多、综合性强。通过以上分子系统的剖析,相信给读者以一定的宏观认识。在具体项目建设中,还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机房特点和布局进行针对性微观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联合发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008.11.12
(2)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和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组编:机房工程.2007.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国家葡萄标准果园建设标准 篇四
综合指标 1.1 产量 要求丰产稳产,范围1.5吨/亩。
1.2 果实质量 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1.3 树体 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
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
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果园的选择与建设标准 2.1 环境条件 标准葡萄园要求生态条件良好,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市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和空气条件应符合NY 5087的规定。
2.2 选园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通常葡萄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5%。
2.2.1 园地规模及行向 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2.2.2 小区划分 小区按照地形、小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平地面积25~30亩,山坡地8~15亩。
2.2.3 道路系统设置 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田间作业道路组成。一般主路宽5~7m,支路4~5m,作业道路宽1~2m。主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
2.2.4 排灌系统设置 排灌系统包括排水和灌水两部分,作到旱能浇,涝能排。蓄水灌溉果园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井水灌溉果园,每100亩要有1~2口井。建立配套的管道灌溉系统,最好配备完善的滴灌、喷灌或渗灌等节水栽培设施。
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cm、宽80cm,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cm、宽30~40cm),排水沟与果园围沟相接。
2.2.5 防护林营造 果园外围的迎风面应有主林带,一般6~8行,最少4行。林带要乔灌结合,不能栽植果树病虫害寄主的树林。
2.2.6 辅助建筑物建设 主要包括办公室、包装车间、果品贮藏库及生产资料库房等辅助建筑物。
2.2.7 电力配套 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设施规范,便于机械化作业。
品种和砧木选择 3.1 品种选择 选择大面积推广的早中晚优良品种。
3.2 砧木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土壤类型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考虑选择砧木品种。
栽植 4.1果园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定植株数依据品种、砧木、土壤和架式等而定,常见的栽培密度见表1。适当稀植是无公害鲜食葡萄的发展方向。
表 1 栽培方式及定植株数 方式 株行距/m 定植株数 小棚架 0.5~1.0×3.0~4.0 166~444 双十字V形架 1.0~1.5×3.0~3.5 222~127 单臂篱架 1.0~2.0×2.0~2.5 333~134 高宽垂T型架 1.0~2.5×2.5~3.5 76~267 4.2 主要架式 我省可采用的架式有:小棚架、双十字形架、单臂篱架等,架材坚固、搭建科学,架式实用美观。
设施栽培 5.1 设施栽培的类型 针对河南省的气候特点,葡萄应进行设施栽培。葡萄设施栽培分为两类,一类是促成栽培设施,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
一类是避雨栽培。生产上常见的类型和规格见表2。
表2 葡萄设施的类型和规格 设施类型 规格 促成设施 日光温室 南北宽,东西长50~80m,北东西三面为墙壁,北墙高2.0~2.2m,中柱高2.5~2.8m,前沿边高1.6~1.8m,地角60°~70° 塑料大棚 东西宽8~10m,南北长50~60m,中柱高2.5~3.0m,边高1.6~1.8m,地角60°~70° 避雨设施 避雨棚 立柱高2.5~3.0m,棚宽1.2~1.5m,棚高0.30~0.5m 5.2 设施建造 葡萄促成栽培的温室大棚应坚固、保温、透光、通风系统完善,便于作业;
简易避雨棚应坚固、防风。
5.3 避雨棚扣膜时间的确定 避雨棚扣膜应在花前完成 5.4 日光温室和大棚升温时间的确定 日光温室和大棚升温时间应在葡萄解除生理休眠后进行。日光温室在生理休眠解除后即可扣膜升温,塑料大棚则在2月上中旬扣棚升温为宜。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一般在新梢停止生长、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施肥进行深耕,深耕20~30cm。秋季深耕施肥后及时灌水,春季深耕较秋季深耕深度浅,春耕在土壤化冻后及早进行。在葡萄行和株间进行多次中耕除草,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状态,园内清洁,病虫害少。
设施栽培行间及株间提倡地膜覆盖。
6.2 施肥 提倡葡萄园种植绿肥或作物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2.1 施肥的原则 按照NY/T 496—2002规定执行。根据葡萄的施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使用的商品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登记使用或免于登记的的肥料。
6.2.2 肥料的种类 6.2.2.1 有机肥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6.2.2.2 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6.2.2.3 化肥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6.2.2.4 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6.2.2.5 限制施用的肥料 限制使用有害垃圾。
6.2.3 施肥的时期和方法 葡萄一年需要多次供肥。一般于果实采收后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与磷钾肥混合施用,采用深40~60cm的沟施方法。萌芽前追肥以氮、磷为主,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追肥以磷、钾为主。微量元素缺乏地区,依据缺素的症状增加追肥的种类或根外追肥。最后一次叶面施肥应距采收期 20d以上。
6.2.4 施肥量 依据地力、树势和产量的不同,参考每产100kg浆果一年需施纯氮(N)0.25~0.75kg、磷(P2O5)0.25~0.75kg、钾(K2O)0.35~1.1kg的标准测定,进行平衡施肥。
6.3 水分管理 萌芽期、浆果膨大期和入冬前需要良好的水分供应。成熟期应控制灌水。多雨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在雨季容易积水,需要有排水条件。
树形管理 标准果园应根据果园砧木和栽培密度选择合适树形,可采用独龙干树形、单干水平树形等。标准果园同一小区应力求树形一致。
花果管理 8.1 调节产量 通过花序整形、疏花序、疏果粒等办法调节产量。建议成龄园每667m2的产量控制在1500~2000kg以内。
8.2 果实套袋 疏果后及早进行套袋,但需要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套袋时间不宜过晚。套袋前全园喷布一遍杀菌剂和杀虫剂。红色葡萄品种采收前 10~20d需要摘袋。对容易着色和无色品种,带袋采收。为了避免高温伤害,摘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先把袋底打开,逐渐将袋去除。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
按照规定的浓度、每年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距离果实采收的时间)要求使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的农药。禁止使用的常见农药见附录A。
提倡使用矿物源农药、微生物和植物源农药。常用的矿物源药剂有(预制或现配)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松脂酸铜等。
果实采收 按照不同品种适时采收。
采果前要对采收、运输、贮存果品的用具、场所进行清理、清洗、消毒,确保对采摘的果实无污染隐患。
采果、选果人员工作前要进行卫生清洁准备,工作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果实碰伤、刺伤、擦伤。
果实采后应必须放入专门的贮藏容器中,容器内不得有枝、叶、砂、石、尘土及其它异物。采后4h内进入库中贮藏,严禁地面堆放和长时间的室外放置。
贮藏果实的库房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得使用有损无公害苹果质量的保鲜试剂和材料。
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 11.1 果品分级 果品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级,提倡采用先进的分级设备进行机械化选果分级。
11.2 包装 果品进入流通前必须进行商品包装,按照NY/T 470规定的要求对鲜食葡萄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按GB 11680和GB 9693执行。同一包装件中果实的横径差异不得超过5mm。各包装件的表层葡萄在大小、色泽等各个方面均应代表整个包装件的质量情况。
11.3 冷藏 果品在销售前必须进入冷链系统,提倡果园自建或租用冷库进行贮藏。
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 12.1 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
12.2 品牌与标志 每一果园应具备体现自有特色的品牌商标,在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牌、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等。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13.1 记录项目 13.1.1 基本信息记录 园地的原貌图片;
园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土壤状况及水质分析报告;
果园规划设计的有关资料、设计与施工图纸及果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果园种植的情况,包括品种来源及数量、面积和品种分布图。
13.1.2 果园投入记录 做好病虫害的监测,整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重点记录肥料和农药的种类及来源、使用时间、数量配比和使用方法;
灌水时间、水源、灌水方式等。并做好使用时的天气状况和使用后的效果等。临时用工时间、数量及工作内容。
13.1.3 物候期与灾害性天气记录 物候期记录,包括萌芽、抽枝、开花、结果等。灾害性天气记录,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对梨树及农事活动的影响等,以及采取的应对或补救措施等进行记录。
13.1.4 产出及效益记录 每年产量、产品质量、优质果率;
销售状况、销售价格、市场反馈、主要的市场和效益情况等等;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到访情况、参观考察情况及辐射效果进行记录。
13.2 记录要求 专人记录、内容详实、记载及时、数据保存完整。
果园的管理记录需保存两年以上。
【国家b类机房建设标准】推荐阅读:
标准机房建设技术文件12-17
发电机房标准12-22
2018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0-04
通信机房分级标准01-01
标准化通信机房07-28
idc机房托管服务标准10-19
中心机房建设06-14
学校机房建设11-05
中国IDC机房评测分级的标准11-28
计算机房建设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