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2024-09-04

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精选16篇)

1.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一

哈哈,我们班一年一度的美食节终于来到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哦!祝大家吃个饱!

哇,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的拿手菜展示出来了,真是五花八门,香气弥漫呀!

哦,看看谁的小吃最受欢迎。咦,薛钧泓的盘子里怎么空空的呢?原来他做得9块无敌烤鸡腿,9秒钟就被抢光了,可见他旁边的同学是多么的饥饿,还没下口令就开餐了。

看看附近的同学做得是什么吧!张小荷的香辣烤土豆的味道有点奇怪,在满口香气中还会给你来个“微辣炸弹”,让你感觉到一股辣味喷发出来,但嘴巴里却满嘴香味。

看看朱宏昱的油炸虾片,瞧那白色,绝对没加任何添加剂,可不想小卖部的虾条,又有落日红和柠檬黄,真是不健康;油炸虾片的味道很纯真,一股鲜虾的味道弥漫在教室里,如果我再晚一步,可能我都抢不到那一块了。

美味小吃还有余启梦的炸鸡腿、陈正宇的营养比萨……

这一节课让我们每个人都吃得心服口服,有人的胃口不太争气,还没有品尝到美味就饱了,有的同学还想从别人那借点胃口;我也有点遗憾,因为我吃的美味并不多,不过这次的美食节是我今年里最美味的早餐了。

2.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二

文化早餐, 实际上就是指在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后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才艺, 让全校师生得到文化艺术熏陶。

二、背景依据

1.现实依据

我校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 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活跃学生的身心,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特推出“文化早餐”活动。

2.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 更要重视德育, 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 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于是我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我校实行的文化早餐活动正好恰逢其时, 该活动既得到上级的支持, 又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三、具体做法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根据当时的实际调查研究和实际情况, 学校成立 “文化早餐”活动领导小组, 隶属于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 校长任组长, 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 组员是各中队辅导员。

2.成立评价考核小组

德育主任、各班班主任任为评价考核小组成员。

3.设置评价量表

4.成立表演小组

原则以班为单位, 成立文化早餐表演小组。 各班由辅导员牵头, 组建文艺表演团队。 为此, 学校要求:一是为了把素质教育能落到实处, 各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更多孩子参加到演出团队中。 二是采取百花齐放的原则。 无论是内容与形式都要大胆创新, 敢为人先, 特殊情况下可以成立跨班或合班演出单位。

5.演出调控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进行表演, 报幕员、演出队员等一切舞台情况采用“帮—扶—放”渐进式方式进行, 即开始若学生不熟悉或因其他因素不能在舞台上报幕表演时, 由辅导员在旁边指挥, 直到学生独立处理为止, 每个节目时间在三五分钟, 一般情况是演出两个节目, 并且只能是一个班演出一个节目。目的是让更多的班级得到展现。

6.练习调控

根据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校每周给出两节活动课供学生编排节目。 同时要求各班处理好两对矛盾关系:一是教学任务与文化早餐之间的矛盾关系, 二是处理好参加练习与未参加练习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

四、所获成果及影响力

1.学校风气的转变

由于每个班都要演出, 希望获得好评, 班集体更团结,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校风逐渐好转。

2.学生艺术才能得到提升

此项活动一开展,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在辅导员的“帮—扶—放”下, 他们由老师指导编排到后来的自编、自排、自演, 由相对简单的独唱、歌舞到十分丰富的歌舞、小品、课本剧、快板、相声、三句半……一应俱全。 开始时各班自愿到德育处登记演出的节目少, 几周后学生要求演出的节目越来越多, 于是开始安排每周两个班各一个节目循环上台演出。 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发展, 艺术细胞得到激发, 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独立编排节目, 甚至经常指导低年级的学生编排, 校园内时常能看到学生编排节目的情景。 更没想到的是, 这成了今天学校走出山区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

鹅公小学毕业生李宇回到家乡, 回到母校看望培养她的老师。 当她看到小妹妹们正在舞台上自编节目时, 感慨地说:“感谢母校当时开展了这项活动, 它锻炼了我编排节目、主持节目的能力, 让我这个仅有初中文凭的女孩在那么大的一个工厂里成为了文宣主管, 我的这些能力就是在鹅公小学培养起来的。 ”

3.周边村民及家长的评价

由于学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渐渐为周边村民所知晓。当他们听到周一学校广播里播放音乐时, 就会有三五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村民来观看。 他们看了孩子们表演的节目, 常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 每期我校都会向家长开展一次汇报演出, 家长都说:你们这些老师了不起, 学生了不起! 把孩子送到这儿来真让我们放心。 我校的这个活动得到整个社区的好评。

4.社会影响力

持续十几年来鹅公小学坚守阵地, 把“文化早餐”办得越来越好, 影响力不断扩大。 先是江津日报在“时尚·教育”版以《梦想.在大山中放飞 ———白沙鹅公小学融 “唱读讲传”于校园文化记略》予以报道。 再是江津电视台的“江津新闻”报道鹅公小学的“文化早餐”和早教育特色。 接着社区领导和居民代表到校祝贺; 白沙镇委、 镇政府肯定此项工作, 并以白沙委[2010]45号文件关于印发 《“唱读讲传”、“放飞梦想”及 “文化早餐”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求在镇内各级各类学校推广这项系列活动, 组织镇内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到鹅公小学参加了现场会。 2014-2015年江津教委网站也陆续刊登鹅公小学文化早餐活动开展情况的报道。

五、经验体会

做好“文化早餐”工作, 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它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素质教育得以体现的重要形式。 因此, 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才能使活动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并越来越有影响力。

1.眼光敏锐不动摇

学校要办得有特色, 与众不同, 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打造自己, 要有特色意识, 更要有品牌意识。 我校是一所客观条件极差的学校, 但学校领导班子人马不等不靠, 带领自己的师生团队, 顽强拼搏于大山深处, 这与眼光长远分不开。 只要认准了的事, 就要去干, 并且一定干出成绩。 眼光就是方向, 是办学的方向, 是师生前进的方向, 是切切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的保障。

在开展“文化早餐”的这些活动中, 我校领导班子深有体会的是:只要有利于孩子素质教育的, 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所以这项活动, 我校一干就是十多年。

2.开拓创新不动摇

在调研基础上, 老师们群策群力, 把以前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都加以拓展, 进行不断创新。 经过师生们的不懈努力, 学校的“文件早餐”特色宣明, 影响力扩大, 得到社会的认同。

3.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三

早餐——最易被忽视的一餐

早餐是一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然而,早餐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餐。本次调查发现,两地学生早餐的就餐率为74%~88%,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原因,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每天老花样,没胃口”,或者晚餐吃得太多不舒服,第二天“不想吃早餐”;还有一部分学生晚睡晚起,早晨为了多睡10分钟,而“牺牲了早餐时间”;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没时间做,所以不吃早餐。而不吃早餐的后果是打乱了生命节律,少了一次补充营养的机会,这对正处在长身体关键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危害极大。北京的一位小学生说:“有一次因为没吃早餐,升旗的时候我直犯晕,觉得都快支持不住了。”上海的一位老师也说:“不吃早餐的学生大多会在上午第三、四节课的时候感到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如果第四节课测验,不吃早餐的学生多半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与会的营养学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顾问陈春明教授对此的解释是:“保证每天摄入高质量的早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身体耐力。大量研究表明,与不吃早餐的学生相比,每天吃早餐者标准试卷测试的错误率低、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出勤率高、迟到次数少。不吃早餐则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记忆力下降。”

由于多数家长早晨急于上班,没时间给孩子准备早餐,而晚上下班后则有充裕的时间精心准备晚餐,使得“早餐吃得少,晚餐吃得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早餐吃不好,可以晚餐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时,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不仅不能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偿,而且还易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B、铁、钙、镁、铜和锌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早餐品种单调,能量摄入偏低

调查发现,在所有吃早餐的学生中,约有50%~70%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早餐以谷类-肉-蛋为主,尚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保证天天喝奶;农村则以谷类-蔬菜为主,乳制品严重缺乏。北京学生的早餐食品主要是面包、包子、面条、馄饨等,其次是肉类、蛋类和牛奶、豆浆;而南方的学生则以稀饭和泡饭为主。这样的早餐品种单调。陈春明教授指家长的饮食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

出,一个高质量的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应该达到推荐的膳食供给量的25%~30%。早餐的食物种类应包括以下4类:谷类、肉类、乳制品和蔬菜、水果类。如果一顿早餐中上述4类食物都有则为早餐充足,如果食用了其中的3类则为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选择了其中2类或2类以下则为早餐质量较差。而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乡学生每天食用了4类及以上食物者仅有0.9%,仅食用1~2类食物的比例却高达87%。

提起学生早餐质量,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不无忧虑地说:“品种单调只是学生早餐质量差的一个方面,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时,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准备早餐,就让孩子去街边的小食摊买,或孩子起得晚,只能边走边吃,这样的吃法导致学生早餐不卫生、随意性大、食谱构成不合理;部分家长过分强调蛋白质的摄入,忽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造成早餐能量摄入偏低,蛋白质被迫用于能量消耗,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季教授引用瑞典的一项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早餐能量摄入充足的学生在创造力和身体耐力的测试中的表现均优于能量摄入不足的学生。一个合理的早餐应该是既有蛋白质、脂肪,又有碳水化合物,三者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产热比达到12∶25~30∶60,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在美国,面包和谷类是那里的少年儿童最常吃的早餐食物,食用者占63.8%~87%;其次是即食性谷类食物,品种有上百种,他们喜欢将其与牛奶一起食用;然后是乳制品、肉类和蔬菜、水果等。即食性谷类食物(如麦片等)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品种多,花样新,味道好,有营养,而且食用方便,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增加了吃早餐的乐趣。在这次的学生早餐营养研讨会上,雀巢公司推出的由小麦、玉米、燕麦、大麦等新鲜谷物为原料精制而成的雀巢谷物营养早餐,使孩子们在传统早餐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选择。

家长的饮食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

本次调查有两个重要发现,一个是家长自身吃早餐的次数与孩子的早餐行为密切相关;另一个是儿童的早餐大多由母亲准备(北京占60.4%,上海占54.5%),其次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第三是父亲。由此可见,提高家长,尤其是母亲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是何等重要。

陈教授说,大多数家长工作都很忙,而这也常常成为家长们自己不吃早餐或不给孩子做早餐的理由。很多家长肯花时间带着孩子逛半天书店,或星期天也不休息,带着孩子学特长班,却没有时间早起一会儿,给孩子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更不肯花时间学习早餐营养知识。可营养是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硬件,软件开发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儿童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健康都有益。而家长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对孩子的饮食习惯有直接的影响。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偏食、挑食,都与家长的不良引导有关。有的家长自己不喜欢吃某样食物,就对孩子说:“别吃这个,吃那个,那个好吃。”本来孩子对食物并没有什么好恶,但家长这么一引导,就成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开始。因此,陈教授强调家长应当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首先对早餐重视起来,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吃早餐。在制作早餐时,家长要注意多种营养的组合,牛奶、谷物、蔬菜、水果、肉蛋等合理搭配。同时,还要注意变换早餐的口味,甜、咸、鲜多变化,闻起来香的早餐,才能勾起孩子的食欲。

营养专家认为,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根据小学生早餐配餐营养标准和配制原则提出了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1.保证吃好早餐,早餐饮食含量应相当于全日量的1/3。

2.多吃谷类,以供给充足的能量。

3.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的摄入。

4.每日坚持饮奶。

4.小学生节日日记 篇四

6月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儿童节到了,同学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新裤子、新鞋。一大早,我就起床,准备第一个去学校。但我一到教室,基本上同学们都已经到了。

班长和我们商量装饰我们的教室。我们每人都分配到了任务,有的贴窗花、有的挂气球、有的在黑板上写字,我们把教室打扮的十分漂亮。等老师到时,惊讶的赞叹道:“哇,你们真能干,把教室打扮的这么漂亮。”表扬了我们,我们觉得心里乐滋滋的。

上午时,二(1)班的同学来到了我们教室,老师说这样更热闹点。我们班的小主持人俞锦晶和二(1)班的小主持人胡磊主持了上午的节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呢?我们的节目可精彩了:有小品《偷西瓜》、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时装表演、魔术……

下午时,雨渐渐地停了,学校组织到前操场看各班的文艺表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操场。我们两个班合作表演的节目是课本剧《揠苗助长》,在表演前老师为我们精心的打扮了一番。各班表演的节目都十分的好看,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哈哈……

看完节目班主任给我们每个学生发了“六一”的礼物。每位同学脸上都露出了满意而幸福的笑容。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05月2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了,这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过的节日。

虽然今年的儿童节天气不怎么好,可是我同样过得很开心。早上,妈妈先是领着我来到了照相馆,给我照了两张数码相片,照相馆的阿姨是妈妈的朋友,她又给我免费照了一张大头贴。这张大头贴是我照得最满意的一套了。接着妈妈又领我去新世纪广场玩,可是天空下起了雨,那里的游乐器械都被雨淋湿了,什么也玩不了,小朋友们急得团团转。妈妈最有办法了,她又把我领到了德克士汉堡店,在那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份儿童套餐,我美美的吃了一顿,然后,我又在这个汉堡店的游乐场地里玩了很长时间,真的好过瘾。

今年的儿童节我过得真开心啊!

端午节食俗

4月5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唐人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 .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有意义的五一劳动节

5月1日 星期六 天气:雨

劳动者的节日,自然会放假。于是人们会抓紧时间去放松、娱乐。

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各个商铺都将门面打扮得富丽堂皇,各种商品粉墨登场,引来人们抢购,挑选。如果一个地方有什么隆重的表演,其余地方必是万人空巷。在这种喜庆的节日中,谁会想到去工作而将休闲放置于一边呢?

我也认为没有人。可一次外出却否定了我的想法。

5.买早餐的日记 篇五

今天早上 ,我起床后,推开妈妈卧室的门,我看到妈妈还在睡觉,表情有点痛苦,我知道妈妈一定是胃又疼了。

于是,我穿好鞋子,拿着自己的压岁钱,掂着滑板车(只想快点回来)下楼给妈妈买早餐。到了楼下才知道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戴着衣服上的帽子,溜着滑板车给生病的妈妈买回热乎乎的`早餐, 可把我累的气喘呼呼。回到家赶紧把早餐给妈妈了。才发现自己的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湿了,妈妈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心疼极了,连忙帮我找干净的衣服换下来。

她看着我开心地笑了,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照顾我亲爱的妈妈了。

6.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六

目的与意义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可见能量与营养素的补充对于机体生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早餐能否满足机体需求,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早餐提供的能量是人们上午工作学习的基本的保证。现代生理学表明,人的空腹血糖水平在80~120 mg/m L,经过一夜的消耗,如果早晨不及时补充能量会导致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出现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悸或虚脱。此外,长期不吃早餐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如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空腹影响胆汁正常排出而诱发的胆结石、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壁而导致动脉硬化等。所以,膳食科以开封卫校2012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早餐食用情况调查,目的在于反映开封卫校学生的早餐饮食情况,针对不良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和纠正。

调查方法与结果

选取2012级普专护理、普专药学、口腔医学专业共10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300张,共收回有效问卷266张。

调查问卷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早餐习惯,通过设置“从来不吃”“偶尔不吃”“每天都吃”几个选项统计学生早餐频率,并写出不吃早餐的原因。第二个部分主要分析学生的早餐质量,问卷中让学生回忆并写出最近三天早餐的品种和数量,通过食物交换份计算食物生熟比,再查《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计算出该生早餐实际摄入的能量,经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表,计算出大学男女生的早餐能量需求标准分别为810 k Cal和690 k Cal,与学生实际摄入能量比较,统计出早餐能量达标率,并结合调查表中学生摄入的食物品种,简单评价食物搭配是否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早餐习惯方面,1%的学生从来不吃早餐,71%的学生偶尔不吃早餐,28%的学生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食欲、没有时间、减肥、省钱和习惯等方面。在早餐质量方面,92%的早餐餐次的能量摄入达到学生需求摄入水平,但在食物结构合理和种类多样化方面均有所欠缺。

问题与对策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日常进餐习惯的观察发现,开封卫校学生早餐情况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许多同学养成了熬夜的习惯,于是睡前加餐、早晨没有食欲、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吃的现象十分普遍,相当一部分学生课间吃早餐或饿到中午饱餐一顿,且早餐进餐时间不规律,这种进餐习惯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给肠胃造成很大负担,容易造成胃溃疡、便秘的发生。

第二,贪睡晚起的学生往往不注意早餐的质量,早上带些小零食去教室或随意买些方便携带的食物边走边吃,着急去上课匆忙吃两口,不仅早餐营养摄入量不足,而且边走边吃未在良好的环境下进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第三,早餐的结构应包括谷类、蛋奶类、水果蔬菜类分别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饮食结构合理,品种多样化,而大部分学生以谷类为主,只摄入其中的一类或两类,早餐营养素摄入不全面,缺乏优质蛋白质,特别是蛋奶制品和水果摄入不足。

第四,有些学生的早餐食品重复率高,一些学生自己近三天的早餐品种一模一样,存在偏食的可能性。

结语

7.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七

中小学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物质基础,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

“学生族”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不足问题突出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早餐的比例为7.4%,从不吃早餐者的比例为6.1%,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那些吃早餐的中小学生,他们的早餐质量也令人担忧,早餐营养不足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早餐食物量普遍不足;另一方面是早餐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基本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蔬菜、水果偏低,食用肉类食物的为34.4%,食用豆类食物的为14.6%,食用奶类食品的仅为6.9%。

由于孩子从早晨起蛋白质、钙和某些维生素摄入量过少,以致全天营养素摄入不足,是造成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学生族”不吃早餐的四大原因

* 对营养需求认识不足有些家长认为,吃不吃早餐无所谓,可以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其实,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也是一种透支,营养缺失还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消化酶分泌。

* 没有时间制作早餐、吃早餐现在,许多家长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过着“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生活方式,这种饮食习惯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

* 没有胃口吃早餐起床后,急急忙忙赶时间,没有胃口享受早餐。

* 不吃早餐可以控制体重有些女同学认为,不吃早餐可以控制体重。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控制体重,反而会危害健康。

“学生族”不吃早餐健康影响

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夜睡眠,前一天吃下去的食物都已经在胃肠道中消化吸收,完全排空,身体急需补充热量及营养素。中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生中最特殊的时期,不但生长快、第二性征逐步出现,而且学习负担重、活动量大,对热量和营养素的需求相对较成人高。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饭马马虎虎,热量和营养素摄入就会不足,影响健康,甚至导致诱发疾病。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的影响:

* 影响学习成绩大脑唯一利用的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足的学生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及时为大脑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有时还会发生“饥饿应激反应”,导致大脑兴奋性降低,出现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 导致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不吃早餐,全天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久而久之,导致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A等缺乏,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营养缺乏症,甚至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 导致肥胖不吃早餐,到中午时分会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吃起来更加狼吞虎咽,不知不觉中吃下过多的食物。长期下去,多余的食物转化为脂肪在皮下堆积,引起身体发胖。

* 引起胃炎、胆结石等疾病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胃酸分泌和胆汁排出,容易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如何安排好早餐

早餐的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以“营养全面、均衡”为原则,早餐中有谷类食品、动物性食物(包括奶类等)、豆类及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可能的话,家长应该每天与孩子一起吃早餐。

早餐食谱举例:

例1:蛋糕(面粉50克+鸡蛋25克+白糖10克)

甜牛奶(牛奶250毫升+糖5克)

豆沙包(豆馅30克+面粉50克)

例2:小米玉米粥(小米10克+玉米10克)

薯条(红薯50克)

芝麻拌菠菜(芝麻2.5克+菠菜50克)

小笼包子(面粉80克+猪肉30克+大葱10克)

例3:紫米粥(紫米15克+大米5克)

盐水花生米(花生米50克+黄瓜25克)

玉米面煎饼(玉米面35克+面粉20克+糖5克)

例4:五香鹌鹑蛋(鹌鹑蛋60克)

炝芹菜黄豆(芹菜60克+黄豆30克)

二米粥(小米10克+大米10克)

油饼(面粉40克)

例5:馄炖(面粉40+瘦猪肉25+虾皮1克+香菜1克+香油1克)

干鱼片10克

8.妈妈做的早餐日记800字 篇八

六年级的生活是忙碌的,有的同学除了去学校上课外,还要上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有更多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同学们的早餐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有的同学吃早饭,干脆捧着从小摊上买来的东西,放在塑料碗里边走边吃;有的同学,干脆买个面包,啃上几口,草草了事。而妈妈却认为:早餐是很重要,一定要吃好,不能不当一回事,否则,你一上午都没有精神上课。于是,我每天都在家里享受妈妈精心准备的“免费早餐”。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来到餐桌旁。看到桌上的早餐:一盆青菜肉丝香菇炒饭和一碗白米粥。我一下子就没胃口了,我不满地大叫:“妈妈,怎么吃这个,不是说吃面包的吗?怎么又变卦了!”妈妈从厨房里探出头,说:“你前天晚上不是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吗?我以为你很喜欢吃,所以没有跟你商量,就做了这份早餐。”“可今天是今天,前天是前天!”我说。妈妈很失望,说:“我昨天晚上睡得有点晚,早上实在不想起床了。可是想到要为你准备早饭,我还是毫不犹豫、一骨碌地爬起来,没想到你这么挑剔。要不,你去学校吃吧!”

妈妈一说,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的话不应该说出口,更不应该让妈妈听到。是啊,妈妈特地起床,为我烧早饭,不顾劳累,得来的.却是我的不乐意,这值吗?

这时,望着桌上的早餐,我难以下咽。这是妈妈为我做的早餐,还是妈妈的劳动,更包含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东东,快吃啊,饭都凉了!”妈妈提醒了一下我。我回过神来,立刻操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了炒饭。经过刚才的思想工作,我不但不觉得炒饭干燥,还觉得这炒饭香甜可口,香喷喷的。

9.做早餐日记500字 篇九

记得有一次,我不知为何早早的起床,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发现才6点10分,脑子里突然涌出一个想法:平常早餐都是爸爸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这一我也可以给他们准备一次早餐啊!该做什么好呢?做个面包片夹鸡蛋吧。

事不宜迟,我马上开动了,我准备好了材料:面包、鸡蛋和沙拉酱,我打开煤气,小火苗就欢快的舔着锅底,等锅热时,我从冰箱拿出一个鸡蛋,轻轻在桌角敲一个裂缝,用手从裂缝插进去,掰开,将里面的蛋黄倒进锅里,锅马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油和鸡蛋一同跳起了友谊舞,但我不禁往后退了几步,一面的鸡蛋凝固后,我用铲子轻轻插下去,迅速地翻了一面,等两面都凝固后,我又接着翻了翻,没过多久,一个金黄的“小太阳”就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把面包放在盘子上,把煎好的鸡蛋铲到面包上涂一层沙拉,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一个,然后放到桌子上,正好爸爸妈妈起床了,看到我很吃惊:“儿子,你干什么?”

我笑嘻嘻地说:“我给你们做了早餐!”

我们吃起了早餐,爸爸妈妈高兴地对我说:“儿子,谢谢你,你长大了!”听后,我的脸涨得得比苹果还红。

10.利用节日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篇十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49-01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为人终身发展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一直注意利用节日开展活动,让节日过得有意义,并以节日为契机,使学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健康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一、巧过“三·八”妇女节.培养学生对长辈的敬爱

“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的孝心应从小培养,这种感情一旦形成,将成为学生较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注意利用机会(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渗透道德教育,效果令人欣喜。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笔者以“节日,我给亲人送什么?”为主题上了一节周会课。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都得到了什么新年礼物?”同学们纷纷议论自己得到的礼物,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此时,我接着问:“你们的长辈爱你们,送了你们那么多礼物,你们中间有谁给长辈送过节日礼物?”霎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了两分钟,然后自责地说:“在节日里,你们没有送礼物给你们的亲人,那是老师教育的失误。从今以后,我们开始弥补,好吗?”听了这话,孩子们松了一口气。“下周星期四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你要给你的母亲送什么礼物呢?”孩子们像获得赦免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帮妈妈洗衣服”“帮妈妈打扫卫生”“帮妈妈盛饭”“送一张贺卡给妈妈”“对妈妈说‘我爱您’”……周会课结束时,我给学生提了一个建议:“为了给妈妈一份特别的惊喜,你们最好用一种不被妈妈觉察的方式来祝贺。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平凡的礼物妈妈也会觉得是珍贵无比的。”不久,笔者进行家访,学生的家长反馈回来的是:“我那小家伙比以前懂事啦!”“他祝我‘三·八’节日快乐!”“他叫我戒烟,‘三·八’节给他妈妈一个整洁的居室。”……教育效果甚佳。

二、过好“六一”儿童节。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

“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懂得关爱同伴、关爱同学是现代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在筹备和欢度这个节日的活动中,笔者注意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精神。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筹备学校的过节晚会,笔者专门组织了班会讨论。在班会课上,学生小芳说:“我要在‘六一’晚会上把优美的舞姿献给老师、爸爸和妈妈。”学生小兰说:“我要用甜美的歌声作为礼物献给爱我的人。”……我指导班干把学生们的意见记录下来,大家一起从中挑选适合的节目。接下来的每次排练中,我有意识地让文艺骨干组织排练,鼓励“演员”互相帮助。让其他学生协助打开水、整理场地等。在晚会上,学生们表演得非常出色,其中,舞蹈《快乐的节日》还被选送参加全乡举办的“六一”文艺大赛。经过此次“六一”节晚会活动筹备。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参加植树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博爱

学生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有利于陶冶学生的身心。每到植树节,我都会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周围植树、护树、认养小树,让学生懂得:植物也有生命.要珍爱生命,爱护树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

去年植树节,笔者动员班里的学生在自家的庭前屋后种上一棵小树,并浇水管活。那天,他们给祖国大地又增添了绿色。虽微不足道,但表达了他们绿化祖国的心意。班里的小周同学家住单位房,第二天他刚到学校就向我汇报:“老师。我家没有地给我种树,所以放学后我去敬老院种了一棵小叶榕,我在日记本里记载下来了。”他脸上正泛着胜利完成任务的喜悦呢,我能不表扬他吗?

四、重视清明节。培养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珍爱

每到清明节,学校少先队大队委都会组织全体师生到百色起义纪念碑扫墓。除大队委要求的内容外,笔者还让学生想出最能表达自己缅怀革命先烈的心情的方式。那天,有的学生送一朵鲜花,有的送自制的青松草帽,有的在烈士碑前朗诵赞颂先烈的诗歌,小李同学还拿着他参加环保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奖状及原文静静地站在烈士墓前……重视清明节,让学生缅怀先烈。能使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圣诞节、春节……无论是在放假。还是上课期间,笔者都会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意义地去过节。学生们对每个节日都融入了不同的情感,不仅懂得感受爱,还懂得回报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爱,同时,他们的学识也在过节中得到了增长。

11.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十一

务工人员学校小学生是指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就读的小学生,其父母或主要生活负责人一般为进城务工人员。目前,小学生早餐行为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城镇常住小学生、城镇郊区小学生、贫困地区小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为调查对象[8,9,10,11,12,13],为了解北京市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2所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六年级的579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占54.5%,女生占45.5%。一年级97人,占16.8%;二年级72人,占12.4%;三年级136人,占23.5%;四年级103人,占17.8%;五年级96人,占16.6%;六年级75人,占13.0%。问卷发放603份,回收603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579份,有效率为96.0%。

1.2 方法

采用自编《小学生早餐膳食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自填、不记名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早餐频率、早餐情境、早餐营养质量3个维度,经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审阅、预调查和反复修改而成。班主任协助发放问卷,一~三年级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家长阅读指导语和学生一起填答,次日回收;四~六年级学生当堂填答并回收。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早餐频率

每周7 d中,通常每天吃早餐的有398人,占68.7%;5~6 d吃早餐的有47人,占8.1%;3~4 d吃早餐的有61人,占10.5%;1~2 d吃早餐的有33人,占5.7%;从不吃早餐的有31人,占5.4%(数据缺失9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食欲或不饿(25.69%)、不喜欢早餐食物(18.60%)、把钱省下来(10.5%)、习惯不吃(9.9%)、没人准备得不到(8.7%)是被调查者不吃早餐的重要原因。

2.2 早餐频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2.2.1 年级

低年级被调查者的早餐频率和高年级相比更为乐观:被调查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从一年级的86.3%逐渐降低到六年级的50.7%,不同年级间早餐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75,P<0.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2 早餐食物满意度与早餐频率的关系

对于目前的早餐食物,47.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49.0%表示一般,3.4%表示不满意。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3 对早餐的态度

被调查者中,认为早餐很重要,应该每天都吃的占78.4%;不清楚吃早餐是否重要,认为吃不吃早餐无所谓的占20.6%;表示吃早餐不重要,不用吃早餐的有0.9%。随着对早餐重要性认识的降低,每天吃早餐、每周有5~6 d吃早餐的人数比例降低,每周1~2 d吃早餐、从不吃早餐的人数比例升高,持不同早餐重要性认识的被调查者早餐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03,P<0.01)。见表3。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4 父母早餐频率

被调查者父母每天吃早餐的有61.1%,从不吃早餐的占9.2%。图1反映了父母早餐频率与子女早餐频率的关系。不同早餐频率者其子女早餐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09,P<0.01)。

2.3 早餐情境

67.4%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每次早餐前都洗手,18.7%经常洗手,偶尔洗手的有12.8%,从不洗手的占1.1%。

34.8%的被调查者常自己一个人吃早餐,58.1%的被调查者常与父母、兄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家人一起吃,还有7.1%常与其他人一起吃。

大多数被调查者常在家里吃早餐(61.0%),路边早餐摊、早餐馆(34.2%)也是他们常食用早餐的场所,还有部分被调查者在上学路上边走边吃早餐(12.0%),把早餐带到教室中吃的占(3.1%),还有2.9%选择在其他地方吃早餐。

2.4 早餐营养质量

2.4.1 选择早餐食物时考虑的信息

10.3%的被调查者表示在选择早餐食物时什么都不会考虑,关注早餐卫生状况的有53.6%,考虑早餐价格的有11.2%,考虑早餐是否方便快捷的占7.2%,考虑早餐是否有营养的占27.5%,考虑早餐是否口感好的占17.1%(多项选择)。8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有了解早餐营养相关知识的愿望,18.6%表示无所谓,不愿了解的占1.4%。

2.4.2 食物结构

被调查者早餐经常吃的食物主要是仅谷类1种,占25.3%;谷类+肉类,占31.0%;谷类+奶、豆类,占16.4%;谷类+肉类+奶、豆类,占13.2%;谷类+肉类+奶、豆类+蔬、果类,占0.8%。

被调查者每顿早餐只吃1类食物的有27.3%,吃2类的有55.5%,吃3类的有16.4%,吃4类的有0.8%。以早餐食物种类[13]来评定早餐营养状况,被调查者早餐食物种类较单调,营养质量不理想,早餐营养充足的仅占0.8%。

不同年级的被调查者早餐食物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4,P<0.01),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丰富的趋势。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3.1 不吃早餐现象大量存在,早餐频率待提高

每天吃早餐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每天吃早餐对促进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持上午良好的学习效率和情绪、促进抵抗力的提高;不吃早餐可能增加罹患一系列疾病的可能性。研究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仅占样本的68.7%,不吃早餐现象大量存在,务工人员学校小学生的早餐频率亟须提高。

3.2 早餐食物营养质量不乐观

在选择早餐食物时,被调查者忽视食物营养的占72.5%,早餐食物营养现状也并不乐观。用早餐食物种类来评定早餐营养状况,被调查者早餐营养充足的仅占0.8%,尚有82.8%的被调查者早餐食物只有1~2种,可能与他们及家长对早餐营养知识的缺乏有关。52.4%的被调查者对其早餐食物并不非常满意,80.0%的被调查者愿意了解有关早餐营养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及其家长普及营养知识、加强早餐健康教育非常迫切,也符合务工人员学校小学生的需要。

3.3 关注早餐卫生,但卫生状况难保障

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在选择早餐食物时考虑早餐卫生状况的比例达到样本的53.6%,早餐卫生状况是大多数被调查者在选择早餐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早餐前不洗手的现象依然在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常在家吃早餐的被调查者比例为61.0%,其余学生则选择在路边早餐摊、早餐馆等处食用早餐,这些早餐摊、早餐馆的卫生状况大多不理想,成为威胁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早餐卫生的危险因素。

3.4 早餐频率与个人因素和父母早餐频率相关

在被调查者个人因素中,年级、对早餐食物的满意状况和对吃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其早餐频率显著相关,表现为低年级、早餐食物满意状况好、对早餐重要性认识高的被调查者早餐频率较高。研究发现,没有足够的时间吃早餐是被调查者自我报告不吃早餐的首要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业负担逐渐加重,早晨时间紧张,吃早餐的时间常常不能保证;与此同时,孩子生活独立性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控制逐渐放开,被调查者对是否吃早餐的自主决定权就随之提高;由于有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不在家吃早餐,且在家吃早餐的被调查者中尚有部分由自己准备早餐,这就为其不坚持吃早餐创造了条件;被调查者早餐食物单调,造成其食物满意度不高;再加上被调查者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吃早餐现象发生的概率自然增高。

对大部分被调查者来说,父母尤其是母亲,不仅是其生活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其早餐的主要准备者。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只有2.3%的被调查者自我报告不吃早餐受到父母不吃早餐的影响,但父母的早餐频率不同的被调查者间早餐频率有显著差异。早餐频率较高的父母,其子女的早餐频率往往也较高;不吃早餐的父母,其子女也往往存在不吃早餐状况。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2所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六年级579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68.7%的被调查者每天吃早餐,从不吃早餐者占5.4%;82.8%吃早餐者早餐的营养质量较差,营养充足者仅占0.8%;年级、父母早餐频率、对早餐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早餐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小学生不常吃早餐、从不吃早餐现象大量存在,吃早餐者早餐卫生难保障,食物营养结构不合理。

12.400字日记吃早餐 篇十二

早上八点,妈妈来到了饭桌前,只见妈妈拿起了筷子,放在了盘子上,想了想又夹了一片青菜吃了起来,紧接着又吃了一口饭。用手拿出了一只虾,一边看着这只虾,一边慢慢的剥开虾的外壳。妈妈吃完饭,就把筷子放在了盘子上,把吃剩的东西扫进了盘子里,倒进了垃圾桶。

爸爸拿起了一双筷子,在桌子上随意地一放,盛了一碗饭,快速夹了一些肉,倒了一些汤拌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还没吃好呢,又拿出筷子夹起一只大虾,连壳一起塞进了嘴里,嚼了几下又吐出了壳,一连吃了好几个,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饭桌。

而我嘛,先是喝了一口水,用筷子夹起了一块肉,细细品尝了一番,接着把饭挖出了一个洞,挑选出最爱吃的菜藏了进去,最后用米饭把它填满。拿出准备好的大勺子开始战斗,不一会儿,就全部被我消灭了,然后筷子随手一丢,碗一推,就溜进了自己的房间。

13.关于400字日记吃早餐 篇十三

洗漱完毕,马上行动,我飞快地来到厨房。根据数学学的知识——合理利用时间,决定先熬粥。妈妈平时最喜欢喝小米粥,就做小米粥吧。我先把电压力锅接了水,然后把小米淘好倒进锅里,插上电源。随着“嘀嘀嘀”三声响,电压力锅开始工作了。接着开始第二项工作——煮鸡蛋。我们家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就是每人每天早上必须吃一个鸡蛋。我拿出煮鸡蛋的小锅,接了水,从冰箱里拿出三个鸡蛋放进去,插上电源,电磁炉也投入了工作。看着一个个家用电器不停地运转,我好像成为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当我正在调黄瓜的时候,小米粥和煮鸡蛋都做好了。

由于我能力有限,蔬菜饼就不做了,用妈妈买的鸡蛋饼干代替算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我的劳动成果摆在餐桌上,静静地等爸爸妈妈来享用。

14.节日的早餐小学生日记 篇十四

我国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特别注重的是合家团圆, 讲究全民同乐, 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天然纽带,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然而, 一方面受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这一大背景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机制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对缺失, 导致在校园内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处于劣势, 而强势的西方文化则逐渐渗入广大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使他们感觉到春节没有圣诞节重要, 月饼没有汉堡包好吃……这种文化的错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引导, 显然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笔者认为, 面对这种现象, 作为教育机构和文化传播机构的广大中小学校, 应该切实担负起责任, 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着力唤起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一、通过各种载体大力宣传传统节日

要唤起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应当首先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具体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来历以及其中包含的精彩故事等等。当某个节日来临的时候, 可以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气氛, 并且通过校园广播、局域网、黑板报或者校园小报等载体介绍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们自觉地去学习, 去了解。比如, 端午节时, 学校可以在报刊、网络上介绍屈原这个伟大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也可以搞一些全国各地不同过节方式的图片展;中秋节时, 可以运用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 结合天文地理和文学历史等常识介绍节日的来历以及吃月饼习俗的由来……通过各种载体, 运用各种手段, 使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形成基本了解, 并产生相应的节日情结之后, 每当节日来临时, 学生头脑中自然会不由自主地重现节日的“文化记忆”。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节日文化

运用各种宣传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之后, 学校还应在节日来临之际, 积极创造机会让中小学生主动地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他们在活动中切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得到独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 明白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美好的情操。当然, 在组织实践活动之时, 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组织紧扣主题, 操作性强, 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动脑筋, 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 清明节是拜祭先烈、先祖的节日, 学校除了可以组织扫墓、宣讲烈士英雄事迹等传统活动之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者动、植物园观看万物的生长, 让大家感悟、讨论生命的意义,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愫。端午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机, 学校除了可以结合古诗词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 还可以结合社会风俗组织开展包粽子比赛。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看赛龙舟, 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习俗和体育项目的热爱。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比如组织师生座谈会交流思想、加深了解, 举办文艺晚会展示才艺、增进情谊;可以组织学生给远方的亲人说一句祝福之类的活动, 让学生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感受亲情的可贵;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海峡那边的同龄人写一封信的活动, 培养他们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重阳节, 除了登高望远等活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使尊老敬老这个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有效地传承。

中小学生们通过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 必将进一步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 增强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争取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配合

要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学校还必须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 取得它们的支持和配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 习惯、性格等都是从小培养的, 因此, 学生对节日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家庭。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应主动地配合学校, 双方共同努力, 积极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参加节日活动。事实上, 对于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来说, 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 能有机会与孩子们一同体验传统节日, 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 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感,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此外,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 学校务必重视与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联系, 争取其支持, 通过组织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放烟花等活动, 营造全社会欢度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再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 着力提高传统节日的地位, 带动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从而达到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当今校园中, 虽然从表面上看洋节似乎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节日, 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适应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特征,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要真正取代是非常难的。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在学生身上从小注入民族情、节日情, 肯定能唤起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当然, 洋节也不能全盘否定, 而且从漫长历史长河中沉积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也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一些陋习, 传统中也有需要调整更新的因素, 习俗也要不断更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才能与时俱进, 吐故纳新, 才能更加枝繁叶茂。在西方文化的强烈的冲击下,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进部分, 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坚持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 不能让洋节成为我们精神和感情上的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清凌.中国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林正范.大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4]林正秋.中国旅游与民俗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15.节日礼物的日记 篇十五

“六一”儿童节又来到了。下午,爸爸要给我买节日礼物。我跟着爸爸一起到玩具商店去挑选,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商店里的玩具可真多。爸爸要我选一样。我东看看,西瞅瞅,样样都喜欢,简直挑花了眼。可是我转念一想,不对呀!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还是少先队员,怎么还买这幼儿班的东西呢?我对爸爸摇了摇头,拉着爸爸的手,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玩具商店。=

16.关于做早餐的日记300字 篇十六

然后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打碎后放进玻璃碗里,又用筷子把它搅拌均匀,接着我把一包蛋糕粉也倒了进去,还放了几颗核桃粒和一勺金龙鱼油,细细搅拌了好几分钟后盖上盖子放进了微波炉,加热了1分钟后,蛋糕就做好了。

我打开微波炉,带上手套把蛋糕捧了出来,这香气扑鼻的蛋糕真让我口水直流啊!又过了几分钟,豆浆机“滴滴”地提醒我,豆浆也做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豆浆倒在了三个杯子里,每杯放了一勺糖。

上一篇: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下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参考